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学总复习题

土壤学总复习题
土壤学总复习题

土壤学总复习题

绪论:1、土壤剖面:有成土作用形成的层次称为土层(土壤发生层),而完整的垂直土层序列称之为土壤剖面。

2、肥力:土壤供应植物生长所必需的能力。

有效肥力:在农业实践中,由于土壤性质、环境条件和技术水平的限制,只有土壤中的一部分肥力在当季生产中能表现出来,产生经济效益这一部分费力叫有效肥力,而没有直接反映出来的叫做“潜在肥力”。

3、近代土壤科学的主要观点:1、农业化学土壤学派(这一观点把土壤看作提供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分、养分和起物理作用的介质)2、农业地质土壤学观点(这一观点把土壤形成过程看作岩石的风化作用过程,认为土壤是岩石经过风化而形成的地表疏松层,即岩石风化的产物)3、土壤发生学派(土壤形成过程是岩石风化过程和成土过程所推动的)

第一章【土壤矿物质】:1、原生矿物:指那些经过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未改变化学组成和结晶结构的原始成岩矿物。次生矿物:在风化和成土过程中新形成的矿物。

2、土壤原生矿物以硅酸盐和铝硅酸盐占绝对优势,土壤次生矿物以结晶层状硅酸盐粘土矿物为主。粘土矿物是在风化和成土过程中所形成的次生矿物。

3、粘土矿物:一个粘土颗粒是由许多层粘土矿物晶胞(片)堆叠形成,而粘土矿物晶胞又是由晶胞的最小构造单元组成。不同种类的粘土矿物,它们的最小构造单元都是一样的。但是,基本构造单元之间的连接方式和晶胞结合形式不同,因而形成不同粘土矿物各自的特点。

粘土矿物的基本构造单位是硅氧四面体和铝氧八面体。

硅氧四面体的结构如图11-1所示,每个四面体的中心是一个硅原子,它与四个氧原子以相等的距离相连,四个氧原子分别在四面体的四个顶角上。从单独的四面体看,4个氧还有4个剩余的负电荷,因此各个氧还能和另一个邻近的硅离子相结合。依此,四面体在平面上相互连接,形成四面体层。

铝氧八面体的结构如图11-2所示,每个八面体的中心是一个铝原子,它与三个氧原子和三个氢氧原子以等距离相连。三个氧原子和三个氢氧原子分别在八面体的六个顶角上。由于还有剩余电荷,氧原子还能和另一个临近的铝离子相结合。依此,八面体在平面上相互联结,形成八面体层。

图11-1 硅氧四面体及其晶层示意图

a-硅氧四面体;

b-硅氧四面体六角环片状结构的平面投影图11-2 铝氧八面体及其晶层示意

a-硅氧四面体;

b-硅氧四面体六角环片状结构的平面投影

单位晶片:从化学式上看,硅氧四面体(SiO4)4-和铝氧八面体(AlO6)9- 都还不是化合物,在形成硅酸盐矿物之前,硅氧四面体和铝氧八面体需要各自分别聚合,在平面上这种成单位晶片:硅氧四面体通过共用底部氧的方式在平面上连接成四面体片——硅片,硅片顶端的氧仍带有负电荷。

铝氧八面体通过共用两端氧的方式在平面上连接成八面体片——铝片,铝片上下两端的氧都带有剩余负电荷。

单位晶层:由于硅片n(SiO10)4-、铝片n(Al4O12)12-都还带有负电荷,不稳定,必需重叠化合以后,才能形成稳定的化合物,硅片和铝片以不同的配合方式在垂直方向上重叠成单位晶层,根据形成单位晶层时硅片和铝片的配合比例不同可形成2:1型、1:1型、2:1:1型的单位晶层。

1:1型单位晶层:由一层硅片和一层铝片组成,硅片顶端的活性氧、铝片底层的活性氧通过共用的方式连接在一起。

2:1型单位晶层:由两层硅片夹一层铝片组成,两层硅片顶端的活性氧都朝向铝片、铝片两端的氧分别与两层硅片顶端的氧通过共用的方式连接在一起。

2:1:1型的单位晶层:在2:1型单位晶层的基础上多了一个水镁片和水铝片。

同晶置换: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代替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同晶置换条件:替代和被替代离子的电性必须相同,电价可以同价或不等价。

同晶置换结果:导致粘土颗粒带负电,而粘土颗粒的负电性是影响其性能的重要因素。

高岭石类矿物:也称1:1型矿物,主要包括高岭石、珍珠陶土、迪岩石及埃落石等。

(1)1:1型晶层结构:单硅片:铝片=1:1,所以这一组矿物又称1:1型矿物,以高岭石最为典型。

(2)非膨胀性:相邻两个晶层的层面之间能形成键能较强的氢键,连接力强,晶层间不易膨胀。

(3)电荷数量少:没有或极少有同晶代换现象,其电荷的来源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晶体表面的断键,另一方面是晶体表面的OH基在中性或碱性条件下的解离,所以电荷数量少。故1:1型粘土矿物高的土壤其保肥性能差。

蒙脱石类矿物:2:1型膨胀性矿物,比如蒙脱石、蛭石、绿泥石

(1)2:1型晶层结构:硅片:铝片=2:1,以蒙脱石最为典型。

(2)胀缩性大:晶层与晶层之间只能形成很小的分子引力,连接力弱,晶层间胀缩性大

(3)电荷数量大:电荷数量大的原因是因为该组矿物同晶代换比较普遍。

水云母组:2:1型非膨胀性矿物,比如水云母、伊利石。

(1)2:1型的晶层结构:晶层结构与蒙脱石相似,硅片:铝片=2:1,以伊利石最为典型。

(2)非膨胀性:伊利石的晶层与晶层之间吸附的K+使相邻两个晶层产生了很强的键联效果,连接力强,晶层不易膨胀。

(3)电荷数量大:同晶置换普遍,主要发生在硅片中,电荷数量较大:但是因为部分的负电荷被K+中和,所以电荷数量介于高岭石和蒙脱石之间。

(4)胶体特性:因颗粒大小,总表面积介于高岭石和蒙脱石之间,所以可塑性、粘结性、粘着性、吸湿性也介于高岭石和蒙脱石之间。

4、

第二章【土壤有机质】:1、土壤有机质的概念:存在于土壤中所有含碳的有机物,包括: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及其分泌物以及土体中植物残体和植物分泌物。

土壤有机质的来源:1、有机体的残留物2、生物体的分泌物3、有机物料的施入。土壤有机质形态:1、新鲜有机质(未分解有机质)2、半分解有机质3、腐殖质

2、土壤腐殖质是指除未分解和半分解动、植物残体及微生物体以外的有机物质的总称。

3、矿化作用过程:有机质在生物作用下分解为简单的无机化合物的过程。腐殖化过程:有机物通过微生物的合

成或在原植物组织的聚合转变形成了新的有机物

4、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影响因素:1、温度2、土壤水分和通气状况3、植物残体的特性(有机质的碳氮比)4、土壤特性(土壤分散性或致密性、土壤酸碱性)

5、腐殖化作用:有机质在分解的同时,形成腐殖质的过程。土壤腐殖质的种类:胡敏酸、富啡酸、胡敏素。

6、土壤有机质对土壤肥力的作用:1、是土壤养分的主要来源;2、促进土壤结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质;3、提高土壤的保肥能力和缓冲性能;4、腐殖质具有生理活性,能促进作物生长发育;5、腐殖质具有络合作用,有助于消除土壤的污染

第三章【土壤生物】:1、土壤生物类型:1、后生动物(小的土居性的多细胞动物)2、原生动物(单细胞真核动物)3、微生物(包括细菌、放线菌、真菌、藻类、原生动物、病毒)

2、微生物营养类型:1、化能异养型(碳源:有机物,能量:氧化有机物【腐生、寄生】)2、化能自养型(碳源:CO2,能量:氧化无机物)

3、光能异养型(供氢体:有机化合物,能量:光)

4、光能自养型(供氢体:无机物,能量:光)

3、微生物呼吸类型:1、好氧性微生物的有氧呼吸2、厌氧性微生物的无氧呼吸3、兼厌氧性微生物兼性呼吸

4、影响土壤微生物活性的环境因素:1、温度(温度是影响微生物生长和代谢最重要的环境因素)2、水分及其有效性(水是微生物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之一)3、Ph(酸碱度对微生物生命活动有很大影响)4、氧气(通气状况的高低对微生物生长有一定影响)

5、生物因素

第四章【土壤质地和结构】:1、土壤比重(土壤密度、土壤真比重):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包括土粒及粒间的空隙)的质量,土壤容重(土壤假比重):指单位容积的土粒(包括土粒及粒间的孔隙)烘干后的重量,土壤容重的用途:计算土壤孔隙度、计算工程土方量、估算土壤成分储量、计算土壤储水量。

2、固相和液相两者的容积合称为土壤实容积,液相和气相两者的容积合称为土壤空隙容积,以孔隙度或孔隙比表示之。固相率=固相容积/土体溶剂*100%、液相率=液相容积/土体溶剂*100%、气相率=气相容积/土体溶剂*100%,孔隙度=1-固相率=液相率+气相率、孔隙比=孔隙容积/土粒容积

3、三相组成和孔度的计算:固相率=容重/密度,液相率=土壤含水量(质量%)*土壤容重、土壤含水量(质量%)=土壤水质量/干土质量,孔隙度=1-固相率=1-容重/密度,气相率=孔隙度-液相率

4、土粒的种类:按土粒的成分:矿物质土粒(大多数)、有机质土粒;按存在状态:单粒、复粒;按土粒大小(也就是粒级):石砾、沙粒、粉粒、粘粒。粒级的分类:国际粒级制、美国农部粒级制、卡钦斯基粒级制、中国粒级制。

5、土壤机械组成:根据机械分析,计算各粒级的相对含量,即为机械组成。土壤质地:根据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土壤质地类型:砂土、壤土、粘土。

砂土:含土壤养分少,加之缺少粘粒和有机质,因此抗旱能力弱,易漏水漏肥,保肥性能弱;速效肥料易随雨水和灌溉水流失,而且施用速效肥料效猛而不稳长。因此,砂土上要强调增施有机肥,适时追肥,并掌握勤浇薄施的原则。

粘土:含土壤养分丰富,而且有机质含量较高,因此,大多土壤养分不易被雨水和灌溉水淋失,故保肥性能好;但由于遇雨或灌溉时,往往水分在土体中难以下渗而导致排水困难,影响农作物根系的生长,阻碍了根系对土壤养分的吸收。因此,粘土在生产上要注意开沟排水,降低地下水位,以避免或减轻涝害,并选择在适宜的土壤含水条件下精耕细作,以改善土壤结构性和耕性,促进土壤养分的释放。

壤土:兼有砂土和粘土的优点,是较理想的土壤,其耕性优良,适种的农作物种类多。

6、土壤质地改良:1、客土法2、深耕、深翻、人造塥

7、土壤结构性:是由土壤结构体的种类、数量(尤其是团粒结构的数量)及结构体内外孔隙状况等产生的综合性质。

土壤结构体分类:1、板状(片状)2、柱状和棱柱状3、块状和球状

8、团粒:土壤中由若干单粒粘结在一起形成为团聚体的一种土壤结构。

团粒的形成过程:1、粘结团聚过程(粘结过程、团聚过程)2、切割造型过程(根系的切割、干湿交替、冻融交替、耕作)

团粒的多级孔性:团粒结构是经过多次的复合、团聚而形成的可概括为如下几步:单粒—复粒(初级微团聚体)—微团粒(二、三级微团聚体)—团粒(大团聚体)。每一级复合和团聚就会产生相应大小的一级空隙,因此团粒内部有从小到大的空隙。在有机胶体参与下发生的多级团聚作用及由此产生的多级孔性是团粒区别于其他非团聚化结构体的主要机制和特点。

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上的意义:1、能协调水分和空气的矛盾;2、能协调土壤有机质中养分的消耗和积累的矛盾;

3、能稳定土壤温度,调节土热状况;

4、改良耕性和有利于作物根系伸展;

5、团粒结构大小空隙兼备,小孔隙能保持水分,大孔隙则保持通气,团粒结构土壤能保证植物根的良好生长,适于作物栽培。

土壤良好结构体的培育:1、增施有机肥2、实行合理轮作3、合理的耕作、水分管理及施用石灰4、使用土壤结构改良剂5、盐碱土电流改良

9、土壤空度分级:按照土壤中空隙的大小及其功能进行空隙分类。

1、按毛管孔度和非毛管孔度

2、按分级孔度分类

3、按通气孔度、毛管孔度与非活性孔度分

4、通过薄片观察

第五章【土壤水】:1、土壤水类型:吸附水(吸湿水和膜状水)、毛管水、重力水

2、吸湿水:干燥土粒从空气中吸附的水汽分子叫做吸湿水

毛管悬着水:借助于毛管力保持在上层土壤的毛管空隙中的水,好像悬挂在上层土壤中一样,故称之为毛管悬着水。

田间持水量(土壤有效水的上限):土壤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多时的含水量。

毛管断裂水量:当土壤含水量降低到一定程度时,较粗毛管中悬着水的连续状态出现断裂,但细毛管中仍充满水,此时土壤含水量称为毛管断裂水量。

临界深度:含盐地下水能够上升到达根系活动层并开始危害作物时的埋藏深度。

萎蔫系数(土壤有效水的下限):植物因根无法吸水而发生永久萎蔫的土壤含水量。

3、土壤水份含量的表示方法:1、质量含水量2、容积含水量3、相对含水量4土壤水贮量。

相对含水量:指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数。

土壤水层厚度(水深):一定厚度、一定面积土壤中所含水量相当于相同体积水层的厚度。

4、土水势:单位数量的水在恒温条件下,移动到参照状况的纯自由水体所能做的功。参照状况一般使用标准状况,即在大气压下,与土壤水具有相同温度以及在某一固定高度的假象的纯自由水体。

土水势研究土壤水的优点:1、可以作为判断各种土壤水份能态的统一标准和尺度2、可以在土壤—植物—大气之间统一使用3、可以提供精确的土壤水份状况测定手段。

土水势分势:基质势、压力势、溶质势、重力势、总水势

土壤水吸力:土壤水在承受一定吸力的情况下所处的能态。

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水的基质势或土壤水吸力是随土壤含水率而变化,其关系曲线称为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第六章【土壤空气和热量状况】:1、土壤空气与大气空气区别:1、土壤空气中的CO2含量高于大气2、土壤空气中的O2含量低于大气3、土壤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一般高于大气4、土壤空气中含有较多的还原性气体。

2、扩散作用:土壤与大气交换的主要机制分为气相扩散和液相扩散。

气相扩散:通过充气空隙扩散保持着大气和土壤间的气体交流作用为气相扩散

液相扩散:通过不同厚度水膜的扩散为液相扩散

3、土壤热容量:指单位质量或容积的土壤每升高1度所需要的热量。

土壤导热率:在单位厚度土层,温差为1度时,每秒钟经过但单位断面的热量。

土壤热扩散率:在标况下,在土层垂直方向上每厘米距离内,1度的温度梯度下每秒流入土壤断面的热量。

土壤通气性:土壤空气与近地层大气之间不断进行气体交换

调节土壤热状况的关键是什么?为什么?

第七章【土壤形成和发育】:1、土壤五大成土因素:气候、母质、生物、地形、世间,其中还可能有人为因素。

2、绝对年龄:指某一地区的土壤从其开始形成直到现在所经历的时间,其数值大小取决于该地区的地貌动力学过程和历史演变。相对年龄:指土壤的发育程度或发育阶段,一般用土壤剖面分异程度加以确定。

3、土壤的形成: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它是物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矛盾统一的结果。

地质大循环:植物营养物质由大陆到海洋,又由海洋到大陆,然后又随新的大陆流向海洋,营养物质的这种循环被称为营养物质的地质大循环。

生物小循环:通过植物(包括生物)反复吸收利用累积植物营养物质,使得其在土壤-生物体反复循环的过程,称为营养物质的生物小循环。

地质大循环与生物小循环关系:地质大循环和生物小循环共同作用是土壤发生的基础,无地质大循环,生物小循环无法进行,无生物小循环,仅靠地质大循环,土壤难以形成。在土壤的形成过程中,两种循环过程互相渗透,不可分割。

第八章【土壤胶体化学反应和表面反应】:1、土壤胶体种类:无机胶体、有机胶体、有机—无机复合胶体。

2、土壤胶体的特征:1、土壤胶体的比表面和表面能(外表面:粘土矿物、Fe、Al、Si等氧化物、腐殖质分子暴露在外的表面。内表面:主要指的是层状硅酸盐矿物晶层之间的表面以及腐殖质分子聚集体内部的表面。比表面)2、土壤胶体的带电性

3、土壤胶体的凝集作用和分散作用(由溶胶变成凝胶的过程称土壤胶体的凝集作用,反之,由凝胶分散成溶胶的过程称胶体的分散作用。)

土壤胶体对土壤肥力的作用:土壤胶粒一般带负电荷,所以可以吸附阳离子,如NH4^+和K+等,这样的阳离子被土壤胶粒吸附,就不容易随水分流失,起到一定的保肥作用,也就便于植物的根部进行吸收。

3、土壤胶体的比表面积:比表面:单位重量或单位体积物体的总表面积,很显然颗粒越小,比表面越大。胶体除了有巨大的外表面,同样也有巨大的内表面。所以胶体有巨大的比表面。

巨大的比表面积有利于保肥:由于土壤胶体有巨大的比表面,所以会产生巨大的表面能,这种表面能可以做功,

吸附外界的矿质营养,胶体数量越多,比表面越大,表面能也越大,这中吸附能力也愈强,有利于土壤的保肥性能。

4、土壤胶体的带电的原因:永久电荷:这是由于粘土矿物晶格中的同晶置换所产生的电荷。可变电荷:这些电荷的数量和性质会随着介质pH的改变而改变,可变电荷是因为土壤胶体向土壤中释放离子或吸附离子而产生。

5、影响土壤电荷数量的因素:1、胶体组成成分是决定电荷数量的物质基础2、土壤胶体组分间的相互作用对电荷数量有影响。

6、土壤的阳离子交换:带负电荷的土壤胶体所吸咐的阳离子与土壤溶液中的阳离子发生交换而达到动态平衡的过程。

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的特点:1、可逆反应2、等当量交换3、符合质量作用定律4、反应迅速,能迅速达到平衡土壤的阳离子交换能力:指一种阳离子将土壤胶体上的另外一种阳离子交换下来的能力。

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能力的因素:1、电荷数量(离子电荷价越高,受胶体的吸咐能力越大,交换能力越大)2、离子半径和水合半径(对于同价的离子,离子半径越大,水合半径越小,交换能力越强)3、离子浓度

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因素:1、胶体的类型2、土壤质地:质地越粘重,粘粒越多,CEC越大3、土壤pH (pH上升可以增加土壤可变负电荷的数量,从而使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增加)4、土壤的盐基饱和度

盐基饱和度:它指的是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率。

盐基饱和度的意义:1、可以反映土壤的酸碱性(盐基饱和度的高低实际上也就反映出了致酸离子含量的高低,所以能反应出土壤的酸碱性:)2、判断土壤肥力水平(盐基饱和度>80%→肥沃土壤,50—80%→中等肥力水平,<50%肥力水平较低)

影响交换性阳离子的有效度的因素:1、离子饱和度(土壤胶体上某种离子的饱和度越大,被解吸的机会越大,该离子的有效度越大)2、.陪补离子效应(陪补离子与土壤胶体之间的吸咐力越大,越能提高被陪离子的有效度。)3、粘土矿物的类型(高岭石>蒙脱石)

“施肥一大片,不如一条线,”这是生产中施肥经验之一,“一大片”指肥料平均撒施,或者把肥料均匀地铺在地表,再翻盖入土。“一条线”指集中施肥,人们称为条施,也就是顺垄和挖穴施肥。一般来说,“一条线”比“一大片”施肥法,不但能减少肥料与土壤的接触面,减少肥分的挥发,扩大施肥面积,而且便于根系吸收,使肥效持久,及时供应和满足作物对营养的需要。

第九章【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反应】:1、活性酸:土壤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直接反映,又称为有效酸度,通常用pH表示。潜性酸度:土壤潜性酸度是土壤胶体吸附的可代换性H和Al的反映。潜性酸度分为代换性酸度和水解酸度。

2、碱化度:指土壤吸附的交换性钠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率。

3、影响土壤酸碱度的因素:影响pH值的因素很多。掺入土壤中的介质类型、不同种类有机物的类型和特性、肥料和雨水等都会pH值产生一定的影响。此外,土壤中的微量元素和微生物种群的种类也会对其pH 值产生一定影响,但相对作用较小些。

4、土壤缓冲性能:指土壤具有缓和其酸碱度发生激烈变化的能力,它可以保持土壤反应的相对稳定,为植物生长和土壤生物的活动创造比较稳定的生活环境。 (1)土壤溶液的缓冲作用:土壤溶液中含有碳酸、硅酸、磷酸、腐殖酸和其他有机酸等弱酸及其盐类,构成一个良好的缓冲体系,对酸碱具有缓冲作用。(2)土壤胶体的缓冲作用:土壤胶体吸附有各种阳离子,其中盐基离子和氢离子能分别对酸和碱起缓冲作

用。

第十章:0:养分三要素:氮、磷、钾

缓效养分:它们主要存在于容易分解的有机物中,也存于一些结构比较简单的矿的中。这类养分不溶于水,也不能被作物直接吸收利用,但在有机物或矿物分解过程中得以缓慢释放出来,供作物吸收利用,是土壤速效养分的补给来源。

速效养分:指土壤所提供的植物生活所必需的易被作物吸收利用的营养元素。

速效养分转化是土壤养分的有效化过程,反之,是无效化过程

必须营养素:?

有益营养素:?

1、土壤氮素的来源:生物固氮、生物残体、灌溉水和雨水携带、施用有机肥和化肥

2、土壤氮素的转化:

无机态氮的生物固定:矿化作用生成的氨态氮、硝态氮和某些简单的氨基态氮(-NH2),通过微生物和植物的吸收同化,成为生物有机体组成部分,称为无机氮的生物固定。

有机氮的矿化:(氨基化作用和氨化作用)

铵的硝化作用:硝化作用是专性微生物(亚硝化菌和硝化菌)完成—自养硝化(中性pH 、好氧条件)有异养微生物参与的硝化作用为异养硝化

2NH 4+ +3O 2 ——2NO 2-+2H 2O+4H ++660kJ

2NO 2- +2O 2 ———— 2NO 3- +167kJ

反硝化作用:(pH 微碱性、严格厌气环境)

2HNO3——2HNO2——2NO ——N2O ——N2无机氮生物固定

铵离子的矿物固定:指的是直径大小与2:1型粘粒矿物晶架表面孔穴大小接近的氨离子陷入晶架表面的空穴内,暂时失去了它的生物有效性转变为固定铵态氮。 3、

4、土壤氮的损失途径:1、淋洗损失(NH4离子带正电荷易被带负电的土壤胶体表面所吸附,NO3-离子带负电

荷最易被淋洗)2、气体损失(反硝化作用、氨挥发)

N 2

NH 4 粘粒 NO 3-

NO 2- 动植物残体 半稳定态有机N 稳定态有机N 土壤生物 挥发损失 化学和生物固氮 释放

矿物固定 还原 硝化 还原 亚硝化 合成作用 氨化作用 淋失 吸收 灼烧或生物遗体分解 损失

化学合成 反硝化作用 植物 生物固定

怎样调控氮素的损失:1、C/N 比(C/N>30:1微生物的矿化作用最初阶段不可能对植物产生供氮的效果; C/N<15:1矿化作用一开始植物就有可能从矿化作用中获得有效氮。);2、施肥——激发效应(起爆效应):

(1.施用新鲜的有机物质激发土壤原来有机质的分解,2.施用矿质氮肥促进原来土壤有机氮的分解和释放)3、水田氮素的调控

5、怎样增加氮肥利用率:1、普遍推行氮肥深施2、氮肥与其它肥料的配合施用3、施用大颗粒尿素4、施用缓释肥、控释肥及氮肥增效剂

6、磷的循环

土壤磷最主要的损失途径:是被吸附

提高土壤磷素有效性的途径:1.调节土壤pH2.增加有机质(有机胶体的被覆作用、有机胶体络合作用、有机酸的溶解作用、有机阴离子与磷酸根竞争专性吸附点)3.土壤淹水4.集中施肥

7、土壤钾素的形态:1.按化学组成(水溶性钾、交换性钾、非交换性钾、矿物钾。)2.按植物营养有效性(速效钾、缓效钾和无效钾)

第十一章【土壤污染】:1、土壤背景值:不受各种污染源明显影响的土壤中化学物质检出量称为土壤背景值

2、土壤自净能力:是指土壤对进入土壤中的污染物通过复杂多样的物理过程、化学及生物化学过程,使其浓度降低、毒性减轻或者消失的性能。

3:土壤环境容量:是指一定环境单元,一定时限内遵循环境质量标准,即保证农产品质量与生物学质量,同时也不使环境污染时,土壤能容纳污染物的最大负荷量。

4、土壤污染的相对性定义:当加入土壤的污染物超过土壤的自净能力而给生态系统造成了危害,此时才能被称为环境污染。

5、土壤污染特性:1、是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和滞后性2、是累积性3、是不可逆转性4、是难治理性

6、土地退化与土壤退化:土壤退化 (Soil degradation)是指在各种自然,特别是人为因素影响下所发生的导致土壤质量及其可持续性下降(包括暂时性的和永久性的)甚至完全丧失其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学特征的过程,包括过去的、现在的和将来的退化过程。土地退化:是指土地受到人为因素或自然因素或人为、自然综合因素的干扰、破坏而逐步减少或失去该土地原先所具有的综合生产潜力的演替过程。土壤退化是土地退化的核心部分

含磷土壤母质 易溶性磷酸盐 水溶性磷酸盐 江河湖海中的磷酸盐 有机磷化物

难溶性磷酸盐 分解 溶解 固定 固定 径流 径流 溶解

生物吸收 分解 分解 风化 沉积 分解 固定 固定 生物活化 分解 岩石 海洋

题型包括名词解释,填空,选择题,问答题(包括简答和论述题)。涉及面较宽,所以要完整地复习教材。这只是要复习的大概范围,其它可能考试的知识面很宽,希望完整而系统地看教材。

1、矿物风化分解阶段

2、土壤有机质

3、土壤胶体

4、土壤酸度

5、土壤形态特征

6、土壤水分平衡状况

7、阳离子交换作用

土壤学习题与答案

土壤学试题与答案 一按章节复习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 1.德国化学家比希创立了(矿质营养)学说和归还学说,为植物营养和施肥奠 定了理论基础。 2.土壤形成的五大自然因素是(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 3.发育完全的自然土壤剖面至少有(表土层)、(淀积层)和母质层三个层次。 4.土壤圈处于(岩圈)、(大气圈)、(生物圈)、(水圈)的中心部位,是它们相 互间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和转换的枢纽。 5.土壤四大肥力因素是指(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 6.土壤肥力按成因可分为(自然肥力)、(人工肥力);按有效性可分为(有效 肥力)、(潜在肥力) 二、判断题 1.(√)没有生物,土壤就不能形成。 2.(×)土壤三相物质组成,以固相的矿物质最重要。 3.(×)土壤在地球表面是连续分布的。 4.(×)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中,以养分含量多少最重要。 5.(×)一般说来,砂性土壤的肥力比粘性土壤要高,所以农民比较喜欢砂性

土壤。 6.(√)在已开垦的土壤上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紧密结合在一起,分不出哪是 自然肥力,哪是人工能力。 三、名词解释 1. 土壤:是具有肥力特性因而能生产植物收获物的地球陆地疏松表层。 2. 土壤肥力:土壤能适时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所需的水、肥、气、热、固着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 3. 土壤剖面:在野外观察和研究土壤时,从地面垂直向下直到母质挖一断面。 四、简答题 1. 土壤在农业生产和自然环境中有那些重要作用? (1)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和生物生产的基地,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 (2)土壤耕作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3)土壤是农业生产中各项技术措施的基础。 (4)土壤是农业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2. 土壤是由哪些物质组成的?土壤和土壤肥力的概念是什么? 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物质组成的疏松多体。 3. 简述“矿质营养学说”和“归还学说”。 矿质营养学说:土壤中矿物质是一切绿色植物唯一的养料,厩肥及其它有机肥料对于植物生长所起的作用,并不是其中所含的有机质,而是由于这些有机质在分解时形成的矿物质。 归还学说:由于不断地栽培作物,土壤中矿物质必然引起损耗,如果不把作物由土壤中摄取的那些矿物质归还给土壤,那么到最后土壤会变得十分贫瘠,甚至寸草不生。要想完全避免土壤的这种损耗是不可能的,但是恢复土壤中所损耗的物质是可能的,办法就是施用矿质肥料,使土壤的损耗和营养物质的归还之间保持着一定的平衡。 4. 土壤具有哪些特征? (1)土壤是在母质、气候、地形、生物和时间五种因素下形成的。 (2)土壤以不完全连续的状态覆盖于陆地表面,处在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和岩圈相互交接的地带。 (3)土壤具有一定的层次构造。 (4)土壤是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物质组成的疏松多体。 (5)土壤具有巨大的表面积。 (6)土壤是一个生态系统。 (7)土壤中进行着物质和能量的转移和转化过程。

(完整版)土壤学复习题含答案,推荐文档

《土壤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土壤 2.土壤容重 3.土壤退化 4.土壤养分 5.BS 6.同晶替代 7.富铝化作用 8.土壤圈 9.粘化作用 10.土壤肥力 11.CEC 12.土壤质量 13.土壤结构性 14.可变电荷 15.土壤呼吸强度 16.有机质腐质化 17.田间持水量 18.土壤热容量 19.土壤污染 20.有机质矿质化 (二)填空题 1.土壤肥力因素有、、和。 2.人们常说的五大圈层系统分别为、、、、。 3.土壤热量的来源主要有、和三种。 4.影响土壤可塑性的因素主要有、、等。 5.目前我国土壤退化的类型主要有、、、等。 6.五大自然成土因素分别是、、、、。 7.交换性阳离子可以分为和,其中,Al3+为,NH4+和Ca2+为。 8.土壤养分元素根据植物的需要量可以划分为和。 (三)简答题 1.制备1mm和0.25mm的土壤样品时,为什么必须让所称取的土壤全部通过1mm和0.25mm 孔径的筛子? 2.为什么说土壤是植物生长繁育和农业生产的基地?

3.为什么土壤的水解酸一般大于交换酸? 4.今有一容重为1.2g/cm3的紫色土,田间持水量为30%。若初始含水量为10%,某日降雨30mm,若全部进入土壤(不考虑地表径流和蒸发),可使多深土层含水量达田间持水量?5.影响土壤CEC的因素有哪些? 6.为什么磷肥的利用率一般比较低? 7.土壤空气与作物生长有何关系? 8.为什么说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9.简述土壤空气与近地面大气的主要差异。 10.简述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 11.砂土和粘土肥力水平有何差异? 12.我国南北土壤酸碱性有何差异,原因何在? 13.农业生产中如何提高磷肥利用率? (四)问答题 1.试述我国土壤有机质含量变化规律及其原因,并谈谈有机质在土壤肥力和生态环境上的重要作用。 2.为什么农业生产中播种、施肥、灌溉都要考虑土壤质地状况? 3.“以水调气,以水调肥,以水调热”是一项重要的农业生产管理措施,为什么? 4.为什么说团粒结构在土壤肥力上具有重要作用。 二、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土壤:能产生植物收获的地球陆地表面的疏松层次; 2.土壤容重:指单位体积自然土体(包含孔隙)的干重; 3.土壤退化:指土壤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降低; 4.土壤养分:指主要由土壤供给的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5.BS:盐基饱和度是指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率; 6.同晶替代:层状硅酸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其它大小相近,电性相同的离子取代,而矿物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7.富铝化作用:在湿热气候条件下,土壤中矿物发生强烈化学风化,铝、硅、铁和盐基物质发生分离,硅和盐基物质被大量淋失,铝和铁在土壤中发生相对富积; 8.土壤圈:覆盖于陆地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 9.粘化作用:指土壤中粘粒的形成和积累过程。 10.土壤肥力:在植物生长的全过程中,土壤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所需的水、肥、气、热的能力; 11.CEC:单位质量的土壤所含有的交换性阳离子(+)的多少; 12.土壤质量:土壤质量是土壤在生态系统界面内维持生产,保障环境质量,促进动物与人类健康行为的能力;

土壤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二、填空题 1、五大成土因素是指母质、气候、地形、时间、生物,其中生物是主导因素。 2、土壤基本粒级有石砾、砂粒、粉粒、粘粒。 3、影响土壤阳离子交换能力的因素是电荷价、离子半径和离子浓度。 4、按照吸附机理可以把土壤吸附性能分为交换性吸附、专性吸附和负吸附。 5、产生阳离子专性吸附的土壤胶体物质是铁、铝、锰的氧化物及其水化物,被专性吸附的阳离子主要是 BⅠ、BⅡ族和其它过渡金属离子。 6、土壤钾元素形态可分为水溶态钾、交换性钾、非交换性钾、矿物态钾。 7、若土壤的容重为,质量含水量为20%,则土壤的孔隙度为 50% , 空隙比为 1:1 ,三相比为固:液:气=50:: 。 8、旱作土壤有效水含量为田间持水量与萎焉系数的差值。 9、良好的土壤结构性,实质上是具有良好的空隙性,即要求总孔隙大 而且大小孔隙合理分布,有利于土壤水、肥、气、热状况的调节和植物根系活动。 10、根据土壤胶体表面的结构特点,大致可将土壤胶体表面分为硅氧烷型表面、水合氧化物表面、有机物表面、等3种类型,2:1型粘土矿物的表面属于硅氧烷类型。 11、根据土壤水分所受力的作用,土壤水分类型分为吸附水、毛管水、重力水。 12、土壤三相的导热率顺序是固>液>气,热容量顺序是液>固>气。 13、土壤潜性酸包括交换性酸和水解性酸,其中交换性酸度更能代表潜性酸度。 14、一个良好的土壤应该能使植物吃得饱、喝得足、住得好、站得稳。 15、土壤微生物营养类型的多样性包括土壤微生物类型多样性、土壤微生物种群多样性、土壤微生物营养类型多样性、微生物呼吸类型多样性。 16、土壤胶体电荷产生的原因有同晶替代、吸附、断键、解离。 17、土壤碱度的液相指标是总碱度,固相指标碱化度。 18、土壤水分含量的常用表示方法有质量含水量、容积含水量、相对含水量、土壤水贮量。 19、1:1型粘土矿物是由 1层硅片和1层铝片结合而成,代表矿物是高岭石;2:1型粘土矿物由 2层硅片和1层铝片结合而成,胀缩型如蒙脱,非胀缩型如伊利石。

土壤学期末考试

1、腐殖质与腐殖酸,定义、分类、特性; 腐殖质:指有机质经过微生物分解后并再合成的一种褐色或暗褐色的大分子胶体物质。 分类:胡敏素、胡敏酸、富里酸。 特性:1. 颜色:整体呈黑色或黑褐色,富里酸呈淡黄色,胡敏酸为褐色 2. 溶解性:富里酸溶于水、酸、碱;胡敏酸不溶于水和酸,但溶于碱 3. 元素组成:一般腐殖质平均含碳为58%,氮5.6%,其C/N比为10:1-12:1。 4. 分子结构特性:是一种高分子聚合物 5. 电性:腐殖质是两性胶体,但以负电荷为主 6. 吸水性:腐殖质是一种亲水胶体,有强大的吸水能力 7. 稳定性:抵抗微生物分解能力很强 腐殖酸(P83-86):胡敏酸和富里酸统称腐殖酸。 物理性质 (1)吸水性及溶解度:腐殖酸是亲水胶体,具有很强的吸水能力,溶解度较低 (2)颜色与光学性质:腐殖质不分组时整体溶液呈黑色,不同分组间颜色有深浅之别,胡敏酸色深,呈棕褐色,富里酸色较浅,呈淡黄色。不同腐殖酸有各自的红外光谱,多数具有荧光效应,而且不同组分的变光效应不同。 化学性质 (1)元素及化学组成:主要由C、H、O、N、S等元素组成,还有一些灰分元素 (2)功能团、带电性及交换量:腐殖酸是一种两性胶体,表面即可带正电荷,又可带负电荷,通常以带负电荷为主 (3)稳定性:化学稳定性高,抗微生物分解能力较强,因此分解速率非常缓慢。 (4)腐殖化系数:一般在0.2~0.5之间 腐殖物质的变异性:随时间、条件的变化,胡敏酸和富里酸还可以相互转化 2、高岭石23 1 由一层硅氧片和一层水铝片的比例为1:1,其典型的分子式为Al2Si2O5(OH)5 典型高岭石的SiO2 : R2O3分子比率为2 2 晶架内部水铝片和硅氧片中没有或极少同晶代换,故吸附阳离子能力小,保肥性较弱 3 外形片状,黏结力,黏着力和可塑性较弱 蒙脱石 1 又叫2:1 矿物,晶架结构由两层硅氧片和一层水铝片相间重叠而成 典型分子式可写成Al2Si4O10(OH)2?nH2O 分子比率为4 2 胀缩性大,吸湿性强。吸水膨胀后,最大吸水量为其体积的8~15倍 3 外形呈片状,且颗粒细微,含其的土壤不适耕作 3.土壤胶体p178 定义:颗粒直径(非球形颗粒则指其长、宽、高三向中一个方向的长度)在1~100nm范围内的带电的土壤颗粒与土壤水组成的分散系。P172 特性:1、土壤胶体的比表面积和表面能 2、胶体带有电荷:土壤胶体电荷的来源 (1)同晶替代(永久电荷) (2)矿物晶格断键 (3)表面分子的解离(可变电荷) 3.土壤胶体的分散性和凝聚性

完整word版,土壤学试题及答案7,推荐文档

土壤学复习资料 土壤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土壤肥力土壤能够持续不断供给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肥、气、热,协调它们 之间的矛盾及抵抗不良自然环境的能力。 2. 次生矿原生矿物在H2O、CO2、O2生物等作用下,矿物组成、结构、性质发生改变而 形成的矿物。 3. 土壤腐殖质除未分解和半分解动植物残体及微生物体以外的有机物质的总称。 4. 土壤机械组成土壤中各级土粒所占重量百分数组合。 5. 土壤粘闭现象土壤在压力和剪力共同作用下,土粒趋向紧密排列,通气孔隙大量 减少,毛管及无效孔隙急剧增加,土壤通透性减弱甚至消失的现象。 6. 田间持水量土壤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土壤含水量。 7. 土壤热容量单位体积或单位重量的土壤每升高1℃所需热量。 8. 土壤比表面单位质量土壤表面积的大小。单位m2/g 9. 盐基饱和度(BS) 指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10. 活性酸土壤溶液中游离的H+表现出来的酸度,用PH表示 11.同晶替代:层状硅酸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其它大小相近,电性相同的离子取代,而矿物 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12.土壤污染: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13.土壤容重:指单位体积自然土体(包含孔隙)的干重; 14.土壤退化:指土壤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降低; 15.土壤养分:指主要由土壤供给的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16.土壤圈:覆盖于陆地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 17.CEC:单位质量的土壤所含有的交换性阳离子(+)的多少; 18.粘化作用:指土壤中粘粒的形成和积累过程。 19.可变电荷:在介质的酸碱度影响下产生的,其电荷类型和电荷数量均决定于介质的酸碱度,又称pH依变电荷; 20.土壤结构性:土壤中单粒、复粒的数量、大小、形状、性质及其相互排列和相应的孔隙状况等综合特性; 1.土壤微生物的营养类型有化能有机营养型、化能无机营养型、光能有机营养型、 光能无机营养型。 2.土壤矿质颗粒大小粒级由小到大划分为石砾、砂粒、粉砂粒、粘粒。3.土壤中的不良结构体种类有块状结构核状结构、柱状棱柱状结构、片状结构。 三、简答题: 1.简述农业化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答:农业化学土壤学派代表人物:德国土壤学家李比希。 提出三个学说:

土壤学重点试题库

名词解释 土壤:陆地表面由矿物质、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土壤学:研究土壤的形成分类分布制图和土壤的物理化学生物学特性肥力特征以及土壤利用改良和管理的科学。 土壤肥力:土壤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养分和水、气、热的能力。 自然肥力:土壤在自然因子即气候生物母质地形和年龄的综合作用下发生发展起来的肥力,是自然成土过程的产物。 人为肥力:在耕作施肥灌溉及其它技术措施等人为因素影响下产生的肥力。 潜在肥力:土壤肥力因受环境条件以及土壤管理等技术水平的限制,而没有直接表现出来的那部分肥力称为潜在肥力。 有效肥力由于土壤性质、环境条件技术水平的限制,只有一部分肥力在当季生产上表现出来产生经济效益,这部分肥力称为有效肥力。土壤生产力 土地生产力:或称土地潜力,土地在一定条件下可能达到的生产水平。既反映土地质量的好坏,又表明土地的生产能力。土壤圈:地球表面与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及岩石圈相交界并进行物质循环、能量交换的圈层 土壤生态系统:是土壤中生物与非生物环境的相互作用通过能量转换和物质循环构成的整体。 原生矿物:在内生条件下的造岩作用和成矿作用过程中,同所形成的岩石或矿石同时期形成的矿物,其原有的化学组成和结晶构造均未改变。 次生矿物:在岩石或矿石形成之后,其中的矿物遭受化学变化而改造成的新生矿物,其化学组成和构造都经过改变而不同于原生矿物。 同晶替代:矿物结晶时,有些原子(离子)可被性质相似大小相近的其他原子(离子)替换并保持原来的结构。 土壤有机质:是指土壤中的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合成的有机物质的总称。 土壤腐殖质:不是一种纯化合物,而是代表一类有着特殊化学和生物本性的构造复杂的高分子化合物。由此可知,腐殖质是土壤中有机物存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土壤有机质存在的主要形态。 土壤矿质化过程:是指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为简单化合物,同时释放矿质养分的过程。 腐殖化系数:是单位重量有机物质形成的腐殖质数量值。 土壤腐殖化过程:是在土壤微生物所分泌的酶作用下,将有机质分解所形成的简单化合物和微生物生命活动产物合成为腐殖质。 土壤有机质的周转 矿化率:每年因矿质化作用而消耗的有机质量占土壤有机质总量的百分数 腐殖化作用 激发效应

土壤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土壤学考试试题及答案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2004年土壤学考试试题答案 名词解释答案: 土壤肥力:在作物生长期间,土壤持续、适时、适量的提供,协调植物 生长所需要的扎根条件,水分、空气、养分、热量及无有害 物质存在的能力。 同晶置换:在黏土矿物形成过程中,土壤矿物晶体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半径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不改变晶格构造的现象,同晶置换的结果往往是土壤胶体带负电荷。 土壤缓冲容量:使土壤pH 值升高或降低1个时,所需要的碱或酸的量。 ESP : 即碱化度 = Na +交换量 /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占土壤重量百分数的范围。 反硝化作用:在厌气条件下,土壤中的NO 3-被反硝化细菌还原成N 2,NO 等的过程 土壤质量:在自然或人为生态系统界面内,土壤具有保持水和空气质 量,动植物生产持续性以及支持人类生命健康和生活的能 力。 土壤热导率:在单位土层厚度,温差为1℃时,单位时间通过单位截面积的热量。 阳离子代换量:土壤交换和吸附阳离子的量,一般转化为1kg 土壤能吸 附和交换的一价阳离子厘摩尔数 土壤背景值:土壤在自然成土过程中没有人为因素干扰,所形成的土壤养分含量和组成。

一、填空题(20分) 1.土壤电荷分为永久电荷和可变电荷。 2.土壤主要的氧化还原体系有氧体系,氢体系、__有机碳体 系___、__铁体系__、_锰体系___、__硫体系__等。 3.高岭石矿物是 1∶1型矿_物,晶层间以__氢___键相连;蒙脱石是 _2∶1____型矿物,晶层间以分子间引力相连;伊利石是 2∶1_型矿物,晶层间以离子_键相连。 4.一般土壤的有机含量___小___于5%,有机C折算成有机质的经验系数 是_1.724__。 5.土壤结构体的稳定性包括机械稳定性、水稳性和__生物稳定性 __方面。 6.团粒结构大小为 0.25-10 mm,而 0.25 mm以下的简称为微团粒。 7.土面蒸发过程可分为不随土壤含水率改变的稳定蒸发阶段、随含 水率下降而蒸发减弱阶段和气体扩散三个阶段。 8.土壤空气和大气进行交换的机制有质流和__扩散___,在一般情 况下是以_气体扩散__为主要交换方式。 9.蚯蚓在土壤肥力的作用有:__改善土壤结构_、___消灭病菌__、_分 解有机质__。 10.常见的土壤质地种类有_砂土_、__砂壤_、__轻壤_、__中壤__、__重 壤___、_粘土__。 11.阳离子交换反应的特点有:__可逆反应__、_遵循等价原则__、_遵循 质量作用定律_、_反应迅速__。

土壤学试题全集

绪论 1、土壤; 2、土壤肥力; 3、土壤肥力的生态相对性; 4、森林土壤; 5、土壤圈 二、土壤与土地有什么区别? 三、怎样才能充分利用土壤的肥力? 四、土壤具有哪些特征? 森林土壤:是在森林植被下发育的土壤,是供给森林植物生活物质的基质。相对草原植被、荒漠植被下发育的土壤而言的,它的三个特有的成土因素:森林凋落物,林木根系,依赖现有森林生存的特有生物。使得森林土壤有农业土壤、草原土壤有区别。 为解决人口、资源与环境日益尖锐的矛盾,国际上提出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方向。合理利用土壤资源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俄国土壤学家道库恰耶夫,提出土壤形成因素学说,认为土壤是母质(岩)、生物、气候、地形和成土年龄(时间)等5种自然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第一章 1、风化作用; 2、物理、化学风化; 3、风化壳; 4、残积母质; 5、运积母质 二、化学风化包括哪几种作用? 三、风化产物的地球化学类型有几种? 四、岩石风化物的母质类型有哪些? 钙化类型:在干旱和半湿润条件下,岩石矿物经过化学风化,生成易溶性K、Na、Ca、Mg 的盐(氯化物和硫酸盐),受流水作用逐渐淋溶流失,风化产物中只残留大量溶解度低的CaCO3。 硅铝化类型:在湿带、暖温带雨量适中条件下,岩石矿物受长期风化,可溶性盐强烈淋失,甚至溶解度较小的CaCO3。也被淋溶,而铝、铁、硅尚有残留,风化物变为微酸性,并产生伊利石、蒙脱石等次生粘土矿物。 富铁铝化类型:在热带亚热带,由于长期强烈化学分解,可溶盐强烈淋失,硅酸也产生淋失,风化物中只残存一些难风化的石英、铁、铝的氧化物及次生粘土矿物高岭石。 第二章 1、矿质化过程; 2、腐殖化过程; 3、土壤腐殖质; 4、物理性砂粒; 5、物理性粘粒 二、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因素有哪些? 三、土壤腐殖质的组成及其性质如何? 四、论述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五、如何理解炼山和在地里燃烧秸秆? 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1)土壤有机质可为植物生长提供养分,尤其是N、P、S的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成线性关系。 2)可以促进微生物的活动,土壤有机质是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和能量来源。 3)土壤有机质可促进土壤团粒结构形成,进而改善土壤的孔隙状况以及土壤的通气性和透水性,改善土壤的物理性状。 4)可调节土壤的化学性质和提高土壤的缓冲性能。 5)可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6)土壤有机质有利于加速土壤矿物的风化。

土壤学试题库

一、名字解释 土壤:在母质、气候、生物、地形和时间五大成土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自然体,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的陆地疏松表层。 土壤学:研究土壤发生分类分布、理化和生物学形状、利用和改良的一门科学。 土壤肥力:土壤从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方面,供应植物生长的能力,是土壤的基本属性 土壤剖面:从地表向下垂直挖掘后露出的一个切面。 土壤发生层:土壤形成土壤形成过程中所形成的具有特定性质和组成的、大致与地面相平行,并具有成土过程特性的层次。 土壤堆积层:由于地质作用或人为活动而造成的堆积层(幼年土) 地质学:研究岩石圈的物质组成、结构、产状、成因及其变化发展以及古生物、古气候演变历史的一门科学。 矿物:(狭义)岩石圈中化学元素通过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相对稳定的自然产物;包括地壳矿物、宇宙矿物、人造矿物等。 岩石:由各种地质作用形成的,由一种或多种矿物组成的集合体。 岩浆岩:地球内部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 沉积岩:各种地质作用的沉积物,在地表和地下不太深的地方,在常温常压下,经过压紧、硬结所形成的岩石 变质岩:由原来存在的岩浆岩、沉积岩和部分早期形成的变质岩,在内力作用下下,经过变质作用形成的岩石。 解理:矿物受外力作用后,沿一定放行平行裂开的性能为解理。 地质作用:地质学上把引起地壳物质组成、地表形态和地球内部构造发生改变的作用。 风化作用:地表的岩石在大气和水的联合作用以及温度变化和生物活动影响下,所发生的一系列崩解和分解作用。 物理风化:又称机械风化,是指由于温度变化、风力、水流等物理因素引起的岩石疏松等机械破坏过程。 化学风化:岩石和矿物在大气、水及生物的相互作用下发生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的变化。土壤动物:长期或一生中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土壤或地表凋落物层中的动物。 土壤微生物:生活在土壤中借用光学显微镜才能看到的微小生物。 根际:植物根系直接影响的土壤范围。 根际效应(R/S):在植物根际的微生物数量和活性常高于根外土壤的现象。 根际微生物:植物根系直接影响范围内的土壤微生物。 菌根:某些真菌侵染植物根系形成的共生体。 根瘤:原核固氮微生物侵入某些裸子植物根部,刺激根部细胞增生而形成的瘤状物。 土壤有机质: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化合物,它包括土壤中动物、植物残体,微生物体积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化合物。 腐殖质:有机质经过微生物分解后并再合成的一种褐色或暗褐色的大分子胶体物质。 有机质的矿质化过程:复杂的土壤有机质在一定作用下,转变为简单无机化合物的过程。有机质的腐殖化过程:土壤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把有机质分解产生的简单有机化合物及中间产物转化成更复杂的、稳定的、特殊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的过程。 腐殖化系数:单位质量有机物质的有机碳在土壤中分解一年后残留碳量。 土壤颗粒组成:土壤中各级土粒所占的质量百分数。 土壤质地:将颗粒组成相近而土壤性质相似的土壤划分为一类并给予一定名称,称为土壤质地。

土壤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土壤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土壤:土壤是指地球表面上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它的本质特征是具有肥力。 2、土壤肥力:土壤为植物生长供应和协调营养条件和环境条件的能力。 3、同晶替代:是指组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大小相近的离子所取代而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4、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物质,它包括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 5、土壤腐殖质:指除未分解和半分解的动、植物组织和土壤生命体等以外的土壤中有机化合物的总称。 6、土壤腐殖物质:是指经土壤微生物作用后,由多酚和多醌类物质聚合而成的含芳香环结构的,新形成的黄色至棕黑色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7、矿化过程:是指土壤有机质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分解为简单的化合物,同时释放出矿质养分的过程。 8、腐殖化过程:是指有机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通过生化和化学作用转化为腐殖质的过程。 9、土壤密度:单位容积固体土粒(不包含粒间孔隙的体积)的质量。单位为:克/厘米3。 10、土壤容重:田间自然垒结状态下单位容积土体(包括土粒和孔隙)

的质量或重量,单位为:克/厘米3。 11、土壤孔度(孔隙度、总孔度):在一定容积的土体内,土壤孔隙容积占整个土体容积的百分数。 12、粒级:通常根据土粒直径大小及其性质上的变化,将其划分为若干组,称为土壤粒级(粒组)。 13、当量粒径:细粒部分则根据颗粒半径与颗粒在静水中沉降速率的关系(斯托克斯定律)计算不同粒级土粒在静水中的沉降速度,把土粒看作光滑的实心球体,取与此粒级沉降速率相同的圆球直径作为其当量粒径。 14、机械组成:是指土壤中各粒级矿物质土粒所占的百分含量,也称颗粒组成。 15、土壤质地:是根据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 16、土壤结构体:是土粒互相排列和团聚成为一定形状和大小的结构的土块或土团。 17、土壤结构性:是由土壤结构体的种类、数量及结构体内外的孔隙状况等产生的综合性质。 18、当量孔径:是指相当于一定的土壤水吸力的孔径。 19、毛管持水量:地下水位较浅时,毛管上升水达到最大时土壤的含水量。 20、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值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田间持水量。

土壤学试题及答案1

土壤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 1.土壤肥力 土壤能够持续不断供给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肥、气、热,协调它们之间的矛盾及 抵抗不良自然环境的能力。 2. 次生矿物 原生矿物在H2O、CO2、O2生物等作用下,矿物组成、结构、性质发生改变而形成 的矿物。 3. 土壤腐殖质 除未分解和半分解动植物残体及微生物体以外的有机物质的总称。 4. 土壤机械组成 土壤中各级土粒所占重量百分数组合。 5. 土壤粘闭现象 土壤在压力和剪力共同作用下,土粒趋向紧密排列,通气孔隙大量减少,毛管及无 效孔隙急剧增加,土壤通透性减弱甚至消失的现象。 6. 田间持水量 土壤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土壤含水量。 7. 土壤热容量 单位体积或单位重量的土壤每升高1℃所需热量。 8. 土壤比表面 单位质量土壤表面积的大小。单位m2/g 9. 盐基饱和度(BS) 指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10. 活性酸 土壤溶液中游离的H+表现出来的酸度,用PH表示 11.同晶替代:层状硅酸盐矿物的中心离子被其它大小相近,电性相同的离子取代,而矿物晶格构造保持不变的现象; 12.土壤污染:人类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的现象。 13.土壤容重:指单位体积自然土体(包含孔隙)的干重; 14.土壤退化:指土壤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降低; 15.土壤养分:指主要由土壤供给的植物生长必需的营养元素; 16.土壤圈:覆盖于陆地和浅水域底部的土壤所构成的一种连续体或覆盖层;17.CEC:单位质量的土壤所含有的交换性阳离子(+)的多少; 18.粘化作用:指土壤中粘粒的形成和积累过程。 19.可变电荷:在介质的酸碱度影响下产生的,其电荷类型和电荷数量均决定于介质的酸碱度,又称pH依变电荷; 20.土壤结构性:土壤中单粒、复粒的数量、大小、形状、性质及其相互排列和相应的孔隙状况等综合特性;

土壤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2004年土壤学考试试题答案 名词解释答案: 土壤肥力:在作物生长期间,土壤持续、适时、适量的提供,协调植物生长所需要的扎根条件,水分、空气、养分、热量及无有害物质存在的能力。 同晶置换:在黏土矿物形成过程中,土壤矿物晶体的中心离子被电性相同,半径相近的离子所替代而不改变晶格构造的现象,同晶置换的结果往往是土壤胶体带负电荷。 土壤缓冲容量:使土壤pH值升高或降低1个时,所需要的碱或酸的量。ESP:即碱化度= Na+交换量/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 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占土壤重量百分数的范围。 反硝化作用:在厌气条件下,土壤中的NO3-被反硝化细菌还原成N2,NO等的过程 土壤质量:在自然或人为生态系统界面内,土壤具有保持水和空气质量,动植物生产持续性以及支持人类生命健康和生活的能力。 土壤热导率:在单位土层厚度,温差为1℃时,单位时间通过单位截面积的热量。阳离子代换量:土壤交换和吸附阳离子的量,一般转化为1kg土壤能吸附和交换的一价阳离子厘摩尔数 土壤背景值:土壤在自然成土过程中没有人为因素干扰,所形成的土壤养分含量和组成。 一、填空题(20分) 1.土壤电荷分为永久电荷和可变电荷。 2.土壤主要的氧化还原体系有氧体系,氢体系、__有机碳体系___、 __铁体系__、_锰体系___、__硫体系__等。 3.高岭石矿物是1∶1型矿_物,晶层间以__氢___键相连;蒙脱石是_2∶1____ 型矿物,晶层间以分子间引力相连;伊利石是2∶1_型矿物,晶层间以离子_键相连。 4.一般土壤的有机含量___小___于5%,有机C折算成有机质的经验系数是 _1.724__。 5.土壤结构体的稳定性包括机械稳定性、水稳性和__生物稳定性__方面。 6.团粒结构大小为 0.25-10 mm,而 0.25 mm以下的简称为微团粒。 7.土面蒸发过程可分为不随土壤含水率改变的稳定蒸发阶段、随含水率下 降而蒸发减弱阶段和气体扩散三个阶段。 8.土壤空气和大气进行交换的机制有质流和__扩散___,在一般情况下是 以_气体扩散__为主要交换方式。 9.蚯蚓在土壤肥力的作用有:__改善土壤结构_、___消灭病菌__、_分解有机 质__。 10.常见的土壤质地种类有_砂土_、__砂壤_、__轻壤_、__中壤__、__重壤___、 _粘土__。 11.阳离子交换反应的特点有:__可逆反应__、_遵循等价原则__、_遵循质量作 用定律_、_反应迅速__。 12.土壤氮素的无效化的过程有:_氮素淋失_、_反硝化作用__、_氨挥发 _和__

《土壤学》试题库

《土壤学》在线课程试题库 绪论 1、水、肥、气、热是土壤的(肥力)要素 2 3 4 5、土壤在植物生长和农业生产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那些方面: (四个选项都选。) 稳定和缓冲环境变化 生物支撑作用 接纳、储存和供应水分 储存和供应养分 物质,所以答案大家选有机质这个选项。 7没有生物,土壤就不能形成。√ 8、土壤在地球表面是连续分布的。× 9、土壤的四大肥力因素中,以养分含量多少最重要。× 10、在已开垦的土壤上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紧密结合在一起,分不出 哪是自然肥力,哪是人工能力。√ 第一章地质学基础 认识矿物 1、具有玻璃光泽的矿物是方解石解理面 2、硬度为4的矿物是萤石 3、具有两组解理的矿物是正长石

4、没有解理的矿物是石英 5、具有油脂光泽的是石英断口 6、云母的解理为不完全解理。× 7、方解石属于原生矿物。× 8、晶体石英有六个光滑的晶体表面,所以它有六组解理。× 9、黑云母比白云母更容易风化。√ 10、矿物的颜色有自色、他色和假色之分。√ 认识岩石 1、下列SiO2最多的岩石是花岗岩 2、下列岩石中,具有斑状结构的是流纹岩 3、以下变质岩中,片理最不发达的是板岩 4、下列岩石中,属于变质岩的是大理岩 5、下列岩石中,具有变晶结构的是石英岩 6、花岗岩是变质岩× 7、板岩属于沉积岩× 8、沉积岩在地球陆地表面出露面积最多。√ 9、只有深成的岩浆岩才具有块状构造。× 10、沉积岩主要是根据它的结构来分类的,因此同一类沉积岩可能其 组成的矿物不一定相同。√ 第二章岩石风化和土壤形成 判断题: 1岩石的风化按作用因素与作用性质的不同,可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三大类,事实上这三者是联合进行与相互助长的。√ 2. 母质的物理性质对形成土壤的土层影响主要表现为:抗物理风化 弱则土层薄,抗物理风化强则土层厚。×

土壤学期末考试题有答案完整版

土壤学期末考试题有答 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土壤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自然土壤剖面的层次有、、、等四层。 2、土壤有机质转化可分为和两个过程。 3、土壤粒级一般分为、、和四组。 4、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和三大类。 5、由土壤溶液中游离的氢离子所引起的酸度叫,由土壤胶体所吸收的氢离子或铝离子所引起的酸度叫。 6、五大自然成土因素为、、、、。 7、土壤主要由四种物质组成,分别是、、、。 8、根据作用力的来源不同,地质作用可分为与。 9、风化产物的生态类型包括、、、等四种。 10、风化产物的地球化学类型包括、、、等四种。 11、土壤微生物主要包括、、、、。 12、土壤有机质中含有比较丰富的、、、、、等营养元素和林木需要的各种微量元素。 13、土壤结构的主要功能在于调节、、、四大肥力因素。 14、液态水是土壤水分的主体,按其吸持方式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15、胶粒由、两部分构成。 16、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中,除、、主要来自空气和水外,其余营养元素如磷、钾、钙、镁等主要由土壤供给。 17、林木必需的营养元素共16种,其中个大量元素和个微量。 18、林木通过和完成对其所需养分的吸收。 19、复合肥料一般是指含有氮、磷、钾或的化学肥料。 20、我国土壤分类为多级体制,共分六级,自上而下为、、、、和。

21、我国的漂灰土类可分为四个亚类、、和。 22、在林业生产中施肥的方法一般有、、等几种。 23、绿肥的利用方式通常有四种、、、。 24、土壤中阳离子交换作用的特征是、、。 25、土壤水的来源是、、和。 二、名词解释: 1、土壤 2、土粒密度 3、土壤孔隙度 4、田间持水量 5、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6、土攘胶体 7、土壤盐基饱和度 8、土壤活性酸 9、土壤潜性酸 10、土壤缓冲性 11、有机肥料 12、绿肥 13、微生物肥料 14、土壤有效含水量 15、单粒 三、简答题: 1、土壤细菌有哪些生理类群它们在土壤中的功能是什么 2、什么叫土壤剖面如何挖掘土壤剖面

土壤学论述题

土壤学论述题 江西农大 1、试题内容简述土壤圈的地位及其与其它圈层的关系。 土壤圈处于其它圈层的交接面上,成为它们连接的纽带,构成了结合无机界和有机界——即生命和非生命联系的中心环境。土壤圈被视为地球表层系统中最活跃、最富有生命力的圈层。关系:①土壤圈与大气圈的关系,土壤与大气间在近地球表面表层进行着频繁的水、热、气的交换和平衡。②土壤与生物圈的关系,地球表面的土壤,不仅是高等动植物乃至人类生存的基底,也是地下部分微生物的栖息场所。③土壤与水圈的关系,由于土壤的高度非均质性,影响降雨在地球陆地和水体的重新分配,影响元素的表生地球化学行为及水圈的化学成分。④土壤是岩石经过风化过程和成土作用的产物,从地球的圈层位置看,土壤位于岩圈和生物圈之间,属于风化壳的一部分。2、试题内容成土母质的形成大致可以经过几个阶段?各有何特点? 成土母质指岩石风化后形成的疏松碎屑物,通过成土过程可发育为土壤。成土母质的形成大致经过4个阶段:(1)碎屑阶段这是岩石风化的最初阶段,物理风化占优势,化学风化不明显,只有氯和硫元素发生移动,母质中主要是碎屑物质,其成分基本上与母岩一致。(2)钙积阶段这一阶段大部分氯和硫已淋失,Ca、Mg、K、Na 等元素大部分保留下来,有些钙游离出来,形成碳酸钙,往往沉积在碎屑孔隙内,母质呈中至碱性反应。黑钙土、栗钙土等土类的发育就

停留在这一阶段。(3)酸性铝硅阶段(硅铝化类型)这一阶段的母质中Ca、Mg、K、Na都受到淋失,同时硅酸盐和铝硅酸盐中的硅酸也部分淋失,母质呈酸性反应,颜色以棕或红棕色为主,黄棕壤及部分棕色成土母质的发育至此阶段。(4)铝阶段(富铝化类型)这一阶段母质中的盐基和硅酸全部淋失,残留的只是硅和铝的氧化物,形成鲜明的红色,母质呈酸性至强酸性。我国华南的红壤、砖红壤的成土母质发育至此阶段。 3 试题内容论述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及调节措施。 有机质泛指以各种形态和状态存在于土壤的各种含碳化合物。土壤肥力:是在太阳辐射能的影响下,能及时调节和适应各种外界条件而不断地供给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能的能力。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1)是植物和微生物营养物质的主要来源(2)腐殖酸对植物有多方面的生理活性(3)能增加土壤的保水保肥性能(4)能提高土壤缓冲能力(5)能促进团粒结构的形成,改善土壤物理性质(6)能加深土壤颜色,提高土壤温度(7)能减轻或消除土壤中农药的残毒和重金属污染调节措施:一、广辟肥源(1)种植绿肥(2)增施有机肥料(3)秸杆还田二是调节土壤有机质的转化条件(1)合理轮作(2)调节C/N比(3)水气条件(4)酸碱度(5)免耕和少耕 4 比较HA和FA的异同点。 二者共同点:(1)组成元素:都是由C、H、O、N、S等主要元素及少量的灰分元素如Ca、Mg、Fe、Si等组成。(2)结构:

土壤学(环境土壤学)试题题库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土壤:是陆地表面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土壤肥力:是土壤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分和水、空气、热的能力。土壤肥力具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土壤肥力的相对生态性:是指生态上不同的植物,要求的土壤生态条件也是不同的,某种肥沃的土壤或不肥沃的土壤只是针对某种植物而言的,而不是针对任何植物。 二、单项选择题 1、土壤资源与光、热、水、气资源一样被称之为可再生资源。但从其自然属性来看又是不可再生的,是有限的自然资源。这里是指土壤资源(A)。 A相对不可再生性 B数量的有限性 C质量的可变性 D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 2、地球表面的陆地面积相对固定,加之土壤形成的时间长;土地被占用的面积逐渐扩大及退化日趋严重的特点表明了土壤资源的(B)。 A相对不可再生性 B数量的有限性 C质量的可变性 D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 3、土壤肥力可在物质循环和平衡中不断获得发育和提高;但高强度、无休止的向土壤索取,土壤肥力将逐渐下降和破坏的特点是指土壤资源(C)。 A相对不可再生性 B数量的有限性 C质量的可变性 D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 4、覆盖在地球表面各种不同类型的土壤,在地面空间位置上有相对的固定性,在不同生物气候带内分布着不同的地带性土壤的特点是指土壤资源(D)。 A相对不可再生性 B数量的有限性 C质量的可变性 D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 5、通常把地球表层系统中的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水圈和土壤圈作为构成自然地理环境的五大要素。其中(D)是它们连接的纽带,构成了结合无机界和有机界—即生命和非生命联系的中心环境。 A大气圈 B生物圈 C岩石圈 D土壤圈 五、简答题(回答要点,并简明扼要地作解释) 1、土壤在人类发展和自然环境中的作用 答案要点:土壤是人类食物、居住、活动、生产等的基础。土壤具有保持生物活性,多样性和生产性;对水体和溶质流动起调节作用;对有机、无机污染物具有过滤、缓冲、降解、固定和解毒作用;及贮存并循环生物圈及地表的养分和其它元素的功能。 2、土壤资源的特点 答案要点:土壤资源的相对不可再生性。土壤资源与光、热、水、气资源一样被称之为可再生资源。但从其自然属性来看又是不可再生的,是有限的自然资源。 土壤资源数量的有限性。地球表面的陆地面积相对固定,其影响因素主要是土壤形成的时间长;土地被占用的面积逐渐扩大;土地退化日趋严重;人口剧增。 土壤资源质量的可变性。土壤肥力在物质循环和平衡中不断获得发育和提高;高强度、无休止的向土壤索取,土壤肥力将逐渐下降和破坏。 土壤资源空间分布上的固定性。覆盖在地球表面各种不同类型的土壤,在地面空间位置上有相对的固定性,在不同生物气候带内分布着不同的地带性土壤。土壤资源的空间分布还受区域性地质地形、母质、水文等条件的影响。人类的耕作活动也改变了土壤的性状,从而影响土壤的空间分布。 第二章地学基础知识 一、名词解释: 矿物:是天然存在于地壳中,具有一定化学组成、物理性质和内部构造的化合物或单质。 岩石:是一种或几种矿物的集合体。自然界的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大类。

最新土壤学期末考试题 有答案

土壤学》复习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自然土壤剖面的层次有、、、等四层。 2、土壤有机质转化可分为和两个过程。 3、土壤粒级一般分为、、和四组。 4、岩石按成因可分为、、和三大类。 5、由土壤溶液中游离的氢离子所引起的酸度叫,由土壤胶体所吸收的氢离子或铝离子所引起的酸度叫。 6、五大自然成土因素为、、、、。 7、土壤主要由四种物质组成,分别是、、、。 8、根据作用力的来源不同,地质作用可分为与。 9、风化产物的生态类型包括、、、等四种。 10、风化产物的地球化学类型包括、、、等四种。 11、土壤微生物主要包括、、、、。 12、土壤有机质中含有比较丰富的、、、、、等营养元素和林木需要的各种微量元素。 13、土壤结构的主要功能在于调节、、、四大肥力因素。 14、液态水是土壤水分的主体,按其吸持方式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15、胶粒由、两部分构成。 16、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中,除、、主要来自空气和水外,其余营养元素如磷、钾、钙、镁等主要由土壤供给。 17、林木必需的营养元素共16种,其中个大量元素和个微量。

18、林木通过和完成对其所需养分的吸收。 19、复合肥料一般是指含有氮、磷、钾或的化学肥料。 20、我国土壤分类为多级体制,共分六级,自上而下 为、、、、和。 21、我国的漂灰土类可分为四个亚类、、和。 22、在林业生产中施肥的方法一般有、、等几种。 23、绿肥的利用方式通常有四种、、、。 24、土壤中阳离子交换作用的特征是、、。 25、土壤水的来源是、、和。 二、名词解释: 1、土壤 2、土粒密度 3、土壤孔隙度 4、田间持水量 5、土壤水分特征曲线 6、土攘胶体 7、土壤盐基饱和度

(完整版)土壤学试题及答案

土壤学试题及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2分,共20分) 1.土壤肥力:土壤能够持续不断供给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肥、气、热,协调它们之间的矛盾及抵抗不良自然环境的能力。 2.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在H2O、CO2、O2生物等作用下,矿物组成、结构、性质发生改变而形成的矿物。 3. 土壤腐殖质:除未分解和半分解动植物残体及微生物体以外的有机物质的总称。 4. 土壤机械组成:土壤中各级土粒所占重量百分数组合。 5. 土壤粘闭现象:土壤在压力和剪力共同作用下,土粒趋向紧密排列,通气孔隙大量减少,毛管及无效孔隙急剧增加,土壤通透性减弱甚至消失的现象。 6. 田间持水量:土壤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时土壤含水量。 7. 土壤热容量:单位体积或单位重量的土壤每升高1℃所需热量。 8. 土壤比表面:单位质量土壤表面积的大小。单位m2/g 9. 盐基饱和度(BSp):指交换性盐基离子占阳离子交换量的百分数。 10. 活性酸;土壤溶液中游离的H+表现出来的酸度,用PH表示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 1.土壤微生物的营养类型有化能有机营养型、化能无机营养型、光能有机营养型、光能无机营养型。 2.土壤矿质颗粒大小粒级由小到大划分为石砾、砂粒、粉砂粒、粘粒。3.土壤中的不良结构体种类有块状结构、核状结构、柱状棱柱状结构、片状结构。 三、简答题:(每题6分,共48分) 1.简述农业化学派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答:农业化学土壤学派代表人物:德国土壤学家李比希。 提出三个学说:a) 矿物质营养学说:矿质营养库,植物从中吸收矿质营养b)养分归还学说:吸收矿质营养—肥力下降—归还c)最小养分率:作物产量由其生长所需各种养分中相对含量最少的那种所决定。 2.简述高岭组粘土矿物的主要性质。 答:1:1型非膨胀型粘土矿物,亚热带土壤中多。华中、华南、西南。 1)1:1型2)无膨胀性,氢键作用0.72nm,膨胀性小于5%3)电荷数量少,同晶替代弱或无,负电荷来源断键,3-15cmol(+)/kg4)胶体性较弱,较其它粘土矿物粗,塑性,粘结性,吸湿性弱。0.2-2μm 3.如何对土壤腐殖物质进行分组? 答:可分三组:(1)胡敏素:在腐殖物质中,水、酸、碱都不溶,颜色最深,分子量最高的组分。(2)胡敏酸:碱可溶,水、酸不溶,颜色和分子量中等组分。3)富理酸:水、酸、碱都可溶,颜色最浅,分子量最低组分。 4.什么是土壤粘结性,它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答:土粒通过各种引力粘结起来的性质。粘结性影响因素有: (1)质地粘土比表面积大,粘结性强(2)代换性阳离子种类,K+ Na+离子多,土壤高度分散,粘结性增强,相反Ca2+Mg2+为主,土壤发生团聚化,粘结性弱。(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