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名家:李方膺

书画名家:李方膺
书画名家:李方膺

书画名家:李方膺

李方膺作品欣赏"

name=image_operate_40711339719050906 alt="[转载]扬州八怪李方膺作品欣赏"

src="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298579.html,/DownloadImg/2012/11/3 009/28575802_1" width=235 height=690

action-type="show-slide"

action-data="http%3A%2F%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298579.html,%2Fmiddle% 2F74cceddcxc277119c0287%26690"

real_src="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298579.html,/DownloadImg/2012/ 11/3009/28575802_1"

src_cetemp="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298579.html,/DownloadImg/20 12/11/3009/28575802_1">

李方膺作品欣赏"

name=image_operate_34141339682912765 alt="[转载]扬州八怪李方膺作品欣赏"

src="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298579.html,/DownloadImg/2012/11/3 009/28575802_2"

real_src="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298579.html,/DownloadImg/2012/

11/3009/28575802_2"

src_cetemp="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298579.html,/DownloadImg/20 12/11/3009/28575802_2"> 李方膺(1695~1755)清代诗画家。字虬仲,号晴江,别号秋池、抑园、白衣山人,乳名龙角。通州(今江苏南通)人。曾任乐安县令、兰山县令、潜山县令、代理滁州知州等职,因遭诬告被罢官,去官后寓扬州借园,自号借园主人,以卖画为生。与李鱓、金农、郑燮等往来,工诗文书画,擅梅、兰、竹、菊、松、鱼等,注重师法传统和师法造化,能自成一格,其画笔法苍劲老厚,剪裁简洁,不拘形似,活泼生动,被列为扬州八怪之一。

李方膺作品欣赏"

name=image_operate_74081339716035703 alt="[转载]扬州八怪李方膺作品欣赏"

src="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298579.html,/DownloadImg/2012/11/3 009/28575802_3" width=197 height=585

real_src="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298579.html,/DownloadImg/2012/ 11/3009/28575802_3"

src_cetemp="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298579.html,/DownloadImg/20 12/11/3009/28575802_3">

墨梅图纸本墨笔1754年作

款题:“十日厨烟断米炊,古梅几笔便舒眉。冰花雪蕊家

常饭,满肚春风总不饥。乾隆十有九年十月写于金陵借园。李方膺。”钤印“梦中之梦”、“换米糊口”、“膺”、“梅花手段”、“小窗风雨”等。鉴藏印钤“楚珍”。

古人画梅,或千花万蕊,或枯枝疏朵,梅树大多枝干虬曲,摇曵多姿。李方膺最爱画梅,曾题画梅诗云:“写梅未必合时宜,莫怪花前落墨迟。触目横斜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从触目横斜的千万朵梅花中,画家捕捉最使人赏心悦目的两三枝,经过艺术构思,创造出比天然的梅花更为完美的艺术形象,以少胜多,令人回味无穷。郑板桥对此大加赞扬。

乾隆十九年为1754年。李方膺罢官后以卖画为生,生活贫苦,画中的题诗反映了他忍饥作画的乐观精神。图中的折枝梅花具有强烈的个性特征,梅枝“豪气横行”,梅花圆润潇洒,暗香疏影,别有一番孤高冷峻的风度。李方膺好友袁枚评价其梅称:“傲骨郁作梅树根,奇才散作梅树花”,一语点明了他形成这一风格的缘由。李方膺爱梅成癖,故有“平生知己”之印,以画梅自喻其憨直、倔强、满怀正气之个性,“孤干长招天地风,香心不死冰霜下”,袁枚的话可谓知己之言。

李方膺作品欣赏"

name=image_operate_34731339717898359 alt="[转载]扬州八怪李方膺作品欣赏"

src="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298579.html,/DownloadImg/2012/11/3

009/28575802_4"

real_src="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298579.html,/DownloadImg/2012/ 11/3009/28575802_4"

src_cetemp="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298579.html,/DownloadImg/20 12/11/3009/28575802_4"> 李方膺作品欣赏"

name=image_operate_21051339719043656 alt="[转载]扬州八怪李方膺作品欣赏"

src="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298579.html,/DownloadImg/2012/11/3 009/28575802_5"

real_src="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298579.html,/DownloadImg/2012/ 11/3009/28575802_5"

src_cetemp="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298579.html,/DownloadImg/20 12/11/3009/28575802_5">

墨梅图纸本墨笔

瘦骨冰心镱心水墨纸本1751年作

李方膺作品欣赏"

name=image_operate_29021339717933062 alt="[转载]扬州八怪李方膺作品欣赏"

src="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298579.html,/DownloadImg/2012/11/3 009/28575802_6"

real_src="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298579.html,/DownloadImg/2012/

11/3009/28575802_6"

src_cetemp="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298579.html,/DownloadImg/20 12/11/3009/28575802_6">

墨梅图纸本墨笔纵125.6厘米横42.9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李方鹰极力主张在师法自然和传统的基础上自立门户,以创造出自己的独特风格。此图在画面右角绘倒梅一枝。似乎信手拈来,却得其天真,具有淳朴、自然之美,奇也在其中了。画上有画家自题:“雪拥梅花傲岁寒,秀才风味画图有。人言结实溅牙齿,未解调羹尚借酸。”

李方膺作品欣赏"

name=image_operate_83901339717907093 alt="[转载]扬州八怪李方膺作品欣赏"

src="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298579.html,/DownloadImg/2012/11/3 009/28575802_7"

real_src="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298579.html,/DownloadImg/2012/ 11/3009/28575802_7"

src_cetemp="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298579.html,/DownloadImg/20 12/11/3009/28575802_7">

清竹幽兰立轴纸本

款识:画到琅ǎ粤衾纤滋钚亍Xツ杲锨宸绨椋髟虑缣煅┖蠓辍<仔缜镏伲从诎嗣龃蠓讲鹬校缃罘解摺S〖悍解呦衫“扬州八怪”之一的李方膺常喜欢描绘以风雨为背景的竹石,他的这件《清竹幽兰》轴便是一幅别具一格的作品。这幅画作于八闽大方伯署中,时为乾隆甲戌(公元1754年),这一年李已被罢官,因受到诬陷,心中抑郁,故于八闽大方伯署中所绘之画多有怨气。此画中有粗竹三竿,嫩竹两枝,在狂风中摇曳生姿。主竹挺拔有力,不弯不揖,有参天凌云之气概。整个画面的气势表现在用浓墨、枯墨铺写的枝叶上,所画竹叶不讲成法,秃笔直扫,竹叶画呈扁方状倾斜方向,无叶尖,潇洒随意,尽管风势极强,但枝叶顺风飞扬而不折,透出一种镇静与傲慢。画面中,石与兰草都是陪衬物,点染出艰难、恶劣的自然环境。在疾风的鼓荡下,几叶小草已偃伏在地,坚强的石头也似乎极力抗拒,只有劲竹傲立苍穹,岿然不动,片片枝叶都呈现出百折不挠的力量。风是抽象的东西,没有具体的形象,画家通过描绘竹叶的动态变化,有力地表现出疾风的狂吹,使不可见的风有了可视的形象,而且从竹枝飞舞、竹叶相互碰撞中,似乎还可以听到碎琼乱玉的丁东之声。通篇笔墨酣畅淋漓,用笔任意率直,作者好似写出胸中之怨气,也可以说是一种人格的写照。板桥之竹如清癯的老者,清淡修整,有超然之态。方膺则不然,他的竹宛如在战斗中的猛士,顶天立地,傲岸不屈。他借竹子来抒

发情怀,借竹子不十白狂风暴雨、坚忍不拔的品格来自喻。

李方膺作品欣赏"

name=image_operate_76901339704253734 alt="[转载]扬州八怪李方膺作品欣赏"

src="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298579.html,/DownloadImg/2012/11/3 009/28575802_8"

real_src="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298579.html,/DownloadImg/2012/ 11/3009/28575802_8"

src_cetemp="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298579.html,/DownloadImg/20 12/11/3009/28575802_8">

兰石图立轴水墨纸本

题识:画兰何必太矜奇,信手拈来自得宜。叶乱花迷浑是墨,芳心点出释人疑。乾隆十有九年十月,写于金陵借园。晴江李方膺。

李方膺以行草笔意入画,纵横磊落,顿挫盘郁,生面别开。此轴以淡墨画石,疏疏几笔,尽得气势。复以浓墨写兰,翩翻飞动,花歌叶舞,有迎风作笑之趣,上下应答之态。读之振人心脾。

李方膺作品欣赏"

name=image_operate_9501339703650109 alt="[转载]扬州八怪李方膺作品欣赏"

src="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298579.html,/DownloadImg/2012/11/3 009/28575802_9"

real_src="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298579.html,/DownloadImg/2012/ 11/3009/28575802_9"

src_cetemp="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298579.html,/DownloadImg/20 12/11/3009/28575802_9">

百龄图立轴设色纸本

款识:写于左柏山房晴江李方膺印鉴:镜溪(朱)、我家欢喜(朱)

李方膺,字虬仲,号晴江,江苏通州人。傲岸不羁,“扬州八怪”之一。此画款题为:“一百乙十有零图”,“一百”者,一株百合,“乙十”者,一瑰拳石,“有零”者有灵芝之意,另有一萱草,寓“焉得萱草,可以忘忧”也。寻常祈福之作,画得如此秀逸雅致,墨无焦浓,色皆清淡,让我们看到了“扬州八怪”文人书卷气的另一面。李方膺官临沂知县时,忤上司下狱。后代理潞州知府,又被诬陷罢官。经历宦海沉浮,饱尝世态炎凉,只能剑拔弩张、惊世骇俗为能事。此画可证。

李方膺作品欣赏"

name=image_operate_17311339718031671 alt="[转载]扬

州八怪李方膺作品欣赏"

src="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298579.html,/DownloadImg/2012/11/3 009/28575802_10"

real_src="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298579.html,/DownloadImg/2012/ 11/3009/28575802_10"

src_cetemp="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298579.html,/DownloadImg/20 12/11/3009/28575802_10"> 李方膺作品欣赏" name=image_operate_13121339718047156 alt="[转载]扬州八怪李方膺作品欣赏"

src="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298579.html,/DownloadImg/2012/11/3 009/28575802_11"

real_src="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298579.html,/DownloadImg/2012/ 11/3009/28575802_11"

src_cetemp="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298579.html,/DownloadImg/20 12/11/3009/28575802_11">

天台第三株水墨纸本1739年作

松石图立轴绢本

李方膺作品欣赏"

name=image_operate_36521339718043578 alt="[转载]扬州八怪李方膺作品欣赏"

src="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298579.html,/DownloadImg/2012/11/3

009/28575802_12"

real_src="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298579.html,/DownloadImg/2012/ 11/3009/28575802_12"

src_cetemp="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298579.html,/DownloadImg/20 12/11/3009/28575802_12">

梅石图水墨纸本

题识:乾隆六年六月写于梅花楼。晴江李方膺。钤印:仙李、画外

李方膺个性傲兀,豪迈不羁,其画亦然,淋漓纵放,脱尽绳畦。此图写石笋插天,寒梅凌空,笔墨粗简,其趣味冲淡,昂然有出尘之概。画中唯数点苍苔,两行款字以浓墨为之,盖点睛之笔,于是生气尽出。

李方膺作品欣赏"

name=image_operate_15921339714363015 alt="[转载]扬州八怪李方膺作品欣赏"

src="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298579.html,/DownloadImg/2012/11/3 009/28575802_13"

real_src="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298579.html,/DownloadImg/2012/ 11/3009/28575802_13"

src_cetemp="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298579.html,/DownloadImg/20 12/11/3009/28575802_13">

墨梅册册页纸本1748年作

款识:△逃禅老人画梅,有疏影横斜之致,偶仿其意。李方膺。△化工错落好风殊,南北枝分共一株。多谢画家秉直笔,先春烂漫后春无。戊辰冬日,李方膺写。△戊辰冬日,李方膺。△冷淡生涯画作殊,春光一半老江湖。故园草屋书千卷,辜负梅花三十株。晴江写意。△乾隆十三年小春月,写于皖江山谷祠。晴江。△手板迎官二十春,罗浮无梦到风尘。薄书那得琼瑶屑,怎教梅花不笑人。乾隆戊辰冬日,写于安庆郡,晴江李方膺。△梅古半无花。晴江。△雪片千层彻夜厌,挑灯研墨画梅梢。秀才偏是寒酸骨,冷淡知心故故交。李方膺自号晴江。△古干盘根碧玉枝,天机浩荡是吾印鉴:臣非老画师、柘湖、竹梧居、以酒为名、仆本恨人、何妨百不能、半舫、冰壑照人、江左病陋儒、癸未、小窗夜雨、画医目疾、翰墨苍头、李方膺、虬仲、游戏、大开笑口、晴江、木头老子

“扬州八怪”之名满天下,乃在他们“以气节为画、以人品为画”而“人如其画画如其人”耳。其中最特出的,自然是郑板桥和李方膺,而李方膺比郑板桥似更其鲠直和嫉恶如仇。此册《墨梅册》正充盈着李方膺此种特出的人格张力。册共12开,皆出以折枝梅,或一或二,或偃或伏,或张或翕,或顺或逆,或繁或简,各各不同,变化万千。与他笔下的风竹一样,此册也可目为风梅,说的是晴江宦海沉浮而不甘西东的

人品气节的笔墨外化,与他在另幅《风竹图》所题诗“波涛宦海几飘蓬,种竹关门学画工。自笑一身浑是胆,挥毫依旧爱狂风”之说正同一枢机。晴江与板桥莫逆,但晴江画竹,板桥拳拳服膺;晴江画梅,板桥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他在《题李方膺画梅长卷》中有一长题说:“兰竹画,人人所为,不得好。梅花,举世所不为,更不得好。……睛江李四哥独为于举世不为之时,以难见工,以口口矣。故其画梅,为天下先。日则凝视,夜则构思,身忘于衣,口忘于味,然后领梅之神、达梅之性,挹梅之韵,吐梅之情,梅亦俯首就范,入其剪裁刻划之中而不能出。夫所谓剪裁者,绝不剪裁,乃真剪裁也;所谓刻画者,绝不刻画,乃真刻画。宜止曲行,不人尽天,复有莫知其然而然者,问之晴江,亦不自知,亦不能告人也。愚来通州、得睹此卷,精神浚发,兴致淋漓。此卷新枝古干,夹杂飞舞,令人莫得寻其起落,吾欲坐卧其下,作十日功课而后去耳。”于晴江之艺,自倾倒莫名;于晴江之梅,为不刊之论。不过,李方膺笔下的风竹、风梅,另有一种寄托,比如他的《题画梅》诗即言:“挥笔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在与整个污浊社会抗争的同时,李方膺却对下层人民寄予了真切的关怀和同情,又希望笔下的风化为使万物欣欣向荣的春风,为劳苦大众送去温暖。此种精神,在他此册中亦可见之,如署款为“戊辰冬日”开中所题:“化工错落好风殊,南北枝分共一枝。多谢画

家秉直笔,先春烂漫后春无。”以及“手板迎官二十春,罗浮无梦到风尘。薄书那得琼瑶屑,怎教梅花不笑人”之言,都是如此。他甚至宣称自己“秀才偏是寒酸骨”,但“质比瑶瑰,贞心不易催”,足见其人其心。此册中,晴江还对自己画梅绝诣进行了集中总结和论述,因此,将之目为晴江的画论集亦无不可。他首先直陈自己师法自然而自立家法,说:“古干盘根碧玉枝,天机浩荡是吾师。画家门户终须立,不学元章与补之。”其次,晴江于画梅绝诣极为自矜,所谓“十月风和作小春,闲拈笔墨最怡神。平生事事居迟钝,画到梅花不让人。”可见一斑。

李方膺作品欣赏"

name=image_operate_26081339718101281 alt="[转载]扬州八怪李方膺作品欣赏"

src="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298579.html,/DownloadImg/2012/11/3 009/28575802_14" width=382 height=690

real_src="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298579.html,/DownloadImg/2012/ 11/3009/28575802_14"

src_cetemp="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298579.html,/DownloadImg/20 12/11/3009/28575802_14"> 李方膺作品欣赏" name=image_operate_73911339718221234 alt="[转载]扬州八怪李方膺作品欣赏"

src="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298579.html,/DownloadImg/2012/11/3 009/28575802_15" width=203 height=690

action-type="show-slide"

action-data="http%3A%2F%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298579.html,%2Fmiddle %2F74cceddcxc27682add46d%26690"

real_src="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298579.html,/DownloadImg/2012/ 11/3009/28575802_15"

src_cetemp="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298579.html,/DownloadImg/20 12/11/3009/28575802_15">

行旅图立轴纸本1748年作

借榻僧房立轴1749年作

李方膺作品欣赏"

name=image_operate_42101339718170234 alt="[转载]扬州八怪李方膺作品欣赏"

src="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298579.html,/DownloadImg/2012/11/3 009/28575802_16"

real_src="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298579.html,/DownloadImg/2012/ 11/3009/28575802_16"

src_cetemp="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298579.html,/DownloadImg/20 12/11/3009/28575802_16"> 李方膺作品欣赏" name=image_operate_71111339718221500 alt="[转载]扬

州八怪李方膺作品欣赏"

src="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298579.html,/DownloadImg/2012/11/3 009/28575802_17"

real_src="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298579.html,/DownloadImg/2012/ 11/3009/28575802_17"

src_cetemp="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298579.html,/DownloadImg/20 12/11/3009/28575802_17">

兰草图立轴

李方膺作品欣赏"

name=image_operate_57141339718211562 alt="[转载]扬州八怪李方膺作品欣赏"

src="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298579.html,/DownloadImg/2012/11/3 009/28575802_18"

real_src="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298579.html,/DownloadImg/2012/ 11/3009/28575802_18"

src_cetemp="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298579.html,/DownloadImg/20 12/11/3009/28575802_18">

兰石图立轴纸本墨笔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此图以淡墨粗笔点写出大块山石坡地,几丛幽兰,花叶纷披,纠缠错结。以焦墨写兰叶,运笔如飞,纵横豪致,粗犷不羁之气充满画面。此画作于乾隆十八年十月,而李方膺

于十六年被诬贪脏而被撤职查办。这画也许是他激愤心情的真实写照。

李方膺作品欣赏"

src="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298579.html,/DownloadImg/2012/11/3 009/28575802_19"

real_src="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298579.html,/DownloadImg/2012/ 11/3009/28575802_19"

src_cetemp="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298579.html,/DownloadImg/20 12/11/3009/28575802_19"> 李方膺作品欣赏" name=image_operate_40711339719050906 alt="[转载]扬州八怪李方膺作品欣赏"

src="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298579.html,/DownloadImg/2012/11/3 009/28575802_1" width=235 height=690

real_src="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298579.html,/DownloadImg/2012/ 11/3009/28575802_1"

src_cetemp="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298579.html,/DownloadImg/20 12/11/3009/28575802_1">

花卉立轴

秋菊图立轴水墨纸本

李方膺作品欣赏"

name=image_operate_94871339718243921 alt="[转载]扬州八怪李方膺作品欣赏"

src="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298579.html,/DownloadImg/2012/11/3 009/28575802_20"

real_src="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298579.html,/DownloadImg/2012/ 11/3009/28575802_20"

src_cetemp="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298579.html,/DownloadImg/20 12/11/3009/28575802_20">

菊石图立轴纸本墨笔安徽省博物馆藏此画中以浓淡墨彩描绘出石柱的挺拔、坚实;淡墨勾写菊花,以石青略点叶面。笔力疾劲,不拘成法。写出菊花凌霜傲寒的高风亮节。笔法纵逸,简括传神。

李方膺作品欣赏"

name=image_operate_4041339718431609 alt="[转载]扬州八怪李方膺作品欣赏"

src="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298579.html,/DownloadImg/2012/11/3 009/28575802_21"

real_src="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298579.html,/DownloadImg/2012/ 11/3009/28575802_21"

src_cetemp="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298579.html,/DownloadImg/20 12/11/3009/28575802_21"> 李方膺作品欣赏"

src="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298579.html,/DownloadImg/2012/11/3 009/28575802_22"

real_src="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298579.html,/DownloadImg/2012/ 11/3009/28575802_22"

src_cetemp="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298579.html,/DownloadImg/20 12/11/3009/28575802_22">

庭院秋景立轴1740年作

花卉立轴

李方膺作品欣赏"

name=image_operate_55631339718463359 alt="[转载]扬州八怪李方膺作品欣赏"

src="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298579.html,/DownloadImg/2012/11/3 009/28575802_23"

real_src="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298579.html,/DownloadImg/2012/ 11/3009/28575802_23"

src_cetemp="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298579.html,/DownloadImg/20 12/11/3009/28575802_23">

鸡冠花立轴设色纸本

李方膺画花卉,以奔腾雄迈见长,“八怪”中之翘楚也。此帧画鸡冠数枝,笔墨飞动,一挥而就,然花叶偃仰,聚散

得宜。其下以侧笔横扫作拳石土坡,苍润淋漓。用墨不多而沉郁有生气,是其画中之精者。且保存完美,精、气、神守而不失,尤可珍。李方膺(1695-1755年后),字虬仲,号晴江,别号秋池,江苏南通人。曾以父荫出任山东乐安、兰山,安徽合肥等地县令。为官清正,为民着想,因不肯随上级俯仰而被诬罢官。寄居南京项氏借园,常往来于扬州,卖画为生。善画松、竹、梅、兰及小品,主张绘画创作应直接向生活学习,以创造出自己独立的风格。李方膺的画风如其为人性格,落墨雄肆浑厚,沉着痛快,用笔横涂竖抹,脱略恣纵,以气势胜。

李方膺作品欣赏"

name=image_operate_33981339718481265 alt="[转载]扬州八怪李方膺作品欣赏"

src="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298579.html,/DownloadImg/2012/11/3 009/28575802_24" width=196 height=690

real_src="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298579.html,/DownloadImg/2012/ 11/3009/28575802_24"

src_cetemp="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298579.html,/DownloadImg/20 12/11/3009/28575802_24"> 李方膺作品欣赏"

name=image_operate_20121339717094875 alt="[转载]扬州八怪李方膺作品欣赏"

009/28575802_25" width=198 height=690

real_src="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298579.html,/DownloadImg/2012/ 11/3009/28575802_25"

src_cetemp="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298579.html,/DownloadImg/20 12/11/3009/28575802_25"> 李方膺作品欣赏"

name=image_operate_77831339719004343 alt="[转载]扬州八怪李方膺作品欣赏"

src="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298579.html,/DownloadImg/2012/11/3 009/28575802_26" width=219 height=690

real_src="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298579.html,/DownloadImg/2012/ 11/3009/28575802_26"

src_cetemp="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298579.html,/DownloadImg/20 12/11/3009/28575802_26">

芦雁立轴鹰设色纸本

大吉图立轴

李方膺作品欣赏"

name=image_operate_30901339718484734 alt="[转载]扬州八怪李方膺作品欣赏"

src="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298579.html,/DownloadImg/2012/11/3 009/28575802_27"

2020六年级语文上册墨竹图题诗教案优秀范文合集

2020六年级语文上册墨竹图题诗教案优秀范文合集 六年级语文上册墨竹图题诗教案范文一 教材分析: 这首诗以“竹”为依托之物运用象征手法,表达了诗画家淡薄名利,以解除百姓之苦为己任的胸襟,以及“任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 教学目标: 通过反复诵读诗歌,欣赏图画理解图题诗的诗情画意。增强学生的朗读能力。体会作者的胸怀和气概。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理解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教学难点: 体会作者对百姓的关爱之情。 教学构思: 教学本课时从诗文入手,引导学生熟读成诵,训练朗读技巧,注意语气、语调、重音、停顿等朗读技巧的处理。师再引导作浅易的赏析,然后采用小组交流的形式,结合诗画欣赏理解诗的内容。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文人喜爱寄物抒情,借以自然物来表现自己的理想品格和对精神境界的追求。坚毅不拨的青松,“贯四时而不改柯易叶”;挺拨多姿的翠竹,清高而有节;傲雪报春的冬梅,不惧风寒霜雪。它们虽系不同属科,却都有不畏寒霜的高洁风格。它们在岁寒中同生,历来被中国古今文人们所敬慕,而誉为“岁寒三友”,以此寓意忠贞的友谊,及做人要有品德、志节。今天,就让我们一道去感受——郑板桥在《墨竹图题诗》中要表达的诗情画意。 二、跟老师一起学 1、注意这些字的读音: 衙(yá)斋(zhāi)燮(xiè)号(háo)寒放赈(zhèn)救济(jì)遂(suì)

2、理解下面这些词语的含义: 劳顿:劳累。 夜不能寐:晚上睡不着觉。寐:睡觉。 思绪:思想的头绪;思路。 救济:用金钱或物资帮助灾区或生活上有困难的人。 赈灾:救济灾民。 岿然不动:屹立着、不动摇。岿然:高大独立的样子。 三、理解古诗大意: 1、作者简介:介绍作者:郑燮(1693-1765)字克柔,号板桥,应科举为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官山东范县、潍县知县,有政声“以岁饥为民请赈,忤大吏,遂乞病归。”做官前后,以书画营生。擅画兰、竹、石、松、菊等,而画竹五十余年,成就最为突出。体貌疏朗,风格劲峭。 2、题目意思:墨竹:单用墨画的竹子。墨竹图题诗就是单用墨画竹子的图画上面的诗。 3、本诗含义:我们这些小小的州县官吏,衙门卧室外竹子的一枝一叶,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而实际的含义是:我们虽然只是小小的州县官吏,但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充分体现了郑板桥对百姓疾苦的关心。感知诗意:这首诗以“竹”为依托之物运用象征手法,表达了诗画家淡薄名利,以解除百姓之苦为己任的胸襟,以及“任风雨来袭,我自岿然不动”的气概。)这首诗是郑板桥在乾隆十一、二年间出任山东潍县知县时赠给包括的。第一句“衙斋卧听潇潇竹”,写的是作者在衙署书房里躺卧休息,这时听到窗外阵阵清风吹动着竹子,潇潇丛竹,声音呜咽,给人一种十分悲凉凄寒之感。第二句“疑是民间疾苦声”,是作者由凄寒的竹子声音产生的联想。作者由自然界的风竹之声而想到了老百姓的疾苦,好像是饥寒交迫中挣扎的老百姓的呜咽之声,充分体现了作者身在官衙心系百姓的情怀。第三句“些小吾曹州县吏”,既是写自己,又是写包括,可见为民解忧的应该是所有的“父母官”,这句诗拓宽了诗歌的内涵。第四句“一枝一叶总关情”,这句诗既照应了风竹画和诗题,又寄予了深厚的情感,老百姓的点点滴滴都与“父母官”们紧紧联系在一起呀!郑板桥的这首题画诗,由风吹竹摇之声而联想到百姓生活疾苦,寄予了作者对老百姓命运的深切的关注和同情,

著名画家简介

张大千(1899~1983年),四川内江人,祖籍广东省番禺,是一位深受爱戴的伟大艺术家,特别在艺术界更是深得敬仰和追捧,艺术家们都用真挚的感情在绘画和雕塑上,刻画了许许多多可亲、可敬的“张大千”,为人们展现了“张大千”多彩的艺术形象。张大千是二十世纪中国画坛最具传奇色彩的国画大师,无论是绘画、书法、篆刻、诗词都无所不通。早期专心研习古人书画,特别在山水画方面卓有成就。 齐白石(1864一1957),汉族,湖南湘潭人,二十世纪十大画家之一,世界文化名人。是我国20世纪著名画家和书法篆刻家。曾任北京国立艺专教授、中央美术学院名誉教授、北京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曾被授予“中国人民艺术家”的称号、荣获世界和平理事会1955年度国际和平金奖。代表作品有《花卉草虫十二开册页》,《白石草衣金石刻画》等。 徐悲鸿(1895年7月19日~1953年9月26日),汉族,江苏宜兴人,生于中国江苏宜兴屺亭桥。中国现代美术事业的奠基者,杰出的画家和美术教育家。自幼随父亲徐达章学习诗文书画。1912年17岁时便在宜兴女子初级师范等学校任图画教员。1916年入上海复旦大学法文系半工半读,并自修素描。先后留日、法,游历西欧诸国,观摹研究西方美术。1927年回国,先后任上海南国艺术学院美术系主任、中央大学艺术系教授、北京大学艺术学院院长。1933年起,先后在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英国、德国、苏联举办中国美术展览和个人画展。 达芬奇(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4.15---1519.5.2)作为文艺复兴时期卓越的代表人物达芬奇的成就和贡献是多方面的.达芬奇出生在佛罗伦萨附近的一个小镇芬奇镇.他小时侯曾经拜佛罗基奥为师,佛罗基奥首先让他练习画蛋,一画就是几年,然后才开始教他作画.由于达芬奇打下了坚实的素描基础,后来终于成为一代宗师.代表作品:《蒙娜丽莎》,《岩间圣母》,《最后的晚餐》 凡.高全名文森特·威廉·梵高(Vincent Willem van Gogh),1853年3月30日出生在荷兰南部尊得特一个牧师家庭。1890年7月27日,星期天。在外出写生时,凡高开枪自杀!但没有打中要害,被人抬回家,他拒绝接受治疗。1890年7月29日凡高逝世。虽为荷兰人但长年生活在法国,是后印象派的重要画家.和他的同胞伦勃朗一样凡高也喜欢为自己画像。代表作品《向阳葵》 毕加索全名巴勃罗·鲁伊斯·毕加索(Pablo Picasso,生于1881年10月25日;死于1973年4月8日),西班牙人自幼有非凡的艺术才能.他的父亲是美术教师又曾在美术学院接受过比较严格的绘画训练,具有坚实的造型能力. 他一生中画法和风格几经变化分为这样几个时期: 蓝色时期\玫瑰红时期\ 黑人时期。毕加索也是位多产画家,据统计,他的作品总计近37000 件,包括:油画1885 幅,素描7089 幅,版画20000 幅,平版画6121幅。代表作品:《拿烟斗的男孩》《卡门》系列。 高更保罗·高更(Gauguin, (Eugene-Henri-)Paul,1848-1903年)是法国后期印象派三大巨匠之一.另两个是塞尚、梵高。他起步较晚,早期的画追求形式的简化和色彩的装饰效果,但还没有摆脱印象派的手法.他不但对埃及古代绘画很感兴趣,而且向往仍处于原始部落生

傲岸不羁,妙手丹青

傲岸不羁,妙手丹青 扬州八怪之一的李方膺,多幅作品落款均为“写于合肥五柳轩”。这五柳轩究竟位于合肥何处?为何李方膺曾在此驻留?对于这个问题,稍翻合肥史料便有答案。原来清乾隆十六年(1751年)至十八年,李方膺曾任合肥知县。按清朝惯例,外籍知县一般居住府衙内公寓,想必李方膺的五柳轩,也为合肥县衙后院的一个寓所。如今合肥老县衙难觅,五柳轩也无从寻迹。但李方膺作为声名?@赫的扬州八怪之一,留下的许多颇具传奇色彩的政声嘉言和绘事趣话,一直为后代文人津津乐道并在民间广为流传。 一 李方膺,字虬仲,号晴江,别号秋池,又号借园主人、抑园等,乳名龙角,生于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卒于乾隆二十年(1755年),自称是李?W族侄,江苏南通人。他在《三代织耕图》题诗中说到幼时家庭情况:“半业农田半业儒,自来家法有规模。耳边犹听呼龙角,早起牵牛下绿芜。”由此可知,李方膺虽然儿时也放过牛,却是来自半耕半读,注重儒教和家法的大家庭,自幼受到较好的教育。康熙四十三年,他9岁时,父亲李玉?f在乡试中中举,第二年又高中进士,先在京城做官,后几度外放任职,暮年升至福建按察

使。李玉?f在外做官,时常将排行老四的小儿子李方膺带在身边,使他明白了不少“民生休戚,国家利病”的道理,对如何为官的“嘉言善政”也多有感悟和体会。 清雍正七年(1729年),李玉?f在福建按察使任上到京城述职,雍正皇帝怜其老迈、感其忠诚,问他有子偕来否?答曰,四子方膺同来。问曰,且胜官否?答曰,性情憨直,不宜做官。雍正笑曰,未有先学养子而后嫁人者。随即召见李方膺,见其风华正茂,恰值盛年,便嘱河东(河南、山东)总督田文镜以知县录用。田文镜虽非科举出身,因在河南布政使、巡抚任上执法严厉、政绩卓著,颇受雍正信任,故为他特设比一般巡抚高半级的河东总督一职。雍正将李方膺交给田文镜,是希望李方膺既得到悉心培养,又得到严格历练。第二年,李方膺便被任命为山东省乐安县(今广饶县)县令。 李方膺到任不久,乐安县遭遇水灾,哀鸿遍野,亟待救助。他没有向上级请示报告,就开仓赈济灾民,又募民筑防水堤坝,以工代赈救助百姓。不料这一救灾民于水火的应急举措,竟遭到青州知府“擅动官谷”、“违例请粜”的弹劾。幸好事情本是为民之举,加上田文镜的护佑,李方膺未被追究查办。灾后,李方膺为谋求治水之策,深入各地勘测水情。他在《登任城酒楼放歌》中写道:“惜哉黄河水汩汩,搴茭未得纾民忧。壶中虽有酒,楼头不可留,拂衣又上黄河舟”,表现出有胆有识的政治才干和勤勉务实的为政作风。

中国近现代书画名家简介

近现代书画名家简介: A B白雪石(1915-) 北京人.中国美协会员中央工艺美院教授北京山水画研究会会长. 白蕉(1907-1969) 上海金山人.著名书画家善画兰擅行、草书。曾为上海中国画院画师。陈大羽(1912-)广东潮阳人.现为南京艺术学院教授中国美协常务理事江苏书协副主席。陈子毅(1919-) 广东新会人.现为中国美协会员广州市文联委员广州市文史馆副馆长. 陈树人(1884--1948)广东番禺人.擅山水花卉与高剑父、高奇峰并称岭南三大家. 陈家泠(1937-)浙江永康人.现为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师从陆俨少中国美协会员. 陈师曾(1876-1923) 江西修水人.著名书画家曾得吴昌硕指授早年任教育部编审. 陈曾寿(1877-1994)湖北蕲水人.光绪二十九年进士官至御史.擅画松兼山水善诗. 陈洪绶(1598-1652)浙江诸暨人.擅画人物、任女造型夸张也工花鸟草虫富有装饰味. 陈鸿寿(1768-1822)浙江钱塘人.擅篆刻诗文书画皆精为西泠八家之一. 曹克家(1906-1979) 北京人生前为中国美协会员.擅画猫. C崔子范(1915-) 山东莱阳人.北京画院副院长中国美协会员.北京中国花鸟画研究会会长. D戴鉴山东集宁人.字赋轩.号石坪.清代画家.擅山水. 邓芬(1892-1868)广东海南人.诗、书、画、乐无所不精。 邓散木(1898-1963)上海人.著名书画家工四体书亦善墨竹、墨荷。 F方济众(1923-1987)陕西勉县人中国美协理事中国书协理事陕西国画院院长. 丰子恺(1898-1975)曾任上海中国画院院长.其画设色平涂风格朴素。傅抱石(1904-1965)江西新喻人.曾任江苏国画院院长中国美协副主席. 傅小石(1932-)江西新喻人.傅抱石长子.现为江苏省美术馆画师. 傅二石(1936-)江西新喻人.傅抱石次子兼作山水画和人物画. 范曾(1938- )江苏南通人.曾任天津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主任中国美协会员. 方楚雄(1950-) 中国美协会员.任教于广州美术学院. 方增先(1931-)浙江兰溪人中国美协常务理事浙江美学院教授上海美术馆馆长上海中国画院副院长. 方介堪(1901-1987)浙江温州人,著名书画篆刻家,生前为中国书协名誉理事,西冷印社副社长。 G关山月(1912-2000) 广东阳江人.历任中国美协副主席广东画院院长. 关良(1900-1986)广东番隅人.历任浙江美院教授、上海画院画师、上海美协副主席。 郭沫若(1892-1978) 四川乐山人.历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全国文联主席. 顾伯达(1903-1968) 生]前为中国美协会员江苏画院画师. 高野侯(1878-1952)浙江杭县人。清末举人善画梅花工篆刻. 郭石夫(1945-)祖籍天津生于北京北京画院一级美术师中国美协会员. H何香凝(1878-1972)广东南海人.曾任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美协主席. 何家英(1957-)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天津美术学院教授.

历史人物并称

历史人物并称 一仙:诗仙李白。 一祖三宗:江西诗派以杜甫为“一祖”,以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三宗”。 二陆:西晋文学家陆机、陆云兄弟。 二潘:西晋文学家潘岳、潘尼叔侄。 二妙:西晋书法家卫瓘、索靖。一说金文学家段克己、段成己兄弟。二王:东晋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 二主:五代南唐中主李璟、后主李煜父子,称为南唐二主。 二程:北宋哲学家程颢、程颐兄弟。 二张:明朝文学家张溥(pǔ)和张秉,称为娄东二张。 二石:清朝画家髡(kūn,石溪xī)、原济(石涛)。 屈宋:战国时楚国诗人屈原、宋玉的并称。 班马: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班固。 扬马:汉朝辞赋家杨雄、司马相如。

崔杜:东汉书法家崔瑗、杜操。 钟王:三国魏书法家钟繇、东晋书法家王羲之。 潘陆:东晋太康体作家潘岳、陆机。 颜谢:南朝宋诗人颜延之、谢灵运。 休鲍:南朝宋诗人汤惠休、文学家鲍照。 徐庾:南朝陈文学家徐陵、北周文学家庾信。 阴何:南朝文学家阴铿、何逊。 羊薄:南朝书法家羊欣、薄绍之。 顾陆:东晋画家顾恺之、南朝宋画家陆探微。 温邢:北朝魏文学家温子升和北朝魏、齐文学家邢绍。邢魏:北朝魏、齐文学家邢绍和魏收。 王孟:唐朝诗人兼画家王维、诗人孟浩然。 高岑:唐朝诗人高适、岑参。 李杜:唐朝诗人李白、杜甫。 颜柳:唐朝诗人建书家颜真卿、柳公权。

张王:唐朝诗人张籍、王建。 沈宋:唐朝诗人沈铨期、宋之问。 韩孟:唐朝诗人韩愈、孟郊。 郊岛:唐朝诗人孟郊、贾岛。 刘柳:唐朝文学家刘禹锡、柳宗元。 刘白:唐朝诗人刘禹锡、白居易。 元白:唐朝诗人元稹、白居易。 皮陆:唐朝文学家皮日休、陆龟蒙。 姜张:宋朝诗人姜夔、张炎。 黄徐:五代后蜀画家黄筌、五代南唐画家徐熙。董巨:五代南唐画家董源、五代宋画家巨然。陶谢:晋末南朝宋初诗人陶渊明、谢灵运。 杨刘:北宋文学家杨亿、诗人刘筠。 苏黄:北宋文学家苏轼、诗人黄庭坚。 李郭:北宋画家李代、郭熙。

十大书法家简介

钟繇 王羲之 王献之 欧阳询 褚遂良 柳公权 颜真卿 苏轼 黄庭坚 米芾 400—500 书法家朝代、字号、擅长字体、书法特点、书法作品、书法影响 钟繇(151-230),字元常,颍川长社(今河南长葛东)人。三国时期曹魏著名书法家、政治家。在书法方面颇有造诣,据传是楷书(小楷)的创始人,与晋代书法家王羲之并称为“钟王”。钟繇是蔡邕书法的第二代传人。钟繇的书法艺术之所以取得巨大艺术成就,并不限于一家之学,是集前人之大成,刻苦用功,努力学习的结果。 钟繇的书体主要是楷书、隶书和行书,钟繇书法真迹到东晋时已亡佚,人们今天所见到的要么为临摹本,要么系伪书。一般地认为有“五表”、“六帖”、“三碑”。“五表”指《宣示表》、《荐季直表》、《贺捷表》(又叫《戎路表》)、《调元表》、《力命表》。“六帖”指《墓田丙台》(简称《丙舍帖》)、《昨疏还示帖》(简称《还示帖》)、《白骑帖》、《常患帖》、《雪寒帖》、《长风帖》(其后半部分又名《安厝帖》)。“三碑”是《汉乙瑛置百石率史碑》(简称《乙瑛碑》)、《魏上尊号碑》、《受禅碑》,这些全为刻本,是否钟繇所作已无从考证。 钟繇的书法古朴、典雅,字体大小相间,整体布局严谨、缜密,历代评论成就极高。钟繇对书法的看法也对后世产生了重大影响,其看法主要指书体的自然流丽,平淡真淳,多天工而少人为。以自然状书势 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影响很大,历来都认为他是中国书史之祖。他在书法史上首定楷书,对汉字的发展有重要贡献。钟繇在中国书法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对于汉字书法的创立、发展、流变都有重要作用。 王羲之 东晋书法家,字逸少,号澹斋,汉族,祖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会稽(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中国东晋书法家,有书圣之称。其子王献之书法亦佳,世人合称为“二王”。王羲之擅长书法,少从卫夫人(铄)学书法,后草书学张芝,正书学钟繇,博采众长,精研体势,一变汉魏以来波挑用笔,独创圆转流利之风格,隶、草、正、行各体皆精,被奉为“书圣”。其作品真迹无存,传世者均为临摹本。其行书《兰亭集序》、草书《初目贴》、正书《黄庭经》、《乐毅论》最著名。王羲之代表作品有:楷书《黄庭经》、《乐毅论》、王羲之书法作品(11张)草书《十七帖》、行书《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丧乱帖》、《兰亭集序》、《初月帖》等。其中,《兰亭集序》王羲之的兰亭序(20张)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

关于李方膺的介绍

关于李方膺的介绍 李方膺(1695~1755)清代诗画家。字虬仲,号晴江,别号秋池、抑园、白衣山人,乳名龙角。通州(今江苏南通)人。曾任乐安县令、兰山县令、潜山县令、代理滁州知州等职,因遭诬告被罢官,去官后寓扬州借园,自号借园主人,以卖画为生。与李鱓、金农、郑燮等往来,工诗文书画,擅梅、兰、竹、菊、松、鱼等,注重师法传统和师法造化,能自成一格,其画笔法苍劲老厚,剪裁简洁,不拘形似,活泼生动,被列为扬州八怪之一。 生平简介: 李方膺,1697年生于南通州一个书香世家,其六世祖曾任明户部郎中,父亲李玉两度做过京官,后任福建按察使。绵延七代的诗书家风,使李方膺受到完备的教育,能文、能诗、能书、能画,博学多才。1728年雍正皇帝为更新吏治,实行全国荐才,李方膺以“贤良方正”受到举荐。1729年他随父进京,受到雍正召见,特旨交主管河南、山东的河东总督田文镜委派为沿海知县。1730年李方膺任山东乐安知县。当年夏秋之际,乐安大水成灾,万家漂橹,情势紧迫。李方膺未得上司批准,开仓赈济,下令动用库存皇粮1200石,以工代赈,募民筑堤,缓解了灾情。但随即因私开官仓被青州府弹劾。总督田文镜未予置理,反而称赞李方膺胆识过人,有功于民,1732年又将其提任莒州知州。李方膺赴任后,通过深入调查,深以莒地因历经战乱、地震、天灾,人口凋敝,典籍散失为憾。认为莒地“而数千百年以来,圣贤所居,豪杰崛起,忠孝节义,以及文人才士,炳炳火良火良,多可纪者。若缺而不修,非所以彰往事,示将来也。”因此,他“在州修乐安志毕,又题修莒志。”利用政事所有遐余时间,和当地饱学之士战锡侯、陈有蓄、李嗣洙等,广为搜罗史志典籍残篇,重加考订,错者叙之,疑者阙之,诞者削之。历经一年而成稿。但未及付印,1734年他奉调返任乐安知县,同年冬改任兰山知县。1735年他因反对新任总督王文俊的垦荒令,上书直陈弊端,触怒上司,被罢官入狱。成为当时震惊朝野的“兰山冤案”。兰山、莒州一带农民成群结队,自带鸡黍米酒前往青州监狱探视。狱吏不许他们见李方膺,老百姓就把带来的钱物、食品往监狱的高墙里扔,留下的酒坛子把监狱的大门和甬道都堵住了。次年五月李方膺奉诏出狱,入京觐见复职。1739年后,父母相继去世,按照当时的制度,他又离职在家服丧六年。 艺术喜好: 李方膺喜画风竹。他的《潇湘风竹图》画一方丑石,几竿湘竹,竹梢弯曲,竹叶向一个方向飘动,显示出狂风大作的情景。画上小题诗: 画史从来不画风,我于难处夺天工。 请看尺幅潇湘竹,满耳丁东万玉空。 李方膺画风竹是有深刻寓意的,他在另一首题《风竹图》中写道: 波涛宦海几飘蓬,种竹关门学画工。 自笑一身浑是胆,挥毫依旧爱狂风。 《苍松怪石图题诗》 君不见,岁之寒, 何处求芳草。 又不见,松之乔, 青春复矫矫。 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 直干壮川岳,秀色无等伦。 饱经冰与霜,千年方未已。

画家赵准旺英文简介

Chinese Famous Painting Artist——Zhao Zhunwang As one of famous Chinese painting artists in the contemporary era, Zhao Zhunwang was born in 1945. He is the member of the China Artist Association, Researcher of art academy of literature-history research institute of the CPC’s central committee,the national senior fine artist, as well as a visiting professor of American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Due to the influence of his family, he desperately loved painting when he was still a kid. Two Chinese painting maters Wu Guangzhong and Cui Zifan used to be his teacher. During studying in the Chinese Painting Institute of Jiangsu, he ever learned from Ya Ming. Mr. Zhao gets many awards in a lot of art competes both domestic and overseas. He used to hold more than 30 private painting exhibitions almost all over the world, including Europe, America and Pacific-Asia area. Parts of his works are collected by the China National Museum of Fine Arts, Singapore National Museum, National Museum of Australia, MAC (in France), and Nemzeti Muzeum (in Germany). And the other ones are sold publicly by Sotheby’s, Christie’s, Hanhai, Guardian, Rongbao, Poly and Sungari in good price. Zhao Zhunwang’s biography as well as his works are signed and sealed in Directory of Contemporary Famous Chinese Artists, Dictionary of International Biography(published by International Biographical Centre of Cambridge,England), and Biography of Celebrities and Leaders Worldwide (America). More than thirty different editions of his painting collections have been published so far, for example, the Ttrials of a Long Journey: Zhao Zhunwang’ Sketching Works Exhibiton, Beautiful Countryside: Zhao Zhunwang’s Paintings Collections, and The Charming Four Seasons in Beijing: Zhao Zhunwang’s Paintings Collections as well.

2015中国美术史名词解释

1.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是唐代画家张璪所提出的艺术创作理论。是中国美学史上“师造 化”理论的代表性言论。“造化”,即大自然,“心源”即作者内心的感悟。“外师造化,中得心源”也就是说艺术创作来源于对大自然的师法,但是自然的美并不能够自动地成为艺术的美,对于这一转化过程,艺术家内心的情思和构设是不可或缺的。 2. 唐三彩是唐代低温彩釉陶器的总称,三彩釉陶始于南北朝而盛于唐朝,它以造型生动逼 真、色泽艳丽和富有生活气息而著称,因为常用黄绿白三种基本色,又在唐代形成特点,所以被后人称为“唐三彩”。 3. 清初四王是指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又称江左四王。他们在艺术思想上的共同 特点是仿古,把宋元名家的笔法视为最高标准,这种思想因受到皇帝的认可和提倡,因此被尊为“正宗”。各自画风略有区别,又以师承关系,分为“娄东”与“虞山”两派,影响了后代三百余年。 4. 丹青我国古代绘画常用朱红色、青色,故称画为“丹青”。也泛指绘画艺术,如《晋书·顾 恺之传》:“尤善丹青。” 比喻坚贞。因丹青两色不易变易:丹青不渝。 5. 隶变是汉字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标志着古汉字演变成现代汉字的起点。有隶变,才 有今天的汉字。在隶变中,中国文字由小篆转变为隶书,把这一书体发展蜕变的景象及其内在规律称为隶变。 6. 岭南画派是指广东籍画家组成的一个地域画派。因广东地处五岭之南,因此称为岭南。 创始人为高剑父、高奇峰、陈树人,简称“二高一陈”。他们艺术上主张“折衷东西方” 融合西画以革新中国画。 7. 气韵生动南朝·齐画家谢赫的《古画品录》中“六法”之一,“气韵生动”是指绘画的内 在神气和韵味,达到一种鲜活的生命之洋溢的状态,可以说“气韵生动”是“六法”的灵魂,绘画中的最高境界。 8. 骨法用笔出自古代南齐谢赫的画论《古画品录》六法之一。属于中国画技法命。是指通 过对人物外表的描绘而反映人物特征的笔法要求。 9. 南宋四大家是指中国画史上的南宋画院画家李唐、刘松年、马远、夏圭,亦称“南宋四 家”,以四人位代表的院体山水画开创了南宋山水画艺术的新风格,如果说北宋山水画以雄厚、辽阔、崇高胜,南宋山水画则以秀丽、工致、优美胜。 10. 畅神说南朝宋画家宗炳,在他所撰的《画山水序》,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第一篇中国山水 画论,他所阐述的山水“畅神说”,打破了“君子此德”的美学观,表现了一个新的美学思潮的兴起。“畅神说”即认为自然山水形象能给人精神的愉悦和美的享受,丰富了中国的绘画理论。 11. 周家样指唐代画家周昉所创造的人物绘画形式,擅长宗教画,创造出了“水月观音”这 一美妙形象。被人称之为“周家样”。《簪花仕女图》《挥扇仕女图》 12. 彩陶指中国古代带有彩绘花纹的陶器,彩绘颜料以赤铁矿石为主,多饰以几何图案和动 植物花纹,在造型装饰、图案纹样的处理上,体现了当时审美能力和工艺制作已达到可观水平。 13. 仕女画是中国古代人物画之一。原指以封建社会中上层士大夫和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中国 画,后为人物画中专指描绘上层妇女生活为题材的一个分目。代表画家有唐代的张萱、周昉等。 14. 宫廷绘画广义地说,是指围绕着封建帝王生活、行政而进行的绘画创作,以宫廷画家的 创作为主体,亦包括帝王、后妃的画作,以及朝臣和地方官员向宫廷进献的画作。(始于五代,即翰林图画院。北宋的翰林图画院盛况达到空前。)

书法名人简介

东汉至南北朝 1、钟繇 钟繇(151-230),河南长葛西人。魏朝官至太傅。工书,博取众长,兼善各体,尤其精于隶楷。点画之间,多有异趣,结体朴茂,出乎自然。笔势如飞鸿戏海,舞鹤游天。历代书家亦评为“高古纯朴,超妙入神。”他的字,形成由隶入楷的新面貌,为晋王羲之真书的先驱,故与王羲之并称“钟王”。可惜真迹不传;宋以来的《宣师表》、《力命表》、《荐季直表》及《墓田丙舍帖》等法帖,都是后人的临摹本。钟繇学书十分勤奋,幼年曾向蔡邕、刘德升等求教,在外寻师访友,十六年从未返家一次。其刻苦与专一的精神为后人景仰。 2、张芝 后汉张芝(字伯英),敦煌酒泉人。勤学好古,淡于仕进。朝廷以有道征不就,时人尊称自为“张有道”。好书法,最擅章草。张芝曾临池学书,池水为黑,家中衣帛书而后练,于此可见其功力之深。被后人称赞“超前绝后,独步无双”,尊为“草圣”。张芝在书坛上一直享有极高之地位,谓为“草圣”。《书断》卷中列张之章草、草书为神品,曰:“尤善章草书,生诸杜度、崔瑷。龙豹变,青出于蓝。又创于今草,天纵颖异,率意超旷,无惜事非。若清涧长源,流而无限,萦回崖谷,任于造化。”张旭、韦诞、索靖、王羲之父子、张旭、怀素之草法,均源于伯英。羊欣云:“张芝、皇象、钟繇、索靖,时号书圣,然张劲骨丰肌,德冠诸贤之首,斯为当矣”。 3、智永 智永僧,名法极,人称“永禅师”。俗姓王。居山阴永欣寺。其书继承祖法,勤精于艺。唐虞世南得其传授。唐《书断》卷中列智永章草、草书为妙品,云:“微尚有有道(张芝)之风,半得右军之内,兼能诸体,于草最优。气调下于欧虞,精熟过于羊、薄”。 4、欧阳询 生于南朝陈武帝永定元年(557),卒于唐太宗贞观十五年(641),字信本,潭州临湘人(今湖南)。以楷书和行书著称。为书法史上第一大楷书家,其字体被称为欧体,与颜(真卿)体,柳(公权)体,赵(孟頫)体并驾齐驱。 5、王羲之 最能代表魏晋精神、在书法史上最具影响力的书法家当属王羲之,东晋书法家,文学家。字逸少。琅琊临沂人,后移居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有"书圣"之称。亦长于诗文,但文才多为书法之名所掩,不为世人所重。曾任右将军、会稽内史等职,世称王右军。人称“书圣”。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王羲之的传世墨迹可以让你对“精采绝伦”四个字有深刻的体会。他的作品美妙绝伦,无雷同乏味之嫌。中国书艺在他笔下成就最高个人顶峰,其后各代大家只是在某些方面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和完善:或意或法、或韵或势,局部过之者不乏其人,整体而论,无出其右。王羲之他的代表作《兰亭序》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优美散文。晋穆帝永和九年(353 )三月三日,他和谢安、孙绰等 41 人云集于会稽山阴的兰亭。这是东晋士族贵族风流雅士的一次盛会,会后共计赋诗 37 首,辑为《兰亭集诗》。文中记叙了当时燕集的盛况,感叹人事聚散无常、人生短暂不永。其中写兰亭山水映带之美景、写与会者悠然自得、幽雅大方之神韵的一段,下笔清新疏朗,情韵绵邈,最为后人所称颂。此外,又有《与会稽王笺》、《又遗殷浩书》等,表现了王羲之对国事的关注。明代张溥辑有《王右军集》 2 卷,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 代表作品: 神龙兰亭、丧乱贴、姨母帖、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快雪时晴帖、孔侍中帖、大

对扬州的简介

扬州,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地处江苏省中部,长江下游北岸,江淮平原南端,是上海经济圈和南京都市圈的节点城市。向南接纳苏南、上海等地区经济辐射,向北作为开发苏北的前沿阵地和传导区域,素有“竹西佳处,淮左名都”之称。扬州的建城历史可至公元前486年,是联合国人居奖城市、中国人居环境奖城市、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中国和谐管理城市、中国文明城市、中国森林城市。 扬州,位于东经119°01′至119°54′、北纬32°15′至33°25′之间;扬州市区位于长江与京杭大运河交汇处,东经119°26′、北纬32°24′。扬州市南部濒临长江,与镇江市隔江相望;西部与安徽省滁州市毗邻;西南部与南京市相连;北部与淮安市接壤;东部和盐城市、泰州市毗邻。 气候地形 扬州市属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向温带季风气候的过渡区。其气候主要特点是: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明显的变化。冬季盛行干冷的偏北风,以东北风和西北风居多;夏季多为从海洋吹来的湿热的东南到东风,以东南风居多;春季多东南风;秋季多东北风。扬州冬季偏长,4个多月;夏季次之,约3个月;春秋季较短,各为2个多月。 历史沿革 的。 今天的扬州地区,春秋时称“邗”(邗国为周代的方国之一,后被吴所灭),秦、汉时称“广陵”、“江都”等,东晋、南朝置“南兖州”,周时称“吴州”。汉武帝时,在全国设十三刺史部,其中有扬州刺史部,东汉时治所在历阳(今安徽和县),末年治所迁至寿春(今安徽寿县)、合肥(今安徽合肥市西北)。三国时魏、吴各置扬州,魏的治所在寿春,吴的治所在建业(今江苏南京市)。西晋灭吴后,治所仍在建邺(曾改名建业,后又改名建康,今南京)。隋开皇九年改吴州为扬州,但总管府仍设在丹阳(今南京)。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年),将扬州治所从丹阳移到江北,从此广陵才享有扬州的专名。 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分全国为10道,扬州属淮南道。玄宗天宝元年(742),改扬州为广陵郡。肃宗乾元元年(758),广陵郡复改扬州。

罗聘故居讲解词

罗聘故居讲解词 扬州八怪纪念馆吉秋炜 各位来宾,大家好。欢迎参观罗聘故居!我叫×××,作为景点讲解员,我很荣幸担任各位此次行程的讲解。谢谢! 罗聘,清代画家,“扬州八怪”之一,为金农入室弟子,他笔下的人物、山水、花草无不精妙,并以其独特的艺术成就而成为扬州八怪的殿军人物。嘉庆四年,随着罗聘的去世,以“扬州八怪”为代表的清代扬州画派这一艺术流派和文化群体的历史,也就基本结束了。 “罗聘故居”位于扬州市天宁门弥陀巷46号,巷之北是扬州著名的盐阜路,东西不足千米之间,瘦西湖、冶春园、佛教博物馆、史可法纪念馆、个园均云集于此;巷之南紧临扬州著名的古街东关街。罗聘故居建筑面积286平方米,占地面积424.17平方米,宅名“朱草诗林”,是罗聘从事创作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扬州八怪”在市区唯一遗存的故居,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据传,“朱草”是一种祥瑞之草,生长于田野和路边荒地,日生一叶,16日一换,终而复始,生生不息。“诗林”是因为罗聘夫妇皆能诗,这里又是诗人、同道盛聚的地方。当年,以“朱草诗林”为中心,东、南、西、北四个方向都不足两百米的距离,住着金农、郑燮、高翔、汪士慎等扬州八怪们,他们平素都喜欢到这里吟诗作画。还有诗人朱二亭、闵廉风、张啸斋、金兆梓等也常常来此地评诗论画。不仅是扬州八怪诸人或本地诗友,即便是外地流寓或路过扬州的书画家、学者名流也常到罗宅走动。像鼎鼎大名的邓石如、王文治等都曾是朱草诗林的座上客。还有些外地访客因没有见到罗聘而深感遗憾。如一位叫张五典的陕西上元知县,工诗善画,他路过扬州,先到罗聘家来拜访,恰逢罗聘外出,罗聘家人接待了他。临走,他在罗聘的书斋里留下了一首《过罗两峰香叶草堂》诗:“言访罗含宅,闲看碧树秋。苔浓如渲染,石瘦未雕搜。经籍先秘传,诗篇老辈投。闭门斜照外,歌吹是扬 州。”他久等罗聘,不见归来,翻翻书房里的藏书,读读老辈文人赠送罗聘的诗作,很是仰慕。更有一位民国时期的县长,因仰慕罗聘,退休后居然就在朱草诗林的旁边购房,比邻而居,还特别取宅名为“朱草诗邻”。 跨入坐北朝南朱草诗林的大门,可见一庭院,一些四季花草树木点缀其间。正对大门有花厅(旧式住宅中大厅以外的客厅。多建在跨院或花园中。)两间,原东西两侧各有三间两厢,以一长廊隔开,以六角小门互通,系扬州传统的三合院式住宅结构。现东侧小门虽在但屋已不存。院落西侧有朝东原有进深四楹的书斋三间,据传这就是罗聘的书斋“香叶草堂”,罗聘的诗集和印款都用过此名,可见他对香叶草堂书斋的深情。

关于梅花的诗词

山园小梅梅花诗《红楼梦》访妙玉乞红梅林逋高启曹雪芹 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须檀板黄金樽。琼枝只合在瑶台, 谁向江南处处栽。 雪满山中高士卧, 月明林下美人来。 寒依疏影萧萧竹, 春掩残香漠漠苔。 自去何郎无好咏, 东风愁绝几回开。 酒未开樽句未裁, 寻春问腊到蓬莱。 不求大士瓶中露, 为乞嫦娥槛外梅。 入世冷桃红雪去, 离尘香割紫云来。 槎桠谁惜诗肩瘦, 衣上犹沾佛院苔。 《红楼梦》咏红梅花(红字)《红楼梦》咏红梅花(梅字)《红楼梦》咏红梅花(花字)曹雪芹曹雪芹曹雪芹 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魂飞庾岭春难辨,霞隔罗浮梦未通。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虹。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白梅懒赋赋红梅, 逞艳先迎醉眼开。 冻脸有痕皆是血, 酸心无恨亦成灰。 误吞丹药移真骨, 偷下瑶池脱旧胎。 江北江南春灿烂, 寄言蜂蝶漫疑猜。 疏是枝条艳是花, 春妆儿女竟奢华。 闲厅曲槛无余雪, 流水空山有落霞。 幽梦冷随红袖笛, 游仙香泛绛河槎。 前身定是瑶台种, 无复相疑色相差。 赠范晔忆梅十一月中旬至扶风界见梅花陆凯李商隐李商隐 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定定住天涯, 依依向物华。 寒梅最堪恨, 常作去年花。 匝路亭亭艳,非时袅袅香。 素娥惟与月,青女不饶霜。 赠远虚盈手,伤离适断肠。 为谁成早秀?不待作年芳 早梅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 首 梅花 张谓王安石王安石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旁傍溪桥。不知进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华发寻春喜见梅, 一株临路雪倍堆。 凤城南陌他年忆, 香杳难随驿使来。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 为有暗香来。 寒夜梅花绝句梅

唐代美术_走向成熟的审美文化

南昌高专学报2007年第5期(总第72期)2007年10月出版JournalofNanchangCollegeNo.5(Sum72)Oct.2007 纵观中国美术史的发展,从美术的审美性与实用功利性之间的关系来看,中国古典美术的发展大致可以说,到了唐代才真正摆脱了实用功利性的束缚,才真正完成了审美性的革命,成为纯粹审美的对象。 一 两汉及以前的久远时代,美术与实用功利的界限还没有划清,还没有从实用功利性的束缚下分化出来,还没有取得独立的审美价值,成为人们的独立审美对象。人们对美术的兴趣也主要集中在它的功利性方面。 新石器晚期,即马家窑文化、仰韶文化时期,陶器上开始出现动物形象和动物纹样,如形态各异的鱼、奔驰狂吠的狗,还有蛙、鸟和晰蜴。然而,陶器纹样更多的并非动物纹样,而是抽象的几何纹,如曲线、直线、水纹、漩涡纹等,这些显然是对各种事物形象的进一步抽象与提炼。这些抽象与提炼的纹样,就是积淀着内容与理性的“有意味的形式”。在这个积淀过程中,陶器纹饰的风格从活泼愉快走向沉重神秘,实用的器皿附带了祭祀的意味。 到了汉代,虽然绘画的技术较以前有所发展,线条成为造型的基础,内容包罗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1972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西汉帛画》较楚帛画线条更流畅,色彩更丰富,情节更复杂,人物形象也更生动。然而毕竟是“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形貌”(《汉书?苏武传》)。汉代美术仍然没有脱离“成人伦,助教化”和“惩恶扬善”的现实功利要求。就是汉石刻中的各种历史故事中的人物,也无非是表彰孝子、义士、烈女、圣君和贤相。 二 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中国美术的审美性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个时期,美术中的各个种类都从实用功利性的束缚下逐渐分化出来,最终取得了独立的美学价值。此时,人们对美术的功利性已经不感兴趣,而将目光投向美术的审美价值。 魏晋南北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重大的变化时期。无沦经济、政治、军事、文化和意识形态,包括哲学、宗教、文艺等,都经历转折。随着汉王朝的瓦解,儒学思想统治的崩溃,出现了思想解放的局面。可以看出,魏晋南北朝开启了审美文化的自觉,中国美术呈现出向加强审美性过渡的倾向,在美术上产生了三个影响深远的现象:一是佛教艺术为中国人所接受。一般说来宗教艺术是特定时代阶级的宗教的宣传品。它们是信仰、崇拜的对象,而不是单纯观赏的客体。它们的美的理想和审美形式是为其宗教内容服务的。佛教艺术从内容到形式都给了中国美术以强大的影响,造就许多留传至今的著名的石窟艺术。无论是云冈、敦煌,还是麦积山、龙门,其石窟艺术的内容,不外乎三个方面:表现佛和佛国的图象。如割肉贸鸽、舍身饲虎等;以现实生活为题材 唐代美术:走向成熟的审美文化 郑炜1林彬2 (1.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湖北武汉4300792.江西科技师范学院艺术系江西南昌330038) 摘要:中国古典美术的发展大致可以说到了唐代,才真正摆脱了实用功利性的束缚,才真正完成了审美 性的革命,成为纯粹审美的对象。无论是雕塑、绘画,还是工艺美术,都取得了超越前代的成就:一是宗教画出现 了一代宗师吴道子;二是世俗人物画取得突破性进展;三是金碧山水画突现异彩;四是水墨山水画异军突起。唐 代以后中国美术基本上没有脱离唐代美术的规范,继续沿着唐代审美性的道路发展。 关键词:唐代美术;中国美术;审美性;审美价值 中图法分类号:J120.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7354(2007)05-0041-03 收稿日期:2007-08-06 作者简介:郑炜(1986-)男,江西南昌人,华中师范大学美术学院2004级油画专业学生,主要研究方向:美术学。 41

画家简介

高奇峰简介 高奇峰(1889 -1933),广东番禺(今广州)人。幼年多斋,因家境贫寒,曾寄食于他人之家为小役,至其兄高剑父振兴家道方挈之归。17岁时,随兄赴日本留学,21岁学成归粤,作品初露于社会。民国初年由广东省政府资助,与兄剑父同至上海创办《真相画报》及审美书馆。后剑父随孙中山奔走国事,审美书馆馆务由奇峰担任。1918年受广东工业学校之聘任职于该校美术制版科,同时自设美学馆于广州,开馆课徒。后因染肺疾,迁居珠江之滨天风楼,杜门作画以自娱。1933年被中央政府任命为赴德国柏林中国美术展览会专使,在赴南京途中之上海病逝。与高剑父、陈树人被称为“二高一陈”、“岭南三杰”、为岭南派创始之人之一。出版有《三高遗作合集》等。高氏擅画花鸟走兽,亦能山水、人物,用笔能粗能细,能工能写。其工者用笔细致入微,写者则水墨淋漓,笔力豪放。尤擅画雄狮猛禽。 程璋简介 程璋(1869—1936年),安徽休宁人。后移居江苏泰兴。由于他酷爱绘画,便常利用工作余暇,涂抹点染,临摹古画。不足一年,便画艺大进。他父亲去世后,程璋便把一千数百元的遗产,全部用来购买日本出版的博物图册,历尽数年,孜孜不倦,潜心研习博物学。学有所成后,他便辞去典铺的职务,开始从事教育工作。他曾任常州粹化学校的国画及博

物教员。后到上海与宋教仁、于右任等人执教中国公学。又应聘掌教苏州的草桥学舍及北京清华大学。二十世纪初由京返沪,作了海上寓公。在上海期间参加了“海上题襟馆”、“豫园书画善会”、“宛米山房书画会”(程璋曾任会长)等美术团体,同当时海上画派的吴昌硕、王一亭、哈少甫、黄山寿、陆廉夫、赵叔孺、贺天健、赵子云、江仲山、商笙伯、曾农髯、吴待秋等一大批著名的书画家,博古论今,研习书画,共同推动了海派绘画艺术的发展,1936年因心脏病发作去世。享年68岁。 程璋是一位全才的画家。他不论花卉、翎毛、走兽、山水、人物,皆能得心应手,挥洒自如。尤以花卉、鸟兽最精。他博采众长,广泛地研习古今各流派的绘画特点,传统绘画功力深厚,技法精严。同时又熟谙透视原理,精通博物学。在绘画中又能参揉西画的技法。因此,他所描绘的物像工致细腻,形象生动传神,色彩秾丽,构图别致,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能风行于当时的正统画派之外,在近代画坛上独树一帜。 程璋的绘画作品颇受世人的喜爱,他的绘画作品构图严谨,技法精湛,行笔流畅。他的花鸟画中蕴含着恽南田的笔墨韵味.兼工带写.用笔圆润,敷色典雅,形象生动而不呆板,颇具神韵。他的走兽画造型准确.比例协调.注重写生,将西画的技法巧妙地运用到中国传统绘画之中利用光线的

苍松怪石图题诗

《苍松怪石图题诗》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苍松怪石图题诗》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上册第8单元的一篇课文。单元主题为《岁寒三友》。这是“扬州八怪”之一,清代诗画家李方膺的作品。全诗从松的外形入手,赞颂了苍松的品格,表现了自己不屈权贵,不阿谀奉承,耿直廉洁的英雄气概。整个作品诗画相配,画面中怪石耸立,为苍松设置了极好的背景;苍松挺劲,生机勃勃,带给人无限的力量。 学生分析 六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古诗,但诗配画的欣赏还是在本单元初次接触。学习中,估计学生凭借工具书和资料上的有关注释,再联系画面能大致理解诗句的意思。但对于诗和画通过其特殊形式表现出来的形趣、意趣、理趣、志趣等缺乏真切的感受,要引导他们深刻地去体验。 教学设想与目标 古诗教学中,我们不能仅停留于对诗意繁冗枯燥的解说,把诗的言语肢解为有关语言知识的例证、情理的空洞说教之类的“教教材”行为,而应该实现以此诗为资源的“用教材教”。 教学目标: 1、借助工具书和资料再联系画面,理解全诗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的内容。 2、反复诵读诗歌、欣赏画面,想象并体会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3、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诗。 教学重点: 1、借助工具书和资料再联系画面,理解全诗的意思,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的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默写诗。 教学难点:反复诵读诗歌、欣赏画面,想象并体会本图题诗的诗情画意。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赏图对比,训练语言。 课件出示两幅图:一幅是文中“苍松怪石图”,另一幅是没有怪石背景的松树图。请学生组织语言分别描述一下两幅画面。 二、反复朗读,品味诗句。 师:扬州八怪”之一,清代诗画家李方膺是这样描述其中一幅画面的。(出示古诗全文) 1、学生读诗,直至成诵。 2、引导学生品味诗的语言。 师:画面好独特,背景好特殊。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试着描述了画面,作者用了66个字,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出来,赢得了众多人的喜爱与称赞。你们喜欢这幅图和它的题诗吗?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对照谈对画面和诗句的喜爱之处,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的内容。 “君不见,岁之寒,何处求芳草。又不见,松之乔,青青复矫矫”写出了松在寒冬之际为大地增添了绿意和娇姿。 “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直干壮山岳。秀色无等伦。饱历与冰霜,千年方未已”这一层写出了苍松的品格,其中“直干壮山岳,秀色无等伦。饱历冰与霜,千年方未已”是对其品格高度赞美。而“天地本无心,万物贵其真”是隐语,隐含作者的褒扬之意。 最后一层“拥护天阙高且直,迥于春风碧云里”,作者从松的外形入手,为本诗更添了悠远、清丽的意境,尤其最后一句,“春风碧云”带给读者无限的希望与憧憬,颇有“冬天已经过去,春天还会远吗?”之意。 三、了解背景,体会情感。 这样有特点的一幅画和题诗,作者是在什么背景下创作的呢? 请学生交流课下收集的有关资料:李方膺,字晴江,又号秋池、衣白山主人。为官期间曾因得罪上司被捕入狱,为官时,“有惠政,人德之。”去后寓南京借园,常往来扬州卖画。善画松、竹、菊、梅、杂花及鱼虫,作品纵横豪放,墨气淋漓,所画之梅以瘦硬见称。 四、欣赏画面,感悟“苍”、“怪”。 1、整体欣赏画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