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联合治疗

2020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联合治疗
2020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联合治疗

2020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联合治疗

在2020年11月20至22日举办的ESMO Asia会议上,来自新加坡国家癌症中心的Daniel SW Tan教授做了有关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联合治疗的讲座,Tan教授首先报告了免疫联合治疗的必要性及其发展,随后分析了免疫联合治疗带来更多获益的机制,最后总结了在研的新的免疫治疗以及新的可用于筛选免疫治疗获益人群的标志物GEP。

免疫联合治疗的必要性

正常情况下,肿瘤细胞会释放肿瘤抗原和炎症介质,这些物质被抗原递呈细胞识别后,在Th细胞或Treg细胞协助下,能够激活或抑制杀伤T细胞,最终作用于肿瘤细胞。现代研究显示,参与抗肿瘤免疫反应的调节因素非常多,主要涉及如下几个方面:

导致肿瘤细胞死亡促进具有免疫原性物质释放的因素:主要包括化疗、小分子靶向治疗和放疗,另有一种较为特殊的治疗就是肿瘤疫苗,通过人工方式更有针对性的释放肿瘤特异性的免疫原性物质

机体免疫系统在主动识别杀伤肿瘤细胞的过程中,同时存在一些抑制肿瘤杀伤的因素,主要包括Treg细胞、髓系衍生抑制性细胞(MDSC)、巨噬细胞、免疫抑制因子、部分小分子靶向药物;

目前临床应用较多的免疫治疗主要是针对免疫检查点的治疗,已知的免疫检查点以及参与免疫检查点调节的因素众多,研究较多的主要包括B7家族,如PD1/PDL1/CTLA4,新Ig超家族,如TIM3/ LAG3/ TIGIT,TNFR超家族,如OX40, GITR,游离的抑制因素,如IDO,精氨酸酶,腺苷;

新发展起来的细胞治疗,如CAR-T细胞、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治疗也会影响机体杀伤T细胞对肿瘤的作用。总之,参与抗肿瘤免疫反应的因素非常多,单一针对某个靶点的治疗一定存在某些必然的内在缺陷。

图1 不同抗肿瘤免疫治疗

大量研究显示,单药免疫检查点抑制治疗的患者生存优于对照组患者和靶向治疗患者。进一步研究显示,联合或序贯免疫检查点抑制治疗或是经标志物选择后进行免疫检查点抑制治疗的患者的生存更具优势。上述因素敦促研究者开始更多的探索免疫联合治疗。尤其是近年基础研究不断进展,对宿主、肿瘤和环境因素间相互作用关系的理解更为透彻,这些进展为免疫联合治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免疫联合治疗的探索之路

免疫联合治疗的探索研究既有成功也有失败。黑色素瘤的早期免疫联合治疗研究中采用维莫非尼联合ipilimumab治疗,导致患者出现过多的肝毒性,但在另一项BRAF突变黑色素瘤的研究中,采用阿替利珠单抗联合维莫非尼和考比替尼治疗,其毒副反应与对照组维莫非尼联合考比替尼相似,12个月和18个月的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4.0%和43.6%,显著超过对照组的45.1%和31.6%,阿替利珠单抗联合维莫非尼和考比替尼治疗因此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基础研究显示MEK抑制剂可增加肿瘤内的T细胞数量,因此有研究探索了阿替利珠单抗联合考比替尼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初期结果显示对部分微卫星稳定患者亦有疗效,值得进一步探索;此外免疫联合治疗在TKI治疗进展的非小细胞肺癌中也有尝试,如奥希替尼联合度伐利尤单抗、塞瑞替尼联合纳武利尤单抗,前者因间质性肺病事件发生率增加而早期终止招募,后者虽显示出抗肿瘤活性,但同样存在副反应发生率增加的问题;非小细胞肺癌亦有采用免疫联合化疗的治疗,KEYNOTE-189

研究显示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培美曲塞/铂剂显著提高无EGFR/ALK敏感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总生存,但对于TPS≥50%患者的联合治疗是否更优于免疫单药治疗还有待探索。

图2 目前临床已经使用的免疫联合治疗(举例)

经过多年的研究,目前临床已有一些成功的免疫联合治疗模式正在应用,如免疫联合免疫治疗、免疫联合化疗治疗、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治疗,其中具代表性的治疗如黑色素瘤采用纳武利尤单抗联合ipilimumab治疗,其5年生存率和5年无进展生存率均明显优于纳武利尤单抗或ipilimumab单药治疗的患者,分别为52%、44%和26%,36%、29%和8%;非小细胞肺癌采用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培美曲塞/铂剂治疗,总生存、1年和2年生存率均优于单纯化疗组患者,分别为22.0个月和10.6个月,69.8%和48.0%,45.7%和27.3%,

死亡风险降低44%;肾细胞癌采用帕博利珠单抗联合阿昔替尼治疗,无进展生存明显优于舒尼替尼治疗患者,分别为15.1个月和11.1个月。相信未来会有更多的免疫联合治疗应用于临床,从而进一步改善各个瘤种的生存。

促进免疫联合治疗协同增效的因素

免疫治疗与其他治疗联合后可以更好的发挥治疗作用,有关其背后机制的探索从未停止,其中化疗与免疫联合治疗协同增效的研究最多。首先化疗与免疫治疗联合后协同增效的作用主要表现如下:化疗导致肿瘤细胞死亡,释放免疫原性物质,使机体可以识别,可更多激活cGAS-STING途径,产生抗肿瘤免疫反应;化疗后可短暂去除淋巴细胞、直接或间接刺激免疫效应子,从而更有效的激活抗肿瘤免疫反应。不同的化疗对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的激活并不相同,紫杉醇可促进乳腺癌CD68 巨噬细胞、NK细胞和CTLs的肿瘤内浸润,促进树突细胞的成熟与交叉致敏,此外还可去除黑色素瘤动物模型血液循环中的MDSCs;多西他赛治疗非小细胞肺癌时有去除循环中Treg细胞的作用;长春瑞滨有增加CTL/Treg 比率的作用;吉西他滨可去除非小细胞肺癌循环中的Treg细胞和小鼠肺癌模型循环中的MDSCs;培美曲塞治疗胰腺癌时能够活化产生IFN gamma的NK细胞,但同时可减少CD45RO+记忆T细胞。总之,化疗协同免疫治疗发挥更好的治疗作用取决于化疗的类型和剂量,肿瘤本身的生物学特征如是否存在驱动基因、TMB状态以及肿瘤微环境状态,当然宿主自身的免疫功能状

态、微生物组学以及交叉致敏状态等也都对免疫与化疗联合治疗的疗效产生深远影响。

图3 免疫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

抗血管生成药物与免疫联合治疗(图3)的应用也较多,在一些缺少有效治疗的瘤种中取得了很好的治疗作用。抗血管生成的代表药物贝伐珠单抗与免疫治疗的协同增效主要源于贝伐珠单抗的免疫调节作用,贝伐珠单抗联合阿替利珠单抗治疗肝细胞癌的GO30140研究和IMbrave150研究均显示患者有生存获益。

免疫与免疫联合治疗的协同增效

目前免疫治疗主要指针对免疫检查点的治疗,既有抑制免疫检查点的治疗,也有刺激免疫检查点的治疗,其相互间的协同作用显而易见。现在研究较多的主要是针对PD-1和CTLA-4二个免疫检查点的联合

治疗,无论是在黑色素瘤、肾细胞癌还是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研究中都取得了优于其他治疗的疗效,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更优,尤其是单药免疫治疗疗效欠佳的PD-L1低表达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也显示出良好的生存获益。更重要的是免疫联合治疗并未显示出超越以往治疗的安全性隐患,不过不同瘤种发生毒性反应的概率似有不同。目前正在开展的免疫与免疫联合治疗覆盖的瘤种非常广泛,期待这些研究结果的报告能为肿瘤治疗带来更多的变化。

图4 免疫联合免疫治疗

新的免疫治疗靶点与免疫分层治疗

如前所述,参与抗肿瘤免疫反应的调节因素众多,因此每个环节都可能作为靶点用于临床治疗。目前研究较多的靶点之一是IDO1(吲哚胺2,3-双加氧酶1),该靶点亦属于免疫检查点,其代表药物是Epacadostat,代表研究是ECHO-202/KEYNOTE-037和

ECHO-301/KEYNOTE-252研究,但二项研究结果显示,在非小细胞肺癌和黑色素瘤上的疗效似乎均不尽人意。

图5 LAG-3与PD-1联合

另一个研究较多的靶点是LAG-3(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1990年首度克隆成功,在耗竭的T细胞中表达上调,对其阻滞后可增加T细胞增殖和细胞因子的产生。正在进行临床研究的针对LAG-3的药物较多,如Relatlimab、LAG525、BI754111、MK-4280、Sym022、TSR-033、REGN3767、INCAGN2385-101、MGD013、FS118、XmAb22841、GSK2831781和IMP321,既有单药治疗的研究,也有免疫联合治疗的研究。

图6 TIGIT

TIGIT(带有免疫球蛋白和ITIM结构域的T细胞免疫受体)是另一个研究较多的靶点,同时也有研究涉及TIGIT参与的复杂调控网络中的免疫抑制性受体CD112R和竞争性共刺激受体CD226。CITYSCAPE 研究就是采用抗TIGIT和抗PD-L1抗体联合一线治疗IV期非小细胞肺癌,TPS≥50%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明显优于抗PD-L1单药治疗的患者。

所有研究均显示,并不是所有患者都对免疫治疗显示出疗效,可供筛选免疫治疗获益患者的生物标志物的确定一直是研究热点,但即便是免疫单药治疗时用于筛选可能获益患者的生物标志物仍有颇多不确定性,遑论联合治疗时标志物的确定更为困难。除临床目前应用较多的TMB、PD-L1表达以及TILs外,最近有研究评估了超过300例总计22个瘤种的T细胞炎性基因表达情况(GEP)以及TMB,结果显示二者均能预测帕博利珠单抗治疗是否获益,而且其预测能力相对独立,

相关性较低,提示二者可能是从新抗原和T细胞活化二个完全不同的角度预测疗效。二者的联合评估可以明确免疫治疗耐药患者,这对于指导未来的临床研究设计非常有意义。KEYNOTE-495/KeyImPaCT 研究设计中就采用了上述结果,根据TMB和GEP将患者分为四组,分别为TMBhi和GEPlow、TMBhi和GEPhi、TMBlow和GEPhi、和TMBlow和GEPlow,每组患者又分为三个亚组,给予帕博利珠单抗+MK-4280(抗LAG-3)、帕博利珠单抗+MK-1308(抗CTLA-4)、帕博利珠单抗+仑伐替尼治疗,评估不同分组对不同治疗的疗效。

总体而言,免疫治疗引领肿瘤治疗迈入了全新的时代,然而免疫治疗仍存在众多有待解决的问题。寻找更有效的标志物以供选择免疫治疗获益患者,免疫联合治疗的应用时机等都是悬而未决的问题;随着免疫治疗应用的增多,免疫治疗带来的毒性反应也越来越得到重视;免疫治疗究竟与何种治疗联合能够取得更好的疗效也亟待解决。这些问题的解决将会进一步推动免疫治疗在临床更好的应用。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抗体药总结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抗体药总结 2017-03-02蛋白工人医麦客 前?言 近些年,关于免疫检查点(Immune checkpoint)调控的?生物药研发越来越?火爆,单在国内就有多家药企申抗体。本?文尝试对?目前已经上市或者在临床研究的免疫检查点抗体药做?一个简单的?小结。 报PD1或者PDL1 免疫检查点药物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PD1为代表的抑制剂,?一类是激活剂,激活剂?目前还都在临床研究。这次我们说抑制剂。 CTLA-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ntigen 4)抗体 CTLA-4,又名CD152,由CTLA-4基因编码的?一种跨膜蛋?白质,表达于活化的CD4+和CD8+T细胞,与T细胞表?面的协同刺激分?子受体(CD28)具有?高度的同源性。CTLA-4和CD28均为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二者与相同的配体CD86(B7-2) 和CD80(B7-1) 结合。CTLA-4 的免疫调控功能的关键体现在控制CD4+FoxP3-、CD8+T细胞以及调节性T细胞(Treg)。CTLA-4能够中?止激活的T细胞的反应(T cell response)以及介导Treg的抑制功能。?目前的研究表明CTLA-4抑制T细胞的反应主要是通过两种途径(如图?二):?一是通过与CD28竞争性的结合B7或者招募磷酸酶到CTLA-4的胞内结构域部分从?而降低TCR(T cell receptor)和CD28的信号。另?一种是降低CD80和CD86在抗原呈递细胞(APC)的表达?水平或者通过转胞吞作?用(transendocytosis)将它们从APC移除,这样就减少了CD28参与进?行T细胞激活。此外,CTLA-4还会介导树突细胞结合CD80/CD86并诱导?色氨酸降解酶IDO的表达,从?而导致TCR的抑制。CTLA-4抗体通过结合CTLA-4来减少Treg,激活TCR。 ?目前获批上市的CTLA-4抗体只有BMS的Ipilimumab(商品名Yervoy,2011年获FDA批准?用于治疗?黑?色素瘤)。Tremelimumab最早由P?zer开发,?目前是Medimmune在研究,不过由于临床表现不佳,并没有获批

免疫抑制剂知识

普乐可复 【适应症】 普乐可复适用于治疗肝脏或肾脏移植术后应用其他免疫抑制药物无法控制的移植物排斥反应。 普乐可复适用于预防肝脏或肾脏移植术后的移植物排斥反应。 【规格】 普乐可复胶囊:5mg/粒;1mg/粒; 0.5mg/粒; 普乐可复针剂:1ml:5mg 【用法用量】 每日服普乐可复两次(早晨和晚上),最好用水送服。建议空腹,或者至少在餐前1小时或餐后2-3小时服用。如必要可将胶囊内容物悬浮于水,经鼻饲管给药。若患者临床状况不能口服,首剂须静脉给药。 【不良反应】 由于患者疾病非常严重,且经常是多药合用,与免疫抑制剂相关的不良反应通常难以确定。有证据表明普乐可复下述的多种不良反应均为可逆性,减量可使其减轻或消失。与静脉给药相比,口服给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常见不良反应有: 1)增加了对病毒、细菌、真菌和/或原虫感染的易感染性。 2)肾功能异常(血肌酐升高、尿素氮升高、尿量减少)。 3)神经系统症状:震颤,头痛,感觉异常和失眠,上述症状可单独出现或同时出现。 4)高血压,胃肠道症状,脱发,多毛等。 【注意事项】 他克莫司免疫抑制作用比环孢素强100倍,具有活性强、抗排异效果好、患者细菌和病毒感染率低、亲肝性强、不良反应低、高移植存活率等优点,是目前临床疗效最好的免疫抑制剂。使用他克莫司时需注意以下事项: 1. 使用他克莫司前注意:是否已怀孕或准备怀孕;是否母乳喂养;是否对他克莫司和辅助剂成分过敏。 2. 饮食注意:进食可影响药物吸收,有一定的脂肪食物可降低该药的吸收。建议在空腹下口服,在饭前一小时或饭后2-3小时口服,服用他克莫司时饮酒会增加视觉和神经系统不良反应。 3. 患者不可自行改变他克莫司的剂量或停药,任何剂量的调整都应该由您的移植医生进行。 4. 常见副反应及处理:副反应常常为震颤、头痛、失眠、眼部疾患者视线模糊、白内障、恶心、高血糖等。出现副反应立即与医生联系。一般与浓度过高有关,大多数发生在服药一个月以内。一般减药 或降低浓度,副作用即缓解或消失。 【禁忌】 妊娠、对他克莫司或其他大环内酯类药物过敏者、对胶囊中其他成份过敏者。 【药物相互作用】 当普乐可复与具有潜在神经毒性的化合物合用时,如阿昔洛韦或更昔洛韦,可能会增强这些药物的神经毒性。 应用普乐可复可能导致高钾血症,或加重原有的高钾血症,应避免摄入大量的钾或服用留钾利尿剂(如氨氯吡咪、氨苯喋啶及安体舒通)。 与血浆蛋白结合的相互作用:本品与血浆蛋白广泛结合。因此,应考虑可能与血浆蛋白结合率高的药物发生相互作用(如口服抗凝剂,口服抗糖尿病药等)。 影响特殊器官或身体机能的相互作用: 在使用普乐可复时,疫苗的效能会减弱,应避免使用减毒活疫苗。 与已知有肾毒性的药物联合应用时应注意,如氨基糖甙、二性霉素B,旋转酶抑制剂、万古霉素、复方新诺明和非甾体类抗炎药。 普乐可复与含有中等脂肪饮食一起服用会显著降低其生物利用度和口服吸收率。因此,为达到最大口服吸收率,须空腹服用或至少在餐前1小时或餐后2-3小时服用。

免疫抑制剂

免疫抑制剂的用药护理 免疫抑制剂定义 是一类通过抑制细胞及体液免疫反应,而使组织损伤得以减轻的化学或生物物质。其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可抑制机体异常的免疫反应,目前广泛应用于器官移植抗排斥反应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 免疫抑制剂的分类 1、钙调素抑制剂类:环孢菌素CsA类、他克莫司(FK506) 2、抗代谢类:硫唑嘌呤、霉酚酸脂(MMF) 3、激素类:甲强龙、醋酸泼尼松 4、生物制剂:抗T细胞球蛋白(ATG)、抗淋巴细胞球蛋白(ALG) 免疫抑制剂用药原则 1、预防性用药:环孢素A、FK506、霉酚酸脂(MMF)等。 2、治疗/逆转急性排斥反应(救治用药):MP(甲基强的松龙)、ALG或ATG、霉酚酸脂(MMF)、FK506等。 3、诱导性用药(因急性肾小管坏死而出现延迟肾功能、高危病人、二次移植、环孢素肾毒性病人):ATG、ALG等。 4、二联:激素(醋酸泼尼松)+抗代谢类(骁悉) 三联:激素(醋酸泼尼松)+抗代谢类(骁悉)+环孢素A(新山地明) 激素(醋酸泼尼松)+抗代谢类(骁悉)+FK506(他克莫司) 常用免疫抑制剂 1、环孢素(CsA):新山地明(进口)田可、赛斯平(国产) 作用机理

属于钙神经蛋白抑制剂,可以选择性抑制免疫应答,通过破坏使T细胞活化的细胞因子的表达,阻断参与排斥反应的体液和细胞效应机制,防止排斥反应的发生。 药物的吸收和代谢 新山地明受进食和昼夜节律的影响较山地明小,所以服药时间不必将用餐考虑在内。 环孢素A依靠胆汁排泄,肝功能障碍,胆汁淤积症或严重胃肠功能障碍都会影响环保素A的吸收和代谢。只有极少部分药物经肾脏排出,且不能经透析去除,所以对于肾脏功能不全者和需透析治疗的患者,均不需调整药物浓度。 副作用 (1)肾毒性:血清肌酐、尿素氮增高;肾功能损害。个体差异大,临床表现不典型,与其他原因引起的移植肾损害很难鉴别。且发生肾损害时,血药浓度可能正常,甚至偏低。 (2)接近半数的患者会出现肝脏毒性,其发生率与用药量密切相关。 (3)神经毒性:表现为肢体震颤、失眠、烦躁等。 (4)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 (5)其他并发证:高血压、高胆固醇血症、高钾血症、牙龈增生、糖尿病、多毛症。 用量 联合用药时:初始剂量为6~8mg/kg/d,Q12h,以后根据血药浓度调整。 注意事项 (1)严格按医嘱服药,定时服药,禁忌自行调整用药剂量。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血液毒性处理的临床诊疗建议》(2019)要点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血液毒性处理的临床诊疗建议》 (2019)要点 肿瘤细胞激活免疫检查点,例如分子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TLA-4)等信号通路,抑制T淋巴细胞活化,达到免疫逃逸,即“免疫刹车”的作用。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则通过抑制CTL-4或PD-1,解除免疫抑制、活化T淋巴细胞,从而恢复对肿瘤细胞的清除。因此,免疫治疗也成为许多种肿瘤治疗的新策略。然而,由此产生的免疫相关的不良事件(irAEs)也逐渐引起关注。这些irAEs 主要包括免疫器官、皮肤、肺脏、内分泌、消化系统等,而血液相关AEs报道甚少,主要包括血细胞减少、噬血细胞淋巴组织细胞增多症(HLH)等,一旦发生,需要暂时终止抗肿瘤治疗,有些甚至可能危及生命。本文将对ICIs相关血液AEs进行总结并给出初步诊疗建议。 1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 AIHA是报道最多的血液AE,截至目前共有68例病例报告,男女比例相当。 临床表现:AIHA发生的时间大多集中在用药60d之内(中位时间50d),也有少数超过180d的报道。 诊断和鉴别诊断:由于肿瘤进展或其他因素也可导致贫血,因此需要鉴别其他原因导致的贫血,包括检查血清铁和铁蛋

白、血清叶酸、维生素B12等排除营养性贫血。确诊指标主要包括网织红细胞计数升高,间接胆红素升高,乳酸脱氢酶升高以及Coombs试验阳性。 治疗:超过80%的患者贫血达到重度,即<60g/L,需要输血支持,个别病例因为延迟诊断,严重贫血导致器官衰竭,相关死亡率约15%。 2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 第二位发生率最高的血液学AE为ITP。 临床表现:大多数ITP发生时间在用药后12周之内,中位时间约41d。其中7例合并消化系统AE,4例合并其他血液AE,另外还有少数合并皮肤和内分泌异常病例。 诊断和鉴别诊断:除血常规、外周血细胞涂片外,自身抗体检测阳性为ITP诊断的佐证,但并非必需。需要排除感染相关PLT减少。 治疗:发生1级PLT减少或PLT计数低于基线数值50%即需要密切监测,至少每周两次,尚不需停用ICIs 药物。2级PLT 减少即需暂停ICIs药物,短暂应用皮质激素2周~4周再逐渐减量。3级~4级减少时除停用免疫治疗外,尚需尽快开始泼尼松1mg/kg~2mg/kg,必要时应用静脉注射用免疫球蛋白(IVIG),这些与成人原发性ITP的处理类似。 3 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肺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耐药现状与对策

肺癌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耐药现状与对策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启动并激活肿瘤内T细胞发挥抗肿瘤作用。但免疫系统在识别和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筛选出具有逃避免疫监视能力的肿瘤细胞,这一过程称为免疫编辑,该机制不仅存在于肿瘤的自然进程,也引起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原发和继发性耐药,限制了该类药物在肺癌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肿瘤细胞的抗原负荷、抗原提呈、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浸润、细胞因子分泌、血管生成、代谢因素及肠道微生物群均与耐药有密切关系。深入研究肺癌免疫编辑的细胞学和分子生物学机制,有助于更深入理解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耐药的过程,并制定更适宜的治疗策略。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纳武单抗(nivolumab)和派姆单抗(pembrolizumab)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rcinoma,NSCLC)的适应证获得批准,标志着我国肺癌的治疗进入了免疫治疗时代,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1,2,3,4]。一方面大部分患者存在原发性耐药[5],另一方面ICIs治疗后肿瘤复发和进展(获得性耐药)的机制尚不清楚[6]。本文将对目前ICIs耐药的基础及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一、肿瘤的免疫编辑 免疫编辑指免疫系统在识别和清除肿瘤细胞的同时,筛选出可逃避免疫监视的肿瘤细胞的过程[7],包括3个阶段:免疫清除、免疫平衡和免疫逃逸。

在免疫清除相,异变细胞被识别并清除;免疫平衡相,少数细胞逃避免疫攻击,长期存活,肿瘤静止或缓慢进展;免疫逃逸,指肿瘤细胞被免疫系统被动筛选出逃离免疫监视的亚群并大量增殖[7,8]。免疫编辑不仅在肿瘤的自然进程中持续存在,也在ICIs治疗过程中动态变化[7],与ICIs疗效及耐药机制密切相关。 二、ICIs的耐药机制 ICIs耐药的机制可分为原发性耐药和继发性耐药,核心机制均为肿瘤发生、发展及ICIs治疗过程中发生的免疫编辑。 (一)原发性耐药 原发性耐药指原发肿瘤缺乏对免疫治疗的客观应答[9],可发生于免疫抑制的肿瘤患者(如HIV感染患者或某些老年患者),或肿瘤本身不表达免疫系统可识别的分子(如非病毒诱导的低突变负荷肿瘤),也可源于肿瘤发生过程中的免疫逃逸[10],其主要机制如下。 1.肿瘤细胞新抗原及抗原提呈: 肿瘤新抗原来源于体细胞突变[11],由主要组织相容性系统(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提呈到细胞表面。MHC由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基因编码。肿瘤细胞中HLA-I 基因杂合性的丢失和ICIs耐药有关[12],某些药物可通过表观遗传学的改变调节肿瘤细胞HLA的表达,进而逆转耐药,但尚需进一步临床验证[13]。

常用的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以及注意事项.

常用的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以及注意事项 2015-03-09 环孢素(CsA):新山地明、田可、赛斯平 作用机理 属于钙神经蛋白抑制剂,可以选择性抑制免疫应答,通过破坏使T 细胞活化的细胞因子的表达,阻断参与排斥反应的体液和细胞效应机制,防止排斥反应的发生。 目前,市面出售的环孢素A有两种:一种为进口的,为瑞士诺华制药(新山地明),其剂型主要是胶囊;另一种为国产的,其剂型有口服液和胶囊。国內已有华东医药(赛斯平)、华北制药(田可)等多家生产厂家。 药物的吸收和代谢 环孢素A依靠胆汁排泄,肝功能障碍,胆汁淤积症或严重胃肠功能 障碍都会影响环保素A的吸收和代谢。只有极少部分药物经肾脏排出,且不能经透析去除,所以对于肾脏功能不全者和需透析治疗的患者,均不需调整药物浓度。 新山地明受进食和昼夜节律的影响较山地明小,所以服药时间不必将用餐考虑在内。 副作用 1、肾毒性:个体差异大,临床表现不典型,与其他原因引起的移植 肾损害很难鉴别。且发生肾损害时,血药浓度可能正常,甚至偏低。

2、接近半数的患者会出现肝脏毒性,其发生率与用药量密切相关。 3、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高血压41%~82%,高胆固醇血症37%,高尿酸血症35%~52%,高钾血症55%,震颤12%~39%,牙龈增生7%~43%,糖尿病2%~13%,多毛症29%~44%。 用量 联合用药时:初始剂量为6~8mg/kg/日,分两次服用,以后根据血药浓度调整。 注意事项 1、严格按医嘱服药,禁忌自行调整用药剂量。 2、遵医嘱监测血药浓度。 3、药品储存在15~30度室温中,忌冷冻。 4、定时服药,养成良好的定时服药习惯。 5、环孢素有不同的剂型,不同的厂家,各药在同一患者体内的生物利用度不尽相同,故改换不同剂型、不同厂家的药物时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免出现排斥反应或药物中毒。 6、接受本药治疗的母亲不应授乳。 7、过敏体质者慎用注射液。 8、因硝苯吡啶可引起齿龈增生,故在应用环孢素A期间,发生齿龈增生的患者应避免使用硝苯吡啶。 血药浓度 1、CsA谷值浓度(C0)

常用免疫抑制剂

常用免疫抑制剂 一、激素类药物 主要为甲基强的松龙(methylprednisolone)和强的松(prednisolone),前者在术后近期及急性排斥时静脉注射,以预防和治疗急性排斥;后者为术后口服维持。 作用机制:对免疫反应的许多环节均有影响,主要是抑制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吞噬和处理;也阻碍淋巴细胞DNA合成和有丝分裂,破坏淋巴细胞,使外周淋巴细胞数明显减少,并损伤浆细胞,从而抑制细胞免疫反应和体液免疫反应,缓解变态反应对人体的损害。 副作用:骨质疏松、溃疡病、糖尿病、高血压等。 二、细胞毒类药物 1.硫唑嘌呤,Azathioprine (依木兰,Imuran) 作用机制:主要抑制DNA、RNA和蛋白质合成。对T细胞的抑制较明显,并可抑制两类母细胞,故能抑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反应,但不抑制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 副作用:抑制骨髓使白细胞、血小板减少;肝功能损害;感染等。 2.霉酚酯酸(mycophenolate mofetil, MMF,商品名:骁悉CellCept) 作用机制:特异性抑制T和B淋巴细胞增殖,抑制抗体形成和细胞毒T细胞的分化。 副作用:1)消化道不适:食道炎、胃炎、腹痛、腹泻和消化道出血。2)血液:中性白细胞减少症、血小板减少症和贫血。 三、钙调素抑制剂 1.环孢素(ciclosporin,cyclosporinA) 作用机制:可选择性作用于T淋巴细胞活化初期。辅助性T细胞被活化后可生成增殖因子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环孢素可抑制其生成;但它对抑制性T细胞无影响。它的另一个重要作用是抑制淋巴细胞生成干扰素。 副作用:多毛、震颤、胃肠道不适、齿龈增生以及肝、肾毒性;亦可见乏力、厌食、四肢感觉异常、高血压、闭经及抽搐发作等。 2.普乐可复(Prograf),又称FK506或他克莫司(tacrolimus) 作用机制:作用机制与环孢素相同,主要是抑制白细胞介素-2的合成,作用于T细胞,抑制T细胞活化基因的产生(对 -干扰素和白细胞介素-2等淋巴因子的mRNA转录有抑制作用),同时还抑制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表达,但不影响抑制型T细胞的活化。与环孢素相比,有如下特点:1)免疫作用是环孢素的数十倍到数百倍。2)可减少肝、肾移植受体的急、慢性排斥反应。3)细菌和病毒感染率也较环孢素治疗者低,尤其是本品有较强的亲肝性,对肝移植的功效高100倍,因而大大降低了临床使用剂量,可降低原治疗费用1/3~1/2,同时不良反应也明显降低。 副作用: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有震颤、思维紊乱、低磷血症、失眠、视力障碍和呕吐等,偶见中枢神经系统和感觉异常,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失调,皮肤瘙痒等。 四、生物制剂类

免疫抑制剂整理

类风湿性关节炎药物选择 (网上搜集,感谢同行) 类风湿关节炎的常用药物分为四大类:即非甾类抗炎药、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DMARDs)、糖皮质激素和植物药。NSAIDs和糖皮质激素可以减轻症状,但关节炎症和破坏仍可发生或进展。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一经诊断即开始DMARDs治疗。推荐首选常用的如甲氨蝶呤(MTX)、柳氮磺吡啶、羟氯喹。视病情可单用也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DMARDs联合治疗。一般对单用一种DMARDs 疗效不好,或进展性、预后不良和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可采用机理不同的DMARDs联合治疗。联合用药时,其不良反应不一定比单一用药多。联合用药时,可适当减少其中每种药物的剂量,如MTX可选用7.5mg ~25mg/周和柳氮磺吡啶1.0~3.0g/日。目前常用的联合方案有:① MTX+柳氮磺吡啶;② MTX+羟氯喹(或氯喹);③ MTX+青霉胺;④ MTX+金诺芬;⑤ MTX+硫唑嘌呤;⑥柳氮磺吡啶+羟氯喹.国内还可采用MTX和植物药(如雷公藤、青藤碱和白芍总甙)联合治疗。如患者对MTX不能耐受,可改用来氟米特或其他DMARDs。 ⑴ NSAIDs 通过抑制环氧化合酶活性,减少前列腺素合成而具有抗炎、止痛、退热、消肿作用。由于NSAIDs使前列腺素的合成减少,故可出现相应的不良反应,如胃肠道不良反应:恶心、呕吐、腹痛、腹泻、腹胀、食欲不佳,严重者有消化道溃疡、出血、穿孔等;肾脏不良反应:肾灌注量减少,出现水钠潴留、高血钾、血尿、蛋白尿、间质性肾炎,严重者发生肾坏死致肾功能不全。NSAIDs还可引起外周血细胞减少、凝血障碍、再生障碍性贫血、肝功损害等,少数患者发生过敏反应(皮疹、哮喘),以及耳鸣、听力下降,无菌性脑膜炎等。应强调,NSAIDs虽能减轻类风湿关节炎的症状,但不能改变病程和预防关节破坏,故必须与DMARDs联合应用。 ⑵DMARDs 该类药物较NSAIDs发挥作用慢,临床症状的明显改善大约需1-6个月,故又称慢作用药。它虽不具备即刻止痛和抗炎作用,但有改善和延缓病情进展的作用。目前尚不清楚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首选何种DMARDs。从疗效和费用等考虑,一般首选甲氨蝶呤,并将它作为联合治疗的基本药物。 ①甲氨蝶呤(methotrexate, MTX)口服、肌注或静注均有效。口服60%吸收,每日给药可导致明显的骨髓抑制和毒性作用,故多采用每周一次给药。常用剂量为7.5~25mg/周,个别重症患者可以酌情加大剂量。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口炎、腹泻、脱发、皮疹,少数出现骨髓抑制,听力损害和肺间质变。也可引起流产、畸胎和影响生育力。 ②柳氮磺吡啶(sulfasalazine, SSZ)一般服用4~8周后起效。从小剂量逐渐加量有助于减少不良反应,使用方法:每日250~500mg开始,之后每周增加500mg,直至每日2.0克,如疗效不明显可增至每日3.0克,如4个月内无明显疗效,应改变治疗方案。主要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厌食、消化不良、腹痛、

2020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恶性肿瘤的PETCT评价专家共识(全文)

2020版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恶性肿瘤的PET/CT评价专家共识 (全文) 【摘要】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CIs)是恶性肿瘤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但由于其作用机制使然,出现了假性进展、超进展等特殊肿瘤应答模式,对临床治疗决策和疗效评价带来了困难与挑战。2017年,欧洲核医学年会根据已公布的临床试验数据,报道了应用F-FDG PET/CT评价肿瘤免疫治疗反应、判读免疫相关不良反应的优势。在中国,自2013年正式开始ICIs的临床研究以来,已有大量的研究数据产生,如何在肿瘤ICIs治疗中合理、规范地应用PET/CT成为亟待解决的临床和科学问题。鉴于此,由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PET学组牵头,针对PET/CT检查规范、ICIs治疗后PET/CT 图像解读、疗效评价标准等内容,在结合文献、专家经验和委员会成员内部讨论的基础上,最终达成此共识,以期带动相应领域的技术普及与推广。【主题词】 恶性肿瘤;免疫检查点;PET/CT;专家共识 肿瘤免疫治疗是恶性肿瘤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2016年2月4日发布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 Oncology, ASCO)恶性肿瘤研究进展年报将免疫治疗评为2015年恶性肿瘤研究的最大进展。目前,肿瘤免疫治疗较成功的领域和研究的热点主要集中在免疫检查

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s inhibitor, ICIs)。免疫检查点是人体免疫系统中起保护作用的分子,正常情况下通过抑制T细胞分化增殖来调控免疫平衡。肿瘤组织过度表达免疫检查点分子,抑制T细胞活化增殖或诱导T细胞凋亡,导致免疫抑制性肿瘤微环境形成,使肿瘤细胞逃避机体的免疫监控和杀伤。目前,最受关注的ICIs包括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 associated antigen-4, CTLA-4)抑制剂和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 PD-1)/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 PD-L1)抑制剂等。目前,ICIs已经获批临床应用的恶性肿瘤包括恶性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肾细胞癌、膀胱癌、头颈鳞癌、霍奇金淋巴瘤、胃癌、肝癌等。 然而,由于ICIs的作用机制不同,与既往的治疗手段(化疗、放疗、分子靶向治疗等)相比,肿瘤的治疗反应模式多样,除了出现延迟应答、假性进展、超进展等现象,还可能出现免疫相关不良事件 (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 irAEs),对临床治疗决策和疗效评价带来了困难与挑战。尽管新的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RECIST),如免疫相关疗效评价标准(immune-related response criteria, irRC)、免疫相关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immune-related RECIST, irRECIST)、实体肿瘤免疫疗效评价标准(immune response evaluation criteria in solid tumors, iRECIST)等应用于肿瘤免疫治疗,以避免误判假性进展等特殊治疗反应

2016年护理资格考点:哪种药器官移植常用的免疫抑制药重点

1.下列哪种药不属于器官移植常用的免疫抑制药 ( A ) A.乳酸林格液 B.环孢素 C.肾上腺皮质激素 D.抗淋巴细胞球蛋白 E.环磷酰胺 2.测量血压时导致测得的血压偏高的因素是 ( B ) A.袖带过宽 B.袖带过窄 C.手臂位置高于心脏 D.袖带缠得过紧 E.水银不足 3.以下皮肤科外用药物剂型的选择,错误的是: ( D ) A.急性渗出性皮肤损害选择振荡剂 B.亚急性皮肤损害选择油剂或糊剂 C.慢性皮肤损害选择软膏 D.有皮肤破损以瘙痒为主的选择酊剂 4.张力性气胸急救首先是 ( C ) A.手术治疗 B.抗生素治疗 C.排气减压 D.胸带固定 E.镇静止痛 5.下列哪项不属于肾病综合征尿检查结果 ( D ) A.尿蛋白+++或更多 B.选择性或非选择性蛋白尿 C.不同程度血尿 D.尿糖+++或更多 E.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多 6.脑电图检查前患者准备不包括 ( C ) A.洗头 B.进食 C.服抗癫痫药 D.心理指导 E.停服抗癫痫药 7.配带固定矫治器者每次刷牙的时间不少于: ( B ) A.2分钟 B.3分钟 C.4分钟 D.5分钟 8.下列哪项不属于纽曼的保健系统模式: ( C ) A.压力原 B.机体防御功能 C.物理治疗

D.预防性护理活动 9.抢救急性乙醇中毒较理想的有效药物是: ( B ) A.美蓝 B.纳络酮 C.安易醒 D.阿托品 10.牙拔除术后几小时可进食: ( B ) A.1小时 B.2小时 C.3小时 D.4小时 11.关于呼气末正压PEE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C ) A.P E EP是指在控制呼吸或辅助呼吸时,于呼气末期在呼吸道保持一定的正压B.P E EP是治疗低氧血症的重要手段之一 C.高水平的P E EP可使颅内压降低 D.P E EP可使功能残气量增加,使肺泡扩张,改善通气和氧合 12.肾病综合征严重水肿病人禁忌: ( B ) A.静脉穿刺 B.肌内注射 C.口服补液 D.翻身 13.高压氧治疗时临床上常用的压力单位是 ( C ) A.大气压 B.表压 C.绝对压 D.附加压 E.氧压 14.康复期护理比慢性病期护理更为强调 ( D ) A.恢复心理平衡 B.提高抗病能力 C.增强自我护理能力 D.加强功能锻炼 E.创造重返社会条件 15.下列说法哪项是正确的: ( C ) A.肌无力危象是由于抗胆碱酯酶药物过量所致 B.胆碱能危象是由于抗胆碱酯酶药物剂量不足所致

新型免疫抑制剂在皮肤科的应用

新型免疫抑制剂在皮肤科的应用 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赵天恩 免疫功能的异常将导致机体的病理变化而致病,而这种功能的异常主要包括免疫功能异常亢进和免疫功能低下或缺陷。对异常的免疫功能具有调节作用的药物称为免疫调节剂(immunregulative agents),此类药物大体上分为免疫抑制剂(immunosuppressive agents)和免疫增强剂(immunoenhancers)。传统的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环磷酰胺(CTX)、甲氨蝶呤(MTX)、硫唑嘌呤等,在皮肤科早已广泛用于过敏性和自身免疫性等疾病的治疗,近年来新型免疫抑制剂层出不穷,旨在尽可能具有高度的靶位点选择性,提高疗效,降低其不良反应。但迄今这些新型药物尚不足以替代或淘汰传统的免疫抑制剂。 一、磷酸二酯酶(PDE)抑制剂 环磷腺苷(cAMP)对维持细胞的分化、增殖等具有重要的生理调节功能,PDE 抑制剂的作用是避免cAMP水解,升高细胞浆cAMP的水平,从而抑制角质形成细胞(KC)过度增殖,抑制Th2及其分泌的IL-4、5、6、10和B细胞分泌IgE。 现用于临床的药物有1%RO30-1724软膏或霜剂,用于异位皮炎(AD)的疗效与1%氢化可的松霜相当;0.5%CP-80633霜有作用迅速而持久的抗炎作用,用于AD、湿疹和接触性皮炎等。有外用皮泼林(pipeline)治疗银屑病的报告,但相关文献尚少。 罗利普兰(rolipram,ZK62711)是PDE4抑制剂,可抑制T细胞增殖,抑制其产生IL-2;抑制嗜碱性粒细胞释放IL-4、IL-13, 降低IL-6和TNF-α水平;抑制嗜酸性粒细胞释放白三烯B4(LTB4);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释放组胺;抑制CD69、ICAM-1及淋巴细胞功能相关抗原-1(LFA-1)的表达;抑制嗜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的趋化。可系统用于哮喘、荨麻疹、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银屑病和湿疹等病的治疗。 扎达维林(zadaveelin)和benzafentrine 可同时抑制PDE3和PDE4,从而发挥其抗过敏和抗炎作用。其适应症同罗利普兰。. 哌罗司特(pemirolast,吡嘧司特)通过抑制PDE活性而升高细胞浆cAMP水

免疫抑制剂分类

免疫抑制剂的分类 常用的免疫抑制剂主要有五类:(1)糖皮质激素类,如可的松和强的松;(2)微生物代谢产物,如环孢菌素和藤霉素等;(3)抗代谢物,如硫唑嘌呤和6-巯基嘌呤等;(4)多克隆和单克隆抗淋巴细胞抗体,如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和OKT3等;(5)烷化剂类,如环磷酰胺等。 根据合成方法,免疫抑制剂大致可分为: (1)微生物酵解产物:环孢菌素CsA类、他克莫司Tacrolimus(FK506)、雷帕霉素Rapamycin(RPM)及其衍生物SDZ RAD、Mizoribine(MZ)等;(2)完全有机合成物:大部分来源于抗肿瘤物,主要有烷化剂和抗代谢药二大类。包括激素类(肾上腺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硫唑嘌呤(azathioprine,Aza)、氨甲蝶呤Leflunomide、breqinar(BQR)等;(3)半合成化合物:RS61443(mycophenolate mofetil,MMF)、SDZIMMl25、DeoxysPergualin(DSG,脱氧精瓜素)等;(4)生物制剂:antithymocyte globulin(ATG)、antilymphocyte globulin(ALG)等。 根据其发展状况,免疫抑制剂大致可分为: 第一代 以肾上腺皮质激素(包括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糖皮质激素等,药品有强的松和甲基强的松龙Methyprednisolone、雷公藤多苷片、硫唑嘌呤、抗淋巴细胞球蛋白即抗淋巴细胞免疫球蛋白ALG)为代表,主要作用为溶解免疫活性细胞,阻断细胞的分化,其特点为非特异性,为广泛的免疫抑制剂,ALG对骨髓没有抑制作用。主要副作用是可引起代谢紊乱、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目前总的倾向是尽可能减少其用量或停用,但移植界对此尚有争论; 第二代 以环孢素(环孢菌素、环孢菌素A、山地明、赛斯平、环孢多肽A、环孢灵(Cy-A、Cs-A)、新出地明(Neoral)和他克莫司为代表,为细胞因子合成抑制剂,主要作用是阻断免疫活性细胞的白细胞介素2(IL-2)的效应环节,干扰细胞活化,其以淋巴细胞为主而具有相对特异性。CsA和FK506已被FDA批准用于临床,其余药物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它们主要的副作用是具有肾毒性; 第三代 以雷帕霉素、霉酚酸脂(Mycophenolate Mofetil,MMF)为代表,对PI3K相关相关信号通路进行抑制,从而抑制免疫细胞增殖和扩增,与第二代制剂有协同作用; 第四代 以抗IL-2受体单克隆抗体、FTYZO等为代表,主要作用是针对改变Cytokine蚓,如抑制TH1、增强TH2。 根据其临床应用情况,免疫抑制剂分类为:(1)预防性用药:CsA、FK506、MMF、Aza、Prednisone;(2)治疗/逆转急性排斥反应(救治用药):MP(甲基强的松龙)、ALG或ATG、Murononab-CD3或CD4、MMF、FK506等。(3)诱导性用药(因急性肾小管坏死而出现延迟肾功能、高危病人、二次移植、环孢素肾毒性病人):ATG 或ALG、OKT3或OKT4,Simulect或Zenapax等。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肿瘤新辅助治疗中的应用(完整版)

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肿瘤新辅助治疗中的应用(完整版) 以程序性细胞死亡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PD-L1/PD-L2)免疫检查点通路为靶点的癌症免疫疗法开创了新的肿瘤治疗时代。阻断PD-1-PD-L1通路的药物可以促进内源性抗肿瘤免疫,由于其广谱的活性,已被视为癌症治疗的“共同选择”。 然而,许多晚期肿瘤患者显示出新的或获得性的治疗抵抗,并且正在进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改善患者的预后。其中更早使用抗PD-1或抗PD-L1治疗早期癌症被认为是一种解决方案。 2020年1月发表在Science上的一篇综述概况了PD-1通路阻断时代新辅助(术前)免疫治疗的进展,着重讨论了其生物学机制、临床试验设计和病理反应评估三个方面。 背景 以程序性细胞死亡1(PD-1)与其主要配体PD-L1和PD-L2相互作用为目标的免疫疗法的出现,开创了肿瘤治疗的新时代。 迄今为止,三种阻断PD-1的单克隆抗体(Pembrolizumab、Nivolumab和Cemiplimab)和三种阻断PD-L1的单克隆抗体(Atezolizumab,Durvalumab,Avelumab)已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17种不同类型的晚期不可切除癌症,用于一线和/或后线治疗。 这些药物的抗肿瘤疗效相似,对单个肿瘤类型的有效率在~15%到

~65%之间。更高的反应可能性与多种生物学因素有关,包括肿瘤突变负荷、PD-L1蛋白表达和致癌病毒整合。 然而,在许多患者中,肿瘤表现出对抗PD-1或抗PD-L1治疗的新生或获得性耐药,正在进行的临床和基础科学研究工作旨在克服这些问题,使用针对癌症早期阶段的抗PD-(L)1疗法被认为是一种解决方案。 免疫疗法的新辅助(术前)应用发生在癌症发展的早期阶段,此时肿瘤被认为是有“可切除治愈的”潜在可能性的。乳腺癌和肺癌的术前化疗新辅助方法已有大量先例,病理反应与改善长期预后(RFS和OS)相关。 在新辅助治疗领域应用抗PD-1治疗,也有一些经验的报道,例如抗CTLA-4(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蛋白4)治疗膀胱癌和黑色素瘤以及与肿瘤疫苗一起联合放化疗治疗胰腺癌。本文将重点介绍新辅助阶段应用抗PD-1免疫治疗的进展,突出其生物学机制、临床发展和免疫相关病理反应评估的不同方面。 基于抗PD-1的新辅助免疫治疗的机理 虽然新辅助化疗被用来在术前“安抚”肿瘤,但新辅助免疫治疗试验的假说是,这种形式的治疗将增强系统T细胞对肿瘤抗原的反应(图1)。这种全身性反应可增强对扩散到可切除肿瘤之外的微转移病灶的杀灭,这些微转移病灶最终是术后复发的根源。 这一假说的一个关键推论是,当新辅助使用抗PD-1单抗治疗原发

免疫抑制剂之依木兰注意事项

免疫抑制剂之:硫唑嘌呤Azathioprine(依木兰)之重要部分讲解:1.什么样的情况下需要使用依木兰? 硫唑嘌呤常用于激素应用无效、有激素反指征(不适应的症状)或需减少激素用量、但是减量就复发的重症肌无力病人,也有的医生在全身型重症肌无力治疗的起始阶段就同时应用激素和硫唑嘌呤。香港医生的做法是病情在中等以上的病人同时应用激素和硫唑嘌呤。 2.为什么硫唑嘌呤可以用来治疗重症肌无力? 硫唑嘌呤通过代谢产物6-巯基嘌呤发挥作用,能竞争性抑制参与细胞DNA、RNA合成的次黄嘌呤;主要作用于处于增殖阶段的T、B细胞,诱导低淋巴细胞血症。体外研究发现,它可抑制T、B细胞表面受体的表达。它可抑制T、B细胞表面受体的表达(CD2),阻断丝裂原诱导的反应以及抗体反应。通俗一点的说法是:MG的发病机制和T、B 细胞有密切关系。辅助T淋巴细胞会促使B淋巴细胞制造AChR抗体、MUsK和其他几种抗体,这些抗体就是重症肌无力发病的原因。(这个问题我已经介绍过很多次了,大家一定很清楚)硫唑嘌呤可抑制T、B细胞表面受体的表达,阻断丝裂原诱导的反应以及抗体反应。而阻断丝裂原诱导的反应以及抗体反应是治疗肌无力的根本。 近期循证医学证据表明,硫唑嘌呤在重症肌无力的药物治疗中可作为长期免疫抑制剂维持治疗的一线用药,有1-2级证据,A级推荐,硫唑嘌呤也是极少数说明书上把重症肌无力列为其适应症的免疫抑制剂之一,其他诸如环磷酰胺、环孢霉素、他克莫司(FK506)、cell cept 甚至激素等免疫药物虽然广泛用于重症肌无力的治疗,但他们的说明

书上并未提及重症肌无力的适应症!这是为什么治疗重症肌无力的免疫抑制剂以依木兰为主的原因。回顾性研究表明硫唑嘌呤用于一线或二线治疗时,70-90%的病人可获改善,但起效相当缓慢,长达3-12月。与单用强的松病人相比,联合强的松和硫唑嘌呤的病人复发次数减少,缓解率增高,最终服用的强的松剂量小。所以国外医生普遍使用的免疫抑制剂就是依木兰。依木兰可以治疗重症肌无力是无可非议的,但是,副作用的控制却非常非常的重要。 3.硫唑嘌呤的副作用 大多数病人对硫唑嘌呤耐受性良好,但少数病人会出现副反应。初始治疗数周内约10%的病人会出现发热、恶心、呕吐、腹痛等。这样的副反应是使用者可以感觉到的,因此不会出现很大的危害,一般人在这样的情况下停止使用就能缓解。有一部分人(约10%)有硫唑嘌呤-甲基转移酶基因的突变,酶活性降低,硫唑嘌呤代谢减低,毒性增加,从而发生白细胞减少和肝功能损害,这才是重要的副反应,这样的副反应不会在确定的时间内发生,很可能在使用者完全没有感觉的情况下悄悄的发生,不马上停止使用,后果会非常严重。上海华山医院的赵重波医生说过这样一段话:白细胞减少和肝功能损害才是重要的副反应,应该定期监测,一般3-4个月一定要检查一次血常规和肝功能。英国医生说:出现发热,恶心,呕吐,缺少食欲或腹痛,这时必须停止服用。它的副作用还包括肝脏损害和骨髓抑制, 刚开始服用时,每隔1-2周需要进行常规的血液学检测, 以后须每三个月检查一次。白细胞减少和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这才是我们要特别重视的副

免疫检查点阻断抗体副作用的处置

免疫检查点阻断抗体副作用的处置 Michael A. Postow, 医学博士 概述 免疫检查点阻断抗体通过增强免疫系统功能正成为各类恶性肿瘤患者抗肿瘤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细胞毒T淋巴细胞抗原-4(CTLA-4)是第一个应用于临床的靶点,CTLA-4靶点抑制剂易普利姆玛(ipilimumab),被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用于治疗晚期黑色素瘤。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与其配体之一PD-L1,在治疗恶性肿瘤的新靶标显示了巨大潜力。FDA已批准Nivolumab和Pembrolizumab用于治疗恶性黑色素瘤,这类治疗也有望能得到特殊审批。使用CTLA-4抗体和PD-1 / PD-L1阻断抗体产生的副作用称为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irAEs)。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会涉及皮肤,胃肠道,肝脏,内分泌和其他器官系统。可使用短效免疫抑制剂如糖皮质激素,TNF-α受体拮抗剂,麦考酚酸酯或其他药物得到有效治疗。本文针对CTLA-4和PD-1 / PD-L1检查点抑制剂副作用做介绍,并就如何处理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提供建议。 免疫系统在癌症的控制与消除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近期通过阻断T细胞上叫做检查点的负调控部分的策略来增强T细胞功能,在患有不同肿瘤的病人身上取得显著效果。CTLA-4抗体易普利姆玛(ipilimumab)被美国FDA批准治疗恶性黑色素瘤,患者的总生存期获益。第二个免疫检查点PD-1与其配体之一PD-L1,作为治疗靶点也显出了很好的应答,Nivolumab和Pembrolizumab(PD-1阻断抗体)

已被FDA批准用于治疗晚期黑色素瘤。Nivolumab和Pembrolizumab,或其他PD-1靶向作用抗体,也都对其他肿瘤如非小细胞肺癌,肾细胞癌,膀胱癌以及霍奇金淋巴瘤有效。 虽说这些抗体可以通过增加免疫系统的功能产生确切的治疗效果,然而免疫检查点阻断导致的炎症副作用称为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irAEs)。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可能会影响任何器官系统,但通常他们会影响皮肤,胃肠道,肝脏和内分泌系统。临时使用免疫抑制药物减弱这些副作用,可能不会减弱抗肿瘤效应。 本文专注于免疫检查点CTLA-4、PD-1和PD-1配体PD-L1阻断抗体引起的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在黑色素瘤患者中这些药物被广泛研究,经验和建议主要依据黑色素瘤的研究数据。然而随着这些抗体的应用量增长,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的诊断与处置原则在肿瘤学范畴中显得日益重要。 关键点: 免疫检查点阻断抗体可引起的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累及皮肤,肝脏,胃肠,内分泌,神经和其他器官系统。 适当的进行免疫抑制治疗可以从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中完全恢 复 使用免疫抑制方法治疗免疫相关性不良反应不会影响免疫检查 点阻断疗效 免疫介导的不良反应的发生与使用免疫检查点阻断抗体的远期 疗效之间不存在很强的相关性

免疫检测点介绍

(一)免疫检测点简介 “免疫检验点”,为抑制受体和抑制信号通路,这些“检验点”在正常情况下能抑制T 细胞的功能,同时在肿瘤组织中可能被肿瘤利用形成免疫逃逸。 PD-1 、PD-L1、CTLA-4、B 和T 细胞衰减器(B and T cellattenuator,BTLA)、T 细胞免疫球蛋白以及Tim-3 等分子均属于“检验点”分子,在肿瘤组织中可能被肿瘤利用形成免疫逃逸,它们通过控制胞外以及胞内信号来控制细胞周期进程。 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AG-3)是表达在活化T细胞、NK细胞及 B细胞上的免疫抑制检验点分子。目前已知的唯一配体是MHC-II分子。 NK细胞表面存在杀伤抑制受体(KIRs,可抑制NK细胞的杀伤作用),在肿瘤微环境中可能会被诱导表达,从而抑制NK细胞的杀伤功能。因此,KIRs也被认为是免疫抑制检验点,通过阻断其信号可增强NK细胞的杀伤肿瘤的功能[53]。目前已有针对KIRs单抗进入临床实验(lirilumab单抗治疗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已进入I期临床实验)很多免疫抑制检验点在肿瘤细胞中与PD-1/PD-L1共表达,另一方面,免疫抑制检验点的联合阻断中可供选择的目标增多有利于筛选出最佳组合从而达到最佳效果。 (二)临床常用的检测点 “程序性死亡分子1”(programmed deah-1,PD-1)和“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4,CTLA-4)表达在T细胞表面,同属于抑制性共刺激分子,在免疫系统

中扮演着类似“刹车”的角色。 CTLA的配体(即CD80和CD86)只表达在抗原递呈细胞上,而非肿瘤细胞表面,因此CTLA-4抑制T细胞活化发生在次级免疫器官(淋巴结)内,而不是肿瘤微环境中。同时CTLA-4主要表达在CD4+ T细胞而非CD8+ T细胞,CTLA-4单抗的抗肿瘤作用可能是通过增强CD4+ T细胞间接促进CD8+ T细胞的功能。 不同于CTLA-4的是,PD-1的配体PD-L1在肿瘤细胞及肿瘤浸润淋巴细胞上均有表达,而不是在抗原递呈细胞上,因此PD-1/PD-L1抑制T细胞活化主要在肿瘤微环境中[5-7]。目前,在肺癌领域研究得比较多的免疫检验点抑制剂有抗PD-1(Nivolumab,Pembrolizumab)和PD-L1单抗(MPDL3280A和MEDI-4736)。 PD-L1仍然是现阶段PD-1/PD–L1类药物最有前景的预测疗效的生物标记物之一 在黑色素瘤相关研究中发现,抗PD-1抗体的疗效要好于抗CTLA-4抗体。在NSCLC,CTLA-4抗体单药治疗鲜有疗效,而PD-1/PD-L1阻断剂的单药均表现出肿瘤活性。 PD-1有两个配体,PD-L1和PD-L2;PD-L1有两个受体PD-1和CD80(B7.1)。所以,尽管抗PD-1抗体和抗PD-L1抗体都作用于PD-1/PD-L1信号轴,但阻断PD-1并不等同于阻断PD-L1。抗PD-1抗体能阻断PD-1与PD-L1、PD-L2结合,却不能阻断PD-L1与CD80相互作用,而抗PD-L1抗体能阻断PD-L1与PD-1、CD80结合,却不能阻断PD-1与PD-L2的结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