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修作业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与措施0

检修作业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与措施0
检修作业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与措施0

检修作业过程危险有害因素

分析及安全措施

人员伤亡事故按照海因里希法则的解释为:在机械生产过程中,每发生330起意外事件,有300起未产生人员伤害,29起造成人员轻伤,1件导致重伤或死亡。该法则说明,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是事故的直接原因,企业事故预防工作的中心就是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

检修人员在对化工生产装置的检修过程中,如果因检修作业人员未能够对所承担的检修工作进行充分地风险辨识,而造成作业时的防措施不到位,很可能导致在工作中产生某种失误,从而造成事故的发生。因此,在检修作业前进行风险分析,落实好相应的安全措施,是确保意外事件发生的行之有效的方法。

为提高我们检修作业的安全系数,现根据“八大作业规程”的容和各种相关作业规的要求,我们将常用的一些检修容所包含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归类,并规相应的防措施。以便大家进行学习,并在每一项检修作业前对该项作业进行风险辨识、落实防措施。

一、动火作业

三、受限空间作业

四、吊装作业

五、动土作业

六、转动设备检修作业

七、腐蚀性介质检修作业

十一、公司适用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事故应急处置原则1.氨

危险源分类及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知识3、 危险源分类及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危险源是指一个系统中具有潜在能量和物质释放危险的、在一定的触发因素作用下可转化为事故的部位、区域、场所、空间、岗位、设备及其位置。也就是说,危险源是能量、危险物质集中的核心,是能量传出来或爆发的地方。危险源存在于确定的系统中,不同的系统范围,危险源的区域也不同。例如,从全国范围来说,对于危险行业(如石油、化工等)具体的一个企业(如炼油厂)就是一个危险源。而从一个企业系统来说,可能是某个车间、仓库就是危险源,一个车间系统中可能某台设备是危险源。因此,分析危险源应按系统的不同层次来进行。 根据上述对危险源的定义,危险源应由三个要素构成:潜在危险性、存在条件和触发因素。危险源的潜在危险性是指一旦触发事故,可能带来的危害程度或损失大小,或者说危险源可能释放的能量强度或危险物质量的大小。危险源的存在条件是指危险源所处的物理、化学状态和约束条件状态,例如物质的压力、温度、化学稳定性,盛装容器的坚固性,周围环境障碍物等情况。触发因素虽然不属于危险源的固有属性,但它是危险源转化为事故的外因,而且每一类型的危险源都有相应的敏感触发因素。如易燃易爆物质,热能是其敏感的触发因素;又如压力容器,压力升高是其敏感触发因素。因此,一定的危险源总是与相应的触发因素相关联。在触发因素的作用下,危险源转化为危险状态,继而转化为事故。 危险源是可能导致事故发生的潜在的不安全因素。实际上,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源,即不安全因素种类繁多、非常复杂,它们在导致事故发生、造成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方面所起的作用很不相同,相应地,控制它们的原则、方法也不相同。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把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即第一类危险源和第二类危险源。 1.第一类危险源分析 根据能量意外释放论,事故是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作用于人体的过量的能量或干扰人体与外界能量交换的危险物质是造成人员伤害的直接原因。于是,把系统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 一般地,能量被解释为物体做功的本领。做功的本领是无形的,只有在做功时才显现出来。因此,实际工作中往往把产生能量的能量源或拥有能量的能量载体看作第一类危险源来处理。例如,带电的导体、奔驰的车辆等。 (1)常见的第一类危险源 可以列举工业生产过程中常见的第一类危险源,表中列出了可能导致各类伤亡事故的第一类危险源。 ①产生、供给能量的装置、设备 产生、供给人们生产、生活活动能量的装置、设备是典型的能量源。例如变电所、供热锅炉等,它们运转时供给或产生很高的能量。 ②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势能的装置、设备、场所 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势能的装置、设备、场所相当于能量源。例如起重、提升机械、高度差较大的场所等,使人体或物体具有较高的势能。 ③能量载体 拥有能量的人或物。例如运动中的车辆、机械的运动部件、带电的导体等,本身具有较大能量。 ④一旦失控可能产生巨大能量的装置、设备、场所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评价.doc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评价 一、几个概念(术语定义)1.危险:根据系统安全工程的观点,危险是指系统中存在导致发生不期望后果的可能性超过了人们的承受程度。从危险的概念可以看出,危险是人们对事物的具体认识,必须指明具体对象,如危险环境、危险条件、危险状态、危险物质、危险场所、危险人员、危险因素等。一般用危险度来表示危险的程度。在安全生产管理中,危险度用生产系统中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与严重性给出,即:R=f(F,C)式中R———危险度F———发生事故的可能性C———发生事故的严重性2.危险源:就是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的根源或状态。从安全生产角度,危险源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破坏或其他损失的根源或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讲,危险源可以是一次事故、一种环境、一种状态的载体,也可以是可能产生不期望后果的人或物。企业中的危险源(点):是指在企业里的设备、作业场所和岗位潜在着可能发生事故的危险有害因素,这些设备、场所和岗位一旦发生事故会导致人身伤亡、建筑物破坏、设备损坏,是重点控制和管理的部位。危险源有两种,一种是本质型危险源(点),另一种是转化型危险源(点)。本质型危险源(点)是指生产设备、设施、场所、环境固有的,其本质是危险的,不管采取何种对策、措施及管理方法,均难以改变其危险属性。转化型危险源(点)是指原来不是危险的,因使用不当、管理不善、年久失修等因素

的影响,致使该岗位、设备、场所潜在产生的不安全因素。危险、有害因素就是危险源。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作业场所、设备及设施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管理上的缺陷),是引发安全事故的直接原因。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生产作业环境中存在的、可能使作业人员某些器官和系统发生异常改变、形成急性或慢性病变的因素)。3.危险源辨识:是识别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危险源辨识可以理解为从企业的生产活动中识别出可能造成人员伤害、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的因素,并判定其可能导致的事故类别和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的过程。 4.风险和风险评价:风险是某一特定危险情况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结合,是评估风险大小以及确定风险是否可容许的全过程。5.可容许风险与安全:可容许风险是根据组织的法律义务和职业健康方针,已降至组织可接受程度的风险。 6.安全:是免除了不可接受的损害风险的状态。二、危险源辨识的意义(一)、进行危险源辨识是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要求。《安全生产法》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定为我国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方针。这一方针是我国安全生产工作长期经验的总结,可以说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安全生产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关系到企业健康发展。实践证明,要搞好安全生产工作,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这一方针。1、安全第一:就是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在处理安全与生产的关系上,要

检修现场各类作业安全措施

检修现场各类作业安全措施 为加强我项目部现场安全管理,确保员工人身安全,坚决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保障电厂设备正常运行,特制定本规程。检修作业一般要求:1、参加检修工作人员,应严格遵照各工种安全操作规程操作,明确工作内容和安全措施。2、凡参加检修的人员都必须按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禁止赤裸上身、穿拖鞋或赤脚在现场作业,进入工作现场须戴安全帽。3、工作人员严禁超负荷、带病作业,检修前,应认真检查工作现场,确认没有安全隐患方可作业。4、检修人员在使用手锤、电焊、气焊、气割等专用工具时,应严格遵照各工具的操作规程,以免发生事故。6、检修项目必须由项目负责人统一指挥,并办理统一工作票,方可开展工作。7、设备在检修时,必须严格执行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一、动火作业【动火作业六大禁令】: 1.动火证未经批准,禁止动火。 2.不与生产系统可靠隔绝,禁止动火。 3.不清洗、置换不合格,禁止动火。 4.不清除周围易燃物,禁止动火。 5.不按时做动火分析,禁止动火。 6.没有消防措施,禁止动火。1、将动火设备内的可燃、易燃物质彻底清理干净,保证容器内无可燃、爆气体或液体。2、隔断动火容器设备相连管道,并加设备盲板,进行彻底隔绝。动火间易燃易爆物料,必须清理干净。3、做爆炸分析和含氧量测定合格后,并必须到安全部门开具审批单,方可动火。4、能拆卸的管道、阀门等应尽量拆下,拿到安全地带动火,更换下的设备、配件如需重新使用,在动火期间安装的,应清洗干净后方可进行。5、动火前应整体考虑,联系,如动火安全有威胁的相邻及其他,应通知采取安全措施。6、动火负责人应定出应急措施,备好监火灭火器材,火一律使用指定专用灭火器,如需动用其他灭火器,需经消防部门同意。7、工具必须完好,安全措施齐全,符合安全要求,氧气瓶和乙炔瓶离明火10米以上,乙炔瓶与氧气瓶应距8以上,如违反规定出现事故,由动火人员负责。8、附近的下水井、水沟、电缆沟、排水沟应清除易燃、易爆物或予封闭隔离,5级以上大风不准室外高处作业。9、动火应将门窗打开,周围设备遮盖,附近不准有挥发性强的易燃物,用于生产或敞开存放,擦洗设备等,同时易燃易爆物

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讲座 一、基本定义 危险有害因素:是指可对人造成伤亡、影响人的身体健康甚至导致疾病的因索。 危险有害因素可拆分为危险因素和有害因素。 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索。 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危险有害因素分类:生产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人的因素、物的因素、 环境因素、管理因素四大类。 危险源:存在危险有害因素的装置.、设备、设施和场所,就称做危险源。 二、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直接原因 1、有害物质和能量的存在 所有的危险有害因素,尽管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但从本质上讲,之所以 能造成危险和有害的后果,都可归结为客观存在的有害物质或超过临界值的能 量。 有害物质是指能损伤人体的生理机能和正常代谢功能,或者能破坏设备和物品的物质。比如,有毒物质、腐蚀性物质、有害粉尘和窒息性气体等都是有害物质。 能量就是做功的能力,能量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一切产生、供给能量的能源和能量的载体在一定条件下(超过临界值),都是危险有害因素。比如,导致火灾、爆炸发生的化学物质、运动物体等都属于能量 的范畴。 2、人、机、环境和管理的缺陷 有害物质和能量的存在是发生事故的先决条件,有害物质和能量不存在就没有事故。但存在有害物质和能量,并不一定就发生事故。因为,通常见到的有害 物质和能量,一般都有防护措施,事故是被屏蔽的。 有害物质和能量的防护或屏蔽措施,有着强大的天敌,这就是:人、机、环境和管理的缺陷。防护或屏蔽措施与人、机、环境和管理缺陷进行斗争,前者胜,

则有害物质和能量继续被屏蔽,仍处于安全状态;后者胜,则有害物质和能量失去控制,有害物质和能量释放出来危及人员和财产安全,处置不力将产生损失, 出现事故。 3、环境因素 环境因索是指生产作业环境中的危险有害因素。环境的因素包括:室内作业场所环境不良、室外作业场地环境不良、地下(含水下)作业环境不良、其他作业环境不良。 环境因素将室内、室外、地上、地下、水上、水下等作业(施工)环境都包含在内。比如,作业场所狭窄、屋基沉降、采光不良、气温湿度、自然灾害、风量 不足、缺氧、有害气体超限、建筑物结构不良、地下火、地下水、冲击地压等。 4、管理因素 管理因素是指管理和管理责任缺失所导致的危险有害因素,主要从职业安全健康的组织机构、责任制、管理规章制度、投人、职业健康管理等方面考虑。包括:职业安全健康组织机构不健全,职业安全健康责任制未落实,职业安全健康 管理规章制度不完善,职业安全健康投人不足,职业健康管理不完善,其他管理因素缺陷。 安全管理是为保证及时、有效地实现既定的安全目标,在预测、分析的基础 上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检查等工作,它是预防故障和人员失误发生的有效 乎段。因此,管理缺陷是影响失控发生的重要因素。 三、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和职业危害分类 除了以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之外,还可以利用事故分类和职业危害分类来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试题A答案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与分析考试试题 单位:姓名:得分: 一、选择题(每道题至少有1个答案正确,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共15题,每题3分,共45分) 1.危害因素辨识可采用(ABCD)方式进行 A.询问与交流 B.现场观察 C.查阅有关记录 D.安全检查表 2.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应覆盖( D )。 A.组织的所有区域 B.所有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含合同方人员和访问者)的活动 C.工作场所的设施(无论由本组织或由外界提供) D.本单位的所有活动和区域 3.风险值等于事故发生的( A )与事故可能造成后果严重性的乘积。 A.可能性 B.时机 C.频次 4.下列危害因素不属于物理性危害因素的是(BD) A.设备设施缺陷 B.自燃性物质 C.电磁辐射 D.腐蚀性物质 5.危险源辨识的依据是(ACD)。 A.事故发生机理 B.事故发生的原因 C.相关的法律、法规、规程、条例 D.相关的技术标准、企业内部信息 6.风险控制的优先顺序( B ) A.消除危害、个体防护、降低危险 B. 消除危害、降低危险、个体防护 C. 个体防护、消除危害、降低危险 D. 个体防护、降低危险、消除危害 7.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HAZOP分析)本质就是通过系列会议对( A )进行分析,由各种专业人员按照规定的方法对偏离设计的工艺条件进行过程危险和可操作性研究。A.工艺流程图和操作规程 B.曾经发生的事故 C.操作记录报表 8.风险控制的管理措施包括(ABCDE) A.制定、完善管理程序和操作规程 B.制定、落实风险监控管理措施 C.制定、落实应急预案 D.落实员工的安环职防教育培训 E.建立检查监督和奖惩机制。

检修现场各类作业安全措施(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检修现场各类作业安全措 施(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3375-21 检修现场各类作业安全措施(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为加强我项目部现场安全管理,确保员工人身安全,坚决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保障电厂设备正常运行,特制定本规程。 检修作业一般要求: 1、参加检修工作人员,应严格遵照各工种安全操作规程操作,明确工作内容和安全措施。 2、凡参加检修的人员都必须按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包括工作服、帽、鞋、手套等),禁止赤裸上身、穿拖鞋或赤脚在现场作业,进入工作现场须戴安全帽。 3、工作人员严禁超负荷、带病作业,检修前,应认真检查工作现场,确认没有安全隐患方可作业。 4、检修人员在使用手锤、电焊、气焊、气割等专用工具时,应严格遵照各工具的操作规程,以免发生事故。

6、检修项目必须由项目负责人统一指挥,并办理统一工作票,方可开展工作。 7、设备在检修时,必须严格执行保证安全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 一、动火作业 【动火作业六大禁令】: 1.动火证未经批准,禁止动火。 2.不与生产系统可靠隔绝,禁止动火。 3.不清洗、置换不合格,禁止动火。 4.不清除周围易燃物,禁止动火。 5.不按时做动火分析,禁止动火。 6.没有消防措施,禁止动火。 1、将动火设备内的可燃、易燃物质彻底清理干净,保证容器内无可燃、爆气体或液体。 2、隔断动火容器设备相连管道,并加设备盲板,进行彻底隔绝。动火间易燃易爆物料,必须清理干净。 3、做爆炸分析和含氧量测定合格后,并必须到安全部门开具审批单,方可动火。

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辨识标准

危险、有害因素及其辨识标准 一、危险有害、因素的定义 (1)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2)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二、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 《安全评价》第三版中将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划分为两个方面。(1)存在危险有害本身具有的物质、能量;(2)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的主要体现:①人的不安全行为(13大类);②物的不安全状态(4大类);③管理缺陷(6类)。 任何物质都具有相应的能量,物质和能量是客观存在的,只有当物质、能量在外力条件或自身变化且失去控制造成一定的危险或伤害时才可以称为危险有害物质和能量。 导致危险有害物质、能量失去控制的三个方面多数说法比较笼统,例如:有分散注意力的行为;冒进信号;作业场所狭窄;作业场所杂乱;来自相关方风险管理的缺陷等。 相对与物质和能量来说,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外在条件;物的不安全状态既有可能是外部条件引起的,也有可能是其自身的变化引起的;管理的主角是我们人类自身,所以也应

归结为外部条件。 外在条件很多,除了上面说的人的不安全行为之外,恶劣的自然条件是最重要的外在条件之一,地震、台风、洪水、雷击、温度、湿度、雾、冰雹、滑坡、泥石流、火山喷发等。企业在建设初期一般都会对本地的自然条件作一定的调查 和了解,但是现在社会发展的快节奏导致部分地区环境污染的加大,最终引发台风、洪水等导致事故的发生,2007年5月份我国因洪涝、山体滑坡和泥石流、旱灾和风雹等自然灾害死亡人数117人,失踪18人,直接经济损失86亿元人民币。所以,人类不应该对自然灾害掉以轻心。 所以说,危险、有害因素产生的原因应该是物质、能量在外部条件或自身变化的情况下,失去控制造成伤害或事故的综合作用。 三、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 目前,在我国安全评价工作中,对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主要有3个标准,每个标准的具体分类情况详见表1。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及评价单元的划分 1.危险、有害因素的定义 (1)危险因素: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 (2)有害因素: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通常情况下,对两者并不加以区分而统称为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指客观存在的危险、有害物质或能量超过临界值的设备、设施和场所等。 2.危险、有害因素的分类 对危险、有害因素进行分类的目的在于安全评价时便于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与识别。危险、有害因素分类的方法多种多样,安全评价中常“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和“参照事故类别”进行分类。2.1 按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进行分类 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GB/T 13861—1992)的规定,将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害因素分为以下6大类。 1)物理性危险、有害因素 (1)设备、设施缺陷(强度不够、刚度不够、稳定性差、密封不良、应力集中、外形缺陷、外露运动件、操纵器缺陷、制动器缺陷、控制器缺陷、设备设施其他缺陷等); (2)防护缺陷(无防护、防护装臵和设施缺陷、防护不当、支撑不当、防护距离不够、其他防护缺陷等); (3)电危害(带电部位裸露、漏电、雷电、静电、电火花、其他电危害等); (4)噪声危害(机械性噪声、电磁,陛噪声、流体动力性噪声、其他噪声等); (5)振动危害(机械性振动、电磁性振动、流体动力性振动、其他振动危害等); (6)辐射(电离辐射,包括X射线、γ射线、α粒子、β粒子、质子、中子、高能电子束等;非电离辐射,包括紫外线、激光、射频辐射、超高压电场等); (7)运动物危害(固体抛射物、液体飞溅物、坠落物、反弹物、土/岩滑动、料堆(垛)滑动、飞流卷动、冲击地区、其他运动物危害等); (8)明火; (9)能造成灼伤的高温物质(高温气体、高温液体、高温固体、其他高温物质等); (10)能造成冻伤的低温物质(低温气体、低温液体、低温固体、其他低温物质等); (11)粉尘与气溶胶(不包括爆炸性、有毒性粉尘与气溶胶); (12)作业环境不良(基础下沉、安全过道缺陷、采光照明不良、有害光照、缺氧、通风不良、空气质量不良、给/排)水不良、涌水、强迫体位、气温过高、气温过低、气压过高、气压过低、高温高湿、自然灾害、其他作业环境不良等); (13)信号缺陷(无信号设施、信号选用不当、信号位臵不当、信号不清、信号显示不准、其他信号缺陷等); (14)标志缺陷(无标志、标志不清晰、标志不规范、标志选用不当、标志位臵缺陷、其他标志缺陷等); (15)其他物理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2)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 (1)易燃易爆性物质(易燃易爆性气体、易燃易爆性液体、易燃易爆性固体、易燃易爆性粉尘与气溶胶、遇湿易燃物质和自燃性物质、其他易燃易爆性物质等); (2)反应活性物质(氧化剂、有机过氧化物、强还原剂); (3)有毒物质(有毒气体、有毒液体、有毒固体、有毒粉尘与气溶胶、其他有毒物质等); (4)腐蚀性物质(腐蚀性气体、腐蚀性液体、腐蚀性固体、其他腐蚀性物质等); (5)其他化学性危险和有害因素。 3)生物性危险、有害因素

检维修作业安全风险分析记录表

检维修作业安全风险分析记录表 分析人员:落实人:验收人:年月日 注:1、危害发生的可能性L,严重性S及风险等级评定标准:L*S数值越高,风险越大。 2、当风险评价结构中出现重大及以上等级风险时,应停止本次作业活动;待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后进行重新评估,评估合格方可作业。............................................................................................................................ 检维修作业安全风险分析记录表 分析人员:落实人:验收人:年月日

注:1、危害发生的可能性L,严重性S及风险等级评定标准:L*S数值越高,风险越大。 2、当风险评价结构中出现重大及以上等级风险时,应停止本次作业活动;待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后进行重新评估,评估合格方可作业。 检维修作业安全风险分析记录表 分析人员:落实人:验收人:年月日

注:1、危害发生的可能性L,严重性S及风险等级评定标准:L*S数值越高,风险越大。 2、当风险评价结构中出现重大及以上等级风险时,应停止本次作业活动;待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后进行重新评估,评估合格方可作业。 ...................................................................... ............................................................... 检维修作业安全风险分析记录表 分析人员:落实人:验收人:年月日 注:1、危害发生的可能性L,严重性S及风险等级评定标准:L*S数值越高,风险越大。

检维修作业安全注意事项

检维修作业安全注意事项 一、检维修前应做到:1、要对作业场所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并对相应安全控制措施进行确认;2、对检维修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3、为检维修人员配备适当劳保护品;4、办理各类作业票证。 二、检维修现场应做到:1、检修使用的备品配件、机具、材料,应指定地点存放,堆放整齐,以不影响安全和交通为原则。2、影响检修安全的坑、井、洼、沟、陡坡等均应填平或铺设与地面平齐的盖板,或设置围栏和警告标志,夜间应设警告信号灯。3、检修现场应保持道路通畅,路面平整,路基牢固及良好的照明措施。夜间施工时,应装设亮度足够的照明灯。4.检修人员必须穿戴好安全帽、工作服和必要防护用品。检修现场严禁吸烟。5.保持检修环境整洁,清理出的废旧及时清理。 三、检维修中动火、登高、受限空间、起重作业的重点要求: 动火作业:使用电焊、气割、电钻、砂轮等进行可能产生火焰、火花和炽热表面的非常规作业都属于动火作业。 1.要严格执行动火作业,必须遵守“六大禁令”(动火证未经批准,不与生产系统可靠隔绝,不清洗、置换不合格,不按时作动火分析,不消除周围易燃物,没有消防措施,禁止动火)。 2、动火作业应设有专人监护,监护人应坚守岗位,不准脱岗;在动火期间,不准兼做其它工作。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通知动火人停止动火作业,及时联系有关人员采取措施。 3.检查电焊、气焊、手持电动工具等动火工器具本质安全程度,实现“一机、一闸、一保护”作用。 4.使用气焊、气割动火作业时,乙炔瓶应直立放置;氧气瓶与乙炔气瓶间距不应小于5 m,二者与动火作业地点不应小于10 m,不得曝晒。 5.动火期间距动火点30 m内不得排放各类可燃气体;距动火点15 m内不得排放各类可燃液体;不得在动火点10 m范围内及用火点下方同时进行可燃溶剂清洗或喷漆等作业。 6.动火作业过程中,应使系统保持正压,严禁负压动火作业。 7.动火作业现场的通排风应良好,以便使泄漏的气体能顺畅排走。 8.动火作业前应进行安全分析,在较大的设备内动火作业,应采取上、中、下取样;在较长的物料管线上动火,应在彻底隔绝区域内分段取样;在设备外部动火作业,应进行环境分析,且分析范围不小于动火点10 m。取样与动火间隔不得超过30 min,如超过此间隔或动火作业中断时间超过30 min,应重新取样分析。特殊动火作业期间还应随时进行监测。 9.动火作业完毕,动火人和监火人以及参与动火作业的人员应清理现场,监火人

生产作业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1.生产作业过程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3.2.1生产单元 (一)化学灼伤、腐蚀 盐酸、氢氧化钠属于腐蚀品。与人体接触有强烈刺激作用而造成灼伤,滴入眼中可导致严重伤害甚至失明,吸入可导致急性中毒。如果储存装卸、管道输送、生产过程中出现泄漏,人体皮肤和眼与其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此外设备、管道及接口腐蚀致使腐蚀性物料泄漏;工人在操作设备、阀门失误导致物料外泄;工作中未穿戴劳保用品和劳保用品穿戴不规范。 该企业生产中使用腐蚀品对设备、管路、设施都有很强的腐蚀性。与金属材料易发生反应生成氢气,因此也可能存在氢腐蚀。该企业靠近海边,空气湿度大,生产过程中少量无组织排放的酸性气体遇水汽形成酸,如果设备、输送管道、或设备、管路等钢结构外防腐蚀措施不好,会受到腐蚀,造成破坏,导致危险物料的泄漏。 (二)中毒、窒息 企业在生产、储存过程中,存在中毒的危险性,主要是因为原料、反应加热产生的气体等物料有毒害性,因设备的密闭等故障,导致物料泄漏,操作人员吸入有毒物质引起中毒事故。 1)生产设备、管道等发生盐酸、乙酸乙酯泄漏,作业人员吸入含量超标的空气,引起中毒事故;此外设备检修,进入容器未进行气体分析,检修过程中发生中毒事故。 2)氮气吹扫设备、管道等发生氮气泄漏,使得作业环境中,氧气浓度低于15%以下,导致作业人员发生窒息事故。 (三)火灾、爆炸

1)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设备保持正压,如反应失控,可能会发生超温、超压情况,引发火灾、爆炸。 2)生产设备、管道发生物料泄漏遇点火源发生火灾爆炸事故。 泄漏原因:操作失误;管道设备故障;超压爆炸、破裂;生产设备故障等。 点火源:违章动火作业、现场吸烟、明火、静电火花、电火花和电弧、雷击。 3)生产厂房、库房中物料堆放不合理、不规范、禁忌物料混放,也可能引起火灾事故。 4)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些废弃物料,如废液、废料、废纸、抹布等,若处理方法不当,也可能产生火灾事故。 5)安全生产管理松懈,操作人员责任心不强、玩忽职守,违章作业,或者操作人员未经培训,不熟悉其危险特性,在操作过程中若不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这些因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容易引起火灾事故。 6)物理爆炸主要是由于反应釜、空气压缩机等压力设备、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因储存温度过高、压力增大、安全附件实效、操作失误等超压所引发的物理爆炸。 (四)电气伤害 电气伤害包括雷电、静电、漏电伤害、触电等事故。该企业生产装置有各种机泵、动力设备(压缩机)、配电房、另外还设有许多照明、控制等设施,电缆电线等。若电气线路或电气设备安装操作不当,保养不善,接地、接零损坏或失效等,尤其是上海地区空气湿度大,大气腐蚀严重,设备、电缆等易老化,将会引起电气设备绝缘性能降低或保护失效,有可能造成漏电,包括杂散电流,或带电部位裸露,引起触电事故或其它电气伤害。若厂区防雷电设施或接地损坏、失效可能遭受雷击,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概要

附件2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危险、有害因素是指可能造成人员伤亡、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的根源或状态。这种“根源或状态”来自作业环境中物的不安全状态、人的不安全行为、有害的作业环境和管理上的缺陷。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也称之为危险、有害因素辨识,是认知危险、有害因素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一、危险有害因素 参照《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GBT13861—2009)、《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1986附录A6、附录A7)。 二、安全设施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40号)、《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工工艺安全控制要求、重点监控参数及推荐的控制方案》(安监总管三〔2009〕116号)、《第二批重点监管危险化工工艺重点监控参数、安全控制基本要求及推荐的控制方案》(安监总管三〔2013〕3号)、《关于印发首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的通知》(安监总厅管三〔2011〕142号)、《第二批重点监管的危险化学品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置原则》(安监总管三〔2013〕12号)要求的“两重点

一重大”生产装置安全联锁、自控、监控设施;《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专篇编制导则》(安监总厅管三〔2013〕39号)规定的预防事故安全设施、控制事故安全设施、减少与消除事故影响安全设施。 三、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方法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过程要结合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度,根据岗位职责,按岗位单元和危险作业步骤进行辨识,体现全员、全过程、全天候、全方位原则。 (一)工作危害分析(JHA)。八大危险作业活动、六个重要过程的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和风险评价建议使用此诊断方法。 1.工作危害分析(JHA)又称工作安全分析(JSA),是目前欧美企业在安全管理中使用最普遍的一种作业安全分析与控制的管理工具。是为了识别和控制操作危害的预防性工作流程。通过对工作过程的逐步分析,找出其多余的、有危险的工作步骤和工作设备/设施,进行控制和预防。 2.主要用途和方法。JHA主要用来进行设备设施安全隐患、作业场所安全隐患、员工不安全行为隐患等的有效识别。 从作业活动清单中选定一项作业活动,将作业活动分解为若干相连的工作步骤,识别每个工作步骤的潜在危害因素,然后通过风险评价,判定风险等级,制定控制措施。 3.作业步骤的划分。作业步骤应按实际作业步骤划分,佩

起重机械作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范本

整体解决方案系列 起重机械作业危险因素及 防护措施 (标准、完整、实用、可修改)

编号:FS-QG-55030起重机械作业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Risk factors and protective measures for lifting machinery 说明:为明确各负责人职责,充分调用工作积极性,使人员队伍与目标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特此制定 1)起重机械在现代生产中应用很广,从工矿企业到繁忙的港口、建筑工地以及铁路枢纽,到处都有起重机械在那里承担着成千上万吨的物料搬运和设备安装等任务。 2)起重机械事故按其发生原因可分为挤压事故、高处坠落事故、重物坠落事故、起重机械倒、折断及倾翻事故、触电事故、撞击事故等。 3)常见的起重机械对安全影响较大的零部件主要有吊钩、钢丝绳、滑轮和滑轮组、卷铜及制动装置等。 起重机械危险的防护措施 1)起重机械应配备相应的安全防护装置,包括:超载限制器、力矩限制器、上升极限位置限制器、下降极限位置限制器、运行极限位置限制器、偏斜调整和显示装置、幅度指示器、防止吊臂后倾装置、极限力矩限制装置、缓冲器、夹

轨钳、锚定装置、回转定位装置等安全装置。 2)起重作业必须由经过培训、考核合格并持有《特种作业操作证》的司机操作。 3)作业前要对制动器、吊钩、钢丝绳等安全装置进行检查,发现性能不正常时,应在作业前排除。 4)作业时应按指挥信号进行,开车前应鸣铃或报警,闭合主电源时,应把所有控制器手柄回到零位,作业结束时应将起重机秒定锚定。 5)起重机作业时,不能对运动机件进行检查和检修,不能在有载荷情况下,调整起升、变幅机构的制动器。 6)吊运时,重物不能从人头顶通过,吊臂下严禁站人。 7)起重机工作时,其各部件、机构,必须要与输电线路保持一定安全距离。 8)自行式起重机,工作前应将停机场地平整好,牢固可靠地打好支腿。 9)起重机驾驶人员要求身体健康,凡患有色盲、双眼视力在0.8以下,患有听力障碍症或癫痫病的人不能从事此项工作。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 自然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自然危险、有害因素主要包括地震、雷击、暴雨、地质、高气温和严寒等不良气象条件。 1.1 地震 该地区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强烈的地震可能造成建筑物和设备装置的破坏,同时使生产系统中的CO、H2、N2、H2S、甲醇等危险化学品大量泄漏,进而引发燃烧爆炸、中毒、窒息等灾害事故,并造成人员伤亡。 1.2 雷击 厂内有许多充满易燃易爆介质的大型贮罐、塔、反应器、换热器、高空排气管和金属管道、电力设施、设备等,有可能遭受雷电侵袭破坏,甚至引起火灾爆炸,伤害人员。 1.3 暴雨 该地区夏季多雨,年平均降水量824.4mm。最大日降水量207mm,存放危险品的建筑物和设备,因局部排水不畅,有可能造成有毒有害物质外溢、泄漏、污染环境。 1.4 地质 该地区处淮河冲积平原,黄土覆盖层较厚,建筑物、设备基础设计应充分考虑地质坚实程度,如果地质基础不坚固,可能造成建筑物、设备基础下陷,导致设备事故,造成危险物质泄漏,进而引发火灾爆炸、中毒等事故发生。 1.5 高气温及严寒 该地区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极端最高温度41.5℃,因此在夏季和烈日暴晒下,一些露天储存的贮罐内的甲醇等易燃易爆有害物质极易挥发泄漏,生产人员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易出现操作失误。 该地区极端最低温度-23.4℃,最大冻土深度为19cm。在严寒条件下,某些备用或停用的输水管道及水冷换热设备内的积水可能会因结冰胀破管道和设备,低气温也会造成人员冻伤。 2 主要危险、有害物质的特性 合成甲醇生产过程中,可能会给安全和健康带来危险危害的主要物质分布如下:煤气化、甲醇生产装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氢气、硫化氢气体、甲醇、硫等; 空分装置:氧气(液)、氮气(液) 冷冻装置:丙烯 火炬系统辅助燃料系统:液化气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危险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或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害的因素。有害因素是指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害的因素。 通过对项目的环境、场所、设备、设施、物料以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可知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有:火灾、触电、机械伤害、车辆伤害、噪声、高温等。 1生产过程中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1车辆伤害 指本企业机动车辆引起的机械伤害事故。 1.1.1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1)机动车的照明灯、倒车灯和转向灯存在缺陷; (2)机动车在厂区内超速行驶; (3)机动车通过道口违章; (4)多辆汽车同时装卸,纵向、横向间距太小,或车辆与建筑物的距离太窄; (5)机动车装载大型、超长、超高、超宽、超重设备时,未遵守有关规定; (6)机动车辆客货混载; (7)机动车行驶中,有人站在车脚踏板或车帮上; (8)机动车停放在坡度较大的地段; (9)检修机动车辆底部,千斤顶支撑、木桩垫未同时使用; (10)酒后或疲劳驾驶; (11)道路(包括调车场)不符合规定要求; (12)厂内道路的交通标志、标识缺陷。 1.1.2 存在的地点或部位 车辆伤害一类危险、有害因素存在于场内机动车运输过程中。运输原料的车辆及厂内叉车在装运现场,作业人员可能受到车辆的碰撞,造成财产损失和人员伤害。 1.1.3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车辆伤害是企业厂内车辆在行驶、装卸等作业过程

中引起的人体坠落和物体倒塌、下落、挤压造成的伤害; (2)使用各种机动车辆,发生车辆伤害的因素较多,如果管理不善,将导致车辆伤害事故的发生; (3)车辆伤害一类危险因素主要有六个方面,一是机动车辆本身的缺陷,也就是车况不好;二是道路(调车场、作业场地)状况不好,也就是路况不良;三是作业环境不良,比如夜间作业无照明或照明不好;四是作业人员违反操作规程或作业规程;五是不当载人;六是违反劳动纪律,如酒后驾驶。 1.2机械伤害 指机械设备或工具引起的绞、碾、碰、割、戳、切等伤害。但不包括车辆、起重设备引起的伤害。 1.2.1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 (1)跨越机械的部分,未设过桥或走台,行走路面不防滑; (2)作业场所光线不足; (3)各种设备的传动部分防护装置不合格或无防护装置; (4)设备在运转中发生故障,不停机检修设备或清理杂物,未执行停电挂牌制度和设专人监护; (5)人员跨越运行的设备、输送带、钢丝绳和链条。 (6)操作人员不按规定穿戴劳动保护用品,长发不盘在帽内,穿裙子、高跟鞋、短裤、拖鞋、围巾或赤脚在现场作业; (7)设备安装检修人员违反操作规程。 1.2.2 存在的地点或部位 切割机、刨床等设备和安装检修等作业过程,其存在的地点即作业地点,其部位主要是以上作业过程中使用的机械设备运转部位。 1.3.3 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机械伤害是机械设备运动(静止)部件、工具、加工件直接与人体接触引起的夹击、碰撞、剪切、卷入、绞、碾、割、刺等伤害; (2)机械加工过程中,使用大量的机械设备,发生机械伤害的概率较高; (3)发生机械伤害的危险因素主要为四个方面,一是机

设备检修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设备检修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姓名:XXX 部门:XXX 日期:XXX

设备检修作业安全技术措施 1检修工作面胶带输送机安全技术措施1.1检修工作面胶带输送机采用工作任务法进行危险源辨识和风险评估1.2检修工作面胶带输送机任务危险源辨识及评估工序危险源/危险因素风险类型风险及后果描述事故类型风险评估可能性损失风险值风险等级1.检查瓦斯未检查瓦斯或检查不到位人未及时发现瓦斯浓度超标,造成作业人员中毒或窒息,发生瓦斯燃烧或爆炸瓦斯事故K2A612中等2.检查胶带输送机机头处顶板、两帮支护状况1.未检查胶带输送机机头处顶板、两帮状况人顶板、煤壁破碎,冒顶、片帮伤害人员顶板事故J3D39中等2.顶板和两帮支护状况差环冒顶、片帮造成人员伤害顶板事故J3C412中等3.停电、闭锁、挂牌未停电、闭锁、挂牌人误操作使人员受伤或损坏设备机电事故J3D39中等4.检查胶带输送机卸载部1.未检查或检查不认真人不能及时发现胶带输送机故障,影响正常生产机电事故I4E28一般2、未按照操作规程作业人检修过程中造成人员伤害机电事故I4F14一般5.检查胶带输送机机驱动部1.未检查或检查不认真人不能及时发现胶带输送机故障,影响正常生产机电事故I4E28一般2、未按照操作规程作业人检修过程中造成人员伤害机电事故I4F14一般6.检查胶带输送机张紧部1.未检查或检查不认真人不能及时发现胶带输送机故障,影响正常生产机电事故I4E28一般2、未按照操作规程作业人检修过程中造成人员伤害机电事故I4F14一般7.胶带输送机机尾检修1.未检查或检查不认真人不能及时发现胶带输送机故障,影响正常生产机电事故I4E28一般2、未按照操作规程作业人检修过程中造成人员伤害机电事故I4F14一般8.检查胶带输送机的保护装置1.未检查胶带输送机的保护装置人不能及时 第 2 页共 13 页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2.1 周边环境自然条件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2.11 自然条件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1. 夏季温度较高,增加爆炸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易引发人员中毒、中暑事故。 2.本项目靠近长江,存在洪涝的危险。 3.该项目位于地震带,多发生地震危害,对厂区造成有一定影响。 4.本项目的原料及成品中大多数对环境有影响,如果物料发生小量渗漏,长期积累有可能造成土壤、地下水造成污染。 2.12 周边环境危险因素辨识 2.1. 厂区北面为荣丰河,如果防护不当,可能造成淹溺危害。 3.2. 厂区东面为重庆斯特利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可能会产生有毒气体,扩散过来,可能引发中毒的危害。 2.2 厂区平面布置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企业由甲级设计单位重庆设计院有限公司按相关规范进行设计,企业在建设过程按图施工,各装置之间的间距符合《石油化工设计防火规范》及《工业企业总平面布置》的要求,在正常生产过程中各装置之间的相互影响较小。但由于本项目涉及到多种有毒有害物料,生产过程涉及聚合反应,液体物料大部通过汽车输送,因此存在如下危险。 1、本项目邻苯二甲酸酐、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乙酸乙酯、聚氨酯固化聚氨酯粘合剂在储存、装卸、使用过程中如发生泄漏,扩散至其它作业场所对这些场所的人员及设施造成伤害。 2、本项目甲苯二异氰酸酯、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为毒性物质,且甲苯二异氰酸酯为剧毒品储罐如发生泄漏,形成的有毒易燃气团,扩

散至其它作业场所,可引起人员中毒及爆炸等事故的发生。 3、本项目有多种物料由管道输送,如发生事故有可能通过管道扩散。 2.3场内运输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2.4主要建、构筑物危险有害因素识别与分析 2.5生产工艺过程危险有害因素辨识 聚酯多元醇生产过程的主要危险、有害性分析 (1)聚氨酯粘合剂甲、乙组分生产包括计量、混合、加热升温、搅拌、检验、稀释等环节,原料MD、TDI都具有毒性,特别是TDI为剧毒品,若发生泄漏,会发生中毒事故。 (2)在在转运、加料过程中操作不慎,可能造成人员中毒; (3)使用的乙酸乙酯、聚氨酯固化剂、聚氨酯粘合剂属于易燃物质,一旦泄漏遇明火可能发生火灾。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措施

仅供参考[整理] 安全管理文书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措施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第1 页共4 页

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措施 有一个机械加工厂,现有一座戊类厂房,同时厂内还有办公楼、锅炉房、食堂、热水站、变电站等辅助设施。因为需要,现拟上一个机械零件清洗车间,准备采用有机溶剂进行零件清洗。厂房大小为20*40米,高9.6米。设备为全封闭的清洗机,每台机器可装汽油200KG。为了操作方便,车间内设有2.6米高的操作平台,零件采用小车运输。车间人员为10人。车间内设计两台清洗机。汽油采用桶装,用汽车运输。车间内采用一个1吨的电动葫芦进行装卸。废油也采用桶装。车间内不存放汽油。 一、按照《职工伤亡分类办法》分析清洗车间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 1物体打击各工具 2起重伤害电动葫芦 3车辆伤害运输车辆 4机械伤害运动机械 5触电各用电设备 6火灾汽油、其他易燃物质 7爆炸汽油 8高处坠落落差超过2m的各处,如操作平台 9中毒汽油 10其他噪声危害运动设备;震动危害运动设备 二、针对以上有害因素,提出安全对策措施。 安全对策措施的内容包括: (1)厂址及厂区平面布置的对策措施; (2)防火、防爆对策措施; 第 2 页共 4 页

(3)电气安全对策措施; (4)机械伤害对策措施; (5)其他安全对策措施(包括高处坠落、物体打击、安全色、安全标志等方面)。 (6)有害因素控制对策措施 ①预防中毒的对策措施; ②噪声和振动控制措施; ③其他有害因素控制对策措施。 (7)安全管理方面的对策措施 三、主要安全对策措施 1物体打击安全帽 2起重伤害定期检测 3车辆伤害加强车辆检测维护、遵守厂内交通规则 4机械伤害防护罩等 5触电漏电保护器、屏护、安全距离、连锁保护等 6火灾消除、控制引火源、加强通风、防止可燃可爆系统形成等。 7爆炸消除、控制引火源、加强通风、防止可燃可爆系统形成等。 8高处坠落栏杆 9中毒加强通风 10其他噪声危害减噪措施、耳塞等;震动危害减震措施 同时制定相应的管理方面的对策措施。 第 3 页共 4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