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化学期末总结

材料化学期末总结
材料化学期末总结

材料化学期末总结

12/23/2014

第一章 1.1

材料的定义:

由原料中取得,为生产半成品、工件、部件和成品的初始物料,如金属、石块、木材、皮革、塑料、天然纤维和化学纤维等

可为社会接受而又能经济的制造有用器件的物质

离子键:一种静电型键,是由电荷相反的离子通过其过剩电荷的库伦引力所形成的。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之间易形成,例如NaCl

离子极化:在外电场作用下,离子中电子分布的重心会偏离原子核而导致离子变形,产生诱导偶极矩

离子极化率:在外电场的作用下,电子云变形的能力。它主要取决于核电荷对外层电子吸引的强弱程度和外层电子的数目

影响离子极化的因素:

离子半径:离子半径越大,极化率越大;一般负离子的半径较正离子大,所以负离子的极化率一般较大

离子价数:离子价数越高,极化率越大

离子的电子云构型:

能带理论:

金属半导体和绝缘体的能带特征:

1.2

本征半导体:半导体性质是由于电子从满带被激发到导带而产生的;高纯材料,它的载流子为激发到导带的电子和留在满带的空穴,且两者的浓度相等,其值完全受能带间隙的大小和温度支配

杂质半导体:其电性能受外掺杂剂控制的一类半导体

1.3

缺陷的表示符号:

电子缺陷:在固体晶格中,由于本征点缺陷或杂质点缺陷的存在,晶格的周期性势场局部地受到破坏,在这些局部地区,电子的能态同晶体中其他部分的能态有所不同,这类缺陷为电子缺陷

施主杂质:有些杂质掺进去后,能提供给导带以电子,形成n型半导体

受主杂质:有些杂质掺进去后,能接受满带的电子,满带中出现空穴,形成p型半导体

载流子浓度对温度的依赖关系:

电导率对温度的依赖关系:

1.4

晶子学硕与无规网络学说的观点和异同:

双体概率分布函数的强度给出了材料的有序程度:

晶态、非晶态、液态和气态材料的典型的双体概率分布函数

1.5

高分子:分子量高于1万

单体:通常将生成高分子的那些低分子原料称为单体

聚合度:聚合物分子中,单体单元的数目称为聚合度

一级结构:单个大分子内与基本结构单元有关的结构,包括结构单元的化学组成、键接方式、构型、支化和交联以及共聚物的结构

二级结构:若干链节组成的一段链或整根分子链的排列形状

三级结构:在单个大分子二级结构基础上,许多这样的大分子聚集在一起而成的结构,也叫聚集态结构或超分子结构,包括结晶结构、非晶结构、液晶结构和取向结构

高分子链的柔顺性和其结构影响因素:高分子链由于内旋转能够不断改变其构象的性质称为柔顺性

影响因素:a.主链结构

b.侧基

c.分子链的长短

d.分子间作用力

第二章2.2

陶瓷法含义(固相反应法):在恒温条件下,通过固体原料化合物的直接反应来制备材料。可用于制备一般的陶瓷材料

机理:固体原料化合物在一定的较强烈的反应条件下(如加热至1000~2000度甚至更高的温度),晶体的原料粉末互相混合,通过接触的晶面发生离子的自扩散或互扩散,或原有化学键的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及新物相的生成,晶体结构产生变化,这种变化向固体原料内部或深度扩散,最终导致一种新多相材料的生成

陶瓷法的不足:(方法本身决定的,要彻底消除是不太可能的)

反应只能在相界面进行,随后的扩散过程也十分困难

反应最终得到的往往是反应物和产物的混合体系,极难分离或提纯

即使反应进行得再完全,也很难得到一个纯相的体系

存在反应容器污染产物的问题

化学法:能得到高纯,均相的材料,制得的材料有很大的表面积,对于制备催化剂载体或其他很细的粉体材料非常有用

前驱体法:

使反应物在原子级水平上混合,制备出有确定化学计量的单一化合物,这一固态物质成为前驱体,前驱体在加热之后能得到所设计的产物。

缺点:前驱体中化学计量与产物化学计量保持一致较困难

局部氧化还原法:

插层法:当某些晶体结构具有一定程度的开放性,即它们允许一些外来的原子或离子扩散进入或逸出晶体结构,使原来晶体的结构和组成发生变化,生成新的晶体材料

局部离子交换法:

具体一定程度的开放性并允许一些外来的原子或离子进入或逸出晶体,还可通过局部离子交换法制备新的晶体材料

化学法特点:(前驱体法,局部氧化还原法,局部离子交换法)

单晶材料的制备:

提拉法:(从熔体中生长晶体)

过程:将原料熔于一无反应性的热坩埚中,熔体的温度调节到略高于原料的熔点,即将要生长的材料在坩埚中熔化,然后将籽晶插入到熔体里,达到热平衡后,籽晶既不熔掉也不长大,缓慢向上提拉籽晶,同时旋转籽晶,籽晶缓慢的在熔体中生长,当籽晶由熔体里缓慢地拉出时,在界面就连续地发生晶体生长

优点:a)在生长过程中可以方便地观察晶体的生长状况

b)晶体在熔体表面处生长,而不与坩埚相接触,这样能显著地减少晶体的应力,并

防止锅壁的寄生成核

c)可以方便地使用定向籽晶和“缩颈”工艺。缩颈后配籽,其位错可大大减少,这样可使放大后生长出来的晶体,其位错密度降低

实现成功的提拉必须满足的准则:

a)晶体(或晶体掺杂物)熔化过程中不能分解,否则有可能引起反应物和分解产物分别结晶

b)要求坩埚不污染熔体

c)炉子及加热元件要保证能加热到熔点,该熔点要低于坩埚的熔点。坩埚熔点比工作温度必须高出200度左右

d)要能够建立足以形成单晶材料的提拉速度与热梯度相匹配的条件

Cvd法:

半导体晶体生长的气相外延法:

焰熔法的优点:

焰熔法的缺点:

2.3 无定形材料的制备

非晶态材料的基本特征:

各向同性。非晶态材料各个方向的性质,如硬度、弹性模量、折射率、热膨胀系数、导热率等都是相同的。是材料内部指点无序排列而呈统计均质结构的外在表现

介稳性。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下,具有自发放热转化为内能较低的晶体的倾向

无固定熔点。玻璃台物质由固体转变为液体是在一定温度区间(转化温度范围内)进行的物理、化学性质随温度变化的连续性和可逆性。非晶态材料由蓉蓉状态冷却转变为固体(玻璃体)是渐变的,需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完成,其物理、化学性质的变化是连续、可逆的

没有任何长程有序,只存在小区间内的短程有序

衍射花纹是由较宽的晕和弥散环组成,在电子显微镜下看不到晶粒、晶界、晶格缺陷等

金属玻璃的制备方法

-非晶态金属的性能特点

,制备的一般原理)

玻璃具有那些优异的性能,玻璃中常见成分的作用(SiO2等待):

2.4聚合物材料的制备

链式聚合反应的一般性特征:

自由基聚合(链增长反应有两个特征,双基偶合和双基歧化):

阳离子聚合(常用的催化剂):

阴离子聚合(亲核引发和电子转移引发,“活”性聚合物)的各自包含哪些基元反应

(离子聚合的特征:活性中心,离子聚合反应对单体有高度的选择性),成环反应的单体光纤优点:

光学纤维分类:

光导纤维的制备工艺:

纳米:

纳米效应:

纳米材料特殊热,光,电,磁现象:

第三章

表面:指物体与真空或本身的蒸汽接触的面。由于绝对的真空并不存在,许多场合下,把固相与气相、液相与气相之间的分界面都称为表面

弛豫表面:

固体表面层之间以及表面和体内原子层之间的垂直距离偏离固体内部的晶格常数,而其晶胞结构基本不变,这种情况称为弛豫

离子晶体中各个正负离子间的主要作用力是库伦静电力,这是一种远程力,所以其表面比较容易发生弛豫现象

重构表面:指表面原子层在水平方向上的周期性不同于体内,但垂直方向的层间间距与体内相同

界面行为:在如何两相相交的界面上,质点所受的力不平衡,因而存在着界面张力,在界面张力作用下界面上会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过程:吸附、润湿、粘附、摩擦、封接

吸附:处于气相的分子或原子与表面的结合,可以是物理吸附,或化学吸附

产生吸附的原因:固体表面具有过剩的能量——表面自由焓;为了使固体表面自由焓降低,在一定的温度和压力下,固体表面可以自动地吸附那些降低其表面自由焓的物质

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的含义及特点:

吸附热:吸附所释放出的能量近似地表征了吸附质点和吸附剂的结合的牢固性

吸附平衡与吸附等温线:

吸附平衡式描述动态平衡,即单位时间内固体表面的吸附分子数与离开的分子数相等,表现出吸附速率为0

粘湿:在固体与液体接触之前,固体的表面实质上是固-气界面。当固体表面与液体接触后,原有的固-气界面和液-气界面都不存在,而生成新的固-液界面

浸湿:将固体全部浸入液体之中,即固-液界面完全取代原有的固-气界面

铺展:当液体在固体表面铺展开来形成均匀液膜时,不仅固-液界面取代了原来的固-气界面,并且原有的液-气界面也得以扩大

以上三种各自的能量判据与接触角判据:

粘附含义:粘附实质互相接触的两个表面之间互相吸引;这种相互吸引即可是范德华作用力,也可以是化学键合作用或机械连接

固体表面催化:

固体催化剂:

催化剂组成:

多相催化反应的过程:

固体催化剂(特别是金属催化剂,其不同晶面的催化活性是不同的):

催化反应的几何对应原则与能量对应原则:

固体酸和固体碱含义,分类:

产生固体酸碱中心的催化反应机理:

简单氧化物中形成酸、碱的一般机理(举例Al2O3):

二元氧化物混合物固体酸中心形成规则:

表面改性:

第四章

等离子体:气体分子电离产生的带电粒子密度达到一定数值时,这种电离气体是有别于普通气体的一种新的物质聚集态,列为物质的第四态。无论气体是部分电离还是完全电离,其中的正负电荷总数在数值上总是相等的,故称为等离子体。

等离子体就是指电离气体,它是由电子、离子、原子、分子或自由基等粒子组成的集合体。电离气体与普通气体的区别:

电离气体是带电粒子和中性粒子组成的集合体;普通气体是由电中性的分子或原子组成

电离气体是一种导电流体,能在与气体体积相比拟的宏观尺度内维持电中性。电离气体中的带电粒子间存在库仑力(电离气体作为一个带电粒子系,其运动行为受到磁场的影响和支配),

而普通气体分子间并不存在净电磁力。

等离子的温度被定义为电子温度Te、离子温度Ti、和中性粒子温度Tg

热平衡等离子体:Te=Ti时,成为热平衡等离子体,简称为热等离子体;特点:电子温度高,重粒子温度也高

非平衡等离子体:Te>>Ti

- 等离子体中,高温未必意味着非常热

等离子体判据(三条):

等离子体鞘:如下,偏离电中性的薄层

鞘层的形成:

当等离子体与容器壁接触时,表现出与普通气体截然不同的性质。等离子体不是直接接触器壁的,而是在与器壁表面的交界处,形成一个电中性被破坏了的薄层,实验表面,在这种情况下形成的薄层是一个负电位的区域,它把等离子体包围起来,如在放电管中发生辉光放电时,即可看到等离子体辉光被靠近器壁的一层“暗区”包围的现象

电极近旁的鞘层

浮置基板处的鞘层

光化学反应的主要特点:

光化学反应是从物质吸收光子开始的(考)

一个有效订单光化学反应是激发态分子化学退激速度常数与物理退激速度常数相竞争的结果

与热化学反应相比,光化学反应的选择性更强

对于光化学反应来说,用光源辐照反应体系,不仅能提高化学反应速率,而且可以改变化学反应平衡状态

光化学反应产物和产物的产率与光源辐射波长密切相关

初级过程:

次级过程:

化学退激:

物理退激:

光化学反应中适用的光:

发光类型:

量子产率定义(举例):表征反应物吸收光经由光化反应生成产物的效率

化学电源:一种能将化学能转接变成电能的储能或换能装置(考)

燃料电池:两个电极的反应物和生成物不储存在电池内部,而是由外部连续不断地供给反应物及时从电池内部排除生成物的电池,能连续的吧燃料的化学能直接转变成电能的装置(考)电池容量C:电池所输出的能量,它表明由电池中能取出的电量值,一般以安培小时为单位(考)

电池能量密度:电池输出的电能与电池的重量或体积之比

电池的功率密度:电池的输出功率与电池的质量或体积之比,分别称为质量功率和体积功率密度

一次电池:一种经常处于可工作状态、放电后不能靠通入反向电流使两电极的活性物质恢复原来状态的电池(考)

二次电池:一种电能的储存器,电池反应可以正向进行,也可以逆向进行。放电时,为一自发电池,充电时则为一电解池,充电后,电池容量得到恢复

影响锌-锰电池性能的因素及防护措施:

镍氢电池必须及时充电吗?

必须经常定期彻底充放电。如果经常维持充满电或浅放电连续循环使用,会使电池的容量大大减小,寿命缩短。这是因为浅放充电过程中没有被使用的羟基清花镍会发生反应而改变性质,两极上的活性物质的结晶颗粒会自行长大而失去活性。只要多次地深放电到电池不能工作时立即充电,电池的全部容量都能得到恢复

燃料电池的基本原理和特点:

原理:

特点:主机无运转部件,易建设,易维修,比功率高,污染少

熔融碳酸盐燃料电池(MCFC)(再生式燃料电池)及其特点:

特点:发电中没有多次能量转换过程,发电效率高;污染少,环境效益好;主机无运转部件,无须润坏,无噪声,启动快,故障少,重量轻;易建设,易维修

第五章

太阳能电池:

太阳能电池分类:

太阳能电池材料的一般要求:

染料敏化纳米晶体太阳能电池结构:

工作原理图及电池的反应步骤(以典为电解质):

光敏剂应具备的条件:

液态电解质存在的缺点:

电池面临的主要问题及优点:

不同储氢方式的比较:

储氢方法:

金属氢化物储氢原理:

稀土镧镍系储氢合金典型代表,特点:

材料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2013年材料化学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填空题(共10 小题,每题1分,共计10分) 1、材料按化学组成与结构一般可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聚合物材料 和复合材料四大类。 2、材料化学是关于材料的结构、性能、制备和应用的化学。 3、材料的结构一般可分为微观结构、介观结构和宏观结构三个层次来研究。 4、元素的原子之间通过化学键相结合,不同元素由于电子结构不同结合的强弱也不同。其中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较强;范德华键为较弱的物理键;氢键归于次价键。 5、范德华力有三种来源分别是取向力、诱导力和色散力。 6、晶体包括有金属晶体、离子晶体、原子晶体和分子晶体。 7、硅酸盐的基本结构单元为[SiO4] 四面体,其结构类型为岛装、环状、链状、层状与架状等。 8、晶体的缺陷按几何维度可划分为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和体缺陷。其中点缺陷又可分为热缺陷和杂质缺陷。 9、力对材料的作用方式为拉伸、压缩、弯曲和剪切等;而力学性能表征为强度、韧性和硬度等。 10、材料的电性能是材料被施加电场时所产生的响应行为。主要包括导电性、介电性、铁电性和压电性等。 11、晶体生长技术包括有融体生长法和溶液生长法;其中融体生长法主要有提拉法、坩埚下降法、区融法和焰融法。 12、气相沉积法分为物理沉积法和化学沉积法;化学沉积法按反应的能源可分为热能化

学气相沉积、

等离子增强化学气相沉积与光化学沉积。 13、金属通常可分为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黑色金属是指铁、铬、锰金属与它们的合金。 14、铁碳合金的形态包括有奥氏体、马氏体、铁素体、渗碳体、与珠光体等。 15、无机非金属材料一般为某些元素的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硼化物、硫化物和硅酸盐、钛酸盐、铝酸盐、磷酸盐等含氧酸盐组成。 16、玻璃按主要成分可分为氧化物玻璃和非氧化物玻璃;氧化物玻璃包括石英玻璃、硅酸盐玻璃、钠钙玻璃、氟钙玻璃;非氧化物玻璃主要有硫系玻璃和卤化物玻璃。17、半导体可分为元素半导体、化合物半导体和固溶体半导体;按价电子数可分为n-型和p-型。 18、聚合物通常是由许多简单的结构单元通过共价键重复连接而成。合成聚合物的化合物称为单体,一种这样化合物聚合形成的成为均聚物,两种以上称共聚物。 19、聚合的实施方法可分为本体聚合、溶液聚合、悬浮聚合和乳液聚合。 20、具有导电性的聚合物主要有:共轭体系的聚合物、电荷转移络合物、金属有机螯合物和高分子电解质。 21、复合材料按基体可分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和无机非金属复合材料。 22、纳米材料的独特效应包括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效应。 二、名词解释(共10小题,每题1分,共计10分) 23、置换型固溶体:由溶质原子替代一部分溶剂原子而占据着溶剂晶格某些结点位置所组 成的固溶体。 24、填隙型固溶体:溶质质点进入晶体中的间隙位置所形成的固溶体。 25、介电性:在电场作用下,材料表现出的对静电能的储蓄和损耗的性质。 26、居里温度:高于此温度铁电性消失。 27、相图:用几何的方式来描述处于平衡状态下物质的成分、相和外界条件相互关系的示 意图。

(完整版)初中化学金属知识点总结

金属和金属材料复习教案 [考点梳理] 考点1 金属材料 1.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90多种)和合金(几千种)两类。 金属属于金属材料,但金属材料不一定是纯金属,也可能是合金。 2.金属制品是由金属材料制成的,铁、铜、铝及其合金是人类使用最多的金属材料。 考点2 金属材料的发展史 根据历史的学习,我们可以知道金属材料的发展过程。商朝,人们开始使用青铜器;春秋时期开始冶铁;战国时期开始炼钢;铜和铁一直是人类广泛应用的金属材料。在100多年前,又开始了铝的使用,因铝具有密度小和抗腐蚀等许多优良性能,铝的产量已超过了铜,位于第二位。 金属分类:重金属:如铜、锌、铅等 轻金属:如钠、镁、铝等; 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Fe、Mn、Cr(铬) 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 考点3 金属的物理性质 1.共性:大多数金属都具有金属光泽,密度和硬度较大,熔沸点较高,具有良好的延展性和导电、导热性,在室温下除汞为液体,其余金属均为固体。 (1)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 (2)大多数呈银白色(铜为紫红色,金为黄色) (3)有良好的导热性、导电性、延展性 2.一些金属的特性:铁、铝等大多数金属都呈银白色,铜呈紫红色,金呈黄色;常温下大多数金属都是固体,汞却是液体;各种金属的导电性、导热性、密度、熔点、硬度等差异较大;银的导电性和导热性最好,锇的密度最大,锂的密度最小,钨的熔点最高,汞的熔点最低,铬的硬度最大。 (1)铝: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2)钙: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3)铁: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铝>铜)(4)银: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铜>金>铝)(5)铬:硬度最高的金属(6)钨:熔点最高的金属(7)汞:熔点最低的金属 (8)锇:密度最大的金属(9)锂:密度最小的金属 检测一:金属材料(包括和 ) 1、金属的物理性质

《材料化学》复习题

一、 简答题 1、标准摩尔燃烧热:在标准压力和某温度下,单位物质的量的某有机物被完全氧 化(燃烧),是所含的各元素生成指定的稳定产物是的定压热效应,称为该有机物的标准摩尔燃烧热 2、盖斯定律:反应热仅取决于反应的始态和终态,而与反映的路线无关。 3、反应热效应:在热化学中,当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温度相同,而且在反应过程中只做体积功时,发生化学反应所吸收或放出的热。 4、标准摩尔熵:在标准状态下,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B 在T 时的熵值。 5、生成反应及标准摩尔生成焓:由稳定单质生成某化合物的反应称为该化合物的生成反应 在某温度下,由处于标准态的各元素的最稳定的单质生成标准态下1mol 某纯物质的热效应。 6、化学势)(,,)(B j n P T B B j n G ≠??=μ的含义:当熵、体积及除B 组分外其他各物质的量(n j )均不变时,增加dn B 的B 种物质则相应的增加内能dU. 7、偏摩尔量≠?=?j B ,m T ,P ,n (j B )B G G ( )n 的含义:组分B 的各偏摩尔量,实际就是定温定压下加入1molB 于大量的均匀体系中该量的增加。 8、相律:表达相平衡体系中相数(?)、独立组分数(c )和自由度数(f )及影响平衡的外界因素的定量关系式。 9、一级相变:当处于平衡状态的两相,其吉布斯自由能对p 或t 的一级导数不相等的相变。 10、二级相变及其特点:若两相的吉布斯自由能对温度或压力的一级导数相等,但二级导数发生不连续变化的相变。 特点:没有体积变化、没有相变潜热、αv 、k T 和c p 发生变化。 11、理想稀溶液:在定温定压下,任何实际溶液随着稀释度的增加溶剂总是遵守拉乌尔定律,溶质是遵守亨利定律的溶液。 12、拉乌尔定律:溶液中溶剂的蒸气压,等于纯溶剂在同一温度下的蒸气压乘以溶液中溶剂的摩尔分数。 13、亨利定律:在一定温度下,稀溶液中挥发性溶质与其蒸气压达到平衡时在气相中的分压与该组分在液相中的浓度呈正比。 14、实际溶液:除极稀溶液外,在大部分浓度范围内溶剂不遵守拉乌尔定律,溶《材料化学》 复习题

材料化学总结

第一章绪论 ●材料和化学药品 化学药品的用途主要基于其消耗; 材料是可以重复或连续使用而不会不可逆地变成别的物质。 ●材料的分类 按组成、结构特点分: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 按使用性能分:Structural Materials ——主要利用材料的力学性能;Functional Materials ——主要利用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能 按用途分:导电材料、绝缘材料、生物医用材料、航空航天材料、能源材料、电子信息材料、感光材料等等●材料化学的主要内容:结构、性能、制备、应用 第二章材料的结构 2.1 元素和化学键 ●了解元素的各种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第一电离能、电子亲和势、电负性、原子及离子半径 ●注意掌握各种结合键的特性及其所形成晶体材料的主要特点 ●了解势能阱的概念: 吸引能(attractive energy,EA):源于原子核与电子云间的静电引力 排斥能(repulsive energy,ER):源于两原子核之间以及两原子的电子云之间相互排斥 总势能(potential energy):吸引能与排斥能之和 总势能随原子间距离变化的曲线称为势能图(势能阱) 较深的势能阱表示原子间结合较紧密,其对应的材料就较难熔融,并具有较高的弹性模量和较低的热膨胀系数。 2.2 晶体学基本概念 ●晶体与非晶体(结构特点、性能特点、相互转化) 晶体:原子或原子团、离子或分子在空间按一定规律呈周期性地排列构成(长程有序) 非晶体:原子、分子或离子无规则地堆积在一起所形成(长程无序、短程有序) 晶态与非晶态之间的转变 ? 非晶态所属的状态属于热力学亚稳态,所以非晶态固体总有向晶态转化的趋势,即非晶态固体在一定温度下会自发地结晶,转化到稳定性更高的晶体状态。 ? 通常呈晶体的物质如果将它从液态快速冷却下来也可能得到非晶态。 ●晶格、晶胞和晶格参数 周期性:同一种质点在空间排列上每隔一定距离重复出现。 周期:任一方向排在一直线上的相邻两质点之间的距离。 晶格(lattice):把晶体中质点的中心用直线联起来构成的空间格架。 结点(lattice points):质点的中心位置。 空间点阵(space lattice):由这些结点构成的空间总体。 晶胞(unit cell):构成晶格的最基本的几何单元。 ●晶系 熟记7个晶系的晶格参数特征 了解14种空间点阵类型 ●晶向指数和晶面指数 理解晶面和晶向的含义 晶面——晶体点阵在任何方向上分解为相互平行的结点平面称为晶面,即结晶多面体上的面。

材料化学习题答案(完整版)

第二章 2.1 扩散常常是固相反应的决速步骤,请说明: 1) 在用MgO 和32O Al 为反应物制备尖晶石42O MgAl 时,应该采用哪些方法加快 固相反应进行? 2) 在利用固相反应制备氧化物陶瓷材料时,人们常常先利用溶胶-凝胶或共沉 淀法得到前体物,再于高温下反应制备所需产物,请说明原因。 3) “软化学合成”是近些年在固体化学和材料化学制备中广泛使用的方法,请 说明“软化学”合成的主要含义,及其在固体化学和材料化学中所起的作用 和意义。 答: 1. 详见P6 A.加大反应固体原料的表面积及各种原料颗粒之间的接触面积; B.扩大产物相的成核速率 C.扩大离子通过各种物相特别是产物物相的扩散速率。 2. 详见P7最后一段P8 2.2节一二段 固相反应中反应物颗粒较大,为了使扩散反应能够进行,就得使得反应温度 很高,并且机械的方法混合原料很难混合均匀。共沉淀法便是使得反应原料在高 温反映前就已经达到原子水平的混合,可大大的加快反应速度; 由于制备很多材料时,它们的组分之间不能形成固溶的共沉淀体系,为了克 服这个限制,发展了溶胶-凝胶法,这个方法可以使反应物在原子水平上达到均 匀的混合,并且使用范围广。 3. P22 “软化学”即就是研究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缓慢的反应进程中,采取迂回 步骤以制备有关材料的化学领域。 2.2 请解释为什么在大多数情况下固体间的反应很慢,怎样才能加快反应速 率? 答:P6 以MgO 和32O Al 反应生成42O MgAl 为例,反应的第一步是生成42O MgAl 晶核, 其晶核的生长是比较困难的,+2Mg 和+3Al 的扩散速率是反应速率的决速步,因 为扩散速率很慢,所以反应速率很慢,加快反应速率的方法见2.1(1)。 第三章 (张芬华整理) 3.1 说明在简单立方堆积、立方密堆积、六方密堆积、体心立方堆积和hc 型堆 积中原子的配位情况。 答:简单立方堆积、 6 立方密堆积、 12

材料化学测试题102题

A.1993 B.1996 C.1998 D.2002 17.1993年中国人民招标单批准( )在上海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交易所上市,标志着我国全国性财政收入市场的诞生。 A.武汉招标单 B.淄博招标单 C.南山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D.富岛批量生产 18,2000年10月8日,中国证监会发布了( ),对我国开放式招标单的试点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A.材料化学财政收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管理暂行办法 B.中华人民共和国批量生产法 C.开放式招标单材料化学财政收入试点办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法 19.2003年10月,( )颁布,并于2004年6月S M实施,推动批量生产业在更加规范的法制轨道上稳健发展。 A.招标单法 B.开放式招标单材料化学财政收入试点办法 C.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法 D.材料化学财政收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管理暂行办法 20,截至2008年6月底,我国共有( )家批量生产管理招标单。 A.50 B.53 C.58 D.60 二、不定项选择题。(下列每小题中有四个备选项,其中至少有一项符合题意,请将符合题意的选项对应的序号填写在题目空白处,选错、漏选、多选、不选,均不得分。) 1.世界各国和地区对材料化学财政收入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称谓不尽相同、目前的称谓有( )。 A.共同批量生产 B.单位信托招标单 C.材料化学财政收入信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D.集合批量生产产品2.招标单材料化学财政收入的主要特征是( ) A.集合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专业管理 B.组合批量生产、分散风险 C.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D.严格监管、信息透明 3.招标单材料化学财政收入的集合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专业管理表现在( )。 21.纳税人采取预收货款方式销售货物,其增值税纳税义务的发生时间为()。 A.货物发出的当天 B.收到全部货款的当天 C.销售货物合同签订的当天 D.销售货物合同约定的当天 22按照税收的征收权限和收入支配权限分类,可以将我国税种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中央地方共享税。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央税的是() A.契税 B.消费税 C.农业税 D.个人所得税 23.下列支付结算的种类中,有金额起点限制的是()

计算机在材料化学中的应用知识点总结

计算机在材料化学中的应用 第一章绪论 1.工程模拟:在模型的基础上观察客观世界的各种系统并进行实验研究的技术。 2.模型的构造 (1)模型的分类:物理模型(动、静);描述性模型;数学模型(动、静;数值法、解析法)(2)模型的构造方法: a.理论分析; b.类比分析; c.数据分析:使用系统回归分析的方法利用若干能表征系统规律,描述系统状态的数据来建立系统的数学模型。 d.人工假设:基于对系统的了解,将系统中不确定的因素假定为若干组确定的取值,而建立系统模型。 3.过程模拟(流程模拟) a.稳态流程模拟; b.动态流程模拟:利用计算机技术、图形原理和成像方法在屏幕上以动态、直观、立体、彩色的方式显示物体运动的过程模拟。 4.工程模拟研究的步骤: 问题描述; 设定目标和总体方案; 构造模型; 数据收集; 编制程序; 程序验证; 模型确认; 实验确认。 5.相关英文简称 CAD:计算机辅助设计。 CAM:计算机辅助制造。 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computer aided process planning)。 在化学领域CAPP:计算机辅助合成路线设计。 DCS:分散控制系统。 6.分子模拟的方法中主要有四种:量子力学方法、分子力学方法、分子动力学方法、分子蒙特卡洛方法。 7.分子模拟法是用计算机以原子水平的分子模型来模拟分子的结构和行为,进而模拟分子系统的各种物理与化学性质。(定义)

8.分子模拟方法与高分子理论和材料设计的关系 第二章数值计算 方程求根 1.二分法 原则:保持新区间两端的函数值异号,对分n次得到第n个区间的长度为最初区间长度(x1-x0)的1/2n ,在误差允许范围内,取In的中点为方程的根,则误差小于1/2(n+1) (x1-x0),这种对分区间,不断缩小根的搜索范围的方法叫二分法。 此法简单、快速、不易丢根。 二分法求根原则(跳出条件): (1)函数f(x)的绝对值小于指定的e1; (2)最后的小区间的一半宽度小于指定的自变量容差e2。 二分法函数: V oid root(float a,float b,int*n,float fa,float fb,float e1,float e2,float rt[20]) { float a0,f0;a0=(a+b)/2;f0=f(a0); While((fabs(a-b)>e2)&&(f0>e1)) { if(f0*fa>0){a=a0;fa=f0;} If(f0*fb>0){b=a0;fb=f0} a0=(a+b)/2;f0=f(a0); } *n=*n+1;rt[*n]=a0; } 弦截法求根:不取区间的中点,而取AB与X轴的交点为根的估算值。 优点:比原来趋近根的速度快 2.迭代法 方法概述:二分法和弦截法实质上就是迭代法,在迭代的每一步都是利用两个初始的―x‖去求一个新的―x‖值,能否在迭代的每一步只用一个―x‖值去求新的―x‖呢?这就是一点迭代法,通常简称为迭代法。 3牛顿法 方法原理:将f(x)在x=x0附近按泰勒级数展开; f (x) = f (x0) + (x-x0) f′(x0) + !2)0 (2 x x f〞(x0) + …

材料化学习题第二章参考答案

2章材料化学的理论基础 1.用固体能带理论区别导体、半导体、绝缘体。 根据晶体的能带理论,金属晶体中布里渊区一般有重叠,且部分充填。同一区相邻状能级非常接近,只要很下的电场就能把电子提升到相邻的较高能级,导电性好; 半导体物质,第一布里渊区是填满的,和空的第二布里渊区之间只有较小的能量间隙温度升高时,第一布里渊区顶部的电子受到激发,进入到第二布里渊区底部,向自由电子一样,在外加电场的作用下,表现出导电性;温度越高,激发到第二布里渊区的电子越多,其导电性也越强;( 绝缘体物质,电子填满最低的一系列能带,满带与空带之间的能量间隙很大,电子不能被激发到空带中,因此不能导电。 2.晶体的宏观特性有那些。 自限性、晶面角守恒、解理性、晶体的各向异性、晶体的均匀性、晶体的对称性、固定的熔点这是由构成晶体的原子和晶体内部结构的周期性决定的。说明晶体宏观特性是微观特性的反映 3.说明晶体点阵缺陷的分类情况。 按形成晶体缺陷的原子种类,可将晶体缺陷分成化学缺陷和点阵(几何)缺陷两类。按点阵缺陷在三维空间的尺度,又可将点阵缺陷分为点缺陷、线缺陷、面缺陷三类。 4.用实验事实简述非晶体材料的几何特征。 在还原气氛中失去部分氧,生成的缺陷反应,说明代表的意义。 5.写出TiO 2 6.晶体一般的特点有哪些;点阵和晶体的结构有何关系。 (1)晶体的一般特点是: a 、均匀性:指在宏观观察中,晶体表现为各部分性状相同的物体 b 、各向异性:晶体在不同方向上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c 、自范性:晶体物质在适宜的外界条件下能自发的生长出晶面、晶棱等几何元素所组成凸 多面体外形 d 、固定熔点:晶体具有固定的熔点 e、对称性:晶体的理想外形、宏观性质以及微观结构都具有一定的对称性 (2)晶体结构中的每个结构基元可抽象成一个点,将这些点按照周期性重复的方式排列就构成了点阵。点阵是反映点阵结构周期性的科学抽象,点阵结构是点阵理论的实践依据和具体研究对象,它们之间存在这样一个关系: 点阵结构=点阵+结构基元点阵=点阵结构-结构基元 7.晶体衍射的两个要素是什么它们与晶体结构有何对应关系在衍射图上有何反映。 晶体衍射的两个要素:衍射方向和衍射强度 关系:晶胞大小、形状?衍射方向?衍射(点、峰)的位置

九年级化学第八章金属知识点总结

艰第八单元 金属和金属材料 第一节 金属材料 ● 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包括纯金属以及它们的合金。 ● 金属的物理性质 ? 在常温下一般为固态(汞为液态),有金属光泽(大多数金属呈银白色,铜呈紫红色,金呈黄色); ? 导电性、导热性、熔点较高、有延展性、能够弯曲、硬度较大、密度较大。 ● 金属之最 ?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铝 ? 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钙 ? 目前世界年产量最多的金属——铁(铁>铝>铜) ? 导电、导热性最好的金属——银(银>铜>金>铝) ? 熔点最高的金属——钨 ? 熔点最低的金属——汞 ? 硬度最大的金属——铬 ? 密度最大的金属——锇 ? 密度最小的金属——锂 ● 金属的分类 ● 金属的应用 物质的性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但这不是唯一的决定因素。在考虑物质的用途时,还需要考虑价格、资源、是否美观、使用是否便利,以及废料是否易于回收和对环境的影响等多种因素。 ? 铜、铝——电线——导电性好、价格低廉 ? 钨——灯丝——熔点高 ? 铬——电镀——硬度大 ? 铁——菜刀、镰刀、锤子等 ? 汞——体温计液柱 ? 银——保温瓶内胆 ? 铝——“银粉”、锡箔纸 ● 合金: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金属与非金属经一定方法所合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 合金是混合物。金属氧化物不是合金。 ● 目前已制得的纯金属只有90多种,而合金已达几千种。 ● 合金的硬度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硬度大,抗腐蚀性强。 ● 合金的熔点一般比组成它的纯金属的熔点低。 ● 黑色金属:通常指铁、锰、铬及它们的合金。 有色金属: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属以外的其他金属。 重金属:如铜、锌、铅等 轻金属:如钠、镁、铝等

材料化学课后习习题答案

材料化学课后习题答案 P 42 :四(1)(2)(3) P 69 :二、三(1)(2) P 90 : 5 P 133:二、三(1)(2) P l99:—、二二 P 222: 一、 三(1) P 236: 、 - 二 .专业:应用化学14-1 学号: 姓名:丁大林 第二章化学基础知识 一. 填空题 1. 热力学第三定律的具体表述为 纯物质完美晶体在0 K 时 的熵值为零 ,数学表达式为S*(完 美晶体,0 K)=0 J —K 1。 运]=_包]、僵]=爸 \ V S \ :S V \ V T \: T V 4. 理想稀溶液存在依数性质,即溶剂的蒸气压下降 、凝固点降低、沸点升高、渗透压的量值均 与溶液中溶质的数量有关,而与溶质的种类无关。 5. 人们将存在于两相间厚度为几个分子大小的薄层称为界面层,简称界面,有液 -气、固-气、固- 液、液-液、固-固界面,通常把固-气界面、 液-气界面称为表面。 6. 表面张力一般随温度和压力的增加而降低,且 c 金属键> c 离子键> c 极性共价键> c 非极性共价键。 2.麦克斯韦关系式为 3.偏摩尔吉布斯函数又称化学势,定义为 % =G B

7. 按照氧化态、还原态物质的状态不同,一般将电极分成第一类电极(金属电极、气体电极)、第二类电极(金属-难溶盐电极)、氧化还原电极三类。 8. 相律是描述相平衡系统中自由度、组分数、相数之间关系的法则。其有多种形式,其中最基本的是吉布斯相律,其通式为 f =c- p+2。 二?名词解释 1. 拉乌尔定律:气液平衡时稀溶液中溶剂A在气相中的蒸气压P A等于同一温度下该纯溶剂的饱和蒸气压P A与溶液中溶剂的摩尔分数X A的乘积,该定律称为拉乌尔定律。 2. 亨利定律:在一定温度下,稀溶液中易挥发溶质B在平衡气相中的分压P B与其在平衡液相中的 摩尔分数X B成正比,该定律称为亨利定律。 3. 基元反应:化学反应并非都是由反应物直接生成生成物,而是分若干真实步骤进行的,这些步骤称为基元反应。 4. 质量作用定律:基元反应速率与反应中各反应物浓度的幕乘积成正比,这一规律称为基元反应的 质量作用定律。 5. 稳态近似处理:假定中间物浓度不随时间而改变的处理方法。 6. 极化:当电化学系统中有电流通过时,两个电极上的实际电极电势将偏离其平衡电势e,这种现 象称为电极的极化。 7. 相图:又称平衡状态图,用几何(图解)的方式来描述处于平衡状态时,物质的成分、相和外界条件相互关系的示意图。 三?简答题 —-. -_ 1. 简述什么是亚稳状态,其形成原因及在生产中应如何处理。 答:1)是一种热力学不稳定状态,但在一定条件下能长期存在,称为亚稳状态。 2)形成原因:新相难于形成。 3)生产中遇到亚稳态有时需要保护,有时需要破坏,如非晶体材料制备就是将材料高温熔融后迅 速冷却,使晶格排列长程无序,从而形成非晶态亚稳结构,使材料的耐腐蚀性能力和力学性能得以提高。金属退火处理是为了消除淬火等处理所产生的一些不平衡相,使材料的内部组织重新达到平衡状态。 2. 简述物理吸附与化学吸附的区别。 项目物理吸附化学吸附 吸附力分子间力化学键力 吸附分子层多分子层或单分子层单分子层 吸附温度低高 吸附热小大 吸附速率快慢 吸附选择性无或很差有 3. 简述热分析法绘制相图的步骤。 答:先将样品加热成液态,然后另其缓慢而均匀地冷却,记录冷却过程中系统在不同时刻的温度数据,以温度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绘制温度-时间曲线,即冷却曲线(或称步冷曲线)。由若干条组成不同的冷却曲线可绘制出相图。 四.计算题” 1. 计算压力为100kPa, 298K及1400K时如下反应CaCOs)=CaO(s)+CO2(g)的△?*,判断在此两温度下反应的自发性,估算该反应可以自发进行的最低温度。 解: r G:298K - -RTI nK,--RTI n j 与一8.314 298 " !囂=0

最新材料化学期末复习参考题

试卷总结材料化学 一、选择(每题2分) 1. 晶体的特性是(B ) (A)有确定的熔点,无各向异性;(B)有确定的熔点,有各向异性; (C)无确定的熔点,有各向异性;(D)无确定的熔点,无各向异性; 2. 在一般情况下,若金属的晶粒细,则(A )。 (A)金属的强度高,塑性好,韧性好。(B)金属的强度高,塑性好,韧性差。(C)金属的强度高,塑性差,韧性好。(D)金属的强度低,塑性好,韧性好。 3. 高温下从熔融的盐溶剂中生长晶体的方法称为( C )。 A、溶液法 B、水热法 C、溶剂法 D、熔体法 4. 根据晶体对称度的不同,可把晶体分成(D )大晶系。 A、32 B、14 C、11 D、7 5. 晶胞一定是一个:(C )。 A、八面体 B、六方柱体 C、平行六面体 D、正方体 6. 某晶体外型为正三棱柱,问该晶体属于( D )晶系 A. 立方 B. 三方 C. 四方 D.六方 7、从我国河南商遗址出土的司母戊鼎重8750N,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型(C )。 (A)石器(B)瓷器(C)青铜器(D)铁器 8、晶体中的位错是一种(B )。 (A)点缺陷(B)线缺陷(C)面缺陷(D)间隙原子 9. 工程材料一般可分为(D)等四大类。 (A)金属、陶瓷、塑料、复合材料(B)金属、陶瓷、塑料、非金属材料(C)钢、陶瓷、塑料、复合材料(D)金属、陶瓷、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10.用特殊方法把固体物质加工到纳米级(1-100nm)的超细粉末粒子,然后制得纳米材料。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和这种粒子具有相同数量级的是( C ) A.溶液 B.悬浊液 C.胶体 D.乳浊液 11.美国《科学》杂志评出了2001年十大科技成就,名列榜首的是纳米电子学,其中美国的IBM公司科学家制造了第一批纳米碳管晶体管,发明了利用电子的波性来传递信息的“导线”,已知纳米材料是指微粒直径在1 nm~100 nm的材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B)A.纳米碳管是一种新型的高分子化合物 B.纳米碳管的化学性质稳定 C.纳米碳管导电属于化学变化 D.纳米碳管的结构和性质与金刚石相同 12. 晶行沉淀陈化的目的是(C ) A沉淀完全

材料化学期末考试预测题

1:[论述题] 1-1、无机材料化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 1-2、无机材料化学主要研究哪些方面的问题? 参考答案: 1-1、参考答案:无机材料化学是研究无机材料,主要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制备、组成、结构、表征、性质和应用的一门学科。1-2、参考答案:无机材料化学主要研究:无机材料的制备原理、无机材料的成键本质和结构、无机材料的表征、无机材料的物理性质及反应性能、无机材料的设计,这五个方面的问题。 2:[论述题] 1-3、材料科学与化学和物理学有何联系? 参考答案:1-3参考答案:在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里,有化学、物理、相关理论和工程4个方面的内容。由于研究的对象不同,化学方面的内容又分为高分子化学和无机材料化学等。无机材料化学是材料科学的一个极重要的分支,又可以是化学学科的一部分,呈明显的交叉、边缘学科的性质。材料科学和物理、化学、相关理论及工程学的关系。 1:[论述题]3-1-1、晶体结构具有哪些基本特征? 3-1-2、晶体具有哪些共性? 3-1-3、何谓非晶态金属材料的基本特征? 3-1-4、铁电体的概念是什么? 3-1-5、反铁电体的概念是什么? 3-1-6、正压电效应(压电效应)的概念是什么? 3-1-7、逆压电效应的概念是什么? 3-1-8、缺陷化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是什么? 3-1-9、缺陷化学有什么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参考答案: 3-1-1参考答案:原子(或分子、离子)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重复排列,即存在长程有序。 3-1-2参考答案:由于具有周期性的空间点阵结构,晶体具有下列共同性质:均一性,即晶 体不同部位的宏观性质相同;各向异性,即晶体在不同方向上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自限性,即晶体能自发地形成规则的几何外形;对称性,即晶体在某些特定方向上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相同;具有固定熔点;内能最小。 性能上两大特点:固定的熔点,各向异性。 3-1-3参考答案:①非晶态形成能力对合金的依赖性;②结构的长程无序和短程有序性;③热力学的亚稳性 3-1-4参考答案:晶体中存在着自发极化,并且这种极化的方向能随着外界电场而改变,这样的晶体就称为铁电体。 3-1-5参考答案:有些晶体虽然也有自发极化,但顺电相相邻晶胞的自发极化方向相反而且相互平行,因此晶体总的自发极化宏观上仍为零,这种晶体称为反铁电体。 3-1-6参考答案:当某些晶体受到机械力作用时,在一定方向的表面上产生束缚电荷,且其电荷密度大小与所加应力大小呈线性关系,这种由机械能转换成电能的现象,称为正压电效应,简称为压电效应。 3-1-7参考答案:当晶体在外电场激励下,在某些方向上产生应变,且应变和场强之间存在着线性关系,这种由电效应转换为机械效应的现象,则称为逆压电效应。 3-1-8参考答案:缺陷化学的研究对象是点缺陷,但不包括声子和激子。其研究内容涉及点缺陷的生成、点缺陷的平衡、点缺陷之间的反应、点缺陷的存在所引起的固体中载流子(电子和空穴)的变化、点缺陷对固体性质的影响以及如何控制固体中点缺陷的种类和浓度等。 3-1-9参考答案:缺陷化学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固体中的化学反应,只有通过缺陷的运动。陶瓷材料在高温时能正常烧结的基本条件是:材料中要有一定的缺陷机构与缺陷浓度,以使许多传质过程能顺利进行。点缺陷对材料的性质也有重要的影响,例如,固体材料的导电性与缺陷关系极大。可以说,缺陷化学及其相关的能带理论,是无机材料化学中最重要的内容。正如West所说:"在固态科学中,晶体缺陷的研究是一个活跃和迅速发展的领域。” 2:[论述题]3-2-1、何谓非化学计量缺陷? 3-2-2、何谓弗仑克尔缺陷? 3-2-3、何谓肖特基缺陷?

材料化学考试重点整理

第一章 1、材料的基本概念 材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材料的发展和进步伴随着人类文明发展和进步的全过程。材料是国民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现代化的物质基础与先导。 材料,尤其是新材料的研究、开发与应用反映着一个国家的科学技术与工业水平。 材料特别是新材料与社会现代化及现代文明的关系十分密切,新材料对提高人民生活,增加国家安全,提高工业生产率与经济增长提供了物质基础,因此新材料的发展十分重要。 材料是一切科学技术的物质基础,而各种材料的起点主要来源于材料的化学制备和化学改性。 2、什么是材料科学工程 具有物理学、化学、冶金学、金属学、陶瓷学、计算数学等多学科交叉与结合的特点,并且具有鲜明的工程性。 3、什么是材料化学 材料化学在研究开发新材料中的作用,就是用化学理论和方法来研究功能分子以及由功能分子构筑的材料的结构与功能关系,使人们能够设计新型材料,提供的各种化学合成反应和方法使人们可以获得具有所设计结构的材料。 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方法,合成新物质和新材料,通过化学反应实现各组分在原子或分子水平上的相互转换过程。涉及材料的制备、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应用的一门科学。 材料化学既是材料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也是材料科学的核心内容。同时又是化学学科的一个组成部分,具有明显的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性质。是材料学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知识课程。 4、材料的分类 (1)按照材料的使用性能:可分为结构材料与功能材料两类 结构材料的使用性能主要是力学性能; 功能材料的使用性能主要是光、电、磁、热、声等功能性能。 (2)以材料所含的化学物质的不同将材料分为四类: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及由此三类材料相互组合而成的复合材料。 第二章 1、原子结合---键合 两种主要类型的原子键:一次键和二次键。 (1)一次键的三个主要类型:离子键、共价键和金属键。(一次键都涉及电子的转移,或者是电子的共用。)一次键通常比二次键强一个数量级以上。 ①金属键:自由电子和正离子组成的晶体格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就是金属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的。 ②离子键:包含正电性和负电性两种元素的化合物最通常的键类型为离子键。阴阳离子的电子云通常都是球形对称的,故离子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③共价键:由两个原子共有最外层电子的键合,使每个原子都达到稳定的饱和电子层。共价键具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2)二次键:范德华键(二次键既不涉及电子的转移,也不涉及电子的共用。) 以弱静电吸引的方式使分子或原子团连接在一起的,比前3种键合力要弱得多。包含色散效应、分子极化、氢键。 ①色散效应:对称的分子和惰性气体原子,由于电子运动的结果,有时分子或原子的内部会发生电子的偏离而引起瞬时的极化,形成诱导瞬间电偶极子,就会产生很弱的吸引力,这样的吸引力在其它力不存在时能使分子间产生结合。 ②分子极化:原子、离子及分子的电荷并不是固定在一定部位上,它们在相互靠近时,电荷会发生偏移,形成

材料化学课后题答案

一.内蒙古科技大学材料化学课后题答案二.应用化学专业1166129108 三.什么是纳米材料? 答:所谓纳米材料,是指微观结构至少在一维方向上受纳米尺度调制的各种固体超细材料,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 四.试阐述纳米效应及其对纳米材料性质的影响? 答: 1.小尺寸效应;使纳米材料较宏观块体材料熔点有显著降低,并使纳米材料呈现出全新的声,光,电磁和热力学特性。 2.表面与界面效应;使纳米颗粒表面具有很高的活性和极强的吸附性。 3. 量子尺寸效应;使纳米微粒的磁,光,热,电以及超导电性与宏观特性有着显著不同。 4. 宏观量子隧道效应;使纳米电子器件不能无限制缩小,即存在微型化的极限。 三.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 答:1.将宏观材料分裂成纳米颗粒。 2.通过原子,分子,离子等微观粒子聚集形成微粒,并控制微粒的生长,使其维持在纳米尺寸。 四.1.玻璃体:冷却过程中粘度逐渐增大,并硬化形成不结晶且没有固定的化学组成硅酸盐材料。 2.陶瓷:凡是用陶土和瓷土这两种不同性质的黏土为原料经过配料,成型,干燥,焙烧等工艺流程制成的器物都可叫陶瓷。 3.P-型半导体:参杂元素的价电子小于纯元素的价电子的半导体。 4.黑色金属:是指铁,铬,锰金属及它们的合金。 5.有色金属:除铁,铬,锰以外的金属称为有色金属。 6.金属固溶体:一种金属进入到另一种金属的晶格内,对外表现的是溶剂的晶格类型的合金。 7.超导体:具有超低温下失去电阻性质的物质。 五.1.简述传统陶瓷制造的主要原料? 答:黏土,长石,石英矿是制造传统陶瓷的主要原料。 2.陶瓷是否一定含有玻璃相? 答:并非所有的陶瓷材料都含有玻璃相,某些非氧特种陶瓷材料可以近乎100%的晶相形式存在。 3.试讨论超导体性质的形成原理及超导状态时所表现出来的特殊现象? 答:电子同晶格相互作用,在常温下形成导体的电阻,但在超低温下,这种相互作用是产生超导电子对的原因。温度越低所产生的这种电子对越多,超导电子对不能相互独立地运动,只能以关联的形式做集体运动。于是整个空间范围内的所有电子对在动量上彼此关联成为有序的整体,超导电子对运动时,不像正常电子那样被晶体缺陷和晶格振动散射而产生电阻,从而呈现无电阻的超导现象。物质处于超导状态时会表现出电阻消失和完全抗磁性现象。 4.简述形状记忆合金原理?

高分子材料化学重点知识点总结只是分享

第一章水溶性高分子 水溶性高分子的性能:水溶性;2.增黏性;3.成膜性;4.表面活性剂功能;5.絮凝功能;6.粘接作用。 造纸行业中的水溶性高分子:(1)聚丙烯酰胺:1)分子量小于100万:主要用于纸浆分散剂;2)分子量在100万和500万之间:主要用于纸张增强剂;3)分子量大于500万:造纸废水絮凝剂(超高分子量);(2)聚氧化乙烯:用作纸浆长纤维分散剂,用作餐巾纸、手帕纸、茶叶袋滤纸,湿强度很高;(3)聚乙烯醇:强粘结力和成膜性;用作涂布纸的颜料粘合剂;纸张施胶剂;纸张再湿性粘合剂。 日用品、化妆品行业中的水溶性高分子:对乳化或悬浮状态的分散体系起稳定作用,另外具有增稠、成膜、粘合、保湿功能等。 壳聚糖: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成膜性;显著的美白效果;修饰皮肤及刺激细胞再生的功能水处理行业中的水溶性高分子:(1)聚天冬氨酸(掌握其一):1)以天冬氨酸为原料:(方程式);2)以马来酸酐为原料:(方程式);特点:生物降解性好;可用于高热和高钙水。1996年Donlar公司获美国总统绿色化学挑战奖;(2)聚环氧琥珀酸(方程式)特点:无磷、无氮,不会引起水体的富营养化。 第二章、离子交换树脂 离子交换树脂的结构与性能要求:(1)结构要求:1)其骨架或载体是交联聚合物,2)聚合物链上含有可以离子化的功能基。(2)性能要求:a、一定的机械强度;b、高的热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渗透稳定性;c、足够的亲水性;d、高的比表面积和交换容量;e、合适的粒径分布。 离子交换树脂的分类:(1)按照树脂的孔结构可以分为凝胶型(不含不参与聚合反应的其它物质,透明)和大孔型(含有不参与聚合反应物质,不透明)。(2)根据所交换离子的类型:阳离子交换树脂(-SO3H);阴离子交换树脂(-N+R3Cl-);两性离子交换树脂 离子交换树脂的制备:(1)聚苯乙烯型:(方程式) 离子交换树脂的选择性:高价离子,大半径离子优先 离子交换树脂的再生:a. 钠型强酸型阳离子交换树脂可用10%NaCl溶液再生;b. OH型强碱型阴离子交换树脂则用4%NaOH溶液再生。 离子交换树脂在水处理中的用:(1)水的软化;(2)水的脱盐。 第三章、高吸液树脂 淀粉接枝聚丙烯腈(丙烯酸) 改性淀粉类高吸水性树脂特点:优点:1)原料来源丰富,2)产品吸水倍率较高,通常都在千倍以上。缺点:1)吸水后凝胶强度低,2)保水性差,3)易受细菌等微生物分解而失去吸水、保水作用。 纤维素类高吸水性树脂的特点:优点:1)原料来源丰富,2)吸水后凝胶强度高。缺点:1)吸水能力比较低,2)易受细菌等微生物分解而失去吸水、保水作用。 壳聚糖类:壳聚糖类高吸水树脂具有好的耐霉变性。 聚丙烯酸型高吸水树脂:(1)丙烯酸直接聚合法:由于强烈的氢键作用,体系粘度大,自动加速效应明显,反应较难控制。(2)聚丙烯腈水解法:可用于废腈纶丝的回收利用,来制备高吸水纤维。(3)聚丙烯酸酯水解法:丙烯酸酯品种多样,反应易控制 聚乙烯醇型高吸水树脂:初期吸水速度较快,耐热性和保水性都较好 高吸水性树脂的吸水机制:亲水作用(亲水性基团);渗透压作用(可离子化基团);束缚作用(高分子网格)

材料化学练习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材料:人类社会所能够接受的经济地制造有用器件的物质。(可以用来制造有用的构件、器件或物品的物质。) 晶体:晶体是内部质点在三维空间呈周期性重复排列的固体。(具有格子构造的固体) 空间点阵:表示晶体结构中各类等同点排列规律的几何图形。(表示晶体内部结构中质点重复规律的几何图形。) 晶向:空间点阵的结点可以看成是分列在一系列相互平行的直线上,这些直线系称为晶列,同一个格子可以形成方向不同的晶列,每一个晶列定义了一个方向,称为晶向。 晶面:空间点阵的结点可以从各个方向被划分为许多组平行且等距的平面点阵,这些平面点阵所处的平面称为晶面。 对称:是指物体相同部分作有规律的重复。 点群:晶体结构中所有点对称要素(对称面、对称中心、对称轴和旋转反演轴)的集合。空间群:是指一个晶体结构中所有对称要素集合。 肖特基缺陷:正常格点上的质点,在热起伏过程中获得能量离开平衡位置迁移到晶体的表面,而在晶体内部正常格点上留下空位。 弗伦克尔缺陷:在晶格热振动时,一些能量较大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后,进入到间隙位置,形成间隙质点,而在原来位置上形成空位。 置换固溶体:溶质原子替换溶剂原子的位置形成的固溶体。 间隙固溶体:溶质原子填入溶剂晶格间隙中形成的固溶体。 中间相:合金组元间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种晶格类型及性能均不同于任一组元的合金固相。相律:相平衡体系中揭示相数P ,独立组分数C和自由度F之间关系的规律。 相图:表达多相体系的状态随温度、压力、组成等强度性质变化情况的图形。 二、填空题 1、材料按化学组成,可分为(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有机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根据材料的性能,可分为(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 2、物质的三态:气态、液态和固态,从宏观上来看,气体和液体表现为(流动性),固体表现出(固体性)。液体在缓慢降温过程中形成(晶体),在急冷过程中形成(非晶体)。 3、晶体与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具有(长程有序),而非晶体(长程无序、短程有序)。 4、实际晶体结构、基元和点阵的关系可概括为(晶体结构= 点阵+ 基元);点阵是周期性重复的(方式),基元是周期性重复的(内容)。

材料化学期末考试试卷

材料化学试卷A 1 1、 材料按化学组成与结构一般可分为 金属材料 、 无机非金属材料 、 聚合物材料 和复合材料四大类。 2、 材料的结构一般可分为微观结构、 介观结构 和 宏观结构 三个层次来研究。 3、 硅酸盐的基本结构单元为 [SiO4] 四面体,其结构类型为 岛装 、 环状 、 链状 、层状与架状等。 4、 铁碳合金的形态包括有奥氏体、马氏体、 铁素体 、 渗碳体 、与珠光体等。 5、 半导体可分为元素半导体、 化合物半导体 和 固溶体半导体 ;按价电子数可分为 n-型 和 p-型 。 6、 聚合的实施方法可分为本体聚合、 溶液聚合 、 悬浮聚合 和乳液聚合。 7、 复合材料按基体可分为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 、 金属基复合材料 和无机非金属复合材料。 8、 纳米材料的独特效应包括小尺寸效应、 表面效应 、 量子尺寸效应 和宏观量子效应。 9、 均匀沉淀法中,硫化物的制备可采用硫代乙酰胺和硫代硫酸盐作为硫源 10、 纳米材料的光学性质主要表现在宽频带强吸收,蓝移和特异发光现象 11、 陶瓷材料的微结构是由晶相、玻璃相和气相三相组成的 12、 常用的超耐热合金有铁基,钛基和镍基合金 13、 由于组成和结构的差异,不同材料的化学性能特点也有的不同,金属材料主要涉及氧化腐蚀的问题,无机非金属材料主要关注其耐酸碱性,高分子材料主要是耐有机溶剂性以及老化问题 二.名词解释(共 10小题,每题 1分,共计10分) 14、 填隙型固溶体:溶质质点进入晶体中的间隙位置所 形成的固溶体。 15、 介电性:在电场作用下,材料表现出的对静电能的 储蓄和损耗的性质。 16、 居里温度:高于此温度铁电性消失。 17、 纳米材料:微观结构至少在一维方向上受纳米尺度 调制的各种固体超细材料,或由它们作为基本单元构成的材料 5. 马氏体:碳在α-Fe 中的过饱和固溶体 6. 超导体:一般材料在温度接近绝对零度的时候,物体分子热运动几乎消失,材料的电阻趋近于0,此时称为超导体 7. 肖特基缺陷:正常格点上的质点,在热起伏过程中获得能量离开平衡位置迁移到晶体的表面,而在晶体内部正常格点上留下空位 8. 弗伦克尔缺陷:在晶格热振动时,一些能量较大的质点离开平衡位置后,进入到间隙位置,形成间隙质点,而在原来位置上形成空位 二、 简答题(共2小题,每题 3 分,共计 6分) 1、 形成腐蚀电池必备的条件是什么? 答:第一、要有电位差存在;第二、两极处于电解质溶液中;第三、不同电位的两部分金属之间要有导线连接或接触。 2、 化学气相沉积法的优缺点有那些? 答:优点:(1)不存在沉积视线阴影,可以对复杂的三维工件进行沉积镀膜。(2) 具有高的沉积速度,并可获得厚的涂层(有时厚度可达厘米级);(3)大于99.9%之高密度镀层,有良好的真空密封性;(4)沉积的涂层对底材具有良好的附着性;(5)可在相当低的温度下镀上高熔点材料镀层;(6)可控制晶粒大小与微结构(7)CVD 设备通常比PVD 简单、经济。缺点:(1)反应需要挥发性化合物, 不适用于一般可电镀的金属,因其缺少适合的反应物,如:锡、锌、金;(2)需可形成稳定固体化合物的化学反应,如:硼化物、氮化物及硅化物等;(3)因有剧毒物质的释放,腐蚀性的废气及沉积反应需适当控制,需要封闭系统;(4)某些反应物价格昂贵;(5)反应物的使用率低,反应常受到沉积反应平衡常数的限制。 3、 溶胶-凝胶法的优缺点有哪些? 答:优点:(1)由于溶胶-凝胶法中所用的原料首先被分散到溶剂中而形成低粘度的溶液,因此,就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获得分子水平的均匀性,在形成凝胶时,反应物之间很可能是在分子水平上被均匀地混合。(2)由于经过溶液反应步骤,那么就很容易均匀定量地掺入一些微量元素,实现分子水平上的均匀掺杂;(3)与固相反应相比,化学反应将容易进行,而且仅需要较低的合成温度,一般认为溶胶一凝胶体系中组分的扩散在纳米范围内,而固相反应时组分扩散是在微米范围内,因此反应容易进行,温度较低。(4)选择合适的条件可以制备各种新型材料。缺点:(1)原料价格比较昂贵;(2)通常整个溶胶-凝胶过程所需时间较长,常需要几天或儿几周。(3)凝胶中存在大量微孔,在干燥过程中又将会逸出许多气体及有机物,并产生收缩。 4、 简述陶与瓷的区别? 答:陶器的吸水性一般大于3%而瓷器一般不大于3%;陶器不透光而瓷器透光;陶器胎体未玻化或玻化程度差、断面粗糙而瓷器玻化程度高、结构致密、细腻,断面呈石状或贝壳状;陶器敲击声沉浊而瓷器清脆。 5、 为什么要对纳米颗粒材料表面进行改性?有哪些 改性方法? 答:纳米体易于团聚的原因:表面效应、布朗运动、范德华力和氢键;因此克服团聚的途径:对纳米粒子进行表面改性。改性方法有:物理改性;化学改性。 6.化学气相沉淀法的优缺点有哪些?化学气相沉积的优点: (1) 沉积成膜装置简单; (2) 与直接蒸发法相比,可在大大低于其熔点或分解温度的沉积温度下制造耐熔金属和各种 碳化物、氮化物、硼化物、硅化物和氧化物薄膜; (3) 成膜所需的反应源材料一般比较容易获得,而且制备通一种薄膜可以选用不同的化学反 应;有意识的改变和调节反应物的成分,又能方便的控制薄膜的成分和特性,因此灵活性较大; (4) 特别适用于在形状复杂的零件表面和内孔镀膜。 化学气相沉积的缺点: (1) 沉积速率不太高,一般在几~几百nm/min ,不如蒸发和离子镀,甚至低于溅射镀膜; (2) 在不少场合下,参加沉积的反应源和反应后的余气易燃、易爆或有毒,因此需要采取防 止环境污染的措施;对设备来说,往往还有耐腐蚀的要求; (3) 基体需要局部或某一个表面沉积薄膜时很困难,不如PVD 技术来得方便; (4) 即使采取了一些新的技术,CVD 成膜时的工件温度仍然PVD 高于技术,因此应用上受到 一定的限制。 7.何为超塑性?根据金属学特征可将超塑性分为哪几类 超塑性是指材料在一定的内部条件和外部条件下,呈现出异常低的流变抗力、异常高的流变性能的现象。 根据金属学特征可将超塑性分为细晶超塑性和相变超塑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