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材料科技城建设方案

新材料科技城建设方案
新材料科技城建设方案

新材料科技城建设方案

为全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现就建设新材料科技城做出如下决定:

一、建设科技城的总体要求

(一)重大意义。新材料产业关联度高、发展速度快、综合效益好,是我国重点鼓励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发展,我市在新材料产业领域已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去年全市新材料产业产值近1000亿元,培育了一批具有全球影响的新材料优势细分领域,集聚了一大批高校和科研机构,初步形成了新材料产业发展平台。建设新材料科技城,有利于发挥我市新材料产业的比较优势,有利于集聚创新资源,有利于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有利于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意义重大而深远。

(二)指导思想。按照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要求,坚持自主创新、特色引领、资源整合、辐射带动,坚持技术创新与人才集聚协同推进,坚持创新资源布局与产业基地建设深度融合,坚持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良性互动,打造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新材料科技城,使之成为全球新材料领域创新资源最密集、创新要素最活跃、创新产出最丰富的地区之一。

(三)基本原则

——坚持自主创新。把自主创新放在新材料科技城的首要位置,加快集聚创新资源,着力搭建创新平台,大力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坚持特色引领。充分发挥新材料产业基础和创新资源优势,聚焦新材料优势细分领域,打造新材料特色品牌和产业集群,形成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特色竞争优势。

——坚持资源整合。要在全球范围内吸引高端创新要素,在全国范围内整合创新资源,整合市域范围内新材料领域科技、人才等优势资源,形成资源集聚效应。

——坚持辐射带动。发挥新材料科技城科技创新、创业孵化、人才集聚、产业引领等特色功能,强化其对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经济转型的支撑引领作用和区域发展的辐射带动作用。

(四)功能定位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创新驱动发展的总体要求,将新材料科技城功能定位为“四区一中心”。具体是:

——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新材料创新中心。链接全球新材料高端创新资源,推进人才、技术、资金、信息等要素高效对接,促进科技、金融和产业融合,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材料重大创新成果,建设新材料研发成果中试孵化基地和产业化基地。

——创新驱动先行区。加强新材料领域重大技术创新,推进装备升级和信息技术应用,为产业升级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先进模式和制度创新,成为全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先行区。

——新兴产业引领区。搭建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及创业孵化载体,引领全市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辐射带动各产业功能区发展,成为全市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引领区。

——高端人才集聚区。对接民营资本和产业优势,汇聚全球高端创新创业人才,完善引进高端人才的创新创业政策,创新人才流动及转移机制,努力打造“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

——生态智慧新城区。加快培育城市服务功能,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优化宜居宜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推动智慧城市建设,打造成为现代化、国际化的高端科教产业新城区。

(五)发展目标。按照“统筹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充分利用高新区现有办公楼宇和土地资源,快速启动、尽早见效。

近期目标:到2016年,新材料科技城建设成效明显,区域影响力和辐射力显着提高,基本建成新材料领域国际创新中心。

——创新能力显着提高。核心区集聚国家级新材料领域科研机构5家,各类研发机构300家。创新平台达到30家,创新创业载体达到300万平米以上。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5%,掌握200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关键共性技术。

——产业规模明显壮大。新材料产业产值占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超过50%,推动新材料领域科技成果转化不低于1000项。累计培育新材料领域创新型初创企业超过2000家,引领全市新材料产业产值超过200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超过7000亿元。

——人才集聚效应显现。新材料科技城内新增自主申报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人才15人、省“千人计划”人才50人以上,入选市“3315计划”累计达到150人以上。科技人员占从业人数比重不低于30%。

——城市功能日益完善。新材料科技城内公共配套基本完善,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智慧技术得到较大程度应用,宜居宜业新城区初步显现。

远期目标:力争用20年时间,集聚一批新材料高端创新资源,引进培育一批创业创新人才,建设一批创业创新载体,打造一批具有全球主导权的新材料细分行业,将新材料科技城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材料高端资源集聚区,成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新材料创新中心,成为生态美丽、宜居宜业的智慧新城区。

二、建设新材料科技城的重点任务

(六)优化区域空间布局。按照“一城多园”模式优化新材料科技城空间布局,着力形成“核心区+延伸区+联动区”区域协同发展格局。其中核心区由国家高新区、高教园区北集聚区、镇海新城北区3个区块组成,范围包括:东沿东外环路,南至通途路,西至世纪大道,北达绕城高速,以及国家高新区世纪大道以西的1平方公里区域(东至世纪大道、西至福明路、南至通途路、北至江南路),规划总用地面积约55平方公里。该区域以高端资源密集区建设为载体,加快推进高端研发、创业孵化、总部基地等功能建设。延伸区是与核心区紧密联系的产业化功能区,先期以江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鄞州经济开发区、象山滨海区块为重点,加快推进产业园、加速器等建设,引导处于快速成长期的企业实现产业化。联动区是与核心区有效联动的新材料产业集聚区,先期以北仑滨江区块、鄞州创业创新基地、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浙江省“千人计划”余姚产业园区、慈溪新兴产业集群区区块、奉化滨海区块为重点,主动接受核心区辐射,推进优势新材料产业集群发展。

(七)巩固提升新材料优势产业。做大优势产业规模,提升国际市场影响力,打造2-3个具有全球主导权的新材料细分行业。高性能金属材料,加强产学研用联合攻关,重点发展高性能有色金属材料、高性能钕铁硼永磁材料、粉末冶金汽车结构材料和特种钢材料等。先进高分子和合成新材料,重点发展改性通用塑料、合成橡胶、高性能工程塑料,加快推广绿色高分子材料及加工技术,开发高分子膜材料等功能材料等。电子信息材料与器件,重点发展平板显示材料、磁控溅射靶材材料,鼓励发展电子封装材料、硅基材料等关键信息材料,开发新型传感器/芯片等产品。

(八)培育发展新材料先导产业。积极培育发展基础好、产业关联度高、市场前景广的新材料先导行业。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重点发展军民两用高性能纤维及其制品,大力发展高性能碳纤维材料,推动高性能碳纤维工程化示范、产业化及应用技术推广。无机纳米材料及技术,加快发展石墨烯低成本规模化制备技术、无机纳米粉体、微纳薄膜涂层等纳米材料及技术,推动纳米技术在纺织、电子信息等领域的应用。特种功能材料,大力发展以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为代表的能源材料,积极开发高性能海洋新材料,推广先进表面工程技术

在海洋装备中的应用。

(九)提升区域创新能力。鼓励国内外新材料领域的知名高校院所、重点实验室等在新材料科技城设立研发机构,支持跨国公司、央企、大型民企等建立研发中心,充分发挥各类高校院所的支撑引领作用,积极构建新材料创新链。加大对新材料领域前沿性、关键性和共性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创业苗圃、孵化器、中试基地、产业园等载体建设。完善产学研用合作机制,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促进创新链、技术链和产业链的融合。加快建设新材料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科技信息、技术转移等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积极实施知识产权发展战略,加大专利保护力度。

(十)打造区域人才高地。深入实施“千人计划”、“3315计划”,积极推进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建设。加大对创业项目的支持力度,支持企业对人才实施股权激励,实施高端人才个人所得税补贴政策。完善柔性引进人才和高端人才短期工作机制,鼓励其以专利、技术、管理、资金等入股方式与新材料科技城企业和研发机构合作。加大对人才工作投入力度,完善引进人才的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建立完善企业与大学院所联合培养人才机制。创新高端人才的人事编制管理,建立高层次创业创新人才动态管理机制。

(十一)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重点推进新材料科技城核心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提高综合承载能力。加快核心区的公共交通规划建设,努力形成便捷高效的现代交通网络。推进“三网融合”建设,实现无线网络全覆盖。完善教育、医疗、文化等公共设施建设,规划建设一批高层次人才公共租赁住房,优化创业创新人才宜居环境。推进其它各项重大设施建设,统筹兼顾镇海城乡建设重点项目,确保已确定的民生项目顺利实施。

(十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提高产业准入和环境准入门槛,强化环评保护机制,严格禁止污染型项目入驻。实行更加严格的节能减排标准,大力发展低碳产业和循环经济,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和废物排放最小化,建成国家级生态型新城区。

三、建设新材料科技城的主要措施

(十三)明确行政管理体制。按照“整合统一、精简效能”原则,设立新材料科技城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作为市政府派出机构,与国家高新区管理委员会实行“两块牌子、一套班子”合署办公,充实和加强管委会领导力量,负责新材料科技城的开发建设和运营管理。管委会与相关属地政府按照“市区联动、共享成果”原则,共建共享新材料科技城公共服务平台和设施,并按一定比例进行新增收益分配。核心区内行政区划保持不变,实施“统一领导、统一规划、统一开发、统一管理”。延伸区按照“统一规划、合作共建、协同管理、利益共享”模式、联动区按照“统一规划、属地建设、属地管理”模式开发建设及运营管理。

(十四)明确经济和社会事务管理权限。核心区范围内,管委会行使市级经济管理权限,享有县(市)级土地出让权和财税政策制订权。社会事务管理体制暂维持不变,视开发建设需要再行研究。

(十五)健全开发建设机制。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开发模式,推进新材料科技城开发建设。组建新材料科技城开发建设公司,由市政府一次性注入资本金3亿元,其余资本金由管委会统筹解决,主要负责推进土地综合开发和基础设施建设。新材料科技城开发建设公司实行财务独立核算、自主经营、封闭运作。鼓励社会资本参与,推出一批面向社会的基础性、环保型、公共服务型开发建设项目,引导社会资本共同参与新材料科技城建设。

(十六)设立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市财政每年出资1亿元、新材料科技城相应配套1亿元,五年累计投入10亿元,设立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项基金,主要用于支持新材料领域高端科研机构建设、研发项目资助、高端人才引进、股权激励、科技成果孵化及产业化推广等,促进高端创新资源集聚和新材料产业创新发展。加强对新材料产业发展专项基金的管

理、监督和评估,确保基金发挥实效,力争实现可持续发展。

(十七)完善财税扶持机制。核心区试行独立的财政体制,20年内财政收入地方所得部分的100%和土地出让净收益的100%返留新材料科技城,其中财政收入地方所得部分60%和土地出让净收益70%资金须用于基础设施、配套设施和引进机构建设,实行专项管理、专款专用。对新材料科技城从市以外新引进的金融保险业、垄断性行业、特大型和特定企业的相关财税扶持政策,实行“一事一议”。按照“市区联动、共享成果”原则,及时研究制定科学合理的区域财政收入共享办法。抓紧出台加快推进新材料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支持措施。

(十八)完善科技金融体系。围绕新材料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建立完善集天使投资、风险投资、科技信贷、股权交易、上市融资等于一体的科技金融支撑体系。推进科技金融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完善科技金融管理服务体系。鼓励各大银行在新材料科技城设立分支机构,建立健全贷款担保风险补偿机制。充分发挥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海邦人才基金等的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向新材料科技城创业创新项目投资。探索开展国家股份代办转让系统(新三板)试点工作。

(十九)加强资源要素保障。土地、水、电等要素资源优先向新材料科技城倾斜,优先将新材料领域高端创新资源、创业创新人才、重大科技项目、重大公共服务平台向新材料科技城布局。近期重点加强核心区内甬江两岸地区的资源要素保障,条件成熟时作为新材料科技城启动区块予以推进。加快推进核心区镇海新城北区规划调整,尽早实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全覆盖。

四、加强新材料科技城建设的组织领导

(二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新材料科技城开发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筹解决开发建设中的全局性重大问题。成立新材料科技城专家咨询委员会,负责新材料科技城发展的重大决策咨询。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加大支持力度,形成举全市之力推进新材料科技城建设的氛围。

(二十一)强化规划引导。加快新材料科技城发展战略和重大专题研究,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确定发展重点。加快编制实施新材料科技城发展总体规划,编制实施相关空间、产业、生态等专项规划,做好新材料科技城核心区发展规划,确定核心区科学合理的开发时序,研究提出新材料科技城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及关键领域,建立健全产业准入标准。注重规划衔接与协调,开展规划实施的监测评估工作。

(二十二)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完善市级职能部门、各县(市)区现场办公、服务协调、监管促进等推进机制,形成上下联动、区域协作、共同推进新材料科技城建设的工作格局。开发建设过程中,涉及不同区域的相关问题,由各行政区协商解决,需要市级层面解决的重大问题,提请领导小组协调解决。

(二十三)完善考核机制。建立健全符合新材料科技城特点的考核评价体系,将创新项目培育、创新人才引进、科技创新成果、产业引领示范、经济发展质量等纳入考核范围。树立以研发创新、高端服务为核心的内生发展导向,突出对创新研发、人才集聚、生态环境保护、政务服务水平等方面的考核。形成评价考核长效机制,不断促进新材料科技城科学发展。

宁波新材料科技城核心区XCL02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批后公布

宁波新材料科技城核心区XCL02地段 控制性详细规划 █法定文本 宁波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6.06

01、总则 1.1规划目的 为进一步加快“新材料科技城核心区总体规划”的实施,深化总规对贵驷片启动片区功能提升与空间优化的要求,科学统筹宁波市新材料科技城的开发建设,将贵驷片启动片区打造成新材料科技城的核心示范区,特组织编制《宁波新材料科技城核心区XCL02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 1.2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01; (2)《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年版)GB50180-93; (3)《九年制义务教育普通学校建设标准》DB33/1018-2005; (4)《宁波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2014.11; (5)《宁波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管理规定》2014.12; (6)《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2015 年修订); (7)《宁波新材料科技城核心区总体规划》; (8)《宁波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 (9)《新材料科技城核心区总规深化研究》; (10)《宁波新材料科技城核心区贵驷启动片区城市设计》; (11)各类专项(专业)规划; (12)涉及城乡规划建设的其他法律、法规; (13)其他相关标准规范、规划文件和设计要求。 1.3规划范围 本次规划范围具体为西至望海大道、北至骆兴东路、东至明海大道、南至永茂东路,规划总用地面积5.67平方公里。 1.4规划期限 本规划确定的规划期限与《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2015年修订)》保持一致,规划基准年为2015年。 1.5规划成果 本规划成果包括法定文件、技术管理文件和附件三大部分。法定文件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法定控制内容,包括法定文本和法定图件;技术管理文件是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技术控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word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WORD版本下载后可编辑

某某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根据某某市委市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某某市的决定”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加快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增某某市科技创新能力,优化创新环境,全面提升某某市产业竞争力,推动创新某某市建设,拟整合国内外相关的科技资源,建设某某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一、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必要性 (一)某某市创新平台建设的现状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推动科技进步,建设创新某某市的需要。近几年,我们在推动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如研发了某某市科技计划网上管理系统、科技成果网上登记系统、专家数据库等,实现了某某市科技计划项目和科技成果的网上申报及评审等;开通了烟台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的创新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撑。但是,目前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还缺乏统一规划,因此,充分整合和优化科技资源,加快建设一个社会化、网络化、专业化,多功能的“一站式”创新服务平台,对于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臵和综合利用,提某某市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某某市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从创新主体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服务企业,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需要。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目前某某市中小企业规模和实力还不够强,存在着信息渠道不畅、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薄弱等问题。因此,整合社会科技资源,建设一个以网络技术为基础,信息服务体系为支撑,共享机制为保障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实现资源整合、系统集成、便利服务,积极为企业、院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是促进自主创新的有力措施,是全面提某某市产业竞争力的需要。 (三)从政府部门自身建设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阳光政府”的需要。推动科技创新,建设创新某某市,根本的要求是转变政府职能,为科技创新提供公共服务。通过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既能规范、简化和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又使科技管理、服务更加公开、公正、公平,有利于改善创新环境,对于构建“阳光政府”、建设服务型机关,促进政府管理科学化、服务高效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指导思想及建设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某某市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建立共享机制为核心,充分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整合和优某某市科技资源,搭建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科技创新“一站式”服务平台,成为服务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专业化网络载体,某某市的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方案

建设内容: 网络环境建设 1、有线网络 功能描述:校园主干网万兆,千兆到桌面。是校园多媒体教学、校园服务、校园管理、综合安防、有线电视、电子公告屏、校园宣传系统、校园广播等各系统模块正常运转的基本保障。 效果:依托高速、可靠的网络平台是学校开展一切活动的基础及保障。要求:(1)每间教室、功能室建筑施工方预埋网线最低标准为:软光纤或六类防屏蔽专用线到教室。有线网络接口10个(班班通(一体机)1个、讲台1个、教师行为教学分析系统2个、电子班牌1个、校园广播1个、老师教室内办公1个、班级门禁1个,无线AP接口2个),每栋教学楼楼层交换机使用硬光纤相连接(即光纤到楼层,到楼采用万兆模块),每间教室设置一个有线电视接口。(2)办公室有线网络接口3个或每一面墙一个,门房3个(分别布在除门口外所在的三面墙)、路灯竿上3个(监控、AP、预留) (3)每个网口应配备相应电源插座(监控、音箱不配),预埋相应电源管道; 2、无线网络 功能描述:作为有线网络的一个有效补充,智慧校园的基础保障,实现师生在校园内随时、随地的接入需要,满足未来发展的需求,是智慧校园各功能模块应用的重要保障。 依据:详见附件

效果图: 预算:详见附件 (1)教室内能满足50台平板电脑同时接入 (2)校园内能随时随地无缝接入 要求:建筑施工方每层教学楼无线节点网线预埋,室外无线节点网线预埋。 3、中央控制室(中心机房) 功能描述:作为校园信息处理的核心所在,具有网络中心、数据中心、校园安防中心、一卡通中心的功能。 依据: □国家标准《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50174-93) □国家标准《计算站场地技术要求》(GB2887-89) □国家标准《电子计算机机房施工及验收规范》(SJ/T30003-93) □国家标准《计算机机房活动地板的技术要求》(GB6650-86) □国家标准《计算站场地安全技术》(GB9361-88)

智慧校园总体建设规划方案

智慧校园总体建设规划方案

目录 1.方案概述 (4) 2.需求分析 (5) 3.建设目标 (7) 4.总体设计要求 (8) 4.1设计理念 (8) 4.2建设原则 (8) 4.3总体架构 (9) 5.建设内容功能描述 (10) 5.1智慧门户 (10) 5.1.1 e学校云平台 (10) 5.1.2 工作台式用户界面 (11) 5.2智慧化教与学 (12) 5.2.1智慧课堂 (12) 5.2.2教师成长 (15) 5.2.3知识点测评与学习 (16) 5.2.4学生成长 (17) 5.3智慧化管理 (18) 5.3.1人员管理 (19) 5.3.2教务管理 (20) 5.3.3行政管理 (22) 5.3.4资产管理 (23) 5.3.5其他 (23) 5.4智慧化环境 (24) 5.4.1 一卡通系统 (24) 5.4.2校本资源库及管理系统 (25) 5.4.3大数据汇聚与分析系统 (26) 6.建设功能清单 (26) 7.方案特色 (28) 8.实施案例 (29)

1.方案概述 随着国家不断加快教育信息化在校园内应用的建设,以及新高考改革各项政策的出台,这一切都对学校教育提出了十分严峻的挑战。“走班制”、“分层教学”等新的教学要求出现,不仅对校园教学方式产生变革,对校园全方面的管理、服务都带来了更高的要求。只有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学校教学、教研、管理的每一个环节融合,才能将繁杂多变的信息汇集起来统一决策,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并大幅度提高教育资源的利用效率。 智慧校园的建设应用是教育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必然阶段,建设智慧校园,对于促进教师和学生尽快提高应用信息技术的水平,促进学校教学改革,推行素质教育,促进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水平,全面提高学校现代化管理水平,加强学校与外界交流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 为了高质量完成智慧校园建设工作,推进我校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结合学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建设规划方案。本方案坚持“统一规划、软硬并重、突出应用、分步实施、以点带面”的建设原则,以学校的整体发展规划和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以智慧化应用服务系统为建设重点,不断提高智慧校园在环境建设、教学和管理领域的应用服务水平,有计划、分步骤逐步将我校建设成为本地区同类学校中领先的智慧学校。 方案重点建设内容包括:智慧门户平台,以及以下三个应用子系统:智慧化教与学、智慧化管理、智慧化环境。每个子系统与校园门户平台相结合,呈现各种丰富的资源、应用与信息发布,形成包括课堂教学、师生成长、知识点测评与学习、校园管理等多个应用,并可以根据学校应用需求,随时增加和完善相关应用系统。在此基础上,数字校园解决方案遵循国家标准化建设要求,具备较强的开放性,能够较好兼容我校现有各应用系统,形成统一数据交换与单点登陆等

中国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有哪些

新材料产业作为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是众多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基础和先导,在优化产业结构、推进产业升级以及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等方面具有极高的战略价值。在十三五规划呼之欲出的2016年,新材料产业必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由于发展前景看好,国内各园区也纷纷涉足新材料产业。科技部高新司曾在2013年底开展产业化基地复核工作,复核主要针对2013年底前认定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 1、宁波国家新材料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宁波新材料科技城) 宁波高新区成立于1999年,规划面积20平方公里,是宁波市实施科教兴市“一号工程”和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核心载体。2013年,启动宁波新材料科技城建设。力争用20年时间,将新材料科技城全面建设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材料高端资源集聚区,成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新材料创新中心,成为生态美丽、宜居宜业的智慧新城区。 领域:高性能金属新材料、海洋腐蚀耐候材料、海洋防腐涂料、环境友好功能高分子材料等 成立时间:1999年 入住企业数:94家 重点企业:TCL通讯科技(宁波)有限公司、诺安检测服务(宁波)有限公司、宁波东方集团等 2、苏州国家纳米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苏州纳米城)

苏州纳米城目前是全球最大的纳米技术应用产业综合社区,也是国家纳米技术国际创新园、国家纳米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的核心区域。 领域:纳米新材料和MEMS 成立时间:2010年 入住企业数:154家 重点企业:苏州英纳特纳米科技有限公司、苏州第一元素纳米技术有限公司、苏州格瑞丰纳米科技有限公司、苏州捷迪纳米科技有限公司等 3、宁波杭州湾新区 宁波杭州湾新区前身是慈溪经济开发区,位于宁波市域北部,杭州湾跨海大桥南岸,是因桥而谋、与桥同兴的发展大平台。2014年2月18日,宁波杭州湾新区升格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宁波杭州湾新区将力争通过20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努力,建设成为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层次高端、机制体制灵活、现代都市气息与浓郁田园风光交相辉映、宜居宜商宜业的国际化新城区,使之成为宁波乃至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起点最高、速度最快、协调性最好的区域。 领域:高性能新材料、高端制造、生物健康产业、汽车产业、通用航空产业等 成立时间:2001年 入住企业数:341家

科技创新项目实施方案

科技创新项目实施方案 篇一:公司科技创新活动方案 科技创新活动方案 根据公司《关于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的通知》,结合公司将2014年确定为“管理提升和科技创新年”的契机。为了进一步推动我公司科技创新工作,提高员工整体素质,全面推进企业科技进步,促进节能减排,提高企业盈利能力,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特制定《科技创新活动方案》,内容如下: 一、科技创新活动的指导思想、总体思路和目标: 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围绕

建设“国内一 流、国际先进”大型煤电一体化上市公司的战略目标,以“管理提升和科技创新年”活动为载体,以解决安全生产、节能环保和工程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为重点,以体系完善和机制创新为保障,注重培养科技人才,积极营造科技创新氛围,强化科技创新实践,大力开展科技攻关和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应用,努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 总体思路:围绕“一个主题”,即全面提升企业盈利 能力, 努力实现公司又好又快发展;树立“四个理念”,即解放思想、节能减排、降本增效、科技创新无止境的理念;增强“两个意识”,即增强创新意识和效益意识;实现“五个提升”,即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机组安全健

康稳定经济运行水平、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提升科技创新降本增效能力、提升公司技术装备水平。 主要目标: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方针, 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使公司科技管理体系更加科学,科技支撑力量进一步加强,科技激励机制更加有效,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和集成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投入稳步增长,机组能耗不断下降,环保减排能力显著提高,企业核心竞争能力进一步提升,为公司做强做优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二、组织机构: 1、成立科技创新活动领导组 组长:

辽宁省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方案

辽宁省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方案辽宁是科技大省,科技资源拥有量与创新能力位居全国前列。辽宁也是工业大省,具有比较完备的工业体系。然而,辽宁科技创新的巨大潜能并未得到充分释放,科技创新与产业经济发展的需求还不完全适应,产业技术创新链条不够完整,产业共性技术研发能力仍显薄弱,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亟待加强。面对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发展的双重压力,科技与产业如何整合、科技与金融如何融合、科技与经济如何结合,成为创新驱动战略如何实施的关键所在。围绕辽宁产业经济发展,以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产业专业技术创新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综合服务平台为基础,建立有用、实用、好用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让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是辽宁科技创新有效支撑经济发展的重要突破口。具体方案如下: 一、总体思路和工作目标 总体思路:按照“企业主体、市场机制、任务导向、政府服务”的原则,面向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重大技术需求,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加速全要素整合,促进全产业链创新,建设以高校、科研机构为主体的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以企业为主体的产业专业技术创新平台和以社会化服务为内涵的产业技术创新综合服务平台,构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整合人才链、提升经济与社会价值的“4+1”链式产业技

术创新体系。树立“政产学研用金介”全要素整合、“4+1”全产业链创新的产业技术创新理念。突出政府顶层设计、政策引导和创新资源汇聚等综合服务功能。建立全方位的产业技术创新政策体系,为全省产业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全要素参与新模式。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工作目标:到2017年,全省建成10个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50个产业专业技术创新平台和10个产业技术创新综合服务平台,攻克200项共性和专业关键技术,开发100项“中国第一”的重大创新产品,打造100个创新人才团队,建立起与辽宁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创新资源高效集成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高,有力支撑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和创新型辽宁建设。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二、建设实施与组织架构 辽宁省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实施与组织架构主要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政府主导的顶层设计与协调管理。二是产业技术创新载体建设,包括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平台、产业专业技术创新平台和产业技术创新综合服务平台。(见下图)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三、顶层设计和运行管理 在辽宁省科技创新工作领导小组部署下,由辽宁省科技厅成立辽宁省产业技术创新促进中心,通过改革科技管理体制,建立完善配套的政策体系,协调推进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设。文档收集自网络,仅用于个人学习

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方案 摘要:为全面提升我区科技创新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根据《科技创新战略纲要》部署。提高我区高科技产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创新型城区,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 为全面提升我区科技创新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根据《科技创新战略纲要》部署。提高我区高科技产业、企业核心竞争力,完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打造创新型城区,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按照委一二三四五六奋斗目标和工作思路以及建设三个高地打好五个攻坚 战要求,紧密围绕城定位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将科技创新融入发展大局,将《科技创新战略纲要》提出的战略目标与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相衔接,突出区域特色,为转变区域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基本原则 不断挖掘我区科技创新工作的特色和优势,一与区域特点相匹配原则。针对区域特点。通过突出重点、抓好示范,发挥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结合自身实际,二坚持创新发展原则。按照委、政府对我区发展定位等职能要求。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形成富有区域特色的工作思路,以制度创新促进能力提升,全面提高科技创新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及公共服务水平。 进一步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三注重统筹协调原则。科技创新局的统一指导下。不断整合资源,通过加强部门协调,形成科技创新工作的合力,齐抓共管,共同推动和保障科技创新战略纲要的有效实施。 将实施科技创新战略与科技研发、经济建设紧密结合,四突出重点原则。紧紧围绕我区科技、经济工作实际。创新科技创新运行与保护

产业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方案详细

北科建嘉兴长三角创新园产业创新服务 体系建设方案 2011年11月

目录 一、北科建嘉兴产业创新服务体系发展背景 (3) 二、北科建嘉兴创新服务体系借鉴经验 (3) 三、产业创新服务体系建设指导思想 (9) 四、产业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策略及目标 (10) 五、产业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重点 (11) 六、北科建嘉兴长三角创新园产业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内容 (12) 七、产业创新服务体系保障措施 (19) 八、北科建嘉兴长三角创新园产业服务体系建设时间规划 (20) 九、嘉兴公司2011年下半年——2012年服务体系建设工作计划 (21) 附:北科建嘉兴长三角创新园政策概览

一、北科建嘉兴产业创新服务体系发展背景 在“立足北京、兼顾外埠”的市场战略下,北科建集团布局于最具经济活力和发展潜力的长三角地区,着力打造长三角科技新城—嘉兴长三角创新园。嘉兴长三角创新园项目总规划建筑面积约150万平方米,直接投资约100多亿元,由产业研发区、商务功能区及生态住宅区三大功能区块组成。其中,产业研发区作为极具生态景观特色的国际高端产业园区,以新能源、新材料、新工艺及现代服务业为产业发展方向,将汇聚各类创新人才,形成科技创新源头,提升区域产能升级。随工程推进,产业研发区一期将于2011年12月交付,为打造环境清新优美、配套设施齐全、产业高度集聚、自主创新活跃的高新产业创新平台,园区亟待建立完善的产业服务体系,以实现北科建集团自主创新、引领创新、服务创新的科技地产服务模式。 二、北科建嘉兴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借鉴经验 北科建嘉兴长三角创新园是北科建集团集中关村科技园区开发经验之大成,在嘉兴市各级政府指导支持下按照科技地产全新模式开发的科技新城项目。项目依托北科建集团十余年科技园区开发运营经验,在产业创新服务平台体系构思上充分借鉴集团现有园区服务体系构架,同时结合嘉兴长三角创新园产业研发区区位特征,参考所在区域具有一定代表性园区的成功经验,形成具有我项目特色的产业创新服务体系。 (一)北科建集团园区服务体系建设经验 经过近十余年的建设发展,北科建集团所开发运营的中关村软件园、中关村生命园已发展形成了配套服务完善、重视自主创新、促进

智慧校园建设规划方案

中等专业学校 “智慧校园”建设规划方案(2015—2020) 一、?建设意义与可行性分析 (一)建设意义 智慧校园建设,是当今信息技术创新应用的趋势,是提高教育现代 技术水平、规模培养信息技术技术技能人才的紧迫任务,将极大地推动 学校信息化建设,对学校各项工作、教师和学生的工作、学习产生重要 的影响,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显着推动学校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 1.有利于实现数据共享,避免信息孤岛 智慧校园的建设目标之一就是要实现学校各项业务的信息化管理, 搭建各部门间信息共享的桥梁,保证学校各项数据的权威和质量,为学 校领导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2.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信息化应用水平 构建智慧校园应用系统,将有利于突破传统的工作方式,提高工作 效率,实现部门之间和部门内部的数据、资料、文件等的共享,也提高 了教职工自身的信息化应用水平。 3.有利于推进教育改革,提升教学质量 智慧校园的建设,将推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和教学工具的变革, 普及多媒体教学、网络远程教学,实现教学资源共享,促进教学质量的 提高。

4.有利于提升学校形象,增强综合竞争力和影响力 智慧校园建设是学校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和经常性的工作,是学校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建设水平是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学校形象和地位的重要标志。 (二)校园网现状 泰安市文化产业中等专业学校校园网始建于2012年8月,目前已建成覆盖学校教学区的高速、稳定、安全的校园网。校园网基于三层网络结构,采用千兆以太网技术作为主干技术,呈星型网络拓扑结构,通过电信100M光纤接入Internet和泰安教育城域网。目前我校拥有各类服务器3台,各类核心、汇聚和接入交换机10台,接入信息点50多个。 为了实现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的现代化,学校还逐步建设了校园门户网站(),提供了WEB、FTP、OA办公等应用服务,在学校教学和管理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另外在学生实习实训上,将计划建成多个电脑仿真实训室,充分运用信息化教学技术实施教学,实训课根据教学需要按照先计算机仿真模拟,再实际操作的程序进行。 (三)可行性分析 从整体上看,学校校园网硬件设施较为完善,网络应用有一定的发展,学校及各处室、各专业部能通过学校或部门网站开展工作,拓宽了信息交流的渠道。但是我校信息化应用还有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智慧园区建设方案V1.1

“智慧园区”项目建设建议书 日照市智慧城市发展中心

2016年6月

目录 一、项目背景 (4) 二、项目目标 (5) 三、需求分析 (8) 四、系统架构与功能设计 (9) 五、方案优势 (13) 六、投资与运营模式 (14) 七、建设与实施规划 (15) 八、关于我们 (15)

一、项目背景 中国目前有各类产业园区15000余个,其中省级以上的产业园区近1700多个,国家级产业园区400多个,产业园区对整个中国经济的贡献达到30%以上。随着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凸显很多问题:(一)园区产业定位 1.园区产业发展定位不清,与当地技术、人才、产业等基础能力脱节; 2.园区内产业链多而短,关联度不高。 (二)园区综合管理 1.主管部门和园内企业的沟通效率地,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平台; 2.园区提供的信息服务、企业应用的支撑手段少; 3.园区管理手段落后,如节能建设、全区监控等手段落后,园区内系统信息孤岛严重,没有有效关联。 (三)园区企业发展 1.支撑企业发展的产业配套服务薄弱; 2.针对企业的产业扶持政策竞争力不够; 3.园区内企业各自为政,没有形成企业群的集聚竞争力。

(四)园区持续化运营 1.园区间恶意竞争,投入产出严重失衡; 2.园区人才、技术、资金的吸引力; 3.园区业主经营收入的挑战; 4.传统的生产开发型园区向产、商、住一体化园区的转型困惑。 二、项目目标 (一)整体目标 通过项目的信息化建设,加强园区管理,促进资源整合,提升风控能力,提高文化内涵的形成和呈现,提供一站式平台服务。通过智慧园区项目建设,做好管理和服务,做到可全员追踪、可全程追溯、可切实操作、可个体纠正、可科学统计及可全面分析。从而提高园区业务的综合管理和运营能力,创建优质的产业生态环境,提升园区服务品质,进而推动园区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二)具体目标 1.建立安全、低碳、规范、高效、经济的智慧园区运行体系; 2.建立园区资源信息的交换、共享、挖掘系统,实现数据可视化管理; 3.运营:绿色节能、智能化、高效管理;

河北省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方案

河北省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研究报告 河北省科学技术厅 (2004年2月2日) 进入新世纪,科技创新能力的高低已经成为一个地区综合竞争力的集中体现,成为赢得竞争优势、获得跨越式发展的关键。面对世界科技迅猛发展、全球化速度不断加快、区域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我省必须充分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整合和优化科技资源,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开放的创新体系,增强我省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这是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转变,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面临的重大课题。 一、建设河北省区域创新体系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一)紧迫性 随着科技进步、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科技创新对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越来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六大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就是走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生产力跨越发展的道路。跨越的标志是科技创新能力的全面提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决定》中又进一步明确提出改革科技管理体制,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提高创新能力,实现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不仅代表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增长潜力,而且决定着其长期经济发展的能力,预示着一个地区经济发展趋势。因此,加强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是我省目前面临的紧迫任务。而从

总体来看,我省科技创新体系虽已具备一定基础,但与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首先,我省区域创新能力在全国的位次明显下降。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的《2002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结果显示:河北省区域创新能力在全国居第19位,比2001年报告的第14位下降了5个位次,与创新能力比较强的地区差距进一步拉大,也是下降幅度比较大的省份之一。报告将全国31个省、区、市分为五个集团,河北省居第4集团。其中,第一集团是北京、上海;第二集团是广东和江苏;第三集团有山东、浙江、天津和辽宁;第四集团有福建、陕西、湖北、山西、黑龙江、湖南、河南、重庆、四川、吉林、河北、安徽和甘肃;第五集团是广西等剩余的10个地区。与先进省市相比,河北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偏弱。不仅远落后于东部发达地区,也落后于中西部的陕西、湖北、四川、重庆、黑龙江、湖南、河南、吉林等地区。 其次,我省科技进步水平在全国的位次近5年持续下滑。自1997年至2001年,我省科技进步水平在全国的排位分别为16、17、18、19,、21位,连年下滑。从长期来看,这对我省经济社会的稳定、持续、健康发展会造成很大程度的消极影响。 要实现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必须加快培育和发展区域创新体系,切实增强科技创新能力。 (二)必要性 加强我省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不仅是紧迫的,而且也是非常必要的。

宁波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宁波新材料科技城管委会关于促进企业转型

宁波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宁波新材料科技城管委会关于促进企业转型创优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 【法规类别】企业经营机制转换 【发文字号】甬高科[2015]36号 【发布部门】宁波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宁波国家高新区(新材料科技城)党工委 【发布日期】2015.08.24 【实施日期】2015.01.01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地方规范性文件 宁波国家高新区管委会、宁波新材料科技城管委会关于促进企业转型创优跨越发展的实 施意见 (甬高科〔2015〕36号) 各部门、直属企事业单位,各街道办事处: 为进一步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优化发展,实现区域经济跨越发展,根据《宁波国家高新区(新材料科技城)管委会关于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甬高科〔2015〕33号)等文件精神,特制定本意见。 一、鼓励企业跨越发展 (一)上台阶奖

对年营业收入首次达到500亿元、300亿元、100亿元、50亿元的盈利企业(集团),分别奖励400万元、300万元、200万元、100万元。 (二)重点骨干企业奖励 对上年度营业收入达到10亿元、实缴税收达到10000万元的盈利企业(集团),给予200万元的奖励;对上年度营业收入达到2亿元、实缴税收达到2000万元的盈利企业(集团),给予100万元的奖励。 (三)高成长企业奖励 对上年度营业收入5000万元以上、实缴税收达到500万元以上且税收增幅20%以上的盈利企业(集团),一次性奖励30万元。(若企业同时满足重点骨干企业奖励条件,可按孰高原则选择执行,不得重复享受) (四)企业重组并购奖励 符合区产业导向的企业收购兼并相关行业企业,且相对控股,经市级以上行政部门审批、收购兼并金额1亿元以上的,按实际出资金额的1%予以补贴,单个项目最高补助金额不超过1000万元,补助期限最长不超过两年。 企业在规范化股份制改造过程中因挂牌上市规范需要,对关联资产实施重组而导致成本增加的,在新三板挂牌或上市辅导备案后,按重组所涉资产增值额的2%给予补助,最高补助500万元。单个主体在挂牌上市前发生多次重组的,合并最高补助不超过500万元。 (五)企业上市奖励 对拟境内上市企业,确定上市计划,并与保荐机构、会计师事务所、律

2018最新智慧校园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2018最新智慧校园建设工程实施方案

目录 第一章、项目概述 (4) 1.1. 项目背景 (4) 1.2. 建设目标 (4) 第二章、总体规划 (5) 2.1. 建设原则 (5) 2.2. 总体架构 (6) 2.3. 分阶段实施规划 (7) 第三章、基础平台建设 (8) 3.1. 统一认证管理 (8) 3.2. 统一基础信息库建设 (8) 3.3. 统一应用接入 (8) 3.4. 统一的数据标准 (9) 3.5. 支持市教育资源平台应用引入 (9) 第四章、智慧门户 (9) 4.1. 校园门户平台 (9) 4.2. 家校帮客户端 (11) 第五章、智慧管理 (12) 5.1. 办公管理 (12) 5.2. 学生管理 (16) 5.3. 教师人事管理 (22) 5.4. 教务管理 (23) 5.5. 校产管理体系 (26) 第六章、智慧教学 (27) 6.1. 校本资源库 (27) 6.2. 课前导学 (29) 6.3. 同步备课 (30) 6.4. 互动课堂 (32) 6.5. 在线检测 (32) 6.6. 课后作业 (34) 6.7. 智慧教研 (35) 第七章、智慧生活 (40)

7.1. 门禁考勤 (41) 7.2. 校园消费 (42) 7.3. 教室申请 (42) 7.4. 平安校园 (43) 第八章、智慧环境 (43) 8.1. 智慧教学硬件 (44) 8.2. 智能手环 (47) 8.3. 一卡通 (48) 8.4. 红外测温 (57) 8.5. 门禁闸机 (57) 8.6. 电子班牌 (60) 8.7. 学科教室 (63) 8.8. 班班通 (63) 8.9. 数字图书馆 (67) 8.10. 创客空间 (68) 8.11. 校园广播/电视台 (70) 8.12. 录播教室 (72) 8.13. 平安校园 (74) 第九章、项目实施计划 (76)

智慧园区建设方案

智慧园区建设方案 1.1 虚拟园区 虚拟园区是基于园区信息平台,运用4D虚拟现实,动画视频,全息投影,物联网传感,声光控制,多点触控等技术,通过电子沙盘、电子地图、电子名片、浏览器(见电子门户)虚拟现实、电子签名,电子翻书,灯箱等方式,在线下(园区实体展厅)和线上(园区电子门户,集中在政务电子门户内)为受众提供一个高度互动的虚拟园区环境。 对于线下的园区展厅,我们将开展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结合园区理念,对展厅进行整体规划; 2、制作展厅设计,装修,布线,声光电控制,软硬件集成,工程实施等一体化建设方案; 3、对展示的内容进行整体策划,包装和制作; 4、根据展示内容选择多种展示方式; 5、及时周到的内容更新和系统维护;

对于线上的园区电子门户,我们将进行以下工作: 1、在园区电子门户中整合虚拟园区板块,采用虚拟现实技术,如电子地图,电子名片,虚拟漫游等,以Web方式介绍园区及区内企业; 2、策划和实施网络品牌推广及营销。 虚拟园区具有以下特点: 1、直接、直观、形象,表现力强; 2、无时间限制、无空间限制; 3、表现内容丰富,使宣传和介绍的内容更为丰满、全面; 4、成本低,收效大; 5、公众接受度强,宣传效果好; 6、更能体现政府、企业的科技化程度; 7、应用范围广泛,各个行业都可以运用。

1.1.1 电子沙盘 在实体展厅中,利用投影设备结合物理规划模型,通过精确对位,制作动态平面动画,并投射到物理沙盘,从而产生动态变化的新的物理模型表现形式。观众或讲解者通过触控屏的操作,或通过动作捕捉设备的控制,以垂直方向屏幕的视频介绍结合水平方向电子沙盘的动态效果展示,全方位表现园区的风貌。 特点 全面、直观、迅速地了解园区的全貌及细节 互动性强、以最直观的方式获取相关信息,以满足各自不同的信息需求。 最直接的品牌宣传窗口,为提供公众服务、企业服务、招商服务建立“零距离”渠道,并在线上向全球访问者服务。 可以随着园区的变化做实时的维护变更,保证信息的准确性,提升园区形象,降低服务成本。

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建设方案 二00八年六月 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加快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增强我市科技创新能力,优化创新环境,全面提升市产业竞争力,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拟整合国内外相关的科技资源,建设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一、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必要性 (一)从我市创新平台建设的现状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推动科技进步,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需要。近几年,我们在推动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如研发了市科技计划网上管理系统、科技成果网上登记系统、专家数据库等,实现了市科技计划项目和科技成果的网上申报及评审等;开通了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的创新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撑。但是,目前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还缺乏统一规划,因此,充分整合和优化科技资源,加快建设一个社会化、网络化、专业化,多功能的“一站式”创新服务平台,对于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臵和综合利用,提高我市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从创新主体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服务企业,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需要。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目前,我市中 小企业规模和实力还不够强,存在着信息渠道不畅、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薄弱等问题。因此,整合社会科技资源,建设一个以网络技术为基础,信息服务体系为支撑,共享机制为保障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实现资源整合、

系统集成、便利服务,积极为企业、院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是促进自主创新的有力措施,是全面提升我市产业竞争力的需要。 (三)从政府部门自身建设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阳光政府”的需要。推动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根本的要求是转变政府职能,为科技创新提供公共服务。通过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既能规范、简化和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又使科技管理、服务更加公开、公正、公平,有利于改善创新环境,对于构建“阳光政府”、建设服务型机关,促进政府管理科学化、服务高效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指导思想及建设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市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建立共享机制为核心,充分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整合和优化全市科技资源,搭建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科技创新“一站式”服务平台,成为服务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专业化网络载体,为全市的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二)建设原则 贯彻“整合与共享、完善与提高、创新与服务”的平台建设方针。 1、坚持政府主导、产学研合作、社会共享的原则; 2、坚持资源综合集成、优化配臵、综合利用的原则; 3、坚持总体统筹规划、分段分步实施,边建设,边服务的原则; 4、坚持科学性、系统性、实用性、权威性、安全性和前瞻性相结合的原则。 三、平台功能及建设的重点内容 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由4个子平台组成。

2018年宁波国家高新区新材料科技城管委会

2018年宁波国家高新区新材料科技城管委会

2018年宁波国家高新区(新材料科技城)管委会公开招聘事业身份工作人员岗位及条件要求 招聘单位招聘岗位招聘 人数 专业及 学历(学位)要求 招聘 范围 其他资格条件 办公室宣传 1 本科及以上学历,学士及以上学位。 本科:汉语言文学、汉语言、中国 文学、新闻学专业; 研究生:汉语言文字学、新闻学专 业。 全国 中共党员。35周岁 以下。 人社局人才服务 1 研究生学历且硕士及以上学位。 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企业管 理、技术经济及管理专业。 全国30周岁以下。 经发局统计管理 1 研究生学历且硕士及以上学位。 统计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 全国35周岁以下。经济管理 1 博士研究生学历学位。 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专业。 全国35周岁以下。 建设局综合文字 1 研究生学历且硕士及以上学位。 汉语言文字学、语言学及应用语言 学、新闻学专业。 全国 30周岁以下。1年 以上文字工作经 历,市级以上报刊 有作品发表。 法务工作 1 研究生学历且硕士及以上学位。 法学理论、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民 商法学、经济法学、环境与资源保 护法学专业。 全国 30周岁以下。本科 专业要求法学专 业。 建设工程 安全质量 监督管理 1 本科及以上学历,学士及以上学位。 本科: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建筑学、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建 筑电气与智能化、供热通风与空调 专业; 研究生: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 调工程专业。 全国 35周岁以下。3年 以上工作经历。 住房保障 管理 1 本科及以上学历,学士及以上学位。 本科: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 管理科学专业。 研究生:行政管理专业。 全国30周岁以下。

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完整版

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 设方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建设方案 二00八年六月 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根据市委市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决定”以及“关于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加快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进一步增强我市科技创新能力,优化创新环境,全面提升市产业竞争力,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拟整合国内外相关的科技资源,建设市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一、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的必要性 (一)从我市创新平台建设的现状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推动科技进步,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需要。近几年,我们在推动科技创新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做了一定的工作。如研发了市科技计划网上管理系统、科技成果网上登记系统、专家数据库等,实现了市科技计划项目和科技成果的网上申报及评审等;开通了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的创新提供信息与技术支撑。但是,目前科技服务平台的建设还缺乏统一规划,因此,充分整合和优化科技资源,加快建设一个社会化、网络化、专业化,多功能的“一站式”创新服务平台,对于促进全社会科技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利用,提高我市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二)从创新主体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服务企业,促进企业自主创新的需要。企业是自主创新的主体。,我市中小企业规模和实力还不够强,存在着信息渠道不畅、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薄弱等问题。因此,整合社会科技资源,建设一个以网络技术为基础,信息服务体系为支撑,共享机制为保障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实现资源整合、系统集成、便利服务,积极为企业、院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是促进自主创新的有力措施,是全面提升我市产业竞争力的需要。 (三)从政府部门自身建设看,组建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是转变政府职能,建设“阳光政府”的需要。推动科技创新,建设创新型城市,根本的要求是转变政府职能,为科技创新提供公共服务。通过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既能规范、简化和优化业务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又使科技管理、服务更加公开、公正、公平,有利于改善创新环境,对于构建“阳光政府”、建设服务型机关,促进政府管理科学化、服务高效化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指导思想及建设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提升市科技创新能力为目标,以建立共享机制为核心,充分运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整合和优化全市科技资源,搭建公益性、基础性、战略性的科技创新“一站式”服务平台,成为服务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专业化网络载体,为全市的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提供有力支撑。 (二)建设原则

宁波新材料科技城核心区总体规划批后公布

宁波新材料科技城核心区总体规划(批后公布) 第1章总则 第1条规划目的 为推进宁波新材料科技城核心区(以下简称“科技城”)的开发建设,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的规定与要求,特编制《宁波新材料科技城核心区总体规划》(以下简称“本规划”)。 第2条规划原则 把握科技城发展与建设理念,体现创新与转型发展理念,准确定位,打造创新产业体系和创新空间;结合多元主体的发展诉求,统筹区域布局,确定科技城内合理的空间结构与功能分工;关注生态环境特色,以生态优先的原则集约推进科技建设进程,明确存量土地更新方向和路径;采取远近结合方式,推进科技城的有序集约开发。第3条规划期限 本次规划期限为2015年-2030年。 第4条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以下简称“规划区”)四至为:南至通途路、北至宁波绕城高速、东至宁波东外环线、西至世纪大道(东昌路),总面积58.3平方公里。

第2章目标定位与规模 第5条总体发展目标 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材料创新中心,长三角地区创新经济高地,宁波城市转型发展的排头兵。 引领宁波、浙东乃至长三角产业高端发展的创新服务核心;汇聚全球精英人群的人才高地;国际一流水平的生态宜居新城。 第6条功能定位 具有影响力的“国际‘新’创中心,科技领‘秀’之都”。 国际“新”创中心以创新为主线提升宁波科技创新能力,延伸产业链条,促进宁波传统制造全面转型升级,推进宁波城市国际化建设,打造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新材料创新中心,建设宁波创新驱动先行区。 科技领“秀”之都:作为大东部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东部新城一起引领宁波大东部发展,集聚创新领袖人才,培育生态智慧建设理念,建设成为高端人才的集聚区、生态智慧的新城区。 第7条职能定位 以科技与创新发展为主线,培育和提升科技创新、科技服务、宜居生活三大主体功能。打造宁波乃至区域的创新引擎,引领区域及宁波经济转型,塑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新材料创新中心;打造宁波科技中心,引领宁波城市转型,塑造城市级专业型的科技综合服务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