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寺庙

广州寺庙
广州寺庙

广州寺庙

最近赋闲在家,自觉不能浪费了大好时间,所以就萌生了到处看看的念头,于是就把广州的几个丛林挨个做了礼拜。分别是光孝寺,六榕寺,大佛寺,华林寺,海幢寺。光孝寺是经常去的,也是广州最大的寺庙,六祖慧能就是在这个寺庙做的剃度,而且演绎了“风动,幡动,仁者心动”。也是我皈依的寺庙。这些丛林都是闹市中的净土,都与住宅或则商厦相应成趣,一方宝刹护佑一方众生。

这几个寺庙都是禅宗宝刹,每个庙里都供奉了六祖,最特别是华林寺,里面有祖师达摩佛,一句“一花五叶”,道出了禅宗的历史传承,虽然小的时候离六祖真身所在的曹溪南华寺很近,但那时根性顽陋,不懂得珍惜礼拜,现在想起来,真是浪费青春,那时候,每次去南华,就是去卜卦写红纸(卜卦完都是用红纸写好),现在想起来,一个信字也有迢迢万里之别。所以即便是身处庙宇,但信心别处,也是不得入佛门清净之地。虽礼拜多十方佛菩萨,但未真把心交付,也是走破了鞋子也枉然。

华林寺在广州的闹市上下九路一隅,说来也有1400多年了,虽然是当代重修,但也古味盎然,寺庙附近有条西来正街,遥想当年,达摩老祖就是在西来初地登陆中国的,开创了禅宗,也注定了南禅在中国佛教的地位。

寺庙不大,不过看了寺庙历史,居然庙里有22颗释迦牟尼舍利,今天是腊月初八,是释迦牟尼佛的成道日,因此绕佛舍利塔三圈,恰逢冷空气南下,雾雨中尤感醍醐灌顶。寺庙虽小,但居然有五百罗汉铜像,挨个和罗汉们对了眼,心中默念,罗汉慈力加被。祖师庙的柱子很有大庙的风味,上面雕了龙鱼,很值得观赏。

海幢寺是劫后重建的,目前还是与公园合处,所以格局没有一般寺庙那么讲究,各个殿堂散落在园内的几个地方,寺与园一体共融,礼拜的和休闲的人都在寺园里,香火缭绕中,有一种俗世净土的感觉。一念赞叹佛菩萨,一念随喜园中人。想寻找那棵历世的鹰爪兰未果,不知道是不是为再来而培缘。

大佛寺不大,也是广州闹市北京路一拐弯。去的那天刚好庙里做法事,颂经的妙音响彻了整个庙宇,自己也在师傅们颂经中在佛祖面前做忏悔,听师傅颂经是件快事,闭目息心凝听,身心一下就可以超越,体会当下明心的轻安。后来想,庙虽然不大,但方便。最值得一提的是,大佛寺我是慕名而去的,里面有一个佛教图书馆。进去后,我心赞叹,虽然没有龙树菩萨游龙宫,但对我这个贪心得人来说,已经是很庞大了,而且都是涉及到佛学,居然还让我看到了心密二祖王骧陆居士文集,当然了,大藏经等经典都有,还可以办证借书。书馆还开辟了些小课堂,有小朋友在里头学弟子规还唱颂佛菩萨的音乐,甚是心喜。下次去就办证借书。

光孝寺规模应该是广州寺院中最完备的和最居规模的了,应该和历代高僧大德有莫大的关系。我一般初一十五只要有时间就去光孝寺礼佛。光孝不想多言,不是因为熟悉,是因为自己不深入。

六榕寺不大,但让人感觉到很宁静。有别与光孝寺的信徒涌涌,可以见到师傅们的身影在寺院里行走,可以见到西藏老喇嘛入寺后的礼佛,可以见到居士在观音菩萨面前的一方广场上闭目踱步,心默圣诲。让人有一种安住的冲动。

中国寺庙文化

“中国寺庙文化”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00:00 我们这一讲的专题是 “中国寺庙文化” 我是四川大学 道教与宗教文化研究所的研究员。 中国寺庙文化是一个很大的课题, 就是内容相当丰富, 涉及方面很广, 我准备分以下十个方面来讲, 第一讲是导言, 主要是讲“寺庙”一词的来源、 界定与中国寺庙的类型; 00:30 第二讲、中国寺庙建筑概说, 主要是讲中国各类寺庙的建筑布局 及其象征意蕴;

第三讲、中国寺庙政治概说, 主要是讲中国寺庙的结构、管理及其在社会秩序中的角色; 第四讲、中国寺庙经济概说, 主要是讲中国寺庙经济的构成、运作以及捐赈活动; 01:00 第五讲、中国寺庙文学概说, 主要是讲中国寺庙中的文学 与寺庙在文学作品中的特定角色;第六讲、中国寺庙美术概说, 主要是讲中国寺庙中的壁画、 雕塑以及其他美术作品; 第七讲、中国寺庙伎艺概说, 主要是讲中国寺庙中的音乐、 舞蹈、戏曲、曲艺等表演形式;01:30 第八讲、中国寺庙民俗概说, 主要是讲中国寺庙中展开的 旅游、节祭、收藏等民俗活动;第九讲、 中国寺庙文化的功能与效应,

主要是讲中国寺庙文化的宗教、 社会功能与社会文化效应; 第十讲、中国寺庙文化的传播、 承袭与涵化, 主要是讲中国寺庙文化的传播、 承袭方式与变迁情形。 寺庙——作为宗教活动的中心,不仅与佛教一家有关, 02:00 它涉及诸多宗教、原始与民间的分类和称谓,拥有不同的文化底蕴。中国寺庙文化不仅体现了丰富多彩的古代建筑科学,在雕塑、壁画、题咏等方面,也都成为一道亮丽的文化景观。 本讲座让我们跟随段玉明老师一起走进中国寺庙,了解中国寺庙丰富多彩的文化。 02:30 下面我们就开始第一讲“导言”, 中国寺庙文化导言 既然是讲中国寺庙文化, 什么是“寺庙”? 中国寺庙有多少种类型? 它们各自的叫法怎样? 这是首先必须搞清楚的问题。 本讲主要讲3个问题:

鸦片战争前后天津寺庙的地理分布情况考察

鸦片战争前后天津寺庙的地理分布情况考 察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从南到北,由沿海到内地逐步发生变化。但是以天津为代表的北方沿海城乡仍然处于传统社会的氛围中,不论是城内、城外、还是农村,均分布着种类繁多、规模不一的传统庙宇。成书于 1846 年的《津门保甲图说》,本是关于天津海口民防事务之书,全书有总图、分图 181 桢,记述了天津各类寺庙 490 处,反映了传统社会天津庙宇之概貌,是研究天津传统庙宇分布的重要资料。本文以《津门保甲图说》为中心,对鸦片战争前后未曾发生剧烈变迁以前的天津庙宇的空间分布情况进行初步考察。 一、鸦片战争前后天津庙宇的数量及类别 鸦片战争前后,天津庙宇众多,虽然在城内、城外、农村的数量及其与户口的关系有所不同,但是却表现出一定的倾向性。不同宗教、类别的庙宇数量分布,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天津民众与宗教信仰之间的关系。 (一) 不同区位庙宇的数量及其与户口之关系

如表一,鸦片战争前后天津共有居民 87661 户,庙宇490 座,僧道 340 户。约每户僧道看护1. 44 座庙宇,每 178. 90 户共享一座庙宇。其中县城内有居民 9914 户,庙宇 34 座,僧道 32 户,约每户僧道看护 1. 06 座庙宇,每 291. 58 户居民共享一座庙宇。东门外、西门外、南门外、北门外、东北城角、西北城角 (以下称?城外?) 等经济较发 达地区,虽然和城内存在明显区别,但是亦和农村地区有所不同。这些地区总户数为 22943 户,庙宇总数为 126 座,僧道 73 户,约每户僧道看护 1. 73 座庙宇,每 182. 09 户居民共享一座庙宇。农村共有 54805 户居民,寺庙 330座,僧道 235 户。约每户僧道看护 1. 40 座庙宇,每 166. 07 户居民共享一座庙宇。 从以上统计可以看出,庙宇与户口的关系是从城内到城外再到农村递减,单位庙宇的使用比例逐渐减小。城内及城

福建寺庙汇总 福建各地的寺庙介绍

福建寺庙汇总福建各地的寺庙介绍 提起福建,人们就想到秀甲东南的武夷山,海上花圆城市的厦门,海上丝路各城泉州,海滨城市福州。作为中国东南部最热的旅游线路之一,福建之旅令人难忘。八闽大地不但有山川之胜,又有圆林之美,更有寺、塔、桥、土楼等古代建筑。其佛像雕刻制作工艺也堪称世界之最,座落在仙游的木雕铜雕佛像及高档仿古家具起古至今让诗人墨客,吟咏舒怀,留下了许多瑰丽的篇章。只要游客有时间和心情慢慢品味,一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佛教是福建境内最有影响的宗教。东汉末年以降,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在历史上信徒多,香火鼎盛。境内现有全国重点佛教寺院142座,位居全国前列。著名的有福州涌泉寺和西禅寺、崇福寺,厦门南普陀寺,泉州开元寺,莆田广化寺等。 福建有代表性的大寺庙普遍离市区不远,坐落之地环境清幽,是闹市参祥拜佛的绝佳之地。寺院建筑普遍经过仿古修葺,完整而不失岁月沧桑之美. 1.全国汉族地区重点保护寺庙——厦门南普陀寺 南普陀寺在厦门岛南部五老峰下。始建于唐代,为闽南佛教胜地之一。寺内天王殿、大雄宝殿、大悲殿建筑精美,雄伟宏丽,各殿供奉弥勒、三世尊佛、千手观音、四大天王、十八罗汉等,妙相庄严,海内外善男信女络绎不绝,香火鼎盛。 千手观音工艺精绝,千手千眼,金光闪耀。藏经阁珍藏佛教文物丰富多彩,有经典、佛像、宋代铜钟、古书等,明万历年间血书《妙法莲花经》和何朝宗名作白瓷观音等最为名贵。寺宇周围保留众多题刻,著名的有明万历陈第、沈有容题名石刻和清乾隆御制碑。寺后崖壁“佛”字石刻,高一丈四尺,宽一丈。寺后五峰屏立,松竹翠郁,岩壑幽美, 号“五老凌霄”,是厦门大八景之一。登临远眺,山风海涛,尽收眼底。 2.全国汉族地区重点保护寺庙——福州雪峰崇圣寺 雪峰寺全称雪峰崇圣禅寺,位于闽侯大湖乡雪峰山南麓,雪峰山本名象骨峰,山脉绵亘60余里,跨闽侯、罗源、古田、闽清四县,距福州77公里。雪峰山与鼓山、旗山三山鼎峙,环抱福州,合称福州"三绝"。 雪峰寺开山祖师是高僧义存(822-902年),精通佛理,从者遍布全国,德高望重。禅门五宗(沩仰、临济、曹洞、法眼、云门)中的法眼、云门二宗即出其派下。五代时闽王王审知曾问义存:"师住象骨峰有何异?"义存答曰:"山顶暑月,犹有积雪。"王曰:"是山可名雪峰。"由此改名为雪峰。山势峭拔,风景绮丽,绝顶峰海拔800米,享有"闽越神秀"、"琼瑶第一峰"之美称。古人有诗赞曰:太华凝结素芙蓉/隔崦流云淡复浓/夏入伏中微觉暑/时移秋半便如冬/银锄错落千重岭/玉砌嵯峨百丈松/几度雨花台上望/光摇楼阁起霜钟。 作为当今福州五大禅林(鼓山涌泉寺、西门西禅寺、雪峰崇圣寺、北峰石牌林阳寺、象峰山崇福寺)之一的雪峰寺始建于乾符二年(875年),原名应天雪峰禅院。该寺比鼓山涌泉寺还早建三十余年,涌泉寺开山祖师神晏乃义存的高徒。乾宁元年(894年)移址陈洋(今址),宋太平兴国三年(978年)改为今名。该寺屡经兴废,鼎盛时有殿堂房

寺庙文化及宗教社会意义学习实践团实践报告

---------------------------------------------------------------范文最新推荐------------------------------------------------------ 寺庙文化及宗教社会意义学习实践团实践报告 寺庙文化及宗教社会意义学习实践团实践报告 团队名称: 寺庙文化及宗教社会意义学习实践团 负责人班级、姓名: 国贸1301B 刘玉玺 实践的时间、地点: 实践内容的介绍: 上午10点,我们小组成员按照计划拟定准时在学校集合,然后自学校出发,乘车约一小时到达陶然亭地铁站。开始寻找我们的第一个目的地法源寺。当我们辛苦找到法源寺之时,我们的心中没有因为炎热天气而引起的一丝烦躁之感,而是缕缕喜悦之感涌上心头,让我们暂时忘却了炎热的天气。 1 / 10

到达目的地后我们马不停蹄的按照计划好的展开行动。我们先是全体参观了法源寺,“布局严正,宽阔庞大”是我们对法源寺的第一印象。其中给我们印象最深的就是华严三圣即毗卢遮那佛、文殊菩萨和普贤菩萨像。我们深刻的感受到整个法源寺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无处不蕴含着深刻的智慧。每个游客也都很虔诚,安静并不失严谨的做着自己的事。 紧接着我们在寺外分发早已制作好的调查问卷,通过收集数据更好的分析宗教对普通人的影响。在分发问卷时,许多游客和我们成了好朋友,他们在了解了我们的用意后,热情的帮助了我们,同时和我们就宗教的意义与我们展开了讨论,使我们获益匪浅。 接下来的几天里我们按行程依次去了雍和宫和白云观,在三个不同的地方,我们不同的经历收获了相似的感受——宗教指导着人们向更美好的事物前进。 感想与感受: 通过这几天对宗教信仰的一个调查与了解,我发现它带给人们很多正能量的东西。首先给人们提供了价值体系的支柱,在道德观价值观上对人类影响很大!宗教是道德的起源,也充当了道德的动力与保障,

中国佛教寺院殿堂典型配置剖析

中国佛教寺院殿堂典型配置 ——山门、大雄宝殿及其东西配殿 白化文 每一座佛教寺院,都是由众多的高大森严的殿堂所组成。那么,这些殿堂都是用来作什么的呢?这里就介绍一下中国佛教寺院殿堂 的典型配置。本文以介绍明清以来汉化佛教寺院的情况为主,藏传佛教、边疆其他少数民族地区各种佛教流派的情况不多涉及。但既然是讲“典型配置”,就不以一个寺庙为主,本文是这样一组文章的第一篇,主要讲山门、大雄宝殿中的主尊——佛、东西配殿这三部分。至于菩萨、天王、诸天等,以后另有专文介绍。 一、殿堂概观 殿堂是寺院中重要屋宇的总称。大致地说,殿是供奉佛像以供瞻仰礼拜祈祷的处所,堂是僧众说法行道和日常生活起居的地方。其名称,或按所供奉的主要神佛而定,或按其用途而定。 中国的营造法则,一般是把主要建筑摆在南北中轴线上,附属设施安在东西两侧。寺院的配置也是如此。由南往北看,主要建筑大致是: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可能还有藏经阁。这些都是坐北朝南的正殿。东西配殿则有伽蓝殿、祖师堂、观音殿、药师殿等。寺院的主要生活区常集中在中轴线左侧(东侧),包括僧房、香积厨(厨房)、斋堂(食堂)、职事堂(库房)、茶堂(接待室)等。“旅馆区”则常设在中轴线右侧(西侧),主要是云会堂(禅堂),以容四海之来者。 二、山门 佛寺大门称为“山门”。“天下名山僧占多”,寺院多居山林之处,故有此称。一般有三个门,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这三座门常盖成殿堂式,至少是把中间的一座盖成殿堂,叫山门

殿或三门殿。殿内塑两大金刚力士像。金刚力士是手执金刚杵守护佛法的护法神。据《大宝积经》卷八《密迹金刚力士会》说,金刚力士原为法意太子,他曾发誓说,皈依佛法后,要常亲近佛,当作金刚力士,普闻一切诸佛秘要密迹之事。他后来成为佛的五百名执金刚随从侍卫的首领,称为“密迹金刚”。当了卫队长,自然有坐“传达室”看门的任务。可是外来户“金刚力士”只是一个人,所以中国早期佛教的金刚力士像只有一尊。这不合乎中国人爱对称的习惯,到后来就又添上一位。《金光明经文句》中解释说:据经文,金刚力士只是一位,现在寺院里却有两尊像,乃是适应外界情况变化,多一位也没什么。现今寺门左右的金刚力士像,都是面貌雄伟,作忿怒相,头戴宝冠,上半身裸体,手执金刚杵,两脚张开。其不同者,只是左像怒颜张口,以金刚杵作打击之势(见图一);右像忿颜闭口,平托金刚杵,怒目睁视而已。《封神演义》中想使这二位金刚进一步汉化,就说他们是哼哈二将郑伦、陈奇死后封神而成。佛教徒认为那不过是戏言。但据说,在云南有的寺院山门内就塑有骑火眼金睛兽的哼哈二将。可见,世俗人等,包括佛学水平不高的僧人,爱的还是汉化了的土生土长的东西,哪怕它是小说也罢。 由山门往北,第一重殿是天王殿。殿中间供大肚弥勒佛,面朝

中国寺庙对联大全

中国寺庙对联大全 中国寺庙对联大全杭州城隍庙:上联:夫妇是前缘,善缘恶缘,无缘不合。 下联:儿女原宿债,讨债还债,有债方来。 乐山凌云寺:上联: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来无知无识。 下联: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观上观下,观他人总是有高有低。 应县净土寺:上联:念念不离心,要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始算得打成一片。 下联:佛佛原同道,知佛亦非佛,非佛亦佛,即此是坐断十方。 枣庄龙泉寺:上联:大千世界,弥勒笑来闲放眼。 下联:不二法门,济颠醉去猛回头。 寺庙对联张大千题绍兴戒珠寺:上联:此处既非灵山,毕竟什么世界。 下联:其中如无活佛,何用这样庄严。 张掖大佛寺:上联:一觉睡西天,谁知梦里乾坤大。 下联:只身眠净土,只道其中日月长。 济南千佛寺:上联:笑到几时方合口。 下联:坐来无日不开怀。 杭州灵隐寺:上联:峰峦或再有飞来,坐山门老等。

下联:泉水已渐生暖意,放笑脸相迎。 大雄宝殿、台湾台中慈善寺:上联:净土莲花,一花一佛一世界。 下联:牟尼珠献,三摩三藐三菩提。 寺庙对联观音阁:上联:问观音为何倒坐?下联:恨众生不肯回头。 此联为日照天后祠联。 祠中观音面北,人称倒坐。 潮州开元寺观音阁:上联:大慈大悲,到处寻声救苦。 下联:若隐若显,随时念彼消愆。 北京潭柘寺弥勒殿:上联: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 下联:开颜便笑世间可笑之人。 凤阳龙兴寺、台中宝觉寺:上联:大肚包容,了却人间多少事。 下联: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 广东南华寺:上联: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空肠不知众檀越,信心时将何物供奉。 下联:年年坐冷山门,接张待李,总见他欢天喜地试问这头陀,得意处有什么来由。 天王殿上联:多闻正法,以广目光。 下联:增长善根,而持国土。 此联分别将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天王嵌入联中。

浅谈中国特色之佛教文化

浅谈中国特色之佛教文化 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从当初印度的小乘佛教文化演变成了今天的大乘佛教文化,经过许多高僧大德的努力,形成了现在的人间佛教以及人间净土,佛教文化不再是消极避世,而是走向大众,这无疑是利于佛教文化的传播以及发展的。 纵观当今社会,由于贪嗔痴三毒导致了种种社会问题,例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的盛行,更有甚者迷恋网络、毒品,导致上瘾而无法自拔。中华民族正在丧失优良的传统文化,而中国特色佛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是紧密相连难以分割的。很多人们日常用的词语都来自佛教文化,例如“不可思议”、“冷暖自知”等等。我常常在想“灯红酒绿的放纵,这个社会缺了什么?”,为什么我们所走之路离中国传统文化及美德渐行渐远?孙中山说“佛学是哲学之母,研究佛学可补科学之偏”。我相信也坚信佛教文化能解决当今社会的许多问题,而中国特色佛教文化更是巧妙地将佛法融入了百姓和统治阶级的生活之中,学习内化了佛学的中国传统文化可以看清世事,正所谓“人生如梦,世事如棋”,又如南怀瑾大师所言-----“三千年读史,无非功名利禄。九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还有南怀瑾大师所言“佛为心,道为骨,儒为表”。这位国学大师给予佛教文化高度评价,道出中国社会以儒家为主流文化的背后隐藏着道教文化,追根寻底却是佛教文化在主导着人们的生活,很多人表面看起来是一儒生,心里却早已内化了佛教文化,为其所主宰,尽管他可能不了解佛教文化,从未读过佛经或者佛学方面的杂志,但他已经潜移默化地受佛教文化所影响,培养了其佛心,因为人人都有佛性,佛教文化已经深入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骨髓,所以人人都有颗佛心,都受中国特色佛教文化所影响,其佛心导致其行为也符合佛教精神。 无论是仗阿弥陀佛之力的净土宗念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法门,还是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而形成的禅宗,都开始关注人活着的世界,而不是寄希望于人死后往生极乐世界,这也是前面提到过的“人间净土”,以及“人间佛教”。佛教徒再也不是为大乘佛教所鄙视的“自了汉”,而是自度度他之现代佛教徒,很多僧人甚至立下“普度众生”之大愿。当然光发心普度众生是远远不行的,而是要落实到行动上推进佛教文化的发展,使它更好地融入当今社会之主流传统文化中,而且要精于修行,察觉自己的恶念并改善它,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三毒。而目前的寺庙里还是有许多僧人并没有将佛教文化发扬光大,而是在“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地混日子。现在的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化时代,中国特色佛教文化要发展,要影响世界,那么必然离不开网络,离不开各种媒介,而当今的中国政治不允许僧人自由四处走动,要经过允许才行(汉地到藏地),不允许高僧大德开坛讲经,甚至百度贴吧里的《出家》《佛教》等有关于佛教文化的贴吧也禁止开放。无疑障碍了佛教文化的传播以及发展。政府这样做自有他们的考虑,但这无疑是不利于统治阶级更好地统御百姓的,因为佛教文化是善知识,是引导人走中道不走极端的宗教,而其中的精进修行也是积极向上的。许多高僧大德出家不是因为他们一时想不开看不开某些事,而是确实有慧根想悟道,解脱人生,离情绝欲不再受轮回之苦的。 许多人在大年三十晚上会去寺庙烧香,保自己来年平安。或者拜财神想来年升官发财。这个想法是好的,可他们没有意识到问题所在。有《观音自拜》的故事说得很清楚,还有俗语----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也就是说人们拜的不过是石头雕刻而成的佛像,跟自己来年的运势没有半年关系,求神拜佛不如求自己。

寺庙的宣传口号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寺庙的宣传口号 篇一:核心价值观标语口号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标语 1、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汇聚实现中国梦精神动力。 2、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 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牢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4、倡导文明新风,共建美好家园。 5、提倡“光盘”行动,杜绝舌尖上的浪费。 6、弘扬文明新风尚,传播社会正能量。 7、节约光荣,浪费可耻,厉行节约,从我做起。 8、勤俭节约,点滴做起。 9、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在知行统一。 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

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11、握手文明,告别陋习,崇尚节俭,合理消费。 12、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 13、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每个公民都应树立的道德规范和价值追求。 14、公德装在心中,文明贵在行动。 15、节俭养德,杜绝浪费。 16、尊重劳动、珍惜粮食、勤俭节约。篇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标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标语 1、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 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寺庙的宣传口号) 3、呼唤莫若实干,心动不如行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在知行统一。 4、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国家发展助力,为民族进步铸魂。 5、人民有信仰,国家才有力量。 6、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每个公民都应树立的

寺庙寺院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寺庙寺院建设项目规划设计方案

目录 第一章规划总论 第二章开发条件分析 第三章指导思想与发展战略 第四章项目性质与形象定位 第五章市场分析与营运 第六章项目建设 第七章安全系统规划 第八章生态环境保护 第九章开发建设与效益分析第十章发展的对策与措施 第十一章技术指标与投资效益

总论 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的文明进步,城市的高速扩张,物质生活及文化素质的普遍提高,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质的变化,在城市钢筋混凝土中激烈竞争生活的人们有了放松身心、静心休闲,亲近自然的需求,旅游观光、宗教信仰、敬佛拜佛已成为人们一种高雅的消费方式。在新的潮流下,发展宗教、旅游及相关事业已成为一种促进社会和谐、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朝阳事业。 佛教文化在人类文化发展和进步中独具不容忽视的地位,弘扬佛教文化和发展佛教事业在一定范围内对政治、经济、道德、文化和构建和谐社会,都可以起到积极的作用,佛教事业的“不为自己求安乐,但愿众生得离苦”是大乘菩萨的行愿,也是佛教事业的宗旨精神。国家提出宗教事业应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作用,佛教事业具有不可估量的意义和作用。 某某寺历史悠久,位于某某区某某镇某某村五社,该寺始建于明初,兴于明清,上世纪五十年代寺庙建筑被毁。修复某某寺,恢复其昔日荣光,既可充分体现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满足广大信众的需求,促进地区社会和谐稳定和宗教文化事业健康发展,又能将特色旅游开发、地方经济发展和农民群众脱贫致富相结合,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十分巨

大。 一、有利资源及条件 某某寺地理位臵得天独厚,生态环境较好,极目远眺,某某全景尽收眼底,环境清幽,气候宜人,是诚心敬佛净心,休养生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修复扩建某某寺将遵循顺应自然,合理布局,以绿色生态为根本,因地制宜的原则,把某某寺打造为“天人合一、人天感应”的佛门圣地;成立景点建设、管理机构,采用先进的寺庙管理理念,使某某寺的有利资源得到最好的开发和利用。 二、实施方式 某某寺采用总体规划,分期实施的方式。总体规划:某某寺宗教场所区,养生园,项目总占地约60亩,控制面积300亩。土地来源及性质为划拨出让和流转二种形式。总规化建筑面积30000平方米。宗教场所区是本项目重点实施的前期工程,前期工程占地约20亩,建筑总面积25000平方米,建设内容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观音殿、金刚舍利塔、财神殿、真武殿、药师殿、西方三圣殿、祈福殿、僧寮、居士楼、观堂、西净、景区道路、绿化、景观、水电、广场、停车场、及配套辅助设施等。前期工程完成并开放使用后,再根据项目实际情况及市场需求进行后期开发,后期开发建

寺观园林的产生和发展

寺庙园林 simiaoyuanlin 寺庙园林 monastery garden 指佛寺、道观、历史名人纪念性祠庙的园林。 发展寺庙园林最晚在公元 4世纪就已经出现。东晋太元年间(376~396),僧人慧远在庐山营造东林寺。据慧皎《高僧传》说:“却负香炉之峰,傍带瀑布之壑;仍石垒基,即松栽构,清泉环阶,白云满室。复于寺内别置禅林,森树烟凝,石径苔生。”这已经是在自然景观环境中设置人工禅林的先驱。《洛阳伽蓝记》描述北魏洛阳城内外的许多寺庙:“堂宇宏美,林木萧森”;“庭列修竹,檐拂高松”;“斜峰入,曲沼环堂”。可以想见当时城内寺庙园林的盛况。从两晋、南北朝到唐、宋,随着佛教、道教的几度繁盛,寺庙园林的发展在数量和规模上都十分可观,名山大岳几乎都有这种园林了。 寺庙园林的产生和发展有著多方面的因素:①作为“神”的世间宫苑,寺庙园林形象地描绘了道教的“仙境”和佛教的“极乐世界”。②道教的玄学观和佛教的玄学化,导致道士、僧人都崇尚自然。寺庙选址名山胜地,悉心营造园林景致,既是宗教生活的需要,也是中国特有的宗教哲学思想的产物。③两晋、南北朝的贵族有“舍宅为寺”的风尚。包含着宅园的第宅转化为寺庙,成为早期寺庙现成的园林。④寺庙在古代不仅是宗教活动的场所,也是宗教艺术的观赏对象。寺庙园林的开发,使朝山进香与游览园林胜景结合起来,起到了以游览观光吸引香客的作用。⑤封建统治阶级利用宗教、资助宗教,信徒也往往“竭财以赴僧,破产以趋佛”。寺庙拥有强大的经济力量,具备开发园林的物质条件。 特点寺庙园林同帝王苑囿、私家园林相比较,有一些特点:①它不同于禁苑的专供君主享用和宅园的属于私人专用,而是面向广大的香客、游人,除了传播宗教以外,带有公共游览性质。②在园林寿命上,帝王苑囿常因改朝换代而废毁,私家园林难免受家业衰落而败损。相对来说,寺庙园林具有较稳定的连续性。一些著名寺观的大型园林往往历经若干世纪的持续开发,不断地扩充规模,美化景观,积累着宗教古迹,题刻下历代的吟颂、品评。自然

寺庙简介

凰山寺简介 凰山寺位于文桥乡文光村的凰山岭上。据《湖口志》记载:“晋朝咸宁年间葛玄来湖口武山修炼三年,其故址葛仙坛、丹炉、药池犹存。”而1883年出版的《石钟山志》卷七中叙述了凰山岭上大仙庙的来历:“李武,徽州歙县人,客游江湖,遇异人授以仙术,施药愈病,屡驱旱魃,后于湖口凰山岭结茅为庐。精修数年,遂成道。一日,于酷暑暴卒,暴尸日中,旬余不朽。牧童异之,投以石,有金钱,触石而返。于是群儿竟投石,遂成冢。后有人遇于逍遥山者,回白之,启视其冢,衣履存焉。里人建庙冢旁,祈求辄验。号为真仙,亦为大仙。”说到大仙坟,当地人皆知,它就在岭西山腰的路边。可惜墓碑后被毁。经查证,大仙庙建于元朝。谥称大仙的李武,为道教弟子,所以又有传说,大仙庙原来是道场,到了明代洪武年间才变成了佛教场所,这可以从庙背后多块和尚的墓碑上得到证实。 大仙庙历经数朝,通过不断修缮到后来颇见恢宏,堪称方圆几十里之最。朝西有三座殿堂直进,另有书斋,也就是书院,岭西侧山脚下有土地15亩,岭东边从山腰到山脚有水田48块。自古以来,大仙庙里有不化缘的规矩,赖以生存的除了久盛的香火,就是有这么多田地来支撑。 1993年9月僧释从怀(原名涂依义)师傅来凰山岭“结

茅为庐”,不过一旬半月工夫,就与当地村民组织签好了建庙合同。他披荆斩棘,开荒种地,采药治病,割柴烧砖,农禅并修,聚集滴滴血汗,融入微微积蓄,借助热心群众的支持,终于在沉积80多年的焦土和瓦砾的大仙庙基地上建起了崭新的庙堂,取名“凰山寺”。大仙回到了殿堂上,圣坛燃起了旺盛的香火。殿堂分前厅和后厅,两厅一壁两隔,前厅安置释迦牟尼佛,后厅安置大仙。2000年再一次重建了大殿,又筑了前殿、北殿。第三次扩建厨房餐厅,累计建筑面积500多平方。安置了十几尊佛像,垒砌坡堪3000多立方,铺水泥石坡路200多米长,总投资40万元。还辟有茶园、菜园、果园、药圃近10亩。又经过努力,使山上通了高压电,由于释从怀精神可嘉,现已成为县政协一名委员,为佛门争得荣誉。

万宁寺——大都时代,重要的城市标志!

万宁寺——大都时代,重要的城市标志! 万宁寺建于元大德九年(1305),距今已有六百九十八年的历史了。万宁寺内的中心阁位于今鼓楼的位置,是大都南北中轴线的城市标志。今草厂胡同12号是万宁寺残址,在今天的鼓楼东侧,如果对其适当修复,既保护了重要的历史遗迹,又可以增加那里的文化内涵,提升鼓楼附近的旅游价值,而且可以改善那里的居住环境。 神御殿 根据《长安客话》的记载,在大都的西部,原来有一座建于辽代的寺庙,已经废弃不堪了,只有一座佛塔还在,题曰“释迦舍利塔”,塔内珍藏有二十粒舍利,一到深夜“屡放神光”,附近的居民以为失火了,仰视天空,却没有一丝火焰,“乃知舍利威灵,人始礼敬”。 元世祖忽必烈知道这件事情以后,命人把这座辽塔打开,发现里面有许多灿如金粟的舍利,其中还有一枚铜钱,上铸“至元通宝”四字。忽必烈十分高兴, 因为,忽必烈的年号也是“至元”,认为这是天意,是“圣人制法,予定冥中,待时呈现”。 这一天是至元八年(1271)的三月二十五日,距今七百三十二年了。于是忽必烈敕令在那里构筑一座规模宏大的藏式佛塔,并以塔为中心向四方各射一箭,作为寺的界址,名曰“大圣寿万安寺”,既今天俗称的白塔寺。 忽必烈的做法为其后的皇帝继承下来,在元代,每位皇帝在位的时候都要修建一座或者几座寺庙。忽必烈的孙子成宗兴建了大天寿万宁寺。之后,武宗建大崇恩福元寺、仁宗建大承华普庆寺、英宗建大永福寺、大昭孝寺、文宗建大承天护圣寺、明宗建大天缘延圣寺。

大昭孝寺在寿安山,是在唐兜率寺的基础上修建的,冶铜五十万斤铸卧佛,精美肃穆,至今为人称道。 这些皇帝,生前到他们构建的寺庙里做佛事,故去以后,其肖像往往供奉在他们所营造的寺庙里,享受祭祀。比如,忽必烈在万安寺、成宗在万宁寺、武宗在福元寺。 万宁寺 元成宗建造的大天寿万宁寺在今天东城区草厂胡同12号。营建于元成宗的大德九年(1305),规模浩大,其西,至于今天的鼓楼。“中塑秘密佛像”,十分丑怪,成宗的皇后布尔罕,看到这个佛像,传旨把它的头部用手帕蒙起来,不久,又下令把佛像毁坏。 二十二年以后,泰定帝在位,也就是泰定四年(1327),在那一年的五月,泰定帝在万宁寺,建造供奉成宗御容的神御殿,称万寿殿。从此这里成为祭祀成宗的地方。 元朝灭亡以后,万宁寺规模缩小,逐渐荒废,清乾隆年间的《日下旧闻考》引述《析津日记》说: 今寺之前后皆兵民居之。从室而入,有穹碑二,尚存,长各二丈余。西一碑国书,不可读,东一碑,欧阳原功文,张起岩书,姚庆撰额,题曰:成宗钦明广孝皇帝作天寿万宁寺神御殿碑。其北列明碑四,一为冯祭酒梦祯文,一为焦太史文。 “室”在古文之中有浴室的意思,洗澡的地方,进万宁寺为什么要经过浴室,不得而知。但,由此可知,万宁寺当时的环境是恶劣的。 或者,受阿拉伯人的影响,在万宁寺里设有可以洗浴的房间? 到了《日下旧闻考》的成书年代,只剩下焦的那块石碑了。 民国以后,当时的市政府,做过几次寺庙调查,其中,1936年的万宁寺是这样的: 坐落内五区鼓楼东大街草厂七十四号……不动产土地约三亩,房屋四十间。管理及使用状况为自行管理,所有殿房除供佛僧人住外,余房外租。庙内法物有佛偶像三尊,神偶像九尊,礼器六件,法器两件,另有水井一眼。 在这次调查中,万宁寺,写作万灵寺。原因是清代的道光皇帝叫宁,为避讳,把万宁寺改称万灵寺。有两名僧人,主持叫全祥。

北京佛教寺庙

北京的佛教寺庙 通常认为,“佛教于两汉之际传入中国”(牟钟鉴等,2000),“最迟在西晋时进入幽州”(张连城等,2004)。据推测,佛教初入北京传播缓慢,到北朝后期受到邺都、定州的影响出现极为明显的发展。隋唐时期,帝王对佛教的支持直接促成了北京佛教的兴盛。特别需要说明的是,中国历史上三次由统治阶层发起的“灭佛”运动,都没有波及幽州地区,故而,在佛教“法难”之际,北京由于当时地处偏远,成为信仰的避难所,从北朝北周到五代后周,僧人们曾三次大规模涌入幽州地区,到了辽代,佛教在这里已经蔚为大观了。辽金元时期,北京作为首都,延续了特殊的政治地位,统治者对佛教的提倡使这一时期的北京佛教信仰空间繁盛。辽代就有“僧居佛寺,冠于北方”的说法(契丹国志)。明清以来,北京佛教僧团同全国一道流于世俗衰微。 北京宗教建筑的年代相当久远,与此相应,城市范围内以宗教建筑为核心的宗教空间在古幽州地区即已确立。北京地区最早的佛教寺庙在北魏时期就已出现,而且为数不少。一般认为门头沟潭柘寺为北京最早兴建的寺庙。潭柘寺如今已经成为北京著名的名胜古迹,但其宗教功能在最近又逐步重新恢复,已有僧人进驻。从这个意义上讲,当代北京宗教空间的渊源可以追溯到晋代。寺庙建筑多为木结构,并不能历时良久。很多北京宗教空间都曾经历数次改建重建,建筑本身已经不复往昔风貌。可是,作为特定城市地理区位中的宗教空间,却一直保持前后一贯,延续到今天。例如,现今位于北京宣武门外教子胡同南端东侧的法源寺是北京内城历史最为悠久的古刹,兴建于唐贞观19年,即公元645年。北京现有佛教寺庙和道教宫观大多与法源寺类似,拥有悠久的历史,经历了反复的变迁。下面重点介绍一下北京房山的云居寺。 云居寺是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首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作为世界上保存石刻经版最多的寺庙入选“北京旅游世界之最”,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上保存石刻经版最多的寺庙候选世界纪录。 云居寺坐落在北京西南郊七十多公里处的白带山(又称石经山)西南麓,以埋藏有中国文化遗产中的稀世瑰宝、石刻佛教大藏经——《房山石经》著称于世。 云居寺位于北京西南房山区境内,距市中心70公里。占地面积70000多平方米。由云居寺、石经山藏经洞、唐辽塔群构成我国佛教文化特色一大宝库。1961年3月4日被国务院首批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2年,作为世界上保存石刻经版最多的寺庙入选“北京旅游世界之最”,同年云居寺塔及石经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预备清单。1997年以来连续四年被评为“北京市文明旅游景区”,同年被命名为“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1999年荣获“京郊环境建设示范景区”和“北京花园式单位”荣誉称号,2001年荣列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同年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双认证。2004年11月15日被北京市人民政府批准为市级风景名胜区。

日本最有名的五座寺庙

日本最有名的五座寺庙 法隆寺 法隆寺在奈良附近,是日本手屈一指的大寺院,始建于公元6世纪末约在公元670年毁于雷火,灾后很快得以重建。根据许多专家的研究,法金堂、五重塔的风格和结构,的确保存着较为古老的手法。法隆寺的平面对称,而是轴线两侧的均衡,轴线一侧是金堂,另一侧为五重塔,是其特点外搪原来是白壁红柱,内搪各构件均经彩绘,至今已一千多年。外檐木材黑褐色,更显得古色古香,庭院中地表铺设小卵石,既显得整洁,而又不呆面也不泥泞,也不生长杂草,别有风趣。金堂、五重塔原来是横矩形的廊院罗进去,廊院形成“凸”字形平面。讲堂两侧,东面有钟楼,西面为经藏,都与对峙,成为讲堂的陪衬。出法隆寺东大门,是法隆寺东院,也是一座纵向的有一座八角形梦殿,造形很好。这种单层多边形的小殿堂以及廊院西北角见于莫高窟盛唐以后的壁画中,使我感到特别亲切。 寺院周围满布苍松翠柏,高低错落,使寺院有一种肃穆庄严、娴雅和谐不会使人感到宗教的神秘,反而令人充分感受到一种东方历史的文化。法隆寺电线走

火,金堂被烧毁。现在的金堂是根据详细的测绘资原则重修的,效果不错。据说日本政府把法隆寺金堂火灾这一天定为全国各城市都要进行消防演习,奈良市的消防车要进到法隆寺内巡焚毁的残存构件拆除后重建于法隆寺新建的仓库中,作为研究资料及纪念。 唐招提寺 寺在奈良古都,是我国唐代扬州高僧鉴真和尚历尽艰辛到达日本之建立的,寺院建筑虽然经过了多次维修,但是其中金堂、讲堂、钟楼以及院存着创建时的风貌。金堂是寺院建筑的主体,建造时间相当于我国盛唐时日本法隆寺地维护,所以建筑仍完整坚固。只有仔细观察才能看出多根搪柱都经过修炭化成褐色,室内木构件还留下一些斑斑驳驳的彩画,依稀透露出相当于格。金堂在历史上经过多次修缮,特别在房顶坡度及门窗装修形式上变动较落架大修时作了改正,恢复较为平缓的屋顶及五开间设板门,使堂内宽敞明堂比我国五台山南禅寺(公元789年)还早23年,但它是七开间大殿,是研很好的旁证材料。鉴真大师是日本律宗的

中国寺庙对联大全

中国寺庙对联集锦 杭州城隍庙: 上联:夫妇是前缘,善缘恶缘,无缘不合。 下联:儿女原宿债,讨债还债,有债方来。 乐山凌云寺: 上联:笑古笑今,笑东笑西笑南笑北,笑来笑去,笑自己原来无知无识。 下联:观事观物,观天观地观日观月,观上观下,观他人总是有高有低。 山西应县净土寺: 上联:念念不离心,要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始算得打成一片。下联:佛佛原同道,知佛亦非佛,非佛亦佛,即此是坐断十方。枣庄龙泉寺: 上联:大千世界,弥勒笑来闲放眼。 下联:不二法门,济颠醉去猛回头。 绍兴戒珠寺(张大千题): 上联:此处既非灵山,毕竟什么世界。 下联:其中如无活佛,何用这样庄严。 张掖大佛寺: 上联:一觉睡西天,谁知梦里乾坤大。 下联:只身眠净土,只道其中日月长。 济南千佛寺:

上联:笑到几时方合口。下联:坐来无日不开怀。 杭州灵隐寺: 上联:峰峦或再有飞来,坐山门老等。 下联:泉水已渐生暖意,放笑脸相迎。 潮州开元寺观音阁: 上联:大慈大悲,到处寻声救苦。 下联:若隐若显,随时念彼消愆。 北京潭柘寺弥勒殿 上联: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下联:开颜便笑世间可笑之人。大同华严寺观音阁(陈宝琛撰): 上联:人世大难开口笑。下联:肚皮终不合时宜。 凤阳龙兴寺、台中宝觉寺: 上联:大肚包容,了却人间多少事。 下联:满腔欢喜,笑开天下古今愁。 广东南华寺: 上联:日日携空布袋,少米无钱,却剩得大肚空肠不知众檀越,信心时将何物供奉。 下联:年年坐冷山门,接张待李,总见他欢天喜地试问这头陀,得意处有什么来由。 天王殿 上联:多闻正法,以广目光。下联:增长善根,而持国土。 此联分别将东方持国天王、南方增长天王、西方广目天王、北方多闻

关於民间寺庙祭孔的状况

61 關於民間寺廟祭孔的狀況 ―以閩台地區為主 二階堂 善 弘* 一,民間祭孔意識 日本、朝鮮、越南等亞洲國家,歷史上不斷地受了儒教思想影響。《論語》《孟子》就是東亞洲全部地域的古典,而孔子就是最有名的聖人。所以多半亞洲人,尤其是日本人、韓國人以為在中國每天許多人去文廟拜孔子。 不過,訪問中國寺廟時容易發現,在中國人們熱心地崇拜的就是觀音菩薩、彌勒菩薩、關公、泰山娘娘等佛教道教的菩薩與神明,而不是孔子。各地寺廟很多人參拜佛菩薩,但是幾乎都沒有人去文廟。  關於這個情況,黃進興先生根據嚴復、馮友蘭的紀錄如此說明1): 馮友蘭(1895-1990)在他的回憶錄《三松堂自序》,刊載了這麼一段孔廟的趣談:「有個笑話說:關帝廟、財神廟的香火很旺盛,有很多人去向燒香。孔子的廟前很冷落,很少人去燒香。 孔子有點牢騷。有個聰明人問孔子:你有關公的大刀嗎。孔子說:沒有。又問:你有財神爺的錢嗎。孔子說:也沒有。那個人就說:你既然沒有關公的大刀,又沒有財神的錢,那當然沒有人理你,你何必發牢騷呢。」馮氏在登錄了這個笑話之後,復加了如是的按語:「這雖然是個笑話,但說的也是社會上的實際情況」之前,清末的嚴復(1854-1921)即見證庶民百姓「無有祈禱孔子者。」為何「孔廟門前車馬稀」呢。 嚴復、馮友蘭所看的情況,好像現在也基本上沒有變化。這個情況,當然跟其他的宗教意識有差異。黃先生如此分析2): ?* 關西大學文學部教授 關西大學ICIS副主任 1) 黃進興〈解開孔廟祭典的符號―兼論其宗教性〉(田浩 Hoyt Tillman 編《文化與歷史的追索:余英時教授八秩壽慶論文集》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2009年)536頁。 2) 前掲黃進興〈解開孔廟祭典的符號―兼論其宗教性〉553-554頁。

佛教文化元素在寺庙景观设计中的创新应用1

佛教文化元素在当代寺庙景观设计中的创新应用 张静 摘要:佛教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佛教文化对我国寺院景观的设计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文章以开元寺景观设计为例,在继承传统佛学思想的背景下,结合现代审美,从功能分区、植物造景、道路铺装、景观小品等方面营造更具时代感的寺庙园林景观,希望能传承发扬佛教文化,又能够满足现代旅游活动的需求。关键词:佛教文化;寺院;景观 The Application of The Buddhist Culture Elements in The Landscape Design of Contemporary Temples ZHANG Jing1FU Jin2 (College of Art and Design,X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Xi'an,Shaanxi 710048,China) Abstract:The Buddhism has a long history in our country,t he Buddhist cultur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sign of the temples landscape of our country.For example,landscape design of the Kai Yuan temple,it is analysis the functional partition,plant landscape,road pavement,landscape etc which combined with modern aesthetic and traditions of Buddhist culture,it is create more fashionable temple garden landscape.It is promote Buddhist culture and can meet the needs of modern tourism activities. Key word:The Buddhism Culture;The Temple;The Landscape 陕西省教育厅课题:16JK1531 丝绸之路石窟造像艺术的地域文化研究---以中国段甘肃地区为例 寺院景观是指佛寺的庭院景观,也是一般宗教朝拜和祭祀场所除了宗教建筑以外的园林景观,是中国佛教寺庙园林的重要组成部分。寺庙景观是佛教文化的信息载体的表现,是一种独特的宗教文化景观,无论是从其景观的布局还是具体细节的表现,都明确的展现了佛教文化底蕴极其地域文化特色,这样的景观设计将对佛教文化的推广和传播起到了促进作用,同时也能够满足旅游者求新求异的趣味。 2.寺庙景观设计元素

中国寺庙与外国教堂的对比

中国寺庙与外国教堂的对比 中国宗教性地方建筑主要有佛教建筑、道教建筑、及少数民族宗教建筑。寺庙建筑是中国古典代表建筑之一,它起源于封建社会人们对于神权的崇拜。宗教建筑一直是建筑界长盛不衰的话题,相对于外国教堂类宗教建筑保存完好而言,中国的寺庙类宗教建筑则显得有些日暮西山。 简介 中国庙宇: 庙宇,供奉神佛或历史上名人的处所。庙宇在中国乡土建筑中占有较重要地位,庙宇结构有三个主要部分:即台基、主体与屋顶。中国庙堂木料结构之因素:木柱、楣梁、正梁、横梁和支柱均披露可见。 寺院:寺院是出家人进行宗教活动的场所,是佛教信徒顶礼膜拜的地方,也是出家僧众修行的所在,后来逐步发展为具有多种综合功能的建筑群。寺院最早起源于佛教的发源地----印度,在印度佛陀时代,最初称寺院为“精舍”。寺院在中国就是佛教传教的场所,是外来文化。佛教大约在汉代传入中国。也就是在那个时候中国便有了寺院这种建筑。 道观:道观是道士修炼的地方。道观是要保持的清静、整洁和庄严。修道的方法众多,就是求“清静无为”、“离境坐忘”安静自然为本。道观照古人由右自左的书写方式,应为观道。道观是道士修炼的地方,在什么地方修建道观和修道是紧密相连的。道教的基本信仰是“道”,认为“道”是“虚无之乐,造化之根,神明之本,天地之元”,宇宙、阴阳、万物都是由它化成的。道教信仰中与“道”并提的是“德”,道教经书中解释为:“道之在我者就是德。”《自然经》中说:“德言得者,谓于道果。”所以道教规定信徒要“修道养德”,相信修道可以摆脱尘世的疾苦烦扰,生活安乐,这是一种精神修炼,目的是追求在心理上、精神上达到清静无为的出世境界。因此道教徒把“修道”放在首位。 教堂:教堂是欧洲人生活中的一个重要的部分。因此教堂遍布城乡各地,成为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历史久远。到欧洲,到德国,教堂是必须参观的,也是值得参观的。教堂是基督教(天主教,新教,东正教)。等举行弥撒礼拜等宗教事宜的地方,按照级别分类有主教坐堂,大教堂(大殿),教堂,礼拜堂等。世界现今前三大教堂是罗马教廷:圣彼得大教堂,米兰大教堂,塞维利亚大教堂,全世界共有1,520座宗座圣殿,其中大部分分布在欧洲,特别是在意大利。 异:佛教起源于古印度,东汉永平年间传入中国。传入之初,寺院建筑参照印度佛寺模式,以塔为中心,四周建有殿堂。晋唐以后,殿堂逐渐成为主要建筑,塔被移于寺外。寺院主要殿堂比较规范,依次为山门、天王殿、大雄宝殿、法堂、毗卢殿或藏经楼、方丈室等。东侧有僧房、香积厨、斋堂、职事房、茶堂、延寿堂等。西侧多为接待云游僧人的禅堂等。一些大寺院,门前还有放生池。 俗话说:“天下名山僧占多”。许多寺院都在深山密林中,所以第一道门便称“山门”,而三、山音近,故此一般山门又由三道门组成,象征佛教的空门、无相门、无作门的“三解脱门”。天王殿内,两旁四大天王,中为袒胸露腹的大肚弥勒佛。 佛教最早是沿着古丝绸之路传入的,丝绸之路既是一条古代的贸易通道,同时也是一条文化交流之道,所以中国早期的石窟寺也随着佛教的流布出现在这条古道的沿途。石窟是开凿在山崖壁上的石洞,是早期佛教建筑的一种形式。分布在中国从北到南广大地区的佛教石窟寺,不仅记录了中国佛教发展历史,这些石窟里大量的壁画、雕塑以及其他文物还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化和艺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