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实验试题(20份,无答案)

中考物理实验试题(20份,无答案)
中考物理实验试题(20份,无答案)

学校报名号姓名得分____ ___ 2019-2020年中考物理实验试题(20份,无答案)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考试时间:10分钟)

一、实验目的: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二、实验器材: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一块,玻璃板支架一台,白纸一

张,三角板一对,刻度尺一把。

三、实验操作要求:

1.提出问题:

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

2.猜想与假设:

平面镜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可能,像与物的大小可能。

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1)检查器材。

(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竖直的放上平板玻璃,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

(4)移动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让它跟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

(5)观察像与物的大小并记录。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测出像、物到平面镜的距离并记录。

(6)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复实验步骤(4)、(5)两次。

(7)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四、记录和结论:

2.实验结论

(1)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五、反思与拓展:

此实验平面镜成的像是实像还是虚像?

答:。

学校报名号姓名得分____ ___

四川省二〇一五年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

物理实验操作试题(二)

探究凸透镜成像的特点

(考试时间:10分钟)

一、实验目的: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与物距的关系。

二、实验器材:光具座,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废物缸。

三、实验操作要求:

1.提出问题:凸透镜成缩小或放大实像时,物距应满足什么条件?

2.猜想与假设:

(1)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时,物距 2(选填:“>”、“<”或“=”)。(2)凸透镜成放大实像时,物距且 2。(选填:“>”、“<”或“=”)

3.设计和进行实验:

(1)检查器材,了解凸透镜焦距,并记录。

(2)把凸透镜、光屏安装在光具座上,位置基本正确。将点燃的蜡烛,安装在光具座上,通过调节,使透镜、光屏和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

(3)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缩小、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u1。

(4)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内且大于1倍焦距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清晰的实像时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u2。

(5)熄灭蜡烛,将蜡烛、凸透镜、光屏取下放回原处。

4.分析与论证:

(1)根据实验完成下表格。

(2)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得出结论。

四、实验记录:

1.凸透镜的焦距 = 。

2.

物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时,成倒立的缩小的实像。

物体(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时,成倒立的放大的实像。

六、反思与拓展:

当物距=2时,凸透镜成像。

学校报名号姓名得分____ ___

四川省二〇一五年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

物理实验操作试题(三)

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考试时间:10分钟)

一、实验目的:练习使用温度计,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

二、实验器材:温度计,分别装有热水,温水,冷水的3个烧杯。

三、操作要求:

1.检查器材,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

2.估测热水的温度。

3.用温度计测量热水的温度,操作正确。

4.估测温水的温度。

5.用温度计测量温水的温度,操作正确。

5.估测冷水温度。

6.用温度计测量冷水的温度,操作正确。

8.整理器材。

四、实验记录:

1.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

2.记录数据:

手指的感觉(热或冷)估测温度实测温度

五、反思与拓展:

为什么不能用体温计测量热水的温度?

学校报名号姓名得分____

___

四川省二〇一五年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

物理实验操作试题(四)

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考试时间:10分钟)

一、实验目的: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二、实验原理:电功率公式P=UI。

三、实验器材:

小灯泡(2.5V),2节干电池(或学生电源),电压表(0-3V、

0-15V),电流表(0-0.6A、0-3A),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

四、实验操作要求:

1.检查器材,观察开关是否断开,电流表、电压表指针是否指零。

图21 实验电路图

2.按照图21正确连接电路。

3.在额定电压下,测量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4.在低于额定电压时,测量小灯泡的实际功率。

5.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

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

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 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主要从复习目标、知识储备、典型例题、操作步骤及精选的探究题习题专练,希望本篇的资料可以帮助大家的复习, 【复习目标】 1、熟练掌握科学探究的各要素。 2、能够熟练掌握课本设计的各个探究实验。 3、能够对提出的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 【知识储备】 一个完整的实验探究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在实验探究过程可只包含一个或多个要素。 【典型例题】 【一】对提出问题能力考查 基本要求: ● 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 ● 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 例题:某生在河边玩耍,看见两女士在散步,一位穿高跟鞋,另一位穿平跟鞋,尽管看起来她们体重相当,但她们留在河边湿地上的脚印深浅有明显差异,高跟鞋后跟的印痕窄而深,平跟鞋的宽而浅。请同学们经思考后提出一个相关问题?

力对物体的破坏作用和受力面积有什么关系? 解题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二】对猜想与假设的能力考查 基本要求: ●能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 ●能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 例题.用手将一块木板慢慢压向水中,当物体浸入水中的部分越多时,你的手感受到向上的力越大。请你根据以上实验提出一个假设或猜想。 液体对物体的浮力跟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练习:对影响液体蒸发快慢因素的研究中,学生发现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向阳的地方干的快这一事实,情根据以上事实提出你的猜想 猜想:液体温度高、表面积大、表面空气流速大,液体蒸发的快。【三】对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能力考查 基本要求: ●能明确探究的目的和已有条件,会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 ●能选择正确的科学探究的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 ●能考虑影响问题的主要因素,有控制变量的初步意识 例题:设计影响电磁铁磁性强弱的因素实验方案时,通过推理得

初中物理教师实验操作技能大赛试题(卷)精选1

教师实验操作技能大赛试题精选 第一组试题:(每位选手都有100分的基础分) 1.(共3个小题,每个小题有两问,答对了加10分,答错了不扣分,满分60分。) (1)实验员的展演有两处操作错误,请将错误简单写在答题卡上。(限时40秒钟) 某同学用游标卡尺测量工件内经。 错误1:实验前未对游标卡尺进行调零; 错误2:读数前未固定游标上的螺母。(事先未固定螺母即读数:19.1mm) (2)讲台上(或屏幕上)是平面镜成像实验装置,在玻璃板前后各竖直放置一段相同长度的蜡烛A和B,前面蜡烛A是点燃的,请在答题卡上简单回答以下问题(限时20秒钟): ①实验中,无论怎样调节蜡烛B,都不能使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可能是什么原因?玻璃与桌面不垂直;不合理。 ②解决了上面问题后,找出蜡烛B与蜡烛A的像重合位置,并分别测出A的物距为80cm,A的像距为80.1 cm,就得出实验结论之一:“平面镜成像中,像距与物距相等”,这是否合理? (3)讲台上(或屏幕上)是奥斯特实验装置。请问(限时20秒钟):

①为效果更好,图中的直导线应该() A.南北方向放置 B.东西方向放置 ②为了使学生观察清楚,通电后磁针能静止在通电直导线该处合磁场的位置,电路中应该串联1个() A.“2A,50Ω”的滑动变阻器 B.“12V,50W的灯泡” 2.(共2个小题,每答对一问加10分,答错一问扣10分,满分90分。最好屏幕出示,以便控制时间。) (1)某同学用伏安法测量约8Ω电阻的阻值。请观察实验员用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操作过程,将操作过程中的错误找出来。(在竖直放置的示教板上演示;答题限时3分钟。) 错误1:电流应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流入(或电流表的正接线柱应与电源的正极连接); 错误2:连接电路过程中开关应该是断开的; 错误3:滑动变阻器不应将金属杆两端的接线柱接入电路; 错误4:电压表不应与串联的电源与开关并联; 错误5:电压表不应选用大量程。 (2)某同学用天平和刻度尺测量金属圆柱体的密度。 请观察实验员测量圆柱体密度的实验操作过程,并将操作过程中的错误找出来。(答题限时2分钟。) 错误1:天平横梁未调平衡,即开始测量; 错误2:应该用镊子移动游码; 错误3:横梁稳定在水平位置或指针左右摆动幅度相同时再读数。(圆柱体的质量错误读数:83.7克)

物理实验考试题及参考答案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测试题 一、改正下列错误,写出正确结果。(本题20分,每小题4分) (1)0.01082的有效数字为5位; (2)1.80?104 g=0.18?105 g ; (3)用最小分度值为1'的测角仪,测得某角度刚好为60?整,则测量结果表示为:60?±1'; (4)P =3169±200 kg ; (5)h =27.3?104±2000 km 。 二、试用有效数字运算法则计算出下列结果,式中有效数字下面加横线表示为估读值。(本题10分,每小题2分) (1)=2)532.7( (2)=8.32 (3)=?9.235.834 (4)=+246.32.478 (5)=???=-21053.2142.32L 三、指出测量下列各物理量时,所选用的仪器与其最小分度值是多少?(本题10分,每小题2分) (1)63.74 cm; (2)0.302 cm; (3)0.0100 cm ; (4)12.6 s ; (5)0.2030 s; 四、用仪器误差限为±0.004 mm 的螺旋测微器测量小钢球的直径,在不同方向测得以下数据,请进行数据处理并写出测量结果。(本题20分)

五、求出下列函数的标准不确定度表达式,已知x ,y ,z 的不确定度分别为?x ,?y ,?z ,k 、m 、n 为常数。(每小题5分,共20分) (1)W =x -y ; (2)W =y x ; (3)W =n m k z y x ? (4)w =sin x 六、经测量,金属环的内径D 1=2.880±0.004 cm ,外径D 2=3.600±0.004 cm ,厚度为2.575±0.004 cm ,求金属环体积V 的不确定度及相对不确定度。(本题20分)

2018年中考物理实验操作考试题

物理实验一 一、考试题目 实验名称:探究光的反射(反射角和入射角大小的关系) 实验仪器:平面镜、纸板、激光笔、量角器。 实验要求: 1.实验步骤正确; 2.实验操作规范; 3.将两次实验数据正确填入下表; 4.结论正确; 5.实验完毕,整理好器材。 二、考试问答题(化学) 由考生自主抽签,确定考题。 实验一《探究光的反射(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关系)》评分标准

物理实验二 一、考试题目 实验名称:用温度计测温度 实验仪器:烧杯、温度计 实验要求: 1.实验步骤正确; 2.实验操作规范; 3.正确使用温度计测出一杯热水的温度,并将数据记录在纸上; 4.实验完毕、整理好器材。 二、考试问答题(化学) 由考生自主抽签,确定考题。 实验二《用温度计测温度》评分标准

物理考试题三 一、考试题目 实验名称: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 实验仪器:天平、物块 实验要求: 1.实验步骤正确; 2.实验操作规范; 3.测出物理的质量,并将数据记录在纸上; 4.实验完毕,整理好器材。 二、考试问答题(化学) 由考生自主抽签,确定考题。 物理考试题三“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的评分标准

物理考试题四一、考试题目 实验名称:研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仪器:铁架台、杠杆、钩码 实验要求: 1.实验步骤正确; 2.实验操作规范; 5.实验完毕,整理好器材。 二、考试问答题(化学) 由考生自主抽签,确定考题。

物理考试题五一、考试题目 实验名称:测量100克砝码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实验仪器:砝码盒、细绳、刻度尺 实验要求: 1. 实验步骤正确; 2.实验操作规范; 二、考试问答题(化学) 由考生自主抽签,确定考题。

2018年中考物理总复习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

2018年中考物理总复习实验探究题专题训练 1、小华同学为了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设计了下图甲的实验电路,她在学校实验室找来了如下一些实验器材:电压恒为3V的电源,电流表、电压表各一只,一个开关,阻值分别为10Ω、20Ω、50Ω的定值电阻各一个,滑动变阻器上标有“20Ω 1A”字样,导线若干。 (1)请你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图乙的实物图接完整。 (2)在连接实验电路时,小华应将开关处于_____状态。闭合开关前,应将滑动变阻器滑片滑到最_____端(选填“左”或“右”)。 (3)小华连接好电路,闭合开关后,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时,发现电流表指针正常偏转,电压表示数为零,则发生这种故障的原因可能是_____ 。 (4)故障排除后,小华先把10Ω的电阻接入电路,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为2V,读出电流表示数后,断开开关,她直接拆下10Ω的电阻,改换成阻值为20Ω的电阻继续做实验,闭合开关,电压表示数如图丙所示,其示数是_____V,要完成这次实验,接下来她应将变阻器滑片向_____端(选填“左”或“右”)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_____V。(5)当小华改用50Ω的电阻继续实验时,发现无论怎样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都无法使电压表示数达到实验要求的值,你认为“电压表示数无法达到实验要求的值”的原因可能是() A.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太大 B.电压表量程选小了 C.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太小 D.滑动变阻器烧坏了 (6)小华解决了上述问题后,完成了实验。利用收集到的多组 数据,作出了如图丁所示的电流I随电阻R变化的关系图像,分 析图像得出了电流与电阻的关系是。 2、在“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的实验中,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2.5V”,正常发光时的电阻 约为8Ω。 (1)在图甲中,有一根导线未连接,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 (2)闭合开关后,小灯泡不亮,电流表没有示数,电压表有较大的示数,经检查,导线连接完好,则电路故障可能是小灯泡发生了(选填“短路”或“断路”);

大学物理实验理论考试题及答案

一、 选择题(每题4分,打“ * ”者为必做,再另选做4题,并标出选做记号“ * ”,多做不给分,共40分) 1* 某间接测量量的测量公式为4323y x N -=,直接测量量x 和y 的标准误差为x ?和y ?, 则间接测量量N 的标准误差为?B N ?= 4322(2)3339N x x y x x x ??-==?=??, 3334(3)2248y N y y y y x ??==-?=-??- 2*。 用螺旋测微计测量长度时,测量值=末读数—初读数(零读数),初读数是为了消除 ( A ) (A )系统误差 (B )偶然误差 (C )过失误差 (D )其他误差 3* 在计算铜块的密度ρ和不确定度ρ?时,计算器上分别显示为“8.35256”和“ 0.06532” 则结果表示为:( C ) (A) ρ=(8.35256 ± 0.0653) (gcm – 3 ), (B) ρ=(8.352 ± 0.065) (gcm – 3 ), (C) ρ=(8.35 ± 0.07) (gcm – 3 ), (D) ρ=(8.35256 ± 0.06532) (gcm – 3 ) (E) ρ=(20.083510? ± 0.07) (gcm – 3 ), (F) ρ=(8.35 ± 0.06) (gcm – 3 ), 4* 以下哪一点不符合随机误差统计规律分布特点 ( C ) (A ) 单峰性 (B ) 对称性 (C ) 无界性有界性 (D ) 抵偿性 5* 某螺旋测微计的示值误差为mm 004.0±,选出下列测量结果中正确的答案:( B ) A . 用它进行多次测量,其偶然误差为mm 004.0; B . 用它作单次测量,可用mm 004.0±估算其误差; B =?==?

2018年中考物理实验操作考试试卷.doc

县(市、区)学校姓名学号序号 物理试题1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一.实验目的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二.实验器材: 带刻度的杠杆和支架, 2 个细铁丝环,钩码(6-8 个,每个钩码质量相等并标明质 量大小)。 三.实验操作要求 1.提出问题: 杠杆的平衡与哪些因素有关? 2.猜想与假设: 杠杆的平衡与 _______有关? 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1)检查器材。 (2)调节杠杆平衡。 (3)杠杆两边挂不同数量钩码,平衡后测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4)改变钩码数量和位置,平衡后再次测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5)整理器材。 4.分析与论证: ( 1)杠杆力臂的最小刻度值是厘米,每一个钩码的质量是千克。 (2)数据记录: 实验动力动力臂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阻力×阻力臂次数(N)(cm)(N·cm)(N)(cm)(N·cm) 1 2 四.实验结论 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五.反思与拓展 实验前为什么要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 县(市、区)学校姓名学号序号物理试题1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操作评分表( g 取 10N/Kg):(以下由监考教师填写) 实验步骤实际操作情况分步记录满分得分备注 1. 0.9 分 2. A、0.9 分 B、0.9 分 C、0.9 分 3.D、0.9 分 E、0.9 分 F、0.9 分 G、0.9 分 4.0.9 分 5.0.9 分 合计9 分 主考教师(签名)监考教师(签名)

县(市、区)学校姓名学号序号物理试题2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一.实验目的:测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二.实验原理:根据电功率公式 P=UI 测出小灯泡的电压和电流值计算出电功率。三.实验器材: 小灯泡(2.5V),电池组(2 节干电池串联),电压表(3V、15V),电流表(0.6A、3A),滑动变阻器,开关,导线。 四.实验操作要求 R 1. 检查器材。 S 2. 按图 5 连好的电路,在额定电压下,测小灯泡额定L A 电流。V 3. 在低于额定电压时测小灯泡的功率。试题 2 实验电路图 4.整理器材 五.实验记录 1. 电压表量程用档,电流表量程用档,小灯泡的额定电压值。 2.记录数据: 实验记录 电压 U电流I灯泡亮度功率P (V)(A)(较亮或较暗)(W)电压情况 额定电压 低于额定电压 六.反思与拓展 不考虑温度对电阻的影响,当灯泡两端的电压是额定电压的一半时,灯泡的实际功率是额定功率的。 县(市、区)学校姓名学号序号物理试题2测定小灯泡的额定功率 实验操作评分表:(以下由监考教师填写) 实验步骤实际操作情况分步记录满分得分备注1.0.9 分 A、0.9 分 B、0.9 分 2. C、0.9 分 D、0.9 分 A、0.9 分 3.B、0.9 分 C、0.9 分 4.0.9 分 5.0.9 分 合计9 分 主考教师(签名)监考教师(签名)

大学物理实验理论考试题目及答案3

多项选择题(答案仅供参考) 1.请选出下列说法中的正确者( CDE ) A :当被测量可以进行重复测量时,常用重复测量的方法来减少测量结果的系统误差。 B :对某一长度进行两次测量,其测量结果为10cm 和10.0cm ,则两次测量结果是一样 的。 C :已知测量某电阻结果为:,05.032.85Ω±=R 表明测量电阻的真值位于区间 [85.27~85.37]之外的可能性很小。 D :测量结果的三要素是测量量的最佳值(平均值),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和单位。 E :单次测量结果不确定度往往用仪器误差Δ仪来表示,而不计ΔA . 2.请选择出表达正确者( AD ) 3333 343/10)08.060.7(: /14.060.7:/1041.01060.7: /05.060.7:m kg D m kg C m kg B m kg A ?±=±=?±?=±=ρρρρ 3.请选择出正确的表达式: ( CD ) 3333 34/10)08.060.10( : (mm)1087.9)(87.9 :/104.0106.10 : )(10500)(5.10 :m kg D m C m kg B g kg A ?±=?=?±?==ρρ 4: 10.()551.010() A kg g =? 4.请选择出表达正确者( A ) 333 3/04.0603.7: /14.060.7:/041.060.7: /04.060.7:m kg D m kg C m kg B m kg A ±=±=±=±=ρρρρ 5.请选择出表达正确者 ( BC ) 0.3mm 10.4cm h :D /10)08.060.7(:0.3cm 10.4h :B /1041.01060.7 :33334±=?±=±=?±?=m kg C m kg A ρρ 6.测量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和偶然误差,属于系统误差的有: ( AD ) A:由于电表存在零点读数而产生的误差; B:由于测量对象的自身涨落所引起的误差; C:由于实验者在判断和估计读数上的变动性而产生的误差。 D:由于实验所依据的理论和公式的近似性引起的测量误差;

2018年中考物理实验操作考试全集(共15个专题)

物理试题1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实验器材:带刻度的杠杆、2个细铁丝环,细线、钩码(6--8个、质量相等并标明质量大小),刻度尺、铁架台。 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总得分监考教师签字 考试日期: 2018年4月日 物理试题2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1个(2.5N) 带挂钩木块1块(200g) 毛巾1块钩码1个(200g) 长木板一块(80cm) 实验记录:

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有关. 说明: 1.考生只需在表格中填写相关数据,不要求书写完整的实验报告。 2.要真实记录实验数据,捏造数据相应扣分。 物理试题2 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评分细则 实验总得分监考教师签字 考试日期: 2018年4月日物理试题3 测量石块(或蜡块)的密度 实验器材:托盘天平1架(含砝码200g) 烧杯(内装适量水)待测蜡块量筒1个(100mL)细铁丝(足够长)抹布 操作程序:

实验记录: 说明: 1.考生只需在表格中填写相关数据,不要求书写完整的实验报告。 2.要真实记录实验数据,捏造数据相应扣分。 3.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物理试题3 测量石块(或蜡块)的密度评分细则

实验总得分监考教师签字 考试日期: 2018年4月日 物理试题4 测量盐水的密度 实验器材:托盘天平1架(含砝码200g) 烧杯(内装适量盐水)(50mL) 量筒1个(100mL) 说明: 1.考生只需在表格中填写相关数据,不要求书写完整的实验报告。 2.要真实记录实验数据,捏造数据相应扣分。 3. 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017年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题解析

2017年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题解析

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题解析 一、实验探究内容及考查点 1.课本实验探究(带※为中考的重点,带※※为中考的必考点) 考查内容考查知识点 平均速度的测量刻度尺的使用;停表的读数;平均速度公式的运用 音调和频率、响度与振幅的关系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改变频率和振幅的方法(振动物体的长度和拨动的力度) 光的反射光的反射的内容 ※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等大蜡烛的意图(便于比较物体和像的大小) 透明玻璃板的原因(便于确定像的位置) 图纸信息的处理(测量各点到平面镜的距离;连接对应点观察连线与平面镜的关系)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凸透镜成像特点及应用;对焦点、焦距、物距、像距理解 实像和虚像的区分(是否呈现在光屏上) 蜡烛、凸透镜和光屏的位置和高低(中间放置凸透镜;三者中心在同一高度) ※晶体的熔化和凝固晶体熔化和凝固图像和条件(温度不变,需要继续吸热/放热)熔点和凝固点 ※水的沸腾水沸腾的图像和条件(温度不变,需要继续吸热) 沸点和气压的关系(气压高,沸点高) ※物体质量和密度的测量密度的计算 天平的使用(放、移、调、称、读的要点) 量筒的使用 质量和体积测量顺序的处理(注意测量时液体的残留) 重力与质量的关 系 重力与质量的关系 ※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滑动摩擦力的影响因素;控制变量法的运用 匀速拉动物块运动(便于读数、拉力等于摩擦力) 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控制变量法;实验加理论推导的实验思路二力平衡的条件二力平衡的条件;控制变量法 ※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压力作用效果的影响因素 压力作用效果的呈现(观察物体的凹陷程度) 液体压强的特点压强计的使用(观察U形管两边液面的高度差) 控制变量法;液体压强的特点 浮力的影响因素浮力的影响因素;弹簧测力计的使用;浮力的求解 ※阿基米德原理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测力计的读数 浮力的求解(两次测力计的示数差) 实验的步骤(称小桶重力;空中称物重;水中称读数;称小桶和水的重力) 杠杆的平衡条件杠杆的平衡条件 力臂的读取(杠杆水平时读杠杆上的刻度)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机械效率的理解 有用功和总功的求解(有用功——重力做的功;总功——拉力做的功)拉力与物体重力的关系(F=(G+G 动 )/n;n——动滑轮上绳子的段数)匀速拉动绳子(便于读出拉力的示数)

中考物理实验操作及方法归纳

中考物理实验操作及方 法归纳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中考物理实验操作及方法归纳 实验步骤、操作、结论 一、力学 ?基础性 天平测质量 【实验目的】用托盘天平测质量。 【实验器材】天平(托盘天平)。 【实验步骤】 1)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取下两端的橡皮垫圈。 2)游码移到标尺最左端零刻度处(游码归零,游码的最左端与零刻度线对 齐)。 3)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若左盘较高,平衡螺母向左拧;右盘同理),直至 指针指在刻度盘中央,天平水平平衡。 4)左物右码,直至天平重新水平平衡。(加减砝码或移动游码) 5)读数时,被测物体质量=砝码质量+游码示数(m物=m砝+m游) 【实验记录】此物体质量如图:62 g 弹簧测力计测力 【实验目的】用弹簧测力计测力 【实验器材】细线、弹簧测力计、钩码、木块 【实验步骤】 ●测量前: 1)完成弹簧测力计的调零。(沿测量方向水平调零) 2)记录该弹簧测力计的测量范围是 0~5 N,最小分度值是 N。

测量时:拉力方向沿着弹簧伸长方向。 【实验结论】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 N。 验证阿基米德原理 【实验目的】定量探究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之间的关系。 【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金属块、量筒、水 【实验步骤】 1)把金属块挂在弹簧测力计下端,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1。 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液面示数V1。 3)把金属块浸没在水中,记下测力计的示数F2和此时液面的示数V2。 4)根据测力计的两次示数差计算出物体所受的浮力(F浮=F1-F2)。 5)计算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V2-V1),再通过G水=ρ(V2-V1)g计算出 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6)比较浸在液体中的物体受到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重力之间的关系。 (物体所受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实验结论】液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的大小测定物质的密度 (1)测定固体的密度: 【实验目的】测固体密度 【实验器材】天平、量筒、水、烧杯、细线、石块等。 【实验原理】ρ=m/v 【实验步骤】

2019年初中物理实验操作考试试题

合肥市2019年初中实验操作考试物理试题1.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2.用天平、烧杯和量筒测液体的密度 3.测量串联电路的电压 4.测量并联电路中的电流

合肥市2019年初中毕业实验操作考试 物理试题A 中考准考证号_________实验操作考试准考证号________ 姓名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__ 题目: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f =15cm) 要求:1.实验前先举手示意,经监考教师检查同意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 2.实验中发现器材有问题,应立即向监考教师报告; 3.正确装配器材,根据表格中要求,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4.将测量(要有单位)和实验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由上述数据分析可见: 1.比较实像和虚像的数据发现:当u =15cm时,无法测出像距的原因是。 2.对比像的正立和倒立数据发现:u15cm成正立的像;u15cm成倒立的像。

合肥市2019年初中毕业实验操作考试 物理试题B 中考准考证号_________实验操作考试准考证号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校____________题目:用天平、烧杯和量筒测液体的密度 要求:1.测量前先举手示意,经监考教师检查同意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 2.测量中发现仪器损坏,应立即报告监考教师; 3.用天平测液体的质量,用量筒测液体的体积; 4.将测量结果(要有单位)记录在下表中,并计算液体的密度。 实验数据记录: 天平的量程:,称量标尺上的最小分度值:。量筒的量程:,量筒上的最小分度值:。

合肥市2019年初中毕业实验操作考试 物理试题C 中考准考证号_________实验操作考试准考证号________ 姓名_________学校 题目:测量串联电路中的电压 要求:1.按电路图连接好实验电路(注意:电压表连接在合适位置),闭合开关前先举手示意,经监考教师检查同意后再进行下一步操作; 2.测量中发现器材有问题应立即报告监考教师; 3.用电压表分别测出小灯泡L1、L2及它们两端的总电压。 实验数据记录: 观察量程是0~3V电压表的最小分度值为:V; 观察量程是0~15V电压表的最小分度值为:V。 L1两端的电压U1L2两端的电压U2L1和L2两端的总电压U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题大全

初中物理实验探究题大全(共110页) 声学 1.声音的发生和传播 1.如图甲所示,用竖直悬挂的泡沫塑料球接触发声的音叉时,泡沫塑料球被弹起,这个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产生的;为了便于完成该实验使用了法;如图乙所示,敲击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这个现象说明能传声.声音的响度越大,小球被弹开的幅度越大,说明响度与有关. 2.(2011?金平区)如图所示,四支相同的试管内 装有不同深度的水. (1)用嘴贴着管口吹气,振动发声的物体是:, 则发出的声音的音调由低到高的顺序

是:.(只填对应序号). (2)用棒敲击试管,振动发声的物体是:,则发出的声音音调由低到高的顺序是:.(只填对应序号)2.音调,响度的变化 1.声音的探究 (一)他们首先做了如下几个实验: 实验一:用手摸喉头,发声时,手在振动 实验二: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发声时,感觉手在振动 实验三:打击音叉,把发声音叉的尖端接触水面,激起水花实验四:把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使它振动发声 (1)他们发现这些发声物体的共同特征 是: ,物理学把这种由几个现象得到一个共同结论的方法称为. (2)音叉发声振动不易观察到,通过激起水花将振动放大反映出来,物理学上把这种方法称为 (二)小玉发现,轻拨与重拨钢尺,钢尺发出声音的大小不同.他继续用刻度尺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如图甲所示.记录的数据如下:

(1)小马发现他收集的数据有问题,请你帮他指出来 存在的是: (2)经过改正后,他们得出了正确 论: (三)小张发现塑料片快划与慢划发出声音的高低不同.他选择如图乙所示的器材进一步探究,但忘记记录现象了.请帮他完成实验记载用薄塑料片在塑料梳子的齿上划两次,第一次快些,第二次慢些,则第 次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如图丙所示,用薄塑料片在1、2两把塑料梳子的齿上用同样的速度划两次,则把梳子发出的声音的音调高. (四)小马等同学在探究出上述问题之后,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声音是怎样从发声物体传播到远处的? 针对这一问题,他们经过认真地思考,提出了两种猜想:①声音要传播出去,需要东西做媒介;②声音要传播出去,不

2018年中考物理实验操作考试全集(共15个专题)

县(区、帀) 学校 姓名 安丘市2018年中考理化实验操作考试 考试日期:2018年4月 日 物理试题1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物理试题1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评分细则 评分标准 分值实验器材:带刻度的杠杆、2个细铁丝环,细线、钩码(6--8个、质量相等并标 明质量大 小 ) , 刻 度 尺 、 铁 架 台 。 操 作程 序: 实验记录: 结论:杠杆的平衡条件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实验总得分 __________ 监考教师签字

县(区、市)学校姓名 安丘市2018年中考理化实验操作考试 物理试题2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物理试题2探究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评分细则 码1个(200g)长木板一块(80cm) 操作程序: 实验记录: 测力计量程____________ 分度值________ < 结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__ 关. 实验总得分_________ 监考教师签字____________ 说明:考试日期:2018年4月_________ 日 1 ?考生只需在表格中填写相关数据,不要求书写完整的实验报告。 2 ?要真实记录实验数据,捏造数据相应扣分。

县(区、帀) 学校 姓名 安丘市2018年中考理化实验操作考试 物理试题3测量石块(或蜡块)的密度 物理试题3测量石块(或蜡块)的密度评分细则 考试日期:2018年4月 日 实验器材:托盘天平1架(含砝码200g ) 烧杯(内装适量水) 待测蜡块量筒 1个(100mL 细铁丝(足够长) 抹布 操作程序: 实验记录: 说明: 1 ?考生只需在表格中填写相关数据,不要求书写完整的实验报告 2 ?要真实记录实验数据,捏造数据相应扣分。 3.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实验总得分 _________ 监考教师签字 ____________

江苏大学物理实验考试题库和答案完整版

大学物理实验A(II)考试复习题 1.有一个角游标尺,主尺的分度值是°,主尺上29个分度与游标上30个分度等弧长,则这个角游标尺的最小分度值是多少? 30和29格差1格,所以相当于把这1格分成30份。这1格为°=30′,分成30份,每份1′。 2.电表量程为:0~75mA 的电流表,0~15V 的电压表,它们皆为级,面板刻度均为150小格,每格代表多少?测量时记录有效数字位数应到小数点后第几位(分别以mA 、V 为记录单位)?为什么? 电流表一格小数点后一位 因为误差, 电压表一格小数点后两位,因为误差,估读一位 ***3.用示波器来测量一正弦信号的电压和频率,当“Y轴衰减旋钮”放在“2V/div”档,“时基扫描旋钮”放在“div”档时,测得波形在垂直方向“峰-峰”值之间的间隔为格,横向一个周期的间隔为格,试求该正弦信号的有效电压和频率的值。 f=1/T=1÷×= U 有效=÷根号2= ***4.一只电流表的量程为10mA ,准确度等级为级;另一只电流表量程为15mA ,准确度等级为级。现要测量9mA 左右的电流,请分析选用哪只电流表较好。 量程为10mA ,准确度等级为级的电流表最大误差,量程为15mA ,准确度等级为级,最大误差,所以选用量程为15mA ,准确度等级为级 5. 测定不规则固体密度 时,,其中为0℃时水的密度,为被测物在空气中的称量质量,为被测物完全浸没于水中的称量质量,若被测物完全浸没于水中时表面附 有气泡,试分析实验结果 将偏大还是偏小?写出分析过程。 若被测物浸没在水中时附有气泡,则物体排开水的体积变大,物体所受到的浮力变大,则在水中称重结果将偏小,即m 比标准值稍小,可知0ρρm M M -=将偏小 6.放大法是一种基本的实验测量方法。试写出常用的四种放大法,并任意选择其中的两种方法,结合你所做过的大学物理实验,各举一例加以说明。 累计放大法 劈尖干涉测金属丝直径的实验中,为了测出相邻干涉条纹的间距 l ,不是仅对某一条纹测量,而是测量若干个条纹的总间距 Lnl ,这样可减少实验的误差。 机械放大法 螺旋测微器,迈克尔孙干涉仪读数系统

人教版物理九年级中考物理实验考试的18个实验

中考物理实验考试的18个实验 物理试题1 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一.实验目的: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二.实验器材:带刻度的杠杆和支架,2个细铁丝环,钩码(6-8个,每个钩码质量相等并标明质量大小)。 三.实验操作要求 1.提出问题: 杠杆的平衡与哪些因素有关? 2.猜想与假设: 杠杆的平衡与_______ __________有关? 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1)检查器材。 (2)调节杠杆平衡。 (3)杠杆两边挂不同数量钩码,平衡后测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4)改变钩码数量和位置,平衡后再次测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5)整理器材。 4.分析与论证: (1)杠杆的最小刻度值是厘米,每一个钩码的质量是千克。 (2)数据记录: 归纳出杠杆的平衡条件。 五.反思与拓展 实验前为什么要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 物理试题 2 用天平和量筒测定液体的密度 一.实验目的:用天平和量筒测液体的密度。 二.实验器材:托盘天平、砝码、镊子、量筒、烧杯、滴管盐水、标签(标明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托盘天平要先调平,待用。) 三.操作要求 1. 检查器材。 2. 记录总质量。 3. 测盐水的体积。 4. 用天平称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 5. 计算盐水的密度。 6. 整理器材。 四.实验记录 1. 天平的最大称量值,游码标尺的最小刻度值,量筒的最大刻度值,量筒的最小刻度值 。 2. 记录数据:

五、反思与拓展 为什么本实验要用测两次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之差来测量量筒中的盐水的质量? 。 物理试题3 探究重力的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一.实验目的:探究重力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 二.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支架、相同的钩码5个、铅笔、刻度尺。 三.实验要求: 1.提出问题:重力大小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2.猜想与假设:重力大小与质量有什么关系? 3.设计并进行实验: (1)检查器材:观察弹簧秤的量程、最小刻度值,指针是否指到零刻度线。 (2)将弹簧测力计悬挂在支架上。 (3)将钩码逐个加挂在测力计上。 (4)将5次的测量结果记录在表格中。 4.分析与论证: (1)用5组数据在图像中描点并绘出图线。 (2)根据图线得出结论。 6.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四.实验记录 1.记录数据: 2.图像: 五.实验结论: 重力的大小跟物体的有关,重力跟物体的质量的关系是。 六.反思与拓展: 重力与质量之比有什么特点?。 学校姓名准考证号实验操作统考号 物理试题4 探究电阻上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一.实验目的:探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 二.实验器材:电压表(量程3V、15V),电流表(量程:0.6A、3A),定值电阻三个(阻值不同),开关,导线若干,电池组(2节干电池串联),滑动变阻器(10Ω)。 三.实验要求: 1.提出问题: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2.猜想与假设:在电压一定时,通过电阻的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填“成正比”、“成反比”)3.设计和进行实验 (1)检查器材。

专题复习—中考物理探究性题、实验题

专题复习—中考物理探究性题、实验题 一、实验设计型 例1. 某中学初二年级物理课外兴趣小组对鸡蛋的新鲜程度与鸡蛋的平均密度是否有关作出猜想,为了研究这一问题,该小组取来一些新鲜程度不同的鸡蛋,分别测出它们的平均密度,再进行分析研究,请你在下表中设计两种不同的实验方案,测出鸡蛋的平均密度。 分析:传统的测量密度的方法是利用公式ρ=,即用天平测质量m,用量筒测体积V, 而在学习了浮力的知识后,我们还可以利用浮力的知识将形状不规则的物体的密度测量方法进行拓展。如利用一大一小的两个小烧杯和一把刻度尺、水就可以测出一枚鸡蛋的密度,做法是:1、在小烧杯中放入一枚鸡蛋,再放入大烧杯中,用刻度尺量出此时大烧杯中水的液面记作h1,2、将鸡蛋从小烧杯中取出时(小烧杯仍在大烧杯中)这时的液面处在的高度为h,3、将鸡蛋放入大烧杯中(此时小烧杯仍在大烧杯中),用刻度尺量出此时液面的高度记作 h2则鸡蛋的密度为ρ=ρ水;其它方法也可以。 答案:方案一:用天平测质量m,用量筒测体积V,公式ρ= 方案二:如利用一大一小的两个小烧杯和一把刻度尺、水就可以测出一枚鸡蛋的密度,做法是:1、在小烧杯中放入一枚鸡蛋,再放入大烧杯中,用刻度尺量出此时大烧杯中水的液面记作h1,2、将鸡蛋从小烧杯中取出时(小烧杯仍在大烧杯中)这时的液面处在的高度为h,3、将鸡蛋放入大烧杯中(此时小烧杯仍在大烧杯中),用刻度尺量出此时液面的高度记作h2, 则鸡蛋的密度为ρ=ρ 水 说明:探究的目的是为了验证猜想的正确与否,这是一道传统的测量密度的实验题,试题难度并不高,它结合了生活实际,具有探究性质,学生可以在答题中享受一种亲切愉快的情绪体验,这正是新课程倡导的。又如(2002烟台)在学习“阿基米德原理”的一节课上,老师列举了“盆水举缸”的事例。下课后,小红同学怎么也不相信:一盆水能够浮起质量比

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题解析

2014年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题解析 一、实验探究题的解答技巧 1.阅读题目,弄清题目探究的内容; 2.思考实验所需的器材、研究方法和结论; 3.思考特殊器材的使用方法和作用(一般指测量型器材); 4.电学实验探究题中的故障问题(开路:可能只有电压表有示数;短路:部分器材有示数)。二、典型中考实验探究题分析 1.聂利同学在一个养蜂场看到许多蜜蜂聚集在蜂箱上,双翅没有振动,仍嗡嗡地叫个不停。她对《十万个为什么》中“蜜蜂发声是不断振动双翅产生的”这一结论产生怀疑。蜜蜂的发声部位到底在哪里? 下面是聂利同学的主要探索过程: ①把多只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板上,蜜蜂仍然发声。 ②剪去多只蜜蜂的双翅,蜜蜂仍然发声。 ③在蜜蜂的翅根旁发现两粒小“黑点”,蜜蜂发声时,黑点上下鼓动。 ④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蜜蜂不发声。 请回答: (1)聂利同学在实验时,采用多只蜜蜂的目的是。 (2)从实验①和②可得出的结论是。 (3)“用大头针刺破多只蜜蜂的小黑点”基于的假设是。 2.石林中学的张江同学自备器材,主动探究“平面 镜成像的规律”,其情形如图所示,他先把一块平板玻璃垂直立在水平桌面上,再 准备A、B两支大小、外形完全一样的蜡烛,然后把点燃的蜡烛A立在玻璃板前, 又把蜡烛B放在玻璃板后面,并移动蜡烛B的位置,使它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 (1)张江同学在做探究实验时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他选择的蜡烛B与蜡烛A的大小、外形完全一样是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把蜡烛A向镜面移动一段距离,又移动蜡烛B去与蜡烛A的像比较,会发现蜡烛A像 的大小______(选项“变大”、“变小”或“不变”)。 (4)如果在蜡烛A像的位置放一个光屏,光屏上______承接到像(选项“会”或“不会”),这 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像(选填“虚”或“实”)。 3.(1)在“探究光反射的规律”时,小李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让一束光EO贴着纸板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上会看到反射光线OF。将纸板沿ON向拥不后折,此时在NOF面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如图乙所示,此实验现象说明;在图甲中,如果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射向镜面,会看到反射光线沿着OE方向射出,这表明。

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

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中考物理实验探究题专项练习主要从复习目标、知识储备、典型例题、操作步骤及精选的探究题习题专练,希望本篇的资料可以帮助大家的复习, 【复习目标】 1、熟练掌握科学探究的各要素。 2、能够熟练掌握课本设计的各个探究实验。 3、能够对提出的生活中的现象和问题 【知识储备】 一个完整的实验探究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与合作,在实验探究过程可只包含一个或多个要素。 【典型例题】 一、对提出问题能力考查 基本要求: ● 能从日常生活、自然现象或实验观察中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 ● 能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 例题:某生在河边玩耍,看见两女士在散步,一位穿高跟鞋,另一位穿平跟鞋,尽管看起来她们体重相当,但她们留在河边湿地上的脚印深浅有明显差异,高跟鞋后跟的印痕窄而深,平跟鞋的宽而浅。请同学们经思考后提出一个相关问题?

力对物体的破坏作用和受力面积有什么关系? 解题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 二、对猜想与假设的能力考查 基本要求: ●能根据经验和已有知识对问题的成因提出猜想。 ●能对探究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实验结果进行推测与假设。例题.用手将一块木板慢慢压向水中,当物体浸入水中的部分越多时,你的手感受到向上的力越大。请你根据以上实验提出一个假设或猜想。 液体对物体的浮力跟浸入液体的深度有关 练习:对影响液体蒸发快慢因素的研究中,学生发现衣服展开、晾在通风、向阳的地方干的快这一事实,情根据以上事实提出你的猜想 猜想:液体温度高、表面积大、表面空气流速大,液体蒸发的快。 三、对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能力考查 基本要求: ●能明确探究的目的和已有条件,会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的过程。 ●能选择正确的科学探究的方法及所需要的器材。

初中物理实验操作试题

学校报名号姓名得分____ 宜宾市初中学业水平实验操作技能考试 初中物理实验操作试题(一)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考试时间:10分钟) 一、实验目的: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二、实验器材: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方座支架(或玻璃板支架)一对,白纸,三角板一对,刻度尺,火柴。 三、实验操作要求 1.提出问题 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 2.猜想与假设 平面镜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的大小可能。 3.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 (1)检查器材。 (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用支架固定平板玻璃,用三角板检查玻璃板是否竖直,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 (4)移动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让它跟点燃蜡烛的像重合。 (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像与物的大小并记录。 (6)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复实验步骤(4)、(5)两次。 (7)找出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及像的位置跟物体和平面镜位置的关系。 (8)整理器材、摆放整齐。 四、记录和结论 1.记录数据 实验次数蜡烛到玻璃板的距离像到玻璃板的距离像的大小与物的大小1 2 3 2.实验结论 (1)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宜宾市初中学业水平实验操作技能考试 初中物理实验操作试题(一) 《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评分表 一、实验目的:观察平面镜成像的情况,找出成像的特点。 二、实验器材:同样大小的蜡烛一对,平板玻璃,方座支架(或玻璃板支架)一 对,白纸,三角板一对,刻度尺,火柴。 三、实验步骤及评分标准 实验步骤操作要求及评分标准分值得分1.提出问题平面镜成像有什么特点?— 2.猜想假设平面镜成的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等于物体到 平面镜的距离,像与物的大小可能相等。 1分 3.设计实验进行实验(1)检查器材。 (2)在桌上铺上白纸,在白纸上用支架固定 平板玻璃,用三角板检查玻璃板是否竖直, 在纸上记录玻璃板的位置。 1分(3)把点燃的蜡烛放在玻璃板前。1分(4)移动未点燃的蜡烛,在玻璃板后让它跟 点燃的蜡烛的像重合。 1分(5)观察两根蜡烛的位置、像与物的大小, 找出像的位置跟物体和平面镜的位置的关 系,并记录。 1分(6)改变点燃的蜡烛位置,重复步骤(4)(5)。1分(7)再次改变点燃的蜡烛位置,重复步骤(4)(5)。 1分 4.分析论证(1)平面镜成像的大小与物体的大小相等。1分 (2)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 离相等。 1分 5.整理器材把器材放回原处。1分 合计10分监考教师:确认成绩学生签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