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的快慢完美版

化学反应的快慢完美版
化学反应的快慢完美版

化学反应的快慢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教学设计使用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化学2(必修)》第二章第二节《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第二章第一节从“热力学”角度研究化学反应,而本节将从“动力学”的角度研究化学反应,使学生从化学反应快慢和限度这一全新的视角,继续认识化学反应,初步建立一个有关化学反应的完整知识体系。本课时教学内容从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化学现象和化学实验入手,引出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现象。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影响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因素,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感受化学反应的可控性,认识学习化学对利用化学反应为人类服务的重要意义。本节标题由原人教版教材的“化学反应速率”转变为“化学反应的快慢”,这一变化说明本节教学的重点由“定量计算”转为“定性描述”。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本节课虽然属于化学基本理论教学,但并不枯燥。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已学的知识中,已经对很多化学反应进行的剧烈和缓慢有了感性认识,因此对化学反应的快慢并不陌生;另外学生经过《化学1(必修)》的学习,实验探究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在本节的学生“探究”过程中,学生首次接触到半定量研究的实验方法,对学生探究活动设计要求较高,给教学三维目标的落实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课前一定要认真指导学生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注意变量的控制。

三、设计思想

在高中新课程的背景下,化学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创设科学研究情境,运用科学研究办法,促使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让学生能够主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使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本教学设计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具体思路为:

1.通过课题直接引入探究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反应的快慢的探究学习活动。

探究内容一:通过实验一,引导学生对化学反应进行有快有慢的认识进一步清晰,知道决定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因素是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并且探索问题:如何观察一个化学反应的快慢。

探究内容二:通过实验二至实验五,知道影响化学反应的快慢的其他条件。

2.在完成探究实验的基础上,提出如何定量表示化学反应的快慢。通过讨论,形成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表示方法和单位,并且进行概念性的简单计算。

3.设计课外探究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知道浓度、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的快慢的影响,初步了解如何调控化学反应的快慢。

2.通过探究活动,初步培养学生设计半定量实验方案的能力。

3.通过“制取硫酸的发展过程”和“催化剂与化学工业”等资料介绍,使学生了解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控制反应条件的重要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对熟悉的化学反应、工业生产的分析,让他们学会怎样提炼总结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

2.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总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感受研究化学问题的一般程序,了解半定量实验的研究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生熟知的化学现象和实例,使学生深刻体会到化学知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知识的兴趣,享受探究的乐趣。

2.通过探究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体验成功的快乐。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1.重点:化学反应速率概念的形成,影响化学反应的快慢的因素。

2.难点:学习半定量实验的方法。

六、教学过程设计

[媒体展示] 美丽的焰火、锈蚀的铜钱。

[引入课题] 从媒体展示可知:有的化学反应进行得很快(焰火),几乎瞬间即可完成,有的则进行得比较缓慢(铜钱的锈蚀),说明了不同的反应有快慢之分。这节课我们讨论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探究来认识这个问题。

[板书] 化学反应的快慢

[学生探究实验]

探究实验一:铜箔、铁片、镁条分别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

1.取3支相同的试管,分别装入铜箔、铁片和镁带(用砂纸除去表面的氧化物薄膜)(提示:先把试管横放,把药品放入试管口,再把试管慢慢地竖立起来)。

2.分别装入2~3mL 0.5mol.L-1稀盐酸

(提示:标签向着手心,试剂瓶口紧挨试管口)。对比观察是否有反应发生及反应快慢。媒体展示:

现象

铜和稀盐酸

铁和稀盐酸

镁和稀盐酸

结论:。

[思考与交流]决定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的本质是什么?

[问题] 如何观察一个化学反应的快慢?

[讨论] 小组讨论,总结在日常生活中和化学实验过程中观察到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方法。[引导归纳](媒体展示)

①气泡冒出的快慢②颜色变化的快慢③固体量减少的快慢

④产生混浊的快慢⑤温度变化的快慢等

[学生探究实验]

探究实验二:铁片分别与不同浓度的盐酸反应。

1.取2支相同的试管,各装入一小片铁。

2.分别加入2~3mL 0.5mol.L-1稀盐酸和3 mol.L-1浓盐酸,对比观察现象。

媒体展示:

现象

铁和稀盐酸

铁和浓盐酸

结论:。

[小结] 同一反应,其他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化学反应进行快;减小反应物浓度,化学反应进行慢。

[学生探究实验]

探究实验三:H2O2溶液在不同催化剂条件下的分解反应。

1.往3支相同的试管中,各装入3%的H2O2溶液约2~3mL。

2.往第一支试管中加入少量MnO2粉末,第二支试管中滴入1~2滴1 mol·L-1 FeCl3溶液,另一支不加任何物质;对比观察实验现象。

媒体展示:

现象

不加其他试剂

加入FeCl3

加入MnO2

结论:。

[小结] 催化剂能极大的加快反应的进行,同一反应,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不同。

[思考与交流]阅读课本P41:催化剂与化学工业。举例说说催化剂对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影响在生活、生产和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学生探究实验]

探究实验四:常温和加热条件下,H2O2溶液分别与FeCl3溶液反应。

1.往一个烧杯中倒入半杯热水,在另一个烧杯中加入冰块后再加入半杯水。

2.往2支相同的试管中,各装入2~3mL约3%的H2O2溶液,分别滴入1~2滴1 mol·L-1 FeCl3溶液。

3.待试管中均有适量气泡出现时,将一支试管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另一支试管放入盛有冷水的烧杯中,对比观察现象。

媒体展示:

现象

冷水中

常温

热水中

结论: 。

[小结] 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化学反应进行快;降低温度,化学反应进行慢。[思考与交流]举例谈谈温度对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影响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探究实验]

探究实验五:块状碳酸钙、粉末碳酸钙分别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

1.取2支相同的试管,一支试管装入块状碳酸钙,另一支试管中加入等量粉末状碳酸钙。

2.分别加入2~3mL 0.5 mol·L-1稀盐酸,观察气体产生的快慢。

媒体展示:

现象

块状碳酸钙和稀盐酸

粉末状碳酸钙和浓盐酸

结论:。

[小结] 增大反应物的接触面,化学反应进行快。

[思考与交流] 阅读课本P41,分析影响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其他因素。

[问题] 如何定量表示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

[学生活动] 小组讨论,通过物理学中定量描述物体的运动快慢的方法,分析化学反应过程中物质的量的变化情况。

[练习] 某一反应物的浓度是2mol·L-1,反应经过2min,其浓度变成1.6 mol·L-1,求该反应的反应速率。

[讲授] 化学反应速率表示的是平均反应速率,同一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数值可能不同,但意义是一样的,因此表示一个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必须注明什么物质。[整理与归纳、板书]

一、化学反应的快慢的影响因素

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决定因素)。

浓度、温度、催化剂、固体表面积、反应物的状态、光、溶剂的性质等

二、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里反应物浓度或生成物浓度的变化来表示。

计算公式 V=ΔC/Δt

单位:mol·(L·min)-1或mol·(L·S)-1

[拓展视野] 与化学反应速率相关的诺贝尔化学奖

1909年 W. 奥斯特瓦尔德(德国人)从事催化作用、化学平衡以及反应速度的研究

1929年 A. 哈登(英国),冯·奥伊勒–歇尔平(瑞

典)

阐明了糖发酵过程和酶的作用

1963年 K. 齐格勒(德国)、G. 纳塔(意大利)发现了利用新型催化剂进行聚合的方法,并从事这方面的基础研究

1967年 R.G.W.诺里会、G. 波特(英国) M. 艾

根(德国)

发明了测定快速化学反应的技术

1997年 P.B.博耶(美国)、J.E.沃克尔(英国)、J.C.斯科(丹麦)发现人体细胞内负责储藏转移能量的离子传输酶

2001年威廉·诺尔斯、巴里·夏普莱斯(美国) 、

野依良治(日本)

在“手性催化氢化反应”领域取得成就[课外探究] 在家里进行实验,探究温度对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的影响。

七、教学反思

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教材中设置的“交流·研讨”、“活动·探究”、“概括·整合”等活动,利于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指导思想。

2.课前一定要认真指导并批阅学生探究方案设计,注意控制变量,在学生探究方设计案的基础上编写“学生探究学案”,否则课堂的教学效率不高,难以完成教学任务。

点评:教材分析与处理合理得当,教学目标设定全面,教学步骤设计精细,教学程序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化学知识的内在逻辑结构。引导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验或对身边事物的观察为出发点,让学生感受到化学反应及化学反应速率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注重科学方法的引导,让学生通过探究实验,得出决定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本质是什么的结论;让学生通过通过半定量探究实验,得出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快慢的因素。

将课堂主动权交给学生,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以学生的思维训练为主线,合作与探究结合,让学生始终保持探究的兴趣和热情,真正地落实了课堂教学的三维目标。

大田一中连青阳

不论何时,都要尽可能让思考与反省预见到突发的激情,这于审慎者可轻而易举做到。心烦意乱之时,首先要做的就是意识到这一点。先控制住自己的情绪,下决心不再使之加剧。有了这种高明的防范,就能很快终止怒气。要懂得制怒之法,且止息于当止之时:奔跑时停下来最难;狂怒时保持头脑清醒也一样难。过分激动,不论程度高低,都会影响理智。一旦对发怒有了这种警醒,就不会使你因怒气而失控,也不会使你损害良好的辨别力。谨慎地驾驭情绪,就能很好地控制它。你将是马背上第一个理智的人。智者最没有耐性,因为学识减少了他们的耐心。知识渊博的人很难被取悦。俄庀泰特斯告诉我们,生活最重要的准则在于懂得如何忍受一切。他认为这是智慧的一半真谛。容忍愚蠢需要极大的耐心。有时最令我们痛苦的人正是我们最依赖的人,这帮助我们战胜自我。耐心能带来无可估量的内心平静;而内心平静是世间的福祉。不懂得如何容忍他人的人如果还能忍受他自己的话,就应当独处。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知识点总结--(精)

《第二章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1.化学反应速率的含义: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均取正值)来表示。 浓度的变化——△C 时间的变化——△t 表达式:v=△C/△t 单位:mol/(L?s)或mol/(L?min) 例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速率是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物理量 B.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生成或消耗某物质的质量的多少来表示 C.在反应过程中,反应物浓度逐渐变小,所以用反应物表示的化学反应的速率为负值 D.化学反应速率越大,则单位时间内生成物的产量就越大 例2、在2L密闭容器中,某气体反应物在2s内由8mol变为7.2mol,用此反应物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A.0.4 mol(L·s)-1 B.0.3 mol(L·s)-1 C.0.2 mol(L·s)-1 D.0.1 mol(L·s)-1 注意:(1)在同一反应中用不同物质来表示时,其反应速率的数值可以不同,但都表同一反应的速率。(必须标明用哪种物质来做标准) (2)起始浓度与化学计量数比无关,但是变化浓度一定与化学计量数成比例。 (3)同一反应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例如:2A(g)+3B (g)C(g)+4D(g) ν(A):ν(B):ν(C):ν(D) = 2:3:1:4 (3)化学反应速率均用正值来表示,且表示的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4)一般不用纯液体或固体来表示化学反应速率 (5)改变压强对无气体参与的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无影响。 例4.已知反应4CO+2NO2N2+4CO2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率如下,其中表示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CO)=1.5 mol·L-1·min-1 B.v(NO2)=0.7 mol·L-1·min-1 C.v(N2)=0.4 mol·L-1·min-1 D.v(CO2)=1.1 mol·L-1·min-1 例5.对于可逆反应A(g)+3B(s)2C(g)+2D(g),在不同条件下的化学反应速率如下,其中表示的反应速率最快的是() A.v(A)=0.5 mol·L-1·min-1 B.v(B)=1.2 mol·L-1·s-1 C.v(D)=0.4 mol·L-1·min-1 D.v(C)=0.1 mol·L-1·s-1 【总结】对于同一反应,比较用不同反应物或生成物表示的反应速率大小时,要换算成同一物质表示的速率,才能比较。 3.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性质决定。 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有 外因: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其它因素。 (1)浓度:其它条件不变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可以增大反应速率。 注意:“浓度”是指“溶液中溶质的浓度”或“气体的浓度”;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可看成是一常数。对固体,反应速率与其表面积大小有关,固体的颗粒度越小(表面积越大,则反应速率越快。 (2)温度:其它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可以增大反应速率;降低温度可以减小反

(完整word版)化学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习题附答案

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练习 一、选择题(16*3=48) 1.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化学反应速率是指一定时间内任何一种反应物物质的量浓度的减少或任何一种生成物物质 的量的增加 B 、化学反应速率为0.8 mol /(L·s )是指1s 时某物质的浓度为0.8mol/L C 、根据化学反应速率的大小可以知道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 D 、决定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的浓度 2.下列条件一定能使反应速率加快的是:①增加反应物的物质的量②升高温度③增大压强④加入生成物 ⑤加入MnO 2( ) A .全部 B .①② C .② D .②③ 3.已知:4 NH 3 + 5 O 2 = 4 NO + 6 H 2O ,若反应速率分别用v (NH 3)、v (O 2)、v (NO )、v (H 2O )(mol/(L?s ))表示,则正确的关系是( ) A .()3NH V 5 4= v (O 2) B .65 v (O 2)= v (H 2O ) C . 32v (NH 3)= v (H 2O ) D .5 4 v (O 2)= v (NO ) 4.将4 mol A 气体和2mol B 气体在2L 的密闭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 + B(g) = 2C(g),若经2s 后测得C 的浓度为0.6mol/L ,现有下列几种说法:①用物质A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mol/(L?s );②用物质B 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mol/(L?s );③2s 时物质A 的转化率为70%;④2s 时物质B 的浓度为0.7moL/L 。其中正确的是( )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5.200C ,将10ml 0.1mol/l Na 2S 2O 3溶液和10ml 0.1mol/l 的H 2SO 4溶液混合,2分钟后溶液中明显出现浑浊。已知温度每升高100C ,化学反应速率增大到原来的2倍,那么500C 时,同样的反应要看到明显浑浊,需要的时间是( ) A .15秒 B .20秒 C .40秒 D .48秒 6.在一定条件下,在2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SO 2 和一定量的O 2 ,发生反应2SO 2(g)+O 2(g) 2SO 3(g),进行到4min 时,测得n(SO 2)=0.4mol ,若反应进行到2min 时,容 器中n(SO 2)为( )。 A .1.6mol B .1.2mol C .大于1.6mol D .小于1.2mol 7.对于密闭容器中进行的反应:N 2+O 2 == 2NO ,下列条件中哪些能加快该反应速率的(假 定改变下列条件时温度不变)( ) A .缩小体积使压力增大 B .体积不变充入N 2使压强增大 C .体积不变充入He 气使压强增大 D .减小压强使体积增大 8.将等物质的量的X 2和Y 2置于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 mX 2(g)+nY 2(g) === pZ(g),在某一时刻,测得容器中C (X 2)=0.9mol·L -1 ,C (Y 2)=0.1mol·L -1 ,

化学反应速率知识点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 一. 化学反应速率 1.定义: 化学反应速率是用来衡量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程度的, 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单位:mol/(L·min)或mol/(L·s) 2.计算公式v =Δc /Δt 注意:①一般来说,随着化学反应的进行,浓度等外界条件在不断改变,因此在某一段时间内,化学反应的速率也在 不断变化。我们通过上述方法计算得到的速率值是指某 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率。在中学阶段只研究平均速率。 ②一般不用固体物质或纯液体表示反应速率,因为固体物质或纯液体的浓度为定值。 3.特点 (1) .同一反应同一段时间内用不同物质表示化学反应速率时,数值可能不同,但意义一样. (2)同一段时间内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反应速率比值等于各物质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之比。如反应mA+nB=pC+qD的v (A)∶v (B)∶v (C)∶v (D)=m∶n∶p∶q (3)比较反应速率快慢一般要以同一物质的速率值作为标准来比较 二. 化学反应速率的测定 化学反应的速率是通过实验来测定的。包括能够直接观察的某些性质,如释放出气体的体积和体系的压强;也包括必须依靠仪器来测量的性质,如颜色的深浅、光的吸收、光的发射、导电能力等。在溶液中常常利用颜色深浅和显色物质浓度间的正比关系来跟踪反应的过程和测量反应的速率。 第二节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一.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1.概念: (1)有效碰撞:能够发生化学反应的碰撞. (2)活化分子: 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 (3)活化能: 活化分子多出的那部分能量 注意: 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一定是活化分子,而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不一定是有效碰撞; 活化分子间的有效碰撞是发生化学反应的充要条件。 2.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分为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是指参加反应的物质本身的性质。外因是指外界条件如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决定因素是内因。 二.外界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1.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在其它条件相同时, 增大反应物浓度, 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减小反应物浓度,化学反应速率减慢。 因为当其它条件一致下,增加反应物浓度就增加了单位体积的活化分子的数目,从而增加有效碰撞,反应速率加快,但活化分子百分数是不变的。 注意:固态物质和纯液态物质的浓度可视为常数 ..................,.不能用其表示反应速率,它们的量的变化不会引起反应速率的变化,但固体颗粒的大小可影响反应速率。 2.压强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对于有气体参与的化学反应,其他条件不变时(除体积),增大压强,即体积减小,反应物浓度增大,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增多,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次数增多,反应速率加快;反之则减小。 注意:压强的改变,本质上是改变气体的浓度,因此,压强改变,关键看气体浓度有没有改变,v才可能改变。若体积不变,加压(加入不参加此化学反应的气体)反应速率就不变。因为浓度不变,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数就不变。但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加入反应物,同样是加压,增加反应物浓度,速率也会增加。 3.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其它条件相同时, 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加快;降低温度,反应速率减慢。 只要升高温度,反应物分子获得能量,使一部分原来能量较低分子变成活化分子,增加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使得有效碰撞次数增多,故反应速率加大(主要原因)。当然,由于温度升高,使分子运动速率加快,单位时间内反应物分子碰撞次数增多反应也会相应加快(次要原因)。一般来说,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率增大到原来的2~4倍。 4.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使用适当的催化剂可以大幅度提高反应速率。 使用正催化剂能够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使更多的反应物分子成为活化分子,大大提高了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成千上万倍地增大了反应物速率.负催化剂则反之。习题中一般指的是正催化剂。 5.其他因素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增大固体表面积(粉碎),光照也可增大某些反应的速率,此外,超声波、电磁波、溶剂也对反应速率有影响。习题中构成原电池也可增大反应的速率。 【注意】改变外界条件时,若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也一定增大,增大的倍数可能不同,但不可能正反应速率增大,逆反应速率减小。 第三节化学平衡 第一课时化学平衡 一.可逆反应与不可逆反应 1. 可逆过程: 当温度一定时,饱和溶液中的固体溶质的溶解过程和溶液中的溶质分子回到溶质表面的结晶过程一直在进行,而且两种过程的速率相等,于是饱和溶液的浓度和固体溶质的质量都不变。我们把这类过程称作可逆过程。 2. 可逆过程的表述 表述这类过程时,约定采用” ”来代替反应中原来用的”=”,把从左到右的过程称作正反应;从右到左的过程称作逆反应。 3.可逆反应 (1)定义:在相同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 (2)特点:①两同:即相同条件、正反应逆反应同时进行 ②符号” ”两边的物质互为反应物、生成物 ③在反应体系中,与化学反应有关的各种物质共存,如 223 2SO+O2SO 反应体系中有SO2、O2、SO3。 二.化学平衡: ⑴. 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可逆反应。 ⑵. 化学平衡的概念:在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里,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变的状态。⑶. 化学平衡的特征: 动:动态平衡。平衡时v正==v逆≠0 等:v正=v逆

人教版选修四 21化学反应速率巩固训练包含答案

2.1化学反应速率巩固训练人教版选修四一、选择题表示X,2 s时间 内用mX(g)+nY(g)===pZ(g)+qQ(g)1.在2 L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m0.3( ) s),则的平 均反应速率为2 s时间内,Q物质增大的物质的量为mol/(L·pq0.61.2mqq1.61.2mol .mol

B.mol CA..mol D pppp) 2.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反应热指的是反应过程中放出的热量 B.中和反应都是放热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的过程不一定是化学反应 C. D.单液原电池中化学能转化成电能和热能) ( 下列过程中ΔH小于零的是3. 氯化铵分解得氨气NHCl固体混合 B.与A.Ba(OH)42实验室制备氢气C.碳酸钙分解得二氧化碳 D. ,若最初加入的A和B都是2 L在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3A(g)+4 B(g)2C(g)4.-1-1mol,测得10 s内A的平均速率v(A)=0.12 mol·L·s,则反应进行到10 s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是( ) A.1.6 mol B.2.8 mol C.3.2 mol D.3.6 mol 5.把0.6 mol X气体和0.4 mol Y气体混合于2 L容器中,发生反应:3X(g)+Y(g) nZ(g)+2W(g),5 min末生成0.2 mol W,若测知以Z浓度变化来表示的平均速率为-1-1) Z·min,上述反应中气体的化学计量数n的值是( 0.01 mol·LA.1 B.2 C.3 D.4 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两种气体发生化学反应,反应中各物质的6.一定温度下,向容积为2 L) 物质的量变化如图所示,对该反应的推断合理的是 (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B+4D2C +6Av(D) =1 sB.反应进行到时,v(A)1-1-·s0.05 mol·L的平均反应速率为B时,6 s反应进行到C.

化学反应的快慢最全版

化学反应的快慢 一、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教学设计使用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化学2(必修)》第二章第二节《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 第二章第一节从“热力学”角度研究化学反应,而本节将从“动力学”的角度研究化学反应,使学生从化学反应快慢和限度这一全新的视角,继续认识化学反应,初步建立一个有关化学反应的完整知识体系。本课时教学内容从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化学现象和化学实验入手,引出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现象。在此基础上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影响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因素,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感受化学反应的可控性,认识学习化学对利用化学反应为人类服务的重要意义。本节标题由原人教版教材的“化学反应速率”转变为“化学反应的快慢”,这一变化说明本节教学的重点由“定量计算”转为“定性描述”。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本节课虽然属于化学基本理论教学,但并不枯燥。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已学的知识中,已经对很多化学反应进行的剧烈和缓慢有了感性认识,因此对化学反应的快慢并不陌生;另外学生经过《化学1(必修)》的学习,实验探究能力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但在本节的学生“探究”过程中,学生首次接触到半定量研究的实验方法,对学生探究活动设计要求较高,给教学三维目标的落实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课前一定要认真指导学生实验探究方案的设计,注意变量的控制。 三、设计思想 在高中新课程的背景下,化学教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创设科学研究情境,运用科学研究办法,促使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让学生能够主动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获得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使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通过对教材的分析,本教学设计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具体思路为: 1.通过课题直接引入探究实验,组织学生进行化学反应的快慢的探究学习活动。 探究内容一:通过实验一,引导学生对化学反应进行有快有慢的认识进一步清晰,知道决定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因素是反应物本身的性质;并且探索问题:如何观察一个化学反应的快慢。 探究内容二:通过实验二至实验五,知道影响化学反应的快慢的其他条件。 2.在完成探究实验的基础上,提出如何定量表示化学反应的快慢。通过讨论,形成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表示方法和单位,并且进行概念性的简单计算。 3.设计课外探究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

第三章化学反应速率及化学平衡答案解析

第三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习题3-1 什么是反应的速率常数?它的大小与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有什么关系? 答:反应的速率大都可以表示为与反应物浓度方次的乘积成正比: υ=k·c (A)·c (B),式中比例常数k 就是速率常数。速率常数在数值上等于反应物浓度均 为1 mol·L -1 时的反应速率。k 的大小与反应物浓度无关,改变温度或使用催化剂会使速率常数k 的数值发生变化。 习题 3-2 什么是活化能? 答:Arrhenius 总结了大量实验事实,提出一个经验公式:速率常数k 的对数与1/T 有线形关系:C T R E k a +?-=1ln 式中E a 就是活化能,它表示活化分子具有的最低能量与反应分 子平均能量之差。 习题3-3 什么是催化剂?其特点有哪些? 答:某些物质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它们就是催化剂。催化剂参与反应,改变反应历程,降低反应活化能。催化剂不改变反应体系的热力学状态,使用催化剂同样影响正、逆反应的速率。不影响化学平衡,只能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 习题3-4 NOCl 分解反应为2NOCl→2NO+Cl 2实验测得NOCl 的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如下: t/s 0 10 20 30 40 50 c (NOCl )/mol·L -1 2.00 1.42 0.99 0.71 0.56 0.48 求各时间段内反应的平均速率;用作图法求t =25s 时的瞬时速率。 解:t=0-10s 时,10 42.100.2-=??= t c υ= 0.058mol·L -1·s -1 t=10-20s 时,102099.042.1--=??=t c υ= 0.043mol·L -1·s -1 t=20-30s 时,203071.099.0--=??=t c υ= 0.028mol·L -1·s -1 t=30-40s 时,304056.071.0--=??=t c υ= 0.015mol·L -1·s -1 t=40-50s 时,40 5048.056.0--=??=t c υ= 0.008mol·L -1·s -1 作图法略。 习题3-5 660K 时反应2NO + O 2→2NO 2 ,NO 和O 2的初始浓度c (NO)和c (O 2)及反应的初始速率υ的实验数据:

《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教案(1)

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 一、 教材分析 (一)知识脉络 在学生认识了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的实质后,引入化学反应进行的快慢和限度,使学生从化学反应快慢和限度这一全新的视角,继续认识化学反应。化学反应的快慢主要由物质本身的性质决定,但外界条件的改变如:反应物的浓度、反应的温度、反应物间的接触面积、光、波、以及气体反应体系的压强等因素的变化都可影响反应的快慢。催化剂的使用同样会改变化学反应的快慢。在可逆反应中,一定条件下反应只能进行到一定的程度,外界条件的改变会影响到化学平衡的移动,这是反应的限度问题。从分析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优化工业生产的条件的选择。 (二)知识框架 (三)新教材的主要特点: 新教材中将此部分知识分解为必修部分和选修部分。必修部分与旧教材相比,降低了知识要求和难度。更简洁、易懂,更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知识迁移能力、科学实验方法和科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知道浓度、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表示化学反应速率的方法 优化化工生产条件的重要依据 化学反应 化学反应的限度 (化学反应平衡) 化学反应的的快慢 (化学反应速率)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化学平衡的建立 化学平衡的移动

影响,初步了解如何调控化学反应的快慢。 2、使学生了解化学平衡的特征,建立化学平衡的观点,认识化学反应的进行是有一定限度的,化学平衡是相对的。了解化学平衡的标志及平衡移动 3、通过“认识化学反应的快慢”“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设计半定量实验方案的能力,以及分析和处理实验数据的能力。 4、通过“硫酸制造工业的发展”“催化剂和化学工业”等资料介绍,使学生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对自己熟悉的化学反应、工业生产的分析,让他们学会怎样提炼总结出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半定量实验的研究方法。 2、通过“联想·质疑”、“活动·探究”、“交流·研讨”、“观察·思考”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联想、类比、迁移以及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的 1、通过“联想·质疑”、“活动·探究”、“交流·研讨”、“观察·思考”等活动,激发学生探索未知知识的兴趣,让他们享受到探究未知世界的乐趣。 2、通过“认识化学反应的快慢”,“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精神。通过对化工生产资料的学习,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勤奋好学的学习热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知识上重点、难点 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化学平衡的建立。 (二)方法上重点、难点 学会对照实验和半定量实验的实验方法,实践-理论-指导实践的认识问题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事物的思维方法。 四、教学准备 (一)学生准备 1、预习第二节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如何描述化学反应的快慢?哪些条件可以影响化学反应的快慢?如何从实验的角度去分析和探讨?是不是所有的化学反应都进行得很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习题答案(DOC)

3-1 判断题 (1)化学反应速率方程式是质量作用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答:错误,对基元反应来说的确如此,但是对于复杂反应来说化学反应速率方程式并不是质量作用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2)反应级数等于反应方程式中各反应物的计量数之和。 答:错误,反应级数等于反应速率方程式中各反应物的计量数之和,对复杂反应来说,反应速率方程式中各反应物的计量数并不等于反应方程式中各反应物的计量数。 (3)降低CO2的分压,可使反应Ca CO3(s)Ca O(s)+ CO2(g)的正反应速率增加。 答:错误,降低CO2的分压只能导致正反应转化率的增加,而无法改变反应的速率。 (4)升高温度对吸热反应的速率增加较快,对放热反应的速率增加较慢。 答:错误,升高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取决于反应的活化能和初始温度,与吸热还是放热无关。 (5)催化剂能使正、逆反应速率同时增加,且增加的倍数相同。 答:正确。 (6)催化剂既可以加快反应速率,又可以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 答:错误:催化剂只能加快反应速率,不能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 (7)浓度、压力的改变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的原因是改变了反应商Q值;温度的改变使化学平衡发生移动的原因是引起Kθ值发生了变化。 答:正确。 (8)活化能高的反应其反应速率很低,且达到平衡时其Kθ值也一定很小。 答:错误,平衡常数与活化能无关。 (9)由于△r G =-RTInKθ,所以一个反应各物质都处于标准状态时,也是平衡状态。 答:错误,平衡状态取决于反应自身,而不是反应物的状态。

(10)对反应aA(g)+bB(g)====dD(g)+eE(g),反应总级数为a+b ,则此反应一定是简单反应。 答:错误,比如:由于多步反应的反应级数等于各部反应级数的乘积,对于包含一个一级基元反应和一个反应级数为a+b 的反应而言,总反应级数仍然是a+b 。 3-2 选择题 (1)对反应2SO 2(g)+ O 2(g) 2SO 3(g),下列几种速率表达式之间关系正确 的是( ④ )。 ① dt )O (dc dt )SO (dc 22= ② dt 2) SO (dc dt )SO (dc 32= ③ dt )O (dc dt 2)SO (dc 23= ④ dt ) O (dc dt 2)SO (dc 22-= (2)由实验测定,反应H 2(g)+Cl 2(g)====2H Cl(g)的速率方程为: v = k c ( H 2) c ( Cl 2),在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将每一反应物浓度加倍,此时反应速率为( ③)。 ①2 v ②4 v ③2.8 v ④2. 5 v (3)测得某反应的正反应活化能E a =70 kJ ·mol -1,逆反应活化能E a =20 kJ ·mol -1 ,此反应的反应热为(①)。 ① 50 kJ ·mol -1 ② -50 kJ ·mol -1 ③ 90 kJ ·mol -1 ④ -45 kJ ·mol -1 (4)在298K 时,反应2H 2O 2 ==== 2H 2O+ O 2,未加催化剂前活化能E a =71 kJ ·mol -1 ,加入Fe 3+作催化剂后,活化能降至42 kJ ·mol -1,加入催化剂后反应速率为原来的(③)倍。 ①29 ②1×103 ③1.2×105 ④5×102 (5)某反应的速率常数为2.15 L 2·mol -2·min -1,该反应为( ④)。 ①零级反应 ②一级反应 ③三级反应 ④二级反应 (6)已知反应2NO(g)+Cl 2(g)====2NOCl(g),其速率方程为V=k c 2 (NO) c (Cl 2)故此反应(③)。 ①一定是复杂反应 ②一定是基元反应 ③无法判断

化学反应的快慢教案

化学反应的快慢教案 【教学目标设计】 【设计说明和教材分析】 本节课设计的思路是:从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大量化学现象和化学实验入手,通过对照实验的方法探究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因素。在前面两节中,教材着重探讨化学能向其他形式的能量(如热能和电能)的转化,并指出化学反应中的物质变化及伴随发生的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的两大基本特征。本节教材则是从另一个角度研究化学反应,探讨人类面对具体的化学反应要考虑的两个基本问题: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和反应限度的影响。人类要利用和控制化学反应,如提高燃料的利用率,必须了解这些问题。 本节内容出自人教必修2第2章第3节,本节是对前两节内容的拓展和完善。通过学习使学生对化学反应特征的认识更深入、更全面,在头脑中建立起一个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完整而又合理的知识体系。本节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从日常生活中学生熟悉的大量化学现象和化学实验入手,引出反应速率的概念。在此基础上又通过实验探究,总结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这部分内容是后面学习化学反应限度概念的基础。 第二部分,在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进行实验探究和总结后,教材又设置新的实验探究,让学生发现化学反应限

度问题,经过对该问题的再认识,逐步形成了化学反应限度的概念,并以上述观点为指导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使学生知道浓度、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快慢的影响,初步了解如何调控化学反应的快慢。 2、通过“认识化学反应快慢”的活动探究,培养学生设计对照实验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记录实验现象及设计简单实验的能力,进一步理解科学探究的意义,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使学生养成动脑、动手的好习惯。 2、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自主联想,主动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从化学视角去观察生活、生产和社会中有关化学反应快慢的问题。也使学生体验探究的喜悦,从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积极探索的科学精神以及学习化学的兴趣。 2、通过同组合作设计实验和全班共同交流培养合作精神和与人沟通交流分享的精神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设计】 【教学重点】 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因素。

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教学设计

化学反应的快慢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 2.知道浓度、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初步了解如何调控化学反应的快慢。 【教学重点、难点】 化学反应速率及影响因素 【教学准备】 学生按学习小组为单位,设计活动探究”的实验方案。 【教学方法】 问题推进、分析类比、实验探究 【教学过程】 【锚式问题】 为什么食品冬季保存的时间要比夏季的长? 【板书】 第二节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 【链式问题】 阅读教材40页联想质疑”如何认识化学反应的快慢?如何表示化学反应 的快慢?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有什么作用? 【学生】 ① 气泡快慢② 颜色变化③ 固体量减少④ 浑浊程度⑤ 温度变化等

在硫酸的工业生产中,二氧化硫氧化生产成三氧化硫要选择一定的温度、催化剂是为了有利于三氧化硫的生成。说明条件的不同对化学反应有影响,它们是如何影响的呢? 【板书】 一、化学反应的快慢 【媒体显示】 “认识化学反应的快慢”的实验设计: 【链式问题】 1.根据已有的知识,对课本P41所给的试剂分类,判断它们间哪些物质会 发生反应? 2.我们应如何判断反应的快慢? 3.根据方法导引和工具栏的提示设计实验: 【学生设计】 学生讨论、分析所给物质的浓度、状态,设计实验方案 (1)铜片分别与同浓度的盐酸在常温和加热条件下的实验 (2)镁条、铁片分别与同浓度的盐酸的实验 (3)铁片分别与不同浓度的盐酸反应的实验 (4)铁片分别与同浓度的盐酸在常温和加热条件下的实验 (5)块状碳酸钙分别与不同浓度的盐酸的实验 (6)块状碳酸钙、碳酸钙粉末分别与同浓度的盐酸的实验

通过什么现象了解化学反应的快慢?如何表示化学反应的快慢? 【阐述】 化学反应进行时可以通过观察气泡逸出的快慢、固体物质的消失或产生的快慢、颜色改变的快慢来判断化学反应的快慢。通常用化学反应速率来描述化学反应的快慢。 【板书】 1.化学反应速率 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 时间:(如每秒、每分、每小时) 计算公式为=△ C /△ t 反应速率的单位mol/(L?s )mol/(L?min)mol/(L?h) 【链式问题】 如何认识反应速率?练习:向一个容积为1L 的密闭容器中,放入2molSO 2和1molO2,在一定条件下,2s末测得容器内有0.8molSO 2,求2s内SO 2、SO 3、O 2 的反应速率和反应速率比 2.有关化学反应速率的计算 例:反应N 2+3H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习题(附答案)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习题基础巩固 1.在2升的密闭容器中,发生以下反应:2A(g)+ B(g) 2C(g)+D(g) 。若最初加入的A和B都是4 mol,在前10秒钟A的平均反应速度为0.12 mol/(L·s),则10秒钟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是 ( )。 A. 1.6 mol B. 2.8 mol C. 2.4 mol D. 1.2 mol 2.在一定条件下,向1L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N 2和10molH2,发生反应N2+3H22NH3,2分钟末时,测得剩余氮气为1mol,下列有关该反应的反应速率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υ(N2)= 0.5 mol/(L·min) B.υ(H2)= 1.5 mol/(L·min) C.υ(NH3)= 2 mol/(L·min) D.υ(N2)=1mol/(L·min) 3.在2A+B 3C+5D反应中,表示该反应速率最快的是()。A.υ(A)= 0.5 mol/(L·s) B.υ(B)= 0.3 mol/(L·s) C.υ(C)= 0.8 mol/(L·s) D.υ(D)= 1 mol/(L·s) 4.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N2和H2,经测定反应开始后的2s内氢气的平均速率:ν(H2)=0.45mol/(L·s),则2s末NH3的浓度为()。 A.0.50mol/L B.0.60mol/L C.0.45mol/L D.0.55mol/L 5.将0.5molPCl 5充入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PCl5 PCl3+Cl2,一段时间后测得PCl5的浓度为0.3mol/L,且这段时间内的平均反应速率υ(PCl5)= 0.4 mol/(L·min),则这段时间为()。 A.B.C.D. 6.下列情况下,反应速率相同的是()。 A.等体积0.1 mol/L HCl和0.1 mol/L H2SO4分别与0.2 mol/L NaOH溶液反应 B.等质量锌粒和锌粉分别与等量1 mol/L HCl反应 C.等体积等浓度HCl和HNO3分别与等质量的Na2CO3粉末反应 D.等体积0.2 mol/L HCl和0.1 mol/L H2SO4与等量等表面积等品质石灰石反应 7.硫代硫酸钠(Na2S2O3)与稀H2SO4溶液时发生如下反应:Na2S2O3+ H2SO4=Na2SO4+SO2+S↓+H2O 下列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A 0.1mol/L Na2S2O3和0.1mol/L H2SO4溶液各5mL,加水5mL,反应温度10℃

化学21《化学反应速率》第一课时教案(大纲人教版第二册)

第二章化学平衡 第一节化学反应速率 从容说课 本节侧重介绍了化学反应速率和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从而达到使学生对这部分知识理解和掌握的目的,这也是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材从一些古代建筑在近些年受到腐蚀的速率大大加快等事实引出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并通过演示实验说明不同的反应具有不同的反应速率,以及浓度、温度等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教材注意联系化学键的有关知识,从化学反应的过程实质是反应物分子中化学键的断裂。生成物分子中化学键的形成过程。以及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都需要通过分子(或离子)的相互碰撞才能实现等,引出有效碰撞和活化分子等概念,并运用恰当的比喻,说明只有具有足够能量和合适取向的分子间的碰撞才能发生化学反应。之后教材又以HI分解生成H2和I2为例,归纳出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的数目与单位体积反应物分子的总数成正比,也就是和反应物的浓度成正比,从而引导学生理解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种影响的原因。接着,教材围绕着增加反应物分子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加有效碰撞次数→增加化学反应速率这一思路,又进一步介绍了压强(有气体存在的反应)、温度、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以及造成这些影响的原因。使学生对上述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 当然,由于本节教材的理论性较强,并且具有一定的难度,所以在教学中应结合实验和图画以及电化教学措施,以达到教学目的。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通过故宫文化遗产本世纪的快速腐蚀事实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环保观念。 2. 使学生理解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并由此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3. 使学生能初步运用有效碰撞、碰撞的取向和活化分子等来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和催化剂等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4. 通过分析、理解有效碰撞、活化分子等概念和过程,增强学生的归纳及形象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教学难点 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原因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方法 1. 为了让学生建立化学反应快慢的概念,教学中制做了幻灯片展示故宫“云龙陛石”严重受损的情况。 2. 教学中运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如投篮球作比喻和三维动画软件的模拟演示使学生能形象地理解有效碰撞、碰撞的取向和活化分子等概念和过程。 3. 通过演示实验的边讲边做,使学生亲自体验化学反应速率受浓度、温度、压强及催化剂的影响。 ●教学用具 投影仪、幻灯机、多媒体电脑及相应课件、试管若干、试管架、10 mL量筒、1 mol·L-1

化学反应速率练习题及答案

第二章化学反应速率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某反应,当升高反应温度时,反应物的转化率减小,若只增加体系总压时,反应物的转化率提高,则此反应为热反应,且反应物分子数(大于、小于)产物分子数。 2.对于反应,其反应级数一定等于反应物计量系数,速度常数的单位由决定,若k的单位为L2·mol-2·S-1,则对应的反应级数为。 3.可逆反应A(g)+ B(g)?C(g)+Q达到平衡后,再给体系加热正反应速度,逆反应速度,平衡向方向移动。 4.在500K时,反应SO2(g)+1/2O2(g)?SO3(g)的K p = 50,在同一温度下,反应2SO3(g)?2SO2(g)+O2(g)的K p = 。 5.反应:HIO3+3H2SO3HI+3H2SO4,经实验证明,该反应分两步完成;(1)HIO3+H2SO3 HIO2+H2SO4(慢反应),(2) HIO2+2H2SO3 HI+2H2SO4(快反应),因此反应的速度方程式是。 6.在298K温度下,将1摩尔SO3放入1升的反应器内,当反应2SO3(g)?2SO2(g)+O2(g)达到平衡时,容器内有摩尔的SO2,其K C是,K p是。(R = kPa·L·K -1 ·mol-1)。 7.已知下列反应的平衡常数:H2(g)+S(s)?H2S(g),K c= × 10-3;S(s)+O2(g) ?SO2(g),K c = × 106;H2(g) + SO2(g) ?H2S(g) + O2(g)的平衡常数K c为。 8.简单反应A = B + C,反应速度方程为,反应级数为,若分别以A、B两种物质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度,则V A与V B 。 9.阿仑尼乌斯公式中e-Ea/RT的物理意义是。 10.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度的原因是它改变了反应的,降低了反应的,从而使活化分子百分数增加。 二、判断题(正确的请在括号内打√,错误的打×) 11.某温度下2N2O5 = 4NO2 + O2该反应的速度和以各种物质表示的反应速度的关系为:V = 1/2V N2O5= 1/4V NO2= V O2 。() 12.化学反应平衡常数K值越大,其反应速度越快。() 13.因为平衡常数和反应的转化率都能表示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所以平衡常数即是反应的转化率。() 14.在2SO2 + O2?2SO3的反应中,在一定温度和浓度的条件下,无论使用催化剂或不使用催化剂,只要反应达到平衡时,产物的浓度总是相同的。() 15.增加温度,使吸热反应的反应速度加快,放热反应的反应速度减慢,所以增加温度使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 16.化学平衡常数K c等于各分步反应平衡常数K c1,K c2……之和。() 17.催化剂可影响反应速度,但不影响热效应。() 18.化学反应平衡常数K值越大,其反应速度越快。() 19.在一定温度下反应的活化能愈大,反应速度亦愈大。() 20.催化剂将增加平衡时产物的浓度。() 21.一个气体反应的标准自由能变△GΘ298,是指反应物和产物都处于且混合气体的总压力为100kPa时反应的自由能变。() 22.体系由状态1→状态2的过程中,热(Q)和功(W)的数值随不同的途径而异。( ) 23.体系发生化学反应后,使产物温度回到反应前的温度时,体系与环境交换的热量称

(完整版)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知识点

第三节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 1、化学反应的速率 (1)概念:化学反应速率通常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 量(均取正值)来表示。计算公式:v(B)= () c B t ? ? = () n B V t ? ?? ①单位:mol/(L·s)或mol/(L·min) ②B为溶液或气体,若B为固体或纯液体不计算速率。 ③以上所表示的是平均速率,而不是瞬时速率。 ④重要规律:(1)速率比=方程式系数比(2)变化量比=方程式系数比 (2)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内因:由参加反应的物质的结构和性质决定的(主要因素)。 外因:①温度:升高温度,增大速率 ②催化剂:一般加快反应速率(正催化剂) ③浓度:增加C反应物的浓度,增大速率(溶液或气体才有浓度可言) ④压强:增大压强,增大速率(适用于有气体参加的反应) ⑤其它因素:如光(射线)、固体的表面积(颗粒大小)、反应物的状态(溶 剂)、原电池等也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2、化学反应的限度——化学平衡 (1)在一定条件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改变,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平衡状态”,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即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受到温度、反应物浓度、压强等因素的影响。催化剂只改变化学反应速率,对化学平衡无影响。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征:逆、动、等、定、变。 ①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②动:动态平衡,达到平衡状态时,正逆反应仍在不断进行。 ③等:达到平衡状态时,正方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但不等于0。即v正=v逆≠0。 ④定:达到平衡状态时,各组分的浓度保持不变,各组成成分的含量保持一定。 ⑤变:当条件变化时,原平衡被破坏,在新的条件下会重新建立新的平衡。 (3)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 ① V A(正方向)=V A(逆方向)或n A(消耗)=n A(生成)(不同方向同一物质比较)②各组分浓度保持不变或百分含量不变 ③借助颜色不变判断(有一种物质是有颜色的) ④总物质的量或总体积或总压强或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前提:反应前后气体的总物质的量不相等的反应适用,即如对于反应xA+yB zC,x+y≠z) 1.100ml6mol/LH2SO4跟过量锌粉反应,在一定温度下,为了减缓反应进行的速度,但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向反应物中加入适量的() A.碳酸钠(固体)B.水C.硫酸钾溶液D.硫酸铵(固体)

第三章--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答案

第三章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习题3-1 什么是反应的速率常数?它的大小与浓度、温度、催化剂等因素有什么关系? 答:反应的速率大都可以表示为与反应物浓度方次的乘积成正比: υ=k·c α(A)·c β(B),式中比例常数k 就是速率常数。速率常数在数值上等于反应物浓度均为1 mol·L -1时的反应速率。k 的大小与反应物浓度无关,改变温度或使用催化剂会使速率常数k 的数值发生变化。 习题 3-2 什么是活化能? 答:Arrhenius 总结了大量实验事实,提出一个经验公式:速率常数k 的对数与1/T 有线形关系:C T R E k a +?-=1ln 式中E a 就是活化能,它表示活化分子具有的最低能量与反应分 子平均能量之差。 习题3-3 什么是催化剂?其特点有哪些? 答:某些物质可以改变化学反应的速率,它们就是催化剂。催化剂参与反应,改变反应历程,降低反应活化能。催化剂不改变反应体系的热力学状态,使用催化剂同样影响正、逆反应的速率。不影响化学平衡,只能缩短达到平衡的时间。 习题3-4 NOCl 分解反应为2NOCl→2NO+Cl 2实验测得NOCl 的浓度与时间的关系如下: t/s 0 10 20 30 40 50 c (NOCl )/mol·L -1 2.00 1.42 0.99 0.71 0.56 0.48 求各时间段内反应的平均速率;用作图法求t =25s 时的瞬时速率。 解:t=0-10s 时,10 42 .100.2-= ??= t c υ= 0.058mol·L -1·s -1 t=10-20s 时,102099 .042.1--= ??=t c υ= 0.043mol·L -1·s -1 t=20-30s 时,203071 .099.0--= ??=t c υ= 0.028mol·L -1·s -1 t=30-40s 时,304056 .071.0--= ??=t c υ= 0.015mol·L -1·s -1 t=40-50s 时,40 5048.056.0--=??=t c υ= 0.008mol·L -1·s -1 作图法略。 习题3-5 660K 时反应2NO + O 2→2NO 2 ,NO 和O 2的初始浓度c (NO )和c (O 2)及反应的初始速率υ的实验数据:

化学反应的快慢

高一化学导学案 第二章 化学键 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2节 化学反应的快慢和限度(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 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和表示方法。 2、 掌握化学反应速率的简单计算。 3、 知道浓度、温度和催化剂等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4、 初步了解如何调控化学反应的快慢。 【学习重点、难点】影像化学反应的因素 【课前预习区】 [问题思考] 物体运动有快有慢,我们可以用速率描述其快慢。化学反应有快有慢,我们是如何描述其快慢呢?又有哪些因素影响着化学反应的快慢呢?我们能否控制反应的快慢呢? 【课堂互动区】 一、化学反应速率 联想.质疑:为学生提供阅读材料——硫酸制造业的发展, 为了使化学反应更好的服务于人类,提高化学反应速率是化学反应研究的又一重要内容,思考: 【问题组一】 1、在化学反应过程中还有哪些物理量发生了改变? 2、怎样表示某一化学反应的速率? 【归纳总结一】 1、化学反应速率定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计算方法 (1)根据公式 练习1:在某一化学反应里,反应物A的浓度在10s内从4.0mol/L变成1.0mol/L,在这10s内A的化学反应速率为_______。 (2) 通过化学计量数转化 练习2:反应 A + 3B = 2C + 2D 在四种不同条件下的反应速率为: (1)v(A)=0.3mol/(L·s) (2)v(B)=0.6mol/(L·s) (3)v(C)=4 mol/(L·min ) (4)v(D)=0.45mol/(L·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