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妇产科护理学教学案例案例二

最新妇产科护理学教学案例案例二
最新妇产科护理学教学案例案例二

《妇产科护理》精品课程教学案例

案例二

孕妇,24岁,无业,孕1产0,因妊娠35周,下肢浮肿7天,头痛眼花2天,抽搐3次于2005年11月8日10:50入院。

患者平时月经规则,末次月经2005年3月6日,停经40天出现恶心、呕吐等表现,孕4月时自觉胎动至今。孕期未行任何检查,7天前出现双下肢浮肿,2天前出现头痛、眼花,视物模糊,睡眠欠佳,自行服止痛片后头痛无缓解,今天上午10时无明显诱因突然抽搐,持续约2分钟后清醒,在送医院途中抽搐2次后昏迷,现急诊入院。患者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心脏病、肝脏、肾脏病史,否认癫痫及神经系统疾病史,否认外伤、手术史,否认药物过敏史。

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102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60/110mmHg,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不清,被动体位,查体不合作,全身皮肤无黄染及出血点,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面部潮红,舌无咬伤,咽部无红肿,颈软,无抵抗,颈静脉无怒张,胸廓无畸形,两肺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102次/分,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腹膨隆,肝脾未及,双下肢浮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产科检查:腹膨隆,呈纵椭圆形,宫底高度32cm,腹围93cm,胎方位LOA,胎心136次/分,律整,头先露,未入盆,无宫缩。

辅助检查:Hb 130g/L,RBC 4.1×1012/L,WBC 9.8×109/L,红细胞比积(HCT)39%,血小板(PLT)110×109/L,全血粘度3.8,血浆粘度1.6,出、凝血时间正常。尿蛋白(+++),尿相对比重1.030。眼底检查:视网膜动脉变细,A:V约为1:3,双视乳头模糊,边界不清。无出血。

学习任务:1、本病例的初步诊断是什么?如何进行诊断?

2、应完善哪些检查?

回答:

1、初步诊断:(1)孕1产0,宫内妊娠35周,枕左前位,单胎妊娠

(2)产前子痫

2、诊断依据:(1)病史特点:患者孕1产0,妊娠35周,主要症状为下肢浮肿7天,头痛眼花2天,抽搐3次。(2)临床特点:血压升高(160/110mmHg),抽搐后神志不清。双下肢浮肿,子宫大小与孕周相符,无宫缩。(3)辅助检查:尿蛋白(+++),有血液浓缩的表现,眼底检查示小动脉痉挛。

3、入院后完善检查:(1)查肝肾功能(2)查凝血功能(3)查水、电解质和血气分析(4)做心电图检查,必要时可行MRI检查(5)做B超检查及胎儿电子监护。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

送元二使安西教案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咀嚼和体悟“雨”、“柳”、“酒”等重点词语的情味,体会作者语言的精妙。 3.感受诗人与好友的深情厚谊;感悟诗人离别的情怀。 二、教学重难点 咀嚼和体悟重点字词的情味,在反复诵读与融情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象,感悟诗人离别的情怀。 三、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读题解题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唐朝著名诗人王维的一首送别诗,谁来读读题目! 2.指导学生读题、解题 指生读。 评价:读得很正确,声音很响亮。 注意听老师读,你听出了什么生回答。 指读、齐读 3.你们能从古诗的题目中读懂了什么? 重点提醒: 谁送谁去什么地方? 元二,原名元常,在兄弟中排行老二。还有一个诗人他姓董在家中排行老大,因此称为董大。使是到,出使的意思。 安西是安西都护府的简称,在今新疆库车县,是唐朝设立在西北边疆的最高军政机构。 4.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吗? (二)指导朗读,读出诗味 1.生读诗 我们学习古诗啊,第一步就是把古诗读正确。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朗读《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注意,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遍的时候注意诗当中的生字和多音字,争取把它念得正确。读后两遍的时候,争取把它念通顺,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明白吗 好自由读《送元二使安西》,开始。 (大屏幕出示古诗) 2.指导读古诗 (1)指名读 好,谁来读一读这首诗。来,孩子。其他同学注意听,这首诗当中有几个多音字,听他有没有念错。评价:读得很正确,把好几个多音字都念准了了。比如“朝雨”的“朝”、“客舍”的“舍”、“更”字) 老师要问一下,朝雨是什么意思?那是什么时候下的雨? “朝”在这里是“早上”的意思,跟“朝思暮想”“朝发夕至”的“朝”意思是一样的。“朝思暮想”的意思就是早晨晚上都想念,“朝发夕至”是早上出发晚上就能到达。把这两个词语抄在这句话旁边,学语文要善于积累。 再来看“客舍”的舍字,另一种读音是舍,谁会组词?

护理学基础教学案例鼻饲法

护理学基础教学案例鼻饲法 一背景描述: 王某,73 岁,男性,因脑出血入院,经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目前患者意识清醒,但患者体质较弱,仍不能说话及正常吞咽。医嘱要求给予鼻饲,补充营养。请判断这位病人是否适合鼻饲。 二教学原理: 根据学校和学生的现状,本项目具备实施条件。本节内容运用案例教学的优势,能使学生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让学生从亲身的感受中说、做、学、优化教学过程,通过自己的讨论交流进行探索和实现问题的解决,并最终解决实际临床护理问题。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能正确概述鼻饲术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2 技能目标:能熟练掌握鼻饲术的操作过程和要点;能正确实施对昏迷病人的鼻饲术;准确判断胃管是否在胃内,在整个操作过程中保持清洁和病人安全。 3 情感目标:操作过程中通过护士的解释,病人能主动配合护士操作;培养学生与病人的交流沟通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鼻饲术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各种知识,使操作过程更加人性化。 五实施条件: 1 要求具有模拟临床环境的实验中心和操作用物。 2 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 3 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小组讨论中去,特别是决策和评价过程,在学生有困难时给予正确的引导,使之顺利的完成学习任务。 六教学策略 1 学生能力基础分析:学生已经经过了临床基础课的学习,已掌握了相关的解剖生理知识,对于运用护理程序进行护理工作的方法已有一定的概念,掌握了医院感染防护技术的重要性,原则和正确的操作方法,以及医院饮食和病人的一般饮食护理的要求。 2 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护理教学,要紧密联系临床实际。采用案例教学可以利用问题情境的设计,尝试点拨和引导学生学习。在这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帮助下,小组合作交流中,利用动手操作探索,发现新知识,自主学习。教学评价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包括师生评价,学生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方式,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师可以让学生把分散的知识的各个知识点综合起来,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贴近临床,能更快的使学生适应今后的临床工作。 七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课前预习,和学生共同复习消化系统解剖知识。 (二)讲授新课为一位清醒病人进行鼻饲,演示整个操作流程:插管 1.核对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床号,检查腕带。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取得配合后告知患者操作方法及配合要点。 2.摆体位有义齿者取下义齿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送元二使安西》教案

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 《送元二使安西》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一篇课文《古诗两首》中的第二首古诗。本单元的文章以人与人之间的爱和真情为主题,体会互相关爱带来的快乐和幸福,引导学生去关心帮助他人。 这首诗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具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 教学这首诗的重难点是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背诵古诗。 2.感悟诗歌的内容, 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 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 3.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 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准备 1.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2.学生了解作者相关资料并收集有关送别诗。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1.复习旧知,谈话导入。 (1)你们在课外都积累了哪些古诗? 学生反馈背诵。 (2)由旧知引入送别诗。 2.指导读诗题,解诗题。 (1)教师板书课题,学生试读课题。 请同学们打开课本,自由读读课题,想想怎样读比较好? (2)指名读课题,学生思考:从课题中读懂了什么? 学生反馈。教师提醒:诗题告诉我们是谁送谁到什么地方去? (3)教师总结,重点强调: 元二:姓元,在弟兄中排行老二,因此称他为元二。 安西:指安西都护府,在今天的新疆库车附近,唐朝时设立在西北边疆的最高军政机构。(4)师指导读课题 3.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本环节通过学生积累的一系列古诗,引导学生走进美妙的古诗世界,创造学习古诗的氛围。读清、读懂题目,为后面的理解诗意、品味感悟诗情奠定基础。】 (二)初读古诗,掌握大意。

牛顿第二定律教学设计市级一等奖

牛顿第二定律 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牛顿第二定律是动力学部分的核心内容,它具体地、定量地回答了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即加速度与它所受外力的关系,以及加速度与物体自身的惯性——质量的关系;况且此定律是联系运动学与力学的桥梁,它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对力学是至关重要的.本节课是在上节探究结果的基础上加以归纳总结得出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关键是通过实例分析强化训练让学生深入理解,全面掌握牛顿第二定律,会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学情分析???? 学生学习了第二节实验课: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对a?m?F三者关系都有了初步了解,并且总结出了相关规律,所以对本节理论课内容做好了铺垫,对掌握本节内容具有重要作用,?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能准确表述牛顿第二定律 2、理解数学表达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及相互关系 3、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牛顿”是怎样定义的 4、能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分析和处理简单的问题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上节课实验结论的归纳,培养学生概括和分析推理能力

情感与态度 1、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由实验归纳总结物理规律 2、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在认识自然上的本质性、深刻性、有效性 教学重点: 牛顿第二定律 教学难点: 1、牛顿第二定律公式的理解 2、理解k=1时,F=ma 教学方法和程序:探讨、归纳、数字化实验、讯飞多媒体辅助互动等。具体步骤是:创设物理情景→回顾与思考→数字化演示实验→总结规律→讯飞多媒体辅助互动。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牛顿第二定律 1.内容: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外力的方向相同 2.表达式:a =F 合m 或F 合=ma 说明:①a =F m 是加速度的决定式②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③m =F a 中m 与F 、a 无关 1. 3.对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①矢量性 ②因果性 ③瞬时性 ④同体性 ⑤独立性 ⑥局限性 4.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题的一般步骤 备用习题: 1.如图所示,一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斜面向 上滑动,滑到顶点后又返回斜面底端.试分析在物 体运动的过程中加速度的变化情况. 解析:在物体向上滑动的过程中,物体运动受到重力和斜面的摩擦力作用,其沿斜面的合力平行于斜面向下,所以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方向是平行斜面向下的,与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相反,物体做减速运动,直至速度减为零.在物体向下滑动的过程中, 物体运动也是受到重力和斜面的摩擦力作用,但摩擦力的方向平行斜面向上,其沿斜面的合力仍然是

《寒食》教学案例

《寒食》教学案例 教学内容: 鄂教版语文教材第十一册第四单元“诗词诵读”,这是一首讽刺诗,描写宫廷寒食节的情况。寒食节禁火,然而受宠的的宦官却得到皇帝的特赐火烛,享有特权。首两句写仲春的景色,后两句暗寓讽喻之情。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寒食》。 能力目标 1、训练学生通过查资料、看注释的方式读懂诗的意思。 2、根据诗中描绘的景物,想象词所展现的画面,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3、体会诗中所表现的内容、意境及作者的思想感情。 情感目标 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 教学重点:理解词的意思,背诵《寒食》。 教学难点:体会词中的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纸条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这节课是我们诗词诵读学习时间,诗词作为中华灿烂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带给我们太多太多的享受,既有磅礴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也有美丽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

抹总相宜”,既有悲凉的“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也有豪迈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既有描写夏天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热烈,也有描写冬天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等等…‥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一首诗《寒食》 板书:《寒食》张志和 生齐读课题《寒食》韩翃 二、新授 (一)了解作者、释题(初步感受诗的意境) 师:韩翃!了解吗?说说! 生交流后教师小结:唐代诗人,太宝十三载进士。擅长写送别题材诗歌,时称“大历十才子”。 师:题目往往是文章内容或中心的反映,再读课题!理解一下 (古代的节令之一,在清明节的前两天,寒食和清明是全国老百姓的隆重节日,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 关于寒食节还有一个传说呢:略 师:韩翃的这首寒食诗虽然只28字,但在当时却流传甚广,相传当时皇帝选拔韩翃担任起草诏令的中书舍人,当时有两个韩翃,大臣问选谁,皇帝说要写“春城无处不飞花”的那个韩翃,可见这首诗在当时是多么有名。 师:好的东西需要细细地去品味,下面让我们走近这首诗的字里行间,去感受这首诗的所要展现的意境和表达的情感。

《妇产科护理学》课程标准

《妇产科护理》课程标准 学时:136 适用专业:三年制高职高专护理 一、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妇产科护理》是护理专业的一门涉及范围广和整体性较强的课程,它以妇产科的系统理论为基础,是研究妇女在非妊娠期、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胎儿及新生儿的生理、病理变化,还包括心里、社会与优生优育等综合性内容。通过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具备本专业所必需的妇产科护理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运用护理程序事实整体护理。《妇产科护理》课程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依据医学学科设置的护理临床课程。 (二)课程定位 《妇产科护理》课程在人体解剖与生理、护理人文课程、基本护理技术的基础上运用护理程序、专科护理技术对孕妇、产妇、胎儿、新生儿及其家庭实施针对个案特点的整体护理。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拥有良好的专业素质和岗位技能,为将来从事妇产科护理或实施社区母婴保健工作打下基础。《妇产科护理》课程力求突出“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现代护理理念,注重自己的特色,从正常到异常、从保健预防到疾病护理、从生理到心理及社会、从个体到家庭与群体,提倡实施个性化整体护理。 [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是以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就业为导向,根据临床护理岗位所涵盖的工作任务的需要而设置,经职业能力分析,以实际工作任务为引领,以妇产科护理所应具备的职业能力为主线和依据。课程设计主要按学生就业岗位的特点,采用工—学融合、院—校联动的深度递进式结构组合教学内容,并通过技能训练、案例分析、临床见习、模拟妇产科护理等教学活动组织教学,实现实训、见习、实习要求与岗位技能一体化训练,从而培养学生初步具备妇产科护理的基本职业能力。 本课程建议课时:总学时136,理论学时46,校内实训学时10,临床见习学时8,顶岗实习学时72。 二、课程目标 培养学生刻苦勤奋、严谨求实的学习态度,学会关心、爱护、尊重病人,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细心严谨的工作作风。通过任务驱动、服务驱动来展开知识、技能的教学活动,突出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的妇产科护理教学活动,使学生能运用护理程序与护理技能对母婴的健康问题、疾病问题提供服务。运用妇产科护理知识、专科护理技术,沟通技能对正常产程、异常产程、妇女五期正常生理过程、保健内容、计划生育、优生育的知识与技能进行护理与健康指导。让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职业能力目标: ●会孕期营养指导,能执行产前保健措施。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课时教学设计通用模板 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策略设计

教学过程设计 一、知诗人,解诗题。 1.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20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请两位同学背诵第一首送别诗。 2.揭示第二首古诗的课题,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这节课继续学习第二首唐朝送别诗,出示课件:送元二使安西(指名读,指导好停顿:送元二/使安西) 3.解诗题。 提问:谁来解释一下题目? (使是什么意思?安西在哪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 是谁送元二出使安西呢?)连起来说说意思。(王维送元二出使安西。)再齐读课题。(评价) 4.了解诗人。 诗题读懂了,对于诗人王维又有多少了解? (指2名学生发言,课件出示王维简介:王维: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苏轼说:品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读完苏轼的评价后,你觉得是这样的吗?我们现在就来读读王维的这首《送元二使安西》。 二、读诗句,晓诗意 1.自由朗读古诗。

2.指名读,正音。 【读古诗,要从读准字音、读出节奏入手。读完后让其他学生来评价。注意多音字:朝舍更尽】 3.初步解释诗意。读了那么多遍古诗,能告诉我你理解了哪句诗? ( 本首诗的意思并不难懂,让学生对照着文后的注解去理解,能说多少算多少,教师不用对诗歌的意思做过多的解释。) 三、品诗句,明诗意。 1.诗中有画 1)默读古诗,边读边感受,如果我们为诗配上画,你觉得画面上都有些什么,从诗句中圈出来。 2)课件出示:朝雨、客舍、柳色、美洒、故人 3)品味渭城的景 ①、过渡语:是呀,品王维之诗,诗中有画!能说说你看到的雨是怎样的吗?从哪里读出来的? ②、指导朗读第一句。 ③、柳:你又看到了怎样的柳树?从哪句话读出来的?柳色为什么是新的? ④、指导朗读第二句。 ⑤、雨后,让我们闭目深呼吸!有什么感觉?(清新、清爽) ⑥、指名朗读一二句诗。 ⑦、齐读一二句诗。 ⑧、好一幅朝雨客舍柳色图呀!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诗歌。 2、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3、掌握学习诗歌的方法,激发对祖国诗歌的热爱,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 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情厚谊。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送别元二时的依依不舍之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生对诗导入,营造氛围。 同学们,送别是古诗词中永恒的话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有人说离别是诗,有人说离别是歌,有人说,离别是泪水。特别是古代社会由于交通不便、信息不通等种种原因,人们是喜欢定居而难得远行的,因为一旦离别,人的前途和生命安危都很难预料。所以,以送行饯别表达深情厚谊便成为一种习俗,送行也因此成为诗人笔下常见的题材。二、理解题意,介绍时代背景和作者。 二、解诗题,知诗人。 1、师:元二就是姓元排行第二。排行第二的意思就是在元二的上面还有一个哥哥,我们称为老大。如果姓董,排名第一,就叫董大。明白了吗?谁来读题?元二去干什么?生:出使安西。 2.介绍时代背景。唐朝的时候,国势强大,很多国家都想和唐朝建立友好关系,长安城经常有人被派到国外去出使。而每一次出使,对于当事人来说是既高兴又忧伤的事情,高兴的是

可以为国家建功立业,做出贡献,忧伤的是要和多年的老友故交分别。这一别就是海角天涯,不知道还能不能再见面了。 安西在哪?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而设的都护府的简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附近。理解了题目的意思,谁再来读题? 3.简介作者。 谁送元二?生:王维师:谁了解王维? 4.出示王维简介。 王维(公元701——761)唐代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山西永济人。他少年聪慧,9岁以文才出名,他通音律、绘画,长于书法,开创中国文人画画风,他的创作被誉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晚年他过着退隐生活。 三、初读诗歌,读准节奏。 了解了王维,咱们来读读王维的这首诗。 1、生自由反复地读。 请同学们把这首诗多读几遍,注意:第一,字音要读准确;第二,节奏要读清楚。 2、指名读。 3、有味道了。我请你来推荐一个你们班的朗读高手来读读看! 4、师生合作朗读全诗。 不用我说,大家一定听出了这首诗的节奏和韵律。来!我们一起读!怎么读呢?每句诗的前四个字你们读,后三个字我来读。 好,味道出来了。我们再读一次,现在,前后顺序调换一次,我读前四字,你们读后三字。 味道更浓了。我们连起来读,我读题目和作者,你们读诗歌,注意节奏和韵律。

牛顿第二定律-优质教案

示范教案 3 牛顿第二定律 整体设计 教材分析 牛顿第二定律是动力学部分的核心内容,它具体地、定量地回答了物体运动状态的变化,即加速度与它所受外力的关系,以及加速度与物体自身的惯性——质量的关系;况且此定律是联系运动学与力学的桥梁,它在中学物理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不言而喻,所以本节课的教学对力学是至关重要的.本节课是在上节探究结果的基础上加以归纳总结得出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关键是通过实例分析强化训练让学生深入理解,全面掌握牛顿第二定律,会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有关问题. 教学重点 牛顿第二定律应用 教学难点 牛顿第二定律的意义 课时安排 1课时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文字内容和数学公式. (2)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及相互关系. (3)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牛顿”是怎样定义的. (4)会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2.过程与方法 (1)以实验为基础,归纳得到物体的加速度跟它的质量及所受外力的关系,进而总结出牛顿第二定律. (2)认识到由实验归纳总结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体验物理方法的魅力.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情景导入 多媒体播放刘翔在国际比赛中的画面.如图. 边播放边介绍:短跑运动员在起跑时的好坏,对于取得好成绩十分关键,因此,发令枪响必须奋力蹬地,发挥自己的最大体能,以获得最大的加速度,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最大的运动速度.我们学习了本节内容后就会知道,运动员是怎样获得最大加速度的.复习导入 利用多媒体播放上节课做实验的过程,引起学生的回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再一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_教案教学设计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会写2个生字,明白“使”、“浥”、“更尽”几个词语的意思,理解整首诗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体会友人间依依惜别之情。 3、了解其他送别诗,培养热爱祖国诗歌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含中国政区图、《阳关三叠》的课件。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去认识一位唐朝著名的诗人王维。(出示王维生平)从这段文字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王维?为什么他的这首诗流传如此之广,被世人传唱呢?让我们穿过时间的隧道,来到1300年前的唐朝,去亲临那一个动人的场景吧! 二、整体感知 1、出示古诗,请大家放声朗读整首诗,注意把生字读准,注意诗歌的节奏与停顿。指名读。 2、指名读题。从这个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 理解“使”(出使); 解读“安西”(唐朝的安西都护府,在现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 3、找一找这首诗里还有哪些地方名?解读“渭城”:陕西省

咸阳市东北,“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在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在古代是出塞必经的关口。(课件出示地图明确地点)那你知道从渭城经阳关到安西有多远吗?没有便利的交通,相隔这么遥远的路程,要再相聚谈何容易!因此,当元二将要远赴安西,王维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送行。 三、领会诗意 1、苏东坡说过,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大家再读一读,想象一下在你面前出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你看到了哪些景物? (1)雨:什么时候的雨?怎样的雨?(朝:早晨;浥:沾湿)板书:雨 (2)客舍(旅店)。板书:客舍 (3)柳:怎样的柳?(清新的、绿绿的……)“柳”是“留”的谐音。古人有折柳赠别的风俗。板书:柳 2、这些景物你是从诗的哪几句看到的?(一、二两句)我们来读一读诗中的这幅画:“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你能用自己的话来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渭城早晨的细雨,润湿了路上轻飘的浮尘,空气变得洁净清凉;客舍边一片青翠,柳色嫩绿清新,一片生机盎然。)如此的美景,王维有心去欣赏吗?这细雨似乎也在暗中酝酿着离别的气氛呢。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读诗句。) 3、王维和元二是什么关系?从诗歌哪个词中可以看出?(板书:故人) 4、诗中哪几句能让你感受到元二和王维确实是好朋友?

《牛顿第二定律》教案

九年级物理下册第四章第三节《牛顿第二定律》教案 题目: 牛顿第二定律 课时: 一课时 课型: 讲授型 授课人: 日期:

《牛顿第二定律》教案 一、教材分析 (一)本节得地位与作用 牛顿第二定律它就是在实验基础上建立起来得重要规律,也就是动力学得核心内容。牛顿第二定律就是牛顿第一定律得延续,就是整个运动力学理论得核心规律,就是本章得重点与中心内容。它在力学中占有很重要得地位,反映了力、加速度、质量三个物理量之间得定量关系,就是一条适用于惯性系中得各种机械运动得基本定律,就是经典牛顿力学得一大支柱。而且牛顿第二定律在生活生产中都有着非常重要得作用,如设计机器、研究天体运动,计算人造卫星轨道等等都与牛顿第二定律有关。 (二)教学内容得认识 教科书将牛顿第二定律得探究实验与公式表达分成了两节内容,目得在于加强实验探究与突出牛顿第二定律在力学中得重要地位。牛顿第二定律得首要价值就是确立了力与运动之间得直接关系,即因果关系。本节内容就是在上节实验得基础上,通过分析说明,提出了牛顿第二定律得具体表述,得到了牛顿第二定律得数学表达式。教科书突出了力得单位“1牛顿”得物理意义,并在最后通过两个例题介绍牛顿第二定律应用得基本思路。 二、学情分析 (一)在非智力因素方面 学生学习积极主动,对学习物理有较浓厚兴趣;有较强得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得奥秘;敢于坚持正确观点,勇于修正错误;喜欢与同龄人一起学习,有将自己得见解与她人交流得愿望,具有团队精神。 (二)学生已有得知识基础 在本节内容之前,学生已经做了“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得关系”这一实验,已定性地了解加速度、力、质量得关系。学生很自然地就存在这样得疑问“加速度、力、质量就是不就是有具体得数量关系?”并急于得到解答。这一疑问打破了旧得知识体系,同时又就是构成新得知识体系得前提。教师要注重新旧知识得衔接与过渡。

戴建荣老师的《送元二使安西》课堂实录

戴建荣老师的《送元二使安西》课堂实录 1.五(3)班底的57位同学准备好了吗?不仅眼睛要过来,心也要过来。 2.师生问好。(“老师,您好!”不要拖音,纠正两遍) 一、导入: 师:今天,咱们在这大约要用50分钟的时间来学习一首诗。先请大家看我写这首诗的题目,一边看,一边思考,我为什么要这样写? 师:我先写一个字(送),接下来写两个字(元二),然后写一个字(使),最后写两个字(安西)。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生(齐):王维。 师:唐朝诗人,王维(板书)。 师:好,我为什么这样写呢?五年级的学生,我不重复第二遍问题,看谁刚才认真听了。生:我觉得这首诗的题目应该先读一个字,然后停顿,再读两个字,然后再读一个字,然后再读两个字。 师:读的时候就要读出这样的停顿。(生齐读) 师:还有谁知道我为什么这样写? 生:我猜这是一首送别诗,“送”要在前面,“元二”我猜应该是一个名字,“使”和“安西”我想不能连着,因为“安西”是一个地名。 师:没错,真好,这个孩子是会思考的。前面是从读的节奏上来说的,而她呢,不仅知道节奏,而且能从字词的意思上来说,了不起。别坐下,对她的发言同意吗? (师生交流) 师:“元二”指的是什么?就请你把注释一读给大家听。 生(读):元二,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 师:元二是一个人的名字吗?是在家中排行第二。什么叫排行第二,你知道吗? 生:家中有好几个兄弟姐妹,他排老二。 师:咱们古人重男轻女,女孩子轮不到排辈分,只有男孩之间才可以,说明在元二的上面还有一个—— 生:元一 师:不叫元一,叫元大,有个哥哥,而元二恰恰是个男孩,所以就元二了。如学过的古诗《别董大》,董大姓董,排行老大。 二、读诗: 1、师:“使”指名对注释 生1:使,出使。 师:别坐下去,奉了谁的命令出使? 生:皇帝。 师:能不能不去? 生:不能。 师:所以能不写诗吗?不能的呀!然后读作者简介,准备。王维也曾一度—— 生(齐):奉使出塞 师:他也曾一度奉着皇帝的命令出塞,所以王维最能体谅元二此刻的心情。 2、师:安西,都知道,是一个—— 生(齐):地名 师:去过安西的举手 生(齐):没有

牛顿第二定律物理教学设计

牛顿第二定律物理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牛顿第二定律物理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Ⅰ 教学设计 1.1以本为本,制订教学方针 现行大纲对“牛顿第二定律”的要求是B级,本人制定了如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理解加速度与力和质量的关系; 2.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内容,知道定律的确切含义。 3.知道得到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过程。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使学生知道物理由一种研究问题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教学重点: 1.牛顿第二定律的实验过程; 2.牛顿第二定律。 3.教学难点: 4.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教学用具: 小车,导轨(一端带有定滑轮),打点记时器,学生电源,砝码(一盒),

细绳,导线,纸带。 1.2 复习引入,明确探究方法 幻灯片:A.什么是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B.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的原因是什么? C.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产生加速度,那么产生的加速度跟那些因素有关?我们如何来确定它们之间的关系? 前面两个问题学生不难回答,第三个问题的第一个学生经过独立思考也能得出正确的答案,而第二个学生一开始没有得出答案,我提示:在学速度的时候,我们是如何比较甲乙两位同学运动的快慢的?学生齐声回答——控制变量法。接着我要求他们根据实验器材,设计一套确定加速度和作用力以及质量的关系的步骤。 1.3 学生活动,得出实验结论 幻灯片:(物体质量相同) 结论:学生通过自己动手动脑,总结规律,得出结论,老师加以总结。 巩固练习: 同样的力拉质量不同的物体,为什么轻是物体先达到某一速度? 因为m小,由a = 知a大,由= at得大 1.4 用课件模拟整个过程,有效减少了学生的遗忘量。通过形象生动的计算机模拟实验,既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在一种融洽的气氛中牢固了所学的新知识,新规律。 1.5理论知识的学习,形成知识体系

《古诗二首》(别董大 送元二使安西)案例_教案教学设计

《古诗二首》(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案例教学目的:1、在送别主题古诗对比中,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激发爱好 对于现代小学生来说,本习惯于电视和电脑这些多彩的生活中,忽然要他们来上这种对他们来说非常深奥的古诗文,他们可能会提不起爱好。因此,创设情境,奠定情感基调显得尤为重要。歌仔戏,对于闽南的学生来说,是非常熟悉的戏种,但在他们的生活中又没有会唱的人,何况是用在唱古诗上,一下子引起了他们的留意,并一定会对这节课产生浓厚的爱好。 师:同学们,你们听过用歌仔戏的曲调唱出的古诗吗? 生:没有! 师:今天,老师就唱给你们听。(用歌仔戏的曲调唱)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师:老师唱得怎么样? 生:真好听! 师:老师刚才唱时感情怎么样? 生:很有感情。 生:很深情。 师:同学们都专心地去听、去领会。是啊,唱这首诗时就应

该布满感情,因为这是一首…… 生:送别情。 师:送的是谁呢? 生:是自己的朋友。 师:今天,我们也要来学习两首送别朋友的诗。 板书:《别董大》《送元二使安西》 师: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生:(齐读课题) 二、巧解诗题,发现奥秘 诗的题目,大都是点睛之笔,理解诗的题目,可以为学古诗打下基础,因而在学习本课时,我让学习发现这两首诗题目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这样既理解了题目,又为下一步学习古诗做好铺垫。 师:同学们自己多读几遍课题,想一想,这两个课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什么不同的地方? 生:《别董大》中的“别”和《送元二使安西》中的“送”的意思是一样的,都是“送别”的意思。 师:脑袋转得真快,既然是送别诗,这两个字当然是“送别”的意思了。 生:第一首诗是高适在送董大,第二首诗是王维在送元二。 师:眼睛真尖,一下子就被你给找到了。那你们知道董大和元二是什么人吗? 生:董大是高适的好朋友,原名叫董庭兰,是盛唐开元、天宝时期的有名琴师。

妇产科护理学课程说明

《妇产科护理学》课程说明 一、1。课程性质:妇产科护理学是研究妇女在妊娠期、非妊娠期的生理、病理变 化以及胎儿、新生儿的生理、病理特点及其整体护理的临床学科之一,它还包括计划生育、妇女保健等。 2相关课程的衔接、配合和分工: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专业课,作为高护专业的选修课,该专业的人体解剖与组胚学,生理学,病理学,药理学,诊断学基础都是它的基础课;护理学基础,儿科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都是它的相关课程。 3.课程的基本内容:妇产科护理学包括产科护理学、妇科护理学、计划生育、 妇女保健四部分。产科护理学有妊娠期、分娩期、产褥期孕妇/产妇的生理、心理变化及护理,病理产科的护理及相应护理措施。妇科护理学有女性生殖系统的自然防御功能,妇科常见病的临床表现,防治原则,护理原则。计划生育中的女性常用节育方法、受术者的护理措施和自我保健,介绍妇产科常用护理操作技术等。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学习,要求学生学好理论和技能,发挥护理特有的职能, 为患者提供缓解痛苦、促进康复的护理活动;帮助护理对象尽快获得生活自理的能力;为健康女性提供自我保健知识,预防疾病并维持健康状态。 一、教学媒体使用和教学过程建议 (一)学时和学分 1,课内学时:72学时 2,学分:4学分 (二)教材 1,文字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作用主要用书,是教学的主要媒体和课程考核的基本依据。 是由中央电大指定使用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一版郑修霞主编的《妇产科护理学》为主要教材,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郑修霞主编的《妇产科护理学》学习指导为辅助教材。 2,按照“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的学习要求,教学以学生自学为主,各种形式的辅导为辅助。鼓励学生多思考、自觉接受助学活动,采用分组讨论、互助学习、案例分析等形式培养学生个体化自主学习的习惯。 (三)教学环节 1,自学与面授辅导:妇产科护理学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课程。课程难度较大,学习的全过程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学生除自学外,面授辅导课是一个 重要的教学环节。各有关教学点应根据省电大要求认珍开展规定时数的面授辅 导,学员通过面授辅导,可以对课程有一个完整的理解。辅导教师根据教学大 纲要求,配合文字教材、网上课堂等各种媒体对学生进行辅导,有利于提高学 生的理论水平,从而有助于提高学员在临床实践中用所学知识为患者服务。 2,平时作业:作业和综合练习是形成性考核成绩评定的重要依据之一,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途径。省电大布置的四次2,包括名词解释,简答题,单项、多项选 择题,填空题,论述题等,具体内容根据教学进度安排。 3,期中考试:由各教学点电大主持教师命题,于学期中组织考试,请各任课教师按期组织学员统一考试。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及反思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第20课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青龙县八道河总校王厂寄宿制小学廉铁 一、课文品读 (一)作家 唐代诗人王维,字摩诘,原籍山西,开元进士,曾官至尚书右丞,故也被称为王右丞。王维既是诗人,也是画家,更通音律。他的诗歌以描绘山水田园和歌咏隐居生活一类的成就最高。他对自然美的感受独特而细致入微。笔下山水景物特具神韵。略事渲染而意境悠长,色彩鲜明优美,极有画意。后人称他的诗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即使在送别、纪行一类的诗中,也有写景的佳句。在《送元二使安西》这首诗中就有很好的体现。 (二)作品 《送元二使安西》前两句写景。“渭城朝雨渑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从这句诗中,我们看到的是平日车马交驰。尘土飞扬的渭城在朝雨乍停时现出的洁净、清爽。天空是清朗的,客舍旁的柳树在细雨的滋润下显出它翠绿的本色.这是完全有别于其他送别诗中与羁愁别恨纠结在一起黯然销魂的情调,但这恰恰体现了王维诗歌的特点,从晴朗的天空,到洁净的街道,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这句景物描写虽没有“千里黄云”、“北风吹雁”、“寒雨连江”那样的萧瑟.但其送别的愁思却是浸染在“柳树”——这送别诗词中别具意味的特殊意象上。从《诗经》开始,“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就首开了咏柳寄情借柳伤别的先河,至唐朝还有“灞陵折柳”的送别典故。“柳枝依依”,含情脉脉,“条条有情”,古人取其义表示眷恋不舍,以柳相留。“柳”者,“留”也,“柳”、“留”二音相谐,因而“折柳”相留,表示情真意切的惜别之情,因此在很多的送别诗里都能看到柳树那袅娜的风姿,迷人的意态。 诗的后两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抒情。写的是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诗人的劝酒辞。由于绝句在篇幅上受到限制,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等都一概舍去。但酒过多巡,殷勤

《牛顿第二定律》教案

《牛顿第二定律》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掌握牛顿第二定律的文字内容和数学公式。 2.理解公式中各物理量的意义及相互关系。 3.知道在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牛顿”是怎样定义的。 4.会用牛顿第二定律的公式进行有关的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2.认识到由实验归纳总结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3.通过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能深切感受到科学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渗透物理学研究方法的教育。 2.认识到由实验归纳总结物理规律是物理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二、教学重点 通过课本,牛顿第二定律。 三、教学难点 1.牛顿第二定律的理解。 2.理解k=1时,F=ma。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粉笔、图片。 五、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师:利用多媒体播放上节课做实验的过程,引起学生的回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再一次体会成功的喜悦,迅速把课堂氛围变成研究讨论影响物体加速度原因这一课题中去. 学生观看,讨论上节课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实验,我们知道当物体所受的力不变时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作用力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生:当物体所受的力不变时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与物体所受的作用力成正比。 师:当物体所受力不变时物体的加速度与其质量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生:当物体所受的力不变时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师:当物体所受的力和物体的质量都发生变化时,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作用力、质量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呢? 新课讲解: 一、牛顿第二定律 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实验,我们再一次证明了:物体的加速度与物体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师:如何用数学式子把以上的结论表示出来? 生:a∝F/m

鼻饲法教学案例

作业标题:鼻饲法教学案例 作业内容: 护理学基础教学案例鼻饲法 一背景描述: 王某,73 岁,男性,因脑出血入院,经治疗后,病情得到控制。目前患者意识清醒,但患者体质较弱,仍不能说话及正常吞咽。医嘱要求给予鼻饲,补充营养。请判断这位病人是否适合鼻饲。 二教学原理: 根据学校和学生的现状,本项目具备实施条件。本节内容运用案例教学的优势,能使学生理论与实践操作相结合,帮助学生掌握知识要点,让学生从亲身的感受中说、做、学、优化教学过程,通过自己的讨论交流进行探索和实现问题的解决,并最终解决实际临床护理问题。 三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能正确概述鼻饲术的适应症,禁忌症和注意事项。 2 技能目标:能熟练掌握鼻饲术的操作过程和要点;能正确实施对昏迷病人的鼻饲术;准确判断胃管是否在胃内,在整个操作过程中保持清洁和病人安全。 3 情感目标:操作过程中通过护士的解释,病人能主动配合护士操作;培养学生与病人的交流沟通能力。 四教学重点、难点: 1 教学重点:熟练掌握鼻饲术的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2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各种知识,使操作过程更加人性化。 五实施条件: 1 要求具有模拟临床环境的实验中心和操作用物。 2 学生以小组形式完成学习任务。 3 教师参与到学生的小组讨论中去,特别是决策和评价过程,在学生有困难时给予正确的引导,使之顺利的完成学习任务。 六教学策略 1 学生能力基础分析:学生已经经过了临床基础课的学习,已掌握了相关的解剖生理知识,对于运用护理程序进行护理工作的方法已有一定的概念,掌握了医院感染防护技术的重要性,原则和正确的操作方法,以及医院饮食和病人的一般饮食护理的要求。 2 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护理教学,要紧密联系临床实际。采用案例教学可以利用问题情境的设计,尝试点拨和引导学生学习。在这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师的帮助下,小组合作交流中,利用动手操作探索,发现新知识,自主学习。教学评价采用多样化的方式,包括师生评价,学生评价,小组评价等多种方式,采用案例教学法,教师可以让学生把分散的知识的各个知识点综合起来,运用到实际工作中,贴近临床,能更快的使学生适应今后的临床工作。 七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课前预习,和学生共同复习消化系统解剖知识。 (二)讲授新课为一位清醒病人进行鼻饲,演示整个操作流程:插管 1.核对携用物至患者床旁,核对患者姓名、床号,检查腕带。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取得配合后告知患者操作方法及配合要点。 2.摆体位有义齿者取下义齿

20.送元二使安西 教案(公开课)

《送元二使安西》教学设计 育英二小张慧 教材分析: 《送元二使安西》是盛唐著名诗人、画家和音乐家王维所著的一首脍炙人口的送别诗。王维的好友元二将远赴西北边疆,诗人特意从长安赶到渭城来为朋友送行,其深厚的情谊,不言可知。这首诗既不刻画酒筵场面,也不直抒离别情绪,而是别具匠心地借别筵将尽、分手在即时的劝酒,表达出对友人的留恋、关切和祝福。 设计理念: 借助古诗文这一教学平台,通过“读、想、议”等行之有效且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并恰当运用多媒体课件激发情趣,拓展思维,从而突现生的主体作用,尊重学生的独特感悟,提升学生的整体素养。 教学目标: 1.读通并理解诗句意思。 2.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3.有感情的诵读这首诗,拓展送别诗。 教学重难点: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体会古诗所表达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导入 1.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诗仙李白写的一首有名的送别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谁能来给大家背一背?(指名2-3人背诵,正音)让我们在音乐的感染下,用朗读将自己再次带到那江边依依惜别的场景中去!(生配乐齐读) 2.师:这首送别诗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李白和孟浩然之间的深情厚谊,带着这份感动,我们今天接着来学习第二首送别诗。 二、学习古诗 (一)解诗题 1.师:同学们伸出小手指,跟我一起写诗题(停顿板书),我先写一个字“送”,大家猜猜接下来我会写几个字?为什么?(指名2-3人回答,从中理解“使”、“元二”、“安西”) 元二:诗人的朋友,元常,在家排行老二,所以叫做元二。 使:出使。 安西:地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唐朝设置在西北的最高军事机构,也是元二此行的目的地。 2.师:谁能用自己的话完整地再说一说诗题的含义?(指名1-2人回答,王维送元二出使到安西去任职。)齐读诗题。

牛顿第二定律——教学设计

牛顿第二定律教学设计 一、教学任务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牛顿第二定律是2003年人教版高一物理教材第一册第三章的第二节内容。 牛顿第二定律具体的、定量的回答了加速度和力、质量的关系,是学习动量观点和能量观点的基础,将深刻的影响着学生对整个高中物理的学习,是本章的重点和中心内容,也是整个力学部分的核心内容。 二、学生分析 知识方面: 掌握了力、质量、加速度、惯性等概念 知道质量是惯性的量度、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会分析物体的受力 已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技能 学生对物理学的研究方法已有一定的了解 情感方面: 学生通过对前面物理知识的学习,对学习物理有较浓厚兴趣 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三、教学目标: 笨节课不仅要使学生理解掌握牛顿第二定律,更要注重如何通过运用控制变量法,引导学生思考,得出牛顿第二定律。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探究加速度和力、质量的关系,理解掌握牛顿第二定律。 (2)初步掌握运用牛顿第二定律求解问题方法及步骤。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学生经历探究加速度、力、质量的关系的过程。 (2)学生感悟控制变量法,实验归纳法等科学研究方法的应用。 3、感情态度与价值观 (1)实验探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创新精神; (2)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体验解决问题的成功喜悦,增加学习物理的兴趣。 四、教材重点和难点 学习本节课不仅要让学生正确理解牛顿第二定律,更要重视如何通过控制变量实验,启发学生思考,得出牛顿第二定律。 重点:引导学生探究加速度和力、质量间的关系的过程并总结牛顿第二定律是本节教学的重点。 由于本节课运用的是实验探究式教学。因此 难点:引导学生在猜想的基础上进行实验设计,提出可行的实验方案、完成实验并得出实验结果。 五、教法和学法 1.教法选择:——实验探究式教学 为了教学目标的更好实现,采取提出问题、实验探索、观察归纳、分析讨论、建立规律的教学方式,把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并鼓励学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2.学法指导:----协作学习,分组探究。 突出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开展合作探究,进行实验探索,引导分析总结等以学生为主体的特点。 六、教学程序的设计 由于本节课使用实验探究式教学,所以本节课将在实验室中展开。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7mi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