1-古诗二首(村居、咏柳)

1-古诗二首(村居、咏柳)
1-古诗二首(村居、咏柳)

1-古诗二首(村居、咏柳)

第一单元

本组教材以“春天”为主题来选编教学内容。《古诗二首》《找春天》《开满鲜花的小路》《邓小平爷爷植树》从不同角度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时,要继续夯实朗读、识字、写字等学段的基本目标,同时要让学生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一,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我爱阅读”。让学生在课外实践中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课题内容简说

古诗二首

《古诗二首》分别是《村居》和《咏柳》。《村居》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咏柳》通过描绘刚刚发出新芽的柳树的美丽姿态,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和大自然的热爱情景。

《找春天》

课文以一群孩子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的视角,给我们展现了春天的迷人风光。

《开

满鲜花

的小

路》

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通过讲长颈鹿大叔给鼹鼠先生寄来一包花籽,到了第二年春天,花籽让小路开满了

鲜花,让所有的小动物们享受到了美丽和快乐。告诉我

们要学会传递快乐,分享快乐。

邓小

平爷爷

植树

课文主要写邓小平爷爷在天坛公园种下了一棵柏树的经过。赞美了邓小平爷爷严肃认真的态度和一丝不

苟的精神,以及他对植树绿化和保护环境的重视。

1.认识54个生字;会写3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找春天》《古诗二首》。

3.通过品读课文,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所描绘的情境,感受春天的美景以及课文所蕴含的主旨。

4.初步感知课文语言的优美,能积极参与找春天的实践活动,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1.认识54个生字;会写34个字。复习、巩固常用的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汉字规律。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课文,理解

续夯实朗读、识字、写字等学段基本目标,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汉字规律,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古诗二首

新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语文优质教案:1 古诗两首《村居》《咏柳》

1 古诗两首《村居》《咏柳》 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能准确识读生词,认读轻声。能正确、规范地书写8个生字,听写课后8个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运用方法理解诗句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 2.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 1.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能利用手中的学习工具自学古诗。 2.体会诗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题、释题、了解作者 1.同学们想一想,你以前会背哪些古诗?谁想起来,就请你站起来背给大家听。(学生起来背) 2.真好!看来大家非常爱学古诗。今天我们再学一首,这首古诗啊,内容和春天有关系。你们喜欢春天吗?(喜欢)清朝有位诗人高鼎特别喜爱春天,他用写诗的形式来表达对春天的喜爱。这首诗是诗人居住在乡村写下的一首诗,所以题目叫《村居》。 3.板书课题,拼读课题,释题: 村:乡村。 居:居住。 村居:在乡村居住。 (二)图文结合、初知大意。 1.(多媒体出示画面)说说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什么(草儿萌芽,柳树被风轻拂,黄莺边飞边唧唧地叫,孩子们正在放风筝。)看着这幅图你有什么感觉? 2.这首古诗写的就是这美丽的景色。请大家自己去读读吧: (1)学生练读。

(2)指名读,正字音: 注意“妆”是翘舌音,后鼻音,“剪”前鼻音,“醉”、“裁”、“丝”是平舌音,“莺”、“咏”后鼻韵母。 (三)导读古诗,感受诗意。 1.现在你们看看图,再读这首诗,读一句,想一想,你猜猜这首诗是什么意思?把每句诗的意思猜出来。猜出来后告诉周围的同学,再听听其他同学怎么说。大家互相帮助,把这首诗学好。 (学生自学) 2.学习一、二句: (1)(多媒体出示第一、二句诗的画面)谁来说第一句?指名说,大家补充。 (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 (2)学生质疑:我觉得不对,要是“二月,青草茁壮成长,黄莺飞来飞去。”应该是“二月天草长莺飞”呀,这里写的是“草长莺飞二月天”这是怎么回事? (师点拨:这是古诗常用的方法,古人写诗常常不按照正常顺序写,为了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 (3)齐读第一句,指导停顿: 草长/莺飞/二月天, (4)指名讲第二句,重点理解: 拂、醉(河堤上的杨柳,在茫茫的春烟中像喝醉了一样吹拂摇荡着。)加微信每日免费分享课件教案:hlshtx08 (5)指导读: 河堤/杨柳/醉/春烟。 (6)老师配乐读一、二句,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象,自己看到了什么?听了有什么感受? (让学生充分地说: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7)这么让人如痴如醉的景色,我们该怎么读好? (8)指名反复读。老师指导。 (9)配乐全班齐读一二句。 3.学习三、四句: (1)指名读三、四句,读后,你好象看到了什么? (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 (2)(多媒体出示孩子放风筝的画面)

人教版语文二年级下册《课文 1 古诗二首 咏柳》_25

第一单元 本组教材以“春天”为主题来选编教学内容。《古诗二首》《找春天》《开满鲜花的小路》《邓小平爷爷植树》从不同角度让学生感受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教学时,要继续夯实朗读、识字、写字等学段的基本目标,同时要让学生在入情入境的朗读中,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积累语言。 本单元还安排了语文园地一,包括“识字加油站”“字词句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我爱阅读”。让学生在课外实践中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学生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课题内容简说 古诗二首 《古诗二首》分别是《村居》和《咏柳》。《村居》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咏柳》通过描绘刚刚发出新芽的柳树的美丽姿态,表达了诗人对春天和大自 然的热爱情景。 《找春天》课文以一群孩子冲出家门、奔向田野,去寻找春天的视角,给我们展现了春天的迷人风光。 《开满鲜花 的小路》 本文是一篇童话故事,通过讲长颈鹿大叔给鼹鼠先生寄来一包花籽,到了第二年春天,花籽让小路开满了鲜花,让所有的小动物们享受到了美丽和快乐。告诉我们要学会传递快乐,分享快乐。 邓小平爷爷 植树 课文主要写邓小平爷爷在天坛公园种下了一棵柏树的经过。赞美了邓小平爷爷严肃认真的态度和一丝不苟的精神,以及他对植树绿化和保护环境的重视。 1.认识54个生字;会写3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找春天》《古诗二首》。 3.通过品读课文,引导学生进入文本所描绘的情境,感受春天的美景以及课文所蕴含的主旨。 4.初步感知课文语言的优美,能积极参与找春天的实践活动,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1.认识54个生字;会写34个字。复习、巩固常用的识字方法,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汉字规律。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古诗二首》…………………………………………………………………………………………2课时 2.《找春天》……………………………………………………………………………………………2课时 3.《开满鲜花的小路》…………………………………………………………………………………2课时 4.《邓小平爷爷植树》…………………………………………………………………………………2课时 语文园地一……………………………………………………………………………………………… 2课时 教学本组课文时,要让学生通过充分朗读,感受春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对春天、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要继续夯实朗读、识字、写字等学段基本目标,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发现汉字规律,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1.古诗二首 课题古诗二首课型新授课 设计说明 《古诗二首》安排了两首都是描写春天的诗。本导学案设计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理解“意”,即采用图文对照,结合关键字词等方法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诗歌的大概意思;二是感悟诗的“境”,采用想象、体验等方法引导学生走进诗歌描绘的意境之中;三是体会诗“情”,即引导学生在感悟诗境的基础上,通过吟诵体会诗中作者的情感。 学前准备搜集作者的相关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图文结合,在感受春天的诗情画意中学会认5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学习《村居》,初步了解诗歌的意思,想象春天田野的美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三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2古诗两首春日_人教版新课标

三年级下语文教学实录-2古诗两首春日人教版 新课标 师: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2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诗——《春日》。指黑板上的板书。 先复习一下第一首诗,谁能背给大家听,指名背古诗《咏柳》,至少找三个同学背诵,小天,娄丹,万港,江南。一起背。 谁能给大家讲一讲,《咏柳》这首古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学生:《咏柳》这首古诗主要是通过描写柳树,歌颂春天,赞美大自然世界呈现出的勃勃生机。 我们现在看看第二首古诗《春日》又是写什么的? 打开课本,翻到第6页,做好读书的姿势,大声朗读这首古诗,把字音读正确。 师:看屏幕,出示古诗《春日》。谁来给大家读一读,小天,贺晴,万港。读得字正腔圆,大家一起读一遍。 师:感觉这首诗是写什么的? 生:我感觉这首诗是描写春天的色彩的。因为里面有一个词——万紫千红。 生:我认为除了写春天的色彩,还写了东风。 生:其实这首诗就是描写春天美景的。

老师:你们说的都对,下面我们就仔细品味品味,看看作者是怎样写春天美景的。 师:先看题目——春日。找同学读题目,一起读题目,谁来说说题目的意思? 生:春日就是春天。 生:题目的意思是在春天里。 师:在春天里干什么呢?我们看第一句。屏幕出示。 谁来给大家读一读?找三个同学读,男生读,女生读,一起读。胜日寻芳泗水滨。 师:看看书上的注释,想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和桌友交流一下。 谁来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学生:在一个好日子,作者出去游玩。 学生:在一个好日子作者到泗水滨去游玩。 老师:理解古诗要灵活,想象一下,这个好日子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日子? 学生:风和日丽的一天。 学生:艳阳高照的一个春天。 学生:春暖花开的日子。 学生:百花齐放,百鸟争鸣的一个春天。

《古诗两首》咏柳春日优秀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了解词语意思。 2、正确、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 学会本课的生字,熟读背诵两首古诗。 【学习难点】 领悟春天自然景物的美,激发学生读书求知的乐趣。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导入新课 1、同学们上课老师布置的一样特殊的作业给你们:你们完成了吗? (学生出示收集的柳叶) 2、知道老师为什么要你们完成这样的作业吗?因为,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赞美柳树的古诗。 (板书咏柳) 3、全班齐读课题。 4、我们以前学过一首古诗叫做…… (学生答:咏鹅) 5、咏鹅就是赞美鹅的意思,那么咏柳是什么意思? 6、出示课件中的图,你们右图中看到了什么? 7、这首诗的作者就是贺知章。

(简介诗人生平) 二、初读古诗,认读生字 1、诗人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请大家先自己读一读,边读古诗边把课后的生字划出来,多读几遍,读准音。 2、学生自由读,认读生字。 3、检查自读生字情况。 4、从读“咏、碧、妆、裁、剪“要求学生会读,读准。 5、指名读,请其它学生正音,全班齐读。 三、指导朗读,了解诗意 1、指导第一、二句: ⑴(放远处看到柳树的照片)你看到了什么? ⑵诗人从远处看到了柳树,发生了这样的感叹: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课件出示该句)他觉得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成的一样:碧玉可是翠绿晶莹的,美丽极了,而下垂披拂的柳枝就如千万条丝带,你们看诗人比喻的多好,如果你是诗人,你会怎么来读这两句以表达对柳树的赞美。 2、自读第三、四句: ⑴接下来,诗人又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请同学样和同桌去读第三、四句多读几遍,读出感情。 ⑵学生自读,指名读,读到第三句时,让全班看着采集的柳叶说说柳叶的样子。 ⑶读到第四句时,引导学生理解“诗人通过赞美柳树,也赞美了春的创造力”。 四、指导说句写句 1、诗人用古诗赞美了柳树,你们能用自己的话来赞美柳树吗?大家去和小伙伴互相说说柳树的样子。 2、指名说和同桌说。 3、把你说的写下来,只要求两三句。

《1 古诗二首 咏柳》 第2套优质课

《咏柳》 范县实验小学黄凤旗 学习目标: 1、认识并会写“咏、碧、妆、裁、剪”五个生字。 2、熟练朗读、背诵《咏柳》。 3、理解故事大意,体会作者赞美柳树,赞美春天的思想感情。重难点: 理解故事大意,体会作者赞美柳树,赞美春天的思想感情。课时:1课时教具:课件教学过程: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过好多首的古诗了,其中有一首是《咏鹅》,谁还会背诵?生:(背诵)师:“咏”字什么意思?生:咏是歌颂赞美的意思。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古诗里也有一个“咏”字,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写的《咏柳》,那你知道“咏柳”什么意思吗:生:咏柳就是歌颂赞美春天的柳树。 师:你们说得很对,咏柳就是歌颂赞美春天的柳树。那在诗人贺知章的眼里春天的柳树是什么样的呢?听老师来读一读这首诗吧。(师读诗) 师:同学们,你们想不想读好这首诗?生:想。 师:那我们就要先把这首诗中的生字读好。来,看看你会读吗?(出示生字:咏、碧、妆、裁、剪、绦) 师:现在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用最快的速度记住生字的读音。一会儿咱们比一比,赛一赛,看谁是“识字小能手”!(生自读生字,检查生字读音是否正确,并纠正字音。) 师:我们已经解决了学习古诗的第一个拦路虎----生字,下面就请同学们自由地读一读这首古诗吧,要求:把字音读正确。(生自读古诗) 师:谁愿意来读一读这首古诗?(采取多种形式读古诗) 师:学习古诗,光会读还可不行,还要知道古诗的大意才行。读懂诗句意思的有这样几种方法: 1、看古诗下面的注解。 2、不理解的地方可以多读几遍,再联系上下文把它读懂。 3、结合课文插图来读懂诗句。师:“碧玉妆成一树高”怎么理解?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叶子,看上去柳树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 师:你觉得这句诗中,哪个词描写了柳树的美?生:碧玉 师:“万条垂下绿丝绦”呢?柳树上真的有一万条柳枝吗?(从树上垂下来无数条像绿丝带一样的柳条来。) 师:“不知细叶谁裁出”什么意思?(这细细的柳叶是谁剪裁出来的?)师:“二月春风似剪刀”呢?(原来是二月的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师:每一首古诗都可以配着音乐唱成歌,所以学习古诗不仅要把古诗读正确,还要把古诗的节奏读出来。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多种形式读诗:拍手读,同桌对读等) 师:现在,我们已经把咏柳这首诗读的很好了,那你能根据老师给出的图片说出相应的诗句吗?(课件出示图片,学生说诗句)师:你们真厉害!我再来道难点的题考考你们。 春天的柳叶的神韵,只有春风能够剪裁出来,在你的眼里,还有什么是春风剪裁出来的呢?1、

《村居》、《咏柳》教案课程

1.古诗二首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本课生字,正确朗读古诗并背诵。 难点:感悟诗歌的意境。 学习课时 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 一、猜谜激趣,导入揭题。 1.猜谜语:“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了一个谜语,请大家听清谜面:一只蝴蝶轻轻飘,顺着风儿上九霄。一心向着云外飘,可惜绳子拴住腰。”(风筝) 2. “对,就是风筝。古时候人们把风筝称为‘纸鸢’、‘纸鸦’,也有人把它称为‘纸鹞’或‘风鹞’。放纸鸢一定是小朋友们都喜欢的吧!” 3. 揭题。 (1)出示课文插图。

“瞧,图上的小伙伴正玩得带劲呢!诗人高鼎把他们写进了一首诗中,大家想读读吗?” (2)板书课题,指导读准平舌音“村”。“今天我们就一起来 学习他的这首古诗《村居》。请大家齐读诗题。教师随机教授生字“村”。 二、初读感知。 过度:“这是诗人高鼎在农村居住时写下的一首赞美春天美景的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1. 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宇音。 2. 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生字。 3、指名读,齐读。 三、图文对照,读中感悟。 1. 学习“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①看图,几个小伙伴在干什么? ②你们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当时你是怎样做的?你的心情怎样?) ③大家看诗中是怎样写的? ④理解诗意:齐读,你读懂了什么? 2. 朗读“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①指名读。 ②点评。读出孩子们放风筝时高兴的心情。(板书:人乐) ③男女生赛读。 ④全班齐读。 过渡:孩子们有一个好心情跟他们周围的景物是分不开的。

古诗两首《村居》《咏柳》教案

1古诗二首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村居》和《咏柳》都是以春天为题材的古诗。寥寥数语,勾画出两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赞春图”。本课教学,坚持“以读代讲,读中悟情”的教学理念,重点引导学生在识字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层次的读,感知诗意,感悟诗情,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含义,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2.借助画面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小组合作朗读、想象、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句,背诵古诗。 难点 1.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2.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及字卡、词卡。(教师) 2.预习课文,完成预学案作业。(学生)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插图引入,激发兴趣 1.话题引入:美丽的春天悄然来临,在这样一个美好的季节里,你们都喜欢做哪些活动?当时的心情怎么样? 2.学生自由交流。 3.课件出示课文插图,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说清楚画面上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并猜测他们当时的心情。 4.引出课题:清朝诗人高鼎目睹了这一画面,有感而发,作了一首诗。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村居》。(板书课题) 5.学生朗读课题,并按自己的想法说说“村居”是什么意思。(“村居”就是在农村居住。)

人教版(部编)语文二年级下册《课文 1 古诗二首 咏柳》_24

《咏柳》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咏柳》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在回乡途中,看到柳树后突发感想所创作的一首诗。当时正是初春时节,柳树吐出的嫩芽,呈现出了春的勃勃生机。 教学目标: 1、认识文中7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会运用多种方法识字。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3、体会诗人的情感,体会出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1、学会本课生字。 2、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歌。 教学难点:初步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并能利用学习工具自学古诗。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课 1、孩子们,你们眼中的柳树是什么样的?请展示出来吧。 2、孩子向老师展示自己的作品。师:哇!真漂亮,老师仿佛来到了绿色的柳树林。 3、指名展示,并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赞美自己作品中的柳树。 4、老师眼中的柳树是这样的(师出示画的柳树)。师:每当春回大地之时,万物还在沉睡之中,柳树最先感知春的讯息。你仔细看,那暗绿色的柳条从僵直的简短开始慢慢地变成青绿,慢慢地向上伸延,慢慢地可以摇曵出各种妩媚的姿态,美极了。 师:看来,我们都喜欢柳树,古代有一位诗人也非常喜爱柳树,还专门为柳树赋了一首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咏柳》。 二、授新 1、齐读课题。 2、释题:“咏”是歌颂、赞美的意思。指名说说咏柳的意思。 师:我们以前学过一首诗“鹅、鹅、鹅……”(生齐背),这首诗的题目是什么呢?(生:咏鹅)师:对,是《咏鹅》,题目的意思是赞美鹅。如果你想赞美雪,可以说成?(生:咏雪)师:那赞美春呢?(生:咏春)师:真聪明,是谁要赞美柳树呢?他就是贺知章。(简介作者) 3、他是怎样赞美柳树的?首先,我们要和生字宝宝交朋友。出示生字卡片,生认读,指名读,小组内抽读。 4、同学们预习的很认真。下面,我们就跟随贺知章老先生的脚步一起来认识一下他眼中的柳树吧。 5、师配乐范读,学生听。 6、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 三、知诗意 1、师:在一千多年前的一天,贺知章老先生在回乡途中,远远看到一棵大柳树,是什么样子的呢?指图引出第一句诗:碧玉妆成一树高。指名说碧玉、妆的意思。“碧玉”——青绿色的玉石,“妆”——装饰、打扮。“一树”在这里表示一棵树吗?“一”在这里不表示数量,表示“满”“全”“整”的意思,“一树”就是指整棵树、满树。学生试着说说诗句意思(鼓励学生展开想象,鼓励有不同的说法)。

二语下册《古诗二首》(村居、咏柳)教学设计

《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古诗两首:《村居》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知道春天美好,要珍惜春光。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准备:幻灯片、课件或古筝曲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导入课题 春天到了,你们喜欢干些什么?清朝诗人高鼎居住在乡下时就亲眼目睹了儿童放学归来,三五成群,迎着春风,放飞风筝的情景,于是他便为后人留下了一首较为明快的诗篇──《村居》。(板题,生齐读课题并识记“村、居”) 二、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认真听不认识的字或不熟悉的字的读音。 三、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利用拼音自读古诗,边圈画生字,要求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连贯。 2.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四、理解诗句、感悟欣赏 1.指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你是怎么记住“醉、烟、童、散、忙”的? 点拨:(1)“醉”是平舌音。(2)“烟”韵母是前鼻韵母。(3)“童”可以用熟字相加的方法认记(立+里)。(4)“散”是平舌音;偏旁是反文旁,不是折文旁。(5)“忙”书空;扩词;用“急忙”说话。 3.自读古诗,然后谈一谈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一句,为什么? 点拨(1)纸鸢:风筝。(2)拂堤杨柳醉春烟:杨柳在微微春风中摇摇摆摆,陶醉在这美丽的春光中。(演示课件或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4.让我们闭上眼睛,伴着美妙的音乐听xx同学朗诵这首诗,然后谈谈你的感受。(指名配乐朗诵) 5.交流听读后的感受。 6.请你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你的感受。(配乐练读、指名读、评价读) 7.练习背诵课文。 五、再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醉、烟、童、散、忙”。 2.连词认读生字。 3.观察“忙”的结构特点,说说这个字书写时应注意什么? 4.指导、示范书写“忙”字。 5.学生描红、临摹。 六、交流资料、扩展朗读

三年级下册咏柳课件_人教版三年级下册:2、古诗两首(《咏柳》《春日》)教案

三年级下册咏柳课件_人教版三年级下册:2、古诗两首(《咏 柳》《春日》)教案 教学目标 知识: 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2.背诵两首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情感: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大体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教学时数: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回忆你记忆中的春天是怎样的,给大家说一说。 二、检查预习 1.自读生字,在文中为生字注音。

2.抽读。 3.小老师教写生字。 易错音:妆、滨、裁 易混淆:咏泳、滨宾、载裁、紫紧 4.抽读、齐声读 三、学习《咏柳》 1.简介贺知章:唐朝诗人,字箱子真,代表作《回乡偶书》《采莲》

2.解题:春天里的柳树是怎样的呢?春天百花成天的景象是什么样的?能用语言或学过的诗句来形容吗?(自由说)看看古代的诗人是怎样描述春天景色的。齐读课题: 咏柳:咏即赞美 3.诗人是怎样赞美柳树的呢?大家自读古诗,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结合注释读),不懂的作上记号。 4.交流汇报1.2句 (1)碧玉:绿色的玉 妆:打扮 一树:满树

万条:枝条多 绦:一种丝带 前两句的意思是:高高的柳树上,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饰打扮的一样。 (2)思考: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这样的比喻好吗?(引导学生想象,春天万物复苏,柳树也会发出新叶,新叶刚长出来的颜色,光泽接近碧玉) (3)朗读 5.交流汇报3.4句: (1)细叶:细细的嫩叶

似:好像 裁:裁剪 这两句的意思是:这细细的嫩叶是谁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呀! (2)思考:这两句采用了什么样的形式?(自问自答)把什么比作什么?你从这个比喻中体会到什么? (3)指导朗读 6.朗读全诗,感悟诗境 前两句写柳,后两句由写柳过渡到写春,从整首诗的描写中,你休会到诗人对柳,对春抱着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反复朗诵,体会诗人赞美柳树,歌颂奏的感情。

人教版(部编)语文二年级下册《课文 1 古诗二首 咏柳》_16

《咏柳》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学会生字,理解字词,读懂古诗。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欣赏美的。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朗读/交流欣赏中感悟诗的意境,体会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诗古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 美的思想感情。想象古诗描绘的意境,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句意思,品味诗歌意境,想象《咏柳》描绘的美丽景色。 教学难点:在理解诗句的基础上,感悟诗的意境。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我们中国向来以诗为自豪,在几千年的文化史上,,唐代的诗歌成就最高, 唐诗不仅是我国 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保存在《全唐诗》中的也还有四万八千九百多首。 唐代的诗人特别多。今天知名的就还有二千多人。他们留下了许多壮丽的诗篇,为后人所传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古诗《咏柳》。 简介作者.:教参14页. 理解题目。用赞美的语气读题目。 你还想知道什么? 二、理解词句,感悟诗意。 1、初读古诗,圈出生字。 2、理解词语。(结合书下注释或查工具书,可以小组讨论,也可以向老师请教) 碧玉妆绿丝绦裁 学生交流。 把柳树说得像玉石一样绿,仿佛是碧玉装扮的美女,谁来读读这句,你有什么感受? 万条真是有一万条吗?把什么比作了什么?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婀娜多姿多姿的柳条在和煦的春风中摇曳) 你认为是谁的功劳呢?所以书上说(二月春风似剪刀) 3、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 4、你觉得这首诗写得怎么样?从哪看出来的?

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文 1 古诗二首 咏柳》公开课教案_12

1.古诗二首﹒咏柳 教学目标: 1、通过对诗古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美的思想感情。 2、学会正确书写8个生字,会认读11个二类字。 3、想象古诗描绘的意境,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4、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欣赏美的能力。 教学内容:《咏柳》 教材分析: 《咏柳》的作者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咏柳,就是歌咏柳树的意思。这首诗通过写柳树的美好姿态和蓬勃生机来赞美春风,以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把看不见的春风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借以抒发作者在春回大地时的喜悦、欢快的心情。 教学过程: 一.初感诗境 1、课前唱歌《春天在哪里》。 2、导入:同学们,不知不觉中,春天的脚步又近了,听了这首歌,请同学们说一说,春天在哪里? (春天在绿绿的草地上,春天在哗哗的小溪里,春天在暖暖的微风里,春天在开满花儿的枝头,春天在长满嫩芽的柳枝上……) 3、师:是啊,春天无处不在,前几天老师路过公园,也和春天撞了个满怀,公园里的柳树,飘逸优雅,让我不禁拿起相机拍下她们的倩影,看——你们能用优美的词语或句子来形容一下她们吗?(出示柳图) 4、揭题解题:柳树真美啊,唐朝诗人贺知章也被柳树的美所陶醉了,所以写下了这一首赞美柳树的诗——《咏柳》。(板书课题) 我们以前读过一首古诗,叫咏……(学生答:咏鹅), 咏鹅就是赞美鹅,那么咏柳是什么意思?——赞美柳树。 5、谁来说说,你了解诗人贺知章吗?指名说。 6、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欣赏贺知章笔下的柳树。谁来说一说可以用什么方法学习古诗?指名说。 师:说得很好,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用你们的方法读一读这首诗。 (出示自读要求:把这首诗多读几遍,注意读准字音,读清楚节奏。读完后结合注释、看看插图,想想诗的意思。) 7、生自由读诗。

古诗两首咏柳春日

《古诗两首》(《咏柳》、《春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背诵两首诗;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 教学重难点 了解诗句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记背诗句。 教学过程 一、主题引路,导入内容 师: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今天就让我们去寻找春天的足迹。 1.播放有关春天的图片(音乐伴奏),学生欣赏。 2.学生说自己印象中的春天。 3.背诵已经读过的有关春天的古诗。 师:春天桃红柳绿、草长莺飞,引得无数的文人墨客为之赞叹,让我们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和朱熹再一次走进春天。(板书课题:咏柳、春日) [优美的图片、悠扬的音乐,教师引领学生赏春天、说春天、诵春天,将学生引入诗意的课堂,使学生初步体验和感受春天的美。] 二、整体诵读,触摸意象 1.自由练读两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2.再读古诗,思考交流:这两首古诗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都是描写和赞美春天的景色。不同点:(1)作者是不同朝代的;(2)所写的事物不同:《咏柳》是写——初春二月的柳树,《春日》是写——春游所见的景色。 [初读诗歌,目标明确。教师提出读书要求,让学生整体感知诗歌,读的要求由读正确、通顺到读出诗的大概内容,读得有层次,读的要求逐步提高。 三、分步解读感受意境 (一)学习《咏柳》。 1.读诗赏画,画中品诗。 (1)出示《咏柳》诗句,指名读诗后让学生结合注释自己理解诗意。 (2)全班交流。用自己的话说说诗歌的意思。 “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用碧玉来比喻柳,足见其清新自然;“绿丝绦”——柳枝的绵长和柔软;“春风似剪刀”——运用设问加比喻,把春风比作一位能工巧匠,歌颂了充满生机的春光。 (3)齐诵整首诗。 [教师着重引导学生抓住“碧玉”、“绿丝绦”,感悟作者笔下柳树的美丽和高贵;抓住“春风似剪刀”感悟春天的生机勃勃和大自然的神奇。] 2.引导对比,体会心境。 (1)师:在贺知章的笔下,柳树是如此的美丽、高贵,春天是这样的生机勃勃、神奇。可是。古代诗人写了许多有关柳树的诗歌。它们又是怎样的情形?再来看其中的一首。 出示白居易的《青门柳》:“青青一树伤心色,曾入几人离恨中。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2)师:在这首诗中。诗人眼中的柳树怎样?心情怎样?请大家先自读古诗,了解大意,再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这是一首折柳赠别诗,因“柳”与“留”谐音,离别赠柳表达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所以,这里的柳是别离之柳,表达了诗人伤春

1 古诗二首《村居》《咏柳》 教案

1、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古诗二首》编排了两首古诗,它们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描写了春天。 《村居》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美景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咏柳》是首咏物诗,描写了早春二月的杨柳,借柳树歌咏春天。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春天已有了自己的感受,能较好地与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可利用这一点,激发课堂教学的情趣,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古诗教学达到魅力无穷、活力四射的境地。所以,在本课的古诗教学中,要以读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进入到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去,在读中意会,读中感悟,读中体验,在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教学建议 学习本课,可引导学生先自读自悟,借助文字想象诗中的画面,然后再看图,感悟图文相通之处。还可先引导学生依据插图来体悟课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再启发学生思考和想象,加深对诗句的领会、理解,从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含义,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2.借助画面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小组合作朗读、想象、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重点难点重点】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句,背诵古诗。 难点 1.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2.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多媒体课件、学生课外积累的文字、图片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积累词语 在二、三月间,公园里、学校中,到处都是春暖花开的景象。今天,老师还想带大家到一首古诗中去找一找小山村的春天呢!(板书课文题目:村居) 1.学生朗读课文题目。 2.课件出示作者简介。 高鼎,清代后期诗人。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高鼎生活在鸦片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村居》是他写的一首有名的有关放风筝的诗。著有《拙吾诗稿》。 二、自读古诗 1.请大家自由读古诗,用自己喜欢的符号标记应重点注意的地方。(如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难写的字等)(课件出示易读错的字) 提示:“莺”的韵母是ing,不要念成in 。“趁”的韵母是en,不是eng 。“鸢”不要读成yān。 2.课件展示节奏划分,引导学生掌握古诗的节奏。 节奏划分: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同学们在朗读的时候语速要稍慢,读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要带着活泼、开心的语气。 学生反复读诗。接受快的同学可以试着背诗。 3. 进行自学,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记住字形。 学生汇报交流。 例:诗=讠+寺(寺庙旁有人在说话) 村=木+寸 童=立+里 3.教师针对会写字进行书写指导。 诗:按照左窄右宽的结构书写,“寺”不要丢掉最后一点。 村:按照左窄右宽的结构书写,木字旁最后一笔捺变为点。 童:按照上小下大的结构书写,“里”横画较多,注意在田字格里的布局。 4.交流快速背诗的方法。 学生甲:用唱诗的方法来背诗。

村居咏柳教案课程

村居咏柳教案课程 GE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GEIHUA16H-GEIHUA GEIHUA8Q8-

1.古诗二首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想象画面,感受春天的美好,体会诗人热爱春天、热爱生活的情感。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认识本课生字,正确朗读古诗并背诵。 难点:感悟诗歌的意境。 学习课时 2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学时 一、猜谜激趣,导入揭题。 1.猜谜语:“同学们,今天老师为大家带了一个谜语,请大家听清谜面:一只蝴蝶轻轻飘,顺着风儿上九霄。一心向着云外飘,可惜绳子拴住腰。”(风筝) 2. “对,就是风筝。古时候人们把风筝称为‘纸鸢’、‘纸鸦’,也有人把它称为‘纸鹞’或‘风鹞’。放纸鸢一定是小朋友们都喜欢的吧!” 3. 揭题。

(1)出示课文插图。 “瞧,图上的小伙伴正玩得带劲呢!诗人高鼎把他们写进了一首诗中,大家想读读吗?” (2)板书课题,指导读准平舌音“村”。“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这首古诗《村居》。请大家齐读诗题。教师随机教授生字“村”。 二、初读感知。 过度:“这是诗人高鼎在农村居住时写下的一首赞美春天美景的诗,请同学们打开课本。” 1. 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宇音。 2. 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生字。 3、指名读,齐读。 三、图文对照,读中感悟。 1. 学习“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①看图,几个小伙伴在干什么? ②你们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当时你是怎样做的?你的心情怎样?) ③大家看诗中是怎样写的? ④理解诗意:齐读,你读懂了什么? 2. 朗读“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①指名读。 ②点评。读出孩子们放风筝时高兴的心情。(板书:人乐)

《古诗两首》(咏柳、春日)教学建议

《古诗两首》(咏柳、春日)教学建议 1课前让学生观察春天的自然景物,重点观察柳树及其生长情况,春天百花盛开、争奇斗艳的情景。如果因季节观察不到,可以让学生回忆春天的景象或找一些有关春天的图片看一看。教师准备有关春天的课件或图片。 2本课要求认识的字有4个,会写的字有7个。可以让学生根据生字的字形特点,用自己的方式自主识字,比如,可以在诵读中识字,自己画出生字,就不认识的字和读不准的字音,或查字典,或向老师、同学请教。也可以分析字形重点识记:咏,用口吟诵,与口有关,故口字旁;泗、滨,与河水有关,左边是三点水旁;绦,与丝织有关,左边是绞丝旁。 要加强对字形的指导,比如,裁,与衣服有关,里面是衣字;剪,用刀来剪,下面是刀字;妆,梳妆,女人常梳妆,右边是女字旁。 指导写字时,注意让学生先读准字音,看清字形结构,再动笔写。教师重点提醒:“裁”是半包围结构,里面“衣”字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滨”字第七笔是一笔撇,不是两笔;“紫”字的下面“糸”不要丢掉一点。 3这两首古诗描写的是春天的内容,教学时,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充分感受春天的自然景象,再学习诗句。可以这样导入:春天是什么样的?春天的柳树是怎样的?春天百

花盛开的景象是什么样的?你能用语言或学过的诗句来形容吗?在学生回忆自己的认识和体验后,再提出:看看古代诗人是怎样描述春天景色的。这样再读课文,使学生对诗句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4古诗的学习要以诵读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来读,在自读的基础上,可以教师范读、音乐配读等。教师指导学生边读边体会诗句意思,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达到对诗句内容有一个大体的了解。不必专门死抠其中的词义,在粗通的基础上,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内容。最后,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背诵下来。 5指导朗读时。重点让学生读出感情、读出诗的节奏感。可以结合看图,想象情境来感悟诗句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所想所感。再通过诵读把自己的理解和感悟到的情感表达出来。诵读时教师要做必要的技术指导,要求学生把握节奏、注意停顿,读出诗的韵律。 比如: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读的时候,注意词与词之间节奏不要完全一样,有快有慢,要有变化。需强调的内容要读重音,比如“谁”“春风”“东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古诗两首 村居 咏柳

教学要求 1 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 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重点; 学会本课6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了解词语的意思。 难点; 领略春天自然景物的美,联系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审美情趣。 教材说明 《咏柳》这首诗,通过描写在春风吹拂下,柳树迷人的姿态,赞美了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春天。 碧玉妆成一树高写柳树的全貌,突出了柳树绿的特点。整棵树枝叶翠绿,好像是用碧玉装扮起来一样。万条垂下绿丝绦,写柳枝,突出了它们柔美而细长的特点。无数柳条如同一根根柔软的丝带,纷纷下垂。 不知细叶谁裁出,写柳叶,突出它们细巧的特点。谁裁出是诗人对柳叶发出的赞叹。那一片片细小精致的新叶,是哪个心灵手巧的人剪裁出来的呢?二月春风似剪刀是对上一句的回答。原来是二月的春风,像剪刀一样,把这细巧的叶子裁剪出来的。这一问一答,是全诗的点睛之笔,使我们感到强烈的春天气息,抒发了作者赞美柳树春风、讴歌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本课的学习重点是识字,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三、教学建议 (一)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或课文插图投影片。 课文朗读录音带。 (二)识字、写字教学 1 识字教学。 垂:翘舌音,读chuí,声母不要读成c。 裁:平舌音,读cái,声母不能读作ch。 似:多音字,在本课读sì,好像的意思。 丝、碧、剪:要读准字音,同时用部件法记住字形。

本课生字较多,初读课文时,先让学生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在练习读通语句的过程中熟悉字义。然后同桌练习读课后生字,最后用生字卡片检查识字。课文学完后指导写字时,再次巩固字音,分析记忆字形。 2 写字教学。 垂:独体字,共8画。书写注意笔顺:垂,第七画横要长些,托住上部笔画,盖住末笔横画。 丝:上下结构,上部左右两部分都是,不要写成幺。 裁:笔画多,半包围结构,里边是衣,书写时衣字的第六笔捺写作点。笔顺:。 碧、剪:都是上下结构,笔画多,容易写长,书写时注意处理好上下部分在田字格中位置。 难写的字,教师应字字示范,指导学生在课后的田字格中认真书写。 (三)词句教学 咏:歌颂,赞美。咏柳,赞美柳树。 碧玉:翠绿色的玉石。 妆:装扮,打扮。 万条:文中指无数根柳条。 丝绦:用丝织成的带子。文中用来形容柳枝细长而柔嫩。 裁:裁剪。 词句教学。不要孤立地解释词语,应该让学生通过反复读课文,结合观察课文插图和联系实际,去领会词语的意思,了解诗句的内容。 这首诗的大意是: 用碧玉装扮成的一棵柳树, 垂挂着千万根绿色的枝条。 是谁裁出这片片细小的嫩叶, 二月的春风就像那神奇的剪刀。 (四)朗读、背诵指导 这首诗押ao韵,要指导学生读出诗的节奏、韵脚和感情来。朗读时,要启发学生想象:在河边湖畔,一棵棵高大的柳树,垂挂着无数根细长而柔软的枝条,时而吹来一阵温暖的春风,千万根柳条抖动着细嫩小巧的叶子,随风摇曳。如果这样的解说再配上优美的古曲,一定能使学生陶醉于春光美景之中,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古诗两首《咏柳》

1、古诗两首之《村居》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等13个生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知道春天美好,要珍惜春光。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准备 幻灯片、课件或古筝曲 教学过程 一、激发情趣、导入课题 春天到了,你们喜欢干些什么?清朝诗人高鼎居住在乡下时就亲眼目睹了儿童放学归来,三五成群,迎着春风,放飞风筝的情景,于是他便为后人留下了一首较为明快的诗篇──《村居》。(板题,生齐读课题并识记“村、居”) 二、范读课文、整体感知 认真听不认识的字或不熟悉的字的读音。 三、自读课文、自学生字 1.利用拼音自读古诗,边圈画生字,要求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连贯。

2.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 四、理解诗句、感悟欣赏 1.指读古诗,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2.你是怎么记住“醉、烟、童、散、忙”的? 点拨:(1)“醉”是平舌音。 (2)“烟”韵母是前鼻韵母。 (3)“童”可以用熟字相加的方法认记(立+里)。 (4)“散”是平舌音;偏旁是反文旁,不是折文旁。 (5)“忙”书空;扩词;用“急忙”说话。 3.自读古诗,然后谈一谈你最喜欢这首诗的哪一句,为什么? 点拨:(1)纸鸢:风筝。 (2)拂堤杨柳醉春烟:杨柳在微微春风中摇摇摆摆,陶醉在这美丽的春光中。(演示课件或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 4.让我们闭上眼睛,伴着美妙的音乐听xx同学朗诵这首诗,然后谈谈你的感受。(指名配乐朗诵) 5.交流听读后的感受。 6.请你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你的感受。(配乐练读、指名读、评价读) 7.练习背诵课文。 五、再现生字、指导书写 1.出示“醉、烟、童、散、忙”。 2.连词认读生字。

二年级语文下册第1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二年级语文下册 第1课《古诗二首》教学设计 妙析教材 《古诗二首》编排了两首古诗,它们从不同的观察角度描写了春天。 《村居》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美景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咏柳》是首咏物诗,描写了早春二月的杨柳,借柳树歌咏春天。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春天已有了自己的感受,能较好地与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可利用这一点,激发课堂教学的情趣,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古诗教学达到魅力无穷、活力四射的境地。所以,在本课的古诗教学中,要以读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进入到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去,在读中意会,读中感悟,读中体验,在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教学建议 学习本课,可引导学生先自读自悟,借助文字想象诗中的画面,然后再看图,感悟图文相通之处。还可先引导学生依据插图来体悟课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再启发学生思考和想象,加深对诗句的领会、理解,从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1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理解古诗含义,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在语境中整体认读、自主识字,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2.借助画面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小组合作朗读、想象、体会。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重点难点 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句,背诵古诗。 难点 1.想象画面,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中春天的美景。 2.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古诗的配乐曲子,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彩笔及画纸。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时目标 1.会认“莺、拂、堤、柳、醉”5个生字,会写“诗、村、童”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村居》,背诵古诗《村居》。 3.理解古诗《村居》,感受春光的美好和乡村儿童生活的情趣。 二、重点难点 重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 体会诗人对春光的赞美之情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三、激趣导入 在二三月间,公园里、学校中,到处都是春暖花开的景象。今天,老师想带大家到一首古诗中去找一找小山村的春天,大家跟随老师一起吧!(板书课题:村居) 四、自读古诗 1.请大家自由读古诗,用自己喜欢的学习符号标记应重点注意的地方。(如不认识的字、不懂的词、难写的字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