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管理复习提纲

农业经济管理复习提纲
农业经济管理复习提纲

农业经济管理复习提纲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农业:是人们培育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以取得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一般包括植物栽培业和动物饲养业。

2、农业现代化:是指要把农业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上,用现代工业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武装农业,现代经济管理方法管理农业,使传统农业转化为具有当代世界水平的现代农业的历史过程。既是一个历史概念又是一个世界性概念。

3、农业生物技术现代化:指采用现代化农业生物科学的成就,发展农林牧渔各业。

4、农艺过程专业化:把生产某一种农产品的全部作业过程分解为若干阶段,分别由不同的专业化的企业来完成。

5、农业生产商品化:是指农业生产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或自给自足经济向商品生产、商品交换的商品经济转化。

6、农业产业化经营:以市场为导向,以农户为基础,以“龙头”企业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系列化服务为手段,将农业再生产过程的产前、产中、产后诸还节联系起来,形成一体的利益集团或利益共同体的一种经营组织形式。

7、土地肥力:是土地本身所特有的一种性质,是土壤供给农作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8、集约经营:是指通过采用先进的农业技术措施和技术装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并改善经

营方法,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的经营方式。

9、水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可以不断更新的那部分淡水量。主要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俩个部分组成。其补给来源于大气降水。

10、农业技术推广:是指将各项农业适用技术,通过试验、示范、宣传、培训的方式向农业生产转移和扩散。

11、农业资金:是指农业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所占用的物质资料和劳动力的价值形式和货币表现,一时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生产单位获取各种生产要素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手段。12、农业生产经济效益:是指农业生产所取得的有用成果与劳动占用和劳动消耗的对比关系。

13、农业生产经济效益分析:是指通过一系列指标对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的状况进行计算和评价,寻找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目的是要以较小的投入获得较大产出。

14、林业:是指培育、保护和利用森林的生产部门。

15、农产品商品流通:即农产品商品通过买卖的形式,由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的运动。

16、工农业产品比价:指统一时间、同一市场工农业产品交换价格的比例关系。

17、农村财政:是国家凭借权力利用价值形式对农村地域范围内各种经济成分的一部分产品经销集中和再分配的分配关系,是整个国家财政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

18、农民消费结构:是指在农民总消费支出中,各类不同性质的支出所占的比重和及相互关系。

19、农业宏观调控:是指国家各级政府运用法律的、行政的、经济的及其他手段,对农业经济运行方向、结构、速度的重要问题,从总体或总量上进行调节和控制,使农业生产经营活动朝着预期的目标发展的一种行为。

20、农业发展战略:略是关于一个国家(或某一地区)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农业发展的奋斗目标、指导思想和指导方针及实现战略目标的重大措施等问题的决策。

21、消费模式:是指一定社会和一定时期内包括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方式以及心理和消费习惯在内的消费特征。

22、适度土地规模经营:是指农业生产单位在最适当的土地面积上的经营,亦即土地面积能保证最佳经济效益要求的经营。

23、农业地区专业化:又称农业生产区域化,是指农业生产在较大的地区之间实行日益明显的分工,转变为比较集中地为市场生产某些农产品的专业化地区。

24、农业机械化:是指在农业中,用以机器为主要劳动资料的农业生产力系统以手工工具和畜力工具为主的农业生产力系统的转变过程。

二、思考题:

★1、农业生产特点与农业经济管理.P5答:农业生产的根本特点是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即农业是劳动产品、劳动力、生产关系等经济现象的再生产过程,同时又是生物繁衍及其与自然界进行物质和能量相互转换等自然现象的再生产过程。

农业的这一根本特点,决定了农业经济管理除了必须正确利用经济规律以外,还必须特别注意正确地利用自然规律。农业是一个投入人的劳动取得劳动产品的生产部门,为了有效地从事生产,就必须对人的劳动进行组织,这是农业经济管理的任务。农业劳动首先是人和生物生命活动之间的关系,人的劳动投入必须遵从生物的生长发育的自然规律,才能实现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转化过程。因此,农业的自然特点不能不影响人的劳动组织,从而影响农业经济管理。

★2、.农业的作用?P3(资料2中第4题)

答:1、是人民生活资料的重要来源;2、是工业特别是轻工业原料的主要来源;3、是其他部门劳动力的主要来源;

4、是现代化建设资金的重要来源;

5、农副产品及其加工品是换汇的重要物资;

6、农村是广阔的工业品市场;

7、可创造美好的生活坏境;

8、还表现的政治方面,是保证社会安定的重要条件。

★3、农业生产社会化是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必由之路

P21(资料2中第8题)农业生产社会化的意义。

答:是促进农业生产力发展的必由之路。1、只有农业生产的社会化的高度发展,才能充分发挥分工协作的作用;2、只有这样,才能使各个农业生产单位,各个地区,在科学技术研究、发展和运用上,集中人力、物力和财力,精益求精,做出成效,更快的推动技术进步;3、只有这样,才能使农业生产在物质能量的循环转化上,打破个别农业生产单位和农业部门本身的限制,从外部输入更大扩大再生产所必须的能量和物质;4、只有这样,才能促使农业中商品经济的发展,是农业企业变得更有活力。

★4、坚持双层经营体制长期不变。P213(资料2中第40题)家庭承包经营是双层经营的基础。P213

答:1、家庭承包经营符合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规律,符合农业生产自身的特点,能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2、不仅适应以手工劳动为主的传统农业,也能适应采用先进技术和生产手段的现代农业,具有广泛的适应性和旺盛的生命力;3、是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的一个层次,是双层经营体制的基础,有利于两方面的积极性的发挥。当前的重点是转达集体经济实力,增强服务功能,搞好社会化服务;4、稳定完善生产经营体制,关键是稳定完善土地承包关系。长期稳定这项政策有利于接触农民的后顾之忧,安心生产,增加投入;5、在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

积极探索实现凝噎现代化的具体途径;6、从农业经济现状和发展要求出发,继续完善所有制结构。

★5、合理农业生产部门结构的标志P109(资料2中第33题)评价农业生产部门结构合理性

答:1、应能最好满足国家和人民对农产品的需要;2、应能充分合理地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资源,以保证最大的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3、应能符合保持和改善生态平衡的要求,以提高农业的生态效应;4、要能保证国家全局性的、长远性的利益,同各地区的局部性、眼前的利益正确结合;5、要因地制宜的逐步提高专业化水平。

★6、农业宏观调控的手段。P181(资料2中第37题)

答:财政手段,具体包括1、农业税收,2、农业拨款;3、农业补贴。金融手段,主要有:1、农业信贷;2、农业保险;价格手段,农产品保护价格、支持价格等。

★7、农业资金来源。P91

答:农业资金来源:1、农户自有资金的投入。我国农村实行联产承包,分户经营的体制以来,农业生产资金的来源主要依靠农户自身的投入。2、乡镇企业对农业的支持。这是改革开放以来农业资金的又一重要来源。今后应当不断完善乡镇企业“以工补农”、“以工建农”的机制。3、国家财政对农业的支出。这项资金来源指国家财政预算中用于农业的各项投资支出。虽然改革开放后,国家对农业的

财政支持增长不多,但仍是农业资金的一个重要来源。4、吸收来自多方面的信贷资金。在这方面包括国家银行的贷款,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农村的社会集资以及民间借贷等。信贷资金特别是国家银行和信用社贷款在农业资金中占有重要地位。5、吸收各方面的直接投资。所谓直接投资即以取得红利为投资的报酬形式,而不以取得利息为投资的报酬形式的投资。这种形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8、推行适度土地规模经营的条件.P60答:①非农产业发达,劳动力已大部分从农业中转移出去,从非农产业获得有保障的较优厚的收入,群众愿意转出承包的土地;②农业机械化和各种社会化服务工作搞得较好,能做到机耕、机播、机收,生产资料的供应得到保障,能便利地加工和销售产品,生产、流通的各个环节都能畅通无阻;③健全农产品市场,使土地经营者真正独立自主地经营、顺利出售产品,并从合理的价格中获得较好的赢利,使实行土地规模经营的单位得到优于从事其他经营的平均收益;④实行规模经营的经营者是种田能手,有经营较大土地面积的能力,能真正发挥各种生产要素的作用;⑤需要有正确的政策。

★9.影响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因素。P75答:农业机械化有赖于多方面社会经济条件的配合: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状况。

农业机械化过程是机器对人力的替代过程。工业和其他非农产业,特别是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能给农业剩余劳动力提供多少就业机会是农业机械化的前提。二、农机工业的发展水平。农机工业的发展水平是农业机械化重要的物质基础。三、能源的保障程度。农业机械化必须以可靠的能源保证作为条件四、农业机械化的资金筹集能力。农业机械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资金的筹集能力是农业机械化的重要条件,而这一条件又主要取决于国家和农业内部的积累水平。五、农业机械的作业环境。农业机械化受农业生产环境的影响很大,比如农业耕作制度的影响,田间系统状况等。六、政府有关农业机械化的方针政策。这是影响

农业机械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正确的方针政策促进农业机械化,错误的方针政策阻碍农业机械化。

★10、解决水资源不足的途径.P62答:①根据水资源不足和分布不平衡的特点,有计划地调整工农业和城市建设及生产布局;②开发水资源;③节约用水,合理用水;④保护水源,防治污染;⑤加强水资源的管理,提高水资源利用的经济效益。

★11、建立农村合理消费模式的原则.P174答:①保证农业扩大再生产队劳动力数量和质量的需求;②不断改善广大农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③不断增加生产性投入;④

有利于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⑤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⑥提高消费效益。

★12、促进农业生产商品化发展的途径。(P26)答:①加大宣传,转变人们对商品生产和商品经济的错误认识;②调动农民发展商品生产的积极性;③为农民进行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创造多方面的有利条件;④解决好农民在发展商品生产中所需要的各种社会化服务问题;⑤要加强农村的交通、通讯和市场建设。

13、我国农业现代化的道路选择。(P15)(一般了解) 答:1、要以生物技术现代化为重点并和机械技术现代化相结合;2、走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和农工商综合经营之路;

3、大力发展乡镇企业搞好农村集镇建设。

15、推进适度土地规模经营的原则。(P60)(一般了解) 答:适度、坚持农民自愿、坚持土地公有制,但又允许土地使用权有偿转让。

16、选择农业适用技术应遵循的原则。(P72)(一般了解) 答:1、遵循生物规律,能满足动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各种条件,以充分发挥其生产性能;2、遵循经济规律,符合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有利于各种经济资源(人力、物力、财力)的有效利用,获得最理想的经济效益;3、遵循自然规律,符合当地的自然条件,有利于自然资源的充分合理利用,有利于坏境保护盒生态的良性循环,获得最佳

的生态效益。

17、农产品价格杠杆的作用。(P135)(一般了解)

答:1、是调节农业生产的经济杠杆;2、对其他商品价格具有重要影响;3、直接涉及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4、合理地价格有利于社会安定团结。

18、完善农村市场机制。(P140)(一般了解)

答:1、健全合理地市场结构;2、适应市场需要,开辟流通渠道;3、树立现代的市场概念;4、加强农村市场调研和预测。

19、农业宏观调控的必要性。(P176)(一般了解)__ 答:1、是保证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顺利发展的客观要求;

2、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

3、是巩固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成果地客观要求;

4、是农业生产特点的客观要求。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