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味对联之双关联

趣味对联之双关联
趣味对联之双关联

趣味对联之双关联

双关联

双关法是利用汉字的特点,巧用汉字的字、音、义的相同相异之差别而组成字面与字音,形成言此而及彼的语言效果,两者在形式上虽然平行,但在意义上却有主次之分。双关的形式主要有谐音、借义两种。用好双关,可增加对联的趣味和深度。

1.谐音

谐音法就是利用汉字中同音字词较多的特点,使联语语意双关,一联多意,既可以从字面上理解,又可以联想出更深层意思的制联方法。用谐音法制作的楹联,联谜兼备,别具情趣。如:

普天同庆,当庆当庆当当庆;

举国若狂,且狂且狂且且狂。

此联以“当庆、且狂”谐锣鼓之声,使人在吟诵之时,有如身临锣鼓喧天的欢乐气氛之中。欣赏这样的楹联,谐趣无穷。再如:

因荷而得藕;

有杏不须梅。

据传,这是明代宰相李贤在招婿前与陈敏政的一次测试应答对。李贤指着桌上的果品出上句,陈敏政马上领会其意,随口答出下联。此联以“荷、藕、杏、梅”与“何、偶、幸、媒”谐音的特点,隐含另一层意思是“因何而得偶?有幸不须媒”。一谈蔬果花卉,一谈人事姻缘,联意隽永,引人入胜。又如:

莲子心中苦;

梨儿腹内酸。

该联相传为金圣叹在刑场离别子女时所作。联语表面意思是写莲心之苦、梨核之酸,实际上是以“莲”谐音“怜”和“连”,寓含“可怜”、“连累”之意;以“梨”谐音“离”,寓含“离别”之意,全联意为“怜子心中苦,离儿腹内酸”。准确、形象、生动地表现了父子刑场离别时的心情,确为对偶精工、文辞优美的佳联。

2.借义

利用汉语中一个字或词语有多种含义的特点制联,同时表示两种事物的制联方法乃借义法。用这种方法制成的联语,一般用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一词二意,启人联想,发人深思。如:

虚心成大器;

劲节见奇才。

未出土时便有节

及凌云处尚虚心

这是在竹器店中常见到的两副联语。联中的“虚心”、“劲节”、“有节”既言竹器,也喻人的品格德行,联语简洁却富于哲理。又如:

龙井泉多奇味;

武夷茶发异香。

这是一副茶叶店联,其中的“龙井”、“武夷”既是地名又是茶名,既描绘了龙井、武夷两地的特点,又指明了店中名茶,使人见而思饮。再如:

稻粱菽,麦黍稷,许多杂种,不知谁是先生?

诗书易,礼春秋,皆是正经,何必问及老子!

这是一副应答联,有人出上联讽刺老师,联中“杂种”、“先生”语意双关,问得可谓尖酸刻薄;但“先生”不急不恼,以“正经”、“老子”的双层语意,堂而皇之地回敬了讽刺者,

可谓妙语天成。

又如:

摇破彩舟一片帆,皆因浪荡

烧残银烛两行泪,只为风流

其中,浪荡和风流均是一语双关。

清风满地难容我

明月何时再照人

上联:“清风”暗寓清朝统治。下联:“明月”暗指怀念明代。

檐下蜘蛛一腔丝意

庭前蚯蚓满腹泥心

(上联:「丝」谐「私」。下联:「泥」谐「疑」,方言读音。)

身居宝塔,眼望孔明,怨江围实难旅步

鸟处笼中,心思槽巢,恨关羽不得张飞

(四川内江三元塔楹联。“孔明、江围、旅步、槽巢”谐“诸葛亮、姜维、吕布、曹操”;此外还有含有人名:关羽,张飞。)

二猿断木深山中,小猴子也敢对锯

一马陷足污泥内,老畜生怎能出蹄

(解缙、李调元互嘲。“锯、蹄”谐“句、题”。)

塔内点灯层层孔明诸角(葛)亮

池中栽藕节节太白理长根(庚)

(诸葛亮字孔明;李太白字长庚。)

昨夜敲棋寻子路

今朝对镜见颜回

(子路,即孔子的弟子,又可解为「棋子的路数」。颜回,即孔子的弟子,又指「面颜的真容」。)

一担重泥遇子路

两堤夫子笑颜回。

(秀才张某恃才高傲。一天,在田垅遇一挑泥农夫,不肯让路,两人均不得过。农夫笑道:“我有一联,君若能对,愿下田让道。”秀才满口应承。农夫曰:一担重泥遇子路(寓一旦仲尼遇子路)。张苦思冥想,无言可对,只得下田让路。三年后,张某看浚河工决堤引水,傍晚河工约会笑而返,才恍然大悟,续上前联:两堤夫子笑颜回。)

粟绽缝黄见

藕断露丝飞

(上联缝黄谐凤凰。下联露丝谐鹭鸶。)

孔子生於舟末

光舞起自汉中

(上联:舟「周」。下联:舞「武」。)

虚心竹有低头叶

傲骨梅无仰面花

狗啃河上(和尚)骨

水流东坡诗(尸)

(苏轼出上联,佛印对下联)

雨洒灰堆成麻子

风吹荷叶像乌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