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毒理学课程教学大纲(食安)

食品毒理学课程教学大纲(食安)
食品毒理学课程教学大纲(食安)

《食品毒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5306207

课程类别:专业主干开课单位:生命科学学院

总学时:56其中(理论学时:32;实践学时:24)学分:3.5

适用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开课学期:5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食品毒理学是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其主要任务是阐明环境中有害因素对机体损伤作用的一般规律、作用机理及评价和管理损害作用的方法。食品毒理学的教学目的是通过理论课教学、实验课操作,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要求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学生掌握毒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真正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生产实践。

二、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本课程作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主要研究容为食品中化学性毒物的来源、毒作用机制及危害预防等容,并对其引起的毒性作用进行评价,与《食品微生物学》、《食品化学》、《食品安全与卫生学》、《食品法规与标准》、《食品免疫学》知识互通、互为支撑。

三、教学容与基本要求

第一章绪论(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食品毒理学发展趋势,理解食品毒理学在食品安全中的作用,掌握食品毒理学定义、研究对象、研究任务、研究容和研究方法。

2.本章重点食品毒理学定义、研究容和研究方法,难点为食品毒理学研究方法。

3.本章教学方法(讲授式、讨论式、案例式、互动式)

教学容

第一节食品毒理学概述

第二节食品毒理学研究任务、容和方法

一、任务

二、研究容

三、食品毒理学研究方法

第三节食品毒理学和食品安全性

第四节食品毒理学发展及展望

第二章食品毒理学基础(3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理解食品毒理学的基本概念和常用俗语,掌握食品毒理学的基础知识。

2.本章重点毒物概念、毒性、毒性作用及分类、生物学标志、剂量、剂量-反应关系、联合度作用、毒性参数和安全限值,难点为剂量-反应关系及据此判断化学物毒性大小。

3.本章教学方法(讲授式、讨论式、互动式)

教学容

第一节毒性和毒性作用

一、毒物

二、毒性、毒性作用及分类

三、毒作用生物学标志

第二节剂量与剂量-反应关系

一、剂量

二、效应、反应和剂量-反应关系

第三节联合作用

一、联合毒作用分类

第四节毒性参数和安全限制

一、毒性参数

二、安全限值

第三章食品中化学物资在体的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3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生物膜的基本功能、外源化合物在体通过生物膜的方式及食品中化学毒物的来源,理解影响外源化学物在体生物转运和生物转化的因素及意义,熟悉和掌握生物转运的基

本概念及其毒理学意义,外源化学物在机体生物转运的过程及各种转运方式的特点,生物转化的概念,I相反应、II相反应的概念、类型。

2.本章重点为生物转运的基本概念及其毒理学意义,外源化学物在机体生物转运的过程及各种转运方式的特点,生物转化的概念,I相反应、II相反应的概念、类型,难点为I相反应、II相反应。

3.本章教学方法(讲授式、讨论式、案例式、互动式)

教学容

第一节食品中化学物的来源

第二节生物转运

一、生物膜与生物转运

二、吸收

三、分布

四、排泄

第三节生物转化

一、生物转化的意义

二、生物转化的类型

三、影响生物转化的因素

第四章食品毒理学实验基础(3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实验动物外貌、生活习性、生长发育,掌握实验动物的选择原则、方法、常规处置、染毒方式、采样和处死方法以及食品毒理学实验设计基本原则。

2.本章重点实验动物的选择原则、方法、常规处置、染毒方式、采样和处死方法以及食品毒理学实验设计基本原则,难点为实验动物的染毒方式。

3.本章教学方法(讲授式、案例式、互动式、图例讲解)

教学容

第一节常用实验动物选择和处理

一、常用实验动物特征

二、实验动物的选择和处理

三、实验动物的染毒和处置

第二节食品毒理学试验的设计原则

一、体毒理学试验设计

第五章食品中化学物质的一般毒性作用及评价(3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蓄积毒作用研究方法、一般毒性试验目的,掌握一般毒性作用的概念、试验方法要点、急性毒性评价标准、蓄积毒性作用概念。

2.本章重点为一般毒性作用的概念、急性毒性概念、LD50的计算方法、急性毒性试验结果的评价、亚慢性毒性概念、慢性毒性概念、蓄积作用概念、蓄积作用的研究方法,难点为LD50的计算方法及蓄积作用的研究方法。

3.本章教学方法(讲授式、讨论式、案例式、互动式)

教学容

第一节急性毒性试验概述

第二节急性毒性试验的目的和方法

第三节试验结果评价

第四节亚慢性和慢性毒性作用和评价

第五节实验结果评价

第六节蓄积作用

第六章食品中化学物质的致突变作用及评价(3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化学物致突变作用的机制及机体对致突变作用的影响,熟悉突变后果以及主要致突变试验的检测终点和原理,掌握化学物诱发突变的类型及基本概念。

2.本章重点致突变作用的类型、致突变作用的机制及后果和致突变作用的评价,难点为外源化学物致突变作用的机制。

3.本章教学方法(讲授式、讨论式、案例式、互动式)

教学容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致突变作用类型

二、染色体畸变

三、染色体数目的改变

第三节致突变作用的机制及后果

第四节致突变作用的评价方法

第七章食品中化学物质的致癌作用及评价(3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肿瘤相关的基本概念、化学致癌作用的评价方法,掌握化学致癌作用的分子机制及其种类,化学致癌过程的启动、促癌、演进阶段及特征、化学致癌物的种类与分类方法。

2.本章重点肿瘤相关的基本概念、化学致癌作用的分子机制及其种类,化学致癌过程的启动、促癌、演进阶段及特征、化学致癌物的种类与分类方法、化学致癌作用的评价,难点为外源化学物化学致癌作用的评价。

3.本章教学方法(讲授式、讨论式、案例式、互动式)

教学容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化学致癌机制与过程

第三节化学致癌物分类

第四节化学致癌作用的评价方法

第八章食品中食品中化学物质的生殖发育毒性和致畸作用及评价(3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生殖发育毒性的基本概念,生殖发育毒性作用的特点,生殖发育毒性和致畸试验设计的原理,理解和掌握试验步骤以及试验结果的评价。

2.本章重点为相关基本概念、致畸作用机理、外源化学物发育毒性的评价、生殖毒性及其评定,难点为致畸作用机理。

3.本章教学方法(讲授式、讨论式、案例式、互动式)

教学容

第一节概述

第二节发育毒性和致畸性

二、致畸作用机理

三、外源化学物发育毒性的评价

第三节生殖毒性及其评定

一、生殖毒性

二、雄性生殖毒性评价

三、雌性生殖特点及毒性评价

第九章化学物质毒作用的影响因素(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环境因素、接触途径等对化学物毒性作用的影响,理解实验动物物种和个体因素对毒作用的影响,掌握化学结构、理化性质与毒效应之间的关系和影响。

2.本章重点为化学结构、理化性质与毒效应之间的关系和影响,难点为化学结构与毒效应之间的关系。

3.本章教学方法(讲授式、讨论式、案例式、互动式)

教学容

第一节化学毒物因素

一、化学结构对毒性的影响

二、物理性质

三、纯度

四、接触途径

五、接触频率与期限

第二节机体因素的影响

第三节环境因素的影响

第十章食品中各类化学物质毒理学(3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多种食物中天然毒素的毒性,理解食品加工过程中形成的污染物的毒性、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掌握食品中有毒物质的种类、性质、毒性及去除方法。

2.本章重点食物中天然毒素的毒性,食品加工过程中形成的污染物的毒性、影响因素及

预防措施,食品中有毒物质的种类、性质、毒性及去除方法,难点为食品加工过程中形成的污染物的毒性、影响因素及预防措施。

3.本章教学方法(讲授式、讨论式、案例式、互动式)

教学容

第一节动植物中天然有毒物质

第二节化学性污染物

第三节细菌毒素与真菌毒素

第四节食品加工过程中形成的污染物

第十一章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并掌握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性评价的概念,转基因食品的概念、存在的利弊。

2.本章重点食品安全、食品安全性评价的概念,转基因食品的概念、存在的利弊,难点为转基因食品的安全问题。

3.本章教学方法(讲授式、讨论式、案例式、互动式)

教学容

第一节概念

第二节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

一、转基因食品的概念

二、转基因食品概括

三、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

四、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评价

第十二章风险分析(2学时)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食品卫生标准与风险评估的关系,熟悉风险分析管理的基本容、风险交流的一般要求,掌握风险分析的基本概念及风险评估的基本步骤。

2.本章重点风险分析管理的基本容、风险交流的一般要求,风险分析的基本概念及风险评估的基本步骤,难点为风险评估的基本步骤。

3.本章教学方法(讲授式、讨论式、案例式、互动式)

教学容

第一节风险分析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风险分析的基本容

一、风险评估

二、风险管理

三、风险交流

第三节食品卫生标准制定原则

四、课程考核及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考试

2.成绩构成比例:考试成绩占70%,实验成绩占20%,平时成绩占10%

五、推荐教材和参考书

1.《食品毒理学》(第1版),严卫星,丁晓雯主编,中国农业大学,2013年。

2.《食品毒理学》(第1版),明浩,宫智勇,王雅玲主编,大学,2012年。

3.《食品毒理学》(第1版),单毓娟主编,科学,2013年。

执笔教师:文军教研室主任:教学院长: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