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教学“生活化课程”实践与探讨的感想

培智教学“生活化课程”实践与探讨的感想
培智教学“生活化课程”实践与探讨的感想

培智教学“生活化课程”实践与探讨的感想

阳新县特殊教育学校费阳胜

我是阳新特校教师,我校是一所融聋教育和培智教育为一体的特殊教育学校,现有特

教学生80人,其中智力障碍学生为52人。70%以上为中、重度智力障碍。随着特殊教育

倾向培智学生越来越多的情况,面对这么多的智障儿童,而学校在现有教育资源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原有的统一教材和单一的集体授课模式已很难适应学生需要,教师都陷入了“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的困惑中,通过几年的摸索和失败的经验,让我们有了开发校本课程的决心,以学生生活能力培养为核心的课程急待开发,因此学校成立了培智校本课程

研究课题小组,由老教师带队新教师参与的模式。老教师的生活及教学经验加上新教师的知

识理论,共同探讨、研究与实践。希望研究开发出适合本校校情的生活化课程。下面就我们近年来的实践谈谈我的感想。

一、情况变化的需要。

由于教育对象的变化,原有的针对轻、中度智力障碍学生的课程从内容到教学模式都无

法适应中、重度智障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学习和生活的需要。而我校教师统一认为,校本课程应结合学校学生实际,以开发“生活化”课程为核心。以便培养和提高智障学生的生活

技能,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使其能够独立生活,顺利适应家庭、学校、社区生活以及不断发展变化的社会。

二、课程设置的原则。

教育部2007年初颁布的《培智学校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中指出:课程设置

应体现先进的特殊教育思想,符合特殊教育的基本规律和特点,遵循智力残疾学生身心发展

规律,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为智力社会的要求,为智力残疾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课程设置应坚持“一般性与选择性相结合”、“生活适应与潜能开发相结合”、“教育与健

康相结合”、“传承借鉴与发展创新相结合”、“规定性与自主性相结合” 等六条原则。“生

活化课堂“,同样应遵循这六条原则。

三、课程领域的技能。

为了使每个智障儿童最大限度地融入到社会这一宗旨,把不同学科之间相互联系并依自

身的特点与儿童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从中筛选一些最需要、又能够为他们接受掌

握的内容,作为生活化课程的基本内容。其领域大致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生活自理技能。

饮食、衣着、用厕、睡眠、卫生和安全等生活自理活动,都和人们的基本生存需要紧密相连。如果弱智儿童能够学会穿脱衣服、吃饭、洗澡、遵守睡眠程序等,在个人需要方面不依赖别人,就能应付每日的生活。首先应该使中、重度弱智儿童学会最基本的生活处理技能,成为一个独立的人。

2.人际交往技能。

人际交往技能是大多数培智学生必需经过训练才能达到的一种能力。交往技能不仅仅是语言的问题,还涉及到各种必要的基本知识,涉及到参与群体活动、与人合作共事、自我调

节、领悟别人的情感、服从指挥、应对挫折等社会行为技能。这方面的培养训练内容十分丰

富多样。

3.实用劳动技能。

弱智患者也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应该对别人、对社会有所贡献;而他们难以掌握复杂的劳动技能,只能学习一些简单的劳动本领,以便享受其劳动的权利、尽其劳动的义务,获得自我实现的机会。这方面的技能非常广泛,主要涉及日常家务劳动、简单生产制作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方面的技能。

4.读写算技能。

一定的读写算技能,也是弱智儿童适应现代生活所必须的。鉴于学习能力上的局限性,

他们只能接受有限的读写算技能。读写算技能训练主要贯穿在各种功能性活动教学过程之中,同时也要依靠专门的读写算教学时间。弱智儿童之间存在着明显的个体间差异,每个学生所能掌握的读写算技能很是不同。一般说来,应该教他们学会:认读自己和家人的姓名、住址、联系电话以及与日常衣食住行、学习劳动密切相关的词与短语;书写常用的一些字词;具有基本的数概念,以及结合实际事物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学会使用计算器);有些儿童有可能接受有关时间、货币和图形方面的简单训练。

5.音体美技能。

这方面包括音乐、唱歌、舞蹈,体育游戏、特奥会比赛项目、描画、画画、涂色、剪贴、泥塑等等。这类活动能够增强弱智儿童的体质和感觉运动能力,帮助他们释放自己的能量,缓解情绪障碍,矫正生理缺陷;促进他们的个性发展和社会化。

四、知识点滴的编排

除了按学生需求设置生活化课程外,我们在教学内容上反复推敲选择真正符合学生需

求的知识点来编排,并以主题单元的形式来组织教学,即课程的进程和顺序以一个个的主题

单元为单位,每个主题中包含了不同的科目内容,即主题单元将不同的科目串起来,而不同的科目承担同一主题单元的不同部分的教学。例如,在以“叠衣服”为主题的单元中,包括了认识各种衣服的名称(生活语文课),衣服的分类(常识课),用笔画出衣服的样子(美术课),学唱关于叠衣服的歌曲(音乐课),动手叠衣服(劳动课),数数自己洗了几件衣服(生活数学课)等。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专门布置了一个放置很多实物的教室,分水果、蔬菜、粮食、文

具、生活用品、动物模型等等,丰富学生的感官世界。并且我们还注意把实物和文字结合起来,在不同的物品上贴上标签,对应着门、窗户就可以看到“门”和“窗户”的文字,这样

一来,就有意无意的让学生把文字和实物进行了一次又一次的联系,加深了他们的印象,大部分学生都可以做到:看到实物想到文字,看到文字找出实物。

毕竟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实物都布置到教室中,因此,很大一部分我们就用图片的布置,

来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图片囊括蔬菜、水果、文具、动物、植物、人物称呼、身体部件、家用电器、生活用品、自然现象、交通工具、生活场所等等。日积月累,反反复复,即便是学了会忘,但忘了又学,几十个轮回下来,即使是最差的学生也记住了几个常见的物品,看到图片,能叫出名称。

为了使学生能掌握知识,学会自理,我们根据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各种情境。比如

让学生学习做菜,我们就带学生到食堂,认识锅碗瓢盆,感知酱油、米醋、调酒,油盐味精等常用的调料,并会安全、正确的使用刀具、饭铲等厨房用具;又如模拟超市买东西,通过游戏和学习相结合,使我们的教育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很多学生就在我们创设的生活环境中

学会了技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很大的提高。

自然环境变化是上天赐于我们最好的教育时机。天气变化,如刮风、下雨、日出、日落、

雷电、发芽、开花都是我们最好的教材,同时也是最直观的表象,因此,我们注重把握时机,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天气,教学生不同的相关知识。下雨的时候,告诉学生,下雨要带伞,并教他们下雨在气象上的符号;雷电天气的时候,告诉学生那是雷声,那是闪电,并教育学

生如何安全躲避雷电。

五、教学方法的提高

教学内容来自生活;同时,由于智障儿童认识活动规律在速度和方式上不同于普通儿童,以及由于他们智力水平发展的局限性,所以教学除了常见于普教中的讲授法之外,还应该与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如采用情景教学法、愉快教学法等以提高教学质量及其效率。。

情境教学法可以有现场教学,让学生处在真实情境中学习知识技能。例如教洗衣服,我

们就带学生到水槽边,先让学生自己观察别人是怎样洗的,再指导他们按照课文上的方法一

步步来学习。授课时,我根据智障儿童的个别差异,对他们采用个别化教学,在这种相应的生活情境下教给学生知识技能,既易学、又实用。以后只要相似的生活情境一出现,学生就

会有相应的正确行为表现,只要持之以恒地采用这种情境教学,就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除了在真实情境中教学之外,也可以有模拟教学即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进行一定程度的再现,便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迁移:例如教“时间”这个单元主题,程序包括认识时间和如何合理安排时间。我们可以结合一天的学习生活,让学生在这一天记下

都做了哪些事,互相说说谁做得好,谁做得不好,为什么?既掌握了课堂所学的知识技能,又减少了智障儿童进行知识迁移时的困难。

愉快教学法则是从智障儿童注意力集中时间短的这一特点出发的,在授课过程中,不

时插入一些有趣的游戏,引起智障儿童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的注意力能够集中到课堂上,而不是跑到课堂之外,这样保证了学习效率。例如教学拼音时,根据智障儿童的心理特点,设计一些简单的顺口溜,“张大嘴巴aaa,公鸡打鸣ooo ”,从而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使

学生容易掌握这些拼音。教学数学时,把数字编成儿歌,“1、1,1什么1 ?铅笔1 o 2、2,2什么2 ?鸭子2 o 3、3 , 3什么3 ?耳朵3。等一边做形象的动作,一边大声地念,既可以从外形上帮助孩子记住这些数字,又让孩子动起来,课堂气氛也显得很活跃。上语训课,学习句子“我会…"时,开始学生就说了自己会干什么,后来一个个变得无精打采,这时我灵机一动,让孩子们到前面表演自己会模仿的动物走路的样子和叫声。课堂的气氛一下子就

活跃起来,个个都精神抖擞,争先恐后上来表演。可见游戏在课堂教学中是不可缺少的环节,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动中学、玩中学、乐中学”,处在一种轻松自在、心情愉快的情景

之中。

针对智障学生智力特点,开展尽责“一堂课教学“等有效教学方法,充分采取直观教学

法,把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注重动手操作、自动探索、合作交流。如培智教学《认识角》的认一认、摸一摸、说一说、数一数、画一画、量一量、辨一辨、比一比、找一找等有效活动,是提高培智教学课堂有效的一盏明灯。通过经常化、正常化的“一堂课教学”等有效活动,老师的鼓励得到学

生高兴成就感,进一步提高了教师的职业认同感和专业水平提高

快乐感。不断开展对学生施以爱心、细心、耐心的“三心”教育实践活动,提高专业水平,提升县级培智教育质量。

在我校有限的条件下,经过几年的实验,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成绩来源与各位老师走

进学生的心灵,研究学生的心理,探求了有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育康复方法,今后工作中多一些积极、客观、公正,少一些消极、主观的态度,创造最开心的生活,创造最佳的人生开端。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