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电气控制与PLC》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课程教学设计

课程名称电气控制与

授课对象高职院校在校学生(高中后、单招)总学时(参考)48(“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专业)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

所属二级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

设计(人)团队应用技术课程教学团队

审核人

批准人

《电气控制与》课程教学设计

一、课程目标设计

1、总体目标

本课程以西门子S7-200 为基础,以岗位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任务驱动为导向、项目为载体,将课程知识点与能力点融入到各个教学项目中,完成课程总体设计及子项目设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训练,能够具有初步的可编程控制器()工程应用能力和解决现场实际问题的能力。基于工作过程要求,重点培养学生工控项目构建、编程、调试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组织协调能力,提高电气自动化类学生的专业素质与操作技能。

2、知识目标:

(1)、了解可编程控制器的基本结构,懂得工作方式,熟悉的编程软元件,掌握编程软件的常用功能和使用方法。

(2)、熟悉的基本指令、编程规则与典型程序块,弄清编程的一般过程,通过对事件的分析、比较、归纳认知活动,学会经验编程法。

(3)、熟悉顺序功能图及顺序编程方法,理解数据处理类应用指令、程序控制类应用指令的含义,熟悉功能指令的应用方法。

(4)、领悟编程思想,清楚系统开发过程,熟悉在工程中的一般应用方法。

(5)、掌握基于现场总线的相关知识,掌握现场总线的编程调试、故障排除、设备维护等知识。

3、技能目标:

(1)、能够用7编程软件进行梯形图、指令表的编辑、程序的读写、运行监视和调试工作。

(2)、能够根据输入电路和输出电路,完成输入、输出端口与设备间的连接。

(3)、能够使用内部软元件、基本指令、步进指令及功能指令编写电动机正反转控制、工作台自动往返、昼夜报时器控制、抢答器控制、等开关量控制程序。

(4)、能够应用知识和技能构建控制系统,解决一定的实际工程问题。

4、素质目标:

(1)、培养5S日常管理素养,能独立进行实验实训室日常管理;

(2)、培养学生团队协作与沟通交流能力,在工作过程中进行相互配合与协作;

(3)、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培养真诚做人、塌实做事的美好人格;

(5)、培养独立自主的对新事物的探索精神,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

(6)、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7)、培养严格劳动纪律和安全规范;

(8)、培养信息收集与文档整理能力;

(9)、培养项目方案设计与管理能力;

二、课程定位

“电气控制与”是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众多专业课程、专业基础课程相关知识的综合、集成与利用,能够较好的达到专业知识系统化学习与实践的目的,能够比较充分的

体现“工学结合”职业教育理念,是一门综合性、实践性、专业性并重的专业课程。该课程涉及的其它专业技术还有:触摸屏技术、变频器技术、组态软件技术等。

1、授课对象:电气自动化专业二/三年级学生

2、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

3、先修课程:本课程的先修课程有电器控制、电机拖动、计算机应用、C语言、传感器与执行器等

4、生产线应用技术、灌装生产线的安装与调试、粉体包装设备的安装与调试等。

三、课程内容设计

本课程采用基于行为引导和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理论和实践一体化授课,课程内容由基础实训10个项目、综合实训6个项目共16个项目组成,如下表:

四、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是自动化控制系统的核心,课程的地位极为重要,本课程是一个实践性、专业性很强的课程,对实验实训条件有着较高的要求,对教师同样有较高的要求。以岗位能力需求出发,引入以行为引导项目教学方法,着重培养从事应用项目的能力,培养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团队沟通和协作能力。

具体能力训练项目和任务如下表所示:

五、进程表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