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的形式

思维的形式
思维的形式

思维的形式

思维的形式是相对于思维的内容而言的。人的各种思维内容都具有一定的形式,由于人的思维活动极其复杂,因而相同的思维内容可以用不同的思维形式来表达,不同的思维内容也可以用相同的思维形式来表达。思维的形式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

(1)概念。概念是人脑反映客观事物本质属性,以及对具有这些属性的事物概括反映的思维形式。

概念是思维的成果,是在表象的基础上形成的。概念是思维的最基本的形式,是构成人类知识的基本成分。

一切思维最终都以概念及其相关的形式表现出来,所以人可以利用概念去推演事物的那些不可见的特征。概念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在人类社会历史的进程中不断形成和发展的。每一个人都要通过掌握这些具有发展性的概念来获得前人积累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才能进行正常的心理活动并参与社会活动。(2)判断。判断是用概念去肯定或否定事物具有某种属性的思维形式。

判断大都需要借助语言和词汇并用句子的形式来实现,常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加上“是”“不是”“有”“无”等词组成的句子来表示。例如,“他是乘务员”是肯定形式的判断,而“他不是乘务员”则是否定形式的判断。

判断分为直接判断和间接判断两类。一般以感知方式或具体动作表现出来的,不需要伴随复杂思维过程的判断,就是直接判断,如“香蕉是黄的”。间接判断反映事物内部的一定联系,需要综合事物的时间、空间、条件或因果等方面做复杂的思考。乘务员会通过旅客的表情、行为、语言对旅客的需求进行判断。例如,

如果有旅客弯腰捂着肚子呻吟,乘务员就会通过分析得出旅客可能得了腹部疾病的判断。

(3)推理。推理是从已知判断推出新的判断的思维形式。推理是人们间接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途径。推理由前提和结论两个部分组成。要获得正确的推理,有两个要求:一是推理材料要真实可靠,二是推理过程要合乎逻辑。如果推理的材料不真实、不可靠,或者推理过程违反逻辑,就会发生“误推”。从心理因素的角度分析,造成推理错误的原因往往有两个:一是气氛效果的影响,即前提形成的气氛使人不顾逻辑步骤而得出错误的结论;二是情绪偏见的影响,即明知结论是错误的,但由于该结论符合自己的情绪要求,因而认为该结论是正确的。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