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梁静载试验作业指导书

T梁静载试验作业指导书
T梁静载试验作业指导书

目录

一、目的 (1)

二、适用范围 (1)

三、静载试验条件及仪器、仪表、设备 (1)

四、注意事项 (3)

五、T梁静载试验过程 (4)

六、结果处理 (6)

七、安全及防护措施 (7)

一、目的

按照TB/T2092-2003《预应力混凝土铁路桥简支梁静载弯曲试验方法及评定标准》规定,我场特编制静载试验作业指导书用于指导T梁静载试验。

二、适用范围

适用于中铁大桥局股份有限公司皋兰制梁场预制T梁静载试验。

三、静载试验条件及仪器、仪表、设备

3.1T梁静载试验在终拉30d后进行,不足30d时应由设计方(中铁咨询)检算确定。

3.2试验时需具有仪器设备

3.3静载试验前准备

1、试验前根据加载布置情况,梁体设计资料和试验时梁体未完成预应力损

失值等计算基数级荷载,根据加载系数K计算对应的各级加载吨位和相应的换

算油压读数作为加载依据。

加载计算要按规定方法计算并提出计算单,经验算后方可用于指导试验并予存档。

2、两端支座中心线的连线应与试验台座面标定好的台座横向分中中心线相重合,其误差小于10mm。且跨距须与待试梁相符。在支座上标划出中心线,以便与梁中心线对正。支座安装后的实测跨度应符合标准要求。试验前应实地测量梁体两侧跨距,确认两侧跨度偏差均在允许范围之内,方可进行试验。并检查支座摆放位置是否正确。每片T型简支梁应在一端设固定支座,另一端设纵向活动支座(横向固定)。

3、试验梁移入台座对中后,在梁顶面上标出梁体腹板、跨中及支座中心线,由跨中沿腹板中心线标出跨中、4m、8m共5个点作为梁体的加载中心点,在腹板两外侧跨中、4m、8m点处粘贴A4纸做好标志,并做好编号。在每一加载点铺设砂垫层(找平)及钢垫板,钢垫板用水平尺找平后移入千斤顶。千斤顶中心与梁体加载中心纵横向位置偏差均应不大于10mm。

4、加载前用10倍放大镜在梁体跨中两侧1/2跨中范围内的下缘和梁底面进行外观检查,对初始裂纹(表面收缩裂纹和表面损伤裂纹)及局部缺陷用蓝色铅笔详细描出。

5、在梁体跨中及支座中心两侧分别安装磁吸座百分表进行挠度测量。百分表磁性底座固定支架采用型钢制作,固定支架应牢固、稳定,且不受加载时静载试验台座变形的影响。在试验前对百分表进行预压,且预压3~5mm左右。

6、为避免梁体偏载,静载反力架纵横轴线与试验梁纵横轴线偏差不得大于1cm。静载试验梁两端各设2根斜杆进行辅助支撑,加载前解除支撑。

7、千斤顶试验前保持5~10mm的外露量。

四、注意事项

4.1准备备工作注意事项

1、检查对中:a、支座中心与垫梁中心,垫梁中心与台座中心重合;b、支座中心与钢箱梁端垫梁,垫梁与箱梁顶分配梁中心重合;c、钢箱梁中心与T梁中心重合;d、千斤顶中心与T梁中心线重合。

2、支座螺栓是否拧到位,是否与垫梁固定。

3、千斤顶是否抄垫水平,是否与反力架密贴。

4、加载计算单荷载是否考虑全面,与实际情况是否相符。

5、千斤顶、油泵、油表性能是否正常。

6、百分表、放大镜等工具,设设备是否齐备性能是够满足正常使用。

7、百分表支架是否固定,磁力座是否完好。

8、静载试验台座预压后沉降是否有变化,是否达到均匀沉降标准。

9、油泵操作人员是否能熟练操作,能否正确理解同步率。

10、各类表格、数据是否准备到位。

11、静载试验结构整体是否进行检查验收并记录。

12、初始裂纹是否找全并标记。

13、支座型号是否进行确认。

14、各类标牌、分工牌是否到位。

4.2加载前注意事项

1、百分表是否按照要求预压3~5mm。

2、支座临时标示是否解除。

3、两侧临时支撑是否解除。

4、确认油泵、顶、表性能。

5、警戒线等安全设施是否到位。

6、各表数据是否与计算一致。

7、各类工具(备用)、人员是否全部就位。

4.3加载中注意事项

1、各人员是否按照指令做出相应动作及操作。

2、加载同步率,1Mpa一呼应,卸载时候同样要求1Mpa一呼应。

3、安全防护人员注意制定专门防护措施,并制定专人值班。

4、有问题及时汇报.

5、千斤顶观察。

6、无关人员退出警戒线待命。

7、1.0级以后各级注意观察裂纹出现情况。

五、T梁静载试验过程

5.1静载试验人员各就各位,进行T梁静载试验:

5.2静载试验及加载方法

1、试验梁的加载分两个循环进行。以加载系数K表示加载等级,加载系数K是加载试验中梁体跨中承受的弯矩与设计弯矩之比。试验准备工作结束后梁体承受的荷载状态为初始状态;基数级下梁体跨中承受的弯矩指梁体质量与二期恒载质量对跨中弯矩之和。

T梁静载加载图式

2、全预应力梁各循环的加载等级:

第一加载循环:初始状态→基数级(静停3min)→0.6(静停3min) →0.8(静停3min)→静活载级(静停3min)→1.0(静停20min) →静活载级(静停1min) →0.6(静停1min) →基数级(静停1min) →初始状态(静停10min);

第二加载循环:初始状态→基数级(静停3min)→0.6(静停3min)→0.8(静停3min)→静活载级(静停3min)→1.0(静停5min)→1.05(静停5min)→1.10(静停5min)→1.15(静停5min)→1.20(静停20min)→1.10(静停1min)→静活载级(静停1min)→0.6(静停1min)→基数级(静停1min)→初始状态;

当在第二加载循环中不能判断是否已出现受力裂缝时,应进行受力裂缝验证加载。验证加载从第二加载循环卸载至静活载级后开始。

验证加载:静活载级(静停5min)→1.0(静停5min)→1.05(静停5min)→1.10(静停5min)→1.15(静停5min)→1.20(静停5min)→1.10(静停1min)→静活载级(静停1min) →0.6(静停1min) →基数级(静停1min) →初始状态。

★加载注意事项:各千斤顶宜同速、同步到达同一荷载值;加载速度不宜超过3kN/s。

3、在规定保持荷载时间内,负责加载及油压表测读人员密切注视油压变化,并随时予以校正。加载和卸载速度均不宜过快,以每秒钟不超过0.2MPa 油压读数为度。

4、每级加载后均应仔细检查梁体下缘和梁底有无裂纹出现。如出现裂纹或(和)初始裂纹的延伸,应用红铅笔标注,并注明荷载等级,量测裂纹宽度。

5、每级加载后均应测量梁体跨中和各支座中心截面两侧竖向位移变化,以同一截面的两侧平均值分别作为相应截面的竖向位移量或支点沉降量。跨中截面的竖向位移量减去支座沉降影响量即为该级荷载下的实测挠度值。

6、在试验前和试验过程中,有专门安全负责人详细检查并指导各项安全操作防止发生事故。

7、按表格要求及时填写试验记录。

六、结果处理

6.1梁体刚度合格评定

实测静活载挠度值()实测f 为静活载级下实测挠度值减去基数级下实测挠度值。实测静活载挠度值合格评定标准:()?/05.1设计实测f f ≤。?为等效荷载加载挠度修正系数。一般以第二加载循环的挠度值作为评定依据。

6.2全预应力梁抗裂合格评定

在K=1.20加载等级下持荷20min ,试验梁体下缘底面未发现受力裂纹或下缘侧面(包括倒角和圆弧过渡段)的受力裂缝未延伸至梁底边,评定全预应力梁抗裂合格。

6.3梁体刚度不合格评定

当最后一轮加载循环时的实测静活载挠度值不满足()?/05.1设计实测f f ≤规定

时,则梁体刚度评定不合格。

6.4全预应力梁抗裂不合格评定

(1)当在某加载等级下(最大加载等级除外)的持荷时间内,试验梁体底面发现受力裂缝或下缘侧面受力裂缝延伸至梁底边,按加载程序规定加载至后一级荷载后,受力裂缝延长或在上述部位又发现新的受力裂缝,即评定在该加载等级与前一加载等级的平均加载等级为抗裂等级,全预应力梁抗裂不合格。

(2)当在某加载等级加载后至后一级加载等级的过程中,试验梁体底面发现受力裂缝或下缘侧面受力裂缝延伸至梁底边,按加载程序规定加至后一加载等级后,受力裂缝延长或在上述部位又发现新的受力裂缝,即评定该加载等级为抗裂等级,全预应力梁抗裂不合格。

(3)当在最大加载等级的持荷时间内,试验梁体底面发现受力裂缝或下缘侧面受力裂缝延伸至梁底边,应在持荷20min后,对全预应力梁分级卸载至静活载级,按加载程序规定重新加载至最大加载等级。重新加载至最大加载等级过程中裂缝张开,即评定该加载等级为抗裂等级,全预应力梁抗裂不合格。

6.5对全预应力梁,梁体竖向刚度和抗裂均合格,评定该梁静载弯曲试验合格,否则为不合格。

6.6对于静载试验不合格的处理,委托检验的样品梁数量不少于1/10梁且不少于3件进行静载弯曲试验。当全部静载试验样品梁的试验均合格后,方可准许架设。反之,则应对本批梁逐片进行静载弯曲试验,合格者方可架设。

七、安全及防护措施

7.1吊梁派专人指挥,注意安全,吊装千斤顶时梁下严禁站人。

7.2高压油路和电路符合有关要求。

7.3仪器、仪表和电器有防雨、防晒条件。

7.4现场各类安全警示牌应挂设到位,且应明显,确保真正起到警示作用。

7.5上梁爬梯在试验前应进行检查,确保其安全性能满足要求。

7.6在进行螺栓紧固时,下部人员应注意避开,防止重物落下伤人。

7.7发现问题及时向总指挥汇报,由总指挥做出决策。

中铁大桥局股份有限公司皋兰制梁场静载试验作业指导书预应力混凝土梁静载试验报告表

9

桥梁荷载试验和承载能力评定(一)(二)(三)(每日一练)

桥梁荷载试验和承载能力评定(一)(二)(三)(每日一练)考生姓名:考试日期:【2020-12-11 】单项选择题(共13 题) 1、空心板梁桥单梁受力状态下,梁的汽车荷载横向分布系数为()。(B) ?A,0.25 ?B,0.5 ?C,0.75 ?D,1.0 答题结果: 正确答案:B 2、铰缝完好的简支空心板梁桥荷载横向分布曲线一般介于按()计算曲线之 间。(A) ?A,刚接梁法和铰接板梁法 ?B,刚性横梁法和铰接板梁法 ?C,杠杆法和铰接板梁法 ?D,刚性横梁法和刚接梁法 答题结果: 正确答案:A

3、桥梁静载试验,关于结构校验系数的表述,正确的选项是()单选。(C) ?A,该指标是实测总值与计算值的比值 ?B,该指标是实测残余值与计算值的比值 ?C,该指标是实测弹性值与计算值的比值 ?D,当结构校验系数大于1时,可认为结构的安全储备大于设计要求答题结果: 正确答案:C 4、案例二中三跨预应力混凝土连续箱梁桥做静载试验,静力荷载效率系数宜取 ()。(D) ?A,0.80~1.00 ?B,0.85~1.05 ?C,0.90~1.00 ?D,0.95~1.05 答题结果: 正确答案:D 5、汽车荷载作用下简支空心板梁桥跨中弯矩横向分布系数的计算应采用( )。 (B) ?A,刚接梁法 ?B,铰接梁法 ?C,杠杆法

?D,刚性横梁法 答题结果: 正确答案:B 6、桥梁承载能力检算评定时,检算所需的技术参数应优先以()为依据确定。 (D) ?A,设计资料 ?B,竣工资料 ?C,标准图 ?D,实际调查和检测结果 答题结果: 正确答案:D 7、桥梁动载试验中,采集的振动信号拟用于频谱分析,若感兴趣的频率范围在 0.5~10Hz,则采样频率至少应取()。(C) ?A,10Hz ?B,15Hz ?C,20Hz ?D,30Hz 答题结果: 正确答案:C

单梁静载试验方案

跨黔桂扩能铁路大桥、狮头河1号中桥、绿荫河中桥 单梁静载试验方案 1、工程概况 跨黔桂扩能铁路大桥为跨黔桂扩能铁路和地方规划甘塘镇四号路而 设,与路线成105度交角。上部构造采用4-30m预应力T梁、先简支后结构连续;下部构造采用柱式墩、桩基础,桩柱式桥台、桩基础;设计荷载公路-I级;桥面宽度 15.5m。 图1 跨黔桂扩能铁路大桥立面图 绿荫河中桥跨越甘塘镇十六号规划路及绿荫河,路线与河沟基本正交,上部结构采用4-20m预制空心板;下部结构采用重力式桥台,柱式墩,基础采用扩大基础和桩基础;设计荷载公路-I级;桥面宽度15.5m。 图2绿荫河中桥立面图 狮头河1号中桥跨越狮头河而设,路线与河沟与600交角,上部结构采用3-16m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下部结构采用桩基础;设计荷载公路-I级;桥面宽度15.5m。 图3狮头河1号中桥立面图 为保证桥梁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需对这3座桥梁的预制单梁进行静载检测,以

明确单梁的实际承载能力是否达到设计标准。 2、检测目的 通过单梁静力荷载试验,测定所检测的单梁在静力试验荷载作用下控制截面的位移、应变试验数据,并与理论计算值及规范允许值进行对比,以判定单梁实际承载能力,评估其在试验荷载下的工作性能。 3、检测依据 本次单梁静载试验主要依据以下规范进行: 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3、《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H11-2004); 4、《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JTGT J21-2011); 5、跨黔桂扩能铁路大桥、绿荫河中桥、狮头河1号中桥施工图纸 4、检测仪器设备 本次桥梁检测的的主要仪器设备见下表:

单梁静载试验方案说明

兴赣高速预制梁(板) 静载试验方案 江西省交通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二零一五年七月 专业资料值得拥有

兴赣高速梁(板)静载试验初步方案 一、试验目的和内容 静载试验是对桥梁结构工作状态进行直接测试的一种鉴定手段。梁结构在试验荷载作用下,通过测试结构的静应变、静挠度,藉以判断桥梁结构的工作状态和受力性能。 本次试验的目的主要是对预制梁板在使用荷载下的受力性能进行测试,了解单梁的实际受力性能,从而积累科学技术资料,为设计提供试验资料。 二、试验技术标准和依据 1、《大跨径混凝土桥梁的试验方法》(经1982年10月在柏林举行的专题第五次专家会议通过),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交通部公路局技术处、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1982年10月,北京(以下简称《试验方法》); 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3、《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 D60-2004; 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G D62-2004; 5、《公路桥涵设计规范汇编》2001年版人民交通出版社(以下简称《规范》); 6、《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 JTG/T21-2011; 7、《桥梁工程检测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 8、设计施工图纸。 三、测试项目和测点布置 1、测试跨中应变:测试跨中应变能较好地反映设计和施工质量情况,预应力梁以砼应变为主,在梁跨中梁底截面布置2个应变测点,跨中腹板沿梁高布置3个应变测点(小箱梁两侧均需布置),共布置5个应变测点(小箱梁8个测点)。

2、测试跨中挠度:满足正常使用对结构的刚度要求,体现在跨中挠度应小于设计计算值或规范规定的允许值,梁跨中布置二个挠度测点。 3、测试支座变形(沉陷):测定支座沉陷量是消除其对跨中挠度的影响,两端支座处分别布置二个测点检测支座变形(沉陷)。 4、测定残余值:试验荷载卸载后,测定梁挠度值、应变值与卸载后相对应的残余值比值,利于梁结构试验结果评定。 5、裂缝观测:试验前和试验过程中,对梁结构是否已出现裂缝进行观测,以了解梁施工质量和利于试验数据分析。 预制梁测点布置见图一。 主梁立面测点布置图 挠度测点 应变测点 支座截面 小箱梁横截面测点布置图 支点截面Ⅰ- 百分表测点支点截面Ⅰ-Ⅰ截面 应变测点百分表测点 T梁横截面测点布置图 图一测点布置示意图

单梁静载试验方案

兴赣高速预制梁(板)静载试验方案 江西省交通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二零一五年七月

兴赣高速梁(板)静载试验初步方案 一、试验目的和内容 静载试验是对桥梁结构工作状态进行直接测试的一种鉴定手段。梁结构在试验荷载作用下,通过测试结构的静应变、静挠度,藉以判断桥梁结构的工作状态和受力性能。 本次试验的目的主要是对预制梁板在使用荷载下的受力性能进行测试,了解单梁的实际受力性能,从而积累科学技术资料,为设计提供试验资料。 二、试验技术标准和依据 1、《大跨径混凝土桥梁的试验方法》(经1982年10月在柏林举行的专题第五次专家会议通过),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交通部公路局技术处、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1982年10月,北京(以下简称《试验方法》); 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 3、《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 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 5、《公路桥涵设计规范汇编》2001年版人民交通出版社(以下简称《规范》); 6、《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JTG/T21-2011 ; 7、《桥梁工程检测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 &设计施工图纸。 三、测试项目和测点布置 1、测试跨中应变:测试跨中应变能较好地反映设计和施工质量情况,预应力梁以砼应变为主,在梁跨中梁底截面布置2个应变测点,跨中腹板沿梁高布置3个应变测点(小箱梁两侧均需布置),共布置5个应变测点(小箱梁8个测点)。

2、测试跨中挠度:满足正常使用对结构的刚度要求,体现在跨中挠度应小于设计计算值或规范规定的允许值,梁跨中布置二个挠度测点。 3、测试支座变形(沉陷):测定支座沉陷量是消除其对跨中挠度的影响两端支座处分别布置二个测点检测支座变形(沉陷)。 4、测定残余值:试验荷载卸载后,测定梁挠度值、应变值与卸载后相对应的残余值比值,利于梁结构试验结果评定。 5、裂缝观测:试验前和试验过程中,对梁结构是否已出现裂缝进行观测, 以了解梁施工质量和利于试验数据分析。 预制梁测点布置见图一。 L/2 支座 L T 主梁立面测点布置图 —挠度测点应变测点 G—匚 L 支座截面

单梁静载试验方案

目录 一、桥梁概述 (1) 二、检测依据及技术标准 (1) 三、试验检测的目的 (2) 四、单梁静载试验 (2) 4.1试验前准备工作 (2) 4.2试验内容、要求及方法 (5) 4.3测点布置 (5) 4.4试验加载 (6) 五、单片梁试验主要仪器设备 (7) 六、人员配备 (7) 七、费用报价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件(收费标准): ..................................................... 错误!未定义书签。

*** 工程 空心板单片梁台座静载试验方案 一、桥梁概述 主要技术标准 桥梁设计荷载:公路I级;人群荷载:3.0KN/m2;结构安全等级:一级;桥涵设计基准期:100年;抗震设防烈度:7度。 主要材料 混凝土:空心板主梁、湿接缝等采用C50混凝土,预应力筋封端的混凝土为C40微膨胀细石混凝土,不得使用任何含有氯化物的外加剂,重力密度γ,弹性模量为3.45×104MPa;空心板桥面铺装混凝土采用C50,重= 26 0. m kN/ 力密度m γ,弹性模量为 3.25×104MPa;桥面铺装采用沥青混凝土,25 = kN/ 0. 重为密度m γ。 = 0. 24 kN/ 预应力钢绞线:预应力钢筋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 003)标准的低松弛高强度钢绞线,其抗拉强度标准值f pk=1860Mp,抗拉设计强度f pd=1260Mp,弹性模量Ep=1.95×105MPa,松弛系数3.0 ξ,公称直径d= = 15.24mm,公称截面面积A=139mm2。 受业主委托,我中心负责以上桥梁的单片梁台座静载试验,对以上桥的梁体质量、工作状态及承载能力作出评价。 二、检测依据及技术标准 本次荷载试验依据或参考下列规范或文件进行: 1)《大跨径混凝土桥梁的试验方法》(1982); 2)《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JTG/T J21-2011);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02); 4)《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

单梁静载试验方案

兴赣高速预制梁(板)静载试验方案

省交通工程质量检测中心二零一五年七月

兴赣高速梁(板)静载试验初步方案 一、试验目的和容 静载试验是对桥梁结构工作状态进行直接测试的一种鉴定手段。梁结构在试验荷载作用下,通过测试结构的静应变、静挠度,藉以判断桥梁结构的工作状态和受力性能。 本次试验的目的主要是对预制梁板在使用荷载下的受力性能进行测试,了解单梁的实际受力性能,从而积累科学技术资料,为设计提供试验资料。 二、试验技术标准和依据 1、《大跨径混凝土桥梁的试验方法》(经1982年10月在柏林举行的专题第五次专家会议通过),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交通部公路局技术处、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1982年10月,北京(以下简称《试验方法》); 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3、《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JTG D60-2004; 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JTG D62-2004; 5、《公路桥涵设计规汇编》2001年版人民交通出版社(以下简称《规》); 6、《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JTG/T21-2011; 7、《桥梁工程检测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

8、设计施工图纸。 三、测试项目和测点布置 1、测试跨中应变:测试跨中应变能较好地反映设计和施工质量情况,预应力梁以砼应变为主,在梁跨中梁底截面布置2个应变测点,跨中腹板沿梁高布置3个应变测点(小箱梁两侧均需布置),共布置5个应变测点(小箱梁8个测点)。 2、测试跨中挠度:满足正常使用对结构的刚度要求,体现在跨中挠度应小于设计计算值或规规定的允许值,梁跨中布置二个挠度测点。 3、测试支座变形(沉陷):测定支座沉陷量是消除其对跨中挠度的影响,两端支座处分别布置二个测点检测支座变形(沉陷)。 4、测定残余值:试验荷载卸载后,测定梁挠度值、应变值与卸载后相对应的残余值比值,利于梁结构试验结果评定。 5、裂缝观测:试验前和试验过程中,对梁结构是否已出现裂缝进行观测,以了解梁施工质量和利于试验数据分析。 预制梁测点布置见图一。 主梁立面测点布置图

单梁静载试验方案

目录 一、桥梁概述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检测依据及技术标准?错误!未定义书签。 三、试验检测的目的?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单梁静载试验?错误!未定义书签。 4。1试验前准备工作?错误!未定义书签。 4。2试验内容、要求及方法 ....................................... 错误!未定义书签。 4.3测点布置?错误!未定义书签。 4。4试验加载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单片梁试验主要仪器设备 ....................................... 错误!未定义书签。 六、人员配备?错误!未定义书签。 七、费用报价 ...................................................................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件(收费标准):?错误!未定义书签。

*** 工程 空心板单片梁台座静载试验方案 一、桥梁概述 主要技术标准 桥梁设计荷载:公路I级;人群荷载:3.0KN/m2;结构安全等级:一级; 桥涵设计基准期:100年;抗震设防烈度:7度. 主要材料 混凝土:空心板主梁、湿接缝等采用C50混凝土,预应力筋封端的混凝土为C40微膨胀细石混凝土,不得使用任何含有氯化物的外加剂,重力密度γ,弹性模量为3。45×104MPa;空心板桥面铺装混凝土采用C50,26 = 0. kN/ m 重力密度m γ,弹性模量为3.25×104MPa;桥面铺装采用沥青混凝土, 0. = kN/ 25 重为密度m γ。 = kN/ 24 0. 预应力钢绞线:预应力钢筋采用《预应力混凝土用钢绞线》(GB/T5224—2003)标准的低松弛高强度钢绞线,其抗拉强度标准值f pk=1860Mp,抗拉设计强度f pd=1260Mp,弹性模量Ep=1。95×105MPa,松弛系数3.0 ξ,公称直 = 径d=15。24mm,公称截面面积A=139mm2。 受业主委托,我中心负责以上桥梁的单片梁台座静载试验,对以上桥的梁体质量、工作状态及承载能力作出评价。 二、检测依据及技术标准 本次荷载试验依据或参考下列规范或文件进行: 1)《大跨径混凝土桥梁的试验方法》(1982); 2)《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JTG/T J21—2011); 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 4)《城市桥梁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2-2008);

单梁试验方案(吊梁)

目录 1工程概述 (1) 2试验目的 (2) 3检测依据 (2) 4试验内容 (2) 5试验实施 (2) 5.1 试验荷载确定原则 (3) 5.2 加载方法 (3) 5.3 量测方法 (4) 5.4 控制截面及测点布置 (4) 5.5 静载试验规则 (6) 6荷载效率及加载分级 (7) 6.1.1 控制内力的计算 (7) 6.1.2 试验荷载的加载分级和静力试验荷载效率 (8) 7静载试验控制值 (8) 8人员分工 (9) 9安全生产保护措施 (9) 10质量保证方案 (9)

中山东部快线25m预制小箱梁单梁 静载试验方案 1工程概述 榄横路高架桥位于中山市南朗镇,属于中山东部快线25m预制小箱梁单梁静载试验方案,桥梁分左右两幅,桥梁起点桩号左幅ZK50+022.500(右幅K50+038.600), 终点桩号左幅ZK55+323.379(右幅K55+323.000),路线全长5.301km(以左幅计)。该桥上部构造主要采用预应力混凝土预制小箱梁和预应力连续箱梁,除左幅第一联、第十四联、第五十六联,右幅第一联、第十四联、第五十六联为预应力连续箱梁,其余各联均为预应力混凝土预制小箱梁。 本次单梁静力荷载试验对象主要为预应力混凝土预制小箱梁,上部结构(预应力混凝土预制小箱梁)主要桥跨组合包括:(2×25) m、(3×25) m、(4×25) m、(2×30) m、(3×30) m、(4×30) m、(3×23) m等。单幅桥梁标准全宽13.50 m,横向布置为:0.50 m(防撞护栏)+12.50 m(车行道)+0.50 m(防撞护栏),横桥向布置4片,梁距3.27 m,湿接缝为0.67 m。标准箱梁跨中梁高1.40 m,顶板宽3.045 m(边梁)/ 2.60 m(中梁),顶板厚0.18 m,底板宽1.00 m,腹板厚0.18 m。 标准截面上部预制主梁采用C50混凝土,湿接缝及现浇连续接头采用C50混凝土。桥面铺装调平层采用10 cm C50混凝土整体化层,铺装面层采用10 cm沥青混凝土。底层与铺装面层之间设置桥面防水层。 下部构造采用采用圆柱形桥墩,座板式桥台,桩基础。 主要材料: 1)钢材 普通钢筋HRB335、R235 预应力钢铰线F pk=1860MPa、φs15.2 mm 2)混凝土 预制梁、接缝、墩顶现浇连续段C50混凝土 桥面现浇层C50混凝土 桥面铺装10 cm厚沥青混凝土

单梁静载试验方案

目 录 一、工程概况 (1) 1.主要技术指标 (1) 2.材料规格 (1) 二、试验目的及依据 (1) 1.梁(板)静载试验目的 (1) 2.试验技术标准及依据 (2) 三、梁(板)静载试验 (2) 1.试验仪器 (2) 2.测试项目 (2) 3.测点布置 (3) 4.加载方式 (3) 5.理论计算 (8) 6.试验前准备 (11) 7.试验中止的条件 (11) 8.注意事项 (11) 9.试验结果分析评定 (12)

一、工程概况 德兴至上饶高速公路位于江西省东北部,路线总体上是由北向南走向,起点位于德兴市花桥镇小目源,终于上饶市信州区沙溪镇白石地村东南侧,主线全长61.222km。采用双向四车道标准建设,设计速度为80公里/小时,整体式路基宽度为21.5米,分离式路基宽度为11.25米,沥青混凝土路面,连接线按二级公里标准建设。江西省德兴至上饶高速公路梁桥的上部构造基本采用先简支后结构连续的后张法预应力箱梁与先简支后结构连续的后张法预应力T梁,梁间横向通过湿接缝联结。 1.主要技术指标 1.1设计荷栽:公路—Ⅰ级; 1.2环境类别:Ⅰ类;II类; 1.3设计安全等级:一级; 1.4桥面宽度:见图; 1.5桥面横坡均为2%; 1.6跨径:箱梁(25米),T梁(30米、40米)。 2.材料规格 2.1桥面铺装:4cm厚改性沥青混凝土抗滑表层+ 6cm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多组分环氧沥青层+10cm C50混凝土。 2.2混凝土标号:C50碎石砼;封锚及铰接缝均采用C50碎石砼,预应力砼孔道灌浆采用C50水泥浆。 2.3钢筋及钢绞线:符合GB/T 5224—2003规定;预应力钢绞线抗拉强度标准值为 =1.95×105MPa。 1860MPa,弹性模量E P 二、试验目的及依据 1.梁(板)静载试验目的 静载试验是对梁(板)结构工作状态进行直接测试的一种鉴定手段,在试验荷载作用下,通过测试梁(板)结构的静应变、静挠度,藉以判断梁(板)结构的工作状态和受力性能,积累科学技术资料,为设计提供可靠试验资料。

桥梁梁板)静载试验方法

桥梁单梁(板)静载试验分析 一、序言 随着近年来公路建设的发展,各种桥梁的建设也日渐增加,而因造价、工期、施工难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大部分桥梁预制、吊装的组合梁(板)桥,而在架设梁(板)前对单梁(板)及在成桥后对全桥做静载试验检测设计是否安全、施工质量是否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的重要手段,在此,本文仅对架设前单梁(板)静载试验的程序及主要的注意事项作一简单分析,并以《河南省平顶山市洛界公路王三庄桥20M先张法预应力钢铰线低高度箱梁静载试验报告》为例,并援以一些其它桥梁的单梁静载试验加以比照。 示例中的桥梁为低高度预应力组合简支箱梁,采用先张法钢绞线,跨径20M,计算跨径19.5M,设计梁高95CM,每片梁宽244CM,主梁间用现浇湿接缝连系。 二、试验前的理论分析 在试验前应按照设计图纸对桥梁进行结构分析,以便确定试验方法、荷载大小、测点布置等。 (一)各梁(板)横向分布系数的计算 首先,应依照设计图纸计算出各主梁(板)的截面几荷特征值如面积、截面抗弯(抗扭)惯矩、主梁每延米抗扭惯矩,中性轴位置等。(采用毛截面或换算截面均可,依据以往经验,由二者计算出的横向分布系数的差异很小,可不予考虑。) 然后,根据梁(板)间的组合情况选用横向分布系数的计算方法,如

示例中的桥梁可采用G-M法、刚性横梁法或二者同时采用,取用最不利的情况,而如果是空心板桥则应采用铰接板法。 在横向分布系数得出后,综合考虑预制梁的情况(中、边梁的预制宽度,截面几何特征值等),取用最大的横向分布系数,留待下一步分析时采用。 (二)、计算二期恒载+活荷载的各项内力 由于试验时,预制梁已成形且钢束张拉完毕,即一期恒载已加载完成,所以计算的各项内力应是二期恒载+活载形成的,其中包括主梁(板)间的湿接缝(铰缝)、桥面系、活载、冲击荷载、温度力、混凝土收缩徐变等,且各项荷载间应进行荷载组合,选取最不利组合计算其控制截面的弯矩、剪力等各项内力,但此内力值为全桥建成后主梁(板)全截面承受的二期恒载+活载内力值,而在某些情况下,预制梁比成桥时的截面尺寸要小(如示例中的主梁间有湿接缝),截面几何特征值也要小一些,因此,应将内力值按照各相关公式中预制梁与成桥后主梁全截面的截面几何特征值的关系进行修正,然后取用修正值做试验的基础数据。 三、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一)试验梁的选择: 首先,应根据前一步计算结果,综合比较中、边梁(板)的内力及换算截面几何特征值,初步确定试验的主梁(板)的类别。 其次,应着眼于成桥后运营的安全,会同业主、设计、监理、施工有关方面,依据施工情况及有关资料,选用施工质量最差,成桥后最不安全的梁(板)做为试验梁(板)。

25m单片梁静载试验方案

3.3 25m预制空心板(边板) 3.3.1 试验加载 试验主要测试跨中截面的最大正弯矩工况。根据设计方提供的正常使用阶段的计算结果,计算出预制空心板跨中在活载和二期恒载作用下的控制弯矩,据此确定边板跨中最大控制正弯矩为1305kN·m。 试验加载采取在空心板中间分级布置均布荷载的加载方式,加载简图如图3-10所示。试验荷载采用捆扎钢铰线均匀堆载在空心板中部15m的梁段内,最大试验荷载为300kN,计算得出中板跨中的最大试验弯矩值为1256kN·m,试验荷载效率为96.2%。 q=20kN/m 图3-10 加载位布置示意图(单位:m) 正式加载前需采用满载50%的重量进行预压。试验加载分4级进行。每级加载需持荷5到20分钟,待量测仪器读数稳定后方可进行量测,然后进入下一级加载,满载后需持荷30分钟以上,待仪器读数稳定后量测。试验采用一次卸载,卸载后待量测仪器读数稳定后对残余变形进行量测。试验加载分级见表3-4。 表3-3 试验加载分级表

3.3.2测试内容及测点布置 (1)应变测试 在空心板跨中截面的底部及腹板粘贴基康应变传感器,通过Datataker静态数据采集仪进行分析处理。应变测点布置见图3-8。 Ⅰ 图3-8 跨中I-I截面测点布置示意图(单位:m) (2)挠度测试 分别在空心板跨中和四分点截面的底部两侧布置百分表,对试验荷载作用下的空心板挠度进行量测。在空心板两端支座部位的底部两侧布设百分表,对支座的压缩变形进行量测,用以修正跨中及四分点的挠度。挠度测点布置见图3-9。 图3-9 挠度测点布置示意图(单位:m) (3)裂缝观测 试验前及试验过程中全面地检查板体是否出现裂缝,一旦发现裂缝,应立即停止加载。

25米箱梁单梁静载试验方案

25米箱梁单梁静载试验方案

试验说明 一、试验目的 根据针对理论极限状态的计算结果,对单梁进行加载试验,确定单梁的承载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从而确保整桥的承载能力。 二、理论极限状态的计算 为鉴定单梁的承载能力,需要根据某一箱梁可能承受的最大荷载及具体的试验加载方法确定加载吨位。 三、检测依据 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交通部批准 1989年10月起实行 2、《公路桥涵养护规范》 JTG H11-2004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3、《桥梁工程检测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 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5、《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99); 试验方法 一、测试项目和测点布置 1、测试混凝土应变:测试跨中应变能较好地反映设计和施

工质量情况,梁(板)以混凝土应变为主。分别在梁跨中侧面布置十二个应变检测点测点布置见下图。 图1-1跨中截面测点应变计布置(cm) 2、测试跨中挠度:满足正常使用对结构的刚度要求,体现在跨中挠度应小于设计计算值或规范规定的允许值。梁跨中位置各布置两个挠度测点。 3、测试支座变形(沉陷):测定支座沉陷量是消除其对跨中挠度的影响。两端支座处分别布置两个点检测支座变形(沉陷)。 4、测定残余值:试验荷载卸载后,测定梁挠度值、应变值与卸载后相对应的残余值比值,利于梁结构试验结果评定。 二、静载试验测试方法 试验加载分三级(1/3、2/3、100%)、卸载分一级进行,试验前先进行了80%加载量的预压。每级加载,观测应变值读数稳定后,记录应变,挠度值,同步观察梁底是否出现裂缝。

图1-2加载布置及挠度测点布置(cm) 说明:1、加载值P为408kN,分三级加载(一级136kN、二级136kN、三级136kN),卸载按一次缓慢卸载。 2、加载前要进行预载,预载值P为320kN,按一次缓慢预载到P=320kN。 3、根据主梁自重可知,需要配重100kN。 三、试验前的准备 为保证试验的顺利进行,试验前必须作好充分的准备,检查试验器材与装置,调试仪器,并调整梁的支撑高度,使梁底到 地面有适当距离,便于挠度测量;要先贴片,将初始值调零后 再上试验装置(如分配梁等),卸载完毕后要先将分配梁取下后读数,避免其重量对试验结果产生影响。 四、试验中止的条件 1、梁底挠度过大,超过理论计算值; 2、应力(应变)值过大,超过理论计算值; 3、裂缝开展情况,如出现裂缝,应先停下检查原因,核实 无误后再决定是否继续加载; 4、加载过程中,相关参数变化出现异常。

箱梁静载试验方案

秦(皇岛)沈(阳)铁路客运专线 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24m双线箱梁 静载试验方案 静载试验是箱梁资质认证的关键和重要的一步,三公司、六公司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克服麻痹大意的思想和侥幸心理,将静载试验作为当前工作的重点,作好充分、细致的准备工作,以便试验顺利进行。根据三公司、六公司上报的静载试验方案,结合实际情况,现制订集团公司《秦(皇岛)沈(阳)客运专线预制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24m双线箱梁静载试验方案》如下,请遵照执行。 一、试验梁号 三公司:梁号为XS-06,灌注日期为2000年8月4日,终张拉日期为2000年10月27日,R28=66.3MPa,E28=39.6×103MPa 六公司:梁号为XS-01,灌注日期为2000年7月29日,终张拉日期为2000年8月27日,R28=61.8MPa,E28=35.6×103MPa 二、组织及人员 静载试验由局指箱梁施工领导小组组织实施,三公司、六公司参与。具体人员组织如下: 总指挥:刘中天 副总指挥:赵佑武李武荣蒋建设 技术负责:苏应毕周英有熊建辉 试验及操作人员配备如下表一: 表一静载试验操作人员配备表

三、试验设备 静载试验台由工总指挥部提供,3月28日到达沟帮子车站,三公司负责运输到制梁场并组装成型,试验完毕由六公司运送至指定地点。试验其它配套设备由三公司、六公司共同提供,主要设备材料配备如下表二: 表二静载试验主要设备材料配备一览表 四、试验准备工作 (一)操作人员的培训 尽快确定试验所需的人员,并分别组织他们进行试验台的拼装和安装、加载设备的使用等基础知识、技能、操作要求和安全生产方面的培训,合格者才能上岗。 (二)试验样品梁的准备 1.将静载试验样品梁四支墩换成高支墩(四支墩高差不大于4mm),使弹性地基梁顶面至箱梁地面空间满足静载试验台安装及千斤顶操作要求。 2.基座加固。如附图所示位置,开挖2m×2m×1.5m基坑4个,将弹性地基梁表面凿毛,灌注C50钢筋砼,表面覆盖草袋养护。要求四基座顶面与

梁板静载试验方案

预应力空心板梁单梁静载方案

目录 1工程概况 (1) 1.1 项目简介 (1) 1.2 技术标准 (1) 1.3 试验依据 (1) 2桥梁荷载试验 (1) 2.1 荷载试验的基本原则 (1) 2.2 荷载试验与计算分析的联系 (2) 3静载试验方案 (3) 3.1 测试截面的选择及工况设置 (3) 3.2 试验测点的布置 (3) 3.3 试验加载与分级 (5) 3.4 荷载试验控制 (6) 3.4.1 试验准备阶段 (6) 3.4.2 试验加载的控制与安全 (6) 3.5 试验结果整理与分析 (7) 3.5.1 试验资料修正 (7) 3.5.2 试验曲线整理及分析 (8) 3.5.3 桥梁承载能力评定 (9)

1 工程概况 1.1 项目简介 检测1片20m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梁。进行的检测项目有:单梁静载试验。 1.2 技术标准 预制梁采用C50混凝土。 1.3 试验依据 《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公路旧桥承载能力鉴定方法》(试行)1988 2 桥梁荷载试验 2.1 荷载试验的基本原则 (1).选择关键部位,体现结构受力特点 荷载试验的主要测试内容是应力(应变)和挠度等反映承载力的指标,而承载力体现了结构在最不利受力状况下,各主要因素影响的综合反映值。结构整体的最不利受力状况必须是与结构承载力的主要部位相对应,因此,测试控制部位必须突出结构体系受力的特点,选择结构的关键部位,充分反映结构整体工作协调性。 (2).测试内容反映结构承载力指标 承载力指标主要包括强度、刚度、稳定性、动力响应、动力特性等。不同的结构体系,承载力测试的指标侧重也有所不同。因此,在确定试验方案时,应通过试验前分析,选择量测单元的量程,并按荷载效应的主方向布设量测单元。使荷载试验测试内容充分反映结构承载力指标。 (3).通过试验观察梁体裂缝、下挠等病害的发展情况、查找原因 荷载试验的另一个目的是通过试验分析结构破损、下挠及裂缝等病害表现的

预制梁静载试验方案

江罗高速公路项目预制梁 静载试验方案 项目预制梁静载试验方案 一、概述 为了检验预制梁的施工质量与工作性能,确保梁体施工质量能达到设计要求,根据《广东省高速公路桥梁荷载试验工作实施意见(试行)》(粤交 1

监督[2012]6号文)有关精神,需对在建高速预制梁(板)进行抽检与荷载试验。 二、试验目的和依据 1、试验目的 通过测试预制梁在试验荷载下的工作性能,检验构件的施工质量是否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2、试验的依据 (1)、桥梁设计、施工等相关图纸资料; (2)、交通部《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3)、交通部《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 62-2004; (4)、交通部《大跨径混凝土桥梁的试验方法》1982年(下简称为《试验方法》)。 三、试验仪器 预制梁试验拟采用国内土木界先进的仪器设备完成该项工作,所用的仪器具有测试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稳定性好等特点。拟采用的主要仪器设备清单如下表所示。 试验主要仪器设备一览表

四、试验方法及内容 静载试验主要测试在各级试验荷载作用下的结构工作性能,主要测试项目包括变形、应力(应变),并对裂缝进行观测。 4.1 试验位置的选择 根据试验目的及要求,选择跨中断面为试验荷载的控制断面。主要观测此断面的应力(应变)及梁体在各级荷载作用下的变形(挠度)。 4.2 试验荷载及加载方式 以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荷载控制内力为加载依据,根据弯矩等效原理采用两点集中力加载。试验拟采用千斤顶加载,加载方案采用挑梁方案(如图1A~图1B)。加载分四级,卸载分一级,即:0→1/4P→ 2/4P→ 3/4P→P→0(P为试验加载控制荷载。) 4.3 测点布置及观测方法 4.3.1变形(挠度)观测 沿试验梁跨中、L/4、3L/4 与两台座处各布置1~2 个N3 精密水准仪测点,以观测结构在各级荷载下的挠度及支点处相应的沉降值。测点布置见图2。 4.3.2应力(应变)观测 在梁体跨中断面侧面共布置10 个振弦式应变计测点,梁体跨中断面底面布置4 个振弦式应变计测点,用DT615 型数据采集仪观测在各级荷载作用下此断面的应力(应变)变化及其分布。测点布置见图3A~图3C。

单梁静载试验办法

精心整理跨黔桂扩能铁路大桥、狮头河1号中桥、绿荫河中桥 单梁静载试验方案 1、工程概况 跨黔桂扩能铁路大桥为跨黔桂扩能铁路和地方规划甘塘镇四号路而设,与路线成105度交角。上部构造采用4-30m预应力T梁、先简支后结构连续;下部构造采 。 1跨 中桥立面图 狮头河1号中桥跨越狮头河而设,路线与河沟与600交角,上部结构采用3-16m 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下部结构采用桩基础;设计荷载公路-I级;桥面宽度15.5m。

图3狮头 河1号中桥立面图 为保证桥梁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需对这3座桥梁的预制单梁进行静载检测, 2 3 4 本次桥梁检测的的主要仪器设备见下表:

5、板梁静力荷载试验 静力荷载试验是检验单梁承载能力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和方法,主要是通过测量 30m对狮头河 5.1 -I级, 之 S——静力试验荷载作用下,某一加载试验项目对应的加载控制截面内力 s 或变位的最大计算效应值; S'——控制荷载产生的同一加载控制截面内力或变位的最不利效应计 算值; μ——按规范取用的冲击系数值。

5.2、加载方案 本次静力荷载试验初步拟定采用液压千斤顶在跨中施加荷载,为了防止结构在加载过程中意外损伤,静力试验荷载采用分级加载的方式。本次荷载试验初步拟定分五级加载,然后分三级卸载。在加载过程中通过实时监测各测点挠度及应变变化来控制实际加载进度。 采用液压千斤顶在跨中施加荷载,应在千斤顶处参照下图布置分配梁,不可将千 图4 应变测试方法:在跨中截面的应变测试点处粘贴电阻应变片,通过静态电阻应变仪测得相应的应变值。 5.4、测点布置 应变测点:布设于各试验对象的跨中截面处,沿截面底板布置4个测试点。

预制梁(板)静载试验方案

梁(板)静载试验初步方案 一、试验目的和内容 静载试验是对桥梁结构工作状态进行直接测试的一种鉴定手段。梁结构在试验荷载作用下,通过测试结构的静应变、静挠度,藉以判断桥梁结构的工作状态和受力性能。本次试验的目的主要是对预制梁板在使用荷载下的受力性能进行测试,了解单梁的实际受力性能,从而积累科学技术资料,为设计提供试验资料。 二、试验技术标准和依据 1、《大跨径混凝土桥梁的试验方法》(经1982年10月在柏林举行的专题第五次专家会议通过),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交通部公路局技术处、交通部公路规划设计院,1982年10月,北京(以下简称《试验方法》); 2、《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3、《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5、《公路桥涵设计规范汇编》2001年版人民交通出版社(以下简称《规范》); 6、《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征求意见稿)》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7、《桥梁工程检测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

8、设计施工图纸。 三、测试项目和测点布置 1、测试跨中应变:测试跨中应变能较好地反映设计和施工质量情况,预应力梁以砼应变为主,在梁跨中梁底、顶板各布置二个应变测点,一侧四分点梁底布置二个应变测点,跨中腹板沿梁高均布置三个应变测点,共布置12个应变测点。 2、测试跨中挠度:满足正常使用对结构的刚度要求,体现在跨中挠度应小于设计计算值或规范规定的允许值,梁跨中、四分点各布置二个挠度测点。 3、测试支座变形(沉陷):测定支座沉陷量是消除其对跨中挠度的影响,两端支座处分别布置二个测点检测支座变形(沉陷)。 4、测定残余值:试验荷载卸载后,测定梁挠度值、应变值与卸载后相对应的残余值比值,利于梁结构试验结果评定。 5、裂缝观测:试验前和试验过程中,对梁结构是否已出现裂缝进行观测,以了解梁施工质量和利于试验数据分析。 预制梁测点布置见图一。 纵向布置

桥梁单梁(板)静载试验(精)

桥梁单梁(板)静载试验的结果分析 内容摘要:桥梁静载试验是鉴定梁(板)安全营运的主要手段,文中拟就理论分析、试验方法、步骤及检测结果及其修正逐一作了分析对比,提出了类似梁(板) 在静载试验中应注意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主题词:梁(板)静载试验、试验方法、数据处理、试验结果及其修正。 一、序言 随着近年来公路建设的发展,各种桥梁的建设也日渐增加,而因造价、工期、施工难度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大部分桥梁预制、吊装的组合梁(板)桥,而在架设梁(板)前对单梁(板)及在成桥后对全桥做静载试验检测设计是否安全、施工质量是否满足规范及设计要求的重要手段,在此,本文仅对架设前单梁(板)静载试验的程序及主要的注意事项作一简单分析,并以《河南省平顶山市洛界公路王三庄桥20M先张法预应力钢铰线低高度箱梁静载试验报告》为例,并援以一些其它桥梁的单梁静载试验加以比照。 示例中的桥梁为低高度预应力组合简支箱梁,采用先张法钢绞线,跨径20M,计算跨径19.5M,设计梁高95CM,每片梁宽244CM,主梁间用现浇湿接缝连系。 二、试验前的理论分析 在试验前应按照设计图纸对桥梁进行结构分析,以便确定试验方法、荷载大小、测点布置等。 (一)各梁(板)横向分布系数的计算 首先,应依照设计图纸计算出各主梁(板)的截面几荷特征值如面积、截面抗弯(抗扭)惯矩、主梁每延米抗扭惯矩,中性轴位置等。(采用毛截面或换算截面均可,依据以往经验,由二者计算出的横向分布系数的差异

很小,可不予考虑。) 然后,根据梁(板)间的组合情况选用横向分布系数的计算方法,如示例中的桥梁可采用G-M法、刚性横梁法或二者同时采用,取用最不利的情况,而如果是空心板桥则应采用铰接板法。 在横向分布系数得出后,综合考虑预制梁的情况(中、边梁的预制宽度,截面几何特征值等),取用最大的横向分布系数,留待下一步分析时采用。 (二)、计算二期恒载+活荷载的各项内力 由于试验时,预制梁已成形且钢束张拉完毕,即一期恒载已加载完成,所以计算的各项内力应是二期恒载+活载形成的,其中包括主梁(板)间的湿接缝(铰缝)、桥面系、活载、冲击荷载、温度力、混凝土收缩徐变等,且各项荷载间应进行荷载组合,选取最不利组合计算其控制截面的弯矩、剪力等各项内力,但此内力值为全桥建成后主梁(板)全截面承受的二期恒载+活载内力值,而在某些情况下,预制梁比成桥时的截面尺寸要小(如示例中的主梁间有湿接缝),截面几何特征值也要小一些,因此,应将内力值按照各相关公式中预制梁与成桥后主梁全截面的截面几何特征值的关系进行修正,然后取用修正值做试验的基础数据。 三、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一)试验梁的选择: 首先,应根据前一步计算结果,综合比较中、边梁(板)的内力及换算截面几何特征值,初步确定试验的主梁(板)的类别。 其次,应着眼于成桥后运营的安全,会同业主、设计、监理、施工有

单梁静载试验方案

单梁静载试验方案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跨黔桂扩能铁路大桥、狮头河1号中桥、绿荫河中桥 单梁静载试验方案 1、工程概况 跨黔桂扩能铁路大桥为跨黔桂扩能铁路和地方规划甘塘镇四号路而设,与路线成105度交角。上部构造采用4-30m预应力T梁、先简支后结构连续;下部构造采用柱式墩、桩基础,桩柱式桥台、桩基础;设计荷载公路-I级;桥面宽度。 图1 跨黔桂扩能铁路大桥立面图 绿荫河中桥跨越甘塘镇十六号规划路及绿荫河,路线与河沟基本正交,上部结构采用4-20m预制空心板;下部结构采用重力式桥台,柱式墩,基础采用扩大基础和桩基础;设计荷载公路-I级;桥面宽度。 图2 绿荫河中桥立面图 狮头河1号中桥跨越狮头河而设,路线与河沟与600交角,上部结构采用3-16m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下部结构采用桩基础;设计荷载公路-I级;桥面宽度。

图3 狮头河1号中桥立面图 为保证桥梁施工质量及施工安全,需对这3座桥梁的预制单梁进行静载检测,以明确单梁的实际承载能力是否达到设计标准。 2、检测目的 通过单梁静力荷载试验,测定所检测的单梁在静力试验荷载作用下控制截面的位移、应变试验数据,并与理论计算值及规范允许值进行对比,以判定单梁实际承载能力,评估其在试验荷载下的工作性能。3、检测依据 本次单梁静载试验主要依据以下规范进行: 1、《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 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 D62-2004); 3、《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 H11-2004); 4、《公路桥梁承载能力检测评定规程》(JTGT J21-2011); 5、跨黔桂扩能铁路大桥、绿荫河中桥、狮头河1号中桥施工图纸。 4、检测仪器设备 本次桥梁检测的的主要仪器设备见下表:

2021年单片空心板静载试验检测方案

汤阴县信合路北段(汤河桥) 欧阳光明(2021.03.07) 简支预制空心板静载试验检测方案 河南省杰翱地球物理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2013年4月1日 目录 第一章概述 (3) 第二章静力加载试验 (8) 附录:现场检测照片 (12)

第一章概述 一、简介 汤河桥位于汤阴县信合路北段,大致走向为南-北方向,规划中为城市主干路。该桥是汤阴县信合路往北跨汤河后与横一路相接的重要桥梁。信合路桥是信合路跨越汤河的景观性桥,信合路K0+320,向北跨越汤河后至设计终点接规划横一路。 (一)跨径布置 信合路桥跨径布置为: 3*25=75m。 (二)横断面布置 桥梁结构横向分三幅,横断面宽度48m,布置为: 3m(人行道)+ 6m(非机动车道)+ 0.5m(分隔带)+29米(机动车道)+ 0.5m(分隔带)+6m(非机动车道)+3m(人行道)=48米。

(三)桥面板 在桥长75米范围内全宽设置简支预制空心板,板的跨度为5 m。板宽 1.25m,高度35厘米。全幅横断面(宽48米)内共设空心板36块。桥长范围内,与立柱盖梁及横墙相对应,共设空心板15跨。板底支座处设置调平楔块,使支座表面水平。板间横向设置铰缝将板连成一体。在支座处的铰缝中设置抗震锚栓,将空心板和盖梁、横墙连接在一起,以防止落梁。 本次抽取2片空心板进行静力加载试验,以确定其承载能力是否能够达到设计荷载的使用要求。 二、设计标准及设计规范 (一)设计标准 (1)道路等级:城市主干道; (2)设计车速: 40km/h; (3)设计荷载:公路Ⅰ级; (4)设计基准期:100年; (5)结构安全等级:一级; (6)桥面铺装:90mm沥青铺装+100mm混凝土铺装+防水层; (7)设计水位:72.50m(常水位) (8)地震基本裂度:为Ⅸ度地震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2g; (9)高程系统:西安1980高程系统; (10)坐标系统:北京1954坐标系; (11)环境类别:Ⅱ类; (二)技术规范 建设部《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文件》(建标[2002]92号) 《城市桥梁设计准则》(CJJ 11-93) 《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 D63-2007)《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 D62-2004) 《公路桥涵钢结构及木结构设计规范》(JTJ 025-8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