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正确认识惩戒在教育中的作用

应该正确认识惩戒在教育中的作用
应该正确认识惩戒在教育中的作用

应该正确认识惩戒在教育中的作用

惠东县盐洲中学高远明

摘要:在赏识教育大行其道的今天,惩戒教育广受批评。但是教育的强制性特征决定了教师不能放弃惩罚这一利器。“赏”意味着对遵守规则的鼓励,并激励其再现;“罚”意味着对违反规则行为的追究,并阻止其再生。“赏”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提供了强大的内在动力,“罚”又为其施加了有力的外在压力,两者结合,缺一不可。我国的教育法规赋予了教师为维护教学秩序而进行惩罚的权力,却没有制定相关的实施细则。希望国家在这方面尽快立法,使老师在运用惩罚手段时有法可依,摆脱困境。

关键词:惩戒教育立法

近来,由教育惩戒引发的几例恶性伤害案,经媒体的大肆炒作,引起了公众对教育惩戒的责难。面对教育惩戒,许多教师产生了“在雷池边行走的恐惧”,试图放弃惩戒,从恐惧中解脱出来,但是教育的特征决定了教师必须坚持惩戒,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一、惩戒是合理的,其育人作用是其他教育手段不能代替的

教育过程中的诸种约束性力量是一种客观的存在,是难以从根本上超越的,是由教育的本性以及教育过程中的单面权力控制的性质所使然。同时,也是因为教育只是现存社会结构中的一个亚单元,并不能摆脱整体社会的种种控制特征。当整个社会需要惩罚来维持秩序的时候,要求教育绕过惩罚,就像人们要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一样

不现实。“违法必究”既然是我国的执法原则,那么学生违反校规校纪,也应当受到惩罚。这是符合社会要求的,也是合情合理的。因为违规学生所毁坏的,不仅仅是个人的道德形象,而是整个学校的秩序及其他学生的合法权益。他所造成的恶果也不仅仅为其个人所承担,而且还要由整个集体去承受。在此意义上,他无疑是全体学生的权益的“剥削者”。“剥削者”必须被剥夺,他理所当然地应受到惩罚。

处罚对培养学生遵守纪律的习惯具有独特的作用,是其他教育手段不能取代的。英国哲学家穆勒曾说过:“美德是可乐的,无德是痛苦的,必须把为善自然会有的快乐或为恶自然会有的痛苦指明,并这个道德深印在个人的经验上,才可以引起美德的意志。”就学生遵守规则的良好品德的形成来说,“赏”意味着对遵守规则的鼓励,并激励其再现;“罚”意味着对违反规则行为追究,并阻止其再生。“赏”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提供了强大的内在动力,“罚”又为其施加了有力的外在压力,两者结合,缺一不可。假如对违规者不追究,或处罚得不痛不痒,就不足以形成对违纪者的切肤之痛,并根植于心中,难以成为生活中应有的经验,遵守规则的外在压力就不复存在,一切规则就不可避免地被学生视为软弱之物,一旦它与身身的自由与私利相冲突,便视之如敝履,弃之不顾。

“小时偷针,大时偷金”的故事启示我们,对学生的违规行为不批评教育,不采取适当的处罚措施,就是对学生违纪的纵容,学生会患上无视法纪的“慢性病”。这样的学生走上社会后,容易触犯法规,到时受到严厉的制裁,将悔之晚矣。

二、应尽快立法,规定合法的教育惩罚形式

虽然举起惩罚的武器要冒极大的风险,但面对违纪行为,教师有时别无选择。教育法规赋予了教师为维护教学秩序而进行惩罚的权力,却没有制定相关的实施细则。随着一切体罚、变相体罚、心罚、罚款以及劝退、停课等惩罚手段的禁止使用,教师在面对学生迟到、旷课、不做作业、扰乱课堂纪律等现象时,不知所措,动辄得咎。

例如,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城县洛崖初中学生何风无心向学,打架斗殴,打乱课堂秩序,偷窃东西,闹得校园鸡犬不宁,师生意见极大。学校多次教育无效,只得劝他休学7个月。上级教育部门认为该校的做法剥夺了学生受教育的合法权益,责令学校撤销对何风的处分,让何风复学。何风复学后,没有丝毫悔改,有些学生只有转学躲避。

让何风休学固然与现行法规相抵触,可是何风的行为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他该承担什么责任,该如何处罚,有关法规没有明确规定,使教师在处理时十分为难。如果教师对违纪学生置之不理,造成教学秩序混乱的责任由谁来负?如果教师必须采取处罚措施,该运用什么方式才合法?这样的问题似乎没有人去过问,与国外的做法截然不同。在美国,学生如将学校认为不宜带进的东西带进学校内,学校将一律没收,并且不再还给学生。在法国,中学对学习极差的学生经班级理事会投票决定可给予留级处分,犯严重错误的会受到开除处分。英国中小学生如无故旷课,不仅会受到严厉批评,还将对其父母处以5000英镑以下罚款。如果在我国,老师碰到学生类似违纪问题而处罚学生,往往会被告上法庭,狼狈不堪。

由于无法可依,教师只能跟着公众舆论的调子乱舞。但是众口难调,教师就像抬着驴子行走的爷、孙一样不知所措。例如,公众普遍赞同惩罚,反对伤害。教师能否实现公众的愿望呢?难!因为惩罚不同于其他教育方式的显著特征就是造成受教育者肉体或精神的一定的痛苦,形成一种外在压力,迫使其改正错误。正如人们用手去摸火,火焰会灼痛人们的手指,这种体验将使人们一生不会再去抚摸这种橙红色抖动着的精灵。古往今来,虽然惩罚的方法五花八门,但即使被告人们广泛认同的巧罚,也不能避免伤害性。如果我们承认惩罚的合理性,就必须承认一定程度的伤害的合理性。当然,这种伤害以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前提,不能超越法律这条底线。但这条底线在哪呢?希望国家在这方面尽快立法,使老师在运用惩罚手段时有法可依,摆脱困境。

参考资料:

1.周浩波《教育哲学》

2.《教师法制宣传教育读本》

3.

完整的教育需要适当的惩戒

完整的教育需要适当的惩戒 西乡县莲花小学熊友学 我对苏霍姆林斯基“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的论断深信不疑,几十年来,我一直遵循这一原则,也从中获得了许多慰藉。聊天时,我记得曾经给一位领导说过,每接一班学生,我很快就能爱上他们,不管他们有多调皮。这话听起来矫情,实际是我真实情感的流露。 可是,近年来,我越来越感觉到,在“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后面,还应该加上一句——“完整的教育需要适当的惩戒”。 意识来源于我亲自经历过的事实。 选择了住宿,但不按照住宿时间作息。晚上不睡,说话、打闹、看手机;早晨不起,一遍一遍的铃声人家充耳不闻,更不管什么整理内务打扫卫生。时间到,宿舍大门锁了,该上课了,那位、那几位宝贝还得我亲自去接。问为什么被锁,答曰:今天该我值日,他们不起,我没法值日。那表情,那阵势,在向我传达这样一个信息:这事儿不赖我,你看着办。事情俨然是我错了,我不该找他、他们问话,倒是应该去找那不起床而影响我值日的同学。 这些孩子身上明显表现出了无视纪律、目无尊长、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他们的思想上没有规则意识,学校有关部门下达的各项规定,对他们来说,不过是老师发给他们的印在纸上的作业,谁会拿它当回事呢?不让带手机,我照带不误;不让随便扔垃圾,我把泡泡糖吐在地上又何妨;我就不听课,去厕所可以吧,看你耐我何? 面对个别孩子的放肆,我气愤,更多的是担心。现在,你是一个学生,对于你的放肆,学校给予了你足够的宽容。如果你把这种宽容当成肆意妄为的背景而一而再再而三地放肆,那是相当危险的。几年以后,你就要走向社会,说实话,社会可不会容忍你无法无天。 由此反映出一个可怕的现象是:老师的地位在下降!实质上是,教育在沦陷! 古代上学,老师和学生都是坐着的,学生站立侍候在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下身子侧着耳朵请教。现在,是学生坐着,老师站着。如果老师上课坐一坐领导就会批评,而上学生站起来就是惩罚。多年来,各学校都在响彻一个口号: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当学生成了上帝,那我们只有顶礼膜拜了。更有甚者,教育界还流传着另一个口号:只有不会教的老师,没有学不好的学生。呵呵,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口号的实质贬低了老师,宠坏了学生。

高考作文写作:教育惩戒权,终于要来了(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

高考作文写作:教育惩戒权,终于要来了(附:文题详解及范文展示) 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201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将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 教育惩戒是指教师依据一定的规范,以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前提,以制止和消除学生的不当行为,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为目的,以惩罚为特征的一种教育方式。其在培养规则意识、锻炼承担责任、承受挫折的心理品质方面具有其他教育方法难以替代的价值和功能。 材料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鲁迅写启蒙老师寿镜吾老先生,“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 材料三:“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重傅则法度存。国将衰,必贱师轻傅;贱师轻傅则人有快,人有快则法度坏。”——荀子《荀子·大略》 关于“教育惩戒”,你有怎样的看法和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联系当今生活和社会教育现状,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得抄袭和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命题方向 科学精神: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 学会学习:勤于反思 实践创新:问题解决 审题 限制性 1.内容限制。本题给了三段材料,材料一简要介绍了教师教育惩戒权,材料二引述

了鲁迅散文中关于老师的“戒尺”的文字,材料三则谈论尊师重教与家国兴亡的关系。考生在阅读材料时,既要分析归纳各则材料大意,还要认真思辨、深入探究,全面把握和理解材料内容,防止偏题或跑题。 2.立意限制。这是一道多则材料综合立意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目要求考生思考“教育惩戒”问题,并联系“当今生活和社会教育现状”谈一己认知。立意方向不仅应包含对“教育惩戒”的价值判断,更应关注到“教育惩戒”与“学生”“国家”“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 3.价值判断限制。材料一和材料三对教育惩戒和教育惩戒权有明确的价值肯定,考生不得否定。 4.文体限制。“你有怎样的看法和思考”“谈谈你的认识”,这些提示语暗示考生以写议论文体为宜。 开放性 1.写作角度是开放的。考生对以上材料思考的角度不同,立意便有所不同,联系当今生活和社会教育现状的角度不同,立意也会有所不同。考生可以谈对教育惩戒的认识,也可以谈如何进行教育惩戒。 2.思维是开放的。思维品质的差异性,使得考生关于“教育惩戒”话题探究的独创性与批判性、广阔性与深刻性会各有不同。 解题 这是一道多则材料综合立意的任务驱动型作文题,主要考查考生对“教育惩戒”这一社会热点的理解、分析和探究能力。既有对理性思维的考查,也有对个体价值观、人生观的追问。阅读材料时,要全面把握三则材料内容,综合材料大意。确定立意时,要联系当下生活和社会教育现状,思考现象背后的本质。构思文章时,要理清“教育惩戒”与“个体发展”“国家”“社会”之间的逻辑关系,深入分析探究,抓住思考的兴趣点,写出独到的、言之有物的、有深度的作文。

浅谈教育惩戒

惩罚要适时适度得法 惩罚是一把双刃剑,弄不好会伤害人,实施时必须把握好一个前提:适时、适度、得法。适时是指要抓住实施惩罚的时机。一般来说,孩子犯错误的时候是实施惩罚教育的良机。因为内疚和不安会使孩子急于求助,而此时明白的道理最能让孩子刻骨铭心。适度是指要把握好惩罚的量,要顾及孩子的承受能力和尊严。孩子作业完成得不好就罚他重做十遍、二十遍,搞清洁卫生不认真就罚扫地一个月等做法,都是没有把握好惩罚的度。得法是指实施惩罚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因人而异。对性格内向、自尊心强的孩子,宜采用温和式的惩罚;对脾气暴躁、自我意识差的孩子宜采用严厉式的惩罚;对性格倔强、逆反心理强的孩子,宜采用谈心式的惩罚。得法还指在实施惩罚时要讲究策略,首先肯定孩子是一个好孩子,再指出他的错误,让孩子能体会实施惩罚者的良苦用心,能较平和地接受惩罚。(四川省眉山市东坡区苏南小学李德超) 师爱解开惩戒难题 今年9月1日施行的《义务教育法》第二十九条明确规定: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其中虽然没有提到“不得对学生实施教育惩戒”,但教育惩戒最起码应当符合

上述法定要求。看了《中国教育报》10月30日的报道后,我似乎发现了教育惩戒与体罚和变相体罚之间的区别,或者说是发现破解教育惩戒难题的钥匙,那就是师爱。作为一线教师,每天要面对那么多的琐碎事情,不可能真的能把每一次教育惩戒都打磨成教育艺术,但至少在实施惩戒前,可以先想想自己带有善意和爱心的惩戒能不能唤醒学生的善意和爱心?千万不能只看一时的成效,暂时的成效也许会掩盖心灵长久的伤害。(江苏省扬中市新坝中心小学陈健) 可不惩戒时绝不惩戒 如何对待犯错误的学生,有的老师尤其是班主任喜欢给学生来个“下马威”,或当着大家的面“杀鸡儆猴”,要不就是训得他晕头转向,然后写下保证书,而我却喜欢“不惩戒”。有人会担心我这么做,学生们还不闹翻了天。事实上,这种担忧是多余的,因为我们的学生能做到相互提醒,犯错误越来越少。纵然某个学生又出现不好现象,大家也能宽容他。这又是一种多么难得的品质。教育要真正渗透到学生的灵魂中去,是不能依靠硬邦邦的禁止和惩戒的,只有师生之间心灵的默契,彼此将心比心,才能完成建设人的灵魂的伟大工程。(浙江省上虞市实验小学任伟良) 惩戒“利器”还需慎用

关于小学教育惩罚问题论文报告

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关于小学教育惩罚问题研究 学生姓名:徐翩翩学号: 1401032101010 专业:小学教育 指导教师:陈芬萍 填表时间:年月日

目录 摘要 (1) Abstract (2) 1. 绪论 (1) 1.1 课题研究背景 (1) 1.1.1 国外现状[1] (1) 1.1.2 国内现状 (1) 1.1.3 存在的问题 (2) 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3) 2.1. 研究的目的 (3) 2.2. 研究意义 (3) 3. 小学教育惩罚问题研究内容 (5) 3.1 小学教育惩罚的界定 (5) 3.2 惩罚原则[4] (5) 3.3 奖励原则 (6) 3.4 小学生对教育惩罚的感受 (8) 3.4.1 对不同惩罚类型的感受 (8) 3.4.2 对自身受惩罚的感受 (9) 3.4.3 小学生对教育惩罚的理论认识和实际间的差异 (9) 4. 小学教育惩罚的技术方法 (10) 结束语 (13)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5)

摘要 教育惩罚作为小学日常教育管理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的手段,也是小学教育、教学过程中经常使用的教育方法之一。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推进,教育惩罚逐渐体现出教育价值或“教育性”。教育惩罚的价值,主要反映在惩罚的目的、过程与效果之中。教育惩罚的根本目的在于育人,使受教育者意识到所犯错误,矫正其不良行为;其实施过程中也处处体现着教育性,其人道主义精神始终贯穿于整个教育惩罚阶段,以促进受教育者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现在人们对教育惩罚在理论上认识很模糊,在实践中不知如何科学有效的操作。本研究一共分为四个章节对小学教育中的教育惩罚进行研究。即首先弄清什么是教育惩罚,目前存在的问题,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最终总结出最佳的惩罚方案。 关键词:小学教育、教育惩罚、问题、策略

辩论:教育是否需要惩戒2020.7.4

辩论:教育是否需要惩戒 一、立论陈词 正方一辩(立论陈词):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和对方辩友,大家好! 我方的观点是:“教育需要惩戒”。 什么是“惩戒”?在《辞海》中“惩戒”的解释是:“惩治过失,警戒将来。”它与体罚、心罚有着本质的区别。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方法。其作用是:防微杜渐、惩前毖后。 教育为什么需要惩戒?理由有三: 一、惩戒是为了让学生不再犯错。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犯了错误的人应该受到惩戒,并非是因为他们犯了过错,而是为了要使他们不再犯错。”教育的本质是育人,育人就不能没有惩戒。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主任孙云晓说:“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是不负责任的教育。” 二、学生的认知特点决定教育需要惩戒。惩戒有助于学生分辨是非善恶,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认识、情感和行为。 三、惩戒是教育的辅助手段。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合理的惩戒不仅是合法的,而且也是必要的。老话说:宽是害,严是爱,惩戒的背后是老师对学生真挚的关爱,因此,正方认为教育需要惩戒。谢谢大家! 反方一辩【立论陈词】: 反方一辩【立论陈词】:各位领导、老师、对方辩友,大家好! 我方的观点是教育不需要惩戒!理由有三: 一、惩戒损伤尊严影响健全人格形成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核心就是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但当前,教育观念滞后、方法简单粗暴的父母师者大有人在,他们的教育方法,必将

给孩子的心灵留下难以磨灭的阴影。 二、教育惩戒是一种消极手段 教育惩戒是一种消极手段,具有较强的破坏性,而不是建设性。只能限制负能量,不能激发正能量,惩罚通常是事后而为,缺乏事前的导向性,无法真正地解决问题。 三、正面教育更有利学生的发展。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撼比惩罚更强烈。”古人云:“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长“。教育要以理解、尊重学生为前提,本着允许错误、理解错误、原谅错误的工作思想,从尊重学生的人格出发,不进行惩戒,而是创造性地采取多种积极形式,引导学生主动地认识错误,改正错误。 综上所述,我方认为,教育不需要惩戒。谢谢! 二、攻辩环节 攻辩阶段: 正方二辩提问: 如果教育不需要惩戒,那么对于屡次教育不改的学生,就任其发展了吗? 反方四辩(答正方二辩)尊敬的对方辩友,我方的观点仍然是教育不需要惩戒。因为,如果站在孩子的角度进行思考,我们就会发现:孩子做错了事,他已经吃了不少苦头。良心谴责比任何惩罚更厉害,此种情况下,如果再惩罚孩子,只能增加孩子的逆反心理,让孩子和老师对着干。一个孩子一旦失去了自尊心,没有了羞耻感,那将是非常可怕的事情。 反方二辩提问:在此,我想反问对方辩友,如果运用惩戒,那如何体现素质教育倡导的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等这一主导思想? 正方三辩应答:我认为,惩戒与师生平等,民主并没有直接的矛盾,严厉是

语文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素材

2018语文高考任务驱动型作文学案 1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60分) 青岛市政府出台《青岛市中小学校管理办法》,其中规定中小学校对影响教育教学秩序的学生,可进行适当惩戒,且应将惩戒规定向学生公开。此消息一出,迅速引起广泛讨论。赞成方认为,中小学和教师应该拥有“惩戒权”,小惩大诫对孩子成长有积极意义。反对方则认为,中小学和教师不应拥有“惩戒权”,惩戒容易助长体罚学生现象,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态度中立方认为,学生犯错应该惩戒,但须明确惩戒的范围和方式,把握好惩戒尺度。 对于这一问题,你是怎么看的?请结合材料阐述你的看法和理由。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字数不少于800字。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任务驱动型作文要求明确,往往限定了写作范围和对象, 暗示了文体——议论文。但任务驱动型作文也有一定的开放性,具体到每位考生又必须明确,应该选择自己赞成或社会主流价值观认同有观点,选择自己有素材积累、和感触的观点来写。【立意指导】 角度一:适当惩戒有章可依,应支持。 青岛出台的规章中明确了中小学可以适当惩戒学生,从文本字面含义而言包括以下内容,其一,学校拥有对影响教育教学秩序学生的批评教育权、惩戒权、处分权;其二,学校对学生的惩戒规定应该公开。实际上,关于学生惩戒的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话题,教育部出台的《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也明确规定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可立意为:没有惩戒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需要适当的惩戒,学校和教师应该拥有“惩戒权”。 角度二:学校和教师不应该拥有“惩戒权”。 现在老师主要是采取批评教育为主,手段也就是写个检查。没有老师会体罚学生,老师也要学会自我保护。因为现在学生都知道老师不能体罚学生,所以经常以此“威胁”老师,不服管教。对于“惩戒”出现在当地法规中,会在学生的心理上产生影响。本办法对于“惩

浅谈新形势下的学生惩戒教育

浅谈新形势下的学生惩戒教育 发表时间:2011-05-10T15:08:50.957Z 来源:《职业技术教育》2010年第12期作者:梁建敏 [导读] 摘要:当前学生难教和孩子难管是老师及家长的共识。 梁建敏(烟台风能电力学校山东烟台265309) 摘要:当前学生难教和孩子难管是老师及家长的共识。在惩戒教育走向极端化的今天,我们拟通过浅谈惩戒教育的作用和误区,论证惩戒与体罚的区别,积极探索惩戒教育的原则和方法,使惩戒教育发挥应有的作用,让惩戒教育更加有效及合情、合理、合法。 关键词:新形势学生惩戒教育 当前,社会对学校的期望越来越大,家长对学校的要求越来越高,而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和管理却越来越难。面对学生“辱师门”、“弑师案”的曝光,面对老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事件的发生,如何看待惩戒教育已成为家长、学校和社会所关注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一、惩戒教育的作用 惩戒教育是学生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它能起到片面地使用赏识教育所达不到的效果。在禅宗教育中,“当头棒喝”是令人幡然醒悟的有效举措。在《论语》中,“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的教育观点,是惩戒教育的最高境界。 在我国的教育历史上,“戒尺”、“教鞭”曾发挥过一定的作用,曾让那些顽皮的孩子弃“恶”从善,让那些桀骜不训的学生变得知书达理,“严师出高徒”成了学艺者的忠实信条。 二、惩戒教育的误区 一是学生与家长的误区。 众星捧月般的家庭生活滋长了孩子“唯我独尊”的霸气,娇生惯养的生活方式扼杀了孩子的适应能力。面对家庭中的“小公主”、“小皇帝”,家长们说不得、骂不得,更是打不得。在学校生活中,当孩子受到老师的严厉批评时,孩子受不了,家长不理解,更有甚者会以《未青年人保护法》来要挟老师,对学校兴师问罪。 二是老师的误区。 一方面,在“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高压线下,教师把惩戒教育视为禁区,不敢越雷池半步,对“问题学生”不敢管、不去管也不愿管;另一方面,对“问题学生”恨铁不成钢,教育方法简单粗暴,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出现“以罚代教”、“以罚代管”的现象。 三是学校的误区。 在生源日趋紧张的形势下,“学生就是上帝”、“留住学生就是留住财富”已经成为招生难的学校的价值取向和思维定势。在“取消留级制度”、“学校不能轻意开除学生”的教育形势下,学生似乎成了教育产业中的“免检产品”,迁就学生是许多老师和学校的无奈之举。 在现实生活中,失去客观限制与主观约束的学生,课堂上出现大闹天宫和师生间长幼无序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三、惩戒与体罚的区别 惩戒教育是教育学生的一种方式和手段,将激励赏识与批评惩戒对立起来的观点是错误的。惩戒不是体罚,惩戒旨在帮助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从而增强为自己过失负责的责任感,而体罚是教育者个人情绪的宣泄。惩戒是无损身心健康的适度处罚,体罚则是对身体的恶意侵犯,它们的教育手段、效果和目的都不相同。 四、惩戒教育的原则 一是惩戒教育要以不伤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基础。 在实施惩戒教育中,要从关爱学生出发,不以泄私愤而惩戒,不以惩戒为终极目的。否则,学生会产生逆反心理,甚至产生学生顶撞老师的现象。 二是惩戒教育要以尊重学生的人格为前提。 在实施惩戒教育时要以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为前提,纠正、矫治其不良行为,切勿对不服管的“问题学生”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我们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关心学生的身心健康。 三是惩戒教育要赢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 惩戒教育要及时与家长沟通,在沟通中消除误解,在理解中达成教育共识,让家长知道惩戒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四是实施惩戒教育要把握一定的度。 惩戒教育要因材施教,做到刚柔相济、张弛有度。要根据事情大小、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差异新情况等方面进行惩戒教育。 五、惩戒教育的方法 1、惩戒教育与赏识教育、激励教育同步进行。要让学生在赏识的阳光下,自信而快乐地成长,让学生在惩戒的风雨中承受挫折,学会坚强,走向成熟,从而使学生心理更健康、人格更健全。 2、惩戒教育与学校的纪律处分并轨实施。在受处分学生中进行惩戒教育,能让违纪者吸取教训、痛改前非。 3、惩戒教育与学生的毕业、就业挂钩兑现。把惩戒教育与学生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能增强惩戒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4、在惩戒教育之前,要与学生谈心,让学生有思想准备,能够接受惩戒教育。 5、在惩戒教育之中,对学生的情绪变化要及时给予心理疏导或心理干预,防止学生产生偏激行为。 6、在惩戒教育之后,要做到不放弃、不抛弃,反复抓、抓反复,及时与学生进行思想沟通,引导他们尽快走出惩戒教育的阴影,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 涓滴不塞汇成汪洋,两叶不拔将用斧柯。放弃惩戒的教育是一种片面的教育,进行体罚或变相体罚的教育更是一种违法的教育。在人类社会进步的今天,只要我们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于惩戒教育的问题”必将迎刃而解。

小学组织教师《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专题学习活动总结

小学组织教师《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专题学习活动总结教育惩戒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教育领域中央关心、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热点问题。近日,根据市教育和体育局的安排,我校组织开展了《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学习活动。 一、会议学习,明规则 1月4日下午,《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文件专题学习会议在学校多媒体功能教室召开。校长、学校领导班子和全体教职工参加了本次会议。本次会议由副校长主持,副校长传达了《规则》精神和实施细则,并布置各级部要进一步对《规则》进行重点研读和个人自学。校长进行了总结发言,通过具体事例对文件内容做了详细的解读,并警示全体教职工要学规则、守规则。他指出惩戒是基于教育目的,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变错误的教育行为,强调教育惩戒的育人属性,是一种有“标准" 的惩戒。 二、组内讨论,议规则 全体教职工认真学习《规则》的相关学习资料,并撰写了学习体会。各级部又进行了集体讨论。讨论中,老师们结合教学实际对《规则》中不同方面的问题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并且就一些细节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大家认为,《规则》的出台,赋予了教师教育的权力,同时也对教师行为进行了明确的

约束。老师们各自思考的成果在交流中碰撞,思想在碰撞中擦出火花。 三、自主学习,懂规则 会后,老师们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更多地了解了《规则》从起草到出台经历的过程以及教育部对《规则》的权威解读,对《规则》有了更加深入的思考和理解,并且写下了各自的学习感想和体会。 《规则》将于2021年3月正式实施,本次活动的开展,帮助教师明确了惩戒的原则、措施及需注意的问题,扫清了老师们的疑点,厘清了惩戒边界,进一步规范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为《规则》的科学实施和运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此次学习对我校教师贯彻落实《规则》有重要意义, 通过学习全体教师会用、敢用、慎用教育惩戒,让家长、社会理解、支持、配合学校、教师教育和管理,共同营造良好教育生态。

教育惩戒需要法律保障

教育惩戒需要法律保障 惩戒,本应该是教育管理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手段之一。一个时期以来,惩戒总是和惩罚、体罚等词混为一谈,加上因“惩”而导致的“校闹”现象屡见不鲜,使教育管理者承担了极大的压力与风险,所以很多时候大家是谈“惩”色变。可是,冷静思索后我們就会发现,没有惩戒的教育很多时候是软弱无力的,难以收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走出国门后,我们常常会感叹某国的国民素养之好、规则意识之强。事实上,大凡国民素质较高、规则意识较好的国家,惩戒的作用都功不可没。例如,新加坡的干净整洁很大程度上与惩戒有关,甚至可以说,新加坡的干净是“惩戒”出来的。 所幸的是,有识之士已经意识到我们的教育中“惩戒缺失”所导 致的问题的严重性。20xx年3月20日,青岛市政府发布的《青岛市中小学校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开始施行,《办法》中提到“中小学校对影响教育教学秩序的学生,应当进行批评教育或者适当惩戒”,即是“惩戒”写进规章开先河之例证。然而,要真正让教育惩戒的鞭子落地,如果没有相关的配套措施做保障,很可能会成为一纸空文。 第一,教育惩戒须有法律层面的保障。在越来越注重依法治教的 现代社会,法律法规既是教育管理者行动的准则,又是教育管理者的

强大后盾。没有相关法律法规做保障,仅有一纸地方性的规章,教育惩戒的鞭子免不了会伤及教育管理者自身,期望教育惩戒立竿见影的效果无异于水月镜花。 第二,教育惩戒尚需具体明确的规定。如果没有具体明确的规定, 只有一句含糊的“适当惩戒”,教育管理者在管理过程中无法操作和实施。这样的规定,免不了会成为一纸空文。因此,在有了相关法律法规的保障下,地方性的规章还应对“适当惩戒”作出具体的规定。有了明确的操作指向性,教育惩戒才有的放矢。 第三,教育惩戒尚需社会的认同。缺乏社会认同的惩戒弄不好就 会让教育管理者深陷舆论的漩涡。因此,社会对惩戒的认同是教育惩戒能否落地的一个重要因素,这就需要相关职能部门在引导全社会关注讨论的基础上制定相对完善的法律法规,并有地方性的相关配套措施。只有完善机制,才有可能使教育惩戒落到实处。

语文高考作文写作备考:各地十多次联考,这个作文主题高频出现——“教育惩戒权”主题

语文高考作文写作备考:2020各地十多次联考,这个作文主题高频出现----“教育惩戒权”主题 【2020届高三江南十校联考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11月22日,教育部颁布了《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规则》),公开征求意见。《规则》规定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教师对学生违反学生守则、校规校纪、社会公序良俗、法律法规,或者有其他妨碍教学活动正常进行、有害身心健康行为的,应当给予批评教育,并可以视情况予以适当惩戒。《规则》明确了教师依法履行教育、管理学生的职责与权利,为教师对学生进行适当、适度的惩戒提供了法律依据。 该征求意见稿发出后,立刻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不少人认为《规则》的出台是“众望所归”。 请从下列任选一个身份表达你的观点和看法,完成写作。 ①以在校学生的身份; ②以一线教师的身份; ③以社会热心人士的身份。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0高三南昌十二校联考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2019年11月22日,教育部公布《中小学教师实施教育惩戒规则(征求意见稿)》。《规则》提出,教育惩戒是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必要手段和法定职权。对于教师教育惩戒权,有专家指出,教师惩戒不是棍棒教育,不是让教师体罚学生;有家长担心,教师有了教育惩戒权后可能会肆意体罚学生;有教师明确表示,自己不要教育惩成权,因为这个教育“惩戒”的尺度实在难以把握……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根据你的理解写篇文章。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2020高三炎德大联考(长沙市一中月考二)作文】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17年3月,全国人大代表、广州市人大制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陈书指出,要赋予教师更多教育孩子的权力。 2019年7月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指出,将保障教师依法享有教育惩戒权。“意见”第14条当中写道:“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 《中小学教师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处理规定》第三条:“对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教师,学生及学生,家长等知情人可向学校或教育行政部门举报,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要认真调查,及时处理。” 上述事件引发了人们的广泛热议,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 请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得出现真实的班级和老师姓名;不少于800字。 【注】文中涉及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一律以“《意见》”代替;文中涉及到“《中小学教师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处理规定》”一律以“《规定》”代替。

浅谈惩戒教育

浅谈惩戒教育 当前,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多重视智力教育,崇尚快乐教育、赏识教育,没有必要的惩戒教育,试问教育凭什么一定要快乐?赏识教育与惩戒教育作为教育手段两种不同的层面,不能只有赏识教育,没有惩戒教育,也不能只有惩戒教育,而没有赏识教育,不能顾此失彼。当赏识教育作为素质教育一种手段被推广的同时,不能忽视惩戒教育,要充分认识惩戒教育的作用。惩戒教育,可以培养学生履行义务和承担责任的素质。惩戒的目的是教育学生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而采取的手段。惩戒教育,是一种分享痛苦的教育。 最近,我认真阅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个人感觉有两大不尽完善的地方:1.没有明确学生违反校规、校纪,触犯法律的处理规定。2.没有惩戒教育。我认为严肃、适当的问责处理是对问题少年儿童的必要教育,是对他们真正的负责,对他们的未来发展负责。现行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过分颂扬了人性好的一面,认为“人之初,性本善”,可是忽视了人性的另一面,“人之初,性本恶”,没有客观辩证的论述,违背了少年儿童的心理发展和成长规律。现在的孩子简直成了温床里的鲜花,碰不得,摸不得,

懒惰,放纵,溺爱,娇宠,打人骂人没有约束,以至于孩子说话做事没有底线。校园凌虐事件屡见不鲜,涉事学生很少被追究问责的,最多被罚写检查,重则罚站,叫家长。学生之间凌辱事情多半是恃强凌弱、以牙还牙,不了了之。发生那么多的校园凌辱事件,不是老师视而不见,不负责任,而是没有处理学生、惩戒学生的“标杆”,把握不好,还被家长找上学校,弄得影响不好。教师通常采取的办法,是有学生来报告的,对双方当事学生大声呵斥一顿了事,同样的错误还会屡屡发生,究其原因,还是没有必要的惩戒来管束学生,学生没有悔过之感,没有受到一定的问责处理,还有我们评价学生的体系也出了问题,往往是学生成绩好就是好学生,“一白遮百丑”,家长也是这么认为的,只要成绩好,其他什么都不重要,往往没有给孩子的成长划定红线,没有不能踩的高压线,更没有做人的底线。我说,这是人格完善的最大缺失。老祖宗遗训:“从小定八十”,“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仍是对的。 下面,我想谈一下惩戒教育的适当运用。现在来看发生在学校里的两起典型“校闹”事件。一起发生在某中学初三教师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失手打残一名男生,家长闹到学校,由于处理不当,被媒体曝光,结果是涉事教师被开除公职,赔偿所有费用。另一起是发生在师范生实习期间,仲老师他所实习班级中的一名女学生犯错误,被他罚站,写检讨,并

教育需不需要惩戒

教育需不需要惩戒 导读:本文是关于教育需不需要惩戒,希望能帮助到您! 这是我的亲身经历,也就是发生在前两天的事。 手机响了,是一个学生家长打来的。 “谭老师,这事你必须和我解释清楚,否则我告到你们校长那儿去……”家长的语气很不好。 怎么回事?我的心顿时崩紧了。待我问清才知道是这样一回事:今天他的孩子在在学校里打闹时,撞了一个同学头上一个包,被我批评了几句。孩子受了“委屈”,回家后又哭又闹!孩子的理由是平时别人欺负了他,没有人跟他赔礼道歉,今天他打了别人老师竟批评了他;更让我哭笑不得的是他竟说我打了他!这孩子是父母的心肝宝贝,看到他那哭闹的样子,非常心疼,一听说老师打了他,生气极了,便找我麻烦来了…… 处理完这件事以后,我的心再也不能平静下来。难道这事我做错了吗?凭良心说,对这学生我就连过重的话都没有批评,并没有伤极自尊心,更何况是动手打他呢?可我们的学生怎么呢?他们长期生活在“甜蜜“的世界里,心理承受能力特别差,当遇到一点挫折,有一些不如意时,就变得非常的脆弱,有时甚至会发生一些我们意想不到的事情,就像我的这个学生一样,我批评他,他心理不平衡,还在家长面前捏造事实——老师打了他。 是的,教育学生时要以表扬为主,正面引导,这是符合人的成长规律的。我们教师应当尊重学生,在今天的教育界,“赏识教

育”“爱心教育”“激励教育”成了教育的亮点和主流选择。而与此同时,惩戒似乎成了我们教师最敏感和困惑的问题,加上媒体、家长、社会对这事的关注,我们在教育学生时慎之又慎,唯恐被扣上“体罚或变相体罚”的帽子。可是面对教育的现状,我们是不是应该深思一下呢?在教育学生时是不是只一昧地表扬孩子的优点:“你真棒!”“你做得真好!”当孩子犯了错误时,怕伤了孩子的自尊心,连一句批评的话也不能有? 我反感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这对孩子们幼小的心灵是一种相当在的伤害,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利。但是我认为,一个人的成长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必然经历坎坎坷坷,在其成长的道路上,有时会误入岔道,走入歧途,最需要人去帮助,去训导,去惩戒。教育就是唤醒人,就是使人健康成长。一般来说,孩子犯了错误,恰恰是教育的最佳时机,此时,给予孩子们恰当的惩戒是可以的,而且也是必要的。 在澳大利亚有一家私立学校,该校对学生要求非常严格,比如早晨几点起床,一定要把被子都叠好,然后进行检查。如果发现三次没有叠好被子,周六就会没有假放,要到农场劳动去。这就是一种惩戒。惩戒不是打,不是辱骂,它并不等于体罚,它是一种教育手段,也是一种爱的表达方式。 可是,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如果教育惩戒的度没有把握好,就会适得其反,也就失去了教育的真正意义。有时惩戒就会变成体罚,就会伤害学生的身心健康,对于这样的教育惩戒我们真的应该大呼一声“狼来了”。那怎样的惩戒才不过度呢?我觉得我们

浅谈惩戒教育

浅谈惩戒教育 七台河市高级中学刘清 (时间:2011-6-17 9:27:37 ) 惩戒教育是相对于赏识教育、奖励教育而言。惩者,以正其心也”,教育的本质就是“正其心”,使其全面发展。“惩戒教育”则是学校和教师依法对学生违反校规校纪的行为进行惩戒。学校和老师用适当的惩戒手段让他们知道犯错误应该承担责任,哪些“高压线”不能触,从而止于犯罪的边缘。本文是结合本人十多年的中学一线教育教学的实践和经验的浅显总结,教育需要惩戒,并谈谈惩戒教育的策略。 一、教育需要惩戒 当前,我国教育领域普遍倡导激励教育、赏识教育等,强调社会、家长、学校、老师要尊重学生,爱学生;要打破师道尊严,给学生以平等交流的机会;学生需要的是表扬、奖励、激励和肯定。这无疑是正确的。然而,当学生犯了严重的错误,该拿他们怎么办?激励和赏识是否意味着不能批评?在提倡和要求这些的同时,是否还缺少点什么?即需要不需要对学生进行惩戒。 (一)尴尬的教育现实需要惩戒 有人认为,通过惩戒实施的教育不利于学生的正常发育和健康成长,不利于学生完善的个性的形成和健康心理的培养,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质量。教育作为人与人的交流,需要一种激励,一种保护,一种关爱和一种宽容。在学生的发展过程中,需要我们去呵护,同时也需要我们对他们“修枝去杈”,在学生的错误面前,一味地姑息和软弱才是教育的一种巨大的失败。历史和现实都证明:温情教育无法“包治百病”,必要的惩戒教育是必须的,也是可行的。 案例一:某省会初级中学一名女生,因与校外人员谈恋爱,学习成绩一落千丈。教师知道后,及时与家长取得联系,并多次对其进行说服教育,但该女生却不以为然,依旧我行我素,后因失恋,竟在家中偷偷吞服大剂量安安眠药。幸亏发现及时,经抢救脱离危险。 案例二:某市初级中学一男生,因迷恋上网,上课昏昏欲睡,作业经常不交,学习成绩直线下降,老师教育、教育再教育,可该生屡教屡犯,令老师非常头痛,无可奈何。当班上同学劝说该生要听老师话时,该生竟说:“老师不过说说而已,不痛不痒,他能拿我怎么样?” 案例三:南方某省会城市初级中学两名男生,放学后就去玩电子游戏,把钱花光了,就开始拿东西抵押。老师多次劝阻教育他们,他们不但不听,反而去偷东西,越偷胆子越大,最后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以上触目惊心、令人沉痛的案例告诉我们,爱学生是必须的,但爱要有尺度。学生需要的是表扬、奖励、激励和肯定,但强调学生张扬个性的同时,还必须强调以遵纪守法、尊重他人、遵守社会公德为前提。应该教育和鼓励学生对自己的过失

小学教育中的合理惩罚问题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9a15847509.html, 小学教育中的合理惩罚问题研究 作者:马文花 来源:《新课程·上旬》2020年第08期 摘要:惩罚是一种特殊的教育手段,它的地位和作用受到各方面的挑战和怀疑。从小学教育中惩罚教育的现状調查入手,分析了教育惩罚中合理惩罚问题的本质和表现,提出了教育教学中使用合理教育惩罚的条件和要求。 关键词:小学教育;惩罚教育;合理惩罚 当前小学教育中,赏识教育观念几乎占据主流位置,教育惩罚只是作为偶尔的不得已而为之的辅助手段。然而,在进行教育工作时,推崇赏识教育,而忽视了惩罚教育的作用,这样是否就能达到教育的目的,惩罚教育和赏识教育这两种教育理念是否相对立呢?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有必要明确合理惩罚的概念以及对怎样施行合理惩罚提出建议。 一、小学教育中合理惩罚的概念界定 对于惩罚的定义,法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各类学科的词典、文献都给出了各自的定义,笔者摘录了其中一种解释:“惩罚即惩戒,惩治过错,警戒将来”[1]。 在本论文中笔者所讨论的合理惩罚是针对小学教育这一特定教育阶段提出的,笔者认为合理惩罚是指小学教育中教师对学生的不当行为所采取的,一种不会对学生身心健康造成伤害的,适当的否定性评价或强制性使其改正的教育管理措施。 二、小学教育中惩罚教育的现状调查及分析 1.方法和样本选择 笔者以我校学生和教师为调查对象,以调查问卷、访谈的方式对我校学生和教师进行了调查,经随机抽样选择教师样本60份,学生样本80份。本次调查发放教师问卷60份,共回收有效问卷58份。学生样本80份,回收有效样72份。同时对一至六年级部分教师与学生进行了访谈,并做好访谈记录。 2.调查结果分析 根据回收的调查问卷以及访谈结果,笔者对小学教育中存在的教育惩罚现象进行了分析。 (1)教师对教育惩罚的认识

理性教育需要适当的惩戒

理性教育需要适当的教育惩戒 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有一句名言:“适当的惩罚,不仅是教育者的权利,也是教育者的义务。”他说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适当保留对学生的惩戒,不仅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律意识,也能有效促使学生形成严谨的学习态度与行为规范。教育惩戒需要讲究原则和艺术 一般认为,教育惩戒是以教育为前提,以惩罚为手段,以不损伤学生的身体为原则,以不再出现要“戒”的行为为结果的一种教育方式。教育惩戒通常包括学校惩戒和教师惩戒。学校惩戒是指学校行使的如记过、警告等处分,或经主管教育行政机关授权批准的停学、退学、开除等能带来一定法律效力的处罚。教师则是学校惩戒的具体执行者,主要是对有违规行为的学生进行教育和惩罚,如训诫、斥责、惩罚性值日、惩罚性更正作业、减少或取消某项权利等。教育惩戒,在行使过程中兼具教育与制裁的双重性质,目的在于教育和戒除,而非单纯的惩罚。由此,在对学生进行惩戒教育时,就要讲究一定的原则和艺术。 教育惩戒要遵循适时、适法、适度原则。“适时”要求教育者在实施惩戒的时间上选择最佳时机。一般来说,对犯错误的学生应当给予及时惩戒,以使其产生最大的心理“赎罪”感,并加深对错误的认识。“适法”要求教育者根据惩戒对象及其错误程度采取合适的方式、方法。不当的惩戒易使受惩者“不服”,从而难以产生“戒”的效果,甚至适得其反。“适度”则要求教育者在惩戒力度上把握好分寸,宁可不及,不可过度。 教育惩戒是一把“双刃剑”,需要教育者具有相当的教育艺术和智慧。一次有效的、成功的、具有激励性质的惩戒,可以促进一个人,使他一生受益,将他引向成功;一个伤人自尊、令人消沉的批评,则会让一个人从此一蹶不振,失去前进和向上的动力,从而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正如捷克教育学家夸美纽斯所说:“犯了错误的人应该受到惩罚,但他们之所以受罚,并非因为他犯了过错,而是为了使他不再犯。”教育者在对学生施行教育惩戒时,要心平气和,而不要大声呵斥。施行教育惩戒必须具有一贯性,如果教育者放弃了对一些违规行为的惩戒,那么惩戒在学生中的威信就会降低,而且,如果其他学生也注意到这种不连贯性的话,更多的错误行为就有可能发生。如果能做到教育惩戒与奖励并重,就往往会产生戏剧性的教育效果,使学生的印象更为深刻。

高考语文满分作文范例及解析--赋予教师教育惩戒权,实有必要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 201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其中明确提出,将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 教育惩戒是指教师依据一定的规范,以不损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前提,以制止和消除学生的不当行为,帮助学生改正错误为目的,以惩罚为特征的一种教育方式。其在培养规则意识、锻炼承担责任、承受挫折的心理品质方面具有其他教育方法难以替代的价值和功能。 材料二: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中鲁迅写启蒙老师寿镜吾老先生,“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 材料三: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重傅则法度存。国将衰,必贱师轻傅;贱师轻傅则人有快,人有快则法度坏。” ——荀子《荀子·大略》 关于“教育惩戒”,你有怎样的看法和思考?请结合以上材料,联系当今生活和社会教育现状,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得抄袭和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试题来源】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集宁一中(西校区)2020届高三12月月考(上学期第二次)语文试题 【答案解析】 范文示例: 赋予教师教育惩戒权,实有必要 2019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明确提出,将制定实施细则,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 教育惩戒权实有必要,也本应如此。中国古代教育中,惩戒权从来不是问题。《尚书》就记载了“朴作教刑”的教育理念,“朴”就是鞭打的意思。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也记载,老师有一条戒尺,也有罚跪的规则。虽不常用,但教育是有惩戒的,老师是有惩

浅谈惩戒教育的有效策略

浅谈惩戒教育的有效策略 内容摘要:从教育学意义上讲,教育惩戒是指对个人或集体的不良行为给与否定或批评处分,目的是制止某种行为发生;从心理学意义上讲,为减少某种行为的重现概率,减少在此行为后伴随的不愉快事件的发生,惩戒教育要讲究策略。 关键词:惩戒教育策略 一.播撒爱心滋润心田 学生渴望教师的爱,就象禾苗需要雨露阳光一样,学生只有感受到教师的善良和真诚的爱心,才乐于听从老师的教诲,并朝着教师的期望目标发展。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担任小学校长时,看到一位学生用泥块砸另外的同学,就制止了他,并要他放学后到办公室去。放学后,陶先生来到办公室时,那位学生早已等在那里。先生没有批评他,反而掏出一颗糖给他,说:“你按时到,我迟到了,奖给你。”学生惊疑不定地接过糖。接着,先生又掏出一颗糖,说:“我制止你用泥块打人,你立即住手,我应该奖励你。”学生疑惑万分地接过糖。先生又掏出第三颗糖,说:“根据我的了解,你用泥块砸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欺负女生,这说明

你有正义感,这颗糖也是奖给你的。”这时,学生激动得流下眼泪,说:“校长,我错了,我砸的不是坏人,是自己的同学……”陶先生笑了,又掏出第四颗糖:“这颗糖奖给你,是因为你认识了自己的错误。好啦,我的糖给完了,我们的谈话也完了。”这种惩戒,是在浓浓的爱中实施的,是对孩子心灵深处的触动。学生不但没有任何抵触情绪,还受到了很大的感动。但就是这种温情惩戒,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心悦诚服地改正了错误。 二.放大优点重在鼓励 教育不是改造人,而是唤醒人,唤醒人内心中沉睡的巨人。因此我们要让惩戒变得更加美丽动人,使它具有一种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力量。当一个孩子犯了错,你要惩戒他时,首先一定要肯定他的本质是好的。你要告诉他:正因为你是一个好孩子,所以,做错了事才使我非常非常地失望。然后告诉他为什么不对,明确指出做错事是要承担责任,要接受教训的。惩罚的一个基本出发点和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成长,用中医之说比喻教育惩戒最形象准确,那就是“扶正祛邪”。 三.方法得当触动心灵 惩戒教育是一门艺术,好的惩戒,不是让学生遭

小学一年级教师惩罚学生的方式

小学一年级教师惩罚学 生的方式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小学一年级教师惩罚学生的方式 《1、作业不按时完成者,罚讲名人或古人勤奋学习的小故事。在讲故事当中,有相当大部分的学生有一定的改进。 2、上课不守纪律时,相互打骂者。课后学生进办公室读“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读后效果如果不好,就要求学生背诵。每周评比礼仪星,这方面做不好,就不能争取到这颗星了。 3、自身卫生意识缺乏,罚在校园里拾捡一袋纸屑。在此不能评比环保星。 4、作业字迹潦草者罚临帖两页。有进步了,可以被评为进步星。如果能坚持练习,则马上可以被评为勤奋星。 5、爱站起来的孩子,奖励你站立2分钟。进步了奖励进步星。 7、课堂乱插嘴,课后奖励他把学习内容重读几遍。能在课堂上发表独特的见解,马上被评为智慧星。 6、不爱护公物和花草树木者,罚他以“美丽的校园”为主题创造一幅美术作品,或者罚他在课间的时间站在那儿维护自己校园的一草一木。因为爱玩是孩子的天性,他们就只能像“正义的卫士”一样时刻记得保护我们的校园我们的家。 7、对于经常迟到的孩子,罚他每天管理班级的钥匙,他当心同学和老师进不了教室,他会早早的到校。 8、经常忘佩带徽巾的孩子,叫他每天检查班上孩子的佩带情况,对于孩子来说,他很乐意接受。

一年级的孩子的行为几乎完全以服从权威为特征,为权威的他律阶段。但可以在现在的他律中慢慢渗透我们要自觉遵守纪律的思想。比如,“能做到老师在与不在一个样的孩子是最棒的”等等。 一次在上完一个班级的课后,为该班一些不遵守纪律的学生所气恼,尽管对他们提出批评,也没有多大作用,上课时,这些调皮的学生影响了课堂组织纪律,破坏了整堂课的连续性,使教学计划不能顺利进行。下课后,我十分疲劳,坐在办公室的椅子上,休息一下,看着窗外不遵守纪律的学生们做着各式各样的事情,突然发现课堂上“可恶”的他们还是很有个性的、很可爱的,这些调皮学生在课内、课外的表现给了教师不同的感受。因此,面对课堂上司空见惯的不遵守纪律学生现象,从怎样的角度去看待,正确分析这种现象,妥善处理不遵守纪律学生,对于我们教师的教学行为必将产生深刻的影响。其实个别不遵守纪律的学生在课堂上都是较轻微的过失。这些与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实现的教学目标、教学任务相比,会变得微不足道,可以容忍。 教师应从以下方面来妥善处理不遵守纪律的学生: 1、保持良好心态,以一颗平常心来对待学生不遵守纪律的现象。活泼好动是学生的天性,不要看到有调皮现象,就怒发冲冠,不要把学生看成是军营中绝对服从的士兵。2、为人师表,不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青年老师更因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做出失去理智的行为。3、教师通过多种灵活的教学方法把学生吸引到练习中来,只要每个学生都喜欢你的课,都被你的课所吸引,他也就无暇做其它小动作,自然而然的专心听你授课。4、循循善诱,因材施教,对顽劣成性的学生采取宽容的态度,帮助他们客观地分析自己,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放弃对不遵守纪律的学生的高压手段,避免不遵守纪律的学生产生“口服心不服”的强烈反弹与变本加厉。 总之,课堂上出现不遵守纪律的学生,是正常的现象,我们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正确分析这种现象,妥善处理,保持整堂课的连续性,使教学计划顺利进行,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教师应该怎样惩罚学生教师如何合理惩罚学生 教师应该怎样惩罚学生 "没有惩罚,就没有教育!" 这绝对是真理!但当法律规定不得体罚学生后,教师还有什么方式惩罚那些应该受到惩罚的学生吗无论你用的是"体罚"还是"教育惩戒",作为一种惩罚方式,都必定会与"体罚"相关,即使没有打他,没有罚站,让他抄书还是"变相体罚"呢! 我们的制度是一个不讲究现实的制度,这点你得承认!规定是这样,但是做下来,在法律面前却有很多的情面,还挂着"法律无情,人有情"的谬论!在体罚并没有得到大家的认可的情况下,出了一个"不得体罚学生"的法律条文. 而家长对体罚的态度是:"如果这是为了孩子们好,稍微的体罚也是可以的!"或者是另一种观点: "我都不会舍得罚我的孩子,你凭什么罚他"在这样的法律与这样的家长面前,教师是最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