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持向量机方法在量化投资分析中的应用(一)

支持向量机方法在量化投资分析中的应用(一)
支持向量机方法在量化投资分析中的应用(一)

(完整word版)支持向量机(SVM)原理及应用概述分析

支持向量机(SVM )原理及应用 一、SVM 的产生与发展 自1995年Vapnik (瓦普尼克)在统计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SVM 作为模式识别的新方法之后,SVM 一直倍受关注。同年,Vapnik 和Cortes 提出软间隔(soft margin)SVM ,通过引进松弛变量i ξ度量数据i x 的误分类(分类出现错误时i ξ大于0),同时在目标函数中增加一个分量用来惩罚非零松弛变量(即代价函数),SVM 的寻优过程即是大的分隔间距和小的误差补偿之间的平衡过程;1996年,Vapnik 等人又提出支持向量回归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 ,SVR)的方法用于解决拟合问题。SVR 同SVM 的出发点都是寻找最优超平面(注:一维空间为点;二维空间为线;三维空间为面;高维空间为超平面。),但SVR 的目的不是找到两种数据的分割平面,而是找到能准确预测数据分布的平面,两者最终都转换为最优化问题的求解;1998年,Weston 等人根据SVM 原理提出了用于解决多类分类的SVM 方法(Multi-Class Support Vector Machines ,Multi-SVM),通过将多类分类转化成二类分类,将SVM 应用于多分类问题的判断:此外,在SVM 算法的基本框架下,研究者针对不同的方面提出了很多相关的改进算法。例如,Suykens 提出的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Least Square Support Vector Machine ,LS —SVM)算法,Joachims 等人提出的SVM-1ight ,张学工提出的中心支持向量机 (Central Support Vector Machine ,CSVM),Scholkoph 和Smola 基于二次规划提出的v-SVM 等。此后,台湾大学林智仁(Lin Chih-Jen)教授等对SVM 的典型应用进行总结,并设计开发出较为完善的SVM 工具包,也就是LIBSVM(A Library for Support Vector Machines)。LIBSVM 是一个通用的SVM 软件包,可以解决分类、回归以及分布估计等问题。 二、支持向量机原理 SVM 方法是20世纪90年代初Vapnik 等人根据统计学习理论提出的一种新的机器学习方法,它以结构风险最小化原则为理论基础,通过适当地选择函数子集及该子集中的判别函数,使学习机器的实际风险达到最小,保证了通过有限训练样本得到的小误差分类器,对独立测试集的测试误差仍然较小。 支持向量机的基本思想:首先,在线性可分情况下,在原空间寻找两类样本的最优分类超平面。在线性不可分的情况下,加入了松弛变量进行分析,通过使用非线性映射将低维输

信息分析方法习题

信息分析方法习题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信息分析方法》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 1.信息分析有许多相关概念,但以下概念中与信息分析无关的是【 A 】 A.信息组织 B.技术跟踪 C.数据分析 D.情报研究 2.信息分析的目的是 【 D 】 A.为信息咨询服务 B.为科学研究服务 C.为信息管理服务 D.为科学决策服务 3.信息分析工作中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 【 D 】 A.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 B.数据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C.研究的相对独立性 D.以上全是 4.信息分析的基本功能是整理、评价、预测和 【 A 】 A.反馈

B.综合 C.评价 D.推理 5.信息分析中进行多因素之间关系的定量研究,主要依赖以下哪种方法【 D 】A.系统分析 B.社会学 C.预测学 D.统计学 6.文献收集中的检索方法有多种。从时间上看,如果是从与课题相关起止年代由远而近地开始查找,这种检索方法则是【 B 】 A.追溯法 B.顺查法 C.倒查法 D.常规法 7.对照两个或两个以上研究对象,以确定其间差异点和共同点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称 为【 C 】A.因素法 B.差量法 C.比较法 D.相关法 8.一切推理可以分为哪两大类【 D 】 A.常规推理、直言推理

B.简单判断的推理、复合判断的推理 C.假言推理、选言推理 D.演绎推理、归纳推理 9.考察某类事物中的部分对象具有某种属性而推出该类事物都具有此属性的推理形式 是【 B 】A.常规推理 B.简单枚举推理 C.假言推理 D.选言推理 10.特尔菲法中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可以用以下哪一个来表示 【 D 】 A.评分的算术平均值 B.对象的满分频度 C.对象的评价等级和 D.协调系数和变异系数 11.下列各句话中,以下哪一句没有采用相关分析【 C 】 A.山雨欲来风满楼 B.瑞雪兆丰年 C.一年之计在于春 D.春江水暖鸭先知 12.回归法中最基本的方法是 【 A 】

专题十四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

2014高考化学二轮专题突破练:专题十四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 [考纲要求] 1.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2.了解甲烷、乙烯、苯等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3.了解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4.了解乙醇、乙酸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5.了解上述有机化合物发生反应的类型。6.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7.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及重要应用。8.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考点一有机物的结构与同分异构现象 近几年高考中频频涉及有机物分子的结构,碳原子的成键特征及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题目难度一般较小。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材中典型有机物的分子结构特征,识记典型有机物的球棍模型、比例模型,会“分拆” 比对结构模板,“合成”确定共线、共面原子数目。 (1)明确三类结构模板 结构正四面体形平面形直线形 模板 甲烷:碳原子形成的化学 键全部是单键,5个原子 构成正四面体 :6个原子共 面;:12个原子 共面 a—C≡C—b四个 原子共直线;苯环 上处于对角位置 的4个原子共直 线 需要结合相关的几何知识进行分析:如不共线的任意三点可确定一个平面,一条直线与某平面有两个交点时,则这条直线上的所有点都在该相应的平面内,同时要注意问题中的限定性词语(如最多、至少)。 2.学会等效氢法判断一元取代物的种类 有机物分子中,位置等同的氢原子叫等效氢,有多少种等效氢,其一元取代物就有多少种。 等效氢的判断方法: (1)同一个碳原子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

如分子中—CH3上的3个氢原子。 (2)同一分子中处于轴对称位置或镜面对称位置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 如分子中,在苯环所在的平面内有两条互相垂直的对称轴,故该分子有两类等效氢。 3.注意简单有机物的二元取代物 (1)CH3CH2CH3的二氯代物有、、、 四种。 (2) 的二氯代物有、、三种。 题组一有机物结构的判断 1.下列化合物的分子中,所有原子都处于同一平面的有() ①乙烷②甲苯③氟苯④四氯乙烯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 答案 D 解析—CH3为四面体结构,乙烷和甲苯分子中都含有—CH3,分子中所有原子不可能处于同一平面内。苯和乙烯均为平面形结构,氟苯可看作苯分子中的一个H原子被F原子取代形成的,四氯乙烯可看作乙烯分子中的四个H原子被四个Cl原子取代形成的,则氟苯和四氯乙烯分子中所有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内。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烷是直链烃,所以分子中3个碳原子也在一条直线上 B.丙烯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 C.所有碳原子一定在同一平面上 D.至少有16个原子共平面 答案 D

信息分析知识点归纳

第一部分基础篇1 信息分析概论 1.1信息分析的含义 1.1.1信息分析的定义 1.1.2相关概念解析 1.1.3相关领域解析 1.2信息分析的类型 1.2.1按领域划分 1.2.2按内容划分 1.2.3按方法划分 1.3信息分析的特点与作用 1.3.1信息分析的特点 1.3.2信息分析的作用 1.4信息分析的产生与发展 1.4.1信息分析的产生 1.4.2信息分析的发展 2信息分析的流程 2.1课题选择 2.1.1课题来源 2.1.2选题原则 2.1.3课题类型 2.1.4选题程序 2.2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2.3信息收集 2.3.1文献信息收集方法 2.3.2非文献信息收集方法 2.4信息整理、鉴别与分析 2.4.1信息整理 2.4.2信息鉴别 2.4.3信息分析 2.5报告编写 2.5.1研究报告的结构 2.5.2研究报告的撰写程序 2.5.3研究报告的类型

3信息分析方法 3.1方法与方法论 3.1.1方法的概念 3.1.2方法论的概念 3.2信息分析方法的来源 3.2.1逻辑学的方法 3.2.2系统分析的方法 3.2.3图书情报学的方法 3.2.4社会学的方法 3.2.5统计学的方法 3.2.6未来学(预测学)的方法 3.3信息分析方法体系 3.3.1信息分析方法的历史发展 3.3.2信息分析方法的分类 3.3.3信息分析方法的体系机构 第二部分方法篇4逻辑思维方法 4.1比较法 4.1.1概念 4.1.2注意点 4.1.3应用 4.2分析与综合 4.2.1分析 4.2.2综合 4.2.3分析与综合的关系 4.3推理 4.3.1概念 4.3.2推理在信息分析中的应用 4.3.3演绎与归纳的关系 5特尔菲法 5.1概述 5.1.1特尔菲法的由来 5.1.2特尔菲法的特点 5.1.3特尔菲法的用途

最经典总结-第14讲 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

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 最新考纲 考向分析 考点一 有机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 Z 真题感悟hen ti gan wu (课前) 1.(2017·全国Ⅱ·10)下列由实验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 ) 4物,A 项正确。 乙醇和水均能与Na 反应生成H 2,但Na 与水反应更剧烈,故水分子中氢的活性强于乙醇分子中氢的活性,需要注意的是乙醇分子中只有—OH 中的H 能与Na 反应,乙醇分子中氢的活性不完全相同,B 项错误;乙酸能除去水垢,说明酸性:乙酸>碳酸,C 项错误;CH 4与Cl 2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的CH 3Cl 不具有酸性,但生成的HCl 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D 项错误。 2.(2017·全国Ⅲ·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 .植物油氢化过程中发生了加成反应 B .淀粉和纤维素互为同分异构体 C .环己烷与苯可用酸性KMnO 4溶液鉴别 D .水可以用来分离溴苯和苯的混合物

[解析]植物油氢化过程中发生了油脂与氢气的加成反应,A项正确。淀粉和纤维素的通式均为(C6H10O5)n,但由于二者n值不同,所以不互为同分异构体,B项错误;环己烷与苯都不能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所以不能用酸性KMnO4溶液鉴别环己烷与苯,C项错误;溴苯与苯互溶,且二者均不溶于水,所以不能用水分离溴苯和苯的混合物,D项错误。 3.(2018·全国Ⅰ·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B) A.蔗糖、果糖和麦芽糖均为双糖 B.酶是一类具有高选择催化性能的蛋白质 C.植物油含不饱和脂肪酸酯,能使Br2/CCl4褪色 D.淀粉和纤维素水解的最终产物均为葡萄糖 [解析]果糖属于单糖。 4.(2016·上海·6)乙酸乙酯广泛用于药物、染料、香料等工业,中学化学实验常用a装置来制备。 完成下列填空: (1)实验时,通常加入过量的乙醇,原因是_增大反应物浓度,使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提高酯的产率(合理即给分)__。加入数滴浓硫酸即能起催化作用,但实际用量多于此量,原因是_浓H2SO4能吸收生成的水,使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提高酯的产率__;浓硫酸用量又不能过多,原因是_浓H2SO4具有强氧化性和脱水性,会使有机物炭化,降低酯的产率__。 (2)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_中和乙酸__、_溶解乙醇__、_减少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__。 (3)反应结束后,将试管中收集到的产品倒入分液漏斗中,_振荡__、_静置__,然后分液。 (4)若用b装置制备乙酸乙酯,其缺点有原料损失较大、_易发生副反应__。由b装置制得的乙酸乙酯粗产品经饱和碳酸钠溶液和饱和食盐水洗涤后,还可能含有的有机杂质是_乙醚__,分离乙酸乙酯与该杂质的方法是_蒸馏__。 R 弱点突破 uo dian tu po (课堂)

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专题复习

断。 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专题 [考纲要求] 1.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2.了解甲烷、乙烯、苯等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3.了解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4.了解乙醇、乙酸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5.了解上述有机化合物发生反应的类型。 6.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7.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及重要应用。 8.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应用。 考点一有机物的结构与同分异构现象 近几年高考中频频涉及有机物分子的结构,碳原子的成键特征及同分异构体数目的判断,题目难度一般较小。复习时要注意以下几点: 1.教材中典型有机物的分子结构特征,识记典型有机物的球棍模型、比例模型,会“分拆”比对结构模板,“合成”确定共线、共面原子数目。 (1) (2)对照模板定共线、共面原子数目 需要结合相关的几何知识进行分析:如不共线的任意三点可确定一个平面,一条直线与某平面有两个交点时,则这条直线上的所有点都在该相应的平面内,同时要注意问题中的限定性词语(如最多、至少)。 2.学会等效氢法判断一元取代物的种类 有机物分子中,位置等同的氢原子叫等效氢,有多少种等效氢,其一元取代物就有多少种。等效氢的判断方法: (1)同一个碳原子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

如分子中—CH3上的3个氢原子。 (2)同一分子中处于轴对称位置或镜面对称位置上的氢原子是等效的。 如分子中,在苯环所在的平面内有两条互相垂直的对称轴,故该分子有两类等效氢。 3.注意简单有机物的二元取代物 (1)CH3CH2CH3的二氯代物有 (2)的二氯代物有三种。 题组一选主体,细审题,突破有机物结构的判断 1.下列关于的说法正确的是() A.所有原子都在同一平面上 B.最多只能有9个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 C.有7个碳原子可能在同一直线上 D.最多有5个碳原子在同一直线上 答案 D 解析此有机物的空间结构以苯的结构为中心,首先联想苯分子是6个碳原子与6个氢原子在同一平面上,一条直线上有两个碳原子和两个氢原子;其次根据乙烯的平面结构与甲烷的正四面体结构;最后根据共价单键可以旋转,乙烯平面可以与苯平面重合,从而推出最多有11个碳原子在同一平面上,最多有5个碳原子在同一直线上。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丙烷是直链烃,所以分子中3个碳原子也在一条直线上 B.丙烯所有原子均在同一平面上 C.所有碳原子一定在同一平面上 D.至少有16个原子共平面 答案 D 解析:A项,直链烃是锯齿形的,错误;

(完整版)分析方法开发与验证

分析方法开发与验证在不同行业有不同的要求,医药化学行业对于质量的控制非常严格,高效液相分析是控制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其开发与验证对其它行业有很好的借鉴意义。一、分析方法开发 分析方法的开发主要包括色谱柱的选择、流动相的选择、检测波长的选择和梯度的优化几个方面。目前高效液相多做反相使用,所以本文主要以反相为例进行讲解。 1.色谱柱的选择 原料药生产对产品的纯度和杂质含量的要求非常苛刻,要求检测使用的色谱柱有较高的理论塔板数,能提供更好的分离度,从而对可能存在的杂质有更大的分离的可能性,所以5um 填料的色谱柱长要250mm,3.5um填料的柱长要150mm,基本上都是各个粒径柱长最长的。我比较喜欢近两年新出的亚二微米填料的色谱柱,50mm柱长就能提供很高的理论塔板数,而且柱长和粒径小了,流速增加很多,能节省很多的分析时间,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一般选用直径为4.6mm或3.0mm的柱子,太细了可能会增大柱外效应。填料的孔径对于小分子合成药物不需要考虑,普通的分析柱都在100A左右,能满足分析检测的需要。 对于API分析方法开发,一般要求必须做色谱柱的筛选实验,最少使用三种不同类型的色谱柱,每种类型三只,要来自于不同厂家。 三种类型包括: 1)普通的C18或相应的C8色谱柱,如Waters的Symmetry C18或C8,YMC的Pack Pro C18或C8,Agilent的RX C8等,其它公司如菲罗门和热电也有相应的色谱柱; 2)封端处理的或者极性嵌入型色谱柱,如Waters的Symmetry Shield RP18或RP8,XTerra RP18或RP8,YMC的ODS AQ,Agilent的Zorbax SB AQ等,其它公司如菲罗门和热电也有相应的色谱柱; 3)填料用其它官能团修饰过的色谱柱,如苯基柱等,很多公司都有。 一般不同类型的色谱柱在选择性上会有很大的差异,相同类型的色谱柱生产厂家不同在选择性上也会有差异,这个主要是填料的性质和生产工艺决定的,有时候用一只色谱柱分离不好,除了优化梯度和流动相外,换一个厂家的柱子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相同品牌型号的色谱柱,C18和C8在选择性上没有差异,但是C18保留能力更强,相同的样品分离度更高,我们一般倾向于选择用C18。我们在筛选色谱柱时尽量选择行业内排名前几位的厂家,柱子品质好,开发分析方法时能省很多力气,做出来的分析方法也有保证。一个药从开发到上市可能会持续十几年甚至更长时间,厂家有实力,开发方法时选定的柱子在若干年以后需要时还会有的

支持向量机原理及应用(DOC)

支持向量机简介 摘要:支持向量机方法是建立在统计学习理论的VC 维理论和结构风险最小原理基础上的,根据有限的样本信息在模型的复杂性(即对特定训练样本的学习精度)和学习能力(即无错误地识别任意样本的能力)之间寻求最佳折衷,以求获得最好的推广能力 。我们通常希望分类的过程是一个机器学习的过程。这些数据点是n 维实空间中的点。我们希望能够把这些点通过一个n-1维的超平面分开。通常这个被称为线性分类器。有很多分类器都符合这个要求。但是我们还希望找到分类最佳的平面,即使得属于两个不同类的数据点间隔最大的那个面,该面亦称为最大间隔超平面。如果我们能够找到这个面,那么这个分类器就称为最大间隔分类器。 关键字:VC 理论 结构风险最小原则 学习能力 1、SVM 的产生与发展 自1995年Vapnik 在统计学习理论的基础上提出SVM 作为模式识别的新方法之后,SVM 一直倍受关注。同年,Vapnik 和Cortes 提出软间隔(soft margin)SVM ,通过引进松弛变量i ξ度量数据i x 的误分类(分类出现错误时i ξ大于0),同时在目标函数中增加一个分量用来惩罚非零松弛变量(即代价函数),SVM 的寻优过程即是大的分隔间距和小的误差补偿之间的平衡过程;1996年,Vapnik 等人又提出支持向量回归 (Support Vector Regression ,SVR)的方法用于解决拟合问题。SVR 同SVM 的出发点都是寻找最优超平面,但SVR 的目的不是找到两种数据的分割平面,而是找到能准确预测数据分布的平面,两者最终都转换为最优化问题的求解;1998年,Weston 等人根据SVM 原理提出了用于解

高考化学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

常见有机物及其应用 考试内容: 1.了解有机化合物中碳的成键特征。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2.了解甲烷、乙烯、苯等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 3.了解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 4.了解乙醇、乙酸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5.了解上述有机化合物发生反应的类型。 6.了解糖类、油脂、蛋白质的组成和主要性质及重要应用。 7.了解常见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反应及重要应用。 8.以上各部分知识的综合运用 高频考点1 烃的性质及其应用 【样题1】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双键上的碳原子与其他原子直接结合成新的化合物分子的反应是加成反应。下列过程与加成反应有关的是() A.苯与溴水混合振荡,水层颜色变浅 B.乙烯与溴水混合振荡,水层颜色变浅 C.乙烯与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甲烷与氯气在一定条件生成四氯化碳 【解题指导】选B。苯与溴水混合振荡后,苯萃取了溴水中的溴使水层颜色变浅,与加成反应无关,A 错误;乙烯与溴水混合振荡,颜色变浅是发生了加成反应,生成氯乙烯,B正确;乙烯与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是发生了氧化反应,C错误;甲烷与氯气生成四氯化碳,是取代反应,D错误。 【命题解读】《高考考纲》明确要求考生了解甲烷、乙烯、苯等有机化合物的主要性质,了解乙烯、氯乙烯、苯的衍生物等在化工生产中的重要作用。烃是一切有机物的母体,是考查有机化学不可缺少的内容。在近几年的考题中频繁出现,本部分试题难度较小,以选择题形式出现的较多,以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自学能力为主。由于本专题的知识点与能源、交通、医疗、工农业生产、科技、环保、生态平衡联系密切,与此相关的试题也应特别注意。 高频考点2 乙醇、乙酸的性质及其应用 【样题1】下列有关乙醇、乙酸的说法,错误 ..的是() A.乙醇和乙酸都可以发生酯化反应 B.乙醇和乙酸都可以与钠反应生成氢气 C.乙醇和乙酸都能发生氧化反应

仪器分析思考题及答案

第一章总论(一) 1. 什么是分析化学发展的“三次变革、四个阶段?” 分析化学发展的四个阶段为:(1)经验分析化学阶段:分析化学在19世纪末以前,并没有建立起自己系统的理论基础,分析方法的发展、分析任务的完成主要凭借的是经验。(2)经典分析化学阶段:研究的是物质的化学组成,所用的定性和定量方法主要是以溶液化学反应为基础的方法,即所谓化学分析法。与经典分析化学密切相关的概念是定性分析系统、重量法、容量法(酸碱滴定、络合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沉淀滴定),比色法,溶液反应,四大平衡,化学热力学。这是经典分析化学阶段的主要特征。(3)现代分析化学阶段:以仪器分析为主,与现代分析化学密切相关的概念是化学计量学、传感器过程控制、自动化分析、专家系统、生物技术和生物过程以及分析化学微型化带来的微电子学,集微光学和微工程学等。(4)分析科学阶段:以一切可能的方法和技术(化学的、物理学的、生物医学的、数学的等等),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物质属性,对一切需要加以表征、鉴别或测定的化学组份(包括无机和有机组份)。 分析化学发展的三次变革为:(1)19世纪末20世纪初溶液化学的发展,特别是四大平衡(沉淀-溶解平衡; 酸-碱平衡;氧化-还原平衡;络合反应平衡)理论的建立,为以溶液化学反应为基础的经典分析化学奠定了理论基础,使分析化学实现了从“手艺”到“科学”的飞跃,这是分析化学的第一次大变革。(2)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后,由于许多新技术(如X射线、原子光谱、极谱、红外光谱、放射性等)的广泛应用,使分析化学家拥有了一系列以测量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的仪器分析方法,分析质量得以大大提高,分析速度也大大加快。(3)进入20世纪70年代,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和人们生活质量的迅速改善,客观上对分析化学提出了许多空前的要求,同时又为解决这些新问题提供了许多空前的可能性。分析化学逐渐突破原有的框框,开始介入形态、能态、结构及其时空分布等的测量。 2. 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状态和结构的科学,它包括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两大部分。二者的区别主要有: 一、分析的方法不同:化学分析是指利用化学反应和它的计量关系来确定被测物质的组成和含量的一类 分析方法。测定时需使用化学试剂、天平和一些玻璃器皿。 仪器分析(近代分析法或物理分析法):是基于与物质的物理或物理化学性质而建立起来的分析方法。 这类方法通常是测量光、电、磁、声、热等物理量而得到分析结果,而测量这些物理量,一般要使用比较复杂或特殊的仪器设备,故称为“仪器分析”。仪器分析除了可用于定性和定量分析外,还可用于结构、价态、状态分析,微区和薄层分析,微量及超痕量分析等,是分析化学发展的方向。 二、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比较)的特点:1. 灵敏度高,检出限量可降低。如样品用量由化学分析的 mL、mg级降低到仪器分析的g、L级,甚至更低。适合于微量、痕量和超痕量成分的测定。2. 选择性好。 很多的仪器分析方法可以通过选择或调整测定的条件,使共存的组分测定时,相互间不产生干扰。3. 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容易实现自动化。 仪器分析的特点(与化学分析比较)4. 相对误差较大。化学分析一般可用于常量和高含量成分分析,准确度较高,误差小于千分之几。多数仪器分析相对误差较大,一般为5%,不适用于常量和高含量成分分析。5. 仪器分析需要价格比较昂贵的专用仪器。 三、仪器分析与分析化学的关系:二者之间并不是孤立的,区别也不是绝对的严格的。a. 仪器分析方 法是在化学分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许多仪器分析方法中的式样处理涉及到化学分析方法(试样的处理、

信息分析方法习题

《信息分析方法》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 1.信息分析有许多相关概念,但以下概念中与信息分析无关的是 【 A 】 A.信息组织 B.技术跟踪 C.数据分析 D.情报研究 2.信息分析的目的是 【 D 】 A.为信息咨询服务 B.为科学研究服务 C.为信息管理服务 D.为科学决策服务 3.信息分析工作中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 D 】A.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

B.数据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C.研究的相对独立性 D.以上全是 4.信息分析的基本功能是整理、评价、预测和【 A 】 A.反馈 B.综合 C.评价 D.推理 5.信息分析中进行多因素之间关系的定量研究,主要依赖以下哪种方法【 D 】 A.系统分析 B.社会学 C.预测学 D.统计学 6.文献收集中的检索方法有多种。从时间上看,如果是从与课题相关起止年代由

远而近地开始查找,这种检索方法则是【 B 】 A.追溯法 B.顺查法 C.倒查法 D.常规法 7.对照两个或两个以上研究对象,以确 定其 间差 异点 和共 同点 的一 种逻 辑思 维方 法称 为 【

C 】A.因素法 B.差量法 C.比较法 D.相关法 8.一切推理可以分为哪两大类【 D 】 A.常规推理、直言推理 B.简单判断的推理、复合判断的推理C.假言推理、选言推理 D.演绎推理、归纳推理 9.考察某类事物中的部分对象具有某种 属性 而推 出该 类事 物都 具有 此属

性的 推理 形式 是 【 B 】A.常规推理 B.简单枚举推理 C.假言推理 D.选言推理 10.特尔菲法中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可以用以下哪一个来表示 【 D 】 A.评分的算术平均值 B.对象的满分频度 C.对象的评价等级和 D.协调系数和变异系数

回归分析方法及其应用中的例子

3.1.2 虚拟变量的应用 例3.1.2.1:为研究美国住房面积的需求,选用3120户家庭为建模样本,回归模型为: 123log log P Y βββ++logQ= 其中:Q ——3120个样本家庭的年住房面积(平方英尺) 横截面数据 P ——家庭所在地的住房单位价格 Y ——家庭收入 经计算:0.247log 0.96log P Y -+logy=4.17 2 0.371R = ()() () 上式中2β=0.247-的价格弹性系数,3β=0.96的收入弹性系数,均符合经济学的常识,即价格上升,住房需求下降,收入上升,住房需求也上升。 但白人家庭与黑人家庭对住房的需求量是不一样的,引进虚拟变量D : 01i D ?=?? 黑人家庭 白人家庭或其他家庭 模型为:112233log log log log D P D P Y D Y βαβαβα+++++logQ= 例3.1.2.2:某省农业生产资料购买力和农民货币收入数据如下:(单位:十亿元) ①根据上述数据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 1.01610.09357y x =+ 20.8821R = 0.2531y S = 67.3266F = ②带虚拟变量的回归模型,因1979年中国农村政策发生重大变化,引入虚拟变量来反映农村政策的变化。 01i D ?=?? 19791979i i <≥年 年 建立回归方程为: ?0.98550.06920.4945y x D =++ ()() () 20.9498R = 0.1751y S = 75.6895F = 虽然上述两个模型都可通过显着性水平检验,但可明显看出带虚拟变量的回归模型其方差解释系数更高,回归的估计误差(y S )更小,说明模型的拟合程度更高,代表性更好。 3.5.4 岭回归的举例说明 企业为用户提供的服务多种多样,那么在这些服务中哪些因素更为重要,各因素之间的重要性差异到底有多大,这些都是满意度研究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国际上比较流行并被实践所验证,比较科学的方法就是利用回归分析确定客户对不同服务因素的需求程度,具体方法如下: 假设某电信运营商的服务界面包括了A1……Am 共M 个界面,那么各界面对总体服务满意度A 的影响可以通过以A 为因变量,以A1……Am 为自变量的回归分析,得出不同界面服务对总体A 的影响系数,从而确定各服务界面对A 的影响大小。 同样,A1服务界面可能会有A11……A1n 共N 个因素的影响,那么利用上述方法也可以计算出A11……A1n 对A1的不同影响系数,由此确定A1界面中的重要因素。 通过两个层次的分析,我们不仅得出各大服务界面对客户总体满意度影响的大小以及不同服务界面上各因素的影响程度,同时也可综合得出某一界面某一因素对总体满意度的影响大小,由此再结合用户满意度评价、与竞争对手的比较等因素来确定每个界面细分因素在以后工作改进中的轻重缓急、重要性差异等,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例 3.5.4:对某地移动通信公司的服务满意度研究中,利用回归方法分析各服务界面对总体满意度的影响。 a. 直接进入法 显然,这种方法计算的结果中,C 界面不能通过显着性检验,直接利用分析结果是错误

(完整版)新编仪器分析完整版高向阳(详细)..

第一章绪论 (1)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和检出限:物质单位浓度或单位质量的变化引起响应信号值变化的程度,称为方法的灵敏度;精密度是指使用同一方法,对同一试样进行多次测定所得测定结果的一致程度;试样含量的测定值与试样含量的真实值(或标准值)相符合的程度称为准确度;某一方法在给定的置信水平上可以检出被测物质的最小浓度或最小质量,称为这种方法对该物质的检出限。 1.仪器分析是以物质的物理组成或物理化学性质为基础,探求这些性质在分析过程中所产生分析信号与被分析物质组成的内在关系和规律,进而对其进行定性、定量、进行形态和机构分析的一类测定方法,由于这类方法的测定常用到各种比较贵重、精密的分析仪器,故称为仪器分析。与化学分析相比,仪器分析具有取样量少、测定是、速度快、灵敏、准确和自动化程度高的显著特点,常用来测定相对含量低于1%的微量、痕量组分,是分析化学的主要发展方向。 2.仪器分析的特点:速度快、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样品用量少、选择性高局限性:仪器装置复杂、相对误差较大 3.精密度: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对同一样品进行多次测评,各平行测定结果之间的符合程度。 4、灵敏度:仪器或方法的灵敏度是指被测组分在低浓度区,当浓度改变一个单位时所引起的测定信号的该变量,它受校正曲线的斜率和仪器设备本身精密度的限制。 5.准确度:是多次测定的平均值与真实值相符合的程度,用误差或相对误差来描述,其值越小准确度越高。 6.空白信号:当试样中没有待测组分时,仪器产生的信号。它是由试样的溶剂、基体材质及共存组分引起的干扰信号,具有恒定性,可以通过空白实验扣除。 7.本底信号:通常将没有试样时,仪器所产生的信号主要是由随机噪声产生的信号。它是由仪器本身产生的,具有随机性,难以消除,但可以通过增加平行测定次数等方法减小;、 8.仪器分析法与化学分析法有何异同:相同点:①都属于分析化学②任务相同:定性和定量分析不同点:①与化学分析相比,仪器分析具有取样量少、测定快速、灵敏、准确和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②分析对象不同:化学分析是常量分析,而仪器分析是用来测定相对含量低于1%的微量、衡量组分,是分析化学的主要发展方向 9.仪器分析主要有哪些分类:①光分析法:分为非光谱分析法和光谱法两类。非光谱法:是不涉及物质内部能级跃迁的,通过测量光与物质相互作用时其散射、折射、衍射、干涉和偏振等性质的变化,从而建立起分析方法的一类光学分析法。光谱法:是物质与光相互作用时,物质内部发生了量子化的能级跃迁,从而测定光谱的波长和强度进行分析的方法,包括发射光谱法和吸收光谱法②电化学分析法:是利用溶液中待测组分的电化学性质进行测定的一类分析方法。③色谱分析法:利用样品共存组分间溶解能力、亲和能力、渗透能力、吸附和解吸能力、迁徙速率等方面的差异,先分离、后按顺序进行测定的一类仪器分析法称为分离分析法。(气相色谱-GC、薄层色谱法-TLC、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离子色谱法-IC、超临界流体色谱-SFC)④其他分析方法:利用生物学、动力学、热学、声学等性质进行测定的仪器分析方法和技术,如质谱分析法(MS),超速离心法等。⑤分析技术联用技术:气相色谱—质谱(GC-MS),液相色谱—质谱(LC-MS) 10、仪器分析的联用技术有何显著优点? 多种现代分析技术的联用,优化组合,使各自的优点得到充分的发挥,缺点予以克服。展现了仪器分析在各领域的巨大生命力;与现代计算机智能化技术的有机融合,实现人机对话,更使仪器分析联用技术得到飞跃发展。开拓了一个又一个的新领域,解决了一个又一个技术上的难题。有分析仪器联用和分析仪器与计算机联用。如新的过程光二极管陈列分析仪与计算机等技术的融合,可进行多组分气体或流动液体的在线分析。1S内能提供1800多种气体,液体或蒸汽的测定结果,真正实现了高速分析。同时,分析的精密度、灵敏度、准确度也有很大程度的提高。 第二章分子吸光分析法 1、何谓光致激发?分子跃迁产生光谱的过程中主要涉及哪三种能量的改变? 处于基态的分子受到光的能量激发时,可以选择的吸收特征频率的能量而跃迁到较高的能级,这种现象称为光致激发。 分子跃迁产生光谱的过程中涉及电子能级Ee、振动能级Ev和转动能级Ef三种能级能量的改变。 1、为什么分子光谱是带状光谱?答:因为分子跃迁产生光谱的过程中涉及能级Ee,振动能级Ev 和转动能级Er三种能级的改变。△E总= △Ee+△Ev+△Er。如果分子吸收红外线,则引起分子的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跃迁,由于分子振动能级跃迁时,必然伴随着分子的转动能级跃迁,所以它常是由许多相隔很近的谱线或窄带所组成;如果分子吸收了200—800nm的UV-Vis时,分子发生电子能级跃迁时,必定伴随着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的跃迁,而许许多多的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是叠加在电子跃迁上的,所以UV-Vis光谱是带状光谱。 2、何为生色团,助色团,长移,短移,浓色效应,淡色效应,向红基团和向蓝基团? 答:生色团就是分子中能吸收特定波长光的原子或化学键。助色团是指与生色团和饱和烃相连且能吸收峰向长波方向移动,并使吸收强度增加的原子或基团,如-OH,-NH2。长移是指某些化合

支持向量机理论与应用研究综述_张博洋

第19期2015年10月No.19October,2015 无线互联科技 Wireless Internet Technology 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是通过分析统计理论基础上形成的模式分类方法。上述方式在实际实施的时候,依据最小化风险的基本原则有效增加系统的泛化作用,也是一种为了得到最小误差实施的决策有限训练样中的独立测试集,能够适当分析和解决学习问题、选择模型问题、维数灾难问题等。研究SVM主要就是分析支持向量机自身性质,此外还分析提高应用支持向量机的广度和深度,在文本分类、模式分类、分析回归、基因分类、识别手写字符、处理图像等方面得到应用。1 支持向量机的原理分析1.1 结构风险最小化 依据能够应用的有限信息样本,不能合理计算分析期望风险,所以,传统方式应用主要是经验风险最小化(ERM)标准, 利用样本对风险进行定义: 基于统计学理论分析函数集以及实际经验风险的关系,也就是推广性的界。总结分析上述问题,能够得到实际风险 和经验风险之间概率1-符合以下条件关系: 其中l是训练集样本数,h为函数集VC维,体现高低复杂 性,从上述理论基础可以发现,通过两部分构成学习机实际风险:一是置信范围;二是经验风险也就是训练误差。机器学习的时候不仅需要经验风险,还要尽可能缩小VC维符合置信范围,保证能够获得实际比较小的风险,实际上就是结构风险最小化SRM (Structure Risk Minimization)原则[1]。1.2 支持向量机 支持向量机实际上从最优化线性分析分类超平面形成技术,分析情况的时候,最基本理念就是2类线性。支持向量机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能够发现最优超平面,不仅需要正确分开2类样本,还能够具备最大的分类间隔。分类间隔就是说距离超平面最近的2类分类样本,并且可以与2类分类平面间距平行。分析线性分类问题,假设T是训练集: {(x 1,y 2),...,(x l ,y l )}∈(X×Y)l ,其中x i ∈x=R n ,yi ∈y={-1,1},i=1,2,...,l。假设(ωx)+b=0是超平面,超平面和训练集之间的集合间距就是1/ω。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找到最大间隔超平面问题中的原始优化问题: b w min )(ωτ=1/2ω2 , S.t. y i ((ωx i )+b)≥1,i=1,...,l 利用Wolfe对偶定理,能够等价原始最优化问题得到相 关对偶问题: α≥0,i=1,...,l, 此时能够得到最优解就是引入松弛变量以后能够得到等价对偶问 题: 其中,C (C>0)是惩罚因子。1.3 核函数 很多不可分线性问题,在某个高位特征空间中合理筛选符合分类样本情况的非线性变换映射,确保能够得到高维空间目标样本线性可分。依据上述方式进行计算的时候,仅仅只是计算训练样本内积,需要依据原空间来实现函数,不需要分析变换形式,依据泛函基本理论,一种核函数K (x,x /)需要充分符合Mercer ,与某空间变化内积对应。 假设对应变化核函数是K (x,x /),K (x,x /)=(φ(x),φ(x /)),依据之前分析的原始对偶问题,得到相应的决策函数就是: f (x)=sgn *) ),(*(1 b i x x i K y i l i +∑=α,有3种常见的核函数,一是径向有机函数(RBF) : 二是多项式核函数: 作者简介:张博洋(1990-),男,天津,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数据挖掘。 支持向量机理论与应用研究综述 张博洋 (北京交通大学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北京 100044) 摘 要:文章研究支持向量机技术,分析支持向量机的运行基本原理,研究支持向量机技术中的多类问题和选择核函数,并 且从人脸检测、文本分类、处理图像、识别手写字符等方面合理分析支持向量机,为进一步应用和发展支持向量机技术提供依据和保证。关键词:支持向量机;理论;应用;综述

仪器分析 试题及答案

复习题库 绪论 1、仪器分析法:采用专门的仪器,通过测量能表征物质某些物理、化学特性的物理量,来对物质进行分析的方法。 ( A )2、以下哪些方法不属于电化学分析法。 A、荧光光谱法 B、电位法 C、库仑分析法 D、电解分析法( B )3、以下哪些方法不属于光学分析法。 A、荧光光谱法 B、电位法 C、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D、原子吸收法 ( A )4、以下哪些方法不属于色谱分析法。 A、荧光广谱法 B、气相色谱法 C、液相色谱法 D、纸色谱法 5、简述玻璃器皿的洗涤方法和洗涤干净的标志。 答:(1)最方便的方法是用肥皂、洗涤剂等以毛刷进行清洗,然后依次用自来水、蒸馏水淋洗。(3分) (2)玻璃器皿被污染的程度不同,所选用的洗涤液也有所不同:如: ①工业盐酸——碱性物质及大多数无机物残渣(1分) ②热碱溶液——油污及某些有机物(1分) ③碱性高锰酸钾溶液——油污及某些有机物(1分) (3)洗涤干净的标志是:清洗干净后的玻璃器皿表面,倒置时应布上一层薄薄的水膜,而不挂水珠。(3分) 6、简述分析天平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答:(1)水平调节。观察水平仪,如水平仪水泡偏移,需调整水平调节脚,使水泡位于水平仪中心。(2分) (2)预热。接通电源,预热至规定时间后。(1分) (3)开启显示器,轻按ON键,显示器全亮,约2 s后,显示天平的型号,然后是称量模式0.0000 g。(2分) (4)称量。按TAR键清零,置容器于称盘上,天平显示容器质量,再按TAR键,显示零,即去除皮重。再置称量物于容器中,或将称量物(粉末状物或液体)逐步加入容器中直至达到所需质量,待显示器左下角“0”消失,这时显示的是称量物的净质量。读数时应关上天平门。(2分) (5)称量结束后,若较短时间内还使用天平(或其他人还使用天平),可不必切断电源,再用时可省去预热时间。一般不用关闭显示器。实验全部结束后,按OFF键关闭显示器,切断电源。把天平清理干净,在记录本上记录。(2分)

信息分析方法习题资料

精品文档 《信息分析方法》复习题 一、单项选择: 1.信息分析有许多相关概念,但以下概念中与信息分析无关的是【 A 】 A.信息组织B.技术跟踪.数据分析C .情报研究D【 D 的是】目息2.信分析的.为信息咨询服务A B.为科学研究服务C.为信息管理服务D.为科学决策服务】3.信息分析工作中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 D 【 A.采用科学的研究方法B.数据的客观性和准确性.研究的相对独立性C D.以上全是】【4.信息分析的基本功能是整理、评价、预测和 A .反馈A B.综合.评价C .推理D .信息分析中进行多因素之间关系的定量研究,主要依赖以下哪种方法5 】D 【.系统分析A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B.社会学 C.预测学 D.统计学 6.文献收集中的检索方法有多种。从时间上看,如果是从与课题相关起止年代由远而近地开始查找,这种检索方法则是【 B 】 A.追溯法 B.顺查法 C.倒查法 D.常规法 7.对照两个或两个以上研究对象,以确定其间差异点和共同点的一种逻辑思维方法称为 【 C 】 A.因素法 B.差量法 C.比较法 D.相关法 8.一切推理可以分为哪两大类【 D 】A.常规推理、直言推理 B.简单判断的推理、复合判断的推理 C.假言推理、选言推理 D.演绎推理、归纳推理 9.考察某类事物中的部分对象具有某种属性而推出该类事物都具有此属性的推理形式是【 B 】 A.常规推理 B.简单枚举推理 C.假言推理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D.选言推理 10.特尔菲法中专家意见的协调程度可以用以下哪一个来表示 D 】【

.评分的算术平均值A .对象的满分频度B .对象的评价等级和C .协调系数和变异系数D C 】【下列各句话中,以下哪一句没有采用相关分析11.A.山雨欲来风满楼B.瑞雪兆丰年C.一年之计在于春.春江水暖鸭先知D 12.回归法中最基本的方法是 】【 A A.一元线性回归.二元线性回归B C.多元线性回归D.非线性回归即要检验全部自变量与因变量同样应进行相关性检验。在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以后,13.】B 【可通过求出以下哪一个值来进行检验的线性相关度, A.相关系数.复相关系数B C.自由度.显著性水平D 14】D 【特尔菲法中调查表的设计多采用以下哪种方式来保证对专家意见的统计处理. A.表格化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B.符号化 C.数字化 D.以上全是 15.通过统计文献的引用与被引用关系,发现文献交流特点和规律采用的方法是【 A 】A.引文分析法 B.内容分析法 C.层次分析法 D.聚类分析法 16.建立时间序列应注意的问题表述有误的是..【 A 】 A.时间序列中的各项数据所代表的间隔时间可以不相等。 B.时间序列中的各项时间序列数据的对象范围需要保持一致 C.同一时间序列数据应采用同样的采集标准。 D.将研究对象统计指标数据按时间先后顺序进行排序。 17.层次分析法的递阶层次结构中的最高层是【 B 】A.决策层 B.目标层 C.准则层 D.方案层 18.内容分析法的核心是基于大量样本文献内容分析得出【 C 】 A、外部特征信息 B、内部特征信息 C、隐含有用信息 D、隐性知识 19.当研究对象的一个或多个变量的变化会引起另一个或多个变量发生变化时,我们就说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 C 】 A.函数关系 B.因果关系 C.相关关系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D.确定关系 20.为解决某一问题,而以召开小型会议的方式,让参与者畅所欲言的产生创造性思维的方法是【 B 】 A、内容分析法 B、头脑风暴法 C、引文分析法 D、层次分析法 21.十位专家给出的分值如下:9、5、7、7、7、8、7、6、9、6,则中位数是(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