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保持完整的十大殖民建筑

中国保持完整的十大殖民建筑
中国保持完整的十大殖民建筑

中国保持完整的十大殖民建筑

中国的近代史是一部悲壮的半殖民地史。在那些曾被半殖民的城市,历史的痕迹仍处处可见。21世纪的今天,这些殖民建筑应该何去何从?我们是把它们看作中国的旧伤疤,还是像美国对待威廉斯堡一样,将半殖民地小城的一草一木都保留下来?

1、哈尔滨——圣索菲亚教堂

自十九世纪末以来,哈尔滨一直成为沙俄、日本的殖民地及掠夺中心。沙俄文化给哈尔滨带来了极大的影响,最典型之处就是反映在城市建设上。现有的哈尔滨早期建筑中,有俄罗斯的巴洛克式建筑、埃尔诺贝建筑、俄罗斯木结构建筑,及少量的中国古典建筑和日本近代建筑等等。

圣索菲亚教堂位于哈尔滨市内,由沙俄修建,是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

堂。

2、大连——日本圣德太子堂神社

100多年前,俄国人开建了这个城市。1895年底,日军因侵占中国领土而损害了其他帝国主义的利益,在俄、德、法等国干涉下,清政府以3000万两白银向日本买回辽东半岛。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大连地区都是主要战场,并先后被

俄日帝国主义者占据近五十年。

日据时期,日本殖民当局为了纪念日本圣德皇太子,在大连中山公园东侧山丘建了圣德太子堂,里面供奉圣德的木雕像,是大连唯一的神社遗

址。

3、天津——望海楼教堂

在签订《北京条约》后,法国攫取了天津望海楼一带方圆15亩地方的“永租权”。1896年12月,法国传教士谢福音主持拆掉了三岔口一带海河北岸的崇禧观,盖起了一座规模可观的天主教堂,当地人称

这座教堂为“望海楼教堂”。

1870年夏,天津发生多起儿童失踪拐骗事件。经查获,绑架儿童罪犯均供认受到望海楼教堂教民的指使。于是,天津市民对侵略者的仇恨终于爆发,最后市民打死了谢福音和其他二十多名教士、修女等,放火焚烧了望海楼教堂和法国领事馆、仁慈堂。这就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天津教案”事件。经曾国藩调查之后,“确认”育婴堂并无诱拐伤害孩童之事,最后处死为首杀人的18人,并赔偿法国人的损失。后来,清政府在原来望海楼的旧址又建起了新的望海楼,而且,新望海楼比旧望海楼还要高出三丈。

4、青岛——欧人监狱

欧人监狱建筑群位于青岛市常州路25号,始建于1900年,是典型的欧式风格建筑,也是殖民统治者侵占青岛的历史见证。它最早是德国殖民统治者建立的司法机构,专门关押在青岛的外国侨民,因此称为“欧人监狱”;后在日伪时期、国民党统治时期均为看押场所;新中国成立后成为青岛市公安局看管所。由于其建造时间和启用时间均早于闻名的旅顺日俄监狱和上海提篮桥监狱,因此是中国目前使用时间最长的殖民时期兴建的监狱。1996年监狱停止使用,改造后成为文物保护、

旅游观光和法制教育场所。

5、上海外滩——“万国”建筑

1840年以后,上海作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对外开放。1845年英国殖民主义者抢占外滩,建立了英租界。1849年,法国殖民者也抢占外滩建立了法租界。自此至20世纪40年代初,外滩一直被英国和法国占据。

外滩的建筑大多经过三次或三次以上的重建,各国建筑师在这里大显身手,使面积不算大的外滩集中了二十余幢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风格的建筑,故外滩又有“万国建筑博览”之称。

6、宁波——老外滩

宁波于1844年1月1日开埠,英、美、法等国都在这里设立领事和副领事,并强行指定江北岸外滩一带为“外国人通商居留地”(即“老外滩”)。至二十世纪初,这里已变成了五方杂处的洋场,沿着江边,不仅有大英领事馆、天主教堂、巡捕房等,而且有洋行、码头,还有夜总会、妓院、饭庄、戏院和弹子房等等,几乎记录了宁波开埠的整

段历史。

7、福州——老苍山洋房

鸦片战争以后,福州成为清廷被迫开放的“五口通商”港口之一。在其老城区仓山遍布殖民地风格的建筑。仓山西式老宅,是清朝末年至民国间由西方传教士建立,是福州殖民文化的象征。

8、厦门鼓浪屿——英国领事馆

英国领事馆是厦门历史上第一个外国领事馆。1840年6月,英帝国主义发动了鸦片战争,曾攻打过厦门,被我守军击退。翌年8月,英军强占鼓浪屿。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同英国签订了《南京条约》,规定厦门为“通商口岸”,并承认“鼓浪屿仍由英国暂居”。英军于1843年11月2日设立领事事务所,派舰长纪里布任首任驻厦门领事,这是厦门历史上第一个外国领事。1860年签订《北京条约》后,法国、美国、德国、日本、西班牙、荷兰、丹麦、瑞典、挪威等殖民主义者,蜂拥踏上了鼓浪屿。鼓浪屿这个弹丸之地,成为各国领事馆聚集的“万

国领事馆”。

9、广州——沙面西洋建筑

沙面岛在历史上曾是英、法两国的租界,1860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英法两国选中了这块珠江中的小沙洲(距离清朝闭关锁国时期中国唯一的外贸区“广东十三行”相当近)作为租界地址,填筑成岛。沙面岛上有150多座欧洲风格建筑,其中有42座特色突出的新巴洛克式、仿哥特式、券廊式、新古典式及中西合璧风格建筑,是广州最具异

国情调的欧洲建筑群。

10. 澳门——议事亭前地(广场)

葡人来到澳门的几百年中,带来南欧的建筑艺术风格,也逐渐融合了中国的建筑格式,表现出一定的折中主义。澳门有不少广场具有浓厚的葡萄牙色彩,如,议事亭前地。广场的地上铺砌着波浪型葡萄牙黑白碎石,仿如大浪滔滔的海洋,配以各款海洋生物及澳门景点为图案,更具立体感,充份表达葡萄牙的航海事业,亦巧妙地切合澳门昔日的渔

港形象。

中国十大特色民居

中国十大特色民居 1、福建土楼: 客家土楼,也称福建圆楼,是中华文明的一颗明珠,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村民居建筑,是中国古建筑的一朵奇葩,它以历史悠久、风格独特、规模宏大、结构精巧等特点独立于世界民居建筑艺术之林。 土楼民居以种姓聚族而群居特点和它的建造特色都与客家人的历史有密切相关。客家人每到一处,本姓本家人总要聚居在一起。加之客家人居住的大多是偏僻的山区或深山密大之中,当时不但建筑材料蒉乏,豺狼虎豹、盗贼嘈杂,加上惧怕当地人的袭扰,客家人便营造“抵御性”的城堡式建筑住宅。 这样也就形成了客家民居独特的建筑形式——土楼。土楼主要分布在福建省的龙岩、漳州等地区。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经过明代早、中期的发展,明末、清代、民国时期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 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参见董斌《现代风水精鉴》),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 2、开平碉楼: 广东开平碉楼交错,形成中国绝无仅有的乡间景色。碉楼中西合璧,融会了各种建筑风格的精髓。开平境内最多的时候共有3000多座碉楼,目前尚存1800多座,分布在开平15个镇、办事处。这些碉楼是上世纪开平华侨与村民主动把外国建筑文化与当地建筑文化相结合的结晶。其数量之多,建筑之精美,风格之多样,堪称世界最大的“碉楼博物馆”。 建材上,有早期的泥墙楼(用灰沙、糖、盐、蚬壳、蚝壳等混合逐层锤打夯成),中期的青砖楼(用一般的青砖加厚建成),到最后的钢筋水泥楼(用钢筋混凝土按现代建筑用料建成)。 类型上,约分三大类:一是更楼或灯楼,这种楼一般建在村头或村尾,有些建在小山丘上,供民团及更夫使用,里面有探照灯及报警器,一旦发现匪贼立即报警,让村民准备。 二是众楼,由十多户或几户人家合资兴建,这种碉楼有3~6层,每层设有2~4间房,如有匪贼或洪涝,各户人家可住进众楼,以避灾难。 三是居楼,由华侨独资兴建,用于长久居住。开平碉楼中西合璧,碉楼的造型千姿百态。 最大特点是按照自己的意愿选取不同的外国建筑式样综合一起,自成一体,既有古希腊、罗马的风格,又有哥特、伊斯兰、巴洛克和洛可可风格的建筑要素,很难将开平碉楼具体归入国外某一个时期的

浅谈中国古代高层建筑

浅谈中国古代高层建筑姓名:王中原 学号: 2009280024 年级:09级 完成时间:2013-1-3 授课老师:李合群

浅谈中国古代高层建筑 摘要:中国古代建筑以木构架为结构体系,经历了由低层向高层的发展,以楼阁为代表的中国古代建筑达到了木构建筑高度上的极致。研究中国古代建筑的发展过程及其营造技术可以加深我们对中国古代木构建筑的认识及对古建筑的保护修缮工作,并对当代高层建筑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高台建筑;高层建筑;木构架;高层楼阁;功能;空间;构造技术;生态建筑 正文:一、中国古代高层建筑的发展 中国古代的高层建筑主要是台、楼和塔三种类型。中国古代建筑向高层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一、由土垒筑,土上架木二、在土石基础上,采用纯天然木构架;三、以砖石砌筑。中国古代建筑室以木构为主要潮流。前两个阶段是中国古代木构建筑向高层发展的尝试阶段,先是秦、两汉时期的高台,继而是汉魏,唐宋时期的高塔。最后由于种种原因走向衰落。 1、木构高台 高台建筑是中国古代特有的建 筑形式。汉魏以前的史籍,谈到高 大的建筑时,多用“台”,如“高 台榭,美宫室”。早期的台实际上 是一种土木混合结构的建筑,基本 原理是先夯筑体积很大的实心土台 子,逐层收分,形成阶梯形状的内 核,然后用木材在土台四周盖房 子,层层叠叠,可以建得很高。这 些高台主要用于宴乐和登高观景。 其中楚国的章华台为四台相连的建 筑群,最大一台高超过30米,分 为三层,其夯土遗址上仍可见到木 构建筑残存的柱础。这座台在战国 的时候很有名,据说游者登临台 顶,中间需要休息三次,因此得了 一个外号叫“三休台”。吴王夫差为 绝代美女西施所建的姑苏台依山就 势,更为豪华,台上有很多宫殿, 包括观赏水生物的海灵馆、金屋藏 娇的馆娃宫以及宴乐的春宵宫。燕下都高台遗址标志 秦朝的宫殿盛极一时,很多建筑保留了高台的形式,可惜全部毁于项羽的大火。汉朝的上林苑中建了很多高台,比如神明台、眺瞻台、望鹄台、桂台、避风台等,除了观景、游乐之外,还可用于通神、望气、观天象,例如其中有一座神明台,上面安置了一百名道士以沟通天上的神灵。长安还曾经修建过一座灵台,属于天文观测台的性质,张衡所制的浑天仪就放在上面。东汉末年,曹操在自己的封地邺城修建了著名的铜雀园,其中的主体建筑是铜雀、冰井、玉虎三台,曹植还专门写了一篇《登台赋》,赞美高台嵯峨雄飞的气势。魏文帝曹丕后来在首都洛阳宫城中建了一座凌云台,高二十三丈,台上设八角井和凉风观,具有天然冷气的功能。这座凌云台非常高,遇到大风的时候会左右摇晃,令登台的帝王感到恐慌,但实际上其结构十分坚固,并无倒塌的危险。 从隋代以后,台式建筑逐渐衰落,不再流行,唐宋时期的一些诗词中还可以找到一些吟咏古代名台的句子,比如唐代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辛弃疾《永

中国古代建筑特点和分类

分数: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签名:____________________《中国古建筑课程作业》 题目:《中国古代建筑特点和分类》 年级: 2010级 专业: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姓名:刘朝 学号: 1137 时间: 2012年6月10日

中国古代建筑特点和分类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中国的劳动人民用自己的血汗和智慧创造了辉煌的中国古代建筑文明。中国古代建筑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体系最完整的建筑体系。从单体建筑到院落组合、城市规划、园林布置等在世界建筑史中都处于领先地位。中国古代建筑完美的体现了的“天人合一”的建筑思想。 世界建筑因其文化背景的不同,由六大独立体系即古代中国建筑、古代埃及建筑、古代西亚建筑、古代印度建筑、古代爱琴海建筑和古代美洲建筑共同构成。其中有些建筑类型或早已中断,或流传不广,成就和影响也就相对有限,其中只有古代中国建筑、古代西亚建筑和古代印度建筑作为世界三大古代建筑体系延续至今,其中中国建筑延续时代最长,影响范围最广,成就最为辉煌。 中国古代建筑十分重视对中和、平易、含蓄而深沉的美学性格的追求,在其发展过程中,呈现出七大特点: 1、使用木材作为主要建筑材料 在中国古代建筑发展的过程中,木材始终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由此创造出独特的木结构形式,以此为骨架,既达到实际功能要求,又创造出优美的建筑形体以及相应建筑风格。 2、保持构架制原则 以立柱和纵横梁枋组合成各种形式的梁架,使建筑物上部荷载经由梁架、立柱传递至基础。墙壁只起围护、分隔的作用、不承受荷载,即“墙倒屋不塌”。在构筑梁架的过程中,部件之间通过卯榫结构相互连接,不使用钉子等辅助用具。 3、创造斗拱结构形式 创造斗栱结构形式。用纵横相叠的短木和斗形方木相叠而成的向外挑悬的斗栱,这是中国古代木结构构造的巧妙形式。 4、实行单体建筑标准化 中国古代的宫殿、寺庙、住宅等,往往是由若干单体建筑结合配置成组群。无论单体建筑规模大小,其外观轮廓均由阶基、屋身、屋顶3部分组成:下面是由砖石砌筑的阶基,承托着整座房屋;立在阶基上的是屋身,由木制柱额作骨架,其间安装门窗隔扇;上面是用木

中国代表性古建筑及各地特色民居

中国代表性古代民居建筑 民俗文化,而民俗建筑又各具特色,欣赏起来也是别有一番风味。我们精选了 中国最美的十大民居建筑,让您一饱眼福。 1.王家大院 王家大院是清代民居建筑的集大成者,由历史上灵石县四大家族之一的太 原王氏后裔——静升王家于清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年间先后建成。建筑规 模宏大,拥有“五巷”、“五堡”、“五祠堂”。 其中,五座古堡的院落布局分别被喻为“龙”、“凤”、“龟”、“麟”、“虎”五瑞兽 造型,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以上。现以“中国民居艺术馆”、“中华王氏博物馆” 和“力群美术馆”开放的红门堡(龙)、高家崖(凤)、崇宁堡(虎)三大建筑群和王氏 宗祠等,共有大小院落231座,房屋2078间,面积8万平方米。 王氏宗祠分上下两院,功能齐全,设计考究,祠前有精雕细刻的“孝义坊”。宗祠作为王氏先祖灵魂栖息的家园,1998年以来,已有数万名海外王氏后裔相 继到此观光并拜祖敬香。 2.乔家大院 乔家大院位于山西省祁县乔家堡村,北距太原54公里,南距东观镇仅2 公里。它又名在中堂,是清代中国著名的商业金融资本家乔致庸的宅第。始建 于清代乾隆年间,以后曾有两次增修,一次扩建,经过几代人的不断努力,于 民国初年建成一座宏伟的建筑群体,并集中体现了中国清代北方民居的独特风格。 大院为全封闭式的城堡式建筑群,占地10642(约十六亩)平方米,建筑面 积4175平方米,分6个大院,20个小院,313间房屋。大院三面临街,不与 周围民居相连。外围是封闭的砖墙,高10米有余,上层是女墙式的垛口,还有更楼,眺阁点缀其间,显得气势宏伟,威严高大。 大门坐西朝东,上有高大的顶楼,中间城门洞式的门道,大门对面是砖雕 百寿图照壁。大门以里,是一条石铺的东西走向的甬道,甬道两侧靠墙有护墙 围台,甬道尽头是祖先祠堂,与大门遥遥相对,为庙堂式结构。北面三个大院,都是芜廊出檐大门,暗棂暗柱,三大开间,车轿出入绰绰有余,门外侧有栓马 柱和上马石,从东往西数,依次为老院,西北院,书房院。

世界六大最著名建筑奖项精编版

世界六大最著名建筑奖项 1:普利兹克建筑奖Pritzker建筑奖是Hyatt(凯悦)基金会于1979年所设立的, 因其独一无二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有建筑诺贝尔奖之称。每年一次的颁奖都由美国总统颁发并致颁奖词,1983年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就是从当年的美国总统里根手里接受的大奖。该奖项一向是当代建筑风潮的指针性奖项,历届得奖的建筑师都是重量级的代表人物。从第一届的Philip Johnson(约翰逊),第五届的Ieoh Ming Pei(贝聿铭),之后有安藤忠雄(Tadao Ando),Frank. O.Gehry(盖里),以及Norman Foster(福斯特)等等无一不是当代的大师级人物。2000年的得主是来自荷兰的建筑师Rem Koolhaas(库尔哈斯)。Pritzker奖的由来Pritzker建筑奖由凯悦基金会在1979年设立,用以每年授予一位在世的建筑师,表彰其在建筑设计中所表现出的才智、想象力和责任感的优秀品质,以及通过建筑艺术对建筑环境和人性做出持久而杰出的贡献。该奖以Pritzker家族的姓氏命名。该家族的国际业务总部设在芝加哥,向以支持教育、宗教、社会福利、科学、医学和文化活动而闻名。Jay A. Pritzker和他的妻子(已于1999年1月23日逝世)发起设立了这个奖。他们的长子Thomas J. Pritzker现在是凯悦基金会的主席。他介绍说:“我们之所以对建筑感兴趣,是因为我们在世界上建了许多饭店,与规划、设计以及建筑营造有密切的联系,而且我们认识到人们对于建筑艺术的关切实在太少了。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芝加哥人,生活在摩天大楼诞生的地方,一座满是象Louis Sullivan(沙里文), Frank Lloyd Wright(赖特), Mies van de Rohe(密斯)这样的建筑伟人设计的建筑的城市,我们对建筑的热爱不足为怪。1967年我们买下了一幢尚未竣工的大楼作为我们的亚特兰大凯悦大酒店。它那高挑的中庭成为我们全球酒店集团的一个标志。很明显,这个设计对我们的客人以及员工的情绪有着显著的影响。如果说芝加哥的建筑让我们懂得了建筑艺术,那么从事酒店设计和建设则让我们认识到建筑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力。因此,在1978年我们想到来表彰一些当代的建筑师。爸爸妈妈相信,设立一个有意义的奖,不仅能够鼓励和刺激公众对建筑的关注,同时能够在建筑界激发更大的创造力。我为能代表母亲和家里其他人为此继续努力而自豪。”普利兹克建筑奖像一架选拔建筑大师的机器,目光犀利,下手精准,绝大多数获奖者的确名副其实。它似乎自成体系,从第一届得主菲利普·约翰逊(1979年)开始,到凯文·罗奇(1982年)、丹下健三(1987年)、雷姆·库哈斯(2000年),勾勒出一条影响深远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建筑思潮脉络;它能打破地域偏见,三位日本人和两位拉丁美洲建筑师的入选,显示了评选范围的全球性特征;出生于巴格达的女建筑师扎哈·哈迪德(2004年)的登场,多少弥补了它在性别取向上的一些遗憾;而对弗兰克·盖里(1989年)的关注,足以表明它的前瞻和远见:当时盖里只在美国西海岸做过一些美学冒险性建筑,其一生中最伟大的作品——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尚未出现,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弗兰克·盖里确实能够为世界创造惊人的建筑。一个奖项成为伟大,是因为获奖者足够伟大,而这首先要求评委们足够睿智,评选程序足够公正。在短短的27年时间里,普利兹克建筑奖迅速崛起,29位得奖者如群星闪耀,风光无限。其声势压过了百年老店“英国皇家建筑师金奖”(RIBA)、奖金更丰厚的“日本国家 艺术大赏”和丹麦“嘉士伯”奖、重视单个作品的美国建筑师协会(AIA)“国家荣誉奖”等权威大奖,成为建筑界公认的至高无上的奖项。奖赏Pritzker建筑奖在许多程序上以及奖金方面参照了诺贝尔奖。Pritzker建筑奖的获奖者可以得到10万美元的奖金,一个正式的获奖证书,1987年以后还增加了一块铜质奖章。(在这之前为每位获奖者颁发的是一座限量制版的亨利.摩尔的雕塑。)奖章正面图案的设计是以有“摩天楼之父”美称的芝加哥著名建筑师Louis Sullivan(沙里文)的设计为基础,刻有“The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Pritzker 建筑奖)字样,获奖者的姓名刻在奖章正中,奖章背面刻着亨利.沃顿1624年在其《建筑的要素》一书中提出的建筑的三个基本条件:“坚固、实用、愉悦”。评奖任何国家

中国八大古建筑典型类别

中国八大古建筑典型类别 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不同类型的建筑为满足人们各种不同的需求而产生,并不断地发展完善,现在我们来认识一下古建的八个典型类别:宫殿、坛庙、陵墓,宗教建筑、城市公共建筑、园林、民居、桥梁。 宫殿 宫殿是皇帝居住并进行统治的地方,是国家的权力中心,是国家政权和家族皇权的象征。为了突出皇帝权威的至高无上,历朝历代的宫殿建筑虽风格各异,却都显示出其“非壮丽无以重威”的特质。 目前中国发现或保存下来的宫殿建筑或遗址,年代较早的有商代时的二里头宫殿建筑遗址,晚近的有明清时期的紫禁城。 坛庙 坛——即中国古代主要用于祭祀天、地、社稷等活动的台型建筑,如北京城内外的天坛、地坛、日坛、月坛、祈谷坛、社稷坛等。坛类建筑的共同特征,在于其均形体规整,色调简单庄重,周以壝墙,环以柏树,以造成远隔尘嚣的环境。

坛的形式多以阴阳五行等学说为依据。例如天坛、地坛的主体建筑分别采用圆形和方形,来源于天圆地方之说。天坛所用石料的件数和尺寸都采用奇数,是采用古人以天为阳性和以奇数代表阳性的说法。 天坛内的祈年殿,原本琉璃瓦的颜色上檐是青色象征青天,中檐黄色象征土地,下檐绿色象征万物。至乾隆十六年改为三层均蓝色,以合专以祭天之意。 庙——即中国古代祭祀建筑。庙的建筑形制要求肃穆整齐,大致可分为三类: (1)祭祀祖先的庙 中国古代帝王诸侯等奉祀祖先的建筑称宗庙。帝王的宗庙称太庙,是等级最高的建筑,庙制历代不同。贵族、显宦、世家大族奉祀祖先的建筑称家庙或宗祠,仿照太庙方位,设于宅第东侧,规模不一,其中有的宗祠附设义学、义仓、戏楼,功能超出祭祀范围。 北京太庙前殿(前殿面阔11间,进深4间,重檐庑殿顶,周围有三重汉白玉须弥座式台基,四周围石护栏)

世界十大最高建筑排行

世界十大最高建筑排行(组图) 第十名:中银大厦 香港中国银行大厦,由贝聿铭建筑师事务所设计,1990年完工。总建筑面积12.9万平方米,地上70层,总高369米。结构采用4角12层高的巨形钢柱支撑,室内无一根柱子。

第九名:中环广场大厦 1993年香港中环广场大厦建成,高374米,78层,是香港目前最高的摩天大楼。也同样跻身于世界最高建筑物前10名之列。 大厦看起来是三角形造型,其实并不是真三角形因为它的尖角均被切去。原因有二:首先是为了能有更多便于使用的室内面积;而更重要的是避免以其税利尖角冲向邻居而得罪他们。 大厦顶部以金字塔形状的坡顶以及立于其上的桅杆作收束,晚间日光照耀下闪闪发光。立面以三种不同颜色的隔热玻璃围护。金色、银色涂层的玻璃构成垂直和水平图案而形别涂饰的花玻璃穿插其间,形成典雅而又闪烁发光的形象。

第八名:帝国大厦 矗立在美国纽约市中心高1250英尺、共102层的帝国大厦度过了50个春秋。30年代,美国经济处于大萧条时期,人民生活更加困苦,而华尔街的老板们却热衷于修建摩天大楼的竞赛。百万富翁拉斯科布为了显示自己的富有,决意修建一座世界最高的楼房。能盖多高?拉姆沉思片刻后回答说:“1050英尺。”拉斯科布对这个高度很不满意,因为这仅仅比当时纽约新建成的克莱斯勒大厦高4英尺。于是,建筑师设法增加了一节200英尺高的圆塔,使帝国大厦的高度为1250英尺。这座摩天大楼只用了410天就建成,也可算是建筑史上的奇迹。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帝国大厦一直是世界最高的楼房。

第七名:信兴广场大厦 信兴广场地王大厦由68层的商业大楼、32层的商务公寓、5层的购物中心及2层地下停车场组成,楼高384米,占地18734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7万平方米,总投资40亿港币 第六名:中信广场大厦

中西方古代建筑设计经典作品

中西方古代建筑设计经典作品分析 在建筑风格多样化的今天,中西方古代建筑的历程是曲折而又漫长的,其中涌现出不少的经典建筑,它们不仅仅是一种风格的象征,也可能是一个时代的象征,同时还极大的影响着后续的建筑风格,它们是一个又一个、一代又一代建筑设计师们思想的结晶,有着深远的社会意义。 明清建筑在我国古代建筑中到达了最后一个巅峰,故宫是其代表作之一。故宫坐落于北京城的中心,占地 1087亩,合72万多平方米,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世界上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代木结构建筑群。它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建筑传统和独待风格。 故宫始建于1406年,是明代永乐皇帝由南京迁都北京时所建的宫城。从总体布局上说,它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即所谓的外朝和内庭。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文华殿、武英殿作为两翼,为行使朝政的主要场所。内庭由乾清官、交泰殿、坤宁宫和东西六宫构成,为皇室的生活居住区。按四根柱为一间的传统进行计算,共有近万间之多,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宫殿群由紫禁城围护,城高10米,外又围以52米宽的护城河。整座城开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南门为午门、北门为玄(神)武门,东门为东华门、西门为西华门。城的四角各建有一座角楼。整个故宫的建筑布局严谨

规则,主次有序,并用形体变化、高低起伏的手法,使空间丰富多变。午门是故宫的正门,在城墙墩台上建有一组建筑。正中是宽九间的庑殿顶重檐大殿,两侧有联檐通脊的殿阁伸展而出,四隅各有一个高大的角亭。这一组建筑称五凤楼,巍峨壮丽、气势浑厚。进午门,经过一个大庭院,再过金水桥,入太和门,即是外朝的三大殿,太和在前,中和居中,保和在后,依次建筑在一个呈工字形的高大基台上。基台高8.13 米,分3 层,用汉白玉砌筑而成。每层当中都有石雕御路,边上都装饰有栏板、望柱和龙头。据统计,有透雕栏板1414 块,刻有云龙翔风图案的望柱1460根,龙头1138个。这些石雕装饰,反映了中国传统建筑独特风格的装饰艺术。同时,在结构功能上又起着排水的作用。栏板下,以及望校上伸出的龙头口中,都刻有小洞口。每当下雨,水由龙头流出,恰似千龙喷水,蔚为大观。太和殿又称金鸾殿,是皇帝发布政令和举行大典的场所。殿高 35.05 米,宽63.96 米,深 37.20米,是故宫最大的建筑,也是现存全国最大的木构建筑。它的结构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木构建筑的特点。即,先在栓础上立木柱,柱上架大梁,梁上立小矮柱(瓜柱),再架上一层较短的梁;自大梁而上可以通过小柱重叠几层梁,逐层加高,每层的梁逐层缩短,形成重檐;在最上层立脊瓜柱,在两组构架之间横搭檩枋;在檩上铺木椽,椽上铺木板(望板),板上苫灰背瓷瓦;由于梁架逐层加高,

中国七大500米以上在建超高层建筑汇总

中国七大500米以上在建超高层建筑汇总 虽然关于中国是否需要建这么多超高层建筑的争议一直在进行中,但这些都阻挡不了中国超高层的发展速度,目前中国最高的几座超高层建筑的建设也渐入佳境,729m的苏州中南中心也已公示。 一、深圳平安金融中心(660m)2013年12月19日凌晨,中国第一高 楼660m的深圳平安金融中心建筑标高已至300.35m,全面突破300m大关。平安 金融中心项目位于深圳市福田中心区,总用地面积18931.74 m2,总建筑 面积460665.0m2,建筑基底面积12305.63m2。塔楼地上118层,标准层层高 4.5m,塔尖高度为660m,主体结构屋盖高度为588m,主体顶层楼面高度为 554.5m,建筑面积约319416m2 ;商业裙楼地上11层,高度约53m,建筑面积约 49785m2 ;扩大地下室5层,深28m,柱网9m X9m,建筑面积约

81035m2,总建筑面积约45万m2。建筑功能为办公、交易、会议、商业、观光及餐饮。设计过程中采用了3种方案增大巨型框架所承担的剪力:1)将8根巨型柱从底到顶倾斜(方案1);2)在带状桁架间设置单斜撑(方案2);3)在带状桁架间设置X形支撑(方案3)o采用上述方法均能有效地提高巨型框架承担的剪力,经各专业协调最终采用在带状桁架间设置单斜撑的方案2o 建筑设计:美国KPF 结构设计:美国TT与CCDI悉地国际 ⑵方案w *)方素対(°方案昇 二、上海中心大厦(632m )2013年8月3日,随着最后一根钢梁就位,在建的“上海中心”实现结构封顶,大厦按计划达到125层,突破580米高度。上海中心大厦总高度达632米,预计将在2015年全部完工。上海中心大厦位于上海浦东新区陆家嘴金融区,与金茂大厦和上海环球金融中心相邻,为一栋多功能的摩天大楼,塔楼结构高度580m,建筑总高度632m。塔楼主体结构采用巨型

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征

中国古建筑的基本特征 中国古代建筑在世界建筑中自成体系,形成了固有的艺术风格与构造特征,包括完整的木架构体系,三段式的外观特征,群体组合的配置形式,均衡对称的布局原则,美丽动人的构件造型,装饰色彩与等级 的紧密结合等。 1.完整的木架构体系 2.群体组合的配置形式 3.均衡对称的布局原则 4.美丽动人的构件造型 5.装饰色彩与等级的紧密结合 6. 三段式的外观特征 1.完整的木架构体系 亲木文化情结 世界上没有哪一个民族的建筑文化像中国这样,在近现代西洋建筑东渐之前,如此漫长地热衷于土 木结构及其群体组合。 优点: 第一,取材方便、加工容易 中西比较: 意大利佛罗伦萨主教堂1420年动工,1470年完工;同期紫禁城1407年动工,1420年完工;法国凯旋门30年完工,同时期乾隆建造承德普陀宗乘之庙开始于1767年,1771年完工。 第二,灵活性强 由于墙壁不负担屋顶和楼面的重量,建筑物具有极大的灵活性,门窗开设比较自由,并发展成精妙 而独特的中国门窗文化。 第三,抗震性强,墙倒屋不塌 木材具有一定弹性,梁柱的框架结构有较好的整体性,因而木架构房屋的抗震性能较强,墙是隔断 不承重,防御地震, 例子:山西应县释迦塔 在我国现在保存的古塔当中,应县木塔无论在建筑规模或建筑艺术上,都有特殊的地位,可以称得上是我国以至世界古建筑中的一件珍品。应县在山西省的北部。木塔坐落在县城的西北角,原来这里是一座规模很大的佛宫寺,后来寺庙塌毁,只剩下这座原名叫释迦塔的木塔巍然屹立。 应县木塔建于辽代(1056年)。外形是八角形,高达67.13米,除了石头基础外,全部用木头建造,各层用内外两圈木柱支撑梁架,而木柱之间,使用了60多种斜撑梁、木枋和短柱,规格和手法变化多样,组成不同方向的复梁式木架,使整个塔的构架联结成一个整体,既坚固,又美观。

全球著名十大建筑设计师及作品介绍

全球著名十大建筑设计师及作品介绍一:创新建筑师代表: Santiago Calatrava (卡拉特拉瓦) Santiago Calatrava 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创新建筑师之一,也是备受争议的建筑师。Santiago Calatrava以桥梁结构设计与艺术建筑闻名于世,他设计了威尼斯、都柏林、曼彻斯特以及巴塞罗那的桥梁,也设计了里昂、里斯本、苏黎世的火车站。最近的作品就是著名的2004年雅典奥运会主场馆。 由于Calatrava 拥有建筑师和工程师的双重身份,

他对结构和建筑美学之间的互动有着准绳的掌握。他认为美态能够由力学的工程设计表达出来,而大自然之中,林木虫鸟的形态美观,同时亦有着惊人的力学效率。所以,他常常以大自然作为他设计时启发灵感的泉源。他设计的桥梁以纯粹结构形成的优雅动态而举世闻名,展现出技术理性所能呈现的逻辑的美,而又仿佛超越了地心引力和结构法则的束缚。 有的时候,他的设计难免会让人想起外星来客,极其突兀的技术美似乎全然出乎地球人的常规预料。这当然是得益于他在结构工程专业上的特长。早自20世纪初以来,桥梁的设计一直被托付给了路桥结构工程师,建筑师退避三舍好像已成习惯。由于有了卡拉特拉瓦,全世界的建筑师们才忽然发现了新的课题,在90年代前后爆发了对桥梁进行建筑设计的热潮,从一个新的角度重新开始塑造城市中的这类元素,进而影响到城市的面貌。2001年,卡拉特拉瓦在美国的第一个作品建成,是威斯康星州密尔沃基的美术博物馆扩建工程。此地原有一个旧馆,是在1957年由当地的建筑师事务所设计的,这一次卡拉特拉瓦加建的Quadracci展厅,名号不大,其实却造成了绝对喧宾夺主的局面。

中国最著名的建筑物

中国的历史渊源流长,同时中国的建筑也是闻名世界。它凝聚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血和 智慧。今天就为大家分享一下中国著名的建筑有哪些? 1、万里长城 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工程之一。从公元前7世纪前后的春秋战国开 始修筑,直到16世纪的明代终止。它穿越巍巍群山,跨过莽莽草原,横亘8个省、市、自治区,全长6700公里。 2、故宫 故宫又名紫禁城位于老北京城的中轴线上,是明朝和清朝的皇室。占地72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共有殿宇9999间半,是世界最大的宫殿,也是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 建筑群。整个建筑群按中轴线对称布局,层次分明,主体突出。太和殿,又称“金銮殿”,是明、清皇帝举行大典的地方。 3、布达拉宫 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耸立在西藏拉萨市红山之上,海拔3700多米,占地总面积36万余平 方米,建筑总面积13万余平方米,主楼高117米,共13层,其中宫殿、灵塔殿、佛殿、经堂、僧舍、庭院等一应俱全,是当今世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宫堡式建筑群。“布达拉”系 舟岛,是梵文音译,又译作“普陀罗”或“普陀”,原指观世音菩萨所居之岛。拉萨布达拉宫俗 称第二普陀罗山。 4、秦始皇陵兵马俑 秦始皇陵兵马俑位于陕西省临潼县秦始皇陵东侧,是陪葬坑中的一组陶塑艺术作品。其中1 号坑最大,面积为230米×62米,坑内有与真人真马大小相同的武士俑和战马俑6000多个排 成40路纵队的方阵。此外,还有2、3、4号坑。1977年这里建立了秦始皇陵兵马俑博物馆。 5、颐和园 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坐落在北京西郊,距城区15公里,占地约290公顷,与圆明园毗邻。它是以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为蓝本,汲取江南园 林的设计手法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山水园林,也是保存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也是国家重点旅游景点。 6、永乐宫 永乐宫,因故址在永乐镇而命名,又名大纯阳万寿宫。永乐宫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原 址位于山西省芮城县永乐镇招贤村,现址位于芮城县城北3公里的龙泉村东侧。永乐宫始建 于元代,施工期前后共110多年。宫殿内部的墙壁上布满永乐宫壁画。 7、赵州桥

中国现代高层建筑设计

浅谈中国现代高层建筑设计 摘要:高层建筑设计不仅仅是简单意义的单纯设计,单纯满足使用功能、技术和经济等方面的要求,已不再是设计的全部内容。重视高层建筑设计理念,进一步完善高层建筑设计理念是推动高层建筑设计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本文对高层建筑设计原理进行了分析,并对高层建筑设计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现代高层建筑;建筑设计;注意问题 abstract: the high-rise building design is not only simple meaning of simple design, simple meet the use function, technology and economy requirements, is no longer the entire content of the design. pay attention to high building design concept, further improve the high-rise building design concept is to promote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design an effective way. in this paper, the design principle of the high-rise building is analyzed, and the design of high-rise building should be paid attention to during the problems were discussed. keywords: modern high-rise building; architecture design; pay attention to problems 中图分类号:tu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前言

中国古建筑基础知识

中国古建筑基础知识- 古建保护与修复 中国古代建筑的基本特征 1.建筑外形上的特征:具有屋顶,屋身与台基三部分。 2.建筑结构的特征:木构架结构(木构架:屋顶与屋身部分的骨架)。 基本做法:以立柱与横梁组成构架,四根柱子组成一间,一栋房子有几个间组成。 3.建筑群体布局的特征:组合原则:以院子为中心,四面布置建筑物,每个建筑物的正面都面向院子,并在这一面设门窗。规模较大的建筑由若干个院子组成。 有显著的中轴线,线上布置主要的建筑物,两侧的次要建筑多作对称的布置。 4.建筑装饰及色彩的特征 装饰细部:梁枋,斗拱,檩椽等结构构建经艺术加工发挥装饰作用。 色彩:古代建筑中最显著特征之一。宫殿庙宇中黄色琉璃瓦顶,朱红色屋身,檐下阴影里用蓝绿色略加点金,在衬以白色石台基,轮廓鲜明富丽堂皇。一般住宅中用青灰色的砖墙瓦顶,或用粉墙瓦檐,木柱,梁枋门窗等多用黑色,褐色或本色木面。 彩画:建筑装饰中的重要部分。做在檐下及室市内的梁,枋,斗拱,天花及柱头上。构图密切结合构件本身的形式,色彩丰富。明清时期常用的有与玺彩画,旋子彩画与苏式彩画。 藻井:中国传统建筑中天花板上的一种装饰。名为“藻井”, 含有五行以水克火,预防火灾之义。一般都在寺庙佛座上或宫殿的宝座上方。就是平顶的凹进部分,有方格形、六角形、八角形或圆形,上有雕刻或彩绘,常见的有“双龙戏珠”。 屋顶 中国古典建筑的外观特征极为明显,都由屋顶、屋身、台基三部分组成,史称“三段式”。三段式之中以大屋顶最为典型。中国古代建筑,在形态上的显著特征就是大屋顶。中国古代建筑的屋顶被称为中国建筑之冠冕,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屋顶的流畅的曲线与飞檐,最初的功能就是为了快速排泄屋顶的积水,后来逐步发展成等级的象征。从汉代初得雏形至明清规格化,屋顶形式经历了漫长的演变历程,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中国古代建筑造型优美,尤其以屋顶造型最为突出,主要有庑殿、

中国十大名胜古迹图文介绍

中国十大名胜古迹图文介绍 中国十大名胜古迹之一: 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位于北京,是古代中国在不同时期为抵御塞北游牧部落联盟侵袭而修筑的规模浩大的军事工程的统称。长城东西绵延上万华里,因此又称作万里长城。 万里长城,是中国伟大的军事建筑,它规模浩大,被誉为古代人类建筑史上的一大奇迹。 中国十大名胜古迹之二: 桂林山水 桂林是一座文化古城。两千多年的历史,使它具有丰厚的文化底蕴。秦始皇统一国家后,桂林成为南通海域,北达中原的重镇。宋代以后,它一直是广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号称“西南会府”,直到新中国建立。在漫长的岁月里,桂林的奇山秀水吸引着无数的文人墨客,使他们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篇和文章,刻下了两千余件石刻和壁书,另外,历史还在这里留下了许多古迹遗址。这些独特的人文景观,使桂林得到了“游山如读史,看山如观画”的赞美。悠久的历史,为这块古老而美丽的土地孕育了富饶的文化。 中国十大名胜古迹之三: 杭州西湖 杭州西湖位于浙江省杭州市西部,杭州市市中心苏堤和白堤将湖面分成里湖、外湖、岳湖、西里湖和小南湖五个部分。 中国古代以西湖命名的湖有36 个之多,其中以杭州西湖最著名,如单称西湖通常指的就是杭州西湖。西湖是一个历史悠久、世界著名的风景游览胜地,古迹遍布,山水秀丽,景色宜人。 中国十大名胜古迹之四: 北京故宫

北京故宫,又名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位于北京市中心。面积为世界之最;故宫的整个建筑被两道坚固的防线围在中间,城墙上开有 4 门,南有午门,北 有神武门,东有东华门,西有西华门,城墙四角,还耸立着 4 座角楼,角楼有 3 层屋檐,72 个屋脊,玲珑剔透,造型别致,为中国古建筑中的杰作。 故宫始建于明永乐四年(1406 年), 永乐十八年(1420 年)建成。历经明清两个朝代24 个皇帝。按照“前朝后寝”的古制,布置着帝王发号施令,象征政权中心的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和帝后居住的后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 中国十大名胜古迹之五: 苏州园林苏州园林的历史可上溯至公元前 6 世纪春秋时吴王的园囿,私家园林最早见于记载的是东晋(4 世纪)的辟疆园,历代造园兴盛,名园日多。明清时期,苏州成为中国最繁华的地区之一,私家园林遍布古城内外.16--18 世纪全盛时期,苏州有园林200 余处,保存尚好的有数十处,并因此使苏州素有“人间天堂”的美誉。 中国十大名胜古迹之六: 安徽黄山黄山风景区,位于安徽省南部黄山市黄山集名山之长。泰山之雄伟,华山之险峻,衡山之烟云,庐山之瀑,雁荡山之巧石,峨嵋山之秀丽,黄山无不兼而有之。明代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两游黄山,赞叹说:“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 又留“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誉。更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 黄山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内,由于山高谷深,气候呈垂直变化,气候宜人,是得天独厚的避暑胜地,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疗养避暑胜地。黄山动物种类300 多种,有梅花鹿、黑麂、毛冠鹿、苏门羚、长尾雉等14 种中国国家级保护的野生动物。 中国十大名胜古迹之七:长江三峡

高层建筑发展简史

高层建筑发展简史 高层建筑发展简史 古代就开始建造高层建筑,埃及于公元前280年建造的亚历山大港灯塔,高100多米,为石结构(今留残址)。中国建于523年的河南登封县嵩岳寺塔,高40米,为砖结构,建于1056年的山西应县佛宫寺释迦塔,高67米多,为木结构,均保存至今。 现代高层建筑首先从美国兴起,1883年在芝加哥建造了第一幢砖石自承重和钢框架结构的保险公司大楼,高11层。1913 年在纽约建成的伍尔沃思大楼,高52层。1931年在纽约建成的帝国州大厦,高381米,102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了世界范围内的高层建筑繁荣时期。1962~1976年建于纽约的两座世界贸易中心大楼,各为110层,高411米。1974年建于芝加哥的西尔斯大厦为110层,高443米,曾经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加拿大兴建了多伦多的商业宫和第一银行大厦,前者高239米,后者高295米。日本近十几年来建起大量高百米以上的建筑,如东京池袋阳光大楼为60层,高226米。法国巴黎德方斯区有30~50层高层建筑几十幢。苏联在1971年建造了40层的建筑,并发展为高层建筑群。 中国近代的高层建筑始建于20世纪20~30年代。1934年在上海建成国际饭店,高22层。50年代在北京建成13层的民族饭店、15层的民航大楼;60年代在广州建成18层的人民大厦、27层的广州宾馆。70年代末期起,全国各大城市兴建了大量的高层住宅,如北京前三门、

复兴门、建国门和上海漕溪北路等处,都建起12~16层的高层住宅建筑群,以及大批高层办公楼、旅馆。中国1986年建成的深圳国际贸易中心大厦,高50层。上海金茂大厦于1994年开工,1998年建成,有地上88层,若再加上尖塔的楼层共有93层,地下3层。上海环球金融中心是位于中国上海陆家嘴的一栋摩天大楼,2008年8月29日竣工。是中国目前第二高楼、世界第三高楼、世界最高的平顶式大楼,楼高492米,地上101层。

世界著名十大超高层建筑排名综述

世界著名十大超高层建筑及未来的九大 绿色建筑

NO.1 迪拜塔 ●地点:位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 ●高度:有162个楼层,总高度828米 ●设计单位:美国芝加哥公司的美国建筑师阿德里安·史密斯(Adrian Smith)设计, 韩国三星公司负责实施。 ●竣工时间:在2004年9月21日开始动工,在2010年1月4日竣工启用。 设计特点:建筑设计采用了一种具有 挑战性的单式结构,由连为一体的管 状多塔组成,具有太空时代风格的外 形,基座周围采用了富有伊斯兰建筑 风格的几何图形——六瓣的沙漠之花。 总投资:总投资超70亿美元。 世界第一高楼828米---迪拜塔

NO.2 台北101大楼 ●地点:台北市信义区西村里信义路五段7号 ●开工时间:1999年7月 ●竣工时间:2003年10月17日 ●占地面积:30278平方米 ●建筑面积:28.95万平方米 ●建筑高度:508米 ●建筑层数:地上101层,地下3层 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新式的巨型结构 建筑造价:580亿元新台币 投资单位:台北金融大楼控股有限公司 设计单位:李祖原建筑师事务所 建设用途:购物中心,办公,观景, 施工单位:KTRT 地位,高度:508米 设计特点:超越单一量体的设计观,以中国人的吉祥数 字“八”作为设计单元。

NO.3上海中心大厦(在建)●建设地点:陆家嘴金融中心区Z3-2地块。 ●开工时间:2008年11月29日。 ●竣工时间:2014年。 ●占地面积:30368平方米。 ●建筑面积:574058平方米,其中地上总建筑 面积约410139平方米。 ●建筑高度:632米。 ●建筑层数:地下结构5层,地上部分包括124 层塔楼和7层东西裙房。 ●结构形式:钢筋混凝土核心筒-外框架结构。 ●用钢量:约100000吨。 ●建筑造价:148亿元。 建筑/结构设计单位:M.Arthur Gensler Jr.&Associat -es,Inc.美国旧金山根斯勒建筑设计所总裁阿瑟~根斯勒 设计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中国几个出名的古建筑

一.宫殿城墙 古代建筑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宫殿建筑则是其中最瑰丽的奇葩。不论在结构上,还是在形式上,它们都显示了皇家的尊严和富丽堂皇的气派,从而区别于其它类型的建筑。几千年来,历代封建王朝都非常重视修建象征帝王权威的皇宫,形成了完整的宫殿建筑体系。 代表:北京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皇宫,即今北京故宫。明代皇帝朱棣沿用元朝大内宫殿旧址而稍向南移,以南京宫殿为蓝本。 居庸关,八达岭长城, 二. 锦绣园林 苏州四大名园 苏州园林吸收了江南园林建筑艺术的精华,是中国优秀的文化遗产,理所当然被联合国列为人类与自然文化遗产。苏州园林善于把有限空间巧妙地组成变幻多端的景致,结构上以小巧玲珑取胜。 网师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统称“苏州四大名园”,素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誉。 苏州园林代表了中国私家园林的风格和艺术水平,是不可多得的旅游圣地。 三. 亭台楼阁 四大名楼: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鹳鹊楼 四大名亭:安徽滁县醉翁亭、北京陶然亭、湖南长沙爱晚亭、浙江杭州湖心亭我国宋代有著名四大书院:岳麓书院,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山下。 白鹿洞书院,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脚下。 嵩阳书院,位于在河南嵩山南麓,登封县城北约三公里处。 雎阳书院(又名“应天书院”)。 详细参考:https://www.360docs.net/doc/9b17696888.html,/question/23497034.html?fr=qrl 四. 寺庙道观 著名佛教寺庙 中国第一古刹洛阳白马寺,文殊菩萨道场五台山寺庙群,洪洞上下广胜寺,佛教南禅发祥地光孝寺,江南名刹灵隐寺、金山寺,正定大伽蓝隆兴寺,北京城内历史最悠久的古刹法源寺,地藏菩萨道场九华山寺庙群,最古老的木结构高层建筑独乐寺,由文成公主选址设计的大昭寺,观音菩萨道场普陀山寺庙群,北京最大的喇嘛庙雍和宫... 著名道观

世界六大最著名建筑奖项

1:普利兹克建筑奖 Pritzker建筑奖是Hyatt(凯悦)基金会于1979年所设立的, 因其独一无二的权威性和影响力,有建筑诺贝尔奖之称。每年一次的颁奖都由美国总统颁发并致颁奖词,1983年美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就是从当年的美国总统里根手里接受的大奖。该奖项一向是当代建筑风潮的指针性奖项,历届得奖的建筑师都是重量级的代表人物。从第一届的Philip Johnson(约翰逊),第五届的Ieoh Ming Pei(贝聿铭),之后有安藤忠雄(Tadao Ando),Frank. (盖里),以及Norman Foster(福斯特)等等无一不是当代的大师级人物。2000年的得主是来自荷兰的建筑师Rem Koolhaas(库尔哈斯)。 Pritzker奖的由来Pritzker建筑奖由凯悦基金会在1979年设立,用以每年授予一位在世的建筑师,表彰其在建筑设计中所表现出的才智、想象力和责任感的优秀品质,以及通过建筑艺术对建筑环境和人性做出持久而杰出的贡献。该奖以Pritzker家族的姓氏命名。该家族的国际业务总部设在芝加哥,向以支持教育、宗教、社会福利、科学、医学和文化活动而闻名。 Jay A. Pritzker和他的妻子(已于1999年1月23日逝世)发起设立了这个奖。他们的长子Thomas J. Pritzker现在是凯悦基金会的主席。他介绍说:“我们之所以对建筑感兴趣,是因为我们在世界上建了许多饭店,与规划、设计以及建筑营造有密切的联系,而且我们认识到人们对于建筑艺术的关切实在太少了。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芝加哥人,生活在摩天大楼诞生的地方,一座满是象Louis Sullivan(沙里文), Frank Lloyd Wright(赖特), Mies van de Rohe(密斯)这样的建筑伟人设计的建筑的城市,我们对建筑的热爱不足为怪。1967年我们买下了一幢尚未竣工的大楼作为我们的亚特兰大凯悦大酒店。它那高挑的中庭成为我们全球酒店集团的一个标志。很明显,这个设计对我们的客人以及员工的情绪有着显着的影响。如果说芝加哥的建筑让我们懂得了建筑艺术,那么从事酒店设计和建设则让我们认识到建筑对人类行为的影响力。因此,在1978年我们想到来表彰一些当代的建筑师。爸爸妈妈相信,设立一个有意义的奖,不仅能够鼓励和刺激公众对建筑的关注,同时能够在建筑界激发更大的创造力。我为能代表母亲和家里其他人为此继续努力而自豪。”普利兹克建筑奖像一架选拔建筑大师的机器,目光犀利,下手精准,绝大多数获奖者的确名副其实。它似乎自成体系,从第一届得主菲利普·约翰逊(1979年)开始,到凯文·罗奇(1982年)、丹下健三(1987年)、雷姆·库哈斯(2000年),勾勒出一条影响深远的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建筑思潮脉络;它能打破地域偏见,三位日本人和两位拉丁美洲建筑师的入选,显示了评选范围的全球性特征;出生于巴格达的女建筑师扎哈·哈迪德(2004年)的登场,多少弥补了它在性别取向上的一些遗憾;而对弗兰克·盖里(1989年)的关注,足以表明它的前瞻和远见:当时盖里只在美国西海岸做过一些美学冒险性建筑,其一生中最伟大的作品——毕尔巴鄂古根海姆博物馆尚未出现,但后来的事实证明,弗兰克·盖里确实能够为世界创造惊人的建筑。一个奖项成为伟大,是因为获奖者足够伟大,而这首先要求评委们足够睿智,评选程序足够公正。在短短的27年时间里,普利兹克建筑奖迅速崛起,29位得奖者如群星闪耀,风光无限。其声势压过了百年老店“英国皇家建筑师金奖”(RIBA)、奖金更丰厚的“日本国家 艺术大赏”和丹麦“嘉士伯”奖、重视单个作品的美国建筑师协会(AIA)“国家荣誉奖”等权威大奖,成为建筑界公认的至高无上的奖项。奖赏 Pritzker建筑奖在许多程序上以及奖金方面参照了诺贝尔奖。Pritzker建筑奖的获奖者可以得到10万美元的奖金,一个正式的获奖证书,1987年以后还增加了一块铜质奖章。(在这之前为每位获奖者颁发的是一座限量制版的亨利.摩尔的雕塑。)奖章正面图案的设计是以有“摩天楼之父”美称的芝加哥着名建筑师Louis Sullivan(沙里文)的设计为基础,刻有“The 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Pritzker建筑奖)字样,获奖者的姓名刻在奖章正中,奖章背面刻着亨利.沃顿1624年在其《建筑的要素》一书中提出的建筑的三个基本条件:“坚固、实用、愉悦”。评奖任何国家的任何人,无论是政府官员、作家、批评家、学者、建筑师、建筑团体、实业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