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的三大难题,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乡村振兴的三大难题,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乡村振兴的三大难题,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古建家园-开启建筑+互联网+文化的新纪元!

乡村振兴的三大难题,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乡村振兴办法很多,难点也不少,在乡村振兴过程中遇到的三大难题:

难点一:乡村凋敝根源复杂

乡村凋敝,也被描述为农村空心化,指人口外出、产业空虚、农村落败等一系列社会现象。这种现象导致了大量社会问题,比如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土地撂荒等,成为农村可持续发展和农民幸福感提升的"伤口"。

欲求乡村振兴,首先要找出乡村凋敝的根源。一个村庄的衰落基于各种因素,如交通不便、饮水困难、没有学校、缺乏产业等等,归纳起来就是资源贫乏。当地群众为了追求更加幸福的生活,不得不"人往高处走"。近年来,全国各地快速推进的城镇化建设,也是伴随着资源的调配而发生的,"产业跟着功能走,人口跟着产业走"就是这一过程的生动体现。

在城乡二元结构的总体环境下,乡村凋敝与城乡资源的巨大差异密切相关。以教育资源分布为例,不少地方在农村地区长期推行"撤点并校",大量散布在乡村的学校被撤除。这种方式固然便利了教育管理,但给乡村文化的传承带来了致命伤害。一些村庄沦为文化乃至文明的"盲区",进一步滑向衰落的深渊。当前,不少地方已经认识到这一弊端,采取了一些弥补手段,乡村文化与文明的火种才得以更好地存续。

"必须清晰地认识到,资源并不仅限于基础设施领域,还包括制度、体制、人才、技术、资金等要素。"重庆万盛区凉风村党支部书记李明会说,这些因素之间相互关联,牵一发而动全身。比如人才短缺、管理落后、资金匮乏等,这些若得不到根本改善,农村仍将缺乏足够吸引力。

难点二:片面追求城镇化率

现阶段,我国城镇化已经进入新的历史时期,片面追求城镇化率的做法应当摒弃。要结合我国新时代社会的主要矛盾,充分认识到全面小康的最大短板在农村,多采取措施在农村地区发力,提升农村地区的硬实力和软实力。

硬实力方面,基础设施仍是农村发展最大短板。不少村庄依旧存在道路不通,农产品无法创造价值的状况。物流梗阻现象突出,影响了"互联网+农业"战略的实效。此外,水利的影响因素仍不容忽视,不少地区依旧停留在靠天吃饭的阶段,一些地方安全饮水尚存困难,造成了大量农民外出谋生。住房方面,国家通过农村危房改造,让不少农民住上了新房,但由于投入资金总量有限,惠及人口受限,有待进一步加大力度。

只有乡村的基础设施改善了,资本、人才、技术等要素才愿意流动到农村。在完善基础设施的过程中,政府应当起到绝对的主导作用,有规划、有步骤地稳步推进,从而为乡村振兴营造良好的基础条件。

软实力方面,产业、人才、技术、文化、意识等需要全面加强。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有足够的利润作保障。长期以来,农业效益低下,导致土地撂荒、劳动力流失等问题,要扭转这种局面,必须走现代农业道路,提升农业产品的个性化、差异化及其品质,让农业产生效益。当前,各地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经营的模式进行了卓有成效的尝试,但如何形成差异化竞争、提高现代农业的广度仍有待破解。

产业发展需要人才、技术等要素的支撑。农村产业的发展会吸引人才回流,还会提升当地的文化及意识水平,而这些因素又将反作用于产业发展,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难点三:妥善处理两组关系

眼下,"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的理念早已深入人心,"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绿水青山就

是金山银山"正在转化为切实的景象。一些基层干部表示,未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妥善处理两组关系:

一是优先发展与兼顾公平的关系。有的地方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时不是全盘考虑、统筹推进,而是将资源往个别乡村聚集而忽视了其他村庄。这样容易出成绩,但与全面小康以及均衡化发展要求不符,也会引发社会不公。

二是基础建设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受访基层干部普遍认为,不能狭义地理解乡村振兴概念。经济发展是乡村振兴,环境变好了也是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应当因地制宜,一些生态脆弱、生态价值大于经济价值的区域,基础建设应当让位于生态保护,并通过生态搬迁等方式,在保障村民生活水平的情况下,实现生态的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城乡建设与发展农村经济与科技2018年第29卷第15期(总第443期)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岳玉莲 (浙江海洋大学,浙江 舟山 316000) [摘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写入党章,这是党中央根据我国国情,发出的时代最强音。2018年,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之年,深入分析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主要问题,并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对于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 [关键词]乡村振兴;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F320 [文献标识码]A 1 国外的乡村振兴实践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分析乡村振兴的国际路线,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有助于我国从实际国情出发,扬长避短,从而更好地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 1.1 美国的乡村振兴实践 美国是世界公认的乡村振兴典范。美国乡村振兴实践主要遵循4个原则:第一,满足当地民众的基本生活需求。主要体现在“七通一平”,即给水通、排水通、电力通、电讯通、热力通、道路通、煤气通和场地平整。第二,最大限度地优化乡村环境。主要是“生态村”建设。第三,充分发扬当地民众的生活传统。第四,突出乡村特色。 1.2 日本的乡村振兴实践 日本乡村振兴的特色是“一村一品”。“一村一品”强调挖掘本地闪光点,利用本地资源,大力发展乡村特色。其主要做法:第一,各地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措施来夯实农业基础。第二,吸引区外人士来本地旅游、体验生活和定居。第三,加强与医疗、福利等非农事业的合作。第四,引进和灵活运用先进农业科技。第五,有效发挥女性力量。 1.3 韩国的乡村振兴实践 韩国的“新村运动”主要分为3个阶段: 第一阶段:改善乡村居民的生活环境(1971~1973年) 。这一阶段主要是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并且,政府将全国的村划分等级,以激发大家的积极性。第二阶段:发展生产和增加收入(1974~1976年)。这一阶段主要是发展农业生产。第三阶段:精神启蒙(1977~1979年)。通过启蒙全面提高和巩固运动成果。 2 我国乡村振兴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国乡村振兴面临很多问题,笔者主要从乡村振兴的异地城镇化实践存在的问题,乡村基础设施不完善,产业支撑乏力,以及乡村振兴中忽视了乡村价值四个方面进行具体阐释。 2.1 异地城镇化实践存在的问题 2.1.1 乡村空心化现象严峻。在乡村振兴的异地城镇化模式下,导致“空心村”现象,农村剩下“613899部队”——即儿童、妇女、老年人,阻碍了乡村发展。首先,农村儿童留守化、老人空巢化;其次,农业老人化和兼业化;再次,农田荒芜、宅基地鬼屋化。 2.1.2 城市病问题凸显。在异地城镇化过程中,人口的单向流动,导致“城市病”问题凸显。人口膨胀、交通拥堵、房价居高不下、资源紧张等,这些社会问题严重束缚了城市的发展,阻碍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2.2 乡村基础设施不完善 2.2.1 乡村基础设施是乡村发展的基础条件。乡村基础设施,是农村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物质条件,是改善农村面貌、建设现代化农村的重要物质基础。农村基础设施一般包括:交通设施、农田水利设施、电力设施、通信设施、基础教育设施、医疗卫生设施等。 2.2.2 乡村的基础设施主要弱在“水电路气房”。目前,我国的乡村基础设施很不完善,主要弱在“水电路气房”五个方面。很多乡村的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自来水还未普及;电网设备老化、电压不稳定;道路交通不便且车费昂贵;很多农家经常是煤气与火灶并用,不方便且价格划不来;有些村民住的还是瓦房,甚至是草房。 2.3 产业支撑乏力 2.3.1 产业结构单一化,缺乏龙头企业做支撑。乡村要振兴,产业是支撑。目前在农村,多数农民还是从事第一产业,产业结构单一化问题突出。另外,农村由于经济发展落后、人们观念陈旧等原因,很难吸引龙头企业。即便有龙头企业,也存在数量少、规模小、特色产业不突出等问题,难以满足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要求。 2.3.2 政府扶持力度不足。总体来看,政府的扶持力度是不足的,作为基层政府,把有限的资金投入到基础设施建设及其它民生工程,无力挤出更多资金扶持产业建设。还有些官员,为了自己的乌纱帽,在职期间,只做无风险、见效快的“面子工程”,对于三农问题的“顽疾”则选择视而不见。 2.4 忽视了乡村价值 2.4.1 乡村价值理论启示。乡村价值理论是揭示乡村发展的特 [收稿日期]2018-04-21 [作者简介]岳玉莲(1992-),女,河南周口人,研究生,研究方向:农村公共管理。 -24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