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盐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战略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

青海省盐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战略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
青海省盐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战略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

青海省盐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战略规划可行性研究报告

前言

青海省的盐湖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以柴达木盆地为中心的盐湖资源富集区素有聚宝盆之称。盐湖矿产资源的开发已成为青海省国民经济发展的四大支柱之一,以钾盐为主的盐类产品在国内享有盛誉。

依据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青海省委、省政府制定的“调整结构创特色、改革开放促发展、依靠科技创效益”的经济发展战略,结合国内外市场形势及青海省的发展基础,“十五”到2015年期间,青海省盐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规划制定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顺应国家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按照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的要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技兴国战略,作好盐湖矿产资源勘查开发的各项工作。

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是立足现有基础,依托现有城镇和企业,充分发挥现有人才、技术和管理经验的作用,结合资源和市场优势,对经济效益好的钾盐资源加大开发力度,综合开发锂、硼、锶等优势资源。对这些资源的开发要加大投入,强化管理,以较低的成本生产出有竞争力的名优产品,把青海盐湖资源逐步推向规模化、集约化开发的新阶段。

规划编制的目的是加强对全省盐湖资源勘查开发的管理,促进盐湖矿产资源的开发和合理利用,实施有效保护,充分发挥盐湖矿产资源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促进青海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本规划可供有关主管部门部署勘查、开发工作,国内外热衷于盐湖矿产资源开发者投资抉择参数。

有关盐湖矿产资源勘查及开发方面的资料主要取自省国土资源厅(含原地质矿产厅)的有关统计报表,少部分取自《青海统计年鉴》;有关盐类产品供需形势的资料来源于中国地质矿产经济研究院的《矿产品国内外市场形势分析及发展前景预测研究报告》和中科院青海盐湖研究所主编的《盐湖研究》的有关研究报告。盐湖矿产资源开发规划的项目部分来源于省经济贸易委员会的有关资料。

一、盐湖矿产资源现状及形势

(一)资源概况

盐湖矿产系指产于省内第四纪和第三纪盐湖以及更古老的含盐地层中的全部盐类矿产。经过近50年的勘查,现已发现盐湖矿产12种,它们是湖盐、镁盐、钾盐、芒硝、石膏、天然碱、硼矿、锂矿、锶矿以及溴、碘、铷等。省内共发现矿产地200余处,已上储量表的单矿种矿产地168处,归并为矿床(田)78处,其中大型矿床41处(内含

特大型矿床22处)。

省内盐湖矿产分布极不均匀,已上储量表的矿产绝大多数集中分布在柴达木盆地(图1),部分湖盐矿分布在共和盆地,钙芒硝和石膏分布在民和—西宁盆地,青南地区只有个别湖盐矿产地。柴达木盆地是我国巨大的内陆盆地之一,其中分布着33个大小不等的卤水湖、半干涸盐湖和干烟盐湖,总面积约3.18万平方公里,蕴藏着极具丰富的盐湖矿产资源,素有“盐的世界”之称。

截至1999年底,全省累计探明盐湖矿产总储量3464.20亿吨,其中表内储量3430.24亿吨,暂难利用的表外储量33.96亿吨;累计保有储量3429.39亿吨,潜在经济价值167433.83亿元,占全省矿产潜在总价值的97%。如表1所示,探明矿产储量以湖盐、镁盐、芒硝、石膏为主,四者的潜在经济价值占盐湖矿产潜在总价值的95.66%,其中湖盐高达73.07%。钾盐、硼矿、锂矿、锶矿开发前景较好,其潜在经济价值达5928.30亿元。

青海省盐湖矿产资源储量及潜在价值表1

钾盐:已编入矿产储量表的矿产地30处,保有氯化钾储量44173万吨(其中液体矿41991万吨)。主要有察尔汗、昆特依、大浪滩和马海等4个大型矿床,其保有氯化钾储量39475万吨,是省内钾盐开发的主要资源基础。

硼矿:已编入矿产储量表的矿产地14处,保有B2O3储量1152.5万吨,固体硼矿以大柴旦湖为主,液体硼矿以察尔汗盐湖为主,分别保有B2O3储量465.1万吨和405.4万吨;此外小柴旦湖和西台吉乃尔湖、一里坪、东台吉乃尔湖也保有大量B2O3储量,可供开发利用。

锂矿:已编入储量表的矿产地10处,保有氯化锂储量1388.6万吨。有察尔汗盐湖、东、西台吉乃尔湖及一里坪等四个大型矿床,共保有氯化锂储量1235.7万吨,可供近期开发利用。

锶矿:已编入矿产储量表的矿产地3处,保有SrSO4储量1589.5万吨,集中分布在大风山和尖顶山两个大型矿床,可供开发利用。

近期可供开发利用的盐湖资源主要有察尔汗和马海盐湖的钾镁盐矿床,保有氯化钾储量21288万吨,镁盐(氯化镁和硫酸镁)189185万吨;东台吉乃尔湖锂矿床,保有LiCl55.3万吨,KCl338.6万吨;大风山的天青石矿床,保有锶矿(SrSO4)储量1414.9万吨。此外,察汗斯拉图的芒硝矿也可部分开发。

盐湖矿产是青海省得天独厚的矿产资源,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有重要地位。青海的盐湖矿产资源具有三大特点。一是探明储量大:湖盐、芒硝、镁盐、钾盐、锂矿和锶矿等6种保有储量居全国第1位;硼矿和溴居全国第2位;石膏、天然碱及铷等3种居全国第3位;碘居全国第4位。二是品位较高:如一里坪和东台吉乃尔湖的锂矿,卤水中LiCl 含量高达2.2—3.12克/升,比美国盐湖中锂含量高出10倍;大柴旦盐湖和东台吉乃尔湖的卤水经日晒后B2O3高度富集,其含量可达3%左右。三是类型全、资源组合好。从化学成份看有氯化物型、硫酸盐

型和碳酸盐型;按矿种分有钾镁盐矿、湖盐矿、硼矿、锂矿、锶矿和天然碱矿;按元素分,除钠、镁、钾等主要元素外,还伴生有大量的硼、锂、溴、碘、铷等有益元素。

目前,青海盐湖已发展成为我国最大的钾肥基地,对促进我国农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今后,随着开发力度的加大,必将发展成为我国最主要的盐化工业基地,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二)勘查现状

青海省盐湖矿产地质勘查工作始于五十年代中期。1953年省建筑公司测绘了茶卡盐湖第一张1:2万盐池图,1955年食品工业部盐务局盐源勘探队对茶卡盐湖进行预探,开始了盐湖地质勘查工作,1957年提交了《茶卡盐矿地质详探总结报告书》。从1957年起青海省地质局开始对柴达木盆地的盐湖进行较系统的地质勘查工作,1958年组建了以盐湖矿产地质普查勘探为主要工作任务的专业勘探队,全面开展了柴达木盆地以第四纪盐湖为主要工作对象的地质普查找矿和勘探工作。至六十年代中期,对盆地范围内所有第四纪(含部分第三纪古盐湖)大小咸、淡水湖、半干涸和干涸盐湖,埋藏的沙下湖以及湖相化学沉积80多处,进行了以钾、硼、锂为主的地质普查找矿和勘探工作,提交了相应的普查勘探报告。通过上述工作,提高了盆地东部盐类矿产

的研究程度,盐类矿产资源储量及远景基本查清。1982年开始,根据地质部的安排,开展了第二轮盐湖矿产的普查找矿工作,其主要任务是:“调查研究第四纪和第三纪盐类矿床类型,分布、规模、质量、成矿规律,尽快摸清区域资源远景,寻找新的有工业价值的钾、硼原料基地;同时对伴生或共生的锂盐、石膏、芒硝、天然碱等矿产进行综合评价。”此项工作于1991年基本结束。在此期间,主要对柴达木盆地西部大浪滩、昆特依、察汗斯拉图、尕斯库勒矿床进行了普查至详查评价,对东部的马海矿床进行了普查评价。此外,在八十年代初还对西宁盆地的3个钙芒硝、石膏矿进行了普查勘探。在九十年代中后期,对个别盐湖矿床补做了一些勘查工作(如东台吉乃尔湖矿床),但任务零星,未完全达到预期目标。

到目前为止,青海省盐湖矿产资源勘查基本结束,资源基本查清;若进一步工作,主要矿产资源(如钾、钠、镁)储量不会有较大增长。综合过去的勘查工作,盐湖矿产资源勘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两方面:一是多数矿床的勘探程度较低,所提交的储量不能作为开发设计的依据。如钾盐矿,在探明储量的10个矿床(22个产地)中,只有察尔汗、大小柴旦湖和一里坪矿床达到勘探程度,其余均为普查或详查、个别矿床处于初查阶段;在探明的氯化钾储量中D级储量达29747

万吨,占总储量的66.62%。二是对选矿工艺及抽卤试验工作程度差,给开发造成一定困难。如大柴旦湖品位较低的固体硼矿未进行选冶工艺试验,致使富矿开采后矿山就告停产,企业处于十分困难境地;昆特依盐湖未进行较大规模的抽卤试验,卤水能否抽出而被利用情况不清。这些问题在今后勘查中应着力解决。

(三)开发现状

青海的盐湖矿产资源开发具有长远的历史,早在东汉以前,青海的湖盐便被当地居民采挖,清光绪末年产湖盐150吨。此外硼矿资源开发也较早,清光绪年间就在柴达木地区采矿、运往湟源炼制,当时年产硼砂约10吨。总的看,在解放前只有茶卡盐湖的池盐进行过小规模开采,硼矿、石膏、天然碱等只有民间零星采挖。

解放以后,各级人民政府十分重视矿产资源开发,盐湖矿产作为主要的资源,其采选业也得到飞速发展。1950年茶卡盐厂开始小规模开采,1957年组织开采大柴旦湖硼矿,1958年在察尔汗建厂生产钾肥,1959年对柯柯盐湖的湖盐进行开采。至1978年,全省产原盐39万吨,硼砂4338吨,以钾肥为主的化肥(折100%)12.16万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共青海省委、省人民政府提出了“改革开放、治穷致富、开发资源、振兴青海”的经济发展战略,矿业资源

开发得到更快的发展。1990年全省原盐产量突破100万吨,1991年创142.32万吨的历史最高纪录。1985年建成了青海钾肥厂第一选矿厂、1989年青海钾肥厂第一期扩建工程完成,使钾肥的生产能力提高到25万吨;80年代中后期以来,兰州空军钾肥厂、格尔木市钾镁厂、地矿化工总厂等一批地方企业先后建成投产,全省钾肥的生产能力达35万吨;1995年,全省产化肥20.94万吨,其中钾肥20.07万吨。此外,还产硼砂1218吨,烧碱1.35万吨。

“九五”期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在国内市场上适销对路的钾盐生产不断发展,青海盐湖工业集团有限公司于1997年开始实施了扩能改造工程,包括采输卤、盐田、采船国产化、老卤排放,一、二选厂工艺改造、扩建8万吨新选厂等6项工程,达到匹配40万吨氯化钾的生产能力,使青海盐湖工业集团有限公司钾肥产量不断增长,产量由1995年的21.48万吨(精矿)增至1999年的40.40万吨。近5年来,几种主要的盐类产品的产量如表2,由表可见省内原盐产量明显减少,在1997年降到最低点,产量仅15.93万吨;硼砂产量不足2千吨;烧碱在1万吨左右徘徊;纯碱在1998年后停产。

1999年青海省盐湖矿产资源开发情况如表3。由表可见,当年已

开发的有湖盐、钾盐、镁盐、芒硝、石膏、锶矿、天然卤水(盐矿)等6个矿种,有矿山企业57个,从业人员9762人,年产固体矿石量1049.594万吨,创工业总产值56961.56万元,实现工业销售值

主要盐类产品产量表表2

*农用化肥主要为钾肥,以有效成份100%计算。

一九九九年青海省盐湖矿产资源开发情况表3

50673.83万元,亏损1267.60万元。加上过去曾经开发过的硼矿和天然碱矿,历年来已开发过的盐湖矿产共8种,锂、溴、碘、铷等4种矿产从未开发。

钾盐是青海盐湖矿产资源开发的主要产品,现有矿山企业17家,从业人员7205人,年产矿石量(以光卤石矿计)从1995年的295.7万吨增加到1999年970.9万吨,工业总产值由1995年的23512.4万元增加到1999年的50643.39万元(表4)。

钾盐矿产开发情况表4

*年产矿石量以光卤石矿计

湖盐在盐湖资源开发中仅次于钾盐,据统计从1995年到1999年矿山数由17家减至9家,从业人员由2767人减至1865人,年产矿石量由82.6万吨减至71.83万吨(其中1977年仅13.82万吨),工业总产值由8628.5万元降至5038.99万元,工业销售值已锐减,1999年仅3465.99万元。可见,省内湖盐开发日渐危艰(表5)。

湖盐开发情况表5

石膏的开发主要集中在西宁盆地,近几年也不景气。1995年与1999年相比,矿山数从19家减至16家,从业人员从780人减至380人,年产矿石量从9.0万吨降至4.96万吨。

其他资源的开发规模很小,效益低下。

全省从事盐湖矿业开发的主要矿山企业共16家,其中钾肥生产企业10家,湖盐生产企业5家,锶矿开采企业1家。这些矿山企业1999年的生产经营概况如表6。10家主要钾盐企业拥有年生产氯化钾60万吨,硫酸钾2万吨的生产能力,1999年产钾肥61.14万吨,工业总产值48142.73万元,占全省盐湖矿产开发工业总产值的84.52%。

青海省最主要的盐湖矿产开发企业是青海盐湖工业集团有限公司、格尔木市钾镁厂和青海省茶卡盐厂。青海省盐湖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现有职工4078人,拥有年产40万吨的氯化钾肥生产能力,采用反浮选——冷结晶生产工艺,产品质量大幅度提高,钾肥呈颗粒状,KCl 含量均在90%以上,其中含量在93%以上的产品占50%左右,达到国外同类产品水平,1999年该公司年产光卤石矿716.2万吨,生产钾肥40.40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36074万元,工业销售值32847万

元,是我国大型钾盐生产企业。格尔木市钾镁厂现有职工734人,拥有年产氯化钾肥8万吨的生产能力,采用冷分解——浮选工艺,所产钾肥KCl含量多在85—90%之间;1999年该厂生产光卤石矿120万吨,氯化钾肥10.17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6912.63万元,工业销售值6064.10万元,年利润365万元,是省内居第二位的钾盐生产企业。青海省茶卡盐厂现有职工626人,拥有年产原盐80万吨的生产能力,20万吨的洗涤盐生产线和10万吨的精洗盐生产线,主要产品有原盐、洗涤盐、中青盐、加碘盐及营养加锌盐等;1999年该厂产原盐47.85万吨,实现工业总产值3254万元,工业销售值1889万元,企业规模达国家大二型企业标准。

1999年盐类矿产主要矿山企业概况表6

随着盐湖矿产资源开发力度的加大,中央和地方各部门的科研设计单位对省内盐湖资源的分布、成因、开采、分离等作了大量的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研究,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国家“七五”科技攻关项目《青海盐湖提钾和综合利用》项目的研究任务顺利完成。其中,察尔汗盐湖首采区开采过程中水动态水化学变化规律及自动观测系统研究获国家表彰。利用盐湖资源制取硫酸钾、离子膜电解法制取碳酸

钾和氢氧化钾、大柴旦盐湖湖水提取硼锂等中间试验项目的完成,为盐湖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了基础。此外,还完成了从老卤中制取硼酸和碳酸锂的多项小型试验的扩大试验。东台吉乃尔湖的提锂工艺开发性试验正在进行,据称镁锂分离的难题已经解决。令人瞩目的研究成果,为盐湖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奠定了基础。

尽管青海盐湖资源开发为世人瞩目,成果十分显著,也成为省内经济发展的四大支柱之一,但仍然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开发的总体水平较低,除钾盐开发有一定规模,发展较快外,其他盐湖矿产开发有逐渐萎缩之势,其中硼矿、纯碱等的生产处于停顿状态。

(2)除青海盐湖工业集团有限公司外,绝大多数钾盐企业规模较小,生产能力低,管理水平差,工艺陈旧,产品单一,多为KCl含量低于90%初级低值产品,经营粗放,经济效益低,亏损面较大。

(3)生产加工工艺及设备落后。氯化钾生产多数企业采用冷分解浮选工艺,产品质量差;硫酸钾的生产工艺不成熟,至今不能达产;元明粉生产工艺及设备落后,早已停产;硼锂的生产工艺研究尚未完全成功;高纯镁砂的生产工艺不过关,至今无法组织生产;溴、碘、铷的综合利用,尚未进行研究,无法考虑开发利用问题。此外,盐湖矿产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