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校本培训

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校本培训
语言文字规范标准校本培训

《语言文字规范标准》解读

——校本培训讲座

(王仁江2014年9月18日)

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本周是第17届推普周,9月17日下午,我在民主西路小学参加了教育局组织的2014年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培训,聆听了孟炜老师关于《语言文字规范标准》解读的讲座,以及崔承慧老师关于《公文写作规范应用》解读的讲座。今天,我就所理解的培训内容,和老师们进行交流。

一、语言文字规范应用的重要性

教育是最具时代特色的,“与时俱进”是教育改革的指导思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要求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它所提到的5种能力均离不开语言文字能力的运用。21世纪是高科技异常发展的时代,会说流畅标准的普通话,具有较好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加上掌握一两门外国语和熟练操作计算机,这样的学生在学业、择业和事业的竞争中必然处于优势地位。很难想象,一个连国家通用语言都不会说的青年能在知识经济和信息化时代游刃有余。我们做教育要想跟上时代发展,要想与世界接轨,首先就要普及规范语言文字,提高学生的

整体语言文字水平。

二、解读《通用规范汉字表》

2000年10月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2000年10月3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37号公布,自2001年1月1日起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学校及其它教育机构以普通话和规范汉字为基本的教学用语用字。

2013年8月19日,历时十年打磨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在中国政府网公布。这个表由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组织制定,是对汉字规范整合优化后的最新成果。

(一)《通用汉字规范表》出台背景

2009年8月,教育部语信司王翠叶处长在和网友互动时曾指出国家制定《通用规范汉字表》背景和意义主要基于两点:第一是为了更好地满足新世纪语言生活的需要。21世纪的中国社会语言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社会用字的范围发生了很大的变动,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文字观念和需求,出现了多元化、开放性的特点。特别是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各行各业都需要信息储存和交换,生僻字在字库里找不到,会产生很多问题,这是信息化带来的新问题,对汉字标准化也就提出了新的要求,可以说各个领域的汉字应用需要制定一个汉字规范。

举例:网络用语用字

第二是为了贯彻落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这个法律的

第三条规定:国家推广普通话、推行规范汉字。到底哪些是规范汉字呢?“橘子和桔子眼泪和眼淚歌咏和歌詠”这三组词哪一个是对的呢?我们如何使用呢?我们过去已有的规范标准,是分散的几个字表,要落实贯彻这个法,就需要有一个明确的范本。

(二)最大亮点:226个简化字、45个异体字被收录

这份新字表是在整合多个文件的基础上制定的,包括《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简化字总表》、《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以及《现代汉语通用字表》。“闫”等226个已在社会语言生活中广泛使用的简化字和“喆、昇、邨、淼”等45个异体字被调整为规范字,正式收录。

以下45个异体字被调整为规范字:

部分字的读音及用法

喆[zhé];皙[xī];淼[miǎo];堃[kūn];陞[shēng];絜[xié][ji é];仝[tónɡ];

甦[sū];甯[níng];犇[bēn];龢[hé];邨[cūn];祕[bì];菉[lù];谿[xī];

筦[guǎn];澂[chéng];昇[shēng];耑[duān]时作姓氏人名,[zhuān]时用“专”;釐[xī]时可用于姓氏人名,[lí]时用“厘”。

(三)《通用规范汉字表》的意义及相关知识

《通用规范汉字表》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配套规范,是现代记录汉语的通用规范字集,体现着现代通用汉字在字量、字级和字形等方面的规范。共收录汉字8105个。其意义在于:制定和实施《通用规范汉字表》,对提升国家

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信息化水平,促进国家经济社会和文化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用规范汉字表》公布后,社会一般应用领域的汉字使用应以《通用规范汉字表》为准,原有相关字表停止使用。

什么叫规范汉字,指经过整理简化并由国家以字表形式正式公布的正体字、简化字和未经整理的简化的传承字。正体字与异体字相对。原以1955年文化部和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发布的《第一批异体字整理表》中选用的字为准。简化字就是简化的字,它与繁体字相对,比如台灣的“灣”和豊收的“豊”。对于异体字和繁体字,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中留有它们使用的空间,可以在特殊的场合使用,比如,书法、匾额、古文、典籍等可以使用,但在规范书写时不能使用。传承字就是历史上流传下来的未经整理的字。这三类字都称之为规范汉字,收录在《通用规范汉字表》中。不规范用字指的是:已经淘汰的异体字:如冊(册)、朶(朵)、淚(泪);已经简化的繁体字:如後(后)、願(愿);已经废止的二简字:如旦(蛋);错字、别字;缺损字;不正确标点的使用、不规范的书写格式等。

所谓“二简字”,是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继20世纪50年代《汉字简化方案》提出后在1977年12月20日提出来的《第二次汉字简化方案(草案)》中的简化汉字。二简方案分为两个表:第一表收录了248个简化字,推出后直接实行;第二表收录了605个简化字,推出后仅供讨论,没有直接实行。

“二简字”在书写上更加简单易行,这在出生在上世纪六七

十年代的人群中会有使用,比如“展”“整”“街”,但是后人认为它在构造上失去汉字造型美观的特点。自《人民日报》开始试用“二简字”后,社会上使用“二简字”出现了混乱。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汉字在国际语言中的形象,国内的很多专家和学者纷纷质疑此次简化。最后在1986年废除了“二简字”,且《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了“二简字”不属于规范用字。并指出了:“今后对汉字的改革要持谨慎态度,使汉字形体在一个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以利社会应用。”这次简化是不成功的,自此以后,官方未提出过任何简化方案。

以上讲解告诉我们,在教学中要针对国家新颁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正确用字,摒弃异体字、二简字、繁体字的使用(特殊场合也可使用),使学生们在书写时达到规范。

接下来我想就教师在用语用字方面存在的问题举一些例子:

1.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尴尬、分割、挚爱、渲染、朦胧、老鹰、红枣、咳嗽、塑料、肺炎、充沛

柿子、羞涩、傻瓜、敝人、蹩脚、柑橘、都督、侮辱、褥子、穿透、逶迤

翡翠、誊写、荣誉、脊梁、抱怨、祭奠、诸侯、时候

(1)结构不明晰:涩落满

(2)笔形变异没有统一,教师没有注意:穿透、逶迤;侮辱、褥子;敝人、蹩脚;

什么是笔形变异,是指某一个笔画在特定的位置上它会根据

汉字构造的需要发生变化,这就叫笔形变异。那么,既然它是由它所处的结构位置决定的,在相同的结构位置相同的笔画应该按相同的规则去变异。但在现在的一些汉字中一些汉字却不符合变异规则去变异,比如左偏旁末笔的横要变提,如(理、珏、班),但像“瑟、琴、琶”等又没有变。为什么要变提?考虑到字的结构和书写速度,末笔提和右边的字挨得很紧,书写速度也就快,还有左偏旁依附右边的字,使他们团结一体,形成一个整体,很和谐。汉字书写必须要有一些变异,它是几千年汉字书写的积淀,它必须是有规则,而不是随意的。但是,另有个别字如:“唇、辱、褥”,“厂”那一撇是拉下来还是只写一半,如果只写一半,“褥”为什么又全包下来了。还有“瞥、弊、憋、蹩”为什么有的带钩有的又不带钩,“透、逶”为什么同样是“禾”,一个是捺,一个又是点。这就是说,汉字字形整理时没有形成一致性,就造成汉字教学的困惑。在汉字字形中确实有一些不规则的现象,这些现象是与汉字的标准化相矛盾的,是游离于规则之外的东西,老师在讲解时往往束手无策,这也有待于今后不断地完善。现阶段,我们就应该以《通用规范汉字表》中的字作为蓝本,对照用字,以求达到统一。

(3)没有明确构字的意思:誊写、荣誉

(4)粗心:尴尬、分割、老鹰、朦胧、诸侯、时候、挚爱、渲染

(5)没有注意到字形的变异:翡翠羽翼

2.老教师存在的问题

在普通话示范校验收的过程中,我们偶有发现有个别教师使用异体字和二简字

例如:語文、歌詠、眼淚、发展、整理、街道

(四)介绍《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

2013年颁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提到的是规范用字,那么国家有没有规范用词的规定呢?《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已于2001年12月19日发布,2002年3月31日起试行。发布试行此规范,有利于促进现代汉语书面语使用的规范化,方便社会交际,对教育、新闻出版和国家信息化建设等都具有重要意义。学校是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的重要阵地,推进全社会用语用字的规范化,教育系统应发挥好基础作用。

教育部、国家语委“关于教育系统试行《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的通知”中有一条专门提及:教师应认真学习、掌握《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的内容,在教育教学各环节中贯彻执行此规范,向学生教授推荐词形。各级师范和教师进修院校,应带头执行好《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使用推荐词形。

《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给出了338组异形词的推荐使用词形。其中有些词在教学中也经常使用,比如:

按捺—按纳ànnà

百叶窗—百页窗bǎiyèchuānɡ

笔画—笔划bǐhuà

毕恭毕敬—必恭必敬bìɡōnɡ-bìjìnɡ

称心—趁心chènxīn

担忧—耽忧dānyōu

夹克—茄克jiākè

录像—录象、录相lùxiàng

纽扣—钮扣niǔkòu

最后我还想补充说明《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1985年12月27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国家教育委员会和广播电视部发布)如:

弄巧成拙读zhuō不读zhuó匕首读bǐ不读bì

冠心病读guān 不读guàn 口角读jué不读jiǎo

量体裁衣读liàng 不读liáng 挑刺读tiǎo 不读tiāo

汗毛读hàn 不读hán 强词夺理读qiǎng 不读qiáng

臧天朔读zāng 不读zàng 撒贝宁读sǎ不读sà

生肖肖像读xiào 不读xiāo 呱呱坠地读gū不读guā

穴位读xué不读xuè潜力潜能读qián 不读qiǎn

教师在教学中容易出错的字音:

(1)后鼻韵母发音不准确:秉性、誊抄、窘迫

(2)拼音字母p和e不能互拼:颇负盛名、博物馆

(3)多音字读法分辨不清:不可估量、蒙古包、龟裂、强迫、倔强、载歌载舞、埋怨、畜养

(4)习惯读音:骨髓、粗犷、岷山、拟人句、眼睑、解剖、隧道、机械、瞥一眼、戛然而止、教诲、漩涡、猝然长逝、迄今

三、《标点符号用法》解读

1995年国家标准委发布《标准符号用法》,但是该标准对标

点符号的规定有不够明确和矛盾之处,随着社会、生活发生的较大变化,造成标点符号用法比较混乱。如:

1.作品在使用标点符号时有随心所欲的现象。

2.网络因求快而随意使用标点符号。

3.网友在标点符号使用上有标新立异的态度。

4.学者在标点符号的使用上有宽严不一的态度。

5.学校对标点符号用法缺乏严格的要求。

为了对标点符号的使用及时给予正确的引导,并对标点符号混乱的用法加以规范,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教育部语言文字信息管理司于2005年正式批准修订原《标准》,后将该项目正式更名为修订《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简称“新标准”。

“新标准”明确了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用来表示语句的停顿、语气以及标示某些成分(主要是词语)的特定性质和作用。根据新标准,常用标点符号分为两大类17种:一大类是“点号”,包括句末点号三种——句号、问号、叹号,句内点号四种——逗号、顿号、分号、冒号。另一大类是“标号”,共十种,包括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连接号、书名号、间隔号、书名号和分隔号。

新标准将标点符号的功能明确为六种,其中前三种是基本功能,后三种是辅助功能。它们分别是:

(一)停顿功能

如句号表示的停顿长,因而处于句末,用于表示句间停顿;

而逗号表示的停顿短,因而处于句中,用于表示句内停顿。

(二)语气功能

语气泛指说话的口气和各种情绪的表达方式,反映说话人的目的、说话人对所说内容或对听话人的态度等。语言学上依据说话目的的不同,把语气归纳为四类:陈述语气,即告诉别人某件事,描述事态、行动、感情或意见,或者对其表示肯定或否定;祈使语气,即要求或制止别人做某件事;疑问语气,用来提出某个问题,有的要求回答,有的不要求回答;感叹语气,用来抒发某种感情,如喜悦、愤怒、悲痛等。通过使用不同的标点符号,可以把说话人的语气通过书面方式表达出来。

(三)定性功能

标点符号可以标明语句的性质、作用和关系等。书面语中的某些语言单位具有特定的性质与作用,在文字自身不能表明时,需要依靠标点符号的帮助。例如着重号是用来标示被强调的语言单位,引号是用来区分直接引语和间接引语,括号表示被括起的话是注释性文字,等等。

(四)修辞功能

灵活巧妙地运用标点符号,往往可以使读者产生听觉或视觉上的联想,起到突出语意、增强节奏、使语言表达更为形象生动的作用。这些就是标点符号的修辞功能。

(五)审美功能

标点符号的审美功能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美化功能。标点符号可以在表达环节对口语转换过程中书面语层面的内容进行美

化性表达,因此标点符号的使用在表意正确的基础上会产生是否美观的区别。二是表形功能。标点符号因其本身的形体特征而具有表形功能。由于标点符号的广泛运用,标点符号的形体特征早已为人们所熟悉,从而也被人们用来描述事物的形体特点。因此标点符号的形体也就成为审美的对象物。正是基于这一点,新标准明确规定在不引起误解的情况下,标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标有书名号的并列成分之间通常都不用顿号。

(六)简化功能

即标点符号可以在书写环节,对书面化的内容进行更方便、快捷的简化性表达。如起省略作用的省略号就主要体现该类功能。

下面我就将新标准中一些修订的标点符号的用法给老师们介绍一下:见演示文稿

结束语:以上关于语言文字的规范和标点符号的使用我只是针对语文教学的实际需要讲解了一部分,还有很多细枝末节需要注意的地方,老师们可以根据自己在实际运用中出现的问题,一一对照2013年颁布的《通用规范汉字表》、《国家标准?标点符号用法》及其解读、2002年3月31日起试行的《第一批异形词整理表》,1985年国家语委发布的《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进行规范。国家既然有标准我们就要认真掌握标准,其实用语用字的规范也是个人素质的一个体现。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日益提高,及时准确地获取和传播信息是对我们的要求,我们不但要规范地使用文字,还要成为规范用语用字的引领者、宣传队和播种机,

为发展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