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单元测试题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单元测试题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单元测试题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

一、选择题

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 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 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D. 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2.电视时,调节音量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频率

3.蝴蝶飞行时每秒振翅五、六次,蜜蜂飞行时每秒振翅三、四百次,我们凭听觉能发现飞行的蜜蜂而不能发现飞行的蝴蝶,这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

A. 响度不同

B. 音色不同

C. 频率不同

D. 振幅不同

4.“呼麦”是蒙古族的一种高超演唱形式。演唱者运用技巧,使气息猛烈冲击声带,形成低音,在此基础上调节口腔共鸣,形成高音,实现罕见的一人同时唱出高音和低音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呼麦”中高音、低音指声音的响度

B. “呼麦”中的声音是振动产生的

C. “呼麦”中高音是超声波、低音是次声波

D. “呼麦”中高音和低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等

5.人们能分辨出笛子、钢琴等不同乐器的演奏声,主要是依据声音的()

A. 响度

B. 音色

C. 音调

D. 传播速度

6.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C. 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在其他介质中大

D. 市区内禁止机动车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7.“小林,该起床了!”听见声音,躺在床上的小林不用睁开眼睛就知道,那是妈妈在喊他,他判断的主要依据是()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频率

8.下列关于声的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声在固体中传播的速度都比液体中的声速大

B. 声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等介质中传播,声也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 声音在15℃的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

D. 声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环保角度的噪声一定是由物体无规则振动产生

9.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 钢琴演奏出优美的乐音,是靠琴槌敲击琴弦振动产生的

B. 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 医学上的“超声诊断仪”是利用了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的特性

D. “掩耳盗铃”的寓言故事中,讲述的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

10.在公共场所说话应“轻声”,在空旷的操场喊口令应“大声”.这里的“轻声”和“大声”是指声音的()

A. 音调

B. 音色

C. 响度

D. 频率

11.大礼堂的四周墙壁都做成凹凸不平的像蜂窝似的,这是为了( )

A. 减弱声波反射

B. 增强声波反射

C. 增加声音响度

D. 使墙壁更美丽

12.下列做法属于在传播途径中控制噪声的是()

A. 汽车进入市区后禁止鸣喇叭

B. 图书馆里不能大声喧哗

C. 飞机旁的工作人员带上耳罩

D. 高速公路两侧安装透明板墙

二、填空题

13.接听电话时,很容易分辨出熟人的声音,这主要是根据声音的________ 来判断的;戴着耳机在嘈杂的公共场所听音乐时,往往需要增大音量,这是增大了声音的________ ,若长此以往会导致听力下降。(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14.小明自己制作了一个哨子,如图所示.在筷子上缠一些棉花,做成一个活塞,用水蘸湿棉花后插入两端开口的塑料管,吹管的上端,可以发出悦耳的哨声,这哨声是由________振动产生的;向上推活塞时,声音的音调会变________(选填“高”或“低”).

15.①人们挑选瓷器时,总要敲击几下,以判断瓷器是否有裂纹;②人们利用声呐探知海的深度;③中医通过“闻”来诊病;④外科医生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以上事例中,能表明声可以传递信息的是

________,能表明声可以传递能量的是________。

16.在飞机失事搜寻过程中,搜救舰船在定位和测量海深时都要用到超声测位仪,它是利用声音可以在

________中传播来工作的,这说明声音能传递________。

17.驰名中外的北京天坛里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三处建筑有非常美妙的声音现象,它是我国古代建筑师利用声音的________造成的音响效果.

18.海洋动物质量越大,其叫声越是有力而低沉,即响度较________,音调较________。甲、乙两曲线为科考船声呐系统收录的500 kg的海豚和100 t的蓝鲸叫声的波形图,其中,________(填“甲”或“乙”)是蓝鲸发

出的。

19.声音既可以传递 ________,也可以传递 ________

20. “情歌王子”张信哲在洋湖湿地公园倾情演唱,歌声通过________传入现声观众的耳朵,根据声音的

________可以识别不同的伴奏乐器,如图是有“城市血管医生”之称的听漏工用听音棒接触地面,检查地下水管是否漏水,这说明声可以传递________,他们常在凌晨车辆稀少时段检查,这是为了减弱________带来的干扰.

21.把一个调好的闹钟放在真空罩里面,闹钟响时,逐渐把里面的空气抽出,听到闹钟的声音越来越小,这说明:________ .钓鱼的人在鱼要上钩时,不喜欢别人在旁边大声说话,这说明________ 和________ 能传声.

三、实验探究题

22.如图甲,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

(1)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若用小锤分别重敲、轻敲与泡沫塑料球接触的音叉,会看到重敲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的幅度较________,同时听到声音的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较大;(2)如图乙,用小锤去敲打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也能发声,并把泡沫小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声波可以传递________;

(3)如下图丙所示,把音叉发出的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是________;响度相同的是________(均填写丙图下的序号)。

23.八年级九班同学探究与声音有关的实验

他们首先做了如下几个实验:

实验一、用手摸喉头,发声时,手在振动

实验二、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发声时,感觉手在振动

实验三、打击音叉,把发声音叉的尖端接触水面,激起水花

实验四、把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使它振动发声

(1)他们发现这些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是:________,物理学把这种由几个现象得到一个共同结论的方法称为归纳法.

(2)音叉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到,通过激起水花将振动放大反映出来,物理学上把这种方法称为________.(3)小玉发现,轻拨与重拨钢尺,钢尺发出声音的大小不同.他继续用刻度尺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如图1所示.记录的数据如下:

小马发现他收集的数据有问题,请你帮他指出来存在的问题是:________.

经过改正后,他们得出了正确的结论:________.

(4)小张发现塑料片快划与慢划发出声音的高低不同.他选择如图A所示的器材进一步探究,但忘记记录现象了.请帮他完成实验记载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两次,第一次快些,第二次慢些,则第

________次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如图B所示,用薄塑料片在甲、乙两把塑料梳子的齿上用同样的速度划两次,则________把梳子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

(5)小马等同学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东西做媒介;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需要什么东西做媒介

究竟哪一种猜想是正确的呢?小明他们进行了如下的两个实验:

A.两张课桌紧紧挨在一起.小丽轻敲桌面,小冬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子上.

B.两张桌子拉开,又进行了一次实验

①小马发现两个小实验的结果不同,其不同的地方是________.得出的实验结论验证了其中猜想________是正确的.

②探究问题的过程通常有下列步骤:A、猜想假设;B、分析归纳;C、得出结论;D、实验研究;E、提出问题.

你认为小马他们的后一次探究活动依次采取的步骤是________(填步骤前的英文字母)

四、综合题

24.一位同学在他的作文中这样描写到:“…驻足倾听,隐隐传来威风锣鼓的节奏,渐渐地鼓声、锣声变得雄壮、喧腾起来,汇成了一片…”

(1)“隐隐传来”说明了锣鼓声音是通过________传播而来的;

(2)“鼓声、锣声变得雄壮、喧腾”是指声音的________发生了变化;

(3)能区分出鼓声和锣声依据是它们的________不同.

25.下表是某些介质的声速。

(1)分析表格的信息,推断影响声速大小因素和依据

①声速大小跟________有关,依据是:声音在水、海水、冰、铁等不同介质中________;

②声速大小跟________有关,依据是:声音在5℃、15℃、20℃的________中的速度不同。

(2)设海水温度为25℃,在海面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2s后收到回波,海水深度是多少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D

2.B

3. C

4. B

5. B

6. A

7. C

8.C

9. C 10.C 11. A 12. D

二、填空题

13. 音色;响度

14.空气柱;高

15.①②③;④

16.液体;信息

17. 反射

18.大;低;甲

19. 信息;能量

20.空气;音色;信息;噪声

21.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气体;液体

三、实验探究题

22. (1)发声体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大;响度

(2)能量

(3)①②;②③

23. (1)振动

(2)转换法

(3)应该是尺振动的声音,而不是尺拍打桌子的声音;振幅越大,声音的响度越大(4)一;乙

(5)第一次声音响度大,第二次声音响度小;①;EADBC

四、综合题

24.(1)空气

(2)响度

(3)音色

25.(1)介质种类;传播速度不同;介质温度;水

(2)1531m

(完整版)声现象单元测试习题(答案)

. 《声现象》专题训练 一、填空题 1.下列与声有关的语句中,所表达的物理含义是: (1)节日里的锣、鼓声“震耳欲聋”,说明锣鼓声的 大。 (2)歌唱家的歌声“悦耳动听”,说明歌唱家的歌声的 好。 (3)小女孩的讲话“脆如银铃”,说明小女孩说话声的 高。 2.东林书院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表明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二泉映月”乐曲时,我们可以根据声音的 不同来加以辨别。 3.声音在介质中以___ 的形成向远处传播。声音传播过程中能引起别的物体发生_____,超声波还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具有___________。 4.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3s ,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 该处的深度为 m (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31 m/s ),这种方法能不能用来测量月亮到地球的距离?为什么? 5.在百米赛跑中,甲、乙两个记时员,分别从看到发令枪冒烟和听到枪声开始记时同一运动员的成绩,则 记录的成绩较准确;若甲记录的成绩为11.3s ,则乙记录的成绩约为 s 。 6.某汽车以10m /s 的速度匀速驶向一座陡峭的高山,司机按了一下嗽叭,经4s 钟听到回声。听到回声时,车与前面高山的距离是 m 。 7.频率为 Hz 以下的声音为次声波;频率为 Hz 以上的声音为超声波。 8.噪声强度如果在 dB 以上,会影响人的正常学习和休息,如果在 dB 以上,长时间会造成对人的听力的伤害。 9.2005年春节晚会上,聋哑人表演的“千手观音”震撼了所有观众。她们是怎样训练的呢?听不见声音,她们将身体紧贴在音箱上,感受音乐的节奏,因为声音是由 产生的。 10.我们生活在声音的海洋里,鸟语、流水潺潺、琴声悠悠。这些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 ____而产生的。物体的 停止,发声也停止。悦耳动听的笛声是靠管子里的空气 产生的。我们能够分辨出鸟语和琴声是根据声音的____ ____不同(填“音调”、“音色”或“响度”)。蚊子和牛叫声的区别是:牛叫声音的音调比蚊子 ,而响度比蚊子 。 11. 在图所示的实验中,李明发现硬纸片在木梳上划得快时音调高,划得慢时音调低。这表明: 。 12.2011年 7月14日12时10分,广东省兴宁市罗岗镇福胜煤矿发生透水事故,救援工作迅速展开。下午,事故矿井下发现有生命迹象,原来是被困人员通过敲击钻杆,发出“当当”的求救信号,这是因为 。 13.人在野外说话,为了使声音传得更远一些,通常将手或者一本书合成喇叭状围在嘴边,其目的是1 图8

声音与环境测试题及答案

2012—2013学年《声音与环境》测试一 一、填空题(1—11题每空1分,第12题每空3分,共 37分) 1.(2012安徽)成语“万籁俱寂”常用来形容夜晚的宁静,从声音特性分析,这主要是指夜晚声音的__________很小。 2.(2012湖南株洲)“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又没有阻止声音的,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 3.(2012江苏南京)噪声是由发声体产生的,中考期间,考场附近“禁鸣喇叭”,这是在 _________(声源处或传播途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噪声也是一种能源,最近科研人员开发一种T恤衫,它能在噪声环境下发电,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为随身携带的小电器及时充电。 4.(2012江苏苏州)敲击鼓面,在听到鼓声时,还可看见鼓面上小纸团在跳动,说明鼓声是由于鼓面的_______产生的;鼓面的_____越大,鼓声的响度越大. 5.(2012山东滨州)汽车上的电子防盗报警装置,在汽车被撬开时能发出报警声,提醒人们车辆被盗,这是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 6.(2012山东德州)音乐会上,演员正在演奏二胡,二胡发生是因为琴弦在?? ??,演奏过程中,演员不断调整手指在琴弦上的按压位置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7.(2012山东烟台第13题)如图所示是几种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其中音调相同的 是;响度相同的是。 8.(2012江苏扬州)小明将手机悬挂在密闭的玻璃瓶中,用抽气机抽去瓶中的空气,大电话呼叫瓶内的手机,手机(能或不能)接收到呼叫信号,这说明;你(能或不能听到瓶内手机的声音,)这说明。 9.(2012四川广安) 2.声音是靠物体的产生的,声音能在体、体和体中传播,在________中传播最快,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___________m/s。 10.(2012四川南允)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0s内振动35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 Hz,人类听到这种声音(选填“能”或“不能”)11.(2012甘肃兰州)日常用语中声音的“高“与低,有时指音调,有时指响度,含义不是唯一的。例如”一名男低音歌手正在放声高唱“,这里的低是指。高是指。 12.如图,甲是探究声现象常用的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泡沫塑料球被音叉弹起,这个现象说明; (2)泡沫塑料球在实验中起什么作用;

声音的特性练习题

三.声音的特性 [知识提要] 1.声音有三大特性,即:音调、响度和音色 2.音调与响度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振动的物体会发声,振动的频率决定了音调,振动的振幅决定了响度(响度还与其它因素有关)。 3.不同发声体发出的乐音的音色不同。音色决定声音的品质。 物理练习 一.填空题 1.声音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声音悠扬、悦耳,给人以美的享受,这种声音称为乐音。乐音通常有______、_____、______三个特性。 2.女高音与男低音中的“高”与“低”指声音的______不一样,是由声源的振动______决定的;“引吭高歌“与“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指声音的______不一样,是由声源振动的______决定的。 3.弦乐器的音调高低决定于弦的长短、松紧、粗细。在弦的粗细,松紧相同时,弦越______,音调越高;在弦的粗细,长短相同时,弦越______,音调越高;在弦的长短、松紧相同时,弦越______,音调越高。 4.钢琴、吉他、笛子等,即使音调和响度都相同,我们仍然可以区别出来它们的声音,这是因为它们的______不同。 5.童话故事中的狼为了想吃掉小兔子,学着兔妈妈的声音说:“小兔子乖乖,把门儿开开!”小兔子却回答说:“不开,不开!”小兔子知道这不是它妈妈的声音,这主要是因为狼和兔妈妈声音的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不同。 二.选择题 1.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快速从木梳齿上划过,再让它从木梳齿上慢慢划过,则两次所发出的声音()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它们都不同 2.人能看见蝙蝠在空中飞行,很难听到蝙蝠发出的声音的原因是() A.蝙蝠发声响度小 B.蝙蝠发出的声音频率太大 C.蝙蝠不会发声 D.蝙蝠发出的声音频率太小 3.下面说法中错误的是() A.发声体每S振动次数越多,音调就越高,响度越大 B.声源离人耳越近,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C.音色与发声体的结构,材料有关 D.用力敲鼓,鼓面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4.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与此类似,当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这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腹部是否有积水的?()A.声音的响度B.声音的音调 C.声音的音色D.声音是否悦耳动听 5.地震前夕,狗往往叫声频繁,这种异常的现象表明()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测试题

声音与环境》测试卷( 满分:100 分)姓名:_______ 学号:______ 成绩: ___________ 一、填空题( 每空 2 分,共26 分) 1.下列与声有关的语句中,所表达的物理含义是: (1) 节日里的锣、鼓声“震耳欲聋”,说明锣鼓声的 _______________ 大. (2) 小女孩的讲话“脆如银铃”,说明小女孩说话声的 _______________ 高. (3) 用小提琴和二胡演奏“二泉映月”乐曲时,我们可以根据声音的 _______________ 不同来加以辨别. 2.2005年春节晚会上,聋哑人表演的“千手观音”震撼了所有观众。她们是怎样训练的呢?听不见声音, 她们将身体紧贴在音箱上,感受音乐的节奏,因为声音是由_______________ 产生的。 3.东林书院名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表明声音可以在_________ 中传播; 4.声音在介质中以_______ 的形成向远处传播.声音传播过程中能引起别的物体发生 _________ ,超声波还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具有 _____________ .5?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3s,收到回波信号,海洋中该处的深度为 __________________ m声音在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是1531m/s),这种方法能不能用来测量月亮到地球的距离?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百米赛跑中,甲、乙两个记时员,分别从看到发令枪冒烟和听到枪声开始记时同一运动员成绩,则 __________ 记录成绩较准确。 7 ?频率____________________ HZI勺声音为次声波; 频率_____________________ HZ勺声音为超声波.

声单元检测题及答案

《第三章声》单元检测题 一、填空题 1、班级元旦联欢会上,某同学弹奏古筝,优美的琴声是由琴弦________产生的,琴声是通过__________传到其他同学耳中的。 3、小满用手机往家里打电话。他听出是妈妈在接电话,主要是依据声音的不同来判断的。妈妈让他说话大声些,这是要求增大声音的 4、北京时间4月16日,在美国波士顿举行的马拉松比赛中,发生了两起爆炸,造成多人伤亡。巨大的声响甚至将远处建筑物的玻璃都震碎了。其中,巨大的声响是指声音的;玻璃震碎了,说明声音能够传递。 5、交通噪声是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之一,如图6所示,甲、乙两图分别表示了 在和 控制了噪声。 6、如图11城市主要道口设有噪声监测设备。某时刻该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58.60的数字,这个数字的单位是,若此时有一辆大卡车路过此地,显示屏上显示的数据将(增大/减小)。噪声监测设备_______(能/不能)减弱噪声的强度。 7、“掩耳盗铃”是大家非常熟悉的故事,从物理学角度分析盗贼所犯的错误是:既没有阻止声音的,又没有阻止声音 的,只是阻止声音进入自己的耳朵。 8、如图11所示是用一根吸管做的笛子,在吸管上有五个孔,其中一个是吹孔。嘴对着吹孔吹,由于吸管内空气柱发生__________产生笛声。用手指按住其他不同的孔吹笛,可以听到不同的声音,这主要改变了声音的___________。 二、选择题 9、某同学对下列声现象进行分析.其中错误的是() 10、与声音传播速度有关的是 A.声音的音调 B.声音的响度 C.声音的频率 D.传播声音的物质 11、在演奏小提琴之前,演奏员要转动琴弦轴以调节琴弦的松紧,这主要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A.响度 B.音调 C.音色 D.振幅 12、有些老师上课时使用便携扩音设备,使声音更加宏亮,这是为了增大声音的 A.音调 B. 音色 C. 频率 D. 响度 13、琴弦发出的声音音调取决于: A.琴弦的长短; B.琴弦的粗细; C.琴弦的松紧; D.琴弦的好坏. 14、针对图中各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图中,演奏者通过手指在弦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发声的响度 B、乙图中,敲锣时用力越大,所发声音的音调越高 C、丙图中,随着向外不断抽气,手机铃声越来越小 D、丁图中,城市某些路段两旁的透明板墙可以减小噪声污染 四、计算题 15、利用回声可以测量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科学工作者为了探测海底某处的深度,从海面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4s后接到回波信号。已知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请回答下列问题:

八年级物理声音与环境测试题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单元测试题(新课标)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得分__________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从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1、在城市道路常见如图所示的标牌,它表示的意思是:() A.鼓号乐队不能进入; B.禁止鸣笛,保持安静; C.道路弯曲,行车注意安全; D.乐器商店的标志。 2.你的邻居搞装修十分吵闹,干扰你的学习和生活,下列措施中哪一个是无效的:() A.赶快将门窗关紧; C.将窗打开让空气加快流通; B.用棉花塞住耳朵; D.将棉被挂在窗户上。3.在日常生活中,常用“震耳欲聋”来形容人说话声音的:()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都有可能。4.“女高音歌唱家”和“男低音歌唱家”这里的“高”与“低”指的是:()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都有可能

5.人们听不到蝴蝶飞的声音,却可以听到蚊子飞来飞去的嗡嗡声,这是由于 ( ) A.蝴蝶翅膀软,声音的响度太小; B.蝴蝶翅膀每秒振动的次数低于20次,超出人的听觉范围; C.蝴蝶翅膀振动时不会发出声音; D.蚊子数量多,蝴蝶数量少。 6.挑选瓷器时,常轻轻敲它一下,由声音来判断是否破损,是根据:( )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以上都不对。 7.口琴和笛子同时演奏,我们一听便能从声音中区分出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两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 ) A.音调; B.频率; C.响度; D.音色。8.下面哪种声音对人体的健康是无害的:( ) A.风吹落叶发出的沙沙声; C.拖拉机开动的轰隆响声; B.电锯工作发出的声音; D.嘈杂公路上汽车的呜叫声。 9.小丽对乐音进行了下列的讲述,你认为其中不正确的是:( )

初二上册物理第二章声音与环境导学案【DOC范文整理】

初二上册物理第二章声音与环境导学案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 集体课:初二物理组 一、导学要求 .通过实验探究,初步认识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了解乐音的特性。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应用。 .知道防治噪声的途径。 二、本章教材分析 本章主要学习声的产生和传播条件,乐音的三个主要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探究影响音调、响度的因素,了解声音在生活和技术中的应用,以及减弱噪声的方法、途径。 本章节“追根求源”,首先让学生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接着探究声音如何传播。这些内容既是学习声学的基础; 同时一些实验技巧和方法,又对接下来探究“影响音调和响度的因素”有很好的启发和铺垫作用。 第二、三节“我们怎样区分声音”两节课,从造成声音千差万别的原因出发,让学生认识乐音的特征,并通过“探究影响音调和响度的因素”的实验过程,让学生初步学习控制变量的思想方法。 第四节“让声音为人类服务”,则是对前面所学声音知识的

拓展和延伸,一方面,通过介绍声现象的有关知识在音乐、建筑方面的应用,以及人们利用超声与次声的成果,让学生了解声音可以为人类服务;另一方面,介绍了噪声的危害及减弱噪声的途径,从而引导学生关注生产和技术中的物理,渗透“事物具有两面性”的辨证思想。 教学重点: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声音的高低、声音的强弱探究。 教学难点: 探究影响声音高低的因素; 探究响度跟哪些因素有关。 课时安排 全章共4节,每节计划用2课时;全章小结与检测:2 课时;共10课时。 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教学点滴 主备:金伟集体课:初二物理组 导学目标 .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知道声音是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知道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同介 质传播声音的快慢不同。 .了解声波进入人耳后引起听觉的过程 重、难点

声测试题及答案

初二物理第一章《声现象》测试卷 (满分100分,45分钟) 一、选择题(25×2=50分) 1、某同学先后对同一鼓面轻敲和重击一下,两次发出声音的 A.音调不同; B. 频率不同; C. 音色不同; D. 响度不同 2、关于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我们能区分出小提琴和二胡的声音,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B.我们无法听到蝴蝶飞过的声音,是因为它发出声音的响度太小 C.敲锣时用力越大,它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D.歌唱演员引吭高歌,其中的“高”是指音调高 3、关于声学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控制噪声的措施有:防止噪声产生、阻挡噪声传播、防止噪声进入耳朵; B.利用回声可以探测海洋的深度 C.闻其声知其人,是根据每个人发出的声音频率不同来判断的; D.回声是声音的一种反射现象. 4、医生在诊病时使用听诊器,听诊器 A.能使心脏振动的振幅增加,响度增大 B.能改变心跳的频率,使音调变高 C.能改变心跳的音色,使声音更好听 D.能减少声音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 5、下面关于超声波或超声波的利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蝙蝠能发出超声波 B.超声波的传播不需要介质 C.可以利用超声波的反射探测海洋深度 D.可以利用B 型超声仪检查身体 6、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 A. 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 B. 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 D. 在公路两侧设置屏障墙 7、以下减小噪声的措施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的是 A、建筑工地上噪声大的工作要限时 B、市区里种草植树 C、戴上防噪声的耳塞 D、市区内汽车喇叭禁鸣 8、将敲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响声立刻消失了,下列原因正确的是 A、声波传到鼓内去了。 B、鼓面停止了振动。 C、鼓的振动变快了。 D、以上说法都不对。 9、下列关于声音传播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 B、学生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靠空气传播的; C、“土电话”是靠固体传声的; D、真空是不能传声的。 10、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悦耳动听的歌声是由歌唱家的声带振动发生的;

新沪粤版《第二章-声音与环境》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 新沪粤版《第二章声音与环境》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班级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每空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不选或错选得0分) 1. 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从空气传到水中后,传播速度将变小 】 B、工人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等精细的机械,属于声的利用 C、人能分辨出二胡和小提琴发出的声音,主要是因为它们的音调不同 D、在医院、学校附近机动车禁呜喇叭属于噪声的利用 2. 关于声现象不正确的说法是()A.只要物体在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听到声音一定有物体在振动 C.一般说来声音在固体中比液体中传播得快 D.声音的传播要介质 3. 流星落在地球上会产生巨大的声音,但它落在月球上,即使宇航员就在附近也听不到声音,这是因为()《 A.月球表面受到撞击时不发声 B.撞击声太小,人耳无法听到 C.月球表面没有空气,声音无法传播 D.撞击月球产生的是超声波 4.在图3中属于减弱噪声的是()

5.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悦耳动听的歌声是由歌唱家的声带振动发出的 B.声音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C.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 # D.声音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一样的 6.通常,人们会从噪声的产生、传播及接收三个环节控制噪声,下列措施中,属于在产生环节控制噪声的是()A.临街的房屋安装隔音玻璃 B.学校附近禁止汽车鸣笛 C.在高噪声环境下工作的人戴耳罩 D.在公路两侧设置屏障墙 7.医生用听诊器诊病是因为()A.听诊器能改变发声体的频率,使音调变高 B. 听诊器能使振动的振幅增加,使响度增大 | C. 听诊器能缩短听者距发声体间的距离,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 D. 听诊器能减小声音的分散,使传入人耳的响度更大些 8.要使二胡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变高,应采取的办法是()A.把弦拉得紧些 B、把弦放松些 C、增加发声部分的长度 D、用更大的力拉琴 9.将敲响的锣面用手一按,响声马上消失,这是因为()》

最新初中物理声音练习题

声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9分) 1.《黄河大合唱》歌词中的“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这里的“吼”、“叫”、“咆哮”的声源分别是、、。 2.古代人们在旷野地区常用“伏地听声”的办法来判断有无马群到来。这是应用了的知识。 3.弹奏钢琴上B调的“1”音键与C调的“1”音键相比调“1”音键弹奏的钢丝振动的频率大。 4.国际标准音调的频率是440Hz,它的物理意义是。5.用大小不同的力弹奏同一个琴键,发出声音的不同,原因是;用大小相同的力弹奏不同的琴键,发出声音 的不同,原因是;用大小相同的力在不同的乐器上弹奏同一个音,发出声音的不同,原因 是。 6.蝙蝠靠接收自己发出的回声,在黑夜中飞行和捕食。7.图B1-1中的甲和乙是两种声音的波形图,从图形可知:图是音乐的波形。 甲乙 图1 8.一阵低沉的闷雷震得人心里发慌;远处好像有人在拉胡琴;一声刺耳的尖叫声使喧闹的人们陡然安静下来。上述三种声现象中所强调的声音的特点依次是、和 9.一部科幻电影中有这样的场面:一艘飞船在太空中遇险,另一艘飞船在前去营救的途中,突然听到了遇险飞船的巨大爆炸声,然后看到爆炸的内光。请你给导演指出这个场景中的两处科学性错 误: 10、人听觉的频率范围是 Hz至 Hz,高于 Hz的声音叫超声,低于 H z的声音叫次声。 11、大象可以听到500Km外的同类用脚踏地时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这种声音是__________声波,这种声音能传播得很远,容易绕过障碍物,且无孔不入。12.当你用手触摸正在发声的音响的音箱面板时,你手的感觉是,这种感觉表明。 13.一艘快艇在平静的湖面上启动并向岸边驶去,水中鱼可听到马达声,岸边飞的鸟、散步的人也可听到,若距快艇的距离都相等,觉察快艇启动先后的 是。 14.元宵节晚上,小伟在家里阳台上看到一簇绚丽的烟花在空中开始绽放,3s后听到它在空中的爆破声,这声音是通过传来的,小伟与烟花绽放的地方相距 约 m。 15.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通过声获得信息,也就是说声能传递信息,请举出2个有关声传递信息的例子。

2019-2020学年沪粤版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音与环境单元检测试题有答案(提升版)加精

2019-2020学年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二章声音与环境单元检测(提升版)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3分。) 1.声音从空气传入水中,它的传播速度将( ) A.变大B.变小C.不变D.不能确定 2.分贝是计量什么的单位( ) A.音调的高低B.响度的强弱C.音色的好坏D.频率的大小 3.东营市城市建设和管理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城区某些路段禁止汽车鸣笛,住宅区道路两旁植树造林,跳广场舞的人要把音量调小一些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目的是( ) A.绿化居住环境B.缓解“热岛效应” C.降低噪声污染D.减少大气污染 4.下列关于声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是为了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B.人们可以用声学仪器接收到超声波判断地震的方位和强度 C.倒车雷达是利用回声定位探测车后的障碍物 D.给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阻断噪声传播 5.为提高全体市民的防空安全意识,我市每年都要进行防空警报演练,为了使警报声传的更远,应该提高警报声的( ) A.音调B.响度C.音色D.频率 6.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用来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7.下列对声现象的描述,应用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A.“悦耳动听”说明声音的响度较大 B.“隔墙有耳”说明墙体可以传播声音 C.“闻其声而知其人”说明根据音调可以辨别来人是谁 D.“大雪过后,万籁俱寂”说明大雪会使声音完全消失 8.对于下列四幅图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用力敲击鼓面时,能听到鼓声,说明声音是通过固体传播到人耳的 B.乙图中,改变尺子伸出桌面的长度时,用相同的力敲打,是为了研究响度与材料的关系

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测试

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单元测试题 一、填空题(请把答案写在横线上) ⒈小提琴发出悦耳的声音时,_________在振动。 ⒉在月球上,宇航员面对面也要靠无线电交谈,这是因为月球上没有______。 ⒊声音能够在气体、液体和固体中传播,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弦乐器的音调高低跟弦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都有关系。 5、女高音和男低音中的“高”与“低”主要是指声音的_____________不一样;引吭高歌与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主要是指声音的______________不一样。 6、在声音的世界里,有些声音悦耳动听,使人心旷神怡我们称之为______,有些声音嘈杂刺耳使人心烦意乱,我们称之为_______。 7、声音音调的高低与物体振动的_________有关,声音的强弱与物体振动的______有关 8、人说话、唱歌时发出的声音是靠______的振动。 二、选择题(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请把答案前的字母写在括号里) 1.如果你和你的朋友在月球上,你就不能直接听到她的声音了,这是因为() A 在月球上说话的人的声带不会振动; B 在月球上没有空气来传播声音; C 在月球上说话要比在地球上大声些才能听到; D 声音被月球上的障碍物挡住了。 2.将敲响的鼓面用手一按,响声马上消失,这是因为() A 声波传到人体中去了; B 鼓面停止了振动; C 鼓的振动频率变低了,人耳听不到; D 声音的振幅太小。 3、甲同学比乙同学发言的声音要洪亮一些,这主要是因为() A、甲的声带振动快; B、甲的声带振动慢; C、甲的声带振幅大; D、乙的声带振幅大; 4.要使小提琴发出的声音的音调变低,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A、拉紧弦线; B、增加发声部分弦的长度; C、缩短发声部分弦的长度; D、用更大的力弹拨弦线。 5、下面关于乐音和噪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乐音悦耳动听,给人以享受,噪声使人烦躁不安,有害于人的健康;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 单元测试题

第二章声音与环境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声音在下列物质中传播同样的距离时,用时间最短的是() A. 在空气中 B. 在水中 C. 在真空中 D. 在钢铁中 2.通过对声现象的学习,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 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C. 空气不能振动,只能作介质 D. 声音大时声速大 3.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声音只能在空气中传播 B. 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C. 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D. 只要物体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声音 4.在敲响大古钟时,停止对大古钟的敲击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 A. 钟声的回音 B. 大钟还在振动,空气也还在振动 C. 钟的振动停止了 D. 人的听觉发生“延长” 5.如图所示,老师用同样的力吹一根吸管,并将它不断剪短,这是在探究声音的() A. 音调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B. 音调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C. 音色与吸管材料的关系 D. 响度与吸管长短的关系 6.如图所示是我国湖北随州曾候乙墓出土的战国时期的编钟,距今2400余年,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编钟。这套编钟共65件。制作这么多钟是为了产生更丰富的:( ) A. 音调 B. 响度 C. 音色 D. 振幅 7.科学家曾用“引力波探测器”探测到13亿年前两个黑洞合并时产生的引力波,它的频率大约是100 Hz.人的听觉范围一般在20~20 000 Hz.关于这个引力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它属于次声波 B. 频率太低,人耳听不到它 C. 它属于超声波 D. 在1 s内,振动约100次

8.如图是“探究影响音调高低因素”的实验装置。下列不正确的是() A. 钢尺伸出桌面越长,振动越快 B. 物体振动的快、频率高,发出的声音音调高 C. 通过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来改变钢尺振动的频率 D. 多次实验中,保持钢尺振动的振幅相同,运用了控制变量法 9.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成语大赛好评如潮,大赛中下列涉及的成语跟声音响度有关的是:() A. 掩耳盗铃 B. 隔墙有耳 C. 震耳欲聋 D. 耳熟能详 10.如图所示,在学校组织的迎“青奥”活动巾,小明进行了击鼓表演.他时重时轻地敲击鼓面,这样做主要改变了鼓声的() A. 响度 B. 音调 C. 音色 D. 速度 11.下图所示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乙、丙三者的音色相同 B. 甲、乙、丙三者只有响度相同 C. 甲、乙、丙三者的音调不同 D. 甲、乙、丙三者的音调、响度都相同 12.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电视机上的“音量”按钮是用来调节音调的 B. 吹奏笛子时,演奏者用手指按住不同的气孔,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 C. 公共场合要“轻声慢语”指的是减小声音的音调 D. “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13.如图所示是城市道路旁常见的标牌,表示( )

声音的特性练习题(含答案)

二、声音的特性 1.声音的特性有三个要素: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音调响度音色 2.频率指_________,描述物体振动的_________,频率的单位为_________。频率决定着_________高低。 答案:每秒振动的次数快慢赫兹(Hz)音调 3.将鼓轻敲一下,然后再重重地敲一下,两次敲击声音相比发生了变化的是()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三项均未改变 答案:B 4.“女高音”、“男低音”中的“高”和“低”指的是() 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速度 思路解析:大多数女生的声带薄而短,频率可达1300Hz,声音的频率高,音调高,听起来尖细,所以称“女高音”。大多数男生的声带长而宽厚,可发出低至64Hz的声音,声音的频率低,音调低,听起来低沉,所以称“男低音”。 答案:A 5.“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中的“高”与“低”指的是() A.音调高低 B.响度大小 C.音色好坏 D.以上均有可能 思路解析:“引吭高歌”是形容人精神高涨,兴奋时大声地歌唱;“低声细语”是指在特定环境、情况下小声说话。所以这里的“高”与“低”是指响度的大小。 答案:B 6.铁路工人检查车轮时,常常轻轻敲打车轮,通过声音判断车轮有无损伤,这是根据()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音是否刺耳 思路解析:当车轮有损伤时,我们可以理解成发声体本身发生了改变,而音色就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所以当车轮有损伤时,声音的特色——音色(音品、音质)就会发生改变。 答案:C 7.听音乐时,要判断是什么乐器在演奏,依据的是() A.声音的响度 B.声音的音调 C.声音的音色 D.声音的节奏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 声音与环境期末复习题

八年级物理第二章声音与环境期末复习题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单选题 1 .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音调来判断的 B.公路旁安装隔音墙是为了减弱噪声对公民的影响 C.空气不能传播声音 D.用大小不同的力先后敲击同一音叉,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 . 婴儿从呱呱坠地的那时起,就无时无刻不与声音打交道,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我们能听到远处的雷声,说明空气可以传声 B.人在上大声说话也能惊动水中的鱼,说明水能传声 C.将耳贴在长钢管的,让他人在另一端敲击一下,你会听到两次击声,其中最先听到的声音是通过钢管传来的D.在居民区和马路旁植树造林,这是在声源处减弱澡音 3 . 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打击乐器.用相同力度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时,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声速 4 . 若干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B.声和电磁波都能传递信息,但不一定都能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一定为 D.道路两旁植树可有效减弱噪声的传播 5 . 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C.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D.超声波就是速度比可听声快的声波 6 . 新“七不规范”中。“言语不喧哗”提醒大家要控制声音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频率 7 . 【2018年上海中考物理小题狂做(选择题部分)】我们能分辨唢呐和排箫发出得声音,这主要是依据声音有不同的 A.响度B.音调C.音色D.振幅 8 . 成语、诗词中蕴含着很多物理知识,下面说法错误的是() A.“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指声音通过多次反射,在山谷中形成回声,经久不息 B.“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中为了不惊动鱼而招手,这是由于水能传声 C.“真金不怕火来炼”是由于火焰的温度小于金的熔点,所以金不能熔化 D.“云雾缭绕”是指河水蒸发形成的水蒸气飘在空中的现象 9 . 以下活动中,用来探究声音产生原因的是 A.将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 B.用大小不同的力敲鼓 C.将发声手机置于密闭瓶内并抽气

初中物理声音单元测试

一、选择题(1—6题单选每题3分,7—8不定项选择每题4分,共26分) 1、在电视机的遥控器上,有以下几个按钮(图标),如图1所示,其中控制音量(响度)大小的是:() 2、晚上当你在家复习功课,准备期中考试时,邻居正在引吭高歌,对你的学习产生干扰,则下列措施中无效的是:()A.与邻居协商使其减小音量B.打开窗户让空气加速流动 C.紧闭室内的门窗D.用棉花塞住自己的耳朵 3、在一只玻璃杯中先后装入不同量的水,用细棒轻轻敲击,会听到不同频率的声音。与此类似,当医生在给病人检查腹部是否有积水时,常会用手轻轻敲击患者腹部,细细倾听其发出的声音,此为“叩诊”。这主要是根据什么来判断腹部是否有积水的?()A.声音的响度B.声音的音调 C.声音的音色D.声音是否悦耳动听 4、在城市高架道路的某些路段可以看到两侧设有3m~4m高的透明板墙,如图2 所示,安装透明板墙是为了() A.保护车辆安全行驶 B.阻止车辆排放的废气外泄 C.体现高架道路设计的美观 D.阻挡车辆产生的噪声,减小噪声的污染图2 5、剧院及音乐厅,四周墙壁常挂呢绒帘幕,同时墙壁会做成凹凸不平的像蜂窝似的,这是为了()A.装饰、美观B.易于反射声波,增大声音 C.吸收声波,减小嘈杂的回声D、提高声音的音调 6、请你用物理学的准确用语来“翻译”生活用语,有利于我们把握事物的 本质,“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这里的高与低指的是()A.音色好坏B.音调高低C.响度大小D.乐音三要素 7、我国“神舟”六号载人航天宇宙飞船试验,将多名宇航员带上太空遨游,宇航员在太空舱中可以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作业时,他们之间不能直接对话,必须借助电子通信设备进行交流,其中原因不正确的是 ( ) A.用通信设备对话是为了方便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C.太空中噪声太大 D.声音只能在地面上传播 8、如图3所示,天坛公园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下列关于回音的说法正确的是那些() A.声音的反射使原声增强 B.回音传播速度大小没有变化 C.回音的音色发生变化 A B 图1 C D

声音与环境例题与测试题

第2章声音与环境例题与测试题 【例1】通常人称月球上是一片“死寂的”空间,它的意思是“无声”,其原因是月球表面附近______。 【分析】声音传播必须依靠媒介物,而月球表面没有传声的媒介物,更无通常使人耳感受的传声介质——空气。因而, 对人来讲月球表面上就是无声而“死寂”的。 【解答】没有空气。 【例2】“女高音歌唱家”和“男低音歌唱家”,这里的“高”与“低”指的是 [ ] A.音调高低 B.响度大小 C.音色好坏 D.以上说法都不对 【分析】一般来说,男性声带振动较慢,女性声带振动较快,所以男性的音调较低,女性音调较高,在音乐方面的高音 和低音也是指音调的高低。 【解答】A。 【例3】有经验的工人师傅检查机器运转情况时,常把金属棒一端抵在机器上,另一端靠近耳朵可听出机器各部件是否 正常,他这样做的科学依据是什么? 【分析】当机器运转时,机器上不同部分均要产生规则的振动而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些声音通过空气传到耳朵时,由于 混杂在一起无法分辨发声的具体部位,由于金属棒传声的本领远远高于空气,声音通过金属棒传入工人师傅耳朵内,工 人可凭经验判明各部位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否正常,从而可以判断部件是否正常. 填空

1.音乐会上,打击乐的阵阵鼓声是由鼓面的________产生的,并经_______传入人耳。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若不使用无线电 装置,即使相距很近也无法交谈,这是由于( ) 不能传声。 2.将一台正在播放收音机用塑料袋封装后完全浸没在水缸中,此时人_______(填“能”或“不能”)听到收音机的声音, 此现象表明_________。 3.古代人在旷野地区常用“伏地听声”的办法来判断有无马群到来。这是应用了 的知识。 4.声音在不同物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一般情况下,声音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 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________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某同学在足够长的装满水的自来水管的一端敲击了一下,另外一个同学用耳朵贴着水管听,则他听到声音的次数是3次, 第一声从_______中传来;第二声从_______中传来;第三声从_______中传来。 6.声音音调的高低与发声物体振动的_______有关,物体振动_______,音调越高。 7.比较蚊子和牛发出得声音,一般情况下,_______的声音的响度大,______的声音的音调高。 8.在挑选瓷器时,用轻轻敲击的方法可以判断它的好坏,这是利用声音的_______这一特性来判断的。 9. 人类耳朵的听觉范围是频率为______的声音,但_______波与_______波是听不到的。 10."震耳欲聋"反映了声音的________很大;"声音刺耳"反映了声音的_______很高;我们能够分辨出各种不同乐器的声音, 是因为它们的_______不同. 11.如果唱歌时有人说"那么高的音我唱不上去"或"那么低的音我唱不出来",这里的"高""低"指的是________;而"引吭高歌"、"低声细语"里的"高"、"低"指的是________.选择

声音测试卷

绝密★启用前 2015-2016学年度声现象综合测试卷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 1.“神十”上天,女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进行讲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王亚平说话时她的声带在振动 B.地球上的学生听到王亚平的声音是靠声波传回地球的 C.在太空能进行授课是利用声音传递能量 D.王亚平讲课时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她的声音频率很高 12.某同学在学习了“声音是什么”以后,总结出以下四点,其中错误 ..的是 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B.声音是一种波 C.声音具有能量 D.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得最快 3.声音是一种常见现象,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以下有关声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通常情况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得最快 B.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音 C.用超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能量 D.有些高科技产品,不振动也可以发出声音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5.针对题中所示的四幅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甲图中,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手机的声音越不越小,是探究声音的音调与空气的关系 B.乙图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触及面颊有震感说明声音是由物理振动产生的 C.丙图中,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是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D.丁图中,“禁止鸣笛”的标志主要是在传播途中控制噪声

6.如图所示,将闹钟放在鞋盒里,四周依次覆盖不同的材料,在相同的位置比较闹钟发出声音大小,该实验探究的是 A .声源发声特性 B .听力与距离关系 C .材料隔声性能 D .声音与温度关系 7.图5所示的四幅图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图5(甲)中,小白兔是根据音调来辨别出门外是狼外婆的 B .图5(乙)中,听自己刷牙时声音特别清晰是因为有双耳效应 C .图5(丙)中,在铁路边修建隔音板的目的是为了防止噪声的产生 D .图5(丁)中,演凑者通过手指在笛子上按压位置的变化来改变笛声的音调 8.下面对老牛和蜜蜂的对话描述正确的是( ) A.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音调高,牛的叫声响度大 B. 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音调低,牛的叫声响度小 C. 蜜蜂飞行时发出的声音响度小,牛的叫声音调高

初中物理声学习题单元测试doc

新课标初二物理声学练习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0小题,从第19小题到第24小题每题1.0分小计6.0分;从 第25小题到第68小题每题2.0分小计88.0分;共计94.0分。 19、通常我们听到的声音是靠________传来的. A.电磁波 B.真空 C.空气 D.耳朵的鼓膜 20、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________秒以上, 人耳才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 A.1秒 B.0.1秒 C.0.01秒 D.0.001秒 21、我们能够分辨出各种不同的乐器的声音, 就是由于它们的________不同.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 22、人们能分辨出胡琴、钢琴、笛子的声音, 是因为它们发出声音的________不同.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振幅 23、声音是由发声体的________而产生的. A.运动 B.振动 C.温度升高 D.体积膨胀 24、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 如果在听到枪声后才开始计时, 那么, 他开始计时的时间比运动员起跑的时间晚________秒(V声=340米/秒). A.0.3 B.3.0 C.30 D.300 25、用小提琴、钢琴、长笛、二胡分别演奏同一首曲子.我们完全可以分辨出是哪一种乐器演奏的.因为这几种乐器有[] A.不同的音调B.不同的音色C.不同的响度D.不同的人弹奏 26、关于噪声,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0dB就是没有声音 B.雪后的街道上格外寂静,是因为松软的雪可以吸声 C.特种兵使用的微声冲锋枪射击时,声音很小是因为采取了消声措施 D.城市高速公路两旁放置的隔声板是为了阻隔汽车行驶时发出的噪声

27、闻其声而不见其人,你往往能根据说话声就可以判断出是谁在讲话,这是因为不同的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 A.振幅B.频率C.响度D.音色 28、大型剧场的四壁和屋顶往往用蜂窝状材料来装饰,使其表面凸凹不平,这是为了[] A.减弱声波反射,吸收声波B.增大声音的响度 C.只是为了装饰,使其美观D.增强声波的反射 29、我们去医院看望病人,说话时要“低声细语”.这里的“低”是指[] A.说话音调低一些B.说话响度小一些 C.说话语速慢一些D.说话频率慢一些 30、人在教室里说话听不到回声的原因是[] A.教室的墙壁反射回来的声音互相抵消 B.声音从教室的门窗处传播出去了 C.教室的空间太小,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人耳分辨不出来 D.教室的空间太小,没有产生回声 31、我们能听到物体发出的声音,是因为[] A.有声源B.有物体C.发声体在振动D.有传声介质 32、演奏各种乐器时,人们能分辨出是什么乐器,这是由于各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具有不同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以上三个因素 3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听声音是靠耳朵接收空气中的声波 B.声波只能通过液体和空气传播,不能在固体中传播 C.声音遇障碍物反射回来时,传播的速度会减慢 D.声音从空气中传入水中,传播的速度减小 34、演唱会上,女高音引吭高歌一首歌曲,其两“高”的意思分别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