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网互通方案简介

子网互通方案简介
子网互通方案简介

方案一:3G公网通过IPSEC或者PPTP/L2TP实现子网互联互通,以IPSEC为例拓扑如下

3G路由器作为客户端,中心路由器作为服务端,Server与client使用相同的加密与验证算法经过2次协商后,即可对隧道中传输的数据完成加密传输,通过ipsec每个子网均可以与中心网络互通,在中心端做好各个子网的路由,经过中心网络路由即可实现所有子网的互联互通。

方案二:3G专网实现子网互联互通

3G路由器通过VPDN拨号直接接入运营商构建好的VPDN专用网络,数据中心由有线方式专线接入专用网络,由运营商的网络实现专网内的互通,并通过在中心路由静态路由的方式实现所有子网的互联互通。

互通区施工施工方案全解

LM6标互通区施工技术方案 一、工程概况 我部河南高速连霍郑洛段改建工程路面工程路面六标所承担的路段为 K89+246~K104+400,全长为15.144公里。其中包含三个互通区,分别是朝阳 互通立交(新建收费站)、洛阳西互通(洛阳收费站)、任庄枢纽(宁洛高速互通)。 二、工程内容 在施工洛阳西互通(洛阳收费站)、任庄枢纽时,为保证新建路面贯通,需将原有匝道通行车辆,改线到新建匝道通行,对原有匝道进行拆除、改造。为保证交通不受影响,因此根据土建单位的改线方案,对新改建匝道和老匝道与主线相接路段进行沥青路面施工。朝阳互通立交为新建互通,此互通在施工主线北侧加宽时,需临时占用老路一半路面。 三、施工方案 1、上行匝道及合流处施工: 1)图纸设计新建匝道起点与老匝道相接,渐变成分离式路基与新改建路面相通,施工时应先将老匝道右侧护栏、立柱拆除,外移至新匝道外侧,在改建新匝道与老匝道路基分离处使车辆分流,行驶新改建匝道至新改建路段。 2)处理硬化新改建路面与老高速公路之间的中分带约100米,使车辆在行驶约200米新改建路面后,向左变道行驶老高速公路。 3)为确保通车需求,应先施工新改建匝道下面层、中面层及匝道与路面合流区域内的除上面层的所有沥青结构层,待互通区贯通、处理完毕后再施工该区域上面层。 2、下行匝道及分流处施工: 1)在距离匝道分流处提前300米处,处理硬化新建路面与老高速公路之间的中分带约100米开口,使下道车辆向右变道,进入新改建路段,行驶约200米新改建路面后,向右改道分流至新建匝道,出主线行驶新建匝道。 2)拆除原有匝道与新建匝道相接处的护栏、立柱,外移至新匝道外侧,保证匝道路面设计宽度,使车辆通行。 3)为确保通车需求,应先施工新改建匝道下面层、中面层及匝道与路面分流区域内的除上面层的所有沥青结构层,待互通区贯通、处理完毕后再施工该区域上面层。

互联互通系统建设方案

互联互通系统建设方案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系统集成广西分公司 电子公文互联互通 2014年10月

1.项目背景 近年来,随着政府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广西省自治区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和成就。目前,广西省自治区区政府电子政务基础网络、电子政务协同办公系统、以及互联互通系统已经建设建设完成.本次互联互通系统方案建设,主要是把河池市电子政务协同办公系统与自治区互联互通系统做系统对接,推进全省的业务协同与信息资源共享. 2.建设目标 根据系统信息化建设阶段的目标要求,一阶段,完成河池市政府办公处的系统接入,实现河池市电子政务办公协同办公业务与区政府办公厅之间公文的传输、收发等功能;在一阶段完成后再慢慢接入其他单位。 3.建设内容 1.发文管理,主要包含系统的拟稿发文、数据格式转换、与书生的盖章整合。 2.收文管理,收取公文文件,解封公文封头文件,根据封头文件解析封体文件。 3.提供数据格式间的转换能力,把电子政务办公系统的数据格式转换成互联互通系 统需要的SEP格式,实现互联互通系统对数据的正确解析和使用.。

4.总体设计 4.1. 设计原则 4.1.1.实用性和先进性相结合的原则 方案的设计力求做到结构合理、性能优良、运行稳定,同时也是一个经济实用的方案,系统必须有较强的灵活性和扩展性,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平台系统,同时保证系统信息处理和传递的安全、可靠、及时、准确、完整,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为差错。 充分考虑到在未来若干年内业务发展的需要,所选择的在技术上保证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落后。与此同时,在保证实现系统建设目标的前提下,选择性能价格比高、成熟可靠的技术和产品,以保证系统的整体性、协调性、高效率、高性能的先进性原则。 4.1.2.经济实用性原则 确保用户所购设备真正能物尽其用。在达到功能、满足用户需求的前提下,减少整体投资. 4.1.3.可行性、可靠性原则 必须保证在系统建立之后,在保证业务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在系统结构、设计方案、设备选择、技术服务等方面综合考虑,保证系统能够持续无故障运行.能确保系统连续7x24不间断运行,并便于维护和修理。当系统出现局部故障时,不会影响整体系统的运行,并能尽快地解决并恢复正常运行。

某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四、施工组织设计 1、对本项目施工的总体安排 1.1编制依据与编制原则 1.1.1编制依据 ⑴G30连霍高速公路天水至定西段藉口互通立交工程土建工程施工招标文件;施工图设计文件。 ⑵G30连霍高速公路天水至定西段藉口互通立交工程土建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 ⑶企业管理水平、技术、设备及同类或类似工程施工经验; ⑷国家和交通部现行相关技术标准、技术规范、质量验评标准。 ①《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14) ②《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 F10-2006) ③《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④《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 ⑤《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G/T F50-2011) ⑥《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G/TD32-2012) ⑦《公路交通安全设施施工技术规范》(JTG F71-2006) 1.1.2编制原则 ⑴ 认真贯彻国家有关工程的各项方针和政策,严格执行工程建设程序。 ⑵ 施工方案、方法、工艺的选择能充分体现节能环保及其先进性。 ⑶ 严格执行有关设计、施工规范和招标文件要求,遵循建筑施工工艺及其技术规律、坚持合理的施工程序和规律。 ⑷ 在充分理解招标文件、招标图及认真踏勘现场的基础上采用安全、先进、合理、经济、可行的施工方案。严格控制施工质量、确保施工安全,努力缩短工期,降低工程成本。 ⑸ 应用先进的管理技术,合理计划,统筹安排,突出重点,控制关键工作,实现均衡生产,连续施工。 ⑹ 坚持优化技术方案和推广应用“四新”成果,加强科技创新和技术攻关,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确保工程全面创优。 ⑺ 科学规划施工场地,保证施工全过程对环境破坏最小、占用场地最少,并有周 密的环境保护措施。 ⑻ 加强施工管理,确保施工质量,保证现场施工安全、文明施工,保护环境,保证职工身体健康。

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建设方案

1.系统建设指导方针 将最大限度的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充分考虑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业务发展趋势,重视数据安全性和数据的可靠性,开发与实施并重,在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充分与各应用部门进行全面的交流与合作。系统可实现对监测数据进行自动化、规范化、智能化管理,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规范监测项目的技术档案资料管理,实现监测数据的统一归档和智能分析,使得技术状态评定有了更充分的依据。 系统建设过程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先进性:系统基于先进的硬件构架和软件平台,创造性地集成了当今计 算机、网络通信和嵌入式技术的最新进展,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系统的整 体先进性。 2.可靠性:系统硬件均选用成熟、稳定的产品,经历过严格的测试,能满 足恶劣工作环境下长时间可靠运行的要求;在系统软件设计中充分考虑 信息安全、用户接口管理等相关技术,进一步保证系统具有超强容错性 和长期稳定性。 3.开放性:系统基于开放式的系统结构和标准化的设计模式,系统的网络 协议、数据库操作、产品的集成和开发工具都遵循业界主流标准,确保 与现有系统的平滑过渡和无缝连接,充分体现系统全面的开放性。 4.扩展性:系统硬件组合方式多样,功能配置灵活,具有强大的"组态"功 能;模块化和层次化的软件设计模式使得系统可方便地进行升级和外部 扩展,不断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5.易用性:系统基于人性化的图形操作界面,简洁、友好、直观,用户易 学易用。

2.整体业务需求 用信息化手段来协助开展目前城市轨道已运营线网历史常规健康监测、地铁保护专项监测成果信息化系统建设工作,通过监测数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发来实现海量监测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自动化,实现地铁保护监测工作的统一化、规范化、自动化和科学化;通过信息资料共享,能够及时掌握全市的地铁运营状况,具体拟包括以下几项业务需求: (1)城市轨道已运营线网地铁保护专项监测资料的收集、整理与信息挖掘收集目前城市轨道已运营线网历史常规健康监测、地铁保护专项监测成果资料及技术文件,为数据整理及分析作资料准备。 (2)建立及维护城市轨道运营线网地铁保护专项监测成果数字档案 根据整理的常规及专项监测资料,利用现有城市轨道已运营线网外部项目的监测成果,对在控工点变形监测成果(沉降、收敛变形等)进行建档、存档工作,初步建立城市轨道已运营线网地铁保护专项监测成果数字档案,并于服务周期内进行定期维护。 (3)对重大影响类的外部项目安全评估,配合提供历史监测数据等输入条件,对地铁影响判定为特、一级等对地铁有重大影响的外部项目,配合提供地铁既有结构的监测资料,供评估单位分析外部项目施工对地铁结构安全的风险及制定有效的保护方案。 3.系统架构 (1)城市轨道建设信息技术标准和规范 技术标准与规范是信息平台建设的保障,指为信息网络互联互通而制定的软硬件接口协议、数据格式标准、系统建设和运行规范等,用于实现现场巡检与监

互通式立交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互通式立交桥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目录 第一章工程概况 (1) 第一节工程说明 (1) 一、工程位置及环境情况 (1) 1、工程位置 (1) 2、环境情况 (1) 3、地下管线现状 (1) 二、工程规模 (1) 第二节施工条件 (2) 一、本工程业主要求 (2) 二、周边条件 (3) 第二章施工组织管理机构 (5) 第一节施工管理目标 (5) 第二节工期要求及工期安排 (5) 第三节现场管理机构 (5) 第四节项目管理人员的配备 (5) 一、建立完整的管理组织机构 (6) 二、公司以及项目部施工组织机构框图 (7)

三、项目部主要成员职责 (9) 四、项目部管理要点 (12) 第三章施工总体部署及资源配备计划 (15) 第一节施工总体部署 (15) 第二节劳动力组织与投入计划 (15) 一、劳动力组织 (15) 二、班组配备 (15) 第三节施工机械配置 (16) 一、施工机械设备配备计划 (16) 第四章测量控制方法 (17) 第一节水准的控制方法 (18) 第二节平面控制方法 (18) 第五章道路工程施工方法 (19) 第一节路基工程施工方法 (20) 一、施工准备工作 (20) 二、基本施工顺序 (20) 三、主要施工方法 (20) 四、施工过程须重点注意的问题 (24)

第二节软基处理方法 (25) 一、换填碾压施工方法 (25) 二、软基施工时应着重注意的问题 (26) 第三节现状路面处理方法 (27) 一、现状水泥混凝土路面处理措施 (27) 二、现状沥青混凝土路面处理措施 (28) 第四节道路基层施工方法 (28) 一、基本施工顺序 (28) 二、主要施工方法 (28) 三、施工过程须重点注意的问题 (32) 第五节排水工程施工方法 (33) 一、施工顺序和施工方法的选择 (33) 二、主要施工方法 (34) 第六节电力工程施工方法 (43) 一、施工顺序及工艺流程 (43) 二、电力管线施工 (44) 2、沟槽开挖 (44) 第七节路基、路面工程施工方法 (45) 一、路面基层验收及透封层油粘层施工 (45)

城市轨道交通信息化建设方案

1. 系统建设指导方针 将最大限度的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充分考虑城市轨道交通线网业务发展趋 势,重视数据安全性和数据的可靠性,开发与实施并重,在开发与实施过程中充分与各应用部门进行全面的交流与合作。系统可实现对监测数据进行自动化、规范化、智能化管理,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规范监测项目的技术档案资料管理,实现监测数据的统一归档和智能分析,使得技术状态评定有了更充分的依据。 系统建设过程应遵循以下原则: 1. 先进性:系统基于先进的硬件构架和软件平台,创造性地集成了当今计算 机、网络通信和嵌入式技术的最新进展,最大限度地保证了系统的整体先进 性。 2. 可靠性:系统硬件均选用成熟、稳定的产品,经历过严格的测试,能满足恶 劣工作环境下长时间可靠运行的要求;在系统软件设计中充分考虑信息安 全、用户接口管理等相关技术,进一步保证系统具有超强容错性和长期稳定 性。 3. 开放性:系统基于开放式的系统结构和标准化的设计模式,系统的网络协 议、数据库操作、产品的集成和开发工具都遵循业界主流标准,确保与现有 系统的平滑过渡和无缝连接,充分体现系统全面的开放性。 4. 扩展性:系统硬件组合方式多样,功能配置灵活,具有强大的"组态"功

能;模块化和层次化的软件设计模式使得系统可方便地进行升级和外部 扩展,不断满足用户的个性化需求。 5. 易用性:系统基于人性化的图形操作界面,简洁、友好、直观,用户易 学易用。 2. 整体业务需求 用信息化手段来协助开展目前城市轨道已运营线网历史常规健康监测、地铁保护专项监测成果信息化系统建设工作,通过监测数据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开发来实现海量监测数据收集、整理和分析的自动化,实现地铁保护监测工作的统一化、规范化、自动化和科学化;通过信息资料共享,能够及时掌握全市的地铁运营状况,具体拟包括以下几项业务需求: (1 )城市轨道已运营线网地铁保护专项监测资料的收集、整理与信息挖掘收集目前城市轨道已运营线网历史常规健康监测、地铁保护专项监测成果资料及技术文件,为数据整理及分析作资料准备。 (2)建立及维护城市轨道运营线网地铁保护专项监测成果数字档案 根据整理的常规及专项监测资料,利用现有城市轨道已运营线网外部项目的监测成果,对在控工点变形监测成果(沉降、收敛变形等)进行建档、存档工作,初步建立城市轨道已运营线网地铁保护专项监测成果数字档案,并于服务周期内进行定期维护。 (3)对重大影响类的外部项目安全评估,配合提供历史监测数据等输入条件,对地铁影响判定为特、一级等对地铁有重大影响的外部项目,配合提供地铁既

1.12 视频会议、视频监控互联互通解决方案

视频会议、视频监控互联互通解决方案 捷视飞通开发了视频会议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互联互通系统,当有突发事件或灾情出现时,相关单位与安保部门在指挥大厅召开远程视频会议,通过在视频会议中调取现场监控图像,远程查看突发事件区域或灾情区域的监控视频,及时对突发事件或灾情进行分析和调度指挥,为应急会商以及实时指挥和调度提供有力保障。 12.1 系统结构图 12.2 方案优势 支持召开独立的远程视频会议 支持监控中心浏览监控图像

支持电脑监控 支持3G手机监控 支持远程视频会议中调取监控图像 摄像机远程控制:支持对远端摄像头的云台及焦距进行实时控制 大规模图像调度:支持任意选择多路图像进行调度,处理和转发,并且能够多级级联组建大规模网络视频监控系统 无失真实时图像存储:采用H.264高清晰视频压缩标准,支持多路图像并发无失真实时存储,分内置存储和外置iSCSI存储两种存储方式 存储图像检索回放:支持按照日期、时间等条件对存储图像进行检索和多画面视频回放,回放时支持暂停、播放、停止、快进、慢放、拖动、循环播放等操作 远程报警联动:支持烟感、红外探测等多种报警信号接入,能够在第一时间显示某预设报警点的视频图像,同时自动触发图像存储功能,实现报警视频图像实时存储 集群和级联技术:采用媒体分发服务器集群技术实现单中心容量的无缝扩容,采用运营级视频监控平台级联技术实现分级管理模式,使得系统具备强大的扩容能力 支持WCDMA/TD-SCDMA/CDMA EVDO 3G手机客户端访问 12.3 业务功能 支持点对点网真高清视频 支持高清录播、点播、直播功能 支持多点高清视频 支持监控视频上墙 视频会议中调取监控图像 12.4 强大性能 具备电信级的稳定性,支持7×24小时不间断工作 支持召开多组会议 更高的稳定性,采用嵌入式系统

互通立交路基石方施工方案

K237+110?K238+045互通立交路基土石方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该段路基为填石路基,长935m该段原为水田,软基处理按设计要求为换填砂砾。该段路基主要工程数量如下:路基填方65118.9m3,挖方48927.3mL 二、施工准备 1 、施工测量路基开工前先进行导线、中线、水准点的复侧,进行横断面的检查和补测,加密导线点和水准点,并对结构物进行布网控制。复测精度满足要求后进行路基中桩、边桩放样。 2、路基排水 该段地面排水基本通畅,采用在路基两侧适当处开挖一定数量排水沟,使路基范围水流入排水沟排走。 3、路基清表及基底处理将施工区段内的水排干,树木、垃圾、腐植 土等进行清理,并对 地表进行碾压密实,横纵向坡度大于5%时必须开挖台阶。清除腐植土后直接碾压密实,有淤泥地段根据设计要求进行清除换填。 三、施工方法 1 、路基填筑施工工艺流程图

路基填筑机械化流水作业程序图 2、路基填筑工艺说明 按照“三阶段、四区段、八流程”作业程序(见下图)组织路基填筑施工。按全幅面长度50?200m划分测量放线区段,填土区段, 洒水、平整、碾压区段,检测与报验区段等四个作业区段,遵循测量

放线、填土、摊铺、洒水、平整、碾压、检测、报验的八道工艺流程, 坚持挂线施工,人工整理边线和配合机械平整。具体说明如下: 2.1测量放线 根据导线点测出路基中桩,再根据实际原地面高程测出路基填料边线桩并设护桩。边线桩每侧各加宽30cm 2.2清表及填前碾压 将施工区段内的水排干,树木、垃圾、腐植土等进行清理,并对地表进行碾压密实,横纵向坡度大于5%寸必须开挖台阶。一般地段清除腐植土后直接碾压密实,有淤泥地段需进行清除换填。机械清除原地面草皮后大面整平,根据含水量情况进行晾晒碾压。 2.3挂线、分层填筑 路基中、边桩对应每20米一个断面,填料前插杆挂线,线咼等于松铺厚度,松铺厚度根据试验路段确定为40cm每20米设一组标高

某互通式立交桥主线桥现浇梁支架施工方案

支架预压 支架搭设完成,在砼箱梁施工前,对支架进行相当于 1.2 倍箱梁自重的荷载预压,以检查支架的承载能力,减少和消除支架体系的非弹性变形及地基的沉降。支架压重材料采用相应重量的砂袋(或钢材),并按箱梁结构形式合理布置砂袋数量(见压重布置图)。待消除支架非弹性变形量及压缩稳定后测出弹性变形量,即完成支架压重施工。撤除压重砂袋后,设置支架施工预留拱度,调整支架底模高程,并开始箱梁施工。 根据本工程桥跨数量多、线路长、支架情况及工期要求,我部拟仅对第四联右幅其中17#墩-18#墩跨和第六联右幅22#墩-23#墩跨进行压重施工的方案,即作业一队和二队各压重施工一跨,作业一队为贝雷梁支架施工,作业二队为钢管支架施工;其余各跨箱梁可据此二跨压重情况及理论计算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支架施工预留拱度的设置。具体考虑如下: ①如对每联进行压重,则压重材料需求大、箱梁施工周期长;仅第四联右幅就须压重2600T,且加载、卸载时间长,投入机具设备多。 ②支架压重情况分析 a、支架基座在承台和路面时,其承载力好,沉降量极小;其余支架砼基座设置在原状土(亚粘土)上,其承载力较好,沉降量较小,且可较准确计算出其沉降量,贝雷支架跨中基座沉陷经计算取1.5cm。且经一次压重后可测出沉陷经验值以方便设置支架预拱度。 b、贝雷梁支架和钢管脚手架均为使用较成熟的支架形式,其压缩及挠度值可通过计算得出,以27m跨靠梁高较高跨为例(支架图附后),贝雷梁最大挠度为2.0cm。 c、非弹性变形主要表现在底模抄垫上,但其高度设计较低,木楔及方木间接触面少,其变形值较小,且可通过经验公式推算和一次压重情况进行确定。以标准跨计算,其非弹性变形为 1.5cm d、此两种支架结构形式均比较简单,且我部在其它工程已有压重施工的经验。综上所述,在地基及支架结构形式一样的情况下,全桥上构每种支架采取一跨压重的方式应可以满足现浇箱梁施工需要。 ③预拱度设置: a立交箱梁支架预拱度理论计算与设置

网络平台建设方案

附件:3 滨州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 物联网应用平台建设方案 为了提升全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管理水平,进一步探索物联网在现代农业产业化中的作用,黄河三角洲(滨州)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委会(简称:园区管委会)建设了农业物联网应用平台“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调度中心”(简称:网络平台)。目前,网络平台已经建立起了9单元组合大屏幕显示墙、图形控制器、大屏控制管理软件、大容量服务器等设备,并在博兴国丰示范园进行了2年的成功运行。为了使这一平台发挥作用,特制定网络平台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和科研中的引入与应用,是现代农业依托新型信息化应用上迈出的一大步。201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再次提出依靠科技创新驱动,引领支撑现代农业建设,把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提到了性高度。 园区管委会建设的网络平台以集中展示农业物联网技术及其它现代农业前沿技术和应用成果为目的,运用现代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有效整合全市现代农业科技信息资源,

实现信息同步与共享,为全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提供日常工作调度管理和综合性信息服务。 二、建设目标 根据市政府的要求,园区管委会与北京旗硕基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和山东移动滨州分公司合作建设的网络平台,在搭建全市“智慧农业”监控平台、“现代物流”溯源平台的同时;打造全市农业科技示范园综合管理、和商务营销平台;建设滨州农业科技园区的物联网指挥中枢。通过网络平台向各园区发送信息或是指导意见,实现统一管理,确保滨州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的信息化水平上一个新台阶。 三、系统组成与作用 针对现代农业示范园需求开发的网络平台,主要包括中央控制管理系统(管委会调度中心)、种植管理系统、视频监控系统、追溯查询系统四个部分: 1、控制管理系统。在管委会建成的大屏幕监视控制系统,主要用于整个基地内农作物和产品生长生产环境的视频网络和信息数据的监控,为管理人员提供数据管理,设备管理、自动控制管理、报警信息管理、知识库管理等信息,可以实时显示系统的运行情况。 2、种植管理系统。在各县区,(示)示范园安装的信息采集系统,包括信息采集、信息的发布与智能控制系统。可以采集到示范园的温室空气温湿度、土壤信息监测;设备控

实验室互联互通系统解决方案

实验室互联互通系统解决方案 应用说明 实验室作为科研成果研发、产品展示的主要平台,不仅提供软硬件产品成功商业案例、原理与特点、学术与经济价值的生动展示,而且能进一步提供教育培训、仿真场景交互体验、远程调试等高级功能。人们开始认识到实验室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价值,它除了可以辅助科研工作,在实验教学方面也具有如利用率高,易维护等诸多优点.近年来,国内许多大量新建的实验室根据自身科研和教学的需求建立了一些集图像、声音、传输和控制在一起;交流无阻碍的、快速的、方便的、亲切的,就像面对面一样的互联互通实验室。各个实验室系统互联互通,实现数据传输、控制的结合,音视频媒体信息。 目前大多数实验室仍以矩阵为核心做数据传输,所有信号源连接至矩阵,再输出到大屏 应用中常见的问题 信号源多(包括网络信号)、信号源分散、距离远,布线复杂。 信号源之间无法形成有效的共享(互联互通),信号调度管理困难 a. 实验室之间孤立存在:大部分实验室无法形成音视频信号互通、 b. 实验室之间的数据传输系统:通常距离较远时,需要接入到光纤传输系统; c. d. 多屏拼接处理器:稳定性差,性能差,显示画面延迟时间至少要在10多秒甚至20秒以上,计算机信号刷新速度慢。 e. 多个子系统,信号通过光收发器和信号矩阵接入,系统架构十分复杂,故障环节多,严重影响系统的易用性、维护性、安全性和稳定性; f. 切换预案速度慢,至少要10多秒,影响实验决策;

g. 环节多,传输和交换部分无法兼容全高清的方式,高清视频应用有瓶颈; h. 长距离的传输,使信号衰减严重,影响图像质量; i. 多个系统监控大屏,各自孤立,严重影响信号的共享和分配; j. 扩展性差:信号矩阵有一定的容量,增加信号输入是个大问题; 解决方案 针对当前需求,威视讯达设计一套针对多机并行分布实时信号采集传输,通过网络将各 构建一个统一的信息共享、实时沟通、音视频交互、多业务综合集成的互联互通实验室。 北京威视讯达科技有限公司提供了一套完整的端到端的互联互通解决方案,为实验人员提供音视频交互、数据回传等业务的互联互通解决方案。该套设备通过IP基础架构解决了多个实验室直接的视频、语音采集、回传,使现场数据真实、可靠、及时的反应给实验人员以及实验观察人员,从而带动和促进建立快速反应机制。

海南高速互通立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椰海大道和东线高速互通立交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报审表

目录 第一章编制依据 (1) 1.1编制依据 (1) 第二章工程概况 (5) 2.1 工程建设概况 (5) 2.2总体概况 (6) 2.3设计概况 (6) 2.3.1道路工程概况 (6) 2.3.1.1平面设计 (7) 2.3.1.2道路横断面布置 (8) 2.3.1.3道路纵断面线 (12) 2.3.1.4道路平面线形 (12) 2.3.1.5一般路基设计 (13) 2.3.1.6不良地基及特殊路基设计 (13) 2.3.1.7路面结构层 (14) 2.3.1.8道路工程数量表 (18) 2.3.2桥涵工程概况 (21) 2.3.2.1桥梁工程 (21) 2.3.2.2涵洞及地下通道工程 (26) 2.3.2.3挡土墙工程 (39) 2.3.3排水工程概况 (43) 2.3.3.1椰海大道雨水 (43) 2.3.3.2匝道及互通区内雨水 (44) 2.3.3.3小区4号衔接路雨污水 (45) 2.3.3.4路基、路面排水沟 (49) 2.3.3.5管道清淤及检查井修复 (49) 2.3.3.6雨水调蓄池 (49) 2.3.4电气工程概况 (50) 2.3.4.1路灯照明 (50)

2.3.4.3电力管沟 (63) 2.3.5交通工程概况 (64) 2.3.5.1、施工期交通组织 (65) 2.3.5.2交通标志 (65) 2.3.5.3交通标线 (67) 2.3.5.4管道埋设要求 (67) 2.3.5.5电缆管道井基本要求 (68) 2.3.5.6视频监控基本要求 (69) 2.3.6绿化工程概况 (71) 2.3.6.1、绿化设计 (71) 2.3.6.2绿化浇灌 (71) 2.4工程建设条件 (74) 2.4.1 自然地理条件 (74) 2.4.1.1、地形地貌 (74) 2.4.1.2气候与水文地址 (74) 2.4.1.3气温 (74) 2.4.1.4雨量 (75) 2.4.2 工程地质条件 (75) 2.4.2.1区域地质地貌 (75) 2.4.2.2地层结构 (75) 2.4.3 水文地质条件 (76) 2.4.4 场地地基土地震效应 (76) 2.4.4.1、场地土类型及建筑场地类别 (76) 2.4.4.2、工程地质勘察评价 (77) 2.5沿线建筑、地上杆件、地下管线对施工的影响 (77) 2.5.1 现状建筑 (77) 2.5.1.1现状椰海大道 (77) 2.5.1.2东线高速(S81 联络线) (77)

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和互联互通工作实施方案

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和互联互通工作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全省政务服务平台互联互通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XX政办字〔XX〕19号)、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市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和互联互通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德政办字〔XX〕29号)文件精神,限时完成市、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和互联互通工作任务,根据省、市政府有关要求,按照统一标准、市级建设、多级使用、开放共享、联动实施的原则,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中央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部署要求,加快建设和完善全县政务服务平台,推动实体政务大厅向网上办事大厅延伸,实施各级政务服务互联互通,大力拓展“互联网+政务服务”覆盖面,逐步实现政务服务的网络化、移动化、智慧化,努力形成全县主要行政权力“一张网”运行和企业、群众办事“一网通”,向社会提供便捷高效规范的网上政务服务。 主要目标:上半年基本完成全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任务,将行政许可事项(涉密的除外)和主要公共服务事项纳入平台管理,并同步推进政务服务中心规范管理工作;X月份开展互联互通试点,X月底

前完成与市级政务服务平台互联互通,X月底前省、市、县三级正式上线运行。 二、重点任务 (一)加强政务服务平台建设。 1.完善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根据省、市政府政务服务平台技术标准和规范,县级政务服务平台按照行政权力运行、政务公开、便民服务、法制监督、效能监察“五位一体”的思路设计,依托全市电子政务外网和电子政务机房环境,借助市级平台和云计算技术进行建设,共分“行政事项管理、行政权力运行、网上政务大厅、平台运行支撑、大厅智慧化管理”五大板块。县政务服务平台是全县各级各部门为社会提供服务的网上运行系统,是全县政务服务门户,其涵盖范围:以政务服务中心为主体,横向包括所有县直部门和单位,纵向容纳所有乡镇(街道)、社区。要依据上述范围,研究制定平台建设方案和数据交换、信息共享、业务协同等技术标准,实现与市政务服务平台的互联共享。(责任单位:县政务服务中心、编办、县直各部门、各乡镇(街道),完成时限:XX年X月底前。标注黑体为牵头单位,下同) 2.加快推进县级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按照《全县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方案》要求,加快推进县级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为社会提供上网事项信息公开、网上预约、材料预审、受理提交、过程查询、结果公示、

互通立交桥施工组织设计

第一章综合说明 1.编制依据 1.1依据XXX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关于本工程的相关变更图纸及说明。 1.2依据设计文件的要求,本招标工程项目的材料、设备、施工须达到的相关规范、标准、要求: 《XXX市市政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J101-91) 《XXX市市政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J102-91) 《XXX市市政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J103-91) 《XXX市市政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TBJ104-91)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97) 《埋地硬聚氯乙烯给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EC17:2000) 《XXX市市政工程施工技术规范》(排水工程JJG9-93) 《XXX市市政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汇编》(TBJ103 -91) 国家及XXX市颁布的新的质量检验标准。 1.3 结合现场实际施工情况、周边建筑情况、拆迁情况及交通情况。 1.4 依据合同工期要求。 2.编制原则 2.1严格遵循招标文件、设计图纸、地质资料及国家、部委和地方政府颁布的有关技术规范、规程的规定,认真分析研究,结合实际编制本工程确实可行的施工技术方案,制定相关保证措施。 2.2遵循实事求是的原则,在编制施工方案时,根据工程特点、现场实际情况,总体考虑,全面协作、科学组织,选择适宜本工程条件的施工机械设备和相关技术人员,发挥设备、人才优势。同时针对本工程认真分析,充分比较、论证,合理规划整个工程的施工程序,落实技术措施,均衡施工,减小施工干扰,并加强各工序间的衔接,提高施工效率,确保施工质量和进度,达到快速、有序、优质、高效。 2.3进行多方案分析比较,针对工程合同要求及关键节点工期要求,本着先重点后一般的原则,重点考虑关键工序,通过对技术、方法、劳动力、设备、材料等的优化

清远连州一级公路升级改造高速项目连州西互通立交扩建工程施工

四、施工组织计划 第一章、施工总体计划表,说明按招标文件要求的工期进行施工的各个关键日期,施工进度计划。 第二章、对项目重点、难点工程的理解 第三章、施工方案说明 第四章、质量目标、工期目标、安全目标、环保目标 第五章、保证措施 第一节质量体系与保证措施 第二节工期保证措施 第三节人员安排与保证措施 第四节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第五节环境保护、水土保持、施工后期的场地恢复措施 第一章施工总体计划表,说明按招标文件要求的工期进行施工的 各个关键日期,施工进度计划 一、项目概况 清连高速现已通车运营,为保障进出清连高速公路车辆顺畅通行、保障清连高速正常运营,招标人决定扩建连州西互通立交收费站规模。扩建工程新增水泥混凝土路面工程长度约1500米,面积约为15000平方米。具体扩建内容如下: 1、连州西互通立交原B匝道取消,东收费广场(A、B匝道站)二进二出站合并改建为三出站,同时增扩四个收费车道。 2、西收费广场(C、D匝道站)原址扩建为三进三出,C匝道左侧加宽。 3、D匝道扩建为双车道匝道。 4、由于原B匝道取消,东北象限新建E匝道。 5、连州西互通立交收费亭、雨棚等收费设施建设。 三、施工总平面布置 根据招标文件提供的相关工程信息,对临时施工设施进行合理布置。 1、布置原则

尽量少占耕地,满足施工需要,方便施工,方便当地,有利环境保护,节约成本。 2、进场道路、施工便道 施工便道尽量利用地方现有道路,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养护、确保畅通。 3、项目部驻地、主生产区驻地建设 项目部驻地建设紧邻施工便道,采用彩钢房建设。 4、混凝土拌和站和预制场 为满足混凝土施工需要,结合预制场预制梁的需要,拟建立1个混凝土拌和站和1个预制场,拌合站与预制场设置在一起,以方便预制预制梁的浇注。 5、临时用水及用电 本标段周围电网较发达,施工和生活用电与当地供电部门联系,安设1000KVA变压器一台,再配备1台400KW发电机组备用,采用配备变压器拉线引用的方式,以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同时根据实际生产情况配备数台大功率发电机,以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 根据现场调查,在生活区、拌和站和预制场拟采用地下水资源,以满足生产、生活用水。 四、施工总体进度计划安排、施工各关键日期及施工进度计划 1、安排原则 招标文件要求的总工期及本合同段的工程量、工程特点及气候因素是本施工组织设计进度安排的原则。 2、施工总体进度计划 本项目计划总工期:3个月。 3、施工关键日期 施工分两阶段实施。第一阶段:先将新增E匝道建好,同时进行C匝道、D匝道、CR 被交路及主线的扩建工程。第二阶段:待E匝道通车后,再进行A匝道扩建工程。 4、施工进度计划 第二章对项目重点、难点工程的理解 一、工程重点、难点 (1)本项目涵洞数量众多,涵洞上部结构分盖板及圆管,皆为预制,涵洞预制以及安装作为本项目的重点; (2)众多涵洞及路基的平行流水施工组织和统筹安排是本工程的难点。 (3)本工程需要在进行扩建及新建的工程施工时,要同时保证清连高速公路的正常

全省政务服务平台互联互通工作实施方案

全省政务服务平台互联互通工作实施方案 根据省政府关于2016年实现省与市、县(市、区)政务服务平台互联互通的工作部署,按照统一标准、分级建设、开放共享、联动实施的原则,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中央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推进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完善省级政务服务平台,加快建设和完善市、县(市、区)政务服务平台,推动实体政务大厅向网上办事大厅延伸,实施各级政务服务互联互通,大力拓展“互联网+政务服务”覆盖面,逐步实现政务服务的网络化、移动化、智慧化,努力形成全省主要行政权力“一张网”运行和企业、群众办事“一网通”,向社会提供便捷高效规范的网上政务服务。 2016年,要进一步完善省级政务服务平台,上半年基本完成市、县(市、区)政务服务平台建设任务,将行政许可事项(涉密的除外)和主要公共服务事项纳入平台管理,同步推进政务服务中心规范管理工作;7月份选取部分具备条件的市开展互联互通试点,10月底前完成省与市、县(市、区)互联互通任务并组织试运行,12月底前正式运行。

二、重点任务 (一)加强政务服务平台建设。 1.完善省级政务服务平台。继续完善省级政务服务平台功能,满足承载跨层级政务服务应用的需要。建设和完善全省政务服务数据交换体系,推进跨部门、跨层级信息共享;进一步推进自建系统整合,提高政务服务信息资源利用水平和平台服务能力,为部门决策、数据分析、业务监管等个性化功能需求提供支持。建立和完善全省统一的公众身份认证系统,实现全省政务服务“一号通”。梳理全省办事所需的前置证照和办事结果证照目录,建立全省统一的电子证照库、办件库。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推进电子证照、电子档案应用,建立部门间互通互认机制。建设和规范全省统一的网上政务服务缴费和物流体系,提高全流程网上办理率,减少办事人到现场次数,提高网上办事便捷度。(责任单位:省政府办公厅、省经济和信息化委、省法制办,完成时限:2016年6月底前) 2.整合建设市级政务服务平台。按照《山东省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指南》(鲁政办字〔2015〕109号)要求和有关规范、标准,整合建设各市政务服务平台。已建有政务服务平台的市,应按照全省统一规范、标准对市级现有平台进行改造完善,实现与省级平台的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尚未建设政务服务平台或现有平台改造难度较大的市,要按照全省统一规范、标准加快建设平台,也可利用全省统一的

互通立交施工组织设计

五、施工组织设计 1. 总体施工组织布置及规划 1.1 工程概况 1.1.1 概述 本项目位于哈同高速公路K46+170处,为双喇叭互通式立体,共设A至I匝道9 条,匝道全长4009米,其中:单向车道匝道(B至I匝道)长4395.4米,双向车道匝道(A匝道)长1709米。设匝道分离式立交桥334.04米/2座;设涵洞21道(含通道涵8道);设收费站1处;设辅助车道长2157.8米。 1.1.2 主要技术标准 公路等级:高速公路;A匝道为双向车道;B至I匝道单向车道; 设计速度:40km/h; 荷载等级:公路-I级; 设计安全等级:一级; 设计宽度:A匝道路基宽度19m C、D G H匝道路基宽12m B、E、F、I匝道路基宽 8.5m; 环境类别:II 类; 标准冻深:1.9m; 设计洪水频率:1/100。 1.1.3地形、地貌 本项目为哈同高速二龙山风景区互通式立体交叉,属于点性工程,位于东京 127° 23' 05〃,北纬45° 45' 25〃。项目所在区域属于丘陵地貌,地表植被保持较好,以耕 地为主。 1.1.4地震 项目所在地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地震设防烈度VI度。桥梁构造物不需要进行专 门的抗震设计,仅采用抗震措施设计。 1.1.5气象、水文地质 项目所在区域属北温带大陆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零上3.9 C,最大冻深1.93 米,年平均降水量500.4 毫米,全年最多为西南风,年平均风速4.3 米/秒,年平均日照2732.3 小时,良好的气候条件。 项目所处位置冬季受极地大陆气团控制,严寒干燥;春季升温缓慢,水分不易下渗,致使公路易发生冻胀、翻浆。对路基、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产生不利影响,为此应保证路基的填土高度,防止冬季地下水的聚冰冻胀,保证路基抗冻要求,防止路面出现冻胀、开裂、渗水等病害。

数据中心同步平台建设方案

数据中心同步平台建设方案 第一章概述 1.1 平台建设背景 当前政府、企业的信息化的状况是,各政府和企业一般都设计和建设了属于机构、业务本身的应用、流程以及数据的信息处理系统,独立、异构、涵盖各自业务内容的信息处理系统,系统设计建设的时期不同、业务模式不同,信息化建设缺乏有效的总体规划,重复建设;缺乏统一的设计标准,大多数系统都是由不同的厂商在不同的平台上,使用不同的语言进行开发的,信息交互共享困难,存在大量的信息孤岛和流程孤岛。为了有效整合分散异构的信息资源,消除“信息孤岛”现象,提高政府和企业的信息化水平。宇思公司要开发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主要目的是有效整合分散异构系统的信息资源,消除“信息孤岛”现象,提高政府和企业的信息化水平,灵活实现不同系统间的信息交换、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加强信息资源管理,开展数据和应用整合,进一步发挥信息资源和应用系统的效能,提升信息化建设对业务和管理的支撑作用。 要求新构建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要遵循标准的、面向服务架构(SOA)的方式,基于先进的企业服务总线ESB技术,遵循先进技术标准和规范,为跨地域、跨部门、跨平台不同应用系统、不同数据库之间的互连互通提供包含提取、转换、传输和加密等操作的数据交换服务,实现扩展性良好的“松耦合”结构的应用和数据集成;同时

要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能够通过分布式部署和集中式管理架构,可以有效解决各节点之间数据的及时、高效地上传下达,在安全、方便、快捷、顺畅的进行信息交换的同时精准的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实现数据的一次 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设计方案 采集、多系统共享;要求数据交换平台节点服务器适配器的可视化配置功能,可以有效解决数据交换平台的“最后一公里”问题,快速实现不同机构、不同应用系统、不同数据库之间基于不同传输协议的数据交换与信息共享,为各种应用和决策支持提供良好的数据环境。要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能够把各种纷繁复杂的数据系统集成在一起完成特定业务,提供同构数据、异构数据之间的数据抽取、格式转换、内容过滤、内容转换、同异步传输、动态部署、可视化管理监控等方面功能,支持的数据包括各主流数据库(如Oracle、SQL Server、MySQL等)、地理空间数据(如卫星影像、矢量数据)、常规文件(word、excel、pdf)等各种格式,并可以根据用户需求定制开发特定业务服务。 1.2 应用场景 场景一:中国科学院电子学研究所的信息交换需求 实现各个数据中心间的数据库层面的数据共享交换,各中心之间是双向的、实时的数据交换,各数据节点的数据库是同构的数据库系统(即Oracle),数据的类型是基于数据库表格的规则数据,字段类型包含BLOB字段类型。目前各数据节点的数据结构(表)是相同的,主要是一表对一表的数据交换,数据抽取和过滤需求比较简单。目前数据共享交换是通过Oracle GoldenGate数据库同步工具来

互通立交连接某高速公路施工方案

第一章工程简介 XX至XX公路为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车速100km/h,路线极限最小平曲线半径53m,一般最小平曲线半径700m,最大纵坡4.9%,沥青砼路面结构,按公路—I级荷载等级设计。 XX至XX高速公路C01合同段位于韶关市XX区XX镇,设XX互通式立交一座。本立交是XX高速公路与XX高速、广乐高速公路进行交通转换的枢纽工程,主要工程有主线桥一座,匝道桥五座,匝道路基一条,其中A、B、C、D、G、F匝道分别与XX高速相连接,且主线桥、B、D匝道上跨XX 高速公路。 本互通立交设计与XX高速相连接的范围为:XX高速JK117+025-JK118+550,长1525m。 第二章桥梁工程 一、工程概况 (一)主线桥 左幅桥全长931.92m,右幅桥全长738.92m,分别为第7联、第6联上跨XX高速公路XX河大桥的JK117+750-JK117+800段。主线桥下部结构为桩基础、花瓶墩,左幅上部结构为26.5+45+26.5m预应力混凝土现浇连续箱梁,桥宽12.9m,单箱双室;右幅上部结构为32+45+32m预应力混凝土现浇连续箱梁,桥宽12.9m,单箱双室。左右幅上部结构均采用挂篮悬浇法施工。 (二)B匝道大桥 B匝道大桥全长515.67m,第3联的第10、11孔上跨XX高速公路的

JK117+600-JK117+650段。下部结构为桩基础、柱式墩,其中10号墩位于XX中央分隔带上,9号、11号墩位于XX边坡防护上。上部结构为20.05+2×25+20.05m现浇连续箱梁,桥宽12m,单箱双室,此联箱梁采用梁柱式支架施工。 (三)D匝道大桥 D匝道大桥全长1080.63m,第5联的第19、20孔上跨XX高速公路的JK117+870-JK117+920段。下部结构为桩基础、柱式墩,其中19号墩位于XX高速中央分隔带上,18号、20号墩位于XX边坡防护上。上部结构为20.05+2×25+20.05m现浇连续箱梁,桥宽10.5m,单箱双室,跨XX部分采用梁柱式支架施工。 二、施工计划安排 由于N线桥、B匝道桥、D匝道桥均上跨XX高速公路,为了尽量减少施工对XX高速通行的影响,我标段决定对此几联进行集中施工,具体施工计划如下: (一)主线桥 右幅第六联 2XX.01.30-2XX.06.20 左幅第七联 2XX.06.21-2XX.10.30 (二)B匝道大桥 桩基(10、11、12#) 2XX.12.01-2XX.12.31 墩柱及系梁 2XX.01.01-2XX.01.30 现浇梁第3联 2XX.03.01-2XX.04.20 (三)D匝道大桥 桩基(18、19、20#) 2XX.12.01-2XX.12.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