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概论

软件测试概论
软件测试概论

软件测试概论

软件测试概论<!--

@page { size: 8.27in 11.69in; margin:

0.79in }

P { margin-bottom: 0.08in }

H2 { margin-bottom: 0.08in }

H2.western {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serif }

H2.cjk { font-family: "AR PL SungtiL GB"; font-style: normal }

H2.ctl { font-family: "Tahoma" }

H4 { margin-bottom: 0.08in }

H4.western {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serif }

H4.cjk { font-family: "AR PL SungtiL GB"; font-style: normal }

H4.ctl { font-family: "Tahoma" }

-->

什么软件生存周期

一个软件从开始计划起,到废弃不用止,称为软件生存周期。

一般来说,软件生存周包括计划、开发、运行三个时期,每一时期又可分为若干更小的阶段。计划时期的主要任务是

分析用户要求,分析新系统的主要目标以及开发该系统的可行性。开发时期要完成设计和实现两大任务具体。具体分为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其中编码

和测试是软件开发期的最后两个阶段。运行时期是软件生存周期的最后一个时期,软件人员在这一时期的工作,主要是做好软件维护。统计表明,开发较大规模的软件,

有40%以上的精力是耗费在测试上的,即使富有经验的程序员,也难免在编码中发生错误,何况,有写错误在设计甚至分析阶段早已埋下祸根,无论是早期潜伏下来的错误或编

码中新引入的错误,若不及时排除,轻者降低软件的可靠性,重者导致整个系统的失败。为防患于未然,强调软件测试

的重要性是必要的。

好的测试工程师

1、沟通能力一名理想的测试者必须能够同测试涉及到的所有人进行沟通,具有与技术(开发者)和非技术人

员(客户,管理人员)的交流能力。既要可以和用户谈得来,又能同开发人员说得上话,不幸的是这两类人没有共同语言。和用户谈话的重点必须放在系统可以正确地处理什么和不

可以处理什么上。而和开发者谈相同的信息时,就必须将这些活重新组织以另一种方式表达出来,测试小组的成员必须

能够同等地同用户和开发者沟通。2、技术能力

就总体言,开发人员对那些不懂技术的人持一种轻视的态度。一旦测试小组的某个成员作出了一个错误的断定,那么他们的可信度就会立刻被传扬了出去。一个测试者必须既明白被测软件系统的概念又要会使用工程中的那些工具。要

做到这一点需要有几年以上的编程经验,前期的开发经验可以帮助对软件开发过程有较深入的理解,从开发人员的角度正确的评价测试者,简化自动测试工具编程的学习曲线。3、自信心开发者指责测试者出了错是常有的事,测试者必须对自己的观点有足够的自信心。如果容许别人对自己指东指西,就不能完成什么更多的事情了。4、外交能力当你告诉某人他出了错时,就必须使用一些外交方法。机智老练和外交手法有助于维护与开发人员的协作关系,测试者在告诉开发者他的软件有错误时,也同样需要一定

的外交手腕。如果采取的方法过于强硬,对测试者来说,在以后和开发部门的合作方面就相当于"赢了战争却输了战役"。

5、幽默感在遇到狡辩的情况下,一个幽默的批评将是很有帮助的。

6、很强的记忆力一个理想的测试

者应该有能力将以前曾经遇到过的类似的错误从记忆深处

挖掘出来,这一能力在测试过程中的价值是无法衡量的。因为许多新出现的问题和我们已经发现的问题相差无几。

7、怀疑精神可以预料,开发者会尽他们最大的努力将

所有的错误解释过去。测式者必须听每个人的说明,但他必须保持怀疑直到他自己看过以后。8、自我督促干测试工作很容易使你变得懒散。只有那些具有自我督促能力的人才能够使自己每天正常地工作。9、洞察力一个好的测试工程师具有"测试是为了破坏"的观点,捕获用户

观点的能力,强烈的质量追求,对细节的关注能力。应用的高风险区的判断能力以便将有限的测试针对重点环节。

软件测试工程师成为IT就业新热点

日前,招聘网站——中华英才网发布了最新一期的IT职场人气排行榜。根据统计,IT人才仍是企业需求量最大的人群,其中软件测试工程师、高级程序员、产品项目经理高

级职位进入“三甲”,成为IT就业市场最新风向标。作为软件开发流程中的重要一环,软件测试岗位渐渐“浮出水面”,并凭借其庞大的人才需求和广

阔的职场发展前景日渐成为IT职场就业的大热门。

近年来,软件产品的质量控制与质量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并逐渐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在许多IT企业中,软件测试并非只担当“挑错”的角色,其重要性不亚于软件的开发环节。越来越多的IT企业已逐渐意识到测试环节在软件产品研发中的重要性。此类软件质量控制工作均需要拥有娴熟技术的专业软件测试人才来协作完成,软件测试工程师作为一个重头角色正成为IT企业招聘的

热点。

随着测试重要性的日趋凸显,我国软件测试人才正处于一个“双高”地位,即地位高、待遇高,职场前景非常广阔,因而,近两年来,软件测试工程师也成为了IT就业最新的亮点。

由于我国企业对于软件测试自动化技术在整个软件行

业中的重要作用认识较晚,因此,这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国内还是凤毛麟角,人才供需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缺口。有

关数据显示,我国目前软件从业人才缺口高达40万人。即

使按照软件开发工程师与测试工程师的岗位比例计算,我国对于软件测试工程师的需求便有数十万之众。业内专家预计,在未来5到10年中,我国社会对软件测试人才的需

求数字还将继续增大。

笔者了解到,日前在国展举办的一次招聘会上,多家企业纷纷打出各类高薪招聘软件测试人员的海报,出人意料的是收到的简历尚不足招聘岗位数的50%,而合格的竟不足30%。有行业专家表示,软件测试人才“供远小于求”的现实问题正影响着我国软件业的健康发展。

一方面,企业对软件测试人才有大量需求,但苦于招不到合适的人;而另一方面,很多应聘者却因为缺乏相关技能而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软件测试人才职场正面临着

“有人没活干,有活没人干”的尴尬局面。对此,

业内专家表示,软件测试行业已显现出实际需求与人力资源之间的尖锐矛盾。设立软件测试人才的职业培训体系应是

解决IT职场“结构性失业”的一条捷径。

专家表示,软件测试是一项需具备较强专业技术的工作。在具体工作过程中,测试工程师要利用测试工具按照测试方案和流程对产品进行性能测试,甚至根据需要编写不同的

测试工具、设计和维护测试系统,对测试方案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评估,以确保软件产品的质量。一名合格的

软件测试工程师必须要经过严格的系统化职业教育培训,作为产品正式出厂前的把关人,没有专业的技术水准、没有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自信心是根本无法胜任的。

目前,国内少数具有远见的IT培训机构已经充分认识到了测试工程师的供需矛盾,开始针对软件测试行业人才需求启动系统化专项培训,为IT行业求职者提供了一个进

入软件测试行业的途径。据了解,这些课程科学、系统以提升就业竞争力为目标,根据软件测试岗位工作的实际要求

设计而成,以实际应用场景为核心,配以实际测试项目和测试工作流程,注重学习的系统性、教学的渐进性及学员的参与性,使学员能够用最少的时间掌握测试工作中最实用的

必备职业技能,具备测试岗位需求的工作经验和综合素质,从而具备较强的竞争力。

有关专家表示,随着各类软件测试培训课程体系的推出,

我国软件企业人才结构将日趋合理,软件测试业的人才供需矛盾也将得到逐步缓解,这无疑有利于我国软件行业整体品质的进一步提升。

软件本地化测试

本地化的主要工作就是翻译产品的用户界面(UI ),有时也更改某些初始设置以使产品适合于另一个地区。本地化测试检查针对特定目标区域的产品本地化质量。此测试基于国际化测试的结果,后者验证对特定区域性或区域设置的功能性支持。本地化测试只能在产品的本地化版本上进行。

本地化测试过程中的测试工作集中在:

受本地化影响的方面,如UI 和内容

特定的区域设置、特定的语言和地区方面的内容

另外,本地化测试还应包括:

基本功能测试

在本地化环境中运行的安装和升级测试

根据产品的目标地区计划应用程序和硬件兼容性测试。

用户界面和语言的本地化测试应包括的项有:

验证所有应用程序资源

验证语言的准确性和资源属性

版式错误

书面文档、联机帮助、消息、界面资源、命令键顺序等的一致性检查。

确认是否遵守系统、输入和显示环境标准

用户界面可用性

评估文化适合性

检查政治上敏感的内容

当交付本地化产品时,确保包含本地化文档(手册、联机帮助、上下文帮助等)。要检查的项包括:

翻译的语言质量

翻译的完整性

所有文档和应用程序UI 中使用的术语一致

软件测试理论

1.什么是软件测试

无论怎样强调软件测试的重要性和它对软件可靠性的影响

都不过分。在开发大型软件系统的漫长过程中,面对着极其错综复杂的问题,人的主观认识不可能完全符合客观现实,与工程密切相关的各类人员之间的通信和配合也不可能完

美无缺,因此,在软件生命周期的每个阶段都不可避免地会

产生差错。我们力求在每个阶段结束之前通过严格的技术

审查,尽可能早地发现并纠正差错;但是,经验表明审查并不能发现所有差错,此外在编码过程中还不可避免地会引入新的错误。如果在软件投入生产性运行之前,没有发现并

纠正软件中的大部分差错,则这些差错迟早会在生产过程中暴露出来,那时不仅改正这些错误的代价更高,而且往往会造成很恶劣的后果。测试的目的就是在软件投入生产性运

行之前,尽可能多地发现软件中的错误。目前软件测试仍然是保证软件质量的关键步骤,它是对软件规格说明、设计和编码的最后复审。软件测试在软件生命周期中横跨两个阶段。通常在编写出每个模块之后就对它做必要的测试(称为单元测试),模块的编写者和测试者是同一个人,编码和单元测试属于软件生命周期的同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结束之后,对软件系统还应该进行各种综合测试,这是软件生命周期中的另一个独立的阶段,通常由专门的测试人员承担这项工作。

大量统计资料表明,软件测试的工作量往往占软件开发总工作量的40%以上,在极端情况,测试那种关系人的生命安全的软件所花费的成本,可能相当于软件工程其他开发步骤

总成本的三倍到五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软件测试工作,绝不要以为写出程序之后软件开发工作就接近完成了,实际上,大约还有同样多的开发工作量需要完成。仅就测试而

言,它的目标是发现软件中的错误,但是,发现错误并不是我们的最终日的。软件工程的根本目标是开发出高质量的完全符合用户需要的软件。

2.软件测试的目标

下面这些规则也可以看作是测试的目标或定义:

(1)测试是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

(2)好的测试方案是极可能发现迄今为止尚未发现的错误的

测试方案;

(3)成功的测试是发现了至今为止尚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

从上述规则可以看出,测试的正确定义是“为了发现

程序中的错误而执行程序的过程”。这和某些人通常

想象的“测试是为了表明程序是正确的”,

“成功的测试是没有发现错误的测试”等等是完全相反的。正确认识测试的目标是十分重要的,测试目标决定了测试方案的设计。如果为了表明程序是正确的而进行测试,就会设计一些不易暴露错误的测试方案;相反,如

果测试是为了发现程序中的错误,就会力求设计出最能暴露错误的测试方案。

由于测试的目标是暴露程序中的错误,从心理学角度看,

由程序的编写者自己进行测试是不恰当的。因此,在综合测试阶段通常由其他人员组成测试小组来完成测试工作。此外,应该认识到测试决不能证明程序是正确的。即使经过了最

严格的测试之后,仍然可能还有没被发现的错误潜藏在程序中。测试只能查找出程序中的错误,不能证明程序中没有错误。

软件测试术语表

acceptance testing: Formal testing conducted to enable a user, customer, or other authorized entity to determine whether to accept a system or component.

接收测试:用来使一个用户、客户或者其它的权威机构决定是否接收一个系统或者组件的测试。

actual outcome: The behaviour actually produced when the object is tested under specified conditions.实际输出:被测对象在特定条件下实际产生的行为。

ad hoc testing: Testing carried out using no recognised test case design technique.

探索式测试:不使用可识别的测试用例设计技术所进行的测试。

alpha testing: Simulated or actual operational testing at an in-house site not otherwise involved with the software developers.

α测试:在软件开发人员缺席的情况下内部做的模拟的或者实际的操作性测试。

arc testing: A test case design technique for a component

in which test cases are designed to execute branch outcomes.

分支测试:一种针对组件的测试用例设计技术,通过分支覆盖来进行测试用例设计。

Backus-Naur form: A meta language used to formally describe the syntax of a language.

Backus-Naur 形式:一种用来从形式上描述一种语言的语法的元语言。

basic block: A sequence of one or more consecutive, executable statements containing no branches.

基本块:一个由不包含任何分支的一个或者多个连续的、可执行的指令组成的序列。

basis test set: A set of test cases derived from the code logic which ensure that \% branch coverage is achieved. 基本测试集:基于代码的逻辑结构且保证一定的分支覆盖率的测试用例的集合。

bebugging: The process of intentionally adding known faults to those already in a computer program for the purpose of monitoring the rate of detection and removal, and estimating the number of faults remaining in the program.

错误撒播:通过在计算机程序中人为的引入已知的错误来监

测发现和消除错误的比率、估计程序中剩余的错误数的方法。

behavior: The combination of input values and preconditions and the required response for a function of a system. The full specification of a function would normally comprise one or more behaviors.

行为:系统中一个功能的输入值、前提条件和必要的响应的集合。一个功能的完整说明需要包含一个或多个行为。

beta testing: Operational testing at a site not otherwise involved with the software developers.

β测试:在软件开发人员缺席的情况下做的操作性测试。big-bang testing: Integration testing where no incremental testing takes p lace prior to all the system‘s components being combined to form the system.

非渐增式测试:在单独测试所有构成系统的组件之前不进行任何额外测试的集成测试。

black box testing: Test case selection that is based on an analysis of the specification of the component without reference to its internal workings.

黑盒测试:不涉及组件的内部工作情况而只根据组件规格说

明来选择测试用例的测试方法。

bottom-up testing: An approach to integration testing where the lowest level components are tested first, then used to facilitate the testing of higher level components. The process is repeated until the component at the top of the hierarchy is tested.

自底向上的测试:集成测试时先测试最低层的组件,然后用最低层的组件来帮助测试更高层组件的一种方法。这个过程一直重复进行直到最高层的组件被测试到。

boundary value: An input value or output value which is on the boundary between equivalence classes, or an incremental distance either side of the boundary.

边界值:位于两个等价类之间的输入或输出值,或者边界附近的值。

boundary value analysis: A test case design technique for a component in which test cases are designed which include representatives of boundary values.

边界值分析:为被测组件设计包含典型边界值的测试用例的一种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boundary value coverage: The percentage of boundary values of the component‘s equivalence classes which have been exercised by a test case suite.

边界值覆盖:被一组测试用例覆盖到的被测组件等价类的边界值占所有边界值的百分比。

全球化测试

全球化测试的目的是检测应用程序设计中可能阻碍全球化的潜在问题。它确保代码可以处理所有国际支持而不会破坏功能,导致数据丢失或显示问题。全球化测试使用每种可能的国际输入类型,针对任何区域性或区域设置检查产品的功能是否正常。

正常的产品功能假定该组件性能稳定,能按照设计规范运行(不考虑国际环境设置或区域性/区域设置),并且数据的表示方式正确。

下列内容必须是全球化测试计划的一部分:

决定每个组件的优先级

若要使全球化测试更有效,请为所有测试的组件分配测试优先级。应具有高优先级的组件为:

支持ANSI(美国国家标准学会)格式的文本数据

大量处理字符串的组件(例如,具有许多编辑控件(Edit Control) 的组件)

使用文件进行数据存储或数据交换的组件(例如,Windows 图元文件、安全配置工具和基于Web 的工具)

过去存在许多全球化问题的组件

选择测试平台

那么,应为国际测试平台使用哪一种操作系统(OS) 呢?第一个选择应是安装了语言组的Windows 2000 的本地版本。例如,如果使用Windows 2000 的美国版本,请安装

东亚语言组。这种组合对选择的语言提供了完整的国际支持,而没有对测试者的语言技能提出要求。

即使是面向更广泛的操作系统,Windows 2000 也应是主要的测试平台。早期的操作系统在本地设置和本机支持方面,没有为最广泛的语言和区域性或区域设置提供同样的灵活性。

还可以使用不同于Windows 2000 的本地版本的其他

平台:

MUI(多语言用户界面)Windows 2000 —当代码实现多语言UI 而且必须调整到OS 的UI 设置时特别有用。这种方

法是安装OS 的多个本地化版本的更容易实现的替代方法。为了进一步增强多语言支持,Microsoft 提供了一个单独的Windows 2000 多语言版,它提供Windows 用户界面的多达24 种本地化语言版本。有关更多信息,请参见多语言用户界面(MUI)。

目标OS 的本地化版本—德语或日语是好的选择。记住,如果不熟悉操作系统的UI 语言,使用它们可能比较困难。此方法并不比前面的解决方案有明显的优势。

通过测试发现的大多数全球化问题都发生在这两种情

况下:即东亚语言支持处于活动状态时,或者OEM 代码页不同于给定区域性或区域设置的ANSI 代码页时。例如,可以在Windows 2000 的美国版本中选择下列区域性/区域设置来测试潜在的全球化问题:

日语

德语

尽可能采用两者(一种为系统区域设置选择,另一种为用户区域设置选择)的组合以包括多语言支持

如果安装所有语言组,轮换使用区域性或区域设置,并按如下所述运行“全球化”测试,则可以获得最全面的覆盖范围。

创建测试环境

为执行全球化测试,必须安装多个语言组并确保区域性或区域设置不是您的本地区域性或区域设置。如上所述,在日语环境、德语环境以及两者的组合环境中执行测试案例可以覆盖大多数全球化问题。[NextPae]

基本上,使用日语和德语环境创建世界通用的测试环境的步骤为:

在Windows 2000 本地版本上,如果没有安装日语(或任何其他东亚地区语言)和德语支持(默认情况下,Windows 2000 的美国版本安装德语支持),请安装它们。

将测试机器上的区域性或区域设置设置为与本地区域性或

区域设置不同的区域性或区域设置(日语或德语)。

用Windows 2000 系统的本地版本的混合环境建立一个分

布式网络,将某些系统设置为日语区域性或区域设置,将其他系统设置为德语区域性或区域设置。

将日语作为系统默认区域性或区域设置进行测试,可验证ANSI(非Unicode)组件中的双字节字符集(DBCS) 处理。将德语作为系统默认区域性或区域设置进行测试,可确保再需要进行文本转换时能够正确处理ANSI 和OEM 代

码页。建立分布式混合网络环境可以验证数据是否可以在不同的区域性或区域设置之间成功传递。

执行测试

在为全球化测试设置好环境后,当运行常规测试案例时,必须特别注意潜在的全球化问题:

将重点更多地放在直接或间接处理字符串输入/输出的测试

案例上。

测试数据必须包含来自东亚语言、德语、复杂脚本字符和英语(可选)的混合字符;其中复杂脚本字符指阿拉伯语、

软件测试课后习题

百度文库- 让每个人平等地提升自我 目录 第1章软件测试概述 (1) 第2章软件测试方法与过程 (4) 第3章黑盒测试 (7) 第4章白盒测试方法 (13) 第5章软件测试管理及自动化测试基础 (18) 第6章WINRUNNER测试工具 (20) 第7章LOADRUNNER测试工具 (22) 第8章JUNIT (24)

第1章软件测试概述 1.简述软件测试的意义。 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深入的应用,软件质量问题已成为开发和使用软件人员关注的焦点。而由于软件本身的特性,软件中的错误是不开避免的。不断改进的开发技术和工具只能减少错误的发生,但是却不可能完全避免错误。因此为了保证软件质量,必须对软件进行测试。软件测试是软件开发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最有效的排除和防治软件缺陷的手段,是保证软件质量、提高软件可靠性的最重要手段。 2.什么是软件缺陷?它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解:从产品内部看,软件缺陷是软件产品开发或维护过程中所存在的错误、毛病等各种问题;从外部看,软件缺陷是系统所需实现的某种功能的失效或违背。 它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软件未达到产品说明书中已经标明的功能;(2)软件出现了产品说明书中指明不会出现的错误;(3)软件未达到产品说明书中虽未指出但应当达到的目标;(4)软件功能超出了产品说明书中指出的范围;(5)软件测试人员认为软件难以理解、不易使用,或者最终用户认为该软件使用效果不良。 3.简单分析软件缺陷产生的原因,其中那个阶段引入的缺陷最多,修复成本又 最低? 解:软件缺陷产生的主要原因有:需求规格说明错误;设计错误;程序代码有误;其他。其中在需求分析阶段引入的缺陷最多,修复的成本又最低。 4.当用户登录某网站购物完毕并退出后,忽然想查查购物时付账的总金额,于 是按了浏览器左上角的“退回”按钮,就又回到了退出前的网页,你认为该购物软件有缺陷吗?如果有,属于哪一类? 解:有缺陷。其所属类别与软件产品说明书的要求有关。 5.什么是软件测试?简述其目的与原则。 解:软件测试是为了尽快尽早地发现在软件产品中所存在的各种软件缺陷而展开的贯穿整个软件开发生命周期,对软件产品(包括阶段性产品)进行验证和确认的活动过程。 测试目的:(1)证明:获取系统在可接受风险范围内可用的信心;尝试在非正常情况和条件下的功能和特性;保证一个工作产品是完整的并且可用或可被集成。(2)检测:发现缺陷、错误和系统不足;定义系统的能力和局限性;提供组件、工作产品和系统的质量信息。(3)预防:澄清系统的规格和性能;提供预防或减少可能制造错误的信息;在过程中尽早检测错误;确认问题和风险,并

软件测试概论

第一篇理论篇 第1章软件测试概论 1.1概述 软件测试是伴随着软件的产生而产生的,有了软件生产和运行就必然有软件测试。早期的软件开发过程中,测试的含义比较狭窄,将测试等同于“调试”,目的是纠正软件中已经知道的故障,常常由开发人员自己完成这部分的工作。对测试的投入极少,测试介入得也晚,常常是等到形成代码,产品已经基本完成时才进行测试。 直到1957年,软件测试才开始与调试区别开来,成为一种发现软件缺陷的活动。由于一直存在着为了使我们看到产品在工作,就得将测试工作往后推一点的思想,测试仍然是后于开发的活动。在潜意识里,我们的目的是使自己确信产品能工作。到了20世纪70年代,尽管对“软件工程”的真正含义还缺乏共识,但这一词条已经频繁出现。1972年在北卡罗来纳大学举行了首届软件测试正式会议,1975年John Good Enough 和Susan Gerhart在IEEE上发表了“测试数据选择的原理(Toward a Theory of Test Data Selection)”的文章,软件测试才被确定为一种研究方向。而1979年,Glen ford Myers 的《软件测试艺术》(The Art of Software Testing)可算是软件测试领域的第一本最重要的专著,Myers作为当时最好的软件测试,其定义是:“测试是为发现错误而执行的一个程序或者系统的过程”。Myers以及他的同事们在20世纪70年代的工作是测试过程发展的里程碑。 直到20世纪80年代早期,“质量“的号角才开始吹响。软件测试定义发生了改变,测试不单纯是一个发现错误的过程,而且包含软件质量评价的内容。软件开发人员和测试人员开始坐在一起探讨软件工程和测试问题。制定了各类标准,包括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 Engineers)标准、美国ANSI(American National Standard Institute)标准以及ISO(International Standard Organization)国际标准。1983年,Bill Hetzel 在《软件测试完全指南》(Complete Guide of Software Testing)一书中指出:“测试是以评价一个程序或者系统属性为目标的任何一种活动,测试是对软件质量的度量”。Myers和Hetzel的定义至今仍被引用。

软件测试知识点总结

软件测试知识点总结 第一次课10.7软件测试概述 一软件测试定义:使用人工或者自动的手段来运行或测定它是否满足规定的需求,或弄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别。 二软件测试的分类 1.按照开发阶段划分 a)单元测试:模块测试,检查每个程序单元嫩否正确实现详细设计 说明中的模块功能等。 b)集成测试:组装测试,将所有的程序模块进行有序、递增的测试, 检验程序单元或部件的接口关系 c)系统测试:检查完整的程序系统能否和系统(包括硬件、外设和 网络、系统软件、支持平台等)正确配置、连接,并满足用户需 求。 d)确认测试:证实软件是否满足特定于其用途的需求,是否满足软 件需求说明书的规定。 e)验收测试:按项目任务或合同,供需双方签订的验收依据文档进 行的对整个系统的测试与评审,决定是否接受或拒收系统。 2.按照测试技术划分 白盒测试:通过对程序内部结构的分析、检测来寻找问题。检查是否所有的结构及逻辑都是正确的,检查软件内部动作是否按照设计说明的规定正常进行。--结构测试 黑盒测试:通过软件的外部表现来发现错误,是在程序界面处进行

测试,只是检查是否按照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实现。 灰盒测试:介于白盒测试与黑盒测试之间的测试。 3 按照测试实施组织划分:开发方测用户测试第三方测试 4 是否使备测软件运行:静态测试动态测试。 课后作业:1.软件测试与调试的区别? (1)测试是为了发现软件中存在的错误;调试是为证明软件开发的正确性。 (2)测试以已知条件开始,使用预先定义的程序,且有预知的结果,不可预见的仅是程序是否通过测试;调试一般是以不可知的内部条件开始,除统计性调试外,结果是不可预见的。 (3)测试是有计划的,需要进行测试设计;调试是不受时间约束的。(4)测试经历发现错误、改正错误、重新测试的过程;调试是一个推理过程。 (5)测试的执行是有规程的;调试的执行往往要求开发人员进行必要推理以至知觉的"飞跃"。 (6)测试经常是由独立的测试组在不了解软件设计的条件下完成的;调试必须由了解详细设计的开发人员完成。 (7)大多数测试的执行和设计可以由工具支持;调式时,开发人员能利用的工具主要是调试器。 2.对软件测试的理解? 软件测试就是说要去根据客户的要求完善它.即要把这个软件还

软件测试技术习题参考答案

第1章软件测试概述 1、简述软件缺陷的含义。 答:软件缺陷是软件开发过程中潜在的缺陷,这些缺陷可能在软件运行后出现,因而使软件的性能和可靠性等方面与系统的设计需求不符。 2、说明软件缺陷、软件错误和软件失败的关系。 答:缺陷、缺点、偏差统称为缺陷,是软件故障的根源;错误、谬误、问题、异常、矛盾等统称为错误,软件错误出现的原因是软件缺陷所致;失败、事故、灾难统称失败,失败的直接原因是软件系统存在软件错误。 14、“软件测试是有风险的工作”,试解释这种说法的含义。 答:软件不测试,就会有风险;软件测试,同样也会有风险。因为,软件是个复杂的系统,其复杂性体现在软件实现的内容复杂性、开发过程的复杂性和组织工作的复杂性等方面。而软件测试的目的是为了发现故障,并加以排除。对一个复杂的软件系统来说,故障的排除往往可能又带来新的软件缺陷。所以,软件测试又会带来一定的风险。 第2章软件测试基础 2、条件覆盖是否高于判断覆盖的逻辑覆盖程度如果不是,请给出反例加以说明。 答:条件覆盖是高于判断覆盖的逻辑覆盖程度。 a 、用条件覆盖所设计的测试用例可使得程序中的每一个判断的每一个条件的可能 取值至少执行一次。 b、用判断覆盖所设计的测试用例可使被测程序中的每个判断的真分支和假分支至少经历 一次。 每个判断语句可能包含多个条件(比如,if (A>3&&B<7……)。条件覆盖针对判断语句的每一个条件的所有可能取值编写测试用例;判断覆盖只针对每一个判断语句整体的所有可能取值编写测试用例。所以,条件覆盖的逻辑覆盖程度高于判断覆盖。 4、已知某种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标识符语法规则规定“标示符是由非数字开头的,有效 字符数为32个,最大字符数为128个的任意符号串”。试用等价类划分法设计测试用例。

软件测试概论(TS)考试试题

软件测试概论(TS)考试试题 选择题 1) 以下关于测试和调试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 )。(选择一项) a) 测试工作包括发现错误,以及确定错误的原因和确切位置,排除软件中的 错误 b) 测试就是调试,两者没有什么区别 c) 测试是在开发完成后的测试阶段才开始 d) 调试的目的是定位和纠正错误 2) 以下关于测试的定义中,错误的是(b)。(选择一项) a) 为找出错误而运行程序或系统的过程 b) 一切以评价程序或系统的属性、能力为目的的活动 c) 评价程序或系统的过程 d) 测试是在用户需求和开发技术之间找区别 3) 以下关于测试的目的描述,错误的是(a)。(选择一项) a) 为了说明程序中没有缺陷 b) 在于发现了迄今尚未发现的缺陷 c) 揭示潜伏在软件里的缺陷 d) 为软件产品的质量测量和评价提供依据 4) 通常情况下,软件测试至少要达到下列目标,其中错误的是(d)。(选择一项) a) 确保产品完成了它所承诺或公布的功能 b) 确保产品满足性能和效率的要求 c) 确保产品是健壮的、适应用户环境的 d) 确保产品的质量达到用户的需求 5) 下列软件测试的“行业规则”或者“工作常识”中,描述错误的是(c )。(选 择一项) a) 所有的测试都应追溯到用户需求 b) 应该在测试工作真正开始前的较长时间内就进行测试计划 c) 测试应从“大规模”开始,逐步转向“小规模” d) 为了达到最佳效果,应该由独立的第三方来构造测试 6) 软件工程是开发、运行、维护和修复软件的系统方法。软件工程具有如下的性质, 其中错误的是(a)。(选择一项)

a) 软件工程是一门综合性的交叉学科,它涉及计算机科学、工程科学、管理 科学、数学等领域 b) 软件工程要用工程科学中的观点来进行费用估算、制定进度、制定计划和 方案 c) 软件工程要用数学科学中的方法和原理进行软件生产的管理 d) 软件工程要用数学的方法建立软件开发中的各种模型和各种算法,如可靠 性模型、说明用户需求的形式化模型等 7) 在任何生命周期模型中,一个好的测试都应该具有一些特点,以下描述错误的特 点是(c)。(选择一项) a) 每个开发活动都有相对应的测试活动 b) 每个测试级别都有其特有的测试目标 c) 对于每个测试级别,不需要在相应的开发活动过程中进行相应的测试分析 和设计 d) 在开发生命周期中,测试员在文档初稿阶段就应该参与文档的评审 8) 在开发软件过程中有各种不同的方法。对特定项目而言,没有哪个模式一定是最 好的。以下不属于最常用的模式是(a)。(选择一项) a) 大爆炸模式 b) 边写边做模式 c) 瀑布模式 d) 螺旋模式 9) 下面描述敏捷软件开发的目中错误的是(c)。(选择一项) a) 通过过程和工具理解个人和交流的作用 b) 通过开发的文档理解运行的软件 c) 通过合同和谈判得到客户的协作 d) 在计划的执行中做出对变更的响应 10) 概括地说,软件测试过程模型中H模型不能揭示的是(d)。(选择一项) a) 软件测试不仅仅指测试的执行,还包括很多其他的活动 b) 软件测试是一个独立的流程,贯穿产品整个生命周期,与其他流程并发地 进行 c) 软件测试要尽早准备,尽早执行 d) 软件测试是根据被测物的不同而同时进行的 11) 在Bugzilla中,如果一个缺陷的处理状态被开发人员置为Wontfix,则表明()。 (选择一项) a) 这个bug中描述的不是问题

软件测试计划文档

测试计划

目录 1.概述 (1) 1.1产品简介 (1) 1.2围 (1) 1.3限制条件 (1) 1.4参考文档 (1) 2.约定 (2) 2.1测试目标 (2) 2.2接收标准 (2) 2.3资源和工具 (2) 2.3.1资源 (2) 2.3.2工具 (2) 2.4送测要求 (2) 2.5编号规则 (2) 3.测试种类及测试标准 (3) 3.1测试种类 (3) 3.2测试方法及标准 (3) 3.2.1功能测试 (3) 3.2.2业务测试 (3) 3.2.3压力测试 (3) 3.2.4安装测试 (3) 3.2.5验收测试 (3) 4.测试重点及顺序 (4) 4.1预测风险 (4) 4.2测试重点 (4) 4.2.1功能测试 (4) 4.2.2业务测试 (4) 5.暂停标准和再启动要求 (5) 6.测试任务和进度 (6) 7.测试提交物 (7)

1.概述 1.1产品简介 本次开发是在销售助手一期的基础上进行的后续开发,包括新增客服功能模块、解决一期遗留的售前部分问题、完成必要的库房管理功能。二期结束后产品就成为一个比较完整的销售管理软件。 1.2围 本测试计划是针对<销售助手二期概要设计说明书>中规定容的测试计划,包括: ?改进后的报价书 ?改进后的客户关怀 ?销售机会中新增加的客户反馈 ?销售机会中新增加的客户组织分析 ?销售机会中改进的竞争管理(待定) ?销售机会中改进的联系人 ?改进后的产品和价格配制器 ?新增的销售知识库 ?新增的联系活动管理 ?新增的客户请求模块 ?新增的客服活动模块 ?新增的客服合同模块 ?新增的客服计划模块 ?新增的客服知识库模块 ?新增的完成关联任务模块 ?公共部分新加或改进的日历浏览数据 ?公共部分新加或改进的报表功能 ?公共部分新加或改进的个人事务中心 1.3限制条件 本测试计划受限于产品开发人员提交测试的容和时间的事实。根据开发人员提交模块的实际情况,本计划会做出相应修改。 1.4参考文档

[示例文档1]软件测试计划书

[示例文档1]软件测试计划 书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312-EUATWW-MWUB-WUNN-INNUL-DQQTY-

软件测试计划

1 概述 测试目的 说明本项目测试目的、预期达到的目标。 背景 说明本项目测试的背景。 参考资料 列出编写本计划及测试整个过程中所要参考的文件、资料。 2 测试基本内容 测试要点 测试要点应对以软件测试的以下信息进行具体描述。 测试方法:本次测试采用的测试方法(黑盒或白盒测试)。 测试类型:测试类型的说明。 测试手段:如手工测试、自动测试或手工与自动测试相结合。 采用手工与自动测试相结合的方式,说明不同手段所占比例。 采用自动测试,需详细说明选用的测试工具。 测试内容:根据软件项目的实际特点确定确认测试的测试内容。对部分软件除基本的功能测试外,可能还包括: 性能测试、安全性测试、极限测试、并发操作测试等。 测试环境 说明本次测试软件的运行与测试所需的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测试范围 确定本次测试范围。

测试工具 说明本次测试使用的测试工具,包括自编测试程序,并进行确认。 测试开始时间 指明本项目测试工作的开始时间。 测试结束时间 确认测试工作预计的完成时间。 3 实施计划 测试设计工作任务分解和人员安排 测试设计工作应包括对系统功能及专业知识的学习, 编写测试大纲、设计测试用例等工作。 时间安排 测试设计开始时间:测试设计工作预计开始时间。 测试设计结束时间:测试设计工作预计结束时间。 人员安排 列出预计参加本次测试设计工作的全部测试人员。 输出要求 测试设计工作的输出应包括《测试用例》、《测试记录表》、《测试报告》。 对系统功能及专业知识学习如有必要也要形成书面材料。 由测试小组负责规定组织相关的测试人员进行评审计划。

软件测试的概述及方法

软件测试的概述及方法 摘要 从软件产业的发展初期到目前的大型软件开发过程,软件测试已成为其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随着软件规模的日益增大,软件测试问题也日益突出,现代社会对软件的依赖越来越强,高可信软件测试有着广泛的需求,基于缺陷模式的软件测试技术作为高可信软件的重要保证,可以大大降低软件的缺陷密度,提高软件的可信性。本文从测试的基本概念入手,深入剖析软件测试相关理论。 关键字:软件测试、白盒测试、黑盒测试、类测试

目录 1 软件测试的发展史 (3) 2 软件测试的相关背景 (4) 3 软件测试的概述 (8) 3.1 软件测试的定义 (8) 3.2 软件测试的描述 (8) 3.3 软件测试的目的 (9) 3.4 软件测试的原则 (10) 4 软件测试的内容 (11) 4.1 验证 (11) 4.2 确认 (11) 5 软件测试的分类 (12) 5.1 常用分类 (12) 5.2 黑盒测试 (12) 5.3 白盒测试 (12) 5.4 静态测试 (15) 5.5 动态测试 (15) 6 软件测试中的类测试 (16) 6.1 测试中的关键 (16) 6.2 类测试技术 (16)

1 软件测试的发展史 软件测试方法之所以没能完全标准化和统一化,主要原因是因为软件产业产品到软件测试有各式各样的软件。但是目前仍有很多各样软件测试方法都基本可用的常用概念和方法。我们这里介绍的思路和方法就是可用于多数应用软件的测试。有六个有关软件测试方法的基本概念是很重要的:白箱测试,黑箱测试,灰箱测试,有效用例和无效用例,边界条件以及等价类测试。 20世纪60年代(软件工程建立前),为表明程序正确而进行测试。. 1972 年在北卡罗来纳大学举行了首届软件测试正式会议。. 1975年John Good Enough 和Susan Gerhart 在IEEE上发表了《测试数据选择的原理》的文章,软件测试被确定为一种研究方向。1979年,Glenford Myers 的《软件测试艺术》,对测试做了定义:测试是为发现错误而执行的一个程序或者系统的过程。20世纪80年代早期,“质量”的号角开始吹响。 软件测试定义发生了改变,测试不单纯是一个发现错误的过程,而且包含软件质量评价的内容。制定了各类标准。. 1983年,Bill Hetzel 在《软件测试完全指南》中指出:测试是以评价一个程序或者系统属性为目标的任何一种活动,测试是对软件质量的度量。20 世纪90 年代,测试工具盛行起来。. 1996年提出的测试能力成熟度TCMM (Testing Capability Maturity Model )、测试支持度TSM(Testability Support Model )、测试成熟度TMM (Testing Maturity Model )。. 到了2002年,Rick和Stefan 在《系统的软件测试》一书中对软件测试做了进一步定义:测试是为了度量和提高被测软件的质量,对测试软件进行工程设计、实施和维护的整个生命过程。

软件测试第1章习题答案

第1章软件测试概述 1.简述软件测试的意义。 解: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深入的应用,软件质量问题已成为开发和使用软件人员关注的焦点。而由于软件本身的特性,软件中的错误是不开避免的。不断改进的开发技术和工具只能减少错误的发生,但是却不可能完全避免错误。因此为了保证软件质量,必须对软件进行测试。软件测试是软件开发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最有效的排除和防治软件缺陷的手段,是保证软件质量、提高软件可靠性的最重要手段。 2.什么是软件缺陷?它的表现形式有哪些? 解:从产品内部看,软件缺陷是软件产品开发或维护过程中所存在的错误、毛病等各种问题;从外部看,软件缺陷是系统所需实现的某种功能的失效或违背。 它的表现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软件未达到产品说明书中已经标明的功能;(2)软件出现了产品说明书中指明不会出现的错误;(3)软件未达到产品说明书中虽未指出但应当达到的目标;(4)软件功能超出了产品说明书中指出的范围;(5)软件测试人员认为软件难以理解、不易使用,或者最终用户认为该软件使用效果不良。 3.简单分析软件缺陷产生的原因,其中那个阶段引入的缺陷最多,修复成本又最低? 解:软件缺陷产生的主要原因有:需求规格说明错误;设计错误;程序代码有误;其他。其中在需求分析阶段引入的缺陷最多,修复的成本又最低。 4.当用户登录某网站购物完毕并退出后,忽然想查查购物时付账的总金额,于是按了浏览 器左上角的“退回”按钮,就又回到了退出前的网页,你认为该购物软件有缺陷吗?如果有,属于哪一类? 解:有缺陷。其所属类别与软件产品说明书的要求有关。 5.什么是软件测试?简述其目的与原则。 解:软件测试是为了尽快尽早地发现在软件产品中所存在的各种软件缺陷而展开的贯穿整个软件开发生命周期,对软件产品(包括阶段性产品)进行验证和确认的活动过程。 测试目的:(1)证明:获取系统在可接受风险范围内可用的信心;尝试在非正常情况和条件下的功能和特性;保证一个工作产品是完整的并且可用或可被集成。(2)检测:发现缺陷、错误和系统不足;定义系统的能力和局限性;提供组件、工作产品和系统的质量信息。(3)预防:澄清系统的规格和性能;提供预防或减少可能制造错误的信息;在过程中尽早检测错误;确认问题和风险,并且提前确认解决这些问题和风险的途径。 测试过程中应注意和遵循的原则:(1)测试不是为了证明程序的正确性,而是为了证明程序不能工作。(2)测试应当有重点。(3)事先定义好产品的质量标准。(4)软件项目一启动,软件测试也就开始,而不是等到程序写完才开始进行测试。(5)穷举测试是不可能的。(6)第三方进行测试会更客观,更有效。(7)软件测试计划是做好软件测试工作的前提。

新手必备软件测试知识概论

1.软件生命周期(SDLC)的六个阶段 1、问题的定义及规划 此阶段是软件开发方与需求方共同讨论,主要确定软件的开发目标及其可行性。 2、需求分析 在确定软件开发可行的情况下,对软件需要实现的各个功能进行详细分析。需求分析阶段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这一阶段做得好,将为整个软件开发项目的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唯一不变的是变化本身。",同样需求也是在整个软件开发过程中不断变化和深入的,因此我们必须制定需求变更计划来应付这种变化,以保护整个项目的顺利进行。 3、软件设计 此阶段主要根据需求分析的结果,对整个软件系统进行设计,如系统框架设计,数据库设计等等。软件设计一般分为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好的软件设计将为软件程序编写打下良好的基础。 4、程序编码 此阶段是将软件设计的结果转换成计算机可运行的程序代码。在程序编码中必须要制定统一,符合标准的编写规范。以保证程序的可读性,易维护性,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 5、软件测试 在软件设计完成后要经过严密的测试,以发现软件在整个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纠正。整个测试过程分单元测试、组装测试以及系统测试三个阶段进行。测试的方法主要有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两种。在测试过程中需要建立详细的测试计划并严格按照测试计划进行测试,以减少测试的随意性。 6、运行维护 软件维护是软件生命周期中持续时间最长的阶段。在软件开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软件不能继续适应用户的要求。要延续软件的使用寿命,就必须对软件进行维护。软件的维护包括纠错性维护和改进性维护两个方面。 2、软件生命周期模型 从概念提出的那一刻开始,软件产品就进入了软件生命周期。在经历需求、分析、设计、实现、部署后,软件将被使用并进入维护阶段,直到最后由于缺少维护费用而逐渐消亡。这样的一个过程,称为"生命周期模型"(Life Cycle Model)。 典型的几种生命周期模型包括瀑布模型、快速原型模型、迭代模型。 瀑布模型的特点(文档是主体),很多的问题在最后才会暴露出来。迭代模型比瀑布模型问题暴露的要早;快速原型法比瀑布模型直观。 3.软件测试概念 广义概念:指软件生存周期中所有的检查、评审和确认工作,其中包括了对分析、设计阶段,以及完成开发后维护阶段的各类文档、代码的审查和确认

软件测试-课程教学大纲

4. 测试报告。要求给出对教学管理平台进行测试后的测试报告及测试总结。 5. 缺陷报告。提交测试出来的缺陷记录。 三、各单元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第1单元软件测试概述 1.教学内容 软件测试发展 软件可靠性问题 软件缺陷概述 软件测试定义及原则 软件测试与软件开发 2.教学要求 正确理解软件测试发展以及软件测试的分类;正确理解软件测试的意义;熟悉软件工程与开发过程与软件测试的关系以及软件测试过程模型、软件测试原则、软件测试关键问题;了解软件测试与软件开发、质量保证的关系。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软件缺陷识别。 难点 软件测试原则。 第2单元软件测试策略 1.教学内容 软件测试策略 软件测试分类 静态测试与动态测试 软件测试过程模型 测试用例的定义和特征 2.教学要求 掌握软件测试静态策略、动态策略及软件测试的分类,理解软件测试过程模型,理解不同的测试过程模型适应于不同的软件开发模型。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1)软件测试静态策略、软件测试动态策略。 (2)软件测试过程模型。

难点 软件测试静态策略。 第3单元黑盒测试方法 1.教学内容 等价类划分法设计测试用例 边界值法设计测试用例 决策表法设计测试用例 因果图法设计测试用例 场景法 2.教学要求 掌握黑盒测试方法,运用等价类划分、边界值分析以及因果图法、决策表法、场景转换法等设计测试用例。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等价类划分法、因果图法、边界值法、决策表法设计测试用例。 难点 等价类划分法、因果图法设计测试用例。 第4单元白盒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1.教学内容 逻辑覆盖法 基本路径法 循环测试 静态分析法 2.教学要求 掌握白盒测试方法,运用逻辑覆盖测试方法和基本路经测试方法设计测试用例,运用循环测试及静态分析法进行白盒测试。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 逻辑覆盖法、基本路径法设计测试用例。 难点 基本路径集的确定。 第5单元单元测试 1.教学内容

软件测试毕业论文97040

毕业论文 姓名:陈鑫 专业:.Net软件开发年级:计软1302 学号:201317140212指导教师:王梅

软件测试的概述及方法 、、 完成时间:2012年3月 摘要:从软件产业的发展初期到目前的大型软件开发过程,软件测试已成为其中一个不可分割的部分。随着软件规模的日益增大,软件测试问题也日益突出,现代社会对软件的依赖越来越强,高可信软件测试有着广泛的需求,基于缺陷模式的软件测试技术作为高可信软件的重要保证,可以大大降低软件的缺陷密度,提高软件的可信性。本文从测试的基本概念入手,深入剖析软件测试相关理论 关键字:软件测试、白盒测试、黑盒测试、类测试 目录 1 软件测试的发展史.......................................4 2软件测试的相关背景.. (5)

3 软件测试概述 (6) 3.1软件测试的定义 (6) 3.2软件测试的描述 (6) 3.3软件测试的目的 (7) 3.4软件测试的原则 (8) 4 软件测试的内容 (9) 4.1验证(verification) (9) 4.2确认(validation) (9) 5 软件测试的分类 (10) 5.1 常用分类..........................................10错误!未定义书签。 5.2 黑盒测试 (10) 5.3白盒测试 (11) 5.4 静态测试 (14) 5.5动态测试 (15) 6 软件测试中的类测试 (15) 6.1面向对象软件的类测试概念.....................................................15 6.2.类测试技术.. (16) 7 参考文献 (17) 8 致谢 (18) 1软件测试的发展史

软件测试概论

软件测试概论 软件测试概论<!-- @page { size: 8.27in 11.69in; margin: 0.79in } P { margin-bottom: 0.08in } H2 { margin-bottom: 0.08in } H2.western {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serif } H2.cjk { font-family: "AR PL SungtiL GB"; font-style: normal } H2.ctl { font-family: "Tahoma" } H4 { margin-bottom: 0.08in } H4.western { font-family: "Times New Roman", serif } H4.cjk { font-family: "AR PL SungtiL GB"; font-style: normal } H4.ctl { font-family: "Tahoma" } --> 什么软件生存周期 一个软件从开始计划起,到废弃不用止,称为软件生存周期。

一般来说,软件生存周包括计划、开发、运行三个时期,每一时期又可分为若干更小的阶段。计划时期的主要任务是 分析用户要求,分析新系统的主要目标以及开发该系统的可行性。开发时期要完成设计和实现两大任务具体。具体分为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测试。其中编码 和测试是软件开发期的最后两个阶段。运行时期是软件生存周期的最后一个时期,软件人员在这一时期的工作,主要是做好软件维护。统计表明,开发较大规模的软件, 有40%以上的精力是耗费在测试上的,即使富有经验的程序员,也难免在编码中发生错误,何况,有写错误在设计甚至分析阶段早已埋下祸根,无论是早期潜伏下来的错误或编 码中新引入的错误,若不及时排除,轻者降低软件的可靠性,重者导致整个系统的失败。为防患于未然,强调软件测试 的重要性是必要的。 好的测试工程师 1、沟通能力一名理想的测试者必须能够同测试涉及到的所有人进行沟通,具有与技术(开发者)和非技术人 员(客户,管理人员)的交流能力。既要可以和用户谈得来,又能同开发人员说得上话,不幸的是这两类人没有共同语言。和用户谈话的重点必须放在系统可以正确地处理什么和不 可以处理什么上。而和开发者谈相同的信息时,就必须将这些活重新组织以另一种方式表达出来,测试小组的成员必须

软件测试概论复习资料

一、软件测试的概念:使用人工或者自动手段来运行或测试某个系统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检验它是否满足规定的需求或弄清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别。 二、软件测试的目标: 1.发现一些可以通过测试避免的开发风险 2.实施测试来降低所发现的风险 3.确定测试何时可以结束 4.在开发项目的过程中将测试看作是一个标准项目。 三、软件测试的种类: 角度细分 按测试用例设计技术 A.白盒测试 B.黑盒测试 C.灰盒测试 其他 A. 静态测试、.动态测试。 B. 手工测试、自动测试 阶段细分 从软件开发的过程 A.单元测试 B.集成测试 C.确认测试 D.系统测试 E.验收测试 F回归测试 四、软件开发流程 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维护 五、软件测试策略方法 1.验收和确认 2.软件测试策略 起始于代码阶段的单元测试,然后是向外延伸到设计阶段的集成测试,在扩展到需求分析阶段的确认测试,最后是系统工程阶段的系统测试。从系统过程的角度看,测试策略有四个步骤:.单元测试、集成测试、

确认测试、系统测试 集成测试集中在证实和程序构成问题上,集成测试主要采用黑盒测试方法,附之以白盒测试方法。 基本策略:复用,分而治之,优化-折中 六、测试用例设计 1 目的:统一测试用例编写的规范,以保证使用最有效的测试用例,保证测试质量。 2 范围:适用于公司对产品的业务流程、功能测试测试用例的编写。 3 术语解释 4 业务流程测试用例编写原则 5 测试用例设计的方法 6 测试用例设计的原则 7 测试用例编写格式细则 8 测试用例优先级 9 BUG级别 七、QC QC测试四个阶段:指定需求→计划测试→运行测试→跟踪缺陷 八、软件测试的方法 1.功能测试; 2性能测试; 3.安全性测试;【1.测试缓冲区溢出;2.实施源代码安全检查;3.验证应急计划; 4.攻击我们的应用程序】 4.兼容性测试;软件兼容性测试就是检查软件在一个特定的硬件、软件、操作系统、网络等环境下是否能够正常地运行,检查软件之间是否能够正确地交互和共享信息,以及检查软件版本之间的兼容性问题。(交叉兼容测试是验证共同存在的两个相关但不同的软件产品间的兼容性) 5.易用性测试 九、软件测试基本原则 1.软件测试应尽早介入 2.Good Enough 3.注意软件的“杀虫剂环境”问题

第1章 软件测试概述

第1章 软件测试概述 软件测试(Software Testing)是信息系统开发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步骤,随着软件变得日益复杂,软件测试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软件的基础知识、软件测试的概念(方法、目标和任务)、软件测试的定义是软件测试的基础。 本章重点讨论以下内容: ● 软件的相关知识概述 ; ● 软件测试的相关知识概述 ; ● 测试的目的和原则; ● 软件测试的流程 ; ● 软件测试人员的要求 ; ● 软件测试的前景 。 1.1 软件的相关知识概述 做任何事,应从概念入手,才能少走弯路,才能对此概念相关的问题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分析,最终解决问题。软件测试的对象就是软件,为了进行软件测试,我们应了解什么是软件?它的内容以及生命周期? 1.1.1 软件的定义 1. 软件是计算机系统中与硬件相互依存的一部分,它是包括程序、数据及其相关文档的完整集合。其中,程序是按事先设计的功能和性能要求执行的指令序列;数据是使程序能正常操纵信息的数据结构;文档是与程序开发,维护和使用有关的图文材料。 软件具有8个特点: (1) 软件是一种逻辑实体,而不是具体的物理实体。因而它具有抽象性。 (2) 软件的生产与硬件不同,它没有明显的制造过程。对软件的质量控制,必须着重在软件开发方面下功夫。 (3) 在软件的运行和使用期间,没有硬件那样的机械磨损,老化问题。然而它存在退化问题,必须要对其进行多次的修改与维护。 (4) 软件的开发和运行常常受到计算机系统的制约,对计算机系统有着不同程度的依赖性。为了解除这种依赖性,在软件开发中提出了软件移植的问题。 (5) 软件的开发至今尚未完全摆脱手工艺的开发方式。 (6) 软件本身是复杂的。软件的复杂性可能来自它所反映的实际问题的复杂性,也可能来自程序逻辑结构的复杂性。 (7) 软件成本相当昂贵。软件的研制工作需要投入大量的、复杂的、高强度的脑力劳动,它的成本是比较高的。 (8) 相当多的软件工作涉及到社会因素。许多软件的开发和运行涉及机构、体制及管理方式等问题,它直接影响到项目的成败。

软件测试专业概述概要

软件测试专业概述 1)市场现状 有关人才机构调查显示“软件测试工程师”已经成为新IT人才需求榜上的前四大职位之一。未来几年国内软件行业对软件测试工程师的需求将超过20万人。他们认为,人才配置结构的不同,一方面反映了国内企业在产品质量控制方面的差距,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国内市场软件测试人才的稀缺。 国内最大的IT职业教育机构北大青鸟APTECH的调查数据显示,国内IT产业内部软件测试人才积累很少,目前具备5年以上从业经验的资深软件测试工程师不超过1万人,即使在软件测试岗位上从业的3万多技术人员,多数也是处于边工作边学习的摸索状态,能力提升非常缓慢。 2)专业优势 是面向软件企业测试岗位的职业教育培训课程,通过对相关知识和技能的科学系统化训练,培养具备一定软件项目测试经验、具备较强动手和学习能力、能够满足软件测试岗位基本素质要求的实用型软件测试人才。该培训将主要围绕真实工作环境和实际任务展开,通过项目案例和项目实训,培养学员专业的软件测试技能,整个课程体系具有显著的实用性、系统性和教学渐进性特点。 【课程配置】

软件测试专业课程案例 1、专业定位 根据AUEC – IBM 软件学院的课程体系,我们重点选择了软件测试方向做课程置换建议书。 【职业需求】 随着信息技术在国内不同行业应用的开展,人们已经不再怀疑软件对于社会运转的巨大作用。但是,随着人们对软件作用期望值的提高,已经有越来越多人将关注点转移到软件的可靠性上,因此,国内软件测试公司或测评中心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对软件测试人员的需求也日渐升温。通过与各大软件测试公司的沟通,我们更加明确了在实际工作中软件测试人员的定位与企业在招聘和使用软件测试人员时所真正关注的内容,从这些实际的需求出发,我们规划了基于软件测试人员的专业培养课程。 【培养目标】 通过本专业的学习,培养学生掌握软件测试的基本理论和测试技能,熟悉软件工程理论以及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中的各个环节,具备一定的软件开发经验,能熟练使用IBM Rational 测试工具进行软件测试。培养具备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成为满足软件测试岗位要求的实用型软件测试人才。 【课程匹配】 专业课程结构图如下: AUEC – IBM 软件学院课程体系之软件测试专业(10 门)

《软件工程概论》期末测试试卷

《软件工程概论》期末测试试卷(A卷)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2分) 1.对象实现了数据和操作的结合,使数据和操作()于对象的统一体中。 A.结合B.隐藏C.封装D.抽象 2.软件生命周期中所花费用最多的阶段是()。 A.详细设计B.软件编码C.软件测试D.软件维护3.需求分析中开发人员要从用户那里了解()。 A.软件做什么B.用户使用界面C.输入的信息D.软件的规模4.测试的关键问题是()。 A.如何组织对软件的评审B.如何验证程序的正确性 C.如何采它包括方法、工具用综合策略D.如何选择测试用例 5.()是将系统化的、规范的、可定量的方法应用于软件的开发、运行和维护的过程,和过程三个要素。 A.软件过程B.软件测试 C.软件生命周期D.软件工程方法学 6.()意味着一个操作在不同的类中可以有不同的实现方式。 A.多态性B.多继承C.类的可复用D.信息隐藏7.单元测试的测试用例主要根据()的结果来设计。 A.需求分析B.源程序C.概要设计D.详细设计8.随着软硬件环境变化而修改软件的过程是()。 A.校正性维护B.适应性维护 C.完善性维护D.预防性维护 9.在白盒测试技术测试用例的设计中,()是最弱的覆盖标准。 A.语句覆盖B.路径覆盖 C.条件组合覆盖D.判定覆盖 10.结构化程序设计的一种基本方法是()。 A.筛选法B.迭代法 C.逐步求精法D.递归法 11.不适合作为科学工程计算的程序设计语言是()。 A.Pascal B.C C.Fortran D.Prolog 12.只有单重继承的类层次结构是()层次结构。 A.网状型B.星型 C.树型D.环型

软件测试概述

软件测试基础概述 3 Sept. 2008 ? Neusoft Confidential 1 卢美丹 东软IT 人才实训中心 U n R e g i s t e r e d

目标: 本章旨在向学员软件测试理论知识工具的内容,通过本章节的学习,学员应该掌握如下知识:1) 软件测试概述2) 软件测试基础时间:6学时教学方法:PPT 3) 软件质量特性4)软件测试的分类5) 软件测试过程模型 U n R e g i s t e r e d

1. 软件测试概述 1.1 行业背景 1.2 职业现状 1.3 软件测试的职业优势1.4 测试者行业要求 1.5 软件测试工程师的素质 1.6 软件测试学习线路 1.7 软件测试学习网站 3 U n R e g i s t e r e d

1.1 行业背景 ?随近年来,计算机技术不断地发展与广泛地应用,给整个 社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小了说我们身边不可缺少的软件应用程序的使用,大了讲国家安全防卫措施的软件应用实施,无时无刻都离不开计算机行业的支撑。 ?时代的发展,使得计算机的应用环境越来越复杂,从而提4 高了对硬件、软件的质量要求 ?随着软件业的发展,对于优秀的测试员的需求也越来越多。?《龙象之争》——中国与印度软件关系。 U n R e g i s t e r e d

1.2 职业现状 ?随着中国软件业的迅猛发展,软件产品的质量控制与质量 管理正逐渐成为企业生存与发展的核心。为了保证软件在出厂时的“健康状态”,几乎所有的IT企业在软件产品发布前都需要大量的质量控制工作。作为软件质量控制中的重要一环,软件测试工程师应运而生。 5 ?国内软件业因对软件质量控制的重要作用认识较晚,尚未形成系统化的软件测试人才需求供应链,造成了目前企业欲招纳软件测试人才却“千金难求”的尴尬局面。 U n R e g i s t e r e d

大学软件工程相关专业考试攻略《软件测试技术概论》

软件测试技术概论复习材料 1、软件测试定义? 答: 使用人工和自动手段来运行或测试某个系统的过程,其目的在于检验它是否满足规定的需求或弄清楚预期结果与实际结果之间的差别." 2、软件测试中的误区? 答: 误区1 调试和测试是一样的 误区2 测试组应当为质量负责 误区3 过分依赖Bate测试 误区4 把测试作为新员工的一个过渡工作 误区5 把不合格的开发人员安排来做测试 误区5 关注与测试的执行而忽视测试的设计 误区6 测试自动化是万能的 误区8 测试是可以穷尽的 误区9 测试是为了证明软件的正确性 误区10 测试枯燥乏味,缺乏创造力的工作 3、什么是白盒测试? 答:白盒测试是一种测试用例设计方法。白盒测试需要对系统内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有一个清楚的了解;并且基于这个知识来设计你的用例. 4、静态分析技术结构 答: 5、逻辑覆盖主要有哪些种? 答: (1)语句覆盖 (2)判定覆盖 (3)条件覆盖 (4)判定条件覆盖 (5)路径覆盖 6、什么是黑盒测试?

答: 黑盒测试中,主要关注于被测试软件的功能的实现,而不是内部逻辑。测试人员对被测试产品的验证主要是根据其规格,验证其与规格的一致性。 7、黑盒测试试图发现的错误类型? 答: (1)功能错误或遗漏 (2)界面错误 (3)数据结构或外部数据库访问错误 (4)性能错误 (5)初始化和终止错误 8、白盒测试在测试的早期采用,而黑盒测试主要用于测试后期。 9、 没有用户参与的黑盒测试中,最常见的测试种类有: (1)功能性测试 (2)容量测试 (3)安全性测试 (4)负载测试 (5)恢复性测试 (6)标杆测试 (7)稳定性测试 (8)可靠性测试等。 必须有用户参与的测试有两个类型: (1)外场测试 (2)实验室测试 10、黑盒测试的4个方面测试数据有哪些? 答: (1)易于计算的数据 (2)典型数据 (3)边界/极端数据 (4)假数据 11、什么是灰盒测试? 答: 一般地,在白盒测试中交叉使用黑盒测试的方法;在黑盒测试中交叉使用白盒测试的方法。灰盒测试就是这类介于白盒测试和黑盒测试之间的测试。 12、什么是分支条件组合覆盖? 答: 设计一定的测试用例,是每个分支中的各操作数值的组合都遍历一次。 13、什么是程序插装方法?应用包括哪些? 答: 程序插装方法是借助向被测程序中插入操作实现测试目的的方法。 应用包括: 测试覆盖率和测试用例有效性度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