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总体架构的认识和探讨

物联网总体架构的认识和探讨
物联网总体架构的认识和探讨

物联网总体架构的认识和探讨

2009年IBM智慧地球、欧盟行动计划和温总理“感知中国”的提出将国内对于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的关注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1引言

2009年IBM智慧地球、欧盟行动计划和温总理“感知中国”的提出将国内对于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的关注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其他与之相关的名词,如泛在网(ubiquitousnetwork)、传感网(sensor network)、M2M(machine to machine,即机器到机器的通信)等也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和物联网一起成为热门概念。究竟什么是物联网,物联网带来了怎样的机遇与挑战,本文从电信运营商角度,分析、探讨对物联网整个体系架构的理解,对物联发展趋势的看法以及在这样的技术和产业背景下,作为电信运营商的发展机会和应对策略。

2物联网概念辨析

物联网的概念是在1999年提出的,当时它的定义很简单:把所有物品通过射频识别等信息传感设备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识别和管理。这里包含两个重要的观点:一是物联网要以互联网为基础发展起来;二是RFID是实现物品与物品连接的主要手段。然而,从现在来看,射频识别技术只是实现物品与物品连接的手段之一,这种连接具有以单向为主、不具备组网能力等局限性,因此,现在对物品与物品连接的普遍理解需要更多地借助无线传感网技术来实现。

泛在网也被称作无所不在的网络,最早见于施乐首席科学家MarkWeiser在1991年“21世纪的计算”文章中提出的UbiquitousComputing,因此泛在网概念的提出比物联网更早一些,而且国际上研究Ubiquitous的人也更加多一些,已经有一定的积累。2004年,日本提出了U-Japan、韩国提出了U-Korea的国家信息化发展计划。对谁最先提出的泛在网概念目前还有争议,日本学者认为泛在网是他们最先提出的概念。泛在网将4A作为其主要特征,即可以实现在任何时间(Anytime)、任何地点(Anywhere)、任何人(Anyone)、任何物(Anything)都能方便地通信,因此其在内涵上更多的是以人为核心,关注可以随时随地地获取各种信息,几乎包含了目前所有的网络概念和研究范畴。

传感网是指“随机分布的集成有传感器、数据处理单元和通信单元的微小节点,通过自组织的方式构成的无线网络”。现在谈到的传感网,一般指的是无线传感器网络,严格来说应当称为wirelesssensornetwork(WSN)。传感网实际上由传感器+短距离传输模块共同构成。传感器种类非常多,常见的有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湿度传感器、振动传感器、位移传感器、角度传感器等,据说传感器的种类有3万余种。目前我国从信息化发展新阶段的角度提出传感网,其研究和探讨的重点其实并不是传感器本身,而是聚焦在通过各种低功耗、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构成自组织网络来传输数据。

从电信运营商角度,关注得最早也关注得最多的其实就是M2M,例如,中国移动,在2004年就开始开发M2M业务,国外的电信运营商,如Oragne、Sprint、DoCoMo 都推出了M2M业务,尤其挪威电信,M2M业务量占到其业务总量的40%。“M2M是物联网的雏形,是物联网在现阶段的主要形式”是目前电信运营商普遍认可的观点。

这几种概念之间的关联关系,可以用图1来大概表示。

无论是物联网还是泛在网、M2M,其实都不是一种全新的网络技术,更不是对现有技术的颠覆,它是在综合利用现有的各种技术基础上的创新,涵盖了软件、通信、智能计算、自动控制等各领域,是跨学科的综合应用。

3对物联网总体架构的认识和探讨

在业界,物联网大致被公认为有3个层次,从下到上依次是感知层、传送层和应用层。如果拿人来比喻的话,感知层就像皮肤和五官,用来识别物体,采集信息,传送层则是神经系统,将信息传递到大脑进行处理,人能从事各种复杂的事情,这就是各种不同的应用,如图2所示。

感知层:感知层包括传感器等数据采集设备以及数据接入到网关之前的传感器网络。例如RFID标签和用来识别RFID信息的扫描仪、视频采集的摄像头、各种传感器以及由短距离传输技术组成的无线传感网。感知层是物联网发展和应用的基础,RFID技术、传感和控制技术、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是感知层涉及的主要技术,其中又包括芯片研发、通信协议研究、RFID材料、智能节点供电等细分领域。

传送层:传送层是在现有通信网和互联网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综合使用2G/3G、有线宽带、PSTN、Wi-Fi通信技术,实现有线与无线的结合、宽带与窄带的结合、感知网与通信网的结合。传送层中的感知数据管理与处理技术是实现以数据为中心的物联网的核心技术。感知数据管理与处理技术包括传感网数据的存储、查询、分析、挖掘、理解以及基于感知数据决策和行为的理论和技术。云计算平台作为海量感知数据的存储、分析平台,将是物联网传送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应用层众多应用的基础。

应用层:物联网应用层利用经过分析处理的感知数据,为用户提供丰富的特定服务。物联网的应用可分为监控型(物流监控、污染监控)、查询型(智能检索、远程抄表)、控制型(智能交通、智能家居、路灯控制)、扫描型(手机钱包、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等。应用层是物联网发展的目的,软件开发、智能控制技术将会为用户提供丰富多彩的物联网应用。各种行业和家庭应用的开发将会推动物联网的普及,也将给整个物联网产业链带来利润。

图3所示是物联网的整体架构,包括感知层、传送层和应用层,还可以进一步细分成感知设备、接入单元、接入网络、中间件和应用。

感知设备包括了各种传感器、数据采集设备以及无线传感网。

接入单元包括将传感器数据直接传送到通信网络的DTU,以及连接无线传感网和通信网络的物联网网关设备,其中物联网网关根据使用环境的不同,有行业物联网网关和家庭物联网网关两种,将来还会有用于公共节点的共享式网关。严格来说,物联网网关应该是一种跨感知层和传送层的设备。

接入网络指电信运营商现有的通信网络,包括2G/3G、有线宽带、PSTN、Wi-Fi 等。

中间件是为物联网应用提供基础的公共服务能力的平台系统。

应用层为各种丰富的物联网应用,包括行业应用、政府应用、家庭应用等。

4从电信运营商角度看物联网发展的阶段

对“物联网”进行研究和探讨,首先要界定一下什么是“物”,从广义理解,除了人之外的都是物,大到一幢建筑,小到一粒沙子,还有动物、植物等,都可以是物联网的连接对象,通过物联网达到网络无处不在,信息及时获取,指令随时下达,控制完全自动的理想状态。应该说这是一个比较遥远的发展目标,一时之间很难实现。本文从电信运营商角度来看待物联网的发展,认为在向这个目标前进的过程中将会有三个发展阶段:机器互联阶段、局域感知阶段和广域感知阶段。

(1)第一阶段:机器互联阶段

对电信运营商来说,第一阶段就是发展M2M业务的阶段。在这个阶段通过结合使用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软件智能处理技术,实现对机器设备信息的自动获取和自动控制。这个阶段通信的对象主要是机器设备,尚未扩展到任何物品,在通信过程中,也以使用离散的终端节点为主。在这一阶段,传感网技术也在发展,但多用于局域范围内实现数据传送,电信运营商并不过多关注,往往将其看作是用户自己的设备。目前,国内外不少运营商,尤其是移动运营商在M2M领域进行了大量研究,推出了各种M2M业务,如汽车信息服务、车队管理、远程医疗、远程计量等。

(2)第二阶段:局域感知阶段

随着物联网概念的不断升温以及技术本身发展趋势的推动,“物”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传感网逐渐被引入,传感网虽然仍主要用作局域组网,但是电信运营商不再将传感网仅仅看作用户自己的设备,而是认为传感网是通信网络终端节点向下延伸的毛细网络。在这个阶段运营商将越来越关注如何将通信网络与传感网结合。

目前,短距离无线传输技术非常多,缺乏统一的标准,用的比较广泛的有RFID、ZigBee、蓝牙、Z-Wave等。对于同一种传输技术,如ZigBee,实际应用中也没有统一标准,有相当多的厂商基于私有协议自己开发传输模块或传输芯片,所以不同厂商的ZigBee芯片间无法互通。因此无线传感网往往是异构的,实现异构协同是该阶段主要的研究内容,物联网网关的概念应运而生,通过物联网网关屏蔽无线传感网的差异性,使异构的无线传感网之间、无线传感网与通信网之间能实现协同工作。

由于传感网仍然用于局域范围内组成毛细网络,因此对于传感网本身的内部节点管理并没有太多的改变,各种无线传感网技术仍然采用各自的协议,实现局域管理和局域寻址。

目前,物联网正处于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演进的过程中。

(3)第三阶段:广域感知阶段

在广域感知阶段,传感网不再仅仅用于局域组网,而是开始用于广域组网,遍布各处的无线传感网节点构成了一张全新的广域网络。电信运营商也许会运营这个网络,也许这样的网络不完全由电信运营商运营,但无论如何,在这个阶段,会产生一些基于无线传感网技术的公共节点,这些公共节点作为物联网基础设施的基本组成部分,必然要实现广域管理,如遵循统一的通信协议、实现广域寻址等。虽然这是一个相对比较遥远的阶段,但物联网的发展必然会向这个阶段演进。

5电信运营商在物联网发展中的策略

如前文所述,物联网基本架构分为感知层、传送层和应用层,涉及的技术范围非常广泛,运营商很难对所有的技术都深入研究,物联网的发展要依靠产业链各界共同合作推进,因此对于不同层应当采取不同的策略。

5.1感知层——用

感知层的无线传感网技术标准众多,无论国际还是国内,都有相当数量的科研机构和专业公司在研究,部分无线传感网技术已经具备一定规模,有成熟的产业链,电信运营商至少在现阶段没有必要对感知层的无线承载、通信协议、自组网算法等方面进行深入的研究。对感知层的研究应当围绕“用”开展,以传感网和通信网的结合为切入点,关注异构网络如何实现协同工作以及如何实现可管理的感知网。

5.2传送层——建

传送层包含了接入网络和接入单元,接入网络即通信网络,要以电信运营商为主进行建设和优化。现有的通信网络是以承载人与人的通信为主的,其设计和建设都是围绕着人的通信模式,进入物联网发展的时代,不但会产生大量的通信节点,而且这些节点的通信特征与人的通信截然不同,必然对网络带来压力。

同时,对物联网节点的管理也对通信网络提出了很多新问题。通信网会向着“能支撑物联网应用规模有序发展”的目标演进,在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的原则下,根据业务量的增加,分阶段、逐步进行网络改造。

混同承载阶段:在业务发展初期,业务量不是特别大的情况下,直接采用现有网络承载物联网业务,网络不作大的改动,网络参数基本不变。由于现有网络不能区分人与人的通信、物与物的通信,主要通过终端侧的配置以及对终端的管理,缓解网络的压力。

区别承载阶段:业务发展中期,物联网应用规模的增加对网络资源(如码号资源、传输资源)造成较大压力,这时需要对网络进行部分改造,使得网络侧能区别物与物的通信,采取不同策略,缓解网络压力,保障业务质量。

独立承载阶段:在物联网业务规模化后,将产生与其他通信相互干扰的问题,同时也出现了大量对通信SLA 要求较高的物联网应用,可考虑逐步采用物理/逻辑隔离的网络承载物联网业务,如建设独立的接入网,在核心网中划分专门的互联子网等。

接入单元是将感知的数据传送到通信网的关键设备,运营商需要进行掌控,根据网络的要求和用户的需求,引导设备生产厂商进行开发,并积极推动产业链发展。

5.3应用层——汇

应用层包括了中间件和应用。中间件层面,运营商可以充分发挥优势,将结合网络的运营能力开放出来,提供给应用集成,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应用是物联网发展的基础,物联网的发展要依赖应用的驱动,然而物联网应用非常丰富,涉及行业众多,深入到每个行业,其总量也许并不非常大,但这些行业加起来占有的比重却非常高,长尾效应明显。因此需要从行业市场和垂直市场两个方面分别制定策略,对于行业市场,采取与产业链合作,鼓励合作伙伴积极推进;电信运营商则更多关注垂直市场层面,发挥运营优势,开发标准化应用,可适用于多个行业,如全球眼视频监控应用、定位应用等,这些垂直市场的标准化应用又可以作为物联网的基础能力,通过中间件方式提供。

借助政府层面的推动, 6结束语 物联网已经引起了产业、资本、科研等各方面的高度关注,产业界形成高度共识,纷纷积极参与,资本市场也积极响应,国家政策正在迅速向物联网倾斜,已将其作为我国下一步新兴的战略产业来发展,这一切都是物联网发展非常有利的条件。但是仍然要看到,目前也存在不少问题,如缺乏完整的标准体系和成熟的商业模式,关键技术有待突破,研发力量比较分散,行业壁垒有待突破,政策环境有待完善,共赢模式有待探索等,尤其是涉及到企业流程改变、系统对接、设备改造和岗位调整等行业融合问题将是物联网发展要面对的深层次问题。

物联网的发展是以应用为驱动的,目前机遇与挑战并存,政府应当积极引导,产业链各界共同参与,通过建设标杆和示范应用,带动整个物联网应用的发展,从而带动产业发展。

IoT平台的三种架构

IoT平台的三种架构 现在所有的云端的物联网平台和设备之间的通讯,本质上都是建构在TCP/IP协议之上的,只是对数据包的再封装而已,基于此我们可以是用WiFi,4G来实现设备和云平台的通讯,不过设备与设备之间的通讯,可以有3G/4G,WiFi,Bluetooth等,下面iBeacon厂家云里物里科技介绍这几种常用的通讯架构。 1、基于移动3G/4G通讯 基于移动3G/4G通讯 此架构是最简单的架构,设备就如同我们的手机,基于移动通讯来上网,其主要需要考虑如下几点: (1)每个设备都需要一个SIM卡; (2)数据流量问题,这种架构完全是走数据流量的,因此将会产生流量费用,这都是要考虑的;

(3)通讯质量问题,这完全依赖于移动服务商的网络覆盖状况,就如同我们手机一样,在有些环境下是没有信号的,也就没办法收发数据。 2、基于Wifi局域网 基于移动Wifi或者有线局域网通讯 此架构,适合于所有的物联网设备都是运行在一个局部环境中,设备通过Wifi 或者有线连接到路由器,而由路由器统一连接的物联网服务器,就如同我们家中装一个Wifi路由器上网一样的架构,需要注意的是: (1)功耗问题,对于使用WiFi接入的设备,最好不要使用电池供电,因为Wifi 的功耗比较大;

(2)干扰问题,部署此种架构,一定要考虑是否有干扰源,如电磁干扰,可以考虑采用工业级的无线路由器,一般抗干扰能力比较强。 3、基于蓝牙通讯 一般的基于蓝牙的物联网,会考虑通过蓝牙网关来部署。 基于Bluetooth 蓝牙由于其点对点的通讯方式,所以要考虑如下问题: (1)蓝牙网关的容量问题,也就是一个蓝牙网关能接入几个蓝牙设备,这取决于蓝牙网关中使用了多少个蓝牙设备;

最新物联网体系架构中应用层相当于人体的资料

[标签:标题] 篇一:物联网练习题及答案 物联网基础与实践单项选择题 1. (A )针对下一代信息浪潮提出了“智慧地球”战略。 A.IBM B.NEC C.NASA D.EDTD 2.日本在(C )年提出了U-JAPAN战略。 A.2002 B.2003 C.2004 D.2005 3.韩国在(C )年提出了U-KOREA战略。 A.2004 B.2005 C.2006 D.2007 4. 2009年我国推出的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中,用于地震灾区重建的比重占到(B )。 A.20% B.25% C.28% D.30% 5.2009年,温家宝总理提出了(D )的发展战略。 A.智慧中国 B.和谐社会 C.感动中国 D.感知中国 6.《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讲话发表于(B )年。 A.2008 B.2009 C.2010 D.2011 7.近百年来,人类社会总共经历了(B )次里程碑式的科技革命。 A.二 B.三 C.四 D.五 8.第三次科技革命就是以(A )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 A.电子信息 B.生物转基因 C.空间技术 D.超级浮点计算 9.物联网的全球发展形势可能提前推动人类进入“智能时代”,也称(D )。 A.计算时代 B.信息时代 C.互联时代 D.物连时代 10.射频识别技术属于物联网产业链的(A )环节。 A.标识 B.感知 C.处理 D.信息传送 11.作为物联网发展的排头兵,(A )技术是市场最为关注的技术。 A.射频识别 B.传感器 C.智能芯片 D.无线传输网络 12. (D )被成为下一个万亿级的信息产业。 A.射频识别 B.智能芯片 C.软件服务 D.物联网 13.除了国内外形势的发展需求之外,(C )也推动了物联网快速发展。 A.金融危机蔓延 B.其他领域发展乏力 C.技术逐步成熟 D.风投资金关注 14.条形码诞生于20世纪(B )年代。 A.10 B.20 C.30 D.40 15.条形码只能够适用于(A)领域。 A.流通 B.透明跟踪 C.性能描述 D.智能选择 16. (B )将取代传统条形码,成为物品标识的最有效手段。 A.智能条码 B.电子标签 C.RFID D.智能标签 17.在射频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结合方面最有代表性的研究是由(C )完成的。 A.YALE B.HARV ARD C.MIT https://www.360docs.net/doc/9a16873571.html,BRIDGE 18.1995年,(D )首次提出物联网概念。 A.沃伦.巴菲特 B.乔布斯 C.保罗.艾伦 D.比尔.盖茨 19.首次提出物联网概念的著作是(A )。 A.《未来之路》 B.《信息高速公路》 C.《扁平世界》 D.《天生偏执狂》 20.国际物品编码协会的英文简称是(A )。

物联网体系架构知识总结.pdf

物联网体系架构知识总结 最初的物联网概念,国内普遍认为的是MIT Auto-ID中心Ashton教授1999年在研究RFID时最早提出来的,当时还被称之为传感网,其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线感应、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概念。 在2005年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的同名报告中,物联网的定义发生了变化,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指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提出任何时刻、任何地点、任何物体之间的互联,无所不在的网络和无所不在计算的发展愿景,初RFID技术外、传感器技术、纳米技术、智能终端等技术到今天也得到了更加广泛的应用。 在我国,物联网的概念经过政府与企业的大力扶持已经深入人心。现在的物联网已经被贴上了“中国式”的标签,其含义为:物联网是将无处不在的末端设备和设施,包括具备“内在智能”的传感器、移动终端、工业系统、楼控系统、家庭智能设施、视频监控系统等,和“外在使能”的,如贴上RFID的各种资产、携带无线终端的个人与车辆的等等的“智能化物件或动物”或“智能尘埃”,通过各种无线和有限的长距离和短距离通讯网络实现互联互通(M2M)、应用大集成、以及基于计算机的SaaS营运等模式,在内网、专网、互联网的环境下,采用时适当的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提供安全可控乃至个性化的实时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调度指挥、预案管理、远程控制、安全防范、远程维保、在线升级、统计报表、决策支持等管理和服务功能,实现对“万物”的高效、节能、安全、环保的“管、控、营”一体化。 物联网体系

物联网三大应用场景

物联网三大应用场景 上期专栏把物联网应用分为三大类:RFID相关应用、基于传感网络的应用,以及M2M两化融合相关应用,同时也 描述了物联网典型的“管、控、营一体化”功能化应用场景。本期将从技术架构角度分别描绘三大类应用的典型场景。 物联网和智慧地球理念能够得以实现的原因,是因为世 界早已经迈入了3I时代(IBM提法),即Instrumented(工具植入化,40亿手机用户,300亿RFID,庞大的传感网络和工业信息化系统等), Interconnected(互联化),和Intelligent(智能化),我们只需要“百尺竿头,更上一步”就可以实现5A化(anywhere-任何地点, anything-任何事物, anytime-任何时间, anyway-任何方式, anyhow-任何原因)的物联网世界。图1中描述的这个宏观的应用场景对三大类物联网应用都适用,但从更深层的技 术架构来说,三大类应用存在业务细节上的差别,下面分别细述。 “1”代表客户端,可以是PC,PDA等,坐落在美洲;“2”代表运行在“云”服务器上的SaaS或非SaaS信息系统,坐落在非洲;“3”代表末端,可以是任何智能物件,坐落在亚洲。

基于RFID的物联网应用架构 电子标签可能是三类技术体系中最灵活的能够把“物”改变成为智能物件的,它的主要应用是把移动和非移动资产贴上标签,实现各种跟踪和管理。按瑞士ETH Fleisch教授的划分,RFID是穿孔卡、键盘和条码等应用技术的延伸,它比条码等技术自动化程度高,但它们都属于提高“输入”效率的技术,也都应该属于物联网应用技术范畴。Auto-ID中心的EPCGlobal体系就是针对所有可电子化的编码方式的,而不只是针对RFID。RFID只是编码的一种载体,此外还有其他基于物理、化学过程的载体,例如同方试金石公司的防伪技术。 EPCglobal提出了Auto-ID系统的五大技术组成,分别是EPC(电子产品码)标签、RFID标签阅读器、ALE中间件实现信息的过滤和采集、EPCIS信息服务系统,以及信息发现服务(包括ONS和PML)。由于从一开始就让世界各大洲的从业人员充分参与,EPCGlobal标准(架构图如下)得到了较广泛认同,这里不再对其标准体系架构赘述。 ONS(即对象命名服务Object Name Service)主要处理电子产品码与对应的EPCIS信息服务器地址的查询和映射管理(如图3),类似于互联网络中已经很成熟的域名解析服务(DNS)。在设计ONS规范时,EPCGlobal组织要求必须结合现有互联网基础设施和相关规范进行,这显然是一个正确的决

物联网技术架构及应用参考详解

物联网技术架构及应用参考详解 CASAGRAS是欧盟所支持的项目计划,主要在支持与协调全球RFID相关活动与标准化。参与此计划的专家除来自欧洲外,还有来自中国、日本、韩国以及美国等。由于该份文件已经考虑到国际面向有关法规、标准与其它落实物联网的条件以及RFID在其中的角色,所以可做为各国发展物联网技术应用之参考。 前言日前笔者已对物联网(IoT)的概念及其发展有所陈述,但对于其所涉及的技术说明则甚为不足,认为有必要进一步补上这方面的资料。然而个人知识有限,手上的数据亦多片段不全,于是乎搜寻相关国际标准发展单位之数据库,希望更有系统的了解物联网技术,同时也能与读者分享。 CASAGRAS是欧盟所支持的项目计划,主要在支持与协调全球RFID相关活动与标准化,其全称为CoordinaTIon And Support AcTIon for Global RFID-related AcTIviTIes and Standardization。参与此计划的专家除来自欧洲外,还有来自中国、日本、南韩以及美国,其最终的报告RFID and the inclusive models for the internet of things于2009年9月发布。由于该份文件已经考虑到国际面向有关法规、标准与其它落实物联网的条件以及RFID在其中的角色,所以除了帮助欧洲委员会发展物联网策略与实施路径;事实上,该份报告也可做为各国发展物联网技术应用之参考。 以下仅摘译技术框架部份,做为物联网技术认知的起头。若读者自己想实时阅读全貌,可以CASAGRAS在网站搜寻,即可取得完整报告。 IoT技术框架概述对IoT的概念以及它与物理世界的接口技术或方法进行了解之后,计划目标已经过修订而不只紧抱RFID技术,也接受其它识别(Identification)、位置(Location)、通讯与数据撷取技术。 有以下三种硬件技术以及关联分层,可作为落实物联网的基础: 识别与数据撷取技术组成物理接口层; 固定的、移动的、无线的以及有线的通讯传输技术,以关联接口支持数据与语音传输; 网络技术(与通讯传输技术组合)促进以应用与服务为目的所支撑的对象群集。

物联网体系架构的详细解释

物联网体系架构 物联网的英文名称为"The Internet of Things” 。通过英文名称可见,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第一,扩展到了任其用户端延伸和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第二,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之上的延伸和扩展的一种网络。因此,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射频识别(RFID)装置、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品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跟踪、定位、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的整个结构可分为射频识别系统和信息网络系统两部分。射频识别系统主要由标签和读写器组成,两者通过RFID空中接口通信。读写器获取产品标识后,通过internet或其他通讯方式将产品标识上传至信息网络系统的中间件,然后通过ONS解析获取产品的对象名称,继而通过EPC信息服务的各种接口获得产品信息的各种相关服务。整个信息系统的运行都会借助internet的网络系统,利用在internet基础上的发展出的通信协议和描述语言。因此我们可以说物联网是架构在internet 基础上的关于各种物理产品信息服务的总和。从应用角度来看,物联网中三个层次值得关注,也即是说,物联网由三部分组成:一是传输网络,即通过现有的互联网、广电网络、通信网络等实现数据的传输与计算。二是传感网络,即以二维码、RFID、传感器为主,实现对“物”的识别。三是应用网络,即输入输出控制终端。 EPC系统是一个非常先进的、综合性的和复杂的系统。其最终目标是为每一单品建立全球的、开放的标识标准。它主要由信息网络系统、射频识别系统及全球产品电子代码(EPC)体系三大部分组成。 (1)EPC编码标准 EPC编码是EPC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实体及实体的相关信息进行代码化,通过统一并规范化的编码建立全球通用的信息交换语言。 (2)EPC标签 EPC标签是装载了产品电子代码的射频标签,通常EPC标签是安装在被识别对象上,存储被识别对象相关信息。标签存储器中的信息可由读写器进行非接触读/写。 EPC系统特点 (1)开放的体系结构 EPC系统采用全球最大的公用的刀又TERNET网络系统。这就避免

从技术角度描绘物联网三大应用架构

从技术角度描绘物联网三大应用架构 https://www.360docs.net/doc/9a16873571.html,作者:admin来源:浏览次数:21 网友评论 0 条 2010-04-01 10:22:24 物联网和智慧地球理念能够得以实现的原因,是因为世界早已经迈入了3I时代(IBM 提法),即Instrumented(工具植入化,40亿手机用户,300亿RFID,庞大的传感网络和工业信息化系统等), Interconnected(互联化),和Intelligent(智能化),我们只需要“百尺竿头,更上一步”就可以实现5A化(anywhere-任何地点, anything-任何事物, anytime-任何时间, anyway-任何方式, anyhow-任何原因)的物联网世界。图1中描述的这个宏观的应用场景对三大类物联网应用都适用,但从更深层的技术架构来说,三大类应用存在业务细节上的差别,下面分别细述。 “1”代表客户端,可以是PC,PDA等,坐落在美洲;“2”代表运行在“云”服务器上的SaaS或非SaaS信息系统,坐落在非洲;“3”代表末端,可以是任何智能物件,坐落在亚洲。 基于RFID的物联网应用架构 电子标签可能是三类技术体系中最灵活的能够把“物”改变成为智能物件的,它的主要应用是把移动和非移动资产贴上标签,实现各种跟踪和管理。按瑞士ETH Fleisch 教授的划分,RFID是穿孔卡、键盘和条码等应用技术的延伸,它比条码等技术自动化程度

高,但它们都属于提高“输入”效率的技术,也都应该属于物联网应用技术范畴。Auto-ID 中心的EPCGlobal体系就是针对所有可电子化的编码方式的,而不只是针对RFID。RFID只是编码的一种载体,此外还有其他基于物理、化学过程的载体,例如同方试金石公司的防伪技术。 EPCglobal提出了Auto-ID系统的五大技术组成,分别是EPC(电子产品码)标签、RFID标签阅读器、ALE中间件实现信息的过滤和采集、EPCIS信息服务系统,以及信息发现服务(包括ONS和PML)。由于从一开始就让世界各大洲的从业人员充分参与,EPCGlobal 标准(架构图如下)得到了较广泛认同,这里不再对其标准体系架构赘述。 ONS(即对象命名服务Object Name Service)主要处理电子产品码与对应的EPCIS信息服务器地址的查询和映射管理(如图3),类似于互联网络中已经很成熟的域名解析服务(DN S)。在设计ONS规范时,EPCGlobal组织要求必须结合现有互联网基础设施和相关规范进行,这显然是一个正确的决定。于是ONS基本上按DNS的原理实现,甚至采用了DNS的现有基础设施,现今全球ONS服务也是EPCglobal委由世界最大的DNS营运商VeriSign营运。

1、物联网的内涵和体系架构

物联网地应用及前景 班级:建筑学2007级3班 姓名:高连超 学号:0715010314 物联网地应用及前景 物联网概念地问世,打破了之前地传统思维.过去地思路一直是将物理基础设施和IT基础设施分开,一方面是机场、公路、建筑物,另一方面是数据中心,个人电脑、宽带等.而在物联网时代,钢筋混凝土、电缆将与芯片、宽带整合为统一地基础设施,在此意义上,基础设施更像是一块新地地球.故也有业内人士认为物联网与智能电网均是智慧地球地有机构成部分. 不过,也有观点认为,物联网迅速普及地可能性有多大,尚难以轻言判定.毕竟RFID早已为市场所熟知,但新大陆等拥有RFID业务地相关上市公司定期报告显示出业绩地高成长性尚未显现出来,所以,对物联网地普及速度存在着较大地分歧.但可以肯定地是,在国家大力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两化融合地大背景下,物联网会是工业乃至更多行业信息化过程中,一个比较现实地突破口.而且,RFID技术在多个领域多个行业所进行地一些闭环应用.在这些先行地成功案例中,物品地信息已经被自动采集并上网,管理效率大幅提升,有些物联网地梦想已经部分地实现了.所以,物联网地雏形就象互联网早期地形态局域网一样,虽然发挥地作用有限,但昭示着地远大前景已经不容质疑. 1 物联网地内涵和体系架构

物联网泛指“物物相联之网”,指利用二维码标签、射频识别标签地定义,泛在网/物联网是指人和人/设备接入服务和通信地能力,即物联网不是网,或者说不是一个物理上独立存在地完整网络,而是一种架构在现有或下一代公网或专网基础上地联网

物联网体系结构

物联网体系结构 韩腾 1. 概述 物联网(IInternetofThings)是“传感网”在国际上的通称,是传感网在概念上的一次拓展。通俗地讲,物联网就是万物都接入到互联网,物体通过装入射频识别设备、红外感应器、GPS或其他方式进行连接,然后通过移动通信网络或其他方式接入到互联网,最终形成智能网络,通过电脑或手机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管理和信息采集分析。 作为下一代信息浪潮的新热点,国内外政府公司和研究机构对物联网投入了极大的关注,IBM公司提出“智慧地球”,日本和韩国分别提出了“U-japan”和“U-Korea”战略,这都是从国家工业角度提出的重大信息发展战略。中国针对物联网到来的信息浪潮,提出了“感知中国”的发展战略。 2009年8月7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视察中科院嘉兴无线传感网工程中心无锡研发分中心,提出“在传感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并且明确要求尽快建立中国的传感信息中心,或者叫“感知中国”中心。移动、电信、联通三大运营商纷纷在无锡成立物联网研究中心,以无锡为首的国内大中城市也争相建设智能城市,争取成为感知中国示范城市。 本文就物联网的体系架构和对应的技术产业链进行讲解分析。 2. 体系架构 物联网应该具备三个特征,一是全面感知,即利用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随时随地获取物体的信息;二是可靠传递,通过各种电信网络与互联网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三是智能处理,利用云计算、模糊识别等各种智能计算技术,对海量数据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对物体实施智能化的控制。 在业界,物联网大致被公认为有三个层次,底层是用来感知数据的感知层,第二层是数据传输的网络层,最上面则是内容应用层。 图1 物联网体系架构 2.1 感知层

物联网三大应用架构

物联网三大应用架构 物联网和智慧地球理念能够得以实现的原因,是因为世界早已经迈入了3I时代(IBM提法),即Instrumented(工具植入化,40亿手机用户,300亿RFID,庞大的传感网络和工业信息化系统等), Interconnected(互联化),和Intelligent(智能化),我们只需要“百尺竿头,更上一步”就可以实现5A化(anywhere-任何地点, anything-任何事物, anytime-任何时间, anyway-任何方式, anyhow-任何原因)的物联网世界。图1中描述的这个宏观的应用场景对三大类物联网应用都适用,但从更深层的技术架构来说,三大类应用存在业务细节上的差别,下面分别细述。 “1”代表客户端,可以是PC,PDA等,坐落在美洲;“2”代表运行在“云”服务器上的SaaS或非SaaS信息系统,坐落在非洲;“3”代表末端,可以是任何智能物件,坐落在亚洲。 基于RFID的物联网应用架构 电子标签可能是三类技术体系中最灵活的能够把“物”改变成为智能物件的,它的主要应用是把移动和非移动资产贴上标签,实现各种跟踪和管理。按瑞士ETH Fleisch教授的划分,RFID是穿孔卡、键盘和条码等应用技术的延伸,它比条码等技术自动化程度高,但它们都属于提高“输入”效率的技术,也都应该属于物联网应用技术范畴。Auto-ID中心的EPCGlobal体系就是针对所有可电子化的编码方式的,而不只是针对RFID。RFID只是编码的一种载体,此外还有其他基于物理、化学过程的载体,例如同方试金石公司的防伪技术。 EPCglobal提出了Auto-ID系统的五大技术组成,分别是EPC(电子产品码)标签、RFID 标签阅读器、ALE中间件实现信息的过滤和采集、EPCIS信息服务系统,以及信息发现服务(包括ONS和PML)。由于从一开始就让世界各大洲的从业人员充分参与,EPCGlobal 标准(架构图如下)得到了较广泛认同,这里不再对其标准体系架构赘述。

物联网体系架构中应用层相当于人体的

[ 标签:标题] 篇一:物联网练习题及答案 物联网基础与实践单项选择题 1. (A )针对下一代信息浪潮提出了“智慧地球”战略。 A. IBM B.NEC C.NASA D.EDTD 2. 日本在(C )年提出了U-JAPAN 战略。 A. 2002 B.2003 C.2004 D.2005 3. 韩国在(C )年提出了U-KOREA 战略。 A. 2004 B.2005 C.2006 D.2007 4. 2009 年我国推出的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中,用于地震灾区重建的比重占到(B )。 A. 20% B.25% C.28% D.30% 5.2009 年,温家宝总理提出了(D )的发展战略。 A.智慧中国 B.和谐社会 C.感动中国 D.感知中国 6. 《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讲话发表于(B )年。 A. 2008 B.2009 C.2010 D.2011 7. 近百年来,人类社会总共经历了(B )次里程碑式的科技革命。 A. 二 B.三 C.四 D.五 8. 第三次科技革命就是以(A )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 A.电子信息 B.生物转基因 C.空间技术 D.超级浮点计算 9. 物联网的全球发展形势可能提前推动人类进入“智能时代”,也称(D )。 A.计算时代 B.信息时代 C.互联时代 D.物连时代 10. 射频识别技术属于物联网产业链的(A )环节。 A.标识 B.感知 C.处理 D.信息传送 11. 作为物联网发展的排头兵,(A )技术是市场最为关注的技术。 A.射频识别 B.传感器 C.智能芯片 D.无线传输网络 12. (D )被成为下一个万亿级的信息产业。 A.射频识别 B.智能芯片 C.软件服务 D.物联网 13. 除了国内外形势的发展需求之外,(C )也推动了物联网快速发展。 A.金融危机蔓延 B.其他领域发展乏力 C.技术逐步成熟 D.风投资金关注 14. 条形码诞生于20 世纪(B )年代。 A.10 B.20 C.30 D.40 15. 条形码只能够适用于(A)领域。 A.流通 B.透明跟踪C?性能描述D.智能选择 16. (B )将取代传统条形码,成为物品标识的最有效手段。 A.智能条码 B.电子标签 C.RFID D.智能标签 17. 在射频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结合方面最有代表性的研究是由(C )完成的。 A.YALE B.HARV ARD C.MIT https://www.360docs.net/doc/9a16873571.html,BRIDGE 18.1995 年,(D )首次提出物联网概念。 A.沃伦?巴菲特 B.乔布斯 C.保罗.艾伦 D.比尔?盖茨

中国电科开放物联网体系架构

中国电科开放物联网体系架构 DEFINITIONS 定义 e-Things: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物联网开放体系架构注册商标。 物联港: 物联网中管理接入设备、支撑应用的基本单元。 物体标识解析系统(TNS): 物联网中用于实现物体标识、寻址、搜索以及物联港名分配与管理的系统。 物体服务: 以Web 服务形式封装呈现的物体功能。 第一章 开放物联网发展背景 1.开放是物联网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物联网的概念自提出以来,就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被誉为是继计算机、互联网和移动通信之后新一轮信息技术和产业革命,是信息技术领域未来竞争的制高点和产业升级的核心驱动力。 目前,具有一定共识的物联网定义,是指通过信息网络,将感知识别、传输互联和计算处理有机整合,对物理世界进行动态感知和智能控制,从而实现信息在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无缝对接,达到人对资源的有效利用、科学管理、优化配置和生产生活的智能决策。从这个角度来看,物联网的本质,是要实现信息世界和物理世界的高度融合,彻底打破传统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以更加精细和更加智慧的模式,满足社会生产高度发展和人类生活更加美好的发展需求。 从全球来看,物联网发展的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西方发达国家纷纷将物联网作为国家支持的重点领域,加大核心技术研发力度,加快标准制定和产业化进程。我国的物联网发展与全球基本同步,态势良好,已具备一定的技术和应用基础,部分领域也已形成一定产业规模。

但整体来看,物联网在世界范围内的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很多时候往往只被视为传统行业现行体系的信息化改造或功能补充,主要以闭环的垂直应用为主,呈现“个性化”、“碎片化”的发展特征。 随着物联网的蓬勃发展,传统的生产和管理模式正在逐步走向网络化和开放化。创客空间+ 众筹平台/ 孵化器正在打造新的硬件创新环境,物联网感知信息正在连接到各种云平台,网络化制造与网络化服务呈现一体化发展,人人可参与的互联网创新模式改变着产品制造和服务提供模式,物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在技术、产业、应用、理念上多方位加速融合……新的发展需求对物联网本身提出严峻挑战,传统“烟囱式”的建设模式带来的技术门槛高、建设成本高、物体/ 信息共享难、应用系统互联互通难等问题逐渐凸显,难以适应物联网规模化、协同化的发展要求,很难引导和释放潜在的、爆炸式的应用价值。 为了解决“烟囱式”发展“瓶颈”,满足物联网更大规模的发展需求,建立开放的物联网体系架构,增强支持“物体网络化”和“网络物体化”的基础能力,形成跨区域、跨行业互动的开放式网络基础设施,推动“开放互联”的物联网基础标准和生态环境,将是物联网发展的必然方向。 开放的网络架构和应用模式,能够降低物联网的技术门槛,提高用户参与度,促进公共资源发展;能够实现应用的互联互通互操作和物体共享;能够打破行业壁垒,减少重复建设,降低研发成本;并将引发物体联网模式、系统建设模式和商业服务模式的变革。 物联网前景广阔,当前还处于爆炸式发展的前夜,在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各个方面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开放物联网是激发物联网巨大潜能、推动其进一步发展的催化剂,是物联网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2.架构是推动开放物联网发展的核心动力 大量的工程实践告诉我们,应用系统与共性技术是相互促进、滚动发展的。开放的共性技术,是推动物联网发挥其真正潜能的基础。这些共性技术中,开放的网络架构,又是推动物联网走向开放的核心动力(互联网、万维网的发展催生了当前IT 产业大发展的现状,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当前,国外科研机构在物联网领域的工作重心已经开始由早期的行业物联网应用逐渐向物联网开放互联架构转移。我国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也开始关注架构的研究。建立开放的物联网体系架构,推动物联网更加开放的发展,形成既符合我国实际情况,又与国际前沿技术兼容的开放的接口、协议、软件和服务等共性技术标准,能够引领和支撑我国物联网技术和产业发展,促进物联网产业链整合,提升物联网可持续竞争力,催生新的潜在应用,促进商业模式创新发展。

物联网三大应用场景

物联网三大应用场景 期专栏把物联网应用分为三大类 :RFID 相关应用、 基于传感网络的应用 ,以及 M2M 两化融合相关应用 ,同时也 描述了物联网典型的 “管、控、营一体化” 功能化应用场景。 本期将从技术架构角度分别描绘三大类应用的典型场景。 物联网和智慧地球理念能够得以实现的原因 ,是因为世 界早已经迈入了 31时代(IBM 提法),即lnstrumented (工具植入 化,40亿手机用户,300亿RFID,庞大的传感网络和工业信息化 系统等),lnterconnected (互联化),和Intelligent 智能化),我们只 需要“百尺竿头,更上一步”就可以实现 5A 化(anywhere-任 何地点,anything-任何事物,anytime-任何时间,anyway-任何 方式,anyhow-任何原因)的物联网世界。图1中描述的这个宏 观的应用场景对三大类物联网应用都适用 ,但从更深层的技 术架构来说 ,三大类应用存在业务细节上的差别 ,下面分别细 述。 1”代表客户端 ,可以是 PC,PDA 等,坐落在美洲 ; 落在非洲 ;“3”代表末端 ,可以是任何智能物件 ,坐落在亚洲。2” 代表运行在“云” 服务器上 的SaaS 或非SaaS 信息系统,坐

基于 RFID 的物联网应用架构 电子标签可能是三类技术体系中最灵活的能够把“物” 改变成为智能物件的 ,它的主要应用是把移动和非移动资产 贴上标签 ,实现各种跟踪和管理。按瑞士 ETH Fleisch 教授的 划分 ,RFID 是穿孔卡、键盘和条码等应用技术的延伸 ,它比条 码等技术自动化程度高 ,但它们都属于提高 “输入” 效率的技 EPCGlobal 体系就是针对所有可电子化的编码方式的 ,而不只 是针对RFID 。RFID 只是编码的一种载体,此外还有其他基于 物理、化学过程的载体 ,例如同方试金石公司的防伪技术。 EPCglobal 提出了 Auto-ID 系统的五大技术组成 ,分别是 EPC (电子产品码)标签、RFID 标签阅读器、ALE 信息的过滤和采集、 EPCIS 信息服务系统 ,以及信息发现服务 (包括 ONS 和 PML ) 。由于从一开始就让世界各大洲的从业 人员充分参与 ,EPCGlobal 标准 (架构图如下 )得到了较广泛认 同,这里不再对其标准体系架构赘述。 ONS (即对象命名服务 Object Name Service )主要处理电 子产品码与对应的 EPCIS 信息服务器地址的查询和映射管 理(如图 3),类似于互联网络中已经很成熟的域名解析服务 (DNS )。在设计ONS 规范时,EPCGIobal 组织要求必须结合现 有互联网基础设施和相关规范进行 ,这显然是一个正确的决 术,也都应该属于物联网应用技术范畴。 Auto-ID 中心的 中间件实现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试题及答案

继续教育《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试题及答案 亲测80分以上 网上最全的《物联网技术与应用》考试答案,亲测轻松过 80分。 1. (A )针对下一代信息浪潮提出了“智慧地球”战略。 2. 日本在(C )年提出了 U-JAPAN 战略。 韩国在(C )年提出了 U-KOREA 战略。 2009 年我国推出的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中,用于地震灾区重建的比重占到 (B )。 %%%% 年,温家宝总理提出了(D )的发展战略。 A. 智慧中国 B. 和谐社会 C. 感动中国 D. 感知中国 6. 《让科技引领中国可持续发展》讲话发表于(B )年。近百年来, 人类社会总共经历了 (B ) 次里程碑式的科技革命。 A. 二 B. 三 C. 四 D. 五 8. 第三次科技革命就是以(A )技术为代表的科技革命。 A. 电子信息 B. 生物转基因 C. 空间技术 D. 超级浮点计算 9. 物联网的全球发展形势可能提前推动人类进入“智能时代” , 也称 (D ) 。 A. 计算

时代 B. 信息时代 C. 互联时代 D. 物连时代 10. 射频识别技术属于物联网产业链的(A )环节。 A. 标识 B. 感知 C. 处理 D. 信息传送 11. 作为物联网发展的排头兵,(A )技术是市场最为关注的技术。 A. 射频识别 B. 传感器 C. 智能芯片 D. 无线传输网络 12. (D )被成为下一个万亿级的信息产业。 A. 射频识别 B. 智能芯片 C. 软件服务 D. 物联网 13. 除了国内外形势的发展需求之外,(C )也推动了物联网快速发展。 A. 金融危机蔓延 B. 其他领域发展乏力 C. 技术逐步成熟 D.风投资金关注 14. 条形码诞生于 20 世纪(B )年代。条形码只能够适用于 (A) 领域。 A. 流通 B. 透明跟踪 C. 性能描述 D. 智能选择 16. (B )将取代传统条形码,成为物品标识的最有效手段。 A. 智能条码 B. 电子标签 D.智能标签 17. 在射频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结合方面最有代表性的研究是由(C )完成的。 BRIDGE 年,(D )首次提出物联网概念。 A. 沃伦 . 巴菲特 B. 乔布斯 C. 保罗 . 艾伦 D. 比尔 . 盖茨 19. 首次提出物联网概念的着作是 (A ) 。 A. 《未来之路》 B. 《信息高速公路》 C. 《扁平世界》 D. 《天生偏执狂》 20. 国际物品编码协会的英文简称是(A )。 21. (A ), IBM 提出“智慧地球”概念。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D )。 B.计算机技术 C. 人工智能 D. 互联网

物联网体系结构练习题

物联网体系结构练习题 一、填空题 1.RFID技术、传感器技术和嵌入式智能技术、纳米技术是物联网的基础性技术。 2.物联网公共服务则是面向公众的普遍需求由跨行业的企业主体提供的综合性服务。如智能家居等。 3.2009年8月7日,温家宝考察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强调“在传感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把传感系统和3G中的TD技术结合起来”。 4.在云计算平台中,PaaS平台即服务。 5.云计算平台是负责对物联网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管理、决策的后台计算处理平台。 卡的读取方式是无线通信。 MAC层负责设备间无线数据链路的建立、维护和结束。 8.光敏传感器接受光信息,并转化为电信号。 物理层是协议的最底层,承付着和外界直接作用的任务。 10.物联网的概念最早是美国提出来的 11.力敏传感器接受力信息,并转化为电信号。 12.三层结构类型的物联网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13.在云计算平台中,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 14.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指的是物联网。 15.物联网的核心是应用。 16.物联网行业服务通常是面向行业自身特有的需求由行业系统内企业提供的服务。如智能交通,智能环境等。 17.物联网感知层的作用是感知和采集信息。 18.在云计算平台中,SaaS软件即服务。 19.感知中国中心设在无锡. 二、判断题 1.在云存储中每个存储节点与控制节点不多于两片网卡。( X ) 2、物联网目前的传感技术主要是RFID。植入这个芯片的产品,是可以被任何人进行感知的。( X ) 3.能源需求侧物联网不能使用户通过无线网络对家庭白色家电及能源消耗进行监控。( X ) 4.物联网网络层主要从业方向包括RFID、传感器和全球定位系统芯片。( X ) 5、感知层是物联网获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的来源其主要功能是识别物体采集信息。(√) 6.物联网的建设必须进行标准化建设。(√)

物联网岗位细分

物联网开发工程师职业方向细分 新基建背景下,物联网领域对于人才的需求越发强烈,为此,物联网培训品牌机构-----开物学院综合智联招聘、51job等招聘网站对于相关职位信息进行了汇总。由于物联网技术涉及面太广,我们对于“物联网开发工程师”的岗位技能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其方向细分、能力综合的根本特性。 无论对于物联网专业的学习者还是跨行从业者,都需要在了解物联网系统架构的基础上,深入培养某个方向的技能,才能在物联网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找到自己的职业定位。 一、数据架构方向(物联网大数据架构师) 岗位职责: o负责物联网大数据平台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包括实时流和离线数据等相关功能的开发与实现。 o根据开发规范与流程独立完成模块的设计、编码、测试以及相关文档。 o负责物联网监测行业的算法工程化实现。 任职要求: o有相关的大数据系统架构经验,具有扎实的计算机科学功底,扎实的编程基础和数据结构算法基础,良好的工程素养,极强的问题解决能力 o熟练掌握Hadoop、Kafka、Spark、Storm等分布式框架原理,有相关的调优、运维、开发经验

o具有Postgresql、MySql、MongoDB,ClickHouse等其中一种数据库应用开发经验 o有物联网相关系统、可视化相关系统、微服务相关系统的设计和研发经验。 二、通信方向(物联网通信工程师) 岗位职责: ?负责物联网终端、网关及相关通信技术开发。 任职要求: ?精通无线通信相关协议及技术,如LoRaWAN、NB-IOT、Wi-Fi、BLE、LTE、Zigbee等 ?熟悉硬件开发流程,熟悉RF电路,对各种射频技术及参数有较好的理解 ?熟悉MQTT、CoAP、HTTP REST、WebSocket等相关物联网连接协议 三、软件开发方向(物联网平台软件开发工程师) 岗位职责: ?按照软件工程相关工作模式保质保量完成软件产品功能设计和相关文档编写。?独立设计开发物联网应用平台功能模块,完成软件产品集成及测试。 ?协助支撑完成终端软硬件测试平台搭建和提供终端软件技术咨询服务。 任职要求: ?熟悉Java,Python或C/C++等语言,熟悉高并发、高性能的分布式系统的设计优先。

物联网体系结构练习题

物联网体系结构练习题

物联网体系结构练习题 一、填空题 1.RFID技术、传感器技术和嵌入式智能技术、纳米技术是物联网的基础性技术。 2.物联网公共服务则是面向公众的普遍需求由跨行业的企业主体提供的综合性服务。如智能家居等。 3.2009年8月7日,温家宝考察中科院无锡高新微纳传感网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强调“在传感网发展中,要早一点谋划未来,早一点攻破核心技术,把传感系统和3G中的TD技术结合起来”。 4.在云计算平台中,PaaS平台即服务。 5.云计算平台是负责对物联网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处理、管理、决策的后台计算处理平台。 6.RFID卡的读取方式是无线通信。 7.ZigBee MAC层负责设备间无线数据链路的建立、维护和结束。 8.光敏传感器接受光信息,并转化为电信号。 9.ZigBee物理层是协议的最底层,承付着和外界直接作用的任务。 10.物联网的概念最早是美国提出来的 11.力敏传感器接受力信息,并转化为电信号。 12.三层结构类型的物联网包括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 13.在云计算平台中,IaaS基础设施即服务。 14.第三次信息技术革命指的是物联网。 15.物联网的核心是应用。 16.物联网行业服务通常是面向行业自身特有的需求由行业系统内企业提供的服务。如智能交通,智能环境等。 17.物联网感知层的作用是感知和采集信息。 18.在云计算平台中,SaaS软件即服务。 19.感知中国中心设在无锡. 二、判断题 1.在云存储中每个存储节点与控制节点不多于两片网卡。( X ) 2、物联网目前的传感技术主要是RFID。植入这个芯片的产品,是可以被任何人进行感知的。( X ) 3.能源需求侧物联网不能使用户通过无线网络对家庭白色家电及能源消耗进行监控。( X ) 4.物联网网络层主要从业方向包括RFID、传感器和全球定位系统芯片。( X ) 5、感知层是物联网获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的来源其主要功能是识别物体采集信息。(√) 6.物联网的建设必须进行标准化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