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分析.doc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分析.doc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分析.doc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分析

初中化学上册内容:共七个单元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入门篇

1、需要解决的问题

知道一一“什么是化学” “化学有什么用”“怎样学化学”

了解——化学的价值、最基本的概念(物、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熔点和沸点、密度)

感受——化学的怎趣

练习一一实验基本技能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本单元从学生熟悉的空气入手:空气d空气屮的氧气d氧气的制取。

2、具体地从化学角度学习、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制法)的开始。学习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化合物、混合物,化学反应,氧化反应,催化剂等),为后面的学习打基础c

3、接触了解具体的物质(如空气、氧气),初步知道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等几方血了解具体物质。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认识身边的物质

1、从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展现水与人类的关系C

2、以水为载体,将单质、化合物、物质的组成、原子、分子等化学基本概念,以及沉淀、过滤、吸附、蒸憎等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学习贯穿其中。

3、拓展性课题——氢气

4、分子、原了概念是基础化学屮最基本的核心知识,与单质、化合物概念一同起承上启下的作用C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深入微观世界

本单元包含的内容有原子的构成,元索,离子,化学式与化合价四个课题, 基本概念较集中,这些概念是中学化学中最核心的一些概念。所以本单元是全书(甚至是整个屮学段)的一个重心,是基础。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基本概念和技能

开始引入对反应的定量研究。包含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的写法、读法、意义、计算。所学原理、技能是基础化学中最基本的,是今后学习化学反应及各种规律的基础。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初中研究最细致的元索本单元包含金刚石、石墨、c60,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三个课题。

1、碳和碳的氧化物是初屮化学元素化合物知识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后期

学习相关化学反应的基础C

2、气体制取实验技能是初中化学实验中的重点、难点;本单元重点学知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C

3、通过碳和一氧化碳的还原反应的实验,了解还原反应。还原反应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反应,该概念是进一步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基础。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突出体现化学的价值

1、本单元主要内容有:燃烧和灭火、燃料和热量、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三个课题。学科性知识点不多,联系生活、社会的实用知识、观念性问题为主C

2、体现化学与⑴活、社会、人类的关系和作用,体现科学、技术、社会的相互关系

两个教学设计

第七单元燃烧与灭火

课题1 燃烧与灭火课型:新授课

教学H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

2、认识完全燃烧的重要性。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燃烧条件等内容的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能科学地认识研究燃烧等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提高他们对自然现象的探究欲,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C

2、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及创新能力°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C

教具:酒精、水、棉花、蜡烛、玻璃杯、银子、木条、煤、酒精灯、微机等。

教学过程:

导入:火是一种燃烧现象。火能造福人类,但如使用不当,也会给人类造成灾难,为了使火能更好地造福于人类,我们有必要对燃烧进行一番研究。展示片1

[阅读与思考h

有这样一个故事:南极考察队去南极考察,在路上遇到了暴风雪,把火柴丢了。在南极的冰天雪地里,没有火柴怎么生火呢?于是,有一位聪明的科学家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如果你是那位科学家,你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学生思考、讨论后回答,教师及时引导、鼓励C

[冋顾与思考]:在日常生活和以前的学习中,你曾见过或遇到哪些燃烧的申例,请合作小组把课前自己收集的有关材料交流、讨论,完成下表。展示片2

事例观察到的现象

镁条的燃烧发光、放热、有白色固体丫成

日常生活中燃烧的事例很多,观看有关燃烧的图片°

展示片3

上述燃烧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你知道燃烧的特征是什么?能否对燃烧下

定义?师生合作从燃烧的现象(发光、放热)和有新物质生成两方面讨论

燃烧的特征归纳燃烧的定义。

展示片4:燃烧的定义

提问:发光、放热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吗?举例说明c

[情景设置]:

展示片5:

为什么冇时能燃烧,有吋却不能燃烧,发生燃烧需要的条件是什么?教师

引导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回答。(引导学从理论假设、实验方法、口常生

活经验方面寻找依据c)

[实验探究]:

(1)用蹑子夹取蘸有酒精、水的小棉花球分别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片刻。(2)二支燃着的蜡烛,其中一支用玻璃杯罩住,观察c

(3)用银子分别夹住一根小木条和一小块煤,在酒精灯上点燃。

学生分组动手实验,教师巡视,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指导学生观察实验

现象,分析比较不同现象°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

引导学生交流讨论每一个实验,形成正确的认识C

展示片6

实验1的现象是酒精燃烧,而水不能燃烧。结论是燃烧与物质的本性有关。实验2的现象是未罩玻璃杯的蜡烛始终燃烧,而罩了玻璃杯的蜡烛?会儿就熄灭。结论是可燃物的燃烧需要氧气(空气中有氧气)。

实验3的现象是木条易点着,煤不易点着。结论是可燃物的燃烧单有氧气

还不够,还必须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这个温度称为可燃物的着火点。引导学生思考联想与启示,得出不同的物质着火点不同°

引导学生回答下列问题:

展示片7

(1)为什么煤可以燃烧,而石头不能燃烧?你还能举出可以燃烧的物质吗?那些物质不能燃烧?

(2)燃着的酒精灯为什么可用灯帽盖灭?

(3)为什么镁条常温下在空气中不能燃烧,而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点燃能

燃烧?

生生合作、师生合作得出结论:物质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C 展不片8燃烧的条件:

(1)物质具有可燃性

(2)可燃物要与氧气接触

(3)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这个温度称为可燃物的着火点。

[设问h这三个条件能不能缺少其中的一个?

分析其屮哪些是外因,哪些是内因?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

有没有其他方法来验证燃烧的条件?

课后拓展:课后自己设计实验验证燃烧的条件,并请各合作小组交流,比

比哪一组最好C

上述燃烧的条件是指一般情况,请同学们思考有没有特殊情况?

[情景设置]:

展不片9

生煤炉时要用扇子扇,家里、学校等使用的炉子、锅炉要使用鼓风机鼓风, 其中的道理是什么?请带着这一问题完成下列实验C

[实验探究]:

生生合作完成蜡烛不完全燃烧的实验。

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分析原因。

引导学生看书,说明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的区别C 得出结论: 可燃物燃烧时,氧气充足或不足,燃烧的情况并不相同:

展不片10

完全燃烧:氧气充足,燃烧快,放热多,可燃物中的碳、氢元索分别生成二氧化碳和水C

不完全燃烧:氧气不足,燃烧慢,放热少,可燃物中的碳、氢元素工成一

氧化碳、碳氢化合物等有毒气体和小的碳黑颗粒等物质。

[思考]:完全燃烧有什么优越性?

展示片11

碳的燃烧:

1、氧气充足:碳+氧气---点燃----二氧化碳(化合反应)

2、氧气不足:碳+氧气一一点燃——氧化碳(化合反应)

观看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的图片c

[情景设置]:

展示片12

1、家庭燃气灶一般用气门(用来调节燃气的进气量)和风门(用来调节空气的进气量)來控制燃烧。若火焰颜色发黄并冇少量黑烟产生,这时发生的是完全燃烧还是不完全燃烧?怎样操作才能使燃烧恢复正常?

2、冬天有人在房间里放置一只燃烧木炭的火盆取暖,谈谈采用这种方法取暖要注意的问题。

[课堂小结]:重点内容:燃烧的条件,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

展不片12 学生评价:我对燃烧的新认识。

[课堂练习]:学生评价,教师点拨。

[布置作业h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

课题2燃料和热量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口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作用;同时, 知道石油炼制儿种主耍产品及其用途C

⑵了解化学反应屮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C

2?过程与方法:通过一些探究活动,进一步认识与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及注意环保问题c

教学重点难点:1 ?煤、石油、天然气三大化石燃料

2?化学变化中能量的变化

教学方法:创设情景实验探究讨论归纳联系实际拓展视野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

活动片段一

1?课前准备:①发给学生记忆学习策略有关资料C

②制作三个flash小课件和一个Author Ware课件

2?学习过程:

(1)怎样先记住26种元素名称?

元素符号和元素化合价的知识属于无意义识记的知识。我们将这些意义不

强的内容赋予人为的意义來提高识记效果c

%1充分利用好图片“卡通人1 ”,进行识记、保持和提取

结合化合价,为了提高效率、减少两个知识点中的记忆干扰因素,首先,

我们根据化合价将元素符号进行分组,再配以相应的图片即“卡通人1 ” 使之转变成为有意义的识记。

%1利用重编码进行分组识记

如:“卡通人1 ”叫福禄寿点(谐音氟F、氯C1、漠Br、碘I )。身穿两件减肥铜背心(谐音图像钙Ca、镁Mg、铜Cu、顿、锌Zn ) o

这个“卡通人1 ”图屮包含教学基本要求的全部26种元素,我们可以轻松地将用动作、图像和文字(顺口溜)记住它们的C

(2 )利用“化学元素学习盘”,对元素名称和符号进行捆帮式的保持和提取%1学生制作“化学元素学习盘” 0进行交互训练

%1利用flash小课件-一-单窗式和多窗式:化学元素学习盘即在电脑上操作。每点击前进按钮一次,就在窗口屮出现一种元素的名称、符号、化合价。充分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图文并茂的、丰富多彩的交互方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

%1利用flash小课件-一- “卡通人2 ”进行人机交互训练学习

该多媒体小课件中含有引人发笑的动画与声音,具有前进一步、后退一步、返回岀发点及停止等四个按钮,可以根据各人的需要进行操作。英基本内容和图片“卡通人1 ”相似。通过交互训练,学生分享到多媒体技术提供资源共享的乐趣,使个人的知识水平得到提高。同时这种交互训练还促进个人认知活动能力提高,影响和改变自我观念,使学生产生相应的口我评价,从而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及学习的动力c

说明:上述课件可到浦东新区教育科学研究所网站浦东化学在线下载。(3 )学生绘制“卡通人1 ”图片进行记忆并相互测试①绘制“卡通人

1 "图片根据顺口溜,参照提供的样式,修改绘制卡通人图片°

②利用“大转盘”或“卡通人1 ”图片及flash小课件,同学之间进行

相互测试与练习

活动片段二

师:在生活中我们有时会遇到很多头痛的问题,如:铁制品生锈、水壶底

部产生水垢等都很难用常规的方法除去C你冇什么好的做法吗?

生:用砂纸打磨

看见家长用过醋,可能是利用了其中的醋酸……

师:同学们观察地很仔细。这些问题的确利用酸就可以迎刃而解,前两节

我们对酸有了一些认识,酸还有哪些性质?多媒体展台展示浓盐酸和浓硫酸的标签C从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生:看标签、思考、做简单的记录c并与同学交流自己的结果。将结果填写在课本表格中。

师:(打开浓盐酸瓶盖)你看到什么?

生:有白雾产生C

师:为什么浓盐酸在空气中会形成白雾?

生:(思考、交流)浓盐酸具有挥发性,它挥发出來的氯化氢气体跟空气里的水蒸气接触,形成盐酸小液滴的缘故。

师:下面看一个小魔术。用玻璃棒蘸浓硫酸涂到一块棉布中间C你看到了什么?

生:玻璃棒穿过来啦!

师:这说明了什么?

生:浓硫酸有腐蚀性。

师:对,并且是强烈的腐蚀性。所以使用浓硫酸时要特别小心。如果不慎将浓硫酸粘到皮肤上,应立即用人量的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以防灼伤皮肤。同学们一定要记住啊!生:老师,那用硫酸做实验的时候岂不是很危险? 师:同学们冇这样的意识很好,但如果我们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來进行就能避免危险。比如我们实验室经常要将买回来的浓硫酸进行稀释,你们知道应该如何操作吗?

生:思考。

师:(小实验)用温度计醮浓硫酸在空气屮静置。请两个学生上来观察温

度变化情况。

生:温度在升高!

师:能说出这是为什么吗?

生:(讨论)可能是浓硫酸在空气中吸水会放出热量c

师:这对稀释浓硫酸有何启示?你能试着设计浓硫酸稀释的方法吗?

(提示:水的密度——1.0g/mL ;浓硫酸的密度——1.84g/mL)

生:(思考、交流、阅读后回答)在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器

壁慢慢注入水里,并不断搅拌°切不可将水倒进浓硫酸里!

师:如果倒反了,会出现什么现象?

生:(热烈交流、讨论、并大胆猜测)

师:(实验)在锥形瓶里倒入少量浓硫酸,塞上双孔塞,分别插上分液漏斗和导管,从分液漏斗中加入少量的水,提示学生仔细观察现象c

生:啊,液体往外飞溅,倒反了真的有危险!!师:所以说实验操作必须遵守严格的规定。我们可以用稀释后的硫酸和盐酸进行下面的实验。

左边两排六个小组的同学用实验桌上的仪器和药品探究稀硫酸的化学性质;(药品:稀盐酸、镁条、铜丝、木炭、4:锈铁钉、氧化铜、碳酸钙、氯化铜溶液、硝酸银溶液;试管若干c )

右边两排六个小组的同学用实验桌上的仪器和药品探究稀盐酸的化学性质;(药品:稀硫酸、镁条、铜丝、木炭、生锈铁钉、氧化铜、碳酸钠、

硫酸铜溶液、氯化锁溶液;试管若干c )

生:(小组合作,建立猜想并设计实验方案,交流后进行实验操作C )师:(巡视,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同学们实验时一定要注意正确操作,注

意记录实验现象。

(约十分钟后)

师:请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交流一下你们的实验情况。其它同学要认真听, 与你们的结果做对比,看是否有不同的地方C 生:(充分交流,大胆发言)

生1:稀盐酸与镁条反应冇气泡放出,与生锈铁钉、氧化铜反应固体减少、溶液变色,与碳酸钙反应也有气泡,与硝酸银有白色沉淀生成,其它几种物质都没冇现象C

生2:稀硫酸与镁条反应有气泡放出,与生锈铁钉、氧化铜反应固体减少、溶液变色,与碳酸钠反应也有气泡,与氯化顿有白色沉淀生成,其它几种物质都没冇现象C

师:(对个别有不同情况的小组予以分析、解释,对他们参与实验的积极精神予以肯定)

请同学们试着把刚才我们做的实验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岀来。

(让两名同学在黑板上分别写出稀盐酸和稀硫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生:(对照实验记录,思考后,在练习本上写化学方程式)

(五分钟后)

师:对照黑板上两位同学写的,我们一起来订正一下C

生:(留出时间让方程式有错误的学生改正。)

师:冋顾我们刚才做的实验,请同学们思考一2如果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盐酸和硫酸都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变化?

生1:金属、金属氧化物、盐等生2:不对。应该是它们中的一部分能与酸发生反应。

师:同学们总结得很好,加上前面一节学过的屮和反应,我们可以总结出

酸的儿条化学性质?

(留出适当的时间让学生总结,然后大屏幕展示酸的四条化学性质)同学们是否想过,不同的酸为什么会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生:因为它们都是酸;

因为它们的组成有相似的地方!

师:(引导)化学学科与其它学科不同的地方是我们是从微观角度来认识

世界、认识物质的。请同学们再思考一下。

(多媒体课件:播放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微观的flash动画)

生:(讨论、交流、回答)

因为酸的溶液中都含有氢离了;

因为这些反应都是氢离子决定的;如果别的溶液中有氢离子也会发生这样的反应! 师:同学们肯动脑,总结得很好,并冃能够举一反三C从认识个体到认识一般规律是我们学习化学常用的科学方法,同学们只要细观察、勤思考、敢实践,化学就一定可以学得最棒!酸的知识还冇很多,同学们想了解吗?你们可以上网查阅资料,或者到图书馆查阅化学书籍报刊,相信

九年级上册化学试题(人教版)

2011-2012九年级化学月学情检测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K—39 Ca—40 C—12 一、选择题(共20小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2分,共40分) l、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米酿成醋B.空气液化C.矿石粉碎D.酒精挥发 2、空气中含量较多且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A.氧气B.氮气C.二氧化碳D.水蒸气 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了“加碘食盐”、“高钙牛奶”等商品。这里的“碘”、“钙”应理解为() A.元素B.单质C.分子D.氧化物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原子通过得失电子变成离子,但离子不能变成原子 B.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不活泼,不能和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按质量计算,空气中含有氮气78%,含有氧气21%,含有其他气体和杂质1% D.所有的物质都是由肉眼看不见的、极小的微粒构成的 5、已知镁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镁原子核内有12个电子B.镁原子核外有12个电子 C.镁原子核内有10个质子D.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 6、宇宙飞船内,用含氢氧化锂过滤网除去宇航员呼出的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LiOH + CO2→Li2CO3 + X。则X的化学式为( ) A.H2 B. H2O2 C.O2 D. H2O 7、某物质在氧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物中含有二氧化碳,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物质不可能是纯净物 B. 该物质一定含氧元素和碳元素 C. 该物质一定是碳的单质 D. 该物质中可能含有氧元素 8、下图是气体物质的粒子示意图,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纯净物的是( ) 9、“3H2SO4”中有“1、2、3、4”四个数字,下面叙述其表示的意义错误的是() A、“1”表示硫元素的个数 B、“2”表示每个分子中含有的氢原子个数 C、“3”表示分子个数 D、“4”表示每个分子中含有的氧原子个数 10、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关系归纳错误的是() A、核内质子数决定了元素的种类 B、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关系密切 C、金刚石与石墨的组成元素相同,因此性质完全相同 D、物质由原子、分子、离子等粒子构成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设计(全一册)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全册 绪言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 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德育目标: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 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 1.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2.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北京西城电教馆,17分钟),也可利用幻灯片引入新课,或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如:化学史、元素的发现史、化学家的小故事、趣味化学、化学与生活等,由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学生讨论]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 构成物体的材料叫做物质。澄清两个概念:物质与物体。如铁这种物质能制成铁钉、铁锤等物体。 化学研究物质,如水是由什么元素(第二章学)组成?水由什么构成?(第三章学)构成水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人教版)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人教版) 本册特点:突出文学作品和议论文体裁,以专题、 文体方式构成,以单元形式进行阅读教学,兼有文言文 单元集中教学。 本册目标:侧重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阅读议 论文的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继续提高学生语 言表达能力及语文的综合素养。 一、各单元教学目标及操作策略 第一单元以歌颂大自然为专题(诗歌) (一)达成目标(三维) 1、知识与能力: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品味含蓄、精练、优美的诗歌语言。 2、过程与方法:通过欣赏诗歌,唤起学生的想象和情感。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诗歌的自然美景,体味诗情意,感悟人生真善美。 (二)各课基本内容 五首均抒情诗,其中一首旧体词,两首中国当代诗,两首外国诗。 《沁园春雪》本词借景抒怀,主要描写雄伟壮阔的雪景,纵论历史人物,抒发诗人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之

情。 《雨说》这是一首用象征手法普写的爱之歌,既是诗人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是他对中国美好未来的祝愿。 《星星变奏曲》是一首追求光明充满希望之歌。该诗是运用象征手法的“朦胧诗”派的代表作。 《外国诗两首》:《蝈蝈与蛐蛐》和《夜》两首均为赞美大自然永恒之美的田园诗。 (三)单元教学要求 教学诗歌,重在引导学生深入感知意象,通过联想和想象获得感性认识,进入诗中情境,体验情感,感悟诗意。 (四)综合性学习 内容:在活动中把握和理解诗人的思想情感,品味诗的语言,感受大自然之美。 形式:通过诵读诗歌,搜集有关资料,提高学生诗歌鉴赏能力和抒怀表达能力。 目标:培养学生对诗歌感悟和情感表达能力。本单元以“雨的诉说”引出相关的活动,以此激发学生读诗兴趣、丰富情感。 第二单元以思想风采为专题(演讲、书信) (一)达成目标

2020年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2020年九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新的学期又开始了,我又担任九年级数学学科的教学,九年级时间非常紧张,既要完成新课程的教学又要考虑下学期对初中阶段整个数学知识的全面系统的复习。所以在注意时间的安排上,同时把握好教学进度的基础上特制定本学期的教学计划: 一、基本情况分析: 上学年学生期末考试的成绩总体来看比较好,但是优生面不广,尖子不尖。在学生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良莠不齐,对优生来说,能够透彻理解知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也较为清楚,对差一点的学生来说,有些基础知识还不能有效的掌握,学生仍然缺少大量的推理题训练,推理的思考方法与写法上均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对几何有畏难情绪,相关知识学得不很透彻。在学习能力上,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较差,为减轻学生的经济负担与课业负担,不提倡学生买教辅参考书,学生自主拓展知识面,向深处学习知识的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在以后的教学中,培养学生课外主动获取知识的能力。学生的逻辑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计算能力需要得到加强,以提升学生的整体成绩,应在合适的时候补充课外知识,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素质;在学习态度上,一部分学生上课能全神贯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去,大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好高鹜远、心浮气躁,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还需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养成还不理想,预习的习惯,进行总结的习惯,自习课专心致志学习的习惯,主动纠正(考试、作业后)错误的习惯,有些学生不具有或不够重视,需要教师的督促才能做,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这是本期教学中重点予以关注的。 二、指导思想: 通过九年数学的教学,提供进一步学习所必需的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共五章: 第1章:二次函数;第2章:简单事件的概率; 第3章:圆的基本性质;第4章:相似三角形

初中化学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四、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在接下来的40分钟里,我将和大家一起进行一次奇异的旅行——走进化学世界。(喷字呈现“化学”二字)去领略化学带给我们的震撼! 如果说,数学使人精细;哲学使人深邃;艺术使人浪漫;……。那么我要说,化学使人梦想成真! 在古代,人们梦想像鸟儿一样,身生双翅,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

在近代,人们梦想像千里眼、顺风耳一样,与远方亲人“天涯若比邻”;梦想能够亲眼观看,微观世界的奇异景象…… 化学就是帮助人类实现梦想的“魔法石”! 金属的冶炼,使人们拥有了制造飞机、汽车等崭新代步工具的材料,让人们“周游世界”的梦想成真;光导纤维的制造,使人们体验到“视频聊天”的快乐,让人们“天涯若比邻”的梦想成真! 同学们,你有怎样的梦想呢? 学生:回答 (板书: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同学们,你们想体验梦想成真的快乐吗?请跟我一起走进化学的殿堂,为我们的梦想成真而努力学习! 学生:愿意! 教师:化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自然界的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每时每刻都在演绎着化学的神奇变化;人世间的衣、食、住、行……每分每秒都在展示着化学的无穷魅力!没有化学变化的发明创造,就没有当今世界的五光十色、包罗万象;没有化学变化的千百万化,就没有当今世界的多姿多彩、神奇无限。…… 教师:大家看大屏幕,这是什么? 学生:水! 教师:我们已经学习了语文、英语、数学、物理、政治等学科。现在就请同学们想一想!如果你是语文、英语、数学、物理、政治等老师,你将以水为主题,根据各自学科特点,跟同学们说些什么? 学生:语文老师说,水体现的是一种奉献精神。“洗净了别人,洗脏了自己。” 学生:英语老师说,Water。 学生:数学老师说,通过水可以计算出不规则容器的容积。 学生:物理老师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学生:政治老师说,“一个人不能两次走进同意条河水”。 教师:你们猜一猜,作为化学老师的我,又会说些什么呢?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全

学校 科目:化学 年级:九年级 教师: 2016-2017学年度第一学期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四、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在接下来的40分钟里,我将和大家一起进行一次奇异的旅行——走进化学世界。(喷字呈现“化学”二字)去领略化学带给我们的震撼! 如果说,数学使人精细;哲学使人深邃;艺术使人浪漫;……。那么我要说,化学使人梦想成真! 在古代,人们梦想像鸟儿一样,身生双翅,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 在近代,人们梦想像千里眼、顺风耳一样,与远方亲人“天涯若比邻”;梦想能够亲眼观看,微观世界的奇异景象…… 化学就是帮助人类实现梦想的“魔法石”! 金属的冶炼,使人们拥有了制造飞机、汽车等崭新代步工具的材料,让人们“周游世界”的梦想成真;光导纤维的制造,使人们体验到“视频聊天”的快乐,让人们“天涯若比邻”的梦想成真! 同学们,你有怎样的梦想呢? 学生:回答 (板书: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同学们,你们想体验梦想成真的快乐吗?请跟我一起走进化学的殿堂,为我们的梦想成真而努力学习! 学生:愿意! 教师:化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自然界的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每时每刻都在演绎着化学的神奇变化;人世间的衣、食、住、行……每分每秒都在展示着化学的无穷魅力!没有化学变化的发明创造,就没有当今世界的五光十色、包罗万象;没有化学变化的千百万化,就没有当今世界的多姿多彩、神奇无限。…… 教师:大家看大屏幕,这是什么? 学生:水!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九年级语文(上册)教材分析 镇龙一中翁永琴 一、教材特点 九年级上册主要以文学作品(包括古代白话小说)和议论性文章为主,仍以专题、文体为内容安排,以单元形式进行阅读教学,并另有文言文单元,集中学习文言文。在九年级,文学作品作为单独的内容形式出现,不再像以往那样混杂在记叙文和说明文的文体之内,以培养学生初步的文学欣赏能力。 本册教材分编有诗歌、小说、古代白话小说三个单元,诗歌单元以大自然的颂歌为主题,小说单元以少年生活为主题,古代白话小说单元主要以古典名著为主。议论性文章作为本册教材的重点,编有两个单元。一个是演讲和书信单元,以思想风采为主题,也兼顾议论的方法;一个是纯粹的议论文单元,是本套教材惟一按议论文文体安排的单元。以求知为主题,学习立论和驳论的特点和方法。文言文单元以史传为主题,进行文言文阅读教学,并承接以前的教材安排,编有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歌。 二、教材目标 整套教材的教学目标,是按照三个维度设置的: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本册教材侧重培养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阅读议论文的能力和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具体目标如下: (一)文学作品 1.能够区分写实作品和虚构作品,了解诗歌、小说等文学样式。 2.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二)议论文 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三)文言文 1.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2.诵读和背诵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三、教材主要内容 九年级上册有六个单元,共25课。其中第一单元是诗歌单元,主要内容是对大自然的赞颂,学习本单元可以通过欣赏诗歌唤起我们丰富的想象和情感共鸣,使我们更好的体味大自然的诗意人生的情趣。第二单元是名家名作阅读,我们通过在感受人类精英活跃的思维、丰富的情感、闪光的思想的同时,体会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品味不同场合、不同背景下口语运用的技巧。第三单元小说单元,这个单元的学习必须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理解小说的主题,分析人物形象,体会艺术特色,品味小说的语言。第四单元是阐述求知问题的议论文。读这些文章不仅要区分观点和材料,辨析两者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对文章作者

初中化学教材全解(人教版)

人教版初中化学教案 绪言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知识目标: a常识性介绍化学研究的对象。 b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并能运用概念会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 c初步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的能力,启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知觉性和积极性。 3.德育目标: 通过学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永恒运动的,是不可消灭的, 只能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应用科学改造自然,造福人类的教育。 4.美育渗透点:以化学实验为载体,向学生展示化学实验中的仪器美,化学实验现象美,从而激发学生对化学科学的喜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疑点 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 疑点:物质变化与物质性质的区别。 解决办法:(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列表记录实验现象,由学生讨论而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本质区别。 (2)通过学生讨论而归纳出物质的性质与物质的变化的区别。 三、实验及教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空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坩埚钳,石棉网,铁架台(带铁夹),研钵,火柴,药匙,胆矾,碱式碳酸铜,镁带,澄清石灰水,水。 四、学法引导 1.学会概念辨别,注意概念间的区别与联系。 如,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就可以从概念、特征、伴随的现象等方面加以区别;从变化发生过程中两者的相互关系寻找它们的联系。 2.学会观察化学实验。 首先要观察变化前物质的颜色、状态;再注意观察变化中的现象,如变色、发光、放热、放出气体、发出声音……等;反应停止后,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学会观察实验,将有助于我们思考变化的原因,推测变化的原理,总结变化的规律。 五、课时安排 2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可看录像“走向化学世界”、“漫游化学世界”(北京西城电教馆,17分钟),也可利用幻灯片引入新课,或由学生自己搜集资料,如:化学史、元素的发现史、化学家的小故事、趣味化学、化学与生活等,由学生的发言引入新课。 新课讲授: 一、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学生讨论] 化学是研究什么的?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案全套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一物质的变化与性质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举例说明化学实验对探究的重要性及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2、认识化学实验的目的和意义,列举实验的注意事项; 3、说出常用仪器的名称、使用范围; 4、能进行药品的取用、加热、洗涤仪器等基本实验操作,概述操作要求。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参观化学实验室,说出实验室规则、仪器名称; 2、通过实验探究,学习并学会一些实验基本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形成遵守实验室规则的良好意识; 2、通过对化学家们研究过程的了解产生探究的欲望;

3、通过本节的动手实验、实践获得乐趣,真正体会严谨的科学态度、合理的实验步骤和正确的操作方法是实验成功的关键。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仪器的识记; 2、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滴管的使用、加热试管里的液体药品。【教学难点】 滴管的使用。 ◆课前准备 学生:预习教材内容,课余时间分组参观实验室、仪器室、药品室,了解实验室实验规则、仪器的名称和用途、药品的贮存 教师:准备实验所用仪器、药品及多媒体课件 附:实验仪器及药品:试管、镊子、药匙、量筒、酒精灯、试管夹、试管刷、大理石、碳酸钠、稀盐酸、硝酸银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等。 ◆课时安排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播放视频】中国科学家科学家屠呦呦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新闻片段。介绍科学家取得的成功与无数的实验是分不开的,让学生知道实验的重要性。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科学探究,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 一、认识我们的化学实验室 带领大家认识我们的化学实验室。 【播放视频】憨豆先生的故事。 【总结】遵守实验呈规则是成功实验的关键。 【简介】实验室规则: 1. 了解实验要求,熟悉实验步骤; 2. 规范操作,仔细观察,如实记录; 3.严禁在实验室喧哗、打闹; 4.严禁在实验室吃食物或尝药品味道; 5.废液不能倒入水池,应倒入废液缸。 【简介】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 【注意事项】1、酒精灯失火:立即用湿布扑灭。 2、割伤:用3%的双氧水清洗,再贴上止血贴。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分析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分析 初中化学上册内容:共七个单元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入门篇 1、需要解决的问题 知道——“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用”“怎样学化学” 了解——化学的价值、最基本的概念(物、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熔点和沸点、密度) 感受——化学的乐趣 练习——实验基本技能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空气 1、本单元从学生熟悉的空气入手:空气à空气中的氧气à氧气的制取。 2、具体地从化学角度学习、研究物质(组成、性质、制法)的开始。学习一些最基本的化学概念(化合物、混合物,化学反应,氧化反应,催化剂等),为后面的学习打基础。 3、接触了解具体的物质(如空气、氧气),初步知道从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等几方面了解具体物质。掌握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方法。

第三单元自然界的水——认识身边的物质 1、从社会实际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展现水与人类的关系。 2、以水为载体,将单质、化合物、物质的组成、原子、分子等化学基本概念, 以及沉淀、过滤、吸附、蒸馏等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学习贯穿其中。 3、拓展性课题——氢气 4、分子、原子概念是基础化学中最基本的核心知识,与单质、化合物概念一同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深入微观世界 本单元包含的内容有原子的构成,元素,离子,化学式与化合价四个课题,基本概念较集中,这些概念是中学化学中最核心的一些概念。所以本单元是全书(甚至是整个中学段)的一个重心,是基础。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基本概念和技能 开始引入对反应的定量研究。包含质量守恒定律,化学方程式的写法、读法、意义、计算。所学原理、技能是基础化学中最基本的,是今后学习化学反应及各种规律的基础。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初中研究最细致的元素

初中最好的辅导书名师优质资料

初中最好的辅导书 语文就教材全解(王侯雄的那个)词很全的,知识点也很详细 数学就龙门,数学不要买典中点,题太杂.也不要买点拨,感觉有偏题和难题太多.. 物理点拨最好了化学也点拨. 其实无论哪一种,只要坚持看完,都足以取得好成绩。 语文:经典学法频道(我们老师备课和给我们复习天天用)数学:点拨,倍速学习法(题题经典!)英语:剖析,典中点(讲解很细致,建议一字一句都要看!)政治:轻巧夺冠(考得很切合命题趋势)历史:中学生教材全解(很经典的一本辅导书)物理:中华题王,成功学习计划(75中等题+25难题)化学:成功学习计划,典中点(非常实用,能巩固基础,加强记忆)地理:海淀单元卷(难易适中,题目很地道)生物:中华题王(吃透它,95分以上真的不成问题!) 《点拨》好一些,或者是《教材全解》(薛金星)。知识都比较全面。初中什么参考书好?

语文就买倍速吧,我用了3年,觉得好比较实用的 数学就买黄东坡写的探究新思维,那本书比较难,题型也不错 想要基础一点的就买点拨 英语买尖子生,我用过,比较好 化学就买解题方法 物理有好多都不错啊剖析,点拨,考进实验班,这些我都用过 我不知道你的基础怎样。如果基础比较好,我劝你买一些奥赛的资料做 基础比较薄弱的话就买基础一点的,比如倍数,中学教材全解 复课老师会统一买的,你就不用担心了,多背是关键 语文的话买《教材全解》比较好因为这本书对教材分析得很好从各个层面进行分析让你轻松的理解老师上课讲的不明白的课文的含义

和重点 数学和英语最好是有练习题的《典中点》(题有点深度)《三点一测》《黄冈题库》等 当然如果你要理解性的辅导书数学和英语的《教材全解》也不错很全面 我也是初三这些书你可以去书店看一看再决定 我用的参考书老师也都认为好,你可以试试看 参考书:数学完全解读 英语互动英语 语文经典学法频道 物理点拨 化学完全解读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走进化学实验室 ?重点:化学实验中常用仪器的名称、用途和使用方法,药品的取用,物质的加热、溶解、过滤和蒸发操作,玻璃仪器的洗涤以及一定质量分数的溶液配制。 ?难点:识图写出实验仪器的名称; 识图简述某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识图判断实验操作的正误和实验目的; 分析反常实验现象的产生原因。 ?知识框架图: 实 验 室基本操作加热 仪器 酒精灯 火焰温度:外焰内焰焰芯 (填>或<) 四不原则 酒精量不超过灯内容积( ) 不能向燃着的灯内添加酒精 不能用两酒精灯互相点火 不能吹灭酒精灯(用灯帽盖灭) 直接加热仪器 试管 用途: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简易气体发生器 注意: 要预热并()加热,不骤冷 液体不超过试管容积的() 斜持、口不对人,加热固体管口要倾斜 蒸发皿(不是玻璃仪器):用于液体蒸发 烧杯垫石棉网加热,用于溶解配制溶液,作反应容器 计量 仪器 托盘天平 精确度称准到0.1ɡ 使用 称量前:调零,垫纸或放玻璃器皿(潮湿、腐蚀性药品) 称量时:称量物放左盘,砝码放左盘,加砝码要用镊子,由大 到小最后移动游码 称量后:砝码放回盒,游码归零 量筒 用途用于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药品 注意 不能受热,不作反应容器,不配溶液 俯视(),仰视() 使用规格适当,放平,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胶头滴管 用途吸取滴加少量液 使用(四不原则)不倒置,不平放,不伸入容器,不碰容器壁 实验室基本操贮存 仪器 集气瓶收集贮存(),广口瓶贮(),()瓶或滴瓶贮存液体 固定支 撑仪器 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中上部,拇指不按短柄处 铁架台(含铁夹铁圈):用于固定过滤或加热装置 其它漏斗、玻璃棒、胶塞、导管、水槽、试管刷等

新人教版九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九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九年级上册包括一元二次方程、二次函数、旋转、圆、概率初步五章内容,学习内容涉及到了《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四个领域“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课题学习”。 本书供义务教育九年级上学期使用,全书共需约64课时,具体分配如下: 第21章一元二次方程约13课时 第22章二次函数约12课时 第23章旋转约8课时 第24章圆约17课时 第25章概率初步约14课时 一、教科书内容安排 1. 一元二次方程 学生已经掌握了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在解决某些实际问题时还会遇到一种新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一章就来认识这种方程,讨论这种方程的解法, 并运用这种方程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本章首先通过雕像设计、制作方盒、排球比赛等问题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一般形式。然后让学生通过数值代入的方法找出某些简单的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对一元二次方程的解加以体会,并给出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概念,“22.2 降次──解一元二次方程”一节介绍配方法、公式法、因式分解法三种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方法。下面分别加以说明。 (1)在介绍配方法时,首先通过实际问题引出形如的方程。这样的方程可以化为更为简单的形如的方程,由平方根的概念,可以得到这个方程的解。进而举例说明如何解形如的方程。然后举例说明一元二次方程可以化为形如 的方程,引出配方法。最后安排运用配方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在例题中,涉及二次项系数不是1的一元二次方程,也涉及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对于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学了“公式法”以后,学生对这个内容会有进一步的理解。 (2)在介绍公式法时,首先借助配方法讨论方程的解法,得到一 元二次方程的求根公式。然后安排运用公式法解一元二次方程的例题。在例题中,涉及有两个相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也涉及没有实数根的一元二次方程。由此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三种情况。

2016年秋学期配套中学教材全解九年级化学(上)(人教版)第讲解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检测题 本检测题满分 100分,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 (本题包括 20个小题,每小题 2分,共 40分 1下列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A . 10g 冰受热融化成 10g 水 B . 1升芝麻和 1升大米混合,总体积小于 2升 C . 潮湿的衣服在阳光下晒干 D . 一定量的煤完全燃烧后生成的所有物质的质量之和大于煤的原质量 2从 2H 2+O 22H 2O 中获取的信息错误的是( A . 在反应前后,元素的种类没有变化 B . 在常温下氢气与氧气混合就可以发生反应 C . 4g 氢气与 32g 氧气完全反应,可以生成 36g 水 D . 在反应前后,氢原子和氧原子的数目都没有改变 3在一密闭的容器内盛有 20g H 2、 O 2和 N 2的混合气体,在实验室中某同学误加热此密闭容器,混合气体在密闭的容器内爆炸,冷却后,测知生成 H 2O 18g ,请帮此同学判断剩余的气体不可能是( A . H 2和 N 2 B . O 2和 N 2 C . H 2、 O 2和 N 2 D . 2g N 2 4在 2A +B 2C 反应中,已知 A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24, C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40,则B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A . 16g B . 32 C . 16 D . 32g

5(2016·广州 是一种重要的阻燃剂 , 工业制取该物质的化学方程式 为 +2X。则 X 的化学式为( A. B. C. D. 6(2016 ·南宁下列关于化学方程式的读法,错误的是( A . 磷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B . 在点燃的条件下,每 4体积的磷和 5体积的氧气完全反应,生成五氧化二磷 C . 在点燃的条件下,每 4个磷原子和 5个氧气分子结合生成 2个五氧化二磷分子 D . 在点燃的条件下, 每 124份质量的磷和 160份质量的氧气完全反应, 生成284份质量的五氧化二磷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全套】

人教版九年级初三化学上册全册教案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了解化学研究的内容 2、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查阅资料、分析讨论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围绕着什么是化学,化学有什么作用,以及怎样学习等问题,对学生学习化学的情感进行熏陶和培养。 (2)通过我国化学成就的学习,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和学习化学的紧迫感和热情。 二、教学重点 1、什么是化学 2、化学的作用 三、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四、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在接下来的40分钟里,我将和大家一起进行一次奇异的旅行——走进化学世界。(喷字呈现“化学”二字)去领略化学带给我们的震撼! 如果说,数学使人精细;哲学使人深邃;艺术使人浪漫;……。那么我要说,化学使人梦想成真! 在古代,人们梦想像鸟儿一样,身生双翅,翱翔于蓝天白云之间; 在近代,人们梦想像千里眼、顺风耳一样,与远方亲人“天涯若比邻”;梦想能够亲眼观看,微观世界的奇异景象…… 化学就是帮助人类实现梦想的“魔法石”! 金属的冶炼,使人们拥有了制造飞机、汽车等崭新代步工具的材料,让人们“周游世界”的梦想成真;光导纤维的制造,使人们体验到“视频聊天”的快乐,让人们“天涯若比邻”的梦想成真! 同学们,你有怎样的梦想呢? 学生:回答 (板书: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同学们,你们想体验梦想成真的快乐吗?请跟我一起走进化学的殿堂,为我们的梦想成真而努力学习! 学生:愿意! 教师:化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自然界的蓝天、白云、绿树、红花……每时每刻都在演绎着化学的神奇变化;人世间的衣、食、住、行……每分每秒都在展示着化学的无穷魅力!没有化学变化的发明创造,就没有当今世界的五光十色、包罗万象;没有化学变化的千百万化,就没有当今世界的多姿多彩、神奇无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上册化学教案全集

2018-2019学年第一学期九年级化学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将继续在新的《课程标准》的指导下,以中考为导向,以学生发展为本,更新教学观念,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过程。提炼自身的教学水平,在帮助学生发展各方面素质的同时,使自身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再上一个新的台阶,打好基础,力争在明年中考中取得优异成绩。 二、学生分析 我校九年级有50名学生,据杨老师说其中女生学习较好,我要尽快熟悉学生,了解他们在八年级学习成绩,提前做好优等生提升和差生的促进工作。九年级刚开设的新课程,与生活的联系较多,学生学习的热情较高,教师应正确引导,以期在中考中取得好的成绩。教师要做好每一个学生的工作,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行为习惯,使他们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发展进步。 三、教材分析 本教材体系的第一个特点是分散难点,梯度合理,又突出重点。以学生生活中须臾离不开的水、空气、溶液,以及碳等引入,学习元素和化合物知识,同时有计划地穿插安排部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定律。这样使教材内容的理论与实际很好地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化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概念解决生活和生产中常见的化学问题的能力,还可以分散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以减轻学习时的困难。为了有利于教师安排教学和便于学生学习和掌握,每章教材的篇幅力求短小,重点较突出。第二个特点,突出了以实验为基础的,以动手操作能力要求,每一块中都有有许多学生实验和实验探究,同时又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 四、目标任务 1、理论知识联系生产实际、自然和社会现象的实际,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学以致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学生会初步运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一些简单的化学问题。 2、使学生学习一些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学习常见地元素和化合物的基础知识,掌握化学实验和化学计算基本技能,并了解化学在生产中的实际应用。 3、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和创新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分析全解读

2019秋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分析全解读 教材分析 绪言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的第一节课,也是整个化学学习的启蒙课,因此在整个教材中占有特殊的地位。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一开始就喜欢化学,认识到化学的真正价值,产生强烈的学习愿望和远景动机,对学生学习的整个环节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2)过程与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主动探究,讨论交流,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好奇心和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亲近化学、热爱化学,渴望了解化学的情感。②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及社会发展的密切关系,认识化学的价值。 3、教学重点:激发学习兴趣,感受化学之美与化学的价值。 重点的突出:根据九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设置问题情景,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让学生在问题中去想象,在实验中

去探求,在价值中去感受。这更好的激发了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渴望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4、教学难点:化学真正价值的认识 难点的突破:通过创设教学情景、发挥九年级学生联想力丰富和活跃的优势,使学生在如同身临其境的情境中感受化学的价值,再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引出化学新的作用。选择丰富的色彩和历史图片、引导学生完成从新奇到萌发出喜欢化学再到渴望学习化学、学好化学的心理历程。不仅使学生初步了解了化学研究的一般方法和学习化学的方法,而且通过此过程,大大降低了学生对化学的神秘和畏惧心理。使学生在丰富的感官和思维刺激中展开想象的翅膀。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本节课所讲的内容选自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是化学理论性知识。作为启蒙阶段的学习,它直接影响学生对化学学习认知结构的发展,同时也影响学生对化学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新教材减弱了对概念的记忆要求,加强了理解要求,重视化学概念的形成,重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所以我们要引导学生理解物质变化这一基本概念。

初中化学【中学教材全解】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考试题及答案 .doc

初中化学【中学教材全解】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考试题及答案 姓名:_____________ 年级: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 题型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xx题xx题xx题总分得分 一、选择题(共20题) 1.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都有毒 B.木炭、活性炭都具有吸附性 C.木炭、一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氧化铜反应 D.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答案】A解析:一氧化碳有毒而二氧化碳无毒,A错;木炭、活性炭都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因而都具有吸附性,B正确;木炭、一氧化碳都具有还原性,在一定条件下都能与氧化铜反应,将氧化铜还原为铜,C 正确;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由于其内部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所以它们的物理性质不同,例如,金刚石是天然物质中最硬的,而石墨的质地较软,D正确。 难度:容易知识点:金刚石石墨和C60 2.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实验室常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B.二氧化碳用于灭火,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C.将二氧化碳气体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呈红色,说明二氧化碳显酸性 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一瓶气体中,木条立即熄灭,证明瓶内原有气体是二氧化碳 【答案】B解析:实验室常用稀盐酸和大理石(或石灰石)反应制取二氧化碳,一般不用稀硫酸,因稀硫酸与石灰石反应生成的硫酸钙微溶于水,覆盖在石灰石表面,阻止反应的继续进行,不能大量制取二氧化碳,A错;二氧化碳用于灭火,利用了它的“不燃烧、不支持燃烧”的化学性质和“密度比空气大”的物理性质,B正确;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呈红色,说明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具有酸性,但不能说二氧化碳具有酸性,C错;D中现象只能说明瓶内原有气体不能支持燃烧,而不能支持燃烧的气体不一定就是二氧化碳,例如氮气、稀有气体等一般也不支持燃烧。 难度:容易知识点: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 3.2014年6月10日是“全国低碳日”,主题是“携手节能低碳,共建碧水蓝天”。下列做法 __________________“节能低碳”理念的是() A.提倡双面使用纸张 B.推广使用一次性竹筷 C.提倡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D.推广使用公共自行车 【答案】B解析:制作一次性竹筷会砍伐大量竹林,减弱大自然对二氧化碳的吸收,不符合“节能低碳”的理念。 难度:基础知识点:金刚石石墨和C60 4.关于3CO+Fe2O32Fe+3CO2的反应,还原剂是() 评卷人得分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化学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化学上册知识点 1.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基础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科学;原子论(道尔顿)和分子学说(阿伏加德罗)的创立,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俄国的化学家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 2.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依据:是否有新物质生成。有是化学变化,无是物理变化 3.蜡烛火焰分为三层(外焰、内焰、焰心),温度最高的是外焰。 4.蜡烛燃烧产物:二氧化碳和水 产物的检验方法:二氧化碳——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变浑浊);水——在火焰上方罩冷而干燥的烧杯(变模糊或有水珠出现) 5.蜡烛燃烧后的白烟是蜡烛受热气化后的蜡烛蒸气。 6.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燃烧匙 7.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有:烧杯、烧瓶、锥形瓶(加热时,需加石棉网) 8.绝对不能加热的仪器有:量筒、集气瓶、漏斗 9.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 10.托盘天平:称量仪器,一般精确到0.1克,易潮解的药品或有腐蚀性的药品(如氢氧化钠固体)必须放在玻璃器皿(如:小烧杯)中称量。 11.左右盘放对的时候:药品的质量=砝码读数+游码读数;若左右盘放颠倒了:药品的质量=砝码读数-游码读数 12.玻璃棒的用途:溶解搅拌加速溶解、过滤引流、蒸发时搅拌防止液体飞溅 13.严格按规定用量取用;无说明时液体1-2m,固体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14.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最早明确提出了“空气是由氧气和氮气组成的”。其中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的结论。

1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的,这些物质相互间没有发生化学反应,各物质都保持各自的性质。 16.目前空气污染指数包括:一氧化碳、二氧化氮、二氧化硫、可吸入颗粒物、臭氧。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指数项目。 17.存在的环境问题:温室效应:二氧化碳含量过多引起、臭氧空洞:氟利昂排放引起、酸雨:由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引起。 18.氧气的物理性质: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略大于空气;(可用向上排空法)氧气不易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 19.降温后,氧气可以变为淡蓝色的液体,甚至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20.氮气做冷冻剂、保护气、超导材料虽然不包含化学变化,但利用了它们的化学性质(稳定性)。 21.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衣服或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然后涂上3%~5%的碳酸氢钠溶液。稀硫酸沾到衣服或皮肤上也要处理,否则稀硫酸的水分蒸发,会变成浓硫酸;如果不慎将碱液滴到皮肤上,要用较多的水冲洗,然后再涂上硼酸溶液。 22.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原理:4P+5O22P2O5 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②放热; ③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中, 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空气总体积的1/5。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分析一.doc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九年级化学上册教材分析一、教材内容的特点 1.重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选择对学生发展有用的知识 (1)反映化学学科的本质和特征,体现学科知识的基础性 化学是研究物质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科学。初中化学作为科学课程之一, 反映化学学科的本质和特征,选择最基础的化学知识是确定教科书内容的关键。 知识不仅包含事实性知识,而且包含程序性知识,即通常所说的方法。掌握事实性知 识是基础,而掌握方法是条件,二者是相互依存、相互统一的,而不是对立的。对能力而言, 知识同样也是基础,无知者必无能,这是一般的道理。当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越来越重视掌握获取知识的方法,重视培养学生的能力,这与掌握基础知识是不矛盾的。 对于初中化学来说,不应该将知识的位置无限地提高,但也不能放弃基础知识。教科书中基础知识的确定,对于学生认识化学的本质及作用将发挥重要作用。人教版实验教科书的基 础知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化学事实和概念化学基本技能 基础知识 化学的发展化学与实际 同时,人教版实验教科书通过以下核心概念来体现化学学科的特点和本质。 元素:认识丰富多彩的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虽然物质千变万化,但从化学角度来认 识,元素是不变的。 基本粒子---- 原子、分子、高子:知道物质是由基本粒子构成的。 化学反应与能量:树立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化学能与其他能可以相互转化、化 学能可以充分利用的观点。 (2)反映学生年龄特征和发展需要,体现知识的教育性 初中阶段的学生受年龄的影响,在对知识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方面都有一定的局限性。 知识的选择应重视学生的可接受性,把握好知识的深度和难度。因此,教科书内容的选择要考虑 知识的难度、可接受性等因素。 (3)反映社会的发展及知识的实际应用,体现知识的社会性 从社会发展的需求来看,21 世纪社会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科学技术日益社会化。 .知识经济显现优势。 .学习的社会化带来终身学习的要求。 (4)反映知识本身的发展,体现知识的先进性 不近年来,化学科学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化学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应用越来越深入, 断有大量的新物质被发现和研制出来。学作为一门科学,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也越来越强烈,有专家认为,化学将是 21 世纪的中心学科。教科书内容的选择不但要体现化学学科最基 础的知识,还应反映化学学科的飞速发展。 2.将科学探究作为教科书内容的一部分 课程改革将科学探究作为突破口,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将科学探究作为课程内容的一部 分。据此,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也将科学探究的内容作为其重要的组成部分,通过不同的内容来体 现科学探究过程,见下图科学探究的不同内容: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中的探究内容以各种形式体现,主要有探究活动和实验、讨论、家庭小实验、制作设计、调查与研究、数据处理、查阅收集资料,小组学习竞赛。 3.选择的内容具有弹性和拓展性 人教版实验教科书以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为出发点,考虑不同学生的个性发晨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