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文化性格

齐鲁文化性格
齐鲁文化性格

齐鲁文化性格

郭秀平

齐鲁文化作为多元一体的中华文化大花园中争奇斗艳的一朵,在中国文化地图中有着自己独特的位置。“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生活在特定文化环境中的人们不可避免地会形成个性特点鲜明的文化性格。齐鲁文化性格是生活在齐鲁文化区域内的绝大多数人所共有的带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是深层次的历史积淀。国学大师钱穆在《论中国历史精神》一文中指出:“若把代表中国正统文化的,譬之于西方的希腊般,则在中国首先要推山东人。自古迄今,山东人比较上最有做中国标准人的资格。”探究山东人的文化性格,我们不仅可以从中领悟到内蕴深厚的齐鲁文化,亦可从中探询中国文化的精神。

对于齐鲁文化性格,教育家张天麟在《论山东人的性格》一书中说:“有两个人物支配着山东人的心灵与言行,一个是孔子,一个是梁山泊的好汉。”如果说孔子的道德是山东人的内心信仰,那么“梁山泊的好汉”则是他们的外在言行。这难免给人以神秘和困惑,同在这一方土地上,为什么既产生了温恭俭让、一团和气的孔子及儒家文化,又产生了打家劫舍、行侠仗义的梁山好汉?为什么历史上的山东既是农民起义的高发地区,又是文化名人的辈出之地呢?山东人的血脉里,为什么一直流淌着两种迥异的传统呢?

解开这个迷团,必须追溯山东的历史。山东最早的居民是东夷人,东夷人在山东创造了文明程度很高而又具有独立系统、独立风格的东夷文化。甲骨文的

“夷”字写为“”,乃一身材魁梧的大汉在腰部佩带一张弓。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解释为:“夷,平也,从大从弓,东方之人也”。由此可推断东夷人乃身材高大、善弯弓射猎的部族。《后汉书.东夷传》中说东夷人“喜饮酒”、“善歌舞”,乃豪放之人。东夷人又民风素强,夏、商经常征讨东夷,牧野之战时商军主力正在征讨东夷,“纣克东夷而陨其身”(《左传.昭公十一年》),周公东征主要征的也是东夷人。东夷人同时又好仁尚礼,古时“夷”、“仁”两字同音同形即是证明。东夷文化为后世山东文化性格的形成注入了最早的文化基因。

西周建立后,在山东地区封功臣姜尚为齐侯,封周公的儿子伯禽做鲁侯。齐、

鲁建国后,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风格迥异的齐文化和鲁文化,东夷人的性格随之发生了明显的分化。早在两千五百多年以前,孔子就分析了齐、鲁两种文化的不同,指出:“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这里的知者,是指齐文化属于智者型;仁者,是指鲁文化属于仁者型。齐文化是沿海文化类型,达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像梁启超所说类似希腊;鲁文化则是大陆文化类型,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如梁启超所说类似罗马。朱熹对此的解释是:“孔子之时,齐俗急功利,喜夸诈,乃霸政之余习。鲁则重礼教,崇信义,犹有先王之遗风焉。”(《论语集注.雍也》)

由于地理位置的临近,齐、鲁文化的接触机会很多,虽然摩擦和冲突在所难免,但同时也相互影响、相互融合。孔子曾抱着改造齐学的愿望去见齐景公,希望“齐一变,至于鲁,鲁一变,至于道。”(《论语.雍也》)但受到了当时齐学代表人物晏子的坚决抵制而归于失败。后世的孟子出于同样的目的也来到齐国,居留的时间相当长,据钱穆先生推算,孟子第一次游齐“至少亦得十八年”。长期的居齐,孟子的思想不可避免地受到了齐学的影响,他的“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孟子.滕文公》上)的思想,与齐学代表人物管子的思想惊人的一致。而《荀子》一书则是典型的齐学与鲁学相融合的产物。

秦始皇一统天下,齐、鲁为郡县,齐、鲁文化的融合,已是势在必然。融合的最终结果是齐文化逐渐认同于鲁文化,古人谓之曰“易青齐为邹鲁”。最终完成齐、鲁文化融合的是汉代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董仲舒。董仲舒所说儒术,已不是孔子为代表的鲁文化中的儒学,而是吸收了许多齐文化因素重新熔铸起来的儒学,是一种以鲁文化为主体,以齐文化为辅翼的文化体系,即当代新儒家牟宗三先生所说的:“仁智合一”的文化体系。至此,作为同一条母根上孕育出来的两枝风格迥异的文化奇葩齐文化和鲁文化,终于走上了融合,形成了齐鲁文化。所以,齐鲁文化中既包含着“王政”又夹杂着“霸道”,是“王政”与“霸道”的对立统一。所以,山东文化性格中既有“诚实、忠信、尚义、俭约、谨慎”的鲁文化特点,又有“刚烈、粗犷、豪放、好客’的齐文化成分。

文化性格作为一种“集体潜意识”,与文化的趋同是不可能一蹴而就。齐、

鲁文化融合后,齐鲁文化性格的又经历了两汉魏晋南北朝八百多年,直到隋末唐初才基本完成。

对于齐鲁文化性格的特点,张天麟先生在《论山东人的性格》一文中指出:“山东人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长子,我们知道凡是父亲的长子多数厚道而幼子则多聪明。唯其他是长子,所以他不免失之于过于厚道。他看到他底老子创业不易,所以多俭朴而吃苦。因此,他也不免失之过于守成。然而,如果没有他的秉性忠厚,担当一切;如果没有他的吃苦耐劳,保守祖业;以及没有他底卓识远见乃可任重道远,那么这个家庭早支持不住了。”张先生在这里指出了山东文化性格的一个重要特点:敦厚、尚礼、节俭、坚守传统。《隋书.地理志》载,山东“其民性直怀义、有古之风烈矣”,“人性多敦厚”。山东人引以为荣的“齐鲁礼仪之邦”的说法,虽然最早正式出现于元朝人于钦的《齐乘》,但班固在《汉书.地理志》中早就指出了齐鲁之民“尚礼仪,重廉耻”的特点。山东人崇尚节俭的习俗在司马迁的《史记.货殖列传》中就有记载,“鲁人俗俭啬”。山东人的节俭之风一直不衰,谚云:“山东人好存粮,山西人好盖房”。但是,山东人的节俭乃自我克俭,对亲朋邻里又极为慷慨大方,尤其好客。山东人又是坚守传统的,比如语言,山东人是绝不会忘记自己的“方言”的,也就是不会忘记自己的根。诗人臧克家晚年回故乡时,山东话仍然十分标准;学者季羡林精通十种语言,但仍改不了山东腔;前外交部长李肇星尽管英语说的十分标准、流利,但汉语却是浓重的山东话。

杨念慈先生在《故乡的民性》一文用四个字总结了山东人的性格,即“朴、拙、古、硬”。孔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孔子和左丘明都是山东人,“巧言、令色、足恭”不光他们耻之,山东人大都耻之。所以山东人往往拙于言辞,不善表达,并十分反感嘴上功夫。身材魁梧的“山东大汉”,又大多生就一幅憨厚的面孔,往往显得不太“伶俐”。加之在小的地方肯吃亏,往往被过于“聪明”的人视为“呆笨”。

考古学家吴金鼎先生在《山东人与山东》一文中总结了山东人的三个特性“勇”、“直”、“硬骨头”。山东人以勇著称,固然受《响马传》、《水浒传》等侠义小说的影响,但不可否认的是,山东人身上有古代遗传下来的刚烈尚武的“齐文化基因”。学者李新泰在《齐文化大观》一书中指出:“齐国崇武尚勇,堪称诸

侯国之最”。《荀子.议兵》中记载:“齐人隆技击。”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也指出:齐人“勇于持刺”。据历史学家安作璋先生考证:“山东的农民起义,历代皆有,次数最多,规模也较大”(《历史上的山东》)。

2002年4月,台湾政要郝伯村到山东参观访问,在谈到对山东人的印象时对记者说:“原来我手下有许山东兵,山东人诚实、勤奋、豪爽、讲义气”。“山东大汉”给人们的突出印象是,性情豪爽、讲义气、守信用。喝酒最能体现山东人的豪爽,山东人的酒量算不上最大,但山东人的豪饮却是天下闻名。山东人喝酒表现出来的豪气,由来已久。济南人辛弃疾酒后写下了“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这样一首气吞山河的“破阵子”,同是济南人的女李清照也写下了“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的佳句。李白四十岁时来到山东,也写下了“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的诗句。台湾文化大学新闻系讲师林美惠女士曾经到山东访问,她对山东人的“豪迈义气”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她说:“此次济南、青岛之旅,也让我充分见识了山东人讲义气,好交朋友的豪迈气派。凡饭局场合,坐下来不分彼此‘先三杯’的豪爽作风,让我七天内累积的酒量,远远超过之前五年喝酒量的总和。温润顺口、清甜解渴的青岛啤酒,也使所有台湾团员的酒量大增。酒好、菜好,加上朋友友好,在山东喝得真是过瘾及了。”山东人喝酒,决不藏奸,往往“舍命陪君子”,大有“就是毒药也干了”的气概。

在外国人的眼中山东人又是什么形象呢?日人坂元宇一郎在《大人风貌的山东人》一文中描绘的山东人是:“宽容,有宽忍的雅量,有强烈的正义感,不拘小节,讨厌玩弄技巧;因为其躯体的条件优异,所以具有军人的特质;他们富有团结心,稍稍有些排他性,自尊性强,因而也缺少融通性和柔软性”。

先哲云:“播种性格才能收获命运”(印度古谚),民族性格能“推动那个民族的一切行为和方向。”(黑格尔语)国民性格是各种文化性格错综复合的产物,它是通过一个又一个的区域文化性格存在和显现的,研究地方文化性格,对于认识、培养、优化、塑造国民性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浅谈中国农耕自然经济的特点及其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

浅谈中国农耕自然经济的特点及其对中国文化发展的影响 黄舒敏07091017 自从我们接触了《思想政治》这门课程后,我们就深刻地认识到经济、政治、文化三者的关系: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而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也就是说,经济的发展是文化发展的基础。一方面,纵观中国农耕自然经济的历史长河,我们总结出一些它所具备的基本特点;另一方面,回首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史,我们更是意外地发现了两者的交汇点,但这也完全合乎于情理之中。两者相辅相成,彼此共存着。 一个具备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农耕自然经济可追溯到四五千年前,可谓是中国古代社会经济的主体。中国农耕经济的持续性是中国传统自然经济的显著特点之一。虽然可追溯到四五千年前,其中经历了周期性战乱与稳定运动,王朝的兴与衰,国家的和与裂,然而,面对着这么恶劣的社会环境,中国的农耕经济依然向前发展,而且有着愈挫愈勇的势头。从远古时代出现共同耕耘,夏、商、周出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的观念,殷周时期实行土地国有和集体耕作制,而到唐代土地私有进一步深入……一直以来,顺势而为。 然而,正因为农耕自然经济持续性的这一显著特点,也造就了中国文化的延续性和务实性。 中国农耕自然经济以“自给自足、男耕女织”的模式存在着,人们都是以家庭为单位地辛勤地生活着,“日出而作,日入而息”,这也使他们对自己固有的土地产生了浓厚的情感,情非得已也不愿意离开自己的故土。久而久之,中国的传统家庭观念文化也渐渐形成了,并且有着根深蒂固的现象出现。血缘关系显得尤其重要,这也使所形成的文化得以世世代代地保存下来。就如,中国自古以来都以孝为先,到现在为止,这一文化仍然存在。在家里普遍都是以男性作为家庭的支柱,有“男主外女主内”的说法。即使现在社会倡导男女平等,但到了关键的时刻,一般都是男性做决定的。在农耕经济的持续性发展下,中国文化也随之延续下来。 而另一方面,农耕自然经济的持续性,也造就了中国文化具有务实性的特点。 在农耕自然经济的发展道路上,人们可谓是洒尽了汗水。一面面对着恶劣多变的气候,受尽各种自然灾害的威胁,一面对战乱胆颤惊心,另一方面还要和“猛于虎”的苛征暴敛,这不得不让中华民族培养了自强不息、不屈不挠、忍辱负重和求真务实的民族性格。“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这无不体现民族自强、务实的性格特点。这样的文学创作也油然而生了。 让我们再回顾农耕自然经济的发展史,不难总结出其构成的结构方式是多元化的。“一之日毕发,二之日栗烈……”给我们再现了那男耕女织的生活模式;“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向我们展示了自力更生、自给自足的劳作模式;后来,“氓之蚩蚩,抱布贸丝”的商品交换现象也出现了;之后,“雨我公田,遂及我私”的制度也确立了……如此多元化的成分结构,也决定了中国文化必须具备包容性和多样性。因为有了交易,有了商品交换,就有了交集的机会。在这商品交换的过程中,必定会带来文化的相互影响和融合。这就要求各自领域必须要学会相互包容,借着经济的这一架车,沿途多吸收其他文化的精华,从而形成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如齐鲁文化、楚文化、吴越文化、三晋文化、秦文化等。 中国农耕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文化产生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并一直对中国文化的特征也产生着多方面的影响。 2011/11/30

齐鲁书社五年级传统文化上册教案

1.动心忍性 教学目标1.能有节奏地“读典明理”中的句子,了解“动心忍性”的真正含义。 2.通过《学文立志》和《博学研思》,能明白动心忍性的道理。3.在实际生活中“忆事思辨” ,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师生谈论对于骄傲与谦虚的理解。 二、读典明理 1.读文、理解。出示《读典明理》中的原文,学生对照注释和译文自由读(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由读及同位互读,读准确。2.古文的朗读不仅要准确,还要诵出节奏、韵律。师范读,注意节奏变化,引导学生读出韵律美。尝 试背诵 - 、、八、、、,[, 三、学文立志 1.师:同学们,在古代有这样一个国君,他睡觉睡在柴草上, 吃饭睡觉都 尝一尝苦胆,他身上发生了什么故事呢?快点打开书,读读他的故事吧。学生自读故事《卧薪尝胆》。 讨论:读完故事,你是怎么理解“卧薪尝胆”故事的? 四、忆事思辨 课件出示课本中的两幅情境图,学生上台表演讨论:想一想下列情境中的人物行为,时间久了,会对他们的品德修养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1.考了100分过分骄傲…… 2.比吃穿…… 在实际生活中,同学们身边还有哪些类似行为? 五、博学研思 1.简单了解孔子 2.自读《仲尼厄而做春秋》 3. 资料卡学生熟记“四书五经” “春秋三传” 六、学以致用

1.利用课余时间搜集古今中外关于“动心忍性”的名言警句,并记录下来,完成记录卡。 2.整理生活中见过或听到的有关“动心忍性”的真实故事,在班内开展故事交流活动。 3.完成一期关于“动心忍性”的手抄报。

2.矢志不渝 教学目标1.能有节奏地“读典明理”中的句子,了解“矢志不渝”的真正含义。 2.通过《学文立志》和《博学研思》,能明白动心忍性的道理。3.在实际生活中“忆事思辨” ,养成良好的品德修养。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师生谈论对于有志气的理解。 二、读典明理 1.读文、理解。出示《读典明理》中的原文,学生对照注释和译文自由读(1)教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 (2)学生自由读及同位互读,读准确。2.古文的朗读不仅要准确,还要诵出节奏、韵律。师范读,注意节奏变化,引导学生读出韵律美。尝 试背诵 -- 、、八、、、,[, 三、学文立志 1.师:同学们,在古代有个叫陶侃的人,历来人们都传颂他,他身上发 生了什么故事呢?快点打开书看看第9页,读读他的故事吧。学生自读故事《陶侃励志》。 讨论: 读完故事,你是怎么理解“陶侃励志”故事的?陶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四、忆事思辨 出示课本第10 页中的三幅情境图,学生上台表演讨论:想一想下列情境中的人物行为,时间久了,会对他们的品德修养产生哪些不利影响? 1.每天早起跑步太累了,我不跑了…… 2.英语竞赛那么难,我还是不去参加了吧…… 3.山那么高,好累呀,不怕了…… 在实际生活中,同学们身边还有哪些类似行为?如果有,你是怎么做的? 五、博学研思1.简单了解余新元

社区文化广场建设项目可研

第一章项目总论 1.1项目简介 (1)项目名称:陕坝镇中南渠村多功能文化广场建设项目(2)项目申报单位:陕坝镇人民政府 (3)项目建设单位:杭锦后旗塞上园旅游度假有限公司 (4)项目负责人:钱达楞太 (5)项目建设地点:陕坝镇中南渠村 (6)项目建设期限:2012年1月——2012年12月 (7)项目建设性质:新建 1.2项目建设依据 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一五规划纲要建议》,提出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其中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只有农民群众的思想、文化、道德水平不断提高,崇尚文明、崇尚科学,形成家庭和睦、民风淳朴、互助合作、稳定和谐的良好社会氛围,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蓬勃发展,新农村建设才是全面的、完整的。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是实现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新农村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应该是脏乱差状况从根本上得到治理、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农民安居

乐业的景象。这是新农村建设最直观的体现。为此进一步加大财政支农惠农扶持力度,使新农村建设尽快达到“村富、家美、人和、民乐”,实现村庄美化、亮化、绿化、和谐整洁。 《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增强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农村基层和中西部地区为重点,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改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建设和改造文化服务网络。完善城市社区文化设施,促进基层文化资源整合和综合利用。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以多种形式进入文化产业领域,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 2.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230万元,其中:文化广场硬化4000平米,投资60万元,设备购置32台套,投资166万元,项目前期费用工程设计费4万元。 3.资金来源与筹措 项目总投资230万元,其中项目建设单位自筹160万元,申请中央财政补助资金70万元。

文章原文:齐鲁文化的传承与超越

齐鲁文化的传承与超越 谭晓岚 (山东社会科学院海洋经济研究所青岛266071) 大河文明的主要特点是生命力顽强,海洋文明的主要特点是活力强劲。①齐鲁大地过去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发祥地,现在是我国海洋战略的首个试点区,能不能在未来实现超越和升华,关键是能否塑造出一种既传承东方文明优势、又吸收了西方文明之精华的新型海洋文化。 齐鲁文化之所以能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凝聚力和生命力来自其基本精神。齐鲁文化的基本精神,我们大体可以归纳如下几点:自强不息的刚健精神、崇尚气节的爱国精神、经世致用的救世精神、人定胜天的能动精神、民贵君轻的民本精神、厚德仁民的人道精神、大公无私的群体精神、勤谨睿智的创造精神等。这些,对我们民族优秀传统精神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 一、齐鲁文化诞生于黄河流域,以农耕经济为基础,是一种典型的大河文明,由此派生出的文化心理也是防守型的②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由于人类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经济生产生活方式不一样,在多年的文明进化演变中形成了不同的文明类型——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大河文明和海洋文明由于发祥地的自然地理环境不同,造成了两种文明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相当大的差异。地理环境的差异性、自然资源的多样性,是人类分工的自然基础,它造成各地域、各民族物质生产方式的不同类型。③而不同生产方式的差异,导致文化类型的不同,直接影响着各地域人群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大河文明的稳定持重,与江河造成两岸居民农耕生活的稳定性有关,海洋商业文明的外向开拓精神,则与大海为海洋民族提供的扬帆异域、纵横驰骋的条件有关。④齐鲁文化诞生于黄河流域,千百年来,这一区域与中国其他依河而居的地域一样,灌溉水源充足,地势平坦,土地相对肥沃,气候温和,适宜人类生存,利于农作物培植和生长,能够满足人们生存的基本需要,因此农业非常发达。⑤这种以农耕为主体的经济,由于受土地的束缚,对自然环境的依赖性较强,生产生活方式相对稳定,缺少与外界的交流,因此逐渐形成了农耕文明式的好静、稳定、封闭、自强、固执、重群体等文化特性。 农耕经济是一种和平自守的经济,由此派生出的文化心理也是防守型的,因此中华民族较少有拓边侵略的行径,最能体现中国人防御思想的是长城的修建。 ⑥长城,不带进攻性质,完全着眼于防卫,在历史上,长城曾在一定程度上挡住了游牧民族的金戈铁马,但一旦入侵的游牧势力离开长城脚下,长城的军事价值就只剩 ①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的比较, 教学资源-秦汉风云.https://www.360docs.net/doc/9a8030471.html, 2010.6.20;人教论坛,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的比较,https://www.360docs.net/doc/9a8030471.html,/archiver/?tid-342083.html;杨伟祖,生命之河智慧之源[J],《人与自然》2013.06.01 ②卧虎,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海洋文明与大陆文明的文明冲突。https://www.360docs.net/doc/9a8030471.html,/wohuboke2012.7.29 ③采风人,华夏海洋文化(2).https://www.360docs.net/doc/9a8030471.html,/minjiancaifeng;卧虎,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海洋文明与大陆文明的文明冲突。https://www.360docs.net/doc/9a8030471.html,/wohuboke2012.7.29 ④采风人,华夏海洋文化(2).https://www.360docs.net/doc/9a8030471.html,/minjiancaifeng;卧虎,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海洋文明与大陆文明的文明冲突。https://www.360docs.net/doc/9a8030471.html,/wohuboke2012.7.29 ⑤人教论坛,大河文明与海洋文明的比较https://www.360docs.net/doc/9a8030471.html,/archiver/?tid-342083.html.2014.1 ⑥卧虎,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海洋文明与大陆文明的文明冲突。https://www.360docs.net/doc/9a8030471.html,/wohuboke2012.7.29

山东省地方课程二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小学二年级传统文化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小学“传统文化”教科书共分六册,其中二年级学习第二册。本学年学习第二册。课本共分两个单元:第一单元经典驿站;第二单元艺术乐园。共分为18课。 第一单元经典驿站:共17课。学习本单元,就要让学生明白,我们生在中国,长在中国,当然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真正的中国人。要做一个真正的中国人这不是想想就能做到的,需要很好地学习。正所谓千学万学,学做中国人。 第二单元艺术乐园:只有18课,学习这一课,要学生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民族艺术。 二、教学目的和任务 1、通过第一单元的学习,使学生感悟到我们传统文化的魅力,会聆听到古代圣贤关于做人、处世的语重心长的教诲。 2、通过第二单元的学习,使学生领略到流传了上百年甚至几千年的民族艺术。 3、当学生知道这一切,使学生真切体会到:做一个中国人,真好! 三、学生情况分析: 大部分学生遇到问题能积极动脑思考。总的来说学生学习风气浓厚,上课能专心听讲,积极动脑,主动大胆的回答问题。大部分学生学习认真,能够背诵课文,并能司出其中的道理。 四、教学措施: 1、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首先让学生对传统文化这门学科产生浓厚的兴趣,能使学生在学习中自愿的学、主动的学。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让优生帮助差生学习。 2、采取读、诵、记、背的方法,读熟了,背过了,再慢慢品味、感悟,品出滋味来,悟出道理来。

声律启蒙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配乐简介《声律启蒙》 《声律启蒙》是清代车万育编著,文字通俗易懂,琅琅上口,对于我们了解韵律、积累词语有很大的帮助。几百年来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 2、背诵《声律启蒙》(节选一)。 3、教师小结,引出课题。 经常诵读这些经典,不仅能陶冶我们的情操,还能丰富我们的文化积淀。今天我们将学习《声律启蒙》(节选二) 二、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 要求:1、学生看书认真听,标出生字、新词、难点。 2、结合译文初步感知诵读内容。 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 三、学习第一段。 1、学生自由读第一段,模仿老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及时发现学生朗读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随时加以指导。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 3、解析词语: 晚照:晴空: 宿鸟:鸣虫: 天浩浩:日融融: 佩剑:弯弓: 4、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 5、师生共同放声齐读。 四、学习第二段 1、学生自读,同桌互读,小组合作读。达成目标的策略 教师范读教师带读学生指读 释读、讲解重点点拨朗读背诵 朗读评价分组朗读比赛

齐鲁书社新二年级上册传统文化全

玉不琢,不成器 教学目标: 1、了解《学记礼记》相关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通过课程的学习理解一个人只有经历磨炼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经历磨炼请学习,才能成才。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论语》是名列世界十大历史名人之首的中国古代思 想家孔子的门人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集子,成书于战国初期。因秦始皇- 焚书坑儒,到西汉时期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计有:鲁人口头传授的《鲁论语》20 篇,齐人口头传授的《齐论语》22 篇,从孔子住宅夹壁中发现的《古论语》21 篇。 二、学习新课 学生自读: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试着背诵,借助注解自己说说这两句说的什么意思 学生交流 老师讲解 玉:美玉。琢:雕琢。器:器物。道:道理。

一块没有雕琢的玉石,不能成为精美的玉器。一个人如果不努力学习,就不会懂道理。 三、读《卞和献玉》 1、学生自读 2、小组交流,说说读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3、指名说一说。 四、学生学习“知行合一” 说说你做到了吗? 五、课堂作业 背诵课本第五页的诗句 六、课外拓展 七、自己该如何做说一说 板书设计: 敏而好学 玉不磨,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与:美玉 琢:雕琢 器:器物 到:道理

知所知,明不知 教学目标: 1、了解《论语》相关背景,激发学生的兴趣。 2、通过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明白做人要实事求是,不要不懂装懂。 教学重点:让学生知道经历磨炼请学习,才能成才。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含义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礼记学记》记述学习的功用、方法、目的、效果,并论及教学为师的道理,与大学发明所学的道术,相为表里,故甚为宋代理学所推崇。 二、学习新课 学生自读: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试着背诵,借助注解自己说说这两句说的什么意思? 老师讲解: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智慧。 告诉我们的道理(课本第七页小博士的话) 三、读《诸葛亮智斗司马懿》和《菱角的尴尬》 1、学生自读 2、小组交流,说说读了这两个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 3、指名说一说。

文化广场建设实施方案

村文化健身广场建设项目 实 施 方 案

二〇一四年十二月 第一章总论 1.1概论 项目名称村文化健身广场 申报单位:项目地点: 项目性质:新建 1.1.1项目背景 茁壮强健的体魄、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是中华民族持久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根本保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一直是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党的十八大及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国人民在党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信心百倍、豪情满怀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十二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群众体育的蓬勃开展、全民体质的整体增强将成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引擎。因此,全民健身运动的发展将比以往表现出更为强劲的态势,前景令人鼓舞。党和国家发展目标、全面推行全面健身运动的体育方针和政策,无疑是群众性体育活动设施

建设项目的时代背景。 1.1.2建设的重要性 村位于东乐镇向东2.5公里处。由于干旱少雨,自然条件恶劣,经济发展缓慢,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全村共有9个社,384户,1876人,耕地面积6000亩,其中保灌面积5200亩。村文化健身广场建设,对加强该村文化建设,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对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实现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1.1.3建设的必要性 村人民有着热爱体育事业的优良传统,在春节、元宵、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群众舞狮子、玩龙灯、看戏曲表演、篮球赛等各种活动。近年来,随着群众生活的改善,视野的开阔,观念的转变,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但是,没有规范且宽阔的活动场所,群众体育活动受到很大的制约,在此情况下,建设群众体育健身广场,成为广大群众的迫切愿望。国家体育总局从“十二五规划”开始,将农村体育设施建设的重点以行政村为主要对象向农村人口相对集中的乡镇转移。村建设群众体育健身广场,对于满足全村人民日益增长的体育保健需求,促进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开展,增强人民体质;对于丰富农村文化,繁荣文明村风,构建和谐农村,都是十分必要的。 1.2项目建设的内容 广场总面积2236平方米,其中:

2016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解析:齐鲁文化

2016山东公务员考试申论热点解析:齐鲁文化 行测作为山东公务员考试公共科目,考察内容包括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和常识判断等部分;从近几年山东公务员招考信息情况来看,山东公务员考试一般在每年4月份进行。中公教育面为考生整理了大量山东公务员行测考点供考生学习提高。 【综合分析】 [齐鲁文化与社会主义] 一是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基本目标是共同富裕。齐鲁文化一直传承着天下为公、以民为天的大同理想,强调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二是全面自由发展。社会主义的根本特征是人的全面自由发展。齐鲁文化很早就倡导以人为本、人皆可为圣贤、三人行必有我师等尊重个性、鼓励创造的理念。 三是公平正义。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公平正义。齐鲁文化始终强调仁者爱人、政者正也、强不执弱的人文精神。我们应当深入阐发这些政治理念和社会思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 [意义分析] 齐鲁文化有包容互鉴、慎思笃行的科学精神。 在山东历史上,数学、物理、天文、农学、医学、建筑等领域涌现出数不胜数的卓越科学家和优秀工程师,为中国科技领先世界一千多年奠定了坚实基础。2300多年前的稷下学宫是世界上最早的公立大学、国家研究院和政府智库,学士百千,流派纷呈,开创了百家争鸣、兼容并蓄的学术先河。民主革命时期,山东根据地在扫除文盲、普及科学、兴修水利、开办工矿等方面也取得了令人称奇的成就。齐鲁文化还重视以文化人,文以载道。山东历史上文学艺术群星灿烂、名家辈出,充实了中华文化宝库,为后人留下了丰富多彩的珍贵遗产。 齐鲁文化在国家治理方面有德法互济、讲信修睦的基本主张。 民主革命时期,山东在建立统一战线、实行“三三制”、健全民主法制等方面创造了很多宝贵经验。山东成立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全省性的民主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其中包括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人权保障条例。正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根据地人民才摆脱了千百年来封建政权、神权、族权、夫权的束缚,真正实现了男女平等、婚姻自主、民族平等和信仰自由,这在当时世界各国都不多见。齐鲁文化也强调天人合一、道法自然,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应当牢固树立绿色环保理念,更加自觉地建设循环经济,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齐鲁文化中有崇尚气节、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一大批民族英雄彪炳史册。

齐鲁文化起源及形成的不同特色

齐鲁文化起源及形成的不同特色 山东地区的自然景观奇美壮丽,以泰山与大海为最,所以自古以来就有“海岱”的代称,又因这一地区自周初分土建邦以后即以泰山山脉和蒙山山脉为界,分封成两个诸侯国:其北为齐,其南为鲁。所以又有“齐鲁”的雅称。久而久之,人们便以诸侯国之名代指其所在地之名,相沿成习,并延续至今。由此来看,“齐鲁”这个称谓可谓源远流长。 而就“齐鲁文化”而言,广义地说,它泛指“齐鲁”这个广袤的地区从古至今的璀璨文化,狭义地说则特指先秦时期“齐”、“鲁”两国的丰厚文化成果。但这里要讲“齐鲁文化的起源”的问题,我个人认为,不单单要探究齐鲁两国的文化成果,也需要探寻齐鲁地区文化的起源,而一厢情愿的凭着非此即彼的定义方法来研究齐鲁文化的起源,得出的结论未免失之偏颇。齐鲁文化的起源的研究,既要跨越狭义的齐鲁两国的文化去探寻此前齐鲁先民的文化成就,又要把研究的重点放在说明“齐文化”和“鲁文化”的各自确立,以及两者相互融合的问题上。 一、齐鲁文化的渊源 (一)齐鲁先民文化——东夷文化 在齐鲁大地上,迄今为止考古发现的最早的人类是生活在距今四五十万年以前的泰沂山区、约与北京人同时的“沂源猿人”。因发现于沂源县土门乡鲁山之阳,遂命名为“沂源猿人”。“沂源猿人”是最早的山东人,他们所创造的采集狩猎经济形态的旧石器文化至今尚存留于沂源溶洞之中。沂源猿人的发现这也说明了,齐鲁文化有着非常久远的历史。 时至新石器时代,齐鲁先民由于生活在华夏中原地区的东方而被称为“东夷”。他们所创造的文化也被称为“东夷文化”。据现今考古出土发现了众多的日益完善的精制石器、骨器、玉器、彩陶、黑陶等等,证明了居于齐鲁土地上的东夷人以精制石器与新型收割工具为代表的原始农业文化已充分发达。他们不仅曾经创造出过灿烂的文化成果,更形成了完整的发展序列和特征鲜明的发展体系。即:从上起距

五年级传统文化(齐鲁出版社)整理、

小学五年级传统文化检测试卷(齐鲁出版社) 一文化常识篇 1.这些常识你都知道吗?(根据积累的知识填空,相信自己!15☆) (1)中国古代的童蒙教育独特而充满智慧。其中和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作。它们是儿童用来学习声韵和格律的启蒙读物。 (2)辛弃疾的词被人们称为,这些词主要表现了他以英雄自许、以恢复中原为己任的豪情壮志。 (3)汉语的精炼和优雅世所公认,其中民间语言中的、、 、也因它们独特的意趣而被人们广泛应用。 (4)是古代中国鼎盛时期的都城,与开罗、雅典、罗马并称为“世界四大古都”。(5)日本以茶道闻名世界,然而真正茶的故乡在。早在唐朝时,陆羽著的是世界上第一部茶文化专著。 (6)、、、是社会所公认的四大菜系,也是我国最有影响和代表性的地方菜肴。 (7)我国是世界上发明酿酒最早的国家之一,和白酒我国最富民族特色的酒。 2.每一座文明城市都有其代表性的建筑或景观,彰显这座城市的底蕴,下面将历史古都和代表性的建筑或景观连起来。(5☆) 杭州白马寺 南京西湖十景 洛阳明长城 北京兵马俑 西安紫禁城 3.日积月累。(将语句补充完整,10☆) (1)两岸晓烟杨柳绿,。 (2)春水才深,;夕阳半落,。 (3)山不断,,。,鹭立岸头沙。 (4)三山半落青天外,。(《登金陵凤凰台》) (5) ,一片降幡出石头。(《西塞山怀古》) (6)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

二、综合运用 1.在中国古代,诗人往往通过说史怀古,追昔抚今显示自己救时济世扫除时弊的远大抱负,创作出大量怀古诗。请将下面古诗与作者及描述的历史事件进行连线。(5☆) 《咏怀古迹》章碣西晋灭东吴 《题乌江亭》杜甫秦始皇的残暴 《焚书坑》皮日休项羽兵败自杀 《西塞山怀古》杜牧隋炀帝开挖运河 《汴河怀古》刘禹锡昭君出塞 2.考考你。(知识拓展,15☆) (1)《声律启蒙》中巧妙融合了大量的历史故事与成语典故。其中“百亩风翻陶令秫”应用的故事。“饮李白一壶之酒”引用的是李白《花下独酌》中“,。”的诗句。 (2)“不为五斗米折腰”这则成语的意思是用来比喻有骨气、清高。它出自晋代陶渊明的故事。《笠翁对韵》中就有关于此事的语句:“,。”(3)“后庭花”成了亡国之曲的代名词。最早出自刘禹锡的《金陵怀古》“,。”一句。后来经常被其他诗人引用。 (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现了辛弃疾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其中最能体现作者这一情感的一句是“:,?” (5)谚语内容十分丰富,有总结生产经验的,如;;有反应人们世界观、生活状态和道德观念的如:;。还有的具有诗的外形。如:。

“齐鲁之邦,礼仪之乡”——浅谈文化软实力

“齐鲁之邦,礼仪之乡”——浅谈文化软实力 “软实力”是文化社会意义的集中深刻反映。美国哈弗大学教授、国际关系理论新自由主意学派的代表人物约瑟夫·奈Joseph Ny于1990年出版的《注定领导世界:美国权力性质的变迁》一书中最早提出并阐述了著名的“软实力”(Soft Power)概念,他认为“软实力”是一种能力。他能通过吸引力而非威逼或利诱达到目的,是一国综合实力中除传统的、基于军事和经济实力的“硬实力”之外的另一组成部分。“硬实力和软实力同样重要,但是在信息时代,软实力正变得比以往更为突出”。文化“软实力”业已成为一国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凝聚民族精神的一条特殊纽带;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所以文化软实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经济发展与文化进步相辅相成。经济的文化含量日益提高,文化的经济功能越来越强,文化已经成为国与国之间竞争的利器。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够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占得先机。而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现状确实:文化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文化逆差现象严重(中国国的文化贸易出口少于进口,中国的对外文化交流和传播存在赤字现象)。 对于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及文化事业我想结合山东的民俗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陈述。

一是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山东素称“齐鲁之邦,礼仪之乡”,鲁中平原以农耕文化为特色,潍坊风筝、杨家埠年画散发着浓郁的泥土气息;胶东沿海渔家风情浓郁,粗犷奔放;鲁西地区传统深重,是孔孟之乡。在特有的地域文化熏陶下,山东的民俗风情风格多样,生生不息。只有山东同胞们将故乡的民俗稳固心底,在自己的业余时间尽可能的多接触故乡的文化艺术,从繁忙的生活走进民俗集中的地方,感受故乡文化,以自己优秀的文化而自豪,以自己“改革创新、开放包容、忠诚守信、务实拼搏、敢为人先”的“山东精神”为信仰,用山东优秀的文化精神教育人民,方可让优秀的山东民俗深入人心,并一代代传递下去。从而大大的增强我们山东人民的凝聚力。由家及国我们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提高我国国家软实力的首要任务,坚持不懈的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最终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成为全体社会成员普遍理解和接受、自觉遵守奉行的价值理念,成为全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进而增强我国的民族凝聚力。 二是我们要进一步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山东潍坊的杨家埠年画和山东高密的扑灰年画入选全国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如今扑灰年画的作品日渐减少,当年两派(“老抹画”和“红货”)艺人的作品,存留下来的都弥足珍贵。相对而言,“孔孟文化”及“潍坊风

齐鲁文化平时作业4答案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地域文化(齐鲁文化概论) 平时作业(四)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三孔”是孔府、孔庙、孔林的合称,位于山东省西南部的曲阜市。 2、亚圣殿为孟庙的主体建筑,始建于宋宣和三年,历经金、元、明、清,中间多有维修。 3、崂山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名山。 4、过年的前一天,即除夕,家家户户贴春联。 5、齐鲁民间信仰主要指俗神信仰。在信仰的对象上,各地流行比较普遍的有自然神、职业神、人神几种。 6、学术界通常把民间散文体叙事文学划分为三类:神话、民间传说和民间故事。 7、在我国,被公认流传最广、影响最大、最具有中国特色的传说有四则,即《牛郎织女》、《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和《许仙与白娘子》,统称“中国四大民间传说”。 8、八仙之名,至明代吴元泰《八仙出处东游记》始定为:铁拐李、汉钟离、吕洞宾、张果 老、曹国舅、韩湘子、蓝采和、何仙姑,共七男一女。 9、山东的民间年画,除作为三大产地之一的杨家埠影响很大之外,聊城东昌府年画和潍坊高密的扑灰年画也都有很大成就。 10、程学义是褚庄泥塑的唯一传人,大半生矢志不移地固守在泥塑这块濒于灭绝的阵地。 11、在改革整理传统曲目的基础上,1951年山东省文联地方戏曲研究室决定将作家王安友的小说《李二嫂改嫁》改编成吕剧,试验用戏曲形式表现现实生活。 12、当今快书的流派,主要有以高元钧、杨立德为代表的“高派”、“杨派”,以及后来崛起的以刘司昌为代表的“刘派”三大流派。 二、单项选择(下面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自汉代起,孔子的七十二贤弟子中,为首的一般是( D ) A、子路 B、冉求 C、曾晰 D 、颜回 2、孔庙的第一座大门是( C ) A、金声玉振坊 B、重光门 C 、棂星门D、圣时门 3、崂山道观中保存下来的规模最大、历史也最悠久的一座是( C ) A、上清宫 B、太平宫 C、太清宫 D、华楼宫 4、维系人类自身繁衍和社会延续的最基本的制度是( D ) A、宗法制度 B、礼仪制度 C、社会制度 D、婚姻制度 5、孟府的主体建筑是是( D ) A、大堂 B、世恩堂 C、延绿楼 D、亚圣殿 6、八仙指民间广为流传的道教八位神仙,相关的文字记载最早见于唐代的( B ) A、《八仙出处东游记》 B、《太平广记》 C、《灵芝篇》 D、《法苑珠林》 7、“董永的传说”中的董永,其人物原型生活在东汉时期山东的( D ) A、沂源县 B、莒县 C、邹城市 D、博兴县 8、潍坊风筝讲究“扎、糊、绘、放”,其中最能体现其“美之所在”的是( C ) A、扎 B、糊 C、绘 D、放 9、被视作化妆扬琴的开端,奠定了吕剧发展的雏形,在吕剧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的一个剧目是( D )

最新齐鲁书社传统文化四年级教案

1 熟读精思 教学目标: 1、了解朱熹的《读书之要》和苏轼的《送安惇秀才失解西 归》节选内容意思,能够熟练背诵原文。 2、通过读文,了解读书的方法。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祖 国传统文化的热情。 教学过程: 一、读典明理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 读书之法: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读书之要》)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送安惇秀才失解西归》)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1、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读书的方法:就是要由易到难,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反复的阅读仔细的思考。 古代的典籍值得读很多遍,读的多了,仔细思考过,你自然而然就能明白其中的道理。 2、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交流对原文的认识,以及对本文所蕴含的道理的理解。 三、学文立志。 读《方以智好学勤记》的故事,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四、忆事思辨。 出示课本第4 页的不同情景,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里面的人物行为存在什么样的问题?为什么?

全班交流。 五、博学研思。 自读郭沫若的故事《读书如走路切莫贪坦途》。交流该故事对你的学习有哪些启发? 六、学以致用。 1、同学们读了古今名人对学与思的理解和相关故事,你感觉自己在学习方面有哪些问题?赶快和同学们交流一下吧。 2、结合自己的实际谈一谈今后应当如何去做。 七、课后作业自读资料卡,了解“二十四史”书目,选取自 己喜欢的 2、敏以求之 教学目标: 1、了解《论语》的《述而》和《子张》篇中节选内容意思, 能够熟练背诵原文。 3、通过读文,了解学习知识的方法。德育目标:激发学生想

了解祖国传统文化的欲望。教学过程: 一、读典明理 1、读原文,学生初步感知。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论语述而》 子夏曰:“日知其所无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论语子张》 2、学生谈感受。 二、出示译文。 1、学生与原文对照,进行自学。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文学,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 子夏说:“每天都能懂得以前不懂的知识,每月都不忘掉已经学会的这样可以说是好学了。” 2、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交流对原文的认识,以及对本文所蕴含的道理的理解。 三、学文立志。 读《程门立雪》的故事,增长知识并从中受到教育。 四、忆事思辨。 出示课本第9 页的不同情景,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假如你是下列情境中的人物,你该怎么做? 全班交流。 八、博学研思。 自读贾思勰的故事《贾思勰养羊》。交流该故事对你有哪些启发? 九、学以致用。 请收集一些类似的事例,制作几张卡片,和大家一起分 享。(课本11 页卡片)

浅谈农村广场文化建设发展

浅谈农村广场文化建设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繁荣人们道德文化修养的提高如何不断提高群众文化活动水平发挥农村广场文化活动的辐射作用以促进农村文化的发展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新课题。但农村广场文化活动作为一项联系着千家万户的社会化的群众性活动表现出诸多问题:广场文化管理机制不完善、政策和物质扶持不够、活动引导不多、特色品牌难以树立等导致农村广场利用率不高文化活动未能尽显色彩与活力。下面就如何繁荣农村广场文化活动以推进农村文化发展的有效机制这一课题进行浅酌初探。一、政府主导健全农村广场文化的规范管理机制(一)健全资金投入机制。广场活动大部分集中在城区范围农村广场文化活动相对滞后。政府要把农村广场文化建设列入农村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出台财政补助政策亦可以采用“财政拨一点社会能人捐一点共建单位资助一点群众自愿掏一点”的多元投入建设格局建设与之相协调的场标、舞台等一些设施实现广场的绿化、硬化和亮化逐步完善农村广场功能。(二)长效建立人才培养机制。按照职能需要配足、配好专职文化广场工作人员并对现有的业务人员开展专业轮训从广场文化的组织能力、指导能力、运作能力等方面培养群文干部。采取各种积极措施大力引进年轻化、知识化、热爱群文的优秀人才充分发挥民间艺人、文化能人、文化经纪人在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传承民族民间文化、推动农村文化产业发展方面的积

极作用。(三)完善管理考核机制。建立广场文化组委会形成由各有关领导组织的领导小组便于在举办大型活动和在管理考核时协调工作。也可建立定期考核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的考评制度加强对农村广场文化阵地建设格局、活动设施配备、活动项目等的考核使广场文化活动更具导向性和示范性。二、组建队伍发挥基层文化单位的主导作用农村广场文化活动要真正走进群众还要有一批农村文化人才。文化部门要发挥群众文化的龙头作用成为推进广场文化建设的桥梁和枢纽。文艺骨干成为组织群众、鼓舞群众的得力助手要扮演好”;领头羊”的角色。根据广大群众的审美需求进行分类辅导培训组建各类专业队伍带动整个广场的日常活动使广场文化活动水平普及提高。三、发挥优势推动广场文化活动向纵深发展(一)抓住契机利用丰富多彩的节庆文化活动常年不间断安排广场文化活动。以重大节日和庆典为契机预先策划筹备与投入经费利用传统节日、节假日、农闲时间等有组织地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因势利导定期和不定期组织农村文艺团体和农村艺人进行演出吸引广大农民进行观看和参与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二)注重群众的广泛参与性精心策划、开展主题鲜明的大型文化活动。统一的最佳主题使鲜明、生动的活动主题与现实生活相感应让人产生出强烈的参与欲望。广场文化活动要紧扣主题形成高文化含量的文化形式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三)注重广场的娱乐性保证广场文化活动的多样性和时效性。在广场文化活动中各专业、业余文艺团休踊跃驻足观看

齐鲁书社六年级传统文化教案

第一课《幼学琼林》(一)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诗文,背诵诗文。 2.理解诗文内容,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及有关的神话人物。 3.引导孩子了解古代人是怎样认识世界的,培养热爱科学、崇尚科学的精神。 4.积累语言,增强文化底蕴,培养孩子丰富的想象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内容、了解一些自然科学知识及各种和天文有关得神话人物。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在解决生字认读的情况下初步练习朗读诗文,尝试根据自己的理解断句、朗读,初步做到正确、通顺。 布置学生搜集关于诗文中神话故事的资料,准备课堂上与小伙伴进行交流,为更好的理解诗文内容做好铺垫。 (二)课中学习 1.朗读:在学生课前尝试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回顾性朗读;然后指名朗读诗文;最后让学生进行自由朗读练习,达到能正确、流利地朗读。 2.会意:在学生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之后,可让学生自由阅读诗文解析,大体明白所选诗文的意思,了解其中的知识。 3.引导学生质疑,组织全体学生通过资料交流、观点讨论等形式共同解决。 4.诵读在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文的基础上,要求学生读出诗的节奏美、韵律美,进而熟读成诵。 第二课《幼学琼林》(二) 教学目标 1、能背诵节选内容。懂得节选内容的意思。 2、会讲程门立雪的故事。 3、能知道古代的一些名人故事。 教学准备课件古代名人故事 核心问题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文明理。难点:背诵选文。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车胤“囊萤夜读”的故事。 二、学文明理 1、课件展示师生选文,师领读一遍范文,并认识其中难读难认的字。 课件出示课文内容及难读难认的字。 2、师讲述幼学琼林的大体文采及写作手法。 《幼学琼林》从明朝开始,成为我国古代儿童必读的教材,这本书包括了师生、花木、鸟兽等三十三个方面的内容,称得上是一部百科全书,他不为字数所限,不拘于长短,只求对偶成句,便于诵读。 3、学生自由诵读一遍。 4、学生个别诵读。(多人) 5、读得好的同学领读一遍。 6、学生试着背诵。 7、学生试着谈一下课文意思。 你知道这些人吗?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规范农村文化广场建设工作方案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规范农村文化广场建设 工作方案 翰风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性 为进一步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健全公共文化设施,不断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为目标。通过建设并充分利用农村文化广场,大力开展农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教育,以先进的思想和优秀的文化占领农村思想文化阵地,不断提高农民文化素质、提升农村文明水平,为两个文明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明确农村文化广场建设目标 根据中央关于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部署要求,到“十三五”末,逐步实现行政村文化广场建设的全覆盖。初步建成现代化、标准化、广覆盖、高效能的农村文化广场设施网络,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广场文化活动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广场的文化载体功能和凝聚人心作用,组织引导、整合吸纳各类文化资源向农村文化广场集聚,调动农村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使农村群众就近参与群众文化活动、享受公共文化服务,让人民群众实实在在分享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的成果。农村文化广场建设是文化惠民的德政工程、改善民生的福祉工程,并将带动农村文化的全面繁荣,促进社会更加和谐发展。 农村文化广场建设保障机制 加强组织领导,集思广益,建立健全各项保障机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为确

保农村文化广场工程顺利实施,推动文化大发展,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目标提供支持。 强化组织领导。各级文化行政部门,要明确领导责任分工,加强对农村文化广场建设工程的组织协调和领导,将其作为统筹城乡发展、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改善民生的重点工作,纳入部门责任目标,强化督查。建立统筹协调、密切配合、分工协作的工作机制。 落实资金保障。提倡和鼓励拓宽建设资金渠道,加大投入提高建设项目的档次。针对农村文化广场建设,国家和省级采用先建后补的扶持方式,即主建设方先行投入建设,工程完工报请主管部门,经验收合格后,给予适当补助。除此,各级政府应加大地方扶持力度,建立多渠道的资金保障机制。要因地制宜,统筹专项资金,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兴建。可采取专项资金统筹、地方财政支持、村(社区)自筹、共建单位帮扶、社会捐助的办法,形成多渠道有效融资机制。 农村文化广场规范化建设 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农村文化广场建设工程应纳入当地城乡建设总体规划、村镇建设规划,与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统筹安排。允许一次规划,分步实施。本着要因地制宜,因陋就简,经济适用,合理规划,反对浪费的原则。整合有效资源,提高利用率。活动室能综合利用的绝不分设。文化广场应具备多种服务功能,以满足文艺演出、大型集会、多项体育运动等文体活动的开展,以及应急避难等。避免重复建设。 一、农村文化广场的基本建设要求 农村文化广场建设项目及配套设施。农村文化广场是村屯文化中心,选址应方便群众参与,利于疏散的安全地带。基本建设要求:要做到“硬化、亮化、绿化、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齐鲁文化作业4份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齐鲁文化概论!平时作业(一,二,三,四)答案 山东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齐鲁文化概论 平时作业(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据考古发现,山东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沂源猿人,其年代属于旧石器时代早期,大约与北京猿人相当,距今约四、五十万年。 2、齐国的第一代国君是姜尚,鲁国的第一代国君是周公旦。 3、鲁国的首都是曲阜。 4、在政治上,齐国采取了“因其俗,简其礼”,鲁国采取了“变其俗,革其礼”的政策。 5、齐国威、宣之际,稷下学宫成为一个文化中心,在儒学中卓有影响的孟子和荀子都曾来到这里。 6、儒家的创始人孔子及其重要代表人物孟子分别是鲁国人和邹国人,阴阳家的代表人物邹衍是齐国人。 7、封禅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以祭天地的形式来神化帝王,以树立帝王的威信。 8、老子的政治思想,主要见于《道德经》,总体上来说是取法自然,无为而治。 9、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汉代的文化政策发生了历史性的转变。 10、东汉后期,出现了道教的系统性的理论著作《太平经》。 11、孔子的思想、言论、行为主要记载在由其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的《论语》一书中。 12、孔子用“中庸”和“ 仁”从外在形式和实质内容两个方面确定了“礼”的实践标准。 13、“兼爱”是墨子思想的核心,也是墨子影响最大的主张。 14、墨子对逻辑学做出的主要贡献是提出了著名的“三表”说、“三物”说。 15、孟子首先要完成的使命是确立对人的信心。为此他提出了“人性善”的观点。这也是孟子儒学的理论基石。 16、五德终始学说的可操作性体现在邹衍为统治者设计的一套“以德配天”的制度上。 二、单项选择(下面每小题所给出的四个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10分) 1、齐鲁立国前,在今山东地区生活的土著居民是( B ) A、沂源人 B、东夷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2、继黄帝之后,担任夷夏部落联盟的盟主的是(A) A、颛顼 B、帝喾 C、蚩尤 D、尧 3、齐景公时期,曾入鲁问礼的一位齐国著名的政治家是( D ) A、管仲 B、鲍叔 C、宁戚 D、晏婴 4、在齐宣王时期,曾对齐国政治进行批评,使齐宣王“勃然变乎色”,“顾左右而言他”的一位思想家是( B ) A、孔子 B、孟子 C、墨子 D、韩非子 5、“大一统”一词最早见于( D ) A、《管子》 B、《墨子》 C、《论语》 D、《公羊传》 6、标志着今文经学、古文经学、谶纬神学由纷歧斗争走向统一融合、统一经学建立的完成的一部著作是( C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