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济南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分析报告

关于济南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分析报告
关于济南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分析报告

关于济南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分析报告

摘要:作为城市基本功能之一,交通在城市的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否具备完善、科学、合理的城市交通运输体系,是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几年,济南市区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城市发展和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要解决交通拥堵问题,必须针对造成拥堵的原因,从济南市的实际交通状况出发,针对性地提出一些环节城市交通拥堵的措施。

关键词:城市交通,交通拥堵,措施,济南市

一、导致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

1. 人均占有道路面积过小。济南作为省会城市,现有人口570万,市区人口32

2.5万,人口密度特别是旧城区人口密度一直较大,人均占有道路面积只有国外同类城市的1/2—1/4,在国内也只属于中等水平。长期以来,为了城市美化的需要,在城市建设中注重城市主干道的建设,而忽视了次干路、支路的建设,居民出行更多集中于主干道,次干路、支路对交通量起不到应有的“分流”作用。

2. 市政工程建设缺乏整体规划。最近几年济南市的市政建设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特别是泉城广场的建成和趵突泉公园的扩散改善了济南的形象。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一些问题,突出表现为一些广场、公园大部分处在道路主干道附近,成为新的、主要的交通发生源,却没有配套的交通辅助设施。比如泉城广场除了一个地下停车场外,几乎没有考虑人和非机动车的行、停问题。目前对停车场的规划建设与管理基本处于无序状态,政府缺少统一规划,各业主单位自行其是。由于多数地段的停车管理权都下放到小区和商务楼宇的物业部门,缺少专业的停车管理公司,管理模式不一、相对比较混乱。另外,对随意占道停车监管不严且处罚力度很小,车主往往可以轻易逃避停车成本导致乱停车。

3. 市区道路功能不明。在“畅通工程”建设过程中,济南市确定了经七路、乐源大姐和经十路等几条道路作为严管街,并全部使用了国外先进的信号控制系统,旨在使其成为济南市的快速路。但却因其路口间距短,机动车行驶速度和通行能力收路口信号及自行车、行人等干扰而大大降低,没有实现所期望的目标。目前泉城广场、银座商城、银座购物广场等几个大型购物、娱乐场所,汇集了大量的车流、人流,设立了许多处让行标志,从而使该道路失去了快速功能。

此外,高架路由于没有红绿灯、且车速快对缓解交通拥堵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济南市区的高架路不但里程少,而且也没有实现纵横相连,远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4. 公共交通系统薄弱。近年来,济南市政府对公共交通越来越重视,全市交通网络已基本形成,公共交通成为居民出行的首选交通方式。但按照科学、高效的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比如济南市居民出行公共交通承担的比例较低,2004年为1

5.6%,规划2020年达到35%,远远低于国外发达国家城市70%以上的水平,居民出行多为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以及私家车,造成程式混合交通严重,摩托车、电动车、自行车与机动车相互侵占道路,形成复杂的交通流。机动车与非机动车之间交通事故频发,又导致交通堵塞的加重和疏导的困难。目前济南市公共交通存在汽车线路不足、数量不足、车况落后、人员缺乏、路网不合理等问题;市区内仅有的泉城路和黑西路虽然设有公交专用道,但因经常受非机动车和行人的干扰,以及受路口信号灯的制约,难以见慈宁宫公交优先原则,发挥应有的作用。而地铁和轻轨等可以有效解决城市交通的设施根本不存在。

二、解决济南市城市交通道路拥堵问题的设想

“治堵”实质上就是调节小汽车、公交车、自行车与步行等出行方式的比例结构,优化道路资源的时空配置,努力实现城市道路资源供需相对平衡。面对机动车的快速增长,限制私人汽车的使用,增加使用成本,优先发展公共交通并建立与其他交通方式无缝衔接的中

转枢纽是发达国家解决城市拥堵问题的主要经验。

1. 加强城市道路修建,进一步优化路网结构,完善路网体系。加强道路改造,加大路面拓宽改造的力度,改善路面质量;增加南北向道路数量,改善主次干路布局,增加支路承担作用。对主干道实施24小时监控,及时通过交通广播,诱导疏导,环节交通压力;在主干道压力大的路段建设立交桥、过街天桥及地下通道,先急后缓,分步实施;在交通拥堵严重的路口,有条件的可以拓展一到两个入口,合理布局道路的施工改造,施工道路增设信号灯,加强指挥疏导。

2. 合理调整交通结构,优先发展公共交通。解决城市交通问题,除了需要进行适应交通增长的道路建设外,还必须合理地调整交通结构,大力发展公共交通。这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途径。公共交通的优越性是明显的,一个人乘地面公交车与骑自行车及乘小汽车所需要的道路面积之比是1:5:15。也就是说,乘公交车比乘个体交通车辆可节省80%-90%的路面,而且发展公共交通还可以节省大量的土地、能源,减少污染。世界上很多大城市的经验表明,发展公共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途径。

济南市政府应积极建设大运量快速公交系统,拓展公交线网,扩大服务范围,提升服务水平和装备水平,提高公共交通设施的舒适性和便捷性,吸引大众出行。要积极准备,适时启动轻轨等高要求、高投入的轨道交通。政府要提供政策支持并加大财政投入,构筑“安全、便捷、高效、生态、多远”的一体化城市综合交通体系。

3. 加强交通需求管理和停车管理。加强交通需求管理和停车管理是减少交通量,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的重要措施。应把加强交通需求管理提到重要议事日程。合理调整城市布局,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流量,如居住区尽量靠近工作单位,居住区内服务设施配套,大型客、货源点分布不要过分集中,土地使用规划与交通规划相互协调等等。加大对摩托车和电动车的管理力度,摩托车和电动车的自由发展不仅需要耗费大量的道路、停车场有限的空间资源,而且还会造成大量的污染,消耗大量的能源。

加强道路交通管理,充分发挥道路潜力,保证交通安全。除了目前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实施的措施应继续推行改进外,还有两个问题应引起足够的重视:一是加强交通宣传教育和交通秩序管理问题,特别是对自行车和杏仁的交通秩序要进一部加强管理;二是应进一步把目前被各种原因占用的路面腾退出来,还给车辆和杏仁使用,这是挖掘道路潜力的一项重要内容。

关于停车问题,建议政府成立停车场管理机构,建立相应管理体制,在对停车场统一规划的基础上,把停车场建设与经营推向市场,将其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吸引社会资金建设更多的停车场。对目前缺少停车位的公园、广场等公众活动密集场所,要结合设施升级将其地下改革建设为停车场。在建设停车场的同时,取消市区大部分的占道停车位。

4. 以高架桥“环装”结构建设为重点,并与轻轨相配合,提升市区交通基础设施总体水平。取消绕城高速和机场高速收费,扩大城市规模,加快城市化建设进程,有效疏导中心城区居住人数。

5. 培养市民“合理用车、文明出行”的意识和习惯。开展“文明出行”系列活动,使广大市民转变不合理用车的观念和心态,增强市民摒弃不文明出行行为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积极发挥志愿者和群众的管理和监督作用,遵守交通法规,维护社会交通秩序。要重视发挥媒体作用,加大交通法规、文明行车、文明行路等方面的宣传教育,广造舆论声势,形成“绿色出行”的良好氛围。

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的方法有很多,引起供需矛盾加剧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它需要政府各部门如交通管理局、规划局、土地管理局、市政管理局等部门相互配合,共同协调,多管齐下,使“治堵”工作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融为一体,共同发展、共同进步,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交通拥堵问题及措施

当首都北京被冠以“首堵”这个尴尬名称时,“交通拥堵”这个现代“城市病”的最典型症候已经在中国各大城市显现,并在向二三线城市蔓延。北京市委书记刘淇日前表示,国务院已经原则同意该市交通治理方案。中国“首善之区”将开出怎样的“药方”疗除“沉疴”,公众拭目以待。而在中国各地,为治理“拥堵”出的种种招数,早已在坊间不断激起争论浪潮。 堵车成北京市民“不能承受之重” 今年国庆前后,北京城多次遭遇严重大塞车,引发了社会各界对北京城市交通问题的高度关注。9月17日,一场小雨袭京城,当日晚高峰,北京140条路段拥堵,达到近年来的最高值。同样的情况,在10月18日的晚高峰再次上演。晚5时以后,二环全线没有一条畅通路段。 据交管部门统计,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目前超过450万辆,并且每天还在以1900辆的速度增长。10月20日,面对各方对北京交通世界“首堵”的评论,北京官员首次公开表态,将采取措施控制机动车数量。此前,北京对机动车一直是“不限制购买但引导合理使用”,这一表态意味着今后北京对汽车消费的态度很可能发生转变,由“引导合理使用”转向“限车”。 12月6日,《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对外全文发布。建议中提到,十二五期间,北京将制订防止机动车过快增长的措施,并研究利用经济手段,控制机动车污染和解决重点拥堵路段交通拥堵问题。此外,为减少市民出行需求,还将鼓励就近就业。 十二五期间,城市交通问题被列为北京着力解决的问题之一,北京首次将鼓励就近就业作为交通需求管理措施提出。建议鼓励就近就业,从源头上减少市民出行需求。倡导文明交通理念,强化现代交通意识,鼓励骑自行车出行,提高绿色出行比例。 建议还提出,将制订防止机动车过快增长的措施,研究利用经济手段,控制机动车污染和解决重点拥堵路段交通拥堵问题。强化交通管理,加强机动车管理和引导使用,加强交通执法管理、停车秩序管理和安全隐患治理,不断完善交通应急预案,建设和完善城市智能交通系统。 就在建议被公布后,有专家在回应北京鼓励市民就近就业缓解拥堵时就指出,这一建议的可操作性不强。现在北京城市规模日渐扩大,市民就业和住所所在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由于房价的高涨,居民买房越来越往郊区的方向发展,郊区扩展面积如此之大,很难直接跟就业联系起来,除非有一个非常明细的配套政策。 各地治“堵”措施争议中求索

关于解决城市交通堵塞问题的数学模型的探究

城市交通拥阻的分析与治理 摘要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机动车拥有量急剧增加。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成为困扰世界各大城市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严重影响着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人们的日常工作与生活。快速、准确地发现路网中发生的交通拥堵,并估计出拥挤在未来一段时间内的扩散范围和持续时间,对于制定合理有效的交通拥挤疏导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通过调查洛阳市中州中路与定鼎路交叉口车流量与红绿灯的设置等情况,发现此路口南北方向的车辆主要是由关林与洛阳站方向的往返车辆,东西方向的车辆主要是由中央百货大楼与老城方向的往返车辆,且南北方向的车流量大于东西方向的车流量。 模型一,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造成此路口交通拥堵的原因之一是黄灯时间较短,黄灯时间只有3秒,这样会造成有些车辆因来不及停车而越过十字路口的停车线, 又由于红灯亮了而过不了路口, 故而造成交通混乱。针对此问题,我们在力学与动力学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调整黄灯时间的模型,利用微分方程列出黄灯时间的求解公式,并计算出黄灯闪亮的最佳时间为7秒。 模型二,道路的增长速度跟不上车辆增长速度,这就导致了车辆静止平均密度逐年增大,结果花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修路架桥,但换来的不是交通顺畅,而是越来越严重的交通拥挤。针对此现象,我们以交通工具为研究对象,运用线性规划方法并结合LINGO软件,得出人们出行选用自行车和大型机动车有利于缓解当前交通拥堵现象。 模型三,为了使交通部门有充分的时间来预防交通拥堵,应该在交通流高峰到来之前做出预测, 进而采取及时的措施并通过交通控制系统削减交通流高峰、避免拥堵的发生,我们采用径向基函数预测功能的神经网络[5],对十字路口的车流量进行实时预测,应用MATLAB软件编程[4]预测出交通高峰期可能通过每个路口的车流量,从而可以给交通部门提供数据,让他们有更充分的时间预防交通拥堵的发生。 关键词:微分方程;线性规划;神经网络; LINGO; MATLAB

2016-2017年城市交通拥堵分析报告

此文为WOR的版本,下载后可修改

观点速递 交通拥堵现状 一线城市中上海交通最堵,而深圳地区车主通勤速度最快,平均月车速达到28km/h。面对交通拥堵,驾驶经验丰富的“大叔们”相对通勤速度较快,平均车速达到28.7km/h 。交通拥堵主要原因及治理建议对交通拥堵现状从政策、社会等四个角度出发分析得出交通拥堵原因主要有城市规划与交通规划不协调、车路矛盾、静态交通容量不足。 面对交通拥堵,现行外国政府的解决方案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和美国纽约等城市通过交通信息系统解决拥堵问题,另一方面,法国巴黎和丹麦首都哥本哈根等城市通过加大公共交通措施投入,鼓励绿色出行,缓解交通拥堵问题。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未来趋势 通过现代化的智能信息技术,构建人与车、车与车、车与路智能网络,不断采集实时交通路况、传输和处理这些数据,并及时将信息传递给交通参与者,实现车辆有效分布到合适道路网络上,进而提高道路与车辆运营效率。

城市拥堵严重影响各城市通勤车速 一线城市中,上海地区交通拥堵情况最为严重,其次是北京和广州。相对而言,深圳地区在一线城市中拥堵情况较为缓和。 从日均驾驶时间上看,广州驾车时间为86分钟,在一线城市中驾车时间最长。此外上海地区车主平均月车速只23km/h,而深圳地区车主速度最快,平均月车速达到28km/h。 一线城市曰均驾腔时同 78 一线城市交通拥堵指数 不同施区车主月均速度分布 ■ <20kmi'h ■20-6s0krn/h ■ >60fcmiTi

不同年龄车圭平均通勤速屢 25.2 2B.7 面对交通拥堵,驾驶经验丰富的“大叔们”应对自如,相对通勤 速度较快 男性车主的通勤速度要远远快于女性车主,男性在面对交通拥堵上处理得更灵活,驾驶更娴熟。从年龄上看,随着年龄增加,驾驶也越发熟练、通勤速度越快。此外面对交通拥堵,驾驶经验丰富的“大叔们”应对自如,相对通勤速度较快,平均车速达到28.7km/h。 不同性别车主平均通勘速廈 立男

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措施

缓解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措施 摘要:随着现代城市的高速发展,我国的城市交通发展问题日益凸显。经济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机动车数量的快速增长,城市人口密度的不断增加等问题,使得城市交通拥堵现象成为我国城市的普遍灾害,本文通过对国外缓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总结,从燃油税、非机动车管理、发展公共交通、使用智能交通系统、完善路网结构、拉大城市框架、优化农村及城市居民居住条件,利用交通控制手段减少道路的人车干扰及停车费价格这七个方面对我国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改善做进一步的探讨。 关键词:城市;交通拥堵;改善 一、我国当前城市道路交通现状 当前,全国大中城市普遍存在着道路拥挤、车辆拥堵、交通秩序混乱的现象,概括起来,目前我国城市交通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和问题: (一)城市规模逐步扩大,运输压力沉重。改革开放以来的70年,我国取得了持续高速经济增长和大规模城市化的辉煌成就。城镇化水平从1978年的17.9%提高到2002年的39.1%,年均增长0.88个百分点。 (二)机动车增长加快,道路容量不足。最近几年城市机动车增长速度迅速,轿车、客车、面包车以至于摩托车增幅平均在15%以上。 (三)路网不合理,交通管理水平低下。我国现有城市路网一般

都是密度低、干道间距过大、支路短缺、功能混乱,难以适应现代汽车交通的需要。 (四)公共交通萎缩,出行结构不合理。由于公共交通受到冲击,被转移出来的乘客便要寻找其它的出行方式,导致了出行结构的不合理。 (五)缺乏整体的交通发展战略。为了缓和和改善城市交通的紧张局面,不是仅仅靠扩宽马路就能解决问题的,现代城市需要有一个和其现代生活相适应的现代化交通体系,积极引入具有大中客运量的地铁和轻轨,这是势所必然的发展趋向。 二、我国当前城市道路交通拥堵的原因 城市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载体,是产业和人口聚集的地区,城市的交通事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城市生产和人民生活必不可少的社会公共服务设施,是城市投资环境和居住环境的基本物质条件。当城市交通出现堵塞,并和城市发展不相适应的时候,必然会对城市的发展造成阻碍,并将带来巨大的损失。 (一)道路容量严重不足 长期以来,我国城市人均道路面积一直处于低水平状态,只是近十年方开始有较快的发展,人均面积由2.8平方米上升到6.6平方米。尽管增长幅度较快,但是仍赶不上城市交通年均20%的增长速度。目前我国32个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中,有27个城市的人均道路面积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上海市人均道路面积只有3.5平方米,致使中心区约有50%的车道上在高峰的小时饱和度达到95%,全天饱

城市交通拥堵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城市交通拥堵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作者:民建桂林市委秦胜忠来源:2011-12-15 一、城市市区交通拥堵的基本现状 近些年来,随着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我国很多市区面积开始逐渐扩大,道路建设不断增多,出行车辆不断增加,城市交通已经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但是,很多城市市区交通却开始出现我国很多城市在发展过程中普遍遇到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很多城市市区交通拥堵状况总体已经比较严重,呈现出以下两个特点:1、地点固定性。这些固定的交通拥堵地段包括:交通要道、商业集中区路段、红绿灯设置多的路段及行人较多穿行机动车道路段。2、时间规律性。很多城市市区发生交通拥堵主要是在以下几个时间段:每天的上下班高峰期,上下班车流、政务商务车流、旅游休闲车流同时集聚在相同的路段上;周末、黄金周期间出行车辆比平常增加。 二、造成城市市区交通拥堵主要原因 1、机动车数量增长速度过快,道路车流量日益增大。近些年来,很多城市市区私家车数量逐年增多,并呈现越来越大的增长趋势。 2、道路建设在结构和功能上无法满足交通需要。(1)、缺少快速、便捷的环城高速线路,使得很多往来各城区的机动车被迫需要经过城市中心区。(2)、一些交通道路功能不清,路网结构欠合理。不少道路都被用来搞商业街、步行街。导致不少道路成为断头路,无法有效地利用现有的城市道路进行车辆分流。一些交通道路设计过窄,道路之间没有分叉路口,无法进行车辆分流。(3)、一些人流量很大的道路没有人行道、地下通道或者人行天桥。大量行人来往于这些机动车道之间,就会造成部分车辆通行极其缓慢。(4)、停车场建设滞后,大量车辆无成本、无序停在交通道路上,影响了正常的交通秩序。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及对策建议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及对 策建议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上海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分析及对策建议 *** *** (上海海事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上海,201306) 摘要:本文基于上海城市交通供给能力有限和城市交通需求快速增长的矛盾的背景下,对上海市交通拥堵问题进行探讨和研究。论文首先阐述了有关理论知识,对交通拥堵问题进行界定;其次从多角度分析了上海交通拥堵问题形成的原因,介绍了目前上海解决交通拥堵的方法并指出其不足;最后,在借鉴国内外其他城市解决交通问题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针对上海的实际情况提出上海市城市拥堵问题的治理对策。 关键词:上海;交通拥堵;交通需求;城市交通 1 引言 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推进,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使得城市的交通需求快速增长,交通拥堵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国内外已有很多学者对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展开式研究。Jones-Lee[1]等从时间成本、交通事故、人类健康等方面阐述了交通的外部性及其度量。[2]提出建立动态自动的交通灯控制专家系统仿真模型,通过监测通过路口汽车数量的变化,实时调整车辆在每一个路口平均等待时间。Waadt Andrea [3]提出利用移动的GSM网络中的移动数据单元进行车辆定位,这种方式能够提供比传统方式更加准确的定位精度,能够提供辅助交通拥堵的预测服务。张莉娜[4]认为现行的以功能分区为主的城市规划理念,增大了人们获取各种商品和服务的难度,加大了人们的出行频率。这不仅加重了市民对私人汽车的依赖,也加重了城市公共交通负担。马嘉琪、白雁[5]从交通出行成本的角度,认为出行成本由个人成本和社会成本构成,并提出出行成本管理的理念,并借鉴和总结国外成功经验,尝试使用恰当的成本管理方式以促使公共交通的出行成本远远小于私人汽车,促使更多人转而选择公共交通的出行方式,从而实现缓解交通拥堵的目标。 本文试图从文化根源方面来探讨城市交通拥堵的疏解,以期通过文化层面来考究上海市城市交通拥堵产生的原因及其相应的对策分析。

(整理)城市交通拥堵解决对策(最终).

编者按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的交通问题日益突出,逐渐成为城市发展问题之一,并成为民众关心的焦点。面对严峻的交通拥堵情况,各地纷纷出台相关政策应对。制定相关的治堵对策不仅需要自主创新,同时应该不断地借鉴国外相关经验。本刊特翻译本文,对日本在治理道路拥堵问题方面所采取的措施进行介绍,以期为治理道路拥堵对策的制定提供参考。 针对城市道路拥堵,日本相关部门从拥堵现象出现的原因入手,确定治理拥堵的两个大的方向。一方面要扩大道路交通容量,另一方面则需要提高道路通行效率。据此再进行相关政策的制定。为扩大交通容量,则必须先要找出某路段拥堵问题症结所在,对路段的十字路口、平交道进行改造,才能消除道路“瓶颈”,同时还要不断对现有的道路网络进行完善,加强环线和辅道的修建。在提高道路通行效率方面,通过采取TDM模式对交通需求进行调节和控制,以达到交通供需平衡。此外,要加快建成复合型交通运输网络的步伐。 本文截取了日本国土交通省在2003年发布的关于治理城市道路拥堵问题对策评价报告书部分内容进行翻译。内容主要以国道116号有明大桥路段东侧十字路的改造、小田急小原线上成城学园前站至登户站路段平交道的立体化改造、休山改造工程以及为转移国道7号上新新辅道上的车流量进行的实验等治理拥堵的具体措施为例,从其实施的必要性、有效性、产生的经济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各具体措施在大大缩短时间的同时大量减少因拥堵造成的经济损失,并且能够对群众要求治理城市道路拥堵问题的呼声做出有效回应。事实证明,这些措施的施行有效改善城市相关路段的拥堵状况,确保各路段车辆顺畅通行。 道路拥堵是各国各地区城市化进程中避不开的问题,一些由发达国家证实行之有效的治理拥堵的政策是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借鉴”不等于“硬搬”,要在分析他国治理交通拥堵对策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各地区各城市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措施,如此,才能保证措施的有效性。

西安市区交通拥堵的现状、原因及对策

西安市交通拥堵的原因、分析及对策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的出行方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城市用地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的增长,机动化交通的快速发展,城市道路交通供求矛盾进一步加剧,交通状况日益恶化。虽然城市道路面积以较大速度增长,但仍远远落后于车辆的增长速度。随着同时外来游客的增加,特别是在黄金周期间由于旅游景点的道路设施不完善,存在行车难、停车难等问题,也给西安市的城市交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一、西安市区交通拥堵状况总体已经比较严重,呈现出以下特点: 1、地点固定性。这些固定的交通拥堵地段包括:交通要道、道路改造周边路段、商业集中区路段、红绿灯设置多的路段及行人较多穿行机动车道路段。 2、时间规律性。很多城市市区发生交通拥堵主要是在以下几个时间段:每天的上下班高峰期,上下班车流、政务商务车流、旅游休闲车流同时集聚在相同的路段上;周末、黄金周期间出行车辆比平常增加。 二、造成城市市区交通拥堵主要原因 1、机动车数量增长速度过快,道路车流量日益增大。西安市近些年来,很多私家车数量逐年增多,并呈现越来越大的增长趋势。今年,西安市民购车的热情持续高涨,目前西安私家车已占到全市汽车保有量的80%。目前西安机动车保有量132万辆。 2、道路建设在结构和功能上无法满足交通需要。(1)一些交通道路功能不清,路网结构欠合理。不少道路都被用来搞商业街、步行街。

导致不少道路成为断头路,无法有效地利用现有的城市道路进行车辆分流。一些交通道路设计过窄,道路之间没有分叉路口,无法进行车辆分流。(2)一些人流量很大的道路没有人行道、地下通道或者人行天桥。大量行人来往于这些机动车道之间,就会造成部分车辆通行极其缓慢。(3)停车场建设滞后,大量车辆无成本、无序停在交通道路上,影响了正常的交通秩序。 3、部分市民交通安全意识和法制观念淡薄,交通公德意识差。(1)很多机动车违章现象突出。随意抢道、占道、掉头和停车,在没有交警管理、红绿灯的路口,各种车辆互相抢行;部分司机驾驶违反交通规则,占用停车道,阻挡了整个公交车车道,影响了整个道路交通;还有一些司机驾车时候随意左转、掉头;更有司机为了节省通行时间,本来是直行的却在红绿灯处占用左传或者右转车辆路线试图并线。(2)部分电动自行车、自行车和行人肆意穿行。很多行人常常行走在自行车道上,自行车和电动自行车则大都行驶在机动车道上,挤压了公交车和机动车行使空间。 4、市区道路交通管理还有很多地方不到位。(1)、一些城市市区交通秩序疏导基本上还是依赖民警和红绿灯岗亭疏导,管理力量不足,交通管理科技手段还比较低。在交通管理上还是基本采用警力、交通灯等形式,没有大规模使用电子眼,形成严密的道路交通安全系统,无法进行科学的管理。(2)、部分路段红绿灯过多,导致车辆通行缓慢。不少红绿灯的设计时间不合理,车辆较多的方向反而通行时间较短。(3)、交通安全措施和责任不落实,出现交通事故,没有得到快速、有效的处

2020年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工作总结-通用

2020年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工作总结 2020年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工作总结2020年,xx县紧紧围绕市政府下达的工作任务,强化组织领导,明确工作目标,落实各项责任,城市交通治堵工作有序推进,现将2020年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强化组织领导,细化目标任务 按照“城市交通拥堵状况明显改观,人民群众满意度明显提高”和“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总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县治堵办拟订了xx县2020年度城市交通拥堵治理“干事清单”。全市治堵工作会议结束后,我县立即召开全县治堵工作联席会议,传达全市会议精神,对县治堵办拟订的“干事清单”进行了讨论。最终明确,今年各相关部门要围绕“干事清单”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治堵工作的重要性、长期性和艰巨性;明确责任,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加大宣传,提高全社会参与治堵工作的积极性,形成合力,营造畅通、绿色、文明的城市交通环境。 二、加快项目建设,完善基础设施 一是城区路网结构进一步优化。上松线xx城区段改建工程顺利推进,1-11月共完成投资28150万元,路基工程已完工,桥涵工程98%,完成路面工程90%,交安设施完成60%,其中Ⅰ、Ⅱ标、连接线、终点段的投入使用,方便了过境车辆绕行,缓解了城区道路通行压力。完成温泉南路、xx路、环城南路等城区道路3.077公里改建,完成1处拥堵点改造任务。 二是公共交通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全面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政策,1-11月累计完成城市公交客运量562.87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5.5%;公共自行车租用量61.43万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4.5%。目前已完成新增公交车8辆,均为新能源公交车;增加xx北站至温泉小镇公交线路1条,线路里程全长21.5公里;完成公共自行车新增1100辆。完成公交停靠站改建45个,新建公交首末站1个。 三是“停车难”矛盾逐步缓解。目前建设部门已完成546个停车位建设。同时今年正值我县创建国家文明卫生城市的关键一年,交警大队在此项工作中也承担了大量的工作,有效地将整治不文明交通行为与治堵工作相结合,向政府争取了13万元资金,对主城区内

湖州市交通拥堵现状及其治理

湖州市交通拥堵现状及其治理 发表时间:2016-08-10T15:47:52.143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16年6月总第211期作者:李玲芳刘春山 [导读] 提高城市道路交通的运行能力,尽可能减少交通拥堵现象的发生。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城市交通拥堵的问题一定会得以改善的。李玲芳刘春山 (湖州交通规划设计院,浙江,湖州,313000) 【摘要】伴随着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趋凸显,严重影响城市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因此,采取一定的治理措施,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就成为当前城市发展中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分析湖州市交通拥堵的现状和原因出发,探讨城市拥堵问题的解决方案,为解决我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交通拥堵;原因分析;治理措施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市机动车拥有量和道路交通量急剧增加,而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却相对不足,交通管理水平相对落后,致使交通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也出现了诸如交通拥挤堵塞、交通事故频发、劳动生产率下降、能源浪费增大、汽车废气污染严重等诸多交通问题。 一、我市交通发展现状分析 湖州市是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的长三角洲地区“先行规划、先行发展”的14个重点城市之一,列属“长三角城市群”成员城市。湖州城市区位优势明显,距杭州75公里、上海160公里、南京220公里,是沪、杭、宁三大城市的共同腹地,是连接长三角南北两翼和东中部的重要地区。 截止2014年底,全市年末户籍人口263.78万人,其中男性130.89万人、女性132.89万人; 60岁以上人口58.75万人,占总人口的22.3%。 2014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51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89公里、一级公路451公里、二级公路579公里。 至2014年末,全市汽车保有量达到47.15万辆;私人汽车保有量42.45万辆,其中轿车30.32万辆;高峰时段主干道断面平均速度为24.9公里/小时;全市新建改建城市道路86.77公里,截至2014年底,湖州中心城区道路675.8公里,道路总面积1749.6万平方米;全市共新增更新城市公交车辆109辆,中心城区共有城市公交车辆449辆,新增公交站点115个,扫除公交盲区16个。2014年末中心城区公交线路条数63条,总长914.2公里,主城区公交线网密度3.2公里/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全面完成了公共自行车两期系统建设,累计新增投放公共自行车4500辆;中心城区共新增停车位8461个,新增专用停车位8360个。 二、我市交通拥堵原因分析 1、交通网络结构不合理,服务品质不高 受用地布局、人口分布、跨水系等因素的制约,路网结构不合理,整体路网容量优势难以发挥,不利于道路交通流量的有效组织和疏散。湖州市中心城区道路以干道为主,城市道路级配比例失衡,主干道多于次干道,缺乏集散性、分流性的支路,导致主干道交通功能下降。 2、道路资源难以满足机动化的快速发展 2002年,湖州市民用汽车拥有辆为4.12万辆,发展到2014年,民用汽车拥有量为47.15万辆,十二年间增加了11倍;市区道路从2002年的744.15公里增加到2013年的2644.85公里,增加了3.5倍,可见城市道路供给已经滞后于民用汽车的发展速度。 3、公共交通优先力度不够,基础设施存在欠缺 虽然近几年来湖州市公共交通出行比重有了较为显著的增长,但增长幅度远不及小汽车。在现状城市交通出行体系中,公共交通的主导地位并没有真正得到确立,小汽车、摩托车、电动车等私人出行方式在机动化出行中仍占据主导地位,合理的城市交通出行体系没有完全形成。 4、停车供给不平衡,停车管理不到位 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城市规模扩大和人口增多,机动车保有量也迅速增长,2014年全年小型汽车上牌为82210辆,研究表明,每增加一辆注册汽车,将增加1.2-1.5个停车泊位需求,在机动车快速增长的同时停车泊位数量增长缓慢,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5、市民文明交通意识不强有待提高 一些市民不遵守交通规则,随意闯红灯,不按规定走斑马线等“无意识”交通行为加剧了市区道路的交通拥堵,一些交通结点一旦发生交通事故,极易引发区域性交通拥堵。 三、交通拥堵治理措施 1、注重道路科学规划。城市管理部门要超前谋划,吸取先进城市治堵措施,探讨重点通道、难点部位道路实施立体穿越、高架的可能,并抓紧论证。 2、实施需求控制。小客车(主要是私人小轿车)最终将成为机动车的主要增长点,城市机动车的快速增长已经形成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虽然小汽车交通受限于城市发展策略和设施资源的双重因素影响,但从交通运输平衡发展的角度出发,应保持小汽车出行的合理结构。 3、完善交通设施。在主要街道增设全封闭的道路护栏,避免行人随意跨栏,阻止机动车辆随意调头、转弯、停车等,避免自行车、电动车不按规定驶入机动车道。在交通岔路口和立交桥口挂设醒目、明了、简单、易懂的道路指示牌。 4、合理设置信号灯。现在城市交通管理走入了误区,有路口就要有红绿灯,最好是箭头灯,一百米或者几十米就有信号灯,成了拥堵的原因之一。要交通畅通一定要减少路口,合并路口,减少左转弯,科学设置红绿灯、箭头灯。希望进行一次全面的检查,科学规划设置红绿灯。 5、优先发展城市公交。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良策之一。据专家测算,一辆中型公共汽车所占的道路面积分别相当于10辆自行车、6辆摩托车、2辆出租车所占面积,但从乘载人数上分析,一辆中型公共汽车可代替15辆出租汽车。重点发展公共交通,加大公共交通的财政投入,增加公交车数量,建立准时、可靠的公交系统,公交才会成为市民出行的首选。 6、加强城市停车管制。电瓶车、摩托车、自行车停放成"灾",尤其是观凤,银泰百货、府庙等地带;三轮车也一改过去沿途拉客的习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王祖东 (河南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郑州市陇海中路70号450052) 「摘要」本文通过对郑州市交通拥堵环境因子的深入分析,洞悉了交通拥堵的复杂原因;结合作者的亲身体会,提出了治理拥堵的详细对策,作者认为只要坚持八字方针,从‘意 识、管理、规划、建设’着手,建设一个畅通快捷的宜居新城是可以期待的。 「关键词」城市交通拥堵原因分析治理对策 1.前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进入城市定居的人愈来愈多。目前郑州市交通拥堵已触目惊心,上下班路途时间极不确定,不仅使工作效率大幅降低,给市民生活带来极其不便,而且单位交通能耗节节攀升,污染、噪声进一步加大;随之对环境治理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尽快治理拥堵,畅通郑州,打造一个宜居郑州是每个人的心愿。结合目前的现状和感受,本文对郑州市交通拥堵的原因分析和对策建议阐述如下: 2.拥堵原因 人多、路少、车增及基础设施的欠缺是历史和现实,主观和客观造成的。分析交通拥堵的原因应从交通参与者出发,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是动态参与者,路网密度、机动车拥有量和公共设施布局是静态参与者。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是出行的主要工具,随着社会的发展机动车拥有量必将愈来愈多。行人的出行及交通量的大小,取决于公共设施布局和居住环境的改变。随着城区面积的扩大及人们对拥堵意识的提高,路网密度将不断增大。提高参与者的交通意识,改善管理者的管理水平,合理布局公共设施,增加路网密度和建设一流的市政设施是郑州市解决交通拥堵的关键所在。 3.对策建议 针对以上交通拥堵的原因分析,治理对策应落实八个字‘意识、管理、规划、建设’。 3.1交通规则意识急需提高 市民的交通规则意识高与低,是决定城市拥堵和事故率的原因之一,因此加大宣传交通规则力度,提高市民的交通规则意识是当务之急。 对于不按照交通规则行事的参与者应依法适度处理,不管他是行人、电动车(图片1)和汽车。因为行人(图片2)横穿马路,翻越隔离栅;电动车侵占机动车道,不

对温州市治理城市交通拥堵情况的分析及建议

38 城市交通 | URBAN PASSENGER TRANSPORTATION 对温州市治理城市交通拥堵情况的分析及建议李少杰1,薄延震1,汤伟民2,赵群雄2 1.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2.温州市城市道路建设研究中心 摘 要:随着城市规模的快速扩张、机动化的快速发展,各大城市均遇到 了不同程度的交通拥堵问题。该文以温州市为例,首先对温州市现状概况 及近年来采取的交通治堵措施进行介绍;其次对其治堵效果进行评价和原 因分析;最后结合现状温州市的具体情况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交通治堵;出行结构;交通需求管理;温州市 A bstract :W ith rapid e x pansion of urban and fast development of motorization, all ma j or cities face various degree of traffic congestion problems. This paper takes W enzhou as an e x ample. First of all,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traffic congestion management measures adopted in recent years are introduced. Then, the effect of management is evaluated and the reason is analyzed. Finally, combined w ith the specific situation of W enzhou, this paper puts for w ard relevant Suggestions.Key w ords :Traffic congestion management; Travel structure; Transportation demand management; W en zhou Analysis and Suggestions on Urban Traffic Congestion Management in Wenzhou 第一作者简介李少杰(1986—),男,硕士,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道路交通规划与设计。 Email:33105249@https://www.360docs.net/doc/9b166154.html, 0 引 言 近年来,交通拥堵作为影响 各大城市发展的“城市病”[1],已成为城市发展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针对此问题,各大城市均采取了以增加交通基础设施供给为主要手段的措施,并取得了一定效果,但中心城区交通“供需”之间的矛盾普遍仍未解决[2],尤其对于 单中心结构城市的老城核心,情况尤为突出;在城市居民机动化出行率不断提高、小汽车保有量持续快速增长的长期背景下,以 往依靠交通设施供给为主的措施 已难以应对这些问题;如何找到 适合自身情况的“治堵良方”, 实现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各 大城市均在探索与实践。

湖州市交通拥堵现状及其治理

湖州市交通拥堵现状及其治理 【摘要】伴随着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趋凸显,严重影响城市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因此,采取一定的治理措施,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就成为当前城市发 展中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分析湖州市交通拥堵的现状和原因出发,探讨城市拥堵 问题的解决方案,为解决我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交通拥堵;原因分析;治理措施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市机动车拥有量和道路交通量急剧增加,而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却相对不足,交通管理水平相对落后,致使交通供需矛盾日益突出,也出现了诸如交通拥挤堵塞、交通事故频发、劳动生产率下降、能源浪费增大、汽车废气污 染严重等诸多交通问题。 一、我市交通发展现状分析 湖州市是以上海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的长三角洲地区“先行规划、先行发展”的14个重 点城市之一,列属“长三角城市群”成员城市。湖州城市区位优势明显,距杭州75公里、上海160公里、南京220公里,是沪、杭、宁三大城市的共同腹地,是连接长三角南北两翼和东 中部的重要地区。 截止2014年底,全市年末户籍人口263.78万人,其中男性130.89万人、女性132.89 万人; 60岁以上人口58.75万人,占总人口的22.3%。 2014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7511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89公里、一级公路451 公里、二级公路579公里。 至2014年末,全市汽车保有量达到47.15万辆;私人汽车保有量42.45万辆,其中轿车30.32万辆;高峰时段主干道断面平均速度为24.9公里/小时;全市新建改建城市道路86.77 公里,截至2014年底,湖州中心城区道路675.8公里,道路总面积1749.6万平方米;全市 共新增更新城市公交车辆109辆,中心城区共有城市公交车辆449辆,新增公交站点115个,扫除公交盲区16个。2014年末中心城区公交线路条数63条,总长914.2公里,主城区公交 线网密度3.2公里/平方公里;中心城区全面完成了公共自行车两期系统建设,累计新增投放 公共自行车4500辆;中心城区共新增停车位8461个,新增专用停车位8360个。 二、我市交通拥堵原因分析 1、交通网络结构不合理,服务品质不高 受用地布局、人口分布、跨水系等因素的制约,路网结构不合理,整体路网容量优势难 以发挥,不利于道路交通流量的有效组织和疏散。湖州市中心城区道路以干道为主,城市道 路级配比例失衡,主干道多于次干道,缺乏集散性、分流性的支路,导致主干道交通功能下降。 2、道路资源难以满足机动化的快速发展 2002年,湖州市民用汽车拥有辆为4.12万辆,发展到2014年,民用汽车拥有量为 47.15万辆,十二年间增加了11倍;市区道路从2002年的744.15公里增加到2013年的2644.85公里,增加了3.5倍,可见城市道路供给已经滞后于民用汽车的发展速度。 3、公共交通优先力度不够,基础设施存在欠缺 虽然近几年来湖州市公共交通出行比重有了较为显著的增长,但增长幅度远不及小汽车。在现状城市交通出行体系中,公共交通的主导地位并没有真正得到确立,小汽车、摩托车、

交通拥堵问题分析及政策建议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本科毕业论文 交通拥堵问题分析及政策建议 作者李伟 学籍批次 0803 学习中心天津塘沽奥鹏学习中心 层次专升本 专业行政管理 指导老师张桂琴

交通拥堵问题分析及政策建议 摘要: 针对北京严重的交通拥堵,结合环境经济学的外部性理论,提出应重视汽车交通的外部性,认为北京的交通拥堵症结在于外部性引起的市场失效。根据汽车交通的群体性特点,采用政府方法来解决城市汽车交通的外部性。结合国际城市的交通管理措施,建议采取管制和经济手段相结合的方法,从控制机动车数量、出行率及鼓励市民采取公共交通等方面加强对北京市交通的管理。 关键词:交通;外部性;政府方法

目录 (2) 引言 (3) 一、北京道路交通拥堵的现状与原因 (3) 1、北京道路交通拥堵的现状 (3) 二、北京交通拥堵的原因 (4) 1、交通供给与交通需求严重失衡 (4) 2、城市布局不合理 (5) 3、交通结构发展失衡 (5) 4、交通管理水平与市民守法意识落后 (5) 三、北京道路交通拥堵外部性的理论分析 (6) 1、外部性理论 (6) 2、北京交通拥堵的外部成本 (6) 3、外部性内在化的途径 (7) 4、北京道路交通拥堵外部性的解决途径 (8) 四、解决交通拥堵可借鉴的经验及政策建议 (8) 1、解决交通拥堵可借鉴的经验 (9) 1.1新加坡拥车证制度 (9) 1.2伦敦道路拥堵收费措 (9) 2、解决北京交通拥堵的政策 (9)

引言: 城市交通系统是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保证。北京作为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国际化的大都市,交通的顺畅程度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发展。近年来, 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机动车保有量的大幅度增加,北京城区道路交通拥堵的状况日益严重, 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造成交通拥堵的原因有很多,既有交通投入、道路系统的原因,也有交通结构、交通管理的原因,更有城市功能结构与布局上的原因。如何控制北京的交通拥堵状况成为了北京市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将利用外部性理论针对北京交通拥堵的成因以及如何解决交通拥堵进行分析,并提出可行的建议。 一、北京道路交通拥堵的现状与原因 1、北京道路交通拥堵的现状 进入21世纪后,北京开始朝着国际化大都市的方向迈进。而在此进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副产品,交通拥堵便是其中之一。虽然北京市政府每年都从财政预算中拿出相当一部分资金用于城市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城市交通拥堵的状况,但与人口、车辆增长的速度相比,交通状况仍然不容乐观。 北京的交通建设发展不可说不快,然而机动车的保有量却在以更快的速度增长。1949年至1997年,在漫长的47年后,北京市的机动车总量才突破100万辆。而1997年至2003年8月,仅用6年多时间,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就突破200万辆大关。而在两年后的2005年,这个数字又被刷新成了258万辆,截至2009年6月,北京机动车已达到371万辆,机动车驾驶员537万人。在九十年代末,北京街头还只能看到“京A”到“京C”号段。而截至2009年6月,“京P”号段发放已接近尾声。在这飞速的发展中,私家车成为了数量膨胀最大的一个群体。根据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经验表明,当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后,小型汽车就会进入高速发展期,基本普及进入普通家庭,而北京自2001年人均GDP就已经突破3000美元,2008年北京人均GDP就已经突破9000美元,私家车也已经开始普遍进入北京寻常百姓家,而事实也正是如此。据北京市交通委统计,1994年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为67万辆,其中私家车拥有量20万辆,仅占机动车保有量的29.85%;2005年北京市机动车保有量为258万辆,其中私家车拥有量达130万辆,占全市机动车保有量的比率上升至50.39%。但这期间公

城市交通拥堵及其治理问题

城市交通拥堵及其治理问题 摘要 城市交通是城市社会活动、经济活动的纽带和动脉,对城市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水平的提高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城市交通是影响和带动整个城市功能布局发展、改善人们居住生活与出行条件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交通机动化进程迅速发展,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已经成为制约现代城市发展的一个世界性难题。交通拥堵带来的经济损失、效率降低、环境污染和能源、土地的大量消耗、交通安全威胁等危害,严重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的解决和治理,必将对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构成严重威胁。 为了有效缓解我国城市道路交通拥堵,制定和实施有针对性的对策、手段和措施,本文将通过对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现状和产生原因的分析,借鉴国内外城市的成功经验,探讨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的对策,提出一些城市交通问题治理的思路。 关键词:城市交通,交通拥堵,拥堵治理,需求管理 引言 城市交通是城市生活赖以运转必不可少的条件。城市交通不仅要满足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也受到生态环境和资源短缺的制约,这使得城市交通的供求矛盾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更加尖锐。由此引发的交通拥堵问题,已成为世界上许多城市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之一。 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机动车拥有量及道路交通量急剧增加。尤其是在大城市,交通拥挤堵塞以及由此导致的交通能耗、环境污染的加剧,是我国城市面临的极其严重的“城市病”之一,已经成为国民经济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问题。因此,交通拥堵是城市交通治理的热点和核心问题。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意义重大,也十分必要,符合当前国家提出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1.城市交通概述 1.1交通的概念 广义的交通:是人、物、信息的流动,是以某种确定的目标,按照一定的方式,通过一定的空间进行的。通常意义的交通:是人和物的流动,是采用一定的方式,在一定的设施条件下,完成一定的运输任务。包括航空、水运、铁路和道路上的交通。 1.2城市交通的概念 广义的城市交通是指城市(区)范围以内的交通,是城市各种用地之间人和物的流动。这些流动都以一定的城市用地为出发点,以一定的城市用地为终点,经过一定的城市用地而进行。 通常含义的城市交通是指城市道路系统间的公众出行和客货输送,即客运交通和货运交通两部分。城市交通因城市的规模、性质、结构、地理位置和政治经济地位的差异而各有特点。 城市交通由私人交通、城市公共交通和货物专业运输三部分组成。私人交通包括步行和以自用车为交通工具的出行。城市公共交通主要是旅客运输。客运工具有公共汽车、有轨电车、无轨电车、地铁出租汽车等。随着城市的发展,铁路市郊旅客运输也在一些城市的公共交通结构中成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货物专业运输由拥有专业化运输工具的运输企业经营。它的运送效率高,货物损坏率低。1.3我国城市交通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多和汽车的增加,城市交通问题日益突出。一系列的交通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的同时,也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一般认为,目前城市交通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交通拥堵日趋严重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道路建设速度不断加快,然而交通拥挤问题不但没有缓解,而且愈演愈烈,在大城市表现得尤为突出。各大城市交通拥堵日趋严重,并且开始由城市中心区向郊区蔓延,中小城市也普遍出现了交通拥挤现象。 2.城市道路基础设施不足 在城市道路基础设施建设中,我国大城市高密度的土地利用模式决定了道路

关于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研究2论文的模板

关于城市交通拥堵问题 的研究 公共政策学 :邹坤洋 学院:资源加工与生物工程学院 学号:0308130216 专业:矿物加工工程 班级:试验1302

关于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研究 【容摘要】城市化是人类进步的必要过程,城市化的发展不仅拉近了城市与农村之间的距离,还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伴随着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日趋凸显,严重影响城市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因此,采取一定的治理措施,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就成为当前城市发展中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本文主要从分析城市交通拥堵的现状和原因出发,探讨城市拥堵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及要达到的目标和将获得的利益,为解决我国城市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城市交通拥堵;供给和需求;原因分析;目标方案 一、目前我国城市交通面临的现状分析 许多资料和相关调查显示,我国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比较严重的地区主要是中心商业区和娱乐中心区等。从报刊上的调查发现,许多国学者认为交通拥堵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交通拥堵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出行上的不便,从经济,能源,环境角度分析,我们也会发现很多的不利之处.交通拥堵成本不仅包括燃料等有形成本,还包括时间等无形成本和环境污染等社会成本。这就是交通拥堵带给我们的不利影响。 (一)道路交通“拥堵”的定义 道路交通拥堵是指道路交通需求(一定时间想要通过某道路的车辆数) 超过某道路的交通容量(一定时间该道路所能通过的最大车辆数)时,超过部分交通滞留在道路上的交通现象。1道路交通拥堵的具体定义世界各国尚无统一标准。日本1994 年在制定新交通拥堵对策计划时,确定一般道路拥堵长 1 km 以上或拥堵时间 10 min 以上定义为道路交通拥堵,高速公路拥堵量(拥堵时间×持续时间)在15 hkm/d 以上定义为道路交通拥堵。美国道路通行能力手册在对城市干线街道的服务水平的等级划分中,将车速为 22 km/h 以下的不稳定车流称为拥堵车流。我国公安部则对拥堵路口和拥堵路段分别给出了定义:车辆在无信号灯控制的交叉路口外车行道上受阻且排队长度超过250 m,或车辆在信号灯控制的 1李林波,万燕花,张勇平. 城市交通拥挤发生的一般规律[J]. 山东交通学院学报,2004( 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