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乳化剂的制备

微乳化剂的制备
微乳化剂的制备

水-柴油微乳液拟三元相图的研究及燃烧性能测定

3月13日室温:26.0℃,大气压:1032.0hpa

3月20日室温:27.3℃,大气压:1035.9hpa

1、实验目的

1.1 本实验学习柴油微乳体系拟三元相图的绘制与研究方法,并根据相图,选择合适的柴油微乳液。

1.2 利用氧弹卡计测定0#柴油、9:1微乳柴油燃烧热值,通过两者燃烧热值,以及燃烧后炭黑的比较,得出乳化剂对柴油燃烧效率的影响。

1.3利用氧弹卡计测定4:1微乳柴油、9:1微乳柴油燃烧热值,通过两者燃烧热值,以及燃烧后炭黑的比较,得出乳化剂的量对微乳柴油燃烧效率的影响。

2、实验原理

2.1实验背景知识

Schulman 在1959 年首次报道微乳液以来,微乳的理论和应用研究获得了迅速

发展。1985 年,Shah 定义微乳液为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在表面活性剂界面膜的作用下生成的热力学稳定、各向同性的透明的分散体系[1]。由于微乳液能形成超低界面张力,具有高稳定性、大增溶量、以及粒径小等特殊性质,已引起人们广泛关注[2]。

燃料中掺水, 能提高油料的燃烧效率, 降低燃烧废气中有害气体的含量[3]。燃油掺水是一个既古老又新兴的课题。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有人使用掺水燃油。由于油、水在表面活性剂作用下形成的W/O或O/W乳液在加热燃烧时水蒸气受热膨胀后能够产生微爆,使得燃油二次雾化燃烧更加充分,提高了燃烧效率,大大降低了废气中的有害气体的含量。但是由于一般的乳状液稳定时间短,易分层,使得这一技术的应川受到了很大的限制[4]。

微乳燃料的制备比较简单,只需要把油、水、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按合适的比例混合在一起就可以自发形成稳定的微乳燃料。微乳燃油可长期稳定,不分层,且制备简单, 并能使燃烧更完全,燃烧效率高,节油率达5 %~15 % ,排气温度下降20 %~60 % ,烟度下降40 %~77 % ,NO x和CO 排放量降低25 %,在节能环保和经济效益上都有较为可观的效果,已成为世界各国竞相开发的热点。随着近年来对两亲分子有序组合体研究的不断深入,微乳液理论在乳化燃油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开发透明、稳定、性能与原燃油差不多的微乳液燃料成为了研究热点。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与人口的急剧增长, 80% ~90%的空气污染来自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柴油不完全燃烧造成的环境污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根治大气污染已成为人类面临的重要课题。另一方面,由于中国未来石油供需缺口将越来越大,进口量呈逐步增大的趋势,而且天然石油的储备是有限的,人类面临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因此,如何提高燃油燃烧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研究新型节油防污染技术,包括最为人们青睐并具有节能效率高,减少尾气污染的燃料乳化以及微乳化技术,己成为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本着节能和环保两个根本宗旨,各国都在加紧对微乳燃油性能的研究。微乳柴油的性能决定着它的应用,研究微乳柴油的性能就显得十分重要[5]。

2.2微乳柴油与燃烧减排机理

乳化燃油与通常的乳状液一样,也分为油包水型(W/o)和水包油型(O/W),在油包水型乳化燃料油中,水是以分散相均匀地悬浮在油中,被称为分散相或内相,燃料油则包在水珠的外层,被称为连续相或外相。我们目前所见的大多数乳化燃料油都为油包水型乳化燃料。乳化燃料燃烧是个复杂的过程,对其节能降污机理较为成熟的解释是乳化燃料中存在的“微爆”现象和水煤气反应,也就是从燃料的物理过程和化学过程来解释。一些燃烧机理介绍如下:

2.2.1物理作用—“微爆现象”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前苏联科学家伊万诺夫等人发现了乳化燃料的“微爆”现象,从而为乳化燃料的节能、降污机理提供了理论基础。油包水型分子基团,油是连续相,水是分散相,由于水沸点(100℃)低于燃油沸点(130℃以上)。在气缸温度急剧升高时,水微粒先沸腾气化,体积在万分之一秒内瞬间增大了1500倍左右,其气化膨胀相当于一次极小的爆炸。当油滴中的压力超过油的表面张力及环境压力之和时。水蒸气产生的巨大压力将冲破油膜的束缚,无数小液珠产生的阻力使油滴发生爆炸,油雾化成更细小的油滴。小油滴与空气接触的比表面积成倍提高,形成二次燃烧的雾化条件,爆炸后的细小油滴更易燃烧,其燃烧表面比纯燃油增加了104倍左右。因此,减少了物理上的不完全燃烧和排烟损失,提高了燃烧效率,使内燃机达到节能的效果。微爆产生的为数甚多的爆炸波,冲破

了包围火焰面的CO

2,N

2

惰性气体抑制层,促使空气形成强烈的紊流,紊流使空

气、燃油蒸气在燃烧室内做更均匀的分布,同时使温度场也变得更加均匀,从而加快了燃烧速度,减少了后燃现象,避免了燃烧区间局部高温而产生的热解和裂化,使燃烧完全。

2.2.2化学作用—“水煤气反应”

在缺氧条件下,油燃烧产生热裂解,形成难以燃烧的碳,使排烟冒黑烟,而在水煤气存在时,水微粒高速汽化中所含的氧与碳粒子充分结合,并被完全燃烧而形成二氧化碳,从而大大提高喷燃雾化效果,使发动机燃烧效率提高,达到增强发动机动力,节省燃料的效果。

C + H

2O = C0 + H

2

C + 2 H

2

O = CO

2

+2H

2

。 CO+ H

2

O = C()

2

+ H

2

H 2 + 0

2

= H

2

O

上述反应过程中,提高了乳化燃料的燃烧率,降低了排烟中的烟尘含量。同时由于乳化水的蒸发作用,均衡了燃烧时的温度场,从而抑制了NOx的形成,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2.2.3掺混效应

微爆产生的爆炸波冲破了包围在火焰周围的CO

2、N

2

惰性气体层,促使空气形成

强烈的紊流,紊流使空气和柴油蒸汽在燃烧室内做更均匀的分布,同时温度场也变得更加均匀,从而加快了燃烧速度,减少了后燃现象,避免了在燃烧区间的局部高温而产生的热解和裂化,使燃烧完全。

2.2.4抑制NO的生成

NO的生成主要有三个重要途径:(1)由空气中的NO

2

在高温区反应生成的热反应NOx;(2)火焰面上生成的活性NOx;③燃料中氮元素生成的燃料NOx。因此,生成的NO可分为温度型NOx和燃料型NOx,其中以温度型NOx为主。

NOx是柴油机的主要有害排放物。它是空气在气缸内燃烧的高温条件下氧和氮反应而产生的。其中以NO为主。单缸发动机燃用乳化柴油的NOx排放比纯柴油低。这是由于乳化柴油中的水蒸汽稀释燃气与降低燃烧的最高温度, 从而抑制NOx

的生成。柴油掺水乳化燃烧能有效地降低柴油机的排放浓度,这是极其有意义的[6]。

影响NO生成的因素有:可燃混合物的组成,燃料在反应区停留时间,燃料温度和工作压力等。根据J.B.Howcr机理,NOx的生成速度为:

d[NOx]/dt = A·exp[-E

a /RT]·[N

2

]·[0

2

]1/2

可见无论在内燃机或是其它燃烧装置上,NOx的生成量与反应温度呈指数关系增加。如果空燃比高,燃烧强度大,反应温度高,停留时间长,NOx则急剧增加。燃烧乳化油时,由于水滴汽化、产生微爆均需吸热,由此可降低气缸工作温度,防止燃烧火焰局部高温,缩短燃烧时间,而且油掺水燃烧改善了空气和燃料混合

比例,可以用较小的过量空气系数,即[N

2]、[0

2

]浓度大幅度降低,从而显著降

低温度型和燃料型NOx的生成,抑制NOx对环境的污染。

2.3柴油微乳液的研究

对微乳柴油的研究通常包括为微乳燃油配方选择合适的表面活性剂和助表面活性剂,并考察各组分对可增溶水量的影响,确定最佳的微乳燃油配方比例。然后针对微乳柴油体系,通过相图、电导、NMR、FT-IR、分子光谱、荧光光谱、黏度法、电子显微镜等方式研究微乳液的结构。并进行燃烧性能与尾气排放量测定。

2.3.1拟三元相图的研究方法

研究平衡共存的相数及其组成和相区边界最方便、最有效的工具就是相图,在等温等压下三组分体系的相行为可以采用平面三角形来表示,称为三元相图[7]。对四组分体系,需要采用立体正四面体。而四组分以上的体系就无法全面的表示。通常对四组分或四组分以上体系,采用变量合并法,比如固定某两个组分的配比,使实际独立变量不超过三个,从而仍可用三角相图来表示,这样的相图称为拟三元相图。

柴油微乳液研究可采用拟三元相图的方法研究, 相图绘制简单,根据相图可以初步推测体系的结构状态,能够比较直观地反映微乳体系相的变化,当体系有液晶相、凝胶相出现时,也能对微乳液及其相边界进行直观表示。

在表面活性剂和助剂含量一定情况下,将水往油中滴加,水量很少时为油包水型的球形微乳液,继续滴加水,水与油的比例将会变动,体系发生这样的变化:对称性水的球体一不对称性柱体一层状结构一水为外相的各种结构,最终为对称性油的球体,这是体系内部引力变动而引起各种结构迭变的结果,而研究此方面最方便有效的工具就是相图,因此,表面活性剂相图的研究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

也可以在水量一定的情况下,将复合表面活性剂往油中滴加,通过观察体系相的状态的变化以及体系中物质的重量比,通过拟三元相图的绘制,研究体系中物质的相溶性以及形成微乳液的条件。

2.3.2微乳液性质测定

粗略配置10g/500ml的CoCl

2

溶液,将滤纸浸泡在该溶液中。使用时将预先浸泡

在CoCl

2

溶液中的滤纸取出烘干,滴上乳液,若滤纸不变色仍为紫色,则为W/0型乳液,若变为红色则为0/W型乳液。滤纸变色原理是乳液外相的水和C0Cl:反

应生成Co(OH)

2(紫色)的结果CoC1

2

+2H

2

O 一Co(OH)

2

+2HCl

2.3.3电导法

电导行为是微乳液的重要性质之一。关于微乳液的电导研究, 基本上围绕微乳液体系的导电行为和根据电导测量研究微乳液体系的相行为。尽管电导测量不能直接反映各种条件对微乳液粒子的大小的影响, 但微乳液的电导率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微乳液的结构,例如W/O或O/W结构。

2.4实验设想

柴油掺醇燃料一般采用乳化的方法配置。乳化燃料的历史较长:20 世纪40 年代出现;20 世纪60 年代开始对柴油-水乳化燃料进行广泛研究;20 世纪90年代,国内外学者开始研究柴油-甲醇-水乳化燃料。这两类乳化柴油燃料都使发动机热效率有所提高,同时降低了微粒排放;但也引发功率下降和缸套生锈腐蚀等问题[11]。为了克服上述两种柴油乳化燃料的缺点,我们可以设计实验对甲醇柴油混合燃料的制取及在柴油机上的应用进行了研究[12]。

在燃料中掺水, 能提高油料的燃烧效率, 降低燃烧废气中有害气体的含量本工作以柴油为原料, 考虑到解决内燃机中残留沉积物的问题, 采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作为乳化剂, 对制备柴油乳状液和微乳液的条件进行试验, 在不同燃烧条件下测定掺水柴油的燃烧效率, 并结合燃烧机理对节能效果进行探讨。

乳化油的稳定性与乳化剂和助剂的类型及加入量、乳化温度、贮存温度、乳化设备、掺水量、搅拌程度等有密切关系[7]。我们在设计实验的时候可通过改过设计实验来得到最佳配比,最佳掺水量,以得到好的节油效果和降低排放。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实验结果,对乳化柴油的形成过程、经济价值与社会与环境价值进行初步评估。

本实验选择的柴油微乳体系:

微乳柴油燃料:柴油-复合乳化剂—水微乳体系

复合乳化剂配比:

油酸66.15% 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0.91%

氨水9.1%,正丁醇 23.8%

3、仪器与试剂

3.1实验试剂:柴油0#、油酸(化学纯)、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化学纯)、氨水、正丁醇、、无水甲醇(化学纯)、COCl

(AR)

2

3.2实验仪器:燃烧热测定装置一套、磁力搅拌器、搅拌子(中)、电子分析天平(每组一台);烧杯(50ml)20个;200ml 4个、镊子、玻棒等、胶头滴管6支等。

4、实验步骤

4.1复合乳化试剂配方与配制方法:

配方:油酸36.5054克 CTAB 0.5862克氨水5.2621克正丁醇13.2662克

室温下,将油酸36.5054克放入250ml的烧杯中,称量5.2621g氨水逐滴滴入油酸中,生成胶状颗粒(分散状)。然后称量13.2662g正丁醇,4min后边搅拌边加入0.5862gCTAB,放入磁子,搅拌30min左右。最后所得复合乳化剂清晰、透亮,放置备用。

4.2柴油-水-复合乳化剂微乳柴油的制备

在一定温度下(通常为室温), 称取(10g)的水- 柴油,其中 [m(柴油

0#)∶m(水)分别为 4.5∶0.5、4∶1、3∶2、2∶3、1.5∶3.5、1∶4]样品,分别

放在50ml烧杯中,逐渐往烧杯中滴加复合乳化剂, 并不断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至溶液刚好变澄清, 静置约20 min 后观察, 如仍透明, 则记录所加复合表面活性剂的用量。根据重量差减法记录加入的复合乳化剂重量,并根据体系中所含有的柴油、水的重量,计算柴油- 水- 复合乳化剂拟三元体系达到透明状态时各物质的重量%,根据各不同配比拟三元体系中各个物质的重量%,把复合乳化剂作为一个组分,另两个组分分别为油和水,绘制拟三元相图,用以观察柴油微乳液体系的相行为。

4.3柴油乳化燃料燃烧性能测定

选择柴油0#、4.5:0.5及4:1的乳化柴油,通过氧弹量热装置,测定并比较柴油与乳化柴油的燃烧效率以及尾气的排放量,估算乳化柴油的经济价值、社会与环境价值。

a、秤取1.2g左右的样品于氧弹坩埚中,另外称取一根铁丝作为点火丝。铁丝绑在氧弹中的两根电极上,并且中间浸入样品中。

b、旋紧氧弹盖,用万能表检查电极是否通路。

c、氧弹进行充氧气,使充氧仪上的压力表的指针为0.9MPa。

d、用氧弹计和贝克曼温度计的联合仪器,测定样品燃烧引起的温度变化。

e、计算样品的燃烧效率△T/W,进行比较。

5、实验数据处理

5.1柴油乳化体系拟三元相图绘制

柴油:水(W:g)质量/g质量分数总质量/g

柴油水复合乳化剂柴油水复合乳化剂

4.5:0.5 4:1 3:2 2:3 1.5:3.5 1:4 4.5170

4.0161

3.0510

2.0124

1.5509

1.0524

0.6379

1.0204

2.1232

3.0044

3.6080

3.9925

1.5939

2.5925

4.5802

5.134

5.0307

4.6515

0.6693

0.5264

0.3128

0.1982

0.1522

0.1086

0.0945

0.1338

0.2176

0.2960

0.3541

0.4118

0.2362

0.3398

0.4696

0.5058

0.4937

0.4796

6.7488

7.629

9.7544

10.1508

10.1896

9.6964 表1 复合乳化剂的制备数据整理

以柴油、水和油酸分别为X、Y、Z,绘制拟三元相图,如下:

图1 柴油-水-复合乳化剂微乳柴油拟三元相图

图1 显示曲线右方是不共溶区域, 中间为临界线, 其余部分均为共溶区(即形成柴油-水-复合乳化剂微乳液柴油)。

5.3柴油0#、4.5:0.5记4:1的乳化柴油燃烧效率测定(不完全燃烧)

5.3.1实验数据记录整理

时间

/mi n 温度/℃

时间

/min

温度/℃

时间/min

温度/℃

点火前 0#

柴油

4.5:0.

5微乳

柴油 4:1微

乳柴油

点火后

0#

柴油

4.5:0.

5微乳

柴油 4:1微乳

柴油

点火后

0#

柴油

4.5:0.5微乳柴油

4:1微乳柴

0 24.424 24.542 24.344 0 24.511 24.665 24.477 6.5 27.221 27.051 27.28 0.5 24.427 24.545 24.346 0.5 25.37 25.128 24.737 7 27.233 27.066 27.298 1 24.43 24.548 24.347 1 26.157 25.673 25.74 7.5 27.243 27.078 27.312 1.5 24.431 24.55 24.348 1.5 26.57 26.071 26.335 8 27.251 27.087 27.324 2 24.433 24.551 24.349 2 26.773 26.386 26.654 8.5 27.257 27.095 27.334 2.5 24.436 24.553 24.35 2.5 26.904 26.605 26.846 9 27.262 27.101 27.342 3 24.438 24.555 24.352 3 26.985 26.743 26.964 9.5 27.265 27.106 27.348 3.5 24.439 24.556 3.5 27.047 26.831 27.044 10 27.268 27.109 27.353 4 24.44 4 27.096 26.896 27.111 10.5 27.27 27.112 27.357 4.5 24.442 4.5 27.133 26.945 27.161 11 27.271 27.114 27.36 5 27.161 26.983 27.202 11.5 27.272 27.116 27.362 5.5 27.186 27.01 27.233 12 27.272 27.117

6

27.205

27.032

27.259

12.5

27.272

表2 燃烧热测量数据记录

表3 燃料油以及点火丝燃烧前后质量记录

燃料油质量/g

点火丝燃烧前质量/g 点火丝燃烧后质量/g 0#柴油 1.2318 0.0151 0.0089 4.5:0.5微乳柴油 1.2727 0.0126 0.0087 4:1微乳柴油 1.2318 0.0147

0.0072

5.3.2纯柴油不完全燃烧的雷诺校正以及计算其燃烧热

通过Origin处理数据,由雷诺校正图可以知道:△t=2.484℃

图2纯柴油燃烧热的测定雷诺校正

根据公式: - mQv - m

点火丝Q

点火丝

=C△T,有

Qv=(-C△T - m

点火丝Q

点火丝

)/ m

柴油

已知:C=14541.35J/K,Q

点火丝=-6694.4 J/g,m

柴油

=1.2318g,

m

点火丝

=0.0062g,

代以上数据到Qv=(- C△T- m

点火丝Q

点火丝

)/ m

柴油

得:

Qv=[ - 14541.35J/K×2.49K - 0.0062g×(-6694.4 J/g)]/ 1.2318g = -29.289 kJ.g-1

燃烧效率为:△T/m=2.484K/1.2318g=2.0165K/g

燃烧速率为:△T/△t=2.484K/390s=0.00636K/s

5.3.3 4.5:05微乳柴油不完全燃烧的雷诺校正及计算其燃烧热

通过Origin 处理数据,由雷诺校正图可以知道:△t=2.9091℃

24

26

28

图3 4.5:0.5乳化柴油燃烧热的测定雷诺校正

根据公式:

m 柴油Qv =m 点火丝Q 点火丝-W (卡计+水)△T , Qv=(m 点火丝Q 点火丝- W (卡计+水)△T )/ m 柴油

已知:W (卡计+水)=14541.35J/K ,Q 点火丝=-6694.4 J/g ,m 柴油=1.2727g , m 点火丝=0.0039g ,

代以上数据到Qv=(m 点火丝Q 点火丝- W (卡计+水)△T )/ m 柴油得: 单位质量0#柴油的恒容燃烧热为:

Qv=[0.0039g×(-6694.4 J/g)-14541.35J/K×2.9091K ]/ 1.2727g = - 33.259kJ.g -1

燃烧效率为:△T/m=2.9091K/1.2727g=2.2858K/g 燃烧速率为:△T/△t=2.9091K/600s=0.0048K/s

5.3.4 4:1微乳柴油不完全燃的雷诺校正及计算其燃烧热

通过Origin处理数据,由雷诺校正图可以知道:△t=2.7239℃

图4 4:1乳化柴油燃烧热的测定雷诺校正

根据公式: m

柴油Qv =m

点火丝

Q

点火丝

-W

(卡计+水)

△T,

Qv=(m

点火丝Q

点火丝

- W

(卡计+水)

△T )/ m

柴油

已知:W

(卡计+水)=14541.35J/K,Q

点火丝

=-6694.4 J/g,m

柴油

=1.2318g,

m

点火丝

=0.0062g,

代以上数据到Qv=(m

点火丝Q

点火丝

- W

(卡计+水)

△T )/ m

柴油

得:

单位质量0#柴油的恒容燃烧热为:

Qv=[0.0062g×(-6694.4 J/g)-14541.35J/K×2.7239K ]/ 1.2318g = - 32.189kJ.g-1

燃烧效率为:△T/m=2.7239K/1.2318g=2.2113K/g

燃烧速率为:△T/△t=2.7239K/540s=0.0050K/s

6、结果与讨论

6.1复合乳化剂配制方法的测定

复合乳化剂的配方以及配制方法对复合乳化剂的性能都了造成影响。

6.1.1焦学瞬等认为微乳液的形成需要两个条件:一个是在水-油界面上,表

面活性剂或表面活性剂混合物吸附作用大。通过适当选择表面活性剂和体系中适当的亲水亲油平衡值(K

HLB

)可以产生大的吸附作用,也能够在给定的表面活性

剂混合物中应用调节 K

HLB

的方法,如加入辅助表面活性剂,改变盐度和温度以达到这个目的。另一个是界面流动性高,通过使用适当的辅助表面活性剂或最佳温度提高界面流动性。微乳液形成中,辅助表面活性剂的作用是降低界面张力,增

加界面流动性;调节 pH和界面弯曲,导致微乳液自发地形成。(复合式乳化剂 K

HLB

用下式计算:K

HLB混= K

HLBBa

×A%+K

HLBb

×B%,式中,K

HLB混

,K

HLBa

, K

HLBb

分别为混合

体系、表面活性剂 a和 b的K

HLB

)[13],所以不同的复合乳化剂的配比对乳化剂的性能能造成很大的影响。

本本实验中采用的复合乳化剂的配比是:36.5054g油酸、5.2621g氨水、13.2662g 正丁醇、0.5862gCTAB,油酸作阴离子表面活化剂,CTAB 作阳离子表面活化剂,氨水是使HLB值亲水剂方向,正丁醇是作表面辅助剂。

6.1.2不同的复合乳化剂的配制方法也会对复合乳化剂的性能造成影响,本实验中先往油酸中加入氨水使得溶液亲水,再加入正丁醇表面辅助剂再加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6.1.3不同水质对微乳液形成的影响:本实验中分别有同学使用自来水和蒸馏水进行对比试验,考察了水质对微乳液形成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同样的水量、剂量、油量与配置方法,均能配制成微乳油,说明水质对微乳化柴油的形成基本无影响。

6.1.4由柴油乳化体系拟三元相图可以看到相图分为右方两相区, 中间临界线, 微乳区,曲线平滑。如图1所示,我们所得到的微乳区面积比较大,这是因为正丁醇作为辅助表面活性剂,存在于界面活性剂之间,参与液滴界面膜的形成,同时还要分配到油相和水相中,使两相性质得到改善,从而有利于表面张力的降低和微乳液的形成[14]。醇量太少,很难改变界面膜的流动性。而本次实验我们所采用的复合乳化剂中正丁醇质量分数为23.8%,故得到微乳区面积较大。但是醇的量并非越大越好,当醇与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数之比超过一定值时,界面流动性太强,醇就进入连续相,从而破坏微乳液的结构,使油、水分层。醇量适中才能更好地形成微乳液。但也有一些乳化剂体系的水增容量不受表面活性剂影响。[13]

复合乳化剂对于微乳液的制备有很多影响,故本次实验关键部分在于复合乳化剂的制备,各种试剂加入顺序对于复合乳化剂的配置成功影响很大,搅拌时间和搅拌速度也要很好控制。在本次实验中,我们是采取先加油酸,再连续滴加氨水,接着加入CTAB,最后加入正丁醇,整个过程用时一个小时,最后得到的复合乳化剂,在制备微乳柴油的时候是用量比较多,但是制备出来的微乳柴油,透明度还是很好,所用的复合乳化剂的量也不会特别多(如表1)

但是由于实验中间时间放假,我们的微乳柴油制备完成以后,放置了2个星期才能进行下一步实验,结果发现除了3、4、5、6号产品,其他都有程度不同的分层现象,因为乳化柴油用的添加剂,是以降低界面张力为设计目标,让表面活性剂组成的复合界面膜,强力而牢固地吸附在油水表面,但它不是热力学上的稳定

体系,故稳定性不好。1号产品即9:1的柴油-水-复合乳化剂微乳柴油有轻微分层现象,估计是在制备时,加入乳化剂的量不够多,两周后做燃烧热值测定前,再往微乳柴油中加入复合乳化剂,分层的微乳柴油又变澄清了。

与其他组同学比较可知道,配制复合乳化剂方法的不同,制备微乳液加入乳化剂的量也会不同。

6.2纯柴油、不同组分及配比的乳化柴油燃烧效率与尾气成分测定

在测定柴油燃烧效率的时候,我们采取了不完全燃烧的形式,因为完全燃烧可比性不大,而且没有必要,而在实际使用的时候,我们的柴油是不可能完全燃烧的们一般都是不完全燃烧。我们做了纯柴油和4.5:3.5及4:1这几个样品,结果发现4.5:0.5的燃烧热是最大的,而且燃烧得到的残渣是比较少的,燃烧得较完全,而纯柴油燃烧得到的炭黑比较多,还有没有燃烧完的柴油,故测得的不完全燃烧的燃烧热是相对较小,而且炭黑多,对于发动机是不利的。而4:1的炭黑就较少,但是热值没有4.5:0.5的高,而对于燃烧效率最高的是4:1的微乳柴油,最低的是0#柴油,这可以用复合乳化剂的微爆现象解释。从氧弹观察,燃烧产物有水、二氧化碳,炭烟。

7实验的思考

“水-柴油-微乳体系拟三元相图绘制与燃烧性能测定”实验让我了解到:

7.1在燃油中掺水能提高燃油的燃烧效率、降低油耗、减少燃烧废气中有害气体N 的含量。目前主要以乳化柴油的研究居多,然而乳化柴油存在着稳定性差、存储时间短及燃烧不稳定等缺点,限制了它的推广应用范围。与乳化柴油相比,微乳化柴油具有理化性质稳定、保存期长、制备简单及燃烧效率高等优点。

7.2 复合乳化剂对于微乳液的制备有很多影响,故本次实验关键部分在于复合乳化剂的制备,各种试剂加入顺序对于复合乳化剂的配置成功影响很大,搅拌时间和搅拌速度也要很好控制。

8实验习题

8.1 柴油的主要成分是什么?其燃烧后可能形成的产物有那些?

答:柴油主要由C-H化合物组成,包括烷烃、环烷烃、烯烃、炔烃、二烯烃以及芳香烃。在这几种成分中,烷烃都占有最大的比例。其完全燃烧后可能形成的产物:水、二氧化碳,在高温缺氧时不完全燃烧,易炭化形成炭烟。

8.2 乳化柴油与微乳柴油的区别?制备方法上有什么不同?

答:与乳化柴油相比,微乳燃油可长期稳定,不分层,且制备简单, 并能使燃烧更完全,燃烧效率高,节油率达5 %~15 % ,排气温度下降20 %~60 % ,烟度下降

40 %~77 % ,NO x和CO 排放量降低25 %,在节能环保和经济效益上都有较为可观的效果,已成为世界各国竞相开发的热点。

制备方法不同:微乳柴油的制备比较简单,只需要把油、水、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按合适的比例混合在一起就可以自发形成稳定的微柴油。乳化柴油由柴油70%+助剂15%+水15%混合而成,采用油水法可以制备乳化柴油,步骤如下:选定所要加入的乳化剂,采用HLB 值筛选法控制所要加入乳化剂的量;用玻璃棒搅拌使各种乳化剂混合均匀。

8.3 乳化柴油为什么不稳定?其对柴油发动机产生的损害是什么?

答:乳化柴油用的添加剂,是以降低界面张力为设计目标,让表面活性剂组成的复合界面膜,强力而牢固地吸附在油水表面,但它不是热力学上的稳定体系,故稳定性不好,大多1-3个月不分层,不错的也只有半年左右。乳化油属于热力学不稳定体系,随环境条件的改变、放置时间变长会出现稳定性差、存储时间短及燃烧不稳定等现象,使内燃机工作不正常并产生锈蚀等危害。限制了它的推广应用范围。

8.4 为什么要进行柴油微乳液的研究?形成微乳柴油的通常条件是什么?其中各组分的作用是什么?

答:近年来,随着我国农业和交通运输业的飞速发展,对石油的需求量增大,而石油资源有限,于是出现了石油供应不足、价格上涨的趋势。人类面临日益严峻的能源危机。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是在保护生存环境、节约宝贵资源和降低能耗的前提下的发展。因此,如何提高燃油燃烧效率和减少环境污染,研究新型节油防污染技术,包括最为人们青睐并具有节能效率高,减少尾气污染的燃料乳化以及微乳化技术,己成为人们十分关心的问题。微乳燃料的制备比较简单,只需要把油、水、表面活性剂、助表面活性剂按合适的比例混合在一起就可以自发形成稳定的微乳燃料。其中各组分的作用是, 醇的种类和表面活性剂复配比例对水最大增溶量有很大影响。醇碳数适中时, 醇更易富集于界面上, 增加了界面面积, 使增溶水量增加, 更易形成微乳液。

8.5 什么是相图?什么是拟三元相图?通过拟三元相图的绘制与分析,你可以得到那些信息?

答:对于多相体系,个相间的相互转化,新相的形成,旧相的消失与温度,压力,成有关。根据实验数据给出的表示相变规律的各种几何图形称为相图。在等温等压下三组分体系的相行为可以采用平面三角形来表示,称为三元相图。对四组分体系,需要采用立体正四面体。而四组分以上的体系就无法全面的表示。通常对四组分或四组分以上体系,采用变量合并法,比如固定某两个组分的配比,使实际独立变量不超过三个,从而仍可用三角相图来表示,这样的相图称为拟三元相图。

柴油微乳液研究可采用拟三元相图的方法研究, 相图绘制简单,根据相图可以初步推测体系的结构状态,能够比较直观地反映微乳体系相的变化,当体系有液晶相、凝胶相出现时,也能对微乳液及其相边界进行直观表示。

8.6 确定微乳液基本性质的简单方法(W/0型乳液或0/W型乳液)有那些?其原理是什么?

答:微乳液性质测定:粗略配置10g/500ml的CoCl

2

溶液,将滤纸浸泡在该溶液

中。使用时将预先浸泡在CoCl

2

溶液中的滤纸取出烘干,滴上乳液,若滤纸不变色仍为紫色,则为W/0型乳液,若变为红色则为0/W型乳液。

实验原理:滤纸变色是乳液外相的水和C0Cl:反应生成Co(OH)

2

(紫色)的结果

CoC1

2+2H

2

O 一Co(OH)

2

+2HCl

采用电导法进行乳液性质测定:电导行为是微乳液的重要性质之一。关于微乳液的电导研究, 基本上围绕微乳液体系的导电行为和根据电导测量研究微乳液体系的相行为。尽管电导测量不能直接反映各种条件对微乳液粒子的大小的影响, 但微乳液的电导率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微乳液的结构,例如W/O或O/W结构。

采用偏光显微镜初步观察乳液粒径大小:不同颗粒大小,对照射光的光路影响不同。

8.7 为什么将柴油微乳化可提高柴油的燃烧效率,减少尾气排放?其可能的机理有那些?

答:乳化燃油与通常的乳状液一样,也分为油包水型(W/o)和水包油型(O/W),

在油包水型乳化燃料油中,水是以分散相均匀地悬浮在油中,被称为分散相或内

相,燃料油则包在水珠的外层,被称为连续相或外相。我们目前所见的大多数乳化燃料油都为油包水型乳化燃料。乳化燃料燃烧是个复杂的过程,对其节能降污机理较为成熟的解释是乳化燃料中存在的“微爆”现象和水煤气反应,也就是从燃料的物理过程和化学过程来解释。提高了乳化燃料的燃烧率,降低了排烟中的烟尘含量。同时由于乳化水的蒸发作用,均衡了燃烧时的温度场,从而抑制了NOx的形成,达到节能环保的目的。

8.8 氧弹量热技术的基本测量原理是什么?如何通过氧弹量热计测定微乳柴油的燃烧值?燃油的完全燃烧与不完全燃烧有什么区别?

答:用氧弹式卡计测量萘的燃烧热测量的基本原理是能量守恒定律。基本方法是:将一定量的微乳柴油样品在氧弹中完全燃烧,燃烧时放出的热量使卡计、周围介质(本实验用水)、搅拌器、水桶等的温度升高。测定了燃烧前后卡计(包括周围介质)温度的变化值,求算出样品的燃烧热。

计算公式:,其中m是待测物质的重量(g),M是待测物质的分子量,Q

是点

点火丝

火丝的燃烧热,m

是燃烧的点火丝质量。ΔT是样品燃烧前后卡计温度变化值,点火丝

W

为卡计(包括卡计中水)的热容量(又叫水当量),表示卡计温度升高1度所卡

是通过测量已知燃烧热的物质(如苯甲酸,

需要吸收的热量,卡计的W

=-26460J/g)来确定。燃烧完全则测量比较准确,燃烧不完全造成误差很

Q

v

大。

8.9 本实验乳化剂配方中,各种物质的作用是什么?

答:油酸作阴离子表面活化剂,CTAB 作阳离子表面活化剂,氨水是使HLB值亲水剂方向,正丁醇是作表面辅助剂。

9、参考资料

[1] Clercq P J D, Biotin : a timeless challenge for total synthesis [J ], Chem Rev, 1997, 97: 1755- 1792.

[2] 谢新玲, 王红霞, 张高勇, 柴油微乳液拟三元相图的研究, 精细化工, 2004, 21(1):26-30.

[3] 戴乐, 龙飞, 柴油乳状液与微乳液的制备及节能效果研究, CH IN ESE JOU RNAL O F A PPL IED CHEM ISTRY, 1997, 5, 8-12.

[4] 许锋, 齐国荣, 朱国朝, 油水乳化柴油的实用性研究, 机电设备, 1999, 3, 33-37.

[5] 谢新玲, 王红霞, 张高勇, 微乳柴油的性能研究, 应用化工, 2005,

34(6):353-536.

[6] 周林森, 柴油掺水乳化燃烧对NOx与烟度排放的影响,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

学报, 1996, 17(1):56-59.

[7] 傅献彩, 沈文霞, 姚天扬, 物理化学,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8] 何广平, 南俊民, 孙艳辉, 基础物理化学实验,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9] 谢洁, 王锡斌, 卢红兵, 柴油-甲醇微乳化燃料的制备及燃烧特性研究, 内燃机工程, 2004, 25(2):1-5.

[10] 王正, 陈雪松, 苑宇, 柴油乳化实验研究, 小型内燃机与摩托车, 2004, 4, 9-12.

[11] 何学良, 内燃机燃料[M], 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 1999.

[12] 谢洁, 王锡斌, 卢红兵, 柴油-甲醇微乳化燃料的制备及燃烧特性研究,

内燃机工程, 2004, 25(2):1-5.

[13] 石中光,孙平,梅德清,陈镇 , 微乳化生物柴油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 [J], 车用发动机, 2007, 3

[14] 李干佐, 郭荣, 金静芷等, 微乳液理论及其应用[M], 北京: 石油工业出

版社, 1995, 51.

浅谈石蜡型浸润剂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论文

浅谈石蜡型浸润剂系统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张少茹 (天津天材建业投资有限公司) 摘要:介绍玻璃纤维石蜡型浸润剂形成历史、地位、作用,调研玻璃纤维坩埚生产企业石蜡型浸润剂系统存在的问题和难题,详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关键词;玻璃纤维;坩埚法;石蜡型;浸润剂;系统;问题;办法 1关于石蜡型浸润剂 20世纪30年代,玻璃纤维率先在美国诞生。我国的玻璃纤维工业起步于1958年,开始以仿制原苏联坩埚法生产玻璃纤维,浸润剂主要采用石蜡型。到1969年我国代铂炉坩埚法技术诞生,单台坩锅用铂金量大幅下降,克服了铂金短缺困难为我国玻纤工业快速发展闯出一条新的道路。到1978年以代铂炉坩埚法为主体,以石蜡型浸润剂为代表、以我国特有中碱耐化学侵蚀型产品为主体的多种玻纤制品工业形成体系。进入90年代,由于先进池窑的飞速发展坩锅法生产比重不断下降,但总量仍保持高速增长。按2007年当时我国玻纤总量160万吨,坩埚法约占30%为48万吨。生产厂家几百家,总产量占世界总产的11.4%,是日本总产量的1.5倍。目前坩埚法生产纺织型纱主要用石蜡型浸润剂,包括一些无碱产品,脱蜡工艺也比较完善。在池窑拉丝飞速发展的今天,当行业过多关注池窑的发展(池窑使用树脂型或淀粉型浸润剂),却将古老适用的石蜡型浸润剂抛到遗忘角落。中国现仍然是发展中国家,考虑到小玻纤发展方式的转变,对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和技术进步意义重大,因此我们玻纤工作者要从改进、提高和环保问题上对石蜡型浸润剂予以关注。 2石蜡型浸润剂特点 石蜡型浸润剂主要是以乳化石蜡作为保护玻纤的成膜剂、以乳化油作为润滑剂。相比树脂型浸润剂,石蜡型乳剂的优点是非常适合于纺织加工(包括一些化纤、棉纺织造有涂蜡工艺),石蜡型浸润剂具有较好的成膜性和润滑性,抗切强度低,纤维不会因石蜡粘结造成纤维撕裂。体系原料来源广泛,价格便宜,简单实用。缺点主要是粘性大,在原丝表面结成一层硬膜,干后发硬,较易破裂,在加捻和织造过程中有部分单纤在表层破裂后,摩擦断裂造成毛丝。纤维集束性差、散丝较严重,大量的浸润剂飞溅在丝筒表面也会使丝筒发粘,退解时层间撕裂。配方中又用了较多绝缘组份抗静电性能差。飞溅到空间的浸润剂随处挂,难于清理,影响环境,排出废水影响环保。 3石蜡型浸润剂系统存在问题和解决办法 3.1配方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目前配制连续玻璃纤维用的石蜡型浸润剂,需要用平平加、硬脂酸、固色剂、石蜡、凡士林、机油做为原料.其中平平加是非离子型乳化剂,硬脂酸是辅助乳化剂.两者互相配合乳化由石蜡、凡士林、机油等组成的混合油相,为提高原丝润滑性和乳液稳定性,加入固色剂形成浸润剂基本体系。目前各玻纤生产企业石蜡型浸润剂配方可谓五花八门,使用配方感觉拉丝、纺纱过得去就一直使用着,不行看那家好一点就变一变,根本不懂使用原料作用和机理。原料、配制浸润剂等反映浸润剂性能的检测几乎没有,广泛存在不同品种使用同一浸润剂配方问题。现在许多厂也认识到石蜡型浸润剂存在问题,希望用添加一些组分有所改进,但要想根据生产实际解决配方问题,前提是我们应充分了解配方中各组分在浸润剂体系中所起作用和质量要求,逐步完善各种检测功能。要根据石蜡型浸润剂使用过程存在的缺陷,在保证基础配制达到较高水平基础上加以改进,特别强调的是基础配制水平是

生物表面活性剂和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生物表面活性剂和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摘要:表面活性剂是由两种截然不同的粒子形成的分子,一种粒子具有极强的亲油性,另一种则具有极强的亲水性。溶解于水中以后,表面活性剂能降低水的表面张力,并提高有机化合物的可溶性。本文将就生物表面活性剂和高分子表面活性剂进行具体介绍,并且列举了部分它们在社会中的应用以及它们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前景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关键词:表面活性剂;生物表面活性剂;高分子表面活性剂 Biological surfactant and polymer surfactant Abstract:Surfactant is composed of two distinct particles, a kind of particle has extremely strong lipophilicity, the other with strong hydrophilic. Dissolved in water, surfactants can reduce the surface tension of the water, and increase of soluble organic compounds. This article will discuss biosurfactant and polymeric surfactants are detailed introduction, and lists the part of their application in society and their existing problems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 were simply introduced. Keyword:The surfactant; Biosurfactant; Polymer surfactant

第8章--增稠剂与乳化剂

第八章增稠剂与乳化剂 增稠剂和乳化剂都是改善或稳定食品物理性质或组织状态的添加剂。 传统使用的增稠剂有淀粉、琼脂、明胶等,乳化剂有蛋黄和磷脂等。近年来出现了很多利用农副产品制取的新型增稠剂和乳化剂。我国资源丰富,利用某些天然存在的多糖物质以及蛋白质等粘稠物质,可以制取性能良好的增调剂。上海、辽宁、广东、河北、湖南、天津等地,先后试制成功了羧甲基纤维素、海藻酸钠、果胶、酪朊酸钠等增稠剂,以及单硬脂酸甘油酯、脂肪酸蔗糖酯、木糖醇硬脂酸酯等乳化剂。为我国食品添加剂填补了某些空白。 乳化剂 乳化剂是一种分子中具有亲水基和亲油基的物质。它可介于油和水的中间,使一方很好地分散于另一方的中间而形成稳定的乳浊液。 根据油在水中分散或水在油中分散的不同性质,乳化剂大体上可分为造成水包油(油/水) 型乳浊液的亲水性强的水溶性乳化剂,和造成

油包水(水/油)型乳浊液的亲油性强的油溶性乳化剂两大类。 乳化剂在食品加工中的作用 ⑴分散体系- 不析出油脂和水珠使体系均匀、消除液面脂圈 ⑵发泡和充气-饱和脂肪酸亲水性的乳化剂形成气溶胶,稳定气泡。 ⑶破乳和消泡-疏水型乳化剂可降低液面表面张力 ⑷抑制结晶-乳化剂影响结晶形成过程,使晶粒细小,避免返砂现象 ⑸抗淀粉老化-与淀粉缔合,抑制糊化淀粉集聚和返生现象,延长食品存放期 ⑹提高韧性与强度- 连接蛋白质中亲水基及亲油基,增加网络或空间结构,使面筋的抗拉力增强

⑺抗菌保鲜- 亲水基朝里,疏水基朝外形成保护膜,在果蔬表面形成一层连续保护膜抑制呼吸与微生物渗透 甘油酯 monosterin 、双、叁 ; 聚甘酯polyglycerol monostearate 单甘酯:X1= X2 = OH 双甘酯:X1=OH ;X2= R 叁甘酯:X1= X2 = R R=硬脂酸、软脂酸、油酸、亚油酸(2) 12碳酸、磷酸及衍生物等 单硬脂酸甘油 C 17H 35C H 2C H C H 2O X 1X 2O C H 2C H C H O O O C 17H 35O n

洗手液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参照资料)

洗手液安全技术说明书 (MSDS) 一、产品标识 产品名称:抗菌护肤洗手液 产品组名:ZC—International Operations 二、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3类易燃液体 三、急救措施 眼睛接触:用大量清水冲洗眼睛,如果症状持续,就医治疗。 皮肤接触:无需急救 吸入:将患者移至空气新鲜处,如果症状加剧,就医治疗。 摄食:不要催吐,除非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这样做,给患者两杯水,不要给已失去知觉的人口服任何东西,立即就医治疗。 四、消防措施 适用的灭火剂:使用B类灭火剂(例如:化学干粉,二氧化碳) 燃烧时的接触危害:密闭容器接触火源的热量可能产生压力和爆炸。整齐可能沿着地面移动很远的距离,到达点火源处。 灭火程序:水可能无法有效灭火但能冷却接触火的容器和表面以防爆炸。 佩戴全套防护设备(Bunker Gear)和自供式呼吸器(SCBA)。

五、泄漏应急处理 个人预防措施:参看其它章节的预防措施。 溢出应急处理:如果大量溢出,下水道进口盖上并筑防护堤,以防溢出物流入下水道或水体环境中,用无机吸收剂来覆盖。密闭容器。未防护的人员从危害现场撤离。用新鲜空气通风工作场所,将溢出物收集于容器内,用清洗剂和水清理残余物,将产生的含有残余物的溶液收集起来置于密闭容器。尽快废弃处理收集起来的物质。 六、操作处置与储存储存要求: 储存要求:在摄氏25度下储存。 不相容的物质:远离酸储存; 远离热源储存; 远离阳光直射处储存; 远离氧化剂存放。 防爆:易燃液体和蒸汽。远离热、电火花,明火和其他点火源保存。防静电:避免静电释放。 使用指导:保持容器密闭。 避免接触氧化剂。 七、接触控制/个人防护 眼睛防护:避免眼睛接触。 手防护:不适用。 呼吸防护:不适用,避免吸入蒸气,(烟)雾或喷雾。

石蜡切片的制作

说明 石蜡切片法包括取材、固定、洗涤和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与粘片、脱蜡、染色、脱水、透明、封片等步骤。一般的组织从取材固定到封片制成玻片标本需要数日,但标本可以长期保存使用,为永久性显微玻片标本。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取材 应根据要求选取材料来源及部位。例如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多选取洋葱根尖,细胞分裂快又便于切取;猪的肝小叶边界清晰明确;耳蜗以豚鼠的内耳易于定位和剥离。材料必须新鲜,搁置时间过久则产生蛋白质分解变性,导致细胞自溶及细菌的滋生,而不能反映组织活体时的形态结构。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固定 用适当的化学药液——固定液浸渍切成小块的新鲜材料,迅速凝固或沉淀细胞和组织中的物质成分、终止细胞的一切代谢过程、防止细胞自溶或组织变化,尽可能保持其活体时的结构。固定能使组织硬化,有利于切片的进行,而且也有媒浸作用,有利于组织着色。固定液的种类很多,其对组织的硬化收缩程度以及组织内蛋白质、脂肪、糖类等物质的作用各不相同。例如纯酒精可固定肝糖而能溶解脂肪,甲醛能固定一般组织,但溶解肝糖和色素。固定液可分为单一固定液及混合固定液。前者有甲醛(蚁醛、福尔马林)、酒精、醋酸或冰醋酸、升汞、锇酸(四氧化锇)、重铬酸钾及苦味酸等,单一固定液不能固定细胞中的所有成分;混合固定液可以互补不足,常用的混合固定液有Bouin氏液、Zenker氏液、FAA液、Carnoy氏液、SuSa 液(配方见有关技术书籍)。因此,应根据所要显示的内容来选择适宜的固定液。10%福尔马林(4%甲醛)或10%磷酸缓冲福尔马林是病理切片常规使用的固定液,不仅适用于常规HE(苏木精-伊红)染色,还可以用于组织学有关的其他技术的切片染色。固定液的用量通常为材料块的20倍左右,固定时间则根据材料块的大小及松密程度以及固定液的穿透速度而定,可以从1小时至数天,通常为数小时至24小时。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洗涤与脱水 固定后的组织材料需除去留在组织内的固定液及其结晶沉淀,否则会影响以后的染色效果。多数用流水冲洗;使用含有苦味酸的固定液固定的则需用酒精多次浸洗;如果组织经酒精或酒精混合液固定,则不必洗涤,可直接进行脱水。固定后或洗涤后的组织内充满水分,如不除去水分就无法进行以后的透明、浸蜡与包埋,因为透明剂多数是苯类,苯类和石蜡均不能与水相

第三章 乳化

第三章乳化 一、教学内容 1.乳化体系 2.乳化理论 3.乳化技术 二、教学目的和要求 1.掌握乳化体系的构成成分及类型 2.了解乳化体类型的辨别方法 3.掌握3种乳化技术 4.了解乳化的相关基本设备类型 三、教学重难点 1.乳化的机理 2.乳化技术运用 3.乳化过程中HLB值是计算及应用 四、教学学时:6 五、教学内容: 作为人们日常使用化学品的化妆品,其种类繁多,其形态也四各种各样,有水溶液、悬浮体、气溶胶、乳化体等,乳化体是化妆品中最广泛的剂型,从水样的流体到粘稠的膏霜等。它主要是将一种或几种液态物质分散与另一种液态物质所形成的分散系。因此,乳状液的讨论对化妆品的研究和生产及保存和使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本章就主要介绍乳化的相关理论知识,为各种化妆品的配制打基础。 第一节乳化体系 一、乳化体系的构成 1.定义:乳化体(或称乳状液)是一种(或几种)液体以液珠形式分散在另一不相混容的液体之中所构成的分散体系。 分散相(内相):μm~10μm

2.乳化体系连续相(外相) 乳化剂(表面活性剂) 分散相液珠直径约在-10μm,故乳状液是粗分散体系的胶体。因此,稳定性较差和分散度低是乳状液的两个特征。两个不相混容的纯液体不能形成稳定的乳状液,必须要加入第三组分(起稳定作用),才能形成乳状液。例如,将苯和水放在试管里,无论怎样用力摇荡,静置后苯与水都会很快分离。但是,如果往试管里加一点肥皂,再摇荡时就会形成象牛奶一样的乳白色液体。仔细观察发现,此时苯以很小的液珠形式分散在水中,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这就是乳状液。这里称形成乳状液的过程为乳化。而称在此过程中所加入的添加物(如肥皂)为乳化剂。 3.类型 (1)O/W:水包油(油相在乳化剂作用及一定工艺下分散于水相得到的乳化体).蜜、乳液(2)W/O:油包水 .防晒霜 (3)复合:O/W/O、W/O/W(将一个W/O的乳状液分散到连续的水相中)(趋势) ※油水两相不一定都是单一组 4.分散相粒子大小与外观的关系 乳化体的外观一般常呈乳白色不透明液状,乳化体之名即由此而得。乳化体的这种外观是与分散相粒子之大小有密切关系。由胶体的光学性质可知,对一多分散体系,其分散相与分散介质的折光率一般不同,光照射在分散微粒(液滴)上可以发生折射、反射、散射等现象。当液滴直径远大于入射光的波长时,主要发生光的反射(也可能有折射、吸收),当液滴直径远小于入射光波长时,则光可以完全透过,这时体系呈透明状。当液滴直径稍小于入射光波长时,则有光的散射现象发生,体系呈半透明状。一般乳状液的分散相液滴直径的大小大致在-10μm(甚至更大)的范围,可见光波长为-μm,故乳状液中的反射较显著,因而一般乳状液是不透明的乳白色液体。这就是乳状液的微粒大小与外观之关系。对于液滴的直径在μm 以下的液-液分散体系,其外观是半透明的和透明,而不呈乳液状,常称为“微乳状液”,它的性质与乳状液有很大不同。 二、乳化体类型的判断(书151)

清洗剂安全使用说明书

清洗剂安全使用说明书 -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安全使用资料 1:产品和公司识别 名称:清洗剂 用途:重油污清洗 公司: xxxxx有限公司 地址: 电话: 传真: 2:成分/组成信息 成分:碱,表面活性剂,消泡剂 3: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腐蚀危险化学品 侵入途径:接触和食入 健康危害:接触会造成皮肤损伤,误服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4:急救措施 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并生理盐水冲洗。就医。 皮肤接触:用大量清水冲洗身体接触部位 吸入:无意义 摄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 5: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不会燃烧 有害燃烧产物:无意义 灭火方法:无意义 6: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切断泄漏。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小量泄漏:用砂土或其 它不燃材料吸附或吸收。洗后放入废弃堆场处理。 7: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处置:与水稀释成工作液浸入工件清洗,具体方法参照使用说明书 贮存: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包装要求密封。应 与活性金属粉沫、碱金属、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 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 料。 8: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职业接触限值 中国MAC(mg/m3):无意义 工程控制:无意义 呼吸系统防护:无意义 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

身体防护:穿工作服 手防护:戴工作手套。 其它防护:工作现场禁止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沐浴更衣。注意个人 清洁卫生。 9:理化特性 外观与性状: 熔点(℃): 沸点(℃): 闪点: 爆炸极限(%):溶解性: 主要用途:浅棕色液体 无意义 100℃ 无意义 无意义 可与水任意比例混溶,溶解后成微乳液钢铁重油污强力清洗剂 10:稳定性 稳定性:不燃、不爆、常温下不分解,化学性能稳定。11:毒性学资料 急性毒性:无意义 12:生态学资料 环境评定:如果按预期的方法使用和处理,预计不会对环境造成 有害的影响 13:废弃处置 未用过的产品: 用过的/受污的产品:包装:可能可以运出回收 通过国家和当地政府许可的废料承包商在许可的区域内处理 由原供应商回收或必须通过国家和当地政府许可的废料承包商处理 14:运输资料 危险货物编号:包装标志: 包装类别: 包装方法: 运输注意事项:参照CAS NO 75-09-2 参照14 参照Ⅲ 塑料瓶或塑料桶 运输前应先检查包装容器是否完整、密封,运输过程中要确保容器不泄露、不倒塌、不坠落、不损坏。食品及食品添加剂混运。运输时运输车辆应配备泄露应急处理设备。 15:法律资料 法规信息: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规定([1996]劳部发423 号)等法规. 16:其他信息 本资料只使用于按规定的使用方法进行销售和使用的产品。 未按照本资料中规定的用法使用该产品可能会引起资料中未提及的危险。请按规定使用该产品除非从我处得到建议。

各类乳化剂说明书..

产品目录如下: 特殊乳化剂: 生产销售 石蜡乳化剂棕榈蜡乳化剂机油乳化剂煤油乳化剂微晶蜡乳化剂牛油乳化剂 氨基硅油乳化剂特殊乳化剂可带为研制 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TX系列) NP系列:NP-4,5,6,7,8,8.5,9,10,12,13,15-50,等 TX系列:TX-4,5,6,7,8,8.5,9,10,12,13,15-50,等 OP系列:OP-4,7,9,10,13,15,20,30,40,50,等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AEO,MOA系列) AEO系列:AEO-3,4,5,6,7,9,15,20,23,等 MOA系列:MOA-3,4,5,6,7,9,15,20,23,等 聚乙二醇(PEG系列) PEG-200,300,400,600,800,1000,1500,2000,3000,4000,6000,8000,等脂肪酸酯系列(司盘,吐温系列) 乳化剂司盘系列S-20、S-40、S-60、S-80、S-65、S-85 、等 乳化剂吐温系列T-20、T-40、T-60、T-80、等 渗透剂系列 渗透剂JFC、JFC-1、JFC-2、JFC-S、渗透剂JFC-M 等 低泡渗透剂SF、快速渗透剂T、耐碱渗透剂OEP-70、AEP、渗透剂OE-35 平平加O(C16-18醇聚氧乙烯醚) 平平加O-3、O-5、O-8、O-9、O-10、O-15、O-20、O-25、O-30等 酯醚系列 EL-10、12、20、30、40、60 、80 、90 、HEL20、HEL40,等 消泡剂系列 消泡剂GP-330、消泡王FAG-470、AR-9111、AR-991、等 其他 丙二醇嵌段聚醚L31、L35、F38、L42、L43、L44、L61、L62、L63、L64、P65、F68 匀染剂AN 、匀染剂1227 、高温匀染剂W 、匀染剂SE(A、B组分)、 抗静电剂SN、抗静电剂B1、抗静电剂B2、抗静电剂B3、抗静电剂MOA-3PK 聚丙二醇PPG-400,600,800,1000,2000,3000,等

清洗剂MSDS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 一 部分: 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清洗剂 技术说明书编码:HF94211/2.0 生效日期:2020-1-29 企业名称: 地 址: 企业应急电话: 邮 编: 传真号码:第 二 部分: 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 ?第2类易燃液体。 ?皮肤腐蚀/刺激:轻微皮肤刺激类别3。 ?严重眼损伤/眼刺激:刺激物第2B级。 警示标签要素: 象征符号:易燃液体。 警示语:危险。 危险信息:1、引起眼睛刺激;2、引起皮肤轻度刺激。

防范说明:储存于阴凉、通风库房。保持容器密封。禁止抽烟、避免与眼睛、皮肤直接接触,勿倒入排水沟,防止污染水体。 接触后的主要症状及应急措施:接触眼睛后刺激眼睛,接触皮肤后引起皮肤刺激;应急措施详见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第 三 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纯 品混合物 化学品名称:C-09清洗剂 物质成分 浓度(%) 是否有害 CAS No. 环己烷100.0 是110-82-7 第 四 部分: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min,就医。 吸 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吸呼困难时给输氧。如呼吸及心跳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 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 急性及迟发反应:持续吸入可引起头晕、恶心、倦睡和其他一些麻醉症状。液体污染皮肤可引起痒感。主要症状:对眼和上呼吸道有轻度刺激作用。 主要的健康影响:对眼和上呼吸道有轻度刺激作用。 对急救人员的建议:戴防护手套以免接触污染物。 第 五 部分: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易燃,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发生化学反应或引起燃烧。在火场中,受热的容器有爆炸危险。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 灭火方法及灭火剂:用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灭火。用水灭火无效。

石蜡切片步骤

石蜡切片制作 大致步骤:取材、固定、洗涤和脱水、透明、浸蜡、包埋、切片和粘片、脱蜡、染色、脱水、透明、封片等步骤。 1、取材 植物材料选择时必须尽可能不损伤植物体或所需要的部分。 取材必须新鲜,尽可能割取所需要的组织块,并随即投入固定液。 取材时刀要锐利,避免因挤压细胞使其受到损伤。 切取的材料应该小而薄,便于固定剂迅速渗入内部。一般厚度不超过2mm,大小不超过5*5mm2。 2、固定 用适当的化学药液—固定液浸渍切成小块的新鲜材料,迅速凝固或沉淀细胞和组织中的物质成分、终止细胞的一切代谢过程、防止细胞自溶或组织变化,尽可能保持其活体时的结构。 固定液的选用:FAA固定液 FAA固定液配制:福尔马林(38%甲醛)5 ml 冰醋酸 5 ml 70%酒精 90 ml 5 ml甘油(丙三醇) 固定时间根据材料块的大小及松密程度而定。 3、洗涤与脱水 固定后的组织材料需要除去留在组织内的固定液及其结晶沉淀,否则会影响以后的染色效果。多数用流水冲洗:使用含有苦味酸的固定液固定的则需要用酒精多次浸洗;如果组织经酒精或酒精混合液固定,则不必洗涤,可直接进行脱水。 酒精为常用的脱水剂,为了减少组织材料的急剧收缩,应使用从低浓度到高浓度递增的顺序进行,通常从30%或50%酒精开始,经70%、85%、95%直至纯酒精(无水乙醇),每次时间为1-数小时,如不能及时进行脱水,材料可以放在70%酒精中保存,因高浓度酒精易使组织收缩硬化。 4、透明 选用二甲苯为酒精和石蜡的浸媒液,替换出组织内的酒精。通常组织先经过纯酒精和透明剂各半的混合液浸渍1-2小时,再转入纯透明剂中浸渍。时间根据材料块大小而定。 5、浸蜡与包埋 用石蜡取代透明剂,使石蜡浸入组织而起支持作用。通常把组织材料块放在熔化的石蜡和二甲苯的等量混合液浸渍1-2小时,再先后移入2个熔化的石蜡液中浸渍3小时左右,浸蜡应在高于石蜡熔点3℃左右的温箱中进行,以利于石蜡浸入组织内。浸蜡后的组织材料块放在装有蜡液的容器中(摆好在蜡中的位置),待蜡液表层凝固即迅速放入冷水中冷却,即做成含有组织块的蜡块。容器可用光亮且厚的纸折叠成纸盒或金属包埋框盒。如果包埋的组织块数量多,应进行编号,以免差错。石蜡熔化后应在蜡箱内过滤后使用,以免因含有杂质而影响切片质量,且可能损伤切片刀。 6、切片 包埋好的蜡块用刀片修成规整的四棱台,以少许热蜡液将其底部迅速贴附于小木块上,夹在轮转式切片机的蜡块钳内,使蜡块切面与切片刀刃平行,旋紧。切片刀的锐利与否、蜡块硬度适当都直接影响切片质量,可用热水或冷水等方法适当改变蜡块硬度。通常切片厚度为 4-7微米,切出一片接一片的蜡带,用毛笔轻托轻放在纸上。 7、贴片与烤片

乳化剂在各种乳饮料的稳定性中作用及使用情况分析

乳化剂在各种乳饮料的稳定性中作用及使用情况分析 摘要:阐述了乳饮料中影响稳定性最重要的两个因素,以及这两个因素造成乳饮料体系不稳定的机理。乳化剂是乳饮料中常用的稳定剂,用于乳饮料体系的稳定。介绍了乳化剂的基本概念和性质,比如HLB值、W一0或0一W乳状液、乳化剂与碳水化合物的相互作用、乳化剂与蛋白质的相互作用、乳化剂与脂类化合物的相互作用等,通过介绍乳化剂的选择和使用原则引出了乳化剂在乳饮料中的作用机理,并列举了几种复合乳饮料或发酵乳饮料中乳化剂的应用情况,进一步说明了乳化剂在乳饮料中的作用。 关键字:乳化剂、作用机理、HLB值、乳饮料、稳定性 正文: 1.前言 添加剂是食品生产中的重要原料。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根据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品或天然物质。我国按食品添加剂的主要功能分类。如:防腐剂、乳化剂、发色剂、漂白剂、酸味剂、膨松剂、营养强化剂、甜味剂等23类。 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必须按《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中规定的使用量及范围添加才能对人体无害。但是近些年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令大多数人都对食品添加剂产生了或多或少的心理阴影,像在果脯、蜜饯、酱菜中超限量使用甜味素,有的甚至在蜜饯类食品中糖精钠最高含量超出允许限量12倍之多;超量使用护色剂亚硝酸盐加工肉制品;在馒头制作过程中滥用硫磺熏蒸馒头,致使馒头中维生素B2受到破坏;在干豆腐、香肠、冰棒中加人柠檬黄、胭脂红等合成色素;甚至在婴儿食品或奶制品中添加糖精、香精等食品添加剂。这些行为都是随意使用并添加食品添加剂的现象。较为严重的有:比如山西假酒事件,三聚氰胺事件,苏丹红事件以及今年所爆发的双汇瘦肉精事件和上海染色毒馒头事件。其中,与乳及乳制品相关的违禁添加物有4种:三聚氰胺(蛋白精)、硫氰酸钠、皮革水解物及13一内酰胺酶(金玉兰酶制剂,即解抗剂)。皮革水解物,添加到牛奶里可以增加蛋白质含量;三聚氰胺用来冒充蛋白质;解抗剂可以用来掩

乳化蜡

乳化蜡 一、技术参数: 1、外观:灰白色半透明液体; 2、固含量:60%; 3、PH值:6.5-7.5; 4、粒径:约0.8微米; 5、熔点:约56-62℃; 6、离子型:水性非离子型。 二、性能特点: 本品属水溶型环保非离子型,用特殊中性非离子乳化剂乳化,避免以前用碱性皂化不稳定、易分层的缺点,且抗酸、抗碱、耐硬水、水溶性强、乳液稳定,任意比例水稀释不分层、不破乳、不结块、保质期长、固含量高、分散性好。 三、适用范围: 用于造纸、水性涂料、皮革、木业、建筑、橡胶、农业等行业。 四、使用方法: 建议直接用喷枪喷涂、滚涂或以热压成型的方法,具体添加量可根据贵司产品体系酌情微调。 五、重要说明: 以下声明所述技术性能及应用方法仅供专业人士参考,凡应用于新产品中及改变工艺后,须先做严格的可行性测试,达到最佳使用效果后方可使用在批量生产上。此声明取代买方文件。卖方不作任何明示或暗示的陈述或保证,包括产品用于某一特定目的的商销性或适用性。本资料中任何表述均不应被理解为诱导任何专利侵权行为。卖方在任何情况下均不对与产品有关的声称过失,违反保证、严格责任、侵权或合同

所引起的偶然的、继发性的或间接的损失负责。对于任何索赔请求,买方的唯一补偿 和卖方的唯一责任为买方的购买价款。数据和结果均基于受控制的或实验室的工作, 必须由买方根据其所预计的使用条件通过试验加以确认。本产品未就长时间接触粘膜、破损皮肤或血液或置入人体的情形进行过专门试验,因此建议不应将这些产品用于上 述情况。本公司如实提供上述资料,但对此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六、健康与安全: 本产品无毒,使用时除遵守一般工业保护规程外,无需特殊保护。澳达化工提供 产品安全性方面的评估资料,详情请参考有关的产品安全说明书。 七、运输和使用: 常规包装为1吨/200公斤/50公斤塑胶桶供应,使用方便,安全可靠。 使用时应遵守常规工业规程,避免污染环境,对于洒出的溶液应利用适当容器收集,然后以适当的方式丢弃。本产品仅用于工业用途。 八、使用和储存: 原液10-25℃密封储存:1年。 产品应存放在阴凉干燥处,欲了解有关产品制备和添加方面的详情,请与澳达化 工营销代表联络。

金属清洗剂安全技术说明书

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金属清洗剂 化学品俗名或商品名:*********金属清洗剂 化学品英文名称:METAL CLEANING AGENT 推荐用途::机械表面脱脂、尘污清洗 限制用途:食用 企业名称:************** 地址:****** 邮编:***** 电子邮件地址:********* 传真号码:********** 国家应急电话:0532- 企业应急电话:*********** 技术说明书编码:BCL-MSDS-010-A 生效日期: 2010年05月12日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3.1类,易燃液体 危险性说明:极端易燃液体和蒸汽 防范说明:远离热源、火花、明火、热表面,禁止吸烟。保持容器密闭,保持低温,容器和接收设备接地、连接。使用防爆电器、通风、照 明、……、设备。只能使用不产生火花的工具。采取防止静电放电措施。 戴防护手套、防护服、防护眼镜、防护面罩。如皮肤(或头发)接触:立即去除/脱掉所有被污染的衣服,用水冲洗皮肤、淋浴。火灾时,使用干 粉、二氧化碳、水灭火。如果用水增加危险时适用。在阴凉、通风良好处储存。按照地方、区域、国家、国际法规(规定)处置本品、容器。 警示词:危险 象形图: 爆炸危险:本品属易燃液体,蒸汽比空气重,并沿着地板传播,与空气混合后会产生爆炸。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眼睛和皮肤接触。 皮肤接触:对皮肤有刺激作用。 眼睛接触:对眼睛有刺激作用。 吸入:对呼吸系统有刺激作用,高浓度吸入对鼻、咽喉、肺有刺激作用。 应急综述:接触后应立即用清水清洗,吸入后应立即转移到空气清新的地方,误食者则不要引发呕吐,以上都应及时就医。

钻井液技术新进展

钻井液技术新进展 摘要:钻井液技术的革新对加强石油勘探开发,提高石油采收率具有重要作用。本文介绍了国外钻井液技术的新进展,包括井壁稳定、防漏堵漏、抗高温钻井液、提高机械钻速的钻井液、低密度钻井液流体、储层保护等技术,同时介绍了国内钻井液技术的相关进展,通过分析比较,指出开发新型钻井液技术的关键在于研发新的处理剂,为钻井液技术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关键词:水基钻井液;油基钻井液;钻井液处理剂;纳米技术 油气井工作液指在钻井、完井、增产等作业过程中所使用的工作流体,包括钻井液、钻井完井液、水泥浆、射孔液、隔离液、封隔液、砾石充填液、修井液、压裂液、酸液及驱替液等。近年来,钻井液在保障钻井井下安全、稳定井壁、提高钻速、保护储层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随着当前复杂地层深井、超深井及特殊工艺井越来越多,对钻井液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国内外对应用基础理论和新技术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和应用技术,有效的解决了钻井过程中迫切的难题,并为钻井液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本文在调研近几年国内外钻井液新技术的基础上,对国外和国内钻井液技术的新进展分别进行阐述[1-3]。 1国外钻井液技术新进展 1.1井壁稳定技术 1.1.1高性能水基钻井液技术 国外各大钻井液公司均研发了一种在性能、费用及环境保护方面能替代油基与合成基钻井液的高性能水基钻井液(HPWM)代表性技术有M-I公司的ULTRADRIL体系、哈利伯顿白劳德公司的HYDRO-GUADRTM体系[4-5]。该钻井液体系中,聚胺盐的胺基易被黏土优先吸附,促使黏土晶层间脱水,减小水化膨胀;铝酸盐络合物进入泥页岩内部后能形成沉淀,与地层矿物基质结合,增强井壁稳定性;钻速提高剂能覆盖在钻屑和金属表面,防止钻头泥包;可变形聚合物封堵剂能与泥页岩微孔隙相匹配,形成紧密填充[6]。 在墨西哥湾、美国大陆、巴西、澳大利亚及中国的冀东、南海等地的现场应用效果表明,高性能水基钻井液具备抑制性强、能提高机械钻速、高温稳定、保护储层及保护环境的特点[7-8]。 1.1.2成膜水基钻井液技术 通过在水基钻井液中加入成膜剂,使钻井液在泥页岩井壁表面形成较高质量的膜,以阻止钻井液滤液进入地层,从而在保护储层和稳定井壁方面发挥类似油基钻井液的作用。

清洗剂安全技术说明书

清 洗 剂 安 全 技 术 说 明 书 第一部分 化学名称 化学品中文名称:TURBO-K 清洗剂 消防应急救援电话:119 第二部分 成分/组成信息 纯品 混合物 √ 化学品名称: 主要有害成分 浓度 CAS No. 挥发有机化合物(VOC )≤870 g/L 第三部分 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第类,高闪点液体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经皮肤吸收 健康危害:接触或使用本品对人体有害。其蒸汽对眼、粘膜、 上呼吸道、皮肤有刺激作用,对中枢神经有麻醉作用,长期接触或短期内吸入高浓度蒸汽可有头晕、头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胸闷、四肢无力、眼灼痛及皮肤干燥、皲裂及皮肤病等症状。能造成急性中毒。 环境危害:本品对环境有害,主要体现在对水体及大气的污染,应特别注意对水体的污染。 燃爆危害:本品遇明火、高热易引起燃烧,蒸汽与空气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第四部分 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脱去污染衣服,用肥皂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帘,用大量清水冲洗。就医。 吸 入:迅速离开现场到空气新鲜处。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进行人工呼吸。就医。 食 入:立即漱口饮水,洗胃。就医。 第五部分 消防措施 危险特性:本品遇明火、高热易引起燃烧;其蒸汽与空气形 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发生强烈反应,会引起燃烧和爆炸。蒸汽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易引着回燃。若遇高热,盛装本品的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危险。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 有害燃烧产物:燃烧时有烟雾,并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灭火方法及灭火器:消防人员必须佩戴正压式呼吸器,穿全 身消防防护服,尽量在上风处灭火,可用干粉、砂土、泡沫及二氧化碳扑救。 第六部分 泄漏应急处理 应急处理:切断火源,疏散泄漏污染区无关人员至安全地带, 严格限制人员出入,查找并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建议应急处理人员佩戴正压式呼吸 器,穿消防防护服。小量泄漏:尽可能将溢流液收集到有盖容器内,用砂土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残液,对使用过的吸附物必须送至环卫部门规定的处理场所。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集到专用容器内回收或运至环卫部门规定的处理场 所。用泡沫覆盖抑制蒸发,以保护现场人员。对泄漏的包装进行调换。 第七部分 操作处置与储存 操作注意事项:操作人员必须经专门的安全培训,严格遵守 涂装作业安全操作规程和有关规定。加强劳动保护,建议操作人员应穿戴好各种防护用具,裸露部分皮肤应涂好防护膏,当皮肤沾上本品时,应及时用肥皂洗净。使用本品的区域应有明显的禁止烟火标志,严禁明火,禁止使用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并设置足够数量的灭火器材。使用本品时应通风良好,如通风不良时,应采用强制通风换气。使用本品的区域所有电气设备、照明设施应防爆,并防静电积聚,设施应接地,人员应穿防静电的工作服。每次使用结束,应将未用完的本品盖好盖子放回仓库,严禁置于无人看管的场所。沾有本品的棉纱、抹布必须集中于带盖的铁桶内,一天一清,严禁随意丢弃。搬运时要注意轻装轻卸,防止包装破损,配备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干燥、阴凉、通风、清洁、有严禁烟 火标志的库房,防止阳光直接照射,远离火种热源,库温不宜超过30℃(高温季节可采取库顶喷水等办法),相对湿度不超过80%。保持容器密封。切忌与氧化剂、酸、碱、食用化学品混储,库房内应有足够的灭火器材。储存场所应有防雷击装置,库房内所有电气设备、照明设施应防爆,库房内应备有泄漏处置设施。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包装破损。 第八部分 接触控制/个体防护 最高允许浓度:二甲苯(皮):100mg/m 3;丁醇:200 mg/m 3; 甲基异丁基酮:未制定标准。 监测方法:空气中有毒气体浓度测定用气相色谱法。 工程控制:加强通风换气。 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戴过滤式防毒面具 (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戴正压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防化学品眼镜。 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 手 防 护:涂防护膏或戴耐油橡胶手套。 其它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饮水。工作前避免饮

石蜡切片的制作过程(精)

石蜡切片的制作 目的要求:了解生物制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石蜡切片制作的基本过程;学会制作石蜡切片。 一、生物制片的基本原理 (一生物制片的目的与发展概况 生物制片是研究生物有机体微观结构的基础方法,其目的是提供在显微镜下以适度的样品,有效地对其进行形态和功能观察研究。 (二生物制片的方法 当我们研究生物体的组织或细胞时,除了某些生物体可用相差显微镜或偏光显微镜等方法达到观察目的外,其余大部分生物体,因为组织较厚,光线不易透过内部等关系而达不到观察的要求,为了达到此目的,就必须将生物体的组织切成薄切片或不切片,经过一系列处理,使光线易于透过,即可进行观察。因此,根据标本的制作方法分为切片法和非切片法两种。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应该适当的配合使用,才能获得比较理想的结果。 1.切片法 (1切片法的种类 切片法就是利用锐利的刀具,将器官组织或幼小个体分割成许多极薄的薄片,而制成切片标本的一种方法。切片法在切成薄片以前必须设法使组织内渗透某种支持物质。使组织保持一定的硬度,然后利用切片机进行切片。根据所用支持物质的不同切片法又可分为石蜡切片法、火棉胶切片法、冰冻切片法、炭蜡切片法等类型。现分述如下: ⅰ.石蜡切片法

石蜡切片法即用石蜡作为支持剂进行切片的方法。石蜡切片法是一般组织学、病理学等常规制片方法,因此用得最多,它有很多优点:比较省时间,容易操作,可切成极薄的切片(4um 以下,能制作连续切片,组织块可包埋在石蜡中永久保存。缺点是只能用于较小的组织块,较大的组织块不易切好,容易破碎,组织在脱水透明过程中产生收缩并易变脆。制片时间太长。 ⅱ.火棉胶切片法 火棉胶切片法是以火棉胶为支持剂进行切片的方法。此法的优点是包埋过程中不用二甲苯及石蜡,不经高温,可避免组织收缩及变脆,适于精细材料(如脑的切片,也引火棉胶有韧性切片不知有折卷或破裂,适宜于大块组织及多空洞的组织(脑、眼球,硬度较高的组织(骨、肌腱。缺点:手续麻烦、费时间,切片不能切薄,起码在10um以上,不能作连续切片,因此,在生物制片技术上已经不经常采用。 ⅲ.冰冻切片法 冰冻切片法是利用液体二氧化碳或其它药剂(如氯乙烷在变成气体时吸收大量的热使组织迅速结成冰块而后再进行切片的方法。目前国内外用半导体致冷调节器来代替二氧化碳的冰冻,冷冻速度更快更为方便。 冰冻切片法的优点是较前两种方法简便,组织不经脱水、透明、包埋等手续即可切片,因而可节省很多时间,十分钟左右即能制成切片。常用于临床病理手术诊断,银材料不经溶媒处理就可直接进行切片,材料不受试剂的激烈刺激及温度影响,所以组织没有显著的收缩,细胞形态不致有大的改变,也引冰冻切片不需有机溶剂处理,所以能保存脂肪、类脂等成分,所以冰冻切片法常用于组织化学,尤其是神经组织,临床病理学等方面的研究。 新鲜的组织或已经固定的组织,经短时间处理后即可进行切片。用任何固定及处理的材料均适合冰冻切片,但一般的经验用福尔马林固定的材料最适合冰冻切片,而用酒精、甘油保存的材料必须充分水洗后才易于冰冻,否则不易切成完整的切片

3.乳剂的制备

实验目的: 1. 掌握采用不同乳化剂制备乳剂的一般制备方法。 2. 掌握常见乳剂类型的鉴别方法。 实验原理: 乳浊液型液体药剂也称乳剂,系指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混合,其中一种液体以液滴状态分散于另一种液体中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形成液滴的一相称为内相、不连续相或分散相;而包在液滴外面的一相则称为外相、连续相或分散介质。分散相的直径一般在0.1~10μm之间。乳剂属热力学不稳定体系,须加入乳化剂使其稳定。乳剂可供内服、外用,经灭菌或无菌操作法制备的乳剂,也可供注射用。 乳剂因内、外相不同,分为O/W型和W/O型等类型,可用稀释法(水)和染色镜检(水/油性染料)等方法进行鉴别。 乳剂是一种动力学及热力学不稳定的分散体系,为提高稳定性,其处方中除分散相和连续相外,还加入乳化剂,并且需在一定的机械力作用下进行分散。乳化剂的稳定机理是通过在分散液滴表面形成单分子膜、多分子膜、固体粉末膜等界面膜,降低了界面张力,防止液滴相遇时发生合并。常用的乳化剂有表面活性剂、阿拉伯胶、西黄蓍胶等。乳化剂类型有表面活性剂(阴离子型乳化剂、非离子型乳化剂、两性离子型乳化剂)、天然乳化剂(如阿拉伯胶、西黄耆胶、明胶 等)、固体粉末乳化剂(如Mg(OH) 2、Al(OH) 3 、Ca(OH) 2 等)和辅助乳化剂 (如十八醇、单硬脂酸甘油酯、硬脂酸等)。乳化剂的选择根据乳剂的类型、乳化剂性能及给药途径。通常将乳化剂组成混合乳化剂来使用,以防止单独使用乳化剂所产生的不稳定性。 乳剂的制备方法有油中乳化剂法(干胶法)、水中乳化剂法(湿胶法)及新生皂法(nascent soap method)等。小量制备时可用乳钵研磨制得或在瓶中振摇制得,大量生产可用搅拌机、乳匀机、胶体磨完成。

清洗剂安全技术说明书MSDS

XXX品牌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 MSDS 第一部分:化学品及企业标识 化学品中文名称:XXX 清洗剂 化学品英文名称:XXX Cleaner 企业名称:深圳市xxx 科技有限公司 xxxxxxxx Technology Co., Ltd 地址:深圳市龙华区xxx 邮编:xxxx 电话号码:xxxx 企业应急电话:xxxx 传真号码:xxxx 电子邮件地址:xxxx 推荐用途:主要用于铝合金、不锈钢、镀锌板表面切削液、冲压油等脏污的清洗。限制用途:无 修订日期:2019年1月1日 第二部分:危险性概述 危险性类别:皮肤腐蚀/刺激类别2 严重眼睛损伤/眼睛刺激性类别1 对水环境慢性危害类别3 标签要素: 象形图: 危险性说明:吞食伤消化道 腐蚀皮肤 刺激眼睛 防范说明:使用本产品时不要进食、饮水和吸烟

操作后彻底清洗双手 眼睛接触提取眼睑,用流动清水清洗5~10分钟 皮肤接触要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 食入要漱口,禁止催吐,立即就医 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 燃爆危险:无 健康危害: 食入: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 皮肤:长时间皮肤接触可致脱脂、脱皮 眼睛:液体对眼有刺激性,会引起眼睛灼伤、发炎 环境影响:由于呈碱性,对水体可造成污染,对植物和水生生物应给予特别注意。 第三部分:成分/组成信息 混合物主要成分CAS号浓度范围特种表面活性剂十二烷XXX XXX10~20 %缓蚀剂硅酸钠XXX1~ 5% 助剂碳酸钠XXX12 ~ 20% 水XXX55~77% 第四部分:急救措施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不适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彻底冲洗5~10分钟,不适就医。 食入:漱口,禁止催吐,立即就医。 第五部分:消防措施 灭火剂和灭火方法:无 危险特性:无 灭火注意事项以及防护措施: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