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五章-力与平衡知识点详细归纳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五章-力与平衡知识点详细归纳
鲁科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五章-力与平衡知识点详细归纳

第二章:力物体的平衡

第一模块:力的的概念及常见的三种力

『夯实基础知识』

一.力

1、定义: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性质

(1)物质性:由于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所以力概念是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的,任意一个力必然与两个物体密切相关,一个是其施力物体,另一个是其受力物体。把握住力的物质性特征,就可以通过对形象的物体的研究而达到了解抽象的力的概念之目的。

(2)矢量性:作为量化力的概念的物理量,力不仅有大小,而且有方向,在相关的运算中所遵从的是平行四边形定则,也就是说,力是矢量。把握住力的矢量性特征,就应该在定量研究力时特别注意到力的方向所产生的影响,就能够自觉地运用相应的处理矢量的“几何方法”。

(3)瞬时性:力作用于物体必将产生一定的效果,物理学之所以十分注重对力的概念的研究,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由于物理学十分关注力的作用效果。而所谓的力的瞬时性特征,指的是力与其作用效果是在同一瞬间产生的。把握住力的瞬时性特性,应可以在对力概念的研究中,把力与其作用效果建立起联系,在通常情况下,了解表现强烈的“力的作用效果”往往要比直接了解抽象的力更为容易。

(4)独立性:力的作用效果是表现在受力物体上的,“形状变化”或“速度变化”。而对于某一个确定的受力物体而言,它除了受到某个力的作用外,可能还会受到其它力的作用,力的独立性特征指的是某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其它力是否存在毫无关系,只由该力的三要素来决定。把握住力的独立性特征,就可以采用分解的手段,把产生不同效果的不同分力分解开分别进行研究。

(5)相互性: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物体A施力于物体B的同时,物体B也必将施力于物体A。而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总是满足大小相等,方向相互,作用线共线,分别作用于两个物体上,同时产生,同种性质等关系。把握住力的相互性特征,就可以灵活地从施力物出发去了解受力物的受力情况。

3、力的分类:

①按性质分类: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磁力、核力、安培力等(按现代物理学理论,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分四类:长程相互作用有引力相互作用、电磁相互作用;短程相互作用有强相互作用和弱相互作用。宏观物体间只存在前两种相互作用。)

②按效果分类:拉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向心力、浮力、回复力等

③按研究对象分类:内力和外力。

④按作用方式分类:重力、电场力、磁场力等为场力,即非接触力,弹力、摩擦力为接触力。

说明:性质不同的力可能有相同的效果,效果不同的力也可能是性质相同的。

4、力的作用效果:是使物体发生形变或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A、瞬时效应:使物体产生加速度F=ma

B、时间积累效应:产生冲量I=Ft,使物体的动量发生变化Ft=△p

C、空间积累效应:做功W=Fs,使物体的动能发生变化W=△E k

5、力的三要素是:大小、方向、作用点.

6、力的图示: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三要素的方法。

7、力的单位:是牛顿,使质量为1千克的物体产生1米/秒2加速度力的大小为1牛顿.

二.重力

1、产生: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说明: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但它并不就等于地球时物体的引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另一个分力提供物体随地球旋转所需的向心力。由于物体随地球自转所需向心力很小,所以计算时一般可近似地认为物体重力的大小等于地球对物体的引力。

(1)重力的大小:重力大小等于mg,g是常数,通常等于9.8N/kg.(说明:物体的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及所处的状态都无关)

(2)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的.(说明:不可理解为跟支承面垂直)

(3)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总是作用在物体的各个点上,但为了研究问题简单,我们认为一个物体的重力集中作用在物体的一点上,这一点称为物体的重心.

①质量分布均匀的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②不规则物体的重心可用悬线法求出重心位置.

说明:(l)重心可以不在物体上.物体的重心与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都有关系。重心是一个等效的概念。

(2)有规则几何形状、质量均匀的物体,其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其重心随物体的形状和质量分布的不同而不同。

(3)薄物体的重心可用悬挂法求得.

三、弹力

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会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

(1)形变:物体形状或体积的改变叫形变

在外力停止作用后,能够恢复原状的形变叫弹性形变,课本中提到的形变,一般都是指弹性形变。

(1)弹力产生的条件:

①物体直接相互接触;

②物体发生弹性形变.

(2)弹力的方向:跟物体恢复形状的方向相同.

①一般情况:凡是支持物对物体的支持力,都是支持物因发生形变而对物体产生的弹力;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并指向被支持的物体.

②一般情况:凡是一根线(或绳)对物体的拉力,都是这根线(或绳)因为发生形变而对物体产生的弹力;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线(或绳)的方向.

③杆一端受的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的方向。

④弹力方向的特点:由于弹力的方向跟接触面垂直,面面结触、点面结触时弹力的方向都是垂直于接触面的.

(3)弹力的大小:

①与形变大小有关,同一物体形变越大弹力越大

②对有明显形变的弹簧、橡皮条等物体,弹力的大小可以由胡克定律计算。

胡克定律可表示为(在弹性限度内):F=kx ,还可以表示成ΔF=kΔx ,即弹簧弹力的改变量和弹簧形变量的改变量成正比。

③一根张紧的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

④可由力的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求得

四、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存在相对滑动的时候,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们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1)产生条件:

①接触面是粗糙;

②两物体接触面上有压力;

③两物体间有相对滑动.

(2)方向:总是沿着接触面的切线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3)大小—滑动摩擦定律

滑动摩擦力跟正压力成正比,也就跟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表面的垂直作用力成正比。即N F f μ=其中的F N 表示正压力,不一定等于重力G 。μ为动摩擦因数,取决于两个物体的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与接触面的面积无关。

2、静摩擦力: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有相对运动趋势时,所受到的另一个物体对它的力,叫做静摩擦力.

(1)产生条件:①接触面是粗糙的;②两物体有相对运动的趋势;③两物体接触面上有压力.

(2)方向:沿着接触面的切线方向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3)大小:静摩擦力的大小与相对运动趋势的强弱有关,趋势越强,静摩擦力越大,但不能超过最大静摩擦力,即0≤f≤f m ,具体大小可由物体的运动状态结合动力学规律求解。 必须明确,静摩擦力大小不能用滑动摩擦定律F=μF N 计算,只有当静摩擦力达到最大值时,其最大值一般可认为等于滑动摩擦力,既Fm=μF N

3、摩擦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

①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间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的趋势)的方向相反。而不一定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如:课本上的皮带传动图。物体向上运动,但物体相对于皮带有向下滑动的趋势,故摩擦力向上。

②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间的相对运动的。而不一定是阻碍物体的运动的。

如上例,摩擦力阻碍了物体相对于皮带向下滑,但恰恰是摩擦力使物体向上运动。 注意:以上两种情况中,“相对”两个字一定不能少。

这牵涉到参照物的选择。一般情况下,我们说物体运动或静止,是以地面为参照物的。而牵涉到“相对运动”,实际上是规定了参照物。如“A 相对于B”,则必须以B 为参照物,而

不能以地面或其它物体为参照物。

③摩擦力不一定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摩擦力不一定使物体减速,也可能使物体加速。 ④受静摩擦力的物体不一定静止,但一定保持相对静止。

⑤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不一定与运动方向相反

第二模块:力的合成与分解

『夯实基础知识』

1、合力和力的合成:一个力产生的效果如果能跟原来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那几个力的合力,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

2、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求两个互成角度的共点力的合力,可以用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就可以用这个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表示出来。 共点的两个力F 1,F 2的合力F 的大小,与它们的夹角θ有关,θ越大,合力越小;θ越小,合力越大,合力可能比分力大,也可能比分力小,F 1与F 2同向时合力最大,F 1与F 2反向时合力最小,合力大小的取值范围是 | F 1-F 2|≤F≤(F 1+F 2)

多个力求合力的范围

有n 个力n F F F F ……、

、、321,它们合力的最大值是它们的方向相同时的合力,即F F i i n

max ==∑1,而它们的最小值要分下列两种情况讨论:

①若n 个力F F F F n 123、、、……中的最大力F m 大于

F i i i m n

=≠∑1,,则它们合力的最小值是F F m i i i m n -?? ???=≠∑1, ②若n 个力F F F F n 123、、、……中的最大力F m 小于

F i i i m n

=≠∑1,,则它们合力的最小值是0。 3、三角形法则:求两个互成角度的共点力F 1,F 2的合力,可以把F 1,F 2首尾相接地画出来,把F 1,F 2的另外两端连接起来,则此连线就表示合力F 的大小和方向;

4、分力与力的分解:如果几个力的作用效果跟原来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这几个力叫原来那个力的分力.求一个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

5、分解原则:平行四边形定则.

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同样遵循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同样,由力的分解所遵循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如不加任何限制而将某个力分解为两个分力,则可以得到无数种分解的方式,这是毫无意义的。通常作力的分解时所加的限制有两种:按照力的作用效果进行分解,按照所建立的直角坐标将力作正交分解

6、正交分解法

物体受到多个力作用时求其合力,可将各个力沿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直行正交分解,然后再分别沿这两个方向求出合力,正交分解法是处理多个力作用用问题的基本方法,值得注

意的是,对x 、y 方向选择时,尽可能使落在x 、y 轴上的力多;被分解的力尽可能是已知力。步骤为:

①正确选择直角坐标系,一般选共点力的作用点为原点,水平方向或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方向为X 轴,使尽量多的力在坐标轴上。

②正交分解各力,即分别将各力投影在坐标轴上,分别求出坐标轴上各力投影的合力。 ③分别求出x 轴方向上的各分力的合力Fx 和y 轴方向上各分力的合力Fy 。

Fx=F1x +F2x +…+Fnx

Fy =F1y +F2y +…+Fny

③利用勾股定理及三角函数,求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共点力合力的大小为F=22y x F F +,合力方向与X 轴夹角x y F F arctan

第三模块:受力分析、物体的平衡

『夯实基础知识』

物体受力情况的分析

(1)物体受力情况分析的理解:把某个特定的物体在某个特定的物理环境中所受到的力一个不漏,一个不重地找出来,并画出定性的受力示意图。对物体进行正确地受力分析,是解决好力学问题的关键。

(2)物体受力情况分析的方法:为了不使被研究对象所受到的力与所施出的力混淆起来,通常需要采用“隔离法”,把所研究的对象从所处的物理环境中隔离出来;为了不使被研究对象所受到的力在分析过程中发生遗漏或重复,通常需要按照某种顺序逐一进行受力情况分析,而相对合理的顺序则是先找重力,再找接触力(弹力、摩擦力),最后分析其它力(场力、浮力等)。

重力是否有;弹力看四周;分析摩擦力;不忘电磁浮

(3)受力分析的几个步骤.

①灵活选择研究对象:也就是说根据解题的目的,从体系中隔离出所要研究的某一个物体,或从物体中隔离出某一部分作为单独的研究对象,对它进行受力分析.

所选择的研究对象要与周围环境联系密切并且已知量尽量多;对于较复杂问题,由于物体系各部分相互制约,有时要同时隔离几个研究对象才能解决问题.究竟怎样选择研究对象要依题意灵活处理.

②对研究对象周围环境进行分析:除了重力外查看哪些物体与研究对象直接接触,对它有力的作用.凡是直接接触的环境都不能漏掉分析,而不直接接触的环境千万不要考虑进来.然后按照重力、弹力、摩擦力的顺序进行力的分析,根据各种力的产生条件和所满足的物理规律,确定它们的存在或大小、方向、作用点.

③审查研究对象的运动状态:是平衡态还是加速状态等等,根据它所处的状态有时可以确定某些力是否存在或对某些力的方向作出判断.

④根据上述分析,画出研究对象的受力分析图;把各力的方向、作用点(线)准确地表示出来.

(4)物体受力情况分析的依据:在具体的受力分析过程中,判断物体是否受到某个力的依据通常有如下三个。

①从力的概念判断,寻找施力物体;

②从力的性质判断,寻找产生原因;

③从力的效果判断,寻找是否产生形变或改变运动状态

六.平衡概念的理解及平衡条件的归纳

1.共点力:物体受到的各力的作用线或作用线的延长线能相交于一点的力

2.平衡状态:在共点力的作用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说明:这里的静止需要二个条件,一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二是物体的加速度为零,仅速度为零时物体不一定处于静止状态,如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达到最高点时刻,物体速度为零,但物体不是处于静止状态,因为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

3.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合力为零,即=合F 0

说明;

①三力汇交原理:当物体受到三个非平行的共点力作用而平衡时,这三个力必交于一点; ②物体受到N 个共点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时,取出其中的一个力,则这个力必与剩下的(N-1)个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③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平衡问题,则其平衡条件为:F X 合=0,F Y 合=0;

★④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的平衡条件

转动平衡状态是静止或匀速转动状态;其共同的物理本质是描述转动状态的角速度这一物理量保持恒定;而能够迫使物体转动角速度发生变化的只有力矩,所以在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的平衡条件是:物体所受到的合力矩为零,即∑M =0。

4.力的平衡:作用在物体上几个力的合力为零,这种情形叫做力的平衡

(1)若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仅受两个力作用,这两个力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即二力平衡

(2)若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三个力作用,则这三个力中的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与另一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3)若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力的作用,则宜用正交分解法处理,此时的平衡方程可写成

???=∑=∑00y

x F F ①确定研究对象;②分析受力情况;③建立适当坐标;④列出平衡方程

5.解决力的平衡问题常用的方法

苏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高一试题卷.docx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鼎尚**整理制作) 湖南师大附中 高一 年级 物理必修2模块结业考试 试 题 卷 温馨提示:除了所有学生的必答题之外,标有(附加题)字样的题为附加选做题。本卷总分为100(模块)+20(附加)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多项选择题不超过3个,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选错不得分) 1、下列物理量属于标量的是 ( ) A 、功和能量 B 、速度 C 、力 D 、位移 2、做曲线运动的物体,下列物理量一定变化的是( ) A 、动能 B 、速度 C 、速率 D 、加速度 3、决定平抛物体落体时间的因素是( ) A 、初速度 B 、抛物体的高度 C 、物体的位移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4、如图,两轮用齿轮传动,且不打滑,图中两轮的边缘上有A 、B 两点,它们到各自转轴O 1、O 2的距离分别为A r 、B r 且A B r r >. 当轮子转动时,这两点的角速度分别为A ω和B ω,线速度大小分别为A v 和B v , 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 、A B ωω= B 、A B ωω> C 、A B v v = D 、B A v v < 5、甲物体质量是乙物体的3倍,它们在同一高度处同时做自由落体下落,下列 A B

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 B 、着地时重力对甲的功率与乙相同 C 、甲比乙先着地 D 、甲、乙同时着地 6、公路上的拱形桥是常见的,汽车过桥时的运动可以看做圆周运动,关于汽车通过桥的最高点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由重力提供向心力 B 、汽车受重力,支持力和向心力 C 、向心加速度向下 D 、桥对汽车的支持力大于重力 7、宇宙飞船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关于宇宙飞船内的宇航员,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航天员处于超重状态 ②航天员处于失重状态 ③航天员不受地球引力 ④航天员仍受地球引力,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8.如图所示,蜡块R 可以在两端封闭、注满清水的竖直玻璃管中匀速上升。现若让蜡块R 从竖直管底沿管匀速上升的同时,令竖直玻璃管沿水平方向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 速直线运动。那么关于蜡块R 相对于地面的运动轨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是一条竖直线 B .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C .是一条抛物线 D .是一条水平线 9.自由落下的小球,从接触竖直放置的弹簧开始,到弹簧被压缩到最大形变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小球的动能逐渐减小. B .小球的重力势能逐渐减小. C .系统的机械能逐渐减小. D .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10.若静止在平直铁道上的列车以恒定的功率启动,在启动后的一小段时间内,关于列车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 .列车的速度和加速度均不断增加 C .列车的速度增大,加速度减小 D .列车做匀速运动 2.自由落下的小球,从接触竖直放置的弹簧开始到弹簧被压缩到最大形变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小球的动能逐渐减小.B .小球的重力势能逐渐减小.C .系统的机械能逐渐减小.D .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11.设某高速公路的水平弯道可看成半径是R 的足够大的圆形弯道,若汽车与路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那么关于汽车在此弯道上能安全转弯的速度,下列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大于gR μ B .一定等于gR μ C .最好是小于gR μ D .对转弯速度没有什么要求,驾驶员水平高,转弯速度可大些 12.下列关于机械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做匀速运动的物体机械能一定守恒 B .做圆周运动的物体机械能可能守恒 C .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机械能一定守恒 D .物体只发生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时,物体的机械能守恒 R

高中物理《力的平衡问题》常用解题方法

《力的平衡》常用解题方法【专题概述】 1 处理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 2.一般解题步骤 (1)选取研究对象:根据题目要求,选取一个平衡体(单个物体或系统,也可以是结点)作为研究对象. (2)画受力示意图: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画出受力示意图. (3)正交分解:选取合适的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将所受各力正交分解. (4)列方程求解:根据平衡条件列出平衡方程,解平衡方程,对结果进行讨论. 3.应注意的两个问题 (1)物体受三个力平衡时,利用力的分解法或合成法比较简单. (2)解平衡问题建立坐标系时应使尽可能多的力与坐标轴重合,需要分解的力尽可能少.物体受四个以上的力作用时一般要采用正交分解法 【典例精讲】 方法1 直角三角形法 用直角三角法解答平衡问题是常用的数学方法,在直角三角形中可以利用勾股定理、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等数学知识求解某一个力,若力的合成的平行四边形为菱形,可利用菱形的对角线互相垂直平分的特点进行求解.

【典例1】如图所示,石拱桥的正中央有一质量为m 的对称楔形石块,侧面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α,重力加速度为g ,若接触面间的摩擦力忽略不计,则石块侧面所受弹力的大小为 A.2 sin αmg B.2 cos αmg C.21 mgtan α D.21 mgcot α 【答案】 A 直角三角形,且∠OCD 为α,则由21mg =F N sin α可得F N =2sin αmg ,故A 正确. 方法2 相似三角形法 物体受到三个共点力的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画出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值反向的平行四边形中,可能有力三角形与题设图中的几何三角形相似,进而得到力三角形与几何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根据比值便可计算出未知力的大小与方向. 【典例2】 如图所示,一个重为G 的小球套在竖直放置的半径为R 的光滑圆环上,一个劲度系数为k ,自然长度为L(L<2R)的轻质弹簧,一端与小球相连,另一端固定在圆环的最高点,求小球处于静止状态时,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φ.

高中物理力与平衡知识点总结测试题及答案

第二章力物体的平衡 一、力 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的基本特征 (1)力的物质性: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 (2)力的相互性: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 (3)力的矢量性:力是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 (4)力的独立性:几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每个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均不会因其他力的存在而受到影响,这就是力的独立作用原理。 3、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4、力的分类: (1)按力的性质可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等(2)按力的效果可分为:压力、拉力、支持力、推力、阻力、向心力等 二、重力 1、产生: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力 2、大小G=mg 3、方向:竖直向下 4、重心: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合力的作用点。重心位置由物体的形状和质量 分布情况共同决定,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的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三、弹力 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这种力叫弹力。 2、产生条件:直接接触、发生弹性形变 3、方向:与物体形变方向相反或与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弹力的受 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 4、弹簧的弹力大小 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大小跟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劲度系数,单位N/m) 四、摩擦力 1、滑动摩擦力 (1)定义: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对于另一个物体滑动的时候,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运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2)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①两物体直接接触;②接触处粗糙且相互挤压; ③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 (3)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跟压力成正比,即F f=μF N,F N指接触面的压力,并不总是等于重力;μ是动摩擦因数,与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材料有关,还跟接触面的情况有关。 2、静摩擦力 (1)定义:两相对静止的相接处的物体间,由于存在相对运动趋势而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 (2)静摩擦力产生的条件:①两物体直接接触;②接触处粗糙且相互挤压;③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 (3)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跟接触面相切,并且跟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相反

最新高中物理人教版必修一课后习题整理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章节课后习题 2018/09/18 安明进 1.1 1. 平常说的“一江春水向东流”“地球的公转”“钟表的时针在转动”“太阳东升西落”等等,分别是说什么物体相对什么参考系在运动?的坐标各是多少? 2.将近 1 000 年前,宋代诗人陈与义乘着小船在风和日丽的春日 出游时曾经写了一首诗。在这首诗中,诗人艺术性地表达了他对 运动相对性的理解。诗中描述了什么物体的运动?它是以什么物 体为参考系的?你对诗人关于“榆堤”“云”“我”的运动与静 止的说法有没有不同的认识? 3. 桌面离地面的高度是 0.8 m ,坐标系原点定在桌面上,向下方 向为坐标轴的正方向, 如图1.1-7 所示。 通过测量,确定图中A 、B 的坐标。 1.2 1.以下各种说法中,哪些指时间?哪些指时刻? A .列车员说:“火车 8点 42 分到站,停车 8 分。” B .“您这么早就来啦,等了很久吧!” C .“前 3 秒”“最后 3 秒”“第 3 秒末”“第 3 秒内”。 2. 某市出租汽车的收费标准有1.20元/公里、1.60元/公里、2.00元/公里…… 其中的“公里”指的是路程还是位移? 3.田径场跑道周长是 400 m 。 (1)百米赛跑选用跑道的直道部分, 运动员跑完全程的路程是多少?位移大小是多少? (2)在800 m 跑比赛中,不同跑道的运动员跑完全程的路程相同吗?跑完全程的位移相同吗?请结合田径比赛的规则想一想。

4.从高出地面3 m的位置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小球,它上升5 m后回 落,最后到达地面(图1.2-6)。分别以地面和抛出点为原点建立坐 标系,方向均以向上为正,填写以下表格。 1.3 1.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为3.0×10 8 m/s。 (1)1光年(光在一年中传播的距离)相当于多少米? (2)除太阳外,最靠近地球的恒星是半人马座中的比邻星(很遗憾, 在北半球看不到),它离我们4.0×10 13 km,它发出的光要多长时 间才能到达地球? 2.汽车从制动到停止下来共用了5 s。这段时间内,汽车每1 s前进的距离分别是9 m、 7 m、 5 m、 3 m、 1 m。(1)求汽车前1 s、前2 s、前3 s、前4 s和全程的平均速度。这五个平均速度中哪一个最接近汽车关闭油门时的瞬时速度?它比这个瞬时速度略大些还是略小些? (2)汽车运动的最后1 s的平均速度是多少?汽车的末速度是多少? 3.图1.3-6 是京九铁路北京西至深圳某一 车次运行的时刻表,设火车在每个车站都 能准点到达,准点开出。 (1) T107次列车由北京西站开出直至到 达聊城站,运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T107次列车由聊城站开出直至到达 菏泽站,运行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3)T108次列车在 9 时 30 分的瞬时速度 是多少? 1.4 1. 对比电磁打点计时器和电火花计时器, 你认为哪一种可能引起较大的误差?为什么? 2. 把纸带的下端固定在重物上,上端用手提着,纸带穿过打 点计时器。接通电源后将纸带释放,重物便拉着纸带下落, 纸带被打出一系列点,其中有一段如图 1.4-12所示。 (1) 图 1.4-12 所示的纸带,哪端与重物相连?

苏教版高中物理 (1)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目录·必修1 物理学与人类文明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2 时间和位移 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4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5 自由落体运动 6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第三章相互作用 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2 弹力 3 摩擦力 4 力的合成 5 力的分解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1 牛顿第一定律 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3 牛顿第二定律 4 力学单位制 5 牛顿第三定律80 6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一) 7 用牛顿运动定律解决问题(二)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目录·必修2 第五章曲线运动 1 曲线运动 2 质点在平面内的运动 3 抛体运动的规律 4 实验:研究平抛运动 5 圆周运动 6 向心加速度 7 向心力 8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第六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1 行星的运动 2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3 万有引力定律 4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5 宇宙航行 6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第七章机械能守恒定律 1 追寻守恒量 2 功 3 功率 4 重力势能 5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6 实验:探究功与速度变化的关系 7 动能和动能定理 8 机械能守恒定律 9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0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目录·选修1-1第一章电流 一、电荷库仑定律 二、电场 三、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五、电流和电源 六、电流的热效应 第二章磁场 一、指南针与远洋航海 二、电流的磁场 三、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四、磁声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五、磁性材料 第三章电磁感应 一、电磁感应现象 二、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三、交变电流 四、变压器 五、高压输电 六、自感现象涡流 七、课题研究:电在我家中 第四章电磁波及其应用 一、电磁波的发现 二、电磁光谱 三、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四、信息化社会

高中物理《力、共点力的平衡》典型题精选(含答案推荐)

高中物理《力、共点力的平衡》精选典型题 (高考物理典型题全接触)强烈推荐 解决动态平衡问题一般方法 1、对物体进行正确地受力分析,是解决好力学问题的关键。受力分析的顺序:先找重力、其它场力,考察研究对象与其它物体有几个接触面(点),然后依次分析各个接触面的弹力和摩擦力 2.整体法:研究外力对物体系统的作用时,一般选用整体法。因为不用考虑系统内力,所以这种方法更简便,总之,能用整体法解决的问题不用隔离法。 3.隔离法:分析系统内各物体(各部分)间的相互作用时,需要选用隔离法,一般情况下隔离受力较少的物体。 4.图解法:如果物体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其中一个力的大小、方向均不变,另一个力的方向不变,此时可用图解法,画出不同状态下力的矢量图,判断各个力的变化情况. 5.解析法:如果物体受到多个力的作用,可进行正交分解,利用解析法,建立平衡方程,根据自变量的变化确定因变量的变化. 6.相似三角形法:如果物体受到三个力的作用,其中的一个力大小、方向均不变,另外两个力的方向都发生变化,可以用力三角形与几何三角形相似的方法.

弹力的分析方法 1.弹力有无的判断 (1)条件法:根据产生弹力的两个条件——接触和发生弹性形变直接判断. (2)假设法或撤离法:可以先假设有弹力存在,然后判断是否与研究对象所处状态的实际情况相符合.还可以设想将与研究对象接触的物体“撤离”,看研究对象能否保持原来的状态. 静摩擦力的分析方法 与绳、接触面、杆的弹力类似,静摩擦力也是“被动力”,要分析其有无、方向及大小,必须了解物体的其他受力和状态. (1)假设法:先假设没有静摩擦力(接触面光滑),看相对静止的物体间能否发生相对运动.若能发生相对运动,则有静摩擦力,方向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若不能发生相对运动,则没有静摩擦力. (2)状态法: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来确定,思路如下. (3)转换法:利用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来判定.先确定受力较少的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再确定另一物体受到的反作用力——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A 、B 、C 为三个质量相等、材料相同的小物块,在沿斜面向上的拉力作用下,沿相同的粗糙面上滑,其中A 是匀速上滑,B 是加速上滑,C 是减速上滑,而斜面体相对地面均处于静止状态,斜面体甲、乙、丙所受地面的摩擦力分别为1f 、2f 、3f ,该三个力的大小关系是( )

高中物理力与平衡

第一节重力弹力摩擦力 一、重力、弹力 1.重力 (1)产生: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2)大小:G=mg. (3)方向:总是竖直向下. (4)重心:因为物体各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从效果上看,可以认为各部分受到的重力作用集中于一点,这一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2.弹力 (1)定义: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 (2)产生的条件 ①两物体相互接触;②发生弹性形变. (3)方向:与物体形变方向相反. 3.胡克定律 (1)内容: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簧的弹力大小F跟弹簧伸长(或缩短)的长度x成正比. (2)表达式:F=kx. ①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单位为N/m;k的大小由弹簧自身性质决定. ②x是弹簧长度的变化量,不是弹簧形变以后的长度. 1.判断正误 (1)自由下落的物体所受重力为零.() (2)重力的方向不一定指向地心.() (3)弹力一定产生在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 (4)相互接触的物体间一定有弹力.() (5)F=kx中“x”表示弹簧形变后的长度.() (6)弹簧的形变量越大,劲度系数越大.() (7)弹簧的劲度系数由弹簧自身性质决定.() 二、摩擦力

2.动摩擦因数 F f(1)定义:彼此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时,摩擦力和正压力的比值,即μ=. F N(2)决定因素:接触面的材料和粗糙程度. 2.判断正误 (1)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或运动趋势.() (2)受滑动摩擦力作用的物体,可能处于静止状态.() (3)运动的物体不可能受到静摩擦力的作用.() (4)接触处有摩擦力作用时一定有弹力作用.() (5)两物体接触处的弹力增大时,接触面间的静摩擦力大小可能不变.() F f(6)根据μ=可知动摩擦因数μ与F成正比,与F成反比.() Nf F N弹力的分析与计算 1.弹力的判断 (1)弹力有无的判断方法 此方法多用来根据物体是否直接接触并发生弹性形变来判断是否存在弹力.①条件法: 判断形变较明显的情况. ②假设法:对形变不明显的情况,可假设两个物体间弹力不存在,看物体能否保持原有的状态.若状态不变,则此处不存在弹力;若状态改变,则此处一定有弹力 ③状态法:根据物体的状态,利用牛顿第二定律或共点力平衡条件判断弹力是否存在. (2)弹力方向的判断 ①根据物体所受弹力方向与施力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判断. ②根据共点力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确定弹力的方向. 2.弹力大小计算的三种方法 (1)根据胡克定律进行求解. (2)根据力的平衡条件进行求解. (3)根据牛顿第二定律进行求解. 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通过光滑的轻如图所示,在竖直放置的穹形光滑支架上,

粤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1~4章)

物理必修一第一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节认识运动 1.以地球做作为参考系 2.车厢内的人是注视另一站台的火车,即人的视线以离开了地面,人不以自身为参考系,就会一另一站台的火车为参考系,显然,人习惯于以自身为参考系,故有此感觉。 3.(1)、(3) 4.以列车位参考系时,人向西运动;以地面为参考系时,人随列车向东运动。 5.在研究瓢虫的星数、翅膀扇动问题时,不可以将瓢虫视为质点。在研究瓢虫的爬行轨迹、飞行路线问题时,可以将瓢虫视为质点。 6.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一致,都是一天,因此地球同步卫星与地球总是相对静止的。 第二节时间位移 1.位移为零;路程1600m。 2.物体运动的路程不一定大于物体运动的位移,物体作直线运动并没有改变运动方向时,位移的大小才等于路程。 3.“3s内”是指时间,时间为3s;“第3s内”是指时间,时间为1s;“3s 末”是指时刻;“前3s”是指时间,时间为3s;“最后1s”是指时间,时间为1s。 4.(1)“9时0分50秒”是时刻;“21小时”是时间;“6时23分”是时刻。(2)是时刻。(3)是时刻。 5.(1)影子的边缘在“圭”上的位置可以表示时刻,就象时间坐标轴上的一点;影子边缘在“圭”上移动的距离可以表示时间,就象时间坐标轴上的

一段。 (2)经过长期观测,古人不仅了解到一天钟表影在正午最短,而且得出一年内夏至日的正午,烈日高照,表影最短;冬至日的正午,煦阳斜照,表影则最长。于是古人就以正午时的表影长度来确定节气和一年的长度。如果连续两次测得表影的最长值(或最短值),这两次最长值(或最短值)相隔的天数,就是一年365天的时间长度。 第三节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 1.下面一条纸带运动比较快,上、下两条纸带运动的时间之比是16:10。 2.在DK范围内点于点之间的距离几乎是等间距的,所以纸带做匀速直线运动,在A到D和K到N范围内,点与点之间的距离不是等间距的, 所以纸带做变速直线运动。 3.略。 第四节物体运动的速度 1.大白鲨合某优秀运动员的速度都是平均速度。大白鲨在水中的速度约为 11.94m/s,某优秀运动员的速度为2.29m/s,所以大白鲨的速度更快。2. B 3.100km/h 4.略。 第五节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 1.C 2.不对。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就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 3.已知汽车运动的初速度,末速度等于零,又知减速时间,加设汽车作匀减

苏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暑假专题训练(一)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江苏阜宁GSJY高中物理(必修2)暑假专题训练(一)—《曲线运动》强化训练(附解析和答案)2011.7 一.选择题 1.下面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恒力作用下可能做曲线运动 B.物体在变力作用下不可能做曲线运动 C.做曲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D.物体在变力作用下有可能做曲线运动 2.关于质点做曲线运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B.变速运动一定是曲线运动 C.曲线运动轨迹上任一点的切线方向就是质点在这一点的瞬时速度方向 D.有些曲线运动也可能是匀速运动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运动物体的速度大小可能不变,所以其加速度可能为零 B.曲线运动物体在某点的速度方向即为该点的切线方向 C.曲线运动的速度大小可以不变,但速度方向一定改变 D.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可以不变,但速度大小一定改变 4.物体受到几个外力的作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如果突然撤掉其中的一个力,它可能做()

A.匀速直线运动 B.匀加速直线运动 C.匀减速直线运动 D.曲线运动 5. 关于曲线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 B.曲线运动的加速度可以一直为零 C.在平衡力作用下,物体可以做曲线运动 D.在恒力作用下,物体可以做曲线运动 6.一只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3m/s,它要渡过一条宽度为30m的河,河水的流速为4m /s,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船不能渡过河 B.船渡河的速度一定为5m/s C.船不能垂直到达对岸 D.船垂直到达对岸所需时间为6s 7. A、B两个物体,从同一高度同时开始运动,A做自由落体运动,B做初速度为v的平抛运动,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两个物体同时落地 B.两个物体相同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同 C.两个物体落地时速度相同 D.两个物体落地时速率相同 8. 如图所示,一个物体以v=10m/s的初速度水平抛出,3s后物体到达A点时的速度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g取10m/s2) ( ) A.30° B. 45° C.60° D.90° 9.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通过的最大距离取决于( ) A.物体的高度和重力 B.物体的重力和初速度 C.物体的高度和初速度 D.物体的重力、高度和初速度 10.关于合运动和分运动的概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合运动一定指物体的实际运动 B.合运动的时间比分运动的时间长 C.合运动与分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的关系都一定满足平行四边形定则 D.合运动与分运动是相对来说的,可以相互转化 11.火车以1m/s2的加速度在水平轨道上匀加速行驶,一乘客把手伸到窗外从距地面 2.5m高处自南释放一物体,不计空气阻力物体落地时与乘客的水平距离为( ) A.0m B.0.5m C.0.25m D.1m 12. 甲、乙两人在一幢楼的第三层窗口比赛掷垒球,他们都尽力沿水平方向掷出同样的垒球,不计空气阻力,甲掷的水平距离正好是乙的两倍,若乙要想掷出相当于甲在三层窗口掷出的距离,则乙应( ) A.在5层窗口水平掷出 B.在6层窗口水平掷出 C.在9层寓口水平掷出 D.在12层窗口水平掷出 13 如图所示,相对的两个斜面,倾角分别为37。和53。,在顶点两个小球A、B以同样大小的初速度分别向左、向右水平抛出,小球都落在斜面上,若不计空气阻力,则A、B 两个小球运动时间之比为( ) A.1:1 B.4:3 C.16:9 D.9:16

高中物理受力分析(动态平衡问题)典型例题(含答案)【经典】

知识点三:共点力平衡(动态平衡、矢量三角形法) 1.(单选)如图所示,一小球在斜面上处于静止状态,不考虑一切摩擦,如果把竖直挡板由竖直位置缓慢绕 O点转至水平位置,则此过程中球对挡板的压力F1和球对斜面的压力F2的变化情况是().答案B A.F1先增大后减小,F2一直减小 B.F1先减小后增大,F2一直减小 C.F1和F2都一直减小 D.F1和F2都一直增大 2、(单选)(天津卷,5)如图所示,小球用细绳系住,绳的另一端固定于O点.现用水平力F缓慢推动斜面体,小球在斜面上无摩擦地滑动,细绳始终处于直线状态,当小球升到接近斜面顶端时细绳接近水平, 此过程中斜面对小球的支持力F N以及绳对小球的拉力F T的变化情况是().答案D A.F N保持不变,F T不断增大 B.F N不断增大,F T不断减小 C.F N保持不变,F T先增大后减小 D.F N不断增大,F T先减小后增大 3.(单选)如图所示,一光滑小球静止放置在光滑半球面的底端,用竖直放置的光滑挡板水平向右缓慢地 推动小球,则在小球运动的过程中(该过程小球未脱离球面),木板对小球的推力F1、半球面对小球的支持力F2的变化情况正确的是().答案B A.F1增大,F2减小B.F1增大,F2增大 C.F1减小,F2减小D.F1减小,F2增大 4、(单选)如图所示,一物块受一恒力F作用,现要使该物块沿直线AB运动,应该再加 上另一个力的作用,则加上去的这个力的最小值为().答案B A.F cos θB.F sin θ C.Ftan θD.F cot θ 5.(单选)如图所示,一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固定在地面上,一质量为m的小木块在水平力F的作用下静止在斜面上.若只改变F的方向不改变F的大小,仍使木块静止,则此时力F与水平 面的夹角为().答案A A.60°B.45° C.30°D.15° 6.(多选)一铁架台放于水平地面上,其上有一轻质细线悬挂一小球,开始时细线竖直,现将水平力F作用于小球上,使其缓慢地由实线位置运动到虚线位置,铁架台始终保持静止,则在这一 过程中().答案:AD A.细线拉力逐渐增大B.铁架台对地面的压力逐渐增大 C.铁架台对地面的压力逐渐减小D.铁架台所受地面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7、(多选)(苏州调研)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的小球A、B用两根不可伸长的轻绳连接后悬挂于O点,在外力F的作用下,小球A、B处于静止状态.若要使两小球处于静止状态且悬线OA与竖直 方向的夹角θ保持30°不变,则外力F的大小().答案BCD A.可能为 3 3 mg B.可能为 5 2 mg C.可能为2mg D.可能为mg 8、(单选)如图所示,轻绳的一端系在质量为m的物体上,另一端系在一个轻质圆环上,圆环套在粗糙水平杆MN上.现用水平力F拉绳上一点,使物体处于图中实线位置,然后改变F的大小使 其缓慢下降到图中虚线位置,圆环仍在原来的位置不动.在这一过程中,水平拉力F、环 与杆的摩擦力F摩和环对杆的压力F N的变化情况是().答案D A.F逐渐增大,F摩保持不变,F N逐渐增大B.F逐渐增大,F摩逐渐增大,F N保持不变 C.F逐渐减小,F摩逐渐增大,F N逐渐减小D.F逐渐减小,F摩逐渐减小,F N保持不变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本问题与练习答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本问题与练习答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1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1、“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水相对地面(岸)的运动,“地球的公转”是说地球相对太阳的运动,“钟表时、分、秒针都在运动”是说时、分、秒针相对钟表表面的运动,“太阳东升西落”是太阳相对地面的运动。 2、诗中描写船的运动,前两句诗写景,诗人在船上,卧看云动是以船为参考系。云与我俱东是说以两岸为参考系,云与船均向东运动,可认为云相对船不动。 3、x A=-0.44 m,x B=0.36 m 第2节:时间和位移 1.A.8点42分指时刻,8分钟指一段时间。B.“早”指时刻,“等了很久”指一段时间。C.“前3秒钟”、“最后3秒钟”、“第3秒钟”指一段时间,“3秒末”指时刻。 2.公里指的是路程,汽车的行驶路线一般不是直线。 3.(1)路程是100 m,位移大小是100 m。 (2)路程是800 m,对起跑点和终点相同的运动员,位移大小为0;其他运动员起跑点各不相同而终点相同,他们的位移大小、方向也不同。 4.解答 3 m 8 m 0 5 m -8 m -3 m 0 5 m -3 m 5 m -8 m -3 m 第3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1.(1)1光年=365×24×3600×3.0×108 m=9.5×1015 m。 (2)需要时间为 16 15 4.010 4.2 9.510 ?= ? 年 2.(1)前1 s平均速度v1=9 m/s 前2 s平均速度v2=8 m/s 前3 s平均速度v3=7 m/s 前4 s平均速度v4=6 m/s 全程的平均速度v5=5 m/s v1最接近汽车关闭油门时的瞬时速度,v1小于关闭油门时的瞬时速度。 (2)1 m/s,0 3.(1)24.9 m/s,(2)36.6 m/s,(3)0 第4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1.电磁打点记时器引起的误差较大。因为电磁打点记时器打点瞬时要阻碍纸带的运动。2.(1)纸带左端与重物相连。(2)A点和右方邻近一点的距离Δx=7.0×10-3 m,时间Δt=0.02 s,Δt很小,可以认为A点速度v=x t ? ?=0.35 m/s 3.解(1)甲物体有一定的初速度,乙物体初速度为0。 (2)甲物体速度大小不变,乙物体先匀加速、匀速、最后匀减速运动。 (3)甲、乙物体运动方向都不改变。 4.纸带速度越大,相邻两点的距离也越大。纸带速度与相邻两点时间无关。 第5节: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1.100 km/h=27.8 m/s 2.A.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 B.列车启动慢慢到达最大速度50 m/s,速度变化量较大,但加速时间较长,如经过2 min,则加速度为0.42 m/s2,比汽车启动时的加速度小。 C、汽车向西行驶,汽车减速时加速度方向向东。D.汽车启动加速到达最大速度的过程中,后一阶段加速度比前一阶段小,但速度却比前一阶段大。3.A的斜率最大,加速度最大。 a A=0.63 m/s2,a B=0.083 m/s2,a C=-0.25 m/s2 a A、a B与速度方向相同,a C与速度方向相反。4.解答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 1 3.0/10/ 0.29 v cm s cm s == 滑块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 2 3.0/27/ 0.11 v cm s cm s == 滑块加速度2 2710/ 3.57 v a cm s t ?- == ?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 第1节: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1.(1)15,16,18,19,21,23,24; (2)如图所示;

苏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高一试题卷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马鸣风萧萧**整理制作) 湖南师大附中 高一 年级 物理必修2模块结业考试 试 题 卷 温馨提示:除了所有学生的必答题之外,标有(附加题)字样的题为附加 选做题。本卷总分为100(模块)+20(附加)分。 第Ⅰ卷(选择题 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符合题意,多项选择题不超过3个,全部选对得3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选错不 得分) 1、下列物理量属于标量的是 ( ) A 、功和能量 B 、速度 C 、力 D 、位移 2、做曲线运动的物体,下列物理量一定变化的是( ) A 、动能 B 、速度 C 、速率 D 、加速度 3、决定平抛物体落体时间的因素是( ) A 、初速度 B 、抛物体的高度 C 、物体的位移 D 、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4、如图,两轮用齿轮传动,且不打滑,图中两轮的边缘上有A 、B 两点,它们 到各自转轴O 1、O 2的距离分别为A r 、B r 且A B r r >. 当轮子转动时,这两点 的角速度分别为A ω和B ω,线速度大小分别为A v 和B v , 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 、A B ωω= B 、A B ωω>

C 、A B v v = D 、B A v v < 5、甲物体质量是乙物体的3倍,它们在同一高度处同时做自由落体下落,下列 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的加速度比乙的大 B 、着地时重力对甲的功率与乙相同 C 、甲比乙先着地 D 、甲、乙同时着地 6、公路上的拱形桥是常见的,汽车过桥时的运动可以看做圆周运动,关于汽车 通过桥的最高点时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 、由重力提供向心力 B 、汽车受重力,支持力和向心力 C 、向心加速度向下 D 、桥对汽车的支持力大于重力 7、宇宙飞船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关于宇宙飞船内的宇航员,有下列几种说法: ①航天员处于超重状态 ②航天员处于失重状态 ③航天员不受地球引力 ④航天员仍受地球引力,上述说法正确的是( )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④ 8.如图所示,蜡块R 可以在两端封闭、注满清水的竖直玻璃管中匀速上升。现若让蜡块R 从竖直管底沿管匀速上升的同时,令竖直玻璃管沿水平方向做初速度为0的匀加 速直线运动。那么关于蜡块R 相对于地面的运动轨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是一条竖直线 B .是一条倾斜的直线 C .是一条抛物线 D .是一条水平线 9.自由落下的小球,从接触竖直放置的弹簧开始,到弹簧被压缩到最大形变的过程 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小球的动能逐渐减小. B .小球的重力势能逐渐减小. C .系统的机械能逐渐减小. D .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10.若静止在平直铁道上的列车以恒定的功率启动,在启动后的一小段时间内,关于列车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B .列车的速度和加速度均不断增加 C .列车的速度增大,加速度减小 D .列车做匀速运动 2.自由落下的小球,从接触竖直放置的弹簧开始到弹簧被压缩到最大形变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小球的动能逐渐减小.B .小球的重力势能逐渐减小.C .系统的机械能逐渐减小.D .系统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11.设某高速公路的水平弯道可看成半径是R 的足够大的圆形弯道,若汽车与路面间的动 摩擦因数为μ,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那么关于汽车在此弯道上能安全转弯的 速度,下列四种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大于gR μ B .一定等于gR μ C .最好是小于gR μ D .对转弯速度没有什么要求,驾驶员水平高,转弯速度可大些

高中物理力与平衡力的合成导学案鲁科必修

3-4 力的合成 学 习 目 标 重 点难点重点:1.合力与分力的关系。 2.平行四边形定则及应用。难点: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教 法导学案教学 学生自主学习课堂笔记一、知识梳理与整理归纳 (一)共点力 定义: (二)力的合成 1.合力与分力 (1)定义: (2)关系: 2.力的合成 3.平行四边形定则 二、我的疑惑:

【判一判】 (1)合力一定大于分力。( ) (2)合力和分力都作用在物体上,受力分析时都要分析。( ) (3)作用在物体上同一点的力才是共点力。( ) (4)平行四边形定则也适用于多个共点力求合力。( ) 三.课堂导学,小组合作探究 (一)、共点力 1.观察三个图中的作用力,找出它们的区别并总结什么是共点力。 探究归纳: (二)力的合成 1.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一辆小车可以一个人拉着向前运动,也可以由两个人反向拉或同向推,同样使小车前进。如何求同一直线上两个力的合力?有什么规律? 探究归纳: 2.两个力不在同一直线上,如何探究求其合力?结合“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 探究归纳:

6.某同学在单杠上做引体向上,如图所示。其中双臂用力最小的是( ) 第7题 7.如右图所示,六个共点力大小分别为F、2F、3F、4F、5F、6F,相邻的两个力之间的夹角均为60°,求它们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能力提升】 8.关于两个分力F1、F2及它们的合力F,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合力F一定与F1、F2共同产生的效果相同 B.两力F1、F2一定是同种性质的力 C.两力F1、F2一定是同一个物体受的力 D.两力F1、F2与F是物体同时受到的三个力 9.如图所示为节日里悬挂灯笼的一种方式,A、B点等高,O为结点,轻绳AO、BO长度相等,拉力分别为F A、 F B,灯笼受到的重力为G.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F A的大小一定小于G B.F A与F B大小相等 C.F A与F B合力的方向竖直向上 D.F A与F B大小之和等于G 10.同一平面内的三个力,大小分别为4 N、6 N、7 N,若三力同时作用于某一物体,则该物体所受三力合力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为( ) A.17 N 3 N B.5 N 3 N C.9 N 0 D.17 N 0 11.两个共点力F1、F2的大小不变,它们的合力F的大小跟两力F1、F2之间的夹角θ的关系如上图所示,求两个力的大小。 四、课后作业:

高一年级物理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

高一年级物理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 问题与练习 1.解答子弹长约几厘米,枪口到靶心的距离大于几十米,两者相差千倍以上.研究子弹从枪口击中靶心的时间一般都可忽略子弹的长度,把子弹看做质点,这样带来的时间误差不到10-4 s. 子弹穿过一张薄纸的时间是从子弹头与纸接触算起到子弹尾离开纸的一段时间.若把子弹看做质点,则子弹穿过一张薄纸就不需要时间,所以,研究子弹穿过一张薄纸的时间,不能把子弹看做质点. 说明能否把物体看做质点是由问题的性质决定的,而不是由物体的大小决定.选用本题是为了说明一颗小子弹,在前一种情况可看成质点,而在后一种情况就不能看成质点. 2.解答“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水相对地面(岸)的运动,“地球的公转”是说地球相对太阳的运动,“钟表时、分、秒针都在运动”是说时、分、秒针相对钟表表面的运动,“太阳东升西落”是太阳相对地面的运动. 说明要求学生联系一些常见的运动指认参考系,可加深学生对参考系的理解.这类问题有时也需要仔细、深入地思考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如我们说通信卫星是静止卫星、说静止卫星相对地球静止是模糊的.说静止卫星相对地面(某点)静止是正确的,静止卫星相对地球中心是运动的. 3.解答诗中描写船的运动,前两句诗写景,诗人在船上,卧看云动是以船为参考系.云与我俱东是说以两岸为参考系,云与船均向东运动,可认为云相对船不动. 说明古诗文和现代文学中,我们会发现一些内容与自然科学有关,表明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是相关的.教材选用本诗是为了凸现教材的人文因素. 4.解答xA=-0.44 m,xB=0.36 m 2 问题与练习 1.解答A.8点42分指时刻,8分钟指一段时间. B.“早”指时刻,“等了很久”指一段时间. C.“前3秒钟”、“最后3秒钟”、“第3秒钟”指一段时间,“3秒末”指时刻. 2.解答公里指的是路程,汽车的行驶路线一般不是直线. 3.解答(1)路程是100 m,位移大小是100 m. (2)路程是800 m,对起跑点和终点相同的运动员,位移大小为0;其他运动员起跑点各不相同而终点相同,他们的位移大小、方向也不同. 4.解答 3 m 8 m 5 m -8 m -3 m 5 m -3 m 5 m -8 m -3 m 3 问题与练习

高中物理力的平衡经典习题及答案【复习准备】

力的平衡经典习题 1、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光滑球的质量均为m,放在竖直挡板和倾角为α的固定斜面间.若缓慢转动挡板至与斜面垂直,在此过程中 A.A、B两球间的弹力不变 B.B球对挡板的压力逐渐减小 C.B球对斜面的压力逐渐增大 D.A球对斜面的压力逐渐增大 2、如图所示,不计滑轮质量与摩擦,重物挂在滑轮下,绳A端固定,将B端绳由B移到C或D(绳长不变)其绳上张力分别为T B,T C,T D,绳与竖直方向夹角θ分别为θB, θC, θD则 A. T B>T C>T D θB<θC<θD B. T B

A.F B.F + mg C.F -mg D.mg -F 5、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质点静止地放在半径为R的半球体上,质点与半球体间的动摩擦因数为,质点与球心的连线与水平地面的夹角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地面对半球体的摩擦力为零 B.质点对半球体的压力大小为mg sin C.质点所受摩擦力大小为mg sin D.质点所受摩擦力大小为mg cos 6、如图所示,一个质量为m=2.0 kg的物体,放在倾角为θ=30°的斜面上而静止,若用竖直向上的力F=5 N提物体,物体仍静止(g=10 m/s2),则下述正确的是 A.斜面受的压力减少量等于5 N B.斜面受的压力减少量小于5 N C.地面受的压力减少量等于5 N D.地面受的压力减少量小于5 N 7、半圆柱体P放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其右端有固定放置的竖直挡板MN,在P和MN之间放有一个光滑均匀的小圆柱体Q,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右图所示是这个装置的纵截面图. 若用外力使MN保持竖直,缓慢地向右移动,在Q 落到地面以前、发现P始终保持静止. 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MN对Q的弹力逐渐减小B.地面对P的摩擦力逐渐增大 C.P、Q间的弹力先减小后增大 D.Q所受的合力逐渐增大

鲁科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套

鲁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解析全套 含模块综合测试题,共6套 阶段验收评估(一)运动的描述 (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第1~5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第6~8题有多个选项正确,全部选对得6分,选不全得3分,选错不得分) 1.2015年11月18日,俄罗斯历史上首次在实战中使用了最新的X-101巡航导弹对叙利亚进行了轰炸。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析该导弹的形状时,可以把它看成质点 B.研究该导弹的飞行时间时,不可以把它看成质点 C.研究该导弹滑行过程中经过某标示物的时间时,不能把它看成质点 D.分析该导弹在空中的飞行轨迹时,不能把它看成质点 解析:选C分析该导弹的形状时,其大小和形状不能被忽略,A错误;研究该导弹的飞行时间时,导弹的大小远小于飞行距离,可以把它看成质点,B错误;研究该导弹滑行过程中经过某标示物的时间时,导弹的长度即为位移的大小,不能忽略,故不能把它看成质点,C正确;分析该导弹在空中的轨迹时,导弹的大小可以忽略,可以把它看成质点,D错误。 2.一个人从北京到重庆,可以乘火车,也可以乘飞机,还可以先乘火车到武汉,然后乘轮船沿长江到重庆,如图1所示,则在这几种情况下,该人的() 图1 A.运动轨迹一样B.路程相同 C.位置变化不同D.位移相同 解析:选D在题中所述的三种情况中,人的运动轨迹不同,路程也不同,但人的始末位臵相同,故位移相同,即位臵变化相同,选项D正确。 3.由加速度的定义式a=Δv Δt可知() A.加速度a与速度的变化Δv成正比B.加速度a与时间Δt成反比

C .加速度a 的方向与速度v 的方向相同 D.Δv Δt 叫速度的变化率,它是描述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解析:选D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式a =Δv Δt 知,加速度a 等于Δv 与Δt 的比值,当Δv 一定时,加速度 a 与时间的变化量Δt 成反比,当Δt 一定时,加速度a 与速度的变化量Δv 成正比,故选项A 、B 均错;加速度a 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Δv 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无关,选项C 错误;Δv Δt 是速度变化量与时间变 化量的比值,反映了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快慢,选项D 正确。 4.如图2所示,F1赛车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科技含量最高的运动。F1赛车不仅加速快,而且有很强的制动特性,可以在1.9 s 内从200 km/h 减速到0,则其制动加速度大小约为( ) 图2 A .10 m/s 2 B .20 m/s 2 C .30 m/s 2 D .40 m/s 2 解析:选C 其制动加速度a =Δv t =0-200× 1 3.61.9 m/s 2≈-29.2 m/s 2,即制动加速度的大小约为30 m/s 2, C 正确。 5.某人爬山,从山脚爬上山顶,然后又沿原路返回到山脚,上山的平均速度为v 1,下山的平均速度为v 2,则往返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是( ) A.v 1+v 22 v 1+v 22 B.v 1-v 22 v 1-v 22 C .0 v 1-v 2 v 1+v 2 D .0 2v 1v 2 v 1+v 2 解析:选D 由于此人爬山往返一次,位移s =0,平均速度v -=s t =0,由于此人往返一次的路程为山脚到山顶距离的2倍,设单程为s ,则平均速率v - ′=s +s t 1+t 2=2s s v 1+s v 2 =2v 1v 2v 1+v 2 ,所以D 项正确。 6.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匀速运动,取向右为正方向,甲质点的速度为2 m/s ,乙质点的速度为-4 m/s ,可知( ) A .乙质点的速率大于甲质点的速率 B .因为+2>-4,所以甲质点的速度大于乙质点的速度 C .这里正负号的物理意义是表示运动的方向 D .若甲、乙两质点同时由同一点出发,则10 s 后甲、乙两质点相距60 m 解析:选ACD 速度是矢量,其正负号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向,速率是标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