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吨每年聚丙烯酰胺粉末制造车间工艺设计(1)

万吨每年聚丙烯酰胺粉末制造车间工艺设计(1)
万吨每年聚丙烯酰胺粉末制造车间工艺设计(1)

化工大学

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1.2万吨每年聚丙烯酰胺粉末制造车间工艺设计

专业:材料化学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文献综述

1.1.1聚丙烯酰胺酰胺的发展简史

聚丙烯酰胺(Polyscrylamide,简称PAM),是由单体丙烯酰胺聚合而成的水溶性线型高分子物质。1954年首先在美国实现工业化生产.当时采用硫酸水合成法,使丙烯腈于100℃以下水解成丙烯酰胺硫酸盐,再中和得丙烯酰胺(AM)。20世纪70年代以后,采用第二代工艺技术催化水合成法,催化剂为Al-Cu合金,使丙烯腈选择性的转化为丙烯酰胺。随着第三代工艺技术为微生物工程法的问世,聚丙烯酰胺的系列产品不断地被开发。20世纪70年代中期,美国首先研制成功了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并很快投入了工业化生产。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对两性聚丙烯酰胺的研究和开发趋于活跃,据报道,日本最近开发的两性聚丙烯酰胺的技术和经济上已经具有最近开发的两性聚丙烯酰胺的技术和经济上已经具有工业价值。我国则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PAM的工业生产,1962年上海天原化工厂建成我国第一套聚丙烯酰胺生产装置,生产水溶胶产品。PAM及其衍生物都是通过聚丙烯酰胺的自由基聚合制成的均聚物或共聚物[1]。聚合方法按单体在介质中的分散状态分类主要有本体聚合,溶液聚合,悬浮聚合和乳液聚合,按单体和聚合物的溶解状态分类可分为均相聚合和非均相聚合。具体生产方法主要有:水溶液聚合法,反相乳液聚合,反相微乳液聚合,悬浮聚合,沉淀聚合,辐射聚合法和泡沫剧合法等。对产品的共同要求是相对分子量可控,易溶于水及残存单体少,产品质量稳定均一,便于使用和降低成本。这些也是当今聚丙烯酰胺生产技术发展的方向。

1.1.2聚丙烯酰胺的生产工艺概况

P A M一般由自由基引发聚合合成,主要有本体法、水溶液法、乳液法和悬浮法等合成方法。国大量应用和生产聚丙烯酰胺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与发

达国家不同的是主要作为石油工业三次采油的驱油剂,较少用于其它领域。微生物法丙烯酰胺生产技术工艺,因具有高选择性、高活性和高效率,且产生“三废”少等优点,自问世以来一直备受青睐。在2009年9月召开的丙烯酰胺、聚丙烯酰胺产业发展研讨会上,国内有关专家预言,微生物法丙烯酰胺必将逐步取代化学法。

(1)水溶液聚合法

水溶液聚合法是生产聚丙烯酰胺的传统方法,采用该法可以生产聚丙烯酰胺胶体和粉状产品。一般聚丙烯酰胺胶体采用783$"8丙烯酰胺水溶液在引发剂作用下直接聚合而得;聚丙烯酰胺干粉则多用!#839"8丙烯酰胺溶液进行聚合:聚合后得到的聚丙烯酰胺胶体经造粒、捏合、干燥、粉碎后制得产品。其中的聚合反应是关键工序。该法具有生产安全、工艺设备简单以及生产成本较低等优点,是目前国内外生产聚丙烯酰胺普遍采用的方法。我国采用该法生产聚丙烯酰胺最早采用手工作坊式的盘式聚合,后来采用捏合机。!"世纪7"年代后期开发了锥形釜聚合工艺,由核工业部五所在江都化工厂试车成功。!"世纪;"年代从国外引进的聚合技术,类似于国内的技术,只是反应釜可以旋转,聚合釜的容积也较大,可以达到。

(2)乳液聚合法

乳液聚合包括反相乳液聚合和正相乳液聚合。反相乳液聚合是以非极性液体如烃类溶剂为连续相(油相),单体溶于水,水为分散相(水相),借助于具有低表面活性剂的亲水亲油平衡值(HLB)的油包水型乳化剂将分散相(水相)分散于非

极性液体(油相)中,形成W/O型乳液进行聚合。而正相乳液聚合正好与之相反。反相乳液聚合具有聚合速率快、产物相对分子质量高、相对分子质量分布窄、散热容易、产品性能好等优点。该聚合体系至少由水溶性单体、水、有机溶剂、W/O型乳化剂、引发剂5部分组成。其中乳化剂的选择对PAM产品性能影响较大,因此乳液聚合技术的发展有赖于新型乳化剂的研究和新的乳化配方的出现。孟昆等人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方法制备阴离子型P A M絮凝剂,选用Span80乳化剂,亚硫酸氢钠、过氧化物为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应用均匀设计研究引发剂、乳化剂用量等因素对产物特性黏数的影响,得到特性黏数为

12.07dL/g的产物。P.Alexander等人[18]研究了用季戊四醇肉豆寇酸盐作乳化剂、油溶性偶氮类化合物作引发剂的AM聚合反应,考察了其他因素对重均相对分子质量、数均相对分子质量及反应动力学的影响。R.Biswajit等人在水/叔丁基乙醇(TBA)介质中(其中TBA体积分数50%~80%)用聚乙烯甲酯(PVME)作乳化剂,过硫酸胺作引发剂,成功进行了AM聚合。Xu Zushun等人[20~21]用聚苯乙烯接枝聚氧化乙烯(PSt-g-PEO)作乳化剂,在水/甲苯中引发A M乳液聚合。在乳液聚合中,引发体系的选择对产品性能的影响也至关重要。T.Mircea等人[22]发现:当引发体系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中常见的双吡啶时,单体转化率很低(90℃反应20h以上),但当用1,4,8,11-四甲基-1,4,8,11-四环硅烷作配合体时在很短时间内就可得到较高产率。O.Miklos等人用AM,N,N′-二甲基双丙烯酰胺和三乙醇胺混合得到PAM凝胶,待凝胶固化后,向其上洒水,由于高速放热的聚合反应引起的对流可使之形成立体结构。S.J.Fang等人考察了水溶性引发剂2,2′-偶氮二[N-(2-羧乙基)-2-甲基丙酰胺]水合物(VA057)引发下A M与苯乙烯的共聚反应。由于V A057在pH=10时因水解作用而降解,造成共聚速率低,粒子尺寸大,而在pH>10和pH<10时则有不同的现象出现。这是一种典型的不使用乳化剂的乳液聚合。

(3)反相微乳液聚合法

20世纪80年代初,Candau首次提出反相微乳液聚合,并成功合成了粒径为40~60nm、分布均匀的PAM微胶乳[27]及AM与丙烯酸钠共聚的微胶乳。反向微乳液聚合解决了胶乳产品稳定性问题,反应速度更快,粒子细小均一,产物水溶性极好。无论正相还是反相微乳液,选择适宜的乳化体系是制备稳定微乳液的关键,可选用单一乳化剂体系,也可选用多种乳化剂体系配合使用。李文兵

O8-NaHSO3为引发剂,用正交等人以Span-60乳化剂、环己烷为连续相,K

2S2

试验法研究了AM反相微乳液聚合。在最佳聚合条件下,可合成相对分子质量达1300万速溶的P A M。根据Griffin方法,选择复合乳化剂体系时,使性质不同的乳化剂从亲油到亲水之间逐渐过渡,在亲油性与亲水性表面活性剂分子间作用力下,可形成稳定、致密的复合乳化剂层,可得到高度透明、热力学上极为稳定的微乳液。张乾等人探讨了用Span-80、Tween60为复合乳化剂,

煤油为分散介质,制备AM的反相微乳液,并对微乳液的微观结构和影响微乳液体系聚合反应的因素作了研究。结果表明:在AM-水-Span80,Tween60-

煤油体系中,在总乳化剂质量分数>15%时,形成微乳液的最佳条件是

m(Span80):m(Tween60)=0.47。赵勇等人用反相微乳液聚合法合成了疏水缔合型聚丙烯酰胺(HAPAM),并与传统胶束聚合法制备的HAPAM作了比较,结果显示前者有更优越的耐盐和抗剪切性能。李晓等人对AM反相微乳液聚合的动力学,引发剂浓度、单体浓度和乳化剂浓度的影响进行了研究,从成核方式、聚合环境、离子成长等方面比较了反相微乳液聚合和经典乳液聚合的异同。

(4)辐射引发法

辐射引发法是丙烯酰胺单体在紫外线或射线下引发直接聚合得到固体聚丙

烯酰胺产品。该法生产工艺简单,但设备投资大,且所得产品分子量分布很宽,故目前还没有进行大规模工业生产[2]。

(5)硫酸水合法

美国氰胺公司采用等摩尔比的丙烯腈和水,在硫酸存在下,于80~100℃进行水合,先生成丙烯酰胺硫酸盐,然后再用氨(或烧碱、生石灰)中和,结晶分离出丙烯酰胺产品和副产品硫酸胺。该法优点是易制得结晶单体。主要缺点是原料丙烯腈等消耗高,产品纯度低,收率低,产生大量含丙烯酰胺的硫酸盐和废液,污染环境。

(6)新的聚合方法

近年来对PAM合成中自由基引发方式的研究有了新进展,采用更为节能环保的引发体系,如光引发聚合、热引发聚合、辐射聚合、等离子体引发聚合、沉淀聚合、胶束聚合等。徐初阳等人采用光引发聚合技术进行P A M合成,选取了二苯甲酮类、硫杂蒽酮类和苯偶酰类等光引发剂进行改性处理,使之能用于AM水溶液的光聚合。在紫外光照射下,可获得特性粘数为8~14dL/g,AM 残留量<0.05%的高纯PAM。聂容春等人[39]采用光引发聚合方式,利用二甲基二烯丙基氯化铵(DMDAAC)与AM合成阳离子型聚丙烯酰胺(CPAM),其絮凝性能优于单纯的P A M,特别是对粒度细、富含高岭土的难沉降煤泥水,C P A M的絮凝效果更佳。P.James等人研究了热引发AM聚合反应,找出了热引发机理的直接证据。叶强等人用Coγ射线引发A M反相乳液聚合,研究了吸

收剂量、剂量率、乳化剂含量和单体含量及辐射后效应等对PAM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特别是采用高剂量率引发和特低剂量率辐射聚合的手段,取得良好效果。何彦刚研究了等离子体引发水溶液聚合制备聚(丙烯酰胺-co-2-(甲基丙烯酰氧乙基)三甲基氯化铵)(Poly(AM-DMC))阳离子型聚电解质,通过测定不同反应压力下反应液的沸点,选择反应液引发温度为-9℃,以保证整个引发过程反应器内辉光稳定;在反应室压力133Pa,单体配比为1:1(质量比)时优化了反应条件:单体质量浓度30%,聚合时间24h,聚合温度40℃,pH值4.5,放电时间40s,放电功率60W,所得聚合物特性黏数达9.66dL/g。李万捷等人研究了在微波场中PAM絮凝剂的合成,探讨了不同微波辐射功率对单体转化率、PAM 相对分子质量及引发聚合时间、水溶解时间的影响,并用所制产品进行了洗煤废水处理试验,取得了良好应用效果。J.C.Paul等人用双电子引发聚合反应,并用扫描电镜分析了产物,发现光学引发可得到3-D(3-dimensiona)结构,这种PAM 由于其良好的生物兼容性可用于医药行业。王久芬等人采用沉淀聚合法制得P A M,然后将其与甲醛(碱性条件下)和二氰二胺依次反应得到P A M-M G阳离子聚电解质。王玉鹏等人[以AM单体为主要原料,引入辅助共聚单体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PS),选择氧化还原/水溶性偶氮化合物复合引发体系,采用胶束聚合技术和前加碱共水解法,以热稳定剂改性技术为辅助手段,制备了耐温抗盐驱油聚合物AM/丙烯酸(AA)/AMPS,该共聚物对一价金属离子表现出较好的抗盐性能。

1.1.3我国聚丙烯酰胺酰胺工业发展状况

(1)国外

各国家和地区聚丙烯酰胺的应用结构有所不同,美国和西欧的聚丙烯酰胺主要用于水处理,在造纸方面应用所占比例相对较小,而日本的聚丙烯酰胺则主要用于造纸工业。美国聚丙烯酰胺的消费结构大约为:水处理占60%,造纸占25%,矿山占11%,其它占4%;日本聚丙烯酰胺的消费结构为:水处理占32%,造纸占45%,矿山占8%,石油占12%,其它占3%;西欧聚丙烯酰胺的消费结构为:水处理占56%造纸占29%,石油占11%,其它占4%。

(2)国内

我国聚丙烯酰胺主要应用领域是石油开采、水处理、造纸、高吸水性树脂,冶金和洗煤等。国内聚丙烯酰胺产品的主要用户是油田的三次采油和水处理行业。

水处理剂是工业用水、生活用水、废水处理过程中所需使用的化学药剂,经过这些化学药剂的处理,能够使水达到一定的质量要求。聚丙烯酰胺(PAM)是一种重要的水处理剂,具有特殊子型等。种改性物,在水处理中常作为絮凝剂、助凝剂、污泥脱水剂等,并且在造纸、石油开采、生物医学等方面都具有广泛的应用。按照可离解基团的特性分为阳离子型、阴离子型、两性离子型和非离的物理化学性质,易通过接枝或交联得到支链或网状结构的多。

1.1.4我国聚丙烯酰胺酰胺的发展趋势

我国聚丙烯酰胺的应用始于20世纪60年代,最早应用于矿物精选,90年代后随着国内油田三次采油技术的大范围推广,我国加强了对聚丙烯酰胺

作为驱油剂的研究和生产,目前我国三次采油用聚丙烯酰胺产能位居世界

首位,油田开采也成为目前国内聚丙烯酰胺的最大消费领域。目前,我国有阴离子型聚丙烯酰胺生产企业40多家,产能在1万t/a以上的厂家有6家,合计产能约占国内总产能的80%以上。国内阳离子聚丙烯酰胺的市场规模和产能均较小,普遍存在产品单一、技术不成熟、质量不稳定等情况,多未达到规模化生产,产品竞争主要集中于低端市场,高端产品还需进口。2008年我国阳离子聚丙烯酰胺消费量约6.91万t,其中国内产量为4.45万t,进口2.46万t。业内专家预计,未来5年,全球药品包装市场将成为软包装的第二大经济增长点,我国将成为增长最快的地区。到2050年时我国将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药品包装市场。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创新,塑料瓶在医药包装市场近年来取得了显着的进步。由于塑料瓶包装产品具备独特优势,药品包装形式也因此不断变化,原来的纸袋包装、塑料袋包装、玻璃瓶已发展到现在的聚乙烯瓶、聚丙烯瓶、聚酯瓶、铝塑包装及条形包装,而汽罩包装及条形复合膜包装也将成为固体剂型药品包装的主流。但同时,环保、安全、健康等问题也随之被社会各界所关注。为适应消费者环保意识的变化,医药包

装企业已着手进行绿色包装的开发,主要有:可循环使用的绿色包装、环境调节包装、高阻隔包装、无菌包装、抗菌包装等[3]。

从经济发展的趋势看随着我国自身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迅速发展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之一。西方发达国家向我国等发展中国家转移本国已失去竞争优势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聚丙烯酰胺行业也在此列。从聚丙烯酰胺行业特点上看由于使用的原料丙烯腈是剧毒物质丙烯酰胺也具有一定的毒性整个生产过程毒性较大职业病危害因素比较严重有一定数量的污染物排放对生产环境有一定的损害。发达国家对于环保、生产安全、员工劳动保护等方面要求严格对含有有毒化学品的产品生产采取不同程度的限制和不鼓励政策。因此发达国家采取转移基地的策略将新建的生产基地选在我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

1.1.5聚丙烯酰胺产业应用领域

聚丙烯酰胺各国家和地区的应用结构有所不同,美国和西欧的聚丙烯酰胺主要用于水处理,在造纸方面应用所占比例相对较小,而日本的聚丙烯酰胺则主要用于造纸工业。

(1)用作絮凝剂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

在原水处理中与活性炭等配合使用,可用于生活水中悬浮颗粒的凝聚、澄清。用有机絮凝剂丙烯酰胺代替无机絮凝剂,即使不改造沉降池,净水能力也可提高20%以上;在污水处理中,采用聚丙烯酰胺可以增加水回用循环的使用率,还可用作污泥脱水;工业水处理中用作一种重要的配方药剂。聚丙烯酰胺在国外应用最大的领域是水处理,国内在此领域的应用正在推广。絮凝剂是一种可使液体中不易沉降的悬浮颗粒凝聚沉降的物质。絮凝沉降技术是目前国内外用来提高水质处理效率的一种经济简便的水处理技术。絮凝剂能简单有效地脱除80%~95%的悬浮物和65%~95%的胶体物质,能降低水中COD,减少环境污染。

(1)减少絮凝剂的用量。

在达到同等水质的前提下,聚丙烯酰胺作为助凝剂与其它絮凝剂配合使

用,可以大大降低絮凝剂的使用量;在达到同等水质的前提下,聚丙烯酰胺作为助凝剂与其它絮凝剂配合使用,可以大大降低絮凝剂的使用量;

(2)改善水质。

在饮用水处理与工业废水处理中,聚丙烯酰胺与无机絮凝剂配合使用,可明显改善水质;

(3)提高絮体强度与沉降速度。

聚丙烯酰胺形成的絮体强度高,沉降性能好,从而提高固液分离速度,有利于污泥脱水;

(4)循环冷却系统的防腐与防垢。

聚丙烯酰胺的使用可大大减少无机絮凝剂的用量,从而避免无机物质在设备表面的沉积,减缓设备的腐蚀与结垢。

(2)采油中的应用

聚丙烯酰胺是一类多功能的油田化学处理剂,广泛用于石油开采的钻井、固井、完井、修井、压裂、酸化、注水、堵水调剖、三次采油作业过程中,,特别是在钻井、堵水调剖和三次采油领域。聚丙烯酰胺水溶液具有较高的粘度,有较好的增稠、絮凝和流变调节作用,在石油开采中用作驱油剂和钻井泥浆调节剂。在石油开采的中后期,为提高原油采收率,我国目前主要推广聚合物驱油和三元复合驱油技术。通过注入聚丙烯酰胺水溶液,改善油水流速比,使采出物中原油含量提高。在三次采油中加入聚丙烯酰胺,可增加驱油能力,避免击穿油层,提高油床开采收率。中国石油工业是聚丙烯酰胺的最大用户,聚丙烯酰胺的科技进步促进了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石油工业的需求又加速了聚丙烯酰胺的科技创新步伐与行业的发展。

(3)造纸领域的应用

聚丙烯酰胺在造纸领域广泛用作助留剂、助滤剂、均度剂等以提高纸张的质量、料浆脱水性能、细小纤维及填料的留着率,减少原材料消耗及对环境的

污染,用作分散剂,可改善纸的均匀度。高分子量阳离子聚丙烯酰胺(CPAM)是一种优良的助留剂,利用CPAM分子结构中的阳离子基团,可直接与纤维和填料形成静电吸附之留着,同时亦可通过桥连作用与纤维结合而很快产生絮凝。利用CPAM分子结构中的阳离子基团架桥的作用,促进纤维间的相互作用,吸附到纤维上的增强剂有助于酰胺基与纤维上的羟基形成氢键,从而提高了纸张的强度。造纸工业对PAM的需求与纸浆原料、纸产品种类以及造纸工业水平等相关。我国现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纸生产和消费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长期保持高速发展态势,纸和纸板产量由1978年的489万t增至2007年的7787万t,预计2010年的产量将超过9000万t。但是,造纸工业原料和环境污染是长期困扰我国造纸工业发展的两大主要问题。我国是一个森林资源匮乏的国家,因此造纸工业更多是利用非木浆和废纸浆作为原料。根据2006年造纸工业的统计数据,木浆占国内造纸工业原料的比重仅为22%,非木浆为22%,其余56%为废纸浆。另外,由于技术水平、原料结构和规模及装备水平等原因,我国造纸工业的吨产品水耗高于国际先进水100%以上,每年废水的排放量占全国的比重较高。2005年造纸工业的废水排放量36.7亿t,约占全国重点统计企业废水排放总量的17%,COD排放量159.7万t,占全国重点统计企业COD排放量的32.4%。

1.1.6聚丙烯酰胺类吸水性树脂研究进展

近些年来,随着水凝胶材料在医学领域应用研究的不断发展,以及为了提高SAP的耐盐性问题,人们加强了对PAM类吸水性树脂及其凝胶材料的研究,使其种类不断增加,性能也不断提高。与同类材料相比,这类材料具有吸水速率快、耐盐性高、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目前这类材料的研究已经成为SA P研究领域的热点之一。PAM类吸水性树脂可视为分子结构上含有AM单元的交联吸水性聚合物,根据合成原料来源可分为天然高分子类、合成聚合物类、复合物类三大类。

(1)天然高分子类[4-8]

天然高分子类主要有淀粉类和纤维素类,一般是以天然(改性)淀粉或天然

(改性)纤维素为骨架,通过与AM单体(亦可再引入其它单体)接枝或共聚形成的一类高分子材料。其中淀粉类一般无毒、可生物降解且原料来源广泛,但吸水后凝胶强度低、易水解且耐热性较差,一般用于一次性卫生用品。关于淀粉类材料研究较多,其制备过程一般是在氮气保护下,先将淀粉在一定温度下糊化,而后加入引发剂、交联剂和单体进行接枝共聚反应,经后处理工序得产品。该类产品的吸水倍率一般在几百倍左右,也有达1000倍以上的产品,其中水解处理对产物性能有显著影响,一般水解后产品的吸水性能显著增加,但其耐盐性则急剧下降。

(2)合成聚合物类

相对于天然高分子类,这类材料合成工艺简单、结构更为稳定且生物相容性良好,除具有一般吸水树脂的用途外,其在医学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对这类材料的研究迅速发展,出现了一元合成、二元共聚、三元共聚等类型。

(3)复合物类

该类材料是采用有机无机杂化方法制备的一类复合性材料,无机

物一般为具有抗盐、吸附和胶体等性能的矿物粉体。无机矿物粉体的引入既保持了传统树脂的吸水保水性,提高耐盐性及凝胶强度,同时也降低了生产成本,

目前对这类材料的研究十分活跃。林松柏等[9]在以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作交联剂、硝酸铈铵为引发剂、微晶纤维素与丙烯酰胺接枝共聚反应体系中添加高岭土,合成了吸水及耐盐性优良的吸水性复合材料,结果表明,高岭土在接枝聚合物中能较好分散,高岭土的加入提高了水凝胶的强度。张俊平等[10]以丙烯酰胺、凹凸棒粘土为原料,采用水溶液聚合法合成了丙烯酰胺/凹凸棒复合吸水性树脂,材

料在蒸馏水和0.9%NaCl溶液中的吸水倍率分别达到了2645g/g和112g/g。李云龙等[11]利用丙烯酰胺与丙烯酸对羧甲基纤维素进行接枝改性,并将其与硅

溶胶进行原位杂化,结果发现,当硅溶胶用量为一适当值时,SiO2无机网络与有机部分形成的氢键或化学键、交联剂的化学交联作用之间能起到比较完善的协同作用,能够制得较为理想的吸水性材料。此外,也有将硅藻土、粘土、蒙脱土等[12]应用于此类材料研究的报道。

1.1.7聚丙烯酰胺类吸水性树脂凝胶材料研究进展

聚丙烯酰胺类吸水树脂及其凝胶材料因具有同类材料所不具备的特性,近年来人们不断研究其在农业、医学、油田等领域的应用。从研究情况来看,国外对该类材料的应用研究比较全面、深入,而国内的研究工作基本处于起步阶段。姜绍通等[12]将甘薯淀粉接枝AM吸水树脂用于玉米种子发芽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用树脂包衣的玉米种子比未包衣的玉米种子的发芽率提高10%以上。胡三清等[13]以丙烯酸、丙烯腈、丙烯酰胺及乙烯基有机硅交联剂等合成了一种新型吸水性树脂,该树脂用于石油开采过程封堵高渗层大孔道水层,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此外,PAM水凝胶作为医用软组织填充材料,已经获得了临床应用目前该领域的研究仍在发展,

设计部分

1.2设计原则依据和范围

1.2.1设计原则

本设计按以下原则进行:

(1)遵守国家有关法律及法规;

(2)立足国内,吃透和消化国外引进的设备和工艺;

(3)力求生产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实施可行,安全可靠;

(4)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生态平衡。

1.2.2设计依据

(1)依据校发的毕业设计任务书;

(2)参考大庆石化聚丙烯酰胺生产装置技术资料;

(3)原材料,半成品,成品规格,质量指标参照大庆石化企业标准执行;

(4)设备设计,PI图绘制规范按大庆石化设计院规范执行。

1.2.3设计范围及深度

(1)设计范围:本设计包括聚合,水解,干燥工段的设计。

(2)设计深度:本设计深度为初步设计。

1.3生产规模

1.3.1本装置生产规模

本装置生产规模为1.20×107千克/年聚丙烯酰胺粉末。

1.3.2设计的开工时间

设计运转时间为8000小时/年。

1.3.3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采用两条生产线,四釜并联间歇操作,水解机和流化床干燥器连续操作。

1.4装置组成

1.4.1生产工段

100#工段:物料配制;

200#工段:聚合;

300#工段:水解和干燥;

400#工段:造粒;

500#工段:颗粒混合和装袋。

1.4.2辅助生产设施

包括控制室,配电室,实验室及办公室。

本装置所需的丙烯酰胺,水,电,蒸汽均由厂区系统管网提供。

1.5生产制度

开工时间每年8000小时,采用连续自动化生产,五班三运转

[1]邢会敏聚丙烯酰胺开发应用进展(核工业北京化工冶金研究院,北京1

01149)

[2]李玉芳聚丙烯酰胺的生产应用及市场前景(北京江宁化工技术研究所,)

[3]工程塑料应用2010年,第38卷,第2期

[4]王直刚.玉米淀粉/丙烯酰胺接枝型高吸水性树脂的合成[J].化学工程师,2004(8):12 14.

[5]杨燕,周明,蒲万芬,等.抗盐性淀粉接枝高吸水性树脂的结构与性能研究[J].应用化工, 2004,33(1):37-39.

[6]田义龙,付国瑞,张敬平.抗盐性高吸水性树脂的研制[J].化工新型材料,2003,31(3): 25-27.

[7]马凤国,宋毅,多英全.羧甲基纤维素与丙烯酸和丙烯酰胺共聚接枝研究[J].高分子材料

科学与工程,2003,19(1):81-83.

[8]肖春妹,林松柏,萧聪明,等.水溶液法合成H EC g(AM AA)/SiO2高吸水性树脂[J].化工新型材料,2004,32(7):20-22.

[9]林松柏,林建明,吴季怀,等.纤维素接枝丙烯酰胺/高岭土高吸水性复合材料研究[J].矿

物学报,2002,22(4):299-302.

[10]张俊平,刘瑞凤,李安,等.丙烯酰胺/凹凸棒复合吸水性树脂的制备及溶胀行为[J].高

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5,21(3):169-172.

[11]李云龙,林松柏,吴宏,等.改性羧甲基纤维素/SiO2杂化材料结构与性能[J].华侨大学

学报,2004,25(3):266-269

[12]姜绍通,周建芹,赵妍嫣,等.甘薯淀粉接枝共聚高吸水树脂的合成及在种子包衣上的

应用研究[J].农业工程学报,2004,20(1):207-210.

[13]胡三清,王正良,伍家忠.JAR吸水性树脂研究及其在油田中的应用[J].湖北化工, 2000(1):29-30..

总装工艺设计说明书.doc

总装二车间工艺设计说明书一、设计依据 2001年7月8日公司新车型专题会议。 二、车间任务和生产纲领 1、车间任务 各种总成及合件的分装、发送、车身内、外饰及底盘的装配和检测,补漆和返工等工作。 2、生产纲领 年生产24万辆整车(其中S11车8万辆,T11车3万辆,B11车5万辆, MPV 2万辆,B21车3万辆。),采用二班制,按每年251个工作日计算。 3、生产性质 本车间属于大批量、流水线生产。 4、产品特点: 4.1、S11车: (1)、外形尺寸:L×W×H=3500×1495×1485(单位:mm);(2)、轴距: L=2340mm; (3)、轮距(前/后): 1315/1280mm; (4)、整备质量: 778Kg。 4.2、T11车: (1)、外形尺寸:L×W×H=4265×1765×1670(单位:mm);

(2)、轴距: L=2510mm; (3)、轮距(前/后): 1505/1495mm; (4)、整备质量: 1425Kg。 4.3、B11车: (1)、外形尺寸:L×W×H=4770×1815×1440(单位:mm);(2)、轴距: L=2700mm; (3)、轮距(前/后): 1550/1535mm; (4)、整备质量: 1450Kg。 4.4、MPV: 各参数暂未定。 4.5、B21车: (1)、外形尺寸:L×W×H=4670×1780×1435(单位:mm);(2)、轴距: L=2670mm; (3)、轮距(前/后): 1515/1500mm; (4)、整备质量: 1350Kg。 5、生产协作 本车间装配用油漆车身通过悬挂式输送机从涂装二车间及涂装三车间输送过来,发动机由发动机厂用叉车运输过来,其他外协作件均由外协厂家提供。 三、工作制度和年时基数 1、采用二班制,每班工作8小时,全年按251个工作日计算,工作负荷

毕设任务书_车间设计

2014届应用化学制药方向《毕业设计任务书》 设计人: 设计题目: 设计目的:设计的目的是把选定的实验室的的小试工艺放大到规模化大生产的相应条件,在选择中设计出最合理、最经济的生产工艺流程,做出物料和能量衡算;根据产品的档次,筛选出合适的设备;按GMP规范要求设计车间工艺平面图;估算生产成本,最终使该制药企业得以按预定的设计期望顺利投入生产。 设计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版)》、《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局令第28号)》、《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范(GB50457--2008)》、《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010年版)》等。 设计内容: 1.处方设计 (1)查阅文献,详细列出药物的临床用途、理化性质、稳定性和生物学特性(天然药物罗列指标性成分的生物学特性)等信息(天然药物提取物还需列药物浸膏的性状信息)。说明这些信息对选择剂型的指导意义。 药物的理化性质信息至少包括:溶解度和pKa、粒径(天然药物浸膏的过筛目数)、晶型、吸湿性、脂水分配系数(天然药物浸膏列指标性成分的脂水分配系数)、pH-稳定性关系。 稳定性包括:药物(或天然药物的指标性成分)对光、湿、热的稳定性。 生物学特性包括:药物(或天然药物的指标性成分)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 (2)处方的筛选与优化 列出选定处方的处方全部组成及各原辅料的用量。处方组成应包括:原料药、全部辅料、包装材料或容器。 原料药、全部辅料、包装材料或容器应通过对比分析,选择固定的供应商。 说明处方筛选过程,并结合药物的临床用途、理化性质、稳定性和生物学特性及辅料的理化性质、稳定性和生物学特性等信息,说明所选定处方的合理性及存在的问题。 说明处方优化的过程及理由。 处方的筛选与优化的原则:根据临床用途及给药途径慎重选择,尽量优化处方,做到处方与生产工艺为最佳匹配、有利于设备选型与生产工艺验证。

片剂车间工艺设计

《课程设计》 设计成绩: 批阅人: 批阅日期: 设计题目:年产2.8亿芍甘片生产车间工艺设计 设计者: 班级: 学号: 指导教师: 设计日期: 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

设计任务书 一、设计题目 年产2.8亿芍甘片生产车间工艺设计 二、设计条件 (1)生产制度 年工作日:250天;1天2班,每班8 h,一天2班。 (2)药剂规格及原辅材料的消耗 依照各“中药制药分离技术课程设计”而定 ①规格:0.35 g/片 ②主要工序及原辅材料可参照 a. 药材干浸膏提取率:7.5%,干浸膏粉碎过筛收率:98% b.干法制粒:干浸膏粉末和辅料比为30:70,收率为98% c. 整粒、总混:收率为99% d. 压片、包衣:收率为98% e. 包装:内包收率为99%;外包无损耗 三、设计内容与要求 (1)确定工艺流程及净化区域划分; (2)物料衡算; (3)设备选型; (4)按GMP规范要求设计生产工艺流程图和车间工艺平面图; (5)编写设计说明书; 四、设计成果 (1)设计说明书一份 包括工艺概述、工艺流程及净化区域划分说明、物料衡算、设备选型及主要设备一览表、车间工艺平面布置原则、技术要求和说明。 (2)工艺流程图; (3)提取车间、制剂车间平面布置图(1∶100) 五、设计时间

设计时间为2周,从2015年6月12日至2016年6月24日。 目录 1 片剂生产工艺概述 (05) 1.1项目概述 (05) 1.2设计目的和意义……………………………………… 07 1.3设计内容 (07) 1.4 设计指导思想和设计原则 (08) 2 生产工艺流程简述 (08) 2.1生产方案、产品类型与包装方式 (08) 2.2生产规模、制度与方式 (09) 2.3工艺流程 (09) 2.3.1工艺流程制定的原则 (09) 2.3.2制粒压片工艺 (09) 2.3.3片剂的生产工艺 (11) 2.3.4工艺简介 (12) 3 物料衡算 (14)

聚丙烯酰胺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 一、课题名称 聚丙烯酰胺的制备。 (一)主要原料极其规格 丙烯酰胺聚合级工业品 M E TA MS 工业级 (甲基氧代乙基二甲基氨甲基硫酸酯) (二)制法 丙烯酰胺与适宜的阳离子单体(如ME T AM S)在水-特丁基醇(TB A)中自由基催化下发生沉积共聚合反应而制得聚丙烯酰胺。 (三)流程说明 配制好的50%液态丙烯酰胺单体溶液,通过离子交换塔,除去聚合抑制剂铜离子后,间断的加入沉积共聚合反应器然后加入精致水、蜜白胺和循环的TB A溶剂,再加入液态缓冲剂氯化铵,用氮气吹扫,除去残余的氧后,再加入催化剂-活化剂溶液。在聚合反应器中进行绝热反应,温度为50~60度、反应时间5~6h 聚合物的收率是定量的。 产物为悬浮于水和TB A中的微粒。通过离心机分出水和TB A,再将粒料在干器中进行干燥包装出厂母液经精制循环使用。二、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设计一种聚丙烯酰胺的生产工艺流程,能用于中试生产,工业及民用水处理的需求。 聚丙烯酰胺再合成水溶性聚合物中是用途最广、用量最大的,自五十年代用于造纸工业作为添加剂,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采用不同的聚合工艺,引入不同的官能团,可得到一系列具有不同分子量和不同电荷密度的产品,使其应用范围更加广泛,现已被称为标准的造纸助剂。据报道,美国1985年用于造纸作为助流助滤剂的PA M为8700吨,1985—1990年间增长6—10%。因此

研究和开发高质量的PA M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本课题的目的是研制出一种固含量高、分子量高、溶解迅速、稳定好、单体残存量少的聚合物乳胶产品,要求其生产工艺简单,生产成本低的生产工艺流程。 三、课题研究的对象 聚丙烯酰胺产品规格:有聚丙烯酰胺粉剂、非离子型和阴离子型干粉、胶体等。 聚丙烯酰胺产品用途:用作油田泥浆处理剂、污水处理剂、纺织上浆、纸张补强剂、絮凝剂等,广泛应用于石油、冶金、纺织、食品等工业。 1、石油工业 聚丙烯酰胺虽然对水的表面张力降低很小,但分子中有活性基团,吸附于界面之后,能改变界面状态,多年来作为增稠剂、降失水剂、絮凝剂、分散剂、降阻剂、阻垢剂、流度控制剂用于石油工业,提高钻井流体流动性和石油采收率,并减少流体阻力。 作为泥浆性能调整剂,经常使用的是部分水解聚丙烯酰胺。其作用是调节钻井液的流变性,携带岩屑,润滑钻头,减少流体流失等。用PA M调节的钻井泥浆相对密度低,固体含量少,能减轻对油气层的压力和堵塞,容易发现油气层,并有利钻井。 此外,还可大大减少卡钻事故,减轻设备磨损,并能防止井漏和坍塌,使井径规则。在提高石油采收率的三次采油方法中,聚合物驱油技术占有重要地位 在油田生产过程中,由于地层的非均质性,常产生水浸问题,需要进行堵水。PAM类堵水剂的发展甚快,用量大,具有对油和水渗透能力的选择性。选择性堵水这一点是其他堵水剂所没有的。采用P AM还可调整地层内吸水剖面及封堵大管道,实践中已见到良好效果。 从70年代以来,国际上发展起来一种新型发醇产品—黄原胶,它是由甘蓝黑腐单细胞菌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原料(如玉米、淀粉等),经生物工程的手段得到的一种高分子微生物聚合物。

300万吨的薄板带热连轧车间工艺设计综述

摘要 板带钢是钢铁产品的主要品种之一,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和建筑业。宽带钢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发展中需求量很大。世界各国近年来都在注重研制和使用连铸连轧等新技术和新设备来生产板带钢。 本设计是年产300万吨的薄板带热连轧车间工艺设计。产品规格为:()()mm 20 8.0?。所用钢种为:碳素钢、低合金高强度钢、不锈钢。 ~ 1000 1600 ~ . 论文主要内容包括:原料的选择、生产工艺的制定、典型产品工艺计算、主要设备和辅助设备的选择,并且对主要设备(轧辊和电机)的能力进行了校核,对车间主要经济指标、生产车间布置和环境保护,进行了设计和规划。 本设计到了预期要求,实际年产量382万吨。 关键词:热连轧,薄板带钢,工艺计算,典型产品,设备

ABSTRACT Strip is one of steel and iron product.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dustry, agriculture, transportation and construction. The demand on the small section is very enormous in our country national economy development. In recent years, many new technologies and equipments, such as continuous casting-rolling, are developed to produce the small size in cross-section alloy steel shape in the various countries. This design is the annual output of 3.0 million tons of sheet strip workshop process design. Its product specifications range from()()mm . 8.0?, ~ 20 1000 1600 ~ used steels of carbon steel, high strength low alloy steel, stainless steel The paper manly includes the selection of raw material and subsidiary equipments and main equipments, formulation of production technology, technology calculation of the typical products, check the capacity of main equipments (including rolling mills and the electric motors). Setting about the products design it plans exactly the main economic index of the workshop and its arrangement, environment production and so on. The design achieves the desired requirements with the annual output of 3.0 million tons. Key Word:hot rolling, sheet strip, technology calculate, typical product, equipment..

三轮总装车间工艺方案

6 总装车间 6.1 车间任务及纲领 a. 车间任务 本车间承担盘式系列、及把式系列电动三轮车的整车装配、调整,车厢总成、盘式车驾驶室总成等分装任务。 b. 生产纲领 全年单班生产整车8万辆。其中把式三轮车与盘式三轮车产量比例为7:3。 6.3 设计原则及主要工艺说明 a. 设计前提 本项目是在原有标准厂房基础上进行改造,新增生产线,形成单班年产整车8万辆三轮电动车的能力。 b. 设计原则 ?车间工艺设计指导思想是以保证产品质量为中心,在工艺流程合理、物流顺畅、降低生产成本上精心设计,充分利用厂房面积,体现出平面布置优化设计。 ?注重提高产品的装配水平,把确保产品装配质量放在首位,在确保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做到以人为本少投入,提高经济效益。 ?装配线设计考虑较大柔性。 ?装配线设计注重人机工程学,以减轻工人劳动强度。 ?零部件存放及分装区采取就近布置原则,以减少车间物流距离及减少运输设备。 ?进入总装车间的零部件应为合格产品,以免因零部件原因造成整车质量缺陷。 ?为确保产品质量,装配工具普遍采用电动或气动工具。 ?对于重量在25kg以上的零件及总成采用起重运输设备进行吊运。 ?生产线设置局部照明以保证装配质量并实现节能。 ?生产线旁设置岗位风扇以实现防暑降温,改善劳动环境。 ?车间所有吊挂设备、设施均采用地面立柱结构形式。 c. 主要工艺说明 ?本次设计总装车间利用原有标准厂房进行改造,车间西侧为涂装车间。 ?封闭总装车间与北侧厂房之间通道用于总装车间外协件存放,总装车间南侧接建

9m厂房用于总装车间办公生活间及外协件存放。 驾驶室总成按一天的生产量储存(存放267辆份),其他外协件的存放面积均不足,应由业主考虑缩短储存周期或另外设置一处外协件仓库。 ?总装车间总体布局:厂房中间为整车装配区,装配线西侧靠近涂装车间设置车架及车厢存放区,装配线东侧为整车下线调整区,南北两侧主要为外协件存放区。 ?车厢、车架为厂内自制件,由涂装车间通过轻型积放悬链输送至总装车间,其中车架为总成,车厢需要在总装车间由箱板合装为车厢总成后上总装线。总装车间其他零部件均为外协。 ?设置2条整车装配线,平行布置,均采用板式带支架形式,其中后支架固定在板式带上用于支撑后桥,前支架为活动式以方便不同轴距车型调整支撑点。南侧为把式车装配线,车位间距3.5m,设置14个车位;北侧为盘式、把式混合装配线(以盘式车生产为主进行设计),车位间距4.2m,设置12个车位。混合装配线在吊装驾驶室之前的一段均为人员在两侧地沟内操作(地沟深度约为500mm),在吊装驾驶室工位及其以后均为正常的地面上操作。 ?车架、车厢、驾驶室上线均采用电动葫芦吊运。 ?盘式车驾驶室分装线设置在混合装配线北侧,分装线北侧靠近外协件存放区。分装线采用摩擦地面链小车形式,工位间距2.5m,共设置10个工位,装配完成后的驾驶室人工推至总装线旁,利用电动葫芦吊运上线。 ?车厢分装线设置在车间北侧接建的厂房内,西侧为箱板存放区,南侧为总装车间内车厢总成存放区。分装线采用摩擦地面链小车形式,工位间距3m,共设置8个工位,装配完成后的驾驶室人工推至车厢存放区。 ?前后风挡玻璃胶条加热方式为电加热,加热介质为水,加热水温为70℃-85℃。 ?装配完成的整车调整至合格后开至停车场。 ?主要工艺过程 ?整车装配 装后桥总成→装板簧总成→车架上线→后桥调整→装后减震→装前灯→装全车线束→装前减震→装车把→装全车线束→装车灯→装后制动拉杆→装断电器→装前挡泥瓦→装电气元件→电气元件检验→装前轮及制动总成→装前制动拉线→装里程表芯→

年产40000吨苯酐的车间工艺设计_毕业设计

第一章文献综述 1.1苯酐简述 苯酐,全称为邻苯二甲酸酐(Phthalic Anhydride),常温下为一种白色针状结晶(工业苯酐为白色片状晶体),易燃,在沸点以下易升华,有特殊轻微的刺激性气味。苯酐能引起人们呼吸器官的过敏性症状,苯酐的粉尘或蒸汽对皮肤、眼睛及呼吸道有刺激作用,特别对潮湿的组织刺激更大。苯酐主要用于生产PVC 增塑剂、不饱和聚酯、醇酸树脂以及染料、涂料、农药、医药和仪器添加剂、食用糖精等,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在PVC 生产中,增塑剂最大用量已超过50%,随着塑料工业的快速发展,使苯酐的需求随之增长,推动了国内外苯酐生产的快速发展。 最早的苯酐生产始于1872 年,当时德国BASF 公司以萘为原料,铬酸氧化生产苯酐,后又改用发烟硫酸氧化生产苯酐,但收率极低,仅有15%。自1917 年世界开始以氧化钒为催化剂,用萘生产苯酐后,苯酐的生产逐步走向工业化、规模化,并先后形成了萘法、邻法两种比较成熟的工艺[1]。 1.2苯酐的性质[2] 苯酐,常温下为一种白色针状结晶(工业苯酐为白色片状晶体),易燃,在沸点以下易升华,有特殊轻微的刺激性气味。 分子式C8H4O3,相对密度1.527(4.0℃),熔点131.6℃,沸点295℃(升华),闪点(开杯)151.7℃,燃点584℃。 微溶于热水和乙醚,溶于乙醇、苯和吡啶。 1.3苯酐的合成方法比较及选取 1.3.1合成苯酐的主要工艺路线 1.3.1.1 萘法[1] 1.3.1.1.1反应原理 萘与空气在催化剂作用下气相氧化生成苯酐。

+O O O 2 V 2O 5 CO 2O H 29/2++2 2 1.3.1.1.2 工艺流程 空气经净化、压缩预热后进入流化床反应器底部,喷入液体萘,萘汽化后与空气混合,通过流化状态的催化剂层,发生放热反应生成苯酐。反应器内装有列管冷却器,用水为热载体移出反应热。反应气体经三级旋风分离器,把气体携带的催化剂分离下来后,进入液体冷凝器,有40%-60%的粗苯酐以液态冷凝下来,气体再进入切换冷凝器( 又称热融箱)进一步分离粗苯酐,粗苯酐经预分解后进行精馏得到苯酐成品。尾气经洗涤后排放,洗涤液用水稀释后排放或送去进行催化焚烧。 1.3.1.2邻法 1.3.1.2.1 反应原理[1] 邻二甲苯与空气在催化剂作用下气相氧化生成苯酐。 CH 3 CH 3 +3O 2 3O O O H 225 + 1.3.1. 2.2 工艺流程 过滤、净化后的空气经过压缩,预热后与汽化的邻二甲苯混合进入固定床反应器进行放热反应,反应管外用循环的熔盐移出反应热并维持反应温度,熔盐所

工艺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程序

工艺设计的基本原则和程序 一、工艺设计的基本原则 水泥厂工艺设计的基本原则可归纳如下: (1)根据计划任务书规定的产品品种、质量、产量要求进行设计。 计划任务书规定的产品产量往往有一定范围,设计产量在该范围之内或略超出该范围,都应认为是合适的;但如限于设备选型,设计达到的产量略低干该范围,则应提出报告,说明原因,取得上级同意后,按此继续设计。 对于产品品种,如果设计考虑认为计划任务书的规定在技术上和经济上有不适当之处,也应提出报告,阐明理由,建议调整,并取得上级的同意。例如,某大型水泥厂计划任务书要求生产少量特种水泥,设计单位经过论证,认为大型窑改变生产品种,在技术上和经济上均不合理,建议将少量特种水泥安排给某中小型水泥厂生产,经上级批准后,改变了要求的品种。 窑、磨等主机的产量,除了参考设备说明和经验公式计算以外,还应根据国内同类型主机的生产数据并参考国内外近似规格的主机产量进行标定。在工厂建成后的较短时期内,主机应能达到标定的产量;同时,标定的主机产量应符合优质、高产、低消耗和设备长期安全运转的要求,既要发挥设备能力,但又不能过分追求强化操作。 (2)选择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的工艺流程和设备。 工厂的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确定以后,整个工厂设计可谓大局已定。工厂建成后,再想改变其工艺流程和主要设备,将是十分困难的。例如,要把湿法厂改为干法厂,固然困难;要把旧干法厂改为新型干法厂,也非易事。例如,为了利用窑尾废气余热来烘干原料,生料磨系统也得迁移,输送设备等也得重新建设,诸如此类的情况,在某些条件下就不一定可行。 在选择生产工艺流程和设备时,应尽量考虑节省能源,采用国内较成熟的先进经验和先进技术;

聚丙烯酰胺合成技术与应用

聚丙烯酰胺合成技术与应用介绍 聚丙烯酰胺(PAM)是丙烯酰胺(AM)均聚或1其他单体共聚而成的质量分数为50%以上的线型水溶性高分子化学品的总称。由十其结构单儿中含有酰胺基,易形成氢键,所以具有良好的水溶性,广泛应用于石油、金属及化学矿山开采、水处理、纺织、造纸等行业。PAM 系列产品可分为非离子型(NPAM)、阳离子型(CPAM)、阴离子型(APAM)和两性4大类。相对分子质量大小是PAM主要性能指标之一。 1 PAM的合成方法 PAM一般由自由基引发聚合合成,主要有本体法、水溶液法、乳液法和悬浮法等合成方法。根据聚合是否加入其他单体,又可分为均聚和共聚2种,PAM产品形态有水溶液、乳剂和粉剂等。 1. 1水溶液聚合法 水溶液聚合法是将单体AM和引发剂溶解在水中的聚合反应,是目前应用较广泛和成熟的技术。所得PAM产品有胶状和粉状2种,其胶体采用质量分数为8%-10%或20%-30% AM的水溶液在引发剂作用下直接聚合而得,产物经脱水干燥后可得粉状产品。产物相对分子质量为7万-700万。该法优点为安全、工艺设备简单、环境污染小,缺点是产物固含量低,仅为8%-15%,且易发生酰亚胺化反应,生成凝胶。 在PAM的水溶液聚合中,引发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聚合反应后得到产物的相对分子质量、产率,因而新型引发体系的开发是AM 水溶液聚合研究的关键。蔡开勇等人研究了过硫酸钾一胺体系、过硫

酸钾连二硫酸钠体系、有机过氧化物、浪酸盐或氯酸盐、金属离子等五类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对合成PAM相对分子质量的影响,发现过硫酸钾一连二硫酸钠体系是合成高相对分子质量PAM的有效引发体系。吴挡兰等人采用复合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得到相对分子质量为3. 05 X 106的PAM。穆志坚采用过硫酸钾一氮三丙酰胺引发体系,在最佳土艺条件下,得到相对分子质量为6.2X105的PAM,转化率为98. 94%。张宝军等人开发出一种新型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以AM和丙烯酸钠为单体,进行水溶液自由基共聚合反应,合成了相对分子质量高达1.8X107,过滤比为1. 24的超高相对分子质量PAM。 双官能度引发聚合是自由基聚合中一个很活跃的研究领域,它直接影响聚合速率和聚合物性能,包括端基性能、相对分子质量大小、结构等。Shah和8me、首次提出自由基“逐步聚合”概念,指出双官能度引发齐」能够用十自由基均聚制备超高相对分子质量聚合物。日木江畸厚等人使用双官能度过氧化物Luperox-2, 5-2, 5与NaHS03及Fev组成的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引发AM溶液聚合,制备了高相对分子质量的PAM}I-7。黄利铭等人以双官能度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为主,配合偶氮化合物引发剂组成新型复合引发体系,在低温下采用均相水溶液聚合法引发AM均聚,制备相对分子质量高达2 000万的PAM。 西南石油学院的胡星琪研究小组开发了一种新型的基十后过渡金属和业硫酸氢钠的AM水溶液聚合用引发体系,该体系的特点是不需要氮气保护,在常温不搅拌的情况下即可引发AM的水溶液聚合反应,日反应过程平稳可控,不易发生爆聚,可得到相对分子质量在

16亿贝诺酯片剂车间工艺设计概论

摘要: 目录: 第一章概述 1.1片剂介绍 片剂系指药物与适宜辅料混合后经压制而成的片状制剂。 1.1.1片剂的特点[1] 片剂有许多优点: (1)剂量准确,片剂内药物的剂量和含量均依照厨房的规定,含量差异较小,病人按片服用准确;药片上又可压上凹纹,可以分成两半或四分,便于取用较小剂量而不失其准确性; (2)质量稳定,片剂在一般的运输贮存过程中不会破损或变形,主药含量在较长时间内不变。片剂系干燥固体剂型,压制后体积小,光线、空气、水分、灰尘对其接触的面积比较小,故稳定性影响一般比较小; (3)服用方便,片剂无溶媒,体积小,所以服用便利,携带方便;片剂外部一般光洁美观,色、味、臭不好的药物可以包衣来掩盖; (4)便于识别,药片上可以压上主药名和含量的标记,也可以将片剂染上不同颜色,便于识别; (5)成本低廉,片剂能用自动化机械大量生产,卫生条件也容易控制,包装成本低。 但片剂也有缺点:如儿童和昏迷不醒病人不易吞服;制备贮存不当时会逐渐变质,以致在胃肠道内不易崩解或不易溶出;含挥发性成分的片剂贮存较久含量下降。 1.1.2片剂的分类 (1)压制片----通过压制而成且无特殊包衣。 (2)糖衣片----该片外包糖衣。 (3)薄膜衣片----该片表面覆盖一薄层水溶性或胃溶性物质。 (4)肠溶衣----该片包肠衣。 (5)压制包衣片----通过把已压好的片剂加入一种特制的压片机中,将另一种颗粒压成一层包在前述片剂外。

(6)缓释片----指口服给药后在机体内的释药速率受给药系统本身控制,而不受外界条件的影响。 (7)溶液片----用于制备特殊溶液的片剂。 (8)泡腾片----含有碳酸氢钠及有机酸等赋形剂制成的内服或外用片剂。 (9)压制栓或压制插入片----如甲硝唑用片系由甲硝唑压制而成。 (10)口含片和舌下片----这些片剂小,平滑,呈椭圆形。用于口腔后应该缓慢溶解或溶蚀。 (11)分散片----是一种遇水可迅速崩解形成均匀的粘稠混悬液或迅速崩解成均匀的分散片剂。 (12)咀嚼片----是一种在口腔嚼碎后下咽的片剂。 1.1.3片剂的规格和质量[2] 片剂的生产与储藏期间均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下列有关规定: a)原料与辅料应混合均匀,小剂量或含有毒性药的片剂,可根据药物 的性质用适宜的方法使药物分散均匀。 b)凡属挥发性或遇热分解的药物,在制片过程中应防止受热损 失。制片的颗粒应控制水分,并防止成品在贮存期间潮解、发霉、变质或失效。 c)凡具有不适的臭味、刺激性、易潮解或遇光易变质的药物, 制成片剂后可包糖衣或薄膜衣。 d)外观应完整光洁,色泽均匀,应有适量的硬度,以免在包装, 贮运过程中发生碎片。 e)除另有规定外,片剂应密封贮存。 1.1.4片剂的质量检查 a) 外观性状:片剂的表面应色泽均匀、光洁,无杂斑,无 异物,并在规定的有效期内保持不变。 b)片重差异:应符合现行药典对片重差异限度的要求,见 表1-1。 c) 硬度和脆碎度:反映药物的压缩成形性,一般能承受 30-40N的压力即认为合格。 d) 崩解度:一般口服片剂的崩解度检查见表1-2。检查方

汽车总装工艺设计过程

汽车总装工艺过程 汽车的总装配是整个汽车制造过程的最后阶段,汽车整车的质量最终是由总装配来保证的。因为如果装配不当,即使所有零件的加工质量都合格也难以获得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反之,若零件加工的质量不够高,却可以通过制定合理的装配方法,使产品质量合格。由于汽车总装配所花费的劳动量很大、占用时间多、占用场地大,其对整车生产任务的完成、企业劳动生产率以及生产成本与资金周转、市场营销等均有直接影响。因此,必须高度重视汽车整车的总装配工作。 1 总装配的主要工作内容 1.1 物流系统准备 (1)组织进外协件、外购件。 (2)必要的物资储备。 1.2 制定生产计划进度 1.3 制定装配工艺规程 (1)划分装配单元。 (2)制定装配工艺流程。 (3)制定调整、检测标准。 (4)设计装配中的夹具及工位器具。 (5)通过调试确定保证精度的装配方法。 1.4 装配的工作内容 1)清洗、点件

进人装配的零件必须先进行清洗,以去除在制造、贮存、运输过程中所粘附的油脂、污物、切屑、灰尘等。相关部件、总成在运转磨合后也应清洗。清洗对于保证和提高装配质量、延长产品的使用寿命有着重要意义。 2)平衡处理 运转机件的平衡是装配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工作。尤其是那些转速高、运转平稳性要求高的机器,对其零、部件的平衡要求更为严格。旋转体机件的平衡有静平衡和动平衡两种方法。对于盘状旋转体零件,如皮带轮、飞轮等,通常只进行静平衡;对于长度大的旋转机件,如曲轴、传动轴等,必须进行动平衡。 3)过盈连接 对于过盈连接件,在装配前应保持配合表面的清浩。常用的过盈连接装配方法有压人法和热胀法两种。压人法系在常温条件下以一定压力压人配合,会把配合表面微观不平度挤平,影响过盈量。压人法适用于过盈量不大和要求不高的场合。重要的、精密的机械以及过盈量较大的连接处常用热胀(或冷缩)法装配,即采用加热孔件或冷缩轴件的办法,使得缩小过盈量或达到有间隙后再进行装配。 4)螺纹连接 在汽车结构中广泛采用螺纹连接,对螺纹连接的要求是: (1)螺栓杆部不产生弯曲变形,螺栓头部、螺母底面与被连接件接触良好。 (2)被连接件应均匀受压,互相紧密贴合,连接牢固。 (3)根据被连接件的形状,螺栓的分布情况,应按一定顺序逐次(一般为2~3次)拧紧螺母。 螺纹连接的质量对装配质量影响很大。如拧紧的次序不对,施力不均会使零件发生变形,降低装配精度,并会造成漏油、漏水、漏气等。运转机件上的螺纹连接,若拧紧力达不到规定

年产2000吨环氧树脂车间工艺设计毕业设计(论文)

目录 第1章绪论 (8) 1.1产品介绍 (8) 1.2、生产工艺 (8) 1.2.1一步法工艺 (11) 1.2.2二步法工艺 (11) 1.3、主要原材料 (12) 第2章初步工艺流程设计 (12) 2.1 工艺流程框图: (13) 2.2工艺流程: (14) 第3章物料衡算 (14) 3.1 计算条件与数据理: (15) 3.2 原料用量计算: (15) 3.3 缩合工段物料衡算: (16) 3.3.1 一次反应: (16) 3.3.3回收过量环氧氯丙烷: (18) 4.3.4 环氧树脂收集: (19) 第4章热量衡算 (19) 4.1对溶解釜进行热量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对反应釜进行热量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1冷却阶段:..................................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2反应阶段:.................................. 错误!未定义书签。 4.2.3.回流脱水阶段:..............................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对蒸发器进行热量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1脱苯所需热量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2脱苯用冷凝器冷却水用量计算:................ 错误!未定义书签。 5.3 其它设备的选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5章设备选型.......................................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溶解釜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1选材:......................................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2 确定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3计算筒体厚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4计算封头厚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5校核筒体和封头的水压试验强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6夹套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5.1.7搅拌器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反应釜的设计:................................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1选材:......................................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2确定参数:.................................. 错误!未定义书签。 5.2.3计算筒体厚度:.............................. 错误!未定义书签。

聚丙烯酰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聚丙烯酰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修改编辑!) 1 总论

1.1 概述 1.1.1项目名称、主办单位名称、企业性质及法人、项目性质;经营机制及管理体制 (1)项目名称:某某化工有限公司新建3000吨/年聚丙烯酰胺项目 (2)主办单位:某某化工有限公司 (3)企业性质:有限责任公司 (4)法人代表:冯某某 (5)项目性质:新建 (6)项目地址:某某农科化工有限公司原某某农大化工厂内 (7)经营机制:总经理负责制 (8)管理体制:公司实行总经理负责制。下设销售部、采购部、财务部、生产部等。 1.1.2 主办单位概况 某某化工有限公司是由冯某某、赵某某、谭某、黎某某等四位同志共同投资在某某农科化工有限公司原某某农大化工厂内,公司注册资金拟定为200万元人民币。其中冯某某占40%、赵扬子、谭尚蓉各25%、黎常宏占10%等。 投资方单位情况 项目承担单位概况:某某化工有限公司是一家以丙烯酰胺为原料生产无毒无味无污染聚丙烯酰胺的民营企业,自2010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聚丙烯酰胺系列产品的研发,是一家集科研、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高科技公司。具有生产阴、阳、非、两性型和乳液聚丙烯酰胺的能力,同时也是生产保水剂的专业厂家。产品广泛应用于污水处理、造纸、矿业、冶金、油田

等领域。某某化工有限公司以“为某某创造绿色环保的聚丙烯酰胺产品”为目标,以“诚信协作、绿色环保、开拓创新”为宗旨。 1.1.3 项目提出的背景、投资的目的、意义和必要性 由于生产丙烯酰胺的原料为危险化学品,陆路运输受到限制,考虑公司长远发展,拟选择具有丙烯酰胺的生产基地,同时与上游企业形成产业链,与供方建立互利的关系,降低原料运输费用。 从公司研发的PAM看,经济效益良好,产品供不应求。但是,由于场地限制,资金不足,租赁在现有场地已无扩建可能,为了公司的进一步发展,经过公司慎重考虑决定现在在租赁的厂房内改建3000吨/年聚丙烯酰胺项目。本项目具有极其重要的经济意义。它不仅是国家规划中精细化工的重要内容和产业发展方向,而且也是我国PAM行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它的建成将标志着我国PAM生产技术及规模更上一个台阶。 1.1.4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和原则 1.1.4.1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编制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基础资料。 2、编制本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工程咨询合同。 3、《化工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 4、《石油和化工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节能减排编制办法》(试行稿)。 1.1.5 编制原则 (1)采用先进工艺技术,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深化产品加工,提高产品质量及档次,加强出口。 (2)设备选型必须可靠,耐腐蚀且性能优良。 (3)发挥企业公用工程及辅助生产设施的优势,以节省投资,提高经

固体制剂车间工艺设计毕业论文

固体制剂车间工艺设计毕业论文 1设计依据及设计围 1.1设计依据 1.1.1设计任务 课题名称:布洛芬剂车间工艺设计 生产规模:年产片剂(奥美沙坦酯)6.5亿片 1.1.2设计规和标准 1.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2010年修订,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 2.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实施指南(2010年版,中国化学制药工业协会) 3.医药工业厂房洁净设计规,GB50457-2008 4.洁净厂房设计规,GB 50073-2001 5.建筑设计防火规,GB/T50016-2006(2006年版) 6.设计规和标准建筑设计防火规,GB/T50016-2006(2006年版) 7.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GB50058-1992 8.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 1-2010 1.2设计围 本设计参照《医药建筑项目初步设计容及深度的规定》、《车间装置设计》;及校本科生毕业小设计总体要求。 此次设计的围限于片剂车间围的工艺设计及对辅助设施、公用工程等提出设计条件,包括相关的生产设备、车间布置设计、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设计,同时对空调通风、

照明、洁净设施、生产制度、生产方式、土建、环保等在的一些非工艺工程提出要求。

2设计原则及指导思想 2.1设计原则 2.1.1医药工业洁净厂房设计规 1.工艺布局应按生产流程的要求,做到布置合理,紧凑,有利生产操作,并能保证对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的管理。 2.工艺布局要防止人流、物流之间的混杂和交叉污染,并符合下列基本要求: a分别设置人员和物料进出生产区的通道,极易造成污染的物料(如部分原辅料,生产中废弃物等),必要时可设置专用入口,洁净厂房的物料传递路线尽量要短。 b人员和物料进入洁净生产区应有各自的净化用室和设施。净化用室的设置要求与生产区的空气洁净度级别相适应。 c生产操作区应只设置必要的工艺设备和设施。用于生产、贮存的区域不得用作非本区域工作人员的通道。 3.在满足工艺条件的前提下,为了提高净化效果,节约能源,有空气洁净度要求按下列要求布置: a空气洁净度高的房间或区域宜布置在人员最少达到的地方,并宜靠近空调机房。 b不同空气洁净度级别的房间或区域宜按空气洁净度级别高低有及外布置。 c空气洁净度相同的房间或区域宜相对集中。 d不同空气洁净度房间之间相互联系应有防止污染措施,如气闸室或传递窗(柜)等。 4.洁净厂房应设置与生产规模相适应的原辅材料、半成品、成品存放区域,且尽可能靠近与其相联系的生产区域,减少运输过程中的混杂与污染。存放区域应安排试验区,

实习报告 聚丙烯酰胺

及行业概况 1.1、国内化工行业概况 石油化学工业简称石油化工,是化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囊括了很多生产部门,如农药行业、化肥行业、橡胶助剂行业、合成材料行业等,在中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有重要作用,是中国的支柱产业部门之一。 2013年在国际经济复苏缓慢,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形势下,我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运行总体平稳,生产增长稳中加快,效益增长整体有所改善,转型升级稳步推进。2013年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8652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约13.32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9.0%,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12.9%。2013年,全行业实现利润总额8643.5亿元,增幅5.7%,略低于先前预期,主要受油气开采业利润大幅下降拖累。2014年,石油和化学工业规模以上企业28789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6.79万亿元,同比增长8.0%;利润总额4190.3亿元,增长6.4%,分别占全国规模工业主营收入和利润总额的13.2%和14.6%;完成固定资产投资9545.3亿元,增长11.5%。 1.2、准油化工公司简介 新疆准东石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准油股份”),系在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新疆油田分公司持续改制、主辅分离过程中,由整体改制分离的员工发起组建的企业。2001年6月,新疆准东石油技术有限公司在乌鲁木齐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注册成立,2003年12月整体变更设立为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1月28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 1、新疆准油化工有限公司于2002年9月成立,系新疆准东石油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注册资本928万元,占地4万平米。该公司依托石油,建有专门的油田实验室,与多家大专院校和油田研究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以各种油田化学助剂为主导产品,以高科技含量油田技术服务为发展目标。该公司下设的化工厂具备较强的化工生产硬件设施,以生产、销售油田化学助剂为主,目前主要产品为聚丙烯酰胺、粘土防膨剂、清防蜡剂、交联剂、调驱助剂、有机盐加重剂等产品,生产的油田化学助剂产品包括采油助剂、钻井助剂、固井助剂三大系列五十多个品种。 2.实习内容总结 2.1、合成生产工艺总结 1、生产原理 溶液聚合是PAM合成历史上最早使用并沿用至今的传统聚合方法,溶液聚合是将一定浓度单体丙烯酰胺或与其它的共聚单体(如:丙烯酸钠、阳离子单体等)溶于水中,变成均相的水溶液,然后加入引发剂诱导聚合,聚合产物经一段时间老化后,烘干、研磨粉碎处理后得到粉状的丙烯酰胺聚合物。该方法操作比较安全、合成工艺设备不复杂、投入成本不高、对环境的污染较小;但是,不足有聚合热不易散发、产物分子量较低、固含量也不高、难于分离提纯、反应后处理较麻烦等。引发体系的适当选择、反应条件的优化以及聚合工艺的改进等可以解决上述问题。

压力容器设计及车间设计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摘要:介绍了压力容器近年来在国内外生产技术的现状,发展和未来的发展趋势,以及在压力容器在生产过程中焊接车间设计存在的问题和布置情况。 关键词压力容器焊接车间技术发展 Abstract Pressure Vessels introduced production technology at home and abroad in recent years in the status quo,development an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future,And in the pressure vessel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welding workshop in the design and layout of the situation。Keywords Pressure Vessels Welding workshop Technology Development 引言 压力容器是一种特殊的焊接结构,它比较容易发生事故且事故的危害较为严重。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压力容器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数量不断增加。在化工、炼油、医药等行业中,压力容器几乎成为生产中的主要设备。设备的增多,随之而来的安全问题,显得非常突出。近年来,国内已经多次发生压力容器爆炸伤人的恶性事故。因此,压力容器安全是“人命关天的事,一定要慎之又慎,确保万无一失”。保证压力容器生产和使用安全,是从事压力容器生产制造、管理以及压力容器使用人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压力容器的设计、制造(组焊)、安装、使用、检验、修理和改造,均应严格执行本规程的规定。 1 压力容器现状 压力容器产品是各工业行业均涉及生物通用性产品。由于压力容器在承压状态下工作,并且所处理的介质多为高温或易燃易爆,一旦发生事故,将会对人们的生命和财产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世界各国均将压力容器作为特种设备予以强强制性管理。压力容器的类别千差万别,功能也随应用场合而变化,其整个建造过程涉及冶金、结构设计、机械加工、焊接、热处理、无损检测等专业技术门类。因此,压力容器行业的国际地位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家的综合实力。 在压力容器建造的初期,产品建造的目的为满足本国相应工业的需求,压力容器的生产技术也是以本国的基本生产条件为基础。生产技术的总结和统一安全质量的要求,使得国家依据自己的生产技术和管理要求制定出了适合于本国国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