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结构试题

系统结构试题
系统结构试题

计算机系统结构-阶段测评1

1.单选题

1.15.0

在计算机系统结构设计中,提高硬件功能实现的比例可( ) (2011.7真题)

A提高硬件利用率

B提高系统的运行速度

C减少需要的存储器容量

D提高系统的性能价格比

该题考查提高硬件功能实现的比例所带来的影响,提高硬件功能的比例可提高解题速度,减少程序所需的存储空间,但会增加硬件成本,降低硬件利用率和计算机系统的灵活性及适应性。

1.25.0

计算机系统可以被看成是按功能划分的多层机器级所组成的层次结构,层次结构由高到低,位于应用语言机器级和汇编语言机器级之间的是( )

A操作系统机器级

B传统机器语言机器级

C高级语言机器级

D微程序机器级

该题考查考生对计算机系统的层次的领会。从使用语言的角度,计算机系统可以被看成是按功能划分的多层机器级所组成的层次结构。层次结构由高到低依次为应用语言机器级、高级语言机器级、汇编语言机器级、操作系统机器级、传统机器语言机器级和微程序机器级。所以位于应用语言机器级和汇编语言机器级之间的应是高级语言机器级,所以C选项正确。

1.35.0

程序员编写程序时使用的地址是() (2012.4真题)

A主存物理地址

B有效地址

C逻辑地址

D基址

根据教材P70的原文,程序员编写程序时使用的地址是逻辑地址,所以答案应改为C。

1.45.0

当浮点数尾数的基rm=4,尾数长度m=6时,可表示的规格化最小正尾数的值是( )

A 0.125

B 0.25

C 1/16

D 0.5

该题考查考生对于浮点数基数选择方面的知识,根据教材P63面表2-1。可表示的规格化最大尾数为1×rm-1,所以最大尾数为4-1= 0.25,故B选项正确。

1.55.0

以下不属于程序访问的局部性定律范畴的是( )

您答对了

A程序访问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局部性

B某段程序正在使用的信息可能不久还要重新使用

C某段程序即将被访问的信息可能就在现在正在执行的信息附近

D程序中变量的使用范围具有局部性

该题考查考生对于程序访问的局部性定律的理解和掌握,程序访问具有时间和空间的局部性,即选项A所描述的内容;选项B是时间上的局部性体现;选项C是空间上的局部性体现。所以不属于局部性定律的应为选项D,故正确答案为D。

1.65.0

( )技术能应用在结构相同或相似的机器之间,实现汇编语言软件的移植,较好地解决了软件环境要求相对稳定和硬、器件技术迅速发展的矛盾。

A统一高级语言

B模拟技术

C仿真技术

D采用系列机

该题考查实现软件移植的主要技术,系列机技术能应用在结构相同或相似的机器之间,实现汇编语言软件的移植。所以D选项正确。

1.75.0

如果某浮点数尾数在右移处理时,得到的值为0.001011(11),其中括号内的两位为超出尾数的字长而移出的部分。若采用截断法进行处理,则处理后的结果为( )。

A0.001100

B0.001010

C0.001011

D0.001101

该题考查考生浮点数尾数的下溢处理方法的理解,截断法是将尾数超出计算机字长的部分截去,所以0.001011(11)采用截断法的结果应为0.001011,所以答案应该为C。

1.85.0

指令系统中取指令和指令操作码译码的操作安排属于( )

A计算机实现

B计算机组成

C计算机系统结构

D计算机应用

该题考查考生对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组成和计算机实现的理解。根据计算机组成的属性,指令系统中取指令和指令操作码译码的操作安排属于计算机组成。所以B选项正确。

1.95.0

实现指令功能的具体电路、器件的设计属于( )

A计算机实现

B计算机组成

C计算机系统结构

D计算机应用

该题考查考生对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组成和计算机实现的理解。根据计算机实现的属性,实现指令功能的具体电路、器件的设计属于计算机实现。所以A选项正确。

1.105.0

20世纪50年代初提出的( )为今后向量、阵列数据结构的实现提供了直接支持。在该指令中,增设了分别用于存放向量首元素地址和位移量的字段。

A变址寻址操作

B间接寻址操作

C立即数寻址操作

D流水线操作

该题考查考生对于变址操作方面的知识。根据教材P54面的描述,变址操作为向量、阵列数据结构的实现提供了直接支持。故答案为选项A。

1.115.0

RISC采用重叠寄存器窗口技术,可以减少( )

A绝大多数指令的执行时间

B目标程序的指令条数

C程序调用引起的访存次数

DCPU访存的访问周期

该题考查考生对于RISC技术方面的知识,在CPU中设置大量工作寄存器并采用重叠寄存器窗口,可以减少访存,尽量让指令的操作在寄存器之间进行,以提高执行速度,缩短指令周期,所以答案应该为C。

1.125.0

在计算机系统结构设计中,提高软件功能实现的比例可( )

A提高硬件成本

B提高系统的灵活性

C提高解题的速度

D减少所需的存储器容量

该题考查提高软件功能实现的比例所带来的影响,提高软件功能的比例可降低硬件成本,提高系统的灵活性、适应性,但解题速度会下降,软件设计费用和所需的存储量将增加。所以B选项正确。

1.135.0

哈夫曼编码的基本思想是对发生概率最高的事件采用()的位数来表示。

A最长

B等长

C最短

D扩展

该题考查考生对于哈夫曼编码的知识,哈夫曼编码的基本思想是对发生概率最高的事件采用最短的位数来表示,故正确答案为C。

1.145.0

下列对应用程序员不透明的是( )

A程序地址与主存地址的映射

B程序设计语言所支持的数据类型

CCAChe与主存的块替换

D跳转指令的执行步骤

该题考查考生对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层次及各层透明性的领会,对应用程序员来说只需要知道“程序设计语言所支持的数据类型”,就能进行应用系统的开发,而标程序地址与主存地址如何映射、CAChe与主存的块替换、跳转指令的执行步骤属于底层机器级所要确定的问题,对其是透明的。所以B选项正确。

资源重复是开发并行性的途径之一,以下哪种并行技术不属于资源重复( )

A多任务流水线处理

B双端口并行存储器

C多处理机并行系统

D双工系统

该题考查考生对于并行技术的理解,实现并行性的途径有时间重叠、资源重复和资源共享等。选项A属于通过时间重叠技术来实现并行,选项B,C,D均是资源重复技术的体现。故答案选A。

1.165.0

指令系统中操作码格式、地址码格式的确定属于( )

A计算机实现

B计算机组成

C计算机系统结构

D计算机应用

该题考查考生对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组成和计算机实现的理解。根据计算机系统结构的属性,指令系统的确定属于计算机系统结构;指令的实现属于计算机组成。所以C选项正确。

1.175.0

从计算机系统中执行程序的角度来看,并行性等级不包括( )

A指令内部、指令之间

B任务或进程之间

C作业或程序之间

D存储器操作并行

该题考查考生对于并行级别的理解,从计算机系统中执行程序的角度来看,并行性等级从低到高可以分为四级。它们分别是:指令内部、指令之间、任务或进程之间、作业或程序之间;存储器操作并行属于计算机加工步骤方面的并行级别,不属于执行程序方面的。故答案选D。所以D选项正确。

1.185.0

当在非负阶和规格化正尾数的条件下表示浮点数时,如果阶值采用二进制2位表示,浮点数尾数的基rm=4,尾数长度m=4时,可表示的最小浮点数的值是( )

A0.125

B0.25

C1/16

D0.5

该题考查考生对于浮点数基数选择方面的知识,根据教材P63面表2-1。可表示的最小浮点数为rm0×rm-1,所以最小浮点数为4-1= 0.25,故B选项正确。

1.195.0

当在非负阶和规格化正尾数的条件下表示浮点数时,如果阶值采用二进制2位表示,浮点数尾数的基rm=4,尾数长度m=4时,可表示的最大浮点数的值是( )

A(1-4-3)×42

B(1-4-1)×42

C(1-4-2)×42

D(1-4-2)×43

该题考查考生对于浮点数基数选择方面的知识,根据教材P63面表2-1。可表示的最大浮点数为(1- rm- m′)×rm2P-1,所以最大浮点数为(1-4-2)×43,故D选项正确。

1.205.0

当浮点数尾数的基rm=4,尾数长度m=4时,可表示的规格化最大正尾数的值是( )

A1/64

B1/16

C15/16

D1/8

该题考查考生对于浮点数基数选择方面的知识,根据教材P63面表2-1。可表示的规格化最大尾数为1-1×rm- m′,所以最大尾数为1-4-2=

计算机系统结构-阶段测评2

1.单选题

1.15.0

以下中断分级的优先级顺序正确的是()

您答对了

a机器校验中断>程序性中断>外部中断>输入/输出中断

b机器校验中断<程序性中断<外部中断<输入/输出中断

c外部中断>输入/输出中断>机器校验中断>程序性中断

d外部中断<输入/输出中断<机器校验中断<程序性中断

该题考查考生对中断分级及优先级顺序的理解。一般来说,机器校验中断的优先级最高,其次是程序性中断,然后是外部中断,最后是输入/输出中断。所以正确答案应该为A。

1.25.0

Cache存储器的地址映象规则中,最节省所需硬件、只需容量较小的相联存储器和少量外比较电路的是()

您答对了

a直接映象规则

b组联映象规则

c段相联映象规则

d全相联映象规则

该题考查考生对于Cache三种映像方式的理解,直接映象法最节省所需硬件、只需容量较小的相联存储器和少量外比较电路,故A选项正确。

1.35.0

除法除数为0错误引起的中断属于()

您答对了

a程序性中断

b外部中断

c机器校验中断

d输入/输出中断

该题考查考生对中断类型的理解。除法过程中,除以0引起的中断属于程序性中断,所以正确答案应该为A。

1.45.0

通道程序执行时,CPU处于( ) 运行

您答对了

a中断服务程序

b通道服务程序

c管态(运行I/O管理程序)

d目态(运行目态程序)

该题考查通道处理的过程,当通道程序执行时,CPU处于目态运行,继续执行用户程序。所以D选项正确。

1.55.0

数据传送错误引起的中断属于()

您答错了

a程序性中断

b外部中断

c机器校验中断

d输入/输出中断

该题考查考生对中断类型的理解。数据传送过程中可以通过校验来检查数据传送是否正确,当数据传送错误时,应引起机器校验中断,所以正确答案应该为C。

1.65.0

为满足系统对存储器性能的要求,现在的计算机系统结构一般采用()方法解决。

您答错了

a全部使用多体交叉存储器

b尽量使用高速存储器

c使用由不同存储器组成的存储器系统

d尽量提高CPU的执行速度

该题考查考生对存储系统的基本要求的理解,单一工艺的存储器无法同时满足容量、速度和价格的要求,使用由不同存储器组成的存储器系统才能达到要求。故正确选项为C。

1.75.0

虚拟存储器是因( )满足不了要求而提出来的。

您答错了

a主存存取速度

b主存的位价格

c主存容量

d主存的平均访问时间

该题考查考生对于虚拟存储器的知识,根据教材P126的描述,虚拟存储器是因主存容量满足不了要求而提出的。故正确选项为C。

1.85.0

Cache存储器的地址映象规则中,块冲突概率最低、Cache的空间利用率最高的是() (2012.4真题)

您答对了

a直接映象规则

b组联映象规则

c段相联映象规则

d全相联映象规则

该题考查考生对于Cache三种映像方式的理解,全相联映像法的块冲突概率最低,故D选项正确。

1.95.0

关于段式管理,错误的描述是( )

您答对了

a段式管理能使大程序分模块编制,从而可使多个程序员并行编程

b段式管理中各段的修改不影响其它各段的编制

c段式管理容易以段为单位实现存储保护

d段式管理能够提高存储空间的利用率,段间零头较少

该题考查考生对于段式管理的理解,段式管理和存储会带来大的段间零头,使主存管理的难度加大。故答案应该为D。

1.105.0

段表基址寄存器中的段表基地址字段指向( )。

您答对了

a该道程序的段表在主存中的起始地址

b该程序的页表在主存中的起始地址

c该道程序在主存中的起始地址

d该页在主存中的起始地址

该题考查考生对于段表基址寄存器和段表的理解,段表基址寄存器中的段表基地址字段指向该道程序的段表在主存中的起始地址,故A选项正确。

1.115.0

根据通道数据传送期中信息传送方式的不同,可分为( )、( )和( ) 3类通道。

您答对了

a字节多路、数组多路和选择通道

b字节多路、字多路和数组多路

c字多路、数组多路和程序多路通道

d字节多路、选择通道和循环通道

该题考查通道的分类,根据通道数据传送期中信息传送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字节多路、数组多路和选择通道3类通道。所以A选项正确。

1.125.0

总线独立请求控制方式的不足是( )

您答对了

a所有部件的总线请求能同时送到控制器

b控制器使用程序可控的预定方式工作

c能地隔离失效部件的请求

d控制线数量大

该题考查总线独立请求控制方式的不足,选项A,B,C均是总线串行链接查询方式的优点,选项D是不足。所以正确答案为D。

1.135.0

总线串行链接查询方式的不足是( )

您答错了

a选择算法简单

b部件的增减容易

c优先次序固定,不能由程序改变

d可扩充性好

该题考查总线串行链接查询方式的不足,选项A,B,D均是总线串行链接查询方式的优点,选项C是不足。所以正确答案为C。

1.145.0

关于双向传输的总线,正确的是( )

您答对了

a只能向一个方向传送数据

b双向传送的总线分为半双向和全双向两种类型

c在半双向的总线中,同时能向两个方向传送数据

d在全双线的总线中,同时只能向一个方向传送数据

该题考查双向传输的总线,双向传送的总线分为半双向和全双向两种类型。在半双向的总线中,同时只能向一个方向传送数据;在全双线的总线中,能同时向两个方向传送数据。所以B选项正确。

1.155.0

全相联映像中主存的任意一块可映像装入到()。

您答对了

aCache的指定位置

bCache的指定组的任意位置

cCache的任意一块

dCache任意一组的指定位置

该题考查考生对于全相联映射的知识,全相联映像中不存在分组,主存的任意一块可映像装入到Cache的任意一块位置,故正确答案为C。

1.165.0

页面替换算法的目的是( )

a保证主存具有高的运行速度

b保证主存具有较高的命中率

c保证主存的存储容量能够扩展

d保证主存的成本降低

该题考查考生对于页面替换算法的理解,当处理机要用到的指令或数据不在主存中时,会产生页面失效,页面替换算法的目的是保证主存具有较高的命中率。故答案应该为B。

1.175.0

关于页式管理,错误的描述是( )

您答对了

a页式管理将主存空间和程序空间按不等的大小分成页

b页式管理通过查页表将虚存地址转换为相应的主存地址

c页式管理中,为便于存储保护,页表中可以设置访问方式字段

d页式管理能够提高存储空间的利用率,主存空间浪费较小

该题考查考生对于页式管理的理解,页式存储是把主存空间和程序空间机械地等分成固定大小的页。选项B,C,D均描述正确,故答案应该为A。

1.185.0

若有6个部件之间采用双向专用总线互连,则需要的专用总线组数是()

您答对了

a8

b15

c28

d256

西工大操作系统-简答题

操作系统 一、1.什么是操作系统?从资源管理看操作系统的功能有哪些?答:(1).操作系统是一个系统软件,它能有效地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系统中的各种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方便用户使用的程序和数据的集合。 (2).a.处理机管理:分配和控制处理机 b.存储器管理:分配及回收内存 c. I/O(Input/Output)设备管理:I/O分配与操作 d.文件管理:文件存取、共享和保护(详见课本P2-3) 2.什么叫并发性?什么叫并行性? 答:并发性:两个或两个以上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 并行性:两个或两个以上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 3.试从交互性、及时性以及可靠性方面,将分时系统与实时系统进行比较。 答:及时性:实时系统要求更高 [分时系统:秒级(一般情况)实时系统: 微秒级甚至更小] 交互性:分时系统交互性更强 可靠性:实时系统要求更高(详见课本P9和P11) 三、1.在操作系统中为什么要引入进程的概念?它与程序的区别和联系是怎样的? 答:(1)程序在并发执行方式下,运行时具有异步性的特征,“程序”这个静态概念已经不足以描述程序的执行过程。这样,就需要一个数据结构PCB来记录程序的状态,以及控制其状态转换所需的一些信息。因此,将PCB、程序、数

据三者组成一个完整的实体,就是进程实体。进程是程序的一次执行,引入进程的概念,便于操作系统对于程序的运行进行控制。 (2)区别:1)程序是指令的有序集合,是静态的,进程是程序的执行,是动态的。2)进程的存在是暂时的,程序的存在是永久的。3)进程的组成应包括程序和数据。除此之外,进程还应由记录进程状态信息的“进程控制块”组成。 联系:程序是构成进程的组成部分之一,一个进程的运行目标是执行它所对应的程序。如果没有程序,进程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从静态的角度看,进程由程序、数据和进程控制块三部分组成。 2.什么是进程的互斥与同步? 答:进程互斥: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进程由于竞争资源而形成的制约关系。 进程同步: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进程由于某种时序上的限制而形成的相互合作的制约关系。 3.一个进程进入临界区的调度原则是什么? 答:①如果有若干进程要求进入空闲的临界区,一次仅允许一个进程进入。②任何时候,处于临界区内的进程不可多于一个。如已有进程进入自己的临界区,则其它所有试图进入临界区的进程必须等待。③进入临界区的进程要在有限时间内退出,以便其它进程能及时进入自己的临界区。④如果进程不能进入自己的临界区,则应让出CPU,避免进程出现“忙等”现象。 4.说明进程的结构、特征和基本状态。 答:进程是程序在其数据集合上的一次运行活动,是资源分配和独立调度的基本单位。进程由程序、数据和进程控制块组成 进程的特征:动态性、并发性、独立性、异步性

南工大系统结构试题库

一、选择题 ⒈对系统程序员不透明的应当是。 A Cache B 系列机各档不同的数据通路宽度 C 指令缓冲器 D 虚拟存储器 ⒉计算机系统结构不包括。 A 主存速度 B 机器工作状态 C 信息保护 D 数据表示 ⒊属于计算机系统考虑的是。 A 主存采用MOS还是TTL B 主存采用多体交叉还是单体结构 C 主存的编址方式 D 主存频宽的确定 ⒋从计算机系统结构上来看,机器语言程序员所看到机器属性是。 A 计算机软件所要完成的功能 B 计算机硬件所要完成的功能 C 编程要用到的硬件组织 D 计算机各部件的硬件实现 ⒌系列机软件应做到。 A 向后兼容,力争向上兼容性 B 向前兼容,力争向上兼容性 C 向后兼容,力争向下兼容性 D 向前兼容,力争向下兼容性 ⒍利用时间重叠概念实现并行处理的是。 A 多处理机 B 相联处理机 C 并行(阵列)处理机动性 D 流水处理机 ⒎计算机中优化使用的操作码编码方法是。 A 霍夫曼编码 B ASCII 编码 C 扩展操作码 D BCD码 ⒏程序员编程时使用的地址是。 A 物理地址 B 主存地址 C 有效地址 D 逻辑地址 ⒐块冲突率最高的cache地址映象方式是。 A 组相联 B 直接相联 C 段面相联 D 全相联 ⒑影响流水线最大吞吐率是。 A 各个功能段的时间 B 最快功能段的时间 C 最慢功能段的时间 D 最后一个功能段的时间 ⒒非线性流水线是指。 A 一次运算中使用流水线中的多功能段 B 一次运算中多次使用流水线中的某些多功能段 C 流水线中某些功能段在各次运算中的作用不同 D 流水线的各功能段在各种运算中有不同的组合 ⒓Cache地址映象中块冲突率最低的是映象是。 A 全相联 B 页相联 C 直接相联 D 组相联 ⒔有8个结点的PM2I单级网络的PM2-0(j)=(j-20)mod 8= A (7 6 5 4 3 2 1 0) B (0 1 2 3 4 5 6 7) C (7 5 3 1) (6 4 2 0) D(0 2 4 6) (1 3 5 7) ⒕有8个结点的PM2I单级网络的PM2+0(j)=(j+20)mod 8= A (7 6 5 4 3 2 1 0) B (0 1 2 3 4 5 6 7) C (7 5 3 1) (6 4 2 0) D(0 2 4 6) (1 3 5 7) ⒖能实现作业、任务级并行的异构型多处理机属于。 A SIMD B SISD C MIM D D MISD 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次重叠是一次解释一条指令 B 一次重叠是同时解释相邻两条指令

西北工业大学博士入学考试材料物理、材料综合复习题

2001博士秋季入学考试试题 1(16分)共价键的数目(为配位电子数)和方向(电子云密度最大方向)取决于什么?利用杂化轨道理论解释金刚石(sp 3)结构中的共价键,并计算碳的sp 3键的键角(109.28)。 2(12分)离子晶体在平衡时的结合能为:)11(80020n R NMe U E b -==πε,M 称为马德隆常数。试解释M 的意义。(西工大固体物理P41;M 是与晶体结构有关的常数) 3(12分)试比较经典的和量子的金属自由电子理论。(方俊鑫P285;黄昆P275) 4(12分)举例说明能带理论在解释固体材料有关性质(绝缘、半导、导体)、设计新材料中的应用。(西工大P111) 5(12分)解释金属及半导体的电阻率(高温时、低温时)随温度变化的规律。(西工大P192)

6(12分)分析固体表面的成分可采用那些分析技术和方法。(电子能谱:光电子能谱、俄歇电子、离子中和谱;离子谱:低能离子散射、高能离子散射、二次离子质谱、溅射中性粒子谱、致脱附离子角分布) 7(12分)晶体致的电缺陷有那些类型?分析其形成原因及对晶体性质的影响。(西工大P149、151) 8(12分)简述物质超到态的主要特征。(西工大P206、零电阻,充合抗磁) 答:1,低能电子衍射;2,表面敏感扩展X 吸收精细结构;3,场离子显微镜;4,电子显微镜;5,投射电子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6,扫描隧道显微镜;7,原子力显微镜;8,摩擦力显微镜 2001博士春季入学考试试题 1(16)N 对离子组成的NaCl 晶体的总互作用势能为 ??????-=R e R B N R U n 024)(πεα 其中α是马德隆常数,B 为晶格参量,n 为玻恩指数。 (1) 证明平衡原子间距为n e B R n 2 0104απε=- (2) 证明平衡时的结合能为)11(4)(0020n R Ne R U --=πεα

西北工业大学材料科学基础历年真题与答案解析(1)

西北工业大学 2012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答案 试题名称:材料科学基础试题编号:832说明:所有答题一律写在答题纸上第页共页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请简述滑移和孪生变形的特点? 答: 滑移变形特点: 1)平移滑动:相对滑动的两部分位向关系不变 2)滑移线与应力轴呈一定角度 3)滑移不均匀性:滑移集中在某些晶面上 4)滑移线先于滑移带出现:由滑移线构成滑移带 5)特定晶面,特定晶向 孪生变形特点: 1) 部分晶体发生均匀切变 2) 变形与未变形部分呈镜面对称关系,晶体位向发生变化 3) 临界切分应力大 4) 孪生对塑变贡献小于滑移 5) 产生表面浮凸 2.什么是上坡扩散?哪些情况下会发生上坡扩散? 答:由低浓度处向高浓度处扩散的现象称为上坡扩散。应力场作用、电场磁场作用、晶界内吸附作用和调幅分解反应等情况下可能发生上坡扩散。扩散驱动力来自自由能下降,即化学位降低。 3.在室温下,一般情况金属材料的塑性比陶瓷材料好很多,为什么?纯 铜与纯铁这两种金属材料哪个塑性好?说明原因。 答:金属材料的塑性比陶瓷材料好很多的原因:从键合角度考虑,金属材料主要是金属键合,无方向性,塑性好;陶瓷材料主要是离子键、共价键,共价键有方向性,塑性差。离子键产生的静电作用力,限制了滑移进行,不利于变形。 铜为面心立方结构,铁为体心立方结构,两者滑移系均为12个,但面心立方的滑移系分布取向较体心立方匀衡,容易满足临界分切应力。且面心立方滑移面的原子堆积密度比较大,因此滑移阻力较小。因而铜的塑性好于铁。 4.请总结并简要回答二元合金平衡结晶过程中,单相区、双相区和三相 区中,相成分的变化规律。

西工大作业机考《计算机操作系统》标准

试卷总分:100 得分:98 一、单选题 (共 50 道试题,共 100 分) 1. 在()中,不可能产生系统抖动的现象。 A.固定分区管理 B.请求页式管理 C.段式管理 D.机器中不存在病毒时 正确答案: 2. 主要由于()原因,使UNIX易于移植。 A.UNIX是由机器指令编写的 B.UNIX大部分用汇编少部分用C语言编写 C.UNIX是用汇编语言编写的 D.UNIX小部分用汇编大部分用C语言编写 正确答案: 3. 磁盘是共享设备,每一时刻()进程与它交换信息。 A.可有任意多个 B.限定n个 C.至少有一个 D.最多有一个 正确答案: 4. 操作系统是一种()。 A.应用软件 B.系统软件 C.通用软件 D.工具软件 正确答案: 5. 操作系统提供的系统调用大致可分为()等几类。 A.文件操作类、资源申请类、控制类、设备调用类 B.文件操作类、资源申请类、控制类、信息维护类 C.文件操作类、资源申请类、信息维护类、设备调用类 D.资源申请类、控制类、信息维护类、设备调用类 正确答案: 6. 并发性是指若干事件在()发生。

B.同一时间间隔内 C.不同时刻 D.不同时间间隔内 正确答案: 7. 引入多道程序技术后,处理机的利用率()。 A.降低了 B.有所改善 C.大大提高 D.没有变化,只是程序的执行方便了 正确答案: 8. 一个进程被唤醒意味着()。 A.该进程重新占有了CPU B.进程状态变为就绪 C.它的优先权变为最大 D.其PCB移至就绪队列的队首 正确答案: 9. 进程间的基本关系为()。 A.相互独立与相互制约 B.同步与互斥 C.并行执行与资源共享 D.信息传递与信息缓冲 正确答案: 10. 下列方法中哪一个破坏了“循环等待”条件?() A.银行家算法 B.一次性分配策略(即预分配策略) C.剥夺资源法 D.资源有序分配 正确答案: 11. 存储管理的目的是()。 A.方便用户 B.提高内存利用率 C.A和B D.增加内存实际容量

(完整版)计算机系统结构试题及答案

计算机系统结构复习题 单选及填空: 计算机系统设计的主要方法 1、由上往下的设计(top-down) 2、由下往上的设计(bottom-up) 3、从中间开始(middle-out) Flynn分类法把计算机系统的结构分为以下四类: (1)单指令流单数据流 (2)单指令流多数据流 (3)多指令流单数据流 (4) 多指令流多数据流 堆栈型机器:CPU 中存储操作数的单元是堆栈的机器。 累加器型机器:CPU 中存储操作数的单元是累加器的机器。 通用寄存器型机器:CPU 中存储操作数的单元是通用寄存器的机器。 名词解释: 虚拟机:用软件实现的机器叫做虚拟机,但虚拟机不一定完全由软件实现,有些操作可以由硬件或固件(固件是指具有软件功能的固件)实现。 系列机:由同一厂家生产的具有相同系统结构、但具有不同组成和实现的一系列不同型号的计算机。 兼容机:它是指由不同公司厂家生产的具有相同系统结构的计算机。 流水线技术:将一个重复的时序过程,分解成为若干个子过程,而每一个子过程都可有效地在其专用功能段上与其它子过程同时执行。 单功能流水线:指流水线的各段之间的连接固定不变、只能完成一种固定功能的流水线。 多功能流水线:指各段可以进行不同的连接,以实现不同的功能的流水线。 顺序流水线:流水线输出端任务流出的顺序与输入端任务流入的顺序完全相同。 乱序流水线:流水线输出端任务流出的顺序与输入端任务流入的顺序可以不同,允许后进入流水线的任务先完成。这种流水线又称为无序流水线、错序流水线、异步流水线。 吞吐率:在单位时间内流水线所完成的任务数量或输出结果的数量。 指令的动态调度:

是指在保持数据流和异常行为的情况下,通过硬件对指令执行顺序进行重新安排,以提高流水线的利用率且减少停顿现象。是由硬件在程序实际运行时实施的。 指令的静态调度: 是指依靠编译器对代码进行静态调度,以减少相关和冲突。它不是在程序执行的过程中、而是在编译期间进行代码调度和优化的。 超标量: 一种多指令流出技术。它在每个时钟周期流出的指令条数不固定,依代码的具体情况而定,但有个上限。 超流水:在一个时钟周期内分时流出多条指令。 多级存储层次: 采用不同的技术实现的存储器,处在离CPU不同距离的层次上,各存储器之间一般满足包容关系,即任何一层存储器中的内容都是其下一层(离CPU更远的一层)存储器中内容的子集。目标是达到离CPU最近的存储器的速度,最远的存储器的容量。 写直达法: 在执行写操作时,不仅把信息写入Cache中相应的块,而且也写入下一级存储器中相应的块。写回法: 只把信息写入Cache中相应块,该块只有被替换时,才被写回主存。 集中式共享多处理机: 也称为对称式共享存储器多处理SMP。它一般由几十个处理器构成,各处理器共享一个集中式的物理存储器,这个主存相对于各处理器的关系是对称的, 分布式共享多处理机: 它的共享存储器分布在各台处理机中,每台处理机都带有自己的本地存储器,组成一个“处理机-存储器”单元。但是这些分布在各台处理机中的实际存储器又合在一起统一编址,在逻辑上组成一个共享存储器。这些处理机存储器单元通过互连网络连接在一起,每台处理机除了能访问本地存储器外,还能通过互连网络直接访问在其他处理机存储器单元中的“远程存储器”。 多Cache一致性: 多处理机中,当共享数据进入Cache,就可能出现多个处理器的Cache中都有同一存储器块的副本,要保证多个副本数据是一致的。 写作废协议: 在处理器对某个数据项进行写入之前,它拥有对该数据项的唯一的访问权 。 写更新协议: 当一个处理器对某数据项进行写入时,它把该新数据广播给所有其它Cache。这些Cache用该新数据对其中的副本进行更新。 机群:是一种价格低廉、易于构建、可扩放性极强的并行计算机系统。它由多台同构或异构

西工大材料科学基础0413年真题

西北工业大学 2004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 试题名称:材料科学基础(A 卷) 试题编号:832 说 明:所有答题一律写在答题纸上 第 1 页 共 2 页 一、简答题:(共40分,每小题8分) 1.请简述间隙固溶体、间隙相、间隙化合物的异同点? 2.请简述影响扩散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3.临界晶核的物理意义是什么?形成临界晶核的充分条件是什么? 4.有哪些因素影响形成非晶态金属?为什么? 5.合金强化途径有哪些?各有什么特点? 二、计算作图题(共60分,每小题12分) 1.求]111[和]120[两晶向所决定的晶面,并绘图表示出来。 2.氧化镁(MgO )具有NaCl 型结构,即具有O2-离子的面心立方结构。问: 1)若其离子半径 +2Mg r =,-2O r =,则其原子堆积密度为多少? 2)如果+2Mg r /-2O r =,则原子堆积密度是否改变? 3.已知液态纯镍在×105 Pa (1大气压),过冷度为319 K 时发生均匀形核, 设临界晶核半径为1nm ,纯镍熔点为1726 K ,熔化热ΔHm=18075J/mol , 摩尔体积Vs =mol ,试计算纯镍的液-固界面能和临界形核功。 4.有一钢丝(直径为1mm )包复一层铜(总直径为2mm )。若已知钢的屈服强 度σst =280MPa ,弹性模量Est =205GPa ,铜的σCu =140MPa ,弹性模量E Cu =110GPa 。问: 1)如果该复合材料受到拉力,何种材料先屈服? 2)在不发生塑性变形的情况下,该材料能承受的最大拉伸载荷是多少? 3)该复合材料的弹性模量为多少? 三、综合分析题:(共50分,每小题25分) 1.某面心立方晶体的可动滑移系为]101[ )111(、 。

西工大——材料性能学期末考试总结

材料性能学 第一章材料单向静拉伸的力学性能 一、名词解释。 1.工程应力:载荷除以试件的原始截面积即得工程应力σ,σ=F/A0。 2.工程应变:伸长量除以原始标距长度即得工程应变ε,ε=Δl/l0。 3.弹性模数:产生100%弹性变形所需的应力。 4.比弹性模数(比模数、比刚度):指材料的弹性模数与其单位体积质量的比值。(一般适用于航空业) 5.比例极限σp:保证材料的弹性变形按正比关系变化的最大应力,即在拉伸应力—应变曲线上开始偏离直线时的应力值。 6.弹性极限σe:弹性变形过渡到弹-塑性变形(屈服变形)时的应力。 7.规定非比例伸长应力σp:即试验时非比例伸长达到原始标距长度(L0)规定的百分比时的应力。 8.弹性比功(弹性比能或应变比能) a e: 弹性变形过程中吸收变形功的能力,一般用材料弹性变形达到弹性极限时单位体积吸收的弹性变形功来表示。 9.滞弹性:是指材料在快速加载或卸载后,随时间的延长而产生的附加弹性应变的性能。 10.粘弹性:是指材料在外力作用下,弹性和粘性两种变形机理同时存在的力学行为。 11.伪弹性:是指在一定的温度条件下,当应力达到一定水平后,金属或合金将产生应力诱发马氏体相变,伴随应力诱发相变产生大幅的弹性变形的现象。 12.包申格效应:金属材料经预先加载产生少量塑性变形(1-4%),然后再同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增加,反向加载,规定残余伸长应力降低的现象。 13.内耗:弹性滞后使加载时材料吸收的弹性变形能大于卸载时所释放的弹性变形能,即部分能量被材料吸收。(弹性滞后环的面积) 14.滑移:金属材料在切应力作用下,正应力在某面上的切应力达到临界切应力产生的塑变,即沿一定的晶面和晶向进行的切变。 15.孪生:晶体受切应力作用后,沿一定的晶面(孪生面)和晶向(孪生方向)在一个区域内连续性的顺序切变,使晶体仿佛产生扭折现象。 16.塑性:是指材料断裂前产生塑性变形的能力。 17.超塑性:在一定条件下,呈现非常大的伸长率(约1000%),而不发生缩颈和断裂的现象。 18.韧性断裂:材料断裂前及断裂过程中产生明显的塑性变形的断裂过程。 19.脆性断裂:材料断裂前基本上不产生明显的宏观塑性变形,没有明显预兆,往往表现为突然发生的快速断裂过程。 20.剪切断裂:材料在切应力的作用下沿滑移面滑移分离而造成的断裂。 21.解理断裂:在正应力的作用下,由于原子间结合键的破坏引起的沿特定晶面发生的脆性穿晶断裂。 22.韧性:是材料断裂前吸收塑性变形功和断裂功的能力。 23.银纹:聚合物材料在张应力作用下表面或内部出现的垂直于应力方向的裂隙。当光线照射到裂隙面的入射角超过临界角时,裂隙因全反射而呈银色。 24.河流花样:在电子显微镜中解理台阶呈现出形似地球上的河流状形貌,故名河流状花样。 25.解理台阶:解理断裂断口形貌中不同高度的解理面之间存在台阶称为解理台阶。 26.韧窝:微孔聚集形断裂后的微观断口。 27.理论断裂强度:在外加正应力作用下,将晶体中的两个原子面沿着垂直于外力方向拉断所需的应力称为理论断裂强度。 28.真实断裂强度:用单向静拉伸时的实际断裂拉伸力Fk除以试样最终断裂截面积Ak所得应力值。 29.静力韧度:通常将静拉伸的σ——ε曲线下所包围的面积减去试样断裂前吸收的弹性能。 二、填空题。 1. 整个拉伸过程的变形可分为弹性变形,屈服变形,均匀塑性变形,不均匀集中塑性变形四个阶段。 2. 材料产生弹性变形的本质是由于构成材料原子(离子)或分子自平衡位置产生可逆位移的反应。 3. 在工程中弹性模数是表征材料对弹性变形的抗力,即材料的刚度,其值越大,则在相同应力下产生的弹性变形就越小。

西工大试题

西北工业大学考试试题(A卷) 2004 - 2005 学年第一学期 一、填空题:(每题 3 分,共计 30 分) 1. 塑性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金属的超塑性可分为 _____ 超塑性和 _____ 超塑性两大类。 3. 金属单晶体变形的两种主要方式有: _____ 和 _____ 。 4. 影响金属塑性的主要因素有: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_____ 。 5. 等效应力表达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6. 常用的摩擦条件及其数学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π平面是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8. 一点的代数值最大的 __________ 的指向称为第一主方向,由第一主方 向顺时针转所得滑移线即为 _____线。 9. 平面变形问题中与变形平面垂直方向的应力σz=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 在有限元法中:应力矩阵 [S]=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单元内部各点位移{U}=[ ]{ } 二、简答题(共计 30 分) 1. 提高金属塑性的主要途径有哪些?( 8 分) 2. 纯剪切应力状态有何特点?( 6 分) 3. 塑性变形时应力应变关系的特点?( 8 分) 4. Levy-Mises 理论的基本假设是什么?( 8 分) 三、计算题(共计 40 分) 1 、已知金属变形体内一点的应力张量为Mpa ,求:( 18 分)(1)计算方向余弦为 l=1/ 2 , m=1/2 , n= 的斜截面上的正应力大小。(2)应力偏张量和应力球张量;

计算机系统结构考试题库及答案

计算机系统结构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50分,每题2分,正确答案可能不只一个,可单选 或复选) 1.(CPU周期、机器周期)是内存读取一条指令字的最短时间。 2.(多线程、多核)技术体现了计算机并行处理中的空间并行。 3.(冯?诺伊曼、存储程序)体系结构的计算机把程序及其操作数 据一同存储在存储器里。 4.(计算机体系结构)是机器语言程序员所看到的传统机器级所具 有的属性,其实质是确定计算机系统中软硬件的界面。 5.(控制器)的基本任务是按照程序所排的指令序列,从存储器取 出指令操作码到控制器中,对指令操作码译码分析,执行指令操作。 6.(流水线)技术体现了计算机并行处理中的时间并行。 7.(数据流)是执行周期中从内存流向运算器的信息流。 8.(指令周期)是取出并执行一条指令的时间。 9.1958年开始出现的第二代计算机,使用(晶体管)作为电子器件。 10.1960年代中期开始出现的第三代计算机,使用(小规模集成电路、 中规模集成电路)作为电子器件。 11.1970年代开始出现的第四代计算机,使用(大规模集成电路、超 大规模集成电路)作为电子器件。 12.Cache存储器在产生替换时,可以采用以下替换算法:(LFU算法、 LRU算法、随机替换)。

13.Cache的功能由(硬件)实现,因而对程序员是透明的。 14.Cache是介于CPU和(主存、内存)之间的小容量存储器,能高 速地向CPU提供指令和数据,从而加快程序的执行速度。 15.Cache由高速的(SRAM)组成。 16.CPU的基本功能包括(程序控制、操作控制、时间控制、数据加 工)。 17.CPU的控制方式通常分为:(同步控制方式、异步控制方式、联合 控制方式)反映了时序信号的定时方式。 18.CPU的联合控制方式的设计思想是:(在功能部件内部采用同步控 制方式、在功能部件之间采用异步控制方式、在硬件实现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采用异步控制方式)。 19.CPU的同步控制方式有时又称为(固定时序控制方式、无应答控 制方式)。 20.CPU的异步控制方式有时又称为(可变时序控制方式、应答控制 方式)。 21.EPROM是指(光擦可编程只读存储器)。 22.MOS半导体存储器中,(DRAM)可大幅度提高集成度,但由于(刷 新)操作,外围电路复杂,速度慢。 23.MOS半导体存储器中,(SRAM)的外围电路简单,速度(快),但 其使用的器件多,集成度不高。 24.RISC的几个要素是(一个有限的简单的指令集、CPU配备大量的 通用寄存器、强调对指令流水线的优化)。

西工大材料考试题答案

西北工业大学 2011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参考答案 试题名称:材料科学基础(A卷)试题编号:832 说明:所有答题一律写在答题纸上第 1 页共 7 页 一、简答题(每题10分,共50分) 1.请从原子排列、弹性应力场、滑移性质、柏氏矢量等方面对比刃位错、 螺位错的主要特征。 答:刃型位错: 1)1晶体中有一个额外原子面,形如刀刃插入晶体 2)2刃位错引起的应力场既有正应力又有切应力。 3)3位错线可以是折线或曲线, 但位错线必与滑移(矢量)方向垂直 4)4滑移面惟一 5)5位错线的移动方向与晶体滑移方向平行(一致) 6)6位错线与柏氏矢量垂直 螺型位错: 1)1上下两层原子发生错排,错排区原子依次连接呈螺旋状 2)2螺位错应力场为纯切应力场 3)3螺型位错与晶体滑移方向平行,故位错线一定是直线 4)4螺型位错的滑移面是不惟一; 5)5位错线的移动方向与晶体滑移方向相互垂直。 6)6位错线与柏氏矢量平行 2.何谓金属材料的加工硬化?如何解决加工硬化对后续冷加工带来的困 难? 答:随变形量增大,强度硬度升高,塑形下降的现象。软化方法是再结晶退火。 3.什么是离异共晶?如何形成的? 答:在共晶水平线的两个端部附近,由于共晶量少,领先相相依附在初

生相上,另一相独立存在于晶界,在组织学上失去共晶体特点,称为离异共晶。有时,也将端部以外附近的合金,在非平衡凝固时得到的少量共晶,称为离异共晶。 4. 形成无限固溶体的条件是什么?简述原因。 答:只有置换固溶体才可能形成无限固溶体。且两组元需具有相同的晶体结构、相近的原子半径、相近的电负性、较低的电子浓度。原因:溶质原子取代了溶剂原子的位置,晶格畸变较小,晶格畸变越小,能量越低。电负性相近不易形成化合物。电子浓度低有利于溶质原子溶入。 5. 两个尺寸相同、形状相同的铜镍合金铸件,一个含90%Ni ,另一个含 50%Ni ,铸造后自然冷却,问哪个铸件的偏析严重?为什么? 答:50%Ni 的偏析严重,因为液固相线差别大,说明液固相成分差别大,冷速较快不容易达到成分均匀化。 二、 作图计算题(每题15分,共60分) 1、写出{112}晶面族的等价晶面。 答: )21()12()11()211()12()11( )211()121()211()211()121()112(}112{+++++++++++= 2、 请判定下列反应能否进行:]001[]111[2]111[2a a a →+ 答:几何条件: ]001[]002[2 ]111[2]111[2a a a a ==+,满足几何条件 能量条件: ( )2 2 2 2 2 2 32 2 2222 2222 2 211 004311121)1()1(2a a b a a a b b =++==?? ? ??+++??? ??+-+-=+ 不满足能量条件,反应不能进行。

西工大操作系统-简答题

操作系统 一、1.什么是操作系统从资源管理看操作系统的功能有哪些 答:(1).操作系统是一个系统软件,它能有效地管理和控制计算机系统中的各种硬件和软件资源、合理组织计算机的工作流程,方便用户使用的程序和数据的集合。 (2).a.处理机管理:分配和控制处理机 b.存储器管理:分配及回收内存 c. I/O(Input/Output)设备管理:I/O分配与操作 d.文件管理:文件存取、共享和保护(详见课本P2-3) 2.什么叫并发性什么叫并行性 答:并发性:两个或两个以上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 并行性:两个或两个以上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 3.试从交互性、及时性以及可靠性方面,将分时系统与实时系统进行比较。 答:及时性:实时系统要求更高 [分时系统 :秒级(一般情况)实时系统: 微秒级甚至更小]交互性:分时系统交互性更强 可靠性:实时系统要求更高(详见课本P9和P11) 三、1.在操作系统中为什么要引入进程的概念它与程序的区别和联系是怎样的 答:(1)程序在并发执行方式下,运行时具有异步性的特征,“程序”这个静态概念已经不足以描述程序的执行过程。这样,就需要一个数据结构PCB来记录程序的状态,以及控制其状态转换所需的一些信息。因此,将PCB、程序、数据三者组成一个完整的实体,就是进程实体。进程是程序的一次执行,引入进程的概念,便于操作系统对于程序的运行进行控制。 (2)区别:1)程序是指令的有序集合,是静态的,进程是程序的执行,是

动态的。2)进程的存在是暂时的,程序的存在是永久的。3)进程的组成应包括程序和数据。除此之外,进程还应由记录进程状态信息的“进程控制块”组成。 联系:程序是构成进程的组成部分之一,一个进程的运行目标是执行它所对应的程序。如果没有程序,进程就失去了其存在的意义。从静态的角度看,进程由程序、数据和进程控制块三部分组成。 2.什么是进程的互斥与同步 答:进程互斥: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进程由于竞争资源而形成的制约关系。 进程同步: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进程由于某种时序上的限制而形成的相互合作的制约关系。 3.一个进程进入临界区的调度原则是什么 答:①如果有若干进程要求进入空闲的临界区,一次仅允许一个进程进入。②任何时候,处于临界区内的进程不可多于一个。如已有进程进入自己的临界区,则其它所有试图进入临界区的进程必须等待。③进入临界区的进程要在有限时间内退出,以便其它进程能及时进入自己的临界区。④如果进程不能进入自己的临界区,则应让出CPU,避免进程出现“忙等”现象。 4.说明进程的结构、特征和基本状态。 答:进程是程序在其数据集合上的一次运行活动,是资源分配和独立调度的基本单位。进程由程序、数据和进程控制块组成 进程的特征:动态性、并发性、独立性、异步性 进程状态有就绪、执行和阻塞。就绪转换为执行由于进程调度,执行转换为就绪由于时间片到,执行转换为阻塞由于等待外部事件,阻塞转换为就绪由于外部事件发生了。 六、1.段页式管理中,怎样访问内存,取得某一条数据或指令 答:在段页式系统中,为了获得一条数据或指令,须三次访问内存。 第一次是访问内存中的段表,从中取得页表始址; 第二次是访问内存中的页表,从中取出该页所在的物理块号,并将该块号与

计算机组成原理模拟试题及答案西工大

本科生期末试卷一 一.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计算机系统中的存贮器系统是指______。 A RAM存贮器 B ROM存贮器 C 主存贮器 D 主存贮器和外存贮器 2.某机字长32位,其中1位符号位,31位表示尾数。若用定点小数表示,则最大正小数为______。 A +(1 – 2-32) B +(1 – 2-31) C 2-32 D 2-31 3.算术/ 逻辑运算单元74181ALU可完成______。 A 16种算术运算功能 B 16种逻辑运算功能 C 16种算术运算功能和16种逻辑运算功能 D 4位乘法运算和除法运算功能 4.存储单元是指______。 A 存放一个二进制信息位的存贮元 B 存放一个机器字的所有存贮元集合 C 存放一个字节的所有存贮元集合 D 存放两个字节的所有存贮元集合; 5.相联存贮器是按______进行寻址的存贮器。 A 地址方式 B 堆栈方式 C 内容指定方式 D 地址方式与堆栈方式 6.变址寻址方式中,操作数的有效地址等于______。 A 基值寄存器内容加上形式地址(位移量) B 堆栈指示器内容加上形式地址(位移量) C 变址寄存器内容加上形式地址(位移量) D 程序记数器内容加上形式地址(位移量) 7.以下叙述中正确描述的句子是:______。 A 同一个CPU周期中,可以并行执行的微操作叫相容性微操作 B 同一个CPU周期中,不可以并行执行的微操作叫相容性微操作 C 同一个CPU周期中,可以并行执行的微操作叫相斥性微操作 D 同一个CPU周期中,不可以并行执行的微操作叫相斥性微操作 8.计算机使用总线结构的主要优点是便于实现积木化,同时______。 A 减少了信息传输量 B 提高了信息传输的速度 C 减少了信息传输线的条数 D 加重了CPU的工作量 9.带有处理器的设备一般称为______设备。 A 智能化 B 交互式 C 远程通信 D 过程控制 10.某中断系统中,每抽取一个输入数据就要中断CPU一次,中断处理程序接收取样的数据,并将其保存到主存缓冲区内。该中断处理需要X秒。另一方面,缓冲区内每存储N

系统工程复习试题库完整

系统工程1 一、单项选择题 1、( )就是根据特定的目标,通过人的主观努力所建成的系统,如生产系统、管理系统等。(正确答案:C,答题答案) A、概念系统 B、实体系统 C、人造系统 D、自然系统 2、以下哪项不就是系统的一般属性。( )(正确答案:B,答题答) A、整体性 B、真实性 C、相关性 D、环境适应性 3、下面关于系统工程的叙述中哪一个就是错误的。( )(正确答案:C,) A、系统工程就是以研究大规模复杂系统为对象 B、系统工程追求系统的综合最优化 C、系统工程属于自然科学研究范畴 D、系统工程应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4、钱学森教授提出,系统工程就是一门( )。(正确答案:B,) A、经济控制的技术 B、组织管理的技术 C、现代工程技术 D、控制分析与设计的技术 5、凡就是由概念、原理、原则、方法、制度、程序等概念性的非物质要素所构成的系统称为( )。(正确答案:A,) A、概念系统 B、实体系统 C、人造系统 D、自然系统 6、系统的特征有整体性、相关性、( )、有序性、动态性与环境适应性。(正确答案:B,答题答案) A、功能性 B、目的性 C、社会性 D、实践性 7、凡就是以矿物、生物、机械与人群等实体为基本要素所组成的系统称之为( )。(正确答案:B,) A、概念系统 B、实体系统 C、人造系统 D、自然系统 8、我国古代运用系统工程建造的大型水利工程典范就是( )。(正确答案:D,) A、京杭大运河 B、黄河治理 C、灵宝渠 D、都江堰 9、下列关于系统定义描述错误的就是( )。(正确答案:B,) A、系统就是一个整体 B、一个系统的结构就就是所有组分间关联方式的总与 C、对于系统中的任意两个组分,它们之间的关系只有一种 D、模型就是对原系统特性的简化表达形式 10、系统工程的目的就是( )(正确答案:D,) A、整体性与系统化观点 B、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的观点 C、问题导向及反馈控制观点 D、总体最优或平衡协调观点 11、系统工程的前提就是( )(正确答案:D,) A、多种方法综合运用的观点 B、问题导向及反馈控制观点 C、总体最优或平衡协调观点 D、整体性与系统化观点 12、系统工程理论基础的“老三论”就是指( )(正确答案:A,答题答案) A、系统论、控制论与信息论 B、系统论、规划论与信息论 C、控制论、信息论与管理理论 D、控制论、信息论、优化论 13、系统工程理论基础的“新三论”就是指( )(正确答案:B,答题答案:) A、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博弈论 B、耗散结构理论、协同学、突变论 C、系统论、协同学、非线性理论 D、系统论、博弈论、非线性理论 14、系统工程的研究对象就是( )。(正确答案:D,答题答案) A、中型复杂的人工系统 B、中型复杂的复合系统 C、大型复杂的人工系统 D、大规模复杂系统 15、系统思想从经验到哲学到科学,从思维到定性到定量的发过程,大致可分为( )个阶段。(正确答案:B,答题答案:) A、三 B、四 C、五 D、六

西工大-有限元试题(附答案)汇总

1.针对下图所示的 3 个三角形元,写出用完整多项式描述的位移模式表达式 2.如下图所示,求下列情况的带宽 a) 4 结点四边形元; b) 2 结点线性杆元。 3.对上题图诸结点制定一种结点编号的方法,使所得带宽更小。图左下角的四 边形在两种不同编号方式下,单元的带宽分别是多大? 4.下图所示,若单元是 2结点线性杆单元, 勾画出组装总刚后总刚空间轮廓线。 系统的带宽是多大?按一右一左重新编号(即 6变成 3等)后,重复以上运算

5.设杆件1-2 受轴向力作用,截面积为A,长度为L,弹性模量为E,试写出杆端力F1,F2与杆端位移u1, u2之间的关系式,并求出杆件的单元刚度矩阵[k](e) 6.设阶梯形杆件由两个等截面杆件○ 1 与○2 所组成,试写出三个结点1、2、3 的结点轴向力F1,F2,F3与结点轴向位移u1, u2, u3之间的整体刚度矩阵[K] 。 7.在上题的阶梯形杆件中,设结点3 为固定端,结点1作用轴向载荷 F1=P,求各结点的轴向位移和各杆的轴力。 8.下图所示为平面桁架中的任一单元, x, y 为局部坐标系,x,y 为总

体坐标系, x 轴与x 轴的夹角为。 1) 求在局部坐标系中的单元刚度矩 阵 [k]( e) 2) 求单元的坐标转换矩阵[T] ; 3) 求在总体坐标系中的单元刚度矩 阵[k] (e)

9.如图所示一个直角三角形桁架,已知E 3 107N / cm2,两个直角边长度 2 l 100cm ,各杆截面面积 A 10cm2,求整体刚度矩阵[K] 。 10.设上题中的桁架的支承情况和载荷情况如下图所示,按有限元素法求出各结点的位移与各杆的内力。

南工大系统结构试题库

⒈对系统程序员不透明的应当是。 A Cache B 系列机各档不同的数据通路宽度 C 指令缓冲器 D 虚拟存储器 ⒉计算机系统结构不包括。 A 主存速度 B 机器工作状态 C 信息保护 D 数据表示 ⒊属于计算机系统考虑的是。 A 主存采用MOS还是TTL B 主存采用多体交叉还是单体结构 C 主存的编址方式 D 主存频宽的确定 ⒋从计算机系统结构上来看,机器语言程序员所看到机器属性是。 A 计算机软件所要完成的功能 B 计算机硬件所要完成的功能 C 编程要用到的硬件组织 D 计算机各部件的硬件实现 ⒌系列机软件应做到。 A 向后兼容,力争向上兼容性 B 向前兼容,力争向上兼容性 C 向后兼容,力争向下兼容性 D 向前兼容,力争向下兼容性 ⒍利用时间重叠概念实现并行处理的是。 A 多处理机 B 相联处理机 C 并行(阵列)处理机动性 D 流水处理机 ⒎计算机中优化使用的操作码编码方法是。 A 霍夫曼编码 B ASCII 编码 C 扩展操作码 D BCD码 ⒏程序员编程时使用的地址是。 A 物理地址 B 主存地址 C 有效地址 D 逻辑地址 ⒐块冲突率最高的cache地址映象方式是。 A 组相联 B 直接相联 C 段面相联 D 全相联 ⒑影响流水线最大吞吐率是。 A 各个功能段的时间 B 最快功能段的时间 C 最慢功能段的时间 D 最后一个功能段的时间 ⒒非线性流水线是指。 A 一次运算中使用流水线中的多功能段 B 一次运算中多次使用流水线中的某些多功能段 C 流水线中某些功能段在各次运算中的作用不同 D 流水线的各功能段在各种运算中有不同的组合 ⒓Cache地址映象中块冲突率最低的是映象是。 A 全相联 B 页相联 C 直接相联 D 组相联 ⒔有8个结点的PM2I单级网络的PM2-0(j)=(j-20)mod 8= A (7 6 5 4 3 2 1 0) B (0 1 2 3 4 5 6 7) C (7 5 3 1) (6 4 2 0) D(0 2 4 6) (1 3 5 7) ⒕有8个结点的PM2I单级网络的PM2+0(j)=(j+20)mod 8= A (7 6 5 4 3 2 1 0) B (0 1 2 3 4 5 6 7) C (7 5 3 1) (6 4 2 0) D(0 2 4 6) (1 3 5 7) ⒖能实现作业、任务级并行的异构型多处理机属于。 A SIMD B SISD C MIM D D MISD 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一次重叠是一次解释一条指令 B 一次重叠是同时解释相邻两条指令 C 流水方式是同时只能解释两条指令 D 一次重叠是可同时解释多条指令⒘通道程序执行结束后引起的中断是。 A I/O中断 B 程序性中断

西工大-有限元试题(附答案)..

1.针对下图所示的3个三角形元,写出用完整多项式描述的位移模式表达式。 2.如下图所示,求下列情况的带宽: a)4结点四边形元; b)2结点线性杆元。 3.对上题图诸结点制定一种结点编号的方法,使所得带宽更小。图左下角的四边形在两种不同编号方式下,单元的带宽分别是多大? 4.下图所示,若单元是2结点线性杆单元,勾画出组装总刚后总刚空间轮廓线。系统的带宽是多大?按一右一左重新编号(即6变成3等)后,重复以上运算。

5.设杆件1-2受轴向力作用,截面积为A,长度为L,弹性模量为E,试写出 杆端力F 1,F 2 与杆端位移 2 1 ,u u之间的关系式,并求出杆件的单元刚度矩阵)(] [e k 6.设阶梯形杆件由两个等截面杆件○1与○2所组成,试写出三个结点1、2、3的 结点轴向力F 1,F 2 ,F 3 与结点轴向位移 3 2 1 , ,u u u之间的整体刚度矩阵[K]。 7.在上题的阶梯形杆件中,设结点3为固定端,结点1作用轴向载荷F 1 =P,求各结点的轴向位移和各杆的轴力。 8.下图所示为平面桁架中的任一单元,y x,为局部坐标系,x,y为总体坐标系,x轴与x轴的夹角为 。 (1)求在局部坐标系中的单元刚度矩阵)(] [e k (2)求单元的坐标转换矩阵 [T]; (3)求在总体坐标系中的单元刚度矩阵)(] [e k

9.如图所示一个直角三角形桁架,已知27/103cm N E ?=,两个直角边长度 cm l 100=,各杆截面面积210cm A =,求整体刚度矩阵[K]。 10. 设上题中的桁架的支承情况和载荷情况如下图所示,按有限元素法求出各结点的位移与各杆的内力。

西工大-复合材料原理复习题及答案(仅供参考)

精品文档 1.为什么Nicalon sic 纤维使用温度低于1100℃?怎样提高使用温度? 从热力学上讲,C-SIO 2界面在1000℃时界面气相CO 压力可能很高,相应的O 2浓度也较高。只有O 2扩散使界面上O 2浓度达到较高水平时,才能反应生成CO 。但是温度较低时扩散较慢,因此C-SiO 2仍然在1000℃左右共存。 当温度升到1100℃,1200℃时,CO 的压力将会更高,此时O 2的浓度也较高,而扩散速度却加快。因而,SiC 的氧化速度加快,导致Nicalon 纤维在1100℃,1200℃时性能下降很快。 要提高Nicalon 纤维的使用温度,需降低Nicalon 纤维的游离C 和O 的含量,以防止游离C 继续与界面O 反应。 2.复合材料的界面应力是怎样产生的?对复合材料的性能有何影响? 复合材料的界面应力主要是由于从制备温度冷却到室温的温度变化△T 或是使用过程中的温度变化△T 使得复合材料中纤维和基体CTE (coefficient of thermal expansion 热膨胀系数?)不同而导致系统在界面强结合的情况下界面应力与△T 有着对应关系;在界面弱结合的情况下,由于滑移摩擦引起界面应力。 除了热物理不相容外,还有制备过程也能产生很大甚至更大的界面应力。如:PMC 的固化收缩,MMC 的金属凝固收缩,CMC 的凝固收缩等。 △CTE 限制界面应力将导致基体开裂,留下很多裂纹,裂纹严重时将使复合材料解体,使复合材料制备失败,或是使其性能严重下降,△CTE 不大时,弹塑性作用,不会出现裂纹。而对于CMC ,即使不会出现明显的裂纹,基体也已经出现了微裂纹。这些微裂纹对复合材料的性能不会有很的影响,相反,这些微裂纹对CMC 复合材料的增韧有帮助,因为微裂纹在裂纹扩展过程中将会再主裂纹上形成很多与裂纹而消耗能量,从而达到增韧的目的。 3.金属基复合材料界面控制的一般原则是什么? 金属基复合材料要求强结合,此时能提高强度但不会发生脆性破坏。均存在界 面化学反应趋势,温度足够高时将发生界面化学反应,一定的界面化学反应能增加界面的结合强度,对增强有利。过量的界面化学反应能增加界面的脆性倾向对增韧不利。因此,MMC 的界面化学反应是所希望的,但是应该控制适度。 具体原则有: 纤维表面涂层处理:改善润湿性,提高界面的结合强度,并防止不利的界面反应。 基体改性:改变合金的成分,使活性元素的偏聚在f/m 界面上降低界面能,提高润湿性。 控制界面层:必须考虑界面层的厚薄,以及在室温下熔体对纤维及纤维表面层的溶解侵蚀。纤维及其表面层金属熔体中均具有一定的溶解度。因而,溶解和侵蚀是不可避免的。 4.为什么玻璃陶瓷/Nicalon 复合材料不需要制备界面层? 氧化物玻璃基体很容易与Nicalon SiC 纤维反应:SiC+O 2=SiO 2+C 这一反应可以被利用来制备界面层。 氧化物玻璃基体与Nicalon SiC 纤维还可能发生其它氧化反应,但由于需要气相产物扩散离开界面,因为其他热力学趋向很大,但反应驱动力相对较小。因上述反应生成的SiO 2 在SiO 2基玻璃中很容易溶入玻璃基体。如果使用的玻璃基体不发生饱和分相的话,反应的结果将在界面上生成C 界面层或纤维的表面层,因而不需要预先制备界面层,这就是玻璃陶瓷的最大优点。 5.复合材料有哪三个组元组成,作用分别是什么? 复合材料是由:基体,增强体,界面。 基体:是复合材料中的连续相,可以将增强体粘结成整体,并赋予复合材料一 定形状。有传递外界作用力,保护增强体免受外界环境侵蚀的作用。 增强体:主要是承载,一般承受90%以上的载荷,起着增大强度,改善复合材 料性能的作用。 界面:1.传递作用:载荷施加在基体上,只有通过界面才能传递到增强体上, 发挥纤维的承载能力,所以界面是传递载荷的桥梁。 2.阻断作用:结合适当的界面有阻止裂纹扩展,中断材料破坏,减缓应力集中的作用。 3.保护作用:界面相可以保护增强体免受环境的腐蚀,防止基体与增强体 之间的化学反应,起到保护增强体的作用。 6. 请说明临界纤维长度的物理意义? 能够达到最大纤维应力,即极限强度σfu 的最小纤维长度,称为临界长度Lc ,临界纤维长度是载荷传递长度的最大值。 L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