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排版格式与论文书写要求-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排版格式与论文书写要求-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排版格式与论文书写要求-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

---------------------------------------------------------------最新资料推荐------------------------------------------------------

岩石力學與工程學報排版格式與論文書寫要求-有色

金屬科學與工程

文章编号:

原状和重塑离子型稀土矿体的孔径分布特征王洪丁1a ,

王观石 1b ,邱高磊 1a , 罗嗣海 1a (1. 江西理工大学,a.建筑

与测绘工程学院,b.工程研究院,江西赣州 341000) 摘要:为获得离子型稀土矿原状矿体和重塑矿体的孔径分布特性,利用

张力计对赣南典型的离子型稀土矿体进行了现场和室内的土-水特征

曲线测试试验,依据拟合得到的土-水特征曲线计算原状矿体和重塑

矿体的孔径分布。

研究发现:

原状矿体的比表面积为 1.313 m 2 /g,累积孔隙总体积0.2244 m 3 /g,重塑矿体的比表面积为 4.205 m 2 /g,累积孔隙总体积0.2365 m 3 /g。

重塑过程改变了原矿的孔径分布,使矿体的比表面积增加了 3.2 倍,但有效孔隙总体积变化不明显,使得重塑矿体浸润效果更好,而

渗透性有所降低。

关键词:

离子型稀土矿;土-水特征曲线;孔径分布;孔隙体积;比表面

积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

1 / 16

Pore siz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 of undisturbed and remoulded soil of ion-adsorption rare-earth ore WANG Hongding 1a ,WANG Guanshi 1b ,QIU Gaolei 1a ,LUO Sihai 1a (1.Jiangxi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 School of Architectural and Surveying Mapping Engineering, b.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Gan zhou 341000,China) Abstract :

In order to obtain pore siz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 of undisturbed and remoulded soil of ion-adsorption rare-earth ore, soil-water characteristic curve tests in field and lab were carried on typical ion-adsorption rare-earth ore in south of Jiang xi using tensiometer ,the pore size distribution of undisturbed and remoulded ore body were calculated, based on Fitting models of soil-water characteristic curve. The study findings: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undisturbed ore body is 1.313 m 2 /g, cumulative total pore volume of undisturbed ore body is 0.2244 m 3 /g,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remoulded ore body is 4.205 m 2 /g,cumulative total pore volume of remoulded ore body is 0.2365 m 3 /g the process of remodeling has changed pore size distribution of undisturbed ore body and increased specific surface area of ore body about3.2times than before,but effective pore volume had no clear changes,which make remoulded

---------------------------------------------------------------最新资料推荐------------------------------------------------------ ore body possess better infiltration effect and poor penetrability. Key words:

Ion-adsorption rare-earth ore; Soil- water characteristic curve; Pore size distribution; Pore volume; Specific surface area 江西龙南是华南造山系南岭造山带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富集区,也是我国乃至全球重要的重稀土资源生产地 [1] 。

从 20 世纪 70 年代发现至今,经过几十年的开采,矿区内的富矿基本开采完,现在主要是复灌回收稀土资源,即对前期原地浸矿开采过的矿块进行二次或三次稀土资源回收,表明前期原地浸矿工艺的资源回收率不高。

对于采用硫酸铵回收离子相资源的工艺来说,影响原地浸矿资源回收率的因素众多,主要有三个方面:

(1)不同矿区地质条件和矿体赋存差异大 [2] ;(2)注液孔网参数及布置位置不当,引起浸矿盲区,收液工程布置不合理降低了溶液回收率 [3] ;(3)浸矿剂浓度、浸出时间、浸矿方式、渗流速度、液固比等 [4] ,但浸出效果主要取决于浸矿剂溶液在稀土矿床中的渗透效果 [5] 。

目前,生产上评价稀土矿体浸出效果的方法是:

现场取松散矿样,将矿样装入浸矿柱,利用柱浸试验结果计算得到的浸出率作为矿体的浸出率 [6] 。

显然在评价稀土矿体的浸出率时未考虑矿体的原状结构对离子

3 / 16

交换效率的影响,尽管室内柱浸试验的浸出率超过 96 % [7] ,但由于重塑矿体时破坏了原矿的孔隙结构,不同孔隙结构的矿体渗流规律也有明显差异 [8,9] ,因而重塑矿体的浸出率和未扰动矿体的浸出率可能相差很大。

现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天然土壤的形成过程中,受胶结作用、触变硬化、时间效应及淋溶等影响,使土颗粒或团聚体具有一定的排列方式,表现为各向异性的力学特性,土样在重塑过程中结构性丧失,因而原状土和重塑土的渗透性存在明显差异 [10] 。

土-水特征曲线描述了土壤含水量与基质势之间的关系,土体中孔隙的大小及分布决定了基质势的大小 [11] ,已有的很多经典土-水特征曲线模型都与土体孔径分布有关,并在土-水特征曲线的基础上提出了预测非饱和土强度和渗透系数的公式 [12] ,因而土-水特征曲线可以有效反映土壤孔隙结构及其变化。

Ning Lu、William J.likos [13] 利用土-水特征曲线计算得出重塑 Georgia 高岭土单位质量的总孔隙体积为 0.396 m 3 /g,比表面积为 19.83 m 2 /g;田伟新 [14]基于土-水特征曲线分析了陇东原状黄土的孔径分布特征,得到原状黄土的比表面积为 2.2858 m 2 /g,总孔隙体积 0.416 m 3 /g。

本文通过测试龙南稀土原状矿体及其重塑矿体的土-水特征曲线,运用该曲线分析两者的孔径分布及其渗透性变化,为分析龙南类型稀土矿体的复灌现象提供参考。

1 土-水特征曲线的测试原状矿体的土-水特征曲线测试地

---------------------------------------------------------------最新资料推荐------------------------------------------------------

点位于江西省龙南县足洞稀土矿区,单环法测得该类型矿体的渗透系数为 2.010 -5 m/s,室内土工试验得到矿体的基本物理性质指标如表 1,利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测得该矿体的粒径累积曲线,如图 1 所示。

表 1 矿体的物理性质指标 Table 1 Physical properties of ore body 密度/g.cm -3 含水量/% 孔隙比土粒相对密度液限/% 塑限/% 塑性指数 1.63 15.32 0.92 2.72 41.46 30.34 11.121 10 100 1000 1000020406080100小于小粒径的土质量小分数 /%颗粒粒径 /m 图 1 矿体的颗粒级配累计曲线 Fig.1 Grading curve of tested soil 原状矿体的土-水特征曲线的测试现场如图 2所示,在边坡上人工开挖形成一个台阶,采用中科院南京土壤所研制的 TEN 型张力计测试矿体的土-水特征曲线。

试验前先将试验场地平整,试验时将饱和除气后的张力计埋入预先挖好的孔洞之中,捣实管壁周围松土,使陶土头与周围土壤接触紧密,本次试验共埋入 8 根张力计。

仪器安装后,在埋置8 根张力计处浇适量水,24 h 后开始读数,当数据采集仪显示的基质吸力数值稳定不变时,记录基质吸力,并取出张力计,在埋置张力计处,用环刀取未扰动矿样,测试矿样的含水量和孔隙比。

试验结果见表 2。

图 2 原状矿体土-水特性的测试现场 Fig.2 Swcc testing

5 / 16

field of undisturbed ore body 室内重塑矿体的土-水特征曲线的测试过程:

将现场测试完毕的原状矿体经室内烘干、研磨后,保持与原状矿体相同的颗粒级配和孔隙比,配制成 7种不同含水率的重塑矿体,并在试样上部覆一层保鲜膜,静置 24h 后,插入张力计,1 天后开始读数,当数据采集仪显示的基质吸力数值稳定不变时,记录基质吸力,并取出张力计,在埋置张力计处,用环刀取样,测试矿样的含水量。

试验结果见表 2。

利用常水头试验测得重塑矿体的渗透系数为1.210 -5 m/s。

表 2 土-水特征曲线的测试结果 Table 2 Test results of swcc 原状矿体重塑矿体基质吸力/kPa 体积含水率基质吸力/kPa 体积含水率 6 0.30 1.7 0.34 15.2 0.26 5.8 0.32 28.9 0.24 9.6 0.31 40 0.22 21.4 0.25 43 0.21 28.0 0.21 72 0.15 68.8 0.14 91.4 0.12 83.1 0.094 2 孔径及其分布的分析 2.1 土-水特征曲线的拟合土-水特征曲线的拟合描述土壤的土-水特征曲线的理论和方法很多,代表性的土-水特征曲线模型主要有 Gardner 模型、Brooks Corey(BC)模型、Fredlund Xing(FX)模型,Van Genuchten(VG)模型 [15-18] 。

Gardner 基于单一孔隙大小提出土壤的土-水特征曲线模型为:

(1) 式(1)中 w 为体积含水率; s 为饱和体积含水率; r为残余体积含水率;为基

---------------------------------------------------------------最新资料推荐------------------------------------------------------

7 / 16

质吸力,单位 kPa ;a 1是与进气值有关的参数,单位 kPa ;b 1 表示基质吸力大于进气值之后与土体脱水速率有关的参数。

B C 模型的表达式为:

式(2)中 a 2 为土体进气值,单位 kPa ;b 2 为孔径分布参数。

该模型形式简单,对于具有较窄孔径分布的均质和各向同性的粗质地土效果较理想,而对细质地土和未扰动的原状土通常精度较差。 F X 模型的表达式为:

式(3)中 c 是与残余含水量有关

的参数。

该模型是基于统计分析理论推导得到的,适用于描述全吸力范围的任何土壤质地类型的土-水特征曲线。

Van Genuchten 提出了一个平滑的封闭型 4 参数土-水特征曲线模型,它同样适用于所有的土壤质地类型,也不受吸湿、脱湿过程的严格限制,并认为土壤饱和时,土壤吸力等于零。

该模型的表达式为:

( )1s rw rc11ba= ++ (4) 根据上述各模型的适用范围和龙南足洞矿区稀土矿体的物理力学特性,选用上述模型,分别对原状矿体和重塑矿体的实测数据进行函数拟合,4 个土-水特征曲线模型与实测点的相关系数平方均在0.9 以上,为找出对原状矿体和重

塑矿体拟合效果最优的模型,对由参数结果所建立的模型计算值与实测数据之间的残差平方和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见表3。

表 3 土-水特征曲线拟合的残差平方和 Table 3 SSE of fitting swcc 拟合模型残差平方和原状矿体 Gardner 模型0.000584 B C 模型 0.000627 F X 模型 0.000193 V G 模型 0.000067 重塑矿体 Gardner 模型 0.000894 B C 模型 0.000946 F X 模型0.000250 V G 模型 0.000273 由表 3 的残差分析结果可知:

原状矿体的拟合模型中,V G 模型误差最小,对实测数据的拟合效果最佳,重塑矿体的拟合模型中,F X 模型误差最小,对实测数据的拟合效果最好。

原状矿体和重塑矿体的土-水特征曲线拟合结果如图 3 所示,相关参数见表 4。

1 10 100 10000.000.050.100.150.200.250.300.35体积含水率基质吸力/kPa VG模型 FX模型原状土实测数据重塑土实测数据图3 原状矿体与重塑矿体的土-水特征曲线Fig.3 Swcc of undisturbed and remoulded ore body 由于张力计法只能量测 0~100 kPa 范围的基质吸力,本次试验实测的基质吸力最大值仅为 91.4 kPa,为进一步分析原状矿体和重塑矿体的小孔径,根据拟合公式计算孔径分布。

表 4 土-水特性曲线的拟合参数 Table 4 Fitting parameters of swcc r a b c R 2 原状矿体 (VG 模型) 0.01 0.014 1.114 0.837 0.983 重塑矿体 (FX 模型) - 17.39 2.488 0.804 0.982 2.2

---------------------------------------------------------------最新资料推荐------------------------------------------------------ 矿体孔径计算利用土-水特征曲线计算矿体孔径分布,步骤如下:(1)将土-水特征曲线中的体积含水量转化成质量含水量 w;(2)将土-水特征曲线中的基质吸力转化成相对湿度 RH;(3)将质量含水量转化成每单位质量矿体内水填充孔隙的体积 V p ;(4)计算开尔文半径 r k 和水膜的厚度 t;(5)计算实际的孔隙半径 r p 和每单位质量矿体内孔隙体积的减少量?V p ;(6)计算孔隙体积减小过程中的平均开尔文半径(r k ) avg 和平均孔隙半径(r p ) avg 。

(7)在孔隙几何形态确定的条件下,计算表面积变化量?S。

(8)通过将前述的孔隙体积增量相加,计算每单位质量矿体内的累积孔隙体积(?V p )。

根据上述步骤,利用土-水特征曲线计算得到原状矿体和重塑矿体的孔径分布,结果见表 5、表 6。

表 5 原状矿体孔径分布计算结果Table 5 Calculation results of pore size distribution of undisturbed ore body /kPa w /g.g -1 RH /% V p /cm 3 .g -1 r k / t / r p / ?V p /cm 3 .g -1 (r k ) avg / (r p ) avg / ?S /m 2 .g -1 (?Vp) /cm 3 .g -1 5 0.224 99.99 0.2244 288000.0 143.0 288143.0 - - - - - 20 0.184 99.98 0.1844 72019.0 90.1 72090.1 0.0401 180000.0 180116.6 0.004 0.0401 50 0.133 99.96 0.1333 28800.0 66.4 28866.4 0.0511 50400.0 50478.3 0.020 0.0912 100 0.09 99.93 0.0902 14400.0 52.7 14452.7 0.0431 21600.0 21659.5 0.040 0.1343

9 / 16

150 0.07 99.89 0.0701 9600.0 46.0 9646.0 0.0200 12019.0 12049.4 0.033 0.1543 300 0.044 99.78 0.0441 4800.0 36.5 4836.5 0.0261 7200.0 7241.3 0.072 0.1804 500 0.031 99.64 0.0311 2880.0 30.8 2910.8 0.0130 3840.0 3873.7 0.067 0.1934 1000 0.02 99.28 0.0200 1440.0 24.5 1464.5 0.0110 2160.0 2187.6 0.101 0.2044 3000 0.012 97.85 0.0120 480.0 17.0 497.0 0.0080 960.0 980.7 0.163 0.2124 5000 0.01 96.43 0.0100 288.0 14.3 302.3 0.0020 384.0 399.6 0.100 0.2144 10000 0.009 93.00 0.0090 144.0 11.4 155.4 0.0010 216.0 228.8 0.088 0.2154 12019 0.0084 91.66 0.0084 120.0 10.7 130.7 0.0006 132.0 143.0 0.084 0.2160 15000 0.0082 89.68 0.0082 96.0 9.9 105.9 0.0002 108.0 118.3 0.034 0.2162 20190 0.0079 86.48 0.0079 72.0 9.0 81.0 0.0003 84.0 93.5 0.064 0.2165 50000 0.0074 69.55 0.0074 28.8 6.6 35.4 0.0005 50.4 58.2 0.172 0.2170 80000 0.0073 55.94 0.0073 18.0 5.7 23.7 0.0001 23.4 29.6 0.068 0.2171 100000 0.0072 48.38 0.0072 14.4 5.3 19.7 0.0001 16.2 21.7 0.092 0.2172 120190 0.0071 41.84 0.0071 12.0 5.0 17.0 0.0001 13.2 18.3 0.109 0.2173 累计结果 0.0071 1.313 0.2244 注:

表 5 中第一行?V p 、(r k ) avg 、(r p ) avg 、?S 和(?Vp)无数据,该数据是由上一行与所在行数据综合计算的结果,遂从第二行开始产生数据。

表 6 重塑矿体孔径分布计算结果 Table 6 Calculation results of pore size distribution of remoulded ore body /kPa

---------------------------------------------------------------最新资料推荐------------------------------------------------------

w /g.g -1 RH /% V p /cm 3 .g -1 r k / t / r p / ?V p /cm 3 .g -1 (r k ) avg / (r p ) avg / ?S /m 2 .g -1 (?Vp) /cm 3 .g -1 5 0.236 99.99 0.2365 288000.0 143.0 288143.0 - - - - - 20 0.18 99.98 0.1804 72019.0 90.1 72090.1 0.0561 180000.0 180116.6 0.006 0.0561 50 0.104 99.96 0.1042 28800.0 66.4 28866.4 0.0762 50400.0 50478.3 0.030 0.1323 100 0.07 99.93 0.0701 14400.0 52.7 14452.7 0.0341 21600.0 21659.5 0.031 0.1663 150 0.06 99.89 0.0601 9600.0 46.0 9646.0 0.0100 12019.0 12049.4 0.017 0.1764 300 0.05 99.78 0.0501 4800.0 36.5 4836.5 0.0100 7200.0 7241.3 0.028 0.1864 500 0.04 99.64 0.0401 2880.0 30.8 2910.8 0.0100 3840.0 3873.7 0.052 0.1964 1000 0.037 99.28 0.0371 1440.0 24.5 1464.5 0.0030 2160.0 2187.6 0.027 0.1994 3000 0.031 97.85 0.0311 480.0 17.0 497.0 0.0060 960.0 980.7 0.123 0.2054 5000 0.028 96.43 0.0281 288.0 14.3 302.3 0.0030 384.0 399.6 0.150 0.2084 10000 0.026 93.00 0.0261 144.0 11.4 155.4 0.0020 216.0 228.8 0.175 0.2104 12019 0.025 91.66 0.0251 120.0 10.7 130.7 0.0010 132.0 143.0 0.140 0.2114 15000 0.024 89.68 0.0240 96.0 9.9 105.9 0.0010 108.0 118.3 0.169 0.2124 20190 0.023 86.48 0.0230 72.0 9.0 81.0 0.0010 84.0 93.5 0.214 0.2134 50000 0.022 69.55 0.0220 28.8 6.6 35.4 0.0010 50.4 58.2 0.344 0.2144 80000 0.021 55.94 0.0210 18.0 5.7 23.7 0.0010 23.4

11 / 16

29.6 0.678 0.2154 100000 0.02 48.38 0.0200 14.4 5.3 19.7 0.0010 16.2 21.7 0.925 0.2164 120190 0.019 41.84 0.0190 12.0 5.0 17.0 0.0010 13.2 18.3 1.094 0.2174 累计结果 0.0190 4.205 0.2365 注:

表 6 中第一行?V p 、(r k ) avg 、(r p ) avg 、?S 和(?Vp)无数据,该数据是由上一行与所在行数据综合计算的结果,遂从第二行开始产生数据。

从表 5 和表 6 的计算结果可知,原状矿体的单位质量累积孔隙总体积为 0.2244 cm 3 /g,比表面积为1.313 m 2 /g;重塑矿体的单位质量累积孔隙总体积为0.2365cm 3 /g,比表面积为 4.205 m 2 /g,表明重塑过程中孔隙体积变化不明显,但是比表面积变化非常大,增加了 3.2 倍,比表面积增加,使重塑矿浸润效果更好,有利于浸矿剂与矿体颗粒充分接触,提高浸矿效率。

为直观展示重塑过程的孔径变化,根据表 5 和表 6 孔径分布的计算结果,分别绘制出原状矿体和重塑矿体单位质量矿体的孔隙体积与平均孔隙半径的关系图,如图 4 所示,以及单位质量矿体累积孔隙体积与平均孔隙半径的关系图,如图 5 所示。

由图 4 可以看出,该类型的离子型稀土矿原状矿体和重塑矿体的主要孔隙半径集中在 0.0018 m~18.02 m 之间;孔隙半径 r p <0.06 m 时,原状矿体和重塑矿体的单位质量的孔隙体积基本相同,表明矿体在重塑过程中该孔隙半径范围内的孔隙基本未受到扰动;孔隙半径在 0.06 m~3.0 m 范围内,原状矿体比重塑矿体的单

---------------------------------------------------------------最新资料推荐------------------------------------------------------ 位质量的孔隙体积大,说明原状矿体的孔隙数量多于重塑矿体的孔隙数量;孔隙半径为 3.0 m~18.02 m 范围内,重塑矿体的孔隙数量多于原状矿体的孔隙数量。

0.01 0.1 1 100.000.020.040.060.08单位质量矿体的孔隙体积( cm 3 /g )平均孔径(m)重塑矿体原状矿体图 4 单位质量矿体的孔隙体积与平均孔隙半径的关系 Fig.4 Relationship between pore volume of unit mass of ore body and average pore radius 0.01 0.1 1 100.000.050.100.150.200.25单位质量矿体累积孔隙体积 ( cm 3 /g )平均孔径(m)重塑矿体原状矿体图 5 单位质量矿体的累积孔隙体积与平均孔隙半径的关系 Fig.5 Relationship between cumulative total pore volume of unit mass of ore body and average pore radius 从图 5 可以看出:

孔隙半径在 0.0018 m~0.3m范围内,原状矿体的累积孔隙体积大于重塑矿体的累积孔隙体积;而在 0.3 m~18.02 m 的孔隙半径变化范围内,重塑矿体的累积孔隙体积大于原状矿体的累积孔隙体积。

上述计算结果表明:

经过重塑之后的矿体,虽然颗粒级配、孔隙比与原状矿体相同,但在孔径分布上与原状矿体有明显差异,重塑过程主要影响孔径0.06 m~18.02 m 的孔隙分布,使得该范围孔隙内表面积的吸附水膜增加,自由水通过的孔隙尺寸减小,重塑矿体的渗透性有所降低。

13 / 16

由原矿和重塑矿的土-水特征曲线可知,当基质吸力小于进气值以及基质吸力大于残余含水量对应的吸力值时,矿体的含水量基本不发生变化。

因此无法利用土-水特征曲线计算上述两个含水量段对应的孔隙分布情况,即该离子型稀土矿体中孔径小于 0.0018 m 的微小孔隙以及孔径大于 18.02 m 的大孔隙分布情况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3 结结论论(1)利用张力计对赣南典型的离子型稀土矿体进行了现场和室内的土-水特征曲线测试试验,分别采用Gardner 模型、B C 模型、F X 模型、V G 模型拟合原状矿体和重塑矿体的土-水特征曲线,拟合结果表明,原状矿体适合采用 V G 模型拟合,而重塑矿体适合采用 F X 模型拟合。

(2)基于拟合得到的土-水特征曲线计算稀土矿体的孔径分布,结果得出:

试验点原状矿体的单位质量矿体的累积孔隙体积为 0.2244 cm 3 /g,比表面积为 1.313 m 2 /g;重塑矿体单位质量矿体的累积孔隙体积为 0.2365 cm 3 /g,比表面积为 4.205 m 2 /g,表明重塑过程对矿体比表面积影响很大,重塑有利于浸矿剂与矿体颗粒充分接触,提高浸矿效率。

(3)重塑过程对孔隙半径小于 0.06 m 的孔隙影响很小;孔隙半径在 0.06 m~3.0 m 范围内,原状矿体的孔隙数量多于重塑矿体的孔隙数量;孔隙半径为 3 m~18.02 m 范围内,重塑矿体的孔隙数量多于原状矿体的孔隙数量,即重塑过程改变了孔径 0.06

---------------------------------------------------------------最新资料推荐------------------------------------------------------

m~18.02 m 的孔隙分布,使重塑矿体的渗透性有所降低。

参考文献:

[1] 赵芝,王登红,陈振宇等.江西龙南稀土花岗岩的锆石U-Pb 年龄、内生矿化特征及成因讨论[J].地球学报,2019,35(6): 719-725. [2] 袁长林.中国南岭淋积型稀土溶浸采矿正压系统的地质分类与开采技术[J].稀土,2010,31(2):75-79. [3] 赖兆添,姚渝州.采用原地浸矿工艺的风化壳淋积型稀土矿山三率问题的探讨[J].稀土,2010,31(2):86-88. [4] 邱廷省,伍红强,方夕辉.离子型稀土矿浸出过程优化与分析[J].有色金属科学与工程,2019,3(4):43-47.

[5] 吴爱祥,尹升华,李建锋.离子型稀土矿原地溶浸溶浸液渗流规律的影响因素[J].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6(3):506-510.

[6] 赖兰萍,欧阳红,伍莺, 等.离子型稀土矿无氨浸出研究[J].金属矿山,2019, (10):95-97. [7] 卢帆兴,陈强.离子型稀土原地浸析过程 WSN 监测系统[J].稀土,2019,36(4):93-97. [8] 吴爱祥,王少勇, 杨保华.堆浸散体颗粒结构对溶浸液渗流规律的影响[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9,31(5):22-26. [9] 王观石,王小玲,胡世丽, 等.颗粒运移对离子型稀土矿体结构影响的试验研究[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9,35(10):37-42. [10] 殷杰,刘夫江,刘辰, 等.天然沉积粉质黏土的应力路径试验研究[J].岩土力学,2019,34(12):3389-3393. [11] 胡冉,陈益峰,周创兵.基于孔隙分布的变形土土水特征曲线模型[J].岩土工程学

15 / 16

报,2019,35(8):1451-1462. [12] 蔡国庆,盛岱超,周安楠.考虑初始孔隙比影响的非饱和土相对渗透系数方程[J].岩土工程学报,2019,36(5):827-835. [13] LU N, LIKOS W J.著.韦昌富侯龙简文星译.非饱和土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9. [14] 田伟新.原状黄土的孔径分布特征分析 [J]. 路基工程,2019(2):

17-21. [15] 郭利娜,胡斌,宋友建, 等.土-水特征曲线预测非饱和土的抗剪强度对比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19,21(6):849-856.

[16] BROOKS R H,COREY A T. Hydraulic properties of porous media[M].Colorado State University, Colorado:Fort Collins,1964. [17] FREDLUND D G, XING A Q. Equations for the soil-water characteristic cueve [J].Canadian Geotechnical Journal,1994,31(4):521-532. [18] VAN GENUCHTEN M T. A closed form equation for predicting the hydraulic conductivity of unsaturated soils[J].soil science society of America Journal,1980,44(5):892-898. .

毕业论文论文格式规范

毕业论文格式补充要求 (房地产系2011.3.2) 一、毕业论文的结构 1.封面 内容包括:标题名称、专业、导师与学生本人姓名。 题目名称:不超过20个字,要简练、准确,可分两行书写。 2.摘要(中文在前,英文在后,见示例) 摘要包括毕业论文题目、摘要正文及关键词,“摘要”字样位置应居中。摘要不设页眉和页脚 摘要正文 摘要是论文内容的简要陈述,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一般应重点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中文摘要一般不得超过300字,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的内容完全相同。 3.关键词 关键词是从毕业论文中选取出的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的单词或术语。不得自选关键词,关键词一般3-5个。(按照中国科协《关于在学术论文中规范关键词选择的规定(试行)》第一个关键词列出该文主要工作或内容所属二级学科名称。学科体系采用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学科分类与代码(国标GB/T1 3745-92)。第二个关键词列出该文研究得到的成果名称或文内若干个成果的总类别名称。第三个关键词列出该文在得到上述成果或结论时采用的科学研究方法的具体名称。对于综述和评述性学术论文等,此位置分别写“综述”或“评论”等。对科学研究方法的研究论文,此处不写被研究的方法名称,而写所应用的方法名称。前者出现于第二个关键词的位置。第四个关键词列出在前三个关键词中没有出现的,但被该文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事或物质的名称,或者在题目中出现的作者认为重要的名词。如有需要,第五、第六个关键词等列出作者认为有利于检索和文献利用的其他关键词。) 4.目录 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要求层次清楚,目录要与中文标题一致,应在目录中列出的还包括引言(引言单独出现时)、论文后的参考文献、附录、谢辞等。目录不设页眉页脚。目录要求用WORD自动生成,格式见模板。 5.引言(绪论) 引言是全篇文章的开场白,应简要说明选题的原由,研究工作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及前人的工作和知识空白,理论基础的分析、研究方法、实验方法、预期成果

机械工程学报格式排版

机械工程学报格式排版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机械工程学报论文排版要求一、排版步骤 对论文全部内容套模板进行排版操作,排版结果必须符合以下“排版基本要求”、“排版细则”和“论文模板”。重点检查以下各项的排版是否正确:页面设置,页眉(文字,页码),DOI ,题目,作者(姓名、单位名称),脚注,日期信息,摘要,关键词,各级标题,正文文字及段落,插图,表格,数学式,References(参考文献),Biographical notes(作者简介),Appendix (附录),页面底部。 二、排版基本要求 1 页面设置必须符合要求,见排版细则中的“页面设置”,注意栏宽必须为85 mm ,工具栏“格式”中的 段落设置,“缩进和间距”的“自动调整右缩进”和“与网格对齐”两项均不要勾选。 2 论文首页页眉的文字是本刊名称、卷期年;单码页面页眉的文字是本刊名称,双码页面页眉的文字是 论文第一作者及论文题目。页眉文字与页眉线之间的行距全刊必须一致。 3 单码页面的页码在右侧,双码页面的页码在左侧。 4 DOI 按照最终排版结果的论文首页面实际期号和页码填写,期号前补 “0 ”,页码不足三位数字的前面 补“0 ”。

5 作者右上角标的星号位置全刊必须一致,如果还有与其并列的数字上标,则要与该数字上标保持平齐。 6 正文字号10 磅,正文中段落文字首行一律缩进 cm;如果包含上下标符号或较为复杂的数学式时, 应调整该段落为多倍行距,“设置值”为 ~,使段内文字不出现叠盖现象。 7 插图整体左右居中排。对图中文字进行字体、字号修改时,未要求修改的内容保持原样。例如:曲线 或引线的位置、刻度的位置、比例尺的线长等等。 8 表格整体左右居中排。表格的幅面要根据表头和表身内文字的多少而定,文字较少时表格左右长度不 必占满整个栏宽,且各列间不要留过多的空白。一栏内能够排下的表格不要转行排也不要通栏排,一栏内排 不下但通栏能够排下的表格不要转行通栏排。 9 数学式要居中排,且数学式中的文字字号为10 磅。 10 每页的底部必须水平排齐。 11 本期内第一篇论文页码起始位置必须正确,其他各篇论文页码必须连续。 三、排版细则 1 页面参数设置 (1 )页面设置:对称页边距,上 cm ,下 cm ,左侧 cm ,右侧 cm ,正文双栏,栏宽 85 mm , 栏间距5 mm,页眉 cm ,页脚 cm ,纸型大小A4 210 mm ×297 mm,装订线 0 ,装订线位置为左侧,

论文排版格式要求

附件4: 论文排版格式要求 论文请用Word排版,用A4纸打印,页边距为上2.5cm,下2.5cm,左2.5cm,右2.0cm,页眉1.5cm,页脚1.75cm,论文的排版格式如下(除特别说明外,中文用宋体,英文字体用Times New Roman):☉题目:3号黑体,居中。 ☉教研组:5号字,居中。 ☉姓名:5号字,居中。姓名与摘要之间空1行。 ☉摘要:“摘要”用5号黑体,其后接排摘要内容,5号字。 ☉关键词:“关键词”用5号黑体,其后接排关键词内容。关键词3-6个,5号字。 ☉正文:正文用5号字。正文中的1级标题用小4号黑体,占2行,顶格。2级标题用5号黑体,顶格。行距为固定值16磅。 ☉表和图:表和图内文字用小5号字。表题和图题用小5号黑体。图要保证质量,插在正文中相应位置,文字和线条都要光滑。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用5号黑体,顶格。参考文献内容用小5号字。 关于征集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 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的通知 各县(市)、区职教学会(研究会)、职成教教研室、各团体会员:根据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的预备通知,学会初定11月上旬在重庆市召开2011年学术年会。为做好学术年会的准备工作,现将有关论文征集通知如下:

一、专题论坛 学术年会分大会报告和专题论坛两个部分进行。5个专题论坛题目: (1)校企合作下的教学改革—课程和教材开发与创新 (2)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德育工作 (3)中高职的课程衔接、体系建设和协调发展 (4)培养高素质职教师资提升职教科研水平 (5)机制创新校企合作质量提升 二、职教德育论坛及论文评奖 职教德育论坛主题是:围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下的德育工作”。中国职教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将组织专家对德育论文进行评选,荣获一等奖部分论文作者将被推荐参加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并在专题论坛上发言,其论文将收录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中,德育工作委员会将对荣获一、二、三等奖论文作者颁发证书,并将其中的优秀论文推荐到《中国职业教育》杂志上发表,编入《职业院校德育优秀论文选编》之中。职教德育论文写作要求:论文封面上注明论文题目、作者姓名、单位名称、详细通讯地址、邮编、手机号码,论文正文前写上400字左右的摘要,论文一式三份(A4纸)。论文收集截止时间:2011年9月10日。论文请寄送: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宁波市和义路129号203室),联系人:华专家评审费50元。由宁波市职业技术教育学会组织选送的论文,评审费将由宁波市职

毕业论文排版格式

毕业论文(设计)规范化要求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标GB7713-87《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结合我校特点,对毕业论文(设计)文本结构规范要求如下: 一、毕业论文(设计)文本结构规范及要求 (一)毕业论文(设计)文本结构规范 毕业论文(设计)文本由毕业论文(设计)封面、目录、任务书、文献综述或开题报告、指导教师审查意见、评阅教师评语、答辩会议记录、中外文摘要、正文、参考文献、致谢和附录组成。 1.封面 2.目录 3.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 4.文献综述或开题报告 5.指导教师审查意见 6.评阅教师评语 7.答辩会议记录 8.中外文摘要 9.正文(以理工类毕业设计为例): ⑴前言 ⑵选题背景 ⑶方案论证 ⑷过程(设计或实验)论述 ⑸结果分析 ⑹结论或总结 10.参考文献 11.致谢 12.附录 注:1.文科及其它学科,可根据学科特点,参照上述结构制定统一的正文结构规范。 2.外文参考资料原文、译文单独装订成册。 (二)对以上内容的要求 1.毕业论文(设计)封面由教务处统一要求,由学生按要求填写,指导教师负责把关。 2.毕业论文(设计)目录一般要列出二级标题,并标明对应的页码。 3.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指导教师审查意见由指导教师按要求详细填写。 4.文献综述或开题报告的有关要求见“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撰写要求”或“毕业设计开题报告撰写内容及要求”。 5.评阅教师评语由评阅教师按要求详细填写。 6.答辩会议记录由答辩委员会秘书按要求详细填写。 7.中外文摘要含题目、学生、指导教师及所在单位(院系或工作单位)署名、摘要、关键词。题目下方正中为学生和指导教师及所在单位署名。中文摘要字数应在400字左右,

毕业论文格式要求及设置

论文版式、字体、字号、行间距要求 1.封面 ..:根据硕士类型采用封面格式,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含同等学力)学位论文的封面为黄色,全日制专业硕士学位论文的封面为绿色,在职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封面为蓝色。 校徽及校名:校徽居页面左上角,校名在页面顶端居中; “工(理)学硕士学位论文”:40磅华文中宋加粗,单倍行距,居中,字符间距加宽1磅; 中文题目:二号宋体字加粗,单倍行距,居中; 英文题目:三号“Times New Roman”字体加粗,单倍行距,居中; 培养单位、研究生姓名等:三号仿宋体加粗,分散对齐,间距为“多倍行距,设置值1.5”; 密级:四号宋体字。 2.中英文摘要要求:“摘要”:小三号黑体字,居中,段前段后各30磅; “关键词”:小四号黑体字,左缩进2个汉字的距离; 中文摘要正文和关键词:小四号宋体字,行间距20磅, 关键词之间用逗号分开; “Abstract” :Times New Roman字体,小三号,加粗,居中,段前段后各30磅; “Key words” :Times New Roman字体,小四号,加粗,左缩进4个字母的距离; 英文摘要正文和关键词:Times New Roman字体,小四号,行间距20磅,关键词之间用逗号分开。 3.论文字体、字型及字号要求: 大标题第一章章节标题(小三号黑体、20磅行距、段前后30磅、居中) 一级节标题4.1实验装置及方法(四号黑体、20磅行距、段前后18磅、居左) 二级节标题 4.2.2实验装置(小四号黑体、20磅行距、段前后12磅、居左) 三级节标题 4.3.3.2激光分子束系统(小四号宋体、20磅行距、段前后6磅、居左) (1)小标题。接排正文。(首行缩进2个汉字。小四号宋体、20磅行距) ①下一级小标题。接排正文。(首行缩进2个汉字。小四号宋体、20磅行距) 正文(小四号宋体、20磅行距、两端对齐、首行缩进2字符) 表题与图题(五号黑体、单倍行距、居中、段前空五号字一行) 图、表中汉字用宋体五号字,数字、外文字母用Times New Roman 五号 参考文献及篇眉用五号宋体 文中数字及字母除标题及图表题外,统一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4.页眉和页码的要求。页面设置A4,左右3.2 cm,上下3.8 cm,页眉2.8 cm,页脚3.0 cm。页眉从第一章开始,采用宋体五号字居中书写。页码从引言开始按阿拉伯数字连续编排,前置部分用罗马数字单独编排。页码位于页面底端,居中书写,页码两边用一字线,如“—55—”。

一般的科技论文投稿模板

作 者1, 作 者2 (1.作者详细单位,省市 邮编;2.作者详细单位,省市 邮编) 摘 要:摘要内容.概括地陈述论文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结论,要求200~300字.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不要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不引用参考文献;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不得简单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用第三人称,不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使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新术语或尚无合适的汉文术语的,可用原文或译出后加括号注明.除了无法变通之外,一般不用数学公式和化学结构式,不出现插图、表格.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括号说明.结构严谨,表达简明,语义确切. 1,Abstract : Journal of Scientific Innovation, Journal of Scientific Innovation, Journal of Scientific Innovation, Journal of Scientific Innovation, Journal of Scientific Innovation, Journal of Scientific Innovation, Journal of Scientific Innovation, Journal of Scientific Innovation, Journal of Scientific Innovation, Journal of Scientific Innovation, Journal of Scientific Innovation, Journal of Scientific Innovation, Journal of Scientific Innovation, Journal of Scientific Innovation. (英文摘要应是中文摘要的转译,所以只要简洁、准确地逐段将文意译出即可,要求250单词左右.时态用一般过去时,采用被动语态或原型动词开头.避免用阿拉伯数字作首词,不出现缩写.尽量使用短句) Key words :keyword1; keyword2; keyword3; keyword4 应以简短的篇幅介绍论文的写作背景和目的,以及相关领域内前人所做的工作和研究概况,说明本研究与前人工 作的关系,目前研究的热点、存在的问题及作者工 作的意义.1、开门见山,不绕圈子.避免大篇幅地讲 述历史渊源和立题研究过程.2、言简意赅,突出重 点.不应过多叙述同行熟知的及教科书中的常识性 内容,确有必要提及他人的研究成果和基本原理 时,只需以引用参考文献的形势标出即可.在引言中 提示本文的工作和观点时,意思应明确,语言应简 练.3、引言的内容不要与摘要雷同,也不是摘要的 注释.4、引言要简短,最好不要分段论述,不要插图、列表和数学公式[1]. 作品来源:xxxx-xx-xx 作者简介:姓 名(出生年-), 性别, 年级,专业 指导教师:姓 名(出生年-), 性别, 职称,学院 1 量的书写规则 正文内容.正文、图表中的变量都要用斜体字母,对于矢量和张量使用黑斜体,只有pH 采用正体;使用新标准规定的符号;量的符号为单个拉丁字母或希腊字母;不能把量符号作为纯数使用;不能把化学符号作为量符号使用,代表物质的符号表示成右下标,具体物质的符号及其状态等置于与主符号齐线的圆括号中. 注意区分量的下标字母的正斜体:凡量符号和代表变动性数字及坐标轴的字母作下标,采用斜体字母. 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的标注方法,在引用处对引用的文献,按它们在论著中出现的先后用阿拉伯数字连续排序,将序号置于方括号内,并视具体情

论文排版要求

一、论文一般格式和顺序 1.封面: (1)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具体、切题、不能太笼统,但要引人注目;题名力求简短,严格控制在25字以内。 (2)专业: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专业目录中的专业为准,一般为二级学科,按一级学科培养的则填一级学科。 (3)导师:指导教师的署名一律以批准招生的为准,如有变动应正式提出申请并报研究生院备案,且只能填写指导教师一名。导师名后只写职称。 (4)学生姓名和学号。 2.扉页:中文扉页;英文扉页 3.独创性声明:(单设一页,排在英文扉页后),论文送审前,学生本人及其导师均需在独创性声明上签字。 4.中文摘要:论文第一页为中文摘要,约500-1000字左右。 内容应包括工作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要突出本论文的创造性成果,语言力求精炼。为了便于文献检索,应在本页下方另起一行注明论文的关键词(3-5个)。(格式见附 4 ) 5.英文摘要:中文摘要后为英文摘要。内容与中文摘要同。(格式见附4) 6.目录:应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其内容从第一章开始。中英文摘要、主要符号表等前置部分不要放在目录里。 7.主要符号表:如果论文中使用了大量的物理量符号、标志、缩略词、专门计量单位、自定义名词和术语等,应编写成注释说明汇集表。假如上述符号和缩略词使用数量不多,可以不设专门的汇集表,而在论文中出现时加以说明。 8.引言(第一章):在论文正文前,内容为:该研究工作在国民经济中的实用价值与理论意义;本研究主题范围内国内外已有的文献综述;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 9.正文:是学位论文的主体。写作内容可因研究课题性质而不同,一般可包括:理论分析、计算方法、实验装置和测试方法、经过整理加工的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与理论计算结果的比较,本研究方法与已有研究方法的比较等。 10.结论(最后一章):应明确、精炼、完整、准确,使人只要一看结论就能全面了解论文的意义、目的和工作内容。要认真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在本领域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应严格区分研究生的成果与导师科研工作的界限。 11.致谢:致谢对象限于在学术方面对论文的完成有较重要帮助的团体和人士。(不超过500字) 12.参考文献:只列作者直接阅读过,并在正文中被引用的正式发表的文献资料。参考文献按文中引用标注的顺序放在论文结论后,不得放在各章之后。 13.附录:可以包括正文内不便列出的冗长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或表格;重复性数据图表;计算程序及说明等。 14.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指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参加的鉴定项目、获奖情况及申请专利等。学术论文应已正式发表,未发表的只列已录用(有正式录用函)的论文。著作及学术论文的书写格式与参考文献相同。 二、论文的书写 1.语言表述 (1)论文应层次分明、数据可靠、文字简练、说明透彻、推理严谨,立论正确,避免

毕业论文的排版方法(最全)

如何用Word编辑参考文献 每个需要写毕业论文的朋友都会发现,修改文献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虽然现在也有很多软件可以编排参考文献,其实word本身就可以。 采用合适的编辑方法会方便地做到整齐,规范,自动排序和交叉引用。 1.以尾注的方式插入第一个参考文献。 将光标定位于word文档中将要插入参考文献的位置,按“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出现一菜单,选择“尾注”,“文档结尾”,编号格式为“1,2,3”。按“插入”按钮。 2.按要求的格式输入参考文献内容。 这时你会发现文本中的序号“1”字是上标格式的,这是你所希望的。但尾注中的“1”也是上标格式的,这不是你希望的。其余的格式也不合你愿,别急。用鼠标在最左侧处选中尾注中的序号“1”,按快捷键“ctrl+shift+=”就可以使序号不再是上标,或用鼠标右击,出现一菜单,选择“字体”,在第二张菜单中去掉“效果”栏中“上标”前面的“√”。 3.说明: 序号周围有似隐似现的框,这表示所插入手稿的尾注是一种“域”,不必理会它。 插入第二个尾注的方法是同样的。Word会根据所在位置的前后自动排序。 在第一个参考文献的前面有一条横线,你会发现无法删除。它叫“尾注分隔符”。 4. 去除“尾注分隔符” 我们一般的编辑界面叫“页面视图”,选择“视图/普通”进入普通视图。 按“视图/脚注”,此时编辑界面分为两个部分,下面的编辑框是尾注编辑框。 选择尾注编辑框中的“尾注”下拉框,选择“尾注分隔符”,出现一条横线,选择该横线,删除它,再选择“尾注延续分隔符”,也会出现一条横线(这是尾注分页时会出现的很长的横线),选择该横线,删除它。关闭后,再按“视图/页面”切换回来。

2015山西大学商务学院论文格式与排版要求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 格式及打印装订要求 (2009修订版) 目录部分(单独占页)。要求在毕业论文中加入目录,按论文的结构顺序和层次编目并加注页码。目录可放在论文内容之前单独占页。 “目录”二字用三号宋体加粗,目录内容用小四号宋体,1.5倍行距。 题目。论文题目用二号黑体,标题前后各空一行;如有副标题,则用三号楷体;论文题目下应写明:“学生姓名:XXX”、“指导教师:XXX”,用三号楷体,与其下内容提要之间空一行; 内容提要(中文)。在论文主体之前用200—500字扼要介绍论文的内容及结构、采用的方法和得到的主要结果,内容提要的概括性要强。“内容提要”四个字用小四号黑体,并与其后的内容间隔一个字符;内容用五号楷体。 关键词(中文)。按照与论文内容的紧密程度,另行依次列出2—5个关键词。“关键词”三个字用小四号黑体,并与其后的内容间隔一个字符,内容用五号楷体。 5.主体内容。一般由引言、正文、总结三大部分组成。 (1)主体内容 主体内容之前空1-2行, 主体内容用五号宋体; 一级小标题用小四号黑体, 二级小标题用小四号楷体,

一级小标题与上下文之间各空0.5-1行间距; (2)各级标题的使用规范 以下规范为建议版,仅供参考,各系部可以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和修改使用,尽量做到论文各级标题的使用统一规范。 一、社会科学类论文(文科方向) 目录“目录”二字用三号宋体加粗,目录内容用小四号宋体,1.5倍行距。 论文题目二号黑体(居中)、上下各空一行,单独占行 一级标题示例:一、小四号黑体(前空两字、上下各空一行,单独占行,结尾不加标点) 二级标题示例:(一)小四号楷体(前空两字,单独占行,结尾不加标点)三级标题示例: 1.小四号楷体(前空两字,单独占行,结尾不加标点)四级标题示例:(1)五号宋体(前空两字,可以不单独占行) 五级标题示例:①五号宋体(同正文格式,可以不单独占行) 正文内容五号宋体 标题分级说明 按照国家有关标准,社会科学类文章标题分级一般不超过五级。 二、自然科学类论文(理科方向) 目录“目录”用三号宋体加粗,目录内容用小四号宋体,1.5倍行距。 论文题目二号黑体(居中)、上下各空一行,单独占行 一级标题示例: 1.小四号黑体(顶格或前空两字,上下各空一行,单独占行,结尾不加标点) 二级标题示例:(如:1.1)小四号楷体(顶格或前空两字,单独占行,结尾不加标点)三级标题示例:(如:1.1.1)小四号楷体(顶格或前空两字,单独占行,结尾不加标点)四级标题示例:(如: 1.1.1.1) 五号宋体(顶格或前空两字,可以不单独占行) 文内接排标题示例:(1)五号宋体(同正文格式,可以不单独占行) 正文内容五号宋体 标题分级说明以阿拉伯数字表示的标题分级,层次不宜过多,一般为3级,最多不宜超过4级。 (3)文中的注释与编号 如需文中注释,内容用四号黑体(加圆括号)。在文中引用他人的观点、数据等成果应加注引号,并在引号后以上标的形式加注序号(使用带中括号的序号),如:“XXXXXX”⑴,注释的具体内容按照顺序以参考文献的形式体现在正文之后(如有附录则在附录之后)。也可以通过使用“脚注”的形式编排参考文献,其排版格式和文中位置应参照“7.参考文献”要求,不得既有“脚注”,又

毕业论文规范格式的要求

毕业论文规范格式的要求 1.题目:题目应当简明、具体、确切地反映出本文的特定内容,一般不宜超过20字,如果题目语意未尽,用副题补充说明。 2.作者:署名的作者只限于那些选定研究课题和制订研究方案、直接参加全部或主要研究工作、做出主要贡献,并了解论文报告的 全部内容,能对全部内容负责解答的人。其他参加工作的人员,可 列入附注或致谢部分。 3.摘要: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有数据结论,是一篇完整的短文。摘要一般200-300字.摘要中不用图、表、化学结构式、非 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 4.正文:论文中的图、表、附注、参考文献、公式等一律采用阿拉伯数字编码,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如图1,图2-1;表2,表3-2;附注:1);文献[4];式(5),式(3-5)等.具体要求如下; 4.1图:曲线图的纵.横坐标必须标注量、标准规定符号、单位(无量纲可以省略),坐标上采用的缩略词或符号必须与正文中一致。 4.2表:表应有表题,表内附注序号标注于右上角,如 “XXX1)”(读者注意:前面“”引号中的实际排版表示方式应该是“1)”在“XXX”的右上角),不用“﹡”号作附注序码,表内数据,空白代表未测,“一”代表无此项或未发现,"0"代表实测结果确为零。 4.3数学、物理和化学式:一律用“.”表示小数点符号,大于999的整数和多于三位的小数,一律用半个阿拉伯数字符的小间隔 分开,不用千位擞“,”,小于1的数应将0列于小数点之前。例 如94,652应写成94652;.319,325应写成0.314325。应特别注意区 分拉丁文、希腊文、俄文、罗马数字和阿拉伯数字;标明字符的正体、斜体、黑体及大小写、上下角,以免混同。

毕业论文格式及字号要求文档2篇

毕业论文格式及字号要求文档2篇Graduation thesis format and font size requirements 编订:JinTai College

毕业论文格式及字号要求文档2篇 前言:论文格式就是指进行论文写作时的样式要求,以及写作标准,就是论文达到可公之于众的标准样式和内容要求,论文常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文章。本文档根据论文格式内容要求和特点展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调整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毕业论文格式及字号要求文档 2、篇章2:毕业论文格式(字号、标题)文档 篇章1:毕业论文格式及字号要求文档 4.1页面要求 论文需用a4纸印刷,版心大小为155mm×245mm(即使用word编排时,页边距上、下、左、右均为25mm),页眉、页脚均为15mm,每页35行,每行35字,页码在版心下边线之下隔行居中放置。 4.2 字体和字号

各章题序及标题小2号黑体; 各节的一级题序及标题小3号黑体; 各节的二级题序及标题 4号黑体; 各节的三级题序及标题小4号黑体; 款、项均采用小4号黑体; 正文用小4号宋体。 页眉用5号宋体。 4.3页眉 毕业论文(设计)各页均加页眉, 在版心上边线隔一行1.5磅的加粗、细双线(粗线在上), 其上居中打印页眉(见附件三)。 奇数页眉:□□……□ 所在章题序及标题(如第一章绪论) 偶数页眉:xxx大学网络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设计说明书) 4.4封面及内封(扉页) 4.4.1 封面(见附件一)

毕业论文排版要求

毕业论文(设计)排版打印格式 1、排版格式 毕业论文(设计)均要求计算机打印(封面也要求打印),除封面和封底外,每页均应带有页眉,页眉部分使用论文题目。页码放在每页的底部中间。毕业论文要求纵向打印,A4纸篇幅,1.5倍行距。页边距的要求为: 上( T ) :2.54 cm 下( B ) :2.54 cm 左( L ) :3.17 cm 右( R ) :3.17 cm 装订线( T ) :1.0 cm 装订线位置( T ) :左 其余设置采取系统默认设置。 2、论文编排结构 第一页:封面(见封面样张文件) 第二页:中文摘要(后附中文关键字) 论文第二页为不少于300字的中文内容摘要,在摘要的下方另起一行。应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论文摘要是学位论文的缩影,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论文摘要应尽量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语言力求精炼、准确。关键词3~5个。 第三页:英文摘要(后附英文关键字) 论文第三页为英文摘要,内容与中文摘要和关键词相同。 第四页:目录(标明各章节所在的页码) 后续页依次为: 论文正文 致谢 参考文献 3、论文版式要求: 见文科毕业论文(设计)撰写格式规范

文科毕业论文(设计)撰写格式规范 第一部分:封面 按学校的规定进行打印。 第二部分:摘要与关键词 1、中文摘要、关键词 摘 # # # # 要(三号,宋体,加粗,居中) 摘要正文(小四号,宋体) 关键词标题(小四号,宋体,顶格,加粗) 关键词正文(小四号,宋体,词间用分号隔开) 2、英文摘要、英文关键词: 英语摘要标题Abstract(三号,Times New Roman,加粗,居中) 英语摘要正文(小四号,Times New Roman) 英文关键词标题Keywords:(小四号,Times New Roman,顶格,加粗) 英文关键词正文(小四号,Times New Roman,词间用分号隔开) 第三部分:目录(单独用一页) 目 # # # # 录(三号,宋体,加粗,居中) 一、XXXXXXXXXXXXX(一级标题,小四号,宋体)……………………………(页码) (一)XXXXXXXXXXXXX(二级标题,小四号,宋体)……………………………(页码) 1、XXXXXXXXXXXXX(三级标题,小四号,宋体)……………………………(页码) 2、XXXXXXXXXXXXX(三级标题,小四号,宋体)……………………………(页码) 二、XXXXXXXXXXXXX(一级标题,小四号,宋体)……………………………(页码) (一)XXXXXXXXXXXXX(二级标题,小四号,宋体)……………………………(页码) (二)XXXXXXXXXXXXX(二级标题,小四号,宋体)……………………………(页码) 1、XXXXXXXXXXXXX(三级标题,小四号,宋体)……………………………(页码) 2、XXXXXXXXXXXXX(三级标题,小四号,宋体)……………………………(页码) 三、XXXXXXXXXXXXX(一级标题,小四号,宋体)……………………………(页码) 致谢(一级标题,小四号,宋体)……………………………………………(页码) 参考文献(一级标题,小四号,宋体)………………………………………(页码)

《机械工程学报》论文的写作要求

《机械工程学报》论文的写作要求 1 论文结构和格式论文结构和格式 请参考网站“下载中心”的“论文投稿模板论文投稿模板论文投稿模板”,页面设置参数页面设置参数 页面设置参数如下: 2 摘要 论文的中、英文摘要是国内外数据库收录的主要内容,作者应给予高度重视。作者在写作时应注意: (1) 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拥有与文章同等量的主要信息,达到即使不阅读全文也能获得主要的信息。 (2) 摘要应包括下列内容:研究的目的目的 目的;采用的方法方法方法;试验的结果结果结果;得出的结论结论结论。 (3) 摘要的长度:中文以中文以300~500字为宜字为宜,中英文的意义意义意义要要保持一致保持一致。 (4) 在语言表达方式上注意下列问题:排除在本学科领域已经成为常识的内容,不要简单重复篇名中已经表述过的信息; 如实地反映所做的研究工作,提供尽可能多的定量的信息,不可进行自我评论, 不应有如:“…… 属于首创”;“…… 尚未见报道”等;采用第三人称第三人称 第三人称的写法,不用“本文“、“”“作者作者作者””和“笔者笔者””等;缩略语和简称首次出现用全称首次出现用全称首次出现用全称,并给出简称。关键词不用缩略语和简称,已通用的除外;摘要中不要使用图、表和参考文献,一般不分段落; 英文摘要采用被动语态被动语态被动语态、现在时, 不要出现“Author”,“this paper ”等 。 3 前言 前言简要说明研究的目的、范围、相关领域的前人工作与现状(也称文献综述,尤其近年的发展现尤其近年的发展现状和文献状和文献),理论依据、试验基础和研究方法,作者的意图、预期的结果及其作用和意义。应言简意赅,

论文排版格式要求

附件1 论文排版格式要求 一、论文全文用中文撰写,使用WORD文件格式; 二、论文打印具体格式要求: (一)纸张尺寸:A4标准纸(210mmх297mm)激光打印; (二)页边距: 上边界 30mm、下边界27mm 左边界 20mm、右边界20mm 页眉 15mm、页脚17.5mm 行距固定值18磅 (三)首页按如下顺序、字号分行打印: 标题:二号黑体居中 作者:小四号楷体居中 单位:五号宋体居中 摘要:标题小五号黑体 正文小五号楷体 关键词:标题小五号黑体 正文小五号楷体 正文:五号宋体,双栏排 表:表题小五号黑体,表文小五号宋体 图:图题、图文均用小五号宋体 参考文献:标题小五号黑体 内容小五号宋体 (参考文献必须是公开出版物) 作者简介:标题小五号黑体 内容小五号宋体 (四)文稿格式其它要求: 1、文稿应包括:题名(20字以内),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含地区名和 邮编),中文摘要(300字左右),关键词(3-6个),中图分类号,正 文,参考文献,英文摘要(与中文文摘要基本一致,包含题名、作者姓 名、作者单位、摘要、关键词),作者简介。 2、文中图表要符合国家规范。照片应选用清晰的黑白照片,附表一律采 用三线表(不划竖线)。

3、文中所有物理量和单位应符合国家标准或国际标准。外文字母、单位、 符号的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标及易混字母应标注清楚。文中名词术语必须规范化、标准化。缩写字母在第一次出现时,应给出中英文全称。 4、文稿章节编号采用三级标题:一级如1,2,3…;二级如1.1,1.2,1.3,…; 三级如1.1.1,1.1.2,1.1.3,…。 5、参考文献应是已公开出版的,以便审者、编者、读者查证。参考文献 序号应按文中引用顺序排列。著录格式如下: 专著:序号著者.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期刊:序号著者.篇名.刊名,出版年,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论文集:序号著者.篇名.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学位论文:序号著者.题名.[××学位论文].保存地:保存单位,授予年 标准文献:序号标准制定者.标准名和编号.发布年 电子文献:序号著者.文献名.文献出版或可获得地址,发布日期。6、文稿篇幅在4~6页左右,用word 2000或word 2003等版本排版,激 光打印,投稿一式两份。 7、来稿请注明作者的真实姓名、职务、学位或职称、工作单位、详细通 信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和E-mail地址。

毕业论文的排版方法(最全)

如何用Word 编辑参考文献 每个需要写毕业论文的朋友都会发现,修改文献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虽然现在也有很多软件可以编排参考文献,其实word 本身就可以。 采用合适的编辑方法会方便地做到整齐,规范,自动排序和交叉引用。 1. 以尾注的方式插入第一个参考文献。 将光标定位于word 文档中将要插入参考文献的位置,按“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出现一菜单,选择“尾注”,“文档结尾”,编号格式为“1,2,3 ”。按“插入”按钮。 2. 按要求的格式输入参考文献内容。 这时你会发现文本中的序号“ 1 ”字是上标格式的,这是你所希望的。但尾注中的“ 1 也是上标格式的,这不是你希望的。其余的格式也不合你愿,别急。用鼠标在最左侧处选中尾注中的序号“ 1”,按快捷键“ ctrl+shift+= ”就可以使序号不再是上标,或用鼠标右击,出现一菜单,选择“字体”,在第二张菜单中去掉“效果”栏中“上标”前面的“ √”。 3. 说明:序号周围有似隐似现的框,这表示所插入 手稿的尾注是一种“域”,不必理会它。插入第二个尾注的方法是同样的。Word 会根据所在位置的前后自动排序。 在第一个参考文献的前面有一条横线,你会发现无法删除。它叫“尾注分隔符”。 4. 去除“尾注分隔符” 我们一般的编辑界面叫“页面视图”,选择“视图/普通”进入普通视图。 按“视图/脚注”,此时编辑界面分为两个部分,下面的编辑框是尾注编辑框。选择尾注编辑框中的“尾注”下拉框,选择“尾注分隔符”,出现一条横线,选择该横线,删除它,再选择“尾注延续分隔符”,也会出现一条横线(这是尾注分页时会出现的很 长的横线),选择该横线,删除它。关闭后,再按“视图/页面”切换回来。

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格式和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四川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格式和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格式和参考文献著录要求 1.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版式 1.1 软件排版 用微软Word软件排式,用A4 纸(297×210)纵向排式,文字从左至右通栏横排、打印。 1.2 页面设置 页边距为上2.5cm, 下2.5cm, 左2.5cm, 右2 cm,装订线0,页眉边距为1.5cm,页脚边距为1.5cm。 1.3 行间距 固定值20磅 2.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文字排式 (包括中英文标题、正文文字、引文、注文、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 2.1论文题目、专业、学生和指导教师、摘要、主题词等排式 2.1.1论文题目排式 用小2~3号字,字体选用标宋(或黑体),居中排。论文题目的文字字数较少或较多时,按“2.3.3标题长度与转行”规定处理。 2.1.2“专业”、“学生”和“指导教师”等排式 “专业”选用楷体4号字,排在论文(设计)题目的正下方,与论文(设计)题目之间空1行,居中排。 “学生□□□”与“指导教师□□□”排为一行,选用楷体4号字,排在“专业”下方,与“专业”之间空1行,居中排。如有多位教师,可用“,”号间隔。 2.1.3摘要排式 摘要以摘录或缩编的方式复述本论文主要内容。要求:概括地、不加注释地摘录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或简洁的介绍本论文阐述的主要内容及取得的进展。 编写摘要应注意:客观反映原文内容,不得简单地重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要着重反映论文的新内容和特别强调的观点。摘要宜采用第三人称过去式的写法(如“对……进行了研究”,“综述了……”等;不应写成“本文”、“我校……”等)。摘要不分段,以400字左右为宜。选用5号楷体字;“摘要”两字加黑。 2.1.4主题词(关键词)排式 主题词是表达论文主要内容的词或词组,是论文的重要检索点。主题词一般由3~5个词或词组组成。主题词直接从论文题目或论文正文中抽取。 主题词在摘要后另起一行排。主题词的字级、字体和排式与“摘要”的相同。主题词与摘要之间不空行;主题词与正文之间空1行。 2.2正文排式 一律横排,通栏,文字选用小4号宋体。 2.3标题排式 标题可分为章(一级)、节(二级)、小节(三级)等。最小一级标题的字级应与正文文字的字级相同。 2.3.1 标题的字级、字体(如标题级别较多,可在3号字与小4号之间用技术处

毕业论文主要内容及格式要求

一、毕业论文主要内容 1、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 2、论文摘要和关键词。 论文摘要应阐述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而不应是各章节标题的简单罗列。摘要以500字左右为宜。 关键词是能反映论文主旨最关键的词句,一般3-5个。 3、目录。既是论文的提纲,也是论文组成部分的小标题,应标注相应页码。 4、引言(或序言)。内容应包括本研究领域的国内外现状,本论文所要解决的问题及这项研究工作在经济建设、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5、正文。是毕业论文的主体。 6、结论。论文结论要求明确、精炼、完整,应阐明自己的创造性成果或新见解,以及在本领域的意义。 7、参考文献和注释。按论文中所引用文献或注释编号的顺序列在论文正文之后,参考文献之前。图表或数据必须注明来源和出处。 参考文献是期刊时,书写格式为:[编号]、作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外文可缩写)、年份、卷号、期数、页码。 参考文献是图书时,书写格式为:[编号]、作者、书名、出版单位、年份、版次、页码。 8、附录。包括放在正文内过份冗长的公式推导,以备他人阅读方便所需的辅助性数学工具、重复性数据图表、论文使用的符号意义、单位缩写、程序全文及有关说明等。 二、毕业论文格式要求 1. 书写格式要求:填写项目必须用碳素或蓝黑墨水钢笔书写; 2. 文稿要求:文字通顺,语言流畅,版面整洁,便于装订。Word文稿A4纸打印。 3. 图纸要求:图面整洁,布局合理,线条粗细均匀,圆弧连接光滑,尺寸标准规范,文字注释必须使用工程字书写; 4. 曲线图表要求:所有曲线、图表、线路图、流程图、程序框图、示意图等不得简单徒手画,须按国家规范标准或工程要求绘制; 5. 公式要求:所有公式不得徒手书写,利用Microsoft公式编辑器或Mathtype编辑。

机械工程学报格式模板

Chinese Journa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中国机械工程学报) 论文排版要求 一、排版步骤 对论文全部内容套模板进行排版操作,排版结果必须符合以下“排版基本要求”、“排版细则”和“论文模板”。重点检查以下各项的排版是否正确:页面设置,页眉(文字,页码),DOI,题目,作者(姓名、单位名称),脚注,日期信息,摘要,关键词,各级标题,正文文字及段落,插图,表格,数学式,References (参考文献),Biographical notes(作者简介),Appendix(附录),页面底部。 二、排版基本要求 1页面设置必须符合要求,见排版细则中的“页面设置”,注意栏宽必须为85 mm,工具栏“格式”中的段落设置,“缩进和间距”的“自动调整右缩进”和“与网格对齐”两项均不要勾选。 2论文首页页眉的文字是本刊名称、卷期年;单码页面页眉的文字是本刊名称,双码页面页眉的文字是论文第一作者及论文题目。页眉文字与页眉线之间的行距全刊必须一致。 3单码页面的页码在右侧,双码页面的页码在左侧。 4DOI按照最终排版结果的论文首页面实际期号和页码填写,期号前补“0”,页码不足三位数字的前面补“0”。 5作者右上角标的星号位置全刊必须一致,如果还有与其并列的数字上标,则要与该数字上标保持平齐。 6正文字号10磅,正文中段落文字首行一律缩进0.35 cm;如果包含上下标符号或较为复杂的数学式时,应调整该段落为多倍行距,“设置值”为1.1~1.2,使段内文字不出现叠盖现象。 7插图整体左右居中排。对图中文字进行字体、字号修改时,未要求修改的内容保持原样。例如:曲线或引线的位置、刻度的位置、比例尺的线长等等。 8表格整体左右居中排。表格的幅面要根据表头和表身内文字的多少而定,文字较少时表格左右长度不必占满整个栏宽,且各列间不要留过多的空白。一栏内能够排下的表格不要转行排也不要通栏排,一栏内排不下但通栏能够排下的表格不要转行通栏排。 9数学式要居中排,且数学式中的文字字号为10磅。 10每页的底部必须水平排齐。 11本期内第一篇论文页码起始位置必须正确,其他各篇论文页码必须连续。 三、排版细则 1页面参数设置 (1) 页面设置:对称页边距,上2.3 cm,下1.2 cm,左侧1.8 cm,右侧1.8 cm,正文双栏,栏宽85 mm,栏间距5 mm,页眉0.2 cm,页脚1.2 cm,纸型大小A4 210 mm×297 mm,装订线0,装订线位置为左侧,方向为纵向。 (2) 字符间距:标准。 (3) 字体:Times New Roman(特别要求除外)。 (4) 标点符号:全部英文标点符号,半角,后空一格。 2页眉 (1) 文字:每篇论文的首页面与接下来的单码页面、双码页面的页眉不相同。论文首页页眉文字为本刊名称(字号10.5磅)和卷期年(字号9磅);单码页面页眉文字为本刊名称(字号10.5磅);双码页面页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