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发热的诊断思路

三、小儿发热的诊断思路

(一)短期发热

1.病史要点首先考虑急性感染性疾病,注意各器官感染的症状询问,特别是呼吸道、消化道的症状。发热时的体温波动特点,退热药物的应用情况。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发热的伴随症状,如咳嗽,腹泻,腹痛,呕吐,尿急,尿频,头痛、惊厥等。

(2)是否出现皮疹,以及皮疹特点。

(3)发热时的精神、食欲等全身情况。

(4)传染病接触史,流行病学史。

2.体格检查全面、细致查体,注意查找感染部位,如有无皮疹,浅表淋巴结肿大,扁桃体肿大、咽部充血、肺部啰音,有无肝脾肿大,颈部抵抗等。

3.辅助检查

(1)三常规:均应做血常规检查,细菌性感染时血WBC计数的临界阈值为<5×109/L或>(15-17.1)×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在甄别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中有诊断价值,其临界阈值分别为9.6×109/L~10.6×109/L。小儿的泌尿系感染症状不典型,常以发热为突出症状,故发热超过3天应做尿常规检查,必要时检查粪便常规。

(2)C反应蛋白(CRP):CRP明显升高提示细菌感染。

(3)降钙素原(PCT):对于3个月以上患儿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脑膜炎时,PCT的判断价值优于CRP和血WBC计数;在发热起病12小时内预测细菌感染,PCT优于CRP。PCT是鉴别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的理想指标,细菌感染时PCT升高,临界值为2μg/L。

(4)腰椎穿刺:怀疑颅内感染时应该选择腰椎穿刺;当新生儿、1~3个月婴儿一般情况不佳,或1~3个月婴幼儿WBC<5×109/L,或>15×109/L时也应考虑腰椎穿刺。尽量争取在抗生素使用之前。

(5)其他检查:根据病情选择胸部X片、血沉、血尿及粪培养等。

(二)长期发热

1.全面了解病史

2.全面详细的体格检查

(1)不可放过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不能放过任何可疑体征。

(2)对一些特殊体征需要引起特别重视:如皮疹、出血点,淋巴结肝脾肿大,关节肿大、畸形、功能障碍,局部隆起、肿块,新出现的心脏杂音,肺部啰音,局部叩痛等。

(3)某些容易被忽视的部位,比如口腔、咽喉、甲状腺、指端、外生殖器等。

3.辅助检查

临床上的检查项目繁多,应根据初步诊断有目的的选择检查手段。应首先检查血、尿、粪便常规及胸片、B超、血沉。

(1)感染性疾病:可根据情况选择血、中段尿、粪便或痰液等进行病原体培养;病原特异性抗体,PPD试验、C反应蛋白;咽拭子、痰、尿、粪便涂片找真菌;痰、粪便找寄生虫卵;寄生虫抗原体检测,影像学检查找感染病灶等。

(2)风湿结缔组织疾病:自身免疫抗体、类风湿因子;蛋白电泳、免疫球蛋白定量测定;必要时皮肤、肌肉或肾组织活检;肌电图检查等。

(3)恶性肿瘤性疾病:B超、CT、MRI、同位素扫描等影像学检查;内窥镜检查(支气管镜、胃镜、肠镜、膀胱镜等);骨髓、淋巴结或其他组织穿刺活检或手术探查。

分析:通过进一步体格检查、化验检查和腰穿检查,患儿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热性惊厥。发热性疾病在病因明确的情况下,进行诊断病因的特异性治疗,以及退热、止痉等对症治疗。

小儿发热性疾病诊断思路

四、发热的治疗原则

(一)降温措施

1.物理降温低度发热不主张治疗,多采用物理降温。

(1)少量多次给孩子喝水,以助发汗,并防脱水。

(2)温水擦浴,用毛巾蘸上温水(水温不感烫手为宜)在颈部、腋窝、大腿根部擦拭5~10分钟。

2.退热药物对乙酰氨基酚与布洛芬为患儿最常用的退热剂,体温≥38.5℃和(或)出现明显不适时,建议采用退热剂退热治疗。

(1)3个月以上儿童常用退热剂剂量为:对乙酰氨基酚10~15mg/kg(每次<600mg),口服,间隔时间≥4小时,每天最多4次(最大剂量为2.4g/d)。用药不超过3天。布洛芬5-10mg/kg(<400mg/d),口服,每6小时1次,每天最多4次。3个月内的婴幼儿是否应用退热剂,没有RCT研究,建议采用物理降温方法。

(2)单次应用常规剂量的布洛芬,其退热作用比对乙酰氨基酚强且持续时间久,特别是用药后4~6小时;而对乙酰氨基酚的体温下降起效比布洛芬早。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等退热剂不能有效预防高热惊厥发生。不能从退热剂的退热效果来鉴别细菌感染和病毒感染。

(3)对严重持续性高热可采用退热剂交替使用方法。包括:①先用布洛芬10mg/kg,4小时后对乙酰氨基酚15mg/kg;②对乙酰氨基酚12.5mg/kg,4小时后布洛芬5mg/kg,4小时交替使用,疗程不超过3天。

(4)其他退热药物:安乃近可致中性粒细胞数减少;阿司匹林与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退热效果相当,但增加胃溃疡、出血及Reye综合征风险;尼美舒利有低体温、胃肠出血和无症状肝酶升高等不良反应,因此,以上三种药物不推荐作为退热剂在儿童中应用。

(5)糖皮质激素:不建议使用糖皮质激素作为退热剂用于儿童退热。

(二)

1.对症处理

(1)侧卧位或仰位,头偏向一侧,解松衣领、裤袋,将纱布包裹的压舌板或牙刷柄放在上、下磨牙之间以防舌咬伤,牙关紧咬者,不可强行撬开,以免损伤牙齿。

(2)有青紫或惊厥时间较长者要及时吸氧。

2.止痉

(1)首选药物安定,静脉缓慢注射或肌注,剂量为每次0.2~0.3mg/kg,一般婴儿用量不超过3mg,幼儿不超过5mg,年长儿不超过10mg。

(2)苯巴比妥,肌注,5~10mg/(kg·次)。

(3)另外还可采用水合氯醛保留灌肠。

3.针刺或按压

人工、合谷、百会、涌泉等穴位,一般仅需1~2个穴位。

4.防治脑水肿

对于频繁、持续抽搐继发脑水肿者,可在应用止痉药的同时应用呋塞米、甘露醇或地塞米松。

(三)抗感染治疗

在临床诊断感染性发热时,采用抗感染治疗。治疗前先采集标本进行细菌培

养及药敏试验,然后进行经验性治疗;病原明确后应用敏感的抗生素治疗。一般不主张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尤其是不主张静脉途径应用广谱抗生素。

五、转诊指证

1.持续发热或反复高热,当地治疗效果不佳。

2.病情较重、全身情况差,怀疑有重症感染,如脓毒症、心肺功能不全、颅内感染等。

3.不明原因长期发热的患儿。

4.新生儿发热。

小儿发热的诊断思路

三、小儿发热得诊断思路 (一)短期发热 1.病史要点首先考虑急性感染性疾病,注意各器官感染得症状询问,特别就是呼吸道、消化道得症状、发热时得体温波动特点,退热药物得应用情况、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发热得伴随症状,如咳嗽,腹泻,腹痛,呕吐,尿急,尿频,头痛、惊厥等。 (2)就是否出现皮疹,以及皮疹特点。 (3)发热时得精神、食欲等全身情况。 (4)传染病接触史,流行病学史。 2.体格检查全面、细致查体,注意查找感染部位,如有无皮疹,浅表淋巴结肿大,扁桃体肿大、咽部充血、肺部啰音,有无肝脾肿大,颈部抵抗等、 3.辅助检查 (1)三常规:均应做血常规检查,细菌性感染时血WBC计数得临界阈值为<5×109/L或>(15—17.1)×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在甄别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中有诊断价值,其临界阈值分别为9、6×109/L~10、6×109/L。小儿得泌尿系感染症状不典型,常以发热为突出症状,故发热超过3天应做尿常规检查,必要时检查粪便常规。 (2)C反应蛋白(CRP):CRP明显升高提示细菌感染。 (3)降钙素原(PCT):对于3个月以上患儿得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与脑膜炎时,PCT得判断价值优于CRP与血WBC计数;在发热起病12小时内预测细菌感染,PCT优于CRP。PCT就是鉴别病毒感染与细菌感染得理想指标,细菌感染时PCT 升高,临界值为2μg/L。 (4)腰椎穿刺:怀疑颅内感染时应该选择腰椎穿刺;当新生儿、1~3个月婴儿一般情况不佳,或1~3个月婴幼儿WBC<5×109/L,或>15×109/L时也应考虑腰椎穿刺、尽量争取在抗生素使用之前。 (5)其她检查:根据病情选择胸部X片、血沉、血尿及粪培养等。 (二)长期发热 1.全面了解病史 2.全面详细得体格检查 (1)不可放过身体得任何一个部位,不能放过任何可疑体征。 (2)对一些特殊体征需要引起特别重视:如皮疹、出血点,淋巴结肝脾肿大,关节肿大、畸形、功能障碍,局部隆起、肿块,新出现得心脏杂音,肺部啰音,局部叩痛等、(3)某些容易被忽视得部位,比如口腔、咽喉、甲状腺、指端、外生殖器等。3.辅助检查 临床上得检查项目繁多,应根据初步诊断有目得得选择检查手段、应首先检查血、尿、粪便常规及胸片、B超、血沉、 (1)感染性疾病:可根据情况选择血、中段尿、粪便或痰液等进行病原体培养;病原特异性抗体,PPD试验、C反应蛋白;咽拭子、痰、尿、粪便涂片找真菌;痰、粪便找寄生虫卵;寄生虫抗原体检测,影像学检查找感染病灶等。 (2)风湿结缔组织疾病:自身免疫抗体、类风湿因子;蛋白电泳、免疫球蛋白定量测定;必要时皮肤、肌肉或肾组织活检;肌电图检查等。 (3)恶性肿瘤性疾病:B超、CT、MRI、同位素扫描等影像学检查;内窥镜检查(支气管镜、胃镜、肠镜、膀胱镜等);骨髓、淋巴结或其她组织穿刺活检或手术探查。

接诊发热患儿的3点注意事项

接诊发热患儿的3点注意事项 前言 发热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的症状,年龄越小发病机会愈多。引起发热的疾病很多,不同原因所引起的发热治疗方法不同,因此及早明确诊断很重要。医生必须掌握如何及早作出正确诊断和治疗的思路。 注意影响体温的因素 发热就是体温升高。必须注意在天气寒冷时环境温度降低,因此,小儿冬天应在进入室内10 min后测量体温。正常小儿体温在36~37℃,下午略高于上午。喂奶、饭后、运动、哭闹、衣服过厚、室温过高等均可使体温暂时轻度升高。相反,饥饿、虚弱、运动少、保暖条件差,体温可降至<36℃。 体温受情绪影响较大,情绪紧张使交感神经兴奋,心率加快,机体产热增加,体温增高。 有些孩子手心、足心摸起来有些热,但体温不高,中医称为五心烦热,属肾虚,其原因是“阴虚生内热”,西医认为这种情况不算发热。 注意发热的热型 不同疾病的发热程度和热型不同,了解患儿发热程度和热型对诊断有参考价值。 ①根据发热程度分为低热(37~38℃)、中度发热(38~39℃)、高热(39~41℃)、超高热(>41℃); ②根据发热时间长短分为急性发热(发热<2周)、长期发热(发热>

2周); ③根据热型不同分为稽留热(体温持续>38℃,见图1)、弛张热(1 d内体温波动>2℃,见图2)、间歇热(体温每隔1 d或2 d发热1次,见图3)、波浪热(发热几天后体温正常,再隔几天又发热,见图4)和不规则热(发热无规律性)。 注意询问病史 医生还必须注意,很多父母关心孩子,往往把几次不同疾病所引起的发热误认为是一个病,因此告诉医生孩子间歇发热几周了,甚至几个月了。医生误以为是慢性病,因此做胸部X线片检查,以及结核菌、抗核抗体和各种病毒抗体等不必要的检查,延误了患儿的诊断。实际上,近年来小儿慢性发热病是少见的,波浪热极为罕见。 因此,医生必须详细询问病史:患儿发热几天?体温正常几天后又再次发热?正确区分是几个病还是一个病,以免延误诊断。 此外,医生应该记住,常见病是常见的,应首先考虑;少见病也不是不可见,当临床上不符合常见病或按常见病治疗无效时,应考虑少见病。 作者:

中医这样治疗小儿感冒

中医这样治疗小儿感冒 辨证思路与方法 感冒是感受外邪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外感疾病,以发热、鼻塞流涕、喷嚏、咳嗽为主要临床特征。感冒又称伤风。 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气候骤变及冬春时节发病率较高。 任何年龄小儿皆可发病,婴幼儿更为常见。因小儿肺脏娇嫩,脾常不足,神气怯弱,感邪之后,易出现夹痰、夹滞、夹惊的兼证。 【主要病因病机】 1.感受风寒风寒之邪,由口鼻或皮毛而入,肺气失宣。 2.感受风热风热之邪,侵犯肺咽。 3.感受暑湿暑邪外袭,卫表失宣,暑多夹湿,暑湿之邪束表困脾。 4.感受时邪外感时疫之邪,犯于肺胃二经。疫邪性烈,易于传变。 5.感冒夹痰小儿“肺常不足”,感邪之后,失于宣肃,气机不利,津液不得敷布而内生痰液,痰壅气道。 6.感冒夹滞小儿“脾常不足”,感邪之后,脾运失司,则易致乳食停滞,阻于中焦。 7.感冒夹惊小儿“肝常有余”,感邪之后,热扰心肝,引动肝风,扰乱心神,易惊惕抽风。 【辨证注意点】 1.根据临床表现区分风寒、风热、暑湿、时邪感冒。 2.注意小儿感冒特点,易夹痰、夹滞、夹惊。

3.根据发病季节,判断感冒证型。冬春二季多为风寒、风热感冒;夏季多为暑邪感冒;冬末春初,起病急骤,发病呈流行性者多为时邪感冒。 【辨证思路】 一、明确诊断 1.诱因气候骤变,冷暖失调,或与感冒患者接触,有感受外邪病史。 2.症状发热,恶风寒,鼻塞流涕,喷嚏,微咳等为主症。 3.感冒伴兼夹证者可见咳嗽加剧,喉间痰鸣;或脘腹胀满,不思饮食,呕吐酸腐,大便失调;或睡卧不宁,惊惕抽搐。 4.血象检查病毒感染者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细菌感染者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均增高。 5.病原学检查鼻咽或气管分泌物病毒分离或桥联酶标法检测,可做病毒学诊断。咽拭子培养可有病原菌生长;链球菌感染者,血中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滴度增高。 二、辨证要点

关于孩子发烧,中医如是说

关于孩子发烧,中医如是说 【关于孩子发烧】 中医如是说: 发烧,是正邪相争的一个战场,所有的临床化验出来的细菌、病毒等等中医统称为“病邪”,而人体内部正气运作时,就会发热。 西医如是说: 发烧,是免疫系统工作的信号,是免疫系统的重要部分,是治疗疾病的火焰。 我们可以不再认为发烧了就要及时的退烧。有时候往往退烧会延长这个病程,又或者将病邪转到人体更难防御的位置,比如拉稀。 可以想象一下。两个部队在打仗,正在交战很厉害的时候,你去撤兵,可想而知,结果就是,敌人攻入我方的内部了。那个时候我们的伤亡会更惨重。 处理发烧的思路: 搞清楚发烧的根本原因,当孩子发烧时,我们要如何做呢? 第一步:收集证据 1、闻口气,是否有口臭,酸臭味道 2、摸手脚、屁股、耳朵的温度,是否比其他地方烫或者凉 3、观察大小便的颜色,性状,气味。 4、看舌质、舌苔 5、看睡眠质量,踏实不踏实,怕不怕热,会不会翻滚 6、看是否出汗,很多汗、无汗、微汗 7、是否愿意喝水, 8、是否愿意吃饭 9、精神是否好,是否烦躁易哭闹,

第二步:判断发烧轻重缓急 急重症 特点: 1、持续神志不清 2、抽搐频繁 3、持续高热,大便几天不通 4、有惊厥病史的小儿 普通生病发烧 症状: 1、精神稍差 2、舌苔异常 3、怕冷/怕热 4、大小便异常 5、手脚凉/手心烫 6、汗出而烧不退 变蒸发烧 症状: 1、精神正常 2、无汗或微汗 3、没有明显的咳嗽、腹泻、便秘等症状 4、手脚温热 5、耳朵/屁股较凉 第三步:辩证治疗

积食发烧 症状: 手足心烫,舌苔黄厚,大便不通,或者恶臭,口臭,睡眠不踏实,尿黄,比较烦躁等,不需要全部都具备,这都是由于积食内热产生表现。 治疗思路: 消食化积,大便不通的要通便。大便通了积食能排出去就能退烧了。 2 风寒发烧 症状: 清鼻涕,怕冷,鼻塞,咳嗽,没有汗, 3 温病发烧 症状: 嘴唇很红,出汗多,扁桃体发炎,咽喉发炎等等。如果排除了积食,和受寒,基本就是温病发烧了。温病一般高烧。西医诊断可能会诊断为病毒性感染之类。 4 第四步:精心护理 发烧生病的时候,忌口很重要,要吃的好消化温软食物,尽量素食,水果也要少吃,才有利于恢复。如果没有胃口,可以给孩子熬点米油喝, 生病期间不要穿衣服太多 睡眠过程是人体很好的修复过程

放开后,孩子久咳不愈、反复发烧,不敢轻易去医院?别慌!一个“家庭医生”就能搞定

放开后,孩子久咳不愈、反复发烧,不敢轻易去医院?别慌! 一个“家庭医生”就能搞定 01 大家好,我是茯苓妈妈。当下季节流感频发,很多小孩都会出现感冒、流鼻涕、发烧的症状。又正值大环境突然放开,人群集聚,空气流通不畅,各种病毒就会找上门。看到久咳不愈、反复发烧的孩子,家长们也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该如何帮孩子安全度过这一劫呢?我们这里就有一个医友的亲身经历。去年,我们接治了一位心脏病患者,他的女儿戴女士对中医知识十分感兴趣,一直积极求教。她说自己还有两个孩子,就算自己用不到,还能照顾父亲和孩子。可是还有工作要忙,断断续续地学习了一阵,待父亲康复,就没有联系了。没想到之后的事情一波三折,让她悔不当初。去年年底,她带孩子回老家过年,小宝第二天就开始感冒、症状反反复复,甚至开始高烧,晚上烧到39度。戴女士根据在守正学习到的经验,赶紧用到小宝身上,半夜就出了很大一身汗。第二天,体温恢复正常,十二小时没有反复,戴女士很欣慰。三天后大宝又开始感冒发烧,她如法炮制,结果第二天大宝上吐下泻,连走路都费劲了。娃爸反对她继续使用经方经验调理,立马带着去诊所输液半天,把体温降下来了。没想到大年三十,大宝感冒复发,上吐下泻,没有精神,没有食欲。因为是除夕,不想去医院,此时小家伙整个人都是挂在她的身上,也不吃东西。一晚上之后,状态极差,走路都是颤颤巍巍的,依然没有食欲,喝水都打饱嗝。一个上午拉了四次,下午嘴唇脱皮,也不愿意喝水,目光涣散,睁眼费劲。看到大宝这般模样,戴女士心理防线彻底崩塌,完全扛不住,跟家人急急忙忙开车去医院。医生说脱水严重,必须立马补盐水,以及输液治疗。即使戴女士内心排斥抗生素的治疗,但已经顾不了那么多。自此之后大宝体质越来越差,年后回家十天不到又感冒,吃了将近两个星期的药。随着新一轮的流感,一个春天,几乎每天都在吃药,季末还来了个大爆发。家人带孩子去医院,验血以及拍了胸片后,医生诊断为肺炎,细菌感染特别严重,高达38%的比例,医生明确要使用

好经验:小儿发烧的诊治,家长护理同样重要!

好经验:小儿发烧的诊治,家长护理同样重要! I导读:本文是作者的经验之谈,当孩子不会说话,家长又观察不仔细时,中医通过哪些细节来收集四诊信息?如何来判断病势的进退?要交代家长以怎样的原则和方法回家护理?治疗部分言简而意赅,需要体悟,交代家长的部分不妨就发给患者们看一看。(编辑/王超) 小儿外感发热的中医辨治和护理要点 作者/何秉儒 一、症候的收集 儿科又叫哑科,由于年龄心智不成熟,促使其看病难(把脉、望舌都不配合),且问症更难(患儿不懂表达,家属观察不仔细)的特点。 (一)解决的办法 1、既往史的追溯(问诊、以往病历浏览)——既往发热的特点 ·反复(退烧后复发热、病愈后稍不慎又热起)——湿、体质偏虚 ·迅速(感寒后即高热,热退亦快,症状明显且典型)——寒、火、体质较强 ·变化多端(发热后即转肺炎、哮喘、肠炎、湿疹、荨麻疹)——误治(根据误治估计病因病机、体质虚) 2、观察、观察、再观察

(1)恶寒 喜抱、欲得覆被向火、凉物的抗拒(饮食、环境、抱孩者的体温)——需鉴别,一般高热的极期会出现一过性的烦热。 (2)有汗、无汗 触摸、既往汗大而骤然无汗——需鉴别,或因就诊恐惧哭闹而汗出(也提示体虚或寒不重)、口服退烧药的汗出。 (二)抓关键症状 由于“恶寒”症状较难从临床上探知,尽管发热在现代可以由体温计测量,但在没有体温计的情况下,只能藉由触摸这种直观的方式,这种方式导致误差的可能性不小,且发热有时还必须根据个人基础体温来衡量。 所以针对小儿的发热疾病,有必要抓几个重点症状来观察。 1、有汗、无汗 能够辨清:(1)卫分、气分(2)寒邪、热邪(3)虚证、实证 2、精神状态 烦躁——病涉营血分(由于问不出疼痛)。鉴别气分郁热(渴与不渴) 倦怠——湿邪。鉴别是否如中暑般蒙蔽心窍(神志清楚与否)

小儿发热的诊断思路

三、小儿发热的诊断思路 (一)短期发热 1.病史要点首先考虑急性感染性疾病,注意各器官感染的症状询问,特别是呼吸道、消化道的症状。发热时的体温波动特点,退热药物的应用情况。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发热的伴随症状,如咳嗽,腹泻,腹痛,呕吐,尿急,尿频,头痛、惊厥等。 (2)是否出现皮疹,以及皮疹特点。 (3)发热时的精神、食欲等全身情况。 (4)传染病接触史,流行病学史。 2.体格检查全面、细致查体,注意查找感染部位,如有无皮疹,浅表淋巴结肿大,扁桃体肿大、咽部充血、肺部啰音,有无肝脾肿大,颈部抵抗等。 3.辅助检查 (1)三常规:均应做血常规检查,细菌性感染时血WBC计数的临界阈值为<5×109/L或>(15-17.1)×109/L;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在甄别细菌感染与病毒感染中有诊断价值,其临界阈值分别为9.6×109/L~10.6×109/L。小儿的泌尿系感染症状不典型,常以发热为突出症状,故发热超过3天应做尿常规检查,必要时检查粪便常规。 (2)C反应蛋白(CRP):CRP明显升高提示细菌感染。 (3)降钙素原(PCT):对于3个月以上患儿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脑膜炎时,PCT的判断价值优于CRP和血WBC计数;在发热起病12小时内预测细菌感染,PCT优于CRP。PCT是鉴别病毒感染和细菌感染的理想指标,细菌感染时PCT升高,临界值为2μg/L。 (4)腰椎穿刺:怀疑颅内感染时应该选择腰椎穿刺;当新生儿、1~3个月婴儿一般情况不佳,或1~3个月婴幼儿WBC<5×109/L,或>15×109/L时也应考虑腰椎穿刺。尽量争取在抗生素使用之前。 (5)其他检查:根据病情选择胸部X片、血沉、血尿及粪培养等。 (二)长期发热 1.全面了解病史 2.全面详细的体格检查 (1)不可放过身体的任何一个部位,不能放过任何可疑体征。 (2)对一些特殊体征需要引起特别重视:如皮疹、出血点,淋巴结肝脾肿大,关节肿大、畸形、功能障碍,局部隆起、肿块,新出现的心脏杂音,肺部啰音,局部叩痛等。 (3)某些容易被忽视的部位,比如口腔、咽喉、甲状腺、指端、外生殖器等。 3.辅助检查 临床上的检查项目繁多,应根据初步诊断有目的的选择检查手段。应首先检查血、尿、粪便常规及胸片、B超、血沉。 (1)感染性疾病:可根据情况选择血、中段尿、粪便或痰液等进行病原体培养;病原特异性抗体,PPD试验、C反应蛋白;咽拭子、痰、尿、粪便涂片找真菌;痰、粪便找寄生虫卵;寄生虫抗原体检测,影像学检查找感染病灶等。 (2)风湿结缔组织疾病:自身免疫抗体、类风湿因子;蛋白电泳、免疫球蛋白定量测定;必要时皮肤、肌肉或肾组织活检;肌电图检查等。

助阳退热用于小儿发热的讲解—2017百强儿推师马俊莉

助阳退热用于小儿发热的讲解—2017百强儿推师马俊莉 2017·全国百强儿推师评选展示 随着时代的发展,养生保健已被大多数人所重视,尤其是二孩时代的到来,孩子的人数比例开始增加,以小儿推拿为首的儿童保健产业,逐渐发展壮大。 现如今,孩子生病大多选用含有抗生素的药物治疗,虽治疗速度快,但难免会对孩子身体造成损伤。小儿推拿是中国传承已久的中医疗法,目前小儿推拿已经被正式列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是中医项目第一次进入'公卫'项目,是目前进入'公卫'项目的仅有2个中医药项目之一,其绿色安全的特点已深入人心,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所接受。 小儿推拿论坛作为儿推行业的引领者,致力打造儿推行业的标杆,挖掘儿推优秀人才并展示他们的技术、理念、思路、手法等,儿推论坛策划了本次全国百强儿推师的评选活动。活动细节请看以下链接: 点蓝字:2017中国百强小儿推拿师评选 NO.LTBQ171080 小不点小儿推拿—马俊莉 文章末尾有彩蛋: 1-马俊莉老师关于助阳退热用于小儿发热的讲解—音频; 2-马俊莉老师关于调理小儿常见病的手法—视频演示。 请至文末观看!

马俊莉 河南新乡小不点小儿推拿馆创始人,高级小儿推拿师,高级按摩师,国家高级育婴师,催乳师。原来一直经营两家婴儿游泳馆,因为孩子们结缘于小儿推拿从而喜欢上中医,踏上了学习中医小儿推拿之路。因想帮助更多的孩子远离抗生素,几年前开始从事小儿推拿工作,多年来利用学到的育儿知识儿推知识,指导帮助更多的宝宝免受药石之苦。对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尤为擅长,受到家长和宝宝的诸多好评。 小不点小儿推拿馆团队展示 小不点小儿推拿馆门头展示 小不点小儿推拿馆店内环境展示 附一:视频演示—马俊莉老师调理小儿常见病的手法 附二:视频演示—马俊莉老师调理小儿常见病的手法 附三:音频—助阳退热用于小儿发热的讲解 助阳退热用于小儿发热的讲解来自儿推论坛订阅号00:0005:02 2017百强小儿推拿师展示列表:

【医案分享】看了这么多小儿发热,轮到自己的孩子差点翻车。

【医案分享】看了这么多小儿发热,轮到自己的孩子差点翻 车。 我们看病,最怕遇到什么? 或许不是疑难杂症,而是给家人看病。因为在给家人看病的时候,总免不了对家人担忧和怕技术翻车。明明是处理起来得心应手的疾病,放在家人身上,总是让我诊断犹豫、选方犹豫。最近我就遇到这样的情况:我6岁的儿子,其实是简单的发热伴发荨麻疹,我却用了三个方子才治好他。 不怕大家笑话,这个病案归根结底,是麻黄和石膏之辨的问题。希望大家通过这个病案,在未来遇到类似情况的时候,能稳住心态,思路清晰。 病案 患者:张某,男,6岁 时间:2020年11月29号 主诉:发热一天 刻诊: 患者放学回家后出现发热,测体温38.2℃,无鼻塞鼻涕,无咳嗽,稍怕风冷,精神一般,稍疲倦,平时大便日一次,偏干,今日大便未解,饮水不多,小便色黄,胃口一般,睡眠可,睡眠容易出汗。手掌温,手指稍凉,足温,额头温,耳廓微凉,胸腹热,腹部按满。 查体:舌红苔薄白,睑色偏红。下肢皮肤稍干。 基础病机: 表束表寒轻证中风 里虚轻证 里热外热水热里结里燥外燥 复合病机:阳明病 症状表现以阳明里热外热为主,并无太多的太阳风寒表现。仅有少许的表寒(手稍凉)和轻微的里虚(胃口一般,苔白),所以这是阳明法中兼有表寒里虚的情况。于是,我选用百痛壮热方。

治伤寒头痛壮热百节疼痛方 柴胡栀子仁芍药知母(各四两)升麻黄芩大青杏仁(各三两)石膏(八两)香豉(一升) 上十味咀,以水九升煮取二升七合,分温三服。 然而,在儿子服药3次后,新的症状出现了。 夜间身热不退,出现身痒捉挠。 查体发现,儿子身泛发荨麻疹,皮疹凸起色红,体温38.9℃。余症状基本同前。 荨麻疹,是外结?还是溢饮?是否是太阳阳明合病? 我知道,若是面对普通的患者,这些都不是困扰我的问题。但那时的我,想到儿子服药后仍有发热,伴发荨麻疹,可能是溢饮引起的。是不是首诊百痛壮热方解散表寒力度不够?是不是需要用麻黄解表?于是,我在这一诊,改用知母解肌汤。麻黄和石膏同用。 知母解肌汤 治温热病头痛,骨肉烦疼,口燥心闷者;或者夏月天行毒,外寒内热者;或已下之,余热未尽者;或热病自得痢,有虚热烦渴者方。 麻黄(二两,去节)知母(三两)葛根(三两)石膏(三两,碎,裹)甘草(二两,炙)上五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分为三服。 晨起后,儿子改服知母解肌汤,到了晚上已经服药4次。然而,预想中的症状皆除的情况,并没有发生。儿子身热不退,仍时发荨麻疹,皮疹在洗澡后明显增多,夜间盖被睡眠时候身痒加重。 最害怕的翻车还是发生了。 问题到底出在哪里? 这到底是阳明外结还是溢饮? 如果是溢饮,为什么用知母解肌汤发越却无效? 如果是阳明外结,为什么用百痛壮热方辛寒苦寒而热不解? 抵抗着心理压力,我深吸一口气。努力摆正心态,再一次仔细收集四诊信息:今日大便已解,偏烂,胃口一般,手温,无明显怕风冷,耳廓微凉,活动后汗出则手容易凉,饮水一般,服药后有汗出,舌红苔薄白,睑色偏红而干。思索再三,再次检查儿子的眼睑,发现眼睑

小儿推拿辨证思路

小儿推拿辨证思路 小儿推拿是指针对儿童特有的生长发育和生理特点,采用中医推 拿手法,以调和气血、通经络、强身健体为目的的治疗方法。在推拿 治疗过程中,对于小儿的辨证分析至关重要。 辨证是指根据病情表现,分析病因和病机,确定疾病的病理性质。在小儿推拿中,辨证要素包括情况分析、病机判断、治疗方案确定和 注意事项。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首先,分析小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小儿的生长发育阶段决定了其 体质状况。比如,新生儿生长迅速,身体柔软,主要是以养分摄入为主,因此需要针对营养不良、生长发育不良等问题进行治疗。而婴幼 儿时期,肝血不足常是导致疾病的主要原因,需要治疗肝气不舒、血 虚营养不良等问题。 其次,需要了解小儿的症状表现。小儿推拿的常见疾病包括感冒、咳嗽、腹泻、消化不良、肌肉骨骼病等。不同疾病的症状表现也不同,比如:感冒多伴有发热、咳嗽、流涕等症状,需要治疗风寒、风热等 病因;腹泻常见于婴儿期,多伴有腹痛、腹泻等症状,需要治疗脾胃虚寒、湿邪等病因。 再次,需要判断疾病的病机。小儿疾病的病机多为气滞、痰湿、 阴虚、阳虚等,因此需要了解具体病机,从而选择相应的推拿手法。 比如,消化不良常伴有脾胃虚弱症状,需要采用促进脾胃的手法,如 推捏肚脐、按揉足三里等,以补益脾胃、健脾和胃。

最后,对于小儿推拿治疗需要注意哪些事项。首先,要注意,推拿手法要轻柔缓和,切勿用力过猛,以免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其次,要注意小儿的心理状态,避免治疗过程中造成惊恐和恐惧情绪;最后,由于小儿免疫系统较为脆弱,推拿治疗后应该及时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转诊到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综上所述,小儿推拿辨证思路是根据小儿的生长发育情况、症状表现、病机判断和治疗注意事项来制定治疗方案。辨证思路的应用可以帮助推拿治疗师更快速、有效地诊断疾病,从而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小儿感冒中医诊疗方案(精)

小儿感冒中医诊疗方案 小儿感冒是感受外邪引起的肺系疾病,以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咳嗽为特征。发病率高,四时皆有,而以冬春两季为多,发病年龄以婴幼儿最高。本病有轻重不同,轻者称为伤风;重者称为重伤风或时行感冒,有流行趋势。感冒症状较轻,预后良好,病程中可出现挟惊、挟滞、挟痰的兼证。其禀赋不足、体质娇弱的小儿,容易反复感冒,甚至引起心悸、怔忡等病证。 本病西医称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其反复发作者称为反复呼吸道感染 ,有流行趋势者称为流行性感冒。 [病因病机 ] 感冒病因,系由感受外邪,侵袭于肌表所致。在气候突变,寒温失常,坐卧当风,沐浴受凉,调摄不当时容易诱发本病。 外邪之中,冬春以风寒、风热为主,夏季多为暑湿。邪从口鼻肌表入侵,病位在肺。肺主皮毛,司腠理开合,开窍于鼻,咽喉为肺胃之门户,肌表受邪,腠理开合失司,而致畏寒发热;鼻咽受病,气道不畅,故鼻寒流涕,咽红,咳嗽。暑邪感冒,多有高热无汗, 胸闷泛恶。暑为阳邪,必兼挟湿,暑在肌表,其证高热为主,挟湿内阻脾胃,见胸闷,泛恶。时行感冒,邪毒较重,侵入肌表,兼犯经络,其证发热,恶寒,头身皆痛,甚则化热入里,产生变证。 小儿稚阴稚阳,脏腑娇嫩,神气怯弱,筋脉未盛,若高热炽盛,热扰肝经,兼有惊叫, 惊惕,抽风惊厥的挟惊证候;脾主运化,小儿脾常不足,感受风邪,乳食停积,兼有腹胀, 吐 泻等挟滞证候; 若外邪未彻, 肺络失宣, 易使津液凝聚, 酿液为痰, 痰阻肺络, 兼有咳嗽, 痰多等挟痰证候。 此外, 禀赋不足、体质娇弱的小儿, 感冒会反复发作, 时轻时重, 寒热往来, 鼻流清涕, 自汗盗汗,此乃肺脾俱虚,卫外不固,因虚受邪,邪少虚多,称为虚证感冒。 [诊断 ]

儿科用药的弊端和出现问题时的处理

儿科用药的弊端和出现问题时的处理 一、小儿的基本生理特点 我们首先讲小儿的基本生理特点。知晓了理论,当需要运用中成药时或找到靠谱中医给小孩看病时,若一时半会儿没有起效,心中不至于慌张。理论基础阐释清楚,临床中才能理性地逻辑地分析导致症状发生的原因。小儿生理特点是“纯阳之体”、“稚阴稚阳”之体。小儿生病时常会听到医生说小孩上火了需要清热,有些家里的老人平时也会给小儿喝清热的水,如两广地区常服凉茶;四川地区常服菊花,金银花,罗汉果这类茶。由于《颅囟经》中有“三岁以内,呼为纯阳”的论述,钱乙也说小儿是“稚阴稚阳”之体“易寒易热,易虚易实”,因此许多医生在学术上认为,只要小儿一生病易上火。如果这样去理解小儿“稚阴稚阳”之体,动不动就给小孩清热,会给小儿的生长发育带来极大的干扰甚至破坏!“三岁以内,呼为纯阳”是指这个时期小儿阴气没有形成即脏腑还在生长发育之中。孩童慢慢长大,靠的是幼儿时期阳气充盛不停的发育,这个状态古人称为“纯阳状态”。就像小树苗一样,我们要尽力创造一个环境让它自由顺利的茁壮成长。“稚阴稚阳”也可以理解为孩童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阴气未成形,脏腑功能还没有成熟,一旦受到干扰容易走向极端,所以“易寒易热”。比如小孩发热易高烧至38.5℃以上,其实情况并不算糟。成人很少有这种高烧,如果到了老年人发烧超过38.5℃就很危险。由于家长面对小儿发热超过两天,会着急紧张不淡定,巴不得孩子明天就不再烧了,有的医生基于这种情况,在药物的性质和剂量上追求用峻烈的方法,快速解决发热问题。如用大剂量的清热药、苦寒泻下药,能短期抑制小儿的发热状态。问医生为何用清热药,医生会说小儿在发热咳嗽是肺经有热;肺胃湿热;饮食积滞就是胃经有热,用中医上“疗热以寒药”的理论,外行一听会觉得很有道理。但是这个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从儿科常见病来说,讨论起来会比较简单一点;从中医原理来说,会讨论的比较深入。

六经方证辨治发热–经方派

六经方证辨治发热–经方派 周某,女,2岁。2013年5月7日初诊。 主诉:发热烦躁5天。 病史:5天前,患儿感冒发热,鼻塞流涕,发热37℃以上时,其家长又是让医生打针,又是喂口服退热药,致使患儿频频出汗、退热,但旋即又烧起来,后来体温渐高,最高39.3℃。患儿还不断烦躁哭闹。去医院检查排除了脑炎,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要求静脉点滴治疗,患儿家长不愿叫小儿输液,求治。 刻诊:发热,下午及夜间较高,不时哭闹,不断要水喝,无鼻塞流涕,无呕吐,服退热药时汗出多而热退,旋即又烧,纳可,无恶寒,二便可,舌淡,苔薄微黄滑,指纹紫红,过风关未及气关。 体温38.9℃。触诊腹部较热。 六经脉证解析:高热,汗出,烦躁,饮水多,无恶寒,无鼻塞流涕,指纹紫红,苔薄黄,为阳明外证。 六经辨证:阳明病。 病机:里热津伤。 治疗:白虎加人参汤:生石膏2包(免煎中药配方颗粒,相当于饮片30g),知母2包(相当于饮片20g),人参1包(相当于饮片10g),炙甘草2包(相当于饮片6g)。3剂,每日1剂,以粳米30g 煎汤取汁120mL,将颗粒剂融入,分6次服。嘱患儿母亲给患儿多喂温开水,汗出时避风,体温不到39℃以上时,不要再服用任何退热西药。 二诊:患儿的母亲说,服一剂药后,夜间体温就没有再超过38℃,已经不太烦躁了。三剂药服完,体温降至正常。问还用不用再开几剂药? 我说停药观察,嘱其避免患儿受凉,今后患儿再感冒发烧,热度不高时不要随便打针,特别不要服地塞米松等激素退烧。一般感冒发热是一种自身防御反应,过度用退热药或用激素退热会降低小儿免疫功能,损伤小儿正气。

六经方证病机辨析思路: 该案患儿是因外感过度退热而伤津液,病由太阳传入阳明,一派阳明外证的证候表现。 《伤寒论》第26条说:“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伤寒论》第170条说:“伤寒脉浮,发热无汗,其表不解,不可与白虎汤。若渴欲饮水,无表证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伤寒论》第222条说:“若渴欲饮水,口干舌燥者,白虎加人参汤主之。” 从这几条来看,白虎加人参汤的方证病机就是热盛伤津,用于该案正合病机。但一定要记住一条原则:表不解不可用。 该案患儿开始有表证,经过几次退热汗出,津液损伤,病邪入里传入阳明,表证已经没有了。触诊腹部从心下至少腹无压痛胀满,但很热,大便也通畅,说明没有阳明里实证存在,故可用白虎加人参汤,药简疗效好。 时方对此类发热常用清热解毒之类的制剂如清热解毒口服液、银黄口服液、柴胡口服液等,这些药物目前充斥小儿感冒市场,但我个人认为都不会有经方这样好的疗效。 举出该病案是想告诉大家,现在小儿感冒误治多见,很多小儿一发热,家长就赶紧为其退热,于是退热药甚至地塞米松等激素都用上,常致使津液伤损,表证传变入里,阳明热证就非常多见。所以,要善于辨证应用白虎汤类经方。

【平台应用播报】李学麟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用药经验的数据挖掘研究

【平台应用播报】李学麟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用药经验的数据挖 掘研究 重要小贴士 为进一步提高论文写作的质量和水平,更为深度的促进名医经验传承和传播,中药大品种联盟将于6月24-25日举办中医药科研论文与SCI写作网络培训会议,此次培训围绕名医学术思想、经验总结、毕业论文设计与期刊论文发表等相关内容,从名医传承者和研究生实用的角度对撰写相关论文与申请相关项目的经验进行广泛交流。报名直接点击文章最下方阅读原文。 ⊙编辑:一墨 导读 中医传承平台软件得到了北京、上海、贵州、山东、天津等院士、国医大师、名老中医工作室的广泛应用,获得高度认可,被认为是名老中医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传承的重要工具。全国100余家单位应用本软件进行医案整理、方剂组方规律分析等,已发表学术论文近2000篇,应用该软件进行名老中医经验总结的毕业研究生超过600名,成为名医经验传承、中医药文献分析、中药产品研发的有力工具。 本文收集李学麟教授门诊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病例,通过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采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等方法进行数据挖掘,得出常用药物及其性味、归经,获得核心药对或药物组合等,进而总结李学麟教授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用药经验,体现了李教授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立足“标本兼顾、肺脾同治”的原则,采用“寒温并用、表里双解”的方法,用药灵活。本文通过总结和分析李学麟教授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的用药规律,为治疗小儿发热提供中医临床思路,并可为名老中医的经验总结和传承提供参考。

李学麟治疗小儿外感发热用药经验的数据挖掘研究 陈文玲,闫超,李学麟 小儿外感发热是儿科的常见病,是以发热为主要症状的疾病,常伴有咳嗽、咽痛、鼻塞、流涕、纳差、大便不调等症状。现代医学认为该病的病因主要是病毒感染或合并细菌感染,主要以抗病毒或联合使用抗生素、物理降温、退热药物等手段治疗。这些方法虽可缓解症状,但是由于人们对患儿反复使用抗生素、退热药物的不良反应普遍担忧,因此运用中医药治疗该病得到不少家长的青睐。 李学麟教授出身于中医世家,系福州苍霞洲李氏儿科流派嫡系传人、福建省名中医、首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全国第六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李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40余年,对诊治小儿外感发热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临床中遣方严谨,用药灵活,疗效显著。本研究对李教授诊治该病的用药经验进行数据挖掘和总结,以便为中医儿科临床实践提供思路,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名医经验。 01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来源与筛选 本研究所入选的处方均为2020年1月—2020年12月李学麟教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人民医院名医苑门诊病例的处方,患儿符合小儿外感发热的中医诊断标准,临床表现为发热、咳嗽、咯痰及(或)鼻塞、流涕,咽红或不红,舌红或淡红,苔白或黄,脉浮、数或滑,指纹红或紫。共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合格处方95个。 1.2 数据处理软件 采用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1.3 数据录入与核对 将收集整理的95个符合标准的处方录入中医传承计算平台(V3.0)中,建立数据库,再由另外2名课题组成员进行检查、核对,确认数据无误后进行统计分析。 1.4 数据挖掘

发热中医辩证论治

发热中医辩证论治 发热是指体温高出正常标准,或自有身热不适的感觉。发热原因,分为外感、内伤两类。外感发热,因感受六淫之邪及疫疠之气所致;内伤发热,多由饮食劳倦或七情变化,导致阴阳失调,气血虚衰所致。外感发热多实,见于感冒、伤寒、温病、瘟疫等病证;内伤多虚,有阴虚发热、阳虚发热、血虚发热、气虚发热、虚劳发热、阳浮发热、失血发热等。发热类型,有壮热、微热、恶热、身热不扬、发热恶寒、往来寒热、潮热、五心烦热、暴热等。以发热时间分,有平旦热、昼热、日晡发热、夜热早凉等。以发热部位分,有肌热、腠理热、肩上热、背热、肘热、尺肤热、手心热、手背热、足热、四肢热等。又有瘀积发热、食积发热、饮酒发热、瘀血发热、病后遗热等。 【病因病机】 发热为临床极常见症状,外感六淫、疫毒之邪,或因情志、劳倦所伤等所致诸种疾病,尤其是各种传染病、时行病、疮疡类疾病,内脏瘅(热)病类疾病等均可导致发热。 发热是机体受致热因素作用后引起的体温调节异常,主要表现为体温升高。其体温调定点较正常为高。50年代曾有人从炎症渗出物中提取出一些外源性致热原,以此注入动物体内能引起动物发热,后又在多种传染性细菌、真菌和病毒中提取到,当这些外源性致热原进入体内后,就与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及枯否氏细胞等发生作用,而产生内源性致热原,内源性致热原经血流运到下丘脑视前区和前部时,即提高了体温调定点而起发热反应。目前此种致热原已被提纯,为分子量约14000道尔顿的一种蛋白质。只以极微量(毫微克)注入动物静脉内即可引起动物发热。发热初期,常有寒冷感觉甚至寒战,此时体温已升高,皮肤小血管收缩致皮肤温度低,刺激了皮肤的冷觉感受器而引起寒冷感觉。皮肤小血管收缩,体热发散减少,加上肌肉寒战引起体热产生增加,于是体温迅速上升。待体温升到最高时,皮肤血管乃行舒张,病人才有发热感觉。 【诊断标准】

中医常见小儿病症病机大讨论(建议收藏多读)

中医常见小儿病症病机大讨论(建议收藏多读) 今天晚上,廖老师又召集我们所有研究生开会,讨论关于儿科常见疾病的病机。 廖老师说目前中医的辨证论治在临床上指导意义不大,不能客观化。我们应该根据《黄帝内经》“谨守病机”的警示,去探寻各个疾病的基本病机。并针对基本病机,寻找相应的解决办法。这样中医才能够得到创新,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 现在我们临床上做小儿推拿每天平均80多个小孩。没有辩证,临床疗效同样非常好。本身就说明了我们的思路与方法正确。老师还说,我们的方法就应该叫“谨守病机小儿推拿”。 可是,怎样才能把握住疾病的病机呢?大伙畅所欲言,进行了深入讨论。下面是我们讨论的初步结果: 1.感冒: 基本病机是外邪侵袭,正邪相争。 感冒具有风、表、侵、争四大特点。 四大特点均要求发散。 故感冒的治疗,除了解表,还是解表。尤其是运用小儿推拿解表,没有副作用。无论寒热,只要表解了,邪去了,感冒就好了。用不着分寒热。 操作可参考推上三关,掐揉二扇门,头面四大手法,点揉风池风府等。 2.咳嗽: 咳嗽“不止于肺,亦不离乎肺”。咳嗽肯定是肺系出了问题。 咳嗽表现形式上是肺气上逆,不信你咳一咳。 咳嗽时气体喷涌而出,呼吸道极度兴奋。膈肌、腹肌、呼吸肌,以及胸、腹、盆腔压力均同时增强。 咳嗽是人类特有的保护性反应。 咳嗽必然有痰。 咳嗽的基本病机应该是各种原因导致肺失清肃。

治则为清肃肺金。 操作:清肺平肝,肺腧,降肺,抱肚法、特殊化痰手法,催咳催吐,镇静安神等。 3.哮证: 古人谓“哮为痰喘之久而常发者,因外有非时之感,膈有胶固之痰,内有闭拒之气”。 但这是产生哮喘的基本条件,是病理基础。 但能不能发生哮证的关键并不是非时之感(单纯外感只会感冒、咳嗽)、胶固之痰(单纯的痰只会咳嗽、咯痰、胸痛)和闭拒之气(单一的气机阻塞表现为胸闷、胸痛、呕吐等)而是清代李用粹的最后一句话--“三者相合,阻塞气道”。即只有当外感、痰浊和气闭三者同时存在时才会发生哮喘。 故哮喘的基本病机是痰、气、外邪三者相合。也就是说三者相合了,痰随气乱,痰随气升。气因痰闭,闭则高气压。外邪即可引动内饮,又能阻滞气机。最终导致哮喘发作。 治疗关键应该分解痰、气与外邪。三者不相合,则外邪引起感冒,发烧,鼻塞。痰饮引起咳嗽、流涕、胸痛、喘症。气闭引起胸闷、胸痛、心悸。只有三者相合才引起哮喘。 应该用抱肚法、开璇玑、催吐法、拿列缺,掐左右端正、按缺盆等法。 哮喘的预防也在于增强体质、实肺卫、化痰涎和顺气理气。 4.喘证: 总为肺气膹郁。 膹者喷也,言其气逆于上。膹者膨也,言胸部膨胀。郁者闭也。死水则浊,气闭则失其出入。故喘以深呼出(实),或深吸入为快。 实则气喷涌上逆,虚气无根而浮越。总为气逆于上。 治则为降肺气;虚证为肾不纳气,治疗应温肾助阳纳气。 5.发热: 阳盛则热。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