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Motion—JPEG2000的远程图像传输技术研究

基于Motion—JPEG2000的远程图像传输技术研究
基于Motion—JPEG2000的远程图像传输技术研究

无线微波图象传输系统

无线微波图象传输系统 说 明 书

西安神明电子技术有限公司 目录 一.系统概述:……………………………………………………3页二.系统组成及设备介绍:………………………………………3页1发送端设备介绍:………………………………………………4页2接收端设备介绍:………………………………………………5页3SM2000L系列型微波图像传输系统的综合指标:…………………6页三.安装调试:……………………………………………………6页1安装前的准备工作:…………………………………………6页2施工安装:……………………………………………………9页 3注意事项:…………………………………………………9页

一.系统概述: 西安神明电子SM2000L系列型微波图像传输系统是专门针对远距离或不具备有线传输条件的环境而设计的高性能高质量的无线图像、伴音传输系统。本系统的调制和解调性能稳定,传输图像色彩鲜艳、清晰,伴音宏亮、逼真,微波图像传输系统体积小,重量轻,能够无失真的实时传送高质量的图像,并且安装方便、调试简单。广泛用于公安、安防、武警、消防、部队、金融、、油田、城市交通、高速公路、森林防火、广播电视系统和大型企业等领域。 SM2000L系列型包括SM2000L型,SM2000S型。三大型的主要区别在功率和传输距离上。工作频段950MHZ——2000MHZ,可以同步传输一路图像信号和一路声音信号。信号传输连续,无延时,无失真。实际传输距离,在无遮挡条件下最远可达50余公里。 中继传输:利用中继传输方式,可以有效解决图像和指令的越障碍传输问题,扩大传输距离。 指令传输: 利用SM2000L系列无线图像传输系统和无线遥控系统,可以满足不同用户、不同使用场合的远距离监控需要。 二.系统组成及设备介绍: SM2000L系列型微波图像传输系统可以单独成为系统进行图像和声音的远距离无线传输。也可以配套本公司的SM2000YT型和SM2000YR型无线遥控系统进行远距离的监看和控制。 SM2000L系列型微波图像传输系统由发送端设备和接收端设备两部分组成。采用点对点的传输方式。 发送端设备:影音信号源(例如:VCD、DVD、摄像头、监听器)、图像发射

图像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图像处理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庄振帅 数字图像处理又称为计算机图像处理,它是指将图像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并利用计算机对其进行处理的过程。数字图像处理最早出现于20世纪50年代,当时的电子计算机已经发展到一定水平,人们开始利用计算机来处理图形和图像信息。数字图像处理作为一门学科大约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早期的图像处理的目的是改善图像的质量,它以人为对象,以改善人的视觉效果为目的。图像处理中,输入的是质量低的图像,输出的是改善质量后的图像,常用的图像处理方法有图像增强、复原、编码、压缩等。首次获得实际成功应用的是美国喷气推进实验室(JPL)。他们对航天探测器徘徊者7号在1964年发回的几千张月球照片使用了图像处理技术,如几何校正、灰度变换、去除噪声等方法进行处理,并考虑了太阳位置和月球环境的影响,由计算机成功地绘制出月球表面地图,获得了巨大的成功。随后又对探测飞船发回的近十万张照片进行更为复杂的图像处理,以致获得了月球的地形图、彩色图及全景镶嵌图,获得了非凡的成果,为人类登月创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推动了数字图像处理这门学科的诞生。在以后的宇航空间技术,如对火星、土星等星球的探测研究中,数字图像处理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数字图像处理取得的另一个巨大成就是在医学上获得的成果。1972年英国EMI公司工程师Housfield发明了用于头颅诊断的X射线计算机断层摄影装置,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CT(Computer Tomograph)。CT的基本方法是根据人的头部截面的投影,经计算机处理来重建截面图像,称为图像重建。1975年EMI公司又成功研制出全身用的CT装置,获得了人体各个部位鲜明清晰的断层图像。1979年,这项无损伤诊断技术获得了诺贝尔奖,说明它对人类作出了划时代的贡献。与此同时,图像处理技术在许多应用领域受到广泛重视并取得了重大的开拓性成就,属于这些领域的有航空航天、生物医学过程、工业检测、机器人视觉、公安司法、军事制导、文化艺术等,使图像处理成为一门引人注目、前景远大的新型学科。随着图像处理技术的深入发展,从70年代中期开

钻井数据实时远程传输系统研制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刘瑞文(!"%$&) ,男(汉族),山东郓城人,副教授,在读博士生,从事石油钻井和综合录井方面的研究。文章编号:!$$$#’()$(*$$$)$*#$$$)#$* 钻井数据实时远程传输系统研制 刘瑞文 郭学增 (石油大学石油工程系,山东东营*’)$%*)(石油大学,北京!$$$(+ )摘要:把钻井数据实时地传输到油田基地,实现基地对现场多分散目标的实时监控是现代化生产管理的重要手段。介绍了国内外钻井数据实时远程传输的现状以及在不同条件下采用通讯卫星、微波、电话线路及计算机网络实现钻井数据实时远程传输的方法。在对综合录井系统进行实时数据截取的基础上,利用客户/服务器模型开发了钻井数据实时远程传输和监控软件。 关键词:钻井工程;数据传输;通讯卫星;综合录井;计算机网络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引言 国外一些石油公司以多种通讯手段实现了钻井 数据的实时传输,并建立了相应的钻井数据分析中心。同时为了保证边远地区和海上的钻井成功率,相继建立了以数据实时传输为基础的钻井指挥与分析中心,通过各种媒介把在井场采集到的地面和井 下数据实时传输到基地 [!]。各大石油公司还相继开发了大型钻井数据库和钻井实时分析中心,存储了大量的钻井数据资料。为了实现数据资源的共享,联合制定了井场数据传输的/0,1标准。 近几年,我国引进了一大批国外不同厂家生产的综合录井仪设备,其中,234556789、12:#"$$$和;-<#%$$$等综合录井仪系统具有实时数据和数据 文件的远传功能。但是有的缺少相应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少数仪器虽具有数据文件传输系统,但不能进行实时数据的传输。国内生产的综合录井仪系统不具备数据的实时传输功能。因此,有必要针对现有的国内外综合录井仪开发一套适合我国情况的实时数据远程传输系统。 !钻井数据实时传输系统结构 !=!数据的截取 钻井数据的实时传输需要有数据源。综合录井提供了丰富的地层信息和钻井工程信息,其中包括钻井工况、地层岩性特征信息、油气显示信息、钻头工作状态、井下复杂情况信息及钻井工程参数。 由于各种综合录井仪实时采集和处理的数据在其系统内部,数据截取是进行钻井数据实时传输的关键。 !="数据的编码 从不同系统获得的数据格式各不相同,在截取数据后必须按一定方式进行数据的编码。编码方式应具有压缩性强、格式统一和操作简单等特点,编码后的数据为一个定长的数据包。对不同类型的数据可用标志位加以区分,这样便于数据的发送和识别。!=#数据的传输间隔 为了能够真实地反映井场的实际操作和参数变化情况,数据传输的时间间隔不能太长,’>发送一次较为合适。传输系统应能提供灵活的间隔设置,对非实时性数据可采用人为干预的方式进行发送。!=$数据的传输方式 常用的数据传输方式包括有线和无线传输两种方式。根据传输媒介可分为以下?种情况。(! )有线电话网。利用公共电话网进行数据传输是比较经济实用的数据传输方式,此方式投资少、设备简单,并且不受传输距离的限制。 (* )短波或微波。短波和微波是常用的无线通信方式。短波是地面发射的无线电波经电离层反射而到达接收点的一种远程通信,其工作频率一般在+!+$@A B 。短波通信的突出优点是投资少,通信距离远,可移动性强,但短波资源宝贵,需向无线电管理部门申请,因此限制了它的应用。微波是在对流层视距范围内的一种通信方式,常用的频段一般 *$$$年第*?卷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 D 5=*?E D =* 第*期F D G 3H I 5D J 8K 9L H 4M 93>487D J N 983D 59G O ,P K 4H I .Q 3=*$$$万方数据

图像光纤传输系统

一、观测数字终端光条 二、图像信号光纤传输 三、电话语音光纤传输系统 一、观测数字终端光条 做实验时必须把U 42拨为01110010(此为巴克码)。 IN1,IN2,IN3,IN4对应输出口OUT1,OUT2,OUT3,OUT4。拨U43,U44,U45拨码开关,数字终端的光条与数字信号源的光条对应亮相同的光条。 以下实验以IN1、OUT1为例。 1、全局开关2拨为ON时按以下连线: 2、全局开关1拨为ON,全局开关2拨为ON,K6拨为内部时按以下连线: 3、全局开关2拨为OFF时按以下连线: 3、全局开关1拨为ON,K6拨为内部时按以下连线:

4、K6拨为内部时按以下连线,全局开关1和全局开关2 任意拨: 5、通过光纤传输时:只需把P53接1310和1550数字输入口;1310和1550数字输出口接P65即可。 注意:P57(CLKIN),P54(CLKIN),P71(CLKIN) 做单独模块实验时外加时钟的输入口例如: 实验二十五扰码和解扰码原理及扰码光纤传输系统,用到P57(CLKIN); 实验二十四CMI编译码原理及CMI码光纤传输系统, 用到P54(CLKIN) 实验二十八HDB3编译码原理及实现, 用到P51(CLKIN) 二、图像信号光纤传输 连线前,我们先把光发收调节好: 1310:模拟信号源正弦波信号(p103)送入模拟光发端输入口(p304),接上光纤跳线;把开关K1拨为模拟,J1拨为01,然后测量模拟输出(p242); 调节电位器RP281和RP1,直到(p242)输出为最大不失真正弦波为止幅度约为2。 同理调节1550: 把开关K5拨为模拟,J2拨为01,然后测量模拟输出(p271) 调节电位器RP2和RP271,直到(p271)输出为最大不失真正弦波为止幅度约为2伏。 本实验是单光纤传输,而且图像传输用的是模拟传输方式;上图是把音频和视频同时用光纤传输的,监视器背后有一按键应将其设置为AV模式;实验原理请参照《实验二十二图像光纤传输系统》调节1310nm光收模块的RP1(接收灵敏度的调节旋钮,逆时针旋转时输出信号减小)以得到清晰音频信号,调节1550nm光收模块的RP271(接收灵敏度的调节旋钮,逆时针旋转时输出信号减小)以得到清晰视频图像

基于GSM的图像传输技术

西南科技大学专业方向设计报告 课程名称:通信工程专业方向设计 设计名称:基于WinSocket的图像传输技术 姓名:梁显龙 学号: 20105517 班级:通信1002 指导教师:路锦正 起止日期: 2013.12.1—2013.12.30 西南科技大学信息工程学院制

方向设计任务书 学生班级:通信1002 学生姓名:梁显龙学号:20105517 设计名称:基于WinSocket的图像传输技术 起止日期:2013.12.1—2013.12.30 指导教师:路锦正 方向设计学生日志

课程设计评语表

基于WinSocket的图像传输技术 一、摘要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图片信息在人们的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网络信息可以通过Socket套接字[参考《windows网络编程》]进行可靠传输,因此掌握好基于TCP 的Socket网络通信技术尤为重要。本设计意在设计出一套能够通过51单片机控制摄像头VC0706拍照,并由GSM移动通信模块通过Socket发送拍照所得图片的数据信息到上位机功能软件,最终实现图片显示的系统。通过本设计可以使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基于Socket传输数据信息的流程,深刻理解Socket可靠传输书数据的原因。同时可以让我们了解图片数据结构及合成方法,全面提升我们的综合能力。 二、设计目的和意义 图片信息在我们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上网浏览新闻时,我们首先关注的便是图片新闻。因为图片新闻相比文字新闻更为直观,我们只需要看一眼便可大概知晓它所代表的新闻事件。只有激起了读者的兴趣,读者才可能继续进行深入了解。因此一个新闻事件配上一张合适的图片显得尤为重要。近几年网购已成为许多年轻人购物的主要方式,当我们进行货物挑选时,只能根据卖家提供的图片进行选择。当然,图片信息还充斥在我们网络生活的方方面面,很多情况下都需要进行可靠传输。就目前的传输方式来看,利用WinSocket[参考《C#程序设计[M]》]进行传输,可靠性最高,可以无失真查传输图片,能有效满足人们对图片信息的需求。 综上所述,基于WinSocket的图像传输技术显得尤为重要。通过本次设计可以使我们掌握图片的基本机构,了解WinSocket数据传输的过程,创建C/S[参考《C#实用教程[M]》]模式的Socket通信架构,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 三、设计原理 3.1、图像数据格式 图像格式种类繁多,常用的主要有.jpg、.bmp、.gif等。其中又以.jpg较为常用,因此本设计仅对该格式进行深入学习。 将图像转换成字节数组,以十六进制进行显示。可以发现每张图片均以FFD8开头,以FFD9结束,中间不再出现FFD8和FFD9。因此我们可以得到图像数据的基本结构为FFD8******FFD9,其中**为以十六进制表示的0~255十进制数。 3.2、套接字工作原理 利用Socket进行网络通信时,需要分别建立服务器端和客户端。服务器端建立Socket的

综合录井数据实时远程传输现状及其应用

?研究与探讨? 综合录井数据实时远程传输现状 及其应用 刘瑞文3 郭学增 (石油大学,华东) (石油大学,北京) 摘 要 综合录井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地层信息和钻井工程信息,利用远程数据传输系统把综合录井系统录取的数据实时地传送到油田基地,使远离钻井现场的基地工程管理和技术人员通 过远程监控系统实现对钻井现场实时监控和信息共享,对快速安全钻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特 别是在边远的沙漠戈壁地区和广大的海洋探区尤为重要。该文对国外综合录井数据实时远程传 输的发展概况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国内的发展现状,并对综合录井数据实时远程传输在国内的应 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主题词 综合录井 数据 〔实时传输〕 监控中心 〔实时钻井数据中心〕 一、引 言 随着石油勘探领域的不断扩大,石油钻井逐步向边远的沙漠、戈壁地区和广大的海洋区域发展。因勘探地域辽阔、环境恶劣,交通不便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使基地难于及时掌握现场的钻井动态,制定出相应的技术措施以指导现场的施工。目前,国内的钻井生产现场与基地指挥部大多采用无线电台或电话进行联系和生产汇报。当现场出现异常情况时,基地需派专业人员驱车几百乃至上千公里赶赴井场,由于井场与基地间路途远,往往很难及时到达。这不但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而且还可能延误处理异常情况的宝贵时间,从而造成钻井事故的发生。 随着科学技术、特别是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已进入信息化时代,国外石油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充分利用钻井工程的信息资源,对石油公司的经营管理和科学化决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不仅为石油工业带来了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新技术的挑战。目前,钻井行业利用现代通信技术的现状远落后于其它行业,与现代科技的发展不相适应。因此,利用现代通信技术的科技成果,建立一个集井场端的实时数据采集、数据实时远程传输于一体的数据通信与远程实时监控系统十分必要,这不但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石油钻井工程信息开发利用的迫切要求。 二、国内外综合录井数据实时远程传输现状 钻井是高投入、高风险的工程,特别是在新探区和复杂层段,凭经验打井往往事故不断,造成资金和时间的巨大浪费。为了提高钻井成功率,降低钻井成本,国外许多石油公司70年代  3刘瑞文 1961年生。1990年毕业于石油大学北京研究生部油气田开发工程专业。现在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系任教,副教授。 地址:山东省东营市。 邮编:257062。 电话:(0546)8396463,8396897。

视频传输及远程监控方案(22页)

总体介绍 随着经济水平和科学技术的飞快发展,人们对安全防范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对付各种各样的经济刑事犯罪,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的安全,保证各行各业和国家重点部门的正常运转,采用高科技手段预防和制止犯罪已成为保安领域里的共识。 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中,随着国外各种新型安保观念的引入,各行各业及居民小区纷纷建立起了各自独立的闭路电视监控系统或报警联网系统,特别是在银行、通讯、电力等国家重点部门,联网报警网络已基本形成,对预防和制止犯罪,维护社会稳定起到了巨大作用。 然而,传统的视频监控及报警联网系统受到当时技术发展水平的局限,电视监控系统大多只能在现场进行监视,联网报警网络虽然能进行较远距离的报警信息传输,但存在的传输的报警信息简单,不能传输视频图像,无法及时准确的了解事发现场的状况,报警事件确认困难,系统效率较低,无形中增大了安保人员的工作负担。 而象银行、电力等分布式管理的行业,远距离监控是行业管理的必要手段。传统的远距离监控,图像传输一般采用专门光缆或微波进行传递,容易受到地形和线路的限制,且造价极高,一般用户难以接受,因此,不易推广应用。 那么如何将远程图象监控和报警联网系统有机的结合起来,做到既可进行远距离的监控和图像传输,又具备通常联网报警网络的功能,且造价合理,能够更加有效的预防、打击犯罪,将安全防范技术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已成为当前技防工作发展的一个方向。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应用,网络通讯技术及图像压缩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采用最新的计算机、通讯、图象处理技术,通过电话线或其他网络线路传输数码图像,可为实现联网报警及远程图像监控提供高效可行且价格低廉的解决方案。 目前,公共电话网已普及全国,远程监控/视频报警联网传输系统与一般的电话线相连接,即可获得简单实用的远程监控/视频联网报警系统。而对于有网络基础的部门如银行、电力、通讯行业,利用其已建成的网络系统,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的优势,可建成高效可靠的视频联网报警系统,为企业的安全防范、高效管理提供全新高科技的手段。 一、远程监控/视频联网报警系统的一般组成: 视频联网报警系统一般由下面几大部分构成: ?报警信号收集部分 ?图像信号采集部分 ?输出控制系统 ?报警视频图像处理系统 ?信号传输系统 ?报警及图像接收及远距离摇控系统 框图如下:

远程数据传输系统使用手册

目录 第一章远程数据传输 (1) 第一节远程数据传输概述 (1) 第二节安装说明 (3) 一、环境要求 (3) (一)操作系统 (3) (二)软件环境 (3) (三)可选安装: (3) 二、配置iMTS用户名与密码 (3) (一)以DOS命令方式运行iMTS (3) (二)调用iMTS主控台 (4) (三)调用设置 (4) (四)设置imts的用户名和密码 (5) (五)注意 (5) 第三节使用说明 (7) 一、程序启动 (7) 二、初始配置 (7) 三、远程数据复制传输方的设置 (8) 四、远程数据复制接收方的设置 (13) 五、HTTP配置 (17) (一)流程图 (17) (二)IIS服务器配置 (17) (三)发送方配置 (19)

第一章远程数据传输 本章内容提要: ?概述 ?传输方的设置 ?接收方的设置 ? HTTP配置 第一节远程数据传输概述 远程数据传输是用来实现金蝶k/3账套,金蝶2000账套,文件等数据在Internet上的输支持定相互传递。可方便的将分布在网络不同位置的数据集中到一起。远程数据传时、自动的数据传输与接收,整个流程无需手工干预,只需配置好相应参数即可。 远程数据复制目前只以传输方作为复制过程的发起者,传输方将指定数据传输到指定位置,接收方在收到数据后立即开始同步。下图为整个复制的工作流程,其中粉红色标注的是用户需要配置的信息,其余部分均自动完成。请按次序进行配置。 可传输的对象为SQL Server数据库、金蝶2000账套和一般性文件。该程该程序可安装在金蝶中间层服务端上,也可安装在客户端,基于远程传输安全性考虑,不提供数据库服务器端功能(如果要在数据库服务器上进行传输,请安装中间层或客户端) ,也可安装在客户端。。

远程屏幕图象实时传输的原理与实现

远程屏幕图象实时传输的原理与实现 摘要:本文就当前的热点远程屏幕图象的抓取及其在网络上传输过程进行了详细介绍,并针对目前这类相关软件中普遍存在的网络带宽过大、实时性差、占用系统资源过多、稳定性差等问题侧重在屏幕图象的抓取与位图数据流的压缩、解压缩两方面提出了较为有效的解决方法,并提供了改进与实现的Delphi代码。本文将对于现有此类相关软件的完善及今后相关软件的研发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与参考价值。 关键词:屏幕图象屏幕抓取实时传输网络传输数据压缩 一、前言 目前,随着计算机网络的不断推广运用,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应用软件的研发也就成了众多的软件企业与科研机构的主要研发热点之一。在这些应用软件当中,基于计算机网络的远程实时控制、管理软件因其具有极其广泛的应用领域如网络多媒体教室、网络管理与控制、网络服务、在线技术支持等,所以它具有有非常良好的发展前景与商业价值。虽然目前已经有一些相关的软件产品,但普遍都存在占用网络带宽过大、实时性差、占用系统资源过多、稳定性差等问题,究其原因就在于在远程屏幕图象在网络上传输这个关键技术环节上问题解决的不够理想。 本人经过长期的反复研究与实践,终于找到了一些方法能够很好地解决远程屏幕图象网络传输占用网络带宽过大、实时性差、占用系统资源过多、稳定性差等关键问题,为这类软件研发中的远程屏幕图象在网络上传输提供一种非常有价值的可供参考的解决方法,以下便就此展开叙述与探讨。 二、远程屏幕图象在网络上传输过程 一般这类软件都采用典型的Client/Server结构,由客户端与服务端两部分构成。客户端主要是负责向服务端发出获取服务端屏幕图象的请求与将从服务端发送而来的屏幕图象在本地实时地显示出来,而服务端主要是负责响应客户端的请求并抓取与发送屏幕图象。由于服务端所抓取的屏幕图象一般为位图格式,其数据量较大,若直接发送则会导致占用网络带宽过大、实时性差、占用系统资源过多、稳定性差等问题,因此需经过压缩后才能将其发送给客户端,而客户端相应地也要将接受到到屏幕图象数据进行解压缩后才能正确地将屏幕图象显示出来。 解决目前普遍存在的问题的关键就在于屏幕图象数据的压缩与解压缩和屏幕图象的抓取上。对于屏幕图象数据的压缩与解压缩这一点,主要追求的是较高的压缩率与较快的压缩与解压缩速度,这可以通过选取一定的压缩与解压缩算法如Huffman、RLE、LZW等来实现,已有的这类软件也非常注重这一点,因此目前这一方面的提高余地已非常有限。对于屏幕图象的抓取这一点,很多这类软件在研发过程中却不够注意甚至是忽略了所选取的屏幕图象抓取方法的重要性,而采用了常用的一般的抓取方法。其实,屏幕图象的抓取与数据的压缩与解压缩一样重要,都将对屏幕图象的实时传输过程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因此这一方面尚有较大的提高空间,本文也就此着重进行详细的阐述。 三、屏幕抓取与传输方法及其改进实现 1. 屏幕抓取模式的选择 屏幕抓取模式有多种,如在Delphi中可用的抓取模式CopyMode有cmSrcCopy、cmSrcInvert、cmWhiteness等15种。当采用cmSrcCopy模式时,则直接将待拷贝的源位图拷贝至目的画布中,目前普遍的处理方式便是采用这种抓取模式抓取整个屏幕图象,然后直接将其进行压

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论文

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先展示一下自己用Photoshop处理的图片(做的不好望见谅)

摘要:图像处理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越来越收到社会发展的影响,并以自身的技术特点反过来影响整个社会技术的进步。本文主要简单概括了数字图像处理技术近期的发展及应用现状,列举了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主要优点和制约其发展的因素,同时设想了图像处理技术在未来的应用和发展。 关键字:图像处理发展技术应用 1.概述 1.1图像的概念 图像包含了它所表达的物体的描述信息。我们生活在一个信息时代,科学研究和统计表明,人类从外界获得的信息约有百分之七十来自视觉系统,也就是从图像中获得,即我们平常所熟知的照片,绘画,动画。视像等。 1.2图像处理技术 图像处理技术着重强调在图像之间进行的变换,主要目标是要对图像进行各种加工以改善图像的视觉效果并为其后的目标自动识别打基础,或对图像进行压缩编码以减少图像存储所需要的空间或图像传输所需的时间。图像处理是比较低层的操作,它主要在图像像素级上进行处理,处理的数据量非常大。 1.3优点分析 1.再现性好。数字图像处理与模拟图像处理的根本不同在于,它不会因图像的存储、传输或复制等一系列变换操作而导致图像质量的退化。 2.处理精度高。按目前的技术,几乎可将一幅模拟图像数字化为任意大小的二维数组,这主要取决于图像数字化设备的能力。现代扫描仪可以把每个像素的灰度等级量化为16位甚至更高,这意味着图像的数字化精度可以达到满足任一应用需求。 3.适用面宽。图像可以来自多种信息源,它们可以是可见光图像,也可以是不可见的波谱图像(例如X射线图像、射线图像、超声波图像或红外图像等)。从图像反映的客观实体尺度看,可以小到电子显微镜图像,大到航空照片、遥感图像甚至天文望远镜图像。即只要针对不同的图像信息源,采取相应的图像信息采集措施,图像的数字处理方法适用于任何一种图像。 4.灵活性高。图像处理大体上可分为图像的像质改善、图像分析和图像重建三大部分,每一部分均包含丰富的内容。而数字图像处理不仅能完成线性运算,而且能实现非线性处理,即凡是可以用数学公式或逻辑关系来表达的一切运算均可用数字图像处理实现。 2.应用领域 2.1图像技术应用领域

基于北斗卫星系统的远程数据传输与控制技术研究

CSNC2010 第一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 北京
基于北斗卫星系统的远程数据传输与控制技术研究
朱永辉 白征东 过静珺
(清华大学地球空间信息研究所,北京,100084) 摘 要:本文介绍了北斗卫星系统通信的流程与特点,分析比较了远程数据传输与控制模式,在此基础上结合北斗卫星
通信的特点,重点阐述了基于北斗卫星系统的远程数据传输与控制模式以及系统应用层协议开发原则,最后结合项目背 景给出了技术应用情况及结论。 关键词:北斗卫星;数据传输;应用层协议
1 前言
北斗卫星系统可以为覆盖范围内的授权用户提供全天候、全天时的导航定位、通信和授时服务,应 用领域十分广泛。目前,北斗卫星系统应用的一个很重要方面就是利用其通信功能建立远程数据传输与 控制系统,如水文预报、气象预报、地质灾害监测、海洋渔业监控等应用系统。
2 北斗卫星通信
2.1 工作流程
如图 1 所示,北斗卫星系统通信的工作流程为:短报文发送方首先将包含接收方 ID 号和通信内容的 通信申请信号加密后通过卫星转发至地面中心站(入站信号);地面中心站处理接收到的入站信号,并将 其发送到地面网管中心;地面网管中心接收到通信申请信号后,经解密和再加密后发送至地面中心站; 地面中心站将其加入持续广播的出站电文中,经卫星广播给用户;用户机接收出站信号,解调解密出站 电文,完成一次通信。
图 1 北斗卫星系统通信示意图
2.2 北斗卫星通信技术优势与限制
北斗卫星通信除了覆盖范围大、没有通信盲区、安全、可靠等优点外,北斗卫星系统采用一级指挥 的通信方式,用户终端可以根据功能不同分配不同的角色,分为指挥型接收机和通信型接收机,这是北
1 — 1 —

模拟微波图像传输系统简介及基本应用

模拟微波图像传输系统简介及基本应用 时间:2008-10-10 作者:深圳市海电科技有限公司来源:中国安防网会员点击数: HD系列模拟微波影音传输系统是高性能、高品质的图像、伴音无线传输系统,可将监控点的图像声音通过无线方式实时、清晰地传输至几十公里外的地方。 设备采用FM调制方式工作,低噪声设计;具有强抗干扰性能和图像效果更加清晰,工作频率有L波段0.95-2.0GHz,功率:1-10W可选;S波段2.3-3.0GHz,功率:1-10W可选;Ku波段10.75-12.7GHZ,功率:0.1-1W可供选择, HD-630每套配置如下: HD-630发射机1台 RECORD8200 1台 发射/接收天线(螺旋或抛物面栅网)2面(支) 滤波(变频)放大器1只 可根据客户的要求来定制不同功率的发射机,在无遮挡情况下,通常可以传输60公里以上,满足不同的客户要求; 广泛应用于公安、武警、交通监控、电子警察、消防、部队、机场、油田、矿山重要现场监控、港口、重要仓库,码头,小区监控等重要部门和场所的远距离影音监控。对于遮挡严重和超远距离应用,可通过中继方式达到满意的传输效果。 该系列产品包括:HD-630模拟微波音视频发射机、HD-630P多路微波发射机、HD-620便携式微波发射机、RECORD8200模拟微波接收机。 产品特点: 发射机图象、伴音调制采用了锁相环技术,频率稳定度高,受环境温度影响小 发射机可在±100MHz范围内更改频点,灵活性强 高频头体积小,噪声系数低,同等条件下传输距离远 模块化设计,可靠性高,图像全实时、稳定,图象质量高于四级 工业化设计,适应各种恶劣环境和地区使用 多种安装方式,支持室内外安装,防雨、防潮 金属外壳,有效防止外来电磁干扰 FM调制方式工作,低噪声设计;具有强抗干扰性能和图像效果更加清晰 交流220V供电,宽范围电源变化适应, 点对点传输方式应用案例(如下图)

光伏电站数据采集系统与远程通讯系统

光伏电站数据采集系统与远程通讯系统 一、项目简介 1、项目名称:巨力新能源10MW太阳能光伏屋顶发电项目 2、建设单位:中国巨力集团有限公司 3、建设规模:10MWp屋顶光伏发电项目 4、项目地址:中国巨力集团 5、电站范围:中国巨力集团厂区 6、单位屋顶:8处 二、监控系统说明 如图2.1所示,光伏综合监控系统具备就地和远程监控功能,监控软件由本地监控与远程监控相结合。本地监控由中央控制器(包括数据采集、控制算法、网关等功能、通讯链路、本地显示组成,主要功能是负责本地发电设备数据采集、控制、数据存储、能量调度、通讯等功能。远程监控由广域网通讯链路、路由器、数据库服务器、网络服务器、上位机展示平台组成,主要功能是负责将各个电站数据进行收集,电站状况调查,数据存储、处理、分析,发电经济性分析等等。 传统光伏电站监控系统主要由逆变器厂商随设备提供,从本厂逆变器出发,对电站运行的一些参数进行监测,难以或不能直接控制逆变器的运行状态,无法获取电站中的其它设备的信息及控制这些设备,也无法满足电网调度系统对电站的实时监控要求。而且该项目将采用不同厂商的设备,电源厂商自有的监控系统一般对其他厂家的设备兼容性差,容易造成一个个“孤岛”系统,无法形成统一的监控体系。

大型光伏电站必须配备自动运行、功能完善的监控系统。这种监控系统不同于传统发电厂监控系统或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相对来说,大型光伏电站内设备种类不及传统电厂丰富,生产控制流程也不太复杂。但其典型特点是装机容量 大(10MW以上、占地面积广(150亩以上,且地理位置偏僻、维护人员很少,这就要求生产运行、设备监控、环境监测、安保技防等各环节集中统一起来,且能够适应其位置分散、配置灵活的特点。基于现场总线设计的大型光伏电站监控系统可以满足这些要求。 因此,需要搭建一个统一的本地集中监控中心,该监控中心位于巨力索具园区,能够对不同厂商、不同类别、不同型号的光伏发电电源设备及计量表计、直/交流柜及其它电力设备进行统一监控,实现对该项目所包含的光伏电站完整、统一的实时监测和控制。 网线交换机 VGA/网口 转换器 通讯网关 RS485 网线 逆变器 VGA

智能井场数据远程传输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智能井场数据远程传输系统的研究与应用 方案,系统以井场采传设备、通讯网络和油田信息监测为核心,将采集到的井场数据远程传送到基地的数据库,进行远程实时监控。系统利用智能采传仪以支持多源信息的集中采集,并进行WITS标准传输,数据远传服务器端采用负载均衡来完成实时数据的接收、存储、转发,同时提供FTP服务支持数据缓存和断点续传,为后端应用、辅助决策提供准确、安全的数据支持。 关键词:远程传输;智能化;物联网;井场数据 0引言 在油田信息化系统中,井场数据传输的高效性、稳定性一直是油田生产过程中难以解决的问题,油田井场往往在比较偏远的山区旷野,如沙漠等恶劣环境,管理方式多为人工每日值守,记录相关数据,获取的井场信息通过租用卫星通道或使用远距离微波进行传输,但由于恶劣的天气或其他原因常常会出现数据链路中断。为了弥补上述不足,确保井场数据的准确采集和高效稳定传输,本文提出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井场数据远程传输系统,该系统利用智能采传仪(采传一体化设备)进行多源信息的集中采集和基于WITS标准(井场信息传输规范标准)的数据传输和共享,为基地用户提供可靠安全的实时数据,实现了智能采集传输一体化,满足了对实时数据监测的需求,同时为多专业协同作业、远程决策及生产指挥提供数据支持。 1系统的总体设计 1.1系统部署 智能井场数据远程传输系统在油田的部署,主要体现在利用传感器等设备对油田现场情况的

监测,整个系统的部署情况如图1所示。 图1中反映了井场传感器和其他设备的数据借由通讯网络传输至基地进行实时监测的完整过程。具体地,采集仪器将传感器数据传送到仪器控制机和智能采传仪;智能采传仪将数据通过AP组网、WIFI网络、3G通讯网络等传送至工房区域和基地;在工房区域用户的设备终端配备有系统的客户端,可以将智能采传仪或其他源头的数据选择正确的服务器实现上传;系统的数据接收服务器则规划指定在大后方基地,集成了各种数据服务以供基地用户监测数据。 1.2系统的构成和功能 本系统由智能采传仪、井场信息处理平台和监控中心组成。在此,将针对每一部分给出功能阐析与设计论述。 1.2.1智能采传仪 油田现场采用钻井参数仪、LWD/MWD、岩心扫描仪、综合录井仪等众多仪器来采集实时数据,但这些设备存在接口形式众多、数据格式不同的问题。基于这一实际探讨,本系统采用智能采传仪将各个设备的实时采集接口按照统一规范同步封装,并对各类传感器数据和仪器数据设计整定有一体化采集,经过相应处理后实现基于WITS标准的数据传输和共享。智能采传仪的功能结构如图2所示。 在进行传输时,智能采传仪通过RJ45连接至用户工作区域内的自建网络、通过RS232接口和USB接口来连接现场仪器设备,获取相关数据;提供现场具有ZigBee协议和433MHZ 协议的无线仪器仪表的连接处理模块:提供小范围WIFI覆盖(100 m2)和AP覆盖(半径300 m或者500 m)。目前支持的各类仪器有:SLZ2A、SLZ-ACE、DIS4.5、DLS5.0、AIS2、Advantage、SL-EXPLORE、SKl.4.0.5、SKl.5、SKI.6、CPS2000、CPS3000、CMS、Drillbyte、wellstar、GWLWD、恒泰系列、海蓝系列、BakerHughes仪器、Haliburton仪器、威德

医学图像存储传输软件(PACS)

附件1 医学图像存储传输软件(PACS) 注册技术审查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旨在指导注册申请人对医学图像存储传输软件(PACS)注册申报资料的准备及撰写,同时也为技术审评部门审评注册申报资料提供参考。 本指导原则是对医学图像存储传输软件(PACS)的一般要求,申请人应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确定其中内容是否适用,若不适用,需具体阐述理由及相应的科学依据,并依据产品的具体特性对注册申报资料的内容进行充实和细化。 本指导原则是供申请人和审查人员使用的指导文件,不涉及注册审批等行政事项,亦不作为法规强制执行,如有能够满足法规要求的其他方法,也可以采用,但应提供详细的研究资料和验证资料。应在遵循相关法规的前提下使用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是在现行法规、标准体系及当前认知水平下制定的,随着法规、标准体系的不断完善和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本指导原则相关内容也将适时进行调整。 一、适用范围 本指导原则适用于第二类医学图像存储传输软件(以下简称PACS),即在医学图像获取之后提供存储、传输、显示、处理等功能中一个或多个功能的软件,其中处理功能包括简单处理功能(如窗宽窗位、平移、缩放、注释等不改变原始图像的功能)和复杂处理功能(如滤波增强、三维重建、配准融合等改变原始图像的功能)。PACS管理类别代码为6870。

本指导原则不适用于采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图像分析处理(如计算机辅助检查、分类和诊断等CAD类功能)的软件。第二类医学图像处理软件亦可参考本指导原则。 二、技术审查要点 (一)产品名称的要求 产品的名称应为通用名称,并符合《医疗器械命名规则》、《医疗器械分类目录》、标准等相关法规、规范性文件的要求。申请人应根据产品功能进行命名,如:医学图像存储传输软件、医学图像处理软件、医学图像查看软件等。 (二)产品的结构和组成 注册申请人应在综述资料中明确产品结构和产品组成。 产品结构应明确PACS的产品架构和产品规模,其中产品架构应描述PACS的技术架构,如单机(客户端)、CS架构、BS 架构、混合式架构(兼具CS、BS架构);产品规模应明确PACS 的预期使用规模,如单机PACS、科室级PACS、院级PACS和区域级PACS。 产品组成应明确PACS的物理组成和逻辑组成,其中物理组成应描述交付方式,如光盘、U盘等;逻辑组成应描述临床功能模块,包括服务器(如适用)和客户端,如适用注明选装和模块版本。 (三)产品工作原理 注册申请人应在综述资料中明确产品工作原理,包括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 1. 逻辑结构 逻辑结构应描述产品的体系结构,可以按照功能模块或组成模块进行描述,也可采用其他方式进行描述,提供示意图并依据

无线通讯技术在远程数据采集中的应用研究

无线通讯技术在远程数据采集中的应用研究 发表时间:2018-11-16T14:04:03.647Z 来源:《河南电力》2018年10期作者:洪春辉黄荣极林培勇 [导读] 本研究从无线通讯技术在远程数据采集系统的软硬件、数据传输进行分析,并重点对无线通讯技术系统构建与实现、远程监控及数据传输中技术分析,以期为无线通讯技术在远程数据采集中的应用提供可借鉴性帮助。 洪春辉黄荣极林培勇 (国网漳州供电公司 363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无线通讯技术在远程数据采集中的应用也变得更加广泛。基于此,本研究从无线通讯技术在远程数据采集系统的软硬件、数据传输进行分析,并重点对无线通讯技术系统构建与实现、远程监控及数据传输中技术分析,以期为无线通讯技术在远程数据采集中的应用提供可借鉴性帮助。 关键词:无线通讯技术;远程数据采集;数据传输 引言: 传统的数据采用一般会采用多种测量工具,以人工绘图、记录等进行,不仅影响数据的精准性,同时还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并且工作效率也极其低。自从无线通讯技术应用在远程数据采集以来,有效的简化了野外工作,并且还有效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数据采集的精准度,通过将嵌入式技术与无线通信结合实现了数据管理和统计的信息化、数字化和网络化。 一、无线通讯技术与远程数据采集的发展 (一)无线通讯技术远程数据采集系统分析 随着无线通讯技术的发展,传统的野外数据收集已经被取代,数据采集人员需要具体要求对采集的现场图片、视频、音频等资料进行压缩处理,因此在数据采集过程中对系统的处理器要求非常高。在数据处理后一般会涉及到数据的传输,传统数据传输一般采用GPRS网络技术,由于数据质量相对于以前更高,因此对网络的需求也随之增加,现阶段一般采用更加稳定4G网络技术,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5G网络马上也要试运行了,从而为无线通信技术提供了更加有力的发展条件。现阶段,比较常见的无线通讯技术主要包括GPRS技术、蓝牙技术、Wi-Fi技术、ZigBee技术,其中GPRS技术就是分组无线业务的简称,其主要构建在GSM网络基础上,通过对原有的GSM网络子系统与无线系统设备进行升级,其同时也被称为2.5G系统;蓝牙属于一种短距离、小范围的无线网络技术,通过蓝牙技术在设备之间实现方便、快捷、灵活、安全的数据和语音传输,是现阶段短距离无线网络最为常见的技术之一;Wi-Fi技术,其主要是在有线网络基础上以无线信道作为传输媒介而形成的局域网络,有效的解决了有线网络终端的位置限制,最终实现可移动性的网络应用;ZigBee技术是一种低功耗、低成本的短距离无线网络技术[1]。 (二)无线通讯网络的数据传输分析 本研究以LORA技术为例进行分析,此技术相对于其他传输技术具有传输距离远、传输速度快及接受功耗低的优势,几种无线通讯方式相关数据对比如表1。此技术具有超远距离抗干扰性和低耗性,其网架结构采用星型,可以将数百万的无线传感器节点与LORA进行连接。表1 无线通讯方式相关数据表 二、无线通讯技术在远程数据采集中的应用 (一)无线通讯技术系统构建与实现 计量数据采集系统是一个开式的系统,主要由主站计算机系统、高速远程数据通讯网络以及远程现场数据采集组成。整个系统主站需要设置在技术总部的核心机房内,同时配备一台数据库服务器,同时还需要配备web服务器、工作站、网络交换设备和网络打印设备等,在工程师工作站中安装中控APC-PIMS集成软件,然后采用中控的JXServeR OPC以及DAQOPC将数据传输至OPC客户端程序中,最终取得采集实时数据的目的。LORA技术无线射频芯片SX1212,能够实现超远距离扩频调制通讯,为了实现接受的灵敏度采用LoRa TM模式,发射频率为+12.5dbm,接收电流消耗为3mA,其发射电流为25mA,使用频段范围在300-510MHz,其主要支持格式为FSK、ASK以及OOK。对于特殊用户需要更远距离传输则可以采用SX1276,其接受灵敏度为-148dbm,接收电流为10mA,波段范围在137-1020MHz。 (二)无线通技术在远程系统中的应用 无线通讯技术在远程系统中的应用相对较为广泛,例如侦查士兵在佩戴无线通讯设备后,可以接收到无线数传模块传输来的各种传感器采集到物理场信号,然后根据无线方式进行参数的预置,实现命令的下达和传输。同时还可以利用无线通讯技术实时侦测方面的应用,在实施侦测使一般采用分布式信号侦测系统,根据各种物理特性将侦测传感器隐蔽在敌人活动区域,实现对敌人进行24h监视任务,侦测技术是一种无源、隐蔽探测技术,是一种仅次于雷达、光电之后的重要情报侦查技术,侦查微型模块可以通过飞机实施大面积空投,将其布置在检测区域,从而达到对检测区域声音、振动及磁场等情报的获取,然后通过无线收发将所收集的讯息传递至距离较远的监测中心,并根据数据特性进行分析,提取出对战局有力的信息[2]。 无线通讯远程数据采集技术在冶金行业应用也比较广泛,首先,冶金工业环境非常恶劣,并且在工作过程中高温辐射以及电磁干扰非常严重,如果采用传统铺设电缆对冶金数据进行收集则需要很高的资金投入,而采用无线通讯技术则有效的克服了环境上带来的阻碍。(三)无线通讯技术与远程数据传输技术分析 远距离无线传输系统主要由基站和移动台构成,基站的作用就是完成移动台的注册、呼叫及宽带分配等管理功能,然后实现语音、图

远程数据传输系统使用手册整理版

1 目录 第一章远程数据传输 (1) 第一节远程数据传输概述 (1) 第二节安装说明 (3) 一、环境要求 (3) (一)操作系统 (3) (二)软件环境 (3) (三)可选安装: (3) 二、配置iMTS用户名与密码 (3) (一)以DOS命令方式运行iMTS (3) (二)调用iMTS主控台 (4) (三)调用设置 (5) (四)设置imts的用户名和密码 (5) (五)注意 (6) 第三节使用说明 (7) 一、程序启动 (7) 二、初始配置 (8) 三、远程数据复制传输方的设置 (9) 四、远程数据复制接收方的设置 (14) 五、HTTP配置 (18) (一)流程图 (18) (二)IIS服务器配置 (18) (三)发送方配置 (21)

第一章远程数据传输 1 第一章远程数据传输 本章内容提要: ?概述 ?传输方的设置 ?接收方的设置 ? HTTP配置 第一节远程数据传输概述 远程数据传输是用来实现金蝶k/3账套,金蝶2000账套,文件等数据在Internet上的输支持定相互传递。可方便的将分布在网络不同位置的数据集中到一起。远程数据传时、自动的数据传输与接收,整个流程无需手工干预,只需配置好相应参数即可。 远程数据复制目前只以传输方作为复制过程的发起者,传输方将指定数据传输到指定位置,接收方在收到数据后立即开始同步。下图为整个复制的工作流程,其中粉红色标注的是用户需要配置的信息,其余部分均自动完成。请按次序进行配置。 可传输的对象为SQL Server数据库、金蝶2000账套和一般性文件。该程该程序可安装在金蝶中间层服务端上,也可安装在客户端,基于远程传输安全性考虑,不提供数据库服务器端功能(如果要在数据库服务器上进行传输,请安装中间层或客户端) ,也可安装在客户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