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埋入式长距离应变光纤传感器研制及性能研究

新型埋入式长距离应变光纤传感器研制及性能研究
新型埋入式长距离应变光纤传感器研制及性能研究

实验五反射式光纤位移传感器实验

实验五 反射式光纤位移传感器 一、实验目的 了解反射式光纤位移传感器的结构,学习和掌握最简单、最基本的光纤位移传感器的原理和应用。 二、基本原理 反射强度调制式光纤传感器具有准确、结构简单、价格低廉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种位移、压力和温度传感器中。反射式光纤位移传感器的基本结构如图5-1所示,其中发射光纤通常由一根光纤构成,接收光纤有时候由单根光纤构成,而有些时候为了提高光的接收效率也经常由多根光纤构成。本实验采用的传光型光纤,它是由两根光纤的一端熔合后组成的Y 型光纤,一根作为发射光纤,端部与光源相接发射光束;另一根作为接收光纤,端部与光电转换器相接接收反射光。两根光纤熔合后的端部是工作端也称传感探头,截面为半圆分布即D 型结构。由光源发出的光传到端部出射后再经被测体反射回来,由另一束光纤接收光信号经光电转换器转换成电压信号。 图5-1 反射式光纤位移传感器示意图 传光型光纤反射式位移传感器的发射调制方法,可用等效分析法来分析。首先,画出接收光纤关于反射体的镜像,然后计算出该镜像接收光纤在发射光纤纤端光场中所接收到的光强值,最后将该光强值乘以反射体的反射率R ,作为传感器的最后输出光强。如图5-2中的a 图所示。 接收光纤的镜像坐标即它的等效坐标位置为F (2z ,d ),这里z 为发射接收光纤的端面与反射体之间的距离,d 为发射光纤轴心到接收光纤轴心之间的距离,由此可以获得接收光纤接收到的光强为: ]] )/(1[exp[])/(1[)(2 2/30202222/3020c c tg a z a d tg a z RI z I θζσθζσ+-?+= 其中,0I 为光源的光强,σ为表征光纤折射率分布的相关参数,对于阶跃折射率光纤,它的值为1,0a 为光纤的纤芯半径,ζ为光源种类及光源与光纤耦合情况有关的调制参数, c θ为发射光纤的最大出射角。此函数的曲线形状如图5-2中的b 图所示。 reflector

干涉型光纤传感器的消偏振衰落技术研究

第38卷第8期2009年8月 光 子 学 报 ACTA PH OT ON ICA SINICA V ol.38N o.8A ug ust 2009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6A A 0A A 102-03)资助T el:010-********Email:jingzheng uo @https://www.360docs.net/doc/9b11911063.html, 收稿日期:2008-06-17修回日期:2008-07-23 干涉型光纤传感器的消偏振衰落技术研究* 荆振国1a ,殷锴1a,1b ,张敏1a ,王立威1a ,朱耀强2,王子秋2,王宏华2,廖延彪1a (1清华大学a.电子工程系,b.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北京100084)(2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河北燕郊065201) 摘 要:本文对消除干涉型光纤传感器信号偏振衰落的偏振分集接收PDR(Polarizatio n Div ersity Receiver)技术进行了理论分析.通过三态PDR 方式,,能够避免传输光偏振态变化导致干涉信号完全衰落的现象,使干涉信号有效幅度在一定范围内变化.采用基于反正切计算的相位生成载波PGC(Phase Generated Carrier )解调技术的相位测量结果不受由于偏振衰落导致干涉信号有效幅度变化的影响.提出结合三态PDR 方式和基于反正切计算的PGC 解调技术消除偏振衰落问题的影响,实现干涉型光纤传感器中相位信号的理想解调.关键词:干涉型光纤传感器;偏振衰落;偏振分集接收;相位生成载波 中图分类号:T N2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213(2009)08-2024-5 0 引言 近年来,干涉型光纤传感器成为光纤传感器领域最受关注的研究方向之一[1-4] .干涉型光纤传感器通过一定长度的敏感光纤可以实现极高的灵敏度[5-6].构成光纤干涉仪主体部分的光纤存在着双折射现象,会使光纤中传播光信号的偏振态发生变化[7].当发生干涉的两束光的偏振态不一致时,会使干涉信号的幅度发生衰落,.两束光的偏振状态完全正交时,两束光完全不相干,干涉信号的幅度衰落为零.为了从干涉信号中解调出对外界传感信息敏感的相位信号,需要克服偏振衰落现象,使干涉信号维持一定的幅度. 当前解决干涉型光纤传感器中的偏振衰落问题的途径主要有:全保偏光路方式、法拉第旋镜方式和偏振分集探测方式等[8-10]. 基于反正切计算的相位生成载波PGC 解调技术,具有灵敏度高,动态范围大等优势,与传统的基于微分交叉相乘DCM (Differentiate Cross Multiply )的PGC 解调技术相比,其相位测量结果不受由于偏振衰落,导致干涉信号幅度变化的影响.PDR PGC 解调技术可以理想地解决干涉型光纤传感器系统的偏振衰落问题. 本文将PDR 技术与基于反正切计算的PGC 解调技术结合消除偏振,衰落其优势在于干涉型光纤传感器的时分复用系统应用中,可以利用单一的偏 振分集探测单元结合相应的解调技术解决时分复用阵列中所有光纤干涉仪的偏振衰落问题,极大地降低了系统的成本,简化了传感器的制作工艺和系统结构. 1 消除偏振衰落的PDR 方案 在PDR 方案中,光纤干涉仪输出经分束后,经过Y 方向与X 方向成H 角的检偏器,由探测器探测. 光纤干涉仪的传感臂输出的X 、Y 方向的偏振分量分别为 A x cos (X t +

国内外光纤传感器的发展现状

国内外光纤传感器的发展现状 2011-6-29 8:25:44 讯石光通讯咨询网作者:iccsz 摘要:本文将分析光纤传感器国内外发展的现状。主要介绍了两方面的情况:光纤传感器原理性研究的发展现状和光纤传感器产品的应用与开发的现状。 本文将分析光纤传感器国内外发展的现状。主要介绍了两方面的情况:光纤传感器原理性研究的发展现状和光纤传感器产品的应用与开发的现状。前者报道了光纤光栅、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以及光纤传感网的发展,这些是目前的研究热点;后者介绍了光层析成像技术、智能材料、光纤陀螺及惯性导航系统、工业工程类传感器(其中包括电力工业用高电压、大电流传感器,利用光纤的弹光效应和FBG器件的应力传感器等)。最后介绍了新型光纤材料与器件、氟化物玻璃光纤,碳涂覆光纤、以及正在研究中的蜂窝型波导光纤、液晶光纤等。 一、引言 随着密集波分复用DWDM技术、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技术和光时分复用OTDR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光纤通信技术正向着超高速、大容量通信系统的方向发展,并且逐步向全光网络演进。在光通信迅猛发展的带动下,光纤传感器作为传感器家族中年轻的一员,以其在抗电磁干扰、轻巧、灵敏度等方面独一无二的优势,已迅速成长为年成交额超过10亿美金,并预计将于2010年拥有超过50亿美金市场的产业。每年由美国光学工程师学会(OSA)主办的光纤传感国际会议(OFS)及时报道着光纤传感领域的最新进展,并对光纤传感及其相应技术进行有益的研讨。 当前,世界上光纤传感领域的发展可分为两大方向:原理性研究与应用开发。随着光纤技术的日趋成熟,对光纤传感器实用化的开发成为整个领域发展的热点和关键。由于光纤传感技术并未如光纤通信技术那样迅速地获得产业化,许多关键技术仍然停留在实验室样机阶段,距商业化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光纤传感技术的原理性研究仍处于相当重要的位置。由于很多光纤传感器的开发是以取代当前已相当成熟,可靠性和成本已得到公认,并已经被广泛采用的传统机电传感系统为目的,所以尽管这些光纤传感器具有如电磁绝缘、高灵敏度、易复用等诸多优势,其市场渗透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是可想而知的。而那些具有前所未有全新功能的光纤传感器则在竞争中占有明显优势,FBG和其它的光栅类传感器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当前的原理性研究热点集中于光纤光栅(FBG和LPG)型传感器和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两大板块。 FBG型光纤传感器自发明之日起,已走过了原理性研究和实验论证的百家争鸣阶段。目前成熟的FBG制作工艺已可形成小批量生产能力,而研究的焦点也转向解决高精度应用,完善解调和复用技术,以及降低成本等几个方向上。另一方面,由于光纤传感器具有将传输与传感媒质合而为一的特性,使得沿布设路径上的光纤可全部成为敏感元件,因此,分布式传感成为光纤传感器与生俱来的优点。 对于光纤传感技术的应用研究主要有以下四大类:光(纤)层析成像技术(OCT,OPT)、智能材料(SMART MATERIALS)、光纤陀螺与惯导系统(IFOG,IMIU )和常规工业工程传感器。另外,由于光纤通信市场需求的带动以及传感技术的特殊要求,新型器件和特种光纤的研究成果也层出不穷。 目前,我国的光纤传感器研究大多数集中于大专院校和科研单位,仍然未完成由实验室向产品化的过渡。其中,比较成熟的技术包括:清华大学光纤传感中心与总后合作研制开发的光纤油罐液位与温度测量系统,已经安装运行数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总装合作研制的光纤陀螺系统,目前指标为0.2°/hr ;中国计量学院研制的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已有产品报道;华中理工大学与广东某公司联合研制的强电压、大电流传感系统。此外,在广东、深圳等地,还建立了许多光纤无源器件生产厂

光纤传感器的应用研究

光纤传感器的应用研究 孙义才 2011301510103 电科三班 摘要:光纤传感技术是一门新的科学技术,也是信息社会的一个重要技术基础,在当代高科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该技术是测量技术、半导体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微电子学、光学、声学、精密机械、仿生学、材料科学等众多学科相互交叉的综合性高新技术和密集型前沿技术。本课题主要了解光纤导光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传感技术上应用的物理基础,重点研究光纤传感器敏感的物理量、光纤传感器的基本类型及其相关应用。 关键词:传感器;光纤通信;禁带宽度;光纤传感温度计;光纤传感压强计。 1.序言 光纤传感技术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左右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萌芽而迅速建立起来的,通过以光波这一载体并光纤这一媒质,起到具有感知与信号传输的新型传感技术。作为被测量信号载体的光波和作为光波传播媒质的光纤,具有一系列独特的、其他载体和媒质难以相比的优点。传感技术是近几年热门的应用技术,传感器在朝着灵敏、精确、适应性强、小巧和智慧化的方向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光纤传感器这个传感器家族的新成员倍受青睐。光纤具有很多优异的性能,例如:抗电磁干扰和原子辐射的性能,径细、质软、重量轻的机械性能,绝缘、无感应的电气性能,耐水、耐高温、耐腐蚀的化学性能等,它能够在人达不到的地方(如高温区),或者对人有害的地区(如核辐射区),起到人的耳目的作用,而且还能超越人的生理界限,接收人的感官所感受不到的外界信息。 现阶段,光纤传感领域在世界中的发展大致分为两大方面:应用开发与相关原理性研究。 2.1光纤传感器的结构原理 以电为基础的传统传感器是一种把测量的状态转变为可测的电信号的装置。它的电源、敏感元件、信号接收和处理系统以及信息传输均用金属导线连接,见图(a)。光纤传感器则是一种把被测量的状态转变为可测的光信号的装置。由光发送器、敏感元件(光纤或非光纤的)、光接收器、信号处理系统以及光纤构成由光发送器发出的光经源光纤引导至敏感元件。这时,光的某一性质受到被测量的调制,已调光经接收光纤耦合到光接收器,使光信号变为电信号,最后经信号处理得到所期待的被测量。 可见,光纤传感器与以电为基础的传统传感器相比较,在测量原理上有本质的差别。传统传感器是以机—电测量为基础,而光纤传感器则以光学测量为基础。

光纤传感器位移特性实验

光纤传感器位移特性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了解反射式光纤位移传感器的原理与应用。 二、实验仪器: 光纤位移传感器模块、Y型光纤传感器、测微头、反射面、直流电源、数显电压表。三、实验原理: 反射式光纤位移传感器是一种传输型光纤传感器。其原理如图36-1所示:光纤采用Y型结构,两束光纤一端合并在一起组成光纤探头,另一端分为两支,分别作为光源光纤和接收光纤。光从光源耦合到光源光纤,通过光纤传输,射向反射面,再被反射到接收光纤,最后由光电转换器接收,转换器接收到的光源与反射体表面的性质及反射体到光纤探头距离有关。当反射表面位置确定后,接收到的反射光光强随光纤探头到反射体的距离的变化而变化。显然,当光纤探头紧贴反射面时,接收器接收到的光强为零。随着光纤探头离反射面距离的增加,接收到的光强逐渐增加,到达最大值点后又随两者的距离增加而减小。反射式光纤位移传感器是一种非接触式测量,具有探头小,响应速度快,测量线性化(在小位移范围内)等优点,可在小位移范围内进行高速位移检测。 图36-1 反射式光纤位移传感器原理图36-2 光纤位移传感器安装示意图四、实验内容与步骤 1.光纤传感器的安装如图36-2所示,将Y型光纤安装在光纤位移传感器实验模块上。探头对准镀铬反射板,调节光纤探头端面与反射面平行,距离适中;固定测微头。接通电源预热数分钟。 2.将测微头起始位置调到14cm处,手动使反射面与光纤探头端面紧密接触,固定测微头。 3.实验模块从主控台接入±15V电源,打开实验台电源。 4.将模块输出“Uo”接到直流电压表(20V档),仔细调节电位器Rw使电压表显示为零。 5.旋动测微器,使反射面与光纤探头端面距离增大,每隔0.1mm读出一次输出电压U值,并记录。 五、数据记录与分析 1、数据记录表格 X(mm)0.10.20.30.40.50.60.70.80.9 1.0 Uo(V)0.080.180.280.400.520.640.750.870.97 1.06

光纤传感技术

光纤传感器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学生:王超 学号:1049721103105 专业:物理电子学 光在传输过程中,光纤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如温度、压力等,从而导致传输光的强度、相位、频率、偏振态等光波量发生变化,通过监测这些量的变化可以获得相应的物理量,这就是光纤传感技术。该技术是随着光纤及通信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崭新技术。密集波分复用D W D M 技术、掺铒光纤放大器EDFA 技术和光时分复用OTDR 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使得光纤传感技术以其在抗电磁干扰、轻巧、灵敏度等方面独一无二的优势,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各种光纤传感器系统层出不穷。 光纤传感器系统的原理 由于光纤不仅作为光波的传播介质,而且光波在光纤中传播时,光波的特征参量( 振幅、相位、偏振、波长等) 会因外界因素(温度、压力、应变、电场、位移等)间接或直接的发生变化,从而可将光纤用作传感元件探测物理量。根据光纤在传感器中的作用,光纤传感器可分为功能型、非功能型、拾光型三大类。 1、功能型光纤传感器中光纤不仅作为导光介质也是敏感元件,光在光纤内受到被测量物理量的调制。它的特点是结构紧凑、灵敏度高,但它须用特殊光纤和先进的检测技术,因此成本高。光纤陀螺即是典型的功能型光纤传感器。 2、非功能型光纤传感器中光纤仅起导光作用,光照到非光纤型敏感元件上受被测量物理量调制。因其无需特殊光纤及特殊技术,易实现、成本低,但灵敏度也相应较低,常用于灵敏度要求不太高的场合。目前的光纤传感器大多是该类型的。 3、拾光型光纤传感器中光纤作为探头,接收由被测对象辐射的光或被其反射、 散射的光。如光纤激光多普勒速度计、辐射式光纤温度传感器等。 光纤传感器的特点 由光纤传感器的原理我们可以很容易理解它有如下几个特点: (1 )光纤具有宽波长范围、低衰减的特性,光源、检测器和光学元件的选择余地大,可以适用于不同的应用场合。

反射式光纤位移传感器特性实验

仪器与电子学院实验报告 (操作性实验)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实验题目:反射式光纤位移传感器特性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掌握反射光纤位移传感器工作原理; 2)掌握反射光纤位移传感器静态特性标定方法。 二、实验仪器及器件 光纤、光电转换器、光电变换器、电压表、支架、反射片、测微仪。 三、实验内容及原理 反射式光纤位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如图3所示,光纤采用Y 型结构,两束多模光纤一端合并组成光纤探头,另一端分为两束,分别作为接收光纤和光源光纤,光纤只起传输信号的作用。当光发射器发生的红外光,经光源光纤照射至反射体,被反射的光经接收光纤至光电转换元件将接收到的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其输出的光强决定于反射体距光纤探头的距离,通过对光强的检测而得到位移量。 图1 反射式光纤位移传感器原理及输出特性曲线 四、实验步骤 1、观察光纤结构:本仪器中光纤探头为半圆型结构,由数百根光导纤维组成,一半为光源光纤,一半为接收光纤。 2、将原装电涡流线圈支架上的电涡流线圈取下,装上光纤探头,探头对准镀铬反射片( 即

电涡流片)。 3、振动台上装上测微仪,开启电源,光电变换器Vo端接电压表。旋动测微仪,带动振 动平台,使光纤探头端面紧贴反射镜面,此时Vo输出为最小。然后旋动测微仪,使反射镜面离开探头,每隔0.5mm取一Vo电压值填入下表,作出V—X曲线。 4、根据所测数据求出平均值后,在坐标纸上画出输出电压-位移特性曲线(分前坡和后坡), 计算灵敏度S=,并在坐标纸上画出V—X关系线性、灵敏度、重复性、迟滞曲线。 五、实验测试数据表格记录 表1 六、实验数据分析及处理 1、线性度: 图2 线性曲线

光纤传感器的制作工艺及工程应用研究

光纤传感器的制作工艺及工程应用研究 陈涛 深圳太辰光通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深圳518040 摘要:光纤传感器是以光纤为基础制作的新型传感器设备,具有抗电磁干扰能力强、电绝缘性好、耐腐蚀、测量范围广、体积小以及传输容量大等优点,常用于检测位移、温度、偏振、压力等,现代光纤传感器能在高压环境下代替人工完成作业,因此被广泛用于医疗、交通、电力、机械、航空航天等各个领域。如今光纤传感技术的应用推动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众多产业有重要的地位。基于此,本文将着重分析探讨光纤传感器的制作工艺及其应用要点。 关键词:光纤传感器;制作;应用 1、光纤传感器基本原理概述 光纤传感器主要分为传感型和传光型等两类,其中传感型的传感器主要是利用被测对象的物理和化学的状态变化来引起光纤传输特性的变化,并通过传光特性来检测光纤中所传输光波的强度、相位等的变化,最终确定被测对象的状态。而传光型的传感器主要是利用被测对象的状态变化,引起光变换器件工作状态的变化,通过利用传光特性来检测光变换器中光纤所传输光波参数的变化,最终确定被测对象的状态。 1)典型的光纤传感器光源有发光二极管和半导体激光器;白炽灯也可用于某些化学传感器。2)光纤包括石英光纤、玻璃光纤和塑料光纤,其中石英光纤和玻璃光纤主要用于红外波段,塑料光纤则主要用于可见光波段;在某些传感器中还需要用专门研制的特殊光纤。3)光纤器件是为了使信号被限制在纤芯范围内传输,或是为了改变光的某些参数使其更适合于测量的部件,典型的光纤器件有光纤耦合器、滤波器、衰减器等,在一些简单的光纤传感器中有时没有光纤器件。4)传感元件是根据被测信号来调制光纤传输光参数的部件,它有时候是光纤本身,如拉曼散射式光纤温度传感器。5)探测器是用来对光信号进行检测的器件,一般包括光电二极管、光电三极管、光电池、光电雪崩二极管、光电倍增管等。6)信号处理单元接收光电探测器输出的电信号,将其还原为被测信号,

光纤传感技术读书笔记

题目光纤传感技术读书笔记学院(系):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摘要:主要阐述了光纤传感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国内外的发展情况,介绍了在 实际测量中的一些具体应用。提出了我国光纤传感技术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今后的发展的方向,为光纤传感技术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光纤传感技术;测量精度;光纤传感器 1 前言 自1966年高昆博士提出光纤传输的理论,以及1969年日本平板波利公司制出200dB/KM梯度光纤以来,光纤传感技术取得了飞速发展,而且已经形成了独立的光通讯产业形成。由于它独特的优点,决定了可实现某些特殊条件下的测量工作,比常规检测技术具有诸多优势,是传感技术发展的一个主导方向。光纤传感技术代表了新一代传感器的发展趋势。光纤传感器产业已被国内外公认为最具有发展前途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它以技术含量高、渗透能力强、市场前景广等特点为世人所瞩目。 2 光纤与光纤传感器的原理 光纤的结构由纤芯,包层,涂覆层,护套组成。光缆的结构由12×12的光纤阵列,光纤带,纸,聚乙烯内壳,聚烯烃双绞线,聚乙烯外壳,抗应变的钢索组成。而光纤传感器通常由光源、传感光纤、传感元件或调制区、光检测等部分组成。其传光原理是利用了光的全反射原理,将被测参量转换为光信号参数的变化。众所周知,描述光波特征的参量很多(如光强、波长、振幅、相位、偏振态和模式分布等)。这些参量在光纤传输中都可能会受到外界影响而发生改变,特别是温度、压力、加速度、电压、电流、位移、振动、转动、弯曲、应变以及化学量和生物化学量等对光路产生影响时,都会使这些参量发生相应变化。光纤传感器就是根据这些参量随外界因素的变化关系来检测各相位物理量的大小。 从结构上来讲,光纤传感器与电类传感器对比,光纤传感器的调制参量是振幅,相位。而电类传感器是电阻,电容,电感等。光纤传感器的传输信号为光,而电类传感器的传输信号为电。传输介质也有了很大的不同,光纤传感器的传输介质是光纤,光缆,而电类传感器的介质是电线,电缆。由结构的对比可见,光纤传感器与电类传感器是并行互补的一类新型传感器。 从应用上来讲,光纤传感器与传统传感器相比有其独特的优点,即非接触式测量、抗干扰力强、灵敏度高、体积小、重量轻、柔性好,而且测量对象广泛。因此,在传感器行业中,光纤传感器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势。它将替代传统的机械接触式传感器及电容非接触式传感器。机械接触式传感器磨损被测表面,这就限制了测量精度。电容非接触式传感器的抗电磁干扰力差,使得其适用范围受到限制。 3 光纤传感器的调制技术以及光信号的解调技术 光纤传感器的调制技术有四种,(1)强制调制,(2)相位调制,(3)偏振态调制,(4)频率调制。 强制解调有1)利用小的线位移或角位移进行强度调制;2)反射式强度调制;

浅谈反射式强度型光纤传感器

大学物理实验 光纤技术专题实验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教师张丽梅 首次实验时间2012年9月17日

浅谈反射式强度型光纤传感器 摘要:本文通过物理实验的经历和收获和查阅相关资料,简要地论述了反射式强度型光纤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以及国内外对该类传感器研究现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关键词:反射式光纤传感器,反射面,强度调制,研究,发展趋势 1引言 通过光纤技术专题实验,我对光纤的结构和一般性质,光纤的耦合、传输及传感特性有了一定的了解,尤其是在做第三个实验“光纤传感”时,对反射式强度型光纤传感器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查阅资料等手段,写下了这篇浅显的论文。 2反射式强度型光纤传感器及其原理 反射式强度型光纤传感器(RIM-FOS:Reflective Intensity Modulated Fiber Optic Sensor)具有原理简单、设计灵活、价格低廉等特点,并已在许多物理量

( 如位移、转速、振动等) 的测量中获得成功应用。其结构原理如图1。 图2 与传统传感器是以机- 电测量为基础相比,,光纤传感器则以光学测量为基础。从本质上分析, 光就是一种电磁波, 其波长范围从极远红外的1nm 到极远紫外线的 10nm。电磁波 的物理作用和生物化学作用主要因其中的电场而引起。因此, 在讨论光的敏感测量时必须考虑光的电矢量E 的振动。通常用下式表示:E=Asin( ωt+")

式中A—电场E 的振辐矢量; ω—光波的振动频率;"— 光的相位; t—光的传播时间。由上式可见, 只要使光 的强度、偏振态( 矢量A的方向) 、频率和相位等参量 之一随波测量状态的变化而变化, 或者受被测量调制, 那么, 我们就有可能通过对光的强度调制、偏振调制、频率调制或相位的调制等进行解调, 获得我们所需要 的被测量的信息。最简单的反射式强度型光纤传感 ( RIMFOS)由光源、发送光纤、接收光纤、反射面以及 光电探测器组成.在图一中S 为光源, D 为检测器。光 源S 发出的光经发送 光纤束全反射传播, 到达反射面( 被测物) , 射 进入接收光纤束再次全反射传播到达检测器D, 测器D 输出相应的电信号U0。 U0=f( d) 在光纤芯半径r、光纤的数值孔径NA、反射面、 检测器已确定情况下, 输出电压U0 只是位移d 的函数。所以通过分析输出电压U0, 可以得到相应位移d的数值, 这样可以实现非接触微小位移的精密测量。

光纤传感器的应用及发展

文章编号:10044736(2004)02006304 光纤传感器的应用及发展 杨春曦,胡中功3,戴克中 (武汉化工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湖北武汉430073) 摘 要:简要介绍了光纤传感器的特点,综述了光纤传感器的发展以及近期国际上光纤传感器的研究和应用情况,最后描述了其前景和主要研究方向. 关键词:光纤传感器;应用;光纤布拉格光栅;温度测量中图分类号:TQ 174.75+9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031013 作者简介:杨春曦(1976),男,贵州铜仁人,硕士研究生.3通讯联系人. 0 引 言 光纤传感器的历史可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 那时,人们开始意识到光纤不仅具有传光特性,且其本身就可以构成一种新的直接交换信息的基础,无需任何中间级就能把待测的量与光纤内的导光联系起来.1977年,美国海军研究所(N RL )开始执行由查尔斯?M ?戴维斯(Charles M .D avis )博士主持的Fo ss (光纤传感器系统)计划[1],这被认为是光纤传感器问世的日子.从这以后,光纤传感器在世界的许多实验室里出现.由于其具有常规传感器所无法比拟的优点和广阔的发展前景,很多国家不遗余力地加大对光纤传感器的研究力度,也涌现出许多成果[2].但它仍存在诸如价格昂贵、技术不够成熟等瓶颈,这使得它在工程上的应用较少.最近涌现的很多成果无论是在价位上还是技术上都有了新的突破.随着新方法、新工艺不断被引入,大量低价位高性能光纤传感器面世,而光纤与其他学科理论相结合,不仅使光纤传感器在信号检测精度、传输减损、信号处理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而且其应用领域也越加广阔.本文简要地介绍了光纤传感器的特点,并对光纤传感器近期的发展动态进行简要地概述. 1 光纤传感器的特点 光纤传感器由光源、传输光纤、传感元件或调制区、光检测等部分组成.众所周知,描述光波特征的参量很多(如光强、波长、振幅、相位、偏振态和模式分布等),这些参量在光纤传输中都可能会受外界影响而发生改变.如当温度、压力、加速度、电压、电流、位移、振动、转动、弯曲、应变以及化学量和生物化学量等对光路产生影响时,均会使这 些参量发生相应变化.光纤传感器就是根据这些参量随外界因素的变化关系来检测各相应物理量的大小.一般光纤传感器按其作用不同可分为两种类型:传光型和敏感型.而按其检测方法不同主要又可分为两种类型:强度型和相位型.图1是光纤传感器的结构框图 . 图1 光纤传感器的结构框图 F ig .1 Structu ral diagram of fiber op tic sen so r 与传统的传感器相比,光纤传感器具有抗电磁干扰、灵敏度高、耐腐蚀、本质安全及测量对象广泛等特点,而且在一定条件下可任意弯曲,可根据被测对象的情况选择不同的检测方法,再加上它对被测介质影响小,非常有利于在医药卫生等具有复杂环境的领域中应用. 2 光纤传感器在研究和工程中的应 用近况 2.1 光纤传感器的工程应用 光纤的优点和具体学科理论相结合,产生一大批应用范围更广、性能更好、价格相对低廉的各具特色的光纤传感器,在传统领域和新兴领域都得到很好的应用. 2.1.1 光纤传感器在化学和生物学中的应用 当前,在国外研究得比较多的化学和生物光纤传感器主要有光吸收型传感器,荧光型传感器和衰减波形光纤传感器三种. a .光吸收型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根据测定被测物对特定波长的光产生吸收以及吸收的强度来确 第26卷第2期 武 汉 化 工 学 院 学 报 V o l .26 N o.22004年6月 J. W uhan In st . Chem. T ech . Jun. 2004

反射式光纤传感器原理操作步骤

五、注意事项 1.不得随意摇动和插拔面板上的各种元器件,以免造成实验仪不能正常工作。 2.光纤传感器弯曲半径不得小于5㎝,以免折断。 3.旋动螺旋测微丝杆尾帽中出现咔咔声表示不能继续前进,不能超过其量程。 4.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任何异常情况,必须立即关机断电以确保安全。 5.不得用手触摸反射面,以免影响实验结果。 六、实验操作 1)光路与机械系统组装调试实验 1.按照图3安装光纤传感器,把输入光纤、输出光纤分别插入实验板上的光源座孔和探测器PD座孔上,把光纤传感器探头安装在光纤卡架上。 图3 光纤传感器安装示意图 2.将发射和接收部分接入电路,探测器输出信号处理电路不接调零电路,输出端U0接入电路板上电压表。 3.调节光纤传感器探头,使探头与反射面接触。 4.选择智能可调档位200mv或者2v档位。 5.打开电源开关,调节螺旋测微丝杆使光纤传感器离开反射面,观察电压表显示变化,并分析。 6.关闭电源。 2)发光二极管驱动实验1.按照图3安装光纤传感器,把输入光纤、输出光纤分别插入实验板上的光源座孔和探测器PD座孔上,把光纤传感器探头安装在光纤卡架上。 2.仅仅把发射部分接入电路。 3.调节光纤传感器探头,使探头与反射面接触。 4.打开电源开关,调节螺旋测微丝杆使光纤传感器离开反射面,观察电压表显示变化,并分析。 5.关闭电源。 3)光电探测器PD接收实验 1.按照图3安装光纤传感器,把输入光纤、输出光纤分别插入实验板上的光源座孔和探测器PD座孔上,把光纤传感器探头安装在光纤卡架上。 2.仅仅把接收部分接入电路。 3.调节光纤传感器探头,使探头与反射面接触。 4.打开电源开关,调节螺旋测微丝杆使光纤传感器离开反射面,观察电压表显示变化,并分析。 5.关闭电源。 4)光纤位移传感器输出信号放大处理实验 1.按照图3安装光纤传感器,把输入光纤、输出光纤分别插入实验板上的光源座孔和探测器PD座孔上,把光纤传感器探头安装在光纤卡架上。 2.将发射和接收部分接入电路,探测器输出信号处理电路接调零电路,输出端U0接入电压表。 3.调节光纤传感器探头,使探头与反射面接触。 4.打开电源开关,调节螺旋测微丝杆使光纤传感器离开反射面某一距离后维持不动,调节增益旋钮,观察电压表显示变化,并分析。 5.关闭电源。 5) 光纤位移传感器输出信号误差补偿电路 1.按照图3安装光纤传感器,把输入光纤、输出光纤分别插入实验板上的光源座 7

亚甲基环丙烷类化合物(MCPs)的一些化学反应性能研究

亚甲基环丙烷类化合物(MCPs)的一些化学反应性能研究【摘要】:本论文主要研究了亚甲基环丙烷类化合物(MCPs)的一些化学反应性能,共由以下六部分组成:1、亚甲基环丙烷类化合物与苯硫氯、苯硒氯及二苯基二硒的反应;2、亚甲基环丙烷类化合物开环产物的偶联反应;3、单芳基取代的亚甲基环丙烷类化合物在钯催化剂作用下的扩环反应;4、金化合物催化磺酰胺对亚甲基环丙烷类化合物的串联开环关环氨氢化反应;5、路易斯酸催化亚甲基环丙烷类化合物与丙酮二羧酸二乙酯在有水存在下的反应;6、醋酸碘苯促进的亚甲基环丙烷类化合物、亚乙烯基环丙烷类化合物及亚甲基环丁烷类化合物与邻苯二甲酰肼的新型1,3-偶极环加成反应。在第一章中,我们发现亚甲基环丙烷类化合物在0℃时即可很快与苯硫氯或苯硒氯发生反应生成取代环丁烯类化合物和正常的开环产物;而与二苯基二硒的反应则需加热到150℃以上才能进行反应,生成的二苯硒基开环产物在双氧水氧化下可以转化为取代二氢呋喃类化合物。在第二章中,我们将亚甲基环丙烷类化合物与碘反应得到二碘化开环产物,在不分离该产物的情况下直接一锅法引入苯硒基或苯硫基,对获得的2-碘-4-苯硒(硫)基-1-丁烯类化合物进行偶联反应研究。发现苯硒(硫)基的引入促进了该烯基碘化合物的Heck反应、Kumada反应、Suzuki反应及Negishi反应等偶联反应的发生,在进行Sonogashira反应时苯硒(硫)基的存在使反应得到了一类双分子炔烃偶联产物。在第三章中,我们发现单芳基取代的亚甲基环丙烷类化合物在溴化钯或醋酸钯和金属溴化物的催化

下可以扩环成单芳基取代的环丁烯类化合物,该反应可能经过了一个金属卡宾中间体。在第四章中,我们研究了金催化剂催化亚甲基环丙烷类化合物的氨氢化反应。由于催化剂的高活性,磺酰胺对亚甲基环丙烷类化合物可以进行串联的开环关环氨氢化而生成四氢吡咯类化合物。在第五章中,我们在本小组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发现,当一当量水加入到路易斯酸催化的亚甲基环丙烷类化合物与丙酮二羧酸二乙酯的反应体系中时,除了生成少量以前发现的[3+2]环加成产物外,大部分生成了三元环保留的具有螺环结构的羟基环戊内酯类化合物。在第六章中,我们发现,在醋酸碘苯作用下,邻苯二甲酰肼可以转化成一个1,3-偶极子,该偶极子可以对具有高张力的亚甲基环丙烷类化合物、亚乙烯基环丙烷类化合物及亚甲基环丁烷类化合物的碳碳双键进行[3+2]环加成反应生成三元环保留的具有螺环结构的二氢恶唑类化合物。本论文对亚甲基环丙烷类化合物的一些化学反应性能进行了研究,发现了亚甲基环丙烷类化合物在不同试剂或不同催化剂作用下的一些新的化学转化并合成了一些结构简单但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有机小分子。【关键词】:亚甲基环丙烷类化合物偶联反应钯催化剂扩环反应金催化剂串联开环关环氨氢化反应路易斯酸13-偶极子环加成反应【学位授予单位】:华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07

光纤传感器的应用和发展

文章编号:100320794(2004)0820009202 光纤传感器的应用和发展 马天兵,杜 菲 (安徽理工大学,安徽淮南232001) 摘要:主要阐述了光纤传感器的原理、特点及国内外的发展情况,介绍了在实际测量中的一些具体应用。提出了我国光纤传感器存在的问题,指出了今后发展的方向,为光纤传感器的深入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光纤传感器;测量精度;传感技术 中图号:T N253文献标识码:A 1 前言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光纤传感器取得了飞速发展。由于它独特的优点,决定了可实现某些特殊条件下的测量工作,比常规检测技术具有诸多优势,是传感技术发展的一个主导方向。光纤传感技术代表了新一代传感器的发展趋势。光纤传感器产业已被国内外公认为最具有发展前途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它以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渗透能力强、市场前景广等特点为世人所瞩目。 2 光纤传感器的原理 光纤传感器通常由光源、传输光纤、传感元件或调制区、光检测等部分组成。众所周知,描述光波特征的参量很多(如光强、波长、振幅、相位、偏振态和模式分布等)。这些参量在光纤传输中都可能会受外界影响而发生改变,特别如温度、压力、加速度、电压、电流、位移、振动、转动、弯曲、应变以及化学量和生物化学量等对光路产生影响时,都会使这些参量发生相应变化。光纤传感器就是根据这些参量随外界因素的变化关系来检测各相应物理量的大小。 光纤传感器与传统传感器相比有其独特的优点,即非接触式测量、抗干扰力强、灵敏度高、体积小、重量轻、柔性好,而且测量对象广泛。因此,在传感器行业中,光纤传感器越来越显示出它的优势。它将替代传统的机械接触式传感器及电容非接触式传感器。机械接触式传感器磨损被测表面,这就限制了测量精度。电容非接触式传感器的抗电磁干扰力差,使得其实用范围受到限制。 3 国内外光纤传感器的发展概况 由于光纤传感器应用的广泛性及其广阔的市场,其研究和开发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高度的重视,各国家更是竟相研究开发并引起激烈的竞争。 美国是研究光纤传感器起步最早、水平最高的国家,在军事和民用领域的应用方面,其进展都十分迅速。在军事应用方面,研究和开发主要包括:水下探测的光纤传感器、用于航空监测的光纤传感器、光纤陀螺、用于核辐射检测的光纤传感器等。这些研究都分别由美国空军、海军、陆军和国家宇航局(NAS A)的有关部门负责,并得到许多大公司的资助。美国也是最早将光纤传感器用于民用领域的国家。如运用光纤传感器监测电力系统的电流、电压、温度等重要参数,监测桥梁和重要建筑物的应力变化,检测肉类和食品的细菌和病毒等。日本和西欧各国也高度重视并投入大量经费开展光纤传感器的研究与开发。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便制定了“光控系统应用计划”,该计划旨在将光纤传感器用于大型电厂,以解决强电磁干扰和易燃易爆等恶劣环境中的信息测量、传输和生产过程的控制。20世纪90年代,由东芝、日本电气等15家公司和研究机构,研究开发出12种具有一流水平的民用光纤传感器。西欧各国的大型企业和公司也积极参与了光纤传感器的研发和市场竞争,其中包括英国的标准电讯公司、法国的汤姆逊公司和德国的西门子公司等。 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开始了光纤传感器的研究,其起步时间与国际相差不远。目前,已有上百个单位在这一领域开展工作,如清华大学、华中理工大学、武汉理工大学、重庆大学、核工业总公司九院、电子工业部1426所等。他们在光纤温度传感器、压力计、流量计、液位计、电流计、位移计等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取得了上百项科研成果,其中相当数量的研究成果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有的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每年发表的论文、申请的专利也不少。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研究水平还有不小的差距,主要表现在商品化和产业化方面,大多数品种仍处于实验室研制阶段,不能投入批量生产和工程化应用。 4 光纤传感器的应用 光纤传感器的应用范围很广,几乎涉及国民经济的所有重要领域和人们的日常生活,尤其可以安全有效地在恶劣环境中使用,解决了许多行业多年 ? 9 ?  2004年第8期 煤 矿 机 械

反射式光纤位移传感器实验

反射式光纤位移传感器实验报告 一、实验内容 1、按照光路图搭建各类光学元件 2、用螺丝固定两侧推平移平台,侧推平移台装在滑块上,然后采用 FC=FC对接法兰连接半导体激光输出接口与塑料反射式传感光纤,塑 料反射式光鲜FC端口与功率计感应端口通过光纤法兰座固定。 3、塑料反射式传感光纤螺纹端夹持固定可调棱镜支架中,并调节可调 棱镜支架的调节旋钮使出射的光路与导轨平行。 4、调节反射镜与反射式光纤跳线之间距离,使得反射端紧贴反射镜, 调节旋钮使得反射光与入射光重合达到反射镜与光路垂直,直到显示 的功率接近0值。 5、固定反射镜与可调棱镜的位置,旋转沿光轴方向(导轨方向)xuan 转侧推平移台尺杆,使反射镜远离光纤发光端,并记录位移-功率值数 据并绘制实验图,在曲线图中线性最好的那一段可作为实际位移传感 器应用。 二、实验结果 三、实验分析 如图,线性较好的第一段(即位移在0-0.3mm间)满足线性化,可作为实际位移传感应用。反射式光纤位移传感器是一种传输型光纤传感器。光从光源耦合到光源光纤,通过光纤传输,射向反射片,再被反射到接收光纤,最后由光电

转换器接收,转换器接受到的光源与反射体表面性质、反射体到光纤探头距离有关。当反射表面位置确定后,接收到的反射光光强随光纤探头到反射体的距离的变化而变化。显然,当光纤探头紧贴反射片时,接收器接收到的光强为零。随着光纤探头离反射面距离的增加,接收到的光强逐渐增加,到达最大值点后又随两者的距离增加而减小。反射式光纤位移传感器是一种非接触式测量,具有探头小,响应速度快,测量线性化(在小位移范围内)等优点,可在小位移范围内进行高速位移检测。

传感器原理第九章 光纤传感器

第九章光纤传感器第一节光纤的传光原理与特性 一、光纤的结构 二、光纤的传光原理 三、光纤的传光特性 第二节传输光的调制技术 一、光强度调制 二、光相位调制 三、偏振调制 四、频率调制 第三节强度调制光纤传感器 一、光纤水深探测器 二、透射式光纤温度传感器 三、反射式光纤位移传感器 第四节相位调制光纤传感器 第五节偏振调制光纤电流传感器 第六节频率调制光纤血流传感器

第九章光纤传感器 1970年,美国康宁玻璃公司研制成功传输损耗为20db/km的光导纤维。光导纤维的诞生,是20世纪人类的重要发明。现已广泛应用于工程技术、及通讯技术。 光导纤维作为远距离传输光波信号的媒质,最早用于光通讯技术,但人们在实际光通讯过程中发现,光导纤维受到如压力,温度、电场、磁场等外界环境因素变化的影响时,将引起光纤传输的光波量,如光强、相位、频率、偏振态等的变化。若能测量光波量的变化,就可以知道导致这些光波量变化的压力、温度、电场、磁场等物理量的大小。于是,诞生了光导纤维传感器技术。 光纤传感器亦称光导纤维传感器,光纤传感器技术是70年代末发展起来的一门崭新技术,是传感器技术领域里的新成就。 光导纤维传感器技术是随着光导纤维的实用化和光通讯技术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它与以电为基础的传感器相比有本质的区别。 光纤传感器是以光来作敏感信息的载体,用光导纤维作为传递敏感信息的媒质。

光导纤维传感器同时具有光导纤维及光学测量的一些宝贵的特点: 灵敏度高、结构简单、体积小、耗电量少、耐腐蚀、绝缘性好、光路可弯曲、抗电磁干扰、对被测场不产生影响、易实现对被测信号的远距离测控。 光纤传感器技术是一门多学科性科学,涉及到的知识面广泛,如光纤光学、光电技术、弹性力学、电磁学、电子技术、计算机应用等。本章重点介绍光纤传感器原理、分类、及典型应用。

最新光纤传感器的应用研究

光纤传感器的应用研 究

光纤传感器的应用研究 孙义才 2011301510103 电科三班 摘要:光纤传感技术是一门新的科学技术,也是信息社会的一个重要技术基础,在当代高科技中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该技术是测量技术、半导体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微电子学、光学、声学、精密机械、仿生学、材料科学等众多学科相互交叉的综合性高新技术和密集型前沿技术。本课题主要了解光纤导光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传感技术上应用的物理基础,重点研究光纤传感器敏感的物理量、光纤传感器的基本类型及其相关应用。 关键词:传感器;光纤通信;禁带宽度;光纤传感温度计;光纤传感压强计。 1.序言 光纤传感技术是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左右随着光纤通信技术的萌芽而迅速建立起来的,通过以光波这一载体并光纤这一媒质,起到具有感知与信号传输的新型传感技术。作为被测量信号载体的光波和作为光波传播媒质的光纤,具有一系列独特的、其他载体和媒质难以相比的优点。传感技术是近几年热门的应用技术,传感器在朝着灵敏、精确、适应性强、小巧和智慧化的方向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光纤传感器这个传感器家族的新成员倍受青睐。光纤具有很多优异的性能,例如:抗电磁干扰和原子辐射的性能,径细、质软、重量轻的机械性能,绝缘、无感应的电气性能,耐水、耐高温、耐腐蚀的化学性能等,它能够在人达不到的地方(如高温区),或者对人有害的地区(如核辐射区),起到人的耳目的作用,而且还能超越人的生理界限,接收人的感官所感受不到的外界信息。 现阶段,光纤传感领域在世界中的发展大致分为两大方面:应用开发与相关原理性研究。 2.1光纤传感器的结构原理 以电为基础的传统传感器是一种把测量的状态转变为可测的电信号的装置。它的电源、敏感元件、信号接收和处理系统以及信息传输均用金属导线连接,见图(a)。光纤传感器则是一种把被测量的状态转变为可测的光信号的装置。由光发送器、敏感元件(光纤或非光纤的)、光接收器、信号处理系统以及光纤构成由光发送器发出的光经源光纤引导至敏感元件。这时,光的某一性质受到被测量的调制,已调光经接收光纤耦合到光接收器,使光信号变为电信号,最后经信号处理得到所期待的被测量。 可见,光纤传感器与以电为基础的传统传感器相比较,在测量原理上有本质的差别。传统传感器是以机—电测量为基础,而光纤传感器则以光学测量为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