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思想的渗透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思想的渗透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思想的渗透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思想的渗透结题报告篇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研究”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研究”

结题报告

目录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五、课题研究的内容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组建队伍,做好准备

(二)扎实研究,逐步推进

1、开展学习厚积淀

2、研读教材明线索

3、关注课堂重实践

4、开展活动促发展。

(三)认真总结,提炼升华

八、课题研究成果

(一)明确了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的涵义及其作用。

(二)探索了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1、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途径

2、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三个阶段

3、掌握了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原则

(三)课题研究促进了师生的共同发展

1、发展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2、提高了教师的科研水平,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九、课题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的设想

参考文献

附件

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发展学生数学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南平师范附属小学数学课题组刘德美执笔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教师要做好学习、研讨与实践,通过备课、上课、作业、课外环节加以渗透,使学生经历启蒙、形成与应用阶段,逐步学会运用数学思想方法分析与解决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素质。

关键词:数学思想方法、渗透、发展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一)从目前的教学现状看:由于教师独立钻研教材,挖掘隐含在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方法并结合教学加以渗透的能力较弱,加之《标准》中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只是渗透,不作为考试内容,因此“让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的目标在教学中并未得到应有的落实。

(二)从目前教材编写的状况看:体现新标准理念的教材在内容的安排上有两条主线:一是数学基础知识与技能,这是一条明线;二是数学思想方法,这是一条暗线,教学中要予以渗透。对于教材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由于师生没有发掘而忽略了。

(三)从当前的数学教育的总体目标看:在新一轮的数学课程改革中,“让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教育的一个重要的目标。我们将实际的数学教育与目标对照,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和应用技能的同时并没有很好地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

(四)从时代发展的需要看: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的地位日益提高,应用越来越广泛。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已成为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从学生的学习状态看。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精髓,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的教学,让学生在掌握表层知识的同时,领悟到深层知识,将实现数学学习质的“飞跃”。

(二)从数学的教育目标看。在教学中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是实现数学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措施,学生不仅要“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而且要“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习中的问题,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三)从教师的专业发展看。本课题的研究可以有效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养成深入钻研教材的习惯,提升对数学的认识以及对数学教学的认识,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四)从社会的发展趋势看。用现代数学的思想方法指导学生掌握数学的核心内容,学会运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是现代科技革命和未来社会发展对数学教育的要求,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新视角。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自20世纪以来,许多著名的数学家都曾从事过数学思想方法理论的研究,并获得丰富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为我们今天研究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提供了理论基础。

(一)波利亚是20 世纪最伟大的数学思想家,他的解题思想具有划时代的贡献。波利亚所著的《数学与猜想》、《怎样解题》中为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提供了理论模式,波利亚解题思想都蕴含丰富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日本数学教育家米山国藏于1969年发表了《数学的精神、思维与方法》,该书系统论述了贯穿于整个数学的数学精神、一些重要数学思想与若干有效的数学方法。他指出的:“不管他们(指学生)从事什么业务工作,唯有深深地铭刻于头脑中的数学的精神、数学的思维方法、研究方法、推理方法和着眼点等,都随时随地地发生作用,使他们受益终生。”

(三)苏联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在《数学教育学》有这样的论述:“……把数学建立在现代化数学思想基础上,使学生的思维向现代数学思维发

展。”“数学教学是数学领域的思维活动、认识活动的教学。”

(四)在我国数学界,特别是数学教育界对数学思想方法及其教学的研究获得了广泛重视。这期间徐利治、郑毓信、张奠宙教授等的论著对我国数学教育界开展此项研究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

“数学教学活动要帮助学生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的目标。

(五)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基本结构理论认为,“不论我们选教什么学科,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所谓基本结构就是指“基本的、统一的观点,或者是一般的、基本的原理。”数学思想与方法为数学学科的一般原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认为:懂得基本原理使得学科更容易理解,有利于记忆,学习基本原理有利于“原理和态度的迁移”,这种类型的迁移应该是教育过程的核心——用基本的和一般的观念来不断扩大和加深知识。

四、课题研究的目标

(一)初步揭示小学各学段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

(二)初步形成一种有效的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教学模式。

(三)学生在初步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的基础上,逐步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

式去分析与解决问题。

(四)教师在研究中获得专业上的更快成长,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一)小学阶段各学段适合渗透哪些数学思想方法。

(二)如何处理好数学知识的教学和思想方法渗透之间的关系,探索有效的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教学模式。

(三)在小学不同学段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有什么不同的教学要求,如何做好前后的衔接。

六、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研究是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采用以点带面,即以课题组成员带动所在的备课组的研究,从而带动全校数学教师参与到该课题研究中。强调教师在研究中的主动参与,将群体研究与个体行动研究相结合,采用的研究方法是案例分析法、观察法、调查法、文献法、经验总结法。

七、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

(一)组建队伍,做好准备

课题负责人率先收集、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了解当前人们对这个课题的研究状况,调查全校数学老师的课堂教学情况(对全体数学老师随堂听课),针对本校数学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研究目标,形成较为全面、详细的课题研究方案。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按老中青结合组成有梯队的实验队伍,其中既有特级教师、小中高教师、省级、市级学科带头人以及市教坛新秀、又有好学上进的青年教师,形成优势互补、培养后备人才。本环节还进行了课题研究的前测,使研究目标、内容、措施更符合实际。

(二)扎实研究,逐步推进

1、开展学习厚积淀

课题组多次认真组织教师学习课题相关的理论,厚实教师的理论基础,为教师进行课题研究做好理论上的准备。

(1)利用现有资源开展校本培训

我们利用学校现代化的教学设备、利用便捷的网络资源,在学校的数学博客上转载课题学习资料,在博客上交流学习体会,观看省内外名师的优质课教学光盘,特别是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特别好的课,比如《数学广角》、《搭配中的学问》、

《解决问题的策略》等,并组织讨论。课题组在学校内部网上建立资料包,方便教师获取课题资料等,实现资源共享。

(2)积极参加省“问题解决”课题组的活动

课题组每次均派出若干位教师参与“问题解决”课题的年会,并向课题组提交课题论文,学习取经后及时组织教师汇报,交流会议资料,传达省上会议精神。(3)开设课题辅导讲座

由课题组的陈丽华副校长给全体数学教师开设了“高站位、低起点;合理把握、适时渗透”专题辅导讲座。课题负责人刘德美老师给老师们开设“数学课的基本类型及其教学”讲座,结合各种课型对如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进行辅导。 2、研读教材明线索

我们根据教师在备课中考虑知识点多一些,而考虑数学思想方法则较少;往往教材里提到的,比较明显的会加以渗透,而一些教材蕴含的思想方法不易发掘的就忽略了。因此我们组织课题组教师认真研读教材与课标,挖掘教材中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梳理各册教材各个单元知识中适合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发挥每个课题组成员的作用,让她们在各个年级备课组的教材分析中注重对教材隐含的数学思想方法的挖掘,并组织教师就渗透哪些数学思想方法、怎样渗透、渗透到什么程度进行交流探讨,提高教师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认识,增强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自觉性。

3、关注课堂重实践

(1)以研讨课为抓手,在同伴互助中探索

在课题研究期间,我们根据省“问题解决”课题组每个学年的工作计划中安排的研究主题来开展工作。课题组基本保证每月开一次课题研讨课。有骨干教师

率先上示范课、有青年老师上研究汇报课;有专题研讨课、有自己的选题研讨课;有时是各种课型的研讨课,有时则为同课异构的研讨课,研讨课的内容与形式多样;研讨课的内容涵盖教材的不同领域,让“数学思想方法”逐步走进了课堂。开课时对课题成员实行分组,以老带青,提高研究实效。每次研讨课前,都组织教师磨课,在实践—反思—再实践中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提高了教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思想方法的意识,不断深化对课题的认识。开课时全体教师都参与听课、课后评课,之后课题组将教学设计发在博客上并组织教师在博客上评议。非课题组教师每个学期也上一节能反映课题研究成果的汇报课作为课堂教学评估的重要内容,使课题研究真正落在课堂上,通过以点带面,让全校数学教师都从研讨课中受益。

(2)以展示课为平台,在专家引领下提升

为深入、有效推进课题研究,提高课题研究的质量和水平,课题组利用各种机会获得专家的指导。在王永教师来校做讲座的时候,课题组组长把课题研究中的困惑、问题和思考与王永老师交流,认真听取他对课题的指导性意见;研究期间有刘德美、张碧玉、黄淑英、黄玲四位教师在省、市级展示了6节不同的课,她们利用在外开课的机会,积极争取获得专家指导的机会,她们听取陶文中、王永等多位专家对公开课的指导;学校也多次请来了市教研室冯兵主任来校听课,指导课题组开展活动。

篇二:关于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教学的课题1

《关于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教学的课题》

研究方案

西簧乡小数学课题组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在新课程背景下,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增加了新内容。《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通过义务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应该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可见,让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新视角之一。从目前的教学现状看,教师独立钻研教材的能力不强,挖掘隐含在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意识淡薄,很多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对知识技能的教学驾轻就熟,却淡化了知识发生过程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这种就教材教教材,只重视讲授表层知识,而不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往往是孤立、零散的东西,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的精髓,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让学生在掌握表层知识的同时,领悟到深层知识,学习层次实现质的“飞跃”,学生所学的知识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的、组织得很好的知识结构后,才能摆脱“题海”

之苦,焕发其生命力和创造力。基于上述思考,我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教学进行探索和实践,旨在使教师重视数学知识教学中思想方法的滲透,掌握渗透的艺术,使数学知识教学真正建立在数学思想方法基础之上,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能力。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㈠研究目标

1、通过组织老师学习小学各学段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教师自身数学素养和对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2、按照现行教材总体框架,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有机的整理与分析,形成可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体系。

3、以可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体系为依据,开展数学思想方法在课堂中渗透的实践研究,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力争形成本校数学课堂教学特色。

4、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让学生在初步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的基础上,逐步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去分析与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㈡研究内容

1、采用分散学习与集中研讨相结合的方式,提高自身的数学

素养。

2、按照现行教材总体框架,分四大领域构建所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体系:教材总体框架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解决问题四大领域进行思想方法渗透的研究

3、依据前期构建的可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体系,开展数学思想方法在课堂中渗透的实践研究。

⑴备课时,以单元为单位,将如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作为必备内容,在教学目标中要有明确体现。

⑵同一数学思想方法在不同班级渗透的比较研究。

三、预期创新点

1、形成适合教材总体框架不同领域可渗透的、科学的数学思想方法体系。

2、根据不同学段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形成适合不同学段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教学模式。

3、通过开展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教学的研究、实践,形成本校数学课堂教学特色。

四、研究方法和步骤:

㈠研究方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文献资料法、归纳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分析教材及教师用书,梳理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理论,形成体系。

2、行动研究法。将梳理而得的数学思想方法体系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经实践检验,分析效果后,修整再应用于实践,科学化数学思想方法体系,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3、归纳法。用于研究成果的总结提炼,以形成科学的、可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体系与实践研究成果。

㈡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21.11-2021.3)确立课题,收集、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组织实验队伍,确定研究目标、内容、措施、办法,拟写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21.4—2021.10)

第一步

⑴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理论学习后,分四大领域进行梳理,并形成体系。同时,写一篇对数学思想方法整理、分析的论文;

⑵开展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两大领域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教学实践,写好教学随记,积累研究资料,写出效果分析报告;

3)对课题研究进行评估。

第二步

⑴在小结经验的基础上,对实验方案进行修订调整,使方案不断充实完善,进行下一步研究;

⑵在继续开展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领域实践的同时,开展统计与概率、解决问题两大领域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教学实践,写好教学随记,积累研究资料,写出效果分析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21、11-2021、12)

⑴写出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对实验进行终结性评估;⑵做好总结及成果整理汇编工作,形成优秀案例集。

五、成果呈现形式:

1、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教学案例。

2、优秀文本、研究案例。

3、课题研究报告。

六、课题组成员:

组长:王建瑞

成员:胡足伟王长金王安平

篇三: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教学

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教学

“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教学”课题研究方案

一、本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在新课程背景下,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增加了新内容。《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明确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应该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

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可见,让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教学改革的新视角之一。

从目前的教学现状看,教师独立钻研教材的能力不强,挖掘隐含在教材中的数学思想方法意识淡薄,很多教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对知识技能的教学驾轻就熟,却淡化了知识发生过程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这种就教材教教材,只重视讲授表层知识,而不注重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学生所学的数学知识往往是孤立、零散的东西,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的的精髓,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让学生在掌握表层知识的同时,领悟到深层知识,学习层次实现质的“飞跃”,学生所学的知识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的、组织得很好的知识结构后,才能摆脱“题海”之苦,焕发其生命力和创造力。基于上述思考,我们对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教学进行探索和实践,旨在使教师重视数学知识教学中思想方法的滲透,掌握渗透的艺术,使数学知识教学真正建立在数学思想方法基础之上,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数学能力。

二、研究目标与内容:

㈠研究目标

1、通过组织老师学习小学各学段所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提高教师自身数学素养和对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2、按照现行教材总体框架,对数学思想方法进行有机的整理与分析,形成可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体系。

3、以可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体系为依据,开展数学思想方法在课堂中渗透的实践研究,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力争形成本校数学课堂教学特色。

4、通过课堂教学实践,让学生在初步掌握数学思想方法的基础上,逐步

学会用数学的思考方式去分析与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㈡研究内容

1、组织实验教师进行理论学习,提高教师自身数学素养:课题申报后,利用学校购置的相关书籍,采用分散学习与集中研讨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实验教师自身的数学素养。而且学习的过程会贯穿于课题研究的全过程,我们也将每月进行一次集中研讨。

2、按照现行教材总体框架,分四大领域构建所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体系:现今学校1-4年级为新课改年级,教材总体框架分为: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解决问题四大领域进行思想方法渗透的研究。为了保证有计划、有重点地在课堂中进行渗透数学思想方法的实践,我们首先将进行所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体系的构建。四个领域由几位成员分工负责,集中各实验班级数学教师的力量,通过文献检索,教材分析,整理出初始数学思想方法体系框架。

3、依据前期构建的可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体系,开展数学思想方法在课堂中渗透的实践研究。

⑴各年级集体备课时,以单元为单位,将如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作为必备内容,在教学目标中要有明确体现,每次具体备课相关课题组成员必须参加。

⑵同一数学思想方法在不同年级渗透的比较研究。大致操作流程:每月以一种思想方法的研究为主,根据教学进度,确定几个年级,每个年级展示一节和本

月思想方法渗透相关的课,月底集中所有课题组成员与参加本月实验教师共同进行探讨分析,并将调整后的教学设计提供给平行班教师进行课堂教学,以便检测效果。最后,由负责的成员整理成以这种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的资料包,形成良好的教学资源。

⑶不同数学思想方法在同一年级的渗透研究:把课题研究与日常教研活动相结合,在每月的教研活动中,安排实验教师在同年级的不同班级进行相关思想方法渗透教学的展示课,然后集中课题组成员与实验教师共同探讨分析,在此基础上形成对以后教学具有指导意义的教学资源。

三、预期创新点:

1、形成适合教材总体框架不同领域可渗透的、科学的数学思想方法体系。

2、根据不同学段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形成适合不同学段进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教学模式。

3、通过开展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教学的研究、实践,形成本校数学课堂教学特色。

四、研究方法和步骤:

㈠研究方法:以行动研究法为主,辅以文献资料法、归纳法。

1、文献资料法。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分析教材及教师用书,梳理小学数学思想方法理论,形成体系。

2、行动研究法。将梳理而得的数学思想方法体系应用于课堂教学实践,经实践检验,分析效果后,修整再应用于实践,科学化数学思想方法体系,提高学生数学素养。

3、归纳法。用于研究成果的总结提炼,以形成科学的、可渗透的数学思想方法体系与实践研究成果。㈡研究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21.03-2021.06)确立课题,收集、查阅有关的文献资料,组织实验队伍,确定研究目标、内容、措施、办法,拟写课题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研究阶段(2021.09-2021.06)

第一步(2021、09-2021、06)

⑴组织教师进行数学思想方法理论学习后,分四大领域进行梳理,并形成体系。同时,写一篇对数学思想方法整理、分析的论文;

⑵举办和课题研究有关的讲座;

⑶开展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两大领域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教学实践,写好教学随记,积累研究资料,写出效果分析报告;

⑷对课题研究进行中期评估。

第二步(2021、09-2021、06)

⑴在小结中期经验的基础上,对实验方案进行修订调整,使方案不断充实

完善,进行下一步研究;

⑵在继续开展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领域实践的同时,开展统计与概率、解决问题两大领域的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教学实践,写好教学随记,积累研究资料,写出效果分析报告。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21、09-2021、11)

⑴写出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对实验进行终结性评估;

⑵做好总结及成果整理汇编工作,形成优秀案例集。

五、成果呈现形式:

1、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教学案例集。

2、优秀文本、视频研究案例。

3、与课题相关的研究论文。

4、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数学课题结题报告

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小学数学的计算能力 简介 一、标题 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小学数学的计算能力 二、序言 数与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它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内容之一,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传统的小学计算教学常常通过机械重复、大量的题目训练来达到目的,只重视计算的结果,不重视计算法则的形成过程和计算方法的概括。新课改以来,在计算教学中一些教师过分强调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老师仍然不喜欢上计算教学,在公开课的教学中,很少看见计算教学的身影;学生也不喜欢上有关计算教学的课,对他们来说,计算往往就是做不完的习题,以至于到最后,计算教学就沦为“题海战术”。新课程的改革,删除了一些比较繁琐的计算题,计算难度大大下降,然而学生计算的错误,却是小学教学中仍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从小学阶段各年级考试试卷来看,有关计算的内容所占的比例很大(约80%),而学生计算的错误率却非常高,约占分值的10%至15%之间。可见学生的计算能力普遍较低,无疑给学生的学习发展造成了巨大的障碍。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在平常教学中,学生的计算错误屡见不鲜,也不是只在差生

中出现。导致计算错误原因究竟是什么?其中的原因我想应是多方面的,错综复杂的。经过分析找到以下存在问题:学生在计算中常常出错的原因不仅仅是马虎粗心,而且还有其逻辑思维能力与计算知识﹑方法﹑技能的掌握和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因素。 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的最多的数学技能,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要素和重要内容。而良好的计算能力更是学生今后生活、学习和参加社会活动所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所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也将为学生今后更好地学习数学奠定扎实的基础。 三、摘要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人人都能获得必要的数学,以及必要的运算技能。“必要”一词清晰的体现了计算教学的基础性和重要性。一方面从小学教学教材编排来看,与计算相关的内容占有很大的比重,例如解决实际问题的解题思路、步骤、结果要通过计算去落实;几何知识的教学要设计周长、面积、体积的求法,这些公式的运用同样离不开计算;至于简易方程、比例和统计图表等知识也无不与计算密切相关…另一方面从我校的实际出发:我校地处农村,客观反思我校的数学教学,尤其是计算法则混淆不清、计算能力参差不齐。而随着年级的增高,知识的不断加深,学生计算越发暴露问题。有悖于素质教育的精神,而且势必会让学生失去学习数学的兴趣,失去以后进一步学习数学的动力和能力,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带来了不利因素。为了改变现状,更好地贯彻课标精神,更

数学小课题结题报告(培训学习)

库尔勒市实验中学“小课题研究”课题开题报告(方案)课题名称数学课堂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探究 课题成员 忽兴、杨丽萍、汪帅、高红伟、柳东阁课题 组长 李海峰 简要背景说明(课题是如何提出来的)(一)问题提出背景: 审视当前学校的课堂教学,由于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缺乏深刻认识,使之在具体实践中走了样:一是过分追求外在的形式,而缺乏时效性。二是过分追求课堂顺畅,严重忽视小组合作学习探究,过强,过弱的趋势都会影响合作探究的有效性,因此探究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研究内容: ①构建合理合作探究组织。合理、科学分配小组,还要有良好的分工与配合,要做好合作学习的准备,培养良好的合作技能,加强对合作方法的指导。 ②选择恰当的合作探究时机,把握好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应有的契机,给学生一个交流的机会,精选合作课题,要设计好讨论的内容。灵活、科学安排合作探究。 ③建立有序的合作规则,保证充裕的合作探究时间,使合作具有实效性。

④发挥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在小组学习中的作用。合作不仅能有效地调动所有参与者的积极投入,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而且能激发每个人高度的求异思维。 (三)课题的应用价值: ①扭转教学现状:合理设计教学中的小组合作讨论,使之不再流于形式,重视合作交流的实效性。 ②学习形式的改变:传统的学习方式注重知识的记忆,注重知识的运用,而现代的学习形式更加注重知识的转变和形成过程,在这个前提条件下,进一步推动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主要创新点: ①改变合作学习中的重“学生”轻“教师”现象,对传统讲授式矫枉过正。 ②针对数学学科的特点,合作学习不能轻视学生的“独立思考”。 ③数学合作学习的“合作”主要体现在思维上的激发、互补与互动。任何形式上热闹而思维活动不足或不够深入的合作,都不是理想的数学合作学习。 ④数学内容通常具有延续性、拓展性与应用性,所以课内合作与课外合作需要并重。

《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人们已经清醒认识到,要全面实施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数学教育,就必须整合数学课程内容,优化数学教学方法,开发出一套与数学教学紧密联系的能够促进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教学资源。《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广大的数学教育工作者和数学教师,都应该“因地制宜,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发和利用各种数学课程与教学资源”。教学设计与课堂教学本身包含着教师大量的决策过程,而这个决策过程更是以一定的教学资源为支撑。研究表明,开发出丰富的教学资源,对于实施新课程,深化小学课堂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作用。充足而富有个性的教学资源可以优化教学内容,改变教学方式,从而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参与教学活动,形成“探究式”的学习方式等。当今社会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迅速发展,很多城镇学校都把它作为数学课程与教学的重要资源,加以开发与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教师面临的课程教学内容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会不断增加。我们必须寻求现代社会的最新信息与课堂教学方式的最佳结合点,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的分布,开发出一套完整的优质的数学资源,帮助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可以说,数学课程能否顺利实施,教学质量能否提高,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 二、概念的界定: 什么是“课程资源”?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和教学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与教学的直接因素来源。凡能支持学校教学活动的开展,解决教学问题所必需的各种条件因素都是教学资源。它主要指教学活动场所、教学时间、学校设施、仪器设备、师资配备、图书资料、社会信息、校风班风、师生人际关系等,即影响教育教学活动的一切因素。但是,由于很多教学资源并不一定直接进入课堂教学,不能直接为教学所引用,不能直接进入学生学习活动范围或成为活动对象。所以,本课题所指的“教学资源”特指能够直接为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服务的,并能被师生直接利用,有可能成为教学内容的参考辅助资料。教学资源的开发,就是寻找一切有可能进入课堂教学,并能与教育活动相联系的有用资源。一般地,教学资源并不能给教师的教学带来直接的利益,因为教学资源增多,意味着教师教学内容选择的余地加大,机会增多。这样在满足教学的多种需求的同时,也增加了教学决策的难度。因此,教学资源的利用研究正是要解决师生、教材、教参三者的关系,从而实现教学效率的最优化。 三、理论依据: 1、心理学依据 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他们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要借助于生动形象的事例,这就决定了他们对现实世界中直观、生动形象且与现实生活密切相联的事物感兴趣。而生动丰富的教学资源是课程与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它可以将一个个知识点转化为一个个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联的生动活泼的事例,为学生喜闻乐见,从而开阔学生视野,降低知识的难度,提高学生的兴趣。 2、教育学依据 现代教育学认为教学过程中的最佳组合是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它首先表现在师生心理的最佳组合。教学资源的合理使用,有助于教师灵活地处理教材,丰富教学方法,从而促成师生最有效的活动,扩大知识容量,缩短教学任务完成的进程。教学中巧妙地使用教学资源,能树立学生的创造意向,激发学生创造的欲望和创造才干的发挥,使学生心理实现“想学要学”的质的飞跃,使学习成为学生自身的需要。 3、系统学依据

小学数学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课题 结题报告 “小学生学习方法的研究和指导”课题是市级个人课题,,2006年11月经市教科所批准,在县教科室的关心、支持、指导下,于2006年12月启动,已进行了近两年时间的实验,本人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顺利的完成了预期的研究计划,达到了预期究目标,实验工作具有代表性、可行性的特点。现将本课题的研究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埃德加·富尔在《学会生存》一书中说:“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认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着名特级教师钱梦龙也提出“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的教学思想,即确认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始终是认识的主体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只是为学生的认识发展提供种种有利的条件,即帮助、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 在新课程标准中,教学也已不再被理解为以传授知识或简单的知识统一,而是以追求使每一个学生获得发展为内涵,应使每一个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应面向全体学生,面向终身发展,面向终身教育。 在教学工作中,经常有学生问我们,为什么我很用功,但知识掌握得不多、不牢,能力提高得有限?原因就是学生平时太不注重学习方法的探

索,把学习看成是一件苦差事,一旦学生在探索学习方法方面用点心,就能有所收获。因此,如何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是我们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1、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 2、引导学生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的新的学习方式。 3、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4、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精神,主动探索、学会学习,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 5、通过研究,改变教师的传统课堂教学思维方式,力求掌握符合此种学习方式的一般操作模式,使课堂教学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符合培养现代新人成长的规律。 6、培养、锻炼一支由学校领导和一线教师所组成的教研、科研相结合的教科研队伍,促进教育理论的学习,科研方法的掌握,进一步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1、新课标指出:教师应能动地发挥作用,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使学生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发展。 2、对学习方法的研究和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引导,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生活化的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新课标》强调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强调学生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让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是学习数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然而,在以往的小学数学教学中,我们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却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究竟有哪些联系,学生根本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新课标》同时又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与操作的机会,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从生活实际中引出数学问题,充分挖掘数学知识本身所蕴含的生活性、趣味性,让学生从生活经验、生活实际中去挖掘数学知识的生活内涵,捕捉生活中的数学现象,主动寻觅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体现“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探索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课堂生活化,从而领悟到数学的魅力、感受到数学的乐趣,并能随时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寻找学生生活中的数学,能从现实生活中提取有用的数学知识,将其带入我们的小学数学课堂,在课堂中实施教学

生活化,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数学”真正成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也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学习数学的目的性,并能在生活中灵活地运用数学,并通过参与一些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张扬学生的个性,使他们的数学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为他们今后进一步学习数学打下基础。 二、理论依据 (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 1、陶行知的大教育观“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所以在教学内容上应把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密切结合。 2、陶行知的实践教学法,即“教、学、做”三者合一。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中心,倡导每一个孩子都公平地享受生活,教育的根本目的是要培养适应社会的人。因此他主张在教学方式上以“做”为中心,把教与学统一起来,改变传统教学重教不重学,重知不重行的状况。 (二)弗赖登塔尔(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的数学教育理论。弗赖登塔尔主张“现实的数学”,主张“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 (三)活动建构的理论 教育家卢梭认为:教学应让学生从生活中,从各种行为中进行学习,通过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获得直接经验。学生应该主动地进行学习,反对让儿童被动地接受成人的说教或单纯地从书本上进行学习。他认为教师的职责不在于教给儿童各种知识和灌输各种观念,而在于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有效性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内容摘要:课堂练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学生巩固新授知识、形成技能技巧、发展智力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培养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然而数学教学中,仍然大量存在着随意练习、机械重复、搞题海战术的现象,这极大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也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因此,精心设计练习,提高课堂实效,是我们必须深入研究和探索的重要问题。通过两年多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绩,实验班与对照班相比在各个方面都有一定的进步,本组研究成员的教学业务能力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一、课题的提出 课堂练习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促进有效的反思同时教师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纠错和指导。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目前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确实有了很大改变,但其中我们也发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在数学练习活动设计上依然老师为主体,学生被动操作。成绩主导,多练多算使学生成为做题机器。练习模式单一化,毫无新鲜感可言,泯灭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因此,基于对练习重要性的认识和练习现状的分析和反思,急需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有效练习活动”的改革之路,所以提出“课堂有效练习的探究与实践”的研究。旨在通过研究确立效率意识,从现状出发,从“有效”入手,使学生学得既扎实又轻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提质”。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有效教学理论 有效教学理论认为:教学就其本体功能而言,是有目的地挖掘人的潜能、促使人身心发展的一种有效的实践活动。它强调效果,认为没有效果的教学是没有价值的教学,甚至是有害的教学。有效教学的理念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是有效的根本目的,也是衡量教学有效性的唯一标准。 (2)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自觉性是有效教学的出发点和基础。

数学微课题结题报告

微课题《小学生在数学练习中常出现的错误分析与矫正的研究》结题报告 (该微课题获区级三等奖) 课题名称:《小学生在数学练习中常出现的错误分析与矫正的研究》课题立项号:qcwkt199 课题承担人:李彩华李艳侠 所在单位:黎明小学 《小学生在数学练习中常出现的错误分析与矫正的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建设高效课堂是推进减负增效的有效手段。基本原则是坚持以学定教,坚持减负增效,坚持全面育人。其中重点工作之一是进一步加强学法研究和指导,进一步优化学习方式,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我校有很多的外来民工子女,他们的数学思维活跃,但练习的质量不理想。如何提高学生数学练习的成效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本课题立足于学生数学练习的错题的诊断和解决,以帮助学生在数学练习中摆脱困境,从而提高正确率、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具实用性。 二、研究的目标 通过本课题的研究,希望达到以下目标。 (1)学生重视错题的修改,养成自觉纠错的良好学习习惯。 (2)学生对错题养成反思习惯,思维水平、辨析能力得到提高。 (3)学生的数学学习准确率得到提高。 (4)通过记录、反思、归纳、整理错题,“变废为宝”,提高教师

对学生在知识点的掌握过程中将出现的错误思维有预见能力,能有效改进教学设计、作业设计及课堂教学方式,提高教学的效能。 错题是小学生数学练习题中常见的问题。在教学中,由于教师所用的策略、教学方式的不同,学生的学习效果也各不相同。另外,学生个体学习兴趣、能力、思维品质的不同也会造成不同的错误。在老师批改作业中通过对错题的反馈分析,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正如皮亚杰所说的:“错误是有意义的学习所必不可少的”。因此,如何有效利用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错题,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教师的教,非常值得研究。 结合区教学会议上提出的指导意见,我们希望就学生数学错题进行深入探索,希望通过对错题一般性成因进行分析,寻找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方法,指导教师改进教学策略,有效促进教学质量。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反思能力的提升,增强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从这个意义上而言,本课题的研究就更具有实际价值。 三、预期的研究结果 (一)学生方面: 1、养成及时记录错题,重视错题的修改,养成自觉纠错的良好学习习惯。 2.学生对做题养成反思习惯。 3.学生的数学学习准确率得到提高。 (二)教师方面: 1.通过课堂观察、作业批改、师生沙龙研讨、调查问卷分析和规

数学国家级课题结题报告

高中数学教学及数学应用习惯的培养研究 —————结题报告 延 川 中 学 数学课题组

高中数学教学及数学应用习惯的培养研究 结题报告 延川中学课题组 一、课题的提出: 数学习惯的培养,关系着一个人数学素养的深浅,培养中学生数学应用习惯在数学教学中显得尤其重要。现状分析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学生学多"悟" 少,这和课堂教学没有给学生"尝试"的机会有关。真正有意义的知识是充分利用自己已有的经验"悟"出来的,而不是教师主动地"教出来"的。教出来的东西往往很快就遗忘,而悟出来的东西,经历了自己的主动尝试,在尝试过程中真正了解了知识的来龙去脉,则会终身难忘。有人曾给"素质"下过一个耐人寻味的定义,即"把老师教的东西忘掉之后剩下来的东西"。这其实是指自我感悟的东西、自我尝试的东西。中国学生在奥林匹克竞赛中,披金挂银,从不空手而归。但令人激动的场面隐含着人们深深的思考,这些成绩的取得,大都是经过强化训练突击而来,选手们学得的只是应试技巧,是用已有的公式、法则、定义解决问题,而缺乏创造的底蕴。可以设想,这些被免试推荐升入名牌大学的人,很难在未来的科学发现与发明中有所作为。事实是最好的证明,在标志科学最高奖赏的诺贝尔奖金中,世界已有400多人获奖,有的仅一所大学就有几十人获奖。但中国大陆至今只有一个人获得。因此,我们只能称奥林匹克竞赛奖章是一种形式主义的炫耀。中国的初等教育甚至中等教育在世界上有着良好的声誉,最近几年,外国的中小学生纷纷到中国留学,外国的中小学校竞相招聘中国的中小学教师。但我们的高等教育却不能令人满意。为什么美国的初等教育"一塌糊涂",但美国的高等教育却赢得世界上最多的诺贝尔奖。原因很多,但有一点非常重要,美国的小学生没有过多的拘束,有很多的尝试机会,发散思维能力极强。中国的小学生从不想尝试,只知道学习就是标准化的死记硬背,辐合思维能力很强。打开我们的小学课本,就会发现需要背诵的东西实

数学实践活动课题结题报告

篇一:数学实践活动课题结题报告-克拉玛依市实验小学 让学生在数学实践活动中经历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实践活动教学》课题结题报告 单位:新疆克拉玛依市实验小学 执笔人:张连勇丁中秋李京李佩璇黄玲王国燕赵国华张霞张婳陈苗苗王春婷白艳珍于秋霞蒋飞燕高璐郭冲张妮娜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能够帮助人们处理数据、进行计算、推理和证明;数学为其他科学提供了语言、思想和方法,是一切重大技术发展的基础。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的理念。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校着眼于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陈旧模式,准备开展各种数学实践活动,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经过充分的前期调研后,我校2006年11月正式向区科协、区教育局申请了《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题。借助课题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二、课题的界定 1.数学实践活动:是老师结合学生的有关数学方面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引导学生以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的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其目的是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今后更有效地进行高水平的实践活动和创新活动打好基础。 2.数学实践活动学习的基本观点是:在数学实践活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些很生活息息相关的情境和途径。让学生通过主动的探索,发现和体验,学会对大量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判断,从而增进思考力和创造力。数学实践活动的学习在内容上、形式上、时间上都更具有开放性和趣味性。 三、理论依据 1.科学性原则。数学实践活动学习注重让学生把知识综合运用到科学探究的实践中去,根据小学数学的特点,将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科学探究的实际欲望。 2.创新性原则。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提出一个问题,是一切新过程的基础。 3.实践性原则。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发现和提出问题,鼓励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现实生活环境中寻找和提出有价值的研究内容和问题。 4.多样性原则。学生选择的课题将使学生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得到解决,探究活动形式多种多样,要鼓励学生勇于突破常规思维,寻求更新更高明的解决方案。 四、课题组的成立及前期准备 课题组对课题的选择、课题实施方案的确定、阶段研究内容和研究成果都作了细致、深入的研讨。课题组给全体家长写了一封信,通过《致家长的一封信》对家长进行了课题活动的宣传,家长们也给予了课题组热情地鼓励;同时我们还结合“数学实践活动”的实例对180名课题组学生进行了课题培训,让学生们对将要开展的课题研究有一定的了解。从而使《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题得到有效地实施。 1.从生活中体会数学,激发学生参与课题研究的兴趣。 2006年3月立项后,我们通过多次学习,认识到这个课题就是帮助学生综合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提出实际问题结合数学知识并进行解释和应用的过程。活动开始前期,为了更好地展开数学实践活动的数学课题研究,课题组决定先进行“寻找生活中的数学”这一活动,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就是生活、学习、劳动的工具。一个月的时间,孩子们带来了他们的劳动成果:学生们有的拍摄来超市商品的价格、街上广

(完整版)《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创新能力培养》课题结题报告 杨凌高新小学数学课题组*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小学数学科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科目,它是承担着培养学生人人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表述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部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为数学课程改革指导了方向。如何走进新课程是摆在我们老师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尤其是老师怎样教,学生怎样学,才能走出数学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的圈子,这个问题对于我校来说特别重要。我校位于高新区,周边是农村,学生来源多数是农家子女,家庭经济不富裕,家长文化素质较低,人们按一定传统方式生活,这些客观条件都给学生学习数学带来不利影响。加上传统的原因“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演示,学生看;老师考,学生背”的现象比较严重,学生被动学习,不会学习,教学效率低,效果差,课业负担重,既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又束缚学生的个性发展和思维发展。因此,必须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唯其如此,才能适应课题改革的需要,学生的素质才能全面提高。 根据上述情况,我们把实验研究的突破定位在课堂教学上,选定“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为实验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的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它着重研究和解决基础教育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问题。创新教育是现代教育的突出特征和重要组成部分,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陶行知先生说过“时时有创造,处处有创造,人人有创造。”数学学科,作为思维体操学科,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一门重要学科。教师应创设宽松愉快的学习气氛,遵循儿童认知规律,挖掘他们的潜在能力,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让儿童成为学习数学的主人。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展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己成为当今课堂教学研究的至关重要的前沿问题。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为了使我校的数学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教材体系,对现行数学教材如何在课堂中体现创新能力的教学,如何抓住教材中所蕴涵的创新性因素,摆脱过去传统陈旧的课堂模式,在新课程下构建新教育的现代课堂教学模式,以逐步提高教师的教学业务水平。 2、让学生学习数学,知道它来源于生活,更贴近生活,应用于生活的思想,通过对数学知识的掌握过程和方法的探究,解决问题的学会,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课堂教学中更好体现数学教学的三维目标。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同名40766)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大宁县古乡小学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研究”是我校结合“共度生命历程,体验生命快乐”办学理念,于年向大宁县教育科学研究所申报的小课题。该课题在我校研究已逾一年,基本完成预期目标任务,取得了一定的研究实效,现将研究情况总结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概念教学是以学生学习、探讨客观世界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本质属性为宗旨的课堂教学。小学数学概念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基础知识,是数学学习的核心,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才能对现实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作出正确概括和判断;才能正确掌握数学的性质、运算法则、公式等基础知识,正确合理进行各种运算,有效地培养学生初步的思维能力、空间观念以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它是发展智力,培养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治本”关键。 通过聚焦课堂,在课堂观察和调查问卷的基础上,我们发现,在实际教学中,仍有不少老师受传统教学的影响,把注意力放在概念、法则、定律的文字叙述上,把相关的概念等同于僵化的条文,好像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合作把条文中的文字给“挤”出来就完成了课堂任务,接下来主要就是死

记硬背加强化应用。这种“新瓶装旧酒”的教学现状,明显与我校“共度生命历程,体验生命快乐”办学理念及生命教育总课题相违背,因此我们于年向大宁县教育科学研究所申报了“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研究”的县级小课题,并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课题研究。 课题提出后,我们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认真学习和分析,了解到当前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已经引起了不少学校及一些数学专家、一线数学教师的高度重视,网络、书本中已有不少知名专家学者对数学概念的表现形式、数学概念的应用、数学概念的拓展等方面都有一定的研究,但对学生如何通过自主体验、参与建构,最终形成概念的内化等相关研究不多。为此,结合我校校情和学生实际,我们将研究的重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通过体验、探究,将数学概念进行内化,在吸收消化的基础上进行灵活运用。” 二、研究目标 通过对“数学概念”的教学实践的研究,进一步更新教育观念,领会新课程理念,努力将践行学校办学理念与自己的日常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对“数学概念”的教学有一个全面的、较为深刻的认识,提高数学专业水平和数学课堂教学的实践水平,促进教师实现教学行为的转变,寻求一条适合于学校教师概念教学的有效模式,着眼于培养学生在“概念教学”活

高中数学结题报告

高中数学结题报告 篇一:高一数学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高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高一数学备课组 我组申报了课题《高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经过近一年的实验与探索我们在学生学习小组的培训、小组成员的建设、学习小组的具体运行以及评价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收效。现就课题的实践情况总结如下: 一、背景及意义: 课程改革的关键在实施,而实施的关键在课堂。受传统知识本位、考试本位的影响,当前学科教学尽管改革不断深化,课堂的人文性有所加强,但学科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性变革,“教什么”和“怎么教”两个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课堂教学的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教师问题意识偏弱,反思意识有待强化。在一种取向于功利,止步于文化的教学生态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动力机制仍然缺失,学科的特色难以凸现。 陕西省XX年秋季全面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可高中学科课堂仍然滞留于传统学科教学的框架之内,未能摆脱服务于高考的惯性思维。在具体的学科教学实践中,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学科新课堂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的区别,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学科课堂教学的任务,高中学科课堂教学有效实施

的目标、途径和方法还不太清晰。在新课程实施的具体过程中,我们的学科课堂教学面对大量的矛盾和困惑,没有达成实施课程标准的有效路径,因此我们提出“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课题,开展实验研究,探讨高中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形态,以期达成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有效路径和方法。 二、核心概念界定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实现了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主要包含三个基本要素:⑴有效果:教学活动结果要与预期的教学总目标相一致,体现教学的目标达成性;⑵有效率:师生双方为实现教育目标而投入的时间、精力及各种教育资源,教育目标得以实现,包括学生知识、技能得到增长,身心素质得以进步、成熟,个性成长,创造力获得培养以及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有了提高。⑶有效益:教学目标要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且吻合的程度较高。 三、预期研究价值 1.理论价值: (1)积极探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互动有效教学的新策略,包括“分层策略”、“训练策略”、“评价策略”等,丰富

数形结合课题结题报告

“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 龙游县塔石镇中心小学课题组 负责人:黄秀清成员:徐根郑素莹柴巧云郑丽萍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与意义 (一)课题研究的现实背景 众所周知数与形这两个基本概念,是数学的两块基石,可以说全部数学大体上都是围绕这两个基本概念的提炼、演度、发展而展开的,在数学发展进程中,数和形常常结合一起,在内容上互相联系,在方法上互相渗透,在一定的条件下互相转化。 数与形的内在联系,也使许多代数学和数学分析的课题具有鲜明的直观性,而且往往由于借用了几何术语或运用了与几何的类比从而开拓了新的发展方向,例如,线性代数正是借用了几何中的空间,线性等概念与类比方法,把自己充实起来,从而获得了迅猛的发展。 数学学习,不单纯是数的计算与形的研究,其中贯穿始终的是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其中,“数形结合”无疑是比较重要的一种。“数”与“形”既是数学的两个基本概念,也是数学学习的两个重要基础,它们分别发展的同时又互相渗透、互相启发着,共同推动着数学科学的向前发展。 (二)研究本课题的现实意义 在现实世界中,数与形是不可分离地结合在一起的,这是直观与抽象相结合、感知与思维相结合的体现。数与形相结合不仅是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需要。从表面上看来,中学数学内容可分为数与形两大部分,中学代数是研究数和数量的学科,中学几何是研究形和空间形式的学科,中学解析几何是把数和形结合起来研究的学科,实际上,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都渗透了数与形相结合的内容。 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指出:“数缺形时少直观,形缺数时难入微”,作为数学老师,应能认识到数形结合的思想所表现出来的思路上的灵活,过程上的简便。在小学阶段,虽然属于数学的起步阶段,但笔者认为渗透“数形结合”的意义有以下几点。 首先,懂得“数形结合”的方法就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内容。 第二,懂得“数形结合”的方法有利于记忆。学生懂得“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后,对于小学数学知识的理解性记忆是非常有益的。 第三,懂得“数形结合”的方法有利于数学能力的提高。如果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注重“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那么,就能使学生学会正确思维的方法,从而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 第四,“数形结合”的方法是联结小学数学和中学数学的一条红线。布鲁纳认为:“强调结构和原理的学习,能够缩小‘高级’知识和‘初级’知识之间的间隙。”一般地讲,小学数学和中学数学的界限还是比较清楚的,小学数学中有许多概念在中学数学中要赋予新的涵义。而在中学数学中全部保留下来的内容只有小学数学思想方法及与之有关的内容,而“数形结合”是其中重要的方法之一。因此,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是贯穿小学数学和中学数学的一条纽带,“数形结合”更是连接小学数学与中学数学的一条红丝带。 二、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早在数学荫牙时期,人们在度量长度、面积和体积的过程中,就把数和形结合起来了。早在宋元时期,我国古代数学家系统地引进了几何问题代数化的方法,用代数式描述某些几何特征,把图形中的几何关系表达成代数式之间的代数关系,17世纪上半时,法国数学家笛卡几通过坐标系建立了数与形之间的联系,创立了解析几何学,后来,几何学中许多长期不得解决的问题,如尺规作图三大不能问题等,最终也是借助于代数方法得到完满的解决。 近来,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研究得很多也比较透彻。虽然“数形结合”思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研究还是很少,并且也不透彻。但其思想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应用研究的经验与借鉴

小学数学小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小课题结题报告 人 篇一:小学数学课题结题报告范文 篇一:小学数学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法研究> 课题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研究是县级一般课题,在县教研室的关心、支持、指导下,于2013年5月启动,已进行了一年多时间的实验,我们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顺利的完成了预期的研究计划,达到了预期研究目标,实验工作具有代表性、可行性的特点。现将本课题的研究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 国家《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指出: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向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转化。基础教育长期形成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主要以静听、静观、静思的方式进行学习,处于被动地位,其活动形式主要是大脑机械记忆的活动。在这种方式下造成学生以个体学习为主,相互竞争,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实践性,缺乏群体的合作性,学习无兴趣,无动力,不会学习,不会关心,不会交往,自我封闭等等,影响了学生全面、健康、主动地发展,远远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2013年,在县教研室指导下,我校申报了“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法研究”这一课题,并批准为县级一般课题,试图通过研究、改进学生的学习方式,保证新课程的实施效果。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一)课题研究的目的 1、改变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局面、改变学生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 2、引导学生建立具有“主动参与、乐于探究、交流与合作” 的新的学习方式。 3、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4、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合作精神,主动探索、学会学习,成为二十一世纪的主人。 5、通过研究,改变教师的传统课堂教学思维方式,力求掌握符合此种学习方式的一般操作模式,使课堂教学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符合培养现代新人成长的律。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改善学习方式是课改目标之一,课程改革是一项关系到几亿人、几代人生命质量的宏大工程。本次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如何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而学习方式的转变意味着个人与世界关系的转变,意味着存在方式的转变。《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即让学生获得数学的知识理解,而又让学生在这些知识理解形成与获得的过程中,增进数学的学习情感,学会与人交流,掌握数学的思维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培养与发展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而实现不同的学生的个体心里都得到不同发展。因此小学数学应适应时代的发展,与时俱进,探索教育教学的新途径,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此,我们今天必须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即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转变学习方式是这次课题的切入点和实施新课程的主旋律。 三、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这里主要讲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课题研究的范围、对象、方法;二是主要思路;三是重要观点;四是是研究应遵循的原则和基本操作的策略。 1、研究的范围、对象、方法: 研究的范围主要是小学数学,研究的对象是小学二、三、四年级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有些好的作法,可以在本校其他年级推广。 2、主要思路 关于目标: 本课题试图探讨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探究性学习;对实施本模式的教学观、学生观、活动观、评价观与实施策略形成一些规律性认识;关于内容:①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研究;②自主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理念、策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结题报告

《小学数学小组合作学习》 小课题结题报告 龙江小学执笔人:王玉华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知识经济——以知识为基础的新的经济形态正成为不可阻挡的世界潮流。为了适应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不断加快的知识更新进程,终身学习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必须具有较全面的能力来适应终身学习。《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确良决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这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从观念到行为将素质教育推进到了一个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改革新阶段,必然要寻求一条适合其教学发展的开放之路。小学数学教学也不例外……所以现阶段我们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广泛地进行“小学数学分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旨在通过对现行的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探索,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造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素质的协调发展。但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多是形式上的合作,没有完全体现出合作学习的真正作用,还有许多课堂教学中的合作学习还不够完善,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的操作过程中,还存在许多误区。我们就这一内容进行研究,以使我们对合作学习有更深刻的认识,充分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优化我们的课堂教学。 二、课题研究的意义 (一)理论建构 心理学理论表明:良好的人际关系能促进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能在课堂上积极交往的机会,对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在交往中促进学生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心理状态是有极大帮助的。学习交往理论认为,思维的积极性在很大程度上受课堂教学气氛的影响,多项交往的组织形式,信息交流量大,交流渠道多,有利于形成积极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间互帮互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 《新课程标准》中也强调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而实施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之间、师生之间通过自主研究、民主探索、平等合作、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实践创新能力、增加学习质量和个体素质,形成一种生动活泼、潜力无穷、人人参与、主动积极学习的活动形式。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从心理学角度分析,知识的获得是一种主动的认识活动,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小组合作学习正是为学生提供了这样一种参与实践活动的可能,最大限度地保护了孩子们这种与生俱来的天性,充

最新高一数学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高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课题结题报告 我组申报了课题《高中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究,经过近一年的实验与探索我们在学生学习小组的培训、小组成员的建设、学习小组的具体运行以及评价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收效。现就课题的实践情况总结如下: 一、背景及意义: 课程改革的关键在实施,而实施的关键在课堂。受传统知识本位、考试本位的影响,当前学科教学尽管改革不断深化,课堂的人文性有所加强,但学科教学效率低下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性变革,“教什么”和“怎么教”两个问题都没有得到解决,课堂教学的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教师问题意识偏弱,反思意识有待强化。在一种取向于功利,止步于文化的教学生态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的动力机制仍然缺失,学科的特色难以凸现。 陕西省2010年秋季全面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可高中学科课堂仍然滞留于传统学科教学的框架之内,未能摆脱服务于高考的惯性思维。在具体的学科教学实践中,对新课程背景下高中学科新课堂教学和传统课堂教学的区别,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学科课堂教学的任务,高中学科课堂教学有效实施的目标、途径和方法还不太清晰。在新课程实施的具体过程中,我们的学科课堂教学面对大量的矛盾和困惑,没有达成实施课程标准的有效路径,因此我们提出“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研究”课题,开展实验研究,探讨高中学科课堂有效教学的基本形态,以期达成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有效路径和方法。 二、核心概念界定 有效教学是为了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益、强化过程评价和目标管理的一种现代教学理念,是指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教师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任务,获得了预期的进步和发展,实现了教学目标和学生的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主要包含三个基本要素:⑴有效果:教学活动结果要与预期的教学总目标相一致,体现教学的目标达成性;⑵有效率:师生双方为实现教育目标而投入的时间、精力及各种教育资源,教育目标得以实现,包括学生知识、技能得到增长,身心素质得以进步、成熟,个性成长,创造力获得培养以及教师素质和教学能力有了提高。⑶有效益:教学目标要与特定的社会和个人的教育需求相吻合且吻合的程度较高。

(完整版)“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研究》结题报告2013年9月我申报了关于“培养小学生数学素养”课题研究。于2014年6月结题。通过一年的努力和实验时间,顺利的完成了预期的研究计划,达到了预期目标,现将本课题的研究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新课程指出数学课程及其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的掌握,还要关注其数学能力的发展,而且还要理解数学的社会价值,体验数学解决问题的方式和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促使学生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从而在生活和学习中形成必要的数学素养。 课堂教学中老师们存在这样的误区:认为数学课堂的密度就是以练习量来衡量的,其实不然。新课改以来,衡量一节优秀的课是看重学生在练习中思维是否得到发展,数学素养是否得到提高,可见数学素养的培养才是衡量数学课质量的标准。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及方法 研究内容:培养小学生的数学素养是。数学素养一种个人能力,学生能确定并理解数学在社会所起的作用,得出有充分根据的数学判断和能够有效的运用数学,这是作为一个有创新精神、关心他人和有思想的公民,适应当前及未来生活所必须的数学能力。有关统计数字表明:人们毕业后从事数学研究或者教育的只占1%,经常使用数学的人占29%,很少用数学的人占70%。然而,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却

用了13%-18%的时间在学习数学,而且还是在升学或抽测压力下的重复、机械学习,数学学科应有的价值却被摒弃和忽视。因此,小学阶段扎实开展教学研究、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应该成为数学学习的回归,要通过不懈的努力给我们所有的学生:一双能用数学视角观察世界的眼睛;一个能用数学思维思考世界的头脑。 研究方法:调查法、文献法、实践法、对比法、实验法 三、课题的研究对象及周期 研究对象:小学一年级全体学生 研究周期:一年 四、研究计划与实施: 2013年9月立题; 2013年10月——2014年5月课题研究; 2014年6月结题。 五、研究成果 1、提高教学能力:深挖教材中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用于教学。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和它的对象、数学概念,命题和数学方法的本质的认识。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小学数学教材体系包括两条主线,其一是数学知识,这是写在教材上的明线,其二是数学思想,是一条暗线。只有掌握好数学思想方法,才能从整体上、本质上理解教材;只有深入挖掘教材的数学思想方法,才能科学地,灵活地设计教学方法。 2、培养学生熟练地用准确、严格、简练的数学语言表达自己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