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会计审计及其监管的最新发展与中国对策_欧盟国际会计审计发展大会综述

国际会计审计及其监管的最新发展与中国对策_欧盟国际会计审计发展大会综述
国际会计审计及其监管的最新发展与中国对策_欧盟国际会计审计发展大会综述

国际会计审计及其监管的

最新发展与中国对策

)))欧盟国际会计审计发展大会综述

陆建桥林启云

(财政部会计司/监督检查局100820)

2010年2月8日,/国际会计审计发展大会0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此次会议由欧盟委员会举办,来自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参会的还有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 A S B)、国际审计和鉴证理事会(I A ASB)、独立审计监管机构国际论坛(I FI A R)等国际组织。我国财政部由会计司司长刘玉廷和监督检查局副局长郜进兴率团参加会议,证监会也派代表参会。刘玉廷司长应邀在会上就有关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趋同、实施和等效的实践经验作了重点发言。

本次会议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重构金融监管框架的背景下召开的,意义十分深远。按照二十国集团(G20)峰会的要求,制定和实施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推动独立审计公共监管,提高金融市场透明度,强化金融监管,促进金融稳定和发展,已经成为包括各国领导人在内的广泛共识。会议着重讨论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施经验、有关国家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进展情况、审计准则国际化、独立审计公共监管与国际合作等问题,起到了互动交流、共商解决方案、促进会计审计行业健康发展的效果,在全球会计审计职业界和金融界引起了较大反响。

一、分享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经验,中国经验备受推崇

G20峰会明确要求制定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并希望其在全球范围内一致、有效地执行。可以预见,随着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越来越多的国家或地区将加入到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与之趋同的行列中,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步伐大大加快。已经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或者正在趋同过程中的国家或地区的经验,无疑对其他国家或地区有借鉴和启示意义。会议首先邀请欧盟、中国、加拿大和巴西四个已经实现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或者正在趋同的国家或地区介绍经验,以供全球分享,共同推进国际金融市场透明度的提高。

欧盟自2005年1月1日起,已连续5年按照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上市公司合并财务报表。欧盟证券监管机构委员会(CES R)财务信息组主席费尔南多#雷斯托伊代表欧盟介绍了实施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经验和挑战。他在演讲中表示,5年来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欧盟各成员国的实施是平稳的、成功的,主要基于以下四方面的原因:一是有相对较长的过渡期;二是上市公司、注册会计师和监管机构之间建立了经常性的沟通机制;三是监管部门及时给予操作指引和专业指导;四是较高的透明度促使投资者及时做出调整,以适应新准则带来的变化。他同时也对如何确保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高质量提出了建议,他认为,成功实施国际财务报告准则,需要有科学的准则制定程序和合理的I A SB治理结构,I A SB应当充分遵守应循程序、会计准则应当有合理的稳定期、准则项目的立项和轻重缓急应当慎重决策等;新成立的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监督理事会(MB)与受托人之间的职责需要明确区分,I A SB的构成应当更加多元化,应吸收

更多的国家或者地区(特别是欧洲市场监管者)的代表加入理事会。

加拿大已于2008年宣布:所有公共受托企业(Pub lic l y Accountab le Enter prises,P AEs)自2011年1月1日起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目前加拿大正在新旧准则转换过程中。加拿大金融机构监督局(OSFI)会计政策部门负责人凯伦#斯通塞女士介绍了加拿大监管部门为促进准则平稳过渡所做的工作,包括比较加拿大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差异、建立优秀的技术团队和若干工作组以提供技术支撑、举办网上培训、印制有关培训材料、保持与上市公司等有关方面的及时沟通等,同时对于证券化和资产负债表外实体、金融工具、保险合同和贷款减值准备等会计政策变化比较大的方面予以特别关注和指导。斯通塞女士表示,加拿大对于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态度是积极的,而且相信能够做到全面实施。

2010年1月28日,巴西联邦会计委员会(CFC)和巴西会计准则理事会(CPC)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签署备忘录,宣布巴西争取在2010年底前消除巴西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差异,并于2010年年报实现所有上市公司和金融机构采用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巴西会计准则编制合并财务报表。巴西证监会委员亚历克斯桑德罗#布洛德尔#洛佩斯博士就巴西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有关情况做了介绍。他在演讲中强调,巴西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一个长期过程。巴西于2007年修订公司法后单独成立了巴西会计准则理事会,近几年一直在制定并发布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会计准则,同时又针对一些特殊问题制定了巴西特有的会计准则(如增值表)。巴西推进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经验主要包括:一是及时修改相关法律以适应准则变化的需要;二是实现税务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分离;三是开展职业培训,尤其是针对那些习惯于按照税法进行会计记录的会计师进行系统培训;四是除上市公司外,也要求所有金融机构在2010年底前执行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相趋同的会计准则。但是,巴西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完全趋同仍存在一定的法律障碍,比如按照现行法律,巴西企业个别报表仍然必须保留长期股权投资核算的权益法和递延资产核算项目,巴西的准则趋同工作尚需继续努力。

中国自2005年开始实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战略,2007年1月1日起先在上市公司和部分中央大型企业及金融企业实施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这一改革变化之大,影响之广,世人瞩目。财政部会计司刘玉廷司长应邀做了题为5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趋同、实施与等效的经验6的演讲,全面介绍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制定、实施、趋同、等效等方面的经验和实际做法。刘玉廷司长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建设与趋同的经验归纳为五个方面:一是有明确的趋同目标和原则;二是有周密的准则体系规划、严格的项目管理和开放的准则制定程序;三是有一支专业功底深厚、国际化程度较高和熟悉中国会计实务的准则制定队伍;四是有充分的企业实地模拟测试和前期准备;五是有有效的与I A S B的专业技术合作机制。在此过程中,中国证监会、审计署、国资委、银监会、保监会以及人民银行等部门的积极配合与支持发挥了重要作用。

刘玉廷司长介绍说,中国充分认识到企业会计准则建设与趋同工作的关键是执行,经过3年的跟踪分析,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实现了持续平稳有效实施,得到了包括I A SB、世界银行等在内的国际组织的充分肯定,世界银行在其对中国会计准则实施情况的评估报告中认为,中国已经成为其他国家效仿的典范。刘玉廷司长向与会代表介绍了中国在确保会计准则实施方面的四点经验:一是采取多种形式对1000多万名会计从业人员开展了大规模的系统培训;二是建立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分析系统,采用/逐日盯市、逐户分析0的方式对准则实施情况进行持续跟踪和监控,并及时提供专业指导;三是财政部与有关监管部门协调一致,合力监管,保障准则实施,尤其是财政部门建立了包括监督检查局、各地专员办和地方财政部门在内的庞大的监管队伍监督准则的实施工作;四是稳步扩大准则实施范围,提高准则实施效果。

刘玉廷司长还向与会代表介绍了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等效和进一步推进企业会计准则持续全面国际趋同的情况。一是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已经实现了与香港、欧盟会计准则的等效,为双边国际资本流动、国际贸易、技术转移和跨境服务扫除了会计上的障碍;二是开展多元化会计合作与交流,中美、中日韩会计合作持续深入,亚洲)大洋洲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组(AOSS G)在中国倡议下成立并成功运行;三是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全面参与I A SB重大准则项目修订工作;四是发布5中国企业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路线图6征求意见稿,明确中国完善会计准则的改革目标,根据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最

新变化,于2010年启动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修订工作,争取2011年年底前完成,计划从2014年起逐步在所有大中型企业全面实施。同时建立与I A S B的准则长期趋同机制,确保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

刘玉廷司长的演讲全面、系统、严谨、务实,内容翔实,经验宝贵,有理有据,针对性强。中国经验受到了与会代表的极大关注和充分肯定,赢得了会场阵阵掌声。I A SB国际活动总监韦恩#奥普顿先生在评论中认为,中国在准则建设中进行实地测试和大规模培训等经验,非常值得其他国家和地区学习,认为中国能够做到,其他国家为什么不能,中国已经成为标杆。欧盟市场与服务总司副总司长大卫#怀特在最后做大会总结时,首先对刘玉廷司长的演讲给予高度评价,认为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制定、实施、趋同与等效所取得的成就是非凡的、卓越的,中国对1000多万会计人员进行大规模的会计准则培训,甚至通过电视媒体和会计知识大赛来普及会计准则,说明中国实施会计准则是认真的、扎实的,中国已经走在了世界前列,给其他国家树立了榜样,值得欧盟借鉴和学习。欧盟内部市场与服务总司资本流动、公司法和公司治理司司长皮埃尔#德尔索克斯在会后专门致信刘玉廷司长,对刘玉廷司长的精彩演讲和积极参会表示感谢,认为如果没有中国代表团的积极参与,大会就不可能如此成功。俄罗斯、土耳其等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在会后纷纷和刘玉廷司长会谈,希望到中国取经。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中国模式,赢得了世界的瞩目、认可与肯定,中国会计改革为世界会计国际趋同事业做出了贡献!

二、美俄等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进展缓慢,受到质疑

众所周知,美国公认会计原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之间仍然存在较大差异,而美国又是当今世界第一大经济大国和本次金融危机的发源地,其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方向与进展一直令世界关注。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曾经于2006年就推出了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项目计划;2008年11月又发布了趋同路线图征求意见稿,符合一定条件的美国上市公司将在2009年12月15日之后开始的会计年度财务报告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2011年决定是否强制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如果强制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再根据上市公司类型分步实施。但是,该征求意见稿发布后实际行动缓慢。

在本次大会上,美国SEC副首席会计师茱莉#俄哈德特介绍了美国有关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程序和存在的实质性问题,并表示最终决定需要政治决策。她介绍说,由于美国政府的换届,美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路线图有所迟延,但是美国S EC的委员们都表示了对美国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支持。从实际工作情况看,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和I A SB的准则趋同项目一直在进行,尤其是2009年11月两个准则制定机构再次重申双方准则趋同的目标。但是茱莉#俄哈德特的发言始终没有明确美国何时正式发布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路线图,也没有提出美国实现其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或者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具体时间表。这表明,美国尽管一再声称要求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也倡导其他国家或者地区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但是在自身行动上依然我行我素,踌躇不前1。

俄罗斯财政部公共财务控制、审计和会计司司长列昂尼德#斯尼德曼应邀参会,并就俄罗斯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方面的进展作了介绍。根据介绍,俄罗斯高层尽管有拟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者与之趋同的长期规划,但是俄罗斯现行会计准则仍然是传统经济体制下遗留下来的、主要服务于税收目的的会计制度,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差距甚远。俄罗斯目前还没有明确的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者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时间安排。斯尼德曼先生介绍,俄罗斯要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或者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存在许多挑战:一是必须修改现行的法律和监管框架;二是缺乏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应用经验;三是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培训和职业判断能力薄弱;四是监管相对滞后。要确保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在俄罗斯得到一致、有效实施存在困难。

12010年2月24日,美国S EC又发布了一份5关于支持趋同和全球会计准则的委员会声明6,重申了其对建立一套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的支持,并为美国推动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制订了一套具体的工作计划。但是委员会声明对美国上市公司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仍然没有明确具体的时间表,仍然需要在2011年根据美国FASB与I ASB趋同项目完成情况再作决定。同时,原来设想的允许一部分美国上市在2009年12月15日之后的会计年度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财务报告的设想也取消了。因此,有关方面评论说,美国的这份委员会声明表明,美国对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态度实质上并没有进步,而是退步。

美俄是当今世界两个举足轻重的国家,但是在G20峰会一再呼吁建立和实施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的背景下,美国和俄罗斯推进本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态度不明和行动迟缓,无疑对G20峰会的呼吁和承诺提出了严峻挑战,也引起了大会代表的质疑,四大国际会计公司的代表和欧盟有关国家的代表均要求美国和俄罗斯尽快出台有关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或者采用国际准则的路线图,为提高全球金融市场的透明度和促进金融稳定做出贡献。欧盟内部市场与服务总司副总司长大卫#怀特在大会总结时特别呼吁:/我们作为欧方,殷切希望美国和俄罗斯能够尽快加入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行列中0。

三、审计准则国际趋同和独立审计公共监管成效显著,跨境审计监管成为争论焦点

在健康、健全的金融体系中,高质量的会计信息必须有高质量的审计作保证,高质量的审计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高质量的审计准则和有效的审计公共监管。会计、审计、监管三者之间密不可分,相互依赖,构成金融市场的几大基础支柱。在会议上,I A ASB主席阿诺德#希尔德教授代表国际审计准则制定机构介绍了审计准则国际趋同的情况。他发言说,迄今为止,全球已经有125个国家或地区采用了国际审计准则,世界银行、证监会国际组织、巴塞尔委员会、联合国贸发会议、世界交易所联合会等国际组织均对国际审计准则表示了认可和支持。从国际审计准则全球执行情况来看,前期的规划和准备工作十分重要。

I A ASB为了确保国际审计准则的执行做了大量工作:一是成立国际审计准则实施监管项目,收集早期实施者的经验和教训,评估准则执行效果;二是提供准则翻译支持;三是建立准则指导中心,提供准则讲解视频、有关操作指引和问题解答等;四是保持与监管部门的沟通与协调。

独立审计公共监管及其国际合作是本次大会讨论的另一热点问题。自2001年美国安然事件发生和安达信国际会计公司倒闭后,美国通过了5萨班斯法案6,独立审计的监管模式开始由注册会计师行业自律管理转向公共监管,美国为此成立了公众公司会计监管理事会(PC AOB),单独行使对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监管职能,世界许多国家或地区也纷纷跟进,进入了强化独立审计公共监管的时代。

本次会议邀请了克罗地亚、南非、韩国介绍本国建立独立审计公共监管体系的经验。从介绍情况来看,克罗地亚、南非专门成立了独立审计公共监管机构,即克罗地亚审计公共监管委员会(APOC)和南非审计师独立监管理事会(I R B A),韩国没有专门成立独立审计公共监管机构,而是由韩国金融监管服务局(FSS)行使,FSS是韩国金融服务委员会(FSC)下设的证券与期货委员会(S FC)的下属机构,属于准政府机构。从介绍的监管经验来讲,主要有以下特点:一是法律保障先行,克罗地亚于2005年通过了审计法(2008年12月又作了修订),南非也于2005年制定了审计职业法,依法建立独立的审计公共监管机构,履行监管职责;二是对监管者的构成、人员素质和任命程序有严格要求,以确保监管的独立性。克罗地亚审计公共监管委员会由7名委员组成,所有委员均由财政部负责任命,委员必须具备较高的教育背景和职业道德水平,具有较丰富的工作经历等,绝大多数委员必须是非审计职业界人士,南非也做出了类似的要求,韩国规定会计职业界人士一律不允许担任FSS、SFC、FSC的高级职位;三是强化对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公共监管,并对违法或者违规行为及时进行处罚。

会议还邀请了独立审计监管机构国际论坛(I FI AR)主席斯蒂夫#梅杰和PCAOB国际部主任朗达#施奈尔介绍有关独立审计公共监管国际合作问题。I FI A R梅杰主席认为在当今世界全球化的背景下,审计服务日益国际化,大的审计公司网络遍布全球各地,加上与独立审计相关的会计审计准则等日益趋同或者相同,推动独立审计监管国际合作日显重要。在审计监管国际合作过程中,各国或地区之间相互交换信息、交流经验、相互倚重的要求已经越来越迫切,I FI A R作为由各国独立审计公共监管机构组成的国际非政府组织,可以作为一个国际平台来实现这一目标。

PCAOB国际部主任朗达#施奈尔就独立审计跨境监管问题作了大会演讲。按照美国萨班斯法案,美国对于在PCAOB注册的、非美国本土会计师事务所有权进行跨境监管。这一条款已经在全世界引起了较大的争议。施奈尔女士介绍说,关于美国独立审计跨境监管政策问题,美国至今没有放松。美国正在探索和其他国家或地区监管机构联合监管的方式,比如美国和韩国已经实施了联合监管。根据美国PC AOB的统计,截止2009年12月31日,美国PCAOB已经对33个国家或者地区的会计师事务所实施了跨境监管,但是在2009年年初PC AOB拟定的27个受检国家或者地区中,中国、芬兰、法国、德国、希腊、爱尔兰、

荷兰、挪威、葡萄牙、瑞士、瑞典和英国则明确不同意美国PCAOB的跨境监管。尽管如此,施奈尔女士仍然表示,美国独立审计跨境监管的政策将延续。

美国的强硬姿态引起了与会代表们的质疑。财政部会计司刘玉廷司长利用提问的机会,明确阐述了中国政府不同意美国入境检查中国会计师事务所的基本立场。刘玉廷司长指出,经济全球化和国际资本流动客观上需要加强国家之间的审计跨境监管合作,但跨境监管合作不等于一个国家直接进入另一个国家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监督检查,在相互尊重主权和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双方可以对对方的审计公共监管体系进行评估,按照完全依赖的原则实现国际监管合作。中国的审计行政监管体系是健全、有效的,希望美国充分尊重他国主权和法律规定,通过完全依赖的原则实现独立审计公共监管国际合作。美国PCAOB应当改变工作思路和合作方式,否则,与中国或其他国家和地区的监管合作很难推进。这一立场得到了与会代表的高度认同。欧盟、俄罗斯等纷纷对刘玉廷司长的观点表示支持。欧盟内部市场与服务总司副总司长大卫#怀特在大会总结中特别提到:/在我们的经济联系越来越紧密之时,必须承认各国存在文化差异,只有相互尊重文化和法律差异,我们在独立审计公共监管国际合作方面才能取得成功,尤其是对于各国监管部门来说,相互尊重主权和法律差异至关重要。欧盟认为,在独立审计公共监管上,最佳出路是相互依赖对方的监管,这样可以有效避免双重监管和浪费宝贵的公共资源。欧盟内部的审计监管就是这样做的,而且言必行,行必果,效果良好,希望全球审计监管也采用这种相互依赖的模式0。怀特先生的总结很好地呼应了刘玉廷司长的观点,说明中方的立场顺应了历史潮流,代表了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立场。

2010年2月9日,中国代表团就中欧审计公共监管等效问题,与欧盟内部市场与服务总司进行了卓有成效的会谈。会谈由财政部会计司刘玉廷司长主持,财政部监督检查局郜进兴副局长向欧方系统介绍了中国以财政部为主导、各有关部门联动的会计审计行政监管体系,全面阐述了中国会计审计监管有关法律法规、中国会计审计政府监管的机构及其职责、中国会计审计政府监管的具体做法和中国会计审计政府监管的主要成效等内容。中国证监会周忠惠首席会计师就证券市场监管相关问题进行了补充和介绍。欧方对中国独立审计公共监管体系予以高度评价,认为在一定程度上中国比欧盟的监管还要严格、全面、细致。欧方同时承诺,基于中国目前的审计监管现状和成就,将尽最大努力争取在今年6月底前将中国纳入第一批审计公共监管等效名单,从而实现中欧双方审计公共监管相互依赖的目标。

会议期间,财政部会计司刘玉廷司长还就中欧双方开展会计专业技术合作问题,与欧盟内部市场与服务总司德尔索克斯司长进行了交流,双方同意签署有关专业合作备忘录,以建立双边交流与合作长效机制,共同推进全球统一的高质量会计准则的制定和应用。

总之,中国代表团此次赴欧盟参加国际会计审计发展大会取得了圆满成功,起到了相互交流、扩大影响、维护国家利益的目的,成效显著,成果丰硕。这是针对复杂多变的国际新形势新格局,中国会计审计全方位参与国际事务、提升国际地位、增强国际竞争力的有力举措,对今后全面推进我国会计审计及其监管各项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是中国在会计审计标准建设、国际趋同、实施与等效以及会计审计公共监管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就,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典型经验和做法,可以认真总结,广为宣传,多做交流,切实提升中国会计审计和监管的国际影响力。二是要充分利用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经济格局重构、国际金融监管框架重大改革的有利时机,借势发力,顺势而为,全面参与国际会计、审计和监管规则的修改与制定,维护、保护和争取对中国有利的新局面。三是要以开放、务实、主动、互信的姿态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工作,要与主要的会计、审计和监管国际组织保持密切联系和沟通,要与欧盟、美国等国家或地区保持经常性的沟通渠道,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协调立场,为中国企业走出去和参与全球竞争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为维护全球金融稳定和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四是要顺应我国经济发展和融入世界经济的大势,继续扎扎实实、谦虚谨慎、积极稳妥地做好我国会计审计准则建设和国际趋同工作,继续强化注册会计师审计的行政监管,积极做好会计信息质量监督检查工作,全面提升我国会计审计质量,为我国资本市场和国民经济长期平稳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我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中国诗歌历史悠久,如果从《诗经》算起,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了。在漫长的岁月中,诗歌一直和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情感世界紧密相关。中国诗坛涌现出众多杰出的诗人和优美、感人的作品,诗歌创作的优良传统一直延续不断,成为我们今天引以自豪的精神财富。 下面就让我们漫步在历史画廊中,回顾一下中国古典诗歌发展的光辉历程,了解其伟大的艺术成就。 一 诗歌的源头是歌谣。上古时代,没有文字,只有在口头上传唱的歌谣。由于没有文字的记录,所以我们今天难以窥见其历史原貌。 大概到了周代,周王朝为了制礼作乐,曾派采诗官在春秋两季到各地搜集歌谣,贵族们为了祭祖、宴客、出兵、打猎、讽谕等目的也作诗、献诗,这些诗在公元前6世纪左右,被编辑成了《诗》。《诗》共收入自西周初年(公元前11世纪)至春秋中期(公元前7世纪)大约五百年间的诗歌305篇,所以又被称为“诗三百”,汉代以后被尊为经典,遂有《诗经》之称。《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中国诗歌最早的、最为重要的一个源头。其中的作品按照音乐分为“风”“雅”“颂”三部分。“风”是带有地方色彩的民歌,共有周南、召南、邶、鄘、卫、、齐、、唐、王、、、桧、、豳等15个诸侯国的民间歌曲160首,又称十五“国风”。“雅”是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的音乐,共有105篇。又因产生的时代和乐调的不同,分为“大雅”和“小雅”,“大雅”多是西周时代的作品;“小雅”则多为周王室衰微以后的作品。“颂”是用于宗庙祭祀的歌舞曲,其中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共40篇。《诗经》所表现的容较为丰富。“雅”“颂”中有些作品带有“史诗”的性质。《诗经》的精华在于十五“国风”。“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歌唱爱情,赞美劳动,揭露现实,是“国风”中最为动人的主题。《诗经》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后人曾经归纳为“赋、比、兴”。“赋”是铺叙述,“比”是比喻,“兴”是起兴。《诗经》在句式上以四言诗为主,章法复沓,回环往复;语言上双声叠韵的现象比较普遍,修辞巧妙,韵律和谐。但是,《诗经》对后世最大的影响在于后来汉儒借《诗经》所阐发的“诗言志”“美刺”“比兴”以及“温柔敦厚”的诗教观,一直被历代诗人奉为创作圭臬。 中国诗歌的另一源头是《楚辞》。《楚辞》是在战国后期南方的诸侯国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带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它的奠基人和代表作家是屈原。屈原,是楚国的一个没落贵族,曾任三闾大夫和左徒,一度受到楚怀王的信任和重用。他对主“举贤授能”,变法图强;对外主联齐抗。后因遭到贵族保守派的谗害排挤,被楚怀王放逐了。在放逐途中,他爱国之心始终不渝,把满腔的郁闷写成了一首首感情浓烈、文辞华美的诗篇。面对楚国的衰落和人民的苦难,屈原忧愁,无以自拔,遂自投汨罗江而死。他是中国诗歌史上最早的、影响最为深远的爱国诗人。现在能够确定的屈原的作品,主要有《离骚》《天问》《九歌》等。其中《离骚》集中反映了屈原的人格魅力和艺术成就。《九歌》是屈原根据楚地民间祭祀乐歌改作和加工而成的一组诗歌,或写人对神的礼赞倾慕,或写神灵间的眷念、爱恋,语言优美,情思忧伤。《楚辞》所代表的是完全不同于《诗经》的别样的诗歌美学风格,它以波荡汹涌的感情、奇幻瑰丽的想象、

中国矿业管理概况(新编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中国矿业管理概况(新编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中国矿业管理概况(新编版) 矿业管理是指国家矿产资源行政管理机关对矿产资源及其勘查开发利用活动的管理。矿业管理的主要内容有:矿产资源国家所有权的管理,探矿权与采矿权的管理,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活动的监督管理,矿产资源地质勘查开发行政管理和矿产资源储量管理等。 一、矿业技术人员的基本情况 1949年以前,中国矿业很不发达,矿山企业不多,矿山职工队伍规模很小。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矿产资源勘查和开发工作的进行,矿业职工队伍也有了很大的发展,遍布煤炭工业、石油天然气工业、核工业、钢铁工业、有色金属工业、黄金工业、化学工业、建材工业、轻工业等许多产业部门。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在市场机制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方针的指引下,不仅在上述主要产业部门拥有相当数量的矿业职工队伍,而且其他一些部门也拥有一定数量的从事矿业采选的队伍在进行矿

业开发活动;不仅中央国有企业在进行矿业开发,而且还有许多地方国有企业、乡镇集体和个体企业以及其他经济类型企业也在进行矿业开发活动,从而在全国范围形成一个庞大的矿业职工队伍。 二、中国矿业法制建设 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法制建设是矿业管理的重要内容,是我国法制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进程中,在全国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的大潮中,中国矿产资源勘查开发法制建设从不健全、不完善到逐步健全与完善。1986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批准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之后,从1986~1995年底,国务院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等28件有关矿业的行政法规和法规性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修改后,国务院于1998年2月12日又发布了〈矿产资源勘查区块登记管理办法〉、〈矿产资源开采管理办法〉和〈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等三个配套法规。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相应配套法规的颁布实施为标志,初步建立了我国矿产资源的管理法律、法

中国音乐的发展史

中国音乐的发展史 远古时期 中华民族音乐的启蒙时期早于华夏族的始祖神轩辕黄帝两千余年。距今六千七百年至七千余年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可能已经可以烧制埙,挖制骨哨。这些原始的乐器无可置疑地告诉人们,当时的人类已经具备对乐音的审美能力。 新石器时代的骨哨省余市河姆渡出土,长6~10厘米(图片/艺术数据网) 远古的音乐文化根据古代文献记载具有歌、舞、乐互相结合的特点。天氏氏族中的所谓“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的乐舞就是最好的说明。当时,人们所歌咏的容,诸如“敬天常”、“奋五谷”、“总禽兽之极”反映了先民们对农业、畜牧业以及天地自然规律的认识。这些歌、舞、乐互为一体的原始乐舞还与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相联系。例如黄帝氏族曾以云为图腾,他的乐舞就叫做《云门》。关于原始的歌曲形式,可见《吕氏春秋》所记涂山氏之女所作的“候人歌”。这首歌的歌词仅只“候人兮猗”一句,而只有“候人”二字有实意。这便是音乐的萌芽,是一种孕而未化的语言。 夏、商时期 夏商两代是奴隶制社会时期。从古典文献记载来看,这时的乐舞已经渐渐脱离原始氏族乐舞为氏族共有的特点,它们更多地为奴隶主所占有。从容上看,它们渐渐离开了原始的图腾崇拜,转而为对征服自然的人的颂歌。例如夏禹治水,造福人民,于是便出现了歌颂夏禹的乐舞《大夏》。夏桀无道,商汤伐之,于是便有了歌颂商汤伐桀的乐舞《大蠖》。商代巫风盛行,于是出现了专司祭祀的巫(女巫)和觋(男巫)。他们为奴隶主所豢养,在行祭时舞蹈、歌唱,是最早以音乐为职业的人。奴隶主以乐舞来祭祀天帝、祖先,同时又以乐舞来

放纵自身的享受。他们死后还要以乐人殉葬,这种残酷的殉杀制度一方面暴露了奴隶主的残酷统治,而在客观上也反映出生产力较原始时代的进步,从而使音乐文化具备了迅速发展的条件。 据史料记载,在夏代已经有用鳄鱼皮蒙制的鼍鼓。商代已经发现有木腔蟒皮鼓和双鸟饕餮纹铜鼓,以及制作精良的脱胎于石桦犁的石磐。青铜时代影响所及,商代还出现了编钟、编铙乐器,它们大多为三枚一组。各类打击乐器的出现体现了乐器史上打击乐器发展在前的特点。始于公元前五千余年的体鸣乐器埙从当时的单音孔、二音孔发展到五音孔,它已可以发出十二个半音的音列。根据埙发音推断,我国民族音乐思维的基础五声音阶出现在新石器时代的晚期,而七声至少在商、殷时已经出现。 鼍鼓 1980年出土于地区襄汾县寺(图片/钟鼓楼网) 西周、东周时期 西周和东周是奴隶制社会由盛到衰,封建制社会因素日趋增长的历史时期。西周时期宫廷首先建立了完备的礼乐制度。在宴享娱乐中不同地位的官员规定有不同的地位、舞队的编制。总结前历代史诗性质的典章乐舞,可以看到所谓“六代乐舞”,即黄帝时的《云门》,尧时的《咸池》,舜时的《韶》,禹时的《大夏》,商时的《大蠖》,周时的《大武》。周代还有采风制度,收集民歌,以观风俗、察民情。赖于此,保留下大量的民歌,经春秋时孔子的删定,形成了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它收有自西周初到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入乐诗歌一共三百零五篇。 《诗经》中最优秀的部分是“风”。它们是流传于以省为中心,包括附近数省的十五国民歌。此外还有文人创作的“大雅”、“小雅”,以及史诗性的祭祀歌曲“颂”这几种体裁。就其流传下来的的文字分析,《诗经》中的歌曲可概括为十种曲式结构。作为歌曲尾部的高潮部分,已有专门的名称“乱”。在《诗经》成书前后,著名的爱国诗人屈原根据楚地的祭祀歌曲编成《九歌》,具有浓重的楚文化特征。至此,两种不同音乐风格的作品南北交相辉映成趣。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中国诗歌历史悠久。它的产生久远得可以追溯到没有文字的远古时期。从《诗经》算起,已经有三千多年的历史。 诗歌的最初形式——上古时期的口头歌谣 《礼记》中记载了神农时代的一首祭祀歌谣:“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吴越春秋》也记载了一首反映原始人打猎的歌谣《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肉)。”这些歌都是诗、乐、舞结合的典型例子,而诗、乐、舞的结合,正是中国诗歌产生时期的重要特征。 诗歌发展的两大源头——先秦时期的《诗经》《楚辞》 一、现实主义源头——《诗经》 《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多年间,三百零五篇诗。 《诗经》按用途和音乐分“风”、“雅”、“颂”三部分。“风”是指各地方的民间歌谣,“雅”大部分是贵族的宫廷正乐,“颂”是周天子和诸侯用以祭祀宗庙的舞乐。其中的“国风”是现实主义的精华。 《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铺陈叙述)、比(比喻)、兴(起兴——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 《诗经》的句式以四言为主,兼有杂言。语言双声叠韵。 《诗经》的思想内容反映的社会生活非常广泛。有的诗篇揭露了统治者的腐朽,喊出反剥削,反压迫的呼声,如《硕鼠》、《伐檀》;有的诗篇表达了对徭役兵役的憎恨,如《伯兮》、《君子于役》;有的诗篇歌颂了男女之间真挚的爱情,和对美好婚姻生活的向往,如《静女》、《蒹葭》;有的则表现了妇女婚姻的不幸,如《氓》。总之,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以及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都在《诗经》中得到了真切的反映。具有鲜明的时代感和人民性。后世把《诗经》奉为

学习的最高典范。 二、中国浪漫主义的先河——楚辞 战国后期,在南方的楚国,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诗人,在楚地歌谣的基础上,创造出了具有浓厚楚地特色的新诗体——楚辞。 楚辞体的特点: 1、带有想象丰富、文辞华美、风格绚丽的浪漫主义色彩 2、“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3、楚辞的语句以六言、七言为主,长短参差,富有变化,篇幅一般比较长 4、常用语气助词“兮”(句末:加强整体语气,句中:表停顿) 《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诗歌总集。楚辞的主要作者是楚地影响最深远的爱国诗人屈原。他创作了《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25篇不朽作品。在屈原的影响下,楚国又产生了宋玉、唐勒,景差等楚辞作者。现存的《楚辞》总集中,主要是屈原及宋玉的作品;唐勒、景差的作品大都未能流传下来。 《楚辞》对后世文学影响深远,不仅开启了后来的赋体,而且影响历代散文创作,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离骚》作为楚辞艺术的巅峰之作和代表,在文学史上与《诗经》并称“风骚”,垂范于后世。 诗歌的进一步发展演变——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文学 秦代实行文化专制政策,焚书坑儒,二世而亡,几乎无文学可言。除留存下来少数歌颂秦始皇功德的刻石文字外,李斯《谏逐客书》是这一时期少有的优秀散文篇章。 两汉崇文,大一统的鼎盛帝国,要求用文学来歌舞升平。于是一种以铺写帝王和都市生活为主的文学样式——辞赋便应运而生。赋是两汉最流行的文体,其形成和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煤矿业历史

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利用煤炭最早的国家。1973年,在辽宁省沈阳市北陵附近新石器时代的新乐遗址下层发现了为数不少的精煤制品。其中有:圆泡形饰25件,耳(王当)形饰6件,圆珠15件,和这些煤制品同时出土的还有碎煤精、精煤半成品和煤块97块。这些煤制品,经过前辽宁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科研所鉴定,“呈弱油脂光泽,均一状结构,硬度、韧性均很大为其特点”,很容易用火柴点燃,燃烧时发出明亮而带黑烟的火焰,并发出一种烧橡皮的气味。经过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证明,其原料就是烛煤。这是世界上用煤最早的确凿证据,也是说明我国早在六七千年前就已发现并开始利用煤炭的历史见证。 50年代中期和70年代中期,考古工作者先后在陕西省4处西周墓中出土了煤雕制品,其中,宝鸡市茹家庄一处就出土了200余枚之多。据此可以判断,早在西周时期,作为当时全国政治、经济中心的陕西地区,煤炭已经被开采利用。 战国时期,除继续利用煤炭雕刻生活用品外,还在当时的著作中出现了关于煤的记载。先秦时期的地理著作《山海经》就有3处有关石涅的记载:一处见于该书的《西山经》,“女床之山,其阳多赤铜,其阴多石涅”;另二处见于《中山经》,“岷山之首,曰女几之山,其上多石涅”,“又东一百五十里,曰风雨之山,其上多白金,其下多石涅”。据有关专家考证,女床之山,女几之山,风雨之山,分别位于今陕西凤翔、四川双流、什邡和通江、南江、巴中一带。古今对照,以上各地均有煤炭产出,证明《山海经》的记载基本是对的,同时,说明当时这些地方的煤炭已被发现,而且已积累了一些找煤的初步地质知识。 西汉至魏晋南北朝,出现了一定规模的煤井和相应的采煤技术,煤的用途,不仅用作生产燃料,而且还用于冶铁;不仅能够利用原煤,而且还把粉煤进行成型加工成煤饼,从而提高了煤炭的使用价值。煤的产地不仅在北方,而且在南方,甚至新疆也都有了产煤的记载。同时,煤雕工艺在这时已初步普及。 隋、唐至元代,煤炭开发更为普遍,用途更加广泛,冶金、陶瓷等行业均以煤作燃料,煤炭成了市场上的主要商品,地位日益重要,人们对煤的认识更加深化。特别应该指出的是,唐代用煤炼焦开始萌芽,到宋代,炼焦技术已臻成熟。1978年秋和1979年冬,山西考古研究所曾在山西省稷山县马村金代砖墓中发掘出大量焦炭。1957年冬至1958年4月,河北省文化局文物工作队在河北峰峰矿区的砚台镇发掘出3座宋、元时期的炼焦炉遗址。焦炭的出现和炼焦技术的发明,标志着煤炭的加工利用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从明朝到清道光20年(1840年)的时间里,当时的封建统治者比较重视煤炭的开发,对发展煤炭生产采取了一些措施,矿业管理政策也发生了某些利于煤业的变化,煤炭行业的各个环节,比以前都有较大的进步。煤炭开发技术得到了发展,形成了丰富多彩的中国古代煤炭科学技术。尽管当时都是手工作业煤窑,但因其开采利用早于其他国家,因此,17世纪以前,中国煤炭技术和管理许多方面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是值得我们自豪的。但是,日益衰败腐朽的封建制度终于阻碍了古代煤业的继续前进,这就导致了中国近代煤矿的诞生。 (二) 近代煤矿业简史

新中国成立至今中国音乐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音乐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17年的创作歌曲 综述 1949年7月2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并成立了全国文艺界统一的领导机构——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在党的正确方针、政策指引下,广大音乐工作者热情迸发,音乐家们以自己的艺术才华和对生活的深刻体验极大繁荣了新时期的音乐创作。 1、1949-1956年的音乐发展 这一时期,音乐创作继承和发扬了“五四”以来的革命音乐传统,坚持以歌曲创作为中心,产生了一大批以歌唱新中国、新生活的优秀作品,这些歌曲作品迅速、有力地表现了新中国初期这个朝气蓬勃的时代和全国人民昂扬的工作、生活情绪。主要代表歌曲有《歌唱祖国》、《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小鸽子》、《中国少年儿童队队歌》、《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等。除歌曲的创作之外,器乐创作、音乐喜剧创作也呈现出一派朝气蓬勃的繁荣景象。主要作品有:管弦乐《春节序曲》、歌剧《王贵与李香香》等。此外,在中国共产党“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方针指导下,戏曲工作者也热情参与传统戏曲和曲艺的发掘、整理和研究工作,并尝试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戏曲改革,涌现出一批优秀剧目。如:评剧《刘巧儿》、《志愿军的未婚妻》,吕剧《李二嫂改嫁》,黄梅戏《天仙配》,沪剧《罗汉钱》等。这些作品不但展示了解放初期戏剧改革的丰实成果,同时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广泛而积极的影响。 2、1957年至“文革”前夕在曲折中前进的音乐历程 建国后7年的音乐繁荣,随着1957年“反右派斗争”、1958年“大跃进”及1959年的“反右倾”等一系列政治运动,遭受了严重挫折。“大跃进”时期的音乐除了少数作品又一定的艺术质量(如歌曲《克拉玛依之歌》、《草原之夜》、《戴花要戴大红花》等),在群众中传播广泛,大多数应时而写的具有明显概念化,终难逃昙花一现的结局。除上述歌曲外,具有代表性的器乐作品有:管弦乐《十三陵水库落成典礼》,交响乐《抗日战争》,小提琴演奏曲《梁祝》,舞剧《睡美人》等。 1960年,中央开始纠正“左倾”错误,文艺政策随即得以调整。1961-1963年间,周恩来总理就文艺问题又做了多次重要讲话,在此背景下,全国文艺界、音乐界的形势有所好转,涌现出一批歌唱生活、歌唱部队建设、表现人民团结一致、坚韧不拔精神的优秀声乐和器乐作品。如:歌曲作品《我们走在大路上》、《边疆处处赛江南》、《唱支山歌给党听》等;还

中国数学发展史

中国数学发展史——宋元数学 中国数学发展史概述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地处亚洲东部,濒太平洋西岸。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在黄河中下游产生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前2033-前1562),共经历十三世、十六王。其后又有奴隶制国家商(前562年—1066年,共历十七世三十一王)和西周[前1027年—前771年,共历约二百五十七年,传十一世、十二王]。随后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全国性大分裂形成的时期——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03年-前221年),春秋后期,中国文明进入封建时代,到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统一全国,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制国家——秦朝(前221年—前206年),在以后的时间里,中国封建文明在秦帝国的封建体制的基础不断完善地持续发展,经历了统一强盛的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帝国、东汉王朝(公元25年—公元220年)、战乱频仍与分裂的三国时期(公元208年-公元280年)、西晋(公元265年—公元316年)与东晋王朝(公元317年—公元420年)、汉民族以外的少数民族统治的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与北朝(公元386年—公元518年)。到了公元581年,由隋再次统一了全国,建立了大一统的隋朝(公元581—618年),接着经历了强大富庶文化繁荣的大唐王朝(公元618年—907年)、北方少数民族政权辽(公元916年-公元1125年)、经济和文化发达的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与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蒙古族建立的控制范围扩张至整个西亚地区的疆域最大的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元朝灭亡后,汉族人在华夏大地上重新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明王朝于17世纪中为少数民族女真族(满族)建立的清朝(公元1616年-公元1911年)所代替。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自此之后,中国脱离了帝制而转入了现代民主国家。 中国文明与古代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文明一样,都是古老的农耕文明,但与其他文明截然不同,它其持续发展两千余年之久,在世界文明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种文明十分注重社会事务的管理,强调实际与经验,关心人和自然的和谐与人伦社会的秩序,儒家思想作为调解社会矛盾、维系这一文明持续发展的重要思想基础。 一、中国数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据《易?系辞》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卜辞中有很多记数的文字。从一到十,及百、千、万是专用的记数文字,共有13个独立符号,记数用合文书写,其中有十进制制的记数法,出现最大的数字为三万。 算筹是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而这种计算方法称为筹算。算筹的产生年代已不可考,但可以肯定的是筹算在春秋时代已很普遍。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习习题

欢迎共阅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练习案 时间姓名 1、中国古代诗歌的源头是。 2、《》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是诗歌总集,也是中国诗歌最早的、最为重要的一个源头。其中的作品按照音乐分为“”“”“”三部分。其表现手法是、、。在句式上以为主,章法复沓,回环往复的现象比较普遍。 3、《楚辞》是在战国后期南方的诸侯国楚国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带有浓厚地方色彩的。它以波荡汹涌的感情、奇幻瑰丽的、的语言,表现出极强的浪漫色彩和艺术感染力,成为中国诗歌456、(《诗品》)。7、8910111213、14为,喜用双关谐音。 15、《》叙事与抒情想渗透,细腻与粗犷相融合,代表了的最高成就。 16、刘宋诗坛以刻画成为重要题材,和是这一时期的成就最高的两个诗人。其中前者的诗歌,偏重表现建功立业的抱负和对门阀制度的不满,他创制了;后者是“”的代表作家,他的诗歌合律性高,有些作品已经和唐代的“近体”诗相似。 17、南朝后期的诗歌大多内容空虚,充满脂粉气,等人写作的“”,更是沦落到浮艳的境地。 18、“徐庾体”的体表作家是和。其中后者后期的诗歌以《》二十七首为代表,深切地表现了故国乡关之思、羁身异域之痛。 19、、是中国古典诗歌大花园中最为灿烂的两朵奇葩。

20、初唐四杰是指、、、。他们在继承了南朝诗歌形式美的基础上,以都市的繁华和正常的男女之爱为题材和主题,由台阁应制扩大到写和,风格由纤柔卑弱变为。 21、诗是唐诗这座高峰的顶点,而这一时期最为杰出的是“诗仙”—— 和“”——杜甫。李白诗中的形象往往是个性化的,带有强烈的主观感情色彩。,。 22、杜甫用诗歌反映了唐王朝由盛转衰的过程,他把和、 紧密联系在一起,描绘出时代的面貌和自己内心的悲哀,是变乱时代的伟大的“”。他是中国诗歌史上、的诗人。 23、盛唐诗坛还有两大诗歌群体,一是以、、、 为代表的诗人,他们的诗多采用和的形式,色泽清淡,意境深幽;一是以、、、为代表的诗人,他们的诗以题材为主,大多采用和的形式,景象开阔,气势宏大,情调悲壮,声韵激越。 24 25 26 ,。 27 不已。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达到了“无言不可入,无事不可言”的境地。 37、女词人善于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和客观景物融会在一起,含蓄委婉,意境深远,达到了的艺术境界。 38、南宋词人中以的成就最高,他的词是以,善于,将政治、军事、山水、田园及个人的喜怒哀乐,大胆自如地表现在词作中。尤其是书写 的篇章,千古以来一直激励着后人。 39、南宋词人精研乐理,能自度曲,词风,在南宋词坛的影响很深远。 40、元代出现了一种新的诗歌样式——,也叫“”,是元散曲中的一种,即单支的曲子。在内容上,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有很强的。

中国矿业大学简介及历史沿革

中国矿业大学简介及历史沿革 中国矿业大学简单介绍 中国矿业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和"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中国矿业大学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以工科为主、以矿业为特色,理工文管法经教育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目前,学校设有20个学院,61个本科专业;设有15个一级学科博士点,3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69个博士点,173个硕士点;现有8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4个部级重点学科,15个省级重点学科,8个"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岗位设置学科,1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矿业大学历史沿革 中国矿业大学的前身是创办于1909年的焦作路矿学堂,后改称焦作工学院。1950年,以焦作工学院为基础在天津建立了新中国第一所矿业高等学府——中国矿业学院。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清华大学、天津大学、唐山铁道学院采矿科系并入中国矿业学院。1953年,迁至北京,改称北京矿业学院,1960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高校。"文革"期间,迁至四川,更名为四川矿业学院。1978年,在江苏省徐州市重新建校,恢复中国矿业学院校名,1988年,更名为中国矿业大学。1997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2000年,划转教育部直属管理。

中国矿业大学设置极其所有专业 中国矿业大学现设研究生院;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机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化学与环境工程学院;理学院;管理学院;文法学院;安全科学技术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地球科学与测绘工程学院等院。 中国矿业大学历任校(院)长: 彭世济:(1982至1993,任中国矿业大学校长、中国矿业学院院长);郭育光:(1993至1998,任中国矿业大学校长);谢和平:(1998至2003,任中国矿业大学校长);王悦汉:(2003至2007,任中国矿业大学校长);葛世荣:(2007至现今,任中国矿业大学校长);乔建永:(2003至现今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校区)校长)。 本文来自:https://www.360docs.net/doc/9b14877973.html,/beijing/yangb/zgkydx.html 由:https://www.360docs.net/doc/9b14877973.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9b14877973.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9b14877973.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9b14877973.html, https://www.360docs.net/doc/9b14877973.html,整理上传

中国数学发展史概述

中国数学发展史概述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地处亚洲东部,濒太平洋西岸。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大约在公元前2000年,在黄河中下游产生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前2033-前1562),共经历十三世、十六王。其后又有奴隶制国家商(前562年1066年,共历十七世三十一王)和西周﹝前1027年前771年,共历约二百五十七年,传十一世、十二王﹞。随后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一次全国性大分裂形成的时期──春秋(前770年-前476年)战国(前403年-前221年),春秋后期,中国文明进入封建时代,到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统一全国,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帝制国家──秦朝(前221年前206年),在以后的时间里,中国封建文明在秦帝国的封建体制的基础不断完善地持续发展,经历了统一强盛的西汉(公元前206年公元8年)帝国、东汉王朝(公元25年公元220年)、战乱频仍与分裂的三国时期(公元208年-公元280年)、西晋(公元265年公元316年)与东晋王朝(公元317年公元420年)、汉民族以外的少数民族统治的南朝(公元420年公元589年)与北朝(公元386年公元518年)。到了公元581年,由隋再次统一了全国,建立了大一统的隋朝(公元581618年),接着经历了强大富庶文化繁荣的大唐王朝(公元618年907年)、北方少数民族政权辽(公元916年-公元1125年)、经济和文化发达的北宋(公元960年~公元1127年)与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9

年)、蒙古族建立的控制范围扩张至整个西亚地区的疆域最大的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元朝灭亡后,汉族人在华夏大地上重新建立起来的封建王朝──明朝(公元1368年-公元1644年),明王朝于17世纪中为少数民族女真族(满族)建立的清朝(公元1616年-公元1911年)所代替。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帝制国家。自此之后,中国脱离了帝制而转入了现代民主国家。 中国文明与古代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印度文明一样,都是古老的农耕文明,但与其他文明截然不同,它其持续发展两千余年之久,在世界文明史上是绝无仅有的。这种文明十分注重社会事务的管理,强调实际与经验,关心人和自然的和谐与人伦社会的秩序,儒家思想作为调解社会矛盾、维系这一文明持续发展的重要思想基础。 一、中国数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据《易系辞》记载:「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在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卜辞中有很多记数的文字。从一到十,及百、千、万是专用的记数文字,共有13个独立符号,记数用合文书写,其中有十进制制的记数法,出现最大的数字为三万。 算筹是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而这种计算方法称为筹算。算筹的产生年代已不可考,但可以肯定的是筹算在春秋时代已很普遍。 用算筹记数,有纵、横两种方式: 表示一个多位数字时,采用十进位值制,各位值的数目从左到右排列,纵横相间﹝法则是:一纵十横,百立千僵,千、十相望,万、百相当﹞,

(发展战略)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最全版

(发展战略)中国古代诗歌 发展概述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述 上古——口头歌谣 先秦——诗歌发展的俩大源头:1。现实主义源头:西周至春秋《诗经》 2.浪漫主义源头:战国后期《楚辞》(代表作家:屈原)汉代——汉乐府《上邪》《陌上桑》《孔雀东南飞》 (汉末)文人五言诗《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 魏晋南北朝 1、建安文学: 三曹(曹操、曹植、曹丕)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 (文学特征:建安风骨、汉魏风骨) 2、正始文学:代表作家:阮籍、嵇康 3、俩晋文学:西晋:左思 东晋:陶(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派);谢(谢灵运:开创了山水诗派)4、南北朝时期(最大的成就是民歌的发展) 南朝民歌:文学特征:题材狭窄(爱情)、风格艳丽,喜用双关 代表作《西洲曲》 北朝民歌:文学特征:题材广泛、风格刚健、语言直率 《木兰辞》(代表了北朝民歌的最高成就) 文人诗创作:代表诗人:鲍照、谢朓、庚信 隋唐五代——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陈子昂 盛唐: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中国诗坛盛极壹时的“双子星”

山水田园诗派:王(王维)、孟(孟浩然) 边塞诗派: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 中唐:韩孟(韩愈、孟郊——诗歌的风格特征:奇崛险怪) 元白(元稹、白居易——诗歌的风格特征:语言平易直白) 李贺(人称“诗鬼”——诗歌的风格特征:诗境诡谲) 晚唐小李杜:李商隐、杜牧,温庭筠诗歌的风格特征:哀艳 宋代——宋诗重理趣江西诗派:黄庭坚、陈师道、陈和义,杨万里(“诚斋体”)、苏轼宋词(婉约派:柳永、李清照,豪放派:苏轼、辛弃疾) 元代——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和白朴) 清代——清诗(龚自珍)、清词(纳兰性德) 具体介绍: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 体制:“风、雅`、颂”三部分 “国风”现实主义的精华 表现手法:赋(铺陈叙述)、比(比喻)、兴(起兴) 句式四言为主,语言双声叠韵 中国浪漫主义——楚辞 楚辞体的特点:1、带有想象丰富、文辞华美、风格绚丽的浪漫主义色彩 2、“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 3、楚辞的语句参差,富有变化,篇幅壹般比较长 4、常用语气助词“兮”(句末:加强整体语气,句中:表停顿) 奠基人:爱国诗人——屈原。

中国矿产资源开发现状综述

中国矿产资源开发现状综述 姓名:班级:学号: 摘要:矿业是人类从事生产劳动古老的领域之一。矿业的发展与扩大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对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与进步产生了巨大的、无可替代的促进作用。目前在世界范围内,有95%以上的能源、80%以上的工业原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30%以上的工农业用水均来自矿产资源,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矿产资源是人类的生命基石。人类使用矿产资源历史悠久,中国至少在50万年以前就开始利用矿产资源,矿产资源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矿产资源是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和物质基础,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的发展离不开矿产资源的快速稳定的供给。我国虽然是个矿产资源大国,但是我国人口基数大,而且当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对矿产资源的依赖仍然很大。我们一定要做好国家矿产资源的宏观预测调控,健全制度,完善法规,转变观念,坚决关闭小矿业,加快技术进步,树立精品意识,实施全球资源战略,开发、利用、保护好我国现有的矿产资源,提高矿产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实现“矿业强国”,并最终保证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矿业开发,矿业分布与存储,矿业现状,矿业可持续发展 1.中国矿产资源储存分布情况 中国是世界上为数不多的、矿产资源种类较齐全的、矿产自给程度较高的国家之一。资源总量大,一部分矿种(矿组)的储量名列世界前茅或首位。中国现在已经发现171中矿产资源、其中已经查明储存量的有158种,其中能源矿产10种,金属矿产54种,水气矿产3种。面前已经拥有矿产地18000处,大中型的矿产有7000余处,是世界第三大矿产资源国。而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居第53位,个别矿种甚至居世界百位之后。 1.1 富矿少,贫矿多。 我国矿产资源,贫富矿兼有,而以贫矿居多,品位低,不能直接供冶炼和化工利用,而矿石在采选过程中,浪费也很严重。开采时采富弃贫,使矿石品位下降,富矿越来越少,选别时技术落后,富集率低,并形成大量尾矿,无法合理利用。 1.2 地区分布不平衡。 我国的煤炭贮量中,山西省占1/4,内蒙古自治区占1/5,而南方很少。石油也存在这种北多南少的状况,大庆、辽河、华北、胜利等几大油田都集中在北方,有色金属则是南多北少,如钨、锰、镍、铅、锌矿等。这种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布局的不相匹配,长期形成了北煤南调、西煤东运的局面,大大提高了矿产开发的成本。[1] 1.3 共生、伴生矿床多,单一矿床少。 中国80%左右的有色矿床中都有共伴生元素,其中尤以铝、铜、铅、锌矿产多。而且不少矿石嵌布粒度细,结构构造复杂。中国有色矿产资源中,虽然共伴生元素多,若能搞好综合回收,可以提高矿山的综合经济效益,同时由于矿石组份复杂,势必造成选冶难度大、建设投资和生产经营成本高的现状。

简述中国数学发展史

中国数学发展史 【摘要】数学发展史就是数学这门学科的发展历程。人们的思想在不断的发生变化,数学中的很多思想也是人类不断发展的体现。该论文就围绕中国数学的发展历程和思想进行了简单的概括和论述。介绍了从古至今中国数学的发展历程,讲述了中国数学思想的特点及中国数学对世界的影响以及中外数学文化的交流影响,总结了从数学发展史中得到的启示。 【关键词】中国数学;数学发展史;数学思想 一、中国数学的发展历程 1.1中国数学的起源与早期发展 据《易·系辞》记载:“伏羲作结绳”,“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其中有十进制制的记数法,出现最大的数字为三万。这是位值制的最早使用。算筹是中国古代的计算工具,这种方法称为筹算。筹算在春秋时代已很普遍。 在几何学方面《史记·夏本记》中说夏禹治水时已使用了规、矩、准、绳等作图和测量工具,并早已发现“勾三股四弦五”这个勾股定理﹝西方称勾股定理﹞的特例。在公元前2500年,我国已有圆、方、平、直的概念。对几何工具也有深刻认识。 算术四则运算在春秋时期已经确立,乘法运算已广为流行。“九九表”一直流行了约1600年。

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也促进了数学的发展,一些学派还总结和概括出与数学有关的许多抽象概念。著名的有《墨经》中关于某些几何名词的定义和命题。《庄子》中则强调抽象的数学思想。其中几何概念的定义、极限思想和其它数学命题是相当可贵的数学思想。此外,讲述阴阳八卦,预言吉凶的《易经》已有了组合数学的萌芽,并反映出二进制的思想。 1.2 中国数学体系的形成与奠基 这一时期包括从秦汉、魏晋、南北朝,共400年间的数学发展历史。秦汉是中国古代数学体系的形成时期。在这一时期,数学知识系统化、理论化,数学方面的专书陆续出现。 现传中国历史最早的数学专著是1984年在湖北江陵张家山出土的成书于西汉初的汉简《算数书》。 西汉末年﹝公元前一世纪﹞编纂的《周髀算经》,尽管是谈论盖天说宇宙论的天文学著作,但包含许多数学内容,在数学方面主要有两项成就:(1)分数、等差数列、勾股定理于测量术;(2)测太阳高、远的陈子测日法,为后来重差术(勾股测量法)的先驱。此外,还有比例知识。 《九章算术》是一部经几代人整理、删减补充和修订而成的古代数学经典著作,约成书于东汉初年。全书编排方法是:先举出例子,然后给出答案,通过对一类问题解法的考察和研究,最后给出“术”。它的成书标志着我国传统数学理论体系——初等数学理论体系的形成。比欧洲早了1400多年。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脉络简介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脉络简介 西周: 《诗经》是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类,表现手法:赋、比、兴,(合称诗经六义) 战国时期: 楚国以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基础,加上北方文化的影响,孕育出了伟大的诗人屈原。屈原以及深受他影响的宋玉等人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楚 辞》。楚辞吸收了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开辟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两汉时期: 诗歌在汉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即汉乐府民歌。汉乐府民歌流传到现在的共有100多首,其中很多是用五言形式写成,后来经文人的有 意模仿,在东汉时五言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它从民间歌谣到文人写作,经过了很长的时间,到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日趋成熟。五 言诗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是《古诗十九首》的出现。 汉末建安时期,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并普遍采用五言 形式,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他们的诗作表现了时代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气派,形成为后世称作“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建 安时代之后的”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中的阮籍(210--263)是正始时代的代表诗人,他的《咏怀诗》进一 步为抒情的五言诗打下基础,他常用曲折的诗句表达忧国、惧祸、避世之意,还有嵇康(224--263),他的诗愤世嫉俗,锋芒直指黑暗的现实。 他们俩人的诗风基本继承了“建安风骨”的传统。 魏晋南北朝时期: 乐府诗:魏、晋时代成为主要的诗歌形式。汉乐府中著名的篇章有揭露战争灾难的《十五从军征》,有表现女性不慕富贵的《陌上桑》、 《羽林郎》,当然最为著名的还是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汉乐府民歌中虽然多数为现实主义的描绘,但许多地方都有着程度不一的浪漫 主义色彩,如《孔雀东南飞》的最后一段文字,即表现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巧妙结合。北朝乐府最有名的是长篇叙事诗《木兰诗》,它与 《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双璧”。 田园诗:代表人物是陶渊明,还有与陶渊明差不多同时被称为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人的谢灵运。诗歌多描写自然风光的美丽,歌颂田园 生活的平和,也体现了亲自参加农业劳动的喜悦和辛劳。主要特点:平和醇美,自然冲淡。 唐朝: 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在唐代近三百年的时间里,留下了近五万首诗,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约五、六十个。 初唐: “初唐四杰”是唐诗开创时期的主要诗人。这四杰分别是王勃(649--676)、杨炯(650--693)、卢照邻(637--689)、骆宾王(646--684)。他

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史

中国古代音乐的发展史 中国音乐的历史,古代文献一般追溯到黄帝。尽管关于黄帝的传说夹杂着后人的理想成分,并有不少神怪内容,不完全可信。要把黄帝作为中国音乐的源头,也嫌太晚了:现代考古发现已把中国音乐的历史,从黄帝时代大大向前推进棗其历史远比黄帝时代古老! 商代高度发展的音乐,为周代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因为周族的文化本不及商,其文化技术均取之于商。周灭商以后,在商的中心地区分封了卫国,而没有把自己的政治中心迁到商地去。周的音乐,也就是岐周的本土音乐,即是其原有的音乐。大约是出于笼络人心,缓和氏族矛盾的目的,周人往往自称“夏人”,后来因为“夏”、“雅”两个字那时读音一样,习惯上便把周人的所谓“夏”写成了“雅”。所以“雅言”就是周地的语言(音);“雅诗”(《诗经》中的大、小《雅》)就是周地的诗;“雅乐”,其实也就是周地的音乐(舞蹈)。 周代是最早对“礼”(祭祀、朝飨等仪式)和“乐”(伴随“礼”进行的乐舞)作出规定的时代,这就是所谓制定礼乐。据说这一重大措施是周初的大政治家周公开始颁行的。礼乐制度影响及于其后几千年一直到清代结束,每个时代的具体内容并不相同,但理论上都以周为法式却是一律的。如果说商代人尊事鬼神的话,那么周代人尊事的则是礼,对于鬼神,却是虽敬但却“远之”的。周代的礼乐制度有两条基本内容,一是规定等级,二是规定伴随礼的乐舞基本是雅乐。 春秋时期,开始出现“礼崩乐坏”的局面。春秋时期,宗法制度渐次瓦解,异姓不妨结盟,同姓反会相攻,宗族、血亲观念逐渐被地域性的封国观念代替,各地区原来只能在社会下层流行的当地音乐随之而取得了自己应有的地位。《诗经》中的《国风》是各诸侯国的本国歌诗,《国风》绝大部分是春秋时期的作品,正是春秋时期各地音乐逐渐复兴才出现的现象。到后来,地方音乐甚至可以取代雅乐,用于礼仪了。郑国音乐(郑声)是首开其端的。正因为此,以维护礼乐制度为己任的孔子才会“恶郑声之乱雅乐也”,并说“郑声淫”(郑声浸淫雅乐),提出要“放郑声”(把郑声赶出雅乐领域)。但是孔子并不能改变历史的进程。孔子去世之后,各地方音乐的影响更加扩大,社会上称之为“新乐”,其中著名的有郑、卫、宋、齐等地区的音乐。“新乐”是从“新兴起”的意义上起的名字,如果从历史上说,其实不少“新乐”比号称“古乐”的西周雅乐更加古老。例如

中国矿业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2004年3月 第3期(总192期) 中国工业经济 China Industrial Economy Mar1,2004 No13 =产业经济> 中国矿业城市经济发展状况分析 周德群1,汤建影2 (11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江苏南京210016; 21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0049) [摘要]本文选择了我国51个矿业城市,以现有统计资料为依据,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与外向度、经济发展效率、技术进步、财政状况等几个方面系统分析 了矿业城市的动态特性、演变规律及其形成的原因。结果显示,矿业城市与一般城市之 间、不同类型矿业城市之间,其经济发展的效益与效率存在很大的差异性。 [关键词]矿业城市;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80X(2004)03-0043-09 一、引言 矿业城市是以矿产资源为对象的采掘工业及其相关的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规模后,由于人口聚集而形成的特定地域(张以诚,1999)。我国矿业城市的起源有三种类型:基于传统手工业的历史矿业城市,如自贡与景德镇;近代工业化产生的矿业城市,如抚顺、阜新、徐州等;新中国建立以后以一厂一市模式建立的矿业城市,如大庆、攀枝花等。据统计,我国已崛起的矿业城镇已达426座,矿业城镇人口31084万人(朱训,2001),而县级以上矿业城市99个,其中大城市14个,中等城市31个,小城市54个。这些城镇已经构成了我国城镇体系的重要部分,同时也是我国城市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我国矿产资源分布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征,受矿产资源分布的影响,我国矿业城市也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在99个矿业城市中,我国东部地区占28个,中部地区50个,西部地区21个。东部与中部地区,集中了所有的大型矿业城市,而西部地区的矿业城市则以小城市为主(周德群等,2002)。由于矿业城镇在我国点多面广,在地区发展中往往起着/增长极0的作用,因此,矿业城市的发展直接影响到我国整体经济社会发展的格局。由于发展的特殊历史背景,多数矿业城市具有资源依赖性的特点,而矿产资源具有自然的耗竭性,因此,矿业城市的成长过程往往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一些城市过度依赖矿业而出现/矿竭城衰0,而另一些城市由于注重产业接替而继续兴旺。近年来,随着我国一些老矿区资源的逐渐枯竭和一些矿井的陆续关闭,引发了诸如城市经济衰退和工人再就业等问题,矿业城市的发展成为政府和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本文选择了我国51个地级以上矿业城市,对其主要的经济指标和变量进行分析,通过这些分析试图回答我国矿业城市经济发展的动态特征以及内在的影响因素。 [收稿日期]2004-02-1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矿业城镇演变规律及风险规避研究0(批准号79970091)。 [作者简介]周德群(1963)),男,江苏盐城人,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汤建影(1975)),男,江苏徐州人,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