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物诗的特征及相关内容

咏物诗的特征及相关内容
咏物诗的特征及相关内容

第十章咏物诗

第1节概述

把唐诗按照题材划分,除了有名的边塞诗和田园诗之外,还有一个大的题材类型:“咏物诗”。咏物诗以客观存在的具体的事物形象为吟咏的对象。“咏物诗”的“咏”字是指歌咏,即以诗的语言对客观对象进行描写、抒情;“物”作为被诗人描写、抒情的对象,一般是指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比如,日月星辰、山川丘壑、风霜雨露、虫鸟草木、器物玩好等等。但是诗人对这些事物形象进行吟咏时,又不是在进行纯客观的照相翻版,物在诗中是按照诗人的主观感受再现出来的,因此咏物诗仍旧带有抒情意味。好的咏物诗,诗人以抒情的心理咏物,在对事物形象进行描写时,还托物兴寄,咏物中寄寓了作者的情感和意蕴。

1、咏物诗的特征和历史发展脉络

1、咏物诗的特征

咏物诗在内容上与其他题材的诗歌有明显的不同,叙事诗以事件为主线展开情节,如白居易的《长恨歌》;边塞诗有特定的地域特征和事件线索,如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爱情诗、送别诗以人物的情感为主旋律,如杜甫的《月夜》、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咏物诗则抓住所咏之物本身,或从各种角度,或从事物特征对所咏之物进行吟咏。

从表达情趣上看,有单纯咏物,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或者某一功能进行吟咏的;有注重刻画所咏之物的内在神韵的;在一些高手笔下和一些佳作之中更有借物兴寄,把诗人的情怀寄寓在物之中的。但总而言之,所有的咏物诗都以某一特定的物作为吟咏的对象和构建意境的外在形式。没有特定的物这一客观对象在诗中,则不构成咏物诗。

从诗题上看,咏物诗常常以所咏之物为诗名,例如:骆宾王《咏蝉》、《咏鹅》,贺知章《咏柳》,罗隐《蜂》等。也有一些咏物诗不是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我们从诗名本身难以看出它的咏物特征,例如: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杜牧《山行》,李益《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等。咏物诗一般一诗咏一物。

在形式上,唐代咏物诗以短诗、小诗为主,但是韩愈的《南山诗》

长达204句,1020言,长度可以说是唐代咏物诗之最。

2、咏物诗的历史发展脉络

在中国诗歌的两个源头《诗经》和“楚辞”中都可以找到对物的吟咏,甚至孔子也认为学习《诗经》可以认识很多鸟兽草木的名字(小子何莫学夫《诗》,……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经》中很多起兴的诗句,诗人往往都是以咏物开头,例如: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周南.关雎》

呦呦鹿鸣,食野之萍《诗经.风.鹿鸣》

但是这些“物”不是诗人要吟咏的重点,它们只是诗中的局部或者片断,大多诗篇中的“物”只是诗人用来导入吟咏内容的一个引子。从这一点上说,《诗经》中许多诗只是有咏物的内容,不能算是真正的咏物诗。 “楚辞”中涉及大量的植物,“楚辞”的主要作者屈原喜欢在作品中用各类香草来作隐喻。虽然作者也在诗中对所涉及的植物作了一定的歌咏,但是实际上,它们都已经被作者人格化了,作品中的“物”是为刻画诗中抒情主人公的品格和人格服务的。

先秦时期真正可以算咏物诗的也许是《诗经·鸱枭1》和“楚辞”的《橘颂》。这两首诗可以算作是中国古代咏物诗的滥觞2。

汉魏两晋时期,随着文学创作的繁荣,咏物诗的创作也进入到发展阶段。用物来作诗的题目的单纯咏物诗已经成规模地出现。例如汉代有《古诗十九首·冉冉孤生竹》,汉魏时曹植有《野田黄雀行》,魏晋时期陆机的《园葵》、《春咏》、《秋咏》等。这一时期的咏物诗已经比较深刻地显示出客观自然对象在诗人心中的审美价值,虽然咏物的题材相对狭窄,但是诗人借咏物来抒发作者心中的情,胸中的志的特征已经显现出来。很多作品都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六朝时期,咏物诗大量产生,“成为诗歌创作的重要题材品种”。3谢朓、沈约、鲍照等人都创作了大量的咏物诗。这些咏物诗以刻画事物本身自然特征见长。

咏物诗发展到唐代,与其他题材的诗歌一样,进入到一个全盛的时代。据统计,在《全唐诗》48000余首诗中,咏物之作有6000多首,约占全唐诗的八分之一。这6000余首咏物诗之中,初唐时期的大约仅存有500多首;盛唐时期的咏物诗则有750多首;到了中唐时期,咏物诗创作陡增,现存约1450余首;晚唐更是咏物诗创作的高潮时期,现存晚唐咏物诗约3350余首。

唐代咏物诗不仅数量上大大超过前代,创作咏物诗的诗人人数也远非前代可比,唐代诗人大多数都或多或少地创作过咏物诗。初唐时期的李

峤留有近140首咏物诗。盛唐时期的李白留下有百余首咏物诗,杜甫更是创作了多达310余首咏物诗,成为唐代咏物诗创作的高手。中唐的韩愈也创作了咏物诗一百多首;白居易更是以340余首咏物诗名列唐代咏物诗创作之最。晚唐的李商隐、皮日休、温庭筠、罗隐、杜牧等诗人也留下了大量的咏物诗佳作。此外,唐代还有一些诗人仅以一首优秀的咏物诗成其诗名,后人于是用诗人的这首咏物诗诗名作他们的雅号。比如:“崔鸳鸯”、“郑鹧鸪”、“鲍孤雁”、“刘仙掌”等。

二、唐代各历史时期从事咏物诗创作主要作家初唐时期的咏物诗,承袭六朝传统,对所咏之物的外在形象较为注重,形似胜过神似。但到四杰和陈子昂时,咏物之作中寄寓成分渐浓,借咏物以抒发个人情感的作品多了起来。

初唐时期咏物诗代表作家有李峤、虞世南、唐太宗李世民、沈诠期和宋之问、王杨卢骆“四杰”以及陈子昂等人。

李峤(644—713),字巨山,河北赵州人,20岁举进士,历仕高宗、武后、中宗三朝。与苏味道齐名,后人合称“苏李”。他“是唐代第一位有意识有计划创作咏物诗的诗人”4。现存咏物诗约140首,《全唐诗》卷五十九至六十共收录李峤“咏物诗”120首。因诗题均取单字为题,因此又称“单题诗”。李峤的“咏物诗”内容非常杂,日月星辰、山水湖泽、市井楼台、章服器用、花鸟虫鱼等等,无所不包。因此《唐才子传·卷二·李峤传》中也把他的“咏物诗”称作“杂咏诗”。李峤的“咏物诗”,虽然写作技巧高超,裁剪整齐,但是诗作缺乏个性,缺乏感情,并没有什么兴寄在其中,因此诗作没有什么生趣和意味,传世佳作不多。然而,由于李峤系统地、内容广泛地创作了大量的咏物诗,因此他对后世咏物诗的创作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李世民(599—649),唐太宗,他也是一位很有才气的诗人。他流传下来的诗作约有一半是咏物诗,共达50余首,其中大多数受六朝风气影响,题材狭窄,意境平庸,但是也有部分咏物诗有所兴寄,如《咏风》:

萧条起关塞,摇飏下蓬瀛。拂林花乱彩,响谷鸟分声。

披云罗影散,泛水织文生。劳歌大风曲,威加四海清。

诗的最后用刘邦《大风歌》典故,显然已经不是在咏自然界的风了,诗中显示出一代帝王的磅礴气势和有为君主的风发意气。

咏物诗到了“四杰”手中,开始接触到更广泛的内容,尤其是骆宾王(约640—约684)的咏物诗,在吟咏物象时力图描写处所咏之物的个性和内在神情,有些咏物诗中还蕴含了作者对人的身世、遭遇的感慨。他们使咏物诗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骆宾王的咏物诗《在狱咏蝉》是

初唐时期咏物名作。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侵。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沈。无人信高洁,谁为表予心。

这首诗是作者在担任侍御史时因罪被捕入狱在狱中所作。诗中作者借蝉以自喻,用隐喻的手法寄托自己遭受诬陷的悲愤心情。全诗托蝉寄情,感情沉郁,“在写物上能抓住秋蝉哀吟的魂魄,在抒情上,又道出了诗人高洁凄凉的情怀,咏物与抒情不离不即,不偏不倚,达到天衣无缝的境界。”5诗作具有较高的艺术性。其他三人的咏物诗,如卢照邻的《紫骝马》、《临阶竹》,王勃的《咏风》,杨炯的《紫骝马》也都在诗中寄寓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自己的理想抱负。

陈子昂(661—702),四川人,唐睿宗文明元年(684年)进士。他主张作诗要有兴寄,留有咏物诗10首。其《感遇三十八首》之二是一首托物寓意的咏物诗。

蘭若生春夏,芊蔚何青青。幽独空林色,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嫋嫋秋风生。岁华尽摇落,芳意竟何成!

全诗写的两种植物“蘭”和“若”都是香草。作者运用“楚辞”中常见的传统隐喻手法以香草比拟自己高洁的情怀。诗中描写“蘭”和“若”春夏的欣欣向荣和秋风起后的摇落无成,藉以暗衬作者自己的官场失意,不为上所用的苦闷心情。

进入盛唐,咏物诗发展到了成熟期。李白、杜甫、高适、岑参、王维、王昌龄等都创作了大量的咏物诗。其中以杜甫成就最大,创作了300余首咏物诗,堪称盛唐诗人咏物诗创作之最。盛唐咏物诗在表现技巧上高度成熟,诗人对客观对象的描写和自我感情的抒发的分寸把握准确,咏物既不离物,又不粘物;在描摹物体时抓住物的特征和神韵并加入诗人自己的主观兴寄,佳作连篇。

李白创作了100 余首咏物诗,他的咏物诗“追求兴象玲珑,自然之美和高情远韵。”6咏物简貌重神,善抓事物典型特征,有时寥寥几笔,区区数字,所咏之物神情毕现。李白咏物诗所咏之物一是动植物,如:天马、鸣雁、鹦鹉、白鹭鸶以及海石榴、芍药、黄葛、紫藤等。二是天象节令,如:月、风、云、雪以及春、夏、秋等;似乎李白特别

对“月”和“秋”情有独钟,创作了涉及“月”和“秋”题材的咏物诗各7首。三是艺术对象,如:音乐、绘画、书法等。四是山川、地貌,如:巫山峡、泰山、长江、洞庭湖等。他的咏瀑布诗《望庐山瀑布》抓住庐山瀑布的典型特征“高和长”,一句千古名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使庐山瀑布的神韵立体地凸现在人们眼前。

杜甫的咏物诗大致可分三类:

一是咏天象节令的;其中咏雨雪风霜的占了很大比重,仅咏雨诗杜甫

就创作了约35首。如:《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此诗从春夜的听雨、看雨到第二天早晨的看花,都表达了杜甫对春雨的喜爱。诗既写出了春雨的外在特点,又道出了春雨无私奉献、不欲人知的内在品质。7

二是咏花卉鸟兽、寺院楼台、江河峰峦的;这类作品数量也较多,其中又一大部分吟咏弱小、病态的动植物,诗中体现了作者的同情心,咏物中寄寓了杜甫对生活在社会下层的包括自己在内的普通人的怜悯和哀伤。如:《孤雁》

孤雁不隐啄,飞鸣声念群。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野鸭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这首诗中孤雁的形象寄托了杜甫的身世感慨。雁的离群,如作者的远离亲属,雁的哀鸣羁旅,如作者的飘泊无依。8

第三类是吟咏文化艺术的,如咏绘画、音乐、舞蹈、书法等题材,也许杜甫非常喜爱绘画艺术,他创作的各类咏画诗就多达约30首。

“杜甫的咏物诗不仅在内容上具有开拓意义,而且既重兴寄,又重体物。其刻画之精细入微毫无欲动,状物之周备详密神采飞扬,真正做到了形神兼备,这是杜甫以前的咏物之作难以企及的。”9

此外,王维、岑参、王昌龄、李欣等人的咏物诗也都有自己的艺术个性,富有气象意味。

中唐时期咏物诗的创作在安史之乱后的一段时期进入低潮,大历诗人的咏物诗在数量上明显的少于盛唐,题材范围上也大大的缩小,韦应物、司空曙等人的咏物诗已经把目光和着重点放在了讲求艺术形式和技巧上了。中唐后期,随着古文运动、新乐府诗崛起的韩愈、李贺、白居易、元稹等,把咏物诗的创作又推向新的高潮。

中唐咏物诗有两种创作倾向:以韩愈、李贺位代表的一批诗人的咏物诗追求题材的新和异,喜欢吟咏前人很少咏的事物,如韩愈的《落齿》,李贺的《李凭空篌引》、《金铜仙人辞汉歌》等。这在咏物题材的开拓上有一定的创新意义。此外韩李的部分咏物诗,遣词造句有时出现奇字异句以求新颖,如韩愈《南山诗》全诗一口气使用了51个“或”字句;状物传神偶尔使用荒诞比喻构成奇诡的意象,如《李凭空篌

引》“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中的“老鱼”、“瘦蛟”。以白居易、元稹位代表的另一批诗人的咏物诗发扬了杜甫的咏物风格,注重兴寄。通过咏物干预生活和社会,写出了大批为时为事,规戒讽世,比兴寄托,寓意深刻的作品。白居易创作了340余首咏物诗,数量上超过

杜甫,为唐代诗人创作咏物诗之冠。内容上白居易的咏物诗以草木虫鱼为多,咏松咏竹的各有12首,另外如器物,文化艺术品等内容的也占有相当数量。白居易的咏物诗有几个特点:一是组诗较多,二是寓言咏物诗较多,组诗有《有木八首》、《禽虫十二章》等,《池鹤八绝句》既是组诗又是寓言诗。三是在一些讽刺时政的咏物诗中直接标明题旨,甚至在诗题中就作出诠释,如《有木八首》的序言。

晚唐咏物诗在作家人数和作品数量上都远远超过前三个时期。以李商隐、温庭筠为代表的一批诗人注重形式美的追求。李商隐现存咏物诗120余首,从所咏题材上看,以风花雪月、草木虫鱼等细小纤弱之物为主。他的咏物诗往往文辞华丽,感情缠绵。注重诗人主观感受的抒发,咏物言情中渗入家国身世之感慨,形成一种兴寄遥远的风格。《锦瑟》、《牡丹》《喜雪》都体现了这种特色。他的《牡丹》八句用了六个典故,陈贻焮认为“这首诗把死典用活了,丰富了构思和表现力。……诗人运用大量富于生活气息的典故来描写、烘托因某一事物而引起的种种感受和情绪的作法,在以前的诗歌中是罕见的。”10

皮日休、陆龟蒙、罗隐等人常常在咏物诗中冷嘲时事,感喟人生,表现出愤世嫉俗的情绪,如皮日休的《蚊子》、罗隐的《蜂》等,

蜂》“虽平淡而有思致,使读者能从这则‘动物故事’中若有所悟,觉得其中寄有人生感喟。”11在罗隐的笔下蜂与蝶成为风韵的象征。皮日休、陆龟蒙等人还在咏物诗中流露出渔樵隐逸的情趣,皮日休、陆龟蒙各写了咏物组诗“渔具15咏”、“樵诗10咏”。但是陆龟蒙的咏物诗《白莲》才是晚唐中咏物诗中真正的上品:

素蒍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无情有恨何人觉,月晓风清欲堕时。

全诗既没有着墨于白莲的色彩的描写,也没有关注于形象的刻画,而是写出了白莲花的精神,诗的后两句,把花写得若隐若现,花的神韵完全融在诗人创造的意境之中。

晚唐诗人郑谷终老山林,他的诗多是写景咏物之作,风格清新通俗。以《鹧鸪》诗得名,被誉为“郑鹧鸪”。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诗人没有从形似入手,而是紧紧抓住鹧鸪的神韵来构思落墨,全诗把握住了人和鹧鸪在感情上的联系,使人和鹧鸪融为一体,构思精妙缜密,受到世人的高度称道。

杜牧在晚唐咏物诗坛独树一帜,“它的咏物诗意境清新,旨意玄远,

形神俱佳。”12如《早雁》、《江南春》等。杜牧的《早雁》是一首托物寓意的诗:

金河秋半虏弦开,云外惊飞四散哎。仙掌月明孤影过,长门灯暗数声来。

须知胡骑纷纷在,岂逐春风一一回。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

全诗用比兴手法,字面上句句写雁,实际上句句写事、写人,以雁象征四散逃离、流离失所的边疆地区的人民。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边民的深切同情。

三、唐代咏物诗的主要内容和创作特色

唐代咏物诗创作在题材的广泛性和重点的集中性上做到了有机的结合。唐代咏物诗的题材范围十分广泛,日月星辰,风霜雨露,动物植物,地形地貌,物产建筑,无所不包,无所不咏。虽然咏物题材广泛,但是有些题材受到了唐代各时期诗人的青睐,被同时代的诗人或者不同时代的诗人从各种不同角度反复吟咏,有的甚至成为咏物诗的代表性题材。

“蝉”,从初唐到晚唐,共有37首咏蝉诗,涉及诗人共27人。初唐诗人骆宾王、虞世南、卢照邻等,盛唐诗人张九龄,中唐诗人白居易、张籍,晚唐诗人李商隐、杜牧等,都有咏蝉佳作。

此外昆虫类的“萤”和“蝶”;大型动物类的马;飞禽类的“鹤、莺、雁、燕、乌、杜鹃、鹦鹉”等;天象中的“月”;气象中的“雨”和“雪”;四季中的“春”和“秋”;一日中的“晓”和“夜”;地貌中的“山、河、湖、池”;乐器中的“琴”等也都受到诗人的特别注意。

这些题材,历来在诗人笔下都能形成美好的意象,孕育各种兴寄,因此自然成为诗人经常吟咏的对象。

从创作特征上看,唐代咏物诗同时走了两条路:一条是从单纯咏物,到托物兴寄的发展道路;另一条是从外到内,从形似到神似的发展道路。咏物诗内容上大致分三类:

一是仅对客观事物本身,尤其是事物的外在形象进行客观的描述,如初唐时期的李峤的许多咏物诗;这类咏物诗作者在创作时大多追求对事物本身的外在形象的逼真描述,其中也不乏对事物外貌特征观察细致,刻画入微的佳作。第二类是注重主观感受的咏物诗。如李白、李欣以及岑参等人的咏物诗。这类诗作者追求对客观对象的神韵的刻画,有时诗中的只言片语就使所咏对象的神韵毕现,个性凸显。例如李白的《天马歌》,作者刻画天马形象着重于传神,全诗咏出了天马的神韵和气势。这类咏物诗也往往具有较深远的意境。第三类咏物诗注重借物寄兴,

作者借咏物表达特定的情感,如杜甫吟咏雨雪风霜的作品,常常寄寓了作者对时世的感慨和忧国忧民之情;白居易的一些咏物诗有的直接讥讽时政,如《红线毯》,或寄寓了诗人的人格理想,如《庭松》。

纵观唐代咏物诗,虽然不能一概而论,但是,咏山川草木、花鸟虫鱼的以及明月、细雨等题材的常常有佳作,可咏器物,建筑物尤其是宫廷建筑的,则多为没有生气的平庸之作。

四、唐代咏物诗的地位和对后世的影响

从数量上讲,咏物诗是唐诗中的一个大类,虽然它不如唐代的山水田园诗和边塞诗爱情诗、咏史诗的影响大,但是绝对数量有可能超过其他题材的诗歌。咏物诗在当时以及后世始终在诗坛上占有重要地位。后代人评论唐诗,编选唐诗,咏物诗常常以独立的题材类拥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从初唐到晚唐,咏物诗中应景之作,酬唱奉和,娱乐解闷的作品占了相当大的分量。这导致唐代咏物诗虽然数量占优,但佳作比例明显偏低。初唐咏物诗现存约500首,可是佳作不外骆宾王的《在狱咏蝉》,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等少数几首。盛唐时期李杜、王孟、高岑等名家辈出,咏物诗创作才进入一个新的境界,佳作相对其他时代有明显增加,李白的《蜀道难》、《峨眉山月歌》、《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杜甫的《房兵曹胡马》、《丹青引》等成为千古流传的名篇。中晚唐以后诗人风格的多样化,或另辟蹊径,或拓展题材,或干预时政大胆地表现生活中的另一面,均创作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佳作。

借物兴寄,咏物抒情,这既是中国古代诗人作诗的一种重要的艺术手法,又是许多诗人的创作目的之一。咏物诗中的寄寓,以及诗人的“兴寄”观,对后世诗人的咏物诗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唐以后历代诗歌创作,咏物诗都成为一大重要内容。

描述

[←1]

鸱枭:chīxiāo,鸟名,俗称猫头鹰。

[←2]

滥觞:lànshāng,本义是“浮起酒杯”,现在比喻事物的开始或者起源。

[←3]

胡大浚、兰甲元《唐代咏物诗发展之轮廓与轨迹》,《烟台大学学报》1995年2期,P22。

[←4]

同注释③。

[←5]

兰翠:《唐人律诗选评》,石油大学出版社1996 。

[←6]

胡大浚、兰甲元:《唐代咏物诗发展之轮廓与轨迹》,《烟台大学学报》1995年2期,P22。

[←7]

同注释①

[←8]

兰翠:《唐人律诗选评》,石油大学出版社1996 。

[←9]

胡大浚、兰甲元:《唐代咏物诗发展之轮廓与轨迹》,《烟台大学学报》1995年2期,P25。

[←10]

陈贻焮《唐诗论从》p258—259,湖南人民出版社,1980。

[←11]

《唐诗鉴赏辞典》p1282,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12]

胡大浚、兰甲元:《唐代咏物诗发展之轮廓与轨迹》,《烟台大学学报》1995年2期,P25。

咏物诗鉴赏练习题教师版

咏物诗鉴赏练习题教师版 这首诗描写的孤雁是什么样的形象?全诗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答:这首诗描写的是离群独飞、思念同伴的孤独凄苦、热烈执着的大雁形象。诗歌通过孤雁表达了诗人对战乱中颠沛流离的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以及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和执着精神、(2)试以颔联和尾联为例,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及艺术效果(4分)答:颔联运用对比(反衬)手法。用“一片影”与“万重云”对比,在高远浩茫的天空中,这小小的孤雁是那么渺小单薄,突出了孤雁的形单影只以及执着勇敢。尾联用衬托(或陪衬)手法,写野鸦“鸣噪自纷纷”,用野鸦的平庸鸣噪衬托孤雁念群的痛苦、飞奔的劳累,表达出诗人不能与知己亲朋相见,却面对着一些俗客庸夫时厌恶无聊的心绪。练习二蝉(唐)虞世南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1、读这首咏物诗,你的眼前呈现出怎样一幅画面?请描绘出来。 答:诗中描绘一只在梧桐树上鸣叫的蝉。它的头部的触须像下垂的冠缨,它饮着清露,蝉声悦耳远传,但并非借助秋风。 2、诗人借蝉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答:诗人写蝉是托物言志,诗中的蝉是诗人自己的自况,喻指诗人生性高洁自立,虽处显赫之位,却生性高洁自立,决不凭借外在势力。练习三蝉李商隐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

无情。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1、“故园芜已平”化用陶渊明的“田园将芜胡不归”,请解释“故园芜已平”这句诗的含义。(4分)答:意为家乡田园里的杂草已经成片,表达了作者思家归隐之意,透露出诗人的失意与悲凉心情。2、有评论赞誉这首诗“咏物最上乘”,请简要分析诗中蝉的形象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答:这首诗以蝉的饮露难饱指自己的清贫;蝉的徒劳鸣叫和树的无情寄托孤独凄凉的身世遭遇;借咏蝉以喻自身品质的高洁。诗中的蝉却是作者困窘凄凉形象的写照。练习四画菊郑思肖(南宋)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注:元兵南下,郑思肖上疏直谏,痛陈抗敌之策,被拒不纳。不第后赋菊黄巢(唐)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注:黄巢长于骑射,爱扶危救急;爱读书,参加进士考试不中。1、这两首诗中的菊花分别是怎样的形象? 答:郑诗描绘了不与百花同时开放,孤芳自赏,宁愿枯死枝头,决不被北风吹落的菊花形象。黄诗描绘了在百花凋谢后,菊花盛开,香透长安的菊花形象。2、诗人托物言志,各表达什么情感? 答:郑诗赞美菊花傲然不屈,清高脱俗。表达自己凌然的民族气节和忠贞爱国的情怀。 黄诗抒发了自己的凌云壮志,不甘为人下的远大抱负。

诗歌鉴赏常见意象

诗歌鉴赏常见意象 边塞怀古诗: 边关、玉门关、羌笛、胡人、胡马、黄河、长城、明月、阴山、黑山等。 1吴钩泛指宝刀、利剑,借指诗人报效祖国,建功立业的情怀。 2乌衣巷原是东晋王谢两大豪门的住宅地,借指极其繁华之所在。 3淮水秦淮河是历代王公贵族醉生梦死、彻夜笙歌的游乐场,常借指繁华之所。 4 山河指国家或祖国。 5 折戟指战争的惨烈。 6 柳营指军营。 7 后庭花荒淫而亡国的陈后主所作的乐曲,借指统治者的荒淫无度。 8芦荻一种秋天的植物,借以渲染萧索的气氛。表现要点:边塞风光、奋勇杀敌、誓死卫国、征人愁怨、思乡思亲、同情批驳烽火、狼烟、宝剑、马、铠甲等。 9关山关塞山河。关,关隘要塞;山,山河。 送别诗: 杨柳、杯酒、明月、江水、芳草、眼泪、残阳、孤云、远帆、歧路,长亭饯别,饮酒泣别,日暮伤别,夕阳 1水晶帘闺中的一种帘子,借以表现思妇的寂寞之情。2辽西边关地名,借以表达思妇怀念出征在外的丈夫。3玉阶台阶,借以表现思妇远眺而思念丈夫。 4屏风古代用来隔离或挡风的饰物,借以表现闺中人思念亲人。 5娥眉女子的眉毛,多指美人的梳洗或揽镜自照、顾影自怜的情景。 6罗幕精美的帘子,多表现思妇对远人的思念。 7乱红指落花,借以表现女主人公对花慨叹年华的逝去。8危楼高楼,多指女主人公眺望远处,思念心上人。 9落花(落红、残红)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对于死亡的焦虑、忧伤。多传达青春易逝、人生无常的深沉喟叹和哀愁。 10南浦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表达送别之意。 11长亭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12芳草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常用来比喻离恨。 13班马班马意为离群之马,后送别诗多用以抒发惜别之情。 14灯(烛、蜡、炬)多传达离情别绪、孤寂落魄和愁苦之情。 15折梅:表示离别、赠送寄思 16折柳:表示送别、离愁别绪 17蟋蟀怀念征人。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 18吹笛、吹箫、吹笙多传达离别之苦、相思之情和内心的孤寂。分类:送别、留别、赠别、酬别、话别、宴别、饯别、寄别山水田园诗 1绿树常表现一种幽静的环境。 2黄鹂常以黄鹂鸣叫强化环境的幽静。 3空山常表现空旷、幽静的环境。 4 明月常以明月渲染一种清幽的环境。 5 柳绿渲染一种如诗如画的意境。 6桂花表现一种宁静、清远的情境。 7 春山渲染静寂的环境。 8 竹常寄托主人公一种清高脱俗的情怀。 9云常表现主人公的恬淡隐逸之情。 10海棠表现对美好景物的珍惜。 11 白鸥一种水鸟,多借来表现自由恬静的生活。 12 白鹭一种飞在水田或沙滩上的鸟,常表现一种安谧清幽的环境。 13 稻香表现农村环境及农村生活的恬静与清幽。 14 细雨写环境的宁静、恬淡。 15 蛙写农村风光与环境,衬托人的悠闲心情。 羁旅行役诗 1猿啼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伤的感情, 2水在中国古代诗歌里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 3琴瑟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 4鸿雁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5红豆红豆即相思豆,借指男女爱情的信物 6日暮、落日、夕阳常用来表现游子思乡 7西楼、高楼、小楼、危楼借人在楼上或登楼远眺表现思乡之情, 8茅店指荒郊野外,多表达漂泊之思与思乡之情, 9月亮对月思亲,常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 10柳树以折柳表惜别。 11丁香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12芭蕉常表达孤独忧愁的离情别绪。 13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大多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14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 15鹧鸪旅途艰险和满腔的离愁别绪。思乡、凄清 16乌鸦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17水古代诗歌中常和绵绵的愁丝连在一起。因水的柔和清冷,常用水比喻月色之类虽具体可感却难以把握的事物。 18鸿雁鸿燕雁书雁足鱼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怀之感。

咏物诗鉴赏练习题教师版修订稿

咏物诗鉴赏练习题教师 版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咏物诗鉴赏练习题练习一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这首诗描写的孤雁是什么样的形象全诗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2) 答:这首诗描写的是离群独飞、思念同伴的孤独凄苦、热烈执着的大雁形象。诗歌通过孤雁表达了诗人对战乱中颠沛流离的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以及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和执着精神. (2)试以颔联和尾联为例,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及艺术效果(4分) 答:颔联运用对比(反衬)手法。用“一片影”与“万重云”对比,在高远浩茫的天空中,这小小的孤雁是那么渺小单薄,突出了孤雁的形单影只以及执着勇敢。尾联用衬托(或陪衬)手法,写野鸦“鸣噪自纷纷”,用野鸦的平庸鸣噪衬托孤雁念群的痛苦、飞奔的劳累,表达出诗人不能与知己亲朋相见,却面对着一些俗客庸夫时厌恶无聊的心绪。 练习二 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1.读这首咏物诗,你的眼前呈现出怎样一幅画面?请描绘出来。 答:诗中描绘一只在梧桐树上鸣叫的蝉。它的头部的触须像下垂的冠缨,它饮着清露,蝉声悦耳远传,但并非借助秋风。 2.诗人借蝉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诗人写蝉是托物言志,诗中的蝉是诗人自己的自况,喻指诗人生性高洁自立,虽处显赫之位,却生性高洁自立,决不凭借外在势力。 练习三 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咏物诗的特点

咏物诗 主编:张培培审核:高燕燕时间:2016.04.15 编号:16 【学习目标】 1、了解咏物类诗歌的特点和写作技巧。 2、掌握鉴赏咏物类诗歌的步骤、方法。 【学习重难点】 理解咏物诗感情,掌握咏物类诗歌的表达技巧。 【学习方法】 反复诵读诗歌,自主研习学案,小组合作探究。 【知识链接】 一、咏物诗的概念 咏物诗指那些以某一客观事"物"为集中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咏物明志或咏物喻理,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或讽喻现实,或书写个人身世、品格和志向。 咏物诗的特点在于托物言志。古人很喜欢咏物,自然的万事万物,大至日月山川,小至花鸟虫鱼,都可以成为诗人描摹的对象,都可以寄托诗人的心志。一首好的咏物诗,总是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或深或浅地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隐含生活的道理。由于作者的经历际遇,情趣爱好不同以至对事物观察的角度,认识的深浅不同,对同一事物,往往会有不同的感受。 例如李商隐在《咏柳》:“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中借秋柳抒发的是壮志未酬的感慨。而曾巩在《咏柳》:“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中借春柳讽刺了得势猖狂的小人。在高考的诗歌鉴赏题中咏物诗也是很受出题者的亲睐,2006全国高考重庆卷选用了《红楼梦》中的两首《咏白海棠》,湖南卷选用了清代张维屏的《新雷》,都是较为典型的咏物诗。 二、特点归纳 1. 以物象为题,即咏(题、赠、赞)+物象 2.咏物诗,要实写物的声音、形态、色泽等相应的外部特征,有时还要写出其所处环境的特点,求其“形似”。 3.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 4.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从局部分析常用比喻、拟人、对比、象征、双关、借代等手法。 5.从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三、咏物诗代表作 1、《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赞颂了梅花的风度和品格,这正是诗人幽冷倔强性格的写照。) 2、《墨梅》元·王冕: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不要人夸好颜色,只流清气满乾坤。(极富清新高雅之气,以此表达不愿媚俗的独立人格理想。) 3、《石灰吟》明·于谦: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以石灰自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 4、《竹石》清·郑變: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这首诗借物喻人,作者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 5、《蝉》唐·虞世南:垂绥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只要品性高洁,声名自然远扬,无须任何外在凭借。)

写景咏物类诗歌鉴赏

写景咏物类诗歌鉴赏(一) 来源于网络 一、【2017年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的宋诗,按要求作答。 太湖恬亭 【宋】王安石 槛临溪上绿阴围,溪岸高低入翠微。 日落断桥人独立,水涵幽树鸟相依。 清游始觉心无累,静处谁知世有机。 更待夜深同徙倚[注],秋风斜月钓舟归。 【注】徙倚:徘徊,流连不去。 1.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 【解析】本题考查对诗词内容的理解。题干要求描绘第二联的画面,从关键词(名词:日、断桥、人、水、幽树、鸟)入手分析即可。 2.简析第三联所表现的诗人心境。 正因为能“清游”“静处”,享受清幽美景,诗人才能放下身边的俗事,觉得心无挂碍。表现了诗人宅心事外,与世相忘的闲适之心。 3.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 ①虚写。“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②以景结情。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③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 【解析】本题考查诗词的艺术手法。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分析,尾联为写景句,表现出作者的闲适,运用了借景抒情、以景结情的手法;从“更待”两字分析,所写之景应为想象之景,故运用了虚写的手法。 名师点睛 1.明确表达技巧的范围。表达技巧是非常宽泛的概念,从表现手法上看,有联想、对比、衬托、烘托、白描、象征、抑扬、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托物言志等;从表达方式上看,有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等,其中的借景抒情考查的频率较高;从修辞手法看,有比喻、拟人、夸张、借代、双关、用典等。 2.掌握答题的思维步骤。解答鉴赏表达技巧的题目,最重要的是要准确判断诗歌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分三个层面,首先要考虑的是第一个层面,考虑是否运用了对比、衬托、白描、象征、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托物言志等表现手法;然后考虑第二个层面,即表达方式,尤其要注意借景抒情的情况;最后考虑第三个层面,也就是修辞手法。 3.把握答案特点。在分析表达技巧时,有时需要结合诗歌的形象、语言和主旨;在阐述自己的观点时,要从诗歌中找出具体诗句进行说明。学科.网 二、【2015年高考广东卷】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早过大通驿① 查慎行 夙雾才醒后,朝阳未吐间。翠烟遥辨市,红树忽移湾。 风软一江水,云轻九子山。画家浓淡意,斟酌在荆关②。 【注】①大通驿:在安徽铜陵,大通河由此入长江,作者乘船途经此地。②荆关:五代后梁画家荆浩、关仝,二人擅长山水画。

高中常见诗歌意象

常见诗歌意象 (一)写景咏物诗常用意象 哀鸿比喻哀伤痛苦、流离失所的人。龚自珍《已亥杂诗》:三更忽轸(zhěn悲痛)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野渡常表现诗人自由自在的生活。韦应物《滁州西涧》: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渔舟表现一种恬静幽美的景象。王维的《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鸳鸯表现自然界一派生机、和谐宁静的景象。杜甫《绝句》: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桃花表现充满着蓬勃生机的春天景象。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蝴蝶表现一种融和骀荡的春意。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草木常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烂柯喻离家时间之长。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双鲤借代远方来信。宋琬《喜周华岑见过》:不见伊人久,曾贻双鲤鱼。 西风表现思念与离乡之愁。李璟《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夕阳表现对年华易老的慨叹。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彩袖表现对心上人的一种爱恋、珍惜之情。晏几道《鹧鸪天》:彩袖殷勤捧玉钟,当年拚却醉红颜。 锦瑟表现一种美好的往事或青春年华。贺铸《青玉案》: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锁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蝉常用来表现品行的高洁。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梅花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陆游《卜算子》: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松柏松柏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讴歌的对象,用以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刘禹锡《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后来富贵已凋落,岁寒松柏犹依然。 竹子竹子、竹林深为隐者所喜爱。竹子具有“性直”、“心空”“节贞”等特点,用以表现君子的品德修养。王维《竹里馆》: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杨花飘零之意。郑谷《淮上友人别》: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煞渡江人。 采薇借指隐居生活。《史记·伯夷列传》记载:“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说的是伯夷、叔齐隐居山野,义不待周的故事。文天祥《南安军》:山河千古在,城郭一时非。饥饿真吾志,梦中行采薇。 折桂比喻科举及第。温庭筠《春日将欲东归寄新及第苗绅先辈》:犹喜故人先折桂,自怜羁客尚飘蓬。红叶代称传情之物。朱淑真《恨春》:碧云信断惟劳梦,红叶成诗想到秋。 松喻傲霜斗雪的坚贞品质。李白《赠书侍御黄裳》: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江苏省江阴市澄西中学高考语文专题复习 诗歌鉴赏训练(五)咏物诗

江苏省江阴市澄西中学2014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训练 (五)咏物诗 1、(2012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8分) 野菊【宋】杨万里 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 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 (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 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 (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3分) 赏析角度—— 描写角度:抓住色彩的特征赏析“碧”和“黄”的相互映衬。 修辞角度:对偶(“已”和“便”构成串对,“半山”和“一枝”对应,突出野菊)借代(“碧”代山林翠绿,“黄”代“菊”) 抒情角度:喜爱之情。 炼字角度:“逢”“忙”等的妙处。 示例: 1、对仗:对仗工整,“半山碧”“一枝黄”色彩对比鲜明,勾勒出色彩鲜明的图景。表现对野菊的喜爱。 2、借代:以特征代本体,使得画面形象生动。 3、相逢:把野菊拟人化,表现对它的喜爱。 4、忙:表现诗人欣喜之情,形象写出对野菊的喜爱。 (3)尾联化用了陶渊明那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3分) 采菊东篱下率性自然超凡脱俗 2、(2012年大纲版)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落叶 修睦①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 [注]①修睦:晚唐诗人。

3、(10年山东卷)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问题。(8分) 咏怀八十二首(其七十九)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适逢商风①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回翔。但恨处非位,怆悢②使心伤。 [注]①商风:秋风。②怆悢(liàng):悲伤。 (1)诗中“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四句体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 诗中通过对凤凰的生活习性、声音及神态动作的描写,体现了凤凰立身高洁,志向远大的品性。(高洁2分,志向远大2分)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诗歌鉴赏评价能力,能力层级E 级。 【解析】醴泉,又名甘泉;山冈,言其高,远离污泥濯淖;从凤凰这些生活习性中可看出其清高,超然脱俗的品性;“高鸣彻九州,延项望八荒”,九州,八荒,都是从范围上指的是天下、国家,声音响彻九州,伸长脖子遥望天下,这都能看出志向远大、心怀天下的品性。 (2)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作简要分析。(5分)托物言志(或比兴、象征)。以凤凰自喻,抒发了诗人孤独无奈的苦闷心情和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伤。 【答案1】运用了象征(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1分)。全诗状写凤凰虽然能“高鸣长彻九州,延项望八荒”,但是“适逢商风起”,只能摧藏羽翼而不知“何时复回翔”,遗憾自己“处非位”,唯有黯然悲伤。这里诗人以凤凰自比(自喻,自况,1分),抒发了自己虽志向远大,但迫于时代的凄风苦雨,孤苦无奈(1分)、凌去壮志终无法实现(1分)的思想感情。 【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学生诗歌鉴赏评价能力,能力层级E级。 【解析】整首诗看似在写凤凰,但是诗人意不在此,应该是借凤凰来抒怀,这种借物

专题1 咏物诗 总结

咏物言志诗总结 【知识链接】 一、概念阐释:咏物诗是指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着意描摹,借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格和理想,或表达喜爱之情,或托物言志、托物咏怀。 如王安石的《梅》:“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梅花,洁白如雪,长在墙角但毫不自卑,远远地散发着清香。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这首小诗意味深远,而语句又十分朴素自然,没有丝毫雕琢的痕迹。 二.咏物诗的特点: 1、标题:①以物象为题;②咏(题、赠、赞)+物象 2、咏物诗常见的类别及相关的主题 ①单纯咏物。仅状物之形貌,言物之神态,仅求其形似,不赋予个人的感情,最多表达诗人健康而高雅的审美情趣。如贺知章的《咏柳》赞美春柳的轻盈姿态,仅透露一点对自然之物的喜爱之情。 ②托物言志(寓意)。即诗歌所描绘的物象只是作者抒情的载体,作者借以表达人生态度,生活的理想,或者批判丑恶的现象,或表达作者的观点。名为咏物,实则为了咏人与抒情。往往通过描摹物象写其特征与精神,融入个人的情感,或借物抒怀,或以物自喻,或感己伤时。如宋代名相李纲的诗《病牛》(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但得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借牛任劳任怨,志在众生,唯有奉献、别无他求的性格特点,表达自己不忘抗金报国,为社稷苍生甘愿劳苦的心志。 咏柳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这首诗歌讽刺、揭露得势便猖狂的小人,警告他们必定无好下场。 ③托物喻理。通过咏物来表达一定的社会道理。如苏轼的《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道出只有主体与客体密切配合才能演奏出美妙的音乐这样的道理。 ④托物讽世。通过咏物来揭示或批判社会的不公平现象。如罗隐的《蜂》(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赞颂勤劳无私者的同时,更讽刺那些不劳而获者。 ⑤咏物抒怀:这类诗歌所吟咏的物象往往是诗人自己的化身或是与世人有某种相似。 A、借助赞美诗歌中物象的高尚品格,表达诗人自己的人生态度、追求。例如: 菊郑谷 王孙莫把比蓬蒿,九日枝枝近鬓毛。露湿秋香满池岸,由来不羡瓦松高。 诗歌首句,告诫那些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公子王孙莫要把菊同蓬蒿相提并论,并透露出对王孙公子的鄙夷之情。作为首句,有提挈全篇的作用。“九日枝枝近鬓毛”,紧承首句点题。每年阴历九月九日,是人所共知的重阳节。古人在这一天,有登高和赏菊的习惯,饮菊花酒,还采撷菊花插戴于鬓上。诗人提起这古老的传统风习,就是暗点一个“菊”字,同时照应首句,说明人们与王孙公子不一样,对于菊是非常喜爱尊重的。这两句,从不同的人对菊的不同态度,初步点出菊的高洁。 三、四两句是全诗的着重处,集中地写了菊的高洁气质和高尚品格。“露湿秋香满池岸”,写秋天早晨景象:太阳初升,丛丛秀菊,饱含露水,湿润晶莹,明艳可爱;缕缕幽香,飘满池岸,令人心旷神怡,菊花独具的神韵风采,跃然纸上。“满”字形象贴切,表现出那清香是如何沁人心脾,不绝如缕。诗人在描写了菊的气质以后,很自然地归结到咏菊的主旨:“由来不羡瓦松高”。作者以池岸边的菊花与高屋上的瓦松作对比,意在说明菊花虽生长在沼泽低洼之地,却高洁、清幽,毫不吝惜地把它的芳香献给人们;而瓦松虽踞高位,实际上“在人无用,在物无成”。在这里,菊花被人格化了,作者赋予它以不求高位、不慕荣利的思想品质。“由来”与“不羡”相应,更加重了语气,突出了菊花的高尚气节。 这首诗歌中的“菊”,实际上是诗人自我写照,表达了诗人清高自守,不图高官厚禄,不慕荣华富贵的高尚品格。 B、以诗歌所咏之物自喻,反映自己不幸的遭遇,表达自己的感慨、愤懑或理想愿望。例如:

(完整版)咏物诗鉴赏学案(教师版)

咏物诗鉴赏导学案(教师版) 高二语文备课组 【学习目标】 1、了解咏物诗的概念、特点和表现技巧。 2、掌握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方法,学会鉴赏咏物诗。 【学习的重点、难点】 1、对诗歌的意象特点及情感作正确分析并把握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2、掌握鉴赏咏物诗的方法,提高感悟诗歌情感的能力。 【学习过程】 课前预习案(第一学时) 一、概念 咏物诗,通常以某一客观事“物”为集中描写对象,抓住其特征着意描摹,通过咏物明志或咏物喻理,来表达自己的精神品质或理想追求。有的讽喻现实,有的书写个人身世、品格和志向。 二、特点 1、有的直接以物象为题,有的以“咏(题、赠、赞)+物象”为题。 2、咏物诗,要真实描摹物的声音、形态、色泽等相应的外部特征,有时还要写出其所处环境的特点,求其“形似”。 3、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求其“神似”。 4、从整体构思看,托物言志,从局部分析常用比喻、拟人、对比、象征等手法。 5、从描写的方法看,除了正面描写之外,还常用侧面烘托的手法。 咏物与写景的区别 ①从描写对象上,咏物类诗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象,笔墨也集中在这个主体描写对象的特点上;而其他类别的诗,则通常由多个意象构成一幅整体的画面,意象与意象之间一般没有主次之分。 ②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或人生理想;而其他类别诗中的景物描写则是通过意象组合成一幅幅画面,去营造或渲染某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思想内容 (一)、从主题来看,主要有以下三类: 1、借物抒情(以诗歌所咏之物自喻,反映自己不幸的遭遇,表达自己的感慨、愤懑或理想愿望) 2、托物言志(即诗歌所描绘的物象只是作者抒情的载体,作者借以表达人生态度、生活理想,或批判丑恶的现象,或表达作者的观点) 3、直写物事(无寄托,单纯赞美事物) (二)、常见的思想内容: 1、表达诗人清高孤傲的人格,坚持理想,绝不趋势媚俗,不向恶势力屈服的坚定意志。如《北陂杏花》(王安石)“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

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

古典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分类 (二)大漠、古道、落日、寒风、冷雨、梧桐、杜鹃鸟(子规)芭蕉等这类意象多抒发凄凉悲伤的思绪和孤独惆怅的感情。 例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三)松、菊、梅、竹(咏物诗的标志) 这类意象多用来表达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 (四)杨柳、长亭、关山(月)、鹧鸪鸟等 这类意象多用于挥写离别之苦。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五)春日、清风、明月、泉溪、花草等(山水田园诗的标志)古代诗人多借这类意象抒发闲情雅致。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风(东风、春风、清风与秋风、西风)月(明月、圆月与残月、缺月) 8.古诗意象另外一类分析 动物类:鸦、杜鹃(子规)、猿、蝉。多传达凄楚、哀婉之情。 鸿雁、青鸟、鸳鸯、鹧鸪,多传达相思相爱、离愁、孤寂的情思。 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也有以鸿雁来指代书信。鸿雁传书的典故大家比较熟悉,鸿雁作为传送

书信的使者在诗歌中的运用也就普遍了。鸳鸯,指恩爱的夫妇,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鱼——自由,惬意。雁——孤独,思乡,思亲,音信。 狗、鸡、马、沙鸥。狗、鸡——生活气息,田园生活。 乌鸦、沙鸥——飘零,伤感。 行为类: (酒——欢悦,得意与失意,愁苦。)折柳:多传达惜别、思乡之情。 9.古诗意象的具体分类 一、动物类1、蝉-----悲凉: 2、鸿雁:鸿雁是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3、杜鹃又名杜宇、子规,叫声凄切,在古典诗歌中它往往和哀怨相关。 4、鹧鸪: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5、黄莺:善于歌唱,是春天的象征。 二、植物类 1、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

咏物诗鉴赏教案.doc

“咏物诗鉴赏”导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2.过程与方法: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感情,体会“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生活感悟。【教学重点】学会赏析咏物诗歌。 【教学难点】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技巧,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方法】诵读法、讲练结合法、方法点拨法 一、知识链接 1.概念:咏物诗,就是借描写客观物体,表达诗人的志向、理想、情操的诗歌。 2 内容特点:内容上以某一物为描写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形态、色泽、所处环境等)着意描摹,追求“形似”。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追求“神似”。 3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象征、比喻、拟人、对比;描写方式: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烘托)4.情感分类: 1)言志---表现诗人的志向操守 2)抒愤---倾吐心中的不平之气。 3)刺世---鞭鞑社会的丑恶现象 4)言理---通过具体的物象来阐明事理。 5)寄趣---通过对物象情态进行描摹来表达喜爱之情。 5.赏析方法: 2010全国卷1 诗歌赏析(8分) 咏素蝶诗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注】刘孝绰(481-539):南朝梁文学家,彭城(今江苏徐州)人。文名颇盛,因恃才傲物,而为人所忌恨,仕途数起数伏。 (1)这首咏物诗描写了素蝶的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 明确:这首诗描写了素蝶随蜂悠游,遇雀躲藏;衬日光腾起,顺风势来回飞;在花丛中时出时没,于树叶间上下翻飞。是通过素蝶和周围事物的关系、对不同情况的反应来描写的。(2)这首诗有什么含意?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分) 运用托物言志的手法(2分)表现了诗人在现实生活中的悲欢、沉浮(1分),突出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依恋和向往(1分),最后“嘉树欲相依”蕴含作者期盼得明主之意,为全诗主旨。(1分) 归纳方法:1)审读题目,明白写何物。 2)分析物象:抓关键词语(体现其特征,形态、色泽),概括物象特征 3)辨析情感,联想诗人生平,找诗人和物象间的契合点,达到 4).明白这首诗的表现手法:托物言志、象征、比喻等手法 【教学过程】 一、旧题回顾:鹦鹉【唐】白居易 竟日语还默,中宵栖复惊。身囚缘彩翠,心苦为分明。 暮起归巢思,春多忆侣声。谁能坼笼破,从放快飞鸣。 (1)全诗运用了哪些艺术手法?(3分) 参考答案:比喻、拟人、象征、托物言志。 (2)这首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5分)

咏物诗鉴赏练习题教师版

咏物诗鉴赏练习题 练习一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1)这首诗描写的孤雁是什么样的形象?全诗通过这一形象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 情?(4分) 答:这首诗描写的是离群独飞、思念同伴的孤独凄苦、热烈执着的大雁形象。诗歌通过孤雁表达了诗人对战乱中颠沛流离的亲人和朋友的思念之情,对漂泊生涯的苍凉感慨,以及不坠青云之志的高远追求和执着精神. (2)试以颔联和尾联为例,分析诗歌的表现手法及艺术效果(4分) 答:颔联运用对比(反衬)手法。用“一片影”与“万重云”对比,在高远浩茫的天空中,这小小的孤雁是那么渺小单薄,突出了孤雁的形单影只以及执着勇敢。尾联用衬托(或陪衬)手法,写野鸦“鸣噪自纷纷”,用野鸦的平庸鸣噪衬托孤雁念群的痛苦、飞奔的劳累,表达出诗人不能与知己亲朋相见,却面对着一些俗客庸夫时厌恶无聊的心绪。 练习二 蝉 (唐)虞世南 垂緌饮清露, 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 非是藉秋风。 1.读这首咏物诗,你的眼前呈现出怎样一幅画面?请描绘出来。 答:诗中描绘一只在梧桐树上鸣叫的蝉。它的头部的触须像下垂的冠缨,它饮着清露,蝉声悦耳远传,但并非借助秋风。 2.诗人借蝉抒发一种什么样的情怀?请简要分析 答:诗人写蝉是托物言志,诗中的蝉是诗人自己的自况,喻指诗人生性高洁自立,虽处显赫之位,却生性高洁自立,决不凭借外在势力。 练习三 蝉 李商隐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平。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1.“故园芜已平”化用陶渊明的“田园将芜胡不归”,请解释“故园芜已平”这句诗的含义。(4分) 答:意为家乡田园里的杂草已经成片,表达了作者思家归隐之意,透露出诗人的失意与悲凉

古代诗歌常见意象及其相关主题

古代诗歌常见意象及其相关主题 哲理诗是一种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述、议论,来寄寓或阐发某种哲理的诗歌。有的点明主题,有的含而不露,引人思考。著名的有苏轼《题西林壁》《琴诗》、朱熹的《观书有感》。宋诗哲理诗较多。

古诗分类鉴赏操练 (一)送别诗 一、送杜十四之江南 孟浩然 荆吴相接水为乡,君去春江正渺茫。日暮征帆何处泊?天涯一望断人肠。 1、“渺茫”一词在诗中有什么含义? 2、诗歌的三、四句在表达技巧上有什么特点? 二、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1、首联用什么词语勾勒出怎样的送别环境? 2、颈联用怎样的艺术手法表达出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三、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以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注】劳歌:送别歌的代称。 ⑴作者在诗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答: ⑵有人认为第二句“红叶青山”的色调与全诗的情感基调不和谐,你如何看待这个问题? 答: 四、送魏万之京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衣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离歌:离别之歌. 关城:潼关,函谷关.御苑:皇家的宫苑.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1.首联,颔联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离别的环境) 从中又表达出诗人送别的什么情绪 2.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内容 五、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欲问行人去哪边?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⑴上阕前两句用的手法,三四句用句的形式说明了行人将去的地方。下阕借惜春表达了之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 ⑵这是一首送别诗。“眉眼盈盈处“四个字有两层意思,试作简要分析。 答: (二)爱情诗 一、浣溪沙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1、词人精心选择了西坠的夕阳,飘落的花瓣、以及,构成一组优美的画面,把和很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表达了的情怀,这是运用了的表现手法。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这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这两句好在哪里? 二、浣溪沙秦观 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1)后人认为该词描绘了一个女子在春阴的怀抱里所生发的“淡淡哀愁”,亦体现作者秦观的心中的“淡淡的愁”。请你说说“淡淡的愁”的“淡淡”二字在词中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请结合具体词句作答。(2分) (2)“自在飞花轻似梦”一句是个比喻句,今人沈祖棼在《宋词赏析》中将其成为“奇喻”,请你说说这个比喻“奇”在何处?(4分) 三、青玉案贺铸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飞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若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注]凌波二句:指和美人离别。“凌波”指美人步履轻盈,“芳尘”指美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这里借指美人。锦瑟年华:指美好的青春年华。 本词以“梅子黄时雨”之句来描写“闲愁”历来为诗家所称赏,作者由此而获“贺梅子”之称。这样的写法妙在哪里?请以具体诗句作简要赏析。 四、采桑子吕本中 恨君不似江楼月,南北东西,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恨君却似江楼月,暂满还亏,暂满还亏,待得团圆是几时?

古诗词基础知识及意象大全

古诗词基础知识及意象大全 1诗歌分类 体裁――――古体诗、近体诗(绝句、律诗) 题材内容――山水田园诗、边塞诗、咏物诗、咏史诗、咏怀诗 表达方式――抒情诗、叙事诗、哲理诗 每句字数――五言诗、七言诗、杂言诗 写作风格――豪放派(苏轼、辛弃疾……)、婉约派(李清照、柳永……) 2常用鉴赏术语 表达方式――抒情、描写(人、物、景)、叙述、议论 修辞手法――比(喻)、夸张、借代、对比、对偶、拟人、用典、化用、铺陈 表现手法――比喻、起兴、对比、讽刺、正衬、反衬、象征、想象、联想、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借古讽今、借古喻今、古今对比、以动衬静、动静相衬、以乐写哀、由远及近、远近结合、点面结合、虚实相生、主客转换、重章叠句、名词叠用、先景后情、先情后景、移步换景、浪漫主义、现实主义 绘景角度――天地、远近、声色、动静、冷暖、景人、仰俯、里外 3常考意境(主旨) 秋思、思乡、征人思归、思家人、思友人、思情人、离别、生命逝去 不得重用、报国无门、仕途失意、不遇之感、知音难觅、幽思之情 历史兴亡、国运衰亡、借古讽今、讽喻朝政、揭露官治、人民疾苦 向往高洁、脱离尘世、厌恶官场、隐逸之志、田园生活、闲情逸趣 追慕古贤、渴望建功、立志报国、人生得意、深厚友情、甜蜜爱情 感悟生命、人生哲理、自然美景、赞叹盛世、点评历史、充满禅意 壮美(豪放雄浑阔大、高山大河大战场、激人向上)、优美(小桥流水春花秋月、一人一景一时、玲珑婉约凄恻) 意境之大小――国家大于个人;悲壮大于悲惨 4诗歌的表现手法鉴赏 ●直接抒情 即不借外物、掩饰,直陈自己的喜怒哀乐。 ●间接抒情

即通过写景、叙事、描绘人物举动来表达情感,披露心迹。 ●借景抒情 古代诗词中,有些景物被诗人们赋予了一定的人文象征意义,如柳象征离别,梅象征高洁,月象征团聚,雁象征音信等等。诗人们在描绘这些景物的同时,往往也寄寓了某种情怀。 ●融情于景 即诗人提笔之际内心已有既定的情感活动,将情感含蓄于笔下的景物之中,让读者去感受、体会。 ●因情造景 诗中的幻境、梦境是典型的因情造境。如果诗人所描写的景物不是处于一时一地或并非写诗时所闻见,而诗人为了抒情的需要却将它们集聚到一首诗中进行描绘,可称之为“因情造景”。 ●托物言志 借物喻人,借物(事)喻()理,是咏物诗的重要手法。 ●借古讽今、怀古伤情 ●比喻 ●夸张 夸张是指夸大或缩小事物原有的形态、规模、程度,以增强诗歌的主观感情色彩。(李白常用夸张)●象征 象征是指通过具体形象以表现与之相近似的思想情感。 ●用典 运用典故来抒情言志、表明心迹。 ●对比 对比就是使对比的双方的特征更加鲜明,如黑与白的对比,生与死的对比,对与错的对比,动与静的对比,通过鲜明的对比来强调、揭示某一种现象,阐释某一个道理。 ●反衬 “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以“蝉噪”衬“林静”,以“鸟鸣”衬“山幽”。与对比相比,不难看出反衬是以相反的一方写另一方,“牺牲”相反的一方来突出另一方,如以动写静、以乐写悲、以黑写白等;对比却不具备这样的特质,对比双方不存在谁为谁服务的问题,而是双方都为某一个目标服务。 ●正衬(烘托) 是绿叶对牡丹的衬托,是云彩对明月的烘托。如《山园小梅》的颈联“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林逋在这里是虚拟“霜禽”和“粉蝶”对梅的喜爱,烘托自己对梅花的喜爱。正衬与反衬的性质一样,只是正衬的陪衬者与被衬者取同一“立场”,反衬的陪衬者与被衬者取相反“立场”。

常用意象

山水田园诗常用意象 绿树常表现一种幽静的环境。孟浩然《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黄鹂常以黄鹂鸣叫强化环境的幽静。曾几《山衢道中》:绿阴不减来时路,添得黄鹂四五声。空山常表现空旷、幽静的环境。王维《山居秋瞑》: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常以明月渲染一种清幽的环境。王维的《竹里馆》: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柳绿渲染一种如诗如画的意境。王维《田园乐》: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桂花表现一种宁静、清远的情境。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春山渲染静寂的环境。于良史《春山夜月》: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 竹常寄托主人公一种清高脱俗的情怀。柳宗元《渔翁》:渔翁夜傍西岩宿,晓汲清湘燃楚竹。 云常表现主人公的恬淡隐逸之情。王维《终南别业》: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海棠表现对美好景物的珍惜。苏轼《海棠》: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白鸥一种水鸟,多借来表现自由恬静的生活。杜甫《客至》: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白鹭一种飞在水田或沙滩上的鸟,常表现一种安谧清幽的环境。王维《积雨辋川庄作》: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稻香表现农村环境及农村生活的恬静与清幽。辛弃疾《西江月》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细雨写环境的宁静、恬淡。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蛙写农村风光与环境,衬托人的悠闲心情。赵师秀《约客》: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伤春作别诗常用意象 水晶帘闺中的一种帘子,借以表现思妇的寂寞之情。李白《玉阶怨》:玉阶生白露,夜久湿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咏物诗大全_咏物诗鉴赏_古诗大全

咏物诗大全_咏物诗鉴赏_古诗大全 咏物诗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歌,通过事物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摹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在咏物诗中作者或流露出自己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愿望。 《严郑公宅同咏竹》作者为唐朝文学家杜甫。其全文如下: 绿竹半含箨,新梢才出墙。 色侵书帙晚,阴过酒樽凉。 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 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 【翻译】 嫩绿的新竹有一半还包着笋壳,新长出的竹梢才高出墙头。嫩绿的颜色映侵著书套,久久不退;当竹影移过,酒也顿是变的清凉。新雨过后,竹子更加美好洁净;微风吹来,可以闻到淡淡的清香。只要不被摧残,新竹一定可以长到高矗云霄。 《咏鹅》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骆宾王。其全文古诗如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翻译】 “鹅!鹅!鹅!”面向蓝天,一群鹅儿伸着弯曲的脖子在歌唱。

雪白的羽毛漂浮在碧绿的水面上,红色的脚掌划着清波,就像船浆一样。 《咏柳》作者是唐代文学家贺知章。其全文古诗如下: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翻译】 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春风,它就像一把灵巧的剪刀! 《竹石》作者是清代文学家郑板桥。其古诗全文如下: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翻译】 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咏柳》作者是宋代文学家曾巩。其古诗全文如下: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翻译】

公开课-高三总复习-咏物诗鉴赏教案

咏物诗鉴赏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通过对咏物诗的解读赏析,让学生初步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2.让学生初步明确欣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方法:欣赏作者对于所咏之物特点的把握和刻画即意象分析,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分析咏物诗的写作技巧,学习比较中进行鉴赏。 过程与方法 朗诵、互动、合作、探究、赏析与练习相结合 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诗歌中包含的感情,体会“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生活感悟,培养学生对我国古典诗歌的兴趣,提高文学素养和欣赏水平。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咏物诗借物抒情,托物言志的特点。 2.学习鉴赏咏物诗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设想 本堂课主要谈谈在鉴赏古典诗词中咏物诗时常用的一些方法和技巧。关于 咏物诗的界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咏物诗包括借物抒情诗、托物言志诗和 哲理诗;狭义的咏物诗就是指托物言志诗。为了便于掌握,本堂课主要谈狭义的 咏物诗的鉴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咏物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内容丰富、特点鲜明,在2002—2009年的高考中共考查了13首咏物诗,它是我们高考备考的一个重要 组成部分。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咏物诗的鉴赏。请同学们拿出《高中语文备考工

程》,翻开第199页。 二、阅读积累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第一层次“阅读积累”,并动笔将诗歌大意、思想感情、艺术特点的要点划了出来,在这13首诗中,你最喜欢哪一首,或简单说说喜欢的理由,或把你喜欢的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这些都是咏物诗,请同学们根据这13首诗和过去接触过的咏物诗试着归纳咏物诗常通过哪些意象来寄托作者的情感。 了解咏物诗常见的意象对提高同学们解读咏物诗的能力很有帮助,请同学们一起读。(咏物诗中常见的意象预备读) 植物: 岁寒三友:松、竹、梅(高洁) 菊花(隐逸、高洁、脱俗) 莲花(出淤泥而不染、高洁) 兰花(高洁、君子之德) 杨柳(离情别恨;摇摆不定;春天的美好) 动物: 雁(思乡怀亲、羁旅伤感) 蝉(悲凉;高洁) 杜鹃(哀怨、凄恻、思归) 其它 风(自由、奉献) 莎衣(脱俗、高洁) 老师要补充一点:世间万“物”都有多面性,诗人的处境、性格、思想也各不相同,诗人在咏物时往往只抓住其中的一个特点来加以发挥,因此即便同咏一“物”,也常常情各有别。现在同题诗的比较在考试中时有出现,同学们要抓住物的具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