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道德与法治_我的历史名人档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道德与法治_我的历史名人档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道德与法治_我的历史名人档案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6《我的历史名人档案》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历史上的一些杰出人物,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

2.过程与方法:学会思考、收集、分析和整理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欣赏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珍视祖国的历史与文化,并为之感到自豪;挖掘历史人物、历史故事中的积极因素,分析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形成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准备]

学生::

1.收集孔子、孙子、司马迁等历史人物的相关资料,可以是图片、作品、也可以是文字(名言、生平、小故事)等。

2.收集自己喜欢的历史名人资料(名言、古诗、故事、书、图片等),准备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小卡纸,

教师:

1.进行“心中的偶像”调查,收集孔子、司马迁等历史人物图像及相关资料。2、搜集历史名人图片或文字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了解孔子、司马迁等在中国历史上有较大影响的历史人物的思想和事迹。

2.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珍视祖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情感,挖掘历史人物、故事中的积极因素,分析对现实生活的影响,形成积

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过程]

一、课前探究,初步感悟。

1、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对自己喜欢的历史名人进行研究(从生平、经历、一生的成就、对时代的影响及其作品或小故事等各个方面去研究),并能筛选整理出有价值的文字信息,部分学生甚至能对历史人物进行简单的客观评价。

2、研究方式:书刊、报纸、影视、网络、朋友等。

二、课中体验,深化感悟。

活动一:心中偶像我来说

师:前一阶段,老师在我们五年级同学中进行了有关“心中的偶像”调查,通过调查,我了解到了,每个同学的心中都有崇拜的偶像。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我们心中的偶像吧。

师:谁先向大家介绍一下你的偶像?

他们都在自己所从事的专业领域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令人钦佩!在我们中国5000年的历史长河中,也涌现出了许多杰出的人物,有文人将相、书法名家、发明之星、爱国英雄、医学圣人等等,他们的努力,共同推动了历史的发展,国家的进步。我们把这些称为“历史名人”。今天我们就来了解这些历史名人学习制作我的历史名人档案。

板书课题。(我的历史名人档案)

活动二:历史名人我来识

师: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名人

1、人物一:孔子

师:(出示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师:相信这句名言同学们都耳熟能详了,知道这是谁写的吗?

师:(出示孔子画像)有谁了解孔子呢?

请学生谈谈对孔子的了解,(引导学生从统治者、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生平、思想、事迹、著作、名言等方面来谈)

师小结:每年孔子诞辰(公历9月28日)期间,即公历9月26日至10月10日,在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诞生地、孔子故乡、著名历史文化名城山东省曲阜市都会举行国际孔子文化节。(出示)师:全国各地孔庙上千座

师:为什么孔子离我们两千多年了,还有那么多人知道他,纪念他呢?

(生讨论交流)

师:是啊,孔子不愧为历史星空中一颗璀璨的明星。(板书:孔子)

人物二:司马迁

师:同学们知道吗,我们一代后人了解古人的事情,很多时候都是通过《史记》知道的,它为我们传承着宝贵的历史记忆,而它的作者司马迁更为人们敬佩。

师:谁能给大家谈谈对司马迁与《史记》的了解。(出示司马迁史记图)

生:(参考P101资料以及自己搜集的资料)

补充交流:交流搜集到的历史小故事。

2、师:同学们,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不仅涌现出了孔子,司马迁等杰出的人物,还有许许多多的杰出人物等着我们去学习,去探索。

师:课前,同学们也搜集了很多历史人物的资料,先把他的名字写在星星卡上,然后和组内的同学交流交流吧。

请同学们把星星卡片贴在星空图上

师总结:一位位杰出的历史名人,宛若灿烂的明星,在人类历史的星空熠熠生辉。让我们记住这些名字:

活动三:名人分类了解清

师:认识了这么多名人,如果我们把有共同点的历史名人组合在一起,组成一支支小队,那一定很有趣。

师课件展示几个分类方法,以便生借鉴。

师:(我们可以按照朝代,或按性别、姓氏、个性品质、专业领域等不同的标准分)现在就选择你喜欢的方法,把组内搜集的历史名人分分类吧。

小组汇报:

各学习小组把搜集到的历史名人进行分类,后交流并说明分类理由。

小组派一个代表说说你们是怎么分类的?

活动四:名人故事细细讲

师:同学们,这么多的历史名人,他们的成就令人佩服,其实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一些故事,一些经历,更能映出他们身上具有的美好的东西,也更能震撼着世代子孙的心灵。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讲讲他们的故事吧。

放视频:王羲之练字的故事。

故事听完了。你有什么想对王羲之说的呢?

小组内交流,选出比较好的参加全班交流,师生互动评论。

师:听了他们的故事,你想对哪位名人说点什么?或你从他们身上受到什么启发?

师小结:通过名人故事的讲述,相信同学们对伟大的历史名人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名人的成就铸就了今天的辉煌,名人的精神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在这些历史名人中,老师最喜欢的就是李白了,我还为他制作了一张档案呢。

放课件:李白

活动五:名人档案我来做

(出示姓名:李白别名:诗仙朝代:唐代表作:《望庐山瀑布》《静夜思》等他的作品千古流传,百读不厌!)师:想不想也动手为你们心中的历史名人制作一张档案呢?(档案的形状可以各种各样,心形、扇形、叶形都行。作品也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呈现方式,如把名人进行归类总结、画出名人的图像、写上自己心里的话等。)

生利用手中的卡纸来做一做,写一写。

展示两名同学的作品。

三、课后践行,内化感悟。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小结。

出示课件

课后践行1、把制作的名人档案装订成“历史名人档案册”。

2、召开名人故事演讲会,让名人的故事指引着我们,

激励着我们健康成长,不断进步。

《我的历史名人档案》学情分析

五二班的学生聪明活泼,绝大部分遵纪守规,学习认真,自觉,作业能按时完成。他们正处于思想形成的重要时期,求知欲强,但缺少社会经历。教学时要注重对他们进行学做集体小主人,爱护集体荣誉,热爱祖国,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勤劳,节俭、文明、礼貌等思想教育,努力把学生培养成综合素质较强的有用人才。

《我的历史名人档案》学习效果分析

一、课前预习情况

1、课前布置学生收集孔子、孙子、司马迁等历史人物的相关资料,可以是图片、作品,也可以是文字(名言、生平、小故事)等。

2、手机自己喜欢的历史名人资料(名言、古诗、故事、书、图片等),准备各种颜色、各种形状的小卡片。

上课的适合全班交流、分享资料。

从本节课来看学生课前的任务完成的还是比较不错的,在课堂中

通过参与学校也基本上掌握了这些内容。

二、课堂检测

1、学生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了我国历史上的一些杰出人物,了解了祖国灿烂的文化。

2、欣赏了古代人民的聪明才智,珍视祖国的历史与文化,并为之感动自豪。

3、学会思考、收集、分析和整理的方法。

总之,本课的学习效果还是不错的,我觉得原因有以下三点:

1、导入时,我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崇拜的偶像,从而找准历史与儿童的交接点,充分利用学生钦佩名人,追逐明星这一普遍心理,把学生的生活资源引入课堂。

2、组织了五个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充分的展示探究成果,来体验历史名人的精神世界、崇高人格。

3、课前学生预习的效果比较好。

教材分析

《我的历史名人档案》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我们是炎黄子孙》主题下设的第四个活动主题。《课程标准》中要求“知道我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我们谈中国传统文化和文明历史,不能不谈历史上的一些重要人物。我国历史上有许多的杰出人物:教育家、军事家、史学家、文学家......他们的辉煌成就让人类历史的星空熠熠生辉。作为教师,我们得让孩子们了解到我国历史上的一些杰出的人物,了解祖国灿烂的文化,在

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萌发爱国情感和民族自信心。教材中所列举的六位历史人物,朝代不同,专业领域和成就也不相同,但都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目的在于引发学生思考、发现和熟悉更多的历史名人以及他们的伟大成就。活动“你还知道哪些历史名人?”以前面列举的历史名人为例,要求学生寻找更多名人,例如文学、书画、军事、史学等不同领域的历史名人,每个卡片上可以写出熟悉的历史名人的名字。交流时,可以将历史人物和学生联系起来,让历史名人的成就、精神激励学生,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报国之心。

评测练习

姓名:杜甫别名:诗圣

朝代:唐

代表作:《绝句》《春夜喜雨》《春望》等

他的作品千古流传,百读不厌!

课后反思

这节课中,学生通过介绍历史名人,讲历史名人的小故事,走近这些历史人物。对他们的认识更进一步,不再只是课本上生硬的图片和文字,让学生在课堂中挖掘历史人物的优秀品质,是这节课中学习的突破点,学生通过课前资料的搜集和整理,学会了对资料的概括,

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我的家乡变化多》基于标准的教学设计 教材来源: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年版 内容来源:小学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 主题:我周围生活新变化 课时:一课时 授课对象:二年级学生 设计者:刘莉/新郑市第二实验小学 目标确定的依据 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基于课程内容 (1)健康、安全地生活 生活中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爱护家庭和公共环境卫生;熟悉学校环境,能利用学校中的卫生保健设施。 (2)愉快、积极地生活 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在成人的帮助下能定出自己可行的目标,并努力去实现;学习与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愿意想办法解决;敢于尝试有一定难度的任务或活动。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关心他人,友爱同伴,乐于分享与合作;认真完成自己承担的任务;爱护动植物,节约资源,为保护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和资源,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为保护周围的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生态意识。 (4)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喜欢提问和探寻问题的答案;对周围环境充满,喜欢接触新鲜事物;学习用观察、比较、小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生活和探究活动;能与同伴交流、分享、反思探究的过程或结果;能对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

或看法;学习利用图书、电视、网络等多种方式收集需要的资料;在成人的帮助下,能总结、提升获得的经验或信息。 2.学情分析 基于课程内容 (1)健康、安全地生活 学生基本能够爱护学校家庭公共设施,养成文明的生活习惯,但是部分学生自控能力不强需要再进行引导。 (2)愉快、积极地生活 在成人的帮助下能够积极主动的去收集家乡变化的资料,但是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稍弱,需要家长、老师的帮助。 (3)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 学生对实践作业充满兴趣,愿意去收集资料,和同伴交流,初步了解家乡的变化,然而学生年龄小,对家乡变化的对比体验不深刻,老师引导进一步激发学生为家乡的发展变化感到高兴与自豪的情感体验。 (4)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二年级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较弱,资料收集不全面,需要老师、家长的帮助,在课堂上小组讨论环节要注意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3.教材分析 《我的家乡变化多》是统编教材《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我们生活的地方》中第四课,是本课第一个话题《我家门前新事多》和第三个话题《我的家乡更美好》的整合。通过调查、交流,对家乡的变化有所了解,感受家乡的发展。本节课的重点是交流搜集的关于家乡变化的资料,感受家乡发展,为家乡的进步感到骄傲;难点是在了解家乡变化的过程中提高收集资料、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交流搜集的关于家乡变化的资料,感受家乡发展,为家乡的进步感到骄傲。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 【篇一】 小学《道德与法治》学科新课程改革已经进入我们的工作,通过近年天来的培训、实践我对小学品德课在关注学生素质发展和如何实现培养目标方面取得了共识。 但是,在涉及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内容、组织形式、实施步骤、评价方式等课堂教 学具体操作过程中,我们的一线教师却不断遇到各种前所未有的困惑和挑战,矛 盾的焦点主要表现为——新课程的理念究竟如何有效地转化为具体生动的课堂教 学实践。 一、盲目奉行“拿来主义”,课堂教学生死搬硬套 新的《道德与法治》课给德育课程教学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带来了新气象,教师 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以及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但是,随着新 课程改革实验的深入,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也随之出现,比较典型的是在课堂教学 实施中生搬硬套,其表现如下: 1、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中倡导活动化教学,注重相互沟通、与生活的联系以及 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但不少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种他人田,荒自家园”的现象 却屡见不鲜。在探讨某一个话题时,把很多时间花在唱歌、跳舞、绘画、游戏上,一节课下来,学生兴奋过度,课堂倒是热热闹闹,但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感悟和体会方面的收获却令人怀疑。笔者认为,课堂活动不等于课堂活力,学生 参与活动的多少并不是活动化教学的精髓,道德与法治课也不应是完全的“唱游”课、“游戏”课、“美术”课、“舞蹈”课。我国第八次新课程改革之所以有不 同学科的课程设置,就在于学科之间有相对的独立性,每一门学科有自己的教学 任务。 2、通过培训中的一些案例和套路原本只是一种示范,如果“照葫芦画瓢”,原 封不动地搬到自己的课堂上,失去了原来特定环境下的幽默与风趣。品德课十分 强调回归儿童的生活,教学一定要结合不同环境、不同地区、不同年龄的学生实际。教学的活力来自于每位教师独特的教学风格和依据自己的真实体验对课堂教 学的重构与创新。 二、刻意追求“师生民主”,主体主导主次不分

小学道德与法治_《我是环保小卫士》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我是环保小卫士》教学设计 活动目标 1.通过学习“绿色使者”事迹,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2.引导学生从生活细微处入手,积极参与环保行为。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1.《为什么》视频 2.彩笔 3.广告板 活动过程 课前交流 同学们,现在春暖花开,特别适合外出游玩,你们出去了吗?你都看到了什么? 老师也愿意出去游玩,今天老师给大家带了一些风景照,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师播放风景照 看完之后心情如何?(高兴) 让我们带着这好心情开始上课好吗? 一、导入 1.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美丽的星球上,每天我们都在享受着 它的赠予。你听,大自然在呼唤我们了。 师课件播放鸟鸣声

2.当鸟鸣声停止时,突然鸟儿不再为我们歌唱了,为什么?(请 同学们认真观看视频) 3.从视频中你看到了什么?(环境污染) 4.小结:是呀,我们的地球污染日益严重,空气污染、水污染日 益严重,森林遭到砍伐,人类的朋友越来越少,疾病越来越多…… 人类生存的环境已经危机四伏,我们该怎么办呢? 保护环境 5.保护环境已经刻不容缓了,现实中已经有很多人在默默地保护环境了,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让我们大声地说出他们的名字——绿色使者 二、寻找“绿色使者” 1.课前请同学们搜集有关“绿色使者”的资料,带来了吗? 2.组内交流后全班交流 A:你我是朋友,各拿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我们仍然各有一个苹果。倘若你有一个思想,我有一个思想,我们相互交流思想,那我们每个人就有两种思想了。 所以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交流一下,选出最有代表性的,我们再全班交流。 B:生交流师巡视 C:同学们交流的可真认真,相信你们一定选出了最具有代表性的资料,让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请同学们认真听,从中

2020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

2019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教育部部编版)小学低年级阶段是儿童从幼儿生活向小学生活过渡并逐步适应学校生 活的重要时期;也是儿童品德和行为习惯、生话态度、认知能力发展的 重要时期。品德与生话课程根据社会与时代发展的需要和儿童身心发展 的特点而设置;旨在以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形 成良好的品德和行为习惯;在充满探究与创造乐趣的童年生活中;为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打下基础。 良好品德是健全人格的根基;是公民素质的核心。在当今世界;民 族素质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国际竞争的加剧推动着基础教育课程向着更加重视公民道德教育;更加重视创新意识培养的方向发展。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 历史重任;要求基础教育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培养学 生良好的公民道德素质和勇于探究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一、课程性质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一门以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具 有良好品德与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 本课程具有如下基本特征。 (一)生活性 本课程视儿童的生活为宝贵的课程资源.课程学习本身是儿童生活的组成部分;是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真实体验生活、主动参与生活、创造 生活的过程。

本课程遵循儿童生活的逻辑;以儿童生活中的需要和问题为出发点;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课程内容的主要源泉;以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在生活中发展、在发展中生活为课程的基本追求。 (二)活动性 本课程超越单一的书本知识的传递和接受;以活动为教和学的基本 形式。课程的呈现形态主要是儿童直接参与的各种主题活动、游戏或其他实践活动;课程目标主要通过儿童在教师指导下的活动过程中的体 验、感悟和主动建构来实现。 (三)综合性 本课程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具有综合性.课程设计体现儿童与自然、儿童与社会、儿童与自我的内在整合;课程内容体现品德教育和生 活教育有机融合;教学活动体现儿童的生活体验与道德体验;知识学习与社会参与、问题探究等彼此渗透、相互促进;实现生活、教学、发展 的三位一体。 (四)开放性 本课程面向儿童的整个生活世界。教学目标随着儿童生活及活动过 程的变化和需要不断调整;教学内容从教科书扩展到儿童生活的各个方面;课堂从教室扩展到家庭、社区以及儿童的其他生活空间;教学时间 在与学校其他活动或学科的配合和联结中灵活而弹性地延展;课程评价走向开放、多元;全面关注儿童丰富多彩的体验和个性化的创意与表现。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引导儿童热爱生活、学会关心、积极探究是课程的核心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2016-2017学年度第1学期《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 一、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的小朋友刚刚入学,在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方面都很幼稚希望通过本册教学,努力把他们培养成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 二.教材分析 《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性质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生活型综合课程。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生活性;(2)开放性;(3)活动性。教材力求体现思想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现实性原则、综合性原则和活动性原则。教材将以主题单元形式展开, 并重点突出以下特征: 1.从儿童真实生活出发实现学科内容的整合,教材不是从传统德育的规范体系或德目体系展开学习内容,而是着眼于儿童现实生活的整体性,从学生生活原型出发,重新融入儿童生活之中,有机整合为学习主题。 2.强化教材的生活指导职能 教材试图 “以适应儿童现实生活为起点,帮助儿童实现高质量的幸福生活” 作为一以贯之的编写线索和基调,围绕“如何发展儿童判断、选择、适应、超越的能力,以争取个人幸福、社会有用性和更广泛的人类福祉”的生活教育主题,突出教材的生活指导意识,发展儿童对幸福生

活的感受能力和创造能力。一方面通过现实情景的捕捉和再创造,让儿童感受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激发热爱生活的情感;另一方面通过引入儿童生活中的典型问题,鼓励儿童自己在探寻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展示儿童多样化的个性和丰富的智慧,培养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3. 以活动型教学为主要特征的过程导向设计 为切实地引导活动型教学的开展,教材设计将改变传统教材编写中以教师的“教”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思路,消解以“预成的学习结果”为核心的教材组织模式下课文加练习的刻板结构,将活动型教学中学生的活动过程作为设计的主要依据。因此,教材试图从学生的学习行为出发组织主题单元,促进自主活动,在学习活动的渐次展开中,引导教师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过程里呈未分化状态的整体学习状态和学习需要,使学生能在活动的不断演进过程中实现原来被课程目标割裂的“情感态度、行为习惯、知识技能、过程方法”目标的自然统整。 三、教学总要求 《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因此本册教材是培养儿童能够健康、安全地生活,愉快积极地生活,负责任,有爱心地生活,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 四、各单元要求 第一单元:我是小学生啦 1.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小学生了,要开开心心上学。 2.帮助学生熟悉学校环境,让学生学会交际,懂得交新朋友。

小学道德与法治 学科德育课例 体例

激活生活体验情思和谐共振 ——课题《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 (开篇语)在多年的小学品德教学实践中,我一直在探寻如何基于儿童的生活,建设一个真实自然的、和谐高效的小学品德课堂。家乡对于儿童来说,是非常熟悉的地方,那里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都与他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学习《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一课时,根据课标要求,我尝试着把学习的权利交还给学生,提前几个周的时间,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以家乡小主人的身份走进生活,去搜集自己家乡的美景资料,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利用双休日和课余时间,或上网,或去图书馆,或访问亲戚朋友,或在家长带领下亲自到景点实地考察,收集了大量资料,然后小组合作,对收集的信息资料进行加工整理,最后在自己的课堂上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展示,没想到,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整个过程就是学生对家乡美景及家乡人亲密接触的过程,通过体验、认识、感悟和行动,对家乡美景及家乡人的了解从模糊到清晰、到鲜活生动,从一知半解到全面深刻,多角度地感受了家乡自然风光以及人文景观的丰富性,升华了热爱家乡的情感,明白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真正含义。 一、课题版本 鲁教版五四学制小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二课《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的第1课时。 二、确立目标 (一)课标分析 关于家乡,小学段《课标》中共有两次要求,即低年级“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主要物产等有关知识,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和中高年级“热爱家乡,珍视祖国的历史与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二年级《小学品德与生活》中《我生活的地方》是以家乡的地理景观和人文景观为背景,通过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自然资源和文化生活,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培养他们的家乡意识和初步的社会责任感。三年级下册《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对小学低年级有关家乡内容的拓展和延伸:一是通过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风景名胜、风俗文化、地域特色、历史变迁等,多角度地感受家乡自然风光以及人文景观的丰富性;二是引导学生探究事物之间的联系,如地域与居民、气候与饮食、历史与古迹等之间的关系,使学生明白“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含义;三是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地理的、历史的思维视角,能客观地了解家乡,形成运用地图的基本技能;四是将问题意识与学生探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融合在一起,重视对学习方法的指导,注重培养调查了解事物的基本方法。《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是本单元的第二个主题,共两课时,本课是第一课时。 (二)课题分析(提示:下面需要按照我们近年来的“规范性要求”重新修改) 鲁教版的《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安排了“我的家乡在哪里”、“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及“浓浓乡土情”三个主题,本节课是第二个主题《家乡的美景家乡的人》的第一课时。学习内容以家乡的地理景观为背景,在低年级“知道家乡的一些风景名胜、自然资源和文化生活,关心家乡的发展变化”目标的基础上有所提升,通过了解家乡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家乡名人,从“知道”到“加深了解”,从“关心”到“激发热爱之情、唤起自豪感”,螺旋上升,一步步激发起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教材中安排了两个主题活动:一是寻找家乡的美景,二是我是小导游。根据教材的编排意图,我收集了大量关于家乡——牟平的风景名胜、文物古迹资料,为学生展示了牟平“山、海、

小学部编版道德与法治5,风儿轻轻吹

2017年春人教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 第二单我和大自然 5、风儿轻轻吹 一、教学目标: 1、亲近自然,喜欢在大自然中活动,感受自然的美,与大自然有共在感; 2、了解并体会风在生活中的作用及人们对风的利用,知道在紧急情况下的逃生或求助方法。 二、教学重点:①了解风的知识,知道在紧急情况下的逃生或求助方法;②了解风在生活中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①人们对风的利用。②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增强保护大自然的意识。 四、活动准备:扇子风车气球薄纸张香水 五、活动过程: 一、风儿在哪里游戏导入,引入主题——猜谜语1.师:同学们,我们一起做个游戏好吗?(好),那就开动你们聪明的小脑瓜猜一猜这是什么?(出示课件)2、师:同学们,这个谜语的谜底是什么?(风)对,是风。今天,老师把风娃娃请到了我们的教室,让他和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游戏,好不好?(好)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风儿轻轻吹》。(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和风儿一起玩感受风,发现风。 师:风娃娃天天和我们在一起,但风娃娃可喜欢捉迷藏了,粗心大意的小朋友看不见风娃娃,细心肯动脑筋的小朋友就可以找到它。同学们,你们能找到风娃娃吗?(能) 师:老师看见风娃娃躲在河水里,因为他把河水吹皱了。我找到风娃娃了,就在旁边的花丛里。同学们,你们也能像老师这样找到风娃娃吗?(能)好,请同学们在四人小组里一起找风娃娃吧! ①学生在四人小组找风娃娃,边找边说风娃娃藏在哪里?②集体交流,指名 学生说。 生:我做的风车被风吹转起来了。 生:风藏在柳条里,因为柳条被风吹地斜斜的。

生:小女孩手里拿着的手绢,因为被风吹得飘起来了。 生:那个男孩子用手把帽子捂住了,不然他的帽子就要被风吹走了。 生:这个小女孩闻到了花香。 师:这个小女孩是怎么闻到了花香呢? 生:因为风把花儿的香味带过来了,所以她闻到了花香。 生:小男孩在河边玩帆船,风把帆船吹向远方。 生:房子上的炊烟也被风吹得越来越远了。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你们还能在教室里、校园里、生活中找到风吗?生:旗杆上的国旗在飘动,说明有风。…… 三、风儿能帮我们 1、风儿吹动,帆船行驶更快。 2、风儿吹动,衣物晾干了。 3、风车的转动,能为我们发电。 4、风可以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5、风儿还能帮我们……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风娃娃决定带我们一起到大自然中去感受。(用课件让学生欣赏风) 四、风儿的“脾气” 师:同学们,风确实可以为我们做很多事情,不过有时风也会发脾气,播放沙尘暴、台风、龙卷风的视频。 师:同学们,我们只有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环境,才能让风娃娃成为我们的好朋友,专门为我们做好事。同学们,你们能做到吗? 生:能! 师: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经历过的强风天气,交流极端天气下的自护措施。(教师相机巡视指导) 总结:风儿能够帮助我们,但是他也有脾气,假如台风来袭击,我要保护我自己。

七上道德与法治教材分析

《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教材介绍 教材编写组 一、教材编写依据 ◎《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年版)》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2016 ◎初中学生生活的逻辑 青少年自身发展的需求 青少年生命成长阶段的任务 教育的引领和指导 我是一个生命,我在进行一场生命的旅行。中学生活会有怎样的风景? 我是一个生命,我的成长需要见证与陪伴。友谊真能地久天长吗?我能和老师、父母成为真正的朋友吗? 我是一个生命,我喜欢探索。我的生命从哪来,到哪去?生命可以永恒吗?生命的意义在哪生命不停地追问,我在不断的成长 一直以来怀抱的理想,就是以教材带动该课程的理念和方式的变革,并以课程的专业性进一步影响到德育工作的改善 --------朱小蔓 二、教材编写理念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 本册教材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引领,并将之贯穿始终。在具体落实上,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些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有机渗透,如在“少年有梦”体现了爱国情感和爱国主义教育;在“感受生命的意义”从敬业的角度体现了在平凡中闪耀的伟大;“网上交友新时空”则隐含着诚信及其复杂性的探讨;同伴之间、师生之间、亲子之间、我和其它生命之间,都从不同角度和深度落实友善这一价值观教育……教材的每个学习主题背后都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支撑。 2、注重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 首先,教材语言尽可能引入传统文化经典。如在谈到少年要立志,相关链接中引用《格言联壁》的一段话:“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接着正文直接引用“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勉励学生不仅要立志,更要勤奋,不断付出努力。 其次、在案例选择、活动设计等方面也尽可能安排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如在探讨“学习”这一话题时,把“学习”的繁体字用说文解字的方式,引发学生兴趣,然后从《礼记?月令》中对“学习”的论述开始,引导学生思考学习的内涵。 再次,在对文化内容的处理上,教材不仅仅是引经据典,而且积极思考和探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方式,力图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运用活动,让学生感受身上流淌着民族文化的血脉,以民族精神丰富和提升自身的精神世界。 3、准确把握学科特点。 道德与法治课是一门综合性课程,教材体现了综合性、过程性、实践性特点。如在“家的意味”中,从“家规”、“家训”以及家庭文化中的“孝”等方面,特别探讨了“中国人的‘家’”,体味中华文化深厚的意味和丰富的内涵,同时又渗透有关孝亲敬长的法律规定,将道德和法律有机融合。同时,教材注重过程和实践,改变简单告知对与错的方式,走向双向平等的交流与开放的对话,通过实践整合态度情感、能力和知识。 4、科学遵循育人规律。 学生道德与法治水平的发展,从观念认识、体验内化到践行反思相融合、循环,是一个复杂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教研工作计划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教研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本学期我校的道德与法治、品德与生活(社会) 研训工作将继续以市科研中心学科教研要求及区小学学科研训计 划为指导,紧密结合我校的教学教研工作安排,以深化品德课程 建设、提高品德学科育人质量为重点,加强学科课程实施力度, 强化学科专业学习与研究,重视学科质量的进一步提高,进一步 深化品德学科教学改革,努力转变品德课“看图画、教课本”的 传统教学,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以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教 学目标,进一步增强德育针对性和实效性;努力实现学科课程实 施的规范化、教师课堂的专业化,全面提高我校教师课堂教学水 平及学生思想品德修养,努力保持我校教育均衡发展的良好格 局。 二、工作要点及措施 (一)加大检查力度,夯实课程实施方案 1、围绕“开齐、开足、上好”的课程原则,深入贯彻落实课程实施方案。结合学校教学研究中心的日常工作,做好课堂督 查,加大监控频率,及时反馈监控情况;加强随堂听课及推门听 课制度,强化常态课建设,确保每一堂课都能够上实、上好。(二)加强学科业务学习,更新学科教学理念 2、继续进行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的系统培训学习,正确把握学科培养目标及措施。根据本学科教师兼职教师多,流

动性大的特点,学期初继续对教师进行系统的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的培训与学习指导,使老师们明确课程是什么、怎么教,正确把握培养目标及措施,进一步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和水平。认真组织学科教师参加对课程理念、教学内容的学习与培训。充分利用好区级教材培训的机会,及时进行校级培训,建立健全参训通知、到会记录、学习考核、成绩通报等形式,督促教师熟悉课程标准、教学内容,明确课程目标,转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 3、继续深化市学科教学策略学习,熟练掌握学科教学流程及实施办法。以区送教活动、优质课评比活动等为学习平台,结合网络优秀课例或者聘请兄弟学校的优质课例观摩等活动,组织老师们对市学科教学策略进行再研究、再学习、再反思,促进学科教师不断优化品德课堂教学流程,提升个人教学设计能力。 4、系统学习德育教育知识及信息技术知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三)深化品德课堂教学改革,构建生本活力课堂在教学的引领上,继续以市学科策略落实、学生有效参与、学科课程整合以及信息技术融合为深化着力点,大力推进学科生本活力课堂的构建,让学生学习真正发生、活动体验真正参与、品德养成真正落地,努力改变部分课堂“看图画、教课本”的现象,还真实生活体验于课堂,让品德课堂充满活力。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论文5篇 【篇一】 题目: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实例研究摘要:随着我国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教育部门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教学活动提出了贯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要求,实行三维教学的目标,即达到学生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的全面提升。关于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教学方式是显性的,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隐性的,在具体落实过程中常常被教师忽略。而当前很多小学生存在重知识文化而轻情感品德的现状,因此对小学思想品德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渗透与培养非常重要。基于此,本文阐述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基本含义,通过实际案例分析了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中落实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教育措施。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课;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 新课程实施以后,课程开展的重要途径是课堂教学的模式,课堂教学活动的改革是一项长期且重要的任务。依据《试行》中现阶段我国基础性思想教育的一个目标就是转变传统的侧重传授知识形式的方式,而构建学生积极学习的态度,使其在学习基础性知识的同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可以说,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渗透与培养是当前我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的

重点内容。因此清楚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含义,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改的落实意义重大。 一、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基本含义。 我国新课程将“情感、态度、价值观”列为课程中的一个核心目标之一,赋予了丰富的内涵。这里的情感既指学习的热情与兴趣,又包括快乐、爱、审美情趣等心理体会;态度也不是局限于学习的态度,也包含树立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豁达宽容的人生态度等;价值观是一个较为抽象的词汇,它主张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融合,人文价值和科学价值的融合,生活价值和生态价值的融合等。总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带有一定的独立性与递进性特征,这些内容共同构成了从低到高的发展整体。当前课程理论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态度、方法、习惯与科目对其产生的作用,这些方面的培养甚至强于知识的传授。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目标实现,因为难以用精确的语言进行量化与限定,是一种内在的价值取向,所以难以有效把握与衡量。因此,新课改按照学生的成长特征,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融入课堂教学活动中,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是所有教育工作者探讨的重要课题。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实践分析。 (一)以美学促成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部编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编写思路与主要内容

部编小学道德与法治 教材编写思路及主要内容 各位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来自西安市太元路学校的。 2017年7月18日到7月20日,我有幸参加了市教科所组织的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语文、历史学科教师培训。在培训期间聆听了各位老师和专家的的讲座和报告。 下面我将结合培训期间的专家讲座及自己的学习情况从教材研发背景、编写指导思想、教材框架及说明、编写思路与教材特点、四个方面和各位老师一起分享: 一、教材研发背景 1.新世纪的课程改革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思想品德 2.一标多本 ——预设:多样中的一致,一致中的多样。 ——鼓励竞争,优胜劣汰。 3.语文、历史、德育教材的独特性与新安排 ——统编、示范?(招标与流标:各版本都有自己的长处与特点,没有一家能达到统编的高度。) ——2012年5月,教育部办公厅聘请鲁洁教授为品生品社教材总主编,接受任务。 ——教材执行主编高德胜教授、孙彩平教授。 ——教育部办公厅、基教二司专函 4.课程名称的变化背景—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大与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1)《18大报告》(2012)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弘扬真善美、贬斥假恶丑,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营造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社会氛围,培育知荣辱、讲正气、作奉献、促和谐的良好风尚。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教育是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道德与法治网络教学案例

道德与法治网络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知道媒介素养和"信息节食",了解网络规则能力目标学会"信息节食";掌握正确地传递网络正能量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形成正确的网络生活意识和习惯;养成遵守网络规则的意识;养成利用网络合理表达诉求的习惯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网络的正面作用,学会利用网络优势正确上网。 教学难点:掌握正确的网络生活方式。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展示下列图片)同学们先欣赏图片,再谈谈感受。教师过渡:通过上一课时的学习,我们知道网络有利也有弊,这几幅图片,告诉我们要学会正确运用网络。今天我们就学习《合理利用网络》。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活动一:小军的一天(展示下列材料)自从有了网络,小军忙了起来:天气预报觉得很有趣,他收藏了起来,小学的知识很好,收藏起来;谁整理的古代诗词很好,收藏起来;这么美的图片,收藏起来;这么多名人故事,收藏起来,初中的物理、化学、数学知识,收藏起来在小军的生活中,"收藏"成为主要方式。21教育网 1.思考:初中生小军这一天忙不忙? 2.是什么原因造成的?教师总结:小军的一天是忙碌的。小

军之所以这么忙是因为没有养成良好的媒介素养。不能辨别信息,大量有价值和无价值的网络信息让小军应接不暇。网络影响了他的生活。 教师总结:(1)要提高媒介素养。(2)要学会"信息节食"。活动二:"谣言"来了(展示下列图片) 1.思考:面对网络谣言,我们应该怎么做? 2.如何处理不良信息?提示:生活中网络传播的各种信息很多,今天某地发生了什么事,后天某地将发生什么事。我们要学会辨别,不要被谣言左右,成为谣言的传声筒。 教师总结:(1)我们要学会辨析网络信息,让谣言止于智者。(2)自觉抵制暴力、色情、恐怖等不良信息。活动三:利用网络骂人不行(材料展示)王某与张某同住一个村镇,因生活琐事导致二人相互猜疑,多次发生口角纠纷。xx年8月,张某在网上注册了一个"陌陌号",并通过该"陌陌号"发表动态信息辱骂王某。第三天,该信息被他人发现并告知了王某,王某立即向公安机关报警。民警经调查核实,张某确实通过互联网使用污秽语言辱骂了王某,就依法对张某作出了行政拘留3日的治安处罚。王某认为张某的行为给自己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将张某告上法院,请求判令张某赔礼道歉并赔偿精神损失费1万元。 1.思考:张某利用网络骂人不行吗? 2.张某受到处罚,给我们什么警示?提示:网络也要遵守规则,有道德规则,也有法律规则,只有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做一名负责的网络参与者。教师强调:恪守道德、遵守法律是网络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反思 新编道德与法治想要真正融入小学课堂就要求教师充分掌握挖掘各种资源,教师的要求就更加规范,不仅仅是课本知识更多的课外知识要求教师整合充分后教授给学生,同时以更多教学形式出现在课堂上,不仅仅是简单单一教学,填鸭式教学不能满足学生的成长需求。教师要细心观察生活,善于抓住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将生活中的每一处与道德法治相关的内容牢记于心,并熟练运用教授学生。 现代教师所面临的挑战十分严峻,必须坚持学习理念,秉承终身学习信念,不断在实践中寻找适合学生们成长的方法。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已成为教师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项要求。要求教师不断提高自己教学水平,扩展教师知识面,不仅仅是提高教师理论水平以及综合素养,更重要的是提高教师的思想觉悟,从读书做起,只有不断学习,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才能将更多知识教授给学生。在学生的印象中教师才是一个真正的“引路人”。而教师才会在课堂上散发属于自己的魅力。才能做到学生喜欢,才能让学生真正喜欢上这门学科,不仅仅是敷衍了事,而是真正喜欢,并在生活中能够运用该理论及知识,这是教学最终目的。 在教学过程不仅仅是读书,同时更多的是与时代接轨,学习先进知识与技术,也是新时代教师所必备的素质,“闭门造车”是造不出“好车”的,只有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与技术才能与时代接轨,与学生的思维有对接,思考学生所思考的内容,更好的考虑学生所需要的东西,从而做到“对症下药”,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也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办法。 积极参与各种教师专业化培训活动是促使教师专业快速成长的有力措施。教师在假期或者平常多参加教师培训是增强自己业务能力较快途径,在培训中学习更多知识,接受更多想法与建议,学习他人之长,补充自己短缺,在创新的过程中感受自己进步的喜悦。努力突破自己提高自己。

2020年春人教部编版小学二年级《道德与法治》下第三单元教学设计(含目录、教材分析、学情分析)

2020年春人教部编版二年级《道德与法治》 下全册教学设计 教材目录 第一单元让我试试看第三单元绿色小卫士 1 挑战第一次9 小水滴的诉说 2 学做“快乐鸟”10 空气清新是个宝 3 做个“开心果”11 我是一张纸 4 试种一粒籽12 我的环保小搭档 第二单元我们好好玩第四单元我会努力的 5 健康游戏我常玩13 我能行 6 传统游戏我会玩14 学习有方法 7 我们有新玩法15 坚持才会有收获 8 安全地玩16 奖励一下自己 第三单元绿色小卫士 9 、小水滴的诉说 一、教材分析 第9课《小水滴的诉说》,承接一年级下册《我和大自然》单元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视角,关注日常生活中时时离不开的水,全然不同于仅仅把水当作一种可利用的资源的做法,而是将水看作生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与生命休戚与共的存在,通过“小水滴”的歌唱与遭遇不幸后的诉说,激发学生爱惜水的情感,同时引导学生有创意地珍惜水、节约水。

二、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由于年龄小,生活经验少,在他们的实际生活中,大都只知道平时用的水是一拧就有的自来水,不明白地球上的水资源是有限的,地球上的水是很宝贵的。也很少留心水资源目前遭遇的污染状况,我们需要培养学生养成日常节约用水的生活习惯和保护水资源的法律意识。让学生集思广益想想生活中个人节约用水的具体方法,引导学生发现国家社会在实际生活中创造性节水的做法,渗透从小科学用水的理念。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让学生体验水的珍贵和来之不易;掌握生活中节约用水的具体做法,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节水的意识,并落实到行动中。 难点:感知水资源的缺乏;了解创造性节水的方法。 四、教学准备 教师:课件、方格纸、海绵、水杯、塑料板、自来水、被污染的水 学生:水费单、水彩笔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了解水与人们生活的关系,感知水资源的重要性。 2、初步了解水资源当前所遭遇的危机,理解水资源的宝贵。

部编小学三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教案

第一单元我和我的同伴 1、我是独特的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学生能了解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 2,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各种游戏和活动,学会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学会比较客观地评价自己。 3.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认同自我,接纳自我的态度,培养学生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学习使学生能了解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 难点: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正确分析自我,相信自我,完善自我。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在我们的手上隐藏着一个每个人独特的小秘密,你知道是什么吗? 对,就是我们的指纹。 现在,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游戏。请大家准备好印泥和白纸,看看我们的指纹藏着什么秘密。 (学生在白纸上印上自己的指纹,观察指纹并交流讨论。) 师:现在我们请一些同学来说一说,你发现了指纹有哪些秘密? 生:我们的指纹有大有小,形状各不相同。 师总结:同学们,你们观察得很仔细。我们在办理很多证件,如身份证、签证时,都要按手印或录入指纹,指纹是我们确认身份的重要依据,就是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哪两个人的指纹是完全相同的。同样,我们每个人在这个世界上也是独特的。 【设计意图:通过小游戏吸引学生注意力,激发兴趣,从指纹的秘密入手,使学生意识到自己是独特的,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猜猜我是谁 现在我们每个人准备一张小卡片,在卡片上对自己进行描述(可以是性格、爱好、特长等方面的内容),最后署名。 师:现在请同学们把准备好的小卡片投入讲台的小纸箱里面,然后我随机抽取几位同学的小卡片,念给全班同学听,大家一起来猜猜这个小卡片里面描述的主人公是谁。 卡片一:我在我们班最高,喜欢打篮球。 卡片二:我长头发,大眼睛,喜欢做手工。 卡片三…… 师:刚才只是让同学们猜,现在我继续抽取几位同学的小卡片,大家除了猜之外,还要说说你们猜到的这个同学和他卡片上所描述的自己一样吗?也可以对“他/她”的描述进行补充哦。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分析

新时代新教材新观念新呈现 ——人教版初中初一年级《道德与法治》教材分析 教育部《关于2016年中小学教学用书有关事项的通知》提出,自2016年秋季起,初一年级的《思想品德》更名为《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内化了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的要求,“法治”二字首次出现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名称中。从以道德为主线转向道德和法治相融合,法治教育渗透于整个课程教材之中。 当然,新教材变化的不只是加入了“法治”。以人为本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新教材改变了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观。构建成以学生成长的生活逻辑为主线,以相关学科知识为背景和支撑,融合道德、心理、法律、国情等相关内容的综合性课程。对比老版教材,从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设计和呈现方式上有如下新变化: 第一,价值观的引领,贯穿始终。 新教材重视学科的思想性,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价值引领,并将之贯穿始终。首先,结合学生的心理发展和认识水平,由浅入深地认识核心价值观;其次,联系学生的生活实践,由近及远地体验核心价值观;再次,螺旋递进,层层推进核心价值观形成;最后学思并举,引导学生践行核心价值观。 在具体落实上,七年级上册教材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些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有机融入其中。如在“少年有梦”中把个人梦想和“中国梦”紧密融合在一起,把个人的理想和奋斗融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奋斗之中,突出了爱国情感和爱国主义教育。在“感受生命的意义”中从敬业角度引导学生认识到在平凡中闪耀的伟大;在“网上交友新时空”中隐含着对诚信及其复杂性的探讨;在讨论同伴关系、师生关系、亲子关系、我和其他生命关系时,都从不同角度和深度落实友善这一价值观的教育。教材的每个学习主题背后都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支撑。 第二,优秀传统文化,渗透全篇。 新教材十分注重传统文化的渗透,用优秀的人类文化和民族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主要表现在:

道德与法治课教案设计

第三课《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一、教材分析 《道德与法制》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讲述的是《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本课立足于学生的日常生活,重视学生的行为体验。通过列举日常生活中的法规、公约和守则──如交通标志、足球比赛规则、法律制裁等,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中有规则,使学生感受生活中的规则无处不在,认识生活离不开规则。本课的教学目的是能够根据生活体验,列举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规则或制度,体察它们各自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列举日常生活中的各项规则,理解越是文明的社会,规则和制度就越多,这些规则和制度是文明生活的保障。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列举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规则或制度,师生共同探讨它们各自的作用,从而进一步理解规则的重要性。 3.情感、态度、价值观:亲身感受我们身边的生活有各种各样的规章、守则、公约。体验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治理,感受生活中的规则无处不在,认识生活离不开规则;初步形成自觉遵守各项规则制度的意识,做守法的好公民。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受规则或制度的作用。 难点:理解规则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 问题情境法、感受信息法、讨论法等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动,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罗大佑的《游戏规则》。让学生感受规则 师:会唱的同学一起唱,不会唱的同学一起把拍子打起来! (学生跟着一起唱) 〖歌曲完毕〗 师:你对我笑一笑我跟你握握手每个人都有一套游戏规则 脸上你看不到手中你抓不紧心里头心照不宣游戏规则 好象是为大家好象是为自己目的可能都一样游戏规则 有时候你会输有时我不会赢输赢是一半一半游戏规则 歌德说:谁要是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那么对于规则,如果我们也游戏规则,会怎样呢? 出示图片,图片中显示在交通非常拥挤的马路上,有一个人快速横冲马路的情景,我并用声音和圆圈的标志指出这个人的做法。提出问题:这个的做法会导致什么后果?为什么? (二)生生互动,探讨课题 根据教材内容,分三步走:生活中的行、体育运动、法律都离不开规则。对于生活中的行,让学生猜一猜各种交通标志的意义?并且让学生以讲解员的身份来猜。并结合农村实际,让学生“想一想”?对于生活中的体育运动,通过学生认真观看FLASH动画,培养学生的获取信息的能力,让学生课堂抢答:同学们看到了哪些运动?这些运动需要规则吗?引出足球需要规则吗?有哪些规则?制定这些规则的目的是什么?假如没有裁判执法,赛场上会出现什么场面等问题?对于生活中国家制定的规则----法律,采用FLASH动画的形式,让学生感

小学道德与法治论文5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论文5篇 小学道德与法治论文5篇 【篇一】 题目: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隐性教育 摘要:文章通过阐述对隐性教育的基本认识,指出了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的隐 形教育,即回归生活,重视学生道德情感的培养;注重体验,在亲历中培养学生的品行;符合逻辑,遵循学生心理活动的客观规律。 关键词:隐性教育;道德与法治;回归生活;注重体验 目前,学校的品德教育主要由道德与法治课程来承担,但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 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不够理想。这和我们忽视道德与法治这一课程中的隐性教育有一定的关系。 一、对隐性教育的基本认识。 隐性教育的概念是从美国教育社会学家杰克逊提出的“隐性课 程”(HiddenCurriculum)概念中演变而来的。杰克逊认为,学生在校不仅可以学 到各种知识,还能得到了态度、动机、价值及其他心理上的成长,这种“非正式”文化传递即课程的隐性教育功能。所以,隐性教育作为隐性课程的一个上位概念,它使我们的教育视野扩展到校外。隐性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通过某种经验的传递,不一定是直接的经验,并在科学性方面也是不确定的。隐性教育逐渐从知识的教 学深入到德育领域,进而伸展到整个教育领域,隐性教育可看做是隐性课程内容的扩展和教育意义的提升,其过程有随意性、结果有非预测性、途径有开放性、方 式有隐含性、主体有自主性等特点,这些特点决定了隐性教育机制的特殊性[1]。 我们可以先看一个教育案例:一位父亲带着五岁的儿子去游玩,遇到一个土坑,儿 子非要下坑去玩。当儿子玩得高兴时,父亲坐在不远处,不让儿子看见。儿子玩够了要上来,开始喊爸爸,爸爸一声不吭,装作没听见。儿子在哭求爸爸的帮助无果后,开始自己想办法,当借助坑边的土阶梯,手脚并用地爬出坑后,惊喜、自豪地告诉爸爸:“是我自己爬上来的,没有爸爸,我自己也能上来!”这个例子里,爸爸为 了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自立能力,隐藏了他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是简单的,教育方式也是非常直接的,孩子在这种预设的教育环境中,刚开始显然处于受教育者的无意识状态,在经历了无助的情况后,由最初被动地接受现状,到主动寻求方法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知识点总结

人教部编版道德与法治知识点(三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快乐学习 1.学习伴我成长 1.从出生到现在,我们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学习。 2.从出生到现在,我们已经有了很多本领,这些本领不都是天生就有的,很多是靠学习掌握的。 3.我们小孩子需要学习,大人也需要学习。。 4.大人们已经学会了很多本领,为什么还要不断学习呢? 答:我们的生活世界在不断发展变化,每个人都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只有不断学习才能适应社会生活,不被淘汰。 5.勉励自己学习的名言: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 6.例举学习的途径: 答:(1)向书本学习:从报纸和儿童杂志上学到许多知识。(2)向同学学习:在于同学的交往中,懂得人与人之间应友好相待。(3)向生活学习:参观科技馆,使我们增长不少科学知识。(4)跟老师、长辈学习。(5)玩耍也能学习:野外玩耍能认识很多植物和昆虫。(6)“做中学”:做事也能长本领。…… 2.我学习,我快乐 1.例举学习的快乐: 答:(1)学习知识能感受到快乐。(2)学做家务能体会到快乐。(3)学习特长本领能体会到快乐。(4)课外阅读能体会到快乐。……

2.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都会遇到一些困难,这些困难就像我们学习中的拦路虎。 3.遇到学习中的“拦路虎”怎么办? 答:(1)调整好心态,不服气、多想办法、坚持的心态有助于我们战胜学习上的拦路虎。(2)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查资料或请教别人。(3)遇到不会做的事,多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坚持到底就可以学会。……(会根据具体的事例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 3.做学习的主人 1.我们天生爱学习,在学习方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我们都能学得好。 2.为什么我们还是觉得自己学得不够理想? 答:(1)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2)不虚心学习。(3)没有毅力,不能坚持学习。…… (会根据具体的事例找到相应的原因。) 3“问题”是最好的老师。要想学得好,就要多在心中画问号。 4.有些同学因为种种原因不愿意提问题或者害怕提问题。你怎样看待这样的想法? 答:这样的想法是不对的。因为在老师眼里,能提出问题的学生才是爱思考的。会提问题,说明你在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就算你提的“傻问题”,老师和同学也不会嘲笑你的,不要感到难为情。 5.怎样才是一个爱提问题的孩子? 答:(1)常带着问题去学习。(2)敢于向老师提出问题。(3)常和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