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编制林业碳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说明

关于编制林业碳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说明
关于编制林业碳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说明

林业碳汇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编制时间:https://www.360docs.net/doc/9b15115008.html,

高级工程师:高建

关于编制林业碳汇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

制说明

(模版型)

【立项 批地 融资 招商】

核心提示:

1、本报告为模板形式,客户下载后,可根据报告内容说明,自行修改,补充上自己项目的数据内容,即可完成属于自己,高水准的一份可研报告,从此写报告不在求人。

2、客户可联系我公司,协助编写完成可研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大纲(具体可跟据客户要求进行调整)

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

撰写节能评估报告资金申请报告项目建议书

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

1.1项目概要 (1)

1.1.1项目名称 (1)

1.1.2项目建设单位 (1)

1.1.3项目建设性质 (1)

1.1.4项目建设地点 (1)

1.1.5项目主管部门 (1)

1.1.6项目投资规模 (2)

1.1.7项目建设规模 (2)

1.1.8项目资金来源 (3)

1.1.9项目建设期限 (3)

1.2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3)

1.3编制依据 (3)

1.4编制原则 (4)

1.5研究范围 (5)

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5)

1.7综合评价 (6)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7)

2.1项目提出背景 (7)

2.2本次建设项目发起缘由 (7)

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7)

2.3.1促进我国林业碳汇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8)

2.3.2加快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8)

2.3.3满足我国的工业发展需求的需要 (8)

2.3.4符合现行产业政策及清洁生产要求 (8)

2.3.5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助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 (9)

2.3.6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9)

2.3.7促进项目建设地经济发展进程的的需要 (10)

2.4项目可行性分析 (10)

2.4.1政策可行性 (10)

2.4.2市场可行性 (10)

2.4.3技术可行性 (11)

2.4.4管理可行性 (11)

2.4.5财务可行性 (11)

2.5林业碳汇项目发展概况 (12)

2.5.1已进行的调查研究项目及其成果 (12)

2.5.2试验试制工作情况 (12)

2.5.3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13)

2.5.4林业碳汇项目建议书的编制、提出及审批过程 (13)

2.6分析结论 (13)

第三章行业市场分析 (15)

3.1市场调查 (15)

3.1.1拟建项目产出物用途调查 (15)

3.1.2产品现有生产能力调查 (15)

3.1.3产品产量及销售量调查 (16)

3.1.4替代产品调查 (16)

3.1.5产品价格调查 (16)

3.1.6国外市场调查 (17)

3.2市场预测 (17)

3.2.1国内市场需求预测 (17)

3.2.2产品出口或进口替代分析 (18)

3.2.3价格预测 (18)

3.3市场推销战略 (18)

3.3.1推销方式 (19)

3.3.2推销措施 (19)

3.3.3促销价格制度 (19)

3.3.4产品销售费用预测 (20)

3.4产品方案和建设规模 (20)

3.4.1产品方案 (20)

3.4.2建设规模 (20)

3.5产品销售收入预测 (21)

3.6市场分析结论 (21)

第四章项目建设条件 (22)

4.1地理位置选择 (22)

4.2区域投资环境 (23)

4.2.1区域地理位置 (23)

4.2.2区域概况 (23)

4.2.3区域地理气候条件 (24)

4.2.4区域交通运输条件 (24)

4.2.5区域资源概况 (24)

4.2.6区域经济建设 (25)

4.3项目所在工业园区概况 (25)

4.3.1基础设施建设 (25)

4.3.2产业发展概况 (26)

4.3.3园区发展方向 (27)

4.4区域投资环境小结 (28)

第五章总体建设方案 (29)

5.1总图布置原则 (29)

5.2土建方案 (29)

5.2.1总体规划方案 (29)

5.2.2土建工程方案 (30)

5.3主要建设内容 (31)

5.4工程管线布置方案 (31)

5.4.1给排水 (31)

5.4.2供电 (33)

5.5道路设计 (35)

5.6总图运输方案 (35)

5.7土地利用情况 (36)

5.7.1项目用地规划选址 (36)

5.7.2用地规模及用地类型 (36)

第六章产品方案 (37)

6.1产品方案 (37)

6.2产品性能优势 (37)

6.3产品执行标准 (37)

6.4产品生产规模确定 (37)

6.5产品工艺流程 (38)

6.5.1产品工艺方案选择 (38)

6.5.2产品工艺流程 (38)

6.6主要生产车间布置方案 (38)

6.7总平面布置和运输 (39)

6.7.1总平面布置原则 (39)

6.7.2厂内外运输方案 (39)

6.8仓储方案 (39)

第七章原料供应及设备选型 (40)

7.1主要原材料供应 (40)

7.2主要设备选型 (40)

7.2.1设备选型原则 (41)

7.2.2主要设备明细 (42)

第八章节约能源方案 (43)

8.1本项目遵循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 (43)

8.2建设项目能源消耗种类和数量分析 (43)

8.2.1能源消耗种类 (43)

8.2.2能源消耗数量分析 (43)

8.3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状况分析 (44)

8.4主要能耗指标及分析 (44)

8.4.1项目能耗分析 (44)

8.4.2国家能耗指标 (45)

8.5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 (45)

8.5.1工业节能 (45)

8.5.2电能计量及节能措施 (46)

8.5.3节水措施 (46)

8.5.4建筑节能 (47)

8.5.5企业节能管理 (48)

8.6结论 (48)

第九章环境保护与消防措施 (49)

9.1设计依据及原则 (49)

9.1.1环境保护设计依据 (49)

9.1.2设计原则 (49)

9.2建设地环境条件 (50)

9.3 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 (50)

9.3.1 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50)

9.3.2 项目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染物 (51)

9.4 环境保护措施方案 (52)

9.4.1 项目建设期环保措施 (52)

9.4.2 项目运营期环保措施 (53)

9.4.3环境管理与监测机构 (55)

9.5绿化方案 (55)

9.6消防措施 (55)

9.6.1设计依据 (55)

9.6.2防范措施 (56)

9.6.3消防管理 (57)

9.6.4消防设施及措施 (58)

9.6.5消防措施的预期效果 (58)

第十章劳动安全卫生 (59)

10.1 编制依据 (59)

10.2概况 (59)

10.3 劳动安全 (59)

10.3.1工程消防 (59)

10.3.2防火防爆设计 (60)

10.3.3电气安全与接地 (60)

10.3.4设备防雷及接零保护 (60)

10.3.5抗震设防措施 (61)

10.4劳动卫生 (61)

10.4.1工业卫生设施 (61)

10.4.2防暑降温及冬季采暖 (62)

10.4.3个人卫生 (62)

10.4.4照明 (62)

10.4.5噪声 (62)

10.4.6防烫伤 (62)

10.4.7个人防护 (63)

10.4.8安全教育 (63)

第十一章企业组织机构与劳动定员 (64)

11.1组织机构 (64)

11.2激励和约束机制 (64)

11.3人力资源管理 (65)

11.4劳动定员 (65)

11.5福利待遇 (66)

第十二章项目实施规划 (67)

12.1建设工期的规划 (67)

12.2 建设工期 (67)

12.3实施进度安排 (67)

第十三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68)

13.1投资估算依据 (68)

13.2建设投资估算 (68)

13.3流动资金估算 (69)

13.4资金筹措 (69)

13.5项目投资总额 (69)

13.6资金使用和管理 (72)

第十四章财务及经济评价 (73)

14.1总成本费用估算 (73)

14.1.1基本数据的确立 (73)

14.1.2产品成本 (74)

14.1.3平均产品利润与销售税金 (75)

14.2财务评价 (75)

14.2.1项目投资回收期 (75)

14.2.2项目投资利润率 (76)

14.2.3不确定性分析 (76)

14.3综合效益评价结论 (79)

第十五章风险分析及规避 (81)

15.1项目风险因素 (81)

15.1.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 (81)

15.1.2技术风险 (81)

15.1.3市场风险 (81)

15.1.4资金管理风险 (82)

15.2风险规避对策 (82)

15.2.1不可抗力因素风险规避对策 (82)

15.2.2技术风险规避对策 (82)

15.2.3市场风险规避对策 (82)

15.2.4资金管理风险规避对策 (83)

第十六章招标方案 (84)

16.1招标管理 (84)

16.2招标依据 (84)

16.3招标范围 (84)

16.4招标方式 (85)

16.5招标程序 (85)

16.6评标程序 (86)

16.7发放中标通知书 (86)

16.8招投标书面情况报告备案 (86)

16.9合同备案 (86)

第十七章结论与建议 (88)

17.1结论 (88)

17.2建议 (88)

附表 (89)

附表1 销售收入预测表 (89)

附表2 总成本表 (90)

附表3 外购原材料表 (91)

附表4 外购燃料及动力费表 (92)

附表5 工资及福利表 (94)

附表6 利润与利润分配表 (95)

附表7 固定资产折旧费用表 (96)

附表8 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摊销表 (97)

附表9 流动资金估算表 (98)

附表10 资产负债表 (100)

附表11 资本金现金流量表 (101)

附表12 财务计划现金流量表 (103)

附表13 项目投资现金量表 (105)

附表14 借款偿还计划表 (107)

(111)

第一章总论

总论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首章,要综合叙述研究报告中各章节的主要问题和研究结论,并对项目的可行与否提出最终建议,为可行性研究的审批提供方便。总论章可根据项目的具体条件,参照下列内容编写。(本文档当前的正文文字都是告诉我们在该处应该写些什么,当您按要求写出后,这些说明文字的作用完成,就可以删除了。编者注)

1.1项目概要

1.1.1项目名称

企业或工程的全称,应和项目建议书所列的名称一致

1.1.2项目建设单位

承办单位系指负责项目筹建工作的单位,应注明单位的全称和总负责人

1.1.3项目建设性质

新建或技改项目

1.1.4项目建设地点

XXXX工业园区

1.1.5项目主管部门

注明项目所属的主管部门。或所属集团、公司的名称。中外合资项目应注明投资各方所属部门。集团或公司的名称、地址及法人代表的姓名、国籍。

1.1.6项目投资规模

本次项目的总投资为XXX万元,其中,建设投资为XX万元(土建工程为XXX万元,设备及安装投资XXX万元,土地费用XXX万元,其他费用为XX万元,预备费XX万元),铺底流动资金为XX万元。

本次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年均销售收入为XX万元,年均利润总额XX 万元,年均净利润XX万元,年上缴税金及附加为XX万元,年增值税为XX万元;投资利润率为XX%,投资利税率XX%,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XX%,税后投资回收期(含建设期)为5.47年。

1.1.7项目建设规模

主要产品及副产品品种和产量,案例如下:

本次“林业碳汇产业项目”建成后主要生产产品:林业碳汇

达产年设计生产能力为:年产林业碳汇产品XXX(产量)。

项目总占地面积XX亩,总建筑面积XXX.00平方米;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如下:

主要建筑物、构筑物一览表

工程类别工段名称层数占地面积(m2)建筑面积(m2)

1、主要生产系统生产车间1 1 生产车间2 1 生产车间3 1 生产车间4 1 原料库房 1 成品库房 1

2、辅助生产系统

办公综合楼8 技术研发中心 4 倒班宿舍、食堂 5 供配电站及门卫室 1 其他配套建筑工程 1

合计

行政办公及生活设施占地面积

3、辅助设施道路及停车场 1 绿化 1

1.1.8项目资金来源

本次项目总投资资金XX.00万元人民币,其中由项目企业自筹资金XX.00万元,申请银行贷款XX.00万元。

1.1.9项目建设期限

本次项目建设期从2014年XX月至2015年XX月,工程建设工期为XX个月。

1.2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项目公司简介

1.3编制依据

在可行性研究中作为依据的法规、文件、资料、要列出名称、来源、发布日期。并将其中必要的部分全文附后,作为可行性研究报告的附件,这些法规、文件、资料大致可分为四个部分:

项目主管部门对项目的建设要求所下达的指令性文件;对项目承办单位或可行性研究单位的请示报告的批复文件。

可行性研究开始前已经形成的工作成果及文件。

国家和拟建地区的工业建设政策、法令和法规。

根据项目需要进行调查和收集的设计基础资料。

案例如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2.《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

3.《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4.《本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5.《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发展规划》;

6.《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

7.《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及使用手册》(第三版);

8.《工业可行性研究编制手册》;

9.《现代财务会计》;

10.《工业投资项目评价与决策》;

11.项目公司提供的发展规划、有关资料及相关数据;

12.国家公布的相关设备及施工标准。

1.4编制原则

(1)充分利用企业现有基础设施条件,将该企业现有条件(设备、场地等)均纳入到设计方案,合理调整,以减少重复投资。

(2)坚持技术、设备的先进性、适用性、合理性、经济性的原则,采用国内最先进的产品生产技术,设备选用国内最先进的,确保产品的质量,以达到企业的高效益。

(3)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基本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和有关规定,执行国家及各部委颁发的现行标准和规范。

(4)设计中尽一切努力节能降耗,节约用水,提高能源的重复利用率。

(5)注重环境保护,在建设过程中采用行之有效的环境综合治理措施。

(6)注重劳动安全和卫生,设计文件应符合国家有关劳动安全、劳动卫生及消防等标准和规范要求。

1.5研究范围

本研究报告对企业现状和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必要性及承办条件进行了调查、分析和论证;对产品的市场需求情况进行了重点分析和预测,确定了本项目的产品生产纲领;对加强环境保护、节约能源等方面提出了建设措施、意见和建议;对工程投资、产品成本和经济效益等进行计算分析并作出总的评价;对项目建设及运营中出现风险因素作出分析,重点阐述规避对策。

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项目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表

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据和指标

一主要指标

1 总占地面积亩

2 总建筑面积㎡

3 道路㎡

4 绿化面积㎡

5 总投资资金,其中:万元

建筑工程万元

设备及安装费用万元

土地费用万元

二主要数据

1 达产年年产值万元

2 年均销售收入万元

3 年平均利润总额万元

4 年均净利润万元

5 年销售税金及附加万元

6 年均增值税万元

7 年均所得税万元

8 项目定员人

9 建设期月

三主要评价指标

1 项目投资利润率% 29.80%

2 项目投资利税率% 40.55%

3 税后财务内部收益率% 18.97%

4 税前财务内部收益率% 26.51%

5 税后财务静现值(ic=10%)万元

6 税前财务静现值(ic=10%)万元

7 投资回收期(税后)含建设期年 5.47

8 投资回收期(税前)含建设期年 4.36

9 盈亏平衡点% 45.18%

1.7综合评价

本项目重点研究“林业碳汇产业项目”的设计与建设,项目的建设将充分利用现有人才资源、技术资源、经验积累等,逐步在项目当地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规模化林业碳汇生产基地,以研发和生产林业碳汇为主,以满足当前市场的极大需求,进而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并推动我国林业碳汇事业的发展进程。

项目的实施符合我国相关产业发展政策,是推动我国林业碳汇行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举措,符合我国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项目将带动当地就业,增加当地利税,带动当地经济发展。项目建设还将形成产业集群,拉大产业链条,对项目建设地乃至中国的经济发展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本项目的建设不仅会给项目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还具有很强的社会效益。

所以,本项目建设十分可行。

浅议发展林业碳汇的意义

浅议发展林业碳汇的意义 刘准桥 070106114 摘要:温室气体CO2在大气中含量的增加,引起全球气候恶化,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森林的碳汇功能巨大,是改善全球气候的关键部分。本文主要论述了林业碳汇的概念,发展背景,功能,并介绍了影响林业碳汇能力的一些因素,而且探讨了提高森林碳汇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森林;碳汇;影响因素;措施; An Analysis on the Significance of Developing Forestry Carbon Sequestration Liu Zhun-qiao 070106114 (Nan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Abstract:The concentration of greenhouse gases CO2 is raising in atmospheric. The climate become warmer and warmer. Ecosystem is destroyed. Natural calamity often occur. Forest is functioning as a principal carbon sink.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background ,concept and function of forestry carbon sequestration and the key factor of the ability of carbon sequestration ,besides take measure with improving the level of carbon sequestration. Key words: forest, carbon sequestration, influencing factor, measure

关于加快推进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的思考

关于加快推进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的思考 Pleasure Group Office【T985AB-B866SYT-B182C-BS682T-STT18】

关于加快推进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的思考 随着气候逐渐变暖,促进节能减排已成为全球各国重点开展的工作。在此背景下,通过林业碳汇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越来越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同时也是拓展新的林业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举措。铜鼓有着丰富的林业资源,在低碳时代迎面而来的今天,越早进入碳汇市场越早受益。 一、碳汇基本知识 (一)基本概念。碳汇,一般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涉及林业、农业、能源等16个领域。在林业中主要体现为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者说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所谓林业碳汇,是指利用森林的储碳功能,通过造林、加强森林经营管理、减少毁林、保护和恢复森林植被等活动,测定林木可吸收的二氧化碳总量。但并不是现有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储存都可以称为林业碳汇,必须通过实施项目来增加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和储存才可产生。专家研究表明,森林每年每生长出1立方米的蓄积量,平均吸收吨二氧化碳,释放出吨的氧气。森林几乎可以被称为天然且最经济的“吸碳器”和“固碳机”。林业碳汇是目前应对气候变化最经济、最现实的手段,也是国际社会公认减少二氧化碳的有效途径。 (二)碳汇交易。碳汇交易是基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对各国分配二氧化碳排放指标的规定,创设出来的一种虚拟交易。卖方,指通过实施碳汇开发项目从而产

生碳汇的业主,将开发的碳汇在交易所挂牌出售。买方,即温室气体排放企业,在无法降低国家规定的碳排放标准时,可以采用购买碳汇的方式抵消碳排放量。买卖双方的这种交易就是所谓的“碳汇交易”,老百姓通俗地称为“卖空气”。目前,全国已有北京、上海、天津、广东等9个碳汇交易试点中心。我省于2016年8月正式成立了江西省碳排放交易中心,初步确定了170多家企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企业名单,今年起省内可开展碳汇交易。 (三)开发流程。林业碳汇项目从开发至交易共有6个步骤,时间跨度预计为10-15个月,项目实施期一般为10―20年。步骤依次是:开发―审定―备案―监测―核证―签发。1.开发。由项目业主委托咨询机构,依据国家发改委规定的格式和内容,撰写项目设计文件。2.审定。项目设计文件完成后,递交由国家发改委备案的第三方审定机构进行审查、网上公示等。3.备案。对于通过审定的项目,组织专家组评审,递交地方和国家发改委进行备案。4.监测。项目获得备案后,即表示如果项目按计划实施,项目实施过程中,由业主或委托咨询机构对项目的运行情况进行监测和报告。5.核证。项目业主按照监测报告计算碳减排量,并按项目设计中预定期限接受核证机构的核证,并出具减排量核证报告。6.签发。获得核证报告的项目,即可以向国家发改委申请签发核证碳减排量。发改委收到申请后,组织专家进行技

中国林业碳汇发展现状调查说课讲解

中国林业碳汇发展现 状调查

林业碳汇国际发展现状 作者:资料来源:中国林业碳汇网更新时间:2010-6-15早在20世纪80年代,国际社会就开始关注世界气候变化。1988年11月,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 划署联合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IPCC成立后,先后组织了世界范围的数千名专家,完成 了两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IPCC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看法主要是:自工业化开始发展以来,二氧化碳等温室气 体的排放量逐年增加,对气候造成的不利影响逐渐增大。气候的变暖导致海平面升高、世界范围内的冰川减退、北冰洋冰层变薄和世界部分地区极端性气候事件增加。近年来向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发展,高纬度地区比全球平均更暖,陆地暖化高于海洋,北半球比南半球更暖化。 由此,世界各国一致认为,气候变化问题是人类目前必须要高度重视并努力解决的。1990年12月,联合 国大会第45届大会决定设立政府间谈判委员会(INC),委员会讨论并起草了著名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并于1994年3月21日正式生效。随后,各缔约国在德国柏林召开了被称为“柏林授权"的第一次缔约方会议,就发达国家量化的减排温室气体义务进行谈判。1997年12月11日,由160个会员国表决通过《京 都议定书》,主要内容为限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后,成为第一个具有法律约束 力的、为发达国家规定了具体减排指标的国际法律文件。 “清洁发展机制(CDM ”、“联合履约机制(JI)”和“排放交易机制(ET)”是《京都议定书》中关于温室气体减排的三个灵活机制。目的是协调确立国际上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在进行碳汇项目、参加碳贸易过程中的立场、 方法、手段。根据其规定,发达国家和地区可以通过对没有减排义务的发展中国家的碳汇项目的资助来取得一定量的减排指标,或者通过购买其他国家的减排量达到指标。而且,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其提供专门的技术方法和相关费用。 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加强了对气候变化,尤其是对温室气体引起的温室效应的应对

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知识

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知识 2017年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造纸、电力和航空等8个重点高耗能行业的近万家企业被纳入到履约范围中。同时,作为碳市场的一种重要的补充机制,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也将迎来一个更加迅猛的发展。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作为碳市场的抵消机制将会受到众多履约企业的青睐。作为兼具社会效应、生态文明效应和经济效应的林业碳汇项目则有望成为众多自愿减排项目类型中最受关注的一类项目。植树造林,形成碳汇,取得碳收益,以市场化的生态补偿机制反哺林业,必将成为加快绿色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明确提出要“大力增加森林碳汇”,到2030年森林蓄积量要增加到45亿立方米。国家碳交易主管部门也非常重视农林碳汇类自愿减排CCER项目的开发工作,在今后出台的全国碳交易抵消机制中也将有相应的倾斜政策鼓励各类碳汇项目的开发和申报。从市场表现来看,碳汇类项目的交易价格也表现不俗。仅以北京碳市场为例,截至2016年8月19日,林业碳汇类项目已累计实现成交27笔,成交量达到7.2万吨,交易金额266万元,成交均价达到36.57元/吨,成交价格远远高于一般类型的CCER项目。借助利好政策,相信在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后林业碳汇CCER项目的开发与交易将会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 林业碳汇类项目开发的条件与评估

1. 目的明确 首先要求的是明确造林目的,理论上来讲,碳汇造林项目仅仅是指以增加碳汇为主要目的的造林活动,是对造林和林木生长全过程实施碳汇计量和监测而进行的有特殊要求的项目活动,这就区别于其他类型的造林活动,比如以获取经济收益为主要目的的经济林(果树、桉树、橡胶树等)和苗圃林就很难被认定为碳汇造林。据统计,截止到2017年3月1日已网上公示的93个林业碳汇类项目中,碳汇造林项目64个,森林经营碳汇类23个,竹林经营碳汇项目5个,竹子造林1个,主要树种是以马尾松、杨树、湿地松、杉木、樟子松、落叶松为主的乔木林、灌木及竹林(毛竹)。所以说,从要求上看碳汇造林绝不是以砍伐和产生直接经济效益为目的的造林活动。 2. 条件具备 造林目的明确后,接下来就看项目是否具备开发条件。额外性、基准线、碳库选择和碳层划分等方法学中的技术问题就不在这里深入讨论了,我只把开发林业碳汇项目的最基础、最重要的条件给大家解释一下,那就是:土地合格性问题。 1)以碳汇造林项目的要求为例,项目活动的土地应该是 2005 年 2 月16 日以来的无林地(不同时满足郁闭度≥0.2,连续面积≥1亩,成林后树高≥2米这三个条件),简单的说就是在无林地上新造林。而森林经营碳汇项目就是在同时满足以上三个条件的有林地(须乔木林,灌木林不行)上进行的林业经营抚育活动(如补植补造、树种更替、林分抚育、采伐复壮等综合措施),也是要求在2005 年 2 月

森林碳汇及潜力

森林碳汇及潜力 20世纪以来,全球气候发生了明显变化,大气中CO2浓度急剧上升及由此导致的温室效应及气候异常成为目前人类面临的最严峻的环境问题之一[1]。森林生态系统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CO2的重要碳库,维持着陆地生态系统植被碳库的86%以上和土壤碳库的73%。森林每年光合作用固定的碳约占整个陆地生态系统的2/3,相当于人类活动所释放碳量的10倍之多。森林碳库发生细微的变化就会对全球气候系统产生巨大的影响,在减缓全球气候变化和全球碳循环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因此,准确地估算森林生态系统的固碳现状,不仅是应对气候变化的需要,对合理经营和管理森林、促进森林生态系统固碳功能的增加也具有重要意义[3]。近20年来,国内外学界针对森林生态系统的植被和土壤碳储量、碳密度和碳汇功能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4-6],但多数研究集中在全球层面上或是国家层面上的森林整体碳储量估算研究[5-8]。这些研究由于涵盖的生物气候类型、植被类型、基础数据来源、研究方法、数据处理模型等的复杂多样,估算的结果存在很大差异,彼此间也缺乏可比性。另外,有关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的研究主要关注于乔木层,对林下植物、枯落物和土壤碳库的研究较少,以致结果不能直接用于指导较小尺度上森林生态系统固碳、增汇的经营管理,需要对省、地、县等不同区域层面的森林碳库分别进行研究。贵州省是我国南方重点林区之一,也是我国木材主要产地和生态建设的主要阵地。但是缺乏关于贵州省森林生态

系统碳储量、森林碳汇等全面系统的研究。本文以贵州省森林资源为研究对象,估算其乔木林、竹林、灌木林和经济林碳汇现状,旨在了解贵州省的森林碳汇现状,为我国区域尺度的森林生态系统碳汇功能,以及我国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循环的研究提供基础数据,为持续固碳增汇的森林经营提供科学参考,并据此进一步说明森林碳汇对减少全区域碳排放的重要贡献。 1试验地概况 贵州省地处东经103o36'~109°35'、北纬24°37'~29°13',面积17.6万km2,平均海拔1100m,全省林业用地面积8.77×106hm2,森林面积7.03×106hm2,森林覆盖率39.93%。乔木林5.49×106hm2,竹林1.1×105hm2;活立木总蓄积 3.10×108m3,其中:乔木林蓄积3.03×108m3。 2研究方法 2.1数据来源 本研究采用的森林资源数据为2000~2010年贵州省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汇总数据[9]。

关于加快推进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的思考

关于加快推进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的思考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关于加快推进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的思考 随着气候逐渐变暖,促进节能减排已成为全球各国重点开展的工作。在此背景下,通过林业碳汇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越来越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同时也是拓展新的林业经济增长点的重要举措。铜鼓有着丰富的林业资源,在低碳时代迎面而来的今天,越早进入碳汇市场越早受益。 一、碳汇基本知识 (一)基本概念。碳汇,一般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涉及林业、农业、能源等16个领域。在林业中主要体现为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多少,或者说森林吸收并储存二氧化碳的能力。所谓林业碳汇,是指利用森林的储碳功能,通过造林、加强森林经营管理、减少毁林、保护和恢复森林植被等活动,测定林木可吸收的二氧化碳总量。但并不是现有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储存都可以称为林业碳汇,必须通过实施项目来增加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和储存才可产生。专家研究表明,森林每年每生长出1立方米的蓄积量,平均吸收吨二氧化碳,释放出吨的氧气。森林几乎可以被称为天然且最经济的“吸碳器”和“固碳机”。林业碳汇是目前应

对气候变化最经济、最现实的手段,也是国际社会公认减少二氧化碳的有效途径。 (二)碳汇交易。碳汇交易是基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及《京都议定书》对各国分配二氧化碳排放指标的规定,创设出来的一种虚拟交易。卖方,指通过实施碳汇开发项目从而产生碳汇的业主,将开发的碳汇在交易所挂牌出售。买方,即温室气体排放企业,在无法降低国家规定的碳排放标准时,可以采用购买碳汇的方式抵消碳排放量。买卖双方的这种交易就是所谓的“碳汇交易”,老百姓通俗地称为“卖空气”。目前,全国已有北京、上海、天津、广东等9个碳汇交易试点中心。我省于2016年8月正式成立了江西省碳排放交易中心,初步确定了170多家企业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企业名单,今年起省内可开展碳汇交易。 (三)开发流程。林业碳汇项目从开发至交易共有6个步骤,时间跨度预计为10-15个月,项目实施期一般为10―20年。步骤依次是:开发―审定―备案―监测―核证―签发。1.开发。由项目业主委托咨询机构,依据国家发改委规定的格式和内容,撰写项目设计文件。2.审定。项目设计文件完成后,递交由国家发改委备案的第三方审定机构进行审查、网上公示等。3.备案。对于通过审定的项目,组织专家组评审,递交地方和国家发改委进行备

基于经济新常态下中国林业碳汇潜力分析

基于经济新常态下中国林业碳汇潜力分析 发表时间:2019-07-09T16:40:19.450Z 来源:《科学与技术》2019年第04期作者:冯素静[导读] 我国是全球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要想改善生态环境,一方面需要向着低碳绿色方面房展,另一个方面通过对森林的再造和管理,能够调节生态环境,同时还能够增加碳的供应。 牙克石市乌尔旗汉林业局碳汇办 022159 【摘要】碳资源是我国重要的经济资源,在新常态的经济背景下,发展林业的碳汇,有助于我国的林业的发展。经济的快速的增长中,提高了人们的物质和文化的需求,但是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却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在工业革命发展的今天,在机械化进程的时代中,人们越来越依赖机械,在能源的消耗越来越大的时代中,碳排放量过大,导致了全球的温度变暖。我国是全球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要想改善生态环境,一方面需要向着低碳绿色方面房展,另一个方面通过对森林的再造和管理,能够调节生态环境,同时还能够增加碳的供应。 【关键词】经济新常态;中国林业;碳汇潜力;分析当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大碳排放国,控制碳排放、改善生态环境刻不容缓。但同时,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面临发展经济、消除贫穷、改善环境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多重挑战。因此,必须调整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方式,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林业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具有基础性作用。通过实施造林再造林、森林管理和减少毁林等林业碳汇活动来增加森林碳汇供给,是重要的“碳去除”途径。相对于工业减排,林业碳汇更具成本有效性(Richards and Stokes,2004),且存在多种效益,是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策略。 一、林业碳汇情况 (一)碳源与碳汇 碳源是指产生二氧化碳的来源,如土壤中、岩石中、海燕中、生物中都是碳的来源,在生活和工业中会产生二氧化碳,但是过多的二氧化碳会造成空气污染,因此,造成全球温度变暖,海平面上升,沿海城市陆地面积逐渐减少,所以必须要高度重视全球变暖的情况。森林和实地等能够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汇集二氧化碳,所以被称为碳汇。 (二)林业碳汇与森林碳汇 通过对森林管理,减少对森林树木的毁坏和进行再造林,能够有效的吸收大量的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实现了储备碳能源的功能,这一过程被称为林业碳汇。而通过森林植物、树木等进行正常的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将二氧化碳转化成碳水化合物,从而有效的降低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这就是森林碳汇。 二、经济增长与森林碳汇的关系 森林碳汇是森林生态系统吸收大气中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或者机制。森林生态系统在全球碳循环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在提供森林碳汇的同时,森林生态系统还提供其他副产品,例如保持生态平衡、调节气候、维护生物多样性、水文服务等。这些重要的森林生态服务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离不开这些生态服务的支撑,但经济增长又会影响森林生态服务的供给。具体来说,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时,人口压力和粮食需求较大,农业生产率和林业经济收益较低,这使得林地转变为非林业用途;同时,粗放的资源利用方式也可能导致毁林或森林退化,使森林成为碳排放源。但是,当国民收入达到一定临界值后,技术进步使农业生产率提高,效率低下的农业用地得以退耕还林;农业人口加快非农化转移;居民对良好环境的支付意愿提高;政府增加对森林经营和环境治理的投入。以上这些因素都能够使得森林资源得以恢复和增长,使森林成为碳汇。 有研究发现,中国森林植被碳储量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逐渐由碳源转变为碳汇,促成这一转变的缘由是70年代末开始的大规模造林运动和不断发展壮大的各类生态修复工程(Fang et al.,2001;Pan et al.,2004),中国政府为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林业建设成果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增长分不开。然而,由于学科分隔的原因,国内研究较少关注经济增长与森林碳汇之间的关系。而对这一问题的探讨对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有着重要意义。 三、森林面积和立木蓄积量的预测 中国政府在自主减排承诺中明确提出了应对气候变化的林业发展目标。其中,2009年提出“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2015年提出“到2030年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45亿立方米左右”。按照FAO(2011),2005年,中国森林面积为19304.4万公顷,立木蓄积量为135.85亿立方米,由此可推算出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林业发展目标为:2020年,森林面积达到23304.4万公顷,立木蓄积量达到148.85亿立方米;2030年,立木蓄积量达到180.85亿立方米以上。按照GFPM的模拟结果,基准情景下,2020年和2030年,中国森林面积将分别达到2.5亿公顷和2.61亿公顷,立木蓄积量分别达到185.42亿立方米和200.14亿立方米。因此基准情景下上述林业发展目标能够如期达成,高速增长情景下上述目标同样能够如期达成(见表1)。这证实了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林业发展目标的可行性。但是,从另一侧面看,这些目标仍然是较为保守的估计,因为2015年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数据表明:2020年的立木蓄积量增长目标已完成,森林面积增加目标已完成近六成。由于林业生产周期较长,容易出现路径依赖,制定的长远发展目标如果与实际情况更为贴切,则可能激发中国林业碳汇发展的更大潜力。

林业碳汇项目立项报告

林业碳汇项目立项报告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是全面落实国家治理 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期,是经济增长模式转换的攻坚期,是落实 全面科学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这一时期,我国将全面深化十八届三中全会 各项改革、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的重大方略;继续深化对外经济开放,更广泛地参与国际治理;继续巩固和深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把经济增长 建立在绿色增长、创新增长、包容式增长的轨道上;不断优化收入分配格局,推动产业结构、需求结构的不断优化,把经济发展建立在协调发展、 公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发展道路上。 一、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一)项目名称 林业碳汇项目 (二)项目承办单位 xxx公司 二、项目建设地址及负责人 (一)项目选址 xxx新兴产业示范基地 (二)项目负责人

高xx 三、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 顺应经济新常态,需要公司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内涵式增长。为此,公司要求各级单位通过创新驱动、结构优化、产业升级、提升产品和 服务质量、提高效率和效益等路径,努力实现“做实、做强、做大、做好、做长”的发展理念。 公司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最高机构为股东 大会,日常经营管理为总经理负责制,企业设有技术、质量、采购、销售、客户服务、生产、综合管理、后勤及财务等部门,公司致力于为市场提供 品质优良的项目产品,凭借强大的技术支持和全新服务理念,不断为顾客 提供系统的解决方案、优质的产品和贴心的服务。 公司通过了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并严格按照上述管理体系的要求 对研发、采购、生产和销售等过程进行管理,同时以客户提出的品质要求 为基础,建立了完整的产品质量控制体系,保证产品质量的优质、稳定。 四、项目建设地基本情况 认真落实“中国制造2025”,深入贯彻“双创”战略,主动适应经济 发展新常态,更加注重创新发展,更加注重转型发展,更加注重绿色发展,大力发展电子信息、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矿物宝石、生物医药等七大产业,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抢占产业革命竞争制高点,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到2020年,

中国林业碳汇发展现状调查

林业碳汇国际发展现状 作者:资料 来源:中国林业碳汇网 更新时间:2010-6-15 早在20世纪80年代,国际社会就开始关注世界气候变化。1988年11月,世界气象组织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建立了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IPCC成立后,先后组织了世界范围的数千名专家,完成了两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IPCC对气候变化问题的看法主要是:自工业化开始发展以来,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量逐年增加,对气候造成的不利影响逐渐增大。气候的变暖导致海平面升高、世界范围内的冰川减退、北冰洋冰层变薄和世界部分地区极端性气候事件增加。近年来向越来越严重的趋势发展,高纬度地区比全球平均更暖,陆地暖化高于海洋,北半球比南半球更暖化。 由此,世界各国一致认为,气候变化问题是人类目前必须要高度重视并努力解决的。1990年12月,联合国大会第45届大会决定设立政府间谈判委员会(INC),委员会讨论并起草了著名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并于1994年3月21日正式生效。随后,各缔约国在德国柏林召开了被称为“柏林授权”的第一次缔约方会议,就发达国家量化的减排温室气体义务进行谈判。1997年12月11日,由160个会员国表决通过《京都议定书》,主要内容为限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005年2月16日正式生效后,成为第一个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为发达国家规定了具体

减排指标的国际法律文件。 “清洁发展机制(CDM)”、“联合履约机制(JI)”和“排放交易机制(ET)”是《京都议定书》中关于温室气体减排的三个灵活机制。的是协调确立国际上发达和发展中国家在进行碳汇项目、参加碳贸易过程中的立场、方法、手段。根据其规定,发达国家和地区可以通过对没有减排义务的发展中国家的碳汇项目的资助来取得一定量的减排指标,或者通过购买其他国家的减排量达到指标。而且,发达国家有义务向其提供专门的技术方法和相关费用。 在这样的国际背景下,各个国家和地区都加强了对气候变化,尤其是对温室气体引起的温室效应的应对和解决方法的研究。对于困扰人类的温室气体排放问题,突围只有三条路:一是提高能源效率,减少排放;二是大力开发低碳或无碳能源,从而满足能源需求而不增加碳排放量;三是利用土地和林业的碳汇功能,吸收二氧化碳,降低温室气体浓度。从目前情况看,提高能源效率、开发利用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确实能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增加的速度,但未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两者在技术上均面临着诸多短期内难以突破的瓶颈。因此,工业国通过“碳汇”项目,利用森林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和固定作用,中和固碳获得二氧化碳排放权是一条速效、现实的出路。

林业碳汇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林业碳汇投资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林业碳汇项目总论 第二章林业碳汇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第三章林业碳汇报告编写说明 第四章林业碳汇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第五章林业碳汇项目节能分析 第六章林业碳汇环境保护 第七章林业碳汇项目进度规划 第八章林业碳汇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第九章林业碳汇经济效益分析 第十章林业碳汇项目评价

第一章项目总论 一、项目提出理由 围绕“中国制造2025”已明确的任务和措施,加快启动高端装备创新、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等重大工程,以及质量品牌提升、发展服务型制造行动计划,针对当前产业转型升级的迫切要求,启动实施一批市场潜力大、关联程度高、带动能力强、产业基础好的重大项目。通过工程实施提振需求,改造传统产业,推动重点领域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 近现代以来,制造业始终是一国经济发展并走向强盛的基础。美、德、日等发达国家的强国之路,均基于规模雄厚、结构优化、创新能力强、发展质量好、产业链国际主导地位突出的强大制造业。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摆脱贫穷与落后,实现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追赶甚至超越,也是通过推动工业化、发展制造业来实现的。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再次证明,没有坚实的制造业支撑,必将导致经济体的不断虚化和弱化。鉴此,发达国家纷纷实施“再工业化”战略,吸引和鼓励高端制造回流本土;新兴经济体不甘落后,希望借助更有利的比较优势,编织制造大国梦想。作为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必须在“双向挤压”的挑战中杀出一条血路,化挑战为机遇,强筋固本、夯实根基。 二、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名称

(整理)广州市森林碳汇分析

广州市森林碳汇分析-现状与前景 《京都议定书》已于2005年2月16 日正式生效。它规定作为碳源的国家或地区必须通过 的量,提出了联合履约、排放贸易的机制,作为碳源减排、限排的方式以减少向大气中排放CO 2 排放的补偿费,籍此达到向大气中减排和限排的国家或地区向作为碳汇的国家或地区支付CO 2 CO 的目的。现阶段我国虽无温室气体减排义务,但对森林碳汇大小的估算以及对区域森林碳吸2 减排与增汇的对策技术同样是关系到我国政治经济国际地位和发存潜力的正确评价,寻求CO 2 展趋势的重要举措。广州市的社会经济经过了长时间的高速发展,而且必然再高速发展下去, 由此带来的能源消耗和CO 排放也将持续增加。寻求节能减排技术的同时,显著地提高广州市森 2 固定能力是保证经济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广州林及其它类型生态系统CO 2 市社会经济发展的上限。 本文根据广州市林业“十一五”发展规划和“青山绿地工程”的执行状况,以广州市林业 “一城三地五极七带多点”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为基础,选择典型森林类型;在对广州市林业 碳储量现状与固碳潜力、化石燃料消耗结构动态及发展趋势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对广州市现有 森林的碳汇功能作出评价,并据此提出提高林业碳汇能力的几点建议。 2、经济发展与化石能源消费状况 广州市 2006年GDP约为1978年的140倍。“十五”时期GDP年均增长13.82%,由2001 年的2841.65亿元增长到2005年的5154.23亿元,高于同期全国平均增长幅度。产业结构上, 第一产业所占比例逐渐下降,第三产业逐渐成为地区生产总值的主要部分,“十五”期间第一、

林业碳汇:释放全球生态资源优势

林业碳汇:释放全球生态资源优势 作者:暂无 来源:《中国林业产业》 2019年第10期 文/高沁怡 根据现有林业碳汇项目特征以及发展趋势,结合我国碳市场发展与森林经营特点,合理制 定相应的林业碳汇发展策略,并重点做好相关基础与技术工作,以促进我国林业碳汇市场与项目健康发展。 近期,国内外关于碳汇的疾风骤起,以项目为载体的林业碳汇作为重要交易标的,已经在 国内外主要的碳交易市场体系中频繁出现。但是,由于不同碳市场产生的背景、主要目标及交 易规则的差异,对参与交易的林业碳汇项目的开发标准与具体要求不尽相同。合格的可交易林 业碳汇在全球林业碳汇市场中所占份额依然很小,林业碳汇尚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与潜力。我 国林业碳汇的未来发展策略;一是立足国内,建立多元化林业碳汇市场;二是立足资源优势, 重点发展森林经营碳汇项目;三是加强林业基础数据与信息化建设,降低林业碳汇项目交易成本;四是加强不同碳市场衔接与协同,并积极参与国际市场交易。 林业碳汇被认为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途径,且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受到了国际社 会的普遍关注与重视,并已在一系列的国际气候变化谈判法律框架中得到确认。从理论上讲, 林业碳汇项目未来的发展潜力十分巨大。可以预期,随着全球碳交易市场的发展,将林业碳汇作为合格碳交易品种纳入碳交易体系的碳市场数量将会继续增加。然而,需要指出的是,目前 在全球各碳市场中林业碳汇所占份额并不大。究其原因,一是作为合格的可交易林业碳汇项目,需要符合严格的项目开发方法学(技术标准)与不同碳市场的交易规则;二是由于不同碳市场其 产生背景、主要目标与交易规则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碳市场对林业碳汇项目开发与交易有不同 要求,并且相关规则尚处于不断变化中。在实践中,因开发主体对林业碳汇项目开发的相关要 求与面临的风险估计不足,开发失败的案例屡见不鲜,对林业碳汇项目开发与市场交易造成了 困难。 有鉴于此,在充分了解现有林业碳汇项目类型及其特征的基础上,把握林业碳汇市场未来 发展趋势,并结合我国森林经营特点,明确我国未来林业碳汇开发策略,对于我国加快推进林 业碳汇市场健康发展、促进森林经营水平提升、充分发挥林业在气候变化以及精准扶贫等方面 的多重效益,显得十分重要与迫切。 在国际林业碳汇市场中,《京都议定书》设立了 3 种“灵活机制”,尝试使用市场手段减缓气候变化,为碳市场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也为林业碳汇交易创造了条件。《京都议定书》一开始并未把林业纳入减排市场,随着国际气候谈判的不断深入,森林在减缓和适应气候 变化中的特殊作用逐渐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可,林业碳汇才得以进入减排市场并成为重要的交易 标的。需要指出的是,项目产生的减排量由企业、组织或个人自发购买,交易量都不大。随着 国际社会在实现减排目标时更加注重成本效益,越来越多的区域性管制市场将林业碳汇纳入碳 市场体系,作为企业的抵消减排机制,林业碳汇项目开发与交易开始逐步活跃。其中,新西兰与澳大利亚将林业作为一个独立部门,为其分配碳汇配额,增量碳汇可直接进入碳市场进行交易,为林业部门增汇提供了很好的市场激励。 据统计,自 2000 年以来,全球林业碳融资额已超 60 亿美元。截至 2016 年,全球有超 过 1500个林业碳汇项目正在运作或开发,林业碳汇交易总额达 6.621亿美元。其中,管制市 场为 5.514 亿美元,自愿市场为 7420 万美元,另有一小部分来自非市场机制下的碳汇交易。

林业碳汇项目的开发条件及潜力分析

林业碳汇项目的开发条件及潜力分析 一合格碳汇项目条件 森林在其成长过程中吸收并储存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从而减少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因此成为应对气候变化的手段之一。联合国清洁发展机制以及我国正在建设的部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都允许开发碳汇项目,使之成为能够交易的经核证的碳减排额度。然而,合格的碳汇项目,必须全部满足以下条件。 1 土地合格性要求 清洁发展机制(CDM)对造林再造林项目土地合格性的要求,限于在1990年1月1日以来的无林地上开展的人工造林活动,只有满足这样条件的林地,才有开发并最终获得可交易的碳减排额度的可能。由于我国能够满足CDM要求的林地越来越少,因此国内的方法学降低了这一要求,只需满足2005年2月16日以来无林地要求即可。 除了对林地时间上的要求,项目活动所涉及的每个地块上的植被状况还需满足一定的要求。 2 额外性要求 所谓额外性,是指项目在财务、技术等方面存在障碍因而无法独立开展活动,必须通过碳汇项目的支持克服障碍才能使项目得以实施,这样项目产生的碳汇量才具备额外性。评价项目是否具有额外性,须根据方法学要求,按照一定的步骤和程序进行分析。 3 适宜的方法学 开发碳汇项目必须根据相关部门备案的适宜的方法学进行。2013年11月4日,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发布《关于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方法学(第二批)备案的复函》,同意国家林业局报送的“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和“竹子造林碳汇项目方法学”作为第二批备案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方法学。此外,森林经营碳汇项目的方法学正在进行专家审核,预计会成为第三批备案的方法学之一,这三个方法学几乎可覆盖我国林业行业碳汇项目的需求。 二碳汇项目开发程序 按照项目的开发模式,碳汇项目可分两大类:一是碳汇造林项目;二是森林经营项目。 根据我国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开发的通行做法以及国家发改委颁布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管理暂行办法》,开发碳汇项目流程包括项目筛选和评估、设计与描述、审定、备案、实施与监测、核证、备案CCER。

低碳经济之森林碳汇

低碳经济之 ——森林碳汇 一、相关释义 1、森林碳汇 ——是指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的净吸收量,即森林吸收的二氧化碳要减去造林活动用车(汽油)或施肥所产生的排放,还要减去林地流转和森林灾害造成的毁林排放,最后得出净吸收量。森林碳汇在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独特作用。 1997年通过的《京都议定书》承认森林碳汇对减缓气候变暖的贡献,并要求加强森林可持续经营和植被恢复及保护,允许发达国家通过向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和技术,开展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将项目产生的碳汇额度用于抵消其国的减排指标,同时要求这些项目要有助于促进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 2、造林与再造林 (1)造林是指通过载植、播种或人工促进天然下种等方式,将过去50年不曾是森林的土地转化为有林地的直接人为活动;再造林是指通过载植、播种或人工促进天然下种等方式,将曾经是森林但被转化为非林地的土地,转化为有林地的直接认为活动。 (2)《京都议定书》中明确在第一承诺期(2008年-2012年),将造林与再造林活动限定为在1989年12月31日前处于

无林地状态的立带上开展的造林。 3、清洁发展机制,即CDM,是《京都议定书》中引入的灵活履约机制之一。CDM项目包括:改善终端能源利用效率项目;改善供应方能源效率项目;可再生能源项目;替代燃料项目;农业项目(甲烷和氧化亚氮减排项目);工业过程项目(水泥生产等减排二氧化碳项目,减排氢氟碳化物、全氧化碳或六氟化硫的项目);碳汇项目(仅适用于造林和再造林项目)。 4、中国绿色碳基金:系由国家林业局、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绿化基金会、美国大自然保护协会、保护国际及嘉汉公司共同发起成立,并由中石油集团捐资3亿元作为启动资金,以宣传推广及资助碳汇事业发展为目标。 二、我国相关政策及规定 (一)政策 1、2009年9月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高峰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一是加强节能、提高能效工作,争取到2020年单位国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下降。二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三是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四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 2、2009年11月25日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会议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并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统计、

本溪林业碳汇研究分析

森林碳汇研究与分析

华兴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二○一○年十二月

目录 一、引言 二、森林碳汇的发展史 三、发展森林碳汇的意义 四、国际森林碳汇市场现状 五、国森林碳汇市场现状 六、森林碳汇市场的要素 七、市开展森林碳汇项目的必要性分析 八、市森林碳汇项目市场竞争力分析 九、如何发展与提升市森林碳汇市场

森林碳汇研究与分析 一、引言 气候变化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严峻挑战,危及人类生存和发展。森林既是吸收汇,也是排放源,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减缓和适应双重功能。一方面,通过开展植树造林、森林恢复、合理采伐和森林管理,可不断增加森林碳吸收。研究显示:全球陆地生态系统中存储了2.48万亿吨碳,其中1.15万亿吨碳存储在森林生态系统中。另一方面,改变林地用途、不合理采伐,不进行更新造林和森林恢复,导致毁林和森林退化,会增加碳排放。森林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独特作用使国际社会认识到,保护森林,减少毁林,提高森林质量,推动森林可持续经营,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必然选择。 ―――摘自祝列克副局长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的讲话。 森林碳汇是指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在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独特作用。 二、森林碳汇的发展史 人类由于大量的化石燃料燃烧及大规模的水泥生产以及由于土地利用与土地利用变化、毁林开荒、森林采伐等人为活动导致大气CO2等温室气体浓度的增加。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引起全球环境变化,严重威胁着人类生存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成为各国政

福建省林业碳汇项目

福建省林业碳汇项目 设计文件表格(F-FFCER-PDD) 第版 项目设计文件(PDD) 项目活动名称 项目类别1请选择其中的一种 项目设计文件版本 项目设计文件完成日期 申请项目备案的法人填写时请注意企业法人为企业名称,事业单位法人为事业单位名称,不等同于法人代表 项目业主通常项目业主即为申请项目备案的企业法人或事业单位法人,如不同需在后文简要说明原因 项目咨询单位如果有,需填写 项目类型及所选用的方法学项目类型可根据所选用的方法学填写,如造林、森林经营、竹子造林或竹子经营等 预估的年均温室气体减排量 1包括两种:(一)采用经国家发展改革委备案的方法学开发的碳汇项目;(二)采用经福建省碳交办备案的方法学开发的碳汇项目。

A部分:项目活动描述 A.1.项目概述与项目目的 >> 项目活动概述 >> 项目活动的目的 >> 项目相关批复情况 >> 包括造林设计、经营方案等相关批复情况。 如项目申请了CCER或其它减排机制,也在此处提供相关信息。 A.2.项目活动的地点 A.2.1.省/直辖市/自治区 >> A.2.2.市(县)/乡镇/村或林场等 >> A.2.3.项目地理位置 >> 需提供项目地理位置图,包括项目在福建省地图中的位置及在地市地图中的地理位置图。 A.2.4.项目地理边界 >> 需提供项目地理坐标(经度和纬度)。 A.3.项目地环境条件 >> 通常包括项目区的气候、水文、土壤等自然环境条件。 A.4.采用的技术和(或)措施 >> 项目采用的方法学技术标准或规程。

项目业主名称申请项目备案的法人受理项目备案的发展改革 部门 如果申请项目备案的法人不是项目业主,请在此处说明原因。 A.6.项目土地权属和FFCER的权属 >> 按实际情况,如林权证、土地证或有法律效力的合同契约等填写。 A.7.土地合格性评估 >> 按方法学要求进行评估。 A.8.林业项目减排量非持久性问题的解决方法 >> 注:签发有限期与计入期相同的FFCER B部分:选定的基线和监测方法学应用 .所采用的方法学 >> 方法学名称及版本号(采用国家发改委备案的方法学或福建省碳交办备案的方法学) .所采用方法学的适用性 >> 填写项目符合所采用方法学的适用条件,并列出具体的适用条件 .碳库和温室气体排放源的选择 >> 根据所采用的方法学,确定本项目边界内碳库和排放源,如下: 碳库是否 选择 理由或解释 地上生物量

论森林碳汇价值评析及其运用展望(一)

论森林碳汇价值评析及其运用展望(一) 森林碳汇是指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CO2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的过程及机制。由于温室效应加剧以及全球极端气候频发,加之森林吸收CO2投入少、成本低,因此,森林碳汇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京都议定书都要求促进可持续的造林、营林和森林更新来缓解全球的温室效应。众所周知,林木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其中,经济效益多以林产品价值来体现,而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则难以用货币来衡量。令人鼓舞的是,国际碳汇交易市场的产生与发展,让我们看到碳汇功能可通过国际碳汇市场,使林业生态效益有了实现市场化和货币化的可能。而要进行森林碳汇交易,首先要测算森林碳汇的价值量。本文以陕西省龙草坪林业局为研究对象,对其森林碳汇的价值量进行估测,同时也分析了该森林碳汇价值量对于评价和实现龙草坪林业局森林生态效益的现实意义,提出了森林碳汇抵押融资的设想。 1森林碳汇价值评价理论 1.1森林碳汇是一种资产 石桂峰(2002)在其文中引用了《现代经济词典》资产定义:“由企业或个人拥有并具有价值的有形的财产或无形的权利。资产之所以对物主有用,或者是由于它是未来事业的源泉,或者是由于它可以用于取得未来的经济利益。”根据定义可以得出森林碳汇是一种资产:首先,森林碳汇作为一种功能,无论对人类还是非人类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因此,森林碳汇是一种资源;其次,森林碳汇不具有实物形态;再次,森林碳汇由林木所产生,应该有其归属的主体;最后,森林碳汇可以在未来带来一定的生态效益及经济效益。 1.2森林碳汇应确定其产权 马洪等(1989)指出产权即财产所有权的法律形态,指法定主体对财产所持有的归属权(包括所有或占有)、收益权和处分权(包括转让)等权益的总称。森林碳汇作为资源资产与其他资产一样,也存在产权管理问题。只有明确产权关系,改变资源无偿占有和无偿使用制度,才有可能从根本上建立起资源有效利用的内在机制,促进森林资源资产化管理、市场化工作的进展。从某种意义上讲,森林碳汇也将是森林生态效益资产化、市场化的抓手,这是由其客观存在且可计量、可交易特征决定的,因此,森林碳汇应明确其产权。 2森林碳汇价值评价方法 2.1碳汇量估算方法 HelmutLieth(1975)指出森林植被是陆地生物圈的主体,约有85%的陆地生物量集中在森林植被。估算碳汇首先要推算森林生物量。徐新良等(2006)以及郭志华等(2002)指出对于以省、流域、国家乃至全球为对象的区域森林生物量估计,主要方法有两类:基于森林资源清查数据的估计方法和基于遥感信息技术的估计方法。其中,基于森林资源清查数据的方法包括BrownS(1984)(1989)提出的平均生物量法、BrownS(1992)和KauppiPE(1992)提出的生物量换算因子法以及FangJY(1997)和方精云等(1996)(2002)提出的生物量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目前,这些方法在森林生物量、森林碳估算以及全球碳循环研究中被广泛使用。研究表明,森林类型的林分生物量与林分材积比值(即换算因子BEF)不是不变的,而是随着林龄、立地、个体密度、林分状况等不同而变化。因此换算因子连续函数法将单一不变的平均换算因子改为分龄级的换算因子,从而可以更准确地估算国家或地区尺度的森林生物量。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林分材积综合反映了林龄、立地、个体密度和林分状况等因素的变化,因此可以将其作为换算因子的函数,以表示BEF的连续变化。 2.1.1换算因子BEF的计算 方精云等(2002)利用倒数方程来表示BEF与林分材积之间的关系,即:性。由该式可以推算出区域范围内森林生物量。 2.1.2区域范围内森林生物量的计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