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用药健康教育核心信息释义

合理用药健康教育核心信息释义
合理用药健康教育核心信息释义

合理用药健康教育核心信息释义

一、合理用药是指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药物。优先使用基本药物是合理用药的重要措施。不合理用药会影响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合理用药包括安全、有效、经济三个方面。用药首先是安全,使患者承受最小风险,获得最大效果。其次是有效,这是合理用药的关键。第三是经济,以尽可能低的费用达到治疗效果,降低病人经济支出。

基本药物是指由国家制定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品,适应基本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保障供应。优先使用基本药物是合理用药的重要措施。

药品是一把双刃剑,使用合理,可以防治疾病;反之,会影响身体健康。

二、用药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

任何药物都有不良反应,所以要谨慎用药。有些疾病并不需要服用药物,例如普通感冒,只要注意休息、多饮开水、保持口腔和鼻腔清洁,同时经常开窗通风,一般5—7天即可自愈。服药时应避免同时服用多种药物,以免发生相互作用而失效,不仅影响疗效,还可能危害健康。选择用药方式时应遵循国际公认的原则,即根据病情能口服的就不注射,可以皮下或肌肉注射的就不静脉注射或输液。

三、购买药品要到合法的医疗机构和药店,注意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购买。

购买药品要到合法的医疗机构和药店。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目前,大部分药品都属于处方药,如所有的注射剂、抗菌药物、毒麻药品等。非处方药不需要凭执业医师处方即可自行购买和使用,分为甲类和乙类两种。甲类非处方药包装盒上“OTC”标志的底色为红色,只能在合法的药店、医疗机构药房购买。乙类非处方药包装盒上“OTC”标志的底色为绿色,还可以在经过批准的普通商业企业零售。

四、阅读药品说明书是正确用药的前提,特别要注意药物的禁忌、慎用、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等事项。如有疑问要及时咨询药师或医生。

药品说明书是使用药品的重要参考,也是用药安全的重要依据,具有医学和法律意义,在用药前应认真阅读,对不明白的内容应及时咨询医师。

五、处方药要严格遵医嘱,切勿擅自使用。特别是抗菌药物和激素类药物,不能自行调整用量或停用。

处方药要遵照医嘱使用、停用或增减剂量,否则可能会引起严重后果。抗菌药物包括各种抗生素和化学合成抗菌药物,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严格按医嘱按时、按量使用,否则易导致细菌产生耐药性,疾病难以治愈。

激素类药物要严格遵医嘱用药,如使用不当,有可能导致多种不良反应。

六、任何药物都有不良反应,非处方药长期、大量使用也会导致不良后果。用药过程中如有不适要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

任何药物(中、西药等)都有不良反应,药品不良反应既不是药品质量问题,也不属于医疗事故。

七、孕期及哺乳期妇女用药要注意禁忌;儿童、老人和有肝脏、肾脏等方面疾病的患者,用药应谨慎,用药后要注意观察;从事驾驶、高空作业等特殊职业者要注意药物对工作的影响。

孕妇在整个妊娠期间尽量少用或不用药物,包括中药及外用药物。孕妇、哺乳期妇女如必须用药,要严格遵从医师指导。儿童用药不能随意参照成人用药,必须遵医嘱使用。老年人同时用多种药物时,要规避药物间的不良相互作用,确保用药安全。有肝、肾疾病的患者就医时要主动告知医师,尽量避免或减少使用对肝肾有损害的药物。驾驶、操纵机器和高空作业前,避免使用抗感冒药、抗过敏药和镇静催眠药等药物,避免药物导致嗜睡、眩晕、反应迟钝、注意力分散等症状,危害人身安全。

八、药品存放要科学、妥善,防止因存放不当导致药物

变质或失效;谨防儿童及精神异常者接触,一旦误服、误用,及时携带药品及包装就医。

九、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国家免费提供一类疫苗。

疫苗分为两类。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以儿童常规免疫疫苗为主,包括乙肝疫苗、卡介苗、脊灰减毒活疫苗、无细胞百白破疫苗、白破疫苗、麻疹疫苗、麻腮风疫苗、甲肝疫苗、A群流脑疫苗、A+C群流脑疫苗和乙脑疫苗等。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如流感、水痘、肺炎等,公众可以根据需要选择接种。

十、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药品。

保健食品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的食品。卫生行政部门对审查合格的保健食品发给《保健食品批准证书》,获得《保健食品批准证书》的食品准许使用保健食品标志。保健食品标签和说明书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要求。

过度输液潜在危害多

过度输液潜在危害多 “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这是国家卫生计生委近日发布的合理用药十大核心信息之一。据卫计委统计,2010年中国平均每人输液8瓶,门诊输液率高达60%-70%,远远超出国际上人均2.5-3.3瓶的水平。专家表示,过度输液对身体存在多方面潜在危害,是否需要输液应听从医生建议。 ◎输液中的颗粒会影响儿童发育 “现在输液量明显增加,特别是老人和小孩。”山东省交通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王言森表示,“有时即使并不需要,陪同的家人也会强烈要求。”济南市第四人民医院儿科主任医师邢莉对此也深有同感:“儿科这种情况最为严重,差不多50%的门诊病人都在输液。成人要稍微好些,门诊上输液的能有1/3左右。” “特别是一些家长只要孩子一发烧就要求输液,把抗生素当退烧药使用。”王言森说,医生往往因为家长的强烈要求被迫开出输液,因为不建议输液还经常产生医疗纠纷。“尤其是对于婴幼儿来说,由于体温调节点尚不稳定,发烧时特别容易上来就是39℃,家长就容易着急。”邢莉说。 邢莉介绍,每个病都有个病程,对于感冒来说就是5-7天,输液和口服药物的效果基本相同。对于部分发烧的感冒患者,由于输液时使用了激素药物,很快就不再发烧,“患者误以为痊愈了,其

实感冒还没好。” 专家表示,只有当持续高烧38℃以上,同时经过血液化验存在血象异常的情况下,才应该考虑输液,“其实感冒大部分都是因为病毒感染引起的,口服一些清热解毒的中成药效果就挺好,完全没必要输液。” “输入的液体中有颗粒成分,根据不同药品生产厂家的工艺不同,颗粒大小也不一样。这些颗粒进入血管会产生刺激作用,对于儿童来说,一时半会儿可能难以察觉,以后就可能会影响生长发育,甚至会对心脑血管系统产生影响。”邢莉说道。 济南市中心医院药学部主任俞淑文提醒大家,每个人的体质不同,基础病也不一样,是否输液没有一个精确的标准,“像小孩和青壮年人群,只要采用合理的物理降温,即使发烧到38℃也没有太大问题。但是对于老年人就不一样了,容易导致脱水,甚至损害肝脏功能等情况。” ◎过度输液会加重肝肾负担 “能口服药物就不肌肉注射,能肌肉注射就不输液,这是正确用药的一个基本原则。”俞淑文说,在现实生活中,受一些错误观念的影响,例如输液治疗效果快、可以补充营养等,很多人将输液列为治疗的第一选择,“这是非常错误的想法。” “一般情况下,只有手术患者以及在患者不能进食、病情非常严重的情况下,才需要输液治疗,可以使危重症患者及时转危为安,对于身体基础素质比较好的人,小疾病类的完全可以通过口服药物

健康教育宣传栏-2019.6

健康教育宣传栏-爱耳日、结核病防治及睡眠健康第6期------出刊日期:2019年3月25日---编辑:李珉颉 爱耳日 爱耳曰(Ear Day),为每年的3月3日,是针对中国耳聋发生率高、数量多、危害大,预防工作薄弱的现实,卫生部、教育部、民政部等10部委局共同确定的,1999年卫生部颁布了《常用耳毒性药物临床使用规范》,加大了对耳毒性药物临床使用中的规范化管理力度。外出定要给它们“穿上”保暖外衣,可以戴上耳包,或用宽大的帽子、围巾遮住耳朵。耳朵是我们聆听世界的窗口,平时注意爱耳保护。 耳病小常识怎样断定你的听力是否下降 1、你可以听到声音,但听不清。 2、在噪声环境中听声音困难。 3、只有面对讲话人时,才能理解清楚。 4、你觉得别人说话似在嘟囔或含糊不清。 5、你必须要谢谢人重复一些入人内容。 6、你需要将电视音量调到比别人大的位置。 7、你发现自己并不明白谈话的主题,常常会答非所问。 8、参加会议、去公共场所或家庭聚会时觉得有些困难。 9、除非距离很近否则不能听到电话声或门铃声。10、你感到头颅里有声音,如嗡嗡声或铃声(耳鸣)。 结核病的防治 一、什么是结核病?

“结核病”是一种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人体除了毛发、牙齿和指甲外,任何组织器官都可以发生结核病。按照发病部位不同,结核病可分为肺结核和肺外结核两大类。肺结核是指发生在肺部的结核病;肺外结核是指发生在肺部以外的结核病,如骨结核、肠结核、肾结核等。 二、肺结核病是怎样传染的? 肺结核病的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病人,特别是未被发现的排菌者是最危险的传染源。但经过合理治疗后,传染性可以大为减少或清除。肺结核病主要是通过空气传染。排菌病人咳嗽、打喷嚏时的飞沫、痰液干燥后含菌的尘埃在空气中,被人们吸入体内,就可能感染。其次是消化道感染。如果使用排菌病人用过而未经消毒的食具或吃这类病人剩下的食物,有可能通过饮食而引起感染。 三、如何发现结核病? 一个人如果发生咳嗽、咳痰三周以上或有咯血等症状就必需要到医院验痰或照胸片等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和及时治疗。开展普查工作,特别是对重点人群,如教师、服务性行业人员、老人等定期进行X线胸透视。有怀疑者一定要作进一步检查。 四、结核病的预防 1、结核病主要是由于吸入带菌飞沫或尘埃而发病的。特别是排菌病人,带菌的痰液干燥后,结核菌可随尘埃进入空气中。所以要把痰吐在痰盂里或吐在纸上经焚烧等方法处理。咳嗽时要用手帕掩住口鼻,不要对着别人咳嗽、打喷嚏。

合理用药指标

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用药指标 一. 抗菌药物的使用率 1. 门诊使用抗菌药物的百分率 目的:考查门诊抗菌药物使用情况。 门诊使用抗菌药物人次:指使用的抗菌药物人次,无论其用了几种抗菌药物,即一个病人挂一次号就诊时使用了抗菌药物,就计为:就诊使用抗菌药物1人次 同期就诊总人次:指在同一个抽样时间段内,病人就诊总人次,即在同一个抽样时间段内挂号的病人人次 统计:将每次就诊使用抗菌药物的例数除以就诊总人数乘100。 2. 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使用率 目的:测算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情况 此项是以病人使用抗菌药物例数计算的,一个病例中无论其使用了几种抗菌药物(包括不同剂型),都只计为1例使用抗菌药物例数。 如分组(手术组、非手术组或预防组、治疗组)计算,同期总出院人数不相同时要考虑权重。 二. 住院患者人均使用抗菌药物品种数 目的:测量每例使用抗菌药物的住院者平均用了几种抗菌药物。 出院患者:因在抽样期间,住院患者用药没有停止,无法计算,故使用同期出院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 同期:在一个抽样时间段内,使用抗菌药物的出院总人数。 明确抗菌药物的范围。 抗菌药物品种数:按抗菌药物的通用名统计。 统计:抽样期间,全部出院患者使用的抗菌药物总品种数除以同期使用抗菌药物 三.住院患者人均使用抗菌药物费用 目的:测算患者住院期间所使用的抗菌药物平均费用 出院患者:因在抽样期间,住院患者用药没有停止,无法计算,故使用同期出院患者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 同期:在一个抽样时间段内,使用抗菌药物的出院总人数。 抗菌药物的费用按药品最近的购入价格(按商品名计价)。 统计:抽样期间,全部出院患者使用的抗菌药物总费用除以同期使用抗菌药物的总例数四.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 抗菌药物使用强度:是指每100人日中消耗抗菌药物的DDD数。 DDD值:按照WHO推荐的药物应用日处方约定剂量计算:(defined daily doses , DDD),同一通用名的药物剂型不同DDD值也不同。 某个抗菌药物的DDD数=该抗菌药物消耗量除以DDD值(克/DDD值)。 抗菌药物消耗量(累计DDD数)=所有抗菌药物DDD数的和。 收治患者人天数:指在同一抽样时间段内出院患者总数与同期患者平均住院天数的乘积。由于不同抗菌药物的使用剂量有差异,因此必须建立一个可用于不同药品间比较的指标。DDD数(DDDs)即是这样的指标。DDD(Defined Daily Dose,约定日剂量)是指为达到主要的用于成人的药物平均日剂量。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习题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习题 第一章 一、选择题 1、心理危机干预首先应做的工作是 A、组成若干干预小组 B、迅速地普遍地开展心理咨询 C、评估目标人群的心理健康状况 D、把小学生先集中起来做心理辅导 E、对各级干部进行心理知识培训 2、控制心血管疾病的最有效的方法是 A、临床治疗 B、健康教育 C、个体预防 D、社区综合防治 E、改善生活方式 3、社会环境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日益受到重视,它相对于自然环境又被称为 A、机体外环境 B、机体内环境 C、物质环境 D、非物质环境 E、其它 4、行为矫正的三大要素是 A、内容、条件和过程 B、对象、医生和居民 C、目标、措施和手段 D、情景、对象和医生 E、对象、环境和过程 5、根据行为改变阶段理论,当行为改变处于第一阶段(没有准备阶段)时,相应的干预策略是 A、提供方法,鼓励尝试 B、激发动机,支持鼓励 C、继续支持,不断强化 D、环境支持,预防复发 E、提供信息,提高认识 6、影响人类健康的因素分为四大类,下列哪项不属于这四大类 A、生物学因素 B、环境因素 C、生态因素 D、行为生活方式 E、卫生服务 7、在健康教育领域内应用较为广泛的行为矫正技术有 A、脱敏法 B、示范法

C、厌恶法 D、强化法 E、以上都正确 8、下列不属于团体行为干预方法的是 A、应用竞争机制 B、动员群众参与 C、树立典型和培养骨干 D、行为矫正技术 E、开发领导 9、健康教育中知信行三者之间的关系是 A、必然关系 B、因果关系 C、趋势关系 D、依存关系 E、递进关系 10、戒烟项目中完全不吸烟属于 A、无转变打算阶段 B、打算转变阶段 C、转变准备阶段 D、转变行为阶段 E、行为维持阶段 11、根据健康教育的知-信-行理论,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健康教育的目标是行为改变 B、知识是行为改变的基础 C、一旦掌握了知识就意味着行为改变 D、态度反映了行为的倾向性 E、信念是行为改变的动力 12、要使一个人的行为发生改变,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A、内因 B、外因 C、环境 D、促成 E、强化 13、知觉自己有可能成为该疾病或危险因素的受害者,是导致健康相关行为改变的心理活动的哪个因素 A、危害性 B、易感性 C、效益 D、障碍 E、自我效能 14、促进健康的行为不包括 A、戒除不良嗜好 B、预警行为 C、违规行为

合理用药十大核心信息

合理用药十大核心信息 优先使用基本药物; 2 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 买药要到合法医疗机构和药店,注意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购买; 4 阅读药品说明书,特别要注意药物的禁忌、慎用、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等事项; 处方药要严格遵医嘱,切勿擅自使用,特别是抗菌药物和激素类药物,不能自行调整用量或停用; 6 任何药物都有不良反应,非处方药长期、大量使用也会导致不良后果; 孕期及哺乳期妇女用药要注意禁忌;儿童、老人和有肝脏、肾脏等方面疾病的患者,用药应谨慎,用药后要注意观察; 8 从事驾驶、高空作业等特殊职业者要注意药物对工作的影响; 药品存放要科学、妥善;谨防儿童及精神异常者误服、误用; 10 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国家免费提供一类疫苗;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药品。 家庭用药“三不宜” 不宜同时服用多种药 ↑ 调查显示,服药5种以下与10种以上,两者之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差很大。因此,有些药能够不用的尽量不用,以减少用药过程中多种药物相互作用引起的不良反应、药效降低的问题。当然,应该服用哪些药,不服用哪些药,需遵医嘱。患者一定要把自己服用的所有药品告诉医生,让医生来帮助确定合理的用药方案。 不宜自行超量用药 ↑ 有些人因久病未愈,不是乱投医,就是“下猛药”即超剂量服用。但是,药品具有双重属性,如用药过量,则往往由于药物的毒性作用而出现不良后果。中药的毒副作用虽相对较小,但用药不慎同样会发生副作用。因此,患者不要自行超量用药。 不宜凭老经验随意服药 ↑ 或许是“久病成良医”,或许是从媒体上积累了一些用药常识,很多人认为服药只要根据自己不适感觉或者按照医学理论上的“指点”,不需要经过医生诊断就可自己到药店配药解决

第一节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概述 习题及答案

【单项选择题】 1. 1986年首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通过了()。 A. 雅加达宣言 B. 曼谷宣言 C. 宋斯瓦尔宣言 D. 渥太华宣言 E. 阿特莱德宣言 【答案】D 【解析】P125;1986年,在首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通过《渥太华宣言》。 2. 健康教育的最主要目的是()。 A. 提供健康的知识 B. 构建健康的环境 C. 改变不健康的态度

D. 改变不良的行为 【答案】D 【解析】P124;健康教育的含义:健康教育( health education)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其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健康教育的着眼点是促进个人或群体改变不良的行为与生活方式。 3. 健康教育的核心任务是什么()。 A. 传播知识 B. 卫生宣传 C. 效果评价 D. 行为干预 E. 效果评价 【答案】A

【解析】P124;健康教育的含义:健康教育( health education)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自愿采纳有利的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其目的是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健康教育的着眼点是促进个人或群体改变不良的行为与生活方式。 4. 健康促进的核心任务是什么()。 A. 传播知识 B. 社会动员 C. 行为干预 D. 提供产品 【答案】B 【解析】P125;健康促进的基本内涵包含了个人和群体行为改变,以及政府行为(社会环境)改变两方面。并重视发挥个人、家庭、社会的健康潜能。 5. 首届国际健康促进大会《渥太华宣言》中,健康促进的主要活动领域不包括()。

合理用药的十大原则

一、合理用药是指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药物。优先使用基本药物是合理用药的重要措施。不合理用药会影响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药品是能用来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或者能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功能的物质。 合理用药包括安全、有效、经济三个方面。用药首先是安全,安全的意义在于使患者承受最小的治疗风险,获得最大的治疗效果。其次是有效,这是合理用药的关键。药物的有效性表现在不同的方面,如根除病源治愈疾病、延缓疾病进程、缓解临床症状、预防疾病发生、调节人体生理机能等。第三是经济,经济是指以尽可能低的医疗费用达到尽可能大的治疗效益,降低社保和病人的经济支出,但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价格越低的药品越经济。 基本药物是指由国家制定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的药品,是从我国目前临床应用的各类药物中遴选出的适应基本医疗卫生需求,剂型适宜,价格合理,能保障供应,公众可公平获得的药品。优先使用基本药物是合理用药的重要措施。 药品是一把双刃剑,药物用得合理,可以防治疾病;反之,不但不能治病,还会影响身体健康。轻则可增加病人痛苦、提高医疗费用,重则可能使病人致残甚至死亡。只有正确合理地使用药物,才能避免和减少这些情况的发生。 二、用药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 任何药物都有不良反应,所以要谨慎用药。有些疾病并不需要服用药物,例如普通感冒,只要注意休息、戒烟、多饮开水、保持口腔和鼻腔清洁、进食易消化食物,同时经常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一般5—7天即可自愈。服药时应避免同时服用多种药物,药物的不同成分之间有可能会发生相互作用,有些药物也许会因此而失效,不仅影响原有的疗效,而且可能会危害身体健康。所以用药要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的原则。 不同的给药方式各有其优缺点。输液的优点在于见效快,主要用于危重病人或特殊病人的治疗;缺点在于将药物直接输入血液,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要高于其他给药途径,严重者可导致休克,甚至危及生命。肌肉注射其药物吸收比输液慢,比口服快,缺点是引起局部疼痛等损害。口服是最常用,也是最安全、最方便、最经济的给药方法;缺点在于起效相对较慢,有些药品还可能会引起胃肠道不适等症状。选择给药途径时应遵循国际公认的原则,即根据病情能口服的就不注射,可以皮下或肌肉注射的就不静脉注射或输液。 三、购买药品要到合法的医疗机构和药店,注意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必须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健康教育核心信息 (教师和家长版—2019)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健康教育核心信息 (教师和家长版—2019) 1.近视影响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 近视会导致眼睛视物模糊、干涩、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头晕等,影响孩子的正常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有些专业和工作对视力有严格要求,近视影响升学和择业。近视还会增加 视网膜病变的风险,严重的可导致失明。 2.保证孩子白天有足够的户外活动时间。 足够的白天户外活动是预防儿童青少年近视的重要措施。教师和家长应密切合作,保证 孩子每天进行2小时以上白天户外活动,寄宿制幼儿园不应少于3小时。帮助孩子养成平衡 膳食、科学锻炼、充足睡眠等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利于孩子的视力健康。 3.指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 教师和家长可通过课堂讲授、参观示教、面对面辅导和小组活动等方式向孩子传授近视 防治知识和技能,提高孩子的爱眼护眼意识,指导孩子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避免长时间持 续近距离用眼。0—6岁是孩子视觉发育的关键期,应当尤其重视孩子早期视力保护与健康。 教师和家长应以身作则,坚持良好的用眼习惯和健康的生活方式,给孩子们做表率。 4.督促孩子在读写时保持正确的姿势。 教师和家长应为孩子提供适合其坐高的桌椅和良好的照明,并经常提醒、督促孩子读书 写字坚持“三个一”,即眼睛离书本一尺,胸口离桌沿一拳,握笔的手指离笔尖一寸,读写连 续用眼时间不宜超过40分钟。教师应指导学生每天认真做眼保健操。 5.控制孩子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 长时间、近距离、持续盯着手机、电脑和电视等电子产品的屏幕,是近视的诱因之一。 学校使用电子产品的教学时长原则上不超过教学总时长的30%。课余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学习30―40分钟,应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非学习目的使用电子产品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 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6岁以下儿童要尽量避免使用手机和电脑。家长在孩子面前应尽量 少使用电子产品。 6.发现孩子视物眯眼、频繁揉眼、上课看黑板上的文字或远处物体不清楚时,要考虑 发生近视的可能。 近视的常见表现有看远处物体时眯眼、频繁揉眼、看不清楚黑板上的文字或远处的物体等。一旦孩子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和家长应意识到可能是发生了近视,家长应及时带孩子去 医院就诊。在卫生健康部门指导下,学校每学期对学生做两次视力监测。 7.被确诊为近视的孩子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时采取配镜等矫正措施。 一旦确诊为近视,就应该积极进行矫正,避免视力进一步下降。配戴眼镜是当前矫正视 力的常用方法,但具体配戴何种眼镜,应听从医生的指导。视力矫正后,应继续督促孩子坚 持良好用眼习惯,定期进行视力检查,做好视力保护,防止近视加重。 8.警惕近视能治愈的虚假宣传。 截至目前,医学上还没有治愈近视的方法,只能通过科学的矫正、改善用眼习惯等避免 近视加重。不要相信能治愈近视的宣传和商业营销。不科学的处置可能会导致孩子视力进一 步下降,甚至造成眼部感染或外伤等严重后果。

健康教育宣传栏内容

健康教育宣传栏 (2016)

彰武第四人民医院2016年健康教育宣传栏出版登记表 时间:2016年1月4 日 地点:彰武第四人民医院门诊大厅 内容:健康教育宣传栏(第1 期)

一、常见的传染病 二、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三、霍乱 负责人:魏晓红期填表时间:2016年1月2日 一、常见的传染病 根据传染病的主要传播途径,分为以下几类: 1、肠道传染病:霍乱(二号病)、痢疾、伤寒、甲肝、戊肝、脊髓 灰质炎(小儿麻痹症)、感染性腹泻等; 2、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结核、流行性感冒、麻疹、 流脑、流行性腮腺炎、白日咳、白喉、猩红热、风疹等; 3、血源性传染病:乙肝、丙肝、丁肝、艾滋病等; 4、虫媒传播及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鼠疫、狂犬病、钩体、乙脑、疟 疾、登革热、黑热病等;

5、性传播疾病:艾滋病、淋病、梅毒、尖锐湿疣、软下疳等; 6、其它:炭疽、布鲁氏菌病、急性出血性眼结膜炎(红眼病)等。 二、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1、有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立克次体、螺旋体、原虫、蠕虫等; 2、有传染性:传染病病人必须隔离治疗; 3、有流行病学特征:不同传染病的发病时间、地区、人群等方面有各自的分布特点; 4、有感染后免疫:人体感染病原体后,体内会产生相应的抗体,可抵抗相同的病原体。 三、霍乱 1、主要表现:起病急,以腹泻、呕吐为主,腹泻每日数次至10数次或更多,大便多为黄水样或清水 样,少数为米泔样或洗肉水样,泻吐厉害者可迅速出现脱水和周围循环衰竭,出现休克,如不及时救 治可导致死亡。 2、传播途径:主要通过肠道传播,即进食被霍乱弧菌污染的食品或水而感染生病,多见于集体聚餐者; 3、预防方法:养成良好卫生习惯,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冷、变质食物,生食、熟食要分开存放,剩饭菜要热透(尤其是热天),不随便到不卫生的摊点、饮食店就餐,防止病从口入。

2014年健康教育合理用药知识讲座

2014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第四期 地点:赣榆帮扶医院健康教育室 参加人员:全体医务人员 主讲:成荣娟 主题:合理用药健康知识讲座 1、怎样用药才适当? (1)适当的药物。根据身体状况,选择最为适当的药物。 (2)适当的剂量。严格遵照医嘱或说明书规定的剂量服药。 (3)适当的时间。有的药物需要饭前服用,有的需要饭后服用,有的要在两餐之间服用。如果不遵守服用方法,随意服用,就会影响效果或对胃造成刺激。 (4)适当的途径。患者适合用口服的药物,就尽量不要采用静脉给药。现在提倡一种序贯疗法,即输液控制症状之后,改换口服药物进行巩固治疗。 (5)适当的病人。同样一种病发生在两个人身上,由于个体间的差异,即使使用同一种药物,也要进行全面权衡,一个治疗方案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人。 (6)适当的疗程。延长给药时间,容易产生蓄积中毒、细菌耐药性、药物依赖性等不良反应的现象,而症状一得到控制就停药,往往又不能彻底治愈疾病。只有把握好周期,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7)适当的治疗目标。病人往往希望药到病除,彻底根治,或者不切实际要求使用没有毒副作用的药物。医患双方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积极、正确、客观的态度,达成共识。 2、“五先五后”的用药原则 (1)先用食疗后用药。例如喝姜片红糖水可治疗风寒性感冒,便秘可食菠菜粥。食疗后不见好转,可考虑用理疗、按摩、针灸等方法,最后再用药治疗。 (2)先用中药后用西药。中药多属于天然药物,其毒性及副作用一般比西药要小的多,除非是使用西药确有特效。一般情况下,最好是先服中药。 (3)先以外用后用内服。为减少药物对肌体的毒害,能用外用药治疗的疾病,比如皮肤病、牙龈炎、扭伤等外敷外用药解毒、消肿,最好不用内服消炎药。

合理用药监测指标

江油市人民医院 合理用药监测指标 (一)医院抗菌药物品种原则上不超过35种(增补) ①同一通用名称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超过2种,具有相似或者相同药理学特征的抗菌药物不得重复采购。 ②头霉素类抗菌药物不超过2个品规; ③三代及四代头孢菌素(含复方制剂)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不超过5个品规,注射剂型不超过8个品规; ④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注射剂型不超过3个品规; ⑤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口服剂型和注射剂型各不超过4个品规; ⑥深部抗真菌类抗菌药物不超过5个品种。 本监测指标所指抗菌药物是指治疗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真菌等病原微生物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不包括治疗结核病、寄生虫病和各种病毒所致感染性疾病的药物以及具有抗菌作用的中药制剂。 不包括抗结核病药、抗病毒药、抗寄生虫药;不含植物成分的抗菌药、不包括抗皮肤感染药、眼科抗感染药等外用品规 (二)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增补) 指标名称: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对象选择: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 指标类型:结果指标。 指标改善:

①接受限制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50% ②接受特殊使用级抗菌药物治疗的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前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不低于80% 分子: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例数 分母:同期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总例数 计算公式: 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例数 微生物检验样本送检率(%)=------------------------------------------×100% 同期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住院患者总例数 (三)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增补) 指标名称: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 对象选择:全部住院患者 指标类型:结果指标 指标改善:比率降低(<60%)。 分子:出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例数※ 分母:同期出院患者总例数 计算公式: 出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例数例数 住院患者抗菌药物使用率(%)=-------------------------------×100% 同期出院患者总例数 1.以病人使用抗菌药物例数计算,一个病例中无论其使用了几种抗菌药物(包括不同剂型),都只计为1例使用抗菌药物例数

健康教育总结

第一章绪论 健康教育学是一门以健康相关行为为研究对象,研究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理论和方法的科学和艺术。 健康教育学研究范围: 1.了解健康行为对健康状况的影响 2.找出健康行为的影响因素和机制 3.探讨健康行为的干预成效 健康教育是有计划地应用循证的教学原理与技术,为学习者提供获取科学的健康知识、树立健康观念、掌握健康技能的机会,帮助他们作出有益健康的决定和有效且成功地执行有益健康的生活行为方式的过程。其核心是健康行为的养成。 健康教育的五个主要环节: 1.教学者 2.健康相关的信息 3.教学活动 4.学习者 5.效果 增权是指人们增强对决定他们生命事件掌控力的过程,即有能力对决定自身健康的问题作出明智的选择,即“自主自律健康行为”中的“自主”。核心是:它不能够被给予,必须是自己获得。 健康促进=健康教育+环境支持 健康促进的行动策略 1.制定健康的公共政策 2.营造支持性环境 3.强化社区行动 强化社区行动的核心是社区增权。 4.发展个人技能 5.调整卫生服务方向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的关系(第15页)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密不可分。如上所说,健康促进是健康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后的产物。在概念上,健康促进包括了健康教育,而健康教育是健康促进策略中最活跃的一部分。健康促进通过倡导、增强能力和协调,促使人们承担对健康所应负有的责任,推进有益于健康的公共政策改革和支持性环境的创建,推动有益于健康的社会行动的实施。健康教育必须以健康促进战略思想为指导健康教育欲改善人们的行为需要得到环境和政策的支持。一句话,健康教育不能脱离健康促进健康促进也不能没有健康教育。 第二章健康行为 行为是指在内外环境刺激下有机体为适应环境所产生的反应,也是有机体为维持个体生存和种族延续,在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中所作出的反应。 人的行为可以分为外显行为与内隐行为。 行为要素: 1.行为主体——人。 2.行为客体——人的行为所指向的目标。

健康教育宣传栏

健康教育宣传栏 2012年第1期 慢性病患者如何过春节 高血压患者忌“闹” 节日期间,亲朋好友相聚,人多热闹,可使大脑处于兴奋状态,导致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多,促使心跳加快、血流加速、小动脉痉挛、血压升高而诱发心脑血管病发作。 冠心病患者忌“累” 节日期间操劳太多或玩乐无度,会使心跳加速、心脏负荷加重、血压升高,可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或脑中风。 糖尿病患者忌“甜” 节日期间,糖尿病患者应忌“甜”食,否则会使人体内负担加重,甚至可能危及生命。节日里,很多人会不经意地增加一些零食摄入,如薯片、瓜子、开心果等坚果类。由于这些食物所含的油脂较多、热量较高,多食会引起血糖升高。 消化性溃疡患者忌“熬” 我国民间有除夕“守岁”的习惯,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如果也同家人一起熬夜,或通宵看电视,使身体过于疲劳或睡眠不足,极易引起疾病发作或病情加重。 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忌“凉” 春节期间,气温较低,因此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呼吸道疾病患者应注意防寒保暖,避免受凉,以防旧病复发。

肝病患者忌“酒” 节日期间,如果大量饮酒,对肝病患者有百害而无一益。酒精进入人体后主要在肝脏进行分解代谢,酒精对肝细胞有一定的毒性,对于病毒性肝炎未愈患者会影响肝细胞的再生。对于一些肝硬化食道静脉曲张患者有时由于酒精刺激还会引起消化道出血。 胰腺病患者忌“饱” 节日期间,美味佳肴丰富,如过量进食会刺激胰腺大量分泌胰液,造成胰管压力增高,致使胰管破裂,诱发急性胰腺炎。 胆道疾病患者忌“油” 节日期间食物油腻,胆病患者如果大量进食荤腻食品,会加重胆囊的负担,诱发急性胆囊炎。因此,有胆病的患者要忌食油腻食品。 感冒患者忌“聚” 春节期间天气寒冷,人们容易伤风感冒,如走亲访友聚在一起,极易造成疾病的交叉感染和流行。因此,感冒患者不宜外出,最好在家中调养,这样既有利于病情恢复,又能避免将病传染给他人。 脉管炎患者忌“烟” 节日期间,常有亲朋好友来家“拜年”,脉管炎患者为了招待客人而陪着频频吸烟,这样会使血小板聚集性增加,并能抵制纤维蛋白溶解,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从而使病症加剧。 春节期间几种常见疾病的救护要领心脑血管疾病 由于节假日家人欢聚,熬夜玩乐,过度操劳,打乱了平时的生活

合理用药知识讲座

合理用药健康知识讲座 1、怎样用药才适当? (1)适当的药物。根据身体状况,选择最为适当的药物。 (2)适当的剂量。严格遵照医嘱或说明书规定的剂量服药。 (3)适当的时间。有的药物需要饭前服用,有的需要饭后服用,有的要在两餐之间服用。如果不遵守服用方法,随意服用,就会影响效果或对胃造成刺激。 (4)适当的途径。患者适合用口服的药物,就尽量不要采用静脉给药。现在提倡一种序贯疗法,即输液控制症状之后,改换口服药物进行巩固治疗。 (5)适当的病人。同样一种病发生在两个人身上,由于个体间的差异,即使使用同一种药物,也要进行全面权衡,一个治疗方案不可能适用于所有的人。 (6)适当的疗程。延长给药时间,容易产生蓄积中毒、细菌耐药性、药物依赖性等不良反应的现象,而症状一得到控制就停药,往往又不能彻底治愈疾病。只有把握好周期,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7)适当的治疗目标。病人往往希望药到病除,彻底根治,或者不切实际要求使用没有毒副作用的药物。医患双方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积极、正确、客观的态度,达成共识。 2、“五先五后”的用药原则 (1)先用食疗后用药。例如喝姜片红糖水可治疗风寒性感冒,便秘可食菠菜粥。食疗后不见好转,可考虑用理疗、按摩、针灸等方法,最后再用药治疗。 (2)先用中药后用西药。中药多属于天然药物,其毒性及副作用一般比西药要小的多,除非是使用西药确有特效。一般情况下,最好是先服中药。 (3)先以外用后用内服。为减少药物对肌体的毒害,能用外用药治疗的疾病,比如皮肤病、牙龈炎、扭伤等外敷外用药解毒、消肿,最好不用内服消炎药。

(4)先用内服后用注射。有些老年人一有病就想注射针剂,以为用注射来得快,其实不然。药剂通过血液、血管壁流向全身,最后进入心脏,直接危机血管壁和心脏。因此,能用内服药使疾病缓解的,就不必用注射剂。 (5)先用成药后用新药。近年来,新药不断涌现,一般说来他们在某一方面有独特的疗效,但由于应用时间短,其缺点和毒副作用,尤其是远期副作用还没有被人们认识。因此,中老年人患病时最好先用中西成药,确实需要使用新药时,也要慎重,特别是对进口药物尤其要慎重。 3、怎样理解药品说明书上的“慎用”、“忌用”和“禁用”? 绝大多数的药品说明书上都印有“慎用”、“忌用”和“禁用”的事项,这三个词语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嘱咐的轻重程度却大不相同。 “慎用”提醒服药的人服用本药时要小心谨慎。就是在服用之后,要细心地观察有无不良反应出现,如有就必须立即停止服用;如没有就可继续使用。所以,“慎用”是告诉你要留神,不是说不能使用。比如利他林对大脑有兴奋作用,高血压、癫痫病人应慎用。 “忌用”,比“慎用”进了一步,已达到不适宜使用或应避免使用的程度。标明“忌用”的药,说明其不良反应比较明确,发生不良后果的可能性很大,但人有个体差异而不能一概而论,故用“忌用”一词以示警告。比如患有白细胞减少症的人要忌用苯唑青霉素钠,因为该药可减少白细胞。 “禁用”,这是对用药的最严厉警告。禁用就是禁止使用。比如对青霉素有过敏反应的人,就要禁止使用青霉素类药物;青光眼病人绝对不能使用阿托品。 4、服药前后需要注意什么? (1)服药之后不能马上睡。服完药马上就睡觉,特别是饮水量少的时候,往往会使药物粘在食管上而不易进入胃中。有些药物腐蚀性较强,在食道溶解后,会腐蚀食道粘膜,导致食道溃疡。 (2)服药之后不能马上运动。因为药物服用后一般需要30-60分钟才能被肠胃溶解吸收、发挥作用。 (3)服药前后少食水果。蔬菜和水果中含有一些化合物和生物酶,这些物质可以和药物发生化学反应,使药物作用发生改变。一些水果与抗生素相互反应,使抗生素的疗效大大下降。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健康教育核心信息(儿童青少年版—2019)

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健康教育核心信息 (儿童青少年版—2019) 1.近视会导致学习、生活不便,甚至会影响升学和择业。 近视会导致眼睛视物模糊、干涩、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头晕等,影响正常学习和生活,还会对升学和择业造成一定限制。近视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失明。 2.坚持充足的白天户外活动。 坚持充足的白天户外活动对于预防近视和防止近视加重有重要意义。儿童青少年应听从家长和老师的安排,保证每天进行2小时以上白天户外活动。 3.要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 不正确的读写姿势会增加发生近视的风险。读书写字要使用适合自己坐高的桌椅,应有良好的照明,并保持“三个一”的正确姿势,即眼睛离书本一尺,胸口离桌沿一拳,握笔的手指离笔尖一寸,读写连续用眼时间不宜超过40分钟。认真做眼保健操。 4.避免不良的读写习惯。 预防近视要避免不良的读写习惯,应做到不在走路时、吃饭时、卧床时、晃动的车厢内、光线暗弱或阳光直射等情况下看书、写字、使用电子产品。 5.保证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营养。

充足的睡眠和合理的营养是保证视力健康的基础。儿童青少年应听从家长和老师的作息安排,小学生每天睡眠时间要达到10小时,初中生9小时,高中生8小时。平时应做到营养均衡,不挑食,不偏食,不暴饮暴食,少吃糖,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6.控制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 长时间、近距离、持续盯着手机、电脑和电视等电子产品的屏幕,会给眼睛带来伤害。使用电子产品时,应使眼睛与屏幕保持一定距离,屏幕亮度适中。课余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学习30—40分钟后,应休息远眺放松10分钟。非学习目的使用电子产品单次不宜超过15分钟,每天累计不宜超过1小时。 7.看不清黑板上的文字或远处的物体时可能是发生了近视,应及时告诉老师和家长。 当发现自己看不清黑板上的文字或远处的物体时,可能是发生了近视,应及时告诉老师和家长,并尽快到医院进行视力检测,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矫正,防止近视进一步加重。需注意,即使能看清远处的物体,也存在发生单眼近视的可能性。平时可交替闭上一只眼睛进行自测,以便发现单眼近视,及时矫正,避免双眼视力差对眼睛造成更大伤害。 8.一旦确诊为近视,应尽早在医生指导下配戴眼镜,并定期复查。

健康教育宣传栏内容

染上流感莫动辄输液近期很多医院输液室“人满为患”,其中不少为流感患者。专家提醒:流感患者合并有并发症时才需要输液,流感初期服用中药疗效明显,未必要选择打针,尤其是不可滥用抗生素。究其原因有三:一是引起流感的病原体主要是病毒,一般不需要服用抗生素,多数抗生素对病毒没有杀灭作用;二是大部分无并发症的患者并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出现呼吸困难加重、痰呈脓性样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时,或是出现继发性细菌性肺炎的情况下,才能选用适当的抗生素针进行治疗;三是滥用抗生素会出现不良反应和细菌的耐药性,严重的可导致无药可用,给后期治疗带来更大的麻烦。患上流感者应注重休息,多喝水,予以易消化、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的食物,同时给予富含维生素C的果汁和蔬菜汁,以防发热导致脫水。发热时可以辅助用冰袋降温。一旦出现精神萎靡等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

认识流感和感冒感冒和流感都是由病毒感染呼吸道引起的,但它们是两种不同的疾病。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发病率较高,病原体为甲、乙、丙3种类型流行性感冒病毒,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临床上有急起高热,乏力、全身肌肉酸痛、眼结膜炎明显和轻度呼吸道感染症状,老年人及伴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心脏病者易并发肺炎。流感的最主要特点是.转自创卫网.流行,可引起区域性、全国性,甚至世界性的大流行。全身症状严重,影响健康和劳动能力。普通感冒,简称感冒,俗称“伤风”,是急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中最常见的病种,多发于冬季,春天、夏天也可发生。其病原体主要有鼻病毒,其次为副流感病毒、腺病毒、柯萨奇病毒以及呼吸道合胞病毒,常易合并细菌感染。普通感冒起病较急,早期症状有咽部干痒或灼热感、喷嚏、鼻塞、流涕,开始为清水样鼻涕,2—3天后变稠;可伴有咽痛;一般无发热及全身症状,或仅有低热、头痛。普通感冒大多为散发性,不引起流行。感冒多呈自限性,一般经5—7天痊愈。

儿童合理用药健康教育须知

儿童合理用药健康科普基本原则须知 1.儿童对药物的反应与成人不同,家长应重视合理用药 因为儿童的器官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都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并随着年龄的增长趋向成熟,因此大多数药物的体内过程和不良反应与成人有显著差异,就是不同年龄组儿童中也有不同程度的差异。 2.只有明确诊断,才能对症下药,才能保证药物选择的准确性,这是合理治疗的前提 3.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医生用药主要针对以下三点: 1)针对病因;2)改善主要症状;3)阻滞主要致病损害过程的有效药物。 4.儿童用药的安全性非常重要 相对成人而言,儿童用药在这方面要求非常高,应慎重用药。在临床上虽然有很多药物疗效很好,但其毒副作用较大,或者对儿童有特殊的毒副作用的药物在临床上辈慎用或禁用于儿童; 如1)喹诺酮类药物是疗效很好的抗菌药,如氧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因其可能导致小儿骨关节损害,故不能使用; 2)氨基糖苷类药物,比如链霉素、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小诺霉素等,因有耳肾 毒性,尤其耳毒性,早已不用于儿科。 5. 提高孩子对药物的接受程度(就是用药的依从性) 小儿难以自觉主动克服用药过程中给身体带来的不适,如:异常口感或疼痛等,往往拒绝和强烈反抗,易造成意外伤害和心理创伤; 口服药尽可能选择不同年龄段小儿的剂型; 注意选择适合小儿口味、颜色及半衰期较长的药物,尽量减少用药的次数; 对于年长儿多做心理劝导作,尽可能让其主动接受治疗。 6 .用药剂量和用药疗程不能随意更改 若剂量小、疗程短则达不到预期疗效,易复发;若剂量大、疗程过长,可能会给孩子带来更多副作用和损害生理机能; 用药剂量是建立在科学研究和大量临床试验的基础上确定的,兼顾了有效性和安全性,不能随意加量或减少; 用药疗程的长短是医生根据药物本身的特点、疾病的轻重等情况综合考虑来确定的。 7.儿童用药种类要尽量减少 因为孩子用药依从性差,很多药物有的毒副作用,对于儿童来说用药的种类不宜太多,尽量减少用药的种类,可用可不用的药物尽量不用。 8.用药个体化的原则 有的家长看说明书会发现医生用药和说明书不完全相同,其实这是可以理解的,不是医生用错药了。 药品说明书的用法/量是基于绝大多人群的安全有效性指定的,而每个人都是独特的个体,同一个药品在不同的个体使用时,吸收率或生物利用度是不同的,所以,医生可能根据个体差异推荐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还有的药物说明书没有儿童的推荐剂量,只要不是禁用,就不是不能用。因为药品说明书是根据上市前的临床试验来做的,大部分临床试验是在成人身上进行的,随着一种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用药适应症和适用的人群会扩大,也会发现一些不良反应,所以药品说明书过几年版本会更新,但更新往往滞后于临床。

自学考试健康教育学名词解释与重点

。健康教育学――是研究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理论,方法和实践的科学。 。健康――不仅指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指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满状态。.环境因素――是指以人为主体的外部世界,或者说围绕人们的客观事物的总和。 。卫生服务-指卫生机构和卫生专业人员为了防治疾病、增进健康,运用卫生资源和各种手段,有计划、有目的地向个人、群体和社会提供必要服务的活动过程。 。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概念、自愿采纳有利于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 健康教育诊断---是指在人们面对健康问题时,通过系统的调查、测量来收集各种有关事实与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推理、判断,从而为确定健康教育干预目标、策略和措施提供基本依据。 。健康促进――是一个综合的教育,是调动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广泛力量,改善人群健康的活动过程 。健康促进(WHO)――是促进人们维护和提高他们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他们环境之间的战略,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 。健康管理――是指一个人或一群人的健康 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管理的过程 。传播―――是一种社会性传递信息的行为,是个人之间、集体之间以及集体与个人之间交换、传递新闻、事实、意见的信息过程。健康传播:---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和组成部分,它是指以“人人健康”为出发点,运用各种传播媒介渠道和方法,为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目的而制作、传递、分散、交流、分享健康信息的过程。 。传播模式――是指为了研究了解传播现象,采用简化而具体的图解模式来对复杂的传播现象、传播结构和传播过程进行描述、解释和分析,以求揭示传播结构内各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 。传播关系――人们通过信息交流和分享而在传播活动中建立起来的相互关系 。健康咨询――为满足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而提供的一种健康服务的形式,应归类于健康教育的范畴 。小组讨论――指在一位主持人的带领下,小组成员具有相似背景的人围绕某个共同关心的主题或对大家某一共同经历进行座谈讨论,属于人际传播中的群体传播形式 。传播材料预试验――指材料最终定稿和投入生产之前,健康教育传播材料设计人员在一定目标人员的典型代表中进行试验性使用,从而系统收集目标人群对该讯息的反 应,并根据反馈意见对材料进行反复修改的过程。 。契约关系――指在传播活动中传播双方相互依存的一种默契关系,传播双方以此约束各自的传播行为。 。共同经验阈――指在人际传播过程中双方对信息能够共同理解、相互沟通,产生共识的经验范围,另外在大众传播中还要加上传授双方对传播媒介的使用及理解的 共识范围。 。健康传播――是传播学的一个分支和组成部分,是指以人人健康为出发点,运用各种传播媒介渠道和方法,为维护和促进人类健康的目的而制作、传递、分散、交流、 分享健康信息的过程。 。人际传播――也称人际交流,是指人与人之间进行直接信息沟通的一类交流活动。是人类最早,最原始的传播方式 。大众传播――指职业性信息传播机构和人员通过广播、电视、电影报纸等大众媒介和特定传播技术手段,向范围广泛,为数众多的社会人群传递信息的过程 。反馈――指传播者获知受传者接受信息后的心理行为反应,体现传播的双向性。

家庭用药基本原则

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姚宏文昨日说,我国城乡居民用药知识普遍匮乏,用药行为不规范现象普遍存在。他公布了国家卫生计生委等部门联合制定的合理用药十大核心信息。 这十大核心信息包括: 1.优先使用基本药物。 2.遵循能不用就不用、能少用就不多用,能口服不肌注、能肌注不输液的原则。 3. 买药要到合法医疗机构和药店,注意区分处方药和非处方药,处方药必须凭执业医师处方购买。 4.阅读药品说明书,特别要注意药物的禁忌、慎用、注意事项、不良反应和药物间的相互作用等事项。 5.处方药要严格遵医嘱,切勿擅自使用。特别是抗菌药物和激素类药物,不能自行调整用量或停用。 6.任何药物都有不良反应,非处方药长期、大量使用也会导致不良后果。 7. 孕期及哺乳期妇女用药要注意禁忌;儿童、老人和有肝脏、肾脏等方面疾病的患者,用药应谨慎,用药后要注意观察;从事驾驶、高空作业等特殊职业者要注意药物对工作的影响。 8.药品存放要科学、妥善;谨防儿童及精神异常者误服、误用。 9. 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国家免费提供一类疫苗。 10.保健食品不能替代药品。 规范社会抚养费严查违规违纪 国家卫生计生委新闻发言人姚宏文昨日表示,国家卫生计生委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指导基层依法做好社会抚养费的征缴公开工作,严肃查处违规违纪行为。 姚宏文说,针对基层在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规范问题,我们将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通过建立部门协调配合机制,规范社会抚养费征收管理。 今年7月至今,已经有24个省份陆续公开了2012年度社会抚养费征缴总额,9个省市45个县公开了社会抚养费审计情况。姚宏文说,国家卫生计生委对此高度重视,要求各省份对照审计结果采取切实措施,认真整改。 他说,社会抚养费支出管理办法明确规定,社会抚养费及滞纳金应当全部上缴国库,按照国务院财政部门的规定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管理。所以,社会抚养费上缴国库后,是作为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