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用真空负压系统的风险管控

医用真空负压系统的风险管控
医用真空负压系统的风险管控

医用真空负压系统的风险管控

医院作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场所,其医用真空负压系统的使用安全与其他行业相比显得尤为重要。一旦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停气故障或感染危险,病人的治疗和医护人员的健康将会受到严重的威胁。因此,如何加强医用真空负压系统的风险管控, 成为目前医院保障部门思考的重点。本文主要针对医用真空负压系统的应用问题进行分析、评估及应对,为促进医院的健康发展做出应有贡献。

【关键词】负压系统风险管理对策措施

医用真空负压吸引系统主要是采用真空技术吸除患者体内的痰、血脓及其他污物,普遍应用于手术室、抢救室、监护室、住院病房和口腔科等临床科室[1]。其作为医院生命支持系统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病人的救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存在着交叉感染的风险,尤其是给收治传染性疾病的医院带来巨大的挑战。所以,加强医用真空负压系统的风险管控,是医院后勤保障的一项重要及必要的工作。一旦发生用气安全问题,就会严重威胁到患者和医护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必须做好医用真空负压系统的安全管控及感控工作。本文主要研究本院在医用真空负压系统安全运行方面存在的风险及应对策略。

1医院真空负压系统的现状

当前医院有二套医用真空负压系统,一套为2007年投入使用,机组为水环式真空泵,设置在E区急诊楼地下室,气体分配情况如下:ABC区门诊医技楼,D区病房楼,E区手术室,EJ区急诊及感染病房楼。一套为2012年投入使用,机组为水环式真空泵,设置在X区心肺楼地下室,气体分配情况如下:X区心肺楼,X区手术室,G区儿童医院病房楼,T区特需楼。各功能区楼层均有管道阀门可以单独控制,并配置气体低压报警装置。

2医用真空负压系统安全方面存在的问题

2.1、真空泵机组设备老化

当前医院的医用真空负压系统使用时间长,水环式真空泵机组逐年老化,机组输出气量逐年递减。这种情况下,一旦医院患者大幅度增加,必然导致用气量显著提升,进而造成机组负荷突然性增加,影响用气的安全稳定,但这几年,医院已经逐步进行更新改造,形势比较良好。

2.2、设置和布局不符合规范要求

医院真空负压机组在2007年投入使用,且为水环式真空泵,按《医用气体工程技术规范 GB 50751-2012》要求,由于水环式真空泵没法消灭细菌和病毒,可能造成污染和人员感染,尤其是医院J 区感染病房和E区急诊使用的真空负压供气为同一管路输出时,从院感防控角度考虑,已严重不符合规范要求。且真空泵废气排气口位置设置在地下室,也不符合规范要求,存在交叉感染风险,需进行管路改造及灭菌处理。

2.3、管理制度不完善,安全策略不全面

目前,医院的医用气体管理存在一定的管理漏洞,现实状况与《医用气体工程技术规范 GB 50751-2012》的标准有一定的差距。J 区感染病房的供气无独立的系统;供气管路由于人为因素、设备新增、控制阀门故障等原因导致破损、泄漏的情况时有发生。而我们实施的管理思想还立足于老的标准要求,在执行过程中对于风险管理事故的预防措施和管理办法的制定,多以自身实际情况和经验作为理论依据,造成了实际工作中处于被动预防的状态,这样的风险管理制度及安全策略并不完善、不全面,也不适用于医院的现代化风险管理,制定的管理制度没有前瞻性,安全策略缺乏针对性。

2.4、医护人员对安全用气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够

企业安全风险控制和隐患治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方案

企业安全风险控制和隐患治理信息系统建设工作方案 为加快构建安全风险控制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体系,推动全市工矿企业安全风险控制和隐患治理信息系统(以下简称系统)建设和运用,进一步提高企业对系统的使用能力和监管部门的监控力度,根据自治区安监局《关于印发< 工矿企业安全风险控制和隐患治理绩效考核办法> 、< 市、县(区)安监局安全风险控制和隐患治理绩效考核办法>的通知》(X安监办发[X]X号)和《关于开展工矿企业安全风险控制和隐患治理信息系统建设达标的通知》(X安监发[X]X号)文件要求,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目标 X 年全市系统建设要按照“风险辨识、清单入库、预控到岗、分级治患、闭环销号、全员参与、实时在线”要求,贯彻“提质扩面,促用增效”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完善考核机制,落实奖罚措施,提高企业对系统的使用能力和监管部门的监控力度,加快构建全市安全风险控制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体系。在辖区工矿企业全面开展以“八个一”为标准的达标活动,年内全市上线的企业50 %以上达标,实施动态全程监控,企业和各级安监人员运用系统进行安全管理和监管成为常态。 三、工作内容

(一)持续规范组织架构和行业分类信息。高度重视安监部门组织架构建设,将所有领导和安监人员纳入组织机构并分配账号,明确工作职责,确保文件接收、业务办理、监管执法工作常态化,为系统有效运用打下基础;督促企业自查并更新完善所属行业、主要负责人、分管负责人、安全部门负责人联系方式等基本信息,确保信息真实准确,尤其是行业信息必须严格按照《自治区安监局关于进一步完善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企业基本信息的通知》(X安监信息[X]X号)要求进行再核准、再完善,确保与统计上报企业的行业一致。 (二)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全面推广“八个一”工作经验。 1.加强组织领导—形成一套推进资料。企业要切实加强系统建设组织领导,全面全员推动系统建设,建立专门的风险控制和隐患治理系统建设资料。主要包括: ①领导班子专题研究一形成专题研究记录(有图片)。企业主要负责人要亲自主持召开领导班子会议,传达本《方案》精神,专门研究部署系统建设工作,把系统建设作为打基础、治根本、管长远的整体工作加以推进。 ②召开全员动员大会一形成动员大会记录(有图片)。企业要组织全体员工召开系统建设动员大会,讲清系统建设的重要意义和工作要求,明确系统建设是全体员工必须做好的工作。 ③全面部署系统建设一形成建设工作方案。企业要制定系统

风险分级管控程序框图

风险分级管控程序框图 风险分级管控程序框图...................................................................... 错误!未指定书签。划定危险源识别范围.......................................................................... 错误!未指定书签。实施危险源识别.................................................................................. 错误!未指定书签。进行风险评价...................................................................................... 错误!未指定书签。进行风险分级...................................................................................... 错误!未指定书签。策划风险控制措施.............................................................................. 错误!未指定书签。全面实施、跟踪验证.......................................................................... 错误!未指定书签。确定危险源(风险点)识别方法...................................................... 错误!未指定书签。应用JHA、SCL、PHA、FTA、HAZOP等 ........................................... 错误!未指定书签。JHA:工作危害分析(JobHazardAnalysis),又称作业安全分析(JobSafetyAnalysis,JSA),作业危害分解(JobHazardBreaKdown),是一种定性风险分析方法。错误!未指定书签。 SCL:安全检查表分析(SafetyCheckList) ......................................... 错误!未指定书签。PHA:预先危险分析(PreliminaryHazardAnalysis,缩写PHA)又称初步危险分析。预先危险分析是系统设计期间危险分析的最初工作。也可运用它作运行系统的最初安全状态检查,是系统进行的第一次危险分析。.................................. 错误!未指定书签。FTA:事故树分析法(AccidentTreeAnalysis,简称ATA)又称故障树分析法(FaultTreeAnalysis,简称FTA),是从要分析的特定事故或故障(顶上事件)开始,层层分析其发生原因,直到找出事故的基本原因(底事件)为止。这些底事件又称为基本事件,它们的数据已知或者已经有统计或实验的结果。.. 错误!未指定书签。 HAZOP:(HazardandOperabilityAnalysis,危险与可操作性分析)错误!未指定书签。明确识别范围(区域、场所等)...................................................... 错误!未指定书签。编制识别信息统计表.......................................................................... 错误!未指定书签。确定风险评价方法如LEC、PSE、LS、TRA....................................... 错误!未指定书签。LEC:将作业条件的危险性作为因变量(D),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E)及危险严重程度(C)作为自变量,确定了它们之间的函数式 D=L×E×C ............................................................................................... 错误!未指定书签。PSE:半定量评价法为R=PSE法,其中:P——事件发生的可能性,S——事件后果的严重度;E——人员的暴露率;R——风险,其值为P/S/E的乘积.错误!未指定书签。风险:指特定危害性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结合。.............. 错误!未指定书签。LS:人们常常将可能性L的大小和后果S的严重程度分别用表明相对差距的数值来表示,然后用两者的乘积反映风险程度R的大小,即R=LS。... 错误!未指定书签。

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办法

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1条公司安全评估管理办法是指导公司进行周期性的信息安全评估,目的是评估出公司信息网络范围内的弱点,并指导进一步的安全修补,从而消除潜在的危险,使整个公司的信息安全水平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第2条安全评估的范围包括公司范围内所有的信息资产,并包括与公司签订有第三方协议的外部信息资产。安全评估的具体对象包括服务器、网络和应用系统,以及管理和维护这些对象的过程。 第二章风险的概念 第3条资产:资产是企业、机构直接赋予了价值因而需要保护的东西。它可能是以多种形式存在,有无形的、有有形的,有硬件、有软件,有文档、代码,也有服务、企业形象等。 它们分别具有不同的价值属性和存在特点,存在的弱点、面临的威胁、需要进行的保护和安全控制都各不相同。 第4条弱点:弱点和资产紧密相连,它可能被威胁(威胁的定义参见威胁一章)利用、引起资产损失或伤害。值得注意的是,弱点本身不会造成损失,它只是一种条件或环境、可能导致被威胁利用而造成资产损失。弱点的出现有各种原因,例如可能是软件开发过程中的质量问题,也可能是系统管理员配置方面的,也可能是管理方面的。但是,它们的共同特性就是给攻击者提供了机会。 第5条威胁:威胁是对系统和企业网的资产引起不期望事件而造成的损害的潜在可能性。 威胁可能源于对企业信息直接或间接的攻击,例如非授权的泄露、篡改、删除等,在机密性、 页脚内容1

完整性或可用性等方面造成损害。威胁也可能源于偶发的、或蓄意的事件。一般来说,威胁总是要利用企业网络中的系统、应用或服务的弱点(弱点的定义参见弱点一章)才可能成功地对资产造成伤害。从宏观上讲,威胁按照产生的来源可以分为非授权蓄意行为、不可抗力、人为错误、以及设施/设备错误等。鉴于本项目的特点,将威胁的评估专注于非授权蓄意行为上面。 第6条风险:风险是一种潜在可能性,是指某个威胁利用弱点引起某项资产或一组资产的损害,从而直接地或间接地引起企业或机构的损害。因此,风险和具体的资产、其价值、威胁等级以及相关的弱点直接相关。 第7条安全评估:安全评估是识别被保护的资产和评价资产风险的过程。 第三章安全评估过程 第8条安全评估的方法是首先选定某项资产、评估资产价值、挖掘并评估资产面临的威胁、挖掘并评估资产存在的弱点、评估该资产的风险、进而得出整个评估目标的风险。 第9条安全评估的过程包含以下4个步骤: 1.识别资产并进行确定资产价值赋值:在确定的评估范围内识别要保护的资产,并 对资产进行分类,根据资产的安全属性进行资产价值评估。 2.评估对资产的威胁:评估在当前安全环境中资产能够受到的威胁来源和威胁的可 能性。 3.评估资产威胁相关的弱点:评估威胁可能利用的资产的弱点及其严重程度。 4.评估风险并排列优先级:根据威胁和弱点评估的结果,评估资产受到的风险,并 对资产的风险进行优先级排列。 第10条根据安全评估结果,制定对风险实施安全控制的计划。 页脚内容2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控制管理制度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控制管理制度 1 目的 为辩识、评价唐山市西北片区BT建设项目在施工活动中存在的职业健康安全危害,评价其危险程度,实现对职业健康安全、环境因素的全面管理和有效控制,制定本制度。 2 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唐山市西北片区BT建设项目所有施工活动中的危害辩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控制。 3 规范性引用文件 《环境管理体系规范及使用指南》GB/T24001-2004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规范》GB/T28001-2001

4 职责 4.1工程项目管理部负责工程项目管理合同范围内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控制的组织、管理工作。 4.2 工程项目管理督查部为工程项目管理部的职能管理部门,负责工程项目管理部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控制工作。对各BT承包商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控制工作进行监督,负责对其危害辩识、风险评价的结果进行分析、评价。 4.3 各BT承包商执行工程项目管理部发布的《危害辩识与风险评价实施计划》,负责本单位作业范围内的危害辩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控制工作。 5 内容及要求 5.1 工程项目管理部结合项目生产活动的具体情况,组建危害辩识、风险评价和环境因素控制评价小组,组织制定《危害辩识与风险评价实施计划》。

5.2 各BT承包商按《危害辩识与风险评价实施计划》的要求,对本年度所有作业活动,所有进入作业现场人员的活动,以及机械设备进行危险源辩识、环境因素和风险评价。 5.3 危害辩识、风险评价的重点: a)工作场地特点:如高空、井下、洞口、容器内、带电作业、交叉作业,作业场地狭小,安全装备无法使用等可能给作业带来危险的因素。 b)工作环境的情况:如高温、高压、易燃、易爆、辐射、有毒有害气体、粉尘、缺氧等可能给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和人身安全造成的危害。 c)工作中使用的机械、设备、工具、材料等给作业人员带来的危害或设备异常。 d)操作程序以及工艺流程的颠倒、操作方法的错误等可能给作业人员带来的危害或设备异常。 e)作业人员的身体条件与所从事工作的身体要求不适应,或者作业人员的自身素质(技术素质、熟练程度、安全意识)的局限给作业人员带来的隐患。

XX有限公司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作业指导书(定稿)复习进程

风险分级管控作业指导书 莒州集团有限公司

目录 1 分级管控目的 (2) 2 分级管控的依据 (2) 3 分级管控的内容及范围 (3) 4 名词解释 (3) 5 企业概况 (4) 6 职责 (5) 7工作程序和内容 (5) 8 文件管理 (14) 9 绩效考核 (14) 10 持续改进 (15)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作业指导书 1 分级管控目的 结合本企业特点,建立精准、动态、高效、严格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全面排查、辨识、评估安全风险,落实风险管控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重大安全风险,对企业风险实施标准化管控。通过体系建设形成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有效防范各类事故,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2 分级管控的依据 2.1法律法规及相关规范 GB/T 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 6441 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 GB/T 28001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 GB/T 28002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 实施指南 GB/T 23694 风险管理 术语 GB/T 24353 风险管理 原则与实施指南 GB/T 27921 风险管理 风险评估技术 GB/T 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18218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辨识 GB6441 企业伤亡事故分类 GBT33000-2016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DB37/T 2882-2016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DB37/T2883—2016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通则 《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安委办〔2016〕11号 《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 安监总管四〔2016〕31号) 《工贸行业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意见》(安监总管四〔2016〕68号)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 (国家主席令(2014)4号) 国家安全监管总局 《关于印发开展工贸企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管控提升防范事故能力行动计划》的通知(安监总管四〔2016〕31号) 《山东省安全生产条例》

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的形式

信息系统安全风险评估的形式 本文介绍了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基本概述,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基本要素、原则、模型、方法以及通用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过程。提出在实际工作中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剪裁,完成自己的风险评估实践。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及社会信息化程度不断加快,信息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信息在人们的生产、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人类越来越依赖基于信息技术所创造出来的产品。然而人们在尽情享受信息技术带给人类巨大进步的同时,也逐渐意识到它是一把双刃剑,在该领域“潘多拉盒子”已经不止一次被打开。由于信息系统安全问题所产生的损失、影响不断加剧,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重视。 信息安全问题单凭技术是无法得到彻底解决的,它的解决涉及到政策法规、管理、标准、技术等方方面面,任何单一层次上的安全措施都不可能提供真正的全方位的安全,信息安全问题的解决更应该站在系统工程的角度来考虑。在这项工作中,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信息系统安全的基础和前提。 1.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概述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所指的是信息系统资产因为自身存在着安全弱点,当在自然或者自然的威胁之下发生安全问题的可能性,安全风险是指安全事件发生可能性及事件会造成的影响来进行综合衡量,在信息安全的管理环节中,每个环节都存在着安全风险。信息安全的风险评估所指的是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采用科学的手段及方法,对网络信息系统存在的脆弱性及面临的威胁进行系统地分析,对安全事件发生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进行评估,同时提出有针对的防护对策及整改措

施,从而有效地化解及防范信息安全的风险,或把风险控制在能够接受的范围内,这样能够最大限度地为信息安全及网络保障提供相关的科学依据。 2.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作用 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信息安全工作的基本保障措施之一。风险评估工作是预防为主方针的充分体现,它能够把信息化工作的安全控制关口前移,超前防范。 针对信息系统规划、设计、建设、运行、使用、维护等不同阶段实行不同的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这样能够在第一时间发现各种所存在的安全隐患,然后再运用科学的方法对风险进行分析,从而解决信息化过程中不同层次和阶段的安全问题。在信息系统的规划设计阶段,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的实行,可以使企业在充分考虑经营管理目标的条件下,对信息系统的各个结构进行完善从而满足企业业务发展和系统发展的安全需求,有效的避免事后的安全事故。这种信息安全风险评估是必不可少的,它很好地体现了“预防为主”方针的具体体现,可以有效降低整个信息系统的总体拥有成本。信息安全风险评估作为整个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建设的基础、它确保了信息系统安全、业务安全、数据安全的基础性、预防性工作。因此企业信息安全风险评估工作需要落到实处,从而促进其进一步又好又快发展。 3.信息安全风险评估的基本要素 3.1 使命

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制度 为切实加强本公司的环境风险管理,严格落实本公司环境风险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有效预防环境风险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1、建立由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治理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本公司的环境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2、实行定期(专项、季节、节假日等隐患检查)或不定期(日常的隐患排查)的隐患排查,及时根据隐患产生的原因,制定隐患整改方案和防范措施。 3、主要从以下几点进行环境风险排查: (1)设备、设施是否处于正常的安全运行状态; (2)有毒、有害等危险作业场所的安全状况; (3)从业人员在工作中是否严格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是否正确佩带劳动防护用品; (4)现场生产管理或指挥人员有无违章指挥; (5)危险源的检测监控措施是否落实到位等情况。 4、对排查出的隐患,及时查找原因,及时整改,整改责任单位,必须按规定的时间进行整改,不得互相推诿、扯皮,拖期、延期。 5、积极配合上级有关部门开展的隐患排查治理活动,落实隐患整改措施和责任。 6、其他各部门及人员对发现的环境风险隐患,应及时报告,重大隐患可直接上报公司主要领导,以保证尽快解决。 7、职工发现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有权停止作业或者在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后撤离作业场所。 8、对于由于资金或技术问题等暂时不能立即整改的隐患问题,必须采取

可靠的防范措施,如实告知现场工作人员存在的危险因素;对于重大安全隐患无法保证安全的,要立即停产整改。 9、对需要整改的环境隐患问题,要下达隐患整改通知书、验收意见书等书面资料,要认真填写,并经有关人员签字后存档。 10、对未按期、按要求整改隐患的,视情节轻重对相关责任部门和人员给于经济处罚,由此引起重大伤亡事故的,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1、对所排查的隐患问题,要有隐患排查记录台帐和隐患治理台帐,要存档备案。(备注:根据本公司实际情况,本公司的环境隐患排查排查记录台账和隐患治理台账、下达的隐患整改通知书、验收意见书等并入安全生产隐患排查记录台账和隐患治理台账、下达的隐患整改通知书、验收意见书,一并管理。) 12、对上级有关部门挂牌督办的隐患,予以公示告知,限期治理,治理工作结束后,要向负责督办的单位提出书面复查申请。 13、对已整改或未整改的隐患问题都要做为下次排查的重点。 14、本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坚持“谁排查,谁负责。谁签字,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分级管理,逐级管理。 15、对因排查隐患不深入、不细致或对排查出的隐患整改措施不到位,责任制不落实致隐患长期得不到整改的,依据本公司有关规定严肃追究其责任,情节严重者,给予适当的经济处罚。 16、对在本公司隐患排查治理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者,给予奖励。

(完整版)安全风险管控系统

落实安全责任主体,强化风险管控系统 开头引语(根据2017年公司安全情况可做简要介绍,引入风险管控系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供电的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然而近年来各级电网停电计划数量、作业难度和运行风险均不断增加,电网检修与“五大体系”建设体制改革风险叠加给电网安全、队伍建设、优质服务带来前所未有的考验。电网发生稳定破坏和大面积停电的风险始终存在。 目前,在作业现场安全措施管理方面执行的作业文本主要有“两票” (工作票、操作票)、危险点分析预控卡、作业控制卡及二次工作安全措施票。它们虽然对检修现场所必须的安全措施做出了明确要求,但均不能直观展示作业现场安全措施的实际布置情况,可能出现同样作业而因不同的设备布局、安装位置不尽相同,但是作业现场实施相同标准,所以仍然可能存在危险点,且不便于作业人员在作业中全面贯彻检修现场安全措施。 如果只根据以上文本作业,极易造成现场安全措施布置的不完善,致使运行和检修人员对现场存在的危险点分析不全面,从而出现预控措施不完善的情况。例如:工作票要求明确了作业现场的安全措施(包括:应断开的开关和刀闸、应装设的接地线和应合上的接地刀闸、应装设的遮拦及应悬挂的标示牌、工作地点保留带电部分和安全措施等),但均使用文字表述,不直观和不清晰;危险点分析预控卡只简

单的说明了作业现场及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点和预控措施;班组作业控制卡也只是对现场作业班组和人员进行了分工,分析了班组(或专业)交叉、配合作业存在的风险,却不能全面反映作业现场安全措施的整体布置。总之,目前作业现场安全措施管理方面执行的作业文本同现场作业依然存在着不完全或不全面的差距。 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发展,在电力企业现场作业风险辨识、风险评估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建立了一套科学的现场作业安全风险管控机制。通过风险分析,针对可能发生的危险事件进行预报,提醒工作人员注意作业危险点,同时落实风险预控措施,实现对各种事故现象的早期预防与控制。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风险管控系统 1、安全风险管控的概念和构成因素 1.1安全风险管控的定义 安全风险管控是指针对人们生产、生活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辨识、评价、运用有效的资源、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干预避险。安全风险管控主要注重于对损害生命与财产因素的分析、评价和采取合理的措施进行避险,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1.2构成安全风险的因素 众所周知,影响安全生产的因素都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随着电网规模的不断发展,现场作业出现点多面广、作业环境复杂多样的情况。在现场作业中,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和环境的不安全因素总是客观存在的,我认为主要反映为以下四点:一、生产条件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与风险评估 信息时代既带给我们无限商机与方便,也充斥着隐患与危险。越来越多的黑客通过网络肆意侵入企业的计算机,盗取重要资料,或者破坏企业网络,使其陷入瘫痪,造成巨大损失。因此,网络安全越来越重要。企业网络安全的核心是企业信息的安全。具体来说,也就涉及到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一套科学、合理、完整、有效的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就成为网络信息系统设计和建设者们追求的主要目标。信息安全是整个网络系统安全设计的最终目标,信息系统安全的建立必须以一系列网络安全技术为摹础。但信息系统是一个综合的、动态的、多层次之间相结合的复杂系统,只从网络安全技术的角度保证整个信息系统的安全是很网难的,网络信息系统对安全的整体是任何一种单元安全技术都无法解决的。冈此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方案的设计必须以科学的安全体系结构模型为依据,才能保障整个安全体系的完备性、合理性。 制定安全目标和安全策略对于建造一个安全的计算机系统是举足轻重的。网络上可采用安全技术例如防火墙等实现网络安全,软件开发上可选择不同的安全粒度,如记录级,文件级信息级等。在系统的各个层次中展开安全控制是非常有利的。在应用软件层上设置安全访问控制是整个应用系统安全性的重要步骤。此外安全教育与管理也是系统安全的重要方面。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就是以行政手段对系统的安全活动进行综合管理,并与技术策略和措施相结合,从而使信息系统达到整体上的安全水平。其实,在系统的安全保护措施中,技术性安全措施所占的比例很小,而更多则是非技术性安全措施。两者之间是互相补充,彼此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并不仅仅是技术问题,而严格管理和法律制度才是保证系统安全和可靠的根本保障。 信息系统安全是计算机信息系统运行保障机制的重要内容。他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物理部分主要有机房不达标设备缺乏保护措施和存在管理漏洞等。软件部分,安全因素主要有操作系统安全和数据库系统安全。网络部分,包括内部网安全和内h外部网连接安全两方面。信息部分,安全的因素有信息传输线路不安全存储保护技术有弱点及使用管理不严格等。

环境应急及风险防控管理制度

文件修改履历: 生效日期版次事项2020年10月10日D/0新编

为建立健全公司环境风险事故应急机制,快速、科学地进行环境风险事故应急处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环境应急及风险防控管理制度。 1 编制目的 为了预防和控制潜在的环境事件或紧急情况发生,迅速、有效的做出应急准备和响应,处置可能发生的突发性环境风险事故,最大限度地减轻可能产生的事故后果,保障公司职工身心健康,确保公司环境安全,特制定本制度。 2 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属范围内潜在环境风险事件的预防及突发性环境风险事故的应急处理。 1、因自然灾害影响而造成的危及人体健康的环境风险事故。 2、危险化学品、危险固体废物及其他有害物品使用、装运或处置过程中发生的爆炸、燃烧、大面积泄露等环境风险事故。 3、生产过程中因意外事故造成的其它突发性环境风险事故。 4、其他潜在环境风险事件及突发性环境风险事故。 3 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公司员工防范突发环境风险事故的意识;坚持不懈做好应急准备工作,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对公司各类污染源可能发生的环境风险事故及其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预测、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2、全面覆盖。对公司内大气、水体、固废、噪声等各环境要素进行全面覆盖,全面监控,以保证环境信息的完整性、连续性。

3、突出重点。公司重点部位污染源实施重点监控。 4 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1、应急组织机构:由公司安环部负责突发环境风险事故应急处置。设立应急管理小组,由安环部长担任组长,公司安环部成员担任组员。 2、应急管理小组主要职责:组织开展突发环境事故的预测、预警、监测工作;积极开展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工作,做到环境隐患及时发现、及时报告、妥善处置;制定和完善突发环境风险事故应急预案,组织应急演练并做好相关记录;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有关突发环境事故应急知识和处理技术的培训;收集突发环境事故发生、发展、处置的有关信息,掌握实时动态,适时分析;组织实施各项预防控制措施。 3、应急物资:公司建立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及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专项资金。 5 作业内容 1、汇报要求及汇报方式: 当公司内发生或即将发生突发环境风险事故的信息得到核实后,无论事发原因如何、事故影响程度大小,也无须等待事故等级认定结果,都要及时进行汇报。 安环部应立即对突发环境事故的性质和类别做出初步认定,并把初步认定的情况及时上报,不得瞒报、谎报或者故意拖延不报。汇报形式有口头、电话、书面报告等。 突发环境风险事故的汇报分为初报、续报和处理结果报告。 初报:在发现和得知突发环境风险事故后上报,通常采用电话直

生态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报告框架

生态环境健康风险评估报告框架 报告一般由评估方案(包括评估目的、评估范围、评估内容、评估步骤与方法、质量控制等)、危害识别、危害表征、暴露评估、风险表征和评估结论组成。 1 危害识别 危害识别部分的报告内容要求如下: a)应概述目标环境因素的毒性效应、靶器官、效应终点及关键文献证据; b)应阐明目标环境因素的作用模式或机制; c)应描述目标环境因素危害性判断的证据权重; d)应描述危害识别存在的不确定性,包括数据质量和不同证据链的一致性等。 2 危害表征 危害表征部分的报告内容要求如下: a)应描述数据来源; b)应描述效应终点及其确定依据; c)应描述目标环境因素与效应终点间的剂量-反应(效应)函数以及剂量-反应(效应)建模方法 的摘要和解释; d)应描述毒性参数及其推导过程中的默认假设、参数及其确定依据; e)应描述敏感人群识别以及敏感性差异; f)应描述危害表征存在的局限和不确定性等。 定性危害表征的报告编制可适当简化。 .3 暴露评估 暴露评估部分的报告内容要求如下: a)应描述数据来源; b)应详细描述暴露情景; c)应描述暴露评估的方法和假设;

d)应采用点估计或概率估计方法定量描述人群的评估暴露水平或分布; e)应说明暴露评估存在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 定性暴露评估的报告编制可适当简化。 4 风险表征 风险表征部分的报告内容要求如下: a)应描述危害识别、危害表征和暴露评估的主要结论,并描述关键的支持性证据; b)应描述风险估计的结果; c)应描述危害识别、危害表征、暴露评估及风险估计存在的不确定性,重点阐述关键的数据缺失 和假设条件; d)应描述资料和分析的优势和局限性,以及同行评审提出的问题; e)应比较分析国内外其他机构针对同一问题开展的风险评估结果; f)风险表征应透明、清晰、一致和合理。在科学严谨地阐述风险估计结果及其不确定性的基础上,应以通俗易懂、实用的方式向风险管理者和利益相关方提交风险评估结果,以便审查和交流。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指导书

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指导书 1、目的与范围 1.1目的 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的风险点辨识,落实风险管控主体责任,确保风险受控,从根本上防范事故发生,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 1.2适用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公司的所有部门、科室,包括规划、设计、新改扩建、供应、经营、储存、运输、销售、检维修、检验、分析、后勤保障等,各类生产经营活动中所涉及的危害因素识别,风险分析、评价、分级和风险控制的管理。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3861 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DB37/T 2882-2016 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体系通则 工贸行业较大危险因素辨识与防范指导手册(2016版) 3、总体要求与原则 3.1总体要求 结合本企业特点,建立精准、动态、高效、严格的风险分级管控体系,全面排查、辨识、评估安全风险,落实风险管控责任,采取有效措施控制重大安全风险,对企业风险实施标准化管控。通过体系建设形成安全生产长效机制,提升企业安全生产水平,有效防范各类事故,确保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3.2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牢固树立安全发展的理念和红线意识,以更大的努力、更有效的举措、更完善的制度,强化风险管控,夯实安全基础管理,进一步落实企业主体责任。 4、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指导书。 4.1风险 生产安全事故或健康损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严重性的组合。可能性,是指事故(事件)发生的概率。严重性,是指事故(事件)一旦发生后,将造成的人员伤害和经济损失的严重程度。风险=可能性×严重性。 4.2风险点 风险点是指伴随风险的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以及在特定部位、设施、场所和区域实施的伴随风险的作业过程,或以上两者的组合。 4.3危险源(危险有害因素) 可能导致人身伤害和(或)健康损害和(或)财产损失的根源、状态或行为,或它们的组合。 在分析生产过程中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素时,危险源可称为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环境因素和管理因素四类。

环境风险因素管理制度

环境风险因素管理制度 为建立健全我公司环境风险事故应急机制,快速、科学地进行环境风险事故应急处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及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我公司实际情况,特制订本环境风险因素管理制度。 一、编制目的 为有效防范环境风险事故发生,迅速、有效的处置可能发生的突发性环境风险事故,全面控制和消除污染,保障我矿企业职工身心健康,确保矿区环境安全,特制订本制度。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通过宣传教育,增强我矿员工防范突发环境风险事故的意识;坚持不懈地做好应急准备工作,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对各类污染源可能发生的的环境风险事故及其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预测、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2、全面覆盖。对大气、水体、固废、噪声等各环境要素全面覆盖,全面监控,以保证环境信息的完整性、连续性。 3、突出重点。重点部位污染源实施重点监控。 三、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

四、适用范围 矿区内突发性环境风险事故的控制和处置行为,除放射性事故外,均适用本制度的规定。 1、因自然灾害影响而造成的危机人体健康的环境风险事故。 2、危险化学品及其它有害物品适用和处置过程中发生的爆炸、燃烧、大面积泄漏等环境风险事故。 3、影响饮用水源地水质的其它严重污染事故。 4、生产过程中因意外事故造成的其它突发性环境风险事故。 5、其它突发性环境风险事故。 五、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1、应急队伍 由节能环保技术中心负责突发环境风险事故应急处置。应急处置设办公室,庞海青担任办公室主任,组员由吕龙、陈恩善、付丽丽、杨俊青组成;主要责任是:组织开展突发环境事故的预测、预警、监测工作;制定和完善突发环境风险事故应急预案,组织预案演练;组织突发环境事故应急处置人员进行有关应急知识和处理技术的培训;收集突发环境事故发生、发展及处置的有关信息,掌握动态,适时分析,组织适时各项预防控制措施。 2、应急物资 有针对性的建立环境应急物资储备库及突发环境事件应急处置专项资金。 六、报告方式与类型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管理制度 公司所属各部门:为进一步规范我公司安全管理工作,全面体现预防为主的思想,落实双重预防工作机制要求,实现对风险的超前预控,筑牢安全防线,有效防范和遏制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一、组织机构为切实加强我矿安全风险管控管理工作的开展,矿成立以矿长全面负责、分管负责人分管负责的安全风险管控管理,成员负责开展落实此项工作,各部门或队组协调、配合完成。 组长:矿长副组长:安监处长、总工程师、生产副矿长、机电副矿长、通风区长。 成员:安通部、生产技术部、经营管理部、综合办公室、人力资源部、工会主要负责人。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安监队,要专人组成工作组,负责安全风险管控方案完善,明确任务、时间、步骤,认真组织开展风险排查、评估、分级工作,负责考核奖惩工作。 二、安全风险辨识范围 矿井安全风险分级管控范围涉及采、掘专业系统、辅助运输系统、机电管理系统、“一通三防”系统和“地测防治水”系统、地 面及井下各岗位和施工作业场所,重点辨识评估瓦斯、水、火、粉尘、顶板、提升运输系统、民爆物品等容易导致群死群伤事故的安全风险。 三、安全风险管控职责分工

矿长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第一责任人,对安全风险管控工作全面负责; 各副矿级领导负责实施本人分管业务、系统范围内的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工作; 生产副总牵头,生产技术部负责采煤系统的安全风险管控工作,重点辨识评估容易导致采煤系统出现事故的安全危险; 生产技术部负责掘开、辅助运输专业系统的安全风险管控工作,重点辨识评估容易导致掘开工作面及运输系统出现事故的安全危险; 机电副矿长牵头,机电、运输副部长负责机电管理系统的安全风险管控工作,重点辨识评估容易导致电气事故和提升运输事故的安全风险; 总工程师牵头,通风队负责“一通三防”系统的安全风险管控工作,重点辨识评估容易导致瓦斯爆炸和火灾事故和煤尘方面的安全风险; 总工程师牵头,生产技术部地测组负责“地测防治水” 系统的安全风险管控工作,重点辨识容易导致水灾事故的安全风险; 总工程师牵头,通风队和综合办公室武保部负责“民爆物品”方面的安全风险管控工作,重点辨识评估容易导致爆破事故的安全风险; 四、安全风险辨识方法及等级划分 (一)风险辨识各部门对工作场所和责任区域内(包括生产系

公司环境风险防范管理制度

*******公司 环境风险防范管理制度 为建立健全公司环境风险事故应急机制,快速、科学地进行环境风险事故应急处置,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国家以及广东省的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本环境风险防范管理制度。 一、编制目的 为有效防范环境风险事故发生,迅速、有效的处置企业可能发生的突发性环境风险事故,全面控制和消除污染,保障企业职工身心健康,确保环境安全。 二、工作原则 1、预防为主。通过宣传教育,增强公司员工防范突发环境风险事故的意识和掌握应急处置知识;坚持不懈地做好应急准备工作,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对公司各类污染源可能发生的环境风险事故及其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预测、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 2、全面覆盖。对公司内大气、水体、固废、噪声等各环境要素全面覆盖,全面监控,以保证环境信息的完整性、连续性。 3、突出重点。对公司关键和重点部位污染源实施重点监控。 三、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及相关细则。 四、适用范围 公司突发性环境风险事故的控制和处置行为,除放射性事故外,均适用本制度的规定。 1、因自然灾害影响而造成的危及人体健康的环境风险事故。 2、危险化学品及其它有害物品使用和处置过程中发生的爆炸、燃烧、大面积泄漏等环境风险事故。 3、对饮用水源地水质可能造成严重污染事故的事故。 4、生产过程中因意外事故造成的其它突发性环境风险事故。 5、其它突发性环境风险事故。 五、应急组织机构与职责 1、应急队伍 由公司安全生产办负责突发环境风险事故应急处置。应急处置设办公室,廖剑担任办公室主任,组员由韦瑞宁、玉丽林、李东杰、任代会组成;其主要责任是:组织开展突发环境事故的预测、预警、监测工作;制定和完善突发环境风险事故应急预案,组织预案演练;组织突发环境事故应急处置人员进行有关应急知识和处理技术的培训;收集突发环境

环境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说明

环境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方法说明1.环境与职业健康风险评范围包括区域和工种两个方面,评估步骤包括危害辨识、危害核定、危害定性、风险评级等步骤,具体见附件1(环境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流程)。 2. 危害辨识 . 用普查方式辨识区域、工种涉及的环境与职业健康潜在危害因素,危害因素见“环境与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清单”(附件2),“环境与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清单”由“危害类别”、“危害项目”、“对人体/环境的危害”、“国家标准”、“国际趋势”及“评估方法”6 部分组成。 (1) “危害类别”:分“环境”与“职业健康”两大类别; (2) “危害项目”:分噪声、照明及能见度、温度、振动、空气质量、辐射、生物危害、化学危害、人机功效、心理因素、光污染、工业废料、生活垃圾、自然资源消耗、排放物等28 项危害; (3) “对人体/环境的危害”:指危害对人体和环境产生的影响; (4) “国家标准”和“国际形势及趋势”指国家规定安全控制数值、职业接触限值或国际先进做法; (5) 评估方法:危害的检测手段。 . 区域潜在危害因素辨别:用“环境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一览表”(见附件5)普查不同区域的潜在危害因素,如辨识出危害则在相应“区域”与“危害项目”相交栏作标识。其中区域是将各部门所管辖的范围按照其使用功能划分成区域,例如公司行政部管辖范围可划分为:办公室、高压配

电房、低压配电房、材料室、工器具室、空调主机房、电梯机房、电缆竖井、车库、水泵房、杂物间、传达室等,物资部管辖区域可划分为:办公室、配电房、室内仓库、室外仓库、废料堆放区等。 . 工种潜在危害因素的辨别:对于按区域未辨别出的涉及工种作业的危害因素,按照工种进行辨别。运用“环境与职业健康工种风险评估一览表”,普查各工种在工作中涉及的危害因素,如辨识出危害则在相应“工种”与“危害项目”相交栏作标识。其中工种主要是各区域中存在的常见工种或人员,例如行政部管辖范围内主要存在的工种包括管理人员、内勤人员、司机。物资部门管辖范围内主要存在的工种包括管理人员、仓管人员、物资配送人员、废旧物资处理人员、内勤人员、司机。 . 危害辨识过程中对不确定的危害源,在“危害描述”栏进行简洁描述。如产生危害的设备设施、地点位置、受影响人员、受影响时间、对环境的影响等。 3. 危害核定:核定普查结果,确定危害是否存在。 4. 危害定性 . 对核定的普查结果依据“环境与职业健康危害因素清单”中评估方法开展评估。 4.1.1. 噪声、照明及能见度、温度、振动、空气质量、辐射、化学危害等,按照国家标准或行业规定进行定量的监测或定性评估,监测、评估结果与国家标准相比较,以判断危害因素对人员健康或环境的影响,或其风险大小,并将测得的数值填写在“环境与职业健康风险评估一览表”相应的栏目。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与风险评估

信息系统安全管理与风险评估 陈泽民:3080604041 信息时代既带给我们无限商机与方便,也充斥着隐患与危险。越来越多的黑客通过网络肆意侵入企业的计算机,盗取重要资料,或者破坏企业网络,使其陷入瘫痪,造成巨大损失。因此,网络安全越来越重要。企业网络安全的核心是企业信息的安全。具体来说,也就涉及到企业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一套科学、合理、完整、有效的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就成为网络信息系统设计和建设者们追求的主要目标。信息安全是整个网络系统安全设计的最终目标,信息系统安全的建立必须以一系列网络安全技术为摹础。但信息系统是一个综合的、动态的、多层次之间相结合的复杂系统,只从网络安全技术的角度保证整个信息系统的安全是很网难的,网络信息系统对安全的整体是任何一种单元安全技术都无法解决的。冈此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方案的设计必须以科学的安全体系结构模型为依据,才能保障整个安全体系的完备性、合理性。 制定安全目标和安全策略对于建造一个安全的计算机系统是举足轻重的。网络上可采用安全技术例如防火墙等实现网络安全,软件开发上可选择不同的安全粒度,如记录级,文件级信息级等。在系统的各个层次中展开安全控制是非常有利的。在应用软件层上设置安全访问控制是整个应用系统安全性的重要步骤。此外安全教育与管理也是系统安全的重要方面。信息系统的安全管理就是以行政手段对系统的安全活动进行综合管理,并与技术策略和措施相结合,从而使信息系统达到整体上的安全水平。其实,在系统的安全保护措施中,技术性安全措施所占的比例很小,而更多则是非技术性安全措施。两者之间是互相补充,彼此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并不仅仅是技术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