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发的思考word版

引发的思考word版
引发的思考word版

篇一:《故事引发的思考》

浅谈德育工作中故事的教育感化作用

周佳

本文《浅谈德育工作中故事的教育感化作用》关键词教学论文,教育论文

一、故事能启迪学生的心灵。每则积极有益的故事,其实都包含着深刻的道理在其中。我们每个人在幼年时,父母为什么常常给我们讲各种童话、寓言故事,无非是引导我们学会怎样去做人,明事理,辨真善,识假丑。故事不仅仅属于幼年、儿童,它属于我们一个人一生中的任何一个时期。故事能引起人们的思考,从中领会到学习和生活的智慧。故事就像一把金钥匙,可开启学生的心灵,扫除他们心灵的阴霾,触动他们的心,透视他们的内心,扭转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的消极看法。

二、故事能避免直接的心理对抗。故事本身能够以一些新的角度阐明我们所要表达的观念,使抽象的道理具体化、形象化,而不再是听起来干巴巴和毫无生气,它们可以有效的避免让学生感到你的话是“非常讨厌”的长篇说教,是空空而谈的不合他们的心理需求的大道理。因为我们在向学生讲故事时,都是有一定

目的性与针对性的,故事内容是和学生存在的不足有关,是引导学生通过故事来对比自己,是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省。这样就能让故事潜移默化地去影响学生,感染学生,教育学生。此时学生的心中只有故事内容,只有在反省自己,无暇与老师产生心理对抗、产生逆反的心理。因为故事本身的趣味性、娱乐性也正适合了学生的心理特点。

三、故事能融洽师生间的关系。故事可以说有一种亲和力,当老师在讲故事时,是用真挚的感情、生动的语言去叙说的,讲到动情处或会慷慨激昂,或会热泪盈眶,这时老师的举动、言语就会深深地感染学生,学生自会陶醉其中。故事讲完后,学生就会由衷地佩服老师,由衷地喜爱老师,在学生心目中老师的威信树立起来了,老师的形象美好起来,学生自然会愿与你在一起,愿和你谈故事对他们的启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亲密关系靠故事连接起来了,这时老师再趁热打铁,岂不是两全其美,借机教育引导学生了吗?

在充分发挥故事的感化教育作用时,作为教师应注意些什么问题呢?

首先,教师要做个有心人。具体表现在“有心”去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为此我十分留意报刊、杂志、书籍、电视节目等。我特意从书店买了《火狐狸智慧丛书》等书,常常留意CCTV科学教育频道中的《人物》专题、CCTV3中的《艺术人生》节目,常注意听别人讲的生动有益的故事。“有心”去观察学生的言行举止及思想动态,每天利用早读、上课、课间的时间去仔细观察了解学生,准确把握学生情况,然后精心选择适宜的故事,有针对地去感化教育学生。其次,老师有不怕麻烦。故事不是信手拈来的,作为老师不仅要广读、广闻,更不应怕麻烦,

要将所选故事内容进行分类,以便教育感化的针对性。我坚持每天晚上准备好

浅谈德育工作中故事的教育感化作用

一个故事,即使再忙,我也一定要做这件事,这本身也是对学生的一种无形的教育。

再者,讲故事要有目的性与针对性。因为你所讲的故事就是为了纠正学生心理、思想、学习、行为上的偏差。若盲目进行,东一榔头西一锤子,到头来故{引发的思考}.

事讲了不少,真正的教育感化作用却未起到,那故事在思想教育与心理辅导方面也就难以发挥预期的作用了。

最后,教师在讲故事时要声情并茂。生动的语言,丰富的感情,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向上的性格和高尚的情操。反之,若语言平淡,面无表情,那就变成了为讲故事而讲故事,呆板无味,学生心理上又将产生厌烦、逆反的心理。

对初二学生的教育是项复杂的工作,发挥故事的教育感化作用只是其中一个小的方面,我想它的作用应是不可低估的。只要有心坚持去做了,必定有收效的。

情地传递,使自己的生命无限亮丽!

篇二:《“对不起”引发的思考》

“对不起”引发的思考

“快点为你刚才的行为道歉!”这样威逼严厉的话从任何一位家长口中说出后,很可能我们就陷入了一场意志的斗争中,往往在无意中就会看到或听到,因孩子之间偶尔发生的的矛盾就会引来大人的斥责和逼迫,我想,可能是大人所谓的面子在做怪吧,生活中这样的事情也常常出现在我的身边。

情境回顾

儿子和我嫂子家的孩子相差两岁,兄弟俩平时很友好,经常能玩到一起,每逢周末回奶奶家时,兄弟俩都会相互问“妈妈今天弟弟(哥哥)也回奶奶家吗?”可见,“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两人一见面就开心的玩起来了,炫耀炫耀各自的新玩具,聊聊最近都比较感兴趣的话题,让我们在一旁的家长真是无话可插。

午饭时间到了,准备吃饭,儿子去洗手时不小心碰到了一旁的哥哥,哥哥生气的朝儿子做出了鬼脸还生气的朝他吐了口水,生气的儿子不甘示弱朝哥哥后背踢了一下(后来知道哥哥的后背受了点伤),哥哥的身体向前倾碰撒了桌上的饭菜,只见他气得朝儿子狠狠的大声喊叫,两人争锋相斗,没有让步的意思,刚刚还是

晴空万里的,忽然就阴雨密布、电闪雷鸣,小小的“战争”就这样悄然开始了。

这时在吃饭的奶奶提高嗓门,想极力阻止兄弟俩的争吵,生气的说“快点为你刚才的行为道歉”,我阻止了奶奶的行动对她说“这些问题还是让他俩自己解决”,丝毫没有要停止争吵的哥哥说“谁让你浪费粮食”,弟弟说“谁让你先吐我”,争执的声音越来越大,气氛越来越激烈,这场“战争”还在继续上演,会停止吗?

这时,我蹲下来轻轻的抱了抱两个生气的兄弟俩,听他俩争先恐后的叙述事情的过程,听完后我回应“我知道你俩现在很生气,心情糟透了,现在怎么办?有什么解决办法吗?”俩人不依不挠气愤的指着对方说“该你去收拾洒在桌子上饭,不对,你去收拾”,过了十几分钟,事情好像还是没有一点进展,哥哥想要澄清他的委屈,接着叙述事情的发生,我问他“当你感到身体不舒服时、受伤时候,别人不小心碰到你,或许你可以怎么说”,(请不要碰我受伤的后背),很好你会说出你的感受,继续问儿子“当别人说出感受时,你要怎么做?”(不在碰他)。兄弟俩此时好像稍稍平息了许多,儿子想了想后,主动先对哥哥说出了对不起“下次我不在碰你有受伤的地方”,只见哥哥也像个小绅士一样对着儿子深深的弯下90度的腰“哥哥不该吐你骂你”,兄弟俩破涕为笑后开始商量一起去收拾桌子,一起吃饭。(两人分工谁擦第一遍和第二遍)就这样小哥俩成功的化解了一场“战争”。

及时赞赏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