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瑶族舞曲》的突破与瑶族音乐文化的危机

《瑶族舞曲》的突破与瑶族音乐文化的危机
《瑶族舞曲》的突破与瑶族音乐文化的危机

《瑶族舞曲》的突破与瑶族音乐文化的危机

张佩宜

【期刊名称】《艺术评论》

【年(卷),期】2013(000)005

【总页数】3页(P87-89)

【作者】张佩宜

【作者单位】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教科文艺

[舞台]《瑶族舞曲》的突破与瑶族音乐文化的危机张佩宜清代戏曲批评家李调元在《粤东笔记》中说:“瑶族最尚歌,男女杂沓,一唱百和。”作为山居民族,瑶族原初的音乐无疑带有浓厚的山野性特征,音乐虽丰富多彩,但却长期处在稳定而缓慢发展的原始生态中。自管弦乐《瑶族舞曲》于 1956年7月出版乐谱,并成为久演不衰的“交响化”民族名曲以来,这种采用西方音乐语言而创作的“交响化”瑶族音乐陡然间给人以焕然一新的感觉,瑶族原来山野性的民族音乐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美好前景。但仅此一次,这种音乐壮观景象随即亘然而止,自此再难见到与《瑶族舞曲》同等水平的“交响化” 瑶族音乐。有研究者在探讨古典音乐的衰退时曾指出:“也许是古典音乐缺乏当下’性。” (1]其实,这种观点不仅是西方古典音乐,我们本民族的音乐也遭遇同样的问题。以誉满海内外的《瑶族舞曲》为例,不少人因听了《瑶族舞曲》后,进而认识瑶民族。由于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