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定

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定
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定

附件

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技术规定

(征求意见稿)

1 适用范围

本技术规定是对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以下简称详查)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以下简称企业用地调查)全过程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本技术规定适用于企业用地调查的信息采集、布点、样品采集保存与流转、样品分析测试、分析测试结果报告、风险筛查与风险分级等过程的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2 总则

各省(区、市)应按照本省(区、市)详查实施方案和本技术规定制定本省(区、市)企业用地调查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工作方案,并组织质量监督检查(以下简称质量检查)。

企业用地调查相关活动应委托专业机构承担。各省(区、市)可根据本行政区域企业用地调查需求,统一筛选建立从事本省(区、市)企业用地调查的专业机构和分析检测实验室推荐名录。

受委托的专业机构应建立健全质量审核制度,制定和实施内部质量控制计划,从严落实全过程质量控制措施,对信息采集、布点、样品采集保存与流转、样品分析测试、分析测试结果报告、风险筛查与风险分级等相关活动的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负责,并

自觉接受国家或省级有关部门及质量控制专业机构组织的质量检查。

受委托的专业机构应组织企业用地调查的主要技术人员和质量管理人员参加国家或本省统一组织的相关技术培训,掌握企业用地调查相关技术规定和管理要求。

受委托的专业机构应在完成调查任务时提交工作质量自评估报告,各省(区、市)有关部门及质量控制专业机构应负责编制本行政区域企业用地调查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工作总结报告。

各级质量检查人员应客观、公正地开展企业用地调查质量检查工作,如实记录检查工作情况。对质量检查中发现不符合要求的情况,被检查单位和有关责任人员应及时采取纠正和预防控制措施。

3 地块信息采集

地块信息采集工作应严格按照《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信息采集技术规定》开展地块资料收集、整理分析及调查表填报。

地块信息采集质量检查分自审、内审和外审三级进行。每个地块信息采集工作组应指定1名质量检查员,负责对本组信息采集工作质量进行自审;每个信息采集任务承担单位应设置专门的质量检查组,负责对本单位信息采集工作质量进行内审;各省(区、市)有关部门及质量控制专业机构负责组织对本行政区域各信息采集任务承担单位的工作质量进行抽查外审。

地块信息采集质量检查内容

(1)信息完整性检查:调查表是否按照技术规定要求填写了所有信息项,若有填写缺项须说明原因;

(2)信息规范性检查:调查表是否按照技术规定的填表说明、填写规范等要求进行填写;

(3)信息准确性检查:填报信息是否通过现场踏勘、人员访谈等有效途径获得,是否与污染源普查、环境统计报表、企业排污申报等资料信息中内容相符,当有多个信息来源时,核实是否采用了时效性好、可靠性高的信息。

当进行质量检查时,质量检查人员应依据《重点行业企业用地信息采集技术规定》及相关支撑材料判定调查企业地块信息调查表的完整性、规范性、准确性,当三者均达到上述要求时,判定该地块信息采集工作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地块信息采集工作组应对完成的每个地块信息进行自审,任务承担单位应对本单位完成的所有地块信息进行内审,各省(区、市)有关部门及质量控制专业机构应对所有任务承担单位的工作进行抽查。采用按地块完成数量分批次抽查方式,抽查比例为20%~40%,各任务承担单位应至少被抽查1次。适当加大在产企业用地信息采集工作的抽查比例。

信息采集质量检查结果应记录于《地块信息采集质量检查记录汇总表》(见附录A表A-1)。

当地块信息采集工作组和任务承担单位检查发现不合格调查表时,应及时纠正或补充完善;当各省(区、市)有关部门及质量控制专业机构检查发现不合格调查表时,需对不合格数据修改完善;对于每批次调查表中不合格数超过抽查总数的20%或调查信息表存在2项以上带*号的项目信息填写失实应判定为抽查不通过,应加大对该单位承担任务的检查频次,如连续2次抽查均不通过,任务承担单位

应重新开展本单位本批次检查地块的信息采集工作,并重新填写调查表,必要时,可安排其他合格的信息采集单位重新开展信息采集工作。

企业用地调查信息采集工作结束后,地块信息采集任务承担单位应对本单位信息采集工作的质量进行综合评价,各省(区、市)有关部门及质量控制专业机构应对各任务承担单位信息采集工作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并综合评价。

4 布点和采样

布点和采样质量检查分自审、内审和外审三级进行。每个布点、采样工作组应指定1名质量检查员,负责对本组布点、采样工作质量进行自审;任务承担单位应设置专门的质量检查组,负责对本单位承担的工作质量进行内审。各任务承担单位应组织专家对布点方案进行论证。各省(区、市)有关部门及质量控制专业机构负责组织对各布点、采样任务承担单位工作质量进行抽查外审。

布点和采样质量检查内容

4.2.1 布点方案检查

依据《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布点技术规定》的相关要求依次检查以下内容:

(1)布点区域、布点数量、布点位置、采样深度是否符合技术规定的要求;

(2)不同点位样品采集类型和监测指标设置是否合理;

(3)采样点是否经过现场确定;

(4)布点记录信息表填写是否规范;

(5)布点方案是否经专家论证通过并修改完善。

4.2.2 采样质量资料检查

依据《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样品采集保存和流转技术规定》的相关要求依次检查以下内容:

(1)采样方案的内容及过程记录表是否完整;

(2)采样点检查:采样点是否与布点方案一致;

(3)土孔钻探方法:土壤钻孔采样记录单的完整性,通过记录单及现场照片判定钻探设备选择、钻探深度、钻探操作、钻探过程防止交叉污染等是否满足相关技术规定要求;

(4)地下水采样井建井与洗井:建井、洗井记录的完整性,通过记录单及现场照片判定建井材料选择、成井过程、洗井方式等是否满足相关技术规定要求;

(5)土壤和地下水样品采集:土壤钻孔采样记录单、地下水采样记录单的完整性,通过记录单及现场照片判定样品采集位置、采集设备、采集方式(非扰动采样等)是否满足相关技术规定要求;

(6)样品检查:样品重量和数量、样品标签、容器材质、保存条件、采集过程现场拍照等是否满足相关技术规定要求;

(7)平行样、运输空白样等质控样品的采集、数量是否满足相关技术规定要求;

(8)采样过程照片是否按要求上传。

4.2.3 采样质量现场检查

现场检查主要判断采样各环节操作是否满足《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样品采集保存和流转技术规定》的相关要求。

各级质量检查比例及结果处理

4.3.1 布点、采样工作组应对完成的每个地块布点、采样工作质量进行自审。任务承担单位应对本单位完成的所有地块布点、采样工作质量进行内审。各省(区、市)有关部门及质量控制专业机构对本行政区域完成的地块布点、采样工作质量进行资料审查与现场检查。资料审查比例应不少于每个任务承担单位工作量的10%,且至少1次;采样质量现场检查优先采用按地块完成数量分批次抽查方式,各任务承担单位累计的现场检查比例应不少于本单位工作量的5%,且至少1次。适当加大在产企业用地初步采样调查工作的抽查比例。

4.3.2 布点、采样工作的外审检查结果应分别记录于《地块布点方案检查登记表》和《地块采样质量检查登记表》(见附录A表A-2和表A-3)。

4.3.3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质量检查人员应及时向有关责任人指出,并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督促其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

对于未在规定的布点采样区域采集土壤或地下水样品,土孔钻探方法、地下水建井与洗井方法、土壤和地下水样品采集方法等不规范,样品标识不清或样品包装破损等严重质量问题的:采样工作组自审和采样任务承担单位内审发现严重质量问题时,应重新采集所有问题样品。

省级有关部门及质量控制专业机构外审抽查发现严重质量问题时,应要求该采样任务承担单位重新采集本次发现的所有问题样品,并加大对该单位的质量检查频次,如仍发现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应要求该任务承担单位重新采集最近两次检查期间采集的所有样品,或安排其他合格的采样任务承担单位重新采集相关样品。

4.3.4 质量检查人员应依据布点、采样质量检查情况对布点、采样工作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省级有关部门及质量控制专业机构应对各任务承担单位布点、采样工作质量进行全面检查并综合评价。

5 样品保存和流转

企业用地调查任务承担单位应严格按照《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样品采集保存和流转技术规定》开展样品保存与流转。

样品保存

5.2.1 承担采样任务的单位和检测实验室应配备样品管理员,严格按照《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样品采集保存和流转技术规定》《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土壤样品分析测试方法技术规定》《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地下水样品分析测试方法技术规定》等相关技术文件要求保存样品。检测实验室应在样品所属地块调查工作完成前保留土壤样品,必要时保留样品提取液(有机项目)。

5.2.2 各级质量检查人员应对样品标识、包装容器、样品状态、保存条件等进行监督检查并记录(见附录A表A-4)。

5.2.3 对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质量检查人员应及时向有关责任人指出,并根据问题的严重程度督促其采取适当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在样品采集、流转和检测过程发现但不限于下列严重质量问题,应重新开展相关工作:

(1)未按规定方法保存土壤和地下水样品;

(2)未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样品在保存过程被玷污。

样品流转

5.3.1 对每个平行样采样点位采集的3份平行样(地下水样品)或经制备的3份平行样(土壤样品),其中2份送检测实验室进行检

测,另1份送各省(区、市)质量控制实验室或质量控制实验室委托的检测实验室进行检测。

5.3.2 负责样品发送和接收的单位(以下分别简称送样单位和接样单位)在样品交接过程中,应对接收样品的质量状况进行检查。

检查内容主要包括:样品运送单是否填写完整,样品标识、重量、数量、包装容器、保存温度、应送达时限等是否满足相关技术规定要求。

5.3.3 在样品交接过程中,送样单位如发现寄送样品有下列质量问题,应查明原因,及时整改,必要时重新采集样品。接样单位如发现送交样品有下列质量问题,应拒收样品,并及时通知送样单位和本省(区、市)质量控制实验室:

(1)样品无编号、编号混乱或有重号;

(2)样品在保存、运输过程中受到破损或玷污;

(3)样品重量或数量不符合规定要求;

(4)样品保存时间已超出规定的送检时间;

(5)样品交接过程的保存条件不符合规定要求。

5.3.4 样品经验收合格后,接样单位样品管理员应在《样品交接检查记录表》(见附录A表A-5)上签字、注明收样日期。样品运送单纸版原件应作为样品检测报告附件,复印件返回送样单位。

6 样品分析测试

分析方法的选择与确认

6.1.1 检测实验室在开展企业用地调查样品分析测试时,其使用的分析方法应为《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土壤样品分析测试方法技术规定》和《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地下水样品分析测试方法技术规

定》中推荐的分析方法或其资质认定范围内的国家、区域、国际的标准分析方法,不得使用其他非标方法或实验室自制方法,采用资质认定范围内的分析方法出具的检测报告应加盖实验室资质认定标识。检测实验室应确保目标污染物的方法检测限满足对应的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指导值的要求。

6.1.2 检测实验室应在正式开展企业用地调查样品分析测试任务之前,参照《环境监测分析方法标准制修订技术导则》(HJ 168-2010)的有关要求,完成对所选用分析测试方法的检出限、测定下限、精密度、准确度、线性范围等方法各项特性指标的确认,并形成相关质量记录。必要时,应编制实验室分析测试方法作业指导书。

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

6.2.1 空白试验

6.2.1.1 每批次样品分析时,应进行空白试验,分析测试空白样品。分析测试方法有规定的,按分析测试方法的规定进行;分析测试方法无规定时,要求每批样品或每20个样品应至少做1次空白试验。空白试验记录表见附录B表B-1。

6.2.1.2 空白样品分析测试结果一般应低于方法检出限。若空白样品分析测试结果低于方法检出限,可忽略不计;若空白样品分析结果略高于方法检测限但比较稳定,可进行多次重复试验,计算空白样品分析测试平均值并从样品分析测试结果中扣除;若空白样品分析测试结果明显超过正常值,实验室应查找原因并采取适当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并重新对样品进行分析测试。

6.2.2 定量校准

6.2.2.1 标准物质

分析仪器校准应首先选用有证标准物质。当没有有证标准物质时,也可用纯度较高(一般不低于98%)、性质稳定的化学试剂直接配制仪器校准用标准溶液。

6.2.2.2 校准曲线

采用校准曲线法进行定量分析时,一般应至少使用5个浓度梯度的标准溶液(除空白外),覆盖被测样品的浓度范围,且最低点浓度应接近方法测定下限的水平。分析测试方法有规定时,按分析测试方法的规定进行;分析测试方法无规定时,校准曲线相关系数要求为r>。

6.2.2.3 仪器稳定性检查

连续进样分析时,每分析测试20个样品,应测定一次校准曲线中间浓度点,确认分析仪器校准曲线是否发生显着变化。分析测试方法有规定的,按分析测试方法的规定进行;分析测试方法无规定时,无机检测项目分析测试相对偏差应控制在10%以内,有机检测项目分析测试相对偏差应控制在20%以内,超过此范围时需要查明原因,重新绘制校准曲线,并重新分析测试该批次全部样品。

6.2.3 精密度控制

6.2.3.1 每批次样品分析时,每个检测项目(除挥发性有机物外)均须做平行双样分析。在每批次分析样品中,应随机抽取5%的样品进行平行双样分析;当批次样品数<20时,应至少随机抽取2个样品进行平行双样分析。

6.2.3.2 平行双样分析一般应由本实验室质量管理人员将平行双样以密码编入分析样品中交检测人员进行分析测试。

6.2.3.3 若平行双样测定值(A, B)的相对偏差(RD)在允许范围内,则该平行双样的精密度控制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RD计算公式如下:

RD记录表见附录B表B-2。土壤和地下水样品中主要检测项目平行双样分析测试精密度允许范围分别见表1和表2,土壤和地下水样品中其他检测项目平行双样分析测试精密度控制范围参见表3和表4。

平行双样分析测试合格率按每批同类型样品中单个检测项目进行统计,计算公式如下:

合格率记录表见附录B表B-3。对平行双样分析测试合格率要求应达到95%。当合格率小于95%时,应查明产生不合格结果的原因,采取适当的纠正和预防措施。除对不合格结果重新分析测试外,应再增加5%~15%的平行双样分析比例,直至总合格率达到95%。

6.2.4 准确度控制

6.2.4.1 使用有证标准物质

(1)当具备与被测土壤或地下水样品基体相同或类似的有证标准物质时,应在每批次样品分析时同步均匀插入与被测样品含量水平相当的有证标准物质样品进行分析测试。每批次同类型分析样品要求按样品数5%的比例插入标准物质样品;当批次分析样品数<20时,应至少插入2个标准物质样品。

(2)将标准物质样品的分析测试结果(x)与标准物质认定值(或标准值)(μ)进行比较,计算相对误差(RE)。RE计算公式如下:若RE在允许范围内,则对该标准物质样品分析测试的准确度控制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土壤和地下水标准物质样品中主要检测

项目RE允许范围分别见表1和表2,土壤标准物质样品中其他检测项目RE允许范围可参照标准物质证书给定的扩展不确定度确定。

(3)对有证标准物质样品分析测试合格率要求应达到100%。当出现不合格结果时,应查明其原因,采取适当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并对该标准物质样品及与之关联的详查送检样品重新进行分析测试。

(4)有证标准物质分析测试结果记录见附录B表B-4,准确度控制合格率记录见附录B表B-5。

6.2.4.2 加标回收率试验

(1)当没有合适的土壤或地下水基体有证标准物质时,应采用基体加标回收率试验对准确度进行控制。每批次同类型分析样品中,应随机抽取5%的样品进行加标回收率试验;当批次分析样品数<20时,应至少随机抽取2个样品进行加标回收率试验。此外,在进行有机污染物样品分析时,最好能进行替代物加标回收率试验。

(2)基体加标和替代物加标回收率试验应在样品前处理之前加标,加标样品与试样应在相同的前处理和分析条件下进行分析测试。加标量可视被测组分含量而定,含量高的可加入被测组分含量的~倍,含量低的可加2~3倍,但加标后被测组分的总量不得超出分析测试方法的测定上限。

表1 土壤样品中主要检测项目分析测试精密度和准确度允许范围

注:1)MDL—方法检出限;AAS—原子吸收光谱法;ICP-AE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

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GC—气相色谱法;GC-MSD—气相色谱质谱法。

2)本表为一般性要求,凡在《全国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土壤样品分析测试方法技术规定》中有明确要求的检测项目,执行分析方法技术规定的有关要求。

表4 地下水样品中其他检测项目分析测试精密度与准确度允许范围

注:MDL—方法检出限;AAS—原子吸收光谱法;ICP-AE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M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S/PT-GC—顶空/吹扫捕集-气相色谱法;HS/PT-GC-MSD—顶空/吹扫捕集-气相色谱质谱法;GC—气相色谱法;GC-MSD—气相色谱质谱法。

(3)若基体加标回收率在规定的允许范围内,则该加标回收试验样品的准确度控制为合格,否则为不合格。土壤和地下水样品中主要检测项目基体加标回收率允许范围见表1和表2,土壤和地下水样品中其他检测项目基体加标回收率允许范围见表3和表4。

(4)对基体加标回收率试验结果合格率的要求应达到100%。当出现不合格结果时,应查明其原因,采取适当的纠正和预防措施,并对该批次样品重新进行分析测试。

(5)加标回收率试验结果记录见附录B表B-6,准确度控制合格率记录见附录B表B-5。

6.2.5 分析测试数据记录与审核

6.2.5.1 检测实验室应保证分析测试数据的完整性,确保全面、客观地反映分析测试结果,不得选择性地舍弃数据,人为干预分析测试结果。

6.2.5.2 检测人员应对原始数据和报告数据进行校核。对发现的可疑报告数据,应与样品分析测试原始记录进行校对。

6.2.5.3 分析测试原始记录应有检测人员和审核人员的签名。检测人员负责填写原始记录;审核人员应检查数据记录是否完整、抄写或录入计算机时是否有误、数据是否异常等,并考虑以下因素:分析方法、分析条件、数据的有效位数、数据计算和处理过程、法定计量单位和内部质量控制数据等。

6.2.5.4 审核人员应对数据的准确性、逻辑性、可比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核。

6.2.6 分析测试结果的表示

6.2.6.1 企业用地调查样品分析测试结果应按照分析方法规定的有效数字和法定计量单位进行表示。

6.2.6.2 平行样的分析测试结果在允许范围内时,用其平均值报告检测结果。

6.2.6.3 一组分析数据用Grubbs、Dixon检验法剔除离群值后以平均值报告分析测试结果。

6.2.6.4 分析测试结果低于方法检出限时,用“ND”表示,并注明“ND”表示未检出,同时给出本实验室的方法检出限值。

6.2.6.5 需要时,应给出分析测试结果的不确定度范围。

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

实验室外部质量控制主要通过在企业用地调查样品中插入密码平行样品对检测实验室样品分析测试过程进行外部质量控制。必要时,采用留样复检、实验室间比对等其他外部质量控制措施。检测实验室应按规定要求妥善保存已完成检测的留存样品或样品提取液。

6.3.1 每个密码平行样品采样点位除详查样品之外,要求制备两份密码平行样品。一份随详查样品一起交承担详查样品分析测试任务的检测实验室进行分析测试,另一份由其他检测实验室进行比对分析。

6.3.2 通过比较实验室内和实验室间对密码平行样品分析测试结果的一致性进行详查精密度外部质量监控。

样品分析测试质量评价

6.4.1 实验室内部质量评价

每个检测实验室在完成每项企业用地调查样品分析测试合同任务时,应对其最终报出的所有样品分析测试结果的可靠性和合理性进行全面、综合的质量评价,并提交质量评价总结报告。报告内容包括:

(1)承担的任务基本情况介绍;

(2)选用的分析测试方法;

(3)本实验室开展方法确认所获得的各项方法特性指标;

(4)样品分析测试精密度控制合格率(要求达到95%);

(5)样品分析测试准确度控制合格率(要求达到100%);

(6)为保证样品分析测试质量所采取的各项措施;

(7)总体质量评价。

6.4.2 实验室外部质量评估

6.4.2

6.4.2

7 分析测试结果报告

关闭搬迁企业地块调查样品分析测试结果由检测实验室报省级质量控制实验室,统一由省级质量控制实验室审核后向国家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信息化管理平台上报。

在产企业地块调查样品分析测试结果由检测实验室报委托企业和省级质量控制实验室,统一由省级质量控制实验室审核后向国家土壤污染状况详查信息化管理平台上报。

8 风险筛查与风险分级

市级人民政府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应成立专家组,负责对本行政区域企业用地风险筛查与风险分级结果进行技术审核。专家组成员应熟悉当地重点行业企业生产经营历史和污染物产排情况,具有污染地块环境调查与风险评估相关经验,并应参加过国家或省级组织的地块风险筛查与风险分级相关的技术培训,熟悉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相关技术要求。专家组根据企业生产经营过程污染物产排对土壤环境的影响程度,对当地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关注度水平与风险等级进行专业判断,对认为结果不符的地块需进行复核并分析地块评分结果存在偏差的原因。专家组应着重对以下地块进行复核:(1)污染源得分较高,但划分为低关注度或低风险等级的地块;

(2)污染源得分较低,但划分为高关注度或高风险等级的地块;

(3)地块得分处于本行政区域同类型地块得分的10%分位数以下的;

(4)结果存疑的其他地块。

附录A

企业用地调查相关质量控制记录表格

表A-1 地块信息采集质量检查记录汇总表

责任单位:

责任单位:

责任单位:

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监测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Ⅰ) 水质监测质量保证是贯穿监测全过程的质量保证体系,包括:人员素质、监测分析方法的选定、布点采样方案和措施、实验室内的质量控制、实验室间质量控制、数据处理和报告审核等一系列质量保证措施和技术要求。 监测人员的素质要求 监测人员技术要求 具备扎实的环境监测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正确熟练地掌握环境监测中操作技术和质量控制程序;熟知有关环境监测管理的法规、标准和规定;学习和了解国内外环境监测新技术,新方法。 监测人员持证上岗制度 凡承担监测工作,报告监测数据者,必须参加合格证考核(包括基本理论,基本操作技能和实际样品的分析三部分)。考核合格,取得(某项目)合格证,才能报出(该项目)监测数据。 监测仪器管理与定期检查 为保证监测数据的准确可靠,达到在全国范围内的统一可比,必须执行计量法,对所用计量分析仪器进行计量检定,经检定合格,方准使用。 应按计量法规定,定期送法定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检定,合格方可使用。 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可自行依法检定,或送有授权对社会开展量值传递工作资质的计量检定机构进行检定,合格方可使用。 计量器具在日常使用过程中的校验和维护。如天平的零点,灵敏性和示值变动性;分光光度计的波长准确性、灵敏度和比色皿成套性;pH 计的示值总误差;以及仪器调节性误差,应参照有关计量检定规程定期校验。 新购置的玻璃量器,在使用前,首先对其密合性、容量允许差、流出时间等指标进行检定,合格方可使用。 水质监测分析方法的选用和验证 对不同的监测分析对象所选用的分析方法要遵循本规范中选择分析方法所确定的原则。 当实验室不具备采用标准方法或统一方法的条件时,或者水样十分复杂,采用标准方法或统一方法不能得到合格的测定数据,必须做方法验证和对比实验,证明该方法的主要特性参数:方法检出浓度、精密度、准确度、干扰影响等与标准方法有等效性、可靠性,并报省级以上环境监测部门审批、核准。 水质监测布点采样的质量保证 地表水质的布点采样质量保证见水质采样的质量保证。 底质采样质量保证见底质采样质量保证。 污水监测采样质量保证见水质采样的质量保证和污染源污水监测的采样。 分析实验室的基础条件 实验室环境:应保持实验室整洁、安全的操作环境,通风良好,布局合理,安全操作的基本条件。做到相互干扰的监测项目不在同一实验室内操作。对可产生剌激性、腐蚀性、有毒气体的实验操作应在通风柜内进行。分析天平应设置专室,做到避光、防震、防尘、防腐蚀性气体和避免对流空气。化学试剂贮藏室必须防潮、防火、防爆、防毒、避光和通风。

质量控制保证措施

第七章 质量控制及保证措施 (一)质量保证体系 依据本工程实际公开,建立如下图示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项目内部工程质量的管理和控制,同时接受业主、监理单位、公司上级质检部门及大连市、瓦房店市质检站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 监理质检部门 业主和地方质检部门 ↓

1、项目经理职责: (1)项目经理是项目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对工程质量管理全面负责,保证项目质量达到创优目标 (2)建立和完善项目的组织机构,明确各类人员职责,充分发挥参与项目建设人员的积极性。 (3)组织编制项目质量计划,并监督实施 (4)组织编制项目职工培训计划 2、项目总工程师职责 (1)项目总工程师是项目质量管理的主要责任人,对项目施工质量的全过程进行管理。 (2)组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审核施工方案,编制施工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先进性。 (3)制订本工程的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计划,审核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作业指导书或专题施工方案。 (4)指导,协调各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保证每位施工人员都明确自己的质量职责。 3、质检工程师职责 (1)参与施工工程的质量管理,具体实施各项质量管理工作 (2)对每道施工工序都按有关规范、标准进行检验,控制不合格品的产业;负责本项目质量控制措施的落实、整改。 (3)依据专业工程师编制的过程检验计划,编制施工关键工序标识卡。一式两份,班组、质检员各执一份。根据工序标识卡对各施工工序进行检查控制。(4)严格执行“质量否决权”对检查出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并限期整改。4、各专业质量工程师职责 (1)是专业质量管理目标的责任人和落实人 (2)参与施工职责设计和质量计划的编制,编置专业施工方案 (3)对施工班组进行技术交底,编制检验和试验状态标识卡,负责技术复核工作。 (4)解决施工中的技术难题,督促施工班组做好自检和质检员做好专检工作

质量保证体系和控制措施与承诺

质量保证体系和控制措施与承诺 1 质量目标和质量承诺 对于,我公司制定的质量目标是:单位工程确保验收优良,力争创市优良样板工程。 分项工程质量目标:分项工程合格率为100%,优良率85%以上。杜绝重大质量事故,消除质量通病。 我公司承诺将投入足够的管理技术力量和先进施工机械设备,按ISO9001:2000质量体系标准的要求进行科学管理,实现上述质量目标,提高精品意识,争创优质精品工程。 2 质量管理组织机构 项目经理 项目总工程师 各专业工程师 试验工程师 质检工程师 技术部 质检部 测量组 试验室 材料部 专职质检员 班组兼职质检员 施工部

3 质量保证体系 我公司的质量保证体系是参照ISO9001:2000质量体系标准建立的。本工程我公司拟按ISO9001:2000质量体系标准的要求,成立项目管理部,建立岗位责任制,以保证实现总的质量目标。 质量保证体系框图如下: 工程技术部过程控制 项目经理 材料设备部 质量控制部 过程检验控制 班组自检、互检、专职检 项目部检查验收 进货检验 非 构 件 原 材 料 外 购 件最终检验 竣 工 资 料 实 测 实 量 外 观 竣工验收、交付 公司经理 项目技术负责人回访、保修 试 验 室 总工程师

质量保证体系 组织保证体系质量检查保证体系施工中质量保证体系 项目经理负责制 健全职能机构 施工组织设计 熟练技术标准 组织施工 各分公司、队负责人质 量 检 查 员 原材料质量保证 分项工程质量检查 工组长班 组 质 检 员 试验计量质量保证 工序质量检查保证 完成工程质量检查 优质工程 施工调度 机械保证 人员素质和技术的保证 原材料质量保证 工艺保证 检验、计量 制度保证 岗 位 责 任 制 技 术 责 任 制 信 息 反 馈 制 奖 惩 制 度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措施

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措施 (一)质量目标和质量承诺 我公司对承担本工程施工的质量目标:确保合格,争创市优工程。 (二)为保证工程质量,我公司采用管理方法 1、严格执行合同,严按按标准、规范和设计的要求以及业主代表依据合同发出的指令施工。 2、严格执行国家现行的施工及验收规范和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3、由我公司向本工程所提供的一切材料和物资均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质量优质。 4、在合同招待的全过程中,项目经理部将与业主和质量监检单位密切配合,随时接受业主和质量监检单位的监督、检查、检验,为检查检验提供便利条件。 (三)现场质量保证体系 1、项目经理部在本工程现场建立工程质量保证总体系。项目经理是工程质量总负责人,项目总工负责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具体实施工作。各专业工程师为相应的专业质量负责人。现场质量保证体系人员名单应报业主和现场质量监检单位。现场质量保证体系见附图。

2、根据本工程的内容,现场还将建立混凝土及钢筋、模板质量保证体系。 3、各极质量保证体系人员均具有相应资质,并确保人员到位,质量保证体系运行正常有效。 4、质量会议 (1)项目部每周召开一次现场质量会议,质量会议由项目经理主持,各专业现场负责人、各级质量管理人员均参加。质量会议重点检查本周质量体系运行及质量计划执行情况,检查质量管理及工程质量上存在的问题并制定改进措施,落实整改时间及责任人,并确定下周质量管理工作重点。 (2)根据现场情况,不定期召开有关的专题质量会议,讨论并解决特定的质量问题。 (3)项目经理、项目总工及质量工程师参加业主或质量监督部门质量会议,听取业主或质量监督部门对现场工程质量的意

质量控制及保证措施

第七章质量控制及保证措施 (一)质量保证体系 依据本工程实际公开,建立如下图示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项目内部工程质量的管理和控制,同时接受业主、监理单位、公司上级质检部门及大连市、瓦房 店市质检站的监督、检查和指导 质 量监督检验工J 程 F 1F 3F 1 施 工 员 一 施 工 员 施 工 员 施 工 员 施 工 员 生 产 经 理 一 安 全 消 防 保 洁 经 营 经 理监理质检部门业主和地方质检部门 项目总工程师

专业施工队长 (二)主要岗位质量管理职责市优工程 >水、电、风、设施工班组+ 1、项目经理职责: (1)项目经理是项目质量的第一责任人,对工程质量管理全面负责,保证项目质量达到创优目标 (2)建立和完善项目的组织机构,明确各类人员职责,充分发挥参与项目建设人员的积极性。 (3)组织编制项目质量计划,并监督实施 (4)组织编制项目职工培训计划 2、项目总工程师职责 (1)项目总工程师是项目质量管理的主要责任人,对项目施工质量的全过程进行管理。(2)组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审核施工方案,编制施工方法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先进性。 (3)制订本工程的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计划,审核关键工序和特殊工序作业指导书或专题施工方案。 (4)指导,协调各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保证每位施工人员都明确自己的质量职责。3、质检工程师职责 (1)参与施工工程的质量管理,具体实施各项质量管理工作 (2)对每道施工工序都按有关规范、标准进行检验,控制不合格品的产业;负责本项目质量控制措施的落实、整改。 (3)依据专业工程师编制的过程检验计划,编制施工关键工序标识卡。一式两份,班组、质检员各执一份。根据工序标识卡对各施工工序进行检查控制。 (4)严格执行“质量否决权”对检查出的问题提出整改要求,并限期整改。 4、各专业质量工程师职责 (1)是专业质量管理目标的责任人和落实人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区别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的区别 在软件项目中,不少技术人员经常混用QA(Quality Assurance 质量保证)和QC(Quality Control 质量控制)这两个术语;甚至一些实施培训的专业公司(Baidu和Oristand)也混淆了这两个概念。这种概念混淆,很不利于组织导入CMMI(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或ISO9000;更进一步说,也不利于提升软件项目管理水平。 实际上,这两个工作的性质明显不同,它们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很不相同。简单地说,QA(质量保证)是针对项目实施过程的管理手段,QC(质量控制)是针对项目产品的技术手段。 QA监督做事 QA致力于按照正确方法、在正确的时间做正确的事情:从做事方法上按照既定流程来保障产品质量,控制开发工作而不是解决具体存在的BUG。更贴切地说,QA并非“保证质量”而是“过程管理”(Process Management),以确保项目以一套成熟高效的做事方法开展和实施。依靠在QA制约下的开发过程,能够前瞻性地从制度上保障开发出好产品。因此,具有良好QA管理的企业,容易获得客户更多的信任。 在CMMI体系中,QA人员是独立于项目组的(不受项目经理管辖),他可以把项目经理不认错的QA缺陷上报给CCB(地位比PM更高的配置管理委员会)或高层经理裁决。 在一些大型企业的IT项目实施过程中,经常要成立甲乙方在一起协同工作的联合项目组。在这种情况下,甲方项目成员不仅要检测乙方的产品质量(QC),还要监督乙方开发过程中的做事方法(QA)。 一般地说,项目的QA人员要检查项目开发过程是否制定和贯彻了管理标准、过程(Process)、策略等正规要求,要提出完善改进的意见,指出过程是否有效、如何让过程更有效,并评估这些要求的效率、效果。 QA人员还要确保项目组成员理解这些要求。除了培训新员工理解组织过程,或培训老员工理解变更了的组织过程之外,他并不直接干预开发者的工作,而是在项目管理的最高层面上工作。他要与项目经理和CCB、配置管理员、QC人员打交道。 怎样才知道QA工作是正确的?它也是结果导向的:通过不断改进组织过程,更快、更低成本地制造出用户需要的产品。 例如,在一个大项目中,QA人员可以帮助项目经理制定项目计划,使项目按照有组织的规程推进;他要使项目组成员明白,应按照相应的报告、里程碑、文档等规定来开展自己的工作。随着项目的进展,QA人员可以适时导入“检查点”来查看哪里会发生新的风险。如,项目正在从事预定范围之外的工作,或项目有待加强管理之处。这些检查点是确保合适的人在正确时间就位的一个机会。 从目前国内不太理想的情况来看,QA工作往往靠“意向性、模糊”的企业文化来代替,我认为,完全依靠这种企业文化来造就合理成熟的工作套路,显得过于间接和不确定。因为在人员变动较快的软件行业,新入职的员工理解和认同企业文化并准确映射到具体工作中需要一个明显的滞后时间。这个弊端在小企业中不明显,但在大企业中会比较突出。所以,有必要建立起一套通用的QA工作标准模板,并在重要的大项目中指派专人担当QA 人员。 QA人员要实时追踪了解、监督、评估项目中各种事件(现象)是否符合规范的流程?

质量保证体系及质量保证措施54058

松滋景都大酒店工程 质 量 保 证 体 系 及 质 量 保 证 措 施 安徽河塔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二0一七年六月一十八日

质量保证体系及质量保证措施 质量目标:本工程分部分项工程验收合格率达100%,竣工验收质量一次性达到“合格”标准。我公司将以先进的技术、程序化、规范化、标准化的管理,严谨的工作作风,精心组织、精心施工,以ISO9000质量标准体系为管理依托,实现我公司对建设单位的承诺。 工程质量控制一览表 序号 分部工程名称 质量控制目标 备 注 1 基础工程 合 格 各检验批、各分项工程合格率达。 各子分部、分部工程合格率达,观感评定在一般以上。 根据承诺本工程达到合格要求。 2 主体工程 合 格 3 建筑装饰、装修 合 格 4 建筑屋面工程 合 格 5 电气安装工程 合 格 6 给排水安装工程 合 格 1、保证体系的建立与管理 1.1、近几年来,我们把项目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基点和体制创新的基础环节,以工程总承包体制为前题,形成了具有我公司特色的项目管理模式,其内容概括为“服务控制、项目授权管理、专业施工保障、社会协力合作”。 1.2、强化的服务控制职能是发挥整体优势的必然要求,项目经理部根据公司的授权对工程进行施工管理,项目经理作为公司法人代表在项目上的委托人,在授权范围内,实施对工程项目的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协调管理,完成质量、工期、成本、现场管理的目标,实现总部的决策意图。 1.3、公司实行两层分离,使公司内部管理层、项目经理部与作业层在质量管理方面职责分明,实现了“分层控制、分级管理”的质量控制模式。 1.4、创优机制

我公司建立了具有特色的适应总承包管理发展的过程质量控制和创优机制。我公司的精品工程概括为“目标管理、创优策划、过程监控、阶段考核、持续改进”。 1.5、质量保证体系 1.1.1、贯彻实施ISO9000标准,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使质量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在施工过程中,将严格贯彻执行公司质量体系文件的有关规定和要求,建立可靠的质量保证体系。走公司一贯倡导的“质量效益型”路子,将质量工作放在其它各项工作的中心位置。以质量目标为中心,以经济约束为手段,以工序控制为重点,使工程质量处于有效的控制中,确保质量目标的实现。 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网架图 质检科 生技科 分公司 材料科 试验室 工程项目部 各施工班长 试验员 资料员 施工员 质检员 总工程师 分管经理 总 经 理 材料组 生技组

质量控制点及质量保证措施

施工质量控制点及质量保证措施 为保质保量的完成晋红高速公路项目施工任务,我部依科学管理狠抓施工质量的原则,加强现场管理,有重点有秩序的开展工作,结合自身工程特点总结了施工当中的重难点项目,建立了质量控制点清单以及相应的保证措施。 一、控制原则质量控制点的选择可以是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的结构部位,也可以是影响质量的关键工序、操作或某一环节。 选择时要根据对重要的质量特性进行重点控制的要求,选择质量的重点部位、重点工序和重点的质量因素作为质量控制点,进行重点控制和预控。 质量控制点的选择要准确、有效。为此,一方面需要有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来进行选择,另一方面也要集思广议,集中群体智慧由有关人员充分讨论,在此基础上进行选择。 1.设置质量控制点,主要是视其对质量特性影响的大小,危害程度以及其质量保证的大小而定。以下内容必须设立质量控制点: ⑴施工过程中的关键工序或环节已经隐蔽工程; ⑵施工中的薄弱环节,或质量不稳定的工序、部位或对象; ⑶对后续工程施工、后续工序质量或安全有重大影响的工序、部 位或对象; ⑷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部位或环节; ⑸施工条件困难的或技术难度大的工序或环节。

2.作为质量控制点重点控制的对象至少应包含以下内容: ⑴人的行为。对某些作业或操作,应以人为重点进行控制,例如高空、高温、水下、危险作业等,对人的身体素质或心理应有相应的要求;技术难度大或精度要求高的作业,如复杂模板放样、精密、复杂设备的安装、以及重型构件吊装等对人的技术水平均有相应的较高的要求。 ⑵物的质量与性能。施工设备和材料是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和安全的主要因素,对某些工程尤为重要,常作为控制的重点。例如:水泥搅拌桩施工,作业设备的质量、计量仪器的质量都是直接影响施工质量和效果的主要因素。 ⑶关键的操作。如预应力钢筋的张拉工艺操作过程及张拉力的控制,是可靠地建立预应力值和保证预应力构件质量的关键过程。 ⑷施工技术参数。例如对填方路堤进行压实时,对填土含水量等参数的控制是保证填方的关键;冬季施工混凝土受冻临界强度等技术参数都是质量控制的重要指标。 ⑸施工顺序。对于某些工作必须严格作业之间的顺序,例如,对于冷拉钢筋应当先对焊、后冷拉,否则会失去冷强等。 ⑹技术间歇。有些作业之间需要有必要的技术间歇时间,例如,混凝土浇筑时,相邻浇筑块之间也必须保持足够的间歇时间等。 ⑺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的应用。由于缺乏经验,施工时应作为重点进行严格控制。 ⑻产品质量不稳定、不合格率较高及易发生质量通病的工序应列为重点,仔细分析、严格控制。例如防水层的铺设等。

质量管理体系及质量保证措施

质量管理体系及质量保证措施 一、质量保证体系 1.目的 确保***********************项目的产品供应与安装质量符合工程设计的技术要求,满足工程要求。 2.适用范围 投标产品的制造、安装过程的质量控制。 3.质量目标和质量保证体系 3.1 质量目标:产品出厂交验合格率100%,产品安装符合业主要求。3.2 质量保证体系 我公司是通过ISO9001:2008国际质量认证的企业,我们的质量方针是“追求卓越,创中国水工业品牌,以人为本,树中昌企业形象”。3.2.1 为了保证投标产品制造质量,符合招标文件的技术要求,公司组建“项目部”下设“产品制造分部”和“现场安装分部”负责投标产品的四级质量管理和现场指导安装、调试、培训管理。 3.2.2投标产品严格按ISO9001:2008质量认证体系执行,质检部代表总经理实行产品生产全过程中的质量检查和监督。达到逐级负责、层层把关,全员参与。 3.2.3在施工中精心组织,精心施工,创一流的管理,一流的施工质量,强化质量意识。为此我公司依据ISO9001:2008 标准,建立工程质量保证

体系和质量管理程序,对工程施工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3.3 不合格控制及验证 3.3.1 《质量手册》(QMC/ZC-01-2003)第13章第四章的规定,对出现的不合格品进行追朔并进行纠正和预防措施的验证,决不允许不合格品流入下工序和出厂。 4、质量保证体系如图所示

5、质量管理体系过程职责分配表

二、质量保证措施 1、设备制造中的质量控制1.1、质量保证执行程序

技术交底 进入下一道工序 1.2、质量控制关键点的分析与确定及控制 施工过程中,产品的尺寸直接影响产品在工艺要求中的应用,不合格的外形尺寸,导致较低的工艺效果。斜板、水槽的外观、表面的光滑平整度也是整个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一部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体现了产品质量的好坏。 生产过程中,对斜板、水槽及其安装附件的外观、壁厚、化学成分尺寸、表面光滑度、水平误差等进行严格控制,外观达标后在抽样的样品中,由招标人随机抽取5片样品,由招标人和中标人双方共同送至由招标人委托的具有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资质的检测机构进行检测; 1.3、检测指标及标准: 主要对斜板、集水槽的壁厚、化学成分等进行检测,具体要求及检测方法

质量保证体系与控制措施

6. 质量保证体系与控制措施 6.1 质量目标及质量保证体系 6.1.1 质量目标 我司在施工过程中,将严格按照国家现行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进行质量控制,确保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焊接质量一次探伤合格率达96%以上。 6.1.2 质量保证体系 6.1.2.1 质量保证体系建立 质量保证体系是整个施工质量能加以控制的关键,而本工程质量的优劣是对项目班子质量管理能力的最直接的评价,同样质量保证体系设置的科学性对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我公司将秉着科学、严谨、务实的态度建立本工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对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实施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实施对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工程质量在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技术负责人对整个工程的质量进行控制与管理,建立项目经理---总工程师---质量管理职能部门---施工班组兼职检查员组成的三级质量管理网络,负责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监督与管理。通过逐级建立质量责任制,广泛开展全体施工人员参加的全面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运用全面质量管理办法和采用《质量管理体系》系列标准,通过对施工过程中的全面质量控制,从而保证质量目标得以实现。本工程质量管理组织体系如下。 6.1.2.2 施工质量保证体系 施工质量的保证体系是确保工程质量的保证,其设置的合理、完善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整个质量管理及保证体系能否顺利地运转及操作,在本工程中,我们将采用以下的组织机构来全面地进行质量的管理及控制。

质量保证体系图 6.2管理组织机构及职责 6.2.1 管理组织机构 管理组织机构图

6.2.2 管理人员职责 根据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图,建立岗位责任制和质量监督制度,明确分工职责,落实施工质量控制责任,各行其职。 6.2.2.1 项目经理职责 (1)履行合同,对所承建工程的质量负全面责任,组织建立和完善项目管理机构,明确项目部有关人员的质量责任,并监督其履行职责。 (2)组织实施质量体系文件,制定并实施项目管理措施,组织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 (3)履行有关文件规定的各项质量职责。 6.2.2.2 项目总工程师职责 (1)协助项目经理组织实施有关质量管理文件;指导项目技术工作。 (2)从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方法、技术措施上做好质量的事前控制。 (3)协助项目经理对工程质量进行控制,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并制订、纠正预防措施。 (4)负责项目工程技术文件和资料的控制,以及施工过程中技术问题的处理。 (5)从技术角度负责协调项目部同业主、监理、设计单位的关系。 (6)组织实施施工组织设计和项目质量保证计划。 6.2.2.3 工程质量部 (1)根据公司对本工程的质量方针和目标,制订本工程的质量计划,确保本工程的每一个过程和环节处于受控状态。 (2)根据各负责人的工作范围,制订和落实各负责人的职责。

质量保证及控制措施

质量保证及控制措施 一、质量管理流程 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质量管理流程,具体见下页质量管理流程图。 二、确保施工质量的技术措施 1、严格执行ISO9002质量标准,按程序文件进行质量管理,按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是质量水平保持稳定、连续并不断上升的根本保证。 2、加强技术管理,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规定。操作规程和各项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责任制,认真做好技术交底工作,除进行书面交底外,还应组织各班组召开技术交底会,对施工难点和重点进行讲解。 3、各种不同材料必须合理分类、堆放整齐。对于钢筋须挂牌标示,避免锈蚀和污染。加强原材料检验工作,严格执行各项材料的检验制度,水泥、钢材及搭设架子的钢管、钢丝绳都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和试验资料。混凝土严格按配合比施工,认真做到开盘交底和拆模申请制度。 4、各工序技术措施 (1)、测量放线 设立专门的测量放线小组,测量仪器及工具事先检查、定期校正。测量控制的重点是保证建筑物垂直的控制。 (2)、模板工程施工 鉴于模板工程是影响工程质量好坏的重要环节,采用“一次成优”的质量控制法,以便在结构工程施工时为装饰工程提供优越的条件,其具体的施工流程说明如下:

A、工程技术人员在工序开工前将各工序部位的模板安装图详细绘出,工人按图施工,质检员严格按图检查验收。

质量管理流程图 承包管理目标 国内外同 行施工水 平调查 质量管理目标 工程质量目标 质量检验流程 技术规程 操作规程 管理标准 检验操作规程 工程验收评定标准原材料定货信 息 器械调运进场 使用前检查 原材料检验投入 与否决定 原材料等质量验收标准 检验操作流程 工 程 施 工 计量器具计 划检定 特殊工程人 员确定 技术工艺措施 操作者技术水平 机具、设备能力 检测、试验能力 施工操作环境、备 件 工程质量检 验、评定竣 工验收 工序自检、质量员 检查、试验无损伤 检测 工程交工 质量回访 质量问题分析 检修或赔偿 提 出 改 进 措 施

质量保证体系及质量保证措施

一、质量管理体系 本项目在质量管理方面实行“项目质量管理和公司专检”相结合的模式。按照公司实行的“谁主管、谁负责”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的质量责任原则,项目部承担该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职责,项目经理为该项目的第一质量责任人,并在工程开工前签订“工程项目质量终身责任书”。项目经理领导项目部全体管理人员认真执行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程序文件和工程质量管理办法等。 质量保证体系见下图。 质量目标 定期质量保修、回访制 竣工交接质量报告制检验质量报告制自检、自验制 质量鉴定评审 领导机构 质量、目标、计划群 众 活 动 小 组 工程质量检查员 成果发布 分级岗位责任制 质量事故报告处理制 定期质量检查评定制验工计价质量签证制分项工程质量评定制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制自检、互检、交接检制 分阶段技术交底制开工报告审核制 工艺细则、技术措施编制 施工组织分组审核制材料出厂检验制测 量 双 检 制设 计 文 件 审 核 制 质量保证体系 管 理 制 度 监 察 手 段 开 工前检查 施工中检查 竣工检查 质量管理体系是通过质量控制来达到目的的,对施工过程中各阶段采取严密

的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体系中最关键的一环,我司如能承担本工程的施工任务,将从以下三方面(阶段)对本工程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 1.事前控制阶段 事前控制是在正式施工活动开始前进行的质量控制,事前控制是先导。事前控制主要是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与质量信息反馈体系,严格按体系中规定的要求执行,对材料质量进行控制与监督,对材料质量明确责任,实行奖罚,促进质量的提高。建立QC小组,开展QC活动,从而解决材料质量问题。质量管理体系,制定现场的各种管理制度,完善计量及质量检测技术和手段。对工程项目施工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进行质量检查和控制,并编制相应的检验计划。、2.事中控制阶段 事中控制是指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质量控制,主要有: (1)完善材料质量控制,把影响材料质量的因素都纳入管理范围。及时检查和审核质量统计分析资料和质量控制图表,抓住影响质量的关键问题进行处理和解决。完善内部承包责任制,制定质量奖惩办法,控制质量成本,将工程质量与个人的效益挂钩。对关键材料进行技术人员跟班作业,指导、监督质量保证措施的实施。 (2)严格材料检查,按相应的质量评定标准和办法进行检查、验收、审核设材料质量。 (3)明确并认真落实技术岗位责任制。 (4)把住施工项目监测、材质检验等。原材料进场,必须有材质证明或复验报告,各种器材、成品、半成品进场必须有产品合格证,无证材料一律不准进场,对有疑议的材料必须进行复验试验合格后才能使用。 (5)定期召开全体质检人员参加的质量工作会议,在关键工序、重点、难点项目由总工程师主持,各分管技术工程师协同解决材料质量工作中的问题,并提出下一步工作的要求。 (6)认真做好材料质量评定工作的记录等,定期检查材料质量。 (7)质量检查员具有质量否决权。质检员发现违背标准,不按设计图纸、施工规范、规程使用材料、半成品及设备不符合质量要求者,有权制止,必要时可限期整改,对危害工程质量的材料,所有施工人员均有权越级上报,以利及时

2010版GMP知识竞赛题-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2010版GMP知识竞赛题-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2010版GMP知识竞赛题汇总 一.填空题 1.当持续稳定性考察不在待包装产品和成品的生产企业进行时,则相关各方之 间应当有______ ,且均应当保存持续稳定性考察的结果以供药品监督管 理部门审查。 答案:书面协议 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2.持续稳定性考察中,对任何已确认的不符合质量标准的结果或重大不良趋势, 企业都应当考虑是否可能对已上市药品造成影响,必要时应当______ , 调查结果以及采取的措施应当报告当地药品监督管理部门。 答案:实施召回 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 3.质量控制实验室的人员、设施、设备应当与______ 和______ 相适应。 答案:产品性质,生产规模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2

4.质量控制实验室的检验人员至少应当具有相关专业______ 或______ 以上学历,并经过与所从事的检验操作相关的实践培训且通过考核。 答案:中专,高中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5.质量控制实验室应当配备药典、______ 等必要的工具书,以及______ 或对 照品等相关的标准物质。 答案:标准图谱,标准品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6.宜采用便于______ 的方法保存某些数据(如检验数据、环境监测数据、制 药用水的微生物监测数据); 答案:趋势分析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7.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对检验方法进行验证: 1.采用新的检验方法; 2.检验方法需变更的; 3._____________ 4.法规规定的其他需要验证的检验方法。 请补充第三项。 答案: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及其他法定标准未收载的检验方法; 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 3

质量保证体系及质量控制措施

第九章质量保证体系及质量控制措施 第一节质量目标及质量方针 9.1.1 质量指导思想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争创优质工程,树世纪丰碑! 9.1.2 公司质量方针 一流的管理、一流的工程、一流的服务,卓越更卓越——永无止境的追求! 9.1.3 工程质量目标 根据该工程的性质,业主的要求和我们的技术实力、管理能力,确定工程质量总目标为——确保达到优良等级,争取达到省级优质工程。 具体质量目标为 ?工程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验评标准,工程竣工验收质量评定达优良等级。 ?一次检查合格率100%,优良率85%以上;单位工程优良率100%。 9.1.4 工程质量管理措施 ?确定以下质量管理的指导思想,在全面质量管理的过程中贯彻执行: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 制度化,规范化管理

预防为主,事前把关、事中重视,事后处理 全面推行质量目标承包责任制和质量终身负责制 奖优,罚劣 建立ISO9002质量保证体系 ?本工程以项目法进行施工管理,明确工程质量目标,落实工程质量保证体系,加强质量管理,落实工程各级人员的质量职责,严格工序控制程序和措施,对施工实施全过程的控制,确保总质量目标的实现。 ?在坚持公司质量方针的前提下,严格执行合同要求,工程技术规范、规程及质量标准,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施工中实行全过程的ISO9002标准化管理,做到内在质量优良和外观质量美观。 第二节质量保证体系 本工程采用项目法管理,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总工程师为副组长,包括施工技术部、安全质量部、各施工队行政及技术一把手的工程质量领导小组。建立以质量目标岗位责任制为基础,“创省级优质工程”为目标的质量保证体系。 质量保证体系见“质量保证体系框图”。 第三节组织机构及规章制度 9.3.1 组织机构 本工程采用项目法管理,实施全面质量管理。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总工程师为副组长,包括专业职能部门和施工队行政及技术一把手的工程质量领导小组。建立以质量目标责任制为基础,“创省

质量保证体系及质量保证措施

第五章、质量保证体系及质量保证措施 一、质量管理体系 本项目在质量管理方面实行“项目质量管理和公司专检”相结合的模式。按照公司实行的“谁主管、谁负责”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的质量责任原则,项目部承担该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职责,项目经理为该项目的第一质量责任人,并在工程开工前签订“工程项目质量终身责任书”。项目经理领导项目部全体管理人员认真执行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程序文件和工程质量管理办法等。 质量保证体系见下图。 质量目标 定期质量保修、回访制 竣工交接质量报告制检验质量报告制自检、自验制 质量鉴定评审 领导机构 质量、目标、计划群 众 活 动 小 组 工程质量检查员 成果发布 分级岗位责任制 质量事故报告处理制 定期质量检查评定制验工计价质量签证制分项工程质量评定制隐蔽工程检查签证制自检、互检、交接检制 分阶段技术交底制开工报告审核制 工艺细则、技术措施编制 施工组织分组审核制材料出厂检验制测 量 双 检 制设 计 文 件 审 核 制 质量保证体系 管 理 制 度 监 察 手 段 开 工前检查 施工中检查 竣工检查

质量管理体系是通过质量控制来达到目的的,对施工过程中各阶段采取严密的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体系中最关键的一环,我司如能承担本工程的施工任务,将从以下三方面(阶段)对本工程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 1.事前控制阶段 事前控制是在正式施工活动开始前进行的质量控制,事前控制是先导。事前控制主要是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与质量信息反馈体系,严格按体系中规定的要求执行,对材料质量进行控制与监督,对材料质量明确责任,实行奖罚,促进质量的提高。建立QC小组,开展QC活动,从而解决材料质量问题。质量管理体系,制定现场的各种管理制度,完善计量及质量检测技术和手段。对工程项目施工所需的原材料、半成品、构配件进行质量检查和控制,并编制相应的检验计划。、2.事中控制阶段 事中控制是指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质量控制,主要有: (1)完善材料质量控制,把影响材料质量的因素都纳入管理范围。及时检查和审核质量统计分析资料和质量控制图表,抓住影响质量的关键问题进行处理和解决。完善内部承包责任制,制定质量奖惩办法,控制质量成本,将工程质量与个人的效益挂钩。对关键材料进行技术人员跟班作业,指导、监督质量保证措施的实施。 (2)严格材料检查,按相应的质量评定标准和办法进行检查、验收、审核设材料质量。 (3)明确并认真落实技术岗位责任制。 (4)把住施工项目监测、材质检验等。原材料进场,必须有材质证明或复验报告,各种器材、成品、半成品进场必须有产品合格证,无证材料一律不准进场,对有疑议的材料必须进行复验试验合格后才能使用。 (5)定期召开全体质检人员参加的质量工作会议,在关键工序、重点、难点项目由总工程师主持,各分管技术工程师协同解决材料质量工作中的问题,并提出下一步工作的要求。 (6)认真做好材料质量评定工作的记录等,定期检查材料质量。 (7)质量检查员具有质量否决权。质检员发现违背标准,不按设计图纸、施工规范、规程使用材料、半成品及设备不符合质量要求者,有权制止,必要时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第八章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8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第八章 联合主席编者和专家 不确定性估算和清单质量跨领域方法专家会议 联合主席 Taka Hiraishi日本和Buruhani Nyenzi坦桑尼亚 评审编辑 Carlos M Lòpez Cabrera古巴和Leo A Meyer荷兰 专家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联合主席 Kay Abel澳大利亚和 Michael Gillenwater美国 背景报告作者 Joe Mangino美国 参加人员 Sal Emmanuel IPCC-NGGIP/TSU Jean-Pierre Fontelle法国Michael Gytarsky俄罗斯Art Jaques 加拿大Magezi-Akiiki乌干达和 Joe Mangino美国

第八章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目录 8 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 8.1引言.......................................................................................................................................................................8.4 8.2制定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系统的实际考虑.............................................................................................8.5 8.3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系统的要素................................................................................................................8.6 8.4清单机构..............................................................................................................................................................8.6 8.5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计划............................................................................................................................ 8.6 8.6 质量控制一般程序方法1......................................................................................................................8.7 8.7特定排放源类别的质量控制程序方法2........................................................................................8.10 8.7.1排放数据质量控制.................................................................................................................................8.10 8.7.2活动水平数据质量控制.........................................................................................................................8.13 8.7.3不确定性估算的质量控制......................................................................................................................8.14 8.8质量保证程序..................................................................................................................................................8.15 8.9排放数据的验证..............................................................................................................................................8.16 8.10文件整理存档和报告................................................................................................................................8.16 8.10.1内部文件和存档.....................................................................................................................................8.16 8.10.2报告.........................................................................................................................................................8.17 参考文献.....................................................................................................................................................................8.17 图 表 8.1方法1一般清单水平质量控制程序.....................................................................................................8.8

质量保证体系和控制方法

6. 质量保证体系与控制措施 6.1质量目标及质量保证体系 6.1.1 质量目标 我司在施工过程中,将严格按照国家现行施工质量验收标准进行质量控制,确保单位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焊接质量一次探伤合格率达96%以上。 6.1.2 质量保证体系 6.1.2.1 质量保证体系建立 质量保证体系是整个施工质量能加以控制的关键,而本工程质量的优劣是对项目班子质量管理能力的最直接的评价,同样质量保证体系设置的科学性对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起到决定性的作用。我公司将秉着科学、严谨、务实的态度建立本工程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对工程施工的全过程实施有效的监督和控制,实施对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统一领导。工程质量在质量管理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技术负责人对整个工程的质量进行控制与管理,建立项目经理---总工程师---质量管理职能部门---施工班组兼职检查员组成的三级质量管理网络,负责对施工质量进行检查、监督与管理。通过逐级建立质量责任制,广泛开展全体施工人员参加的全面质量管理小组活动,运用全面质量管理办法和采用《质量管理体系》系列标准,通过对施工过程中的全面质量控制,从而保证质量目标得以实现。本工程质量管理组织体系如下。 6.1.2.2 施工质量保证体系 施工质量的保证体系是确保工程质量的保证,其设置的合理、完善与否将直接关系到整个质量管理及保证体系能否顺利地运转及操作,在本工程中,我们将采用以下的组织机构来全面地进行质量的管理及控制。

质量保证体系图 6.2管理组织机构及职责 6.2.1 管理组织机构 管理组织机构图

6.2.2管理人员职责 根据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图,建立岗位责任制和质量监督制度,明确分工职责,落实施工质量控制责任,各行其职。 6.2.2.1 项目经理职责 (1)履行合同,对所承建工程的质量负全面责任,组织建立和完善项目管理机构,明确项目部有关人员的质量责任,并监督其履行职责。 (2)组织实施质量体系文件,制定并实施项目管理措施,组织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检验评定。 (3)履行有关文件规定的各项质量职责。 6.2.2.2 项目总工程师职责 (1)协助项目经理组织实施有关质量管理文件;指导项目技术工作。 (2)从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方法、技术措施上做好质量的事前控制。 (3)协助项目经理对工程质量进行控制,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并制订、纠正预防措施。 (4)负责项目工程技术文件和资料的控制,以及施工过程术问题的处理。 (5)从技术角度负责协调项目部同业主、监理、设计单位的关系。 (6)组织实施施工组织设计和项目质量保证计划。 6.2.2.3 工程质量部 (1)根据公司对本工程的质量方针和目标,制订本工程的质量计划,确保本工程的每一个过程和环节处于受控状态。 (2)根据各负责人的工作围,制订和落实各负责人的职责。 (3)根据工程特点、质量要求,工艺技术、工期等,进行质量控制策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