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部编版教案-诗经二首

12 部编版教案-诗经二首
12 部编版教案-诗经二首

知识与技能

1.学习《诗经》的有关常识,了解《诗经》的语言特点。

2.诵读课文,理清课文内容,体会感情。

3.陶冶情操,

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品位。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了解诗歌内容,体会感情。

情感态度与

价值观

正确认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向往。

教学重点发挥想象力描绘浪漫的爱情场景。

教学难点纯洁的爱情观。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导入(文本导入):俗话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面对美好的人或物,都会产生爱慕之心。现实生活中,我们常常把心中爱慕之人称为“梦中情人”。《关雎》这首诗便惟妙惟肖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一场对“梦中情人”的浪漫的追求。那么追求的过程是如何的?追求的结果又是怎样的?让我们一起走入《关雎》,欣赏一场古人的爱情戏吧。

1.作者简介

《关雎》的作者是无名氏,具体已不可考。

《关雎》这首爱情诗选自《诗经·周南》。《诗经》原称《诗》或《诗三百》,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共收诗305首。

2.交流背景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305篇诗歌,它是古代诗歌源头,包括风、雅、颂,反映人民被压迫、被剥削的现状,表达人民的反抗,表达对爱情的美好追求。

3.知识链接

诗经的知识

(1)《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本称《诗》,编成于公元前6世纪的春秋时期,共305篇,所以也叫《诗三百》。孔子将《诗三百》作为道德教育的教材,自汉以后儒家学派把它当成经典,奉为“六经”之一,才称为《诗经》。《诗经》广泛地反映了古代社会生活,富于写实精神,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2)按内容《诗经》分“风”“雅”“颂”三大类。

“风”有十五国风,大都是民间歌谣,是当时人民的口头创作,反映了社会的风貌和人民的喜怒哀乐,是《诗经》中的精华。

“雅”分大雅与小雅,是宫廷乐曲歌词。

“颂”分周颂、鲁颂、商颂,是宗庙祭祀的乐歌。

(3)《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铺陈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联想 (4)风、雅、颂和赋、比、兴合称为“诗经六义”。

诗、书、礼、乐、易、春秋合称“六艺”。

《诗经》中的《国风》和《离骚》并称“风骚”,代表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文学传统。“风骚”后代指文学才华。 4.积累字词 (1)注音

关雎.(j ū) 窈窕..(y ǎo ti ǎo ) 参差..(c ēn c ī) 寤寐..(w ù m èi ) 芼.

之(m ào ) (2)解释词语

①关关雎鸠:雎鸠鸟不停地鸣叫。关关:拟声词。 ②洲:水中的陆地。

③窈窕淑女:文静美好的女子。淑女:善良美好的女子。

④君子好逑:君子好的配偶。君子:对统治者和贵族男子的通称。逑:配偶。 ⑤参差:长短不齐。 ⑥流:求取。

⑦思服:思念。服,思念。 (3)词类活用

①琴瑟友.之(名词作动词,做朋友,相亲相爱,亲近) ②钟鼓乐.之(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快乐) (4)古今异义

左右流.

之(古义:求取;今义:流出)

(一)整体感知

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

【交流点拨】 《关雎》是四言诗,对于四言诗的诵读,一般读成“二二”节拍,应该是两字一顿。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这首诗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交流点拨】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位美丽少女的相思之情,求而不得,他日思夜想,辗转反侧,夜不能寐。他做梦梦见自己弹琴奏瑟,迎娶这位姑娘。 3.全诗共5个小节,层次结构是怎样的?

【交流点拨】第一章(第1节):描写小伙子见到一位漂亮姑娘,从而引起爱慕感情和求婚的愿望。

第二章(2~3节):描写小伙子想追求那位姑娘,苦于无法,求之不得,因而朝思暮想,寝食不安。

第三章(4~5节):描写小伙子做梦梦见成婚的欢乐场景。

4.《关雎》这首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交流点拨】《关雎》写了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表达了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幻想求而得之的喜悦之情。

(二)深层探究

1.浪漫的爱情往往离不开浪漫的场景,请找出文中写景的句子,并用自己的语言发挥想象力描绘出来。【交流点拨】写景句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参差荇菜,左右流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描绘:“清清的河水,水波荡漾。水中有座芳草萋萋的绿洲,绿洲之上一对鱼鹰正在伸长脖颈一唱一和地关关鸣叫。河的两岸长满了葱绿的荇菜,随着微风参差摇摆。要采摘它们需要时左时右地努力。美丽的姑娘啊,要得到你的爱情,不也跟采摘荇菜一样,要想尽办法去接近!”

2.《关雎》中有一句,对心中恋人的赞美已成为赞美女性的成语,请找出。

【交流点拨】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诗人又是如何表现自己的爱慕之情的?请找出相关语句。

【交流点拨】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4.爱慕之深,日夜思念,以致夜不成眠,可见相思之苦。既然如此,那就大胆地去追求美丽的姑娘吧。让我们看看他是如何展开爱情攻势的?

【交流点拨】窈窕淑女,琴瑟友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如此煞费苦心先“友之”:亲近她,再“乐之”:取悦她。结果大概可以猜到了,自然会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了。

(三)品析语言

《关雎》的语言特点是什么?

【交流点拨】(1)“兴”手法的运用

一开始我们分析场景,大家也许注意到了,这些场景是分散描绘的,基本是一句场景一句叙事夹杂进行。这也是《诗经》中常用的手法叫作“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例如开篇先言他物:“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用一唱一和的雎鸠鸣叫,引起所咏之词:“窈窕淑女,君子好逑”。“他物”与“所咏之词”不是毫无关联,而恰恰是有共通点的。正如上例雎鸠的相互鸣叫与君子对淑女的爱慕是一致的。

文中再找几例并分析其共通点。

例:“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时左时右采荇菜的动作和千方百计接近淑女是共通的。

(2)重章叠句

诵读时能发现,许多句子是重复出现的,这种手法有利于反复吟唱,以充分地表达出诗人细腻的思想感情。例“窈窕淑女”“参差荇菜”等。

选取《关雎》中某一细节描写,发挥想象,拓展成一篇200字左右的小短文,力求语言流畅,表现出特定的意境氛围。

《关雎》写一个男子对所爱慕的女子的思念和追求过程,写了求之不得的焦虑和幻想求而得之的喜悦。表现了追求爱情中的苦与乐,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第二课时

导入(文本导入):如果说《关雎》是一支完整的爱情进行曲,那么《蒹葭》就是一场爱情马拉松。谁能告诉我,马拉松运动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路途遥远、艰险,需要耐力和持久的决心、勇气,不畏艰险、坚持不懈、努力不放弃……)《蒹葭》便是描写了对爱人不懈的寻找,让我们来听听这场爱情告白吧。(多媒体出示教学目标并板书课题)

1.知识链接

蒹葭是一种植物,指芦荻,芦苇。蒹,没有长穗的芦苇。葭,初生的芦苇。《蒹葭》这首诗,选自《诗经·秦风》,大约来源于2 500年以前产生在秦地的一首民歌。

2.积累字词

(1)注音

(jiān jiā) 溯.(sù) 晞.(xī)

蒹葭

..

湄.(méi)跻.(jī)涘.(sì)

沚.(zhǐ)

(2)解释词语

①苍苍:茂盛的样子。

②白露为霜:白色的露水结成了霜。

③所谓:所说的。伊人:那人,指所爱的人。

④溯洄从之:逆流而上去追寻。洄:逆流。从:跟随、追寻。

⑤阻:艰险。

⑥萋萋:茂盛的样子。

⑦采采:茂盛鲜明的样子。

(3)词类活用

道阻且右.(方位名词作动词,向右迂曲)

(4)古今异义

道阻且右.(古义:向右迂曲;今义:右边,表方位)

白露未已.(古义:干;今义:已经)

(一)整体感知

1.多种形式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和节奏。

【交流点拨】四言诗每句一般读成“二二”拍。如: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2.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内容。

【交流点拨】这首诗歌抒写了主人公对意中人的倾慕之情,以及欲见而不可得的惆怅之情。

设计意图:这几个问题的设置,意在让学生自由朗读诗歌,把握节奏,理解诗歌内容,为下一步深层探究作铺垫。

(二)深层探究

1.诗歌中哪一些诗句描写了景物?所写景物有怎样的特点?写景有什么作用?

【交流点拨】“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描写了一幅秋苇苍苍,白露茫茫,寒霜浓重的凄清景色,形成了一种渺远迷茫的意境,渲染了气氛,烘托了人物忧郁感伤的情怀。

2.诗歌中哪些诗句表现了诗人渴慕伊人,历经艰险,执着追求,然而却求而不得的苦闷、感伤、情怀?

【交流点拨】“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这些诗句都表现了诗人渴慕伊人,历经艰险,执着追求,然而却求而不得的苦闷感伤情怀。

3.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怎样的?请说说你的理由。

【交流点拨】感情基调:渺远迷茫,忧郁缠绵,怅惘感伤。理由:渴慕倾心于伊人,执着地追求,不怕道路的艰险,然而伊人却宛在水中央,如镜中花、水中月,可望而不可即,求而不得,故苦闷、感伤、忧郁。

4.《蒹葭》的主题是什么?

【交流点拨】诗歌每一章前四句都是描写一种凄清而苍凉的景色,这种景色衬托出人物心中的空虚、惆怅之情;而后四句写出诗人对“伊人”的上下寻求,却又寻而不见的情景,这当中既有诗人的怅惘之情,又有诗人对伊人的深切思念。

(三)品析语言

任选《蒹葭》中的一节,用优美的语言重现诗歌的意境。

【交流点拨】又是一个霜凝雾罩的清晨,我又来到水边,那苍苍的蒹葭在微微晓风中,如一片白色的海。凝霜晨露迷失在白雾之中。我心中的恋人啊!你究竟在哪里啊?我愿付出一生的时光,跋山涉水,来到你的身旁。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可以真正了解到《诗经》所含有的独特的魅力,那优美的意境,让我们流连忘返;那真挚的情感,更让我们神往不已。是呀,我们生长在情的海洋之中,沐浴在爱的阳光之下,让我们怎能不为之高声赞叹呢!

比较《关雎》与《蒹葭》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有何相同之处?(学生四人小组讨论)

【交流点拨】(1)都用了“兴”的手法:“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2)都用了重章叠句的手法:“窈窕淑女”“参差荇菜”;“所谓伊人”“溯洄从之”“溯游从之”。

关雎起兴

重章叠句

蒹葭

(课堂教学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

(示例)《关雎》和《蒹葭》在内容、表现手法等艺术特色上都有相同之处,所以《关雎》重点讲授,《蒹葭》则以教师设问引导,学生自学领悟为主。在学习《关雎》基础上进一步熟悉相应文学常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学生应当能够借助课文的注释,理解《蒹葭》的基本意思,进而体味出诗歌的情感。但两首诗歌的学习的着重点应当不同。在学习《关雎》的教学过程中,课堂优美意境的创设尤为重要。引导学生感受美的氛围,特别是情景赏析中,对学生理解文章思想感情,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能将学生带到优美的诗境中。所选的图画音乐一定要轻柔欢快,让人充满憧憬。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设的情景尤为重要,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撞击学生情感的火花,陶冶学生的情操。创设好适合的情景,也有利于学生理解诗歌中所展示的人物形象。在学习《蒹葭》的过程中,更应当注重的是“赋、比、兴”表现手法的学习。采取自学的方式,结合第一课时介绍的“赋、比、兴”的基本常识,让学生在诗歌中找出采用了这些表现手法的诗句,进而分析这些诗歌所表达出来的情感和思想。将手法的学习和思想的体悟结合起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